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2024-09-18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通用13篇)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1

XXX镇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布署,XXX镇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坚持“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公开公正、分批实施”的原则,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现将XXX镇2011年危房改造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马关县南部,距马关县城19公里,国土面积191平方公里,边境线长0.8公里,人均耕地面积1.41亩,平均海拔1500米。全镇辖13个村委会18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傣等11个民族8077户33794人,农民人均有粮271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XXX镇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170户,现已完成170户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已与140户农户签订协议,并上传了相关照片。现已竣工92户,兑现奖励资金92户92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XXX镇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镇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3-

家园图纸和标准建造房屋。农村危房改造已成为我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标准要求较高。农村危房改造最低标准要求浇灌地圈梁,支砌二四墙,并要有木柱结构,不能采取墙架梁形式,按这一标准要求,农村改造一间房子最少也需要4万多元钱。

二是群众贫困面较大。XXX地处边疆,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群众手里的现金较少,拿不出钱来配套进行危房改造。据统计,2011年全镇共有347户已报名申请进行危房改造,但均无能力筹措资金参与建设。同时,全镇8077户农户中,共有3024户群众住房特别困难,急需进行改造,但均无力承担自筹资金部分。

三是建设补助资金较低。随着钢筋、水泥等建筑物资物价及工价的持续上涨,每户补助1万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四是改造指标较少。建设指标与广大群众的需求相差较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本着先急后缓、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着重先解决极度危险、极度贫困的农村危房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解决全镇农村危房户改造。-4-

二是整合资金、捆绑使用,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

三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

四是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防资金挪用、挤占、流失。

五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引导危改户发展新产业,尽快脱贫致富。

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对照以上问题,查找差距和不足,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进一步增强做好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2

为做好前期工作, 2月2日, 自治区建设厅召开全区农村危房改造调研会。

建设厅副厅长韦力平指出,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时间紧, 任务重, 要求高。为抓紧、抓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韦力平副厅长提出了要求:一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高度, 提高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认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坚持农村危房改造的原则: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公平、公开、公正,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适当集中、节约用地;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按照党中央及自治区的工作安排, 着手抓好本地危房的摸底确认, 并做好登记、数据上报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涉及市、县的建设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汇报了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做法、存在的困难、今后的打算, 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我省加快农垦危房改造工作步伐 篇3

8月23日,省农委与省住建厅联合召开全省农垦危房改造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和进度要求,加速推进我省国有农垦企业危房改造工作。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出席会议并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

农垦危房系指在垦区土地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住房:一是破损严重、房龄超过四十年的房屋以及土坯、泥草结构的居民住房;二是建设部门认定的危房;三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公共排水、供热、供气、消防等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四是破旧平房集中连片、房屋面积超过50%的居民点。

农垦危房改造包括改造房屋和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两部分。其中改造房屋包括:一是在原址或择址新建房屋;二是对需改建的危房进行换屋面顶,加固墙体,设立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完善上下水和供暖、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居民点供排水系统,供电设施和线路、供气设施及管路、供暖设施及管道以及道路、绿地。

农垦危房改造资金来源由中央补助资金、地方补助资金和职工自筹资金组成,中央补助7500元/户,地方按1∶1配套,对地方负担的配套资金,省级财政补助6000元/户,属地财政配套1500元/户。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农场对农工增加补助,其余由职工负担。

目前,全省垦区共有危房47200套,危房总面積330万平方米,按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总体部署,结合垦区实际,我省垦区将利用五年时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其中,2011年改造7600户。

吴晓光副主任强调,危房改造必须充分尊重职工意愿,要根据农场的经济实力和职工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招标、建设、监理、验收等重要环节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主动接受职工的监督。要将危房改造的内容、标准和范围等政策向职工宣传到位,农场要与当地住建部门、职工和施工单位分别签订统一格式的协议,明确建设质量、标准和工期,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要建立完整健全的改造档案,并在户型设计、整体规划以及建材、施工队伍选择方面指导和帮助职工。

关于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汇报 篇4

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旧房现状和人居环境两项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危房改造任务总计580户,其中,建设口467户,扶贫移民口41户,民政口72户。全年建设口467户,新建或重建421户(含五保户2户、低保户85户、残疾人家庭15户、贫困户319户);维修户46户。完成危旧房现状调查11253户,人居环境调查93个(含9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两项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危房改造录入率100%、竣工率100%、入住率100%,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四到位,强化领导抓保障,着力打造“精品工程”

一是组织到位。我们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了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危改工作,切实健全组织机构。县农改办设建设局四楼,落实了工作人员,配备了车辆。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了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专门办事机构,形XX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责任到位。县危改办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危房改造农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农房建设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任务到户、责任到人,保证了任务和责任的“双落实”。

三是投入到位。我县对危改工作实行工作优先部署、人员优先配备、经费优先保障,困难优先解决。在县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县级配套补助46.7万元,安排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其中危房现状和人居调查10万元,为危改办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相机等办公设施,确保了资料及时归纳整理,录入上报。

四是督查到位。建立了严格的危改工作督查制度,一是县危改办通过建设局政务信息平台、qq群及时对各乡镇进度进行督查;二是组织县建设局建管股、质监站工作人员对危改户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对施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要求建房户限期改正;三是将督查情况全县通报。

二、突出四公开,强化程序抓规范,着力打造“阳光工程”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对此,我们坚持科学严谨、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一是公开危改政策。结合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将危改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利用标语、宣传栏、手机报、手机短信等各种载体,对危改政策全部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公开危改对象。在具体运行中,我们突出规范程序,严格执行“三榜公示”,由农户自愿申请,村级民主评议或村民代表会审查并公示,报乡镇人民政府复审并公示后,将农户基本信息电子版发民政部门先审定各类补助对象资格,同时由县房管局对己初步确定的农户住房进行危房鉴定,再采集一份完成的农户档案上报县农改办审核同意后再由县领导小组审批,再次进行公示。这样政策把握准确,使该项民心工程和谐稳定进行。

三是公开危改程序。利用专栏、通过培训公开危房改造指标申请审批流程,让每个群众都了解申请审批过程,对任务指标、改造标准、实施步骤等全部进行公开,所有操作程序都在“阳光”下进行。

四是公开补助标准。根据危改户的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制定了四级分档补助标准:其中五保户1.95万元,残疾人家庭、低保户1.65万元,贫困户1.25万元,维修户2700元。集中管理补助资金,做到专项资金,不挪用,不截留,按工程进度直接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危改户。

三、严把三关口,强化管理抓落实,着力打造“民心工程”

我们始终把“政策真正惠及于民”作为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把好各个环节,强力推进。

一是把好进度关。我县早动员、早部署,从3月份就开始部署危房改造工作,县危改办在分解下达任务之前,充分征求了乡镇意见,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如分散供养五保户、残疾人家庭,低保户进行摸底调查核实,为改造指标的分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一经接到省下达指标就及时将任务进行分解,各乡镇也随即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

二是把好质量关。从奠基到建成,各时期都进行了不定期的现场察看,严格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房屋坚决督促其整改到位,保证房屋建设质量。

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督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工乡长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建办、国土所、财政所、环保办、爱卫会、农办、文化站、民政室、司法所、派出所等站办所作为成员单位,总体领导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重视工作督导。以乡建办牵头,挑选部分工作相关的机关干部,建立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中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执行、执法监督、工作督导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乡建筑住宅合作社的职能,积极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是强化基层主体。注重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和服务职能,同时发挥好群众的民主参与监督作用,使政府领导、村级自主、村民自愿协调一致,推动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四是纳入村级考核。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并制订了考核细则,从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容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纳入对村级的考核之中,工作汇报《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二、坚持四个原则明确工作的方向我乡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工作中,坚持政府统筹的原则、政策引导的原则、群众自愿的原则和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并捆绑使用各项惠农资金和政策,统筹安排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群众由分散向集中、由平房向楼房、由村庄向新型社区转变。充分尊重民意,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建设。

三、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战略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社区建设坚持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其内涵功能。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我乡聘请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等几家规划设计院为我乡精心编制规划,科学布局。先后完成了《乡饮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和乡饮、南赵、郭沟三个社区规划。规划的形成和建立对于我乡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全面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乡饮过程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6

柏林镇党委、政府

遵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柏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抓开工、促完工,掀起农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新高潮。

一、基本情况

按照“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切合实际”的原则,镇党委、政府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建设布局;强化组织领导,提供人员保障;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全镇共启动了柏林、前南林、东武安、宋合、贾庄、玉源、黄崖、桥仙等整村连片建设402户,占全年任务量的100.5%;启动危房改造132户,占全年任务量的97.8%。柏林社区启动64户旧村改造工程,武安社区2栋48户农房建设、宋合社区2栋48户农房建设已全部开工建设,全镇土地增减挂工作涉及5个项目点,去年已全部完成。

二、项目点基本情况

柏林社区住房建设、旧村改造工程。今年以来柏林社区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镇驻地南部进行建设,新增商住户50户,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启动信用社南3栋住宅楼建设,可安置住户数64户,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在镇铁木社、兽医站旧 1

址,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拆迁8000平方米,新建64户商住楼,新增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

武安社区农房建设。今年新规划的武安社区位于中心村东武安,下辖东武安、西武安、郑家庄、永西4个村,共有1600户、6300人。规划建设住宅楼48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建设2栋48户住宅楼,建筑面积5760平方米。

宋合社区农房建设。宋合社区位于柏林镇南3公里,下辖宋合、小张庄2个村,共有800户、3100人。一期建设住宅楼2栋、48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下一步以本次现场调度会议为契机,认真领会领导指示精神,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确保年底所有项目全部完工,群众入住率达到100%。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7

关键词:危房改造,“三最”政策,节能示范,管理制度

一、引言

自中央2008年第四季度启动贵州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09年至2012年组织实施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5年间, 中央投入逐年快速增长, 累计安排731.72亿元, 上千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已覆盖全国各省份, 补助标准不断提高, 由2008年户均5000元, 提高到2012年户均7500元。并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既解决了贫困农户的安全住房, 又推动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既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既加强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又推动了农村基本安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此阶段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绩, 与危房改造工作的制度设计和采取的主要做法密不可分。

二、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基本政策

(一) 严格限定补助对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研讨、部门论证, 确保实现工作目标、任务、具体部署与国家财力、物力的衔接和协调, 研究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目的在于解决居住在危险房屋中, 通过自身能力无法改善住房条件的农村最贫困的农户。

(二) 实行分类补助标准

考虑到居住在危房中农村贫困农户的实际需求和农村危房改造具体工作操作上的可能性, 2008~2009年, 确定中央补助标准为平均每户5000元, 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补助资金。随着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 2010年, 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平均6000元。2012年, 提高到户均7500元。

(三) 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标准

根据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 确定按照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通过政府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 先建一个小的、安全的框架结构农房, 今后经济条件允许可在上面加盖一层, 或将农房两侧接出去。避免面积偏大或者建设标准要求太高, 造成农民借高利贷盖房子, 使贫困农民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漩涡。

(四) 逐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

试点范围从2008年到2010年, 有计划、有步骤地由贵州一省扩大到了覆盖西部地区全部县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 、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陆地边境县、享受比照西部地区政策县和东部地区陆地边境县, 覆盖范围超过1500个县级行政区, 涉及2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 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县市, 2012年, 实现了全国全覆盖。

三、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协调推进

中央将农村危房改造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进一步扩大内需、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省区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成立以省长或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督促各试点县成立农村危房改造领导机构, 将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围。

一是部委联合, 建立协调协作机制。2009年,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建立起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牵头, 民政、民族事务、环保、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扶贫、残联、国土资源、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二是各地成立领导机构, 落实责任制度。各省成立省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 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和统一管理。各市、县也相应的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各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 密切配合。三是地方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中央明确地方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地方责任和部门协作。

(二) 多方筹措危房改造资金

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2008年,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之初, 中央拿出2亿元在贵州开展试点, 之后逐年增加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分别从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拨付。2009年追加到40亿元,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又安排中央补助75亿元、166亿元和445.72亿元, 资金规模稳步扩大。地方省级、市县级财政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计划, 调整支出结构, 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配套, 增加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所需资金。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是农村贫困农户,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也以农民自筹为主, 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帮扶为辅。建设方式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各地引导贫困农户充分利用自筹资金, 就地取建材, 以亲友帮建等方式, 降低建设成本, 建设最基本的安全住房。

(三) 规范补助对象审核审批程序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上, 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各级各部门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内容进行公开, 接受上级部门、监察部门、社会监督。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申请上, 采取公平的原则, 村集体所有农户只要符合条件均可申请,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 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 亟需改造住房的农户。严格执行公示制度,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确定以后, 在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接受公众监督, 确保补助对象选择公正。

(四) 创新改造建设模式

各地积极按照整合资源, 规划先行, 突出重点, 厉行节约, 加强相关惠农支农政策衔接的基本原则, 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稳步推进改造的同时, 积极研究政策, 创新改造模式, 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房屋置换模式、公有产权模式、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模式、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模式。通过这些方式, 节约危房改造成本,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同步推动移民搬迁、村庄整治等工作, 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五) 严格组织实施建筑节能示范

2009年以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多次组织技术力量, 研究农村住房建筑节能技术与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工作的政策措施, 先后出台了《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要求和政策文件。组织专家技术力量深入各地实地调研, 研究适应各地实际需求的本土化抗震节能技术与做法, 如农房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农房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房屋的朝向、间距、遮阳措施、墙面绿化、增强自然通风、平面布局等节能要求;适合南方地区采用的墙体内保温做法;草泥座瓦保温屋面、坡屋面吊顶内保温和钢筋混凝土平屋面保温做法, 节能门窗选用等。

(六)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下发“关于做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规定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 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 地震设防地区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与要求。为加强危房改造的规范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各地要做好农户档案与产权登记、存档、录入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上报等工作。农村危房改造试行一户一档, 规范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工作, 包括纸质档案和信息系统建设。2011年, 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提出了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分配使用要遵循科学合理, 公正客观;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绩效评价, 规范管理等原则。建立农村危房改造逐级上报的信息报告制度。各试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 并逐级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组织进行抽查。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落实“旬报”制度, 及时汇总工程进展情况并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汇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 着力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建立起中央抽查、省区互查、地方检查、自查的三级实地监督检查管理方式, 不定期实地检查、核查;二是中央和省、市、县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利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三是要求各级各部门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社会监督。

(七) 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基层组织积极动员。切实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采取自建、援建、帮建和投工投劳等方式, 深入开展社会互助。加大宣传力度, 及时总结和推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政策。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进行专题报道、拍摄公益宣传片, 结合“电影下乡”放映、网站宣传等多种形式, 深入宣传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重大意义、基本政策、工作程序、农房安全、建房技术、建筑节能、各地好的经验做法等相关内容, 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 营造积极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宣传报道工作中, 主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把握正面引导宣传;二是围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三最”标准重点开展宣传;三是着力宣传推广建筑节能等技术;四是宣传农村危房改造好的做法、经验。各省区、市、县及时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 以简报、专报等形式发表, 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文字, 把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传达到每一个农户, 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发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危房改造。

多种形式宣传建房技术知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多次在新疆、青海、广西等地举办农村危房改造技术培训班。对全国各地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参与危房改造试点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主要背景、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主要政策、农村危房改造的相关要求、工作中容易遇到的突出问题, 以及试点工作进展等。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建筑工匠培训教材, 并下发到各省区, 要求各地对农村地区农村危房改造进行技术普及, 并多次举办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各地也多次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等, 加强对当地农村建筑工匠农房建筑技术、抗震节能等方面技术的培训。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副部长在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上的讲话.

[2]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

[3]关于做好2010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4]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5]关于做好2012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6]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

[7]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8]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8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日)

常路镇地处临沂和泰安两市交界处,是临沂市和蒙阴县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3.5万口人,是山东省中心镇、文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市级园林城镇。

去年以来,常路镇把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突破,使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我镇成立了由政府镇长任组长、其他有关部门组成的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常路镇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明确专人负责,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土地、乡建等部门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全镇按照各自任务目标抓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同时加强宣传,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建立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日调度、日报告”制度,通过调度、检查、通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我镇以管理区为单位分为5个小组,对全镇农村拟分散新建住房情况及农村危房改造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摸底走访,经过排查,全镇共有拟分散新建房604户,总建筑面积62967.5平方米,危房304户,总面积21713.3平方米,其中新建翻建162户,配建安置106户,修缮加固36户。排查的同时,逐户拍了照片,分别建了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档案,为全镇实施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发展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镇党委、政府聘请山东省新泰市规划设计院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南围子社区、常路社区建设做了详细规划,请县规划设计院对社区房屋建筑做了建筑设计。对促进小城镇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我镇也制定了计划:一是农村拟分散新建住房。从2009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全镇力争实施新建房面积为62967.5平方米,2009年新建182户,建设面积20765.5平方米,计划2010年新建199户,建筑面积17865平方米,2011年新建223户,建筑面积24337平方米。二是2009年改造危房53户,改造建筑面积3443平方米,2010年改造危房137户,改造建筑面积9812平方米,2011年改造危房114户,改造建筑面积9358.3平方米,其中残疾人、五保户74户,力争3年内完成农村住房改造任务。三是整村迁建改造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常路社区、南围子村的整体搬迁任

务,2010年完成常路社区210户、南围子村55户的建设任务,2011年完成以上两村的全部搬迁建设任务。

四、强化措施,加快农村住房建设步伐。为解决好耕地保护和保障发展用地这个问题,镇党委、政府立足农村住房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结合点,在农村住房建设中紧紧抓住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以落实增减挂钩政策拆迁复垦,以拆迁复垦促建设,全力抓好住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选定了常路社区、南围子2个村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示范村,项目实施后,新增土地220亩。目前,南围子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过检查验收,共计拆除旧房150余间,新增土地60余亩。常路社区利用三年时间实施东山自然村搬迁土地复垦工作。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了各项住房扶助和奖励政策。对新建房户,每户给予10吨水泥补助,帮助搞好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到亮化、绿化、美化和硬化,提供各类绿化苗木累计达15000多株。

五、打造亮点工程,加快建设步伐。今年以来,我镇农村住房建设共开工458户,完成封顶350户,危房开工86户,总建筑面积达5.3万平方米,总投资4100万元。其中,常路社区60户五层住宅楼已全部完工,150套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三层农民公寓楼正在建设中。居民区内三通工程已完成,架电260米,铺设供水主管道380米,两纵三横园区道路修筑完毕。居民楼第二层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将全面完成。南围子社区在去年完成14栋二层带阁楼居民楼基础上,今年开工建设一层住宅完成了50套,5栋二层带阁楼居民楼,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工程可全部竣工,社区三层办公楼主体工程、中心公园建设已全部完成。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9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七日)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我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底,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3所(含教学点144个),在校生199962人。全县中小学校校舍面积共807751平方米,其中中学395834平方米,小学411917平方米。

按照上级要求,2004年,县教体局对全县中小学危房按程序、按要求、按标准进行了核查和鉴定。至2004年年底,全县中小学校有危房面积348673平方米,占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43.1%。

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后,特别是2007以来,县教体局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共争取校舍建设资金8514万元,资金总量连续3年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2009,比我市其他县区多争取资金785万元,全县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7-2009年,全县共完成校舍建设投资5177万元,新建校舍102640平方米,消除危房190460平方米,涉及农村中小学校339所。完成了17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寄宿制初中的目标。全县农村中小学危房比例从2004

年的43.1%下降至12.2%,近10万中小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的新校舍。县教体局多次受到省、市校安办表彰。

此外,为缓解城区学生入学压力,县教体局多方努力,于去年10月中旬启动了东区学校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500余万元,教学楼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外部装饰工程。

2010年,我县校舍建设预计投入资金41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37万元,其中县政府自筹资金730万元,涉及学校153所。县教体局正在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做好招投标前的准备工作,预计5月份将全面开工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

县四大家领导对中小学校舍安全高度重视,对工程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分管教育的朱华光副县长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研究校舍安全工作。县教体局、财政局、建委、发改委等部门有分工、有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为做好校舍安全工作提供了领导保障。

(二)实行阳光工程,接受社会监督。

我县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涉建项目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由县招标办实行公开招标,纪检、监察、检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工程竣工后统一挂牌,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监理监督人员姓名都按要求镌刻在项目标志牌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健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

县教体局相继制定了《校安工程质量奖惩办法》、《校安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等管理办法,并把相关条文充实到工程建设合同,有效增强了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受到了市局和兄弟县市的高度评价。为提高项目学校监管水平,杜绝消极监管、不作为现象,县教体局邀请县质检站、监理公司专家对项目学校校长、项目管理责任人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且与乡镇中心校、项目学校签订质量监管目标责任书,确保每个监管人员责任清晰、履责到位。

(四)严格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是严把材料进入工地关。每一批次的原材料都要进行试验检测,学校监督员、监理人员、质检人员、工程技术员共同参与,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二是实行以监理公司为主、职能部门和学校督查验收相结合的监理机制。聘请专业监理,长住工地监督施工,每个工作面、拌和场都有监理人员旁站监理。三是做好检查评比。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人员对全县项目工程进行检查评比。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处罚的严厉处罚,该纠正的立即纠正,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四是严格执行验收标准,把好竣工验收关。对隐蔽工程、主体工程、安装工程、装修工程实行分段验收。要求项目学校安排专人对重要、隐蔽工程录像存证,以便随时查阅。项目竣工使用前,监管人员深入现场,检查观感,抽查实体,核查资料。把隐患消灭在交付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前,确保把校安工程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工程、放心工程。

三、存在问题

一是新增危房多,改造任务重。不少农村学校校舍陈旧,且大多为土木结构,稍遇自然灾害,就会出现新的危房,致使改造的任务重,压力大。

二是农村部分中小学特别是教学点由于涉及布局调整和新校选址等问题,相关村与村之间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且按照上级要求,撤并学校不列入改造计划,无法筹措改建资金,处于建不成又撤不掉的困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是个别乡镇村委存在随意处臵、侵占撤并学校资产现象。

四、今后打算

一是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校舍建设资金的支持。二是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与学校布局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是继续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10

近几年来,为巩固和扩大全镇农村危房改造成果,改善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当作全镇农民的大好事、大实事来抓好抓实。在农村危房改造中,我镇深入持久地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实现有效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多震区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和期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镇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统一、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保障到位,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全镇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年度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现就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基本情况

XX区XX镇环抱市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是市区党委、政府和全国镍钴工业基地金川集团公司所在地,辖14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000户,总人口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8万人,耕地面积52144亩。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50强乡镇序列,被核定为XX市一类乡镇。自2009年起,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镇“四**”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及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XX区XX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农宅建设严把质量关,将抗震设防作为一项重要技术要求,对未改造的农宅进行仔细摸底盘查,做好地震安全排查。

二、严把质量,做好房屋防震抗震措施。

(一)、我镇把开展地震安全隐患排查和自查与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关单位领导亲自检查过问,亲自部署,安排专人负责,创造工作条件,强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对排查和自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明确责任主体,扎实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应急防范到位。

(二)我镇对此项工作进行大力宣传,让农户充分了解防震减灾相关知识。同时新农宅建设从设计到施工充分体现“上下圈梁、钢筋拉墙”的抗震设防理念及原则。在修建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并时时对用于地基、圈梁、立柱建设所用的钢筋、混凝土、砂石料等进行检测、检查。同时规定对凡不按设计要求及施工图纸建设的房屋进行停工整改,对于情节严重的进行强行拆除重新建设,让农户住上质量可靠、安全、放心的新房。

(三)、认真负责、把好设计关。房屋质量好不好,规划设计是龙头,在近两年危房屋改造构成中,我们始终把规划涉及放在第一位,凡规划图纸及建房图纸均有上级城建部门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图纸完成后组织图纸评审会,交付使用前由工程师对现场负责的技术人员进行交底。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及认真的态度,为我镇抗震设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统一思想、加强施工管理。施工队伍是工程的缔造者,施工队伍的资质及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房屋的质量,因此,我镇在农宅建设过程中,对统一集中建设区均采用统一招标的方式进行施工队伍的招募。在建设工程中,凡施工材料均要出具相关检验部门的验收合格报告方可交付现场使用,加强对施工队的管理,成为我镇抗震设防工作的良好起步。

(五)、热情周到,做好技术指导。为切实做好危农宅建设中的抗震设防工作,自2009年起我镇即在各建设点成立了驻点技术服务小组,安排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在各建设点由工程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对农户自建的屋舍,自定桩放线起,便由技术员及监理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及监察。在各点公开技术人员电话号码,方便农户及时反映情况。同时,对散建,自建农户进行相关建设培训,以确保工程质量,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六)、认真细致,做好考核验收工作。我镇为确保房屋质量,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在年初即与进行房屋建设的各村鉴定目标责任书,并制定建设区域月报制度,对开工建设房屋自开工起时时监察,不定时抽查。在房屋竣工后,先由各村递交验收申请报告,由镇领导小组,组建验收组进行逐户检查。

三、认真细致,确实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在“11·6”防灾减灾日等时机,认真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宣传片、悬挂横幅、播放标语口号等方式,走入农村、企业、学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宣传活动。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家喻户晓全覆盖工程,我镇领导高度重视、思想统一,通过全镇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以村委会为重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强化;以新农宅建设点为重点,农村防震减灾措施得以加强;以厂矿及次生灾害容易发生企业和生命线工程为重点,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准备检查工作经常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熟悉、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防震避震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抗震防震常识为标志,全民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 篇11

实施情况汇报

从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以来,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住建局的正确指导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坚持“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公开公正、分批实施”的原则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农民的居住条件。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闫家镇位于桦南县城南22公里处,辖15个行政村,全镇总户数9198户,总人口3.5万余人,国土面积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无工矿企业,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牧业为辐,生产力落后,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因而仍有部分农户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中。

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

截止2011年底,按照县委、县政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精神,我镇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涉及全镇15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目前已全部完工使用,完工率100%。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级职责。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办、国土资源所、财政所、乡建所

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指挥工作,制定了《闫家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采取召开镇党委扩大会、镇村干部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传,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建房户的实际困难,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危房改造的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注重审核,选准危房改造对象。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改造对象的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督查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镇政府审核申报”五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认真分析研究,根据统一的标准,确定了散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贫困户四种D级危房补助类型。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居住房屋极度危险、家庭极为困难农户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设。

(四)科学规划,突出节能特色。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建节能房”的原则,从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农村面貌的实际出发,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镇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加强督促,注重质量监管。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危房改造工作督查方案,成立督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对施工中发现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建房户, 要求限期改正,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六)建立信息档案,完善危房改造资料。我镇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资料的纸制和电子档案,由专人负责,做到完整、真实、准确。认真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的收集,分类存档工作。

四、取得的成效

(一)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因自然灾害而发生居住不安全的情况将有效减少,危房改造项目是德政工程,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民心工程。

(二)引领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镇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转变了农村群众的居住观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镇农村住房从建房面积、质量、美观等方面都比较滞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的建房观念的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农村建房的积极性。

(四)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想建房而又资金不足的难题,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压力,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上,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投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建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五、存在问题

(一)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危房改造户自身积累较少,危房改造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二)农村危房改造户名额少,不能满足危房户需求。

(三)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这些危房改造户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建房上,导致部分危房改造户生产受到影响。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化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扶助贫困人口安居工程的重要项目来抓。

(二)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选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使真正的贫困家庭受益。

(三)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搞好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先急后缓、逐步推开的原则,着重先解决极度危险、极度贫困的农村危房户,力争今年年底改造危房255户。

(四)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引导危房改造户发展新产业,尽快脱贫致富。

闫家镇人民政府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标准 篇12

一、严格对象认定

按照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加强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若干问题的通知》(鲁建村函[2017]50号)要求,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限定为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残疾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人员,其中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以民政部门认定的为准、残疾贫困户以残联商扶贫或民政部门认可的为准、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扶贫部门认定的为准,且改造补助对象必须是以危房为唯一住房的贫困户。

二、严控建设标准

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的通知》(建村〔2013〕104号),改造后房屋建筑面积应符合“一人户不小于20平方米,两人户不小于30平方米,三人以上户不小于人均13平方米”的最低要求,严控超标准建设。

三、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篇13

完成情况

xx年至今,我市累计完成了9.25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xx年省下达我市共57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其中xx区xx户、郎溪县450户、广德县1000户、宁国市600户、泾县700户、绩溪县850户、旌德县600户)。全市实际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23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1349户。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全面统筹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市、县住建委及相关乡镇均成立领导组,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二)明确工作目标。为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市住建委和市扶贫办联合印发《宣城市农村危房改造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目标任务、补助对象与标准改造、方式与时限和改造要求,提出较为详细的实施措施,组织各地加快实施。

(三)开展专项督察。xx年3月,我委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工作方案》,开展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检查。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落实不缩水、不走样,切实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督查指导。通过通报、短信等方式定期向各县市区住建委主任通报危房改造进度情况,让各县市区住建委始终将此项工作拎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xx年市住建委开展3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专项督查,通过进村入户的走访,对实体工程进展、工程质量及操作程序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召开三次专题调度会,通报工程进展情况,点明存在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借贷合同下一篇:英语故事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