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2024-08-25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精选11篇)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1

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事故及预防

1.接错病人,主刀医师开错手术病人或开错手术部位。采取防范措施有:

(1)接病人时带病历和手术科室护士一同到患者床头一同核对,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和手术名称。(2)巡回护士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对以上内容并签名。(3)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再次核对并签字。

2.与药品有关的差错事故 最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1)术中用抗生素。(2)麻醉用复合液未及时调整滴速,在短期内快速输入大量复合液。

(3)静脉复合全麻时,麻醉诱导用药由麻醉师准备而静脉推注由护士执行。(4)补液前不仔细检查,未及时发现液体中有杂质。采取的措施是:

(1)巡回护士在核对好病人后核对手术医嘱,检查有无术中用药,所带药品是否正确齐全。(2)检查药品的质量。

(3)麻醉师准备好麻醉诱导用药后,安瓿与注射器不分离以便执行时核对,在给病人使用时,护士再次核对一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

(4)开放复合液静脉通道后维持滴速,然后由麻醉师根据需要调节滴速。

3. 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防范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尽量中途不换人,以免交接不清。(2)上台的所有物品均应清点记录(包括纱布条、剥离子或棉球)。

(3)在关体腔前后均要清点,无误后方可关体腔。(4)术中器械敷料不带出手术间。

(5)术前皮肤消毒与台上使用纱布要有区别,台上可使用带铅线的显影纱布,以免清点时混淆。(6)手术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4. 病人坠床。防范措施有:向病人解释说明床窄,不要在床上翻身侧卧。

5.电刀使用不当造成灼伤。防范措施:电刀要根据说明书使用。6.碘酒消毒脱碘不彻底灼伤皮肤。防范措施:使用碘酒消毒时不宜过湿,否则易将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要彻底或使用碘伏、安尔碘等含碘浓度较低的消毒液。手术后检查如有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后返回病房。

7.体位不正确造成神经损伤;病人体质差,时间长造成急性压疮。防范措施:摆放体位要得当,如截石位,骶尾部和膝关节处均应垫海绵垫,上肢外展不可超过90°,为了防止病人急性压疮,可在原手术床配套垫。

8.消毒隔离不严造成病人感染。防范措施:消毒隔离执行的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无菌操作规程。各种器械敷料包要有消毒指示卡,外要有指示带,使用前检查,不符合变色要求或无指示卡不得使用,要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消毒液要选用高效消毒剂,且测定浓度,定期更换。同时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减少使用浸泡和薰蒸消毒。

9.病理标本遗失。手术后的标本关系到病人术后的治疗方案。因此,标本的保管至关重要。

(1)术中取出的较小标本如淋巴结清扫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及时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装入标本袋,以防标本太小丢失。(2)存放标本的袋上使用标签,粘贴于标本袋外。(3)标本要及时送检。

10.其它 在手术过程中还易造成差错事故的有:器械准备不全延长了手术时间;术中未用完的血液不及时带回病房; 防范措施有:

(1)术前一天探视病人查看病历,了解病情和手术范围、方式,对所需物品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特殊器械最好请医师自己选择或于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另外准备好应付紧急情况的器械和处于备用状态下的快速高压灭菌器。

(2)术中未用完的血及药品要及时带回病房,在送走病人整理手术间时,要再次检查有无遗漏。

手术室一旦出现差错事故,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由此引发医护、护患矛盾,造成护患、医护冲突,影响医院的经济和声誉,因此,要防患于未然。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警钟常鸣。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查明原因,积极讨论,做到有效防范。

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应激措施

1.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打错针换错药,瓶内有异物,应更换液体和输液器,若出现不良反应应采取补救措施,向病人赔礼道歉,按岗位职责追查个人并及时组织讨论,解释输液器有过滤网,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报告护士长及护理部。2.穿刺难度较大的病人,应事先给其说明血管不好看,让病人有心理准备,灵活运用穿刺技巧,注意保护血管,肢体制动。

3.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报告医生,即刻皮下注射副肾素,给予吸氧,保暖,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4.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大夫,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处理,工作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5.急性中毒病人,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催吐或洗胃,尊嘱用药,如遇批量食物中毒病人,应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较重者送抢救室,轻者观察室。

6.各种急诊急救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及对症处理,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加强急诊急救培训。

7.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并尊嘱给药,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检验。

8.抢救病人时突然停电,应立即使用手电筒,同时报告值班院长。

9.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药,抽吸外渗药液,利多卡因封闭,抬高患肢并冷敷,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

10.遇到高血压危象病人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并消除其紧张情绪。

外科护理易发生的差错事故及预防措施

1、交接班草率,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没有做到床前交接班,心中无数,交班前接班后没有巡视病房,对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疏于管理。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做到五不接(病人数、病情、治疗、物品、卫生不清洁不接)。

2、对行动不便,病情较重的病人做检查无人陪送(医、护、),发生意外处理不及时。

防范措施:对于特殊病人做检查时要有专人陪送,陪检人员应紧密察看病人病情,一旦发作病情变化,应暂停检查,立刻就地停止检查现场抢救,同时报告有关人员进行急救。

3、输入血液、药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造成血溶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1)、小儿、老年人及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要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拔针后要告诉病人不能立即起床,要卧床休息10—15分钟后才能起床,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摔伤。

4、错用药物,违反查对制度,错抄医嘱而错用药物、错用给药剂量。看错标签而盲目用药,未查对有效期而误用过期变质药。

防范措施:1)、严格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三查八对。

2)、加强质量检查,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5、空气栓塞:输液操作时,空气未排尽,输液连接管不紧密,连续添加液体不及时,加压输液时无人监护。

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手术前后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可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手术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并做到及时到位,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及术前、术后(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等)情况,让其减轻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7、不认真三查七对,配液时不认真检查液体和药物,用药剂量不够,配液时少配或未完全溶解后丢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防范措施:严格三查八对制度,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8、护士巡视病房没及时到位,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加强巡视病房,为病人执行各种治疗时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9、急救药品、物品没有认真交接班,应急差,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对急救室、监护室、治疗室的药品器械规定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时检查,要求做到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使用各种治疗仪时未按操作常规或使用中未巡视、观察,造成不良后果(如神灯烫伤等)。

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巡视病房,并细心询问病人感受,倾听患者主诉,防止灼伤患者。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2

1 接错患者和开错手术部位

手术室巡回护士接患者时未认真核对, 导致接错患者, 没有在手术单上注明手术部位在何侧, 术前没有认真核对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防范措施:护士在接患者时严格按手术通知单并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后签字将患者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的详细信息, 核对无误后再将患者带入手术室。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再次核对并签字, 必要时借助CT和X线片认真核对手术部位。

2 错用药物

用药前没有进行“三查七对”, 导致用错药或剂量错误。

防范措施: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先核对瓶签并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后方可使用, 用后的安瓿应保留便于核对, 术后可扔掉。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必须复诵一遍并做好记录。

3 器械纱布遗留于患者体腔

术前器械纱布清点有误, 术中增加的物品未及时记录, 连台手术时未及时清理污物桶, 手术中途换人交接不清。

防范措施: (1)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的数量, 至少清点2次并做好记录。 (2) 术中如需增加器械、纱布、缝针, 应与台上护士认真清点并及时记录。 (3) 连台手术时应全面清理手术间的污物桶, 防止遗留用物与下一台手术混淆。 (4) 关闭患者腹腔前认真清点所有用物, 无误后方可关闭腹腔, 关闭后再清点1次, 等皮肤缝完后再清点1次。 (5) 手术中途尽量不要交接, 如遇特殊情况应由台上、台下以及交接人同时核对后方可交接。

4 手术患者身体受损

搬运患者不妥导致坠床, 使用电刀时电极板放置不妥引起烧伤, 手术时间过长造成压疮, 保暖措施不当等。

防范措施: (1) 接送患者时应将护栏拉起固定好对接床后再搬运患者。 (2) 使用高频电刀时电极板应贴在患者肌肉丰满的部位, 消毒皮肤时消毒液不能浸湿床单。 (3) 摆放体位时应放衬垫, 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4) 休克、体温不升患者应将手术室温度调高, 使用热水袋时避免烫伤。

5 与标本有关的差错

洗手护士工作疏忽将术中取下的标本遗失, 未注明标本名称造成混乱, 标本未及时送检以及未装入标本固定袋造成腐烂。

防范措施: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及时交给巡回护士装入标本固定袋, 并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以及科室、手术部位, 连同病理单一同送至病理科。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常见差错;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47-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保证病人的输液质量而对输液进行集中配置的新形式,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重要改革,也为病人提供了优质的药学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我院2005年成立PIVAS并运作,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了严密的查对制度,药物管理制度,实施信息交流,加强人员防护等防范措施.

1 常见差错分析

1.1审方失误:药师经验审方时忽略导致审方失误,主要是临床药师对输液配伍知识的相对缺乏,例如: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合用,溶液会最终产生白色沉淀;500ML液体中一般最多加氯化钾15ML,但临床上250ML液体于氯化钾10ml同组时有发生。

1.2排药流程中发生的差错

1.2.1数量错误,排药空间相对拥挤、工作量大以及排药过程中接听电话、聊天或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造成一些数量错误发生。

1.2.2标签错误,工作人員一时疏忽可造成医嘱溶媒的标签错误发生。

1.2.3品项错误,一些药品外观相似、位置相近、名称及规格不同等原因可造成排药过程中品项错误。如: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规格均为2.25;舒血宁2ML和舒血宁5ML等排药时不注意核对很容易出错。

1.3常见配置错误

1.3.1溶媒未抽,如心内科部分医嘱需用溶媒5%GS150.ML,需用250ML进行抽取,个别同事由于疏忽,会造成溶媒未抽。

1.3.2药品多加或漏加,出现特殊剂量时未注意查看。

1.3.3注射器使用错误,PIVAS同种药物公用注射器,有时为仔细核对,加药后把空注射器套回针头时才发现拿错,从而导致加药错误。

1.3.4输液袋扎破,由于本院使用溶媒液体为软包装,如操作台面或药篮中有玻璃碎屑,极易导致输液袋破顺导致药品浪费。

2 防范措施:

2.1环境措施:PIVAS的硬件系统参照GMP标准,建立完整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配置间10000净化局部达到100级层流条件.依据药物特性分普通药,营养药配置间和抗生数,化疗药配置间(抗生数及化疗药在百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制,普通药在百级层流净化台配制).配置时环境封闭,工作人员进入配置室之前需在缓冲区更换特制的防尘防静电的连体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

2.2人员因素:PIVAS由药师和护士一起参与,高低资历人员配对搭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质量,药师和护士上岗前都要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熟悉PIVAS的作用,意义及整个流程.

2.3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各班岗位职责,明确药师和护士的职责制度,制定严密的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把好各个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使护士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规范配置流程确保安全.要抓好关键点,即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识别这些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1】。主任、护士长重点检查易犯差错的时间、环节、人员,把差错控制在最小范围。

2.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我院PIVAS有排药核对、辅配核对、成品核对三个核对环节。在每个环节都做好四查七对。打包药品及单瓶要双人核对后方可装包,以避免出门差错的发生【2】。包装好的药品送至各病区后病区护士要核对签收。

2.5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一个管理重点,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3】。 PIVAS的药品有药师管理员专人管理,药柜标签字体清晰,标明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和单位,化疗药专柜放置,每日清点.随着药品的规格,单位的变化或新药品的出现及时调整,将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隔远放置。加强药师与护士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提醒以避免习惯性错误,每月定期进行药物盘点整理.

3 小结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是静脉配置中心的首要任务,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题下减少差错是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3】。只有建立相应的法规,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使各项安全操作细则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管理者依据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特点及时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防护措施督促各项制度与措施的落实,才能确保输液配置质量、杜绝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荔红,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提高护理风险干部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66.

[2] 朱爱江,毛静怡,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药房,2008,19(34):2715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4

【摘要】目的:防范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杜绝药疗事故发生。策略:从药品、药师等方面分析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结论:提高药剂人员的服务水平,查找不安全因素,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门诊药房;发药差错;防范措施

1007-8517(2014)19-0132-01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优劣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药剂科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社会声誉。如何减少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是提高医疗质量、防止纠纷的重要因素[1]。

1资料与策略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登记,共记录39例。对记录在册的理由进行分析并归类,报告如下。

2结果

2.1名称相似的药品差错此类差错有6例,占差错的15.4%。名称相似的药品很多,如依那普利与贝那普利,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药师在没有仔细核对处方的情况下,急于调配药品造成发药差错。

2.2同种药品不同规格的发药差错此类差错有8例,占差错的20.5%。如红霉素肠溶胶囊0.125g和红霉素肠溶胶囊0.25g;阿奇霉素0.5g和阿奇霉素0.25g,若药师调配药品时,不仔细核对药品规格,很容易出现差错。

2.3有效成分相同,剂型不同的药品差错此类差错有10例,占差错的25.6%。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与头孢克肟颗粒等。药师在调配药品时,不仔细核对药物剂型,易引发差错。

2.4包装相似药品差错此类差错有5例,占差错的12.8%。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如我院有某厂家生产的依巴斯汀和爱普列特,这两种药品其作用完全不同,但外包装大小和颜色都极为相似,极易发生药品差错。

2.5药品数量差错此类差错有10例,占差错总数的25.6%。由于药师劳动强度大,易发生疲劳感,容易把处方中同时存在多种药品的数量看串,发生投药差错。

3讨论

药师有时因劳动强度过大,遇到患者较多的高峰时段,药师易产生从速心理,不仔细核对处方,单人发药,不实行双复核制度,把药品直接投出窗口,既容易造成错发药品,又容易导致患者之间取错药品。同时长时间工作易产生大脑疲劳,在疲劳工作状态下导致药品调配差错。外界干扰,药师调配药品时,外界环境吵杂,药师之间相互聊天,患者之间聊天,患者咨询理由等,都会分散药师注意力,导致调配差错。药师工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马虎大意,随意摆放药品,发药时没有仔细逐一核对,易造成错发。

4防范措施

4.1严格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制定药品调配操作规程。好的工作程序对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如果药房调剂程序做得足够规范,调配、核对、发药各司其职,那么处方调剂出现差错就会比之前呈几何倍数下降[2]。

4.2实现药物一品双规在药品多元化的今天,应落实药物一品双规制度,不得随意增加药物的品规数量,从而减少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

4.3加强药师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在调研中发现,新聘药师和实习学生,发生差错占半数以上,因此,药师岗位培训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3]。全体药剂人员要认识到错发药品的后果和危害性,在发药之前要认真审核处方,不要同时调配多张处方,加强责任心,培训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度,不仅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同时也是减少药患纠纷的必要措施。

4.4减轻工作压力,合理安排窗口人员配备超负荷的工作使药剂人员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疲劳状态,尤其在患者较多的高峰时段,应合理配备窗口人员的数量,开设药物咨询窗口,专门解答患者用药理由,保证药品调剂人员的精力,避开因疲劳、忙乱工作而导致的药品调配差错。

4.5合理摆放药品,建立警示标志按药理作用将药品进行分类,摆放药品时要确保品名与货架上的标签严格对应(药名、规格、生产厂家)[4],把外观相似容易错发的药品分开摆放,高危药品单独存放。将高危药品、易混淆的药品、近效期药品等建立醒目标志。

4.6建立发药错误登记、报告制度对发药时出现的各种差错,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上报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领导,并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以及时登记差错。在定期学习中进行分析、总结,以避开相同的差错事故的再次发生。

5小结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新的药物也不断的出现,患者对医院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对门诊药房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对药剂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工作技能的提升,加强药品质量的各项管理,查找到任何不安全的因素,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药学服务[5]。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同时提高药师的社会地位,体现药师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薛玉华,杨乃华.谈某院门诊处方差错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379-380

[2]许虹娟.西药房中确保发药准确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95-96

[3]栾潇潇,陈珲,李星,等.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理由分析及干预措施讨论[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2):115-116

[4]斌兰.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理由分析及防范[J].中国药事,2013,27(10):1108-1109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5

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有效地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提高诊断技术的同时,加强对本科医疗活动的监督管理,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一、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科内医疗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科室内医疗质量监控办法和工作制度,建立科内工作质量监控指标和评价方法。

2、研究提高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和诊断报告。

3、每月对科内医疗安全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负责接待患者的来访和投诉,对患者的投诉和科内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进行认真地调查和处理。

二、医疗差错防范措施

1、加强各项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经常教育科内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意识。

2、加强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开展科内业务讲课,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追踪随访病人的手术、病理结果,不断提高诊断技术水平,提高诊断符合率。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检查病人前认真核对,检查病人时仔细认真,防止差错病人、写错报告,减少漏诊、误诊。

4、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

5、发生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要向职能科室汇报,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并做好家属的接待工作,妥善处理。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6

【摘要】目的杜绝或减少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有效控制与减少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制度职责、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隐患,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手术部位错误、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接错患者,因接待患者的护工查对错误,或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2,碰伤、摔伤或坠床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3,手术部位安置错误因术前未标识、安置体位前未仔细核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安置方向错误。

4,用药、输血错误输血、用药时核对错误;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等。

5,神经功能受损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过度外展,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

6,电灼伤因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处潮湿,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7,冻伤某些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体表降温,因保护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冻伤。8,压疮因手术体位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9,异物遗留因器械、物品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

10,导管脱落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发生管道脱落。

11,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12,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清点单的填写标准等。

13,人员管理不到位。实习学生控制不严,参观人员过多,手术医生串科学习,一名护士巡回多台手术。

14,体位不当造成意外伤害。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导致褥疮发生。15,患者或手术部位出现差误。手术部位术前无标识或无腕带识别。接患者入室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因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6,器械准备不足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器械性能不良,术中再次准备延长手术时间,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器械敷料等残留体内。

17,设备管理使用不当。设备性能掌握不好,增加手术风险。接送车固定不稳,滑落患者造成意外。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一次性电刀极板多次使用造成皮肤灼伤。

18,不认真履职。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

19,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脱落。术后患者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防范对策和措施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科内不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易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从而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护士责任心。

抓好落实各项制度和规程,如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清点制度等,勤练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室中人员的活动可使大量细菌与空气中的尘埃悬浮于空气中,造成消毒后的空气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和活动。一般40m的房间安排参观人员2名,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实习医生串科学习。合理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一人负责一台手术。

合理安置体位:为全麻插管俯卧位患者翻身、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俯卧位手术时手术膜平整覆盖患者前额至鼻尖处,减轻头托对面部损伤。侧卧位手术时固定,避免约束过紧导致股骨头移位,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摆放俯卧位时可采用马蹄形头托(凝胶垫),预防面部压伤,摆放截石位时以小腿腓肠肌承重,避免神经损伤。若固定膝部,则缝制套筒状约束带,不可缠绕膝部,以免腓总神经损伤。双上肢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即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效果好。

加强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的核查。术前做到三确、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三确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六查即接患者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患者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即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n.手术室护士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螺丝是否松动,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某些大手术及术中需要变换体位时,巡回护士要及时查看负极板位置有无改变,防止触电、灼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使用一次性负极板。使用空气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严格记录使用时间并及时提醒手术者定时放松止血带,以免造成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或损伤。洗手护士上台前应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备齐全,保证器械性能良好,力求避免临时增加器械,术中传递器械按无菌技术进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此外,护士长要定期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设专人管理,避免因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引起医疗事故。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严密观察,认真履职。①巡回护士认真观察如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出血的情况,吸引器的通畅,仪器的安全运转等。坚守岗位尽可能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需要交接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纱布器械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②加强标本管理,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留,手术完毕交于主管医师,并在“病理送检本”上详细登记,签字确认,后者将标本放人固定液容器内,贴上标签,同时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登记齐全,标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检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③严格用血、用药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即麻醉医生开据取血单,巡回护士持取血单与病例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取血时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将配血单与血袋进行查对,查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将血取回。输血查对即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再次查对病历、配血单及血袋共同核对以上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人,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血袋应保留手术结束后24h.用药时严格三查七对,安瓿保留至手术结束。④护送患者时站在患者头部,防止患者摔伤、碰伤,防止各种管道脱落,术中情况及x线片、CT片和患者的其他物品分别与病房护士交接清楚。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7

1 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工作繁杂

患儿陪伴家属多;儿科床位周转快;患儿病情变化快, 临时医嘱多。护士除处理医嘱外, 同时还要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和记录、健康教育、接待新患儿, 这样在处理医嘱的过程中有其他情况要处理, 容易出现差错。

1.2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 未严格按规定做好“三查七对”, 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品浓度、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看似简单的查对制度很容易被忽视或忽略其中一两项, 尤其是工作较忙的时候, 容易导致药物错用。如有的护士未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计算输液滴数, 仅凭经验估计进行操作, 出现输液过快或过慢等问题;有的护士在患儿热疗时, 不注重指导家长在热水袋外加防护套而导致患儿烫伤。

1.3 临床观察不仔细

患儿往往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感觉, 甚至还不会说话, 对于身体不适和变化不能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大多数情况下由家长或看护者代诉, 有的护士仅凭家长或照护者的反馈, 并未亲自观察检查。这些疏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延误救治机会, 发生差错事故。

1.4 护士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有的护士医疗仪器操作不当, 对一些新仪器的使用不熟练而导致操作不熟耽误抢救时机;有的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水平不高, 不能迅速成功穿刺进行及时救治。

1.5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有的护士由于工作疏忽或繁忙不能及时完善护理文书。有时也因非监护人带孩子入院, 拒绝签字或年龄过大不会或不能写字导致首次护理记录单不能及时完成或记录错误。有时还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够, 护士擅自离院、特殊治疗和护理等不能及时记录。

1.6 护士缺乏上进心

有的护士常常面对患儿的疾病痛苦、死亡, 家长的眼泪、责骂, 时间长了会使人思维狭窄, 心情压抑, 易产生冷漠、厌倦心理。再加上儿科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 这些都给儿科护士造成负性情绪反应, 表现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没有上进心, 对学习缺乏兴趣, 缺乏危机意识, 有的护士言行举止不得体, 工作态度不够严谨, 让家属从内心排斥护理人员[2], 这些都会成为差错发生的隐患。

1.7 医护患沟通不足

对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检测的重要性, 护士不能主动及时的与家属交流[3]。家属为分散患儿的注意力输液期间擅离病区;怕患儿哭吵拒绝护理人员巡视病房和监测生命体征;为“减轻”患儿痛苦尽快结束输液而隐瞒护理人员放开活塞等事故隐患的存在。有些护士由于法律知识欠缺, 在侵入性操作未能提前告知家属或为过分满足家属的需要违背正规操作原则, 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有时医护缺乏交流导致治疗、护理不明不白, 甚至含糊不清, 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查对制度

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快、临时医嘱多而护理工作又琐碎、细致的特点, 医嘱除按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外, 增加护士长监控次数,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在班次和科室人员的安排上应按职称、能力、技术性层次上岗, 安排高职称、责任心强的护士来担任医嘱班, 在节假日或工作繁忙时采用弹性排班, 适当多配备几名护士, 以备应急, 分解责任护士的工作来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2.2 提高业务素质

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新业务, 并在科室推广使用。不定期考核操作技术, 让其进一步强化掌握。明确急救药械责任人, 随时补差, 让其处于随时能用的完备状态。对急救技术实施先培训后考核, 必须人人过关, 一步到位, 督促护士逐步完善自我, 对其仪表仪容、言行举止等进行规范培训练习, 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3 加强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士长每天认真检查、监督护士工作完成情况, 实行奖惩分明。规范文书书写, 详细告诉病人家长、监护人签名的意义, 让其主动配合工作, 不会写字者用右手拇指手印代之。加强病室医疗设备的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维修各种医疗仪器, 确保其完好性。

2.4 增强法律意识

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让其知法、懂法、守法, 正确维护患儿和自身的合法权利。

2.5 加强医护患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 合理延长护患交流时间、次数, 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增进感情。加强病房巡视, 及时反馈患儿有效信息, 准确执行医嘱, 详细告知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前, 含蓄给予预警信号, 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以便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得到家属的密切配合[5]。做好工休座谈, 及时了解、分析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流程等, 以便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6 关心护士

医院应多应用激励机制对护士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如合理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待遇, 增加工作积极性;适当增加护士参观学习和交流机会, 改善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加强对护士工作的宣传, 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认同护士的工作,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重视护士的劳动价值;对家庭有困难或身体、情绪不佳者给予适当照顾, 鼓励他们合理宣泄自己的烦恼, 减轻思想负担, 减缓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激发工作信心和激情, 有效防治差错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通过不断总结找出问题及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院2008年较2007年同期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下降了一半, 提高了护理质量, 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进行分析并寻找防范措施。[结果]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水平不高、医护患沟通不足等有关。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严格查对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护理管理、加强医护患沟通等。[结论]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防范

参考文献

[1]郭敏.浅谈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7, 4 (2) :189-190.

[2]程爱萍.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3 (11) :1910-1911.

[3]高翠林, 何敏.儿科护理差错隐患及防范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 (3) :232-233.

[4]张春梅, 吴育萍, 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06, 20 (10B) :2637.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91-02

手术室是医院诸多部门中的重点科室之一,是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水平高低往往也代表着医院的诊疗水平。作为重点部门的护理人员,其承担的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等、,都与手术效果密不可分,因而要求人员素质高,责任心要强,才能适应高风险的这一特殊环境的护理工作,[1]笔者从事手术室护理及管理工作十余年,对手术室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现浅谈如下:

1 手术室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

1.1感控意识不强:巡回护士在把病人接至手术室,摆放好体位,接上尿管,胃管后,即开始输液,输液后依次完成打开手术包等准备过程,中途不洗手。

1.2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中碰触它处,却不更换,仍继续使用。

1.3生理盐水或棉签不注明开启时间,直到用完为止,时间往往超過24小时。

1.4 病人的体位摆放不合适,以致影响手术操作或局部受压过久致肢体麻木,功能障碍。

1.5 术前、术中、术后查对记录不严,致使敷纱、缝针或器械数目不清,使手术延时或遗留体腔。

1.6 观察不仔细:在手术开始后,操作减少,护士外出喝水或者打电话,致使病人有呕吐、血压下降、液体外渗等病情变化时,处理不及时。

1.7 电极板接错或面积小,致使电凝不工作或者病人电灼伤。

1.8 接送病人途中,让家属帮着推病人,护士距离病人较远,导致使用推车不当引起损伤。

1.9 术前访视不到位,或术后交班不严格,致使病人转入病房后导管不能及时连接。

1.10 手术标本混淆或固定液加入不当,使标本破坏。

1.11消毒液加盖不严,浓度不够影响消毒效果导致术后伤口感染。

1.12 缺乏慎独精神:夜班护士一人上班时,操作不规范,或护工不在时,不打扫手术间卫生,连台手术时中间不进行消毒。

1.13不注意自我防护,致使发生锐器刺伤不按规程执行。

1.14 特殊污染的物品未按消毒隔离处理原则处置,致使发生交叉感染。

1.15 心理素质欠佳,基本功不扎实:在抢救病人过程中慌乱紧张,静脉针穿刺不成功,心肺复苏术手法不规范,药物剂量不明确等,影响抢救结果。

1.16 巡回护士责任心差:对实习生管理不到位,人员进出过多或串岗,对违反操作原则的医生不进行监督指正,从而导致管理混乱及微生物监测超标。

1.17穿手术室的衣服及拖鞋外出。

1.18 每周一次大扫除(终末消毒)执行不到位,敷衍了事,环境卫生学监测弄虚作假,把不达标改为达标,或者不分析原因所在,对不达标因素不进行改进。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学习,每月至少1次。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护士长要经常督促和检查,月底将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2.2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每周至少学习一次,每月考核一次,强化无菌技术操作,及套管针技术,穿针引线训练、常见手术配合等有关方面知识、抢救知识、院感防控知识等,以利提高手术护理人员基本素质。

2.3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到以人为本,有张有弛,弹性排班,使护士在紧张的工作后有很好的休息,和放松减压,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消除倦怠和消极心理,也是防范出现差错的重要环节,每年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查1次,并进行有关疫苗注射。

2.4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环境学监测,预防切口感染,保证手术成功。对手术患者来说,医护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可以说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因而对护士而言消毒隔离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作假,必须严格按各项操作规程去做,是杜绝伤口感染的关键,【2】真正为患者减轻痛苦。

2.5加强责任心教育:护士长要在科会上定期进行强调,防止输错血液制品,用错药,敷料器械遗留体腔及手术部位弄错等这些较大的护理差错事故,在小事情上也要严加防范,如穿手术衣,鞋外出,手术巡回时接打电话,病人摔伤,灼伤等小差错,护理安全要警钟长鸣,不能有一丝懈怠,对屡教不改者或者出现较大护理差错者给予经济处罚,必要时调离岗位。

2.6加强病人观察,及术前访视及术后交班,有利于同病人沟通,减轻恐惧心理,增强信任,以利术后康复管理。

2.7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让护士人人发言,从自身谈起,从小节改起,在思想根源上切实绷上弦,对易发生缺陷与差错的环节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以消灭事故差错在萌芽状态。

3 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手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系到病人安全、医院声誉及知名度。在医疗纠纷增多,病人维权意识增强的今天,更加不能掉一轻心。要严加管理,从细节着手,从而更大地减轻患者痛苦,赢得患者赞誉。

参考文献:

[1] 郑希民《医药保健》探讨手术室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2009.第9期.

危险化学品运输常见事故防范措施 篇9

(一)液化气体汽车罐车使用与运输安全要求

1.汽车罐车的使用、装卸单位,应根据本规程及省级劳动、公安、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对操作、运输和管理等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2.汽车罐车的使用,应按JT3130《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准运证,并按车辆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汽车罐车牌照。

3.汽车罐车的押运员和驾驶员应熟悉其所运输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装卸的有关要求,具备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的能力。汽车罐车押运员和汽车驾驶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汽车罐车的使用,必须有本单位的持证押运员和驾驶员,并为押运员、驾驶员配备专用的防护用具和工作服装,专用检修工具和必要的备品、备件等。

5.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规程并按汽车罐车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汽车罐车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制度,经常检查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紧急切断装置、管接头、人孔、管道阀门、导静电装置等)性能,有无泄漏、损伤等;按汽车日常检修和保养要求对汽车底盘及其行走部分进行检查和修理及时排除故障,保证性能完好。同时,应保持汽车罐车干净和漆色完好。

6.改变汽车罐车的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用途等)时,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由有资格的单位更换安全附件、重新涂漆和标志。经检验单位内、外部检验合格后,由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汽车罐车使用证。

7.随车的文件和资料包括:

(1)汽车罐车使用证。

(2)机动车驾驶执照和汽车罐车准驾证。

(3)押运证。

(4)汽车罐车定期检验报告复印件。

(5)液面计指示刻度与容积的对应关系表;在不同温度下,介质密度、压力、体积对照表。

(6)运行检查记录本。

(7)汽车罐车装卸记录。

8.汽车罐车装卸应具备下述条件,方可从事装卸作业:

(1)有熟悉汽车罐车运输与装卸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负责汽车罐车装卸安全技术工作;有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

(2)有汽车罐车的装卸作业管理制度。

(3)有符合防火或消毒、防爆规定的专用场地,并有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具和备件。

(4)装卸设备和管线实施定期检验制度;装卸管道有可靠的连接方式;装卸软管的额定工作压力不低于装卸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4倍。

(5)必须有经计量部门检验并出具合格证书或定期校验证书的计量设备。

(6)必须有专人负责装卸前的检查和记录,并建立档案备查。

(7)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和介质毒害程度,设置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排放和自动报警以及消防等设施。

9.充装前充装单位应进行检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充装:

(1)汽车罐车使用证或准运证已超过有效期。

(2)汽车罐车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3)汽车罐车漆色或标志不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4)防护用具、服装、专用检修工具和备品、备件没有随车携带。

(5)随车必带的文件和资料不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或与实物不符。

(6)首次投入使用或检修后首次使用的汽车罐车,如对罐体介质有置换要求的,不能提供置换合格分析报告单或证明文件。

(7)余压不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8)罐体或安全附件、阀门等有异常。

10.汽车罐车的装卸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有关规程的规定进行充装前的检查。

(2)按指定位置停车,关闭汽车发动机并用手闸制动。有滑动可能时,应加防滑块。

(3)易燃介质作业现场严禁烟火,且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用品。

(4)作业前应接好安全地线,管道和管接头连接必须牢靠,对于充装介质不允许与空气混合的应排尽空气。

(5)汽车罐车作业人员相对稳定,且经培训和考核合格。装卸作业时,操作人员、司机和押运员均不得离开现场。在正常装卸时,不得随意起动车辆。

(6)新制造的汽车罐车或检修后首次充装的汽车罐车,充装易燃、易爆介质前必须经抽真空处理,或充氮置换处理,要求真空度不得低于650mm汞柱,或罐内气体含氧量不得大于3%,且必须由处理单位出具证明文件。

(7)汽车罐车允装量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充装重量。充装的必须有液面计、流量计、地磅或其他计量装置。严禁超装。充装完毕必须复查充装重量或液位,如有超装必须立即妥善处理,否则严禁驶离充装单位。

(8)装卸完毕应按规定填写装卸记录,并妥善保存。

(9)汽车罐车到站后,应及时卸液。卸液前必须对汽车罐车各附件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方可卸液。单车式汽车罐车不得兼作储罐使用。汽车罐车不得直接向气瓶灌装。

(10)液氨、液化石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质,卸液时不得用空气加压;液化气体卸液,不得采用蒸汽等可引起罐内温度迅速升高的方法升压卸液,采用热水升温卸液时,水温不得超过45摄氏度。

(11)装卸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按汽车罐车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关闭紧急切断阀和阀门。

(12)汽车罐车卸液不得把介质完全排净,必须留有不少于最大充装重量0.5%或100kg的余量,且余压不低于0.1MPa。

(13)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禁止装卸作业:

①介质易燃、易爆的汽车罐车,遇有雷雨天气或附近有明火时。

②周围有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泄漏时。

③罐体内压力异常时。

低温型汽车罐车的装卸作业还应符合由制造厂提供的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11.装卸完后,应填写装卸记录并进行下列各项工作:

(1)按汽车罐车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的要求,关闭紧急切断阀和阀门。

(2)检查各密封面有无泄漏。

(3)核查罐体内介质的压力(充装后不得超过当时环境温度下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力)或余压。

(4)检查罐体充装重量(不得超过规定的充装重量)或余量。

(5)分离汽车罐车与装卸装置的所有连接件。

(6)装卸记录(二联)由押运员负责送达卸液单位。

(7)驾驶员必须亲自确认汽车罐车与装卸装置的所有连接件已经妥善分离,才准启动车体。

12.汽车罐车行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交通管理法规的规定。行驶时按汽车罐车的设计限速行驶,保持与前车的距离,严禁违章超车,并按指定路线行驶。

(2)押运员必须随车押运。

(3)不准拖带挂车,不得携带其他危险品,严禁其他人员搭乘。

(4)车上禁止吸烟。

(5)通过隧道、涵洞、立交桥等必须注意标高并减速行驶。

13.汽车罐车停放的要求:

(1)不得停靠在机关、学校、厂矿、桥梁、仓库和人员稠密等地方。

(2)停车位置应通风良好,停车地点附近不得有明火。

(3)停车检修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不得有明火作业。

(4)途中停车如果超过6小时,应按当地公安部门指定的安全地点或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转许可证》的专用停车场停放。

(5)途中发生故障,维修时间长或故障程度危及安全时,应立即将汽车罐车转移到安全场地,并由专人看管,方可进行维修。

(6)重新行车前应对全车进行认真检查,遇有异常情况应驾善处理,达到要求后方可行车;

(7)停车时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得同时离开车辆

(二)运输车辆安全检验要求

运输车辆能否保持安全状态,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运输企业应使运输车辆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各机构部件完整无缺,所配工具设施齐全、良好,档案齐备。车况达到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四净(油净、水净、空气净、车辆净)。在出车前应进行检验,具体检验要求如下:

1.发动机部分

(1)汽车发动机设置有效的起动机。

(2)发动机运转平稳,动力性能好,功率至少达到其标定功率的80%以上,没有异响,容易起动、关闭熄火。

(3)点火系统、燃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机件齐全、性能良好,安装牢固,线路、管路不磨不碰,不漏电、漏水、漏油。

(4)消声器作用正常有效。车辆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2.传动部分

(1)离合器分离彻底,接合平稳,不打滑,无异响。离合器踏板或握把要有适当的自由行程。

(2)变速器的变速杆位置适当,不跳挡、不乱挡;变速器分动器不缺油、不漏油、无异响。

(3)万向节、传动轴、中间轴承不紧不旷,螺栓齐全,装配角度正确,润滑良好,行驶中不抖动,无异响。

(4)主传动器、差速器工作正常,不松旷、无异响,螺栓齐全紧固,后桥不漏油。

3.行驶部分

(1)车架无变形、开裂或锈蚀现象,螺母、螺栓、铆钉不短缺、松动、锈蚀,底盘涂漆均匀。

(2)减震器弹簧片整齐,卡子齐全,螺栓紧固。

(3)钢板弹簧、支架、蓄电池和油箱托架均牢固可靠。

(4)前、后桥无变形及裂纹。

(5)轮毂完好,安装松紧适度。

(6)轮胎气压和承受的负荷符合规定。

(7)轮辋完整无损,螺母齐全、紧固。

4.转向部分

(1)方向盘的自由转动量不大于30度。

(2)转向轻便灵活,行驶中无轻飘、摆振、抖动、阻滞及跑偏现象,在平直的道路上能保持车辆直线行驶,转向后能自动回正。

(3)前轮定位值符合设计规定。

(4)设有转向助力器的须可靠好用,该装置意外失效时,驾驶员仍能对车辆进行灵活可靠的操纵。

(5)转向机不缺油、漏油,固定托架牢固。转向垂臂、横直拉杆等转向传动零件不拼凑焊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配合松紧适度,润滑良好。

(6)后三轮车前叉无变形、拼凑焊接、转向沉重、跑偏、阻滞现象,左右减震器性能良好。

5.制动部分

(1)机动车设置行车制动及驻车制动装置。

(2)行车制动器的踏板,有适当的自由行程。

(3)各式行车制动器,均能在第一脚达到最大的制动效能。

(4)制动器能保证在踏板踏下(拉杆拉出)全行程的1/3至3/4时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棘轮式手制动器能在拉杆最大行程的2/3以前产生最大制动作用。(5)制动器的操纵踏板或拉杆,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后,留有1/4以上的储备行程。

(6)液压式制动的车辆,制动系统不漏油或进入空气,在踏下制动踏板停留一分钟后,踏板无下行现象。

(7)气压式制动车辆,制动系统不漏气,管路不与其他机件摩擦,设有放水装置和限压装置。

(8)机械式制动器,拉杆线等机件完好无损。

(9)各种车辆(含挂车)的全部车轮,均设置制动器(拖拉机、专用机械可只设于主要承载车轮)。

(10)时速在30km情况下(低速车用最高车速),轻度制动无跑偏现象。

(11)在平坦、干燥、清洁、坚实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不同车类、车况在规定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对最大制动能力的要求)符合规定。

(12)驻车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在20%的坡道上,空载车双方向均能将车停住。锁止装置灵敏可靠。

6.灯光电器部分

各种车辆安装的灯具,其灯泡均有保护装置,安装牢靠,车辆震动时不松脱、损坏,失去作用或改变光照方向,所有灯光开关安装牢固,开启、关闭自如,车辆震动时不自行开启或开闭开关安装位置便于驾驶操纵。

所有灯光均保持一定的亮度,不炫目(照明灯除外)。左右两边装置的灯,光色、规格一致,安装位置对称。

(1)照明灯。机动车前面左、右两边各装有一个照明灯(后三轮可安装一个)。

(2)示宽灯。机动车前面左、右两边各装有一只示宽灯。

(3)尾灯。机动车后面左、右两边各装有一只尾灯。光色为红色。

(4)制动灯。机动车后面左、右两边各装有一只制动灯。光色为红色。制动灯的启闭受行车制动装置的控制。

(5)转向信号灯。机动车前、后面的左右两边各装有一只转向信号灯,车身总长超过9m的(包括机动车辆带挂车),两侧前方也装有侧向转向信号灯;在驾驶室内的仪表板上设有相应的转向指示信号。转向灯光色为黄色,以每分钟60一120次的频率点灭。

(6)挂车灯光。挂车后部灯光与牵引车后部相同。

(7)机动车(后三轮除外)装有电源总开关。

(8)所有电器导线均捆扎成束,布置整齐,固定卡紧,接头牢固并有绝缘封套。穿越洞孔的导线装设绝缘套管。

(9)喇叭。机动车设有低噪声喇叭。

7.车身部分

(1)车身端正,左右对称。

(2)车身两侧无超出车身外廓的凸出物(后视镜及转向灯除外)。

(3)各种车辆前、后部分别设有适用的牌照座,前牌照应设于前面的中部或右侧,后牌照应设于后面的中部或左侧。

(4)后视镜。机动车左右两侧装有一面后视镜。后视镜安装位置、角度适宜,能使驾驶员看清车身侧后方50m以内的交通情况。

(5)安全防护装置。大型货车、挂车(载重量3t以上)的前后桥以及挂车之间车身两侧,均设有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6)机动车的燃油箱、蓄电池、排气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rn,燃油箱的加油口不设于车厢内。

(7)货车车辆前部装有比驾驶室高100mm的安全架(自卸车除外)。车厢整齐,厢板无破损变形,挂钩完好有效,行驶中无松旷、异响。

8.驾驶室及其设备部分

(1)前风挡玻璃采用透明度良好的安全玻璃,无炫目的波纹、气泡等缺陷,不能使用有机玻璃。

(2)风挡玻璃左、右两边装有灵敏有效的自动刮水器(有驾驶室的后三轮可只装一个)。

(3)仪表。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机动车设有醒目的气压表、机动车设有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量表、电流仪表。

(三)液化气罐车安全技术参考

l.对罐车充装量的控制

对于盛装液化气的容器,规定要求有一定的气相空间,如超量充装,当温度升高时,液化气的液体膨胀,会很快充满整个容器空间,若温度再升高,罐体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团此要严格控制容器的充装量。液化石油气罐车一般用旋转式液位计,以液位高度来控制充液量,液位计通常安装在罐车尾部,由于液位计的安装位置和人为操作误差,实际充装量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避免因液位计的安装位置和人为操作误差,该厂将液位计安装在罐体侧面中间位置,另外增加一限液口,设计限液高度为85%的体积充装量,液氨在常温下的高度为o.52t/m3,这与《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的单位容积的充装重量是一致的。

应当注意的是,这是指在常温下(25℃)的情况,如果充装液体温度偏低(25℃以下)或偏高都是不适用的。

2.对罐体压力的控制

为了控制罐体工作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须经常观察罐体内压力的变化,通常装有压力表。压力表一般装在紧急切断阀之后的气相管上,在装卸液化气时对罐体压力可一目了然。但罐车在行驶途中,切断阀是关闭的,要想观察罐体内压力,必须打开紧急切断阀,这样操作比较烦琐。该厂将压力表装在罐体上,打开压力表阀,随时可以观察罐体内的压力。为防止压力表、阀门被损坏,罐内液化气体泄漏产生危险,压力表阀带有过流装置,当液化气体泄漏时过流装置将自动关闭,阻止液化气体外泄。另外,在出液管路上亦装有压力表,便于观察,随时处理管路出现的超压情况。

3.装卸系统的安全控制

(1)通常罐车的装卸系统,设有一个液相口和一个气相平衡口,液相口兼作进液口和出液口,每个管口配有内置式紧急切断阀,切断阀采用油压操纵。实际上进液和出液操作在工艺上不尽相同,对管路的结构也有不同的要求。改进后的装卸系统设有独立的进出液口和气相平衡口,每个管口配备了内置快速断流的紧急切断阀,切断阀采用气动控制。气动系统采用汽车气源,每个切断装置有单独的操作按钮,亦有可同时进行操作的总按钮。与油压操作系统相比,气压操作系统有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2)为防止出现误操作而使管路超压可能损坏管道和阀门,液相管道中每两个阀门中间一段装有液压减压阀,当管道出现超压时减压阀开启泄掉部分压力,保证管道和阀门不受损坏。

(3)在充装软管的末端,配有易断式连接器和快速反应关闭充装阀,当出现意外情况,可迅速脱开充装容器并自动关闭充装阀。在充装软管的前端装有快速断流的过流阀,当软管拉断或充装阀脱开又无法关闭时,过流阀将自行关闭而快速断流,防止事,态的扩大。

4.防火、防撞安全措施

(1)所有驾驶室后的电线改为双重线路,与底盘进行分离,不以底盘作为回路。电线用可伸缩的无缝金属软管保护,起到防火作用。

(2)燃油箱和电池箱外加防护罩保护,起到防火、防撞作用。

(3)驾驶室后窗安装防火板,一旦发生火灾,防火板将阻止火势,为驾驶员逃生争取时间。

(4)为防止发动机排气时产生火花,排气管安装消火器,并将排气口移至车辆右前方。

心电图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篇10

一.科室管理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经常开展质控活动,由科主任负责,成立质控小组,负责科室质量的检查、督导工作。

二.质控小组依据质控方案和质量考核细则对报告单、图形质量及科室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并定期反馈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三.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报告书写规范,对疑难病例要进行分析讨论,必要时请上级医师、临床医师会诊,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四.对老年、危重病人应优先检查,科室急救器材应保持完好,遇到病情变化时做好抢救工作。

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尤其是特殊检查更应做好查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发现危急值时及时与临床医生做好沟通,提醒注意事项,并通知科室做好抢救工作。

七.建立随访登记制度,对典型病例进行随访,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水平。

心电图科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一.心电图科负责门诊、住院、急诊病人24小时心电检查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能脱岗、漏岗。

二.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要求图像基线稳定,图形完整,并对图形认真分析、剪贴规范。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坚持查对制度。要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年龄、疾病信息等进行查对,防止错查、漏查。

四.急危重病人优先检查,特殊检查如心电图负荷试验、阿托品试验等应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并备好抢救药品、器材,遇到病情变化时积极配合抢救,等病人平稳后送到病区治疗。

五.发现危急值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提醒相关注意事项,必要时护送病人到病区治疗。

六.工作人员要认真审阅申请单,仔细检查,严防漏查,遇有特殊病例要增加导联,对疑难问题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留取相应图形资料以备查。

药房易出现的差错及防范措施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13-01

保证调剂质量,预防和避免调剂差错,是药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药房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最终的治疗结果。本文就药房易出现差错的一些环节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确保药房调剂服务的质量,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1 引起调剂差错的原因

1.1 处方书写 许多医生处方书写龙飞风舞,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些医生在处方中仍然使用不规范的缩写;处方中药名、药品规格、剂量开错,如“他巴唑”误为“地巴唑”;有些药物有多种剂型,而处方未标明剂型,也可能造成误发误用,如羟氨苄青霉素类等,就有片剂、注射剂、混悬剂,其含量也各不同;处方内容不完整,缺项或错误,如有些医生在书写处方时末写出患者的年龄,有些处方只写“成”字,而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用药和成年人在剂量、用法上有时差别比较大,书写不清或者不完整极易引起用药错误。

1.2 联合用药不合理 ①药物配伍不当,如维生素K1与维C配伍,会导致具弱氧化性的维生素K的醌式结构被还原,维生素C也氧化失效;②药物联合应用产生拮抗作用,如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在同一瓶输液配伍注射时可使多巴胺变色,使酚妥拉明产生沉淀;③药物联合应用增加不良反应,如氧氟沙星与硫酸庆大霉素合用,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引起少尿、蛋白尿等不良反应。

1.3 药学人员内在的原因 ①工作马虎,精力不集中,疏忽大意,将处方看错或发药时将药名、外观相似的药品拿错。如欧意胶囊发成欧意颗粒剂;②外用药物末与患者交待而造成的错误,如高锰酸钾;③有些药物由于包装密封不好引起药物变质,药师发药时检查不严,疏忽大意,把过期或变质的药物发给病人;④或由于药学知识和临床治疗经验的欠缺,未能查出不合格处方。

2 预防调剂差错应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药学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认真踏实,严格执行药房工作制度,保证发药工作的准确可靠。

2.2 加强药房人员业务学习 努力完善和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要求药房人员要掌握药房使用药物的位置、剂量、剂型、别名、用途,以及同类药的区别及特点。

2.3 严格执行处方调剂程序 按照“三查七对”要求,发药时认真核对处方上书写的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诊断、金额,特别是要要注意避免因病人同名而发生错误。

2.4 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制度 定期组织药房人员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错误重演。

2.5 定期对药房药品进行质量检查 对新领药品、储备药品均应对批号、效期、药品质量等进行核查。对近效期药品、包装破损药品要及时处理,以防将过期变质药品发出。

2.6 配发原则 如果配发时发现处方书写潦草不清或有疑问,应马上与处方医生联系,对处方进行更改、修正并重新签字后,方可配发。

2.7 药房中药品应摆放有序、标识清晰明确 对药房的药品按用药途径、性质、剂型、贵重药品、特殊药品等分类、分柜摆放,并贴上标签。

2.8 一旦发生差错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不能怀有侥幸心理,以免因发错药而给病人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上一篇:集团公文格式下一篇:中信银行大厦智能停车场维修保养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