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矿区

2024-05-16

现代矿区(共8篇)

现代矿区 篇1

1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应用到地表沉降监测中来。该技术不但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还能快速实时的监测大范围的地表沉降情况。相对于传统的测量, 卫星雷达测量对大范围、地质条件复杂等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的区域的形变监测具有传统测量不可比拟的优势[1]。1) 监测范围广, 数据量大, 两幅差分图像所监测的数据, 需要数百台GPS的监测量;2) 能够大大地降低劳动成本;3) 监测精度高, D-In SAR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有学者证明了该技术对地面沉降监测精度可达到毫米级;4) 具有连续空间覆盖特性以及高自动化监测地表变形的能力[2,3]。

本文以实际观测图像为依据, 利用多批次的影像求得了该矿区大范围的地表沉降数据, 并将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对利用D-In SAR对城市及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利用D-In SAR技术监测地表沉降

2.1 D-In SAR技术基本原理

D-In SAR技术就是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的相位信息获取地表变化信息的技术, 也即对两组干涉对 (形变前与形变后) 进行差分处理。它是基于重复轨道干涉测量模式对同一地区进行不同时间的成像, 使一到两个干涉像对的相位中包含不同的地面信息, 再对处理后的干涉相位进行差分以达到获取地表沉降信息的目的。常规的D-In SAR技术可分为“二轨法”“三轨法”和“四轨法”[4,5]。本文采用二轨法。

2.2 D-In SAR对下沉盆地的动态监测研究

本文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多幅徐州矿区庞庄矿冬天的ALOS影像分别进行二轨差分, 得到了矿区不同时间的形变图, 其结果见图1。由图1可看出, 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两幅图像由于相干性好, 差分结果也很好, 图像所显示为明显的下沉盆地形状, 且图像中的噪声点较少。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噪声点有增多趋势, 下沉范围明显扩大, 且下沉值增大。从图1a) , 图1b) 两幅图中均可看出在边界变形梯度较小的地区差分效果很好。b) 图为2009年1月10日与2011年1月16日的两幅影像的差分结果, 相对于a) 图, b) 图由于两幅图像相隔时间较长, 所得的结果相对较差, 但也可以得出一些下沉梯度较小的值, 这对研究比如城区或是矿区下沉边界这些下沉缓慢的地区具有很好的作用。图2中的两幅图为将图1中的主断面的值进行提取, 从图2中可以看出相隔1年的两幅图所得数据质量较好, 且下沉趋势明显, 除中间下沉值过大的区域外, 周边结果较好。c) 图为2010年2月28日与2011年1月16日的两幅影像的差分结果, a) 图为相隔11个月的两幅图像的差分结果, b) 图为相隔24个月的两幅图像的差分结果, c) 图为相隔11个月的两幅图像的差分结果。通过三幅图像结果的对比可明显看出, 相隔时间越短, 所得的图像结果越好, 故针对该矿区可将两幅图像的处理时间间隔设置为12个月。

3 结语

1) 本文在对现代遥感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对多幅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 得出了不同时段的沉降结果图, 通过对沉降结果的分析, 证明了D-In SAR技术在地表沉降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2) 通过应用Matlab将沉降结果提取出来后, 选择主断面的数据进行研究, 所得结果与一般水准观测数据一致, 证明了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对利用D-In SAR对城市及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采用D-InSAR技术获取了徐州矿区某井的地表沉降数据, 通过对不同时期监测结果的对比, 证明了D-InSAR结果的正确性, 该结果对城市及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部开采,开采沉陷,D-InSAR,参数

参考文献

[1]张继贤, 杨明辉, 黄国满.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测绘科学, 2010, 29 (6) :24-27.

[2]Xia Ye, Kaufmann, Hermann.High resolution D-INSAR measurement for land subsidence[C].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 2010) , 2010:1541-1544.

[3]Ge Daqing, Wang Yan, Zhang Ling.Large scale la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with a reduced set of SAR images[C].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2009) 2009:558-561.

[4]王超, 张红, 刘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5]范宏东.InSAR若干关键算法及其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现代矿区 篇2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结构发生了战略性的调整,经济运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使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为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提供了机遇和舞台。而在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因利益调整引起的矛盾冲突还大量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一旦处置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的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稳定。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女职工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在当前公司提出建设“平安矿区”的时期,提高女职工素质是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它对建设“平安矿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女职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直以来,影响矿区稳定的众多因素,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也有在企业转型中发生的。随着改革发展不断推进,后者的分量越来越重。从目前状况看,分配收入格局变化,物业改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和矛盾等等,在深层次上对矿区稳定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认识和把握由这种新变化,如何引导女职工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提高女职工素质,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把每一名女职工都培养成一个素质过硬的人,是创建“平安矿区”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也是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女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是创建“平安矿区”的重要前提。职工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爱护企业、拥护企业改革,这是职工思想素质的核心。因此,建设“平安煤矿”要坚持这一核心内容,以集团公司提出的创建“平安矿区”的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建设“平安矿区”为目标,强化女职工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是关系企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的稳定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稳定。为此,在建设“平安矿区”的大发展、大改革时期,一方面企业要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预防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建立和完善工作重心下移的制度和机制,让职工有信任感和安全感;一方面要加强针对性教育,让职工真正认识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深刻道理,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把创建“平安矿区”的重要性道理向女职工讲清,把事实摆明,使女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确保“平安矿区”建设取得好的成果。

其次,科学文化素质是创建“平安矿区”的根本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女职工应有过硬的技术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及扎实的操作方法。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女职工立足本职工作,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女职工能力的具体体现,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因此,建设“平安矿区”必须进一步加大女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训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培训规划,努力从培养各专业高级技工和技术型人才着眼,加大对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投入,提高职工的创造创新能力,为公司的改革发展以及建设“平安矿区”提供强大的技术力量和技术保证。

第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创建“平安矿区”的必然要求。心理素质与女职工工作的能力有直接密切关系,女职工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绪、工作作风及个性特点,对企业发展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教育引导职工提高心理素质,可以使职工及时地适应兖矿的改革与发展,及时的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适应体制和机制的变化而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在创建“平安矿区”的过程中,逐步增加企业改革的稳定因素。

二、提高女职工素质是创建“平安矿区”的坚实基础。

建设“平安矿区”,需要的是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需要的是充满活力的矿区稳定。时移势易,改革有了新任务、发展有了新目标,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提,做好稳定工作,必然要有新的内涵。在今天,以人为本抓稳定,与时俱进抓稳定,以激发矿区活力为目标抓稳定,是新的稳定观的必备条件。而人是确保矿区稳定的主导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抓稳定,首要的就是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在提高女职工素质上下功夫。

企业要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女职工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为提高女职工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安全、稳定宣传教育纳入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新闻单位要把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列入计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以及企业推进改革发展和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宣传矿区内部在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曝光在具体工作中不作为、不尽职、不尽责而导致安全事故典型事例,发挥舆论监督引导的作用,把职工的思想观念引导到关注兖矿安全、关注公司稳定的轨道上来,使职工真正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职工认识到只有象爱护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公司的安全与稳定,才能保证女职工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其次,为女职工素质培训提供便利和政策导向。认真组织实施女职工素质培训中长期规划,纳入企业改革发展规划的总体战略布局,把安全稳定工作与企业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同时安排、同时布署、同时考核,同时落实,建立培训考试使用一体运行机制,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培训机关和教培人员的监督制约力度,使之严把培训质量关,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由女职工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其学其所长,学有所用,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政治觉悟。

第三,认真实施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女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企业在制定决策出台政策之前,要超前预测,心里装着职工群众,想着职工群众,切实做到既要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又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一些不稳定因素苗头性问题,要做到四早:即早预测、早预防、早落实、早控制,事前做好针对性法制教育工作,做到以法育人、依法办事,让职工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真正从根源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认真排查和化解各种矛盾,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做到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层层抓落实,层层保稳定。同时要建立健全维护稳定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信访事件,确保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指挥有力,方法得当,及时妥善处理。

第四,女职工素质的提高只依赖于职工自身,难免压力不足,也缺乏动力。所以企业必须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积极鼓励职工学习,并为女职工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多开展一些争创学创型人才,争创诚信守法职工等富有成效的活动,并与建立跟综帮教小组、结对子、互助互学活动及开展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相结合。使职工能够较轻松的得到新知识,从而使职工成为既知识丰富,操作能力又强的复合型人才。

职工要解放思想、跟上发展,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完善自己。

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现代企业一直有“讲政治、讲大局”的优良传统。进入新的时期以后,尽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运作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女职工仍然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仍然要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列。企业在进步,而女职工自身却仍处在养尊处优、不求进取、只求无过的状态,势必要被动落后,早晚被淘汰。所以职工必须要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坚持以自学为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关注公司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多了解公司的新变化、新动向,做到政治上成熟、思想上先进、业务技术上求精,争做适合兖矿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平安矿区”建设中,为维护公司稳定贡献力量。

其次,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当前,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人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只有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干好本职工作,才有资格成为现代企业的主力军,才能在“平安矿区”的建设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职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建立有效的学习、工作制度,开展各类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的理论讲座、经验交流、参观取经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努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

矿区园林文化探析 篇3

关键词:矿区 园林文化 探析

一、顺应潮流,把握矿区园林文

化的正确导向

(一)明确思路坚持正确文化传承导向

随着环保型循环经济呼声的日益高涨,全国各地园林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建设部相继出台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指导意见》,这为我们如何创建园林矿区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党的十七、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并把这一理念写入了党代会的工作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科学认识已有园林文化创建成果

克拉玛依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气候干旱少雨,能在亘古荒原上,创造出现代文明,实属不易。近年矿区的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建设成就:降雨量持续增加,蒸发量日趋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已经成为我国西部为数不多的国家园林城市。但在去年由克拉玛依日报组织探访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之旅,我们看到:尽管已经取得了创建成果,但是克拉玛依矿区文明较之其他国家精品园林城区尚有较大差距,还应借他山之石,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矿区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以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为指针,坚持科学的态度、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精细规划,科学定位,构建和谐生态园林矿区,注重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充分挖掘本土植物资源,将自然资源与地域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以人为本,走环保、经济、循环、节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建设细节的处理,打造干旱地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典范,再造荒漠戈壁秀美明珠。

(三)继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脉络

我们欣喜地看到,克拉玛依矿区正聚全市之力,借园林城市创建契机,顺应发展潮流,适时提出了创建生态矿区的宏伟目标。在新一轮矿区园林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旧景观,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历史的。要把环境中美好的东西保存下来,其中文化景观的保护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避免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历史遗痕风光不再,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克拉玛依市政府旧楼,地处繁华闹市中心,与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相比,已显老态龙钟,但它见证了克拉玛依的发展历程。遥想当年,睹物思情;重温历史,所幸留存;承载发展,激发豪情。

二、发掘特色,体现矿区园林文化的人文关怀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不是一个经济竞争的世纪,而是一个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的就是世界的”,缺少了文化特点,就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事物是无价的,它不但是矿区园林建设,甚至对整个矿区发展都至关重要。不久的将来,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也许不再是经济竞争,而是文化深度层次的竞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克拉玛依矿区园林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需要继续科学认识,正确把握,不断创新思路方式,深刻挖掘价值内涵,创造文化底蕴深厚,独具地域特色的优美矿区园林。

(一)要深刻剖析,确立矿区园林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文化是个性的体现,文脉主义一直是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重要支脉。风景园林的本身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不同矿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有各自的特色。矿区环境的优劣,与植物造景的关系非常密切。易趣盎然的植物风景在人们享受绿色的同时,给人以蓬勃向上、奋发不息的心灵感悟。所以,探究建设干旱地区特色鲜明的森林矿区景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矿区园林建设的方向之一是建设森林矿区。是将矿区的园林、水体、河流、湿地、绿洲等,依地造型,挖掘自然的、人文的潜力,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形成层次丰富、品位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森林景观,使生物多样性得以合理体现。实现矿区生态功能日趋完善,气候自我调节能力日益增强。

矿区活力是矿区实力、魅力的综合体现。矿区魅力源于绿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其中绿色是自然生态的原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演化的生生不息,绿色与人的和谐,需要人的努力来实现;而文化是属于人文的,将生态与人文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人与生活环境的和谐,这正是建设和谐矿区需要的。人文层次的人与人的和谐,是一个矿区的底色,反映的是矿区的内在品质和素质,需要引导并加以完善。文化贫瘠的矿区是一个没有生机与活力的矿区,必定是一个没有特色的矿区。

(二)要因地制宜,探索彰显生命魅力的特色造景方式

克拉玛依矿区在新与旧的改造建设过程中,坚持矿区建设与园林绿化同步,积累了较好的建设经验,多项建设指标已经达标或超标。但要作为全国园林绿化的样板,仍要注重精品绿地建设,继续加强乔、灌、花、草合理搭配,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等复层结构的组合模式,完善种植形式和结构,努力降低浇水、施肥、打药等管理投入,以植物造景深化人文内涵,再造能够抵御干旱恶劣气候的优良植被群落,以及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突出园林绿化的生态调节功能,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将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合理配置在一个绿化群落中,使具有优良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空间,形成立体绿化的格局,构成一个和谐有序,且具有较强生态调节功能的立体植物群落。藤本植物可在建筑物附近见缝插针,向空间索取绿化效益。形成上有绿荫覆盖,下有草坪绿化,中有灌草地被缓冲,蒸发减少,区域空气湿度增加,大风来后可以形成生物墙,显著增强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气候的能力,向森林矿区目标迈进。

园林工程是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要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矿区建设改造完善过程中,应依托前期改造,局部规划调整,外围森林化建景,中间人性化亲和配置,创建植物造园亮点,突出森林化生态景观。适量添置新意突出的园林精品雕塑、休闲座椅、花架、文化健康教育娱乐牌匾、太阳能照明及诱虫设施、别致的植物介绍标牌、科普宣传窗等,为居民提供交流、运动、休憩场所和园林知识普及教育场所,拓展绿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人性化家园情趣。小区绿地改造与建设绿荫型的停车场结合进行,兼顾绿化与车辆停放。绿地改造与需要改造的绿地管线同时完成,改造区的绿地土壤一次调整到位(50厘米设计土层深度,先筛土后回填,不适合树木种植的土壤按照1方/单坑换土)。

设计理念上,突出管护粗放、色彩变换、林荫厚重及仿效自然等特点,达到造景整齐而不僵化,规则而不拘谨,外围园林景观森林化,追求林荫最大化,休憩家园林果化,色彩随季相变化,休闲与造景相和谐,适度突出宿根地被植物的引种数量,花卉(野花)组合层次丰富多变,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合理组团凸显整体效果,突出几个精品景点。注意材料间的连贯性,理顺空间关系,做好比例协调,突出萧条冬季的情趣景致。

小区定位上,创建休闲、娱乐、舒适、美观、和谐的森林化休息家园,改造好、养护好绿地,服务好居民。每个小区突出布局特点,体现休闲游戏等功能。

三、前车之鉴,力避园林文化缺失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纵观各地实践,随着园林绿化的科学性、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植物搭配的多样性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作中的一些弊端渐显端倪,需要正确引导。切忌脱离实际,违背科学发展观事件的一再发生。应旗帜鲜明地反对急功近利,违背自然生态发展科学规律,大量引进外来物种,移植大树古树等高价建绿、铺张浪费等行为,反对破坏矿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田沃土。石油人战天斗地,豪情满怀,在共和国历史上抒写过辉煌战绩,眼下,在承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大历史时期,更应立足现状,科学谋划,力避园林文化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一是建园景观风气。过分强调景观,忽略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区域特征,建设一些功能不健全的公园绿地,破坏了矿区原有的自然风貌。

二是崇洋媚外风气。一味崇拜国外文化艺术,忽略当地文化、本土树种,出现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化工程”,造成巨大浪费。

三是豪华奢侈风气。片面追求用材“高档次”、资金“高投入”,大量堆砌建筑小品和雕塑,结果浪费了资金,破坏了环境,导致大量高档或稀有外来物种及本土物种死亡。

四是惹眼政绩风气。注意个别人把园林建设作为“政绩工程”来抓,新建的公园绿地反季节施工,低价中标,造成短工期、低质量;对原有的公园绿地一次次反复改造,道路绿化随着马路拓宽改造一次次被挤掉,行道树木一次次减少,直到一棵行道树、一平方米的分车带都没有了;随着旧城开发改造,中心区的绿地越改越少,越开发越少,造成中心区的环境不断恶化,热岛效应有增无减。

这四种风气与节约型园林精神背道而驰,与节约型社会要求格格不入,与园林景观缺乏文化因素有着直接关系。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整顿,杜绝园林设计片面追求复杂化或潮流化,道路绿化千篇一律,河道景观人工痕迹明显。我们身边呼图壁县新近建成的世纪苑,充分挖掘中国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山水园林文化巧妙结合,寓教于乐,寄学问于风景,使人们在赏心悦目之余,增长学问,升华情操,是构建和谐生态社区的典范之作,成为北疆地区园林造景的好教材。

矿区园林工作者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园林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乡土物种特点,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复合园林,使管护粗放、适应良好、抵抗不良环境的建园理念落到实处。正确处理矿区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妥善保存历史文化遗迹、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保护自然景观和风景开发区的整体环境,保护矿区山坡、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与风貌。在规划上坚持既要集成又要创新,坚持科学的态度、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在建设上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管理上精心细致,精益求精,努力多建优秀园林。

现代矿区 篇4

1 矿区复垦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 复垦土地作为“特殊”的土地资源, 由于配置的不合理, 已严重制约了煤炭等矿山企业的正常运行, 也增加了政府的压力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探索其合理的配置模式很有必要;其二, 未来土地复垦工作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土地使用权权属明晰, 提高企业、社会参与土地复垦的积极性;最后, 土地使用权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通过市场经济手段的配置, 可杜绝矿区土地“特殊”资源、资产的隐性流失, 可充分挖掘其作为特殊形式的建设用地的应有的潜力。

2 矿区复垦土地资源的配置模式

基于神府矿区沉陷破坏地产权混乱的实际情况, 本着神府矿区区域特征, 以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利益兼顾的原则, 利于土地使用制度深化改革为目标, 来探求陕北神府矿区复垦土地的配置模式。

2.1 煤炭企业复垦模式

此模式下有两种形式: (1) 矿区煤炭企业对该复垦土地拥有使用权, 但不能转让。由煤炭企业在符合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因地制宜的加以复垦利用, 国家适当减免耕地占用税等。煤炭企业用复垦后的土地搞多种经营, 兴办第三产业, 用此收益抵偿征地费。 (2) 由煤炭企业对使用权的沉陷破损土地采取复垦措施, 使其生产力达到或超过该土地原生产力, 用其交换未来资源开发所需使用的待沉陷土地, 达到不征或少征土地, 解决矿企征地、补偿费用高昂等问题;亦可采取转让、转租等方式转给第三者经营复垦土地, 用其转让金等来弥补企业开采征地补偿等经费, 形成土地复垦良性循环的局面。

2.2 国家复垦, 市场配置模式

此模式的组织者是国家及地方政府, 对象是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煤炭企业无土地使用权的沉陷损毁土地, 企业拥有使用权, 但长期废弃、荒芜的塌陷地, 形式是国家收回其使用权, 组织其进行统一复垦开发, 统一将复垦后的土地通过土地市场再配置, 出让或出租给合适的用地者经营。神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驻企业和煤炭企业可优先优惠获得土地使用权, 利用复垦后的“特殊”土地资源进行多种经营, 用出让金或租金来抵偿土地复垦费, 然后再将出让金按一定比例投入新沉陷损毁土地的开发复垦中, 做到边破坏、边复垦。同时可将多余部分由于其他的沉陷损毁地的复垦, 形成土地复垦良性循环的机制。

2.3 专业复垦公司复垦模式

在地方政府没有经济实力或精力组织复垦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对废弃的企业无使用权的沉陷损毁地以及企业有使用权、但长期闲置荒芜, 不进行开发复垦的沉陷损毁地, 收回其土地使用权。可将该部分沉陷损毁土地以协议、招标等形式出让给有资质的专业土地复垦公司进行专业开发, 由土地复垦公司按照出让合同规定的开发方向、用途、复垦标准、使用年限等要求进行综合复垦开发。政府可适当降低出让金, 并规定复垦工程见效后在一定年限内分期收回出让金, 政府然后将出让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其他沉陷损毁土地的复垦工程中。

2.4 联合股份制复垦模式

鉴于土地复垦资金难以筹措, 神府矿区沉陷损坏土地长期闲置、荒芜的现状, 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组织, 由政府、企业、农民和其他经济组织 (个人) 入股进行联合开发复垦, 以董事会形式进行经营, 复垦后土地的收益按股分红。引入市场机制, 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利害关系一致, 避免在土地复垦工作中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扯皮现象。

3 矿区复垦土地资源的管理模式

对矿区复垦土地这类“特殊”的资源, 本着《土地复垦条例》的新精神, 利用“管理控制理论”来探究陕北神府矿区当今及未来复垦土地“特殊”资源的管理模式。

3.1 超前控制管理模式

该阶段主要是指矿区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到复垦工程实施前为止, 是建立在深入调查神府矿区土地破坏、沉陷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和科学合理预测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决策管理过程。包括神府矿区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的拟定、可行性研究及论证、土地复垦规划制定、土地复垦年度计划安排、土地复垦检查验收标准制定、拟复垦单位提出申请并对其条件进行评估, 以及采矿区域的塌陷预防、规划、监测、避险、资金安排等工作环节。

土地管理部门牵头协同相关单位一定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复垦规划及年度计划安排的制定及审查、土地复垦检查验收标准的制定及拟复垦单位资质评估等环节严格把关, 并结合其他先进经验和复垦经营中的经验教训, 通过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及时修订政策法规, 充实和完善复垦规定、调整年度计划、提高复垦标准, 唯这样, 才能使所制定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及标准等科学合理, 真正起到指导性管理的作用。

3.2 复垦中监管模式

此阶段从接到复垦计划任务书开始, 到土地复垦验收通过为止, 复垦中监管管理模式主要分工程复垦阶段和生物复垦阶段管理。包括复垦方案设计及审查、工程与生物复垦方案实施、工程与生物复垦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土地复垦竣工全面验收等环节。

因该阶段是土地复垦付诸实施的阶段, 并影响着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参与工作: (1) 参与工程与生物复垦方案的设计, 给予认真的指导; (2) 组织复垦方案审查工作, 组织相关专家对工程复垦方案的设计深度、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利用结构、布局及总平面布置、主要工程量、复垦土壤熟化和改良措施、种养规模、结构、主要工程、工艺技术措施及配套措施、投资概算及技术经济分析、市场预测等进行认真审查。 (3) 在复垦实施工程中, 土地管理部门应积极跟踪管理, 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排解矛盾与纠纷, 给予技术指导并对复垦是否按复垦规划和设计方案是个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要对复垦土壤的时间、空间变异性进行动态监测, 对种、养适宜性进行科学评估, 客观的评价复垦土地的生产力, 及时反馈信息。 (4) 施工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时, 土地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及时进行验收。对符合复垦标准的, 则予以通过, 并对复垦土地的生产能力、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向给予客观评价, 转入日常土地管理序列。对不符合复垦标准的, 应责成复垦单位重新施工或修正设计方案后重新施工, 直到符合复垦验收标准为止。

3.3 事后控制管理模式

此阶段主要是复垦土地通过验收完成转入土地利用过程的管理。因为矿区复垦土地作为特殊的土地资源, 其未来的利用方向、利用结构都决定其管理的相对特殊性。其事后管理主要做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做好对矿区复垦土地的数量、土地生产力质量、分布位置、权属等的登记, 对复垦土地开展动态监测工作, 掌握复垦土地及生产能力时间、空间的变异规律, 为科学规划决策, 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服务。 (2) 结合矿区居民的安置方式, 科学合理配置复垦土地的使用:将复垦达到和超过原生产力的农业土地交还就地安置的农民原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同时要多方面扶持农民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农业产业种植;而对异地安置后复垦的土地资源, 则通过引进市场机制, 招标引进有资质的农、牧公司或个人经营该农业土地;对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复垦土地可结合“陕北神府产业发展规划和神府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的要求, 通过招、拍、挂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3) 建立、健全复垦土地的监管制度。主要包括损毁土地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制度、土地复垦资金监管制度、土地复垦工程验收制度、土地复垦信息公开制度、土地复垦听证制度, 以及土地复垦奖惩制度等。

4 结语

本文将矿区复垦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资产, 着眼于土地质量提高、最优的土地资源配置、长远的自然景观恢复, 与生态环境保护, 着眼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最大化, 着眼于土地资源稳定、协调、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从其合理配置入手, 探讨矿区复垦土地的配置管理模式和复垦土地的过程管理模式, 以真正实现矿区复垦土地“特殊”资源的潜力, 最终实现其资源的“三增”, 即增耕地、增产能、增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 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81号) [EB/OL].http://www.zgtdfk.com/webs/news/news_show.aspxnid=188.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11:6-7.

[3]杨慧娟, 采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立法及完善[J].中国土地, 2012, (1) :44-46.

矿区赞歌 篇5

最美XX

——记我与XX的故事

烟雨四月,花开花落,像一个睡不醒的梦,有时甚至分不清自己是不是从梦里刚刚走出来。当我走过春天时,回眸望去,去年的四月已在我身后一个遥远的地方。遐思在春风里,眼前的花园式矿井抢入了我的视线:小桥、垂柳、池中的鱼儿,争先恐后盛开的花朵,配上鹅卵石的小路,好一幅婉柔的画卷。

我,一个刚从学校分到矿山的小伙子。脱去了稚嫩的外衣,来到了充满喧嚣的矿山。刚开始时面对矿山的环境是那么生疏,离我那么的遥远。毕竟在书中所学的煤矿知识那些都是理论,现在马上就要见到庐山真面目了,那时自己的心里很激动,感觉做一名矿工很光荣!

我由于学的是采矿专业,我被分配到开拓岩巷掘进单位,加之自己是预备党员身份,党组织也非常的关心我,给我派了一位老党员做我的师傅,让我从他身上好好学习。说真的,我第一次下井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时自己的心里颇为激动、神情亢奋,双脚也不听使唤。把工作服、矿灯和自救器带好,我跟随着师傅进入罐笼。随着入井信号的响起,罐笼从井口中缓缓降落,随后猛的加速,速度很快,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眼前一片漆黑,几分钟的时间,一切又明亮了起来,井下的大巷如同黑夜般市区的马路一样,干净、整洁、灯火通明。在师傅的带领下,我进入了施工地点。在巷道照明灯的映射下,显得每个人都很繁忙,但忙而不乱。随着耙矸机、链板机、风锤等的同时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雷”声,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毕竟自己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没有出过力,随后师傅慢慢的教导我:“作为一名矿工是很光荣的事,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千家万户的光明,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同时单位党支部领导也很关心你我,有时在井下询问我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想让我从中学到更多的生产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煤矿工人。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坚定了我为矿山服务的决心。人人都说煤矿苦,我要以苦为荣;人人都说煤矿险,我要参加工作就奋战在井下生产第一线。

接下来几个月就是钢铁般的训练,怎么使用风锤、风镐、锚索机师傅都耐心的传授了我。干吧…..年青人!!从原来的不适应到我慢慢掌握迎头生产知识,再到我慢慢掌握各种风动工具使用技巧,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个个眼位我都熟记于心,每个眼位追求的角度都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中。每一次抱风锤打眼,自己有说不出的成就感,总感觉我自己成熟了,像个煤矿汉子了。这一切是XX煤矿给了我真正长大的机会,我“忆历程,展风采,看今朝”征文

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同时自己又是一名预备党员,更要做好表率作用。心得在不断的升华,经验在不断的积累。在XX成长每一天中,我总结出了:从事煤矿工作,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工程!

2011年6月27日,这个日子我永不能忘记,它见证一个煤矿安全生产的奇迹。淮南矿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千米深井——XX矿井顺利实现重负荷运转。当天我看着XX矿井新闻台中报道的1111(1)首采工作面采煤机迅速启动割煤,黑色的煤炭顿时在链板机上如流水涌动,通过皮带机源源不断送往井口,欢庆的鞭炮声响彻矿内外。我自豪了,我身为这个煤矿职工感到骄傲。XX煤矿的井下男子汉们发扬了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累计完成井巷工程量45588米,四个井筒全部按计划安全到底并顺利贯通,安全快速揭煤17次,1次刷新淮南矿区立井大直径基岩段施工纪录,5次刷新集团公司岩巷大断面综掘单进纪录。在技术创新方面,紧紧围绕井筒施工、防突揭煤、地压治理、地质勘探、快速掘进、软岩支护等建设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是XX人智慧加汗水的成果。几年来,XX人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一切”的企业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严管理,高要求,细管理;坚定集团公司的“健康、前瞻、集成、精细”管理企业的八字理念,在矿党委的领导下职工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更加和谐,煤矿生产工作更加安全高效,一切向着美好方向发展。

来到XX煤矿,我想说的更多的是感谢,想表达的更多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但我知道在这样春光灿烂的日子里,更应珍惜这样的大好时光。努力地工作,好好地生活,把握住人生中的重要季节,珍惜一年中难得的好时光。

开拓一区:XXX

现代矿区 篇6

1 充分认识“和谐示范矿区标准”的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示范矿区,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造福员工群众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建立科学的和谐示范矿区标准,是加快大庆油田和谐示范矿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大庆油田矿区建设经历了因陋就简、城乡结合,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到以人为本、舒适宜居3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每个建设阶段,油田生产要求、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不尽相同,不同时代对油田矿区建设的评价标准也都不同。大庆油田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矿区建设新旧不一,设施功能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高低不同,管理能力大小不均,按照当前打造和谐示范矿区的要求,都需要进行改造、整治和提升,但在改造、整治、提升过程中,如何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依据什么标准进行评价,怎样保证矿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成果就迫切需要一个规范统一、操作性强的评价依据。

最近几年,大庆油田大力实施边远矿区职工住宅回迁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绿色生态工程、服务提升工程、文化引领工程等。在推进实施这些工程过程中,和谐示范矿区标准将对新建矿区的科学性、超前性规划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同时,对矿区管理、服务、文化建设等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保证矿区按照统一规范和要求实施建设,从而杜绝或减少和谐示范矿区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与不足。

2 立足矿区和谐示范要求,遵循4项适应性原则

2.1 遵循与大庆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相适应原则

大庆是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新兴工矿型城市,在30年大庆城市建设过程中,油田矿区建设始终与城市建设相生相伴,互促共进。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油田矿区在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员工素质,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及文化品质等方面与大庆市紧密结合,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建设大庆油田和谐示范矿区工作中,也要与整个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做到矿区建设与城市文明建设相协调。

2.2 遵循与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原则

在建立和谐示范矿区标准过程中,要以油田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油田矿区员工收入、消费能力以及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适应,以此激发油田员工群众在油田生产工作、和谐示范矿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目的,保证建设和谐示范矿区与满足人的需求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2.3 遵循与企业可承受能力相适应原则

建立和谐示范矿区标准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大庆油田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相适应。在建立和谐示范矿区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标准过高,难以实现;标准过低,则无法达到示范要求。因此,必须从大庆油田实际出发,系统考虑,制定切合实际、与大庆油田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标准。

2.4 遵循与当前技术水平相适应原则

在建立和谐示范矿区标准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追求所建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保证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势必将学习和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利用当前的高新技术手段,实行科技监控、科技管理。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技术还不成熟,投资额度较大,不具备普遍推广应用的价值或条件,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达到要求,给所建标准的实施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建立和谐示范矿区标准要与当前技术水平相适应,确保所建标准具有易于实施、节约实施的实用性。

3 抓住和谐示范矿区建设重点,确保所建和谐示范矿区标准的有效性

从当前情况看,建设大庆油田和谐示范矿区主要有基础设施、矿区管理、服务水平、安全环保、民用水电气、文化建设等重点方面,需率先建立标准。

3.1 建立和谐示范矿区基础设施标准

基础设施是油田矿区的基本组成部分,重点在提升矿区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好程度、增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上下功夫,完善生活区和办公区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对矿区道路、公园、绿地及其它基础配套设施,与政府部门充分结合,共同规划、共同建设,确定建设和完善标准;对老旧住宅小区实施综合整治,实现基础设施随坏随修,保持系统完好率达标;完善住宅区休闲活动场所,确保小区都有适量的室内外休闲活动场馆;配套改善小区商业服务设施,改造或新建社区服务用房;增建停车设施,停车泊位不低于居住总户数的40%;优化教育、医疗、交通和商业资源配置,实现矿区居民电视数字化;加强基层一线站点环境建设,按照统一标准,配套完善相关设施。

3.2 建立和谐示范矿区生态绿化标准

全面落实“绿色油田”的整体规划部署,科学构建油田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生态体系,营造一个绿树、草苇、碧水连结成片、交相辉映、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休闲场所花园化、办公区居住区舒适化、生态绿地森林化。加强油田植树绿化,进行矿区环境集中整治,完善减排措施,保证矿区内污水、废弃物的达标排放,创建清洁无害化绿色环保矿区,矿区居民饮水达到国家106项标准要求,用气用电满足居民需求,杜绝时断时续情况发生;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参与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居民生活区、企业办公区和生产作业区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矿区居民人均绿化率达到20%。

3.3 建立和谐示范矿区管理标准

和谐示范矿区标准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和谐示范矿区管理标准至关重要。管理标准是以管理工作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严格按和谐示范矿区标准进行日常管理,实现矿区服务和设施设备管理使用良性循环。特别是今后要按照数字油田建设的要求,广泛应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努力实现供热运行自动化、道路保洁机械化、健康档案信息化、公交管理智能化,促进和谐示范矿区管理水平的提升。

3.4 建立和谐示范矿区服务标准

做到基础服务规范化,修订完善物业、供热、公交通勤、医疗卫生、保险、离退休、文化场馆、民用水电、道路管理等方面服务标准体系,抓住标准的执行落实,促进服务程序简化、服务模式科学、服务方法先进;做到特色服务常规化,依托社区,推出更多特色服务措施,将小区义诊、爱心助残等温馨服务升级为常规服务内容;做到主题服务亲情化,结合小区文化定位和居民用户特点,将文化元素注入服务之中,创新与之相配套的不同主题服务。

3.5 建立和谐示范矿区安全环保标准

落实劳动保护措施和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安全生产有保障;加强油田保卫和治安巡查,无偷盗油田物资的犯罪现象;居民安全知识普及率达到100%;电梯、超期服役锅炉及公交客车等主要服务设备及时更新升级;在小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h无人值守;实现供热管网、消防设施,医疗污水处理,“三废”排放,矿区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截流全程监控,让油田矿区的天更蓝、水更清,员工群众工作生活更健康,矿区发展与自然更和谐。

3.6 建立和谐示范矿区文化建设标准

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灵魂,以和谐为主题,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吸纳性与辐射性、示范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用文化服务百姓,用文化创造温馨,努力建设人心和善、人际和顺、生态和美的文明矿区。培育一种文化,构建矿区文化体系。围绕示范矿区建设、提高员工群众、居民用户素质,构建以发展愿景、行为养成、形象传播、环境美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矿区“和谐文化”体系,全面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化一个载体,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围绕满足油田员工群众心理需求、情感需求、生活需求,适时创新推出主题鲜明、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搭建企业、员工和百姓三位一体的感情通道,实现文化进厂区、进小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矿区环境。

摘要: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通过建立和谐示范矿区基础设施标准、生态绿化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安全环保标准、文化建设标准,科学地指导大庆油田加快推进矿区设施完善、绿色生态、智能化建设、服务提升、文化引领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并运用评价标准,科学评价和谐示范矿区综合指数和系统和谐度,找准差距、探寻突破,使大庆油田和谐示范矿区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代矿区 篇7

一、伊金霍勒矿区概况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 东经108°58′至110°25′, 北纬38°56′至39°49′之间, 总面积5600km2, 辖7个镇, 总人口15.9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1.1万人。境内资源富集, 是国家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现已探明的有煤炭、天然碱、泥炭、石英砂、石灰岩及粘土等。煤炭总储量139.15亿t。是神府—东胜煤田的主要产区, 矿点主要分布在本旗的布连、布尔台格、新庙、纳林陶亥4个乡, 已产为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过去伊金霍洛旗生态良好, 环境优美, 植被覆盖度达到87%, 森林覆盖率达到38.08%近年来由于煤炭的大规模开采,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二、调查方法

1. 条件价值评估法

采用价值评估法 (CVM) 揭示在收入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人们为治理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减轻污染水平的需求, 而且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放弃一部分个人消费 (表现为支付金额的多少) 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WTP>0) 。支付意愿的存在与否和支付意愿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2. 问卷设计

本次调研采用的CVM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 一是矿区居民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二是为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 当地居民的支付意愿调查;三是矿区居民的社会经济信息, 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等。

调查对象为长期居住于矿区, 对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的居民。在调查问卷中, 进行开放式引导, 为了保证支付意愿的准确性, 特别设计了煤矿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背景介绍。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片, 介绍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支付费用的意义以及使用情况。然后让受访者填写“愿意支付”和“不愿意支付”的选择。如果受访者选择了“愿意支付”, 则进一步提问:“每年最多支付多少?”, 如果受访者“不愿意支付”, 那么, 再询问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

3. 数据采集

调查采用随机入户访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580份, 问卷全部收回, 得到有效问卷536份, 问卷有效率为92.41%

三、调查结果

1.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年龄最小17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33.6岁, 受访者主要集中于30-50岁之间;男性比例为73.32%, 女性26.68%为;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占6.37%;初中占36.82%;高中及中专占46.56%;大专和本科占26.18%;研究生及以上占5.78%。文化水平以高中为最多, 其次分别为初中及大学, 小学文化及研究生文化者较少;职业以矿工最多, 商人、农民、干部也有很大的比重;平均家庭年收入大部分集中在80000~100000元, 占有效样本量的56.89%。

收入情况:

70000元以下占3.68%;

70001~80000元的占9.48%;

80001~100000元的占56.89%;

100001~120000元的占18.57%;

120001~150000元的占6.72%

150001~20000元的占4.66%

2. 受访者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调查的有效样本中,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本地区生态环境亟需治理, 只有很少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不急迫, 其中:认为本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非常急迫的有314人, 占有效样本量的和58.6%;而认为不急迫的196人, 有占有效样本量的31.4%。认为不必改善的有人26人点有效样本的8.9%。

在被调查的536份有效样本中, 对环境政策非常了解的有371人, 不足有效样本量的70%;对环境保护政策部分了解, 但了解不多, 一知半解的人有133人, 占效样本24.6%。而表示自己对环境保护政策一点也不了解人有33, 占有效样本量的6.2%。受访者对环境政策的了解程度如表1。

3. 受访者的支付意愿 (WTP)

536份有效问卷中有385人表示“愿意”参与支付, 占有效样本66.98%, “不愿意”支付的有151人, 占有效样本的33.02%。根据对受访者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 样本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水平大约在100000元 (2013年元) 左右, 支付金额在500-800元的占42.57%。支付金额占问卷数量比例如表2所示。

四、对调查结果的讨论

通过调研和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们认为:

(1) 由于人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对环境政策的了解度及满意度等不同, 支付意愿不同。其中, 收入多少是支付金额的主要因素。对环境政策的了解度越低支付愿望越高, 对环境满意度高的支付愿望低。“愿意支付”的原因:身居矿区, 切身感受到了环境恶化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所以对治理环境的意愿要求较为迫切。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支付金额影响不大。

(2) 人们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大小相差较大。并且0支付意愿的人占33.02%, 高支付意愿的人较少。支付意愿主要集中在500-800的占有效样本人42.57%。支付范围在家庭年收入的0.5%~0.8%占“愿意支付”样本的27.79, 0.8%~1%占“愿意支付”样本的25.19%。也就是说支付范围在家庭年收入的0.5%~1%占“愿意支付”样本数的一半以上。

(3) 受访者“不愿意”支付的占有效样本的33.02%, “不愿意”支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收入水平较低, 没有支付能力;二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质量改善所带来的效用, 因居住地距矿区较远, 没有切身感受到环境恶化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对治理环境的意愿要求不迫切;三是认为生态环境治理应由国家出资, 或者由开发矿产的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四是担心资金不能用于生态环境治理, 被挤用、占用、挪用等, 况且目前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督导管理居民支付资金及工程建。

参考文献

[1]郑玉歆.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2]Venkatachalam L.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a Review[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4, (24) :89-124.

[3]Jones A M.A Note on Computation of the Double-Hurdle Modlewith Ependce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obacco Expendediture[J].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2, (44) :67-74.

[4]李莹.意愿调查价值评价法的问卷设计技术[J].环境保护科学, 2001, (12) :25-27.

[5]李国平, 郭江.榆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改善支付意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37-143.

[6]李莹, 白墨, 杨开忠, 等.居民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4 (5) :6-9.

[7]赵军, 杨凯.上海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J].环境科学, 2005, 26 (2) :5-10.

现代矿区 篇8

煤炭矿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是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论证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合理性的重要判据之一。

煤炭矿区的开发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共存于同一地质体中,煤炭开采的同时必然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二者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1]。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重要影响之一是煤炭开采对含水层的破坏打破了地下水原有的补、径、排条件,使地下水向矿坑或井下汇流,形成矿井水或矿坑水外排,因此如何妥善利用矿井水/矿坑水也是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煤炭矿区的水资源利用亦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煤炭矿区以煤炭开采、洗选及下游深加工企业电厂、煤化工产业为主,用水单位相对单一,与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相关性较弱;其次,煤炭矿区产业构成明确,其区域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以及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所需用水量均较易获得;第三,矿区下游产业主要是电厂、煤化工以及矸石、灰渣等综合利用项目,这些行业用水主要是循环冷却水或工艺补充水,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处理后的污水和地表水、地下水均可作为其用水水源[2]。

综合以上煤炭矿区的开采特点和水资源利用特点,本文采用水资源供需平衡法分析宣化下花园矿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2 水资源供需平衡法

水资源供需平衡法是以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出发点,通过对区域水资源总量、跨流域调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等各种供需数量关系的对比和解析,来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状,并预测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3]。其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首先计算评价范围内的可利用水资源总量W1,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WS为评价区内的地表水可利用资源量;WG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WR为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WT为跨流域调入评价区内的水资源量。

然后计算评价范围内的需水量W2,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WA为评价区内的农业需水量;WI为工业需水量;WF为服务业需水量;WE为生态需水量。

W1>W2,则区域水资源可以支撑其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反之则不能支撑。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其意义在于:

(1)通过可供水量和蓄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用水单元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

(3)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3 矿区规划水源分析

宣化下花园矿区(以下简称“宣下矿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属于我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冀中煤炭基地范围内,行政区划隶属张家口市管辖,涉及下花园区、宣化区、宣化县、涿鹿县和怀来县等二区三县,属坝下区域。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0′~115°22′,北纬40°16′~40°36′,矿区西起宣化、深井一线,东至怀来煤矿,北起宣化、黑岱山一线,南至武家沟,东西长约50 km,南北宽5~20km,面积为502.25 km2。

矿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水源从减少清洁水消耗出发提出了对煤矿矿井水和生产生活污水的复用,因此矿区未来可取用水源来源于三方面:矿区矿井水、矿区生产生活污水回用以及现有地下水供水系统。

3.1 矿井水

根据矿区以往开发过程分析,煤炭开采过程中井下排水量较大,矿井井下排水处理后可满足矿井井下和地面工业用水, 矿井排水是矿区宝贵的可利用的水资源。从井下排水水质类型看,根据矿区的相关地质资料,该区内的矿井井下排水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0g/L,预计矿区达产时矿井稳定疏干水量550.13万m3/年,但考虑到矿井水量计算精度较粗,以及枯水期、管路损失等影响,按70%计算矿井水可供水量,矿区达产时矿井水可供水量为385.09万m3/年。宣下矿区矿井涌水量见表1。

3.2 矿区生产生活污水

根据总体规划,矿区规划矿井、中心区辅助企业一般性生产、生活污废水量约2350m3/d(85.78万m3/年),但考虑到污水水量的不稳定,为保证水源可靠,煤矿生产生活污水可利用率按80%考虑,矿区达产时生产生活污水可供水量为68.62万m3/年(表2)。

3.3 矿区既有供水系统

(1)宣东二矿取水地点位于工业广场东北角,取水方式为凿井机械取水,井深92.3m,孔径¢580,供水能力500m3/d。取水许可证(冀宣县)字(2009)第00007号。风井取水地点顾家营东路边,取水方式为凿井机械取水,井深120m,孔径¢300,供水能力300m3/d,取水许可证(冀宣县)字(2009)第00005号。

(2)涿鹿煤矿的3个矿井的供水都是由马家湾的自备井水抽到武家沟水塔,然后由供水管路分别送到3个矿井。供水水源取自地下水,供水能力为45m3/h。

(3)牛西煤矿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水源取自桑干河北岸的河滩地大口井(D=3m,H=10m)浅层地下水,供水能力为700m3/d;矿井水经处理后部分返回井下作为井下生产、消防用水。

(4)怀来中能煤炭贸易公司用水大部分是矿井水重复用水,前山机井地下水作为补充。前山供水能力为1000m3/d左右,保证矿区工业广场、居民区及周边艾家沟村、亭上村、鸽子堂村、区上村的用水。

3.4 矿区水源选择

井下排水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本着水源选择应符合节约天然水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考虑将井下排水经处理后作为供水水源。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洒水、选煤厂、瓦斯发电厂、煤场洒水等供水水源;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以作为厂区绿化、道路洒水等供水水源;矿区生活用水取用地下水;棚户区生活用水引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多余矿井水可供给下花园区玉带山产业园区作工业用水。

4 矿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宣下矿区近期和远期规划各项目及其用水量见表3和表4。矿区近期需水量为9826m3/d(324.26万m3/年),矿区远期达产后总需水量为13426m3/d(490.05万m3/年)。矿区达产时水量平衡图见图1所示。

由表3可知,矿区近期规划项目无新增水源,也不新增用水,目前矿区的供水能力为23112.4m3/d,需水量为9826m3/d,富裕水量为13286.4m3/d,矿区规划利用处理达标后的矿井水替代现有各矿井地下水源,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地下水资源,矿井水综合利用后富裕水量为11501.4m3/d。

由表4可知,矿区远期新增项目有花园煤矿及选煤厂、花园煤矿瓦斯电厂、花园煤矿煤矸石烧结砖厂等,矿区的供水能力为27965.4m3/d,需水量为13426m3/d,富裕水量为14539.4m3/d,矿区规划利用处理达标后的矿井水替代现有各矿井地下水源,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地下水资源,矿井水综合利用后富裕水量为12404.4m3/d。

m3/d

注:()内数字为利用矿井水替代地下水源后实际利用的地下水量

m3/d

注:()内数字为利用矿井水替代地下水源后实际利用的地下水量

5 水资源承载结论

由表3、表4可知,宣下矿区近期和远期需水量在矿井水70%的回用率、在生产生活污水80%的回用率前提下,完全可以满足,且有部分盈余,因而,矿区的生产用水是完全有保障的。多余的矿井水可以供给玉带山产业园区作工业用水(根据《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玉带山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预测玉带山产业园区最高日总需水量1.96万m3/d,平均日需水量1.3万m3,能够消纳矿区多余矿井水),可以就近供给张家口市其他工业项目,也可部分用于荒山绿化生态用水,这样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又使得矿区矿井水利用率达到了100%。

综上分析,宣下矿区属于“大水矿区”,矿井水资源十分丰富,按照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矿井水综合利用,替代现有自备水源井”以及本报告提出的“富余矿井水统一集中综合利用”建议,利用矿区丰富的矿井水资源,足可承载矿区将来规划项目用水需求,且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也得到大大提高,并有富余水量供张家口市其他用水需求,缓解其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玉生,赵亚平,杨亚静.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J].能源环境保护,2004,18(6):1~3.

[2]黄华,殷同伟.矿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探讨[C].全国煤炭矿区规划环评技术研讨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宣贯培训会.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现代矿区】推荐阅读:

矿区特征05-15

铅锌矿区05-23

矿区勘探06-04

矿区建筑06-15

焦作矿区06-16

矿区建设06-26

矿区绿化06-28

矿区土壤06-30

矿区工会07-05

矿区城市08-03

上一篇:软件服务外包人才下一篇:政府运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