废弃旧路改造情况汇报

2024-08-31

废弃旧路改造情况汇报(精选4篇)

废弃旧路改造情况汇报 篇1

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 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作者:杨绪升

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棚改办全体抽调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较快进展。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棚改工程总体进展情况

(一)项目简介: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4.1726亿元,共计征用土地369.2亩,建筑规模27.3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建设安居房3351套,建设住宅楼76栋,其中六层74栋,五层住宅楼2栋;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托儿所、储蓄所、通信站点、洗浴中心、市场和购物中心等,同时包括供水、排水、供电、有线电视、通信、供暖、燃气、环卫、管线铺设等工程项目,总数达到10项。目前棚改资金到位1.5466亿元,拨付资金1.3976亿元。工程总进度完成55%。

(二)形象进度:工程项目于4月23日正式开工,到目前,铺设做业道路5条,总长2500米,动用土石方20万立方米;完成暗渠管线铺设550米;回填土石方60万立方米;安装变压器12座。到目前76栋住宅楼房正紧张施工中,其中主体封顶68栋、砌筑至六层的6栋、五层1栋、四层1栋,工程预计于2011年10月30日竣工。

二、棚改工作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数、高标准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 年初全面完成棚户区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改造要求的棚户区住户全部登记造册,实行一户一档,做到“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安臵意愿清”,为推进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初步统计结果为棚户区总户数为4283户,其中红透山镇及北三家树基沟共计3351户,清原铁北矿山932户,计划拆除面积为143747平方米。

县委、县政府开展棚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棚改规划,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县棚改指挥部充分调动全县各部门参与棚改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县城建、发改、国土、环保、水务、财政、红透山矿全面参与开展项目筹备,提供各方面参数,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棚改选址进行了变更,委托辽宁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初步计设方案》。委托抚顺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完成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推进棚户区改造依法、健康、有序进行,依据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县规划设计室、建筑设计室积极开展各项工程设计任务,认真制定了新区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出新区整体布局,包括住宅、供暖、供气、污水处理、市场、公共服务等大配套设施情况。结合各棚户区特点,因地制宜编制了实施方案,规划方案坚持棚改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绿地,提升城市品位,彻底解决棚户区居民行路、吃水、如厕、用电等难题。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建立健全棚改工作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于3月初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金辉为总指挥,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及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下设8个工作组,全县抽调骨干20余人,具体负责棚户区改造的组织实施,召开了指挥部办公室会议,进一步确定相关职责。召开各类协调会议多达50余次,指挥部成员加班加点,没休过一个节假日,全力以赴,努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棚改指挥部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观摩”,强力推进棚改工作。为切实落实棚改指挥部各项工作指令,制定了各类报表制度、例会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一是现场办公提高效率。及时梳理存在问题,随时开展现场办公,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分层次加以解决,明确完成时限。二是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了棚改工作高效运转。三是建立督办问责机制。加强全程督办,全程考核,全程督查,全程问责,确保棚户区改造按时间节点、进度计划推进。四是建立绿色通道。棚户区改造项目行政审批全部进入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助推棚改工作提速。

(三)攻克难点,突破重点,确保棚户区改造平稳有序 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征收补偿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为此,指挥部把征收补偿工作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实抓好。一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办法。棚改工作实施以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办法成为关键环节,经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省、市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结合红透山铜矿棚户区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征收安臵补偿办法》、《关于红透山铜矿棚改房屋征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安臵补偿办法补充规定》,为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提供法律及政策依据。二是依法开展了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发布征收公告九期,签订征收协议3351份,预收增加及扩大面积住房差价款实收差价款4903万元。三是认真制定了棚改居民选楼序号抓阄办法,于5月21日至5月22日,完成了选楼序号抓阄工作。四是开展了无照房认定工作,符合条件达 680户,总面积为11059.295平方米,应补偿金额0.023亿元,进行了登记造册。五是全面完成了产权调换协议书的档案核实工作,目前正分四个工作组对签订棚改协议的住户进行了入户核查,同时房照核实工作正在进行中。六是对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区域内的商业门市房进行了两次调查摸底,共计294户,21014平方米。

(四)广开渠道,多元筹措,千方百计破解棚改资金瓶颈 红透山棚户区改造任务,需要改造资金4.1726亿元,先期资金不足是制约棚户区改造的瓶颈。为破解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的同时,创新理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一是县政府积极争取贷款项目,完成了各项贷款手续的报批。二是采取先行借资的方式,向红透山矿业集团借资,先行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三是通过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收取增加及扩大面积住房差价款实收差价款4903万元。四积极争取地债资金5500万元尚在办理当中。五是计划近期责成发改、城建、财政等部门向上级申请,积极开展国家对棚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的争取工作。六是加大县财政的投入力度,尽最大范围的免收土地等各项税费,全面保障棚改资金及时到位。

(五)制定政策,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棚改工作新方法 红透山铜矿被确定为全省棚户区改造重点工程后,积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在征收补偿、资金筹措、政策扶持、改造方式、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具有符合清原实际的棚改方式。先后出台了土地出让金返还、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了节省工期采取了邀标方式,并对供暖、供水、物业管理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方式,为棚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定期开展好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同时坚持科学长远的原则,力争将好事办好办实。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的原则,对门、窗、电子对讲门、铝合金隔断等实行由指挥部统一监管,掌握标准,各施工企业加工制作、安装结算的方式从速办理。为保证棚改顺利进行,各施工企业在用料时,需由厂家出具提货回执单报指挥部,以避免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材料结算由各施工企业负责,指挥部予以全程监管,以增强信誉度。门的保修由厂家负责,窗户由施工企业负责。全面确保棚改工程质量,切实维护住户权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清原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棚户区面积存量大,改造任务繁重;棚改成本高,资金缺口大等问题,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土地使用证急需办理: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土地使用等相关手续均已报到辽宁省国土部门,但由于省里暂无用地指标,因此土地使用证尚在办理中,因此开工许可证等也尚未办理。急需向上级反映尽快办理。

2、棚改资金供给不足:棚改资金到位1.5466亿元,到目前,主体工程完成近80%,基础工程全部结束,公共建设等附属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经初步计算完成投资已达2.7亿元,指挥部下拨工程建筑资金仅为8900万元,各施工企业垫付资金已达极限,且各项工程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材料采购、机械设备、人员均需支付现金,加之秋收季节已到,人力资源极为紧缺,如果近日拨付资金不到位,则面临施工停滞等危急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工期。鉴于此种紧急形势,为达到省、市、县的棚改工作目标,急需上级部门帮助协调解决棚改资金,一是关于5551万元地债资金落实问题。二是开行贷款及时到位。三是尚有1236万元国家补助资金仍未到位,以上资金能否尽早到位成为棚改项目是否如期交工的关键所在。

3、信访稳定仍存在较大压力:特别是棚户区内的门市房业主及翠谷玉小区居民多次到各级政府上访,另外棚户区内情况千差万别,个别问题较多,都将为信访稳定工作增加不确定性因素。县政府于9月16日召开县长办公会议,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文件,经会议研究决定,修订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征收补偿办法,取消《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房屋征收安臵补偿办法》第七条第四款。不再将商业门市房纳入征收补偿对象,确保我县的征收补偿办法与上级文件保持一致。对已经签订产权臵换协议的23户门市房,因与上级政策不相符,终止合同,引导门市房产权所有人走诉讼程序,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决定是否兑现合同。

4、工程进度仍需加快:由于前期建筑设计图纸出图较晚等原因,造成各别栋号工程进度滞后,对总体工期将有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督导进一步加快基建工程进度。以上问题均需要在下步工作中及时处理解决。

最后,棚改指挥部全体人员将继续倾注满腔热忱,凝聚全部力量,加强组织领导,破解瓶颈问题。切实加强监督,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使棚改项目实现阳光操作、透明操作,达到让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目标。凝心聚力,全面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完成今年棚户区改造任务。

乌马河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于今年全面启动,按照省森工总局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我局切实从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林区职工居住条件入手,坚持依法、依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项目批复及计划下达情况

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省发改委以黑发改投资[2009]414号文批复,同意建设。建设地点是乌马河林业局局址繁荣社区和西岭林场,建设规模32,2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644户。项目总投资3,86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66万元,省配套644万元,企业自筹1,288万元,职工集资966万元。但受规划、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实际建设地点未能完全按批复执行,省发改委以黑发改函字[2009]203号文批复,同意变更。实际建设地点由局址繁荣社区和西岭林场全部变更为局址金居花园。

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省发改委以黑发改投资[2009]392号文批复,同意建设。建设地点是乌马河林业局局址峰园小区、金居花园和西岭林场,建设规模50,0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1000户。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500万元,省配套1,000万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职工集资1,500万元。但由于峰园小区的一条通往变电所的备用高压输电线路未按原计划拆迁,按照我局林场所撤并规划,今年需将前进经营所和西岭林场向阳社区撤并到西岭林场,所以实际建设地点变更为局址幸福小区26,000平方米,520户、西岭林场24,000平方米,480户。国家林业局以计计函[2009]10号文批复,同意变更。

二、工程完成情况

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地点是局址金居花园,建设规模是32,2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644户,项目总投资3,864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建设地点是局址幸福小区和西岭林场,建设规模50,000平方米;其中:局址幸福小区26,000平方米、西岭林场24,000平方米,总安置户数为1000户,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该项目已到位资金4,64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500万元,省配套1,000万元,企业自筹1,270万元,职工集资870万元。西岭林场棚改工程已经完成,现居民正在回迁中;幸福小区受前期搬迁及手续等问题,目前工程已完成一楼砌筑。

三、主要做法

在棚改中,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政策,企业建设,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把棚户区改造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相结合,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全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为棚户区改造提供组织保障。为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办公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多次讨论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事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计划、财政、建设、监察、信访、资源林政、生产、民政、街道办事处等多个部门参与,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对工作相互交叉的项目,要求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层层落实工作任务,确定完成时限,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对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任务不具体的年终取消评先选优资格。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各部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规划,确保棚户区改造科学合理。经过通盘考虑,我们按照 “先近后远”、“先集中、后分散”、“先临街、后城区”和“楼平建设相结合”的“三先三后一结合”原则,制定了乌马河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对建设时间较长,经营房与住宅混杂,建筑密度大,而基础设施差的区域先行规划开发,对建设时间相对较短,街道规整的平房区,先期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使更多家庭充分享受到棚户区改造的成果。

(三)提供政策,推动棚户区改造的快速启动。在棚户区改造中,我们主动出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建筑商,参与我区棚户区的改造。为了吸引和鼓励开发商的参与积极性,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在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市两级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同时,还结合省、市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乌马河区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区政府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中的动迁、小区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建设。为调动居民入住新建小区的积极性,区政府实行“拆一还一”政策,对每个回迁户给予补贴1万元,对大户用钱找齐。同时,广泛征求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对撤并下来的职工群众在就业、入学、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对发展职工自营经济项目的,在物资、场地、收费等方面给予扶持。有了优惠政策的强力拉动,形成了“政府少投入,居民得实惠,开发商有利益”的良性发展局面,不但降低了建设企业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房屋售价,推动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展,真正让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强化宣传,确保棚户区改造顺利开展。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面临着人员多、诉求多、费用多等问题,可以说情况复杂,困难重重。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了打消群众对改造后能否买得起房、住得上房的疑虑,区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和社区干部,分组深入到各家各户,将《棚户改造宣传手册》和《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发到居民手中,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讲政策、讲大局、讲乌马河的发展、讲群众本身得到的好处和实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棚户区改造深得民心、顺应民意,保证了动迁的顺利进行。在开发商与居民在动迁中达不成一致时,我们积极出面进行协调,特别是在前进经营所和向阳村撤并时,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向大家讲解撤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置方向和安置政策,消除职工群众的疑虑。

四、存在问题

我区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虽然进展顺利,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占棚户区总户数的比重较大,实施实物补偿和政府廉租房仍不能满足需求,支付不起回迁费用;二是由于棚户区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而乌马河区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棚户区改造资金异常短缺;三是棚户区多数靠近城镇边缘,商业开发价值较低,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四是动迁费用过高,影响开发商的积极性。

五、下步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注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动迁工作。棚户区改造的重点和难点是动迁,为完成动迁任务,保证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建设,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耐心地做好动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帮助动迁户解决实际困难。对动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对策,事先做好预案,提出解决办法,对动迁政策、搬迁顺序、补偿标准等都张榜公布,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社会监督,让动迁户认可,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阳光、透明。同时,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和相关优惠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将要求各承建单位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质量关,对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控制,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群众放心工程。

(三)做好棚户区拆动迁户顺利回迁工作。在做好拆迁工作同时,重点做好棚户区回迁户的回迁工作,确保回迁工作阳光、公正、透明,把棚改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享受到棚户区改造带来有实惠。

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为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2014-2015年期间,我校着力做好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建设工作,学校先后投入近70多万元,对我校进行全面的改造,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为止,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学硬件设施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大缩小了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学校的改造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肯定。现将我校的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原有运动场设施都是在实施“六有工程”时改建和修缮的泥土和砂石面,围墙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墙壁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多媒体设备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以不适用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本次我校的薄弱学校的改建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争取省级资金,铺设塑胶跑道。二中自建校以来,学生的运动场始终是泥土地,一遇刮风满校园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泞满地,学生根本无法在操场上操或活动,我们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借着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塑胶化工程之际,我们想尽办法向上级争取,教育局及上级领导也多次到学校来考查。最终,考虑学校的现实困难,确定王集二中为第一批省扶贫铺设塑胶跑道的学校之一。施工过程,我校确定专人监管,确保质量并及时完工;在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并交付我校使用后,学校又指定专人对使用进行监管,以保证塑胶跑道能更长时间服务于广大师生。此项

工程共耗资220万元,建设面积6000余平方米。

2、班班安装多媒体设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学校老师上课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学方法单

一、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在徐州市标准化学校验收时就已经着手购进了几套移动多媒体并安装了两口多媒体教室,以供教师教学的需要。但是,要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还远远不够,14年,我们自筹资金18万元配置一口微机室,淘汰老旧落后的浪潮电脑。15年来,睢宁县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给部分学校各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上级给王集二中投入了40余万元安装了21套多媒体设备。至此,全校师生告别了粉笔时代,开始了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对校舍的门窗进行修理和更换。今年暑期,我们牺牲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对全校各室门窗进行了全面的修理和油漆,计维修面积788平方米,为学校节省资金2万余元。这样一来,校舍不仅美观了,而且也排除了安全隐患。

4、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建设。为美化校园化境,我们加强了校园的绿化建设,本次改造建设中,我校新栽植绿化树木---香樟树等30多棵。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前后共投入5万元,进行校园的文化墙改造,力争使校园的每一堵墙“说话”,使校园中处处体现育人氛围。

二、组织实施

1、认真制定薄弱学校改造建设规划。

在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建设的工作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把薄弱学校改造建设作为我我校今后几年的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领导班子成员经过多次协商,制定了我校薄弱学校改造建设总体规划,做到有目标(长远、近期),有任务,有措施。同时,我们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改建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力争使这项工作能落到实处。

2、严格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严格实行项目进度和实物工作量报告制度。本次运动场改造建设的项目工程,从7月份才正式施工,再加上夏季雨水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可以说这次项目改造工程时间短,任务重,为确保建设项目工程如期完成,我们和这支工程队多次调配、协商,统筹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要求工程队加班加点,有些工程队甚至都是连夜加班。我们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各个项目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二是严把项目质量关,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制度。在改建项目审批后,我们立即进行了改建项目的招投标,力争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检查,落实各校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强化项目督查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跟踪监督,做到定人、定位,在项目改造过程中,我们不少学校的校长牺牲掉了假期休息时间,始终坚守在项目施工的第一线,抓好进度督查、质量督查工作,力争使每一项工程都能成为“放心工程”。

三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在项目预算时,我们对每一笔支出都做到精打细算,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能让教师自己动手解决完成的尽量让教师去做,这样节省了开支。比如,在维修和油漆教室门窗时,我们

则发动教职工,自己动手干,即美化了校园又节省了改薄资金。从而使我们的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

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情况汇报 篇3

危桥改造工程情况汇报

如皋市交通运输局

(2012年7月19日)

2012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全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和通航航道上的桥梁100座”的承诺,作为交通主管部门,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要求,以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为目标,高点定位、自我加压、严格管理、迅速推进,桥梁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现将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进展

1.100座危桥改造工程:今年市政府给我局下达了完成农村公路和通航航道上危桥改造100座的任务,至目前为止,100座桥梁中64座桥已进场(其中完工5座),下部结构完成8座,下部结构正在施工24座(其中桩基完成16座),整个桥梁改造工作到年底能全部完成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完成100座的任务。

2.1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已全部完成招投标,已进场90.65公里,已完工61.2公里,分别占计划的90.65%和61.2%。

二、推进举措

(一)重新明确职能,调整投资主体

今年,我市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由乡镇承担50%建设资金的做法,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我局加大了筹资力度,使桥梁改造的资金得到落实和保障。与往年相比,今年农村公路危桥招投标非常顺利。

(二)改变运作模式,规范建设程序

今年,我们把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模式引入危桥改造,1

委托东南监理公司组建了危桥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代表我局全权负责农村公路危桥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对监理组、施工单位进行监管,解决了原来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我局按照“五统一” 要求(即: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监管、统一招标、统一验收),落实招投标、施工图纸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并负责组织施工。各镇仅需负责提供建设用地,负责拆迁、备土、管线迁移、桥头接线、矛盾协调等前期工作。规范了建设程序和管理程序,有效规避了廉政风险。

(三)加强行政领导,整合管理力量

今年,农路办负责全市100座危桥前期工作,敦促各镇(区、园)落实危桥改造的前期清障和矛盾协调工作,工程推进力量得到有效加强。同时,市农路牵头对各镇(区、园)危桥推进工作进行巡查、督查。

(四)建立责任体系,加大推进力度

农村公路桥梁是一项关系群众出行的惠民工程,我局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狠抓工程推进。一是建立责任体系,层层传递压力,逐级分解任务。二是先后三次召开全市性推进会,进行动员部署,激励加压。三是加大巡查、督查和考核力度,采取简报形式及时通报危桥改造推进情况以及各镇矛盾协调和服务保障情况。四是明确时间节点,挂图作战,战高温、抢晴天、补雨天加快推进进程。五是立足全局,围绕全年目标,及时调整各镇计划,确保完成100座建设任务。六是按四、三、三付款模式,工程完工的及时兑付工程款,保证政府信誉,调动积极性。全市各镇改造热情高涨,积极支持危桥改造工作。特别是江安镇、下原镇、高明镇、九华镇、常青镇、郭园镇等镇基本上做到了无障碍施工。

三、存在问题

综观全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作推进情况,较往年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对照皋政办发[2012]21号文件要求,仍有一些差距:一是部分镇矛盾协调不到位,前期清障工作滞后,影响工程进度。二是部分施工单位缺乏施工实力,资金跟不上,人员机械不足,加大了管理和推进难度。三是雨水多,梅雨季节比往年长,给施工带来影响。四是今年交通工程面广、点多、量大,国家限制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加之已到还债高峰期,组织资金的压力加大。

四、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必胜信念再坚定

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近几年来,人民群众呼声很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改造的建议和提案。我们将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的紧迫感、使命感,积极争取各项有利政策,进一步转变观念,坚定信念,加快危桥改造步伐,不辜负人民群众寄予的厚望。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推进措施再落实

市、镇都已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领导、指挥和组织职能,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完善责任体系,层层传递压力,逐级分解任务,明确时点,挂图作战,形成全市上下整体联动、条块结合的组织指挥体系。各施工单位对照时间节点,加强机械和人员的投入,确保工程快速推进。对不能按期完成节点工期的,严格按照节点考核要求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强行切割。

(三)、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保障再强化

对施工单位已经进场施工的,各镇(区、园)在继续做好矛盾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发生因清障不到位或群众阻工影响工程的顺利推进。市农路办对各镇承诺期限内未完成清障工作的将取消桥梁改造计划,同时由相关镇承担延期费用。

(四)、进一步加强监管,建设质量再提升

抓好工程质量,不仅是工程建设自身要求,更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交通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危桥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大原材料的检查频率,严禁偷工减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加大现场监管力度,杜绝过程监控缺失、监理不到位;严格按规程办理,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率,杜绝不合格工程发生。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安全管理再提高

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篇4

****县人民政府 2010年9月22日

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

首先,对

市长一行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将我县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辖3镇5乡、67个行政村、253个自然屯,人口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2008年初全县农村共有泥草房10645栋。自开展农村泥草房改造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泥草房改造工作,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举措,全力攻坚,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县农村泥草房改造情况。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利用8年时间基本消灭全县泥草房的工作目标,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完成时限和计划,并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列为全县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创造性地采取了“十个一点”(即:农民主体筹一点、政府主导补一点、制定优惠政策免一点、对上沟通协调争一点、争取金融支持贷一点、抓住棚改契机省一点、协调建材企业让一点、施工企业让利减一点、加大集体投入增一点、组织帮建部门扶一点)和“五个结合”(即:农民自筹与多方融资相结合、拆与建相结合、合并建房与建节能房相结合、泥草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造工作与干部绩效评价相结合)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县共改造泥草房3978栋,完成改造总目标任务的37.4%。其中:2008年共改造泥草房1404栋,完成任务指标的110%,发放补贴资金372万元;2009年共改造泥草房1386栋,完成任务指标 115 %,发放补助资金472.6万元;今年截止目前,改造泥草房1188栋,完成任务指标102%。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2008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2009年,荣获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二)省级示范村建国村泥草房改造情况。****镇建国村位于县城以北2.5里处,辖5个自然屯,330户、1360人,全村共有房屋330栋,其中泥草房84栋,主次道路12条,道路总长10200延长米。2008年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845万元,完成全村84栋泥草房改造任务,是全省唯一在一年内实现整村改造的示范村,硬化道路2.5公里,安装路灯60盏,改造栅栏10200延长米,护砌边沟10200延长米,新建一处600平方米“六位一体”村民活动场所,建成村民休闲广场2处4050平方米,建成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居住小区一处,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2009年县政府投入400万元,完成全村330户庭院建设,硬化村屯道路1.5公里,购臵安装卫生环保厕所330个,建成防火柴草房127个,栽种绿化树3000株、经济树种4000株、栽种花草5万余株,全面完成了示范村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了统一庭院硬化、统一卫生环保厕

所、统一防火柴草房、统一庭院栅栏、统一垃圾存放的“五统一”新布局,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为全县泥草房改造的样板工程。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民生为重,落实资金保障。农村泥草房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工程,能否如期完成,事关全县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县立足发展大局,以强农重农为核心,抓重点,破难点,科学谋划泥草房改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推进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做到为民以真,惠民以实。积极采取“农民筹、银行贷、政府补、社会帮”的投融资运行方式,千方百计筹集改造资金,全力支持泥草房改造。县委、县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拿出10%,专项用于农村泥草房改造,并采取捆绑式使用的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财政、扶贫、民政贫困户救助、残疾人安居等项资金集中向农房改造建设重点倾斜,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有效解决资金缺口大、改造进程慢的难题。对涉及的泥草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税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减免,共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收费45万元。积极协调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畅通农房改造贷款渠道,为农户争取中长期低息大额贷款,共协调贷款1500万元,建房户节省贷款利息近30万元。优惠政策加上多方融资,使农民建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房标准大幅提高。根据粗略统计,改造农户建房资金平均需10万左右,档次与县城持平,农民住房向现代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二)坚持实效为本,拓宽改造模式。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我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改造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针对我县闲臵无人居住的泥草房较多这一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拆建结合,以建为主”的新路子,并且实施分散改造和集中改造相结合,整理宅基地,集约建房,鼓励农户进城购房,凡是自愿进城居住的泥草房改造户,除享受泥草房改造补贴政策外,还将给予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待遇,从而实现农村泥草房改造提速与城市人口增容双赢。为切实把改造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特别是解决好特困户危房改造问题,我县加大对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2010年起,全县每年帮助200户低保危房户实施泥草房改造,补助标准由每栋3000元提高到1万元。

(三)坚持多措并举,保持强劲态势。泥草房改造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我县正视困难与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抓机遇,抢工时,抢进度,加快泥草房改造步伐。一是坚定不移在规划建设上抓推进。在改造中我们始终用规划指导建设,把泥草房改造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城镇建设统筹考虑,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根据各家各户实际情况,为农户免费提供设计方案。二是坚定不移在改造机制上求推进。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纳入绩效评估内容,对完成改造任务成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在建房质量上,泥草办质量监管部人员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质

量情况,加强技术方面的指导,使农民建房少走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浪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改造任务。在资金管理和监督上,坚持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泥草房改造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社会帮扶帮建工作体系上,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支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三是坚定不移在合力攻坚上促推进。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各乡镇审时度势,迅速行动,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细化推进措施,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屯、户,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实行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加快泥草房改造进程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全县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多方联动的泥草房改造攻坚态势,促进了泥草房改造提速升级。

(四)注重节能环保,加快节能房建设步伐。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造建设任务,我县积极宣传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大力倡导美观、节能、环保建房理念,引导农民更新建房观念,主动采取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建设住宅,我们也大力支持生产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新型建材企业(草砖、草板、节能墙板、复合墙板等)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并引进了凯欣轻质墙板厂和天成顺杰稻草板厂两家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目前,已在****镇建国村建成一处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住宅小区,在会发镇爱国村建成一户环保节能轻质

墙板示范房。今年还有27个稻草板节能房村部将相继建成。

(五)坚持宣传引导,深化民心工程。实施泥草房改造,农民是主体,其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因此,我县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以省级示范村建国村为样板,采取入户宣讲、媒体宣传、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介绍泥草房改造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补贴标准和申办程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积极做好思想发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泥草房改造是自己的事,而政府支持是有限的,关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使农户的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提高了农户建房的积极性,加快了改造进程。

虽然我县的泥草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省、市要求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在我县尚未改造的泥草房户中贫困户占80%,多数是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耕地较少、债务较多,生活靠民政救济,有改造愿望但没有改造能力。我县的财政负担较重,财力严重不足,各村屯之间发展又不平衡,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由于资金短缺越来越困难。恳请省市对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再登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上一篇:结合“海丝”文化开展自主性游戏探究下一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古田军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