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2024-05-21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精选8篇)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篇1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汇报

镇位于霍山县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总面积230.9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由于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相对滞后,居住环境的改善一直是群众千方百计想解决的问题。镇党委、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竭尽全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抢抓县里实施危房改造的机遇,把危房改造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自10月份以来,全镇共实施危改建房104户,其中五保户29户,低保户3户,困难户72户,截止年底全面完成了建房任务。

一、思想重视近年来,我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农村仍有不少困难群众住房破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他们渴望改造危房,但自己又没有能力,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他们无法改变房屋破漏危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把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融洽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努力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成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根据全镇危房改造工作安排,对全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排查,排队梳理,有重点地列入改造计划,并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实施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做法,部门单位和村两委亲力亲为,主动协调,解决难题,督查进度,在领导层面上确保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推进力。

二、明确政策严格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建村[2009]33号)和霍政办[2009]15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出台了《大化坪镇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坪政[2009]109号)。这些文件对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救助政策、救助方式、建设标准、资金保障等都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为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建立起了申报有序、救助及时、资金保障、机制健全的保障机制,做到了“申报一户,公示一户,核准一户,审批一户,改造一户”,通过“政府补助、农户自筹、亲友帮助、邻里帮工”的方式加快了建房进度。

三、科学规划在推进建房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科学规划。一是组织调查摸底。在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状况调查摸底,以户为单位,建立危房档案资料,做到家庭成员清、居住情况清、收入情况清、贫困原因清。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分轻重缓急,拟定危房改造计划。二是制定改造计划。危房改造工作与我镇五保集中供养、地质灾害、新农村建设、库区移民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施分批改造。三是坚持求实效。根据村镇建设规划及困难群众的生活需要,我们要求所有新建房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地面,内外墙分别用水泥、涂料粉刷或贴砖,同时水、电、卫生、灶具设施配套。

四、规范操作农村危房改造是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实施必须合乎民意、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此,我们重点在改造对象上规范程序,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对象确定上,由村上报调查核实的情况,由镇下达改造计划,然后分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后,群众无异议的,再上报审批,确保了危房改造的对象真正落实到需要改造的群众身上。

五、健全机制一是建立了月报制度。每月25日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反映动态,推进工作。二是建立了监督制度。纪委、国土、城建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协同村两委,不定期进行督查,切实加强在建前、建中和建后的把关指导,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建立了会议制度。镇领导组建立定期会议制度,按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以此推进工作。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篇2

为做好前期工作, 2月2日, 自治区建设厅召开全区农村危房改造调研会。

建设厅副厅长韦力平指出,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时间紧, 任务重, 要求高。为抓紧、抓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韦力平副厅长提出了要求:一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高度, 提高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认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坚持农村危房改造的原则: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公平、公开、公正,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适当集中、节约用地;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按照党中央及自治区的工作安排, 着手抓好本地危房的摸底确认, 并做好登记、数据上报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涉及市、县的建设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汇报了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做法、存在的困难、今后的打算, 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怎样申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 篇3

一、 危房等级划分

农村房屋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A等级为无危险点,B等级为有危险点,C等级为局部危险,D等级为整体危险,其中C、D两级属于危房。补助标准也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根据危改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不同的危改户和不同等级的危房有不同的标准。很多地方将危房分为三个等级。

二、申请危房改造的条件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一般都是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提出申请,但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在当地居住,且是房屋产权所有人;二是在农村危房摸底调查时统计在册及录入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的危房户;三是属于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一般户任意一种类型。

三、申请危房改造的流程

申报程序为: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上报——镇扶贫办审核——县扶贫局、县相关部门确认,之后具体名单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个人向国土部门申请房屋报建相关手续。

四、补贴资金

以黑龙江省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为例:

1.目标与任务

2015年,国家下达黑龙江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10000户(含节能示范户54000户)。其中,贫困地区危房改造40000户,其他地区危房改造70000户(含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5600户)。

2.范围和对象

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是全省所有县(市、区),对象是居住在被确定为整栋危房(D级)和局部危房(C级)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优先安排五保户和低保户等特困户。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

3.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7500元,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户增加1000元补助,对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500元补助。

(黑龙江 姚丽丽)

乡镇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篇4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为加强对全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了以汪大普同志为组长的“Xx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危房鉴定小组和危改对象审查小组,办公地点设在镇城建办,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导、督促、协调和调度等工作。各相关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由村支书负总责,村主任具体负责,确保危房改造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县分配到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共有259户,总金额208.8万元,其中第一批128户,资金104.6万元;第二批131户,资金为104.2万元。

第一批危房改造已通过验收,其中修缮加固户为85户,旧宅重建为43户;五保户有19户,低保户有39户,贫困残疾户有1户,一般贫困户有69户。

第二批危房改造正准备接受验收,其中修缮加固户为71户,旧宅重建户为60户;五保户为12户,低保户为18户,一般贫困户为101户。

三、坚持公平公正,加强质量监督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改善民生的一件大好事,是我镇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要事,是惠及百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事。我镇危房改造工作从调查、评选、公示到上报的全过程,都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无一人上访,无论良反映。同时加强督促,注重质量监管,始终把加强工作质量监督检查做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目前第一批危房重建已完全按上级要求彻底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修缮加固对象也已全部完工,基本上解除了危房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第二批危房也已做好迎接验收的准备。

xxx镇人民政府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篇5

X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住建局精心的指导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必须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农民的住房条件,现将有关工作开展状况总结如下:

一、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状况

X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共X户,其中修缮X户,分批申请改造资金全部打卡到户,全部透过了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的验收和县组织第三方评估验收全部合格。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实施职责追究制。

我镇党委政府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驻村干部入户宣传督促,对督促未到位、没有按时光和任务完成的干部,启动职责追究与问责制,与年终评先评优考核挂钩。

(二)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X、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准确掌握我镇农村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状况,采取召开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在各村自查的基础上,镇组织包村工作队调查组逐村一一调查核实,对自愿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有了初步了解。

X、认真筛选确定危房改造项目对象户。根据村上报的危改户,严格按照实施标准和条件,对筛查后的危房户逐一进行核实,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按照“贫困优先”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审批”X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危房程度等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补助标准。使危房改造工作深入人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X、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X、加强督促,确保改造工程质量和进度。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对象确定后,镇危改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了解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用心沟通县危改办技术人员,及时向建房户传授建房知识,深入建房点查看建房工程质量,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贴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要求建房户限期整改,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服务指引 篇6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有关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精神,以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试行)>的通知》(建村〔2014〕66号)要求,以解决农村最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为目标,通过住户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政策扶持、社会互助等措施,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二、承办机构

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三、服务对象

居住在危房内的农村困难户

四、服务条件

重点补助对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五、服务流程

(1)农户申请。农户自愿向所在的村委会提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书面申请,申请书要真实反映家庭人口、住房、经济收入情况和危房改造计划,并提供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其他证件的复印件。(2)民主评议和公示。村委会接到农户申请,及时报镇政府对农户居住房屋做出危房等级初步鉴定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确定补助对象,评议结果予以公示。经评议符合救助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村委会公章连同证明材料上报镇(乡)政府,同时保存评议记录、公示资料。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3)镇(乡)政府审核。镇(乡)政府对经村委会民主评议和公示的补助对象,组织核查组入户核查。核查组根据危房对象贫困程度、危房破损程度及建筑面积、开工情况等因素拟定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名单并报镇政府讨论通过后,在各村委会予以公示。

(4)县级部门审核。县住建委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接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名单后,召开部门联审会议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在各村务及各乡镇公开栏张榜公布。

(5)资金发放。在补助对象房屋主体完工后,镇政府配合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进行实地复核,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补助。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部门经“一卡通”直接拨付补助对象。

六、收费依据及标准 不收费

七、咨询方式 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电话:0559-5522252

二、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

申报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黄山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申报考核办法》(黄建管[2015]122号)。

二、承办机构

县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委窗口

三、服务对象

各主动申报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的建筑施工企业。

四、申请条件

申请创建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的项目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申报创建的建筑施工企业

1.制定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创建方案;

2.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自查自评合格;

3.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应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均持有效证件上岗;

4.申报企业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二)申报创建的工地

(1)基本建设手续齐全、程序合法;

(2)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等安全生产规范和规程,配备相应的民工食堂和自动冲洗设备;

(3)对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实行IFA考勤制度并达到合格;

(4)申报创建工地在施工期间未发生重伤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5)申报创建工地须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检查达到85分以上(含85分);

(6)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到位,材料齐全。

五、申报材料

(1)《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申报表》。

(2)一篇介绍创建标准化工地实施计划与措施的文字说明材料。

(3)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许可证复印件。

(5)工程总承包、分包合同复印件。

(6)工程办理建筑施工人员工伤保险证明。

(7)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等。

(8)能反映施工现场状况的彩色照片若干张。

(9)企业依据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自查情况。

六、服务流程

(一)由县级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受理申请,创建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二分之一后组织初验。

(二)确认符合条件后转报市建管处,由市建管处组织专家验评。

(三)申报创建省级及以上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工地,经市级验评合格后上报。

七、办理时限

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验,初验合格3个工作日内报市住建委。

八、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收费

九、咨询方式 县住建委建管科 电话:0559-5522376

三、建设工程 “迎客松杯”奖(市优质工程)

推荐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黄山市建设工程 “迎客松杯”奖(市优质工程)评选办法》(黄建质[2008]48号)。

二、承办机构

县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委窗口

三、服务对象

评选对象是在我县境内已经投入使用的各类建设工程,获奖单位分为承建单位、主要参建单位和监理单位。

四、申请条件

申报“迎客松杯”奖的工程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徽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现行建筑管理法律法规规定;

二、工程设计合理、先进,符合城市规划、专项规划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附属设施配套齐全;

三、已经制订了创优计划并在我站备案;

四、工程由符合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

五、工程的施工质量按国家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进行了质量验收和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

六、按规定办理了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七、获得县、市级专业部门优质工程证书,工程质量达到市内同类工程先进水平;

八、申报工程应为上一年底前竣工的工程,经过冬、夏季的使用检验且未擅自改变原设计用途,各项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达到本专业市内先进水平; 九、一个工程只能由一个主要施工企业或建设单位申报“迎客松杯”奖。主要参建施工企业不得超过两个,监理单位为一个。

十、受到资质降低处罚或年检不合格的建筑业企业二年内不得申报(或参与申报)“迎客松杯”。

五、申报材料

“迎客松杯”奖的申报材料的内容及要求:

一、申报资料总目录,并注明各种资料的份数;

二、“迎客松杯”奖申报表一式两份;

三、有关工程概况和施工质量情况的文字材料;

四、施工许可证复印件、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复印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复印件;

五、评选为本县范围内同类工程先进水平或专业范围内同类工程先进水平工程的证书复印件;

六、质量评估报告;

七、能反映工程概况并附文字说明的工程各部位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原版彩色照片10张左右。

申报资料中提供的文件、说明、文字及印章等必须清晰,申报资料应准确、真实,涵盖所申报工程的全部内容。

六、服务流程 1.质监站资料初审; 2.转报市质监站;

3.由市质监站组织专家评审。

七、办理时限 3个工作日初审结束

八、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收费

九、咨询方式 县住建委质量监督站 电话:0559-5522376

四、绿色建筑示范专项资金项目推荐服务指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第243号令)、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皖政办〔2013〕37号)、《安徽省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923号)。

二、承办机构

县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委窗口

三、申报范围和相关要求

(一)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1.申报项目应为两年内可竣工,拟建或在建的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工程项目。

2.申报单位为项目业主单位,申报单位和依托的技术支撑单位应具有承担项目的能力及良好的资信。

3.拟建项目应完成有关立项审批手续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建项目报批手续证明材料齐全,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

4.申报项目建筑面积公共建筑应在1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或住宅小区组团应在5万平方米以上。

5.拟建项目开工前、在建项目竣工验收前须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

6.优先支持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房开展绿色建筑示范;优先支持采用建筑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建筑及全装修住宅开展绿色建筑示范;优先支持利用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建筑开展绿色建筑示范。

(二)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1.申报城区应位于经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有明确的名称与边界。

2.申报城区应参照《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试行)》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制定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明确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城乡规划,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突出生态保护,持续推进节能减排。

3.申报城区应集中连片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30%以上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优先支持已出台绿色建筑资金支持政策的城区。

四、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服务流程

1.申报单位填写项目申报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统一报至我委。

2.经我委行文申报。

六、办理时限

3个工作日初审结束

七、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收费

八、咨询方式 县住建委建管科 电话:0559-5522380

五、城市供水设施维护服务服务指南

(主动服务类)

一、办理依据

《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第四十三条:城镇公共供水以总水表结算的,总水表及总水表水源侧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总水表用户侧的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管理和维护。以户表结算的,户表、户表水源侧或者用户侧的户外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户表用户侧户内的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四十四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城镇供水设施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修供水设施,保障供水设施安全运行。

第四十五条: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规定划定,并由供水单位设立明显保护标志。

二、承办机构 黟县自来水厂

三、服务对象

不特定公众

四、服务条件

依据有关规定确保供水设施安全运行,凡是自行检查发现及公众反映的故障均可受理。

五、服务流程

1.受理。凡来人、来电反映故障立即受理,并由安装科安排维修人员现场查看。2.修理维护。小型故障维修人员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修复。大型故障立即报厂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六、服务时限 即办

七、收费依据及标准

水表水源侧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不收费,水表用户侧的供水设施修理维护,收取材料及人工费。

八、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559-5522324

六、居民住宅水表出户改造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第十五条:新建居民住宅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计量到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已建居民住宅遵循自愿原则进行水表出户改造,实现一户一表、计量到户。

第三十一条: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户依法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城镇供用水标准合同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二、承办机构 黟县自来水厂

三、服务对象 个人、企事业单位

四、申请条件

凡符合规定的新增城市自来水用户

五、申报资料

1.用户提交《用水申请书》

2.用户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小区物业介绍信或村委会介绍信。

3.用户申请人房产证明复印件或其他有效产权证明复印件

4.用户与我厂签订《供用水合同》

六、服务流程

1.申请。新增用户到县自来水厂或服务窗口提供个人或单位申请入户相关资料及填写申请表。

2.接水安装。县自来水厂安装科在接到用户申请的资料后,安排人员经现场勘查后与新增用户签订供用水合同,编制工程预算,确定时间安装。

3.提供用户编号。营业所根据用户所在区域编制用户编号并告知用户,以便日后缴纳水费。

七、办理期限

单用户安装在7个工作日完成,多用户安装按施工合同时间完成。

八、收费依据及标准

1.接水安装工程安装费:管道工程及户表改造,依据全国统一市政工程和安装工程预决算定额进行编制收费。

2.供水设施投资补助费:根据黟价字[2006]第70号文标准执行。

九、咨询方式

联系电话:0559-5522324

七、城建档案利用查询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四章第十三条: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十一条城建档案馆对接收的档案应当及时登记、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做好档案的保管、保护工作,对破损或者变质的档案应当及时抢救。特别重要的城建档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安全无损。

城建档案馆应当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服务。

二、承办机构 城建档案馆

三、服务对象 不特定的单位和个人

四、申请条件

1.拥有房屋产权的房屋所有人(建筑工程)

2.需新建、改建、占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单位和个人

五、申请材料

1.房屋产权证复印件(建筑工程)2.介绍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六、服务流程

1.申请:申请人携带规定材料向黟县住建委档案室或政务窗口办理申请。

2.查询:黟县住建委档案室或政务窗口受理后提供查询服务。

七、办理时限 2个工作日

八、收费依据或标准 不收费

九、咨询方式 电话:0559-5522166

八、城市道路设施维护服务服务指南

(主动服务类)

一、办理依据

1.《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六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2.《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市政实施养护、维护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二、承办机构 黟县市政园林管理处

三、服务对象 不特定公众

四、服务条件

依据有关规定对城市道路设施维护,凡是自行检查发现及公众反映的城市道路设施问题均可受理。

五、服务流程

1.受理。凡来人、来电反映城市道路设施损坏立即受理,并由黟县市政园林管理处安排维修人员现场查看。

2.维修。小型城市道路设施维修,由市政管护人员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修复。大型城市道路设施维修,立即报市政园林管理处领导,确定维修方案进行维修。

六、服务时限 即办

七、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559-5522295

九、住宅工程质量投诉受理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和投诉受理办法》第五条

建设、施工单位或受委托的质量保修单位必须建立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和质量投诉受理制度,明确回访保修和质量投诉受理部门与人员,建立相关档案。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工程质量投诉受理机构、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

第十三条

投诉受理机构决定受理的投诉,应及时办理投诉受理登记(包括投诉人姓名、联系方式、工程地点、栋号、房号、存在的质量缺陷等情况),确定投诉处理人员,或及时转交下级投诉受理机构处理。

二、承办机构

黟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三、服务对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或在竣工验收后五年内并不超过保修期发生的质量投诉的用户。

四、服务条件

公民、法人或其他合法组织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来访等形式反映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缺陷及违反工程质量管理法规行为)的活动。

五、服务流程 1.投诉受理机构接到质量投诉后,应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填写《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登记表》。

2.质量投诉中包含经济及其它不属于工程质量范畴的问题,投诉受理机构应及时与投诉人联系,告知其向其他部门投诉。

3.凡质量投诉反映工程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或怀疑有结构安全隐患的,投诉受理机构应及时派有关人员到现场察看并作好记录,确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填写《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处理通知书》,书面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措施给予临时处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对于无安全隐患的质量投诉,由投诉受理机构牵头,组织有关各方及投诉者,对质量投诉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建设工程质量投诉调查报告》。

六、服务时限 即办

七、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

八、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559-5522376

十、城市园林绿化服务指南

(主动服务类)

一、办理依据

《城市绿化条例》第七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区的城市绿化工作。

二、承办机构 黟县市政园林管理处

三、服务对象 不特定公众

四、服务条件

依据有关规定对城市进行绿化,自行检查发现及公众反映的城市绿化毁坏亦可受理。

五、服务流程

1.政府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2.按照规定将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报政府审批。

3.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时,须经县政府审批。

六、服务时限 按照审批时限

七、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559-5522295

十一、城市房屋白蚁防治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住建部第130号令)第二条 白蚁危害地区的确定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11〕84号)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承办机构

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白蚁防治所

三、服务对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四、申请条件

凡是房屋遭受白蚁侵害的都可以申请白蚁防治。

五、申报材料

提供建筑物的平面图或产权证。

六、服务流程

1.申请:申请人携带规定材料向黟县房管局白蚁防治所办理认证申请。

2.受理:黟县白蚁防治窗口受理后安排技术人员施工。

七、办理时限 15个工作日

八、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

九、咨询方式

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白蚁防治所 电话:0559-5522180

十二、房地产交易网签平台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构建统一的房地产经纪网上管理和服务平台,为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供下列服务:

(三)房地产交易合同网上签订。

二、承办机构

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开发物业股

三、服务对象 房地产交易对象

四、申请条件

对已登记的房屋进行交易的,签约双方利害关系人到场面询后签约

五、申报材料

1、签约双方利害关系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2、婚姻状况证明复印件;

3、房屋权属证明;

4、土地使用证明。

六、服务流程

1、申请:签约双方利害关系人持规定材料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查询交易房屋信息;

2、受理:交易双方约定权力义务关系并录入相关交易数据,打印交易合同后签约。

七、办理时限

即办

八、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

九、咨询方式 黟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电话:0559-5525660

十三、直管公房维修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安徽省城镇公有房屋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26号令)第四章第十五条:修缮房屋是房屋所有人的责任,房管部门及自管房单位应对房屋及其设备及时检查、修缮,确保房屋正常使用和住用安全。

二、承办机构

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开发物业股

三、服务对象 直管公房承租方

四、申请条件

直管公房维修

五、申报材料 公房维修项目单

六、服务流程

1、申请:承租户向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一楼大厅服务窗口申请;

2、受理: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一楼大厅服务窗口受理后报予维修。

七、办理时限 7个工作日

八、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

九、咨询方式

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一楼大厅服务窗口 电话:0559-5526392

十四、直管公房租赁服务指南

(依申请类)

一、办理依据

《安徽省城镇公有房屋管理法》(安徽省人民府26号令

第五章第二十条:出租公有房屋,须凭房屋所有权证。承租公有房屋须凭户籍所在地街道或居委会的证明和身份证明,户籍不在当地的须持公安部门核发的有关证件。向社会出租房屋须持房管部门颁发的房屋租赁许可证。第二十一条:租赁公有房屋,双方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租赁合同应载明房屋的座落、面积、用途、租赁期限、租金标准和交纳期限、维修养护责任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房屋租赁合同式样由省建设厅统一印制。

二、承办机构

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开发物业股

三、服务对象 直管公房承租方

四、申请条件

1、具有本地城镇常住户口;

2、无私有住房;

3、家庭无私家小轿车

五、申报材料

1、申请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

2、申请人提交书面申请材料。

六、服务流程

1、申请:申请人携带规定材料向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一楼服务大厅窗口办理认证申请。

2、受理:黟县房地产事务管理局一楼服务大厅窗口受理后上报办公室开会研究审核决定。

七、办理时限 15个工作日

八、收费依据及标准

依据:2016年黟县住房保障标准,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政策要求。

标准: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为1.2元/月·M2,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1.4元/月·M2;

九、咨询方式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篇7

1.1 上千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1.1.1 受益贫困群众数量不断增加

对于我国而言, 农民自己建房“天经地义”, 通过政府补助进行农村危房改造是个新事物。2008年第四季度, 启动贵州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补助2亿资金, 支持4.33万贫困农户进行危房改造。2009年,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中央投入40亿元, 完成约80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2010年, 中央投入166亿元, 支持完成120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2011年和2012年, 中央又分别投资166亿元和393.7亿元。截至目前, 全国已有上千万贫困农户受惠此项政策得以改造危险住房, 贫困农户住房安全水平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除了中央补助改造的贫困农户危房外, 贵州、山西、河北、甘肃、广西等中西部省区以及非试点范围的浙江、山东等省还另外安排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累积超过500万贫困农户在政府帮助下改造了农村危房 (见图1、图2) 。

1.1.2 农村住房质量大幅提高

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断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人员的政策培训, 以及对建筑工匠的技术指导, 我国整体农村住房建设技术与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房建设相关技术广泛普及。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各地开展编制村庄规划、编制并下发农房建筑图集、建筑工匠培训、危房鉴定排查等工作, 使农房建设相关技术得到广泛普及, 以前只有在教科书和专业技术人员那里才有的词语, 如危房鉴定技术和标准、村庄规划、住宅户型图、构造柱、圈梁、基础设施配套等, 现已成为农户建房时常聊及的话题。二是农房抗震安全性能显著提升。很多地区农民并不了解当地的地震设防标准, 更不知道农房抗震标准等, 甚至当地建筑工匠对此也不甚了解。通过农村危房改造,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各地农民、建筑工匠的抗震安全知识水平, 在农房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抗震设防, 进行圈梁、构造柱等抗震结构配套。三是建筑节能、节地意识显著增强。采取支持节能建筑材料、适用部件、新型住房结构体系下乡等多种措施, 普及农房节能技术, 让农户亲眼看见、亲身体会到抗震节能技术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农房建筑节能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理解、认可和欢迎。通过村庄规划对农村危房改造农户进行合理布局, 有效地节省了村庄建设用地, 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 使老百姓得到了好处, 节能节地意识显著增强 (见图3) 。

1.1.3 推动了农村基本安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住房基本依靠农民自主、自发建设, 而对于困难农户的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问题, 没有形成明确、规范、稳定的制度安排。尤其在东北、西北、西南部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长期困难地区, 不少农村还有集中连片的大量危房。农村危房改造主要是解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农户的最基本安全住房, 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住房制度对于困难农民基本住房安全的保障问题, 是对我国“一户一宅”的农村宅基地制度, 规范和发展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家庭自用、产权明晰的农村基本住房建设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是农民住房权益保障制度和农房保险制度, 切实保障农民有地建房、建放心房的有益探索。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五年来, 从制度、政策和实践上, 初步建立了贫困农户基本居住安全保障制度, 初步形成了农村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体系, 填补了国家农村住房保障空白, 完善了我国城乡住房保障体系。中西部地区建立起农村危房改造长效工作机制和贫困农户基本居住安全保障制度, 东部地区建立困难农户住房安全保障制度, 并建立覆盖全国且有效运行的农村危房改造管理信息系统, 为2020年基本消除农村现有危险房屋奠定基础。

1.2 加快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

1.2.1 优先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

中央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列为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和危房数量众多,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将优先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向, 优先支持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在试点县选取上, 优先考虑经济条件差、贫困人口多、危房比例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截止2010年底, 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均安排在中西部地区, 覆盖1500多个试点县, 累计安排中央补助资金283亿元, 共支持中西部468.4万贫困农户完成危房改造, 有力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1.2.2 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效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秦巴—六盘山区、南疆、青藏高原东缘、武陵山—西江上游、乌蒙山区、滇西边境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泥草房、土坯房、石头房、茅草房、杈杈房、石板房等年代久远、地基失陷、墙体歪斜、柱梁朽烂。中央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重点, 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并优先安排危房集中村庄的危房改造。扩大农村危房改造四年来,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危房明显减少, 当地基层农村建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建筑工匠建房技术有了明显进步, 当地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缩小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1.2.3 改善了陆地边境农村住房条件, 树立了国界新形象

长期以来, 由于国防需要、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 陆地边境一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当地农民除自身生产生活外还起到守边固防的作用, 为守卫我国疆土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经济贫困长期居住在危房中, 甚至有很多农民往内地迁移。自2010年, 农村危房改造增加对陆地边境一线危房改造任务, 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基础上再增加2000元, 要求陆地边境一线农村危房改造重建以原址翻建为主, 确需异地新建的, 应靠紧边境、不得后移。2011年和2012年中央又加大陆地边境一线危房改造任务, 并将补助标准提高到户均2500元 (见图4) 。已完成的改造户大多数建起了砖瓦或砖混结构的楼房, 农村危房改造户距离边境最近的不到30米。通过增加陆地边境一线危房改造, 既有效改善了陆地边境一线贫困农户的居住条件, 又树立了良好的国门形象, 有利于固边戍边睦邻。

1.3 拉动内需,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危房改造具有启动农村消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积极效应, 其被纳入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十项措施中已充分说明此点。四年来, 政策设计在切入点和关键点上把握准确, 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及贫困农户投入的资金总规模可观, 农村危房改造及扩大试点工作有效驱动农村消费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效应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1.3.1 有效带动各级政府投资向农村地区转移

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2008年~2012年, 中央财政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入农村危房改造累计达731.72亿元。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测算, 中央农村危房改造投入可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入, 直接带动系数约为8~13之间, 间接带动系数约为1.4, 四年中央投入约直接带动地方投资5853.76~9512.36亿元, 拉动间接投资约为1024.41亿元。中央支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规模保持持续扩大趋势,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规模也相应逐步增加, 并有效带动各级政府增加对农村地区村庄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和改善人居环境等的财政投入。政府对农村危房改造直接投资是国家投资转向农村的重要体现。

1.3.2 拓展农村就业渠道, 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房建设机械化程度低, 劳动密集型特征显著, 所需的人工除了少量由农户自己投工投劳及亲邻互助解决外, 需要雇佣大量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和小工,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提供了平台, 大量进城农民工返乡, 专职或兼职从事建筑行业进行建材经营、运输、农房建设等, 大大拓宽了农民工就业渠道。据测算, 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对就业经济带动效应系数为2~4, 即中央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亿元, 能够带动就业2~4亿元。据测算, 贫困农户改造建设60平方米住房, 至少需要延请人工计200工日, 其中工匠80工日, 小工120工日, 约能带动1个人就业。四川、贵州、新疆等地方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帮助有在村镇建设领域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村镇建设领域获得就业机会。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偏僻村寨, 农村危房改造所需的建材不仅需要长途运输, 对于运输业、搬运业发展及就业机会增加的促进更为明显。

农村危房改造顺应了中国特色城镇化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 在政策设计上具有的两大特点, 使其所引致的建材需求和就业机会的增长完全为新增部分, 并不存在农村危房改造对于正常农村住房建设的“挤出效应”。一是该政策优先解决的是最贫困农户的危险住房改造问题。在较长的时期内, 政策对象基本不具备自主改造建设住房的能力以及向城镇化转移的条件, 其住房安全水平的提高必须仰赖于政府的帮扶。二是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在中、西部困难地区, 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中除闽西、沂蒙山之外的16个被纳入政策覆盖范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地区不少贫困农村已多年未有农户新建、翻建住房。实践证明, 由于范围界定、对象认定明确且严格, 没有出现其他非贫困农户“等靠要”、因期望得到政府补贴而延宕住房改造建设计划实施的情况。

1.3.3 促进农村消费, 拉动经济发展

农村危房改造在促进农村消费, 拉动经济发展方面的效应可以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拉动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以翻建60平方米砖混结构农房为例, 平均需砖1.6万块、水泥5吨、钢材1吨、砂石30吨、木材2立方米、瓦1万块。随着“禁伐”、“禁实”、“墙改”等措施的推行, 农户改造住房所需的水泥、砖、瓦、钢材、木材等材料均以市场购置为主。各省区对其农村危房改造对经济拉动效应进行过不同深度的测算。如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总建筑面积1672.04万平方米, 每平方米投资约900元, 直接带动投资达到150.48亿元。安徽省两年来国家补助4.05亿元, 地方配套3.56亿元, 群众自筹20.39亿元。

二是促进运输业的发展。偏远山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重, 所需大量建材须经二次、三次转运方能送达, 对运输业、搬运业的拉动较为明显, 且能关联带动对适合山地运输需要的车辆的需求。

三是刺激对家具家电的需求。危房改造农户当年可入住改造完毕并经简单装修 (装修费用平均为6000元/户) 的住房, 部分会或多或少添置一些必需的家具和家电。经调查, 贵州省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如遵义县、湄潭县, 80%以上的改房农户要添置家具和家电, 平均花销7000元至1万元左右。经济条件差一些的毕节县、大方县, 50%以上的改房农户要购置平均为2000元至3000元的家具家电。

四是增加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改造建设60平方米农房平均需投入技工80个工日, 小工120个工日, 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会显著增加对有一定技能农村建筑工匠和小工的需求。

1.4 推动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

1.4.1 基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是搞好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扩大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 不仅使试点地区农村住房底数有了较翔实的基础, 农房建设管理有人理事、有章理事, 而且还促进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健全和技术服务机制的完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这方面的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工作目标得到了明确。农村危房改造取得积极成效的鲜活事例, 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 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必须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

二是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通过大规模农村住房抽样调查, 得到了反映我国农村住房和危房情况翔实的基础数据,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 对我国农村住房、危房等情况有了系统性了解, 为制定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不断完善农村住房制度和政策体系, 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各地一方面大力开展培训和对口技术援助, 培养质量安全意识高、建筑施工技术精良的建筑工匠队伍, 一方面积极吸引业务精良、富有热情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技术人员克服“水土不服”, 部分地参与农村危房改造, 这些是解决当前农村规划建设领域技术力量薄弱问题的积极尝试。

四是工作方式得到了改进。为有序高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各地紧紧依靠村民委员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工作, 通过切实发挥村民议事会和理事会的作用来推进工作, 通过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自主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来深化工作, 这一工作思路对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是工作机制得到了完善。各地在落实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政策的过程中, 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技术服务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实践, 有助于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的一体化实施, 也探索了促进村庄规划有效执行的路径。

1.4.2 推动农房建设质量整体提高

各地贫困农户居住的大都是年代久远、地基失陷、墙体歪闪、柱梁朽烂的泥草房、土坯房、石头房、茅草房、杈杈房、石板房等, 通过农村危房改造, 大量农村贫困农户住上了想都不敢想的抗震安全、功能完善、节能保暖的新农房。一是抗震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将提升农房建设抗震安全水平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的抓手, 不断加强农房工程质量安全, 加强对建筑工匠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所建的农房抗震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建造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 提高了农村住房建设技术水平。二是建筑节能保暖水平提高。三北地区进行建筑节能示范户改造建设的稻草砖节能房、薄壁轻钢结构住房等, 不仅建设速度快、建造成本低, 而且具备了安全、节能、实用、美观的特征。三是农房功能得到完善。各地在研究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小户型经济适用农房技术上下功夫, 设计适合当地农民居住习惯和生活传统的新型农房。各地整合资源, 统筹规划, 将各项支农涉农资金进行整合, 加强改水改厕、沼气配套建设、庭院环境整治, 统筹各项工作一体化实施,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加强农房传统地域特色风貌建设。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开展农房设计与推广, 突出传统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农村特色。

1.4.3 改善了村庄人居生态环境

一段时期以来, 贫困农户危房的巨大存量及难以快速消除的状况, 成为许多村庄人居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障碍。农村危房改造实践中, 不少地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着眼长远、着力当前, 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改善。贵州省部分县、山西省右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等危房改造量较多的地方, 依据村庄整治规划和危房改造规划, 新建了一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统筹解决了村内供水、排水、电力、卫生问题, 道路简易、污水横流、粪土垃圾沿街堆放现象明显改善。一些位于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内, 改造任务集中的村庄, 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积极开展村内路面硬化、行道绿化、安全供水等工作, 不仅提高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综合效益, 也推进了当地生态的保护与恢复。

2 存在困难与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2.1 存在困难与问题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探索与创新, 对于提高贫困农户居住安全水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持之以恒地向纵深推进。当然,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1.1 农村危房量大面广, 改造任务任重道远

据住建部2010年对农村住房大规模抽样调查和分析, 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村危房有2737.6万户之多, 占全国农户数量的13%, 并且每年都会有一定规模新的危房产生。从近三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和农户配套情况来看, 每年能够完成的危房改造任务规模相对于全国危房数量而言相当有限, 危房改造工作任重而道远。

2.1.2 最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面临较大压力

五年的农村危房改造,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 但仍然存在大规模最困难群众没有建房资金, 也无能力建房。在目前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和补助标准下, 即使获得政府补助, 这部分群众也无法通过自身能力建起基本安全住房。据调查, 此类最困难群众在各地都普遍存在, 而且具有一定规模, 这些最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是农村危房改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1.3 个别地方补助对象认定不准、建设标准控制不严

各地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情况还不均衡, 部分地区存在改造对象和建设标准把关不严、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部分地区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片面追求农村危房改造户数规模、建设进度、建成效果, 放宽对危房等级评定标准和农村改造对象把关, 将B级危房确定为C级危房, C级危房确定为D级危房, 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补助给具有建房配套能力的一般农户, 导致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标准偏高, 甚至有些农户建房面积达100~200平米, 严重违背了农村危房改造“三最”的原则。部分地区在操作程序上不够规范, 没有严格按照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操作, 审核、审批程序缺失、未建立公示栏、未与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未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等程序、未及时拨付补助资金、未及时建卡建档录入信息系统等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2.1.4 基层工作经费不足, 管理力量亟需加强

由于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十分短缺, 基层乡镇缺乏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问题十分突出, 乡镇普遍缺乏对农房建设的规划和管理, 工程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监督, 加之各地财力普遍紧张, 难以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服务, 面对量大面广的农村危房改造,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就显得力不从心, 造成部分地区农房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跟不上, 确保农房质量安全的工作压力很大。

农民自建住房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目前, 大多数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管理和建设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受经济条件、农民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 大部分农宅仍按照传统习惯由亲友互助进行建设, 而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建房技术水平不高, 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加之政府主管部门服务指导面有限, 难免有一些危房改造不能完全达到抗震技术质量的要求。建房所需的建筑技术工匠缺乏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2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更加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加快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发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促进区域发展、拉动内需, 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全面发展, 提高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 针对上述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2.2.1 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解决

我国农村危房量大面广, 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应该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解决。一是要充分认识农村危房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解决。二是加大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贫困地区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三是制定各项政策保障措施,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四是适时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村庄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试点”, 由中央财政和中央投资有针对性地追加资金、提高补助标准, 用于支持危房改造规模较大的村庄进行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试点, 整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 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2.2.2 加大资金投入, 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在农村贫困群众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进行危房改造, 地方政府配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根本保障是资金投入。建议中央继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一方面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投入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 加大直接财政补助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 创新工作机制, 制定相应政策,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农户农村危房改造的贷款。引导各地建立和完善以中央补助资金为引导, 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政府贴息贷款、社会捐助援助、农民自筹等组成的农村危房改造筹资体系。研究和完善金融信贷支持农民危房改造建设的政策措施。统筹使用民政五保户集中供养、地质灾害治理点搬迁、残疾人住房解困等各类困难农户住房救助、帮扶资金, 加大对最困难群众改造住房的支持强度。统筹整合使用卫生、交通、水利、扶贫、农业等各方面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适当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监管机制, 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管理, 积极整合对口援疆、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生态移民、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资金, 切实提高中央财政和中央投资的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

2.2.3 稳定基本政策, 完善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完善中央投入长效机制, 坚持农村危房改造解决最贫困农户、最危险住房, 改造建成满足最基本住房需求的“三最”基本原则, 保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化县级的农村危房改造责任, 调动县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能够更好地瞄准对象、整合各路资源、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提升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中央补助资金分配机制, 将中央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按两部分分配, 大部分按照居住危房贫困户规模、危险住房比例等分配, 以体现公平性, 小部分资金按照绩效考核的实绩分配, “以奖代补”, 保护、激励地方工作积极性。研究建立试点县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标准动态调整试点县的数量。

2.2.4 落实工作经费, 提高基层管理与服务能力

积极配套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经费, 按任务比例拨付, 用于农村危房改造日常工作。落实县级政府乡村建设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村地区规划和农房建设的管理与服务。鼓励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农村危房改造管理机构, 负责统筹协调;鼓励各乡镇成立专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站、所或配备专职人员, 承担村镇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管理职能;镇一级管理机构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 可以采取下派制、联建制、巡回检查制等;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和建筑工匠培训, 加大对各级村镇建设管理干部和乡镇长的培训, 不断提高村镇建设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为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2.2.5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适时通报与表彰

各级各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继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组织开展、建设进度、资金下达拨付、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并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社会监督, 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稳妥的进行。通过表彰、通报和检查等各种方式, 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对于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多、改造效果好的地区和个人进行表彰, 对于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地区进行通报。

摘要: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五年来, 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效, 中央投入逐年快速增长, 上千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加快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 促进了区域协调;在拉动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 全国仍有大量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在危房中, 特别是最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面临的压力较大;个别地方工作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现象, 如对象认定不准、建设标准控制不严等现象;基层管理力量和资金不足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基于此, 笔者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稳定危房改造基本政策、提高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大监督检查和表彰力度等工作建议。

关键词:危房改造,主要成效,存在问题,资金投入,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 (建村 (2009) 84号) .

[2]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0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村 (2010) 63号) .

[3]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村 (2011) 62号) .

[4]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2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村 (2012) 87号) .

[5]关于印发《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 (试行) 》的通知 (建村函 (2009) 69号) .

[6]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建村 (2011) 115号) .

[7]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 (建村函 (2009) 168号) .

[8]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社 (2011) 88号) .

[9]关于印发《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 (试行) 》的通知 (建村 (2009) 115号) .

[10]《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 (建村函 (2009) 167号) .

[11]关于印发《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监督检查工作要求》的通知 (建村函 (2010) 165号) .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篇8

关键词:林甸县;危房改造;建议

一、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林甸县下辖5镇3乡2个牧苇场,有83个行政村、550个自然屯,总人口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万人,全县农房总数5.5万户。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农村泥草危房17546户,其中,2015年完成改造任务1973户(国家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613户、省级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360户),发放泥草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761.05万元。农民人居条件、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个加强”,保持强劲态势。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亲自挂帅,主管副县长具体负责,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加强规划引导。聘请大庆市规划设计院和大庆市高新区规划设计院,编制完善了《林甸县村镇体系规划》、《林甸县域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各乡镇场建设总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城镇建设统筹考虑,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增强了改造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三是加强机制督导。将改造工作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纳入绩效评估内容,奖勤罚懒,实行一票否决。派驻专业人员对建设质量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和损失。在资金监管上,坚持公开透明、阳光运作,实行层级审批制度,审计部门跟踪问效,有力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发挥作用。

(二)坚持“四个一点”,落实资金保障。一是政府主导补一点。县政府在财政紧张情况下,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税、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拿出10%,用于支持农村泥草房危房改造。二是出台政策免一点。住建、税务、土地等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金融支持贷一点。积极协调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给予改造农户每平方米500元的专项贷款,年限为5年,有效解决60%—70%的建设资金。四是协调服务省一点。采取乡村两级协调,住建部门把关,广泛开展建材竞价招标工作,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模式,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三)坚持实效为本,拓宽改造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改造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按照“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的要求,将农村泥草房危房改造工作重心向中心村倾斜,非中心村不审批建房,基础设施集中向中心村配套,对撤并出的自然村屯进行土地复垦,实现“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目标。

(四)坚持统筹推进,加快改造进程。坚持试点改造,典型引导,大力加强对泥草危房改造试点整村推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切实将省级泥草危房改造试点整村推进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2015年在东兴乡福兴村七屯试点改造泥草危房26户,完成投资260万元。同时,在县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措并举,筹集资金,2015年完成投资140万元,在东兴乡丰产村利用旧校舍改造幸福大院1处、在创业村建设了幸福大院1处,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解决了40户孤寡老人、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的居住问题。

(五)坚持节能环保,推进节能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建设节能住房,大力推广草砖、草板、太阳能、复合墙体、空心砖、苯板、塑钢门窗、吊炕等农村住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根据设计,采取红砖加苯板形式房屋,可节约红砖1/3左右;采取草砖形式房屋,可节约红砖2/3左右;采取草板、轻质墙板或砌块形式的房屋,可完全不使用红砖。全县通过推广建设节能房有效解决红砖缺口50%以上,节约了燃煤使用量,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真正实现了低碳环保的节能目标。

(六)坚持宣传引导,发挥主体作用。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在泥草房危房改造中主体作用,借助宣传舆论导向平台,以示范村建设为样板,采取入户宣讲、媒体宣传、会议动员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向农户介绍泥草房危房改造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补贴标准和申办程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农村泥草房危房改造是自己的事,使农户的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提高了农户建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了改造进程。

三、下步措施

虽然我县在农村泥草房危房改造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资金短缺、建房成本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及部分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县农村泥草危房改造进程,下一步,将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从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快农村泥草房危房改造。

(一)积极引导,增强泥草危房改造信心。加强宣传上级改造泥草房的优惠政策,以宣传单的形式把上级和乡村出台的优惠政策印发给群众,采取乡村干部与农户对接的方式,深入群众做动员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泥草房改造的认识。

(二)政策拉动,保障泥草房改造实施。通过采取调整政策、放开补助范围、提供便捷条件、分类推进实施等方式,加快我县泥草(危)房改造进程。

(三)强化服务,加快泥草房改造步伐。在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本着指导不主导,帮办不包办的原则,强化组织,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同时,通过继续完善规划布局、开展帮扶活动、强化节能环保、拓宽投入渠道等工作,保证此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稻地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作文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