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

2024-09-20

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共12篇)

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 篇1

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室未全面实施查对制度与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手术室全面实施查对制度对比情况。采用评价量表的标准对上述对比情况评分。结果 我院手术室于2011年9月全面实施查对制度, 与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未全面实施查对制度进行对比,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查对制度全面实施后出院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优于未全面实施查对制度之前出院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严格执行与落实查对制度, 对于手术室中出现的护理纠纷事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范效果, 有效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值得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护理纠纷,防范,意义分析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水平不断发展, 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 患者的自我权益维护意识逐步增强, 对于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程度也不断提升。在这个法治的大环境下, 逐步出现更多有关医疗纠纷以及护理纠纷事件。而在医院, 其纠纷事件发生的主要地区是手术室, 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 也是事故高发地区。而且手术室工作紧张, 忙碌, 任务繁多, 且相当重要, 相应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成效要求高于一般护理工作。做好护理工作, 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 有效实施护理, 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可以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护理纠纷的出现。护理查对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接送患者的日期, 性别, 年龄进行准确核对, 对手术过程中的患者术中用药、术中输血以及患者输液等进行准确查对[1,2,3,4,5]。笔者针对手术室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室未全面实施查对制度, 与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手术室查对制度实施情况, 同时对患者出院时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

1.2 方法

调查记录分析手术室查对制度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输血查对制度, 医嘱查对制度, 患者饮食查对制度, 患者输液、注射、服药实施情况。在手术室下, 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的标注:上述所列出的4项查对制度, 采用三级标准, 85分以上为A级, 85~65分为B级, 65分以下为C级。在非手术室和手术室按照住院的尾数奇偶, 选择尾数为偶数的50名患者, 统计他们对实施护理的满意度。

1.3 数据处理

汇总、百分率、复核所调查统计出来的评分数据。

2 结果

我院手术室于2011年9月实施全面查对制度, 与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未全面实施查对制度的医院进行对比, 纠纷事件以及医疗事故明显减少, 实施后手术科室事故护理纠纷率低于实施前手术科室事故护理纠纷率,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查对制度实施后出院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优于未实施查对制度之前出院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护患纠纷出现的原因

①查对管理制度执行松散:在手术之前, 严格查对患者的个人资料, 查对患者病情以及患者在术前的用药情况, 对手术部位进行查对。护理人员在实施查对时, 要确保精确无误, 一定要注意在手术的全过程中对手术物品进行清点, 避免遗漏物品造成伤口的感染, 造成对患者二次手术的伤害。②护理人员无责任感:出现护理纠纷事件的原因之一护理人员无责任感, 护理人员工作中不够细心认真, 工作中存在不按规程进行操作,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③护理人员用语不规范:手术室是一个安静且严肃的环境, 但一些护理人员不顾及周围环境以及自身形象, 在手术室跟同事高声说笑, 不顾及患者心情, 不能实施有效的护理工作, 不但影响自身形象, 而且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恢复。④护理人员记录工作不细致:对于术前、术中、术后, 患者的病症, 身体状况, 护理人员记录不够全面, 或存在漏记不记的情况。

3.2 实施有效正确的查对方法

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查对:认真做好术前的查对工作, 对患者的相关个人资料, 患者病情, 患者的术前状况以及术中所需用品等进行仔细的查对, 对患者有无其他病史以及过敏史等进行详细准确的查对, 确保实施手术的准确性。②术前对手术所需物品准确查对:术前一定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所需物品准确核实查对, 对手术器械的查对, 对手术药品的查对, 对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要进行核对, 要保证术中的所需物品质量、规格过关, 确保手术的万无一失, 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恢复。③术前再次查对相关物品信息:手术之前, 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再次核对, 核对患者的性别无误, 年龄无误, 科室无误, 住院号无误, 诊断无误, 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手术中所需的物品进行核查, 保证其合乎手术规定。如口腔患者进行手术, 对缝合针以及要使用到的纱布进行核对。④手术后手术部位缝合要多次进行检查:手术结束之后, 对手术的机械数目, 以及手术的相关产品进行多次检查核对, 护理人员一定要细心谨慎, 认真做好自己的检查核对工作, 严禁任何物品留在手术切口内。⑤药物核对以及输血核对:患者在手术中输血过程中, 要严格核对, 记录好取样血液信息, 准确核对患者以及血库资料, 核对患者的性别无误, 年龄无误, 科室无误, 住院号无误, 诊断无误, 核对相关血型, 对血液的质量、血液的检查结果等进行核对。

作为护理人员, 其目的是协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在护理工作中, 尽职尽责, 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给予患者心理以及身体方面的健康协助, 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施行。在实际护理中, 要尽量避免出现护理纠纷, 协调好医患关系。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查对制度进行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护理工作中认真细心, 避免出现医疗事故。从根本上来讲, 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技能, 要不断提高, 增强相关法律意识。对实际护理工作中, 出现的纠纷事件, 总结分析,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措施避免。最终实现手术的安全成功, 患者身体健康恢复。

从本次研究中, 可以看出, 我院手术室于2011年9月实施全面查对制度, 与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未实施全面查对制度进行对比,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查对制度实施后出院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优于未实施查对制度之前出院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手术室实施有效的查对制度,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技能等各方面, 对于防范护理纠纷意义显著,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峰, 赵菁, 向清平, 等.标准化的危害患者抢救流程在护师及以下人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4) :28-30.

[2]韩江琴, 高义云.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3) :452-453.

[3]杨凤梅.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9 (5) :969-970.

[4]沈新花, 黄蕾.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9) :1714-1715.

[5]王彩霞.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及改进策略[J].护理世间与研究, 2010, 7 (24) :145.

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 篇2

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社会矛盾集中,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护患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是一个极易引发护患纠纷的场所,它存在以下3 种实际问题:一是急诊病人病情急、危、重、难、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1];二是病人及其家属对急救知识缺乏,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三是病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由此决定急诊护理是高风险工作、是护患纠纷高发区,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每个护理管理者及急诊科护士引起高度重视。

一、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方面

(1)接诊分诊理念落后

①护士有时未能将过去机械完成工作更新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②不掌握分诊原则,缺乏专业训练,导致分诊不准确,或未见到病人就挂号分诊,延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

(2)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精益求精。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引发护患纠纷。

(3)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①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忽视病人的权益。②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紧急抢救时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治疗,没有及时签字而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急救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相符;护理记录里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给病人用药速度快慢及用药的间隔时间

[2]。

(4)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提高沟通技巧

护士要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有些护士缺乏与病人沟通的能力,一旦达不到其所期望的,往往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当班护士除了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机械地执行医嘱外,没有时间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更多的语言交流,常顾及不到他们的情绪与心理,造成他们对医院的不满。

2.患者方面

(1)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危重症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纠纷。(2)患者自身素质因素

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护士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3)其他因素

由于季节及时间的特点,就诊的患者比较集中,治疗也比较集中,不定期的突然增多,突发事件,是先难以充分准备,极易产生纠纷。

二、防范对策

(1)更新护士接诊理念

在接诊中给予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礼貌待患,实施首问负责制[3],答好“第一问”,接好“第一诊”。树立全员意识,即使病人所问与本岗位无关,也应耐心细致,给予确切的指导,答好第一问。

(2)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为适应急诊工作的特点,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并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慎独

精神、遵章守纪的素质,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3)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①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②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注意讲话艺术。③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急救护理文书牵涉到患者法律问题、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

(4)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其任职业角色的最重要因素[5]。

(5)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避免或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

急诊室护士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情境,应培养“慎独”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倾听,会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

结论

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是医院发展和社会安康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有敏锐的洞察力,娴熟的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调动一切力量创造和谐环境,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步上升趋势,影响和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防范护患纠纷已成为各医院的热点问题。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只有更新护士接诊理念、增强护士的院前急救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法律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护理缺陷、差错和纠纷,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提高护理风险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篇3

关键词: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82-01

1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

1.1查对不认真,违反护理规范、常规药物名称、剂量查对失误,由于医院里同一剂型、同样药瓶的药物数不胜数,若查对时疏忽极易发生混淆造成用药错误;有的护士从固定位置取药后,凭经验认为不会错,因而不认真查对;部分护理人员将治疗单上的小数点或零看错,造成病人因用药剂量过大中毒甚至死亡,病人姓名床号查对失误,因对病人姓名、床号查对失误导致用错药、输错血等事件在护理纠纷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主要是由于护士发药时未认真查对床号、姓名所致。

1.2不严格执行医嘱,专业知识有限盲目执行医嘱,不按要求执行医嘱主要体现在随意改变用药途径,转抄医嘱时不认真查对,输液速度过快等。

1.3服务态度不良,缺乏责任感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护士缺乏服务意识,态度冷淡,对病人漫不经心,不及时处理或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甚至训斥病人等,由此而引起护理纠纷。

1.4医疗收费不当由于医疗制度改革,病人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加大、药品价格上涨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使病人医疗消费超出其承受能力,收费不当极易造成护理纠纷。

1.5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缺乏。防范意识不强部分护理人员忽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法律责任意识不强,过分自信和疏忽大意,常因侵犯病人权益、违反操作规程等造成护理纠纷,如未履行告知保密义务等。

2加强护理风险意识的措施

2.1查对意识。工作中的查对意识是每个护士应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查对工作不仅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护士工作的自我保护。每天治疗时,如果护士不认真查对,出现差错,轻者引起医疗纠纷,重者出现生命危险导致医疗事故。所以护理人员要具有强烈的查对意识,将查对制度渗透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

2.2检查意识。由于护士素质层次不一、工作中难免导致对自己行为约束不够,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相互督促,增强检查意识,才能保证护理质量。建立护理警示标志规范、醒目、温馨的护理警示标识,对护理人员起提醒警示作用,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1]。此外,成立科室安全小组,每月对科室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在杜绝差错的同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检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2.3岗位意识。建立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理管理、按岗取酬的科学管理机制,每位护理人员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护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绩效考核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中作绩效、岗位风险、工作成效,形成護理人员激励的长效机制。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调整各个班次,注意弹性排班。掌握不同护理人员的特长及适合的岗位,尽可能让每位护士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

2.4素质意识。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2]。素质好的护士,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工作让人放心,此类护士应作为工作中的骨干加强培养。对工作不主动、积极性不高、素质稍差的护士,多注意鼓励其积极性,将此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高危护士。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相关制度、新知识、新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要求资深护士完成,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组织护士认真学习药理知识,懂得常用药的作用、副反应、剂量、极量、使用方法、禁忌证等,提高正确识别医嘱的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履行告知义务。

2.5预警意识。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头脑清醒,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尤其是节假日、夜班、交接班等重点时间段和环节,人员变动或带教护生时的重点人员进行预警教育,实行创新排班,使新护士与有经验的、工作出色的护士配对上班,杜绝、减少各类差错的发生,增加护士工作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要督导、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建立不良事件、安全隐患自查报告制度、护理缺陷分享制度等,教育护理人员转变观念,上报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降低风险危害,保护护理人员。

2.6法律意识。护理工作的性质和服务对象,决定了护理行为具有重要法律意义。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医疗法律知识,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护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护理工作处于安全状态。护理文件记录要真实到位,不认真记录、漏记或错记都易引起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记录前,一定要与患者交流沟通,善于观察,从观察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详细记录。

3总结

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积极预防,实施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是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安全,质量无从谈起。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作为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入院时最先面对的是护士,在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是护士。因此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是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需要,是转移医疗护理风险,促使医疗、护理新技术的良性发展,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7-1178

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 篇4

1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医疗纠纷事件的病案资料。回顾分析,总结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

2结果分析

2.1手术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差错事故

2.1.1告知行为不规范。告知中该讲明白的没讲明白,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也导致医院的负面影响。

2.1.2接错患者。特别是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2.1.3手术体位放置方向有误;放置不当造成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伤等。

2.1.4器械准备器械准备不全或器械性能不好,造成意外。

2.1.5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如使用电刀时,电极板固定不牢,造成电灼伤。

2.1.6操作错误术中用药有误或药物过敏或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输错血等。器械或纱布遗留体腔或创腔。术中取下的患者的标本或移植物遗失。护理文件书写、护理记录不规范,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完整。

2.2造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2.2.1缺乏责任心,服务工作不到位。有些护士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制度,工作时精力不集中,把患者接到手术台上擅自离开,易造成患者坠床摔伤或自伤。有的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不注意场合,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精力分散,致使术中物品准备不全、记录不及时、清点物品不清楚等[2]。

2.2.2不注意新业务的学习,致使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不当,引起手术患者的意外损伤或导致手术失败。

2.2.3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生硬,语言简单生冷。

2.2.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如:没有把手术记录单、抢救单等的重要性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工作中存在记录不认真,内容不完整,字迹不清晰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大多数由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中出现疏忽导致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上缺失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3]。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

3.1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法律依据,是正常医疗活动的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是护理行为的可靠保证。广大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杜绝违反原则的事情发生。

3.2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并不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所限,而是责任心不强,不严于职守而造成的。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慎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学习强化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技术水平,保障护理安全,使事故发生率降为零。

3.3增强法律意识,尊重患者的权利在围术期护理中,患者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平等医疗权、隐私权、人格权、身体权、选择权等等[4]。作为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患者的权益,把患者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损害患者的权利。

健康权不仅指生理健康权利,患者同时还享有心理健康的权利。维护健康、提高生存质量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忽视医学道德及患者的生命权,再好的技术、再先进的设备也是无用的。为患者提供规范、快捷、安全、高效率的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是医护人员的天职。

手术室环境相对陌生、封闭,患者对病情的担忧会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感。手术室护士要以和蔼、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使之在正常的精神状态下了解对自己实施的每一项操作是否有不利因素,并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如果拒绝采纳,可让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手术需要使用新材料、新药品等,要让患者或家属了解使用目的、费用及不良反应等,使之选择同意,否则产生不良后果,会被诉之侵犯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同意权;另外,在手术室的特殊环境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人格尊严。了解患者的权利,真正做到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利,也是保护医护人员自己。

3.4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加强文件管理护理文件是医疗活动的客观真实记录,它除了具有临床医疗、护理教学及科研价值外,还有被法律赋予的人身侵害刑事、民事案件中特定的法律依据作用。护理文件是记录每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详细资料,如记录有误或忘记记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会导致不应有的后果。因此,在书写护理文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5]:(1)书写要认真,不得随意涂改,更不能篡改;(2)字体要工整,无错别字;(3)记录内容详尽,如术中病情的变化、物品的添加等要及时准确记录;(4)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遍,而后立即做好记录;(5)及时、准确、规范的手术记录是防止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要加强保管,以免遗失。

3.5接送患者(1)接送患者一律用平车,并有医务人员陪同,安全运送,防止坠床,防止接错手术间。接患者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对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等),同时检查患者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嘱患者将贵重物品如手饰、项链等交与家属或存放在护士站,不得带人手术室。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须戴手术帽,送到指定的手术间,卧于手术台上时防止坠床;(2)危重患者和全麻患者术后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一同送到病房。护送途中注意输液是否通畅,密切观察病情,至病房后详细交代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输液、输血等情况,交清病历和随带的物品,做好交接手续并签名后方可离开。

总之,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每一位手术室护士除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外,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患者以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避免医疗纠纷的方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09年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结果 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大多数由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中出现疏忽导致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上缺失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结论 手术室护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发生差错事故,预防、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蒲建芬,高新元.常见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技巧.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8):120.

[2]黄秀华,陈韫琴,黄碧灵,等.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淮海医药,2007,25(1):66-67.

[3]张碧红,张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4(10):55-56.

[4]罗艳燕,邓敏.浅析手术室护士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技巧.医学信息:医药版,2010,4(5):67-68.

有关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篇5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强化,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颁布实施。手术室是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更新观念,接受相关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主动改善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查对问题

(1)接错病人,摆错手术部位。(2)器械清点不清致纱布或器械遗留病人体内。同时医疗差错事故处理办法中也规定,由于寻找手术物品影响手术进行超过30 min 者应定为差错。(3)输血查对不清。(4)术中用药不细,执行口头医嘱太轻率。

1.2 手术护理记录单的问题

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1]。目前,全国只有少部分医院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进入病历,手术护理记录单如何与病房护理工作衔接?如何不与麻醉医生的记录重复?如何准确地记录术中的护理重点?一直是困惑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问题。

1.3 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室,有大量的临时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使用抗生素、化疗药物、部分镇静剂及腹腔冲洗等。即使同一类药物其用途也不同,如抗生素在术中可以静脉输入,稀释后冲洗创面,粉剂涂抹创面等,而传统的手术医嘱处理只是在病历的临时医嘱栏内填上药物名称带入手术室,没有将药物的用途,医生签名,执行者签名等情况详细地描述。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的角度出发,术中临时医嘱的执行也应留下客观的记录。

1.4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的问题

手术体位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

1.5 不可避免的压疮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制动,手术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小棉垫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体位,避免压疮的发生。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如低蛋白、恶病质,加上手术时间长、术中不能移动体位等原因,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如何让医患双方对这类情况达到相互理解,是一个可以商量解决的问题。

1.6 电灼伤患者的问题

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的机会越来越多,灼伤患者的事情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其原因多是由于负极板位置放置不当,与病人皮肤接触面积不够,负极板裸露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引起的电灼伤。

1.7 送检标本遗失的问题

标本是手术进一步确诊病情的重要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延误或失去诊断抢救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有时传达不准确。

1.8 器械物品准备的问题

术前用品准备是否充分,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一面。在术中因物品不全或因所用仪器功能不良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延长手术时间。

1.9 语言行为的问题

语言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手术间里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病人会对工作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若产生不适,可能引起纠纷。当前发生的医患纠纷中,无过失纠纷所占比例并不少。而多数无过失纠纷的原因往往是医护人员语言不当或服务态度差造成的。过去手术前向病人交代手术事宜,往往是麻醉医生的职责,护士只管把病人接入手术间手术,1.10 消毒隔离的问题

对HBsAg阳性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淋病和尖锐湿疣等特殊感染的病人,术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病人类似的感染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1.11 解释不清的医疗收费。防范护患纠纷的措施

2.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一步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体位、病人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2.2 手术中物品的管理

医生、护士均有责任,常规中明确规定手术物品的清点要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在关闭体腔或切口前,手术护士要保证物品数目准确,手术医生要认真检查体腔或切口,确保体内无异物存留。

2.3 明确手术记录单的内容

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1)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2)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3)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其中。

2.4 建立术中医嘱本[3]

具体做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前医嘱,查对患者的药物皮试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上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2.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2]。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6 手术中病人的体位

手术体位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体位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体位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2.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电刀负极板与病人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宜放在肌肉丰富处。随时检查,经常观察皮肤情况。

2.8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要求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留,手术完毕交于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液容器内,贴上标签,填好通知单。所以在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所有病理报告均应以正式文字报告为准,包括快速冷冻切片报告。但仍有一些医院快速冷冻结果仍以电话方式通知。同时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登记齐全,送检人和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2.9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手术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应熟知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器械,巡回护士于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器械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10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一个医院的生存之本,是病人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纠纷的发生。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护理技能,丰富的社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如心电监护仪、活动式X线机、各种内镜、高频电刀、特殊手术器械等[6]。

2.11 做好术前访谈

术前访谈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访谈内容包括:(1)病人的既往史、现病史、家庭史,各种化验结果等。(2)病人的一般情况。(3)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4)麻醉方式。然后根据访谈结果准备特殊手术器械和用品,并根据病人的自身条件及手术方式、麻醉种类,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总之,手术室的医疗纠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草率,尽可能地减少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提供尽可能舒适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参考文献】

危重患者护理纠纷与防范 篇6

危重患者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为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因护理工作缺失导致的护患纠纷,在此将危重患者护理中出现的护理纠纷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1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1.1患者及家属因素患者及家属缺乏基本医学常识,无理取闹;对重症疾病治疗上的局限性及高危险性缺乏认识,期望值过高;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维权意识增强;危重患者住院费用昂贵,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家属对抢救及治疗期望值过高。

1.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有调查显示:护士对民事诉论举证一般规则的知晓率为36%,对医疗诉讼举证的新规则的知晓率为43.5%,平均为39.75%。可见护士法律知识的缺乏[1]。技术水平欠缺,经验不足,抢救过程中技术不熟练,静脉穿刺失败,药物外渗,仪器使用不熟练,对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缺乏正确的判断,不能及时给予处理;抢救中缺乏有序的工作行为,导致家属的不信任;病情发生变化未与医生沟通,延误抢救时机;言语行为不当。

1.3护理记錄缺陷护理记录中描述不准确,与病情不符,客观资料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有时甚至相矛盾;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多,因此做回忆记录时可能有漏记现象。

1.4巡查不到位病情出现异常由家属先发现;压疮、烫伤、坠床等发生前未采取相应措施;管道堵塞、扭曲、滑脱导致不良后果。

1.5告知缺陷未告知及无效告知,主要为应该履行告知而未尽告知义务;书面告知未签字;告知对象不当,书面告知签字者为未成年人、非患者委托人或法定代理人等[2]。告知不全面,手术科室以术前对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告知不全面为主;非手术科室以病情变化告知不当为主;药物使用告知不详细;如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不全面;病情严重性、危险性未告知;在进行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前未将可能发生的意外告知如吸痰告知、输注刺激性药物告知、约束病人告知等各项制度。

1.6转运安全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未告知,转运过程中设备与药品准备不足,病情监测不到位,无医护人员随行。

1.7治疗安全随意执行口头医嘱,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化疗药物、抗凝药物、降血糖药物未严格按要求输入;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未进行监测;大量输血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未采取预防措施等。

2防范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

2.2改善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强调“以人为本”,做到及时服务、谨慎服务,如言行举止,护理行为,重症抢救,重点病人等。

2.3建立设备操作流程,专科疾病抢救流程,意外事件处理流程如停电、自杀等,护理人员要熟悉和熟练掌握这些。

2.4重视护理文书的记录及书写质量,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过程中经常有“这是为我自己工作作证”的念头只占25.78%[3],护理记录是一份完整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方举证的重要资料,应全面、准确、真实、及时地填写,严格管理,妥善保管,如果管理不规范也可使护士举证困难,同时还要保证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可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并由专职人员每日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对存在问题及时修改,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2.5履行告知义务解释病情要科学,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沟通,沟通时要体贴和关心,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危重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并发症或是高风险的操作应告知全面,签字手续要完善。

2.6剔除侥幸心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突变,准确给予处理。

2.7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险性大,护理并发症较多,因此应做好意外事件评估,如压疮风险评估(诺顿评分),患者跌倒、坠床安全评估等,通过评估对有发生危险者,加强警示管理,书写护理记录,时时评估,积极采取有效保护性措施及健康教育,做到防范于未然。对使用保暖措施患者,应注意防止烫伤发生,向家属履行告知,引起重视。

2.8抢救药品、器械定期点检、保养,做到五定,方便取用,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2.9护士长的重要作用,掌握所管病房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全面情况,经常督促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专科护理落实情况,保持与患者,与家属,与下级,与领导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妥善解决护患间的矛盾、妥善处理医护间、领导与下级间的关系,使护理工作处于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张优琴,章亚娟,钱萍萍,等.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203.

[2]刘森林,孙伟民,俞玲丽.告知缺陷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院管理,2012,1(2):57.

防范护理纠纷发挥护理干预作用 篇7

1 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思想不稳定

少数护士专业思想不够稳定,认为护士工作是低人一等的脏累工作,时刻准备脱离工作岗位转行做其他工作。因此工作中出现思想不集中,认真程度不够,如错发药、错打针,导致过失而引起纠纷。

1.2 法制观念不强

少数护士对卫生法律法规认识和学习不够,执行不严,导致在执业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引起患者的投诉;护理工作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存在缺失,没能很好的履行岗位责任,给患者造成的损害。

1.3 缺乏与患者的沟通

护患之间沟通的不到位,护士沟通理念不强,不注意沟通技巧,解释方法不当,缺乏耐心细心及责任心,不使用医院文明用语,从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不理解不满意;与医生沟通不够,对患者与医生作出不同的解释,造成护患关系不协调;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导致护理差错事故;

1.4 业务技术不过关

由于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业务技术不过硬,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肉体上的痛苦,或是延误治疗造成后果引成纠纷,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不信任,引起护理纠纷;收费价格未公开,一日清单未及时送到患者手中,使患者对收费问题产生误会,导致患者投诉。

1.5 患者的因素

缺乏对疾病全面知识的认识,期望值过高,造成误解。因病引起心理失衡或偏信他人挑拨,片面进行对比,心中郁闷,伺机进行发泄;个别人恶意串通,无中生有,制造事端[1]。

2 预防

2.1 强化法制观念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接受法律知识的教育,不断丰富法律知识,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使护士明确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业务培训

在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是无法满足患者要求的;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规范化培训,举办业务讲座,使每位护士均能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2.3 加强责任心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的操作,避免发生错发药、错打针,遇到急救患者,有条不紊,迅速进行抢救,及时填写护理记录,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准确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及不良反应,杜绝潜在的纠纷及事故隐患[2]。

2.4 提高服务意识

护士必须掌握好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使用文明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如对新入院的患者,要热情接待,详细做好入院介绍,住院过程中向患者介绍检查及用药目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指导及心理疏导等,对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工作中如果违反操作规章制度,如消毒不严密、违反操作程序,造成交叉感染,加重病情,可给患者造成身体、精神上的痛苦,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在执行各项操作时,不要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在进行各项治疗处置时切实做到“三查七对”,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因业务技术问题而引发护患纠纷。

2.6 加强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又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证据;护理记录时要客观、真实、准确,要坚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的原则,对病情变化做到随时记录、即刻记录;记录中常出现字迹不清、带有主观性的描述、欠准确、内容过于局限等诸多问题,应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和病历书写的培训与学习,加强护理记录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与医生间的合作,认真仔细地阅读病历,及时与医生沟通,减少纠纷的发生。

2.7 积极化解矛盾,避免纠纷进一步发展

坚持按物价标准收费,每日发放一日清单,增加收费透明度,对患者查帐后提出的疑问要耐心倾听,细致解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一旦发生纠纷,要富有同情心,热情、诚恳、冷静、礼貌,多倾听、多记录、少表态,以尊重、理解、同情的心态与来访者谈话,了解患者的心理,平息过激的情绪,促进相互信任和理解,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3]。

参考文献

[1]张华,夏美春.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399-2340.

[2]赵莉.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当代医学,2009,15(6):8-9.

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 篇8

1 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1.1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护士的管理, 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其基本思想就是真正地尊重护士, 充分地依靠护士, 完美地塑造护士, 热情地服务护士, 让每位护士体验到工作的快乐, 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从而热爱护理工作。

1.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1.2.1 重视职业道德培养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 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

1.2.2 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儿科护士必须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和儿科专业知识, 护士长要引导护士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相关学科, 如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儿科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操作, 针对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因多次穿刺引发护患矛盾的状况, 护士长除积极组织全科护士技术练兵外, 力求做到敏捷、准确无误, 减轻患儿的痛苦。经常模拟一些常见急症如急性中毒、小儿惊厥、呼吸心搏骤停等进行急救技术的应用和练习, 使护理人员基本掌握常见急症的抢救程序、要点, 提高抢救效率。

1.2.3 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所必备的。儿科护士工作繁重、压力大, 如果情绪不稳定, 其表情、言语对患儿病情都有直接的影响, 且影响自身技术的发挥, 使患儿及家长有一种不安全感, 甚至引起护患间的矛盾冲突。因此, 儿科护士长对护士要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 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儿科护士长每天要注意每位护士的心理状态, 发现有不良情绪的护士时, 要及时与她们沟通, 让她们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使她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工作。

1.2.4 提高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

患儿家属容易焦虑不安、情绪急躁。护理人员应利用治疗、护理等时间, 用平易近人、和蔼亲切的态度主动与他们接触, 介绍病情的转机、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站在病人的角度为他们排忧解愁, 尽最大努力满足患儿和家属的需要。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沟通方面的知识, 让沟通能力比较好的护士介绍经验、互相交流, 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2 持续质量管理的方法

2.1 完善及落实各项制度

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方面。儿科病人主要采取液体疗法, 治疗用液量少、品种多, 配制液体频繁, 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牢记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 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护士长通过每天巡查当班护士对制度的落实情况, 对有不严格执行制度的护士及时指正。

2.2 加强安全管理

小儿好动, 好奇心强, 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 无防范意识。儿科护士长应重视安全管理这一环节, 督促教育护士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提高安全意识。离开患儿时要拉上床栏, 患儿在检查床或治疗台上时, 必须有护士守护。

2.3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文书是严肃的法律文件, 规范的护理文书是病人病情变化的真实反映, 也是护理工作的真实记录[1]。要求护士书写护理病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完整、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语句通顺,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护士长每天对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书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2.4 加强危重病管理

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临床科室护理中的重中之重, 它直接反映了护理质量, 也是护理纠纷最易发生的环节[2]。护士长要多关注危重病人的护理, 检查并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指导,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 一旦病情恶化, 家属很难理解, 所以要做好家属的情绪疏导工作, 同时教育护理人员解答问题要耐心, 要理解家属的心情, 防止与家属发生语言冲突, 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3]。

2.5 做好收费管理工作

医疗制度改革以来, 病人自己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逐渐增多, 费用已成为敏感问题[4]。由于医疗费用以及费用的催收问题而导致的护理纠纷占很大比例。护士长应要求护士严格按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 避免多收和漏收, 实施“病人一日清单”制度, 主动向患儿家属告知目前费用, 增加费用透明度, 从而避免费用纠纷。

2.6 实施行政业务查房

护士长每天坚持行政业务查房, 对阻止纠纷发生, 化解矛盾, 建立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 具有重要的作用[5]。两年来, 我科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进行行政查房 (周六、日, 节假日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负责轮值, 加强督导与质控) , 内容为:询问患儿的病情, 介绍患儿的疾病特点、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治疗护理方法;向新入院的病人介绍护士长, 通过询问, 了解护士对入院介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完成情况, 弥补工作遗漏[6];介绍一日清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消除患儿家属对费用的疑虑;询问家属对病房管理、医生、护士意见或建议等;对误解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对不足进行工作改进。

3 护理纠纷处理方法

护士长首先对护理纠纷早发现, 早介入、早处理, 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 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 即宜见不宜避, 宜劝不宜激, 宜散不宜聚。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 心平气和, 满腔热情地接待, 耐心倾听申诉和反应, 让患儿家属把心里话说出来, 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位, 要向家属赔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等应通过法律的方法解决。

4 成效

两年来, 通过加强儿科护理管理, 及时发现了病人的不满情绪, 并进行了有效疏导、解释和工作改进共65件, 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 使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摘要:介绍了儿科如何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策略, 两年来, 及时发现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共65件, 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 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张春梅, 吴育萍, 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06, 20 (10) :2637-2639.

[2]张红菊, 王菁, 马真胜, 等.护士长对护理纠纷产生原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7, 21 (10) :2791-2792.

[3]张家玲, 洪波, 王慧琴.儿科护士长防范护理纠纷的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 2003, 5 (4) :313-314.

[4]董晓燕, 王博.儿科潜在的护理纠纷与预防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12) :1638-1639.

[5]赵秀兰, 孙燕, 万海静.护士长行政查房在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2 (19) :113-114.

加强有效沟通防范护理纠纷 篇9

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联系医患双方的一条重要纽带, 护理工作技术水平的高低, 质量的好坏, 对防范医疗纠纷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 因此语言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护士美好的语言、周全的服务可使患者感到温暖,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医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 有效护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有效预防机制。

有效沟通是对护士良好素质和较强护理能力的要求, 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观察了解患者病情的手段, 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不可忽视的条件之一。有效沟通应该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始终, 根据患者入院阶段、住院期间和出院阶段的不同心理状况及时与患者沟通,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到有效的沟通交流, 能够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1 入院阶段的沟通

原则:热情接待, 耐心讲解, 合理安排, 注重细节。

当患者携入院通知单住院时, 接待护士一定要语言亲切, 举止高雅, 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病区环境, 住院规则, 主管医生、护士, 并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或病情需要安排房间。讲解内容要详细周全, 不要漏掉任何细节, 如物资的保管、安全管理、治疗护理作息时间、病房内各种物品的摆放及使用方法和功能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全面评估患者心身健康, 收集相关的社会、家庭、经济状况等资料, 及时、客观、准确地做好入院评估, 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如果发现患者过于苛刻, 甚至可能会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 应谨慎和蔼, 不卑不亢地冷静处理, 用实际行动感化患者, 引导患者尽快进入患者角色[2], 向患者提供相关治疗信息, 使患者初步了解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营造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护患、医患关系。通知病区护士长, 加强预警通告, 提示各班加以注意, 重点护理, 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发生, 切勿过于机械流于形式, 不注重宣教效果。

2 住院期间的沟通

原则:巡视病房要及时, 讲解问题要清楚, 技术操作要准确, 服务质量要优质。

患者住院期间, 各班护士一定要加强巡视, 要利用晨间、午间护理和治疗的时间, 嘘寒问暖, 询问他们的病情, 倾听他们的感受, 解答他们的疑问。解答问题时不要模棱两可, 含糊其词, 特别是老年患者、自费患者, 询问有关治疗、收费等方面的问题时, 更要认真仔细, 防止误解或生疑。

由于医学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科学[3], 在疾病诊治护理过程中, 同样有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故对一些创伤性的护理技术操作要详细讲解其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临床工作中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要做到及时、规范、准确, 避免差错。对于难度较大的静脉穿刺, 最好由穿刺技术好或高年资的护士陪同, 一旦操作失败, 一定要诚恳地向患者及家属表示歉意,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 要重点做好术前、术后宣教。术前宣教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顺利通过手术。如术前备皮及饮食睡眠的指导, 必要时术前晚间应用镇静剂, 保证充足的睡眠, 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告知患者手术大约所需时间、简要的手术步骤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等, 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诊疗过程有所了解。患者手术后尤其是全麻术后, 护士一定要沉着冷静, 各种操作轻稳、迅速、准确。讲解问题要清楚, 语气要平和, 观察要仔细, 记录要详细, 并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头晕、呕吐、切口疼痛、渗血渗液等, 待麻醉作用消失或对症处理后, 不适自然会缓解, 切勿惊慌, 避免增加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对于化疗患者推注化疗药物时一定要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来控制推注速度, 并随时观察是否有回血, 确保静脉输注通畅, 防止药物渗漏, 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和皮肤黏膜损害等。尽可能根据各种化疗药物的性质详细讲解各种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时间, 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告知应对措施, 尽可能减轻不适。

对于术中或术后使用一些有创措施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引起暂时的失音, 不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 与患者进行非语言的沟通, 准确地理解患者的想法 (可采用写字板或手语等方法来进行有效沟通) , 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自身日常工作中的非语言行为, 尽量避免我们自身原因带给患者的负面影响。有时护理人员的一个眼神都会使患者感到舒适, 护士可以通过娴熟的技术、稳重的行为、关爱的目光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在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不时地给患者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一个小小的鼓励……这些举止都能够去除患者的自卑感、不安全感, 坚定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出院阶段的沟通

原则:询问疗效, 出院指导, 祝贺康复, 征求意见, 督促协助结账。

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 疾病康复出院。护士除积极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外, 还要及时到病房探望患者, 真诚地祝贺患者康复, 并做好出院指导, 如复查时间、出院带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联系方式等。虚心征求患者的意见或建议, 若患者有不满情绪, 要鼓励其宣泄出来, 医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必要的解释或道歉, 尽可能减少投诉、纠纷的发生。对一些疗效不明显的疾病, 要科学地予以解释, 让患者能够理解目前医疗现状及疾病转归, 理解医务人员的艰辛和努力, 感觉到医务人员已经尽职尽责, 即使没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也会心存感激。最后督促患者或家属结账, 护送或目送患者出院。

此外, 为了减少护理纠纷还要做好社会宣传和媒体工作。医疗护理纠纷是多部门、多制度下产生的, 新闻媒体应当客观、公正地宣传报道, 引导社会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 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 而不应该为了追求收视率将患者的治疗过程引导为消费过程, 以至于少数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 容易激化护患矛盾, 引发护理纠纷。

4 小结

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恰当的沟通方式, 可以对患者产生正面效应。在临床整个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不仅可以满足患者心身上的需求, 促进患者康复, 而且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有民.加强护理工作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J].中国临床医生, 2008, 36 (9) :79-80.

[2]谢铁英.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6) :195、198.

[3]王爱华, 张秀华.论处理护理纠纷的法律特有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6) :32-34.

规范文书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篇10

1 护理文书中的纠纷隐患

1.1 医嘱单执行中的纠纷隐患

(1) 医嘱已执行而未签名。 (2) 临时医嘱执行与医嘱下达相隔时间长。 (3) 医嘱单漏填药物过敏试验结果。 (4) 先签名, 然后再去执行。 (5) 调整输液或微量泵静脉注射速度未在执行卡上签注。 (6) 签名字迹不清。 (7 ) 签注时间不准确。

1.2 体温单绘制中的纠纷隐患

(1) 相符性差, 记载的数据与护理记录单或原始记录不一致。 (2) 记录不真实, 未测脉搏、呼吸就凭想象绘制;未询问患者大小便次数而直接填写;患者不在病房, 体温单上却有生命体征记录。 (3) 漏记, 必要记录的数据未记录。

1.3 护理记录中的纠纷隐患

(1) 与医生记录不一致。同一时刻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数据不一致;入院时间、特殊病情变化的时间不一致。 (2) 内容不连贯。未能动态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 (3) 特殊治疗、检查无记录。 (4) 病情记录不详或特殊用药治疗不准确或漏记。 (5) 用词不严谨。 (6) 护理措施不切实际或与疾病矛盾。 (7) 护理措施未落实。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认识, 加强法律责任意识教育

(1) 《条例》颁布后,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学习, 认真理解《条例》及7个相关配套文件的实质精神, 准确把握《条例》的内涵。 (2) 采取分科室由各科护士长组织学习, 举办讲座讨论和利用护士长例会通报、讲解、分析医疗护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 反复强化教育, 加深护士对卫生法规规章制度的认识。

2.2 坚持三级监控, 消除纠纷隐患

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控组成员为核心, 各病区质控组为主体, 健全由责任组组长-科室质检组-护理部质检组组成严密的护理文书质量三级监控网络, 重点围绕护理文书潜在的纠纷隐患, 严格实施三级监控。

2.2.1 一级监控:

是基础的环节质控, 规定质控率达到100%。它包括: (1) 自我监控。是护士对自己当班内所写的所有记录检查, 纠正初级错误。 (2) 组长监控。责任组组长负责对本组护理文书定期进行检查, 督促护士按规范书写。 (3) 交叉监控。组长之间对各护理组的护理文书定期进行交叉检查, 以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2.2.2 二级监控:

根据护理部每天“五查”的要求, 规定护士长全面掌握病区动态, 重点是危重病人护理记录, 每天下班前检查一次, 将纠纷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对每份出院病历进行最后质控, 3d内送病案室归档。

2.2.3 三级监控: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文书质控组每月对全院护理文书质量进行环节和终末监控, 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和质量讲评。 (1) 环节质控。每月1次护士长行政查房, 由文书质控组随机抽查每病区10份病历;护理部工作人员每周随机抽查5份病历。 (2) 终末质控。死亡病历和危重病历质控率要求达到100%;每周抽查2d的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量评价。

2.3 以客观记录为依据, 提高护理记录的法律性

依据《条例》和《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的有关要求, 重新规定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和内容, 如患者入院时间、方式、生命体征、皮肤粘膜、有无过敏史、特殊饮食要求、特殊病人 (年老体弱、小儿、残疾) 安全评估, 给予的治疗护理措施及评价等, 对护士的护理书写起指导作用, 引导护士重视病情观察, 使护理文书更具有法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结果

3.1 三级监控实施过程中, 注重了质量的自我控制和逐级控制, 规范了护士的行为, 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

3.2 2007年抽查环节病历520份, 终末病历960份, 合格率为98.67%, 2006年抽查环节病历408份, 终末病历518份, 合格率为90.48%, 2007年较2006年合格率提高了7.19%, 87名临床护士询问调查显示, 98.7%的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文书重要的法律地位, 对护理文书质量检查很重视者占93.6%, 一般重视者占6.4%。

4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知识的普及, 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对于全社会法律环境的逐渐形成与完善, 患者的维权意识大大提高, 而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却明显滞后[1]。护理文书作为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 必须规范护理文书的管理, 消除文书中潜在的护理纠纷隐患。

为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2]。此外, 坚持落实三级质控是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消除护理文书中纠纷隐患的重要环节。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 加大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力度。患者的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 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3,4]。而传统护理管理中无护理知情告知书, 在操作中只强调专业技术规范, 简单的语言告知, 而无书面告知书, 一旦发生纠纷, 将导致护士举证困难。所以, 应尽快建立使用知情告知书。

参考文献

[1]张凤兰.从护理投诉看患者和护理人员维权意识的非同步增强 (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12) :1102-1103.

[2]胡俊灵, 李艳.骨科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分析与对策 (J) .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930-931.

[3]杨绍珍.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探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67-68.

浅谈门诊输液护理纠纷的防范 篇11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02-01

医院门诊输液中心负责全院所有门诊、急诊的输液处置,而我院病人较多,一般每天大约有200-300人左右,输液中心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相对少,另外,社会新闻媒体的一些负面影响,就导致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医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给医院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防范和避免输液护理纠纷是全体护理人员面临的新难题。笔者在门诊输液中心工作多年,对此感触颇深,现报告如下。

1 门诊输液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

1.1 患者对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怀疑 患者怀疑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表现在:穿刺是否一次成功,是他的药吗?不知搞错没有?药量足吗?等等。

1.2 护患沟通欠缺 因护理工作节奏快,门诊输液科护士很难保证微笑地对待每个患者,常常大声对患者说话但很少与患者交流沟通。

1.3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基础设施如卫生间的远近、是否干净、电视的配备、空调是否开通、有无一次性口杯、热凉开水等等。

2 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2.1 提高输液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2.1.1 护理人员配药前认真核对医嘱,发现医嘱有缺陷或疑问应及时汇报医生以便调整,避免医疗事故。配药时认真查看药物配伍表,认真阅读新药说明,严格按要求配置,并严格实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药液抽吸干净,不浪费。配好药后再检查药液是否澄清无异样。

2.1.2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护理人员配置药物前认真查对,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药物的有效期,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输液瓶上书写病人姓名、药名、剂量、加药时间及签全名。进行穿刺时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输液单上签全名及时间。

2.1.3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而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人员应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掌握小儿、老年、肥胖等不同病人的血管特点,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能获得患者的认可、信赖,有助于护患关系和谐。

2.1.4 不断学习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医德素质 护理人员应不断认真地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

规、医德规范。在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加强医德修养,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同情、关心、体贴病人,一切为病人着想,认真执行护理技术操作,避免差错事故。

2.1.5 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 熟悉门诊常见病人的护理常规,用药目的及药物毒副作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疼痛、药液是否外渗等。加强病情观察,一旦出现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同时迅速通知医生,以及时处理,记录反应开始时间、症状、体征、处理方法以及处理后病情变化是否好转等等。留取输液反应时的液体以备查找原因。如果是过敏反应应告诉病人及其家属,并在病历和输液卡上注明。及时更换液体,输液完毕及时拔针,指导病人正常的按压方法,防止皮下出血。

2.2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接待病人时要态度和蔼,主动问候,耐心解释。对性格急躁、对有抵制情绪的病人,言语要温和委婉,运用沟通技巧。积极使用非语言沟通,善于用微笑、用眼神鼓励患者。对待儿童可先抚摸,逗玩,消除其紧张心理,穿刺完成后主动为病人放下衣袖。微笑的动作会让患者倍感关怀,从而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当一针未扎准时,病人常会发牢骚,甚至恶语相对,护理人员应沉着气,说声“对不起”,不能与患者硬吵,谦让地对待患者,可以化解矛盾,获得患者的理解。多体贴、关心患者,让身心疲惫的患者在输液中心感到温暖,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并能提高医院的声誉。

总之,防止门诊输液护理纠纷的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并以诚信和优质的服务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弥补工作的不足,减少护理缺陷,尽可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3):104-138.

[2] 侯兰秀.静脉输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J].护理研究,2003.17(4B):97.

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 篇12

1 护理纠纷的概念[4]

护理纠纷是因为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 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发生纠葛, 对过失等有不同看法, 在未作出结论之前, 称为护理纠纷。

2 急诊病人护理工作中产生纠纷的原因

2.1 服务态度

由于急诊护理工作者长期工作在一线, 在抢救患者中护士表现为不谨慎, 太随意, 表现出不严肃, 患者及家属即产生反感而出现纠纷。此外, 在各级医院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缺编, 少编的情况, 护士工作量大, 负荷重, 无法与患者交流、沟通, 对患者冷漠, 对病情不关心, 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及误解[5]。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 患者及家属易产生反感而产生护理纠纷。

2.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国人法律意识的增强,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而护理人员由于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如护理对患者的知情选择权、隐私权、名誉权等有意无意地触及, 就会被患者当作一种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而导致护理纠纷。

2.3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差[6]

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工作经验不足, 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 与他人配合较差, 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水平培训, 责任心不强, 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到位, 汇报不及时, 保护性措施不得力, 工作态度不严谨, 护理不细心, 从而导致护理纠纷。

2.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护理层次不一

医院护士缺编是目前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护士是24h连续在病人身边工作, 又是医疗行为的最终实施者, 护士的工作量大, 重复性强, 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 使生理、心理处于持续紧张状态, 导致身心疲惫, 有时难免发生遗忘, 判断失误, 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又因医院扩编增加床位, 从地方上招聘大量合同制护士, 综合知识水平较低, 责任心相对较差, 缺乏临床经验, 而急诊病人病情复杂, 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疾病, 涉及很多专业问题, 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

2.5 急诊科危重病人存在护理的高风险问题[3]

急诊科危重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工作预见性难, 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工作忙乱, 态度急躁, 解释工作不细致、不到位, 处理不及时以及记录不完善。病人及家属易产生对护理人员的误解和不满。同时, 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可能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 这样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2.6 社会因素

当急诊危重病人病情出现不可逆转导致死亡时, 家属会表现为拒绝接受、抑郁、愤怒, 进而会迁怒医护人员, 这种强烈的情绪会加深家属的误会, 而引起护理纠纷。

2.7 护患沟通不良

病人的病情及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 检查过程中的风险都可能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 如护理操作前未极时向患者及家属行告知义务, 导致病人对相关注意事项的不知情, 而发生不良后果以及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 态度生硬, 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意, 并且没有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巡视病人, 延误治疗及抢救可引起严重的护患纠纷。

2.8 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

急诊患者要求紧急救治, 但由于急诊患者病情危重, 循环衰竭, 多呈休克状态, 这时就依靠过硬的护理静脉穿刺水平, 如果一次不成功就会造成护理纠纷隐患。

2.9 护理文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病历资料的内容之一, 它反映了病人患病和治疗的全过程, 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原始资料, 它不仅是综合评价护理质量, 技术水平, 管理水平的依据, 还是解决医疗纠纷, 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依据, 不规范的护理文书是护理纠纷产生的重大隐患。

3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3.1 提高服务态度, 加强护患沟通[7]

护理是一种特殊服务, 接受服务有大多是痛苦中的患者和情绪焦虑的家属, 护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服务观, 关心患者疾苦, 热心服务患者, 细心护理患者, 耐心解答问题, 使护理工作深入到患者及家属心里,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2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度,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培养自我的审慎作风, 重点培训考核护士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各种规定的掌握程度, 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 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3.3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学习班, 定期对不同年资, 不同职称, 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全面掌握为病人服务的本领, 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 准确及时地为病人实施护理措施, 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关键之一, 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度负责的精神, 专业的技术水平, 是防范护理分和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关键[8]。

3.4 严格执行急诊科规章制度, 强化急诊科急救规范意识

急诊科对病人的处理、抢救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 这是进行正常护理工作的保证, 各类各级人员应严格遵循值班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 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关键[9]。

3.5 提高护理文书的规范性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规范手册》, 结合临床实际, 制订护理文书写规范, 采取自查, 经过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与更正, 保证护理文书记录书写规范。

4 小结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 急诊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高风险区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断上升, 护理工作中也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护理患者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天职, 在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同时, 要时时处处以法律为依据, 规范工作行为, 把法律意识贯穿于急诊的每项护理工作中, 以高度的责任心, 优良的服务态度, 自我不断的更新意识, 吸收新技术并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适应新的护理形势的需要。还应以娴熟, 精湛的技术及高质量的护理为患者服务,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小露.急诊护理管理[J].承德医学学报, 2009, 26 (2) :160-170.

[2]杨立新.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8) 1987-1988.

[3]孙静、杨林、栗艳, 等.急危重症护理中常见的护理纠纷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1) :213-214.

[4]靳士英, 高万良.护理事故的范围和处理, 护理失误意外与防范[M].人民军医出生社, 1993, 1-5.

[5]钟仕萍, 黎雪梅.对护理服务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8) :506.

[6]董海静.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医药世界, 2009, 11 (8) :461.

[7]游惠珍, 郑群英.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6) :247-248.

上一篇:直接数值模拟下一篇:校院二级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