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区

2024-09-26

废弃矿区(精选5篇)

废弃矿区 篇1

摘要:矿山开采活动结束之后, 留下了大量的矿区废弃地。随着社会的发展, 矿区废弃地的利用无论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 还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来说, 都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不同矿区废弃地的具体特点, 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 可用于旅游开发。本文简要论述了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及利用的意义和原则, 进而对矿区废弃地具体的资源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式, 最后对矿区废弃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出建议, 以期对发展旅游的矿区废弃地, 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利用

引言:

我国每年因矿业开采活动产生大量的矿区废弃地, 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区, 使得矿区废弃地数目巨大。大量的矿区废弃地不仅污染环境、压占土地, 还容易留下崩塌、泥石流、滑坡等隐患。如果能将大量的矿区废弃地利用起来, 将会产生可观的生态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区废弃地的治理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再利用的过程, 矿区废弃地需要走变“废”为宝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 综合矿区废弃地的特点, 因地制宜地整合、利用矿区废弃地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 将工业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景观于融为一体, 是建设“生态文明”政策方针下, 对矿区废弃地治理的最优思路。

1.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

1.1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有利于维护矿山安全

矿区废弃地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而且直接影响矿区旅游的安全。矿区资源的旅游开发首先是针对废弃地存在的土地损毁特征及地质灾害问题, 化害为利, 对矿区的地质灾害、损毁地形、危险边坡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有利于维护矿山安全。

1.2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有利于废弃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旅游开发需要先对其进行生态治理和改良, 即在植物生态学、节约型园林、景观美学等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 以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修复, 最终建设和谐、稳定的矿区生态系统。

1.3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是对废弃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是经过合理地整治、规划与设计, 对废弃地重新开发建设, 将废弃地转变为各种功能性场所, 供人们娱乐、休闲和观赏。这种对资源的整合是对资源概念的创新, 有利于综合利用各种废弃资源, 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1.4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 不仅为工业衰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找到了一条出路, 同时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土地资源。尤为重要的是,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得失去活力的矿区废弃地重获生机, 把矿业城镇引导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轨道上来。

2.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及利用的原则

2.1 安全原则

由于矿山企业常年地对矿体采掘, 因而产生了不少安全隐患, 例如排土场和剥离边坡稳定性差、地表沉陷等, 对其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之前, 首先需要针对这些不安全的地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保证矿区废弃地的旅游安全。

2.2 梯次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的利用顺序受到矿业生产和生态恢复先后次序的制约, 因此, 应先利用较成熟的条件开发专项旅游项目, 然后渐次开发深化, 实现综合旅游, 以点带线, 由线领面, 最终促进各层次的旅游共同发展。此外, 可根据生态整治实践的不断深化逐渐增加新的体验项目和旅游活动。

2.3 生态恢复原则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 对矿区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种情况下的矿区废弃地是不能够直接用于旅游开发的, 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是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基础。因此, 应建立合理的生态整治系统和规划策略, 为后期的旅游开发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4 特色性原则

旅游景区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旅游资源的特色性, 因感官上的差异才产生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才增加旅游景区的竞争力。因此, 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应以矿区的工业文化资源和恢复、改造后的自然资源为依托,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矿区旅游景点和项目。

2.5 科教原则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应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和对话。通过富有创意的处理手段, 让游客体验到废弃地旅游资源的另类视听感官享受的同时, 了解、学习工业文明和企业文化。此外, 还应从不同角度让游客看到工业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引导人们思考“环境保护”这一全球化问题。

3.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3.1 物质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3.1.1 矿山巷道的整合及利用

对于矿区废弃地的巷道, 可将其改造成集休闲、娱乐、展示为一体的矿区遗址博物馆。具体思路:

①构建展览历史巷道。根据考古发现或历史记载, 模拟建造矿区巷道在不同时期的内部实景, 并展示各个时期的采矿工具。

②营建采矿体验园。通过参与和互动的方式, 让游客学习使用现代的工具, 自己动手采掘矿石, 感受现代工业的进步和矿工工作的状态。

③设计展览矿工生活的房间。展示矿工各类生活用具和地下生活的简陋房间, 让游客了解到矿工的生活状态。

此外, 对于具有一定深度的巷道, 在安全与环境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建设成为专门的探险场所或娱乐城。让游客不仅体验到一种别样的娱乐氛围和新奇的娱乐心理, 还能深切感受到矿业生产相关的文化氛围。

3.1.2 采矿坑的整合及利用

对于周边环境条件较好的矿坑, 特别是森林覆盖率高的一些区域, 可将其改造成富有特色且景色优美的观光游览区。对于露天矿坑多而浅的废弃地, 可通过简单的生态恢复和景观小品配置, 改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大地艺术作品。对于一些深度较大的矿坑, 可开辟一小部分, 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 让游人下坑观光游览。对于一些大且浅的矿坑, 可改造成娱乐场所, 如:露天舞台、露天电影院等, 供游人集会、休憩和娱乐。对于一些具有典型特征或科研价值的地质遗迹、矿业遗迹, 应严格保护起来, 尊重并保持矿坑遗迹的原真性, 彰显遗迹的文化内涵。

3.1.3 工业厂房的整合及利用

对于部分保存较好的的废弃厂房, 可通过功能置换、外观改造等方式, 重新投入使用, 改造成游客中心、艺术馆、艺术工作室、餐厅、酒吧等承担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或旅游服务的功能性建筑。总之,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废弃工业厂房建筑及建筑用地, 重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3.1.4 机械设备的整合及利用

对于由于技术革新而被淘汰的矿业机械设备, 可作为大型展品在博物馆里陈列, 用动态直观的方式向游客演示矿业生产过程;对于一些由于故障或使用寿命到期的废弃机械设备或零件, 则可通过艺术处理手段改造成为景观雕塑、休憩座椅等景观要素, 以凸显工业景观特色, 增添旅游景区乐趣。

3.1.5 矿区废弃地其他物质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对于矿业活动产生的尾砂坝, 可通过改造, 建成沙雕园、尾砂沙地排球场;对于一些特殊的尾矿可用来作为整个区域生态恢复的土壤改良剂和微量元素肥料或者用作铺路材料、黄沙替代品等。对于大型的排土场可以借其人造地貌, 打造出人造丘陵的景观效果。

3.2 文化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3.2.1 工业文化的整合及利用

在新的价值观引导下, 传统工艺技术、采矿工艺流程等非物质工业文化资源都被看做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 逐渐受到传承和保护。所以, 矿区废弃地的这些生产工艺、采矿过程、矿区历史甚至矿工生活等矿业文化资源应被开发和展示出来。可采用场景再现或维持原貌的方法, 辅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 为游客提供大量参与性和科普性活动。具体做法可以是:通过历史展示长廊展示不同时期的采矿开采流程和工序;通过放映厅来介绍采矿历史;通过3D打印等高新技术将采矿工具、采矿工艺及不同时期的采矿装备等以直观地展示出来。

3.2.2 人文历史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对于一些人文历史积淀深厚, 但物质遗存数量有限的矿区废弃地, 应深入挖掘其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 凸显其采矿冶炼史的悠久, 并以此为依托, 利用建筑及景观元素作为表达的载体来彰显其传统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

4.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的建议

4.1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应注意景区间结合

旅游景区最佳的发展模式是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开拓综合旅游模式。所以, 可根据废弃地所在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 加强景区间的联系, 实现景区间的资源共享, 吸引周围景区的游客, 以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扩大客源市场范围。

4.2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应体现场所精神

在进行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时, 应减少其他材料的引入和大挖大填工程, 充分利用废弃地内原有的景观元素, 以避免造成经济浪费和对现有的生态地形和植被的破坏。

4.3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经验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 在矿区废弃地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经验。然而, 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 治理途径相对单一, 对其开发项目的规划方法和策划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所以, 可以借鉴和参考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 总结出适合本国矿区废弃治理的体系和理论。

4.4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应注意市场运作问题

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 政府应承担起领导职能, 注重引进市场机制。无论是前期的论证, 中期的规划和设计, 还是后期的开发、管理, 都可引进市场机制, 制定经济政策,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环境。给予投资人享有开发成果, 落实“谁投资、谁得益”策略以提高其投资积极性。

5. 结语

矿区废弃地其实是放错了时空的资源, 随着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之前被认为无用的东西, 现在就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 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 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 矿区废弃地作为旅游景区开发, 能够很好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突破传统矿区废弃地治理的局限和弊端。当然, 我国矿区废弃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利用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需要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邓位.城市更新概念下的棕地转变为绿地[J].风景园林, 2010, (1) :93~97.

[2]黄晓.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 2011, 26 (3) :5~16.

[3]翟春霞, 黎敏.我国废弃矿山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1) :341~342.

[1]钟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2]虞莳君.废弃地再生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7.

[1]蒋家超.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废弃矿区 篇2

关键词: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污水,综合利用

0 引言

资源、环境、能源和人口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社会问题。大屯煤电公司大屯实业公司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始终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放在首位, 在实施矿用精品战略的同时, 提出了“配合实施节能减排政策, 实现煤矿渣、灰、水等工业废弃物及副产品产业化”的发展综合利用产业的非煤产业发展战略。

大屯煤电公司大屯实业公司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 加大废弃物科研开发投入, 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利用率和利用水平, 矸石、粉煤灰、炉渣、污水等主要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业正在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双赢的目的。

1 大屯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情况

1.1 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情况

1.1.1 项目简介

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新上马发电机组所用燃料煤热值必须低于12 550 kJ/kg, 矸石率达60%以上。为贯彻和落实国家循环经济政策, 改善环境, 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 解决矿区多年煤炭开采积压的大量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等污染物的出路问题, 变废为宝。大屯煤电公司大屯实业公司积极利用煤矸石等煤炭副产品, 建设了50万t/a生产能力的配煤中心, 为上海能源大屯电厂的发电机组 (大屯发电厂6#、7#机组) 提供热值低于12 550 kJ/kg、全水分不高于7%、入炉粒度小于9 mm (矸石率达60%以上) 的燃料煤。

1.1.2 项目实施方案

1.1.2.1 考察了原料来源及煤质

煤矸石:大屯选煤厂生产中重介三产品旋流器二段 (矸石段) 将分选密度调整至2.0后所有中间产品, 即截留部分矸石后与原中 (洗混) 煤混合后的产品;孔庄煤矿选煤厂目前是通过二段旋流器控制矸石排放量, 产品同上;龙东矿筛末矸。煤泥:大屯选煤厂尾煤泥;孔庄矿选煤厂尾煤泥;孔庄矿选煤厂烘干煤泥;姚桥、徐庄矿煤泥;龙东矿原生煤泥。具体如表1所示。

注:除龙东矿就地配煤后运至大屯发电厂使用外, 其他生产单位则由火车运至龙东配煤后再运至大屯发电厂使用。

1.1.2.2 明确了煤矸石各项指标要求

根据各种原料的不同, 分析其发热量情况、配比参数和配比后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设计煤矸石配制系统进行分别配比, 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及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并符合大屯发电厂燃烧的低热值燃料。

发热量要求:由于大屯发电厂燃烧原料要求为低位发热量小于12 550 k J/kg, 所以配煤时应根据来源质量的不同分别配制、调整, 直到符合质量要求。在煤矸石的取值为6 300 kJ/kg左右发热量时, 原则上煤矸石与煤泥的配比关系根据煤泥发热量的不同为6∶4, 5∶5, 3∶7左右的比例进行配比。

粒度要求:<9 mm。

含水率要求:破碎后产品适当晾干, 装车后的含水率小于7%。

1.1.2.3 确立了配煤工艺技术方案

中煤大屯公司各矿厂原料通过火车装车到达, 人工卸料后用铲车或推土机搬运至堆放点。配煤时则用铲车或推土机装至配料漏斗, 采用电子计量配料给料机按需要比例放料至原料运输皮带。通过9 mm直线等厚筛筛分分级, 筛下物经过溜槽直接上堆料皮带机, 筛上物经破碎机破碎至<9 mm后掺入筛下物进堆料皮带机。装车时则通过装车皮带机实现火车装煤外运。整个配煤中心南北长约90 m、东西宽约70 m, 原料堆放场地南北长约60 m、东西宽约40 m, 可堆放煤矸石近2万t。

1.1.3 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于2006年投入建设, 2007年2月投入试运行, 截止2008年底, 共配制煤矸石45万t, 创产值9 000万元, 直接经济效益约1 000万元, 达到了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的,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2 粉煤灰综合利用情况

1.2.1 项目简介

大屯发电厂始建于1970年, 主要供应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30多年来, 大屯发电厂在输出清洁能源的同时, 每年通过水力输送与汽车送运方式向电厂附近采煤塌陷区排放大量的粉煤灰和炉渣, 外排的粉煤灰, 除被用于公司4个矿井下“一通三防”注浆与部分用作筑路材料以及少量被当地村民用作建筑材料外, 剩余部分长期储存于塌陷区灰场。至2004年底, 预测公司历年积余的粉煤灰已达到60万t, 而且今后每年还将新产生不少于22万t粉煤灰渣, 剩余的粉煤灰长期存放在灰场, 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仅一年发生的粉煤灰排污费就千万元, 大大增加了企业环保负担和经济负担。

粉煤灰砖是国家积极推广和大力发展的新型墙体材料, 是以硅质材料粉煤灰和钙质材料石灰为主要原料, 经搅拌、压制、蒸压工艺制成的标砖, 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基础、内、外墙体, 具有保护耕地, 节约能源, 利用废渣, 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建筑功能等重大社会效益。粉煤灰蒸压砖生产项目的上马不仅能够解决大屯发电厂粉煤灰的出路, 实现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还能够提高粉煤灰利用经济附加值。这种利废产品国家还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1.2.2 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于2006年设计, 2007年建设, 为全自动液压成型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1]。一期4 000万块/年工程项目, 于2007年10月份建成投产, 目前运行稳定, 产品质量稳定。该生产线是以大屯煤电公司矸石热电厂发电余热为蒸汽源, 以发电厂粉煤灰、炉渣为主要原材料, 采用PLC配料远程控制系统与HF1100型全自动液压变频模振成型砖机工艺, 生产废料及废水全部回收利用, 实现零排放;配有液压万能试验机等一流的检测设备, 其工艺装备水平国内领先。

1.2.3 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一期生产线, 2008年累计生产粉煤灰蒸压标砖700万块。共利用固体废弃物约12 000 t, 其中粉煤灰约7 000 t, 炉渣约30 t, 电石渣约5 000 t。废弃物掺入量达64.5%。

1.3 中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1.3.1 项目简介

大屯水处理厂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 扩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 设计处理量为15 000 m3/d, 主要承担大屯公司中心区生活污水的处理任务。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的一级标准。为提高大屯公司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节约用水, 变废为宝, 减少环境污染, 实施了污水的重复利用, 即中水深度处理工程, 该项目于2005年开始建设, 2006年9月投入运行, 工艺技术先进成熟、运行稳定可靠, 设备设施高效、节能、维护方便, 处理后的中水供矸石热电厂做循环冷却补充用水、锅炉用水及大屯选煤厂洗煤补充用水, 使中心区中水回用率达到100%, 做到了中心区生活污水闭路循环。项目的实施, 既保护了环境, 又节约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 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3.2 项目技术工艺及运行情况

该项目设计能力为10 000 m3/d。工艺流程为[2]:二级处理后出水经格栅自流进入调节池, 并在进水口处投加氧化剂, 在调节池内设置吸附池, 采用水力搅拌, 并投加粉状活性炭。调节池出水通过提升泵送至高效澄清池, 同时加入混凝剂, 澄清池出水自流进入多介质滤池, 多介质滤池前投加少量O3, 滤池出水自流进入氧化池, 氧化池内投加O3, 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GAC滤池, GAC滤池出水进入清水池, 最后由供水泵加压送至用户。水质指标达到p H值6.5~9.0;SS悬浮物<5 mg/L;浊度<10 NTU;CODcr<10 mg/L;BOD5<10 mg/L。

中水深度处理系统构筑物布置紧凑合理, 控制系统包括在线监测、自动加药、自动排泥、液位联锁等控制, 各设备、设施运行稳定、高效、节能, 各种药剂的投加均由PLC自控系统根据在线浊度仪数据进行自动调节, 并采用变频控制, 有效节约了药剂的使用量和电能的消耗;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可直接反应在模拟控制屏上, 非常直观。

1.3.3 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自中水深度处理工程试运行以来, 年中水回用量均在300万t以上, 除少量用于本厂污泥压滤冲洗水使用外, 其余全部提供矸石热电厂、选煤厂进行回用, 中水回用率达到100%。该项目的实施, 有效解决了热电厂、选煤厂和本公司生产用水问题;缓解了大屯公司生产用水紧张的矛盾;减缓了大屯公司地基下沉速度;减少了废水外排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了环境;为矿区工业用水找到了新的可靠的水资源;为煤炭行业利用中水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扩大了中水利用范围。

2 发展方向

总的说来, 大屯矿区的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已初步形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 将废弃物资源作为相关行业的产品原料进行处理, 保证了大屯公司主体生产的正常, 减少和消除废弃物的大量堆存, 保证了生产主体的环保达标;第二层次是建成各类综合利用项目, 逐步形成综合利用产业、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体系。通过这些综合利用确保清洁化生产的工作, 有利于减少污染, 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的提高, 同时给企业本身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大屯实业公司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 通过努力大屯实业公司已明确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思路、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以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为抓手, 加大工业废弃物科研开发力度, 进入更深层次的综合利用, 也就是在对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上, 开发部分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利用精品,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新型产业化道路。

在实施推进中, 以综合利用生产单位为龙头, 在加快现有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的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 按照大屯公司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建立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循环型、生态型综合利用基地。将实业公司建设成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精品基地, 成为江苏省非煤产业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样板企业。

参考文献

[1]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大屯煤电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8000万块标砖/年粉煤灰蒸压砖项目 (一期400万块标砖/年生产线) 初步设计说明书[Z].2006, 11.

废弃矿区 篇3

1.1 矿区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呈“北山、中川、南滩”之势。焦作市是我国的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同时又是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焦作矿区地跨焦作、修武、辉县等县(市)。北起薄壁,南至大高村,东起辉县,西到柏山,东西长60 km,南北宽20 km~25 km,含煤面积1 660 km2。主要生产低中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是我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大型煤炭基地中的六大矿之一。

矿区位于太行山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介于85 m~250 m。区内有沙河、王村河、峪河等季节性河流,分别汇入卫河。由于地貌类型的多样性,造就了潮土、褐土、石质土、骨质土、棕壤土等繁多的土壤类型。

本区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极端最低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3.2℃,年平均气温为14.8℃。年平均降雨量624 mm。全年无霜期238 d。最大冻土层深度0.19 m,最大风力11级,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矿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有第二系、第三系、第四系沙砾层水,水位1.63 m~21.18 m,水质为重碳酸镁钙型,矿化度308 mg/L~316 mg/L。资源开采后,一般不会出现积水。

1.2 塌陷区概况

由于长期受采煤的影响,导致采区的地表大面积变形和塌陷,大量房屋建筑、公共基础设施、耕地植被等遭到严重破坏,给塌陷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采煤塌陷的深度平均在3 m左右,最深达到7 m,采空区面积与地表影响面积的比例为1∶1.3左右。塌陷地多位于丘陵地,对地表的形态特征影响较小,但是开采后出现裂缝,增加了水土流失,塌陷区内土质较差,肥力较低。

2 复垦工程措施

土地复垦工程措施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土壤重构、植被重建、配套工程和监测与监管工程。

2.1 土壤重构工程

土壤重构工程根据不同的地表形态包括充填工程、土壤剥覆工程、挖深垫浅、平整工程、坡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和清理工程,具体详见图1。

1)塌陷地充填利用土壤、煤矸石、粉煤灰和露天矿排放的剥离物等容易得到的矿区固体废弃物,填充采煤塌陷地,使之恢复到设计地面高程,然后进行机械压实整平等处理,可以直接用于林业,或者进行覆土用于农牧业,或者进行地基处理用于城镇建设。

2)土壤剥覆工程把采煤塌陷区表层30 cm~70 cm土壤利用工程机械进行剥离并且统一堆放。

3)挖深垫浅工程,挖深区通过打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表土层剥离和开挖土方后修葺鱼塘进行水产养殖;回填区通过铲运机进行表层熟土的剥离、回填重构、土地平整重建、翻耕和施肥进而达到作物种植的目的。

4)生物化学工程通过施用易溶性磷酸盐、含Ca2+化合物、添加营养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5)平整工程、坡面工程和清理工程通过平整、局部平整、梯田改造等达到作物种植的目的。

2.2 植被重建工程

植被重建工程包括林草恢复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具体详见图2。

植被的重建工程首先应注重植被的筛选与引种,选定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干旱、潮湿、瘠薄、盐碱、酸害、毒害、病虫害等不良立地因子有较强的忍耐能力,对粉尘污染、烧灼、冻害、风害等不良大气因子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根系应具有固氮根瘤,可以缓解养分的不足;根系发达,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播种栽培较容易,成活率高。

植被的重建工程其次注重植被的配置,可以混播牧草(种籽)、榆树(截干苗)、大白柠条(两年生苗)等进行配置,也可以柠条(一年生苗)、章子松(容器苗)、榆树(一年生苗)、混播牧草(种籽)、小叶锦鸡(一年生苗)进行配置。

2.3 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包括灌排工程、喷(微)灌工程、水工建筑物、集雨工程、疏排水工程和道路工程,具体详见图3。

配套工程根据区域内地形地貌不同设置方向不同,露天采场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非积水塌陷地多设置塘坝、地堰、水平沟、鱼磷坑、谷坊等工程,道路工程;季节性积水塌陷地多设置疏排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积水塌陷地疏排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排土(岩)场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集雨工程,边坡砌护,消力池,陡坎;尾矿库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灌溉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矸石山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灌溉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赤泥堆多设置截排水沟,道路工程,灌溉工程,沉砂池,消力池,陡坎;工业场地多设置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道路工程,监测管护工程。

2.4 监测与管护工程

监测与管护工程包括监测工程和管护工程,具体详见图4。

1)监测工程包括原地貌地表状况监测、土地损毁监测和复垦效果监测,其监测标准按照《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为准,监测频率至少一年一次。

2)管护工程包括植被管护、草地管护和建筑设施管护,植被管护时间应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及植被类型确定,一般地区3年~5年,生态脆弱区6年~10年;渠道、水库、塘坝、泵站、水厂、堤防、田间道路、简易桥梁、防护林、电网等,应该按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施的无损坏,使得复垦项目区正常生产工作。

3 结语

矿区废弃地复垦是关系焦作市土地整治、环境治理、造福后代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投资大、涉及面广、历时漫长、某种程度上见效慢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在治理之前,必须做好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有计划有步骤的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摘要:结合焦作市矿区的地质情况,从土壤重构、植被重建、配套工程、监测与监管四方面阐述了该矿区废弃地复垦工程采取的措施,以期通过土地复垦工作促进该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废弃矿区 篇4

矿区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占用的, 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1]。从景观生态学上讲, 矿区废弃地是人为剧烈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是人类为获得矿产资源而对土地进行剧烈改造的区域。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的裸地, 地表植物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矿区废弃地治理已成为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矿区废弃地的森林植被恢复是促进采矿业与林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和保护矿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修复已退化的生态环境, 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仅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还有可计量的生态效益价值。对森林在矿区废弃地发挥的具体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计量, 不但能改变人们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认识, 重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 而且还能帮助政府制定有效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 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提高矿区废弃地森林植被的恢复, 协调矿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数据和借鉴依据。由此可见, 计量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 对矿区废弃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矿区后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在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中, 基于生态功能与经济视角探讨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计量问题, 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战略意义。

2 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作用最强烈的活动之一, 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导致其功能和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矿区废弃地成为人类深度扰动、脆弱而高度退化的生态系统。

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极大地改变了矿区生态环境系统, 主要表现为:一是景观型破坏, 包括因为采矿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露天开采遗留的矿坑, 地下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塌陷, 以及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这不仅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 还威胁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 同时也对当地的地下水与地表水循环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二是环境质量型破坏, 主要是指采矿过程中所形成的大量废弃物对矿区大气、水、土壤的严重破坏。三是生物型破坏, 主要是指采矿活动对当地生物群落的严重破坏甚至是摧毁。矿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 会导致水土流失, 诱发地质灾害, 矿区环境污染加剧 (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 , 土壤污染 (重金属污染) , 植被破坏和微生物破坏等一系列问题[3], 这对矿区的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严重影响。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而矿区生态系统是通过人为和自然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这就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矿区废弃地作为人地相互作用最为剧烈的生态系统, 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4]。此外, 矿区环境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生态恢复和重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导致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的能力低, 因此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状况急需得到重视和解决。

当前, 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修复和治理的主体是林业生态建设, 这是由林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地位决定的, 也是森林植被具有的生态功能所决定的。森林生态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5]。森林生态功能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等。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使森林在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涵养水源的能力, 从而实现矿区土壤改良;森林的气候调节功能, 相对于矿区废弃地无林空旷地而言, 森林无疑起到了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矿区气温的作用, 调节了当地小气候;森林水土保持功能对降低矿区废弃地地质灾害、防治荒漠化、保护土地资源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依靠系统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将矿区废弃地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降解和净化, 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为矿区废弃地生物型破坏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因此矿区废弃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1) 。结合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和森林具有的生态功能可见两者之间的关系。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对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森林是实现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屏障, 它不仅能为矿区提供种类繁多的林产品, 还向当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服务, 同时对维持生物圈稳定, 维护矿区气候稳定与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有可计量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

3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研究的现状

3.1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目前,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和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在借鉴以往学者对森林生态效益定义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出生态效益是指森林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被社会利用并产生效果的总和。中西方学者在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研究理论基础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 但归纳起来大致为:西方是以福利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基础, 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研究生态功能价值;而我国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级差地租论、最佳效能理论和节约理论来研究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第一, 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具体地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级差地租理论和节约理论是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计量模型的理论依据[6]。第二, 以最佳效能理论为基础。当一种资源或生产成果有若干效能或效能组合时, 应利用它对社会的影响或对国民经济建设作用最大的效能或效能组合。第三, 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探求环境供求状况和森林环境要素对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用量之间的关系。森林生态效益的大小是森林生态效益要素对使用者所获得实际效用数量与效用单位价格的乘积。该法在理论上很完美, 但在实际操作上缺乏准确性[7,8]。第四, 以能值分析法理论为基础。基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一切资源和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以能值为量纲做定量分析研究, 可计量一系列反映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能值综合指标体系。森林的能值分析计算, 就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价值流进行能值综合评估, 把三者转化成货币值 (宏观经济价值) , 客观体现森林生态效益。上述四种理论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这也是目前关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采用的具体方法以及计量结果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3.2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的基本方法

第一, 按照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评价所采用的理论基础分类[9], 可分为:①价值法。以森林具有的生态功能而引起的土地级差收入和社会劳动节约量作为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计量值。②效益法。以森林诸功能造成的社会劳动成本的节约作为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值。③效能法。以采取技术等其他手段获得与森林效益价值作用相似的收益结果时, 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作为计算森林效益功能价值计量的依据。第二, 按照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的对象分类[10], 可分为:①效果评价法。以级差地租和成本节约理论为基础, 注重对森林综合效益的利用程度进行评估。②消耗评价法。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 以森林中凝结的劳动价值量为依据评价森林生态效益的大小。第三, 按照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的角度分类, 可分为:①客观评价法。指根据因森林存在而发生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客观物质影响进行经济评价。②主观评价法。根据人们的意愿或根据对人们行为的观察研究, 对可能造成的森林价值损害或收益进行的计量。第四, 按照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评价以市场信息是否完全性分类[11], 可分为:①市场价值法。指在完全市场信息的情况下, 通过市场价格来计量森林生态效益价值。②替代市场法。指在不存在直接市场信息的情况下, 通过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森林生态效益价值。③假象市场法。指在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替代市场信息的情况下, 通过意愿调查方法直接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做出估价。除此之外, 目前采用较多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的基本方法是能值分析法。森林能值分析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能量和能值的计算并转换成能值货币值, 从而定量评估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

4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指标的筛选

目前对森林生态效益的界定主要有:涵养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防风固沙效益、改善小气候效益、净化大气效益、森林游憩效益、野生生物保护效益、提高土地自然生产力效益、吸收二氧化碳效益、消除噪音效益等。但是通过对矿区废弃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其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后, 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计量, 笔者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森林生态效益的具体计量指标进行分析和筛选, 保证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客观性。

通过笔者对3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访谈和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30份, 回收率为100%。该问卷旨在根据专家认为在矿区废弃地中森林生态效益价值重要性进行排序, 然后筛选出专家认为较重要的前5个森林生态效益主因子, 通过应用SPSS软件对30份有效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基于SPSS软件生成的原始变量相关矩阵表 (表1) 可见, 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和提高土地自然生产力, 改善小气候和净化大气, 森林游憩和野生动物保护, 吸收二氧化碳和净化大气之间有较高相关性, 可能存在信息重叠。因此, 在矿区废弃地中森林植被的生态效益价值计量中要避免重复计算问题, 有必要筛选出能准确反映矿区废弃地中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重要指标进行计量。

基于SPSS软件生成的总方差分解表 (表2) , 前5个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 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的主因子有5个, 其方差总和达到了83.214, 说明大部分的原始信息能够被新提取的5个主成分解释, 提取的5个因子是合理的。

基于SPSS生成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3) ,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 可计算每个观测量的各因子的得分数, 并可据此对观测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 得到因子 (主成分) 的表达式可写成:第一主成分:F1=0.348X1-0.325X2+0.332X3+0.214X4+0.671X5-0.656X6-0.349X7+0.203X8+0.005X9+0.134X10;第二主成分:F2=0.276X1-0.421X2-0.347X3-0.074X4+0.253X5-0.307X6-0.300X7-0.176X8+0.280X9+0.219X10;第三主成分:F3=0.264X1-0.044X2+0.319X3-0.392X4+0.061X5-0.324X6-0.369X7-0.031X8-0.055X9-0.213X10;第四主成分:F4=-0.239X1+0.295X2+0.003X3+0.097X4+0.408X5+0.221X6+0.100X7-0.384X8+0.175X9-0.119X10;第五主成分:F5=-0.402X1+0.199X2+0.003X3+0.144X4-0.219X5-0.313X6+0.680X7+0.314X8-0.228X9+0.263X10。其中X1、X2、X3……X10为原变量, 即森林的10个生态效益。

结合综合因子 (主成分) 的表达式可见, 综合因子F1、F2、F3、F4、F5对表达式中的变量X1、X2、X5、X6、X7要求较高。相对于森林其他效益, 森林的涵养水源效益、净化大气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保持水土效益、游憩效益价值在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中的贡献率更大。同时, 为了避免在森林生态效益信息和计算中存在重复性, 因此在针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中, 应侧重对森林的涵养水源效益、净化大气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保持水土效益、游憩效益等方面的价值计量。

5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见,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是森林结构和功能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 并已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之内为人类所实际利用, 还与人类对其利用程度和森林生态效益在具体区域发挥作用的程度息息相关。因此, 本论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森林生态效益具体计量指标进行了筛选。通过研究, 筛选出森林的涵养水源效益、净化大气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保持水土效益、游憩效益价值这5个具体指标作为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重要指标, 为今后矿区废弃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方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目前, 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具体的计量方法缺乏可操作性, 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准确、科学、客观地评价特定的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森林生态效益具体计量方法及其结果, 以及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给矿区废弃地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这是今后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麦少芝, 徐颂军, 梁志娇.矿业废弃地的特点及环境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5) :23-27.

[2]李沁, 郭福则, 吴承.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3]师雄, 许永丽, 李富平.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恢复[J].矿业快报, 2007, (7) :35-37.

[4]张平宇, 李鹤, 佟连军, 等.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5]范海兰, 洪伟, 吴承祯, 等.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3 (3) :347-351.

[6]米锋, 李吉跃.森林资源损失计量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7]青格乐图, 刘艳平, 敖特根白乙, 等.森林生态功能计量问题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 (1) :1-3.

[8]Leake Nancy Adamowicz, Wiktor L, Boxall Peter C.An Econometric Analysisof the Effect of Forest Dependence o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Cana-dian Communities[A].Forest Science, 2006:595-604.

[9]聂华.试论森林生态功能的价值决定[J].林业经济, 1994, (4) :48-52.

[10]周毅, 苏志尧.公益林生态效益计量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1998, (2) :13-17.

废弃矿区 篇5

1) 废弃地背景

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坝、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 挖废、塌陷、压占等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据粗略估算, 目前我国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约2亿亩左右,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 其中因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达8790万亩, 土地复垦率在12%左右。

2) 废弃地整治的意义

矿区废弃地整治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给农民生活提供保障, 稳定矿区群众的情绪;促进矿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推动和谐矿区的建设;优化矿区产业结构, 带动矿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拉动矿区农村的消费, 改善矿区农民的生活, 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和生态俩手抓,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保护好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关于矿区废弃地整治的案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 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70年代以来, 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 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 使鲁尔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为此鲁尔区开展了区域整治, 发展新兴工业和轻工业, 调整区内生产布局, 大力发展文教科研等。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 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 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 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 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 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对于嘉祥县, 这个案例委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在整治方面也别有功效, 其注重科学教育与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废弃地整治的样本。

1.2 矿区废弃地搬迁案例

以2009年以来的陕西省安康市搬迁为例, 到2010年12月陕西省政府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 2011年正式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 为安康市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边远山区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搬迁过程中, 安康市政府采用了具体职责分工、保障政策落实、奖惩功绩评级等方法来确保搬迁的有序进行。当然, 这其中也存在着挑战, 不过从后来的结果来看, 这不失为国内大规模搬迁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在学者布朗和摩尔提出的人口迁移决策模型中, 他们认为搬迁农户意愿的形成取决于政府诱导力、生态压力及农户预期, 而在政府强行主导的搬迁中, 必然存在这农户利益受损和政府执行力相抗衡的问题。对此, 我们在研究安康市的搬迁案例过程中, 发现农户搬迁后取得的预期净收益和他们的搬迁意愿是紧密相关的。

2 研究内容

2.1 嘉祥县概述

山东省嘉祥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 属黄河冲积平原。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47.5公里, 总面积971.6平方公里。现辖八镇七乡, 714个行政村, 人口76万人。嘉祥县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煤面积125平方公里。新挑河乡坡刘一带煤田面积约6平方公里, 地质储量约5000万吨。

2.2 嘉祥县矿区废弃地问题

废弃地是指以前被利用过但目前或长期以来没有被利用的土地, 以及那些被工业或其他发展形式损害以至于没有整治就不能够进行有益利用的土地。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是山东省重要煤矿区之一, 分布着多所大型煤矿, 而煤矿的开采同样对周围的土地, 尤其是农用地造成了塌陷在内的危害, 导致大量废弃地的产生。对于废弃地, 绝大部分农民认为难以整治, 而政府和矿区也尚未对农民进行过相关整治的指导和帮助, 补偿方式多以现金赔偿进行, 这就让废弃地长期存在, 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病症。

在本次笔者调查的张赵庄村、秦王庄村、义和村、郝垓村、方道沟村这五个村中, 有四个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矿区废弃地的影响。其中的张赵庄村、秦王庄村已经完成搬迁, 而方道沟村的搬迁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准备进行中。搬迁的主要原因还是宅基地的塌陷问题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村民的房屋已经出现了墙体开裂、膨胀、变形等现象, 这对于居住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政府的搬迁工作也体现了其应承担的价值责任。

2.3 嘉祥县搬迁问题分析——基于PESTE模型

PESTE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 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 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 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 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 可以分为5大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要素、环境因素。

2.3.1 政策方面

2001年来, 山东济宁市共筹措治理资金8亿元, 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8.9万亩, 新增耕地3.3万亩。面对自2004年以来省政府不再批准塌陷地征用, 采煤企业无法支付生态恢复治理和相关补偿安置费用, 出台了《济宁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征收办法》和《地质环境保证金使用管理办法》, 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征收制度, 全市现已累计征收保证金5.5亿元。

为进一步促进和保障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 结合济宁市实际, 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的意见》、《关于贯彻<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的通知》、《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的通知》、《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实行了塌陷地治理项目管理制度, 全市采煤塌陷地治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治理轨道。

2.3.2 经济方面

1) 宏观影响

农民因宅基地塌陷而搬入新的社区, 这种不同于传统农村的住宅方式从宏观角度来讲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是个好现象。搬入新社区, 可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拉动农村的消费。

2) 微观影响 (对农户个体的影响)

从笔者实地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已搬迁村庄搬迁的置换政策。村民入住的滨湖花苑社区的房价部分地方和楼层, 每平米是649元, 而村民原宅基地砖混房按房屋类型补贴300~500元/平方米不等。已知滨湖花苑社区每户面积是120平方米, 一户住宅的价格为7.788万元。假设一户农户原宅基地占地面积0.3亩, 约合200平方米, 按照普通房345元/平方米的补贴来算, 搬迁后维持原住宅面积不变, 200平方米新房总价12.98万元, 旧房总价6.9万元, 一户农民自己要贴6.08万元。这是按照原宅基地只有一层的情况下的出的结论。

此外, 原本的农村生活转入社区式的生活, 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开销比以往要多的多。饮食、水电气费、街道卫生费等, 各项费用的开销使得农民每月开销加大。

2.3.3 社会因素方面

1) 积极影响

入住社区, 农户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和更加健全的基础设施。社区的公共服务部门得到有效地集中。在新建的社区中有社区医疗所, 社区派出所和其他一些服务社区的单位。这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生活便捷度。同时, 社区幼儿园的建立, 更加减轻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麻烦。卫生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2) 消极影响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流。社区居民楼和以前的居住环境有很大不同。以前的住房更方便邻居之间互相串门聊天。但是现在很多情况都是家门禁闭, 不方便邻居之间的拜访。对于很多留守老人们, 生活更加无聊, 不方便。

此外社区里, 没有停车场且社区相对开放,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 这对住户财产产生很大威胁。社区住宅楼无电梯, 对于一些老人和小孩存在一定的不便。

3) 代际影响

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 调查的五个村中的年龄结构也存在这严重的断层问题, 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小孩在村中留守, 这种留守结构使得本来就层出不穷的整治废弃地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男青年来说, 常年在外务工, 收入来源来是以工资为主, 农业与他们好像关系不大, 对于废弃地问题和搬迁问题都兴趣不大, 而搬迁后的新区有着更好的环境和更漂亮的楼房使他们觉得好像住在城市里, 对于土地缺乏感情和新区的环境保障、交通便捷让年轻人更愿意住在搬迁后的新区中。

2.3.4 技术方面

目前来看, 废弃地主要包括三个大的危害: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而针对这方面的整治恢复方案在国内也比较健全, 并不存在瓶颈性的技术障碍, 而生态恢复的关键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而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是靠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在土地整治上, 目前主要的手段有化学修复法、客土覆盖法、植被种植修复和微生物技术运用五种手段,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在依靠科学技术的同时做到在法律上有依据经济上有保障。只有在依靠科学技术的同时加强执法完善制度拓展资金渠道才能确保矿区废弃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4 对策分析

4.1 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政府要严格执行并落实矿区农户搬迁及因土地塌陷而造成农民损失进行补偿的相关政策规定。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人对置换政策并不满意, 因此应该确保工作人员与农户沟通好协调好, 让广大农户切实了解具体的置换政策以便打消他们心中的疑惑与不满;另外在土地塌陷造成农民种粮减产甚至绝收的补偿方面, 农户存在不同的声音, 因此应该严格执行相关补偿政策, 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

4.2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为搬迁后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扶持村民自己开办的小型工厂或企业, 鼓励自主创业。矿区农户搬迁后, 土地相应减少, 部分农民对未来的生活感到经济压力较大, 此举既可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问题, 也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增加家庭收入, 有利于搬迁后社区的和谐发展。

4.3 加大土地复垦力度

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加大矿区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的力度, 提高土地复垦的质量, 从而增加可耕种土地的面积。但这也牵涉到土地复垦后的使用权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村庄的矿区废弃地复垦后还是由原有农户进行耕种, 这样既对搬迁农民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安抚作用, 又解决了农户的生活与收入来源问题,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4 搞好社区建设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及文化建设, 让人们早日适应社区生活。农民长期住在农村, 一些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很难在短期改变, 因此要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设施的建设, 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 如让住户有地方放农具与粮食, 让住户有停放车辆的地等;另外还要加强社区文化宣传与营造, 多举办一些社区活动, 加强居民间联系, 丰富居民生活。这对于一些家里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家庭, 会更加温暖。

4.5 改变土地耕种模式

针对农户搬迁后种地不方便的问题, 可以实行托管或流转。农户搬迁后离原先的农田都比较远, 耕种下田很不方便, 可以将复垦后的土地统一承包给一方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耕种, 既可提高产量, 增加收入, 又可解决了务农的不便问题;此外还可实行全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 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和技术指导, 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为农民节约了种田成本。

4.6 完善社会保障建设和人文关怀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将搬迁农户纳入社会保障范畴。有些年龄较大的农户虽然搬迁了, 但是因为身体等原因无法种地或工作, 虽然子女也给他们一部分钱, 但是子女往往在外打工不在身边, 因此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救助。

参考文献

[1]张国良.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巧妮陈新生张智光.我国采煤塌陷地复垦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 2008.

[3]高焕喜.经济弱县的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4, 10:1.

【废弃矿区】推荐阅读:

矿区特征05-15

现代矿区05-16

铅锌矿区05-23

矿区勘探06-04

矿区建筑06-15

焦作矿区06-16

矿区建设06-26

矿区绿化06-28

矿区土壤06-30

矿区工会07-05

上一篇:热洗清蜡下一篇:电影中的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