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措施

2024-09-05

手术措施(共12篇)

手术措施 篇1

腹部手术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并发症, 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 甚至会影响手术的失败。手术室是引起外科腹部手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 提高控制感染的意识、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 是手术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腹部手术病人的安全、降低切口感染率, 对我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病人因素

肥胖病人的脂肪血流量和血容量都较低, 供血少的组织容易发生感染, 另外, 脂肪组织影响手术操作和暴露, 延长手术时间。脂肪层的无效腔难以完全消灭, 易发生脂肪液化、坏死、积液, 从而使细菌定植继发感染。目前手术多采用高频电刀操作, 高温使组织碳化和气化, 进一步加重了脂肪液化。

1.2 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消毒不彻底, 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可直接进入切口或落到器械、敷料上而污染切口[1]。接台手术手术室内环境打扫、消毒不彻底。

1.3 器械、物品因素

一次性物品包装漏气、破损、过期, 未能及时发现进行相应的处理。非一次性物品消毒不彻底, 切口周围无菌敷料被浸湿、污染的器械、物品继续使用, 特别是胃肠道手术, 接触过肠内容物的器械、物品等未能及时更换, 甚至沿用至手术结束, 手术人员在污染的环境中操作。

1.4 手术人员因素

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执行不当。手术人员术前手消毒和戴帽子、口罩、手套不规范, 手术衣、手套有破损未能及时发现。

1.5 无菌技术管理不完善

手术过程中频繁开关手术间门, 医护人员相互间的串门, 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窗户关闭不严密, 对实习生的带教不严格或带教欠缺使其缺乏无菌技术观念, 无菌技术不达标。

1.6 手术切口皮肤保护不到位

手术切口皮肤保护不到位致使手术切口严重被胆汁、腹腔感染性液体等污染。

1.7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与术后切口感染呈正相关性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 切口暴露在空气中接触的细菌量增多。长时间的暴露、牵拉损伤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切口长度越长, 由空气或切口附近随汗腺排出的细菌污染切口造成感染的几率越大。

1.8 术中低体温

术中保暖措施不到位, 降低了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由于病人术中低体温, 氧摄入降低, 损伤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和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 伤口愈合延迟[2]。

2 预防护理措施

2.1 精湛的手术技巧

肥胖人群的增加使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几率增加, 病人皮下脂肪肥厚, 因脂肪液化而引起非感染性裂开, 对此手术病人缝合腹膜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将失活的脂肪组织清洗掉, 更换干净的敷料擦净后正确缝合, 不留无效腔, 防止脂肪液化而引起的切口不愈合或感染。处理污染或化脓性病灶之前必须用纱布垫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缝合伤口前用甲硝唑溶液冲洗不但能杀灭细菌, 还能减少切口细菌的数量和密度, 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3]。

2.2 无菌物品的管理

手术中应用的器械及物品应严格消毒灭菌, 避免因侵入性诊疗操作而引起感染。 所有手术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加强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 如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字迹模糊不清均不可使用。无菌物品室内所有无菌物品应定人定期检查, 以便于在进入手术间前及时发现不合格物品。

2.3 加强术中无菌技术操作

①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保持无菌台面干燥整洁, 手术切口和无菌台面的无菌巾>4层。加强术中切口保护, 切开空腔脏器前, 用纱垫保护好周围组织, 切开空腔脏器时消毒后再进行操作, 避免内容物污染。手术野周围无菌敷料浸湿时及时加盖无菌单, 手术过程中一旦怀疑污染或已污染的任何器械和敷料等用物必须立即更换。②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包括外科手消毒、术中操作、穿全包式 (遮盖式) 无菌手术衣、无接触戴手套法等。严格手术区皮肤的消毒范围, 注意保护切口, 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 稳、准、轻、快,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感染机会, 手术切口由内向外消毒, 感染或污染切口由外向内消毒, 手术部位的消毒范围为15 cm~20 cm[4]。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 以免影响汗液蒸发, 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③手术室护士应具备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意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无菌技术, 避免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遭受污染, 是降低手术室护理感染的保障。巡回护士注意监督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④规范侵入性操作。使用电刀进行电切或电凝时, 电流设置应在有效范围内的最小值, 尽量减少术中使用电刀, 减少失活组织,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拉钩时, 应用盐水纱垫对组织进行保护, 正确的手术操作对保护组织、防止组织损伤、死亡、控制手术部位感染起到较好的作用[5]。

2.4 环境管理

做好手术间环境的管理, 手术所需物品提前准备充分, 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 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及手术间门的开启次数, 禁止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及串岗。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必须分室进行, 无条件时先行无菌手术, 后做污染手术。手术过程中做好门户管制, 接台手术之间, 需清洁、湿拖消毒地面后方将接台手术病人接近手术间。并将污物桶清理干净, 未清理完毕前, 不可带入下一台手术无菌包。

2.5 围术期保温

术中调节合适的温度, 应根据手术病人的体温进行适当调节, 防止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体温保持36 ℃以上, 室温22 ℃~24 ℃, 可采用暖水袋、电热毯、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等对手术床加温, 或盖被覆盖、穿脚套等措施对病人保暖, 确保围术期病人温暖、舒适。对输入体内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加温至37 ℃, 手术中腹腔冲洗应使用温的无菌生理盐水 (37 ℃) , 可避免体内过多热量散失, 防止术中体温下降。

2.6 加强保洁员的管理

清洁工作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 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清洁手术间规范操作的培训, 并对其手卫生和表面物品的消毒进行抽查, 提高保洁员的整体水平。

2.7 严格落实检测制度

加强手术间物表的抽检和院感自查工作, 强化环境质量检测管理。每天手术结束后, 用物归位, 彻底进行卫生工作的打扫, 用符合标准的消毒液彻底消毒、清洁所有的物表和地面, 每周彻底清洁手术间和辅助间, 每月进行空气和物表培养1次。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措施。

3 小结

预防腹部手术感染是一项重要而持久的护理目标, 引起手术感染的环节很多, 每个环节相互连接, 手术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预防感染的各个环节, 制订行之有效的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措施, 才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有效防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预防腹部手术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无菌技术管理不完善、手术切口皮肤保护不到位、术中低体温、病人、环境、器械物品、手术人员等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注重对每一个环节的监控, 才能达到有效降低腹部手术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中的护理措施, 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腹部手术感染。

关键词:手术室,腹部手术,手术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何继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 :123-124.

[2]刘素然.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28 (3) :223-224.

[3]杨海红.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体会[J].天津护理, 2008, 16 (5) :291.

[4]李艳梅.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院内感染[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0) :106.

[5]董戊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09, 7 (4A) :912-913.

手术措施 篇2

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各项活动不断推进,手术室作为专业科室也在积极参与中。根据国家卫生部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要求,全员踊跃参与,转变服务理念,使病人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愉快地渡过围手术期,特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一、术前访视

1、术前访视一般选择在术前1日下午进行,访视者为配合该患者手术的巡回护士。应尽量避开患者进食或进行其他治疗的时间,访视时间应控制在10~15min为宜,并尽可能提供安静舒适的访视环境,减少噪音。

2、访视前认真阅读医疗和护理病历,了解手术和麻醉方式,病情及各种生化检查结果。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精神情感、感觉状况、运动神经状况、排泄情况、呼吸、循环、体温、皮肤、水电解质平衡状况等,进行术前评估。从护理角度预见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手术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3、进入病房应先主动做自我介绍,消除护患间的陌生感,然后讲明来意。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医疗设施;介绍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大概情况。

4、鼓励患者表达其意愿和担心,告知术中的体位、可能的不适和必要的配合以及入室前的注意事项:禁食、禁饮的时间;术日更换清洁的衣服;如有贵重物品、饰物和义齿等请交家属保管,女性患者勿化妆等。

5、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接受能力,生活习惯以及家庭背景,用亲切温暖的话语安慰、鼓励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根据访视记录单的内容认真作好记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术前访视完毕,感谢患者的配合,告诉次日手术一直会陪在其身边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

二、术中护理

1、手术当天,由术前访视的护士到病房接患者,减少病人陌生感,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查对无误后,带领病人进入手术室。

2、麻醉前巡回护士再次和术者、麻醉师三方进行核对病人的信息。

3、协助医生摆好患者的体位,同时向患者讲述正确体位对手术和麻醉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防止体位不当影响呼吸和循环或肢体引起压疮,要充分利用体位软垫,使手术病人更舒适、术野暴露更清楚,保持胸廓运动和肢体的功能位。

4、注重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并满足其需要。要特别关注几个时间段:如麻醉时,手术开始时,病人感觉不适时,生命体征变化时,强调巡回护士一定要在病人身旁,予以安慰、鼓励。

5、对于老人、儿童、妇女开展牵手服务。边操作边与病人沟通,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如麻醉实施前,巡回护士会对病人说:“请您握住我的手,我会陪伴您一起渡过这特别时刻,如果您害怕,请告诉我,我们一起分担。”

6、对意识清醒的紧张患者,不仅做心理疏导,还可以握住患者的手,让其随自己做深呼吸运动以放松紧张状态。

7、手术过程中,注意调节室温。在病人的颈部围上围脖、外展的手臂套上保暖套、等医生准备消毒时才将病人身上盖的被子移开;手术结束后,送病人出手术室房间时帮病人穿戴整齐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并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对输入液体和腹腔冲洗液进行加温,防止术中低体温

8、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通畅。并认真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观察各种仪器使用情况,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9、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种护理记录。要求:各项护理做到稳、准、轻、快。手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高声喧哗,体现人性化的关爱。

10、建立病人接送登记本、快速病理登记本,完善交班流程及交班登记本的书写。认真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完善抗生素执行单的填写及保管。加强巡回护士和复苏室护士的交接,自查安全隐患,保证手术病人护理安全。

三、术后回访

1、巡回护士送患者回病房,安置好正确体位,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对患者术中情况和输入液体、皮肤状况以及各种管道进行详细交接。和家属讲解麻醉方式所需体位和要求,及各种创口引流管的管理,以取得配合。、2、术后回访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术后第2天,如病人手术范围较大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访视时间,访视者依然为配合该手术的巡回护士。询问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包括切口疼痛、肠蠕动情况、肢体血运、肢体活动度、肢体肿胀、有无压疮及其他手术并发症。

3、进入病房应先问候患者,说明回访目的,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态度和心理状态以及对手术的认识和承受情况,用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大概情况及必要的术后注意事项,嘱安心恢复。

4、对患者提出的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处理、安慰和解释,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与护士长沟通及时进行解决整改。

5、对手术后的病人进行随访,对病人的疑问,耐心解答,并给予鼓励的话语,给病人送去衷心的祝福;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服务的满意度

6、对外科医生进行反馈了解术中配合、服务临床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篇3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3-01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诊治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发生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1]。在手术室中,做好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其他护理,不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护理技能,还需要严肃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够为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生命安全的保障提供依据。本组重点探究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80例手术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1.8±1.2)岁;另外,手术室配备护士20名,基于手术科室内,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培训合理后接受临床实践。

1.2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不高[2]。比如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无菌操作不规范及不能遵循相关制度等。总之,由于问题的存在导致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做好这样工作的前提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手术室护理常识及技巧等。进一步制定手术室护理的相关防范策略,包括:相关制度的建立、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药物管理的强化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等。制度相关防范措施之后,将其充分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

2.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实施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比较[n(%)]

项目安全事件发生例数发生率实施防范措施前24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3*3.75注:与实施防范措施前相比,*P<0.05。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制度隐患。目前,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均不具完善性,并且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增加,这样才能够使手术室的制度得以规范,从而为护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

(2)护理人员自身隐患[3]。主要体现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没有高水平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不注重技巧,缺乏人文关怀,通常会由于用语不当、情绪易怒而引发护患纠纷,进一步使患者的手术治疗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护理工作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存在很多隐患,包括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行为,比如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管道及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问题,从而引發医疗纠纷。同时在无菌操作方面,由于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药物的清点、管理及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等,就会引发安全隐患,轻则影响手术的成功率,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3.2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分析

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制度的完善。对于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手术安全等多方面的制度均需要加以完善[4]。并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检查,以规则制度为依据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并同时设置奖惩制度,以此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应用知识等,同时也要注重护理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礼貌待人,注重人文关怀,为护患纠纷的避免提供依据。在手术前,面对患者的疑问需充分解答,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强的护理。

(3)护理工作的严谨性。手术室护理工作保持严谨性能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在护送患者方面,需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情况的发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做好相关物品的清点、相关手术器械的准备等[5]。另外,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擅于总结,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以此使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得到全面强化,进一步为手术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效依据。

3.

3结论

本组抽取了80例手术室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24例,发生率为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3.75%;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钱惠芬.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9:138-141.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邱礼荣,单敏红.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05:91-92.

[3]宣彩芳.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31:80-81.

[4]庄召琴.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工企医刊,2012,05:9-11.

手术措施 篇4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眼科手术间设立在综合手术室, 配备4名眼科专科护士, 2011年完成1284例局麻眼科手术的手术配合工作。本文将局麻眼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期间, 实施手术前后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

1 患者不安全因素

1.1 患者自身因素

眼科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老龄患者味、嗅、皮肤感觉等均可表现迟钝, 肌肉、骨骼、关节功能减退, 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也出现功能减退, 容易因失去平衡或姿势不协调而摔跤、坠床及发生其它意外伤害。

1.2 与疾病有关的因素

患者特别是老龄患者多患有多脏器器质性疾病, 且发病征兆不明显, 病情变化快, 并发症多, 在等待手术, 手术进行及术后返回病房途中均有发生各种意外的可能。

1.3 语言行为因素

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语言不当, 未能适时的换位思考而造成患者缺乏安全感, 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1.4 局部麻醉的风险因素

1.4.1 晕厥。一般因恐惧、饥饿、疲劳、全身健康较差, 以及疼痛、体位不良等因素引起。

1.4.2 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反应等。

1.5 缺乏责任心因素

1.5.1 交接核查不到位。

对病人姓名、眼别、术中带药、术前准备情况、患者特殊情况等未认真执行交接核对制度, 从而引起各种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 给病人造成各种损伤。

1.5.2 仪器设备、器械准备不到位。

眼科手术使用的相应的仪器设备多, 仪器设置参数因人而异, 对各类仪器设备术前未进行调试或术中使用不当造成仪器运转不良;对各种术中使用的器械用物准备不齐全或器械性能不佳而影响手术进行或造成手术难度增加, 甚至失败。

1.5.3 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

由于手术台次多、接台快, 术后手术间的清洁工作不到位;手术器械清洗不到位;手术间内参观、进出手术人员过多;术者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均可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

1.5.4 术中器械用物清点不到位。

主观意识认为物品遗留在眼内的几率很小, 物品清点及完整性检查流于形式。

1.5.5 术中输液、用药不当。

术中输液用药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使用甘露醇快速输液时未及时巡查造成空气栓塞。

1.5.6 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术中病理标本取下后未认真收集保存;病理申请单及标本袋上眉栏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术后未协助医生将标本送至标本存放室, 并用福尔马林液固定, 造成标本丢失、变质, 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

1.5.7 病人保护不当。

病人术中未进行保护性约束, 导致患者坠床、摔伤;未检查接送平车性能导致患者意外损伤;搬运病人时动作粗暴, 造成患者肌肉拉伤、皮肤软组织损伤;使用平车时病人肢体超出车外, 造成病人肢体撞伤等意外损伤。

2 护理风险应对措施

2.1 建立执行术前访视制度

2.1.1 了解患者身心状况。

术前1天访视病人, 通过交谈、翻阅病历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特殊病人应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提前沟通, 针对病情做好应对措施。

2.1.2 心理护理。

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方式, 详细讲解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畅所欲言, 缓减对手术的焦虑、恐惧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及访视情况, 做好手术各项准备, 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仪器设备的调试检测、各类手术耗材的供给情况、各种抢救药械的完好情况等。

2.2 加强术中护理

2.2.1 手术室环境安全。手术室地面干燥、平整, 光线明亮柔和, 环境温度调至24-26℃、湿度维持在50%-60%;进入手术区域避免高声谈笑, 推动仪器、摆放器械时轻拿轻放。

2.2.2 保持有效的沟通。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非语言沟通方式:通过触摸、握紧患者的手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增加其安全感;同时也应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2.2.3 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 (1) 病人交接查对:根据手术通知单、病历、病人腕带EDA扫描共同确认病人信息。与病房护士根据手术交接核查单核对交接物品无误后双方签名。询问病人核对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检查核对手术眼标示, 均无疑问后进入手术间。 (2) 手术器械物品查对:术前认真清点检查各类手术用物的数量及完整性并记录签名。术中添加物品及时登记, 关闭切口前清点检查无误后缝合, 缝合完毕后再次清点检查, 杜绝异物遗留在眼内。 (3) 用药的查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做好用药后病情观察, 病情变化时及时配合处理。快速输液时及时巡查防止液瓶滴空后造成空气栓塞。 (4) 病理标本的查对:根据患者病理申请单由巡回护士逐一填写标本袋上各项眉栏, 字迹清晰、书写正确, 取下的病理标本逐个及时放入标本袋, 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送至标本存放室, 标本浸没于福尔马林液中, 并再次核对标本信息无误后登记签名。

2.2.4 局部麻醉手术应急预案齐全, 围手术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中给予氧气吸入, 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各类急救药物及物品定期检查, 保持完好。如遇病情突然变化应立即呼救并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急救措施。

2.2.5 加强无菌观念,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术前30min开启层流空气净化系统, 控制参观手术人数, 禁止各手术间人员互串走动。术中严格监督各类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 手术器械、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灭菌合格率100%。术毕彻底湿式打扫消毒手术间。感染手术严格按照感染手术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2.2.6 病人术中安全护理 妥善安置病人体位, 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 防止坠床。术毕协助病人起身下床时应避免生拉硬拽, 动作宜缓慢轻稳, 防止皮肤肌肉拉伤及体位性低血压。

2.3 加强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

定期检查维护接送平车, 保证其安全性能良好, 车身无锐角、毛刺。加强工勤员的培训工作, 协助搬运病人时避免使用拖、拉、拽等粗暴动作。转运途中注意保暖及病人病情观察, 妥善安置肢体位置, 以免造成肢体碰伤。

2.4 定期质控分析

通过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从而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3 体会

一年来, 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风险评估,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未发生一起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 病人满意率达到98%, 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率也大大提高, 患者安全得到保证。

摘要: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及抢救生命的重要场所, 是医院高危科室, 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存在于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各个环节, 如何规避及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局麻眼科手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后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局麻眼科手术护理,护理风险,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廖容, 王石, 刘志健.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9) :39.

[2]董萍, 刘建颖.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白内障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06, 12 (12) :1157.

[3]王成玲.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因素与管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2) :286.

[4]李爱琦.眼科老年患者局部浸润麻醉手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9) :7.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篇5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三区界限清楚,标识醒目,工作人员严格洁、污流程,防止流程交叉或逆行行走,造成无菌区污染,引发感染个案病例。

二、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一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拖鞋,进行手术时一律不允许戴首饰。

三、工作人员戴口罩、帽子、穿洗手衣,换清洁拖鞋一律在更衣间进间,不允许在手术间等处换衣服。

四、在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禁止高声喧哗,避免说说笑笑,嘻笑打闹,禁止谈论病人的病情,议论病人的隐私;严格控制手术人数,参观人数,限制人员流动,参加会诊的人员一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拖鞋。

五、严格无菌物品管理,灭菌物品必需在灭菌后第七天重新灭菌,盛碘伏、酒精的无菌容器、无菌持物钳及盛装容器,每台更换,一经开启的无菌容器,24小时内有效,超过24小时必需重新灭菌。否则均视为过期物品。

六、对于感染手术的处理,严格消毒隔离原则,首先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打包灭菌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能使用,严格做好环节控,避免病源体向外扩散,造成医院感染流行。

七、严格无菌手术间的空气消毒灭菌管理,每台手术完成后,首先对室内用物品、物体表及地面进行清洁整

理,再用“三氧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有详细记录。

八、严格精密仪器的管理,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气灭菌的器械,用2%的戊二醛浸泡,使用前用0.9%的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后方能使用,保证有效的灭菌浓度和有效的灭菌时间。定时更换并有记录。

九、严格一次性用品的管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时毁形,用含氯制剂作消毒预处理(并注明消毒液名称,浓度、更换时间,并有记录),防止“病源体”向外扩散,造成医院感染流行,处理品后的一次性物品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回收处理。

十、加强职业露的管理工作,严格上报制度,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不慎被锐利器械剌伤后,除做好伤口的清洗、消毒包扎以外,做好预防性治疗工作,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同时做好医学跟踪,定期复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07-02

一、研究综述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检查、诊断、抢救等医学工作的重要区域。它承载着大量的任务,且大部分病情都较为严重、病种较多,在护理工作上十分繁杂。所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会存在许多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许多新型手术也开始频繁地在手术室里展开,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增加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和意外。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维权观念不断更新,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目前手术护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和解决。

二、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男患者有34例,女患者有26例;年龄在18~65岁不等,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患者有35例,女患者有25例;年龄在19~66岁不等,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根据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其差异并没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期先做好手术室安全评估工作准备,根据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来制定护理方案。

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的患者进行对比,根据手术期间的非安全事件发生率做排查,采用本院设计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从而总结护理的效果。

4.结果

在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因为配合护士工作发生失误情况,导致意外损伤,其他情况均正常。在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期间没有得到充足的护理,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发生了手术物品的清点错误。通过上述调查笔者发现,实验组的非安全时间发生机率要低于对照组。

通过相关的调查统计表显示,患者对实验组的护理情况较为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总结

手术室作为对患者采取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医用场所,有着病情种类多、病情严重且护理工作复杂的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着许多安全隐患是我们难以预料的。随着新型手术不断引进、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使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手术过程中因配合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就提醒医院要对护士的专业素养、护理能力应提出更严苛的要求。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合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室的安全事故发生,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优化也能够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根据诸多文献中记载,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与护理工作的压力大有关,护工在面对多种医疗器材,病情严重的病人时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护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的情况下,就会忽略自身的工作状态。例如对患者的接送、手术体位的摆放上都达不到要求。护士没有良好的责任心,缺乏对制度的落实,手术中仪器摆放不当、清点失误等等都是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院在了解手术室护理常见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手术仪器的检查与规范工作、加强了风险防范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降低了因手术室护理不当而发生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在近些年来,手术室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被提到了议程当中,医院部门需要及时地给予防护和干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手术室时的安全,不断提升医疗工作的质量,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科学地安排医院的人力,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排,这是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长要坚持合理科学的人力管理方式,实行年轻护士和老护士搭档合作,排班工作要富有弹性,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来安排人员进行休息,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尽可能地让护士在一个心情放松、充满活力的状态下工作,这是对患者负责的体验。与此同时,医院部门也要做好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从“制度”和“情感”两方面入手,有效地完成对护士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能够正确地处理手术体位的摆放工作,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术体位安置中,要尽可能地摆放手术体位,护理人员要认真落实对体位摆放位置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正确地摆放不同的体网。在暴漏手术区域的情况下,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收到了影响,摆放的体位是否压迫了血管或者神经。在手术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生硬的动作,如拉、拖等情况,床位的床单要摆放平整。手术的过程中要注重身体部位的循环和受力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对局域皮肤的压力。在手术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体位垫和约束带,使用约束带时要保持每两小时帮助患者放松一下,促进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实现患者的身体安全和舒适。

在医疗环境日益丰富的今天,护理工作也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增强。手术室的安全与否成为患者在选择医院时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需要不断提升安全系数,完善护理工作,从加强护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入手,完善护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入手,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让护理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让患者在医院中获得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康康. 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与防护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2:264-266.

[2]韩育红.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44-746.

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 篇7

1 危险因素

1.1 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正比。浮游菌总数达700~1 800 cfu/m3时, 感染率显著增高, 若降至180 cfu/m3以下, 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1]。手术室由于人员流动频繁, 接台手术多, 空气中的浮游菌容易超过标准要求。

1.2 人员因素

(1) 医务人员手术衣、口罩、帽子的佩戴是否合格; (2) 患者体形肥胖、营养不良、患糖尿病、粒细胞减少、严重嗜烟、嗜酒、术前住院时间长、应用激素或肿瘤患者术前放疗等; (3) 外科切口感染与手术前伤口的污染程度和手术类型有关, 如患者是污染切口、污染手术、有脓肿、感染灶、消化道脏器穿孔, 感染率增高。如手术延长1 h, 感染率增加1倍; (4) 医务人员刷手不规范, 术中忽视无菌操作。组织处理不当, 止血不彻底, 切口冲洗不够, 切口缝合张力过高, 缝合部位缺血, 引流不畅。

1.3 物品因素

(1) 一次性用品、敷料、器械是否灭菌合格, 是否在有效期之内。 (2) 各种灭菌剂、皮肤消毒剂是否浓度合格, 无污染。

2 防控措施

2.1 环境

(1) 采用层流净化手术室, 空气经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后垂直流出, 形成气流, 流速在0.25~0.45 m/s, 换气次数高达250~400次/h, 室内产生的尘粉菌粒及细菌被立即排出房间不会向四周扩散。但层流洁净手术室必须严格管理、合理使用[2]。 (2) 要求每次手术开始前30 min开机, 接台手术必须自净30 min;辅助用房及洁净走廊24 h开机;感染手术除空气自净外, 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平面卫生。 (3) 门户加强管理, 限制人员流动, 每个手术间参观只限2人, 不得互窜手术间。

2.2 人员

(1) 医务人员衣帽、口罩佩戴严格, 防止飞沫、细菌传播。 (2) 术前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 纠正血糖, 提高免疫力, 缩短住院天数, 必须备皮者, 尽量采用电动发剪。 (3) 严格无菌操作, 提高外科技术。 (4) 按照伤口污染程度和手术类别, 重视清创、冲洗及操作顺序, 加强无菌观念。 (5) 术前0.5 h~1 h应用抗生素, 超过3 h追加1次。

2.3 物品

(1) 使用灭菌合格的一次性物品、敷料、器械。器械齿槽、管腔、缝隙、关节的清洗尤为重要, 腔镜器械戊二醛浸泡必须达到10 h以上; (2) 医疗垃圾及废弃物必须及时清理, 禁止堆放造成手术间环境、空气污染。

2.4 监测

手术室必须定期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 各种消毒剂、灭菌剂、器械、敷料等细菌监测, 并有记录。

综上所述, 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很多, 我们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 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 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患者减轻痛苦, 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马梅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民间疗法, 2009, 17 (1) :1.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护理措施 篇8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护理,感染,抗生素

医院感染不仅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而且还会增加卫生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即手术后发生在手术部位的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1]。护理工作涉及到手术的全过程, 因此做好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对预防SS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护理人员角度探讨SSI的预防措施。

1 手术前的护理

手术前护理主要是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是预防与SSI的重要环节之一。手术前护理包括: (1)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告知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等, 使患者对手术过程大致了解, 减缓其紧张、恐惧心理。认真查看手术区域及全身皮肤有无破溃, 疖肿及感染等情况, 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 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睡眠,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或纠正善养不良;术前注意保暖,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嘱无禁忌证患者术前使用抗菌药皂洗澡, 上手术前取下发夹、戒指、项链、活动的假牙等带有金属的物品。 (3) 要求患者停止抽烟。相关研究证明抽烟会延缓伤口愈合, 增加组织缺氧使局部血管收缩, 建议接受常规手术患者手术前至少戒烟2~6周, 有利于伤口愈合。 (4) 关于术前是否备皮存在不同的观点。依据美国CDC (1999) 建议, 除非毛发会影响手术, 否则手术前不需准备皮肤。另有研究报告, 开颅手术患者手术前剃除毛发, 手术部位感染率1.2%, 与没有剃除毛发手术部位感染率相同, 显示是否剃除毛发对手术部位感染并无显著相关[2]。在Segal的报道中更是指出, 手术前剃除毛发反而容易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但对于确实需要备皮的, 首选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专用的脱毛器、化学性脱毛剂。如使用常规普通脱毛方法, 必须采用电动剃发剪。脱毛须在手术当天进行。

2 手术中的护理

手术室中的护理主要是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承担完成, 是预防SSI的关键点之一, 包括手术护士的术前准备和手术中的护理两方面。

2.1 手术室护士的术前准备

(1) 手术室护士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 除去各类手饰, 不可涂指甲油。 (2) 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干净的手是防止细菌传播和减少抗药性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也是减少医疗照护相关感染、及加强患者安全的主要手段。 (3) 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认真检查一次性物品、药品及其他无菌物品包装是否完整, 消毒是否达到标准, 是否过有效期。

2.2 手术中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并监督每一位手术人员的各项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 (2) 巡回护士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数量, 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不准许观看感染手术人员再进入其他手术间参观, 避免各成交叉感染[4]。 (3) 洗手护士保管好无菌台面上物品不被污染, 摆放及传递手术器械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用过的器械及时擦净血迹, 以减少细菌感染及增生。切除感染病灶或空腔脏器如胃肠的刀剪应视为污染而与其他器械分开放置。 (4) 尽量缩短手术前器械包暴露时间, 有文献报道, 无菌物品的污染率与其暴露时间呈正相关。若暂时不用物品已经打开, 可用无菌巾遮盖, 这样可减少污染。 (5) 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 必须术前半小时开始静脉点滴, 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 (通常为3h) , 术中应该追加一次, 术后原则不用, 最长不得超过48h[5]。 (6) 维持手术患者正常体温, 手术期间患者体温降低, 易增加SSI的风险。 (7) 增加手术患者氧气供给。临床实证显示, 保证充足的氧气, 血液循环很好的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明显减少。

3 手术后的护理

术后的护理工作对预防SSI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要认真按各种感染手术要求做好术后处理。如用过的手术器械, 染污的敷料, 物表及手术间地面等的处理。监查手术人员脱去手套, 手术衣, 鞋套。严禁将污染物品带出手术间, 控制感染源散, 防止院内感染。此外, 手术患者重回病房后, 护理人员应严密监视切口变化并及时报告医师;在护理患者时,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措施的宣教, 如不用手触ā切口, 对无敷料的开放性伤口不可用水冲洗等。

总之, 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反, 可能导致SSI等并发症的发生。只要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制度及护理常规, 就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Setiawan B.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preventingperioperative infection[J].Acta Med Indones, 2011, 43 (4) :262-266.

[2]刘玉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的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8 (8) :1-4.

[3]甄宝文.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 10 (4) :252.

[4]刘冬.庞永红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9) :2712-2713.

手术措施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6例, 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 (37.2±6.9) 岁, 手术前被确诊为甲状腺腺瘤2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 双侧甲状腺肿3例, 一侧甲状腺癌并一侧甲状腺腺瘤1例, 经过手术后病检所有患者均证实术前诊断。手术前4例患者锻炼体位取颈后仰平卧位时出现呼吸不畅的感觉, 2例患者手术前X线摄片显示气管受压移位。

1.2 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

4例患者全麻下行双侧次全切除术;4例患者局麻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全麻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除加另一侧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局麻下行患侧叶全切术加峽部切除。

1.3 呼吸困难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手术中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有4例, 其中3例为甲状腺瘤, 患者在局麻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切除腺体后检查发现气管软化、塌陷, 采取将气管壁悬吊在胸锁乳突肌的措施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呼吸频率变浅、加快, 并出现心慌症状, 但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 采取给予镇静剂的措施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先出现呼吸困难, 然后出现窒息, 考虑为气管痉挛, 立即采取气管插管。但患者进行插管较为困难, 改为气管切开进行辅助呼吸, 患者窒息得以解除, 抢救成功。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有6例, 原因分别为:气管壁软化塌陷2例, 气道痉挛、喉头水肿3例, 血肿压迫1例。1例患者手术后8 h出现颈部疼痛, 并逐渐加重, 出现进行性肿胀, 呼吸不畅且逐渐困难,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检查引流管发现有血液不断流出, 考虑为切口内出血, 立即采取手术清除切口内血肿, 止血后, 给予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沐舒坦雾化吸入, 并进行吸氧,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减轻。2例患者检查后发现气管软化、塌陷, 但手术中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手术后2 h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行端坐位出现三凹征, 激励给予吸氧和药物雾化吸入的措施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仍存在, 改行气管插管后得到缓解。1例患者全麻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除加另一侧次全切除术, 病人未完全清醒时检测血氧饱和度正常, 即拔出气管插管, 送至监护室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有痰但难以咳出, 呼吸困难, 血氧饱和度为60%, 且出现精神恐慌, 有濒死感, 继而出现尿失禁, 意识丧志, 立即采取气管插管, 失败后立即行气管切开, 惊醒富足呼吸, 患者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 血氧饱和度也恢复正常。2例气管痉挛的患者立即采取气管切开, 随即症状得到缓解。

2 讨论

2.1 呼吸困难发生原因

甲状腺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是一种发生概率很低的并发症, 但是发生后导致的结果却相当严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患者自身气管病变所引起的, 分别有气管软化、塌陷、气管痉挛、气管出现内阻塞性病变等[1]。气管痉挛常见于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 手术操作者若动作粗暴, 切口过小时过度挤压、牵拉气管会导致气管出现痉挛性收缩。气管软化塌陷则常见于腺体肿块较大、病程长的患者, 肿块相邻部位的气管软骨长期受到挤压缺乏弹性, 变薄甚至成为膜状, 腺体被切除后气管缺乏腺体和周围组织的支撑, 再加之气道内的负压作用, 则会导致气管塌陷, 出现呼吸困难。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原因有气管痉挛, 切口出血以及血肿压迫[2]。手术后气管痉挛主要是由于气管插管时需反复多次, 导致患者喉头受到损伤, 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 或是手术切口内血肿刺激所引发的[3,4,5]。甲状腺动脉起源于压力高的大动脉, 结扎线脱落时会导致出血, 尤其以甲状腺动脉最为多见, 再加之颈部的血供丰富, 解剖后层次不清楚, 组织出现渗血时不容易彻底止血, 而且颈深筋膜具有封套作用, 手术积血达到50 m L即会引发呼吸困难, 本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该种情况。另一种较少发生但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两侧的喉返神经受到损伤引发急性呼吸道梗阻, 患者会出现两侧的声带瘫痪、失声, 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病人若精神紧张, 在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 但生命体征没有较大波动[6]。

2.2 预防及处理措施

对于甲状腺手术发生呼吸困难, 预防要比处理的意义更重要, 这就要求手术医生要尽可能了解呼吸困难发生的各种原因, 具备好的解剖知识, 术前做好准备工作, 手术中要动作轻柔, 在容易导致该症状出现时有效预防引起呼吸困难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7,8]。病人入院后给予了常规短时大剂量的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沐舒坦雾化吸入以减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减少呼吸道粘液滞留以减小气道的阻力, 这样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痰量, 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症状, 尤其是对呼吸道出现阻塞性病变的患者[9,10]。笔者总结在甲状腺手术中要做到手术操作动作尽可能轻柔, 解剖层次尽可能清楚且观察处理要及时。颈部的血供非常丰富, 解剖层次不清楚或者分离层次出现错误会导致出血从而增加手术的难度, 而且还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负担, 患者容易躁动不安, 医生盲目粗暴的止血操作是引发呼吸困难重要的原因之一[11]。止血时要尽量避免采用丝线和电凝的结扎方式, 因为结扎的丝线可能脱落或焦痂引发切口手术后出现内出血。若患者腺体创面出现广泛渗血则可以适当采用静脉止血药进行止血, 辅助在局部喷洒纤维蛋白胶。若手术后引流不畅, 切口内即使出现少量的出血即可引发呼吸困难或者窒息, 此时我们可采取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借助可靠地引流和负压吸引则能尽早对切口的内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对于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出现气管痉挛的现象, 医生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此时常常会因为患者喉头水肿以及声门紧闭等导致气管插管失败, 失败后要停止反复试插, 立即采取气管切开, 人工辅助呼吸,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脑组织缺氧[12]。气管软化塌陷在手术前进行颈部摄片, 手术中探即可明确判断, 在切除患者的腺体后, 医生要观察患者的气管是否出现软化塌陷和反常的运动, 如果确认出现气管软化, 笔者建议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 此时都应该采取将软化的气管壁悬吊在胸锁乳突肌或颈前肌上, 以增加气管的直径, 减少气道中的阻力, 然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如果没有有效缓解, 则要立即行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甲状腺手术损伤喉返神经导致的呼吸困难较为少见, 使用背面包膜内方式结扎甲状腺下动静脉分支不容易损伤喉返神经, 当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呼吸困难时要采用气管切开恢复声带麻痹。患者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但生命体征无较大波动的临床情况在甲状腺手术中也不少见, 主要是因为患者精神紧张, 或者本身有为神经质病人, 这种情况下医生、护士要给予镇静剂以及心理安慰, 即可解除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 甲状腺手术引发呼吸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后要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和缓急进行综合分析, 准确判断导致的原因, 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如果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则要进行气管切开, 保证呼吸道通畅。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并总结处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行甲状腺手术的3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中10例在围手术期发生呼吸困难的具体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在甲状腺围手术期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有9例, 出现窒息的患者1例;根据发生原因分别采取吸氧、药物雾化吸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切口内血肿清除等措施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期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要了解掌握, 准确判断呼吸困难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其采取有效措施。若无法及时判断发生原因或者采用措施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 可适当放宽行气管切开的指征, 首先保证恢复患者气道通畅。

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措施 篇10

1提高术前术中护理管理达到无“痛苦”手术

1.1 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

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 为了提高竞争力, 结合手术室特点, 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立即指派科里进行过专门礼仪培训、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 到患者床前进行术前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情况, 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 达到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手术明白知情。之后把情况及时反馈科室, 根据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具体措施。例1, 患者, 女, 52岁, 因患子宫肌瘤, 准备手术。笔者到病房查看患者时, 发现她很焦虑和恐惧, 因她对疼痛异常敏感, 担心这么大手术会很疼, 又怕发生意外以及会不会留后遗症等等。对于患者的担心和疑问, 笔者耐心地向患者介绍了手术室的环境和手术要实行腰硬联合麻醉, 告诉她这种麻醉只是下半身的麻醉, 效果很好, 不会疼。子宫摘除在妇科不算大手术, 出血不多, 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只要彻底放松, 晚上休息好, 术中积极配合大夫和麻醉师, 手术一定能顺利完成。通过解释患者打消了顾虑, 第2天手术配合得很好, 非常顺利。由此可见, 术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 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

把患者安全接进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立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然后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 调整好手术所需体位, 在术中积极配合台上物品供应的同时, 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与患者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从而消除其心理压力。当术中即将出现牵拉痛时巡回护士及时向患者讲明, 这种情况的产生完全属正常现象, 不必担心, 正确对待, 同时引导患者做深呼吸, 使之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达到无“痛苦”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要求护理人员从语言、语气、体态等都要以消除患者紧张压力为目的, 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合理调配人员

2.1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手术室护士长应用科学的态度, 分析测定本科室所需的工作时数, 包括年度手术平均数、工作总量等, 在本科内把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人员与年轻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 使技能较差的得到传帮带。在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及时选派人员到先进的外院科室进行专业学习, 取长补短, 以求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我科的业务水平。

2.2 合理调配人员

在当前市场经济、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的情况下, 确保急症手术的同时, 我们试行了弹性工作制, 在预知无常规手术的时候安排人员休息, 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3医疗设备的管理

3.1 学习相关医疗知识

制定集体学习日, 有计划地请医疗器械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科讲课, 对于科内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 让全科人员充分认识先进医疗设备非一般仪器, 了解设备的成本价格特点及设备的性能, 同时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措施, 并责任到人。使人人对设备使用熟练掌握, 形成价格成本印象, 增加成本概念, 爱护和保养好设备。

3.2 医疗设备的维护

手术室的医疗设备是比较难控制与维护的, 不可避免地增加医疗设备的意外折损费和维修费, 此时护士长应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责任, 根据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同时提醒大家在使用设备时不忘维护设备安全意识, 使之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充分盘活运营成本, 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4防止差错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护士长每天的工作重点, 一是了解护士工作状态、手术情况、环境卫生、器械、物品、抢救药品准备情况, 及时掌握手术室的动态信息, 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二是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杜绝差错, 尽量努力减少缺陷, 确保医疗安全。

5加强无菌观念, 降低切口感染率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具体做到了“三个100%”和“四严格”, 即对手术间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 保持清洁无菌, 空气培养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各类器械包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合格率达100%;手术大夫、护士手细菌培养合格率100%。四严格是严格核对各类缝合线、无菌手套, 无菌纱布、引留管等的有效期, 确保质量;严格监督大夫、护士无菌操作和规范刷手;严格消毒手术区域皮肤;缝合后切口严格消毒。由于我们对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收效很好, 连续5年无切口感染。

6加强科室协调, 积极配合手术

手术措施 篇1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14-02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护士处在与患者接触的第一线,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不但会影响手术结果,而且还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观感,影响医院未来的发展[1]。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便成为当前医院思考的重要问题[2]。对此,本研究结合我院工作实例,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分析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文章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以及全部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

1.2方法本研究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对我院手术室工作进行跟踪观察,观察研究期间手术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同时编制调查问卷,面向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他们所认为当前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问卷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归结为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承压能力、护士自我约束以及护士自身专业素质等。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7份,回收98份,有效回收率为91.59%。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抗压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自身专业素养较低;其中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素养较低是造成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问题的两种主要原因。

3讨论

长久以来,手术室护理工作一直都是各医院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人们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手术室护理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致使医患纠纷数量增多,影响医院未来的长远发展[3]。

3.1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跟踪观察及对全院护士的调查研究,发现医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原因有: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抗压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自身专业素养较低;其中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素养较低是造成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问题的两种主要原因。

3.2解决措施分析

3.2.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从研究结果看出,超过72%的调查对象认为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原因是护士专业素养较差及工作积极性不足。对此医院与科室务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增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业务水平: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并使护理人员清楚认识到自身工作对病人、医院以及自己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从而逐渐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有关手术室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从而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医护纠纷,维护医院良好社会形象。

3.2.2完善科室管理制度超过62%的调查对象认为手术室安全问题是因护士自我约束性差所致。对此手术室要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明确各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科室管理规章制度等手段,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从而弥补护士自我约束性差的缺陷。同时,科室要及时发现指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因管理制度漏洞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2.3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手术室要向护士强调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促使护士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护士要对患者表达充分的理解与支持,理解患者所面临的社会及家庭的双重压力,从而给予患者亲人式的关怀与關爱,帮助患者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其次,在手术开始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向其介绍本次手术的方法、流程、主治医生基本资料等,从而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雪玲.基层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24):717-718.

[2]张耀心.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4,17(4):171.

[3]王欣.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6):319-321.

[4]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9(5):917-920.

手术室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 篇12

1 安全缺陷

1.1 术前准备缺陷

备皮不到位、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签字、禁食禁饮时间不够、术前用药只有病房护士签字而未执行、检查化验单不全等, 导致延误手术、术中误吸。

1.2 接送患者缺陷

导管脱落、贵重物品丢失、患者摔伤、与病房交接纠纷。

1.3 核对患者缺陷

特别是应用镇静后或聋哑人、小儿、昏迷患者极易发生手术患者错误, 对脑、颈、胸腔、肾及上下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极易发生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4 器械、物品准备缺陷

器械功能不良、数目规格与手术所需不符, 物品短缺, 影响手术的正常安全进行甚至导致纠纷。

1.5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缺陷

术中仪器失灵、设备发生故障, 影响手术进行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 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导致患者触电、电烧伤, 气压止血带使用不当造成肢体压伤、肢体缺血等。

1.6 体位安置缺陷

体位摆放不当, 术中导致患者皮肤、神经损伤, 肢体损伤等。

1.7 物品清点缺陷

导致延长手术时间, 异物遗留患者体内。

1.8 用药、输血缺陷

药品摆放凌乱、标识模糊、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述导致用药误用, 一次取用多个患者血, 不严格查对发生输错血。

1.9 标本管理缺陷

特别是实习进修人员上台的, 连台手术, 一次取多个手术标本极易发生标本损坏、遗失、混淆。

1.10 感染管理缺陷

导致交叉感染、手术切口感染。

1.11 语言交流沟通、患者隐私保护缺陷

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议论患者隐私、与患者沟通不当引起的纠纷;和医生、麻醉师未进行及时沟通延误手术和病情。

1.12 病历书写缺陷

书写错误、缺项、涂改、抢救患者未及时补写、与麻醉师填写不一致, 植入物合格证、灭菌物品指示标识等未粘贴, 产生法律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术前准备、接送患者环节的管理

术前访视工作应细化深化, 把手术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接患者时认真查术前准备情况, 确保无误、到位。对于术前准备不充分而无法补救的不得接患者入室。同病房护士交接注意事项、病情、各种导管情况及手术所需物品, 并双签字。接送患者前应查看车况, 途中看护好患者, 严防挤伤、摔伤, 对于病情较重的应有医生、麻醉师一同护送。

2.2 有效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术式的正确

按照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实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三方核对和确认。对于清醒患者应问患者“您叫什么名字?”, 对于意识不清、小儿应和患者家属一起核对[3]。

2.3 严防器械、物品准备环节的缺陷发生

巡回护士在患者未入室之前查看手术间设施状态及术中所需物品是否齐全、运转及安全情况。上台护士提前15 min~20 min洗手, 检查手术台上器械、用品准备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巡回护士补充准备。新开展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 在手术前1 d由手术医生亲自过目确认, 进行关键手术步骤前由术者查看器械是否合适。手术室应备足量的常规急诊手术器械以备急用。

2.4 加强物品清点环节的管理

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切皮前、体腔关闭前、体腔关闭后、切口缝合前、切口缝合后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洗手护士一同清点核对器械、针、纱布、腹纱及所用物品, 按流程步骤核对、记录并签字, 严防遗留体内。

2.5 加强手术体位安全管理, 安置合适体位, 防止神经损伤及压伤

各种手术体位用物应齐全、适用, 摆放体位以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麻醉, 充分暴露手术野为原则。隆突部位注意用衬垫保护, 肢体约束松紧适宜, 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术中随时查看患者体位及肢体情况, 询问患者是否耐受。

2.6 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护及保养, 确保术中安全正常运转

手术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一般故障的排除解决方法,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杜绝电刀、气压止血带等使用不当引起的烧伤、肢体缺血等不安全事件发生。贵重、精密仪器设专人负责管理, 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 螺丝是否松动, 特别是易损配件应有备件[4]。规范设备的四级维护:一级维护 (日常维护) :仪器设备的外部和主要功能测试;时间:每次使用后;责任人:仪器使用人 (常用仪器) 和仪器负责人 (贵重、精密仪器) 。二级维护:手术室设备组长;三级维护:设备科工程师;四级维护:设备供应商家工程师。

2.7 严格执行手术中安全用药、安全输血制度, 防止用药、输血差错

手术用药一定要标识清晰, 严禁同麻醉药品混在一起。执行口头医嘱时, 巡回护士复述一遍, 医生或麻醉师确认后方可使用, 台上用药由手术护士或手术医生同巡回护士核对无误后使用, 台上有两种以上药物时应做好标记, 严防用错。取血时每次只能取一名患者的配血, 取血时、输血前须经2人查对, 输血时应严密观察有无反应。

2.8 加强手术标本管理

有效执落实手术标本管理制度, 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 防止标本差错。夯实每个环节的责任, 严防标本遗失和损坏。

2.9 做好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严防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制定感染控制检查标准, 每月组织考评, 不定期抽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清洁保洁制度, 及无菌操作原则, 加强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杜绝使用无效无菌物品。做好各项监测及切口动态观察管理工作。

2.10 语言交流、患者隐私保护环节的安全防范

与患者沟通时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 避免使用引起患者及家属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的语言, 特别是患者及家属询问病情时应用恰当、热情、真诚的语言回答, 引导由手术医生为其解答, 以免解答不当产生纠纷。术中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不得谈论患者的隐私, 在暴露患者的隐秘部位前做好解释工作,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沟通, 确保患者安全。

2.11 规范填写护理文书

工作人员应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相关医疗文书, 禁止涂改, 准确、真实、及时填写, 并与麻醉医生记录保持一致。抢救患者后及时补充填写。将内植入物合格证及灭菌包外指示胶带应粘贴在手术器械核对单背面并写上患者的名字, 以防涂改更换。

总之, 手术室每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掌握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缺陷所在, 可有效估计手术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赖晓萍, 王美珍.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安全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3) :184.

[2]冯立, 耿淑琴, 张桂荣.如何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59-61.

[3]姜晓惠, 孙毅力, 关柏秋.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6) :161-162.

上一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管见下一篇:产品设计之智能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