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手术

2024-10-16

紧急手术(共4篇)

紧急手术 篇1

外来手术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以满足各种新型手术开展的需要, 如各种骨科植入物、手术内固定用的辅助工具、关节镜器械等[1,2]。此类器械在各个医院间频繁流动, 安全系数很低。尤其是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外来器械, 因临床科室催得急, 供应商又不能按时送货, 导致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匆忙应战, 对器械所进行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流程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监督, 构成医疗安全威胁, 已成为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3]。为确保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处理质量, 保障手术安全进行, 近年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外来手术器械积极探索, 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2013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 共接收急诊外来手术器械363包, 进行灭菌循环285次, 生物监测均为阴性, 生物PCD中加用的5类化学指示物监测均合格, 化学指示卡及3M指示胶带变色安全。

2 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2.1 人员素质方面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 消毒供应中心一直是护理人员的“养老”科室, 收纳老、病、弱的场所, 年龄普遍偏大, 少有工作激情, 缺乏进取精神, 得过且过, 不愿学习, 不愿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知识和技能滞后;工作责任心不强, 缺乏慎独精神, 加以紧急手术多发生在非正常上班时间, 独自一人值班, 尤其是在夜间无人监管, 自己一个人处理外来手术器械时, 不认真履行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擅自简化流程、缩短及随意, 马虎应付了事, 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大打折扣。

2.2 管理方面

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入关存在漏洞, 诸多环节不合制度。缺陷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监管不力, 外来器械轻松入关, 如缺少医械科首站验货、无急诊手术通知单, 就让消毒供应中心值班人员直接与外来手术器械供应商交接器械;灭菌后又让外来手术器械供应商直接送往手术室, 埋下医疗安全隐患种子。

2.3 信息资料方面

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资料记录包括接收、消毒灭菌和各种监测登记, 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必备的项目。记录的正确和及时与否关乎三甲复审和法律举证, 同时关乎科研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于值班人员法治意识淡薄, 缺乏科研意识, 责任心不强, 记录不规范, 草率登记, 字迹潦草, 任意涂改, 前后矛盾, 存在不记、漏记和乱记等情况。如清洗-消毒-灭菌尚未进行或正在进行时而各种参数指标已经记录在册;又如外来手术器械供应商漏签名, 医械科缺席签名。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学习和岗位培训, 提高CSSD人员核心胜任力

定期组织CSSD工作人员学习《护理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增强安全意识;并坚持每个月进行业务学习2次, 重点学习CSSD专科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更新知识, 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教育培训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严格考试、考核, 成绩记录在册, 并与效益工资、评先评优及晋升挂钩, 以激励员工学习热情, 使员工迅速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 很好地适应岗位的变化。

3.2 建立健全紧急情况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规定,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实际情况, 结合医院手术开展情况建立紧急情况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流程, 器械管理、质量追溯等制度, 如在紧急情况下由手术室向消毒供应中心电话告之手术患者的一切信息;医械科值班人员到消毒供应中心把关验货;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安排一个责任心强、技术娴熟的业务骨干值二线班, 与值班人员在去污区共同与外来器械供应商一同清点器械的名称、种类、数量、规格, 检查器械的性能、清洁程度。然后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处理外来手术器械, 严把各环节质量关, 待手术结束后将各种资料补齐, 并完善记录, 做到信息资料可追溯, 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缺陷的发生。

3.3 强化科研意识和法律证据意识

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的各项记录是等级医院复审的必检档案项目, 是开展科研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是发生医疗纠纷举证的重要依据, 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消毒技术规范》, 掌握和运用技术规范, 增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通过院、科业务培训学习、订阅杂志和网络学习等途径关注本专业发展动态, 不断摄取新知识, 转变理念,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迅速适应新时代供应室要求, 规范自身行为, 严格按规范要求详实记录灭菌参数和各种监测结果。

4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点科室, 是医院的心脏, 是为临床提供无菌服务的科室, 关乎医疗安全。加强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医院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此, 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流程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应对措施, 以确保外来手术器械的供应质量, 规范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及配送流程。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加强科员培训学习;注重素质教育, 具备“大医精诚”素养, 增强“慎独”意识, 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深深地烙印大脑;建立绩效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科员进取激情, 强化科研意识和法律意识, 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外来手术器械是真正意义的“无菌状态”, 医疗安全零风险, 有效扼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从而充分体现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艳.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质量监控实践探讨[J].当代医学, 2011, 17 (10) :30.

[2]王丽萍, 薛丽.流程再造在外来手术器械质量追溯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7) :836-838.

[3]曾庆菊, 林琼, 刘静兰, 等.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6) :2486.

紧急手术 篇2

为保证病人安全,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调配护理人员到位,特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

1、紧急情况系指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需要医护人员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急救、治疗及护理。

2、成立“人力资源调配小组”,由本科护士担任,护士长为组长,全权调配紧急情况下的护理人员。

3、预案调配成员由护士长及护师职称以上人员组成。

4、预案调配成员需无条件服从人力资源调配小组的调遣。

5、预案调配人员需根据突发事件预测所造成的伤害情况,迅速配备急救物品、药品以供应急使用。

6、护理应急调配小组成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遇到紧急情况,被调配人员须在半小时内到岗。

紧急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将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实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的患者1000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未实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的常规护理患者100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中, 男性520例, 女性480例, 年龄为20~81岁, 平均年龄为 (46.8±8.3) 岁;对照组中, 男性540例, 女性460例, 年龄为19~82岁, 平均年龄为 (45.7±7.6)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流程, 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 并常规准备手术工具、药物等, 耐心讲解术前的注意事项。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1 d进行探视、术前进行宣教、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等。试验组:制订详细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制度,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 分析统计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详细的制订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制度并备案。组建专科紧急预案护理组, 由资历较深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 对管理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指导培训, 强化护理人员的制度意识。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差错的发生率, 统计分析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 包括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护患关系4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通过t检验, 结果由百分比 (%) 构成, 当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时,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差错率比较:试验组患者出现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医疗环境、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护患关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紧张, 且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因而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也较高, 存在较多的潜在风险[4]。报相关报道表明,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能够显著降低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对本院收治的手术护理患者进行分组、探讨,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试验组患者进行风险防范, 分析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给予护理风险紧急预案的临床效果。由结果可知,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前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室护理风险由多种因素引起, 包括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与患者的沟通, 设备和环境因素等均会带来影响。综上, 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 存在的潜在风险给予相应的紧急预案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支玉.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教学中情境教学实践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0) :93-94.

[2]黄衍玲, 蔡香娥.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 (下半月版) , 2012 (7) :227.

[3]徐海芬.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4) :52-53.

紧急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 女29例,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8岁, 平均 (35.5±7.5) 岁;致伤原因:车祸损伤36例, 高空坠落伤18例, 硬物击伤8例, 其他6例.本组68例患者中42例患者合并有脑疝。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最短1 h, 最长6 h, 平均 (3.5±0.8) h;患者GCS评分为3~8分, 平均 (5.5±0.4) 分。其中硬膜外血肿45例, 硬膜下血肿13例, 同时合并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10例;血肿量30~100 m L, 平均 (55.5±10.3) m L。

1.2 方法:本组患者均行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术抢救, 同时配合手术室护理。

1.2.1 术前准备:在接到急诊电话或急诊手术通知单后,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镇静、合理进行各种手术准备, 调配人员、控制手术室环境等, 通常温度应控制在23~25 ℃, 湿度应控制在50%左右;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并送患者到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需冷静、客观评估患者情况。巡回护士应配合主治医师及麻醉医师展开安全查对, 转移患者到手术台, 取合适体位。若患者衣服沾有异物, 比如呕吐物、大小便等, 护士要帮助患者更换衣服, 利用吸引器将患者口鼻分泌物吸出, 留置导尿管。如果患者合并有躁动、昏迷现象则应采取进行适当约束。

1.2.2 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路, 利用套管针穿刺, 加强患者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体征、意识状况, 重视气管插管。护理人员需小心谨慎、动作轻柔的将患者头部挪动至头架上, 为避免消毒液进入患者耳内或眼内, 应将其双目、双耳贴住。同时护理人员应合理的对管道及线路进行处理, 确保患者体位稳定, 以防压疮发生。器械护士应在做好器械准备后及时洗手, 并且应认真对无菌台进行整理, 铺无菌单, 做好各项仪器连接准备。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术野, 快速、准确的传递所需器械。巡回护士供应所需无菌物品要做到准确、及时、无误, 且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展开严密监测, 对患者出血量进行动态观察及记录;同时应根据术中监测结果、患者出血情况合理调控输血量、输液量;准备好压力袋。手术期间可适当升高液体温度, 对患者输液、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1.2.3 术后护理:术后巡回护士应与医师配合认真、小心的对患者头部进行包扎, 帮助患者清洗面部污渍, 并对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进行观察, 了解该处是否有灼伤、压疮等现象发生, 并且应妥善安置尿管及引流管。搬运患者时应确保动作一致, 以防患者颈部发生扭曲及震动现象, 且应做好保暖工作, 确保输液及氧气供给正常。此外, 还应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2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手术室护理后57例患者抢救成功, 占83.8%, 11例患者死亡, 占16.2%, 且11例患者均有病房内死亡。死亡原因:4例患者为并发脑疝, 4例患者为中枢性衰竭, 3例患者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3 讨论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继发性病变。颅脑损伤后颅内出血在颅腔内的一定部位聚集, 待聚集到一定体积后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脑组织受压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 即为颅内血肿[2]。据统计颅内血肿的发生率约占据了全部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 而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发生率则可高达40%~50%[3]。急重症颅内血肿患者因损伤部位较为特殊, 患者出血量较多, 且该类患者还具有伤势严重、病情紧急等特点, 其极易在受伤后数小时内便死亡。据调查急重症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4]。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进行抢救。

临床上通常将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手术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在解决血肿、降低患者颅内压方面有显著疗效, 可争取更多宝贵时间[5]。而为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给予患者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手术治疗时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这就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抢救流程及相关操作技巧, 且应具备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 及时准确的配合主治医师进行各项操作, 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笔者认为为有效的抢救成功率,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急重症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护理时还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及时建立2~3条静脉通路;其中一条用于麻醉给养及术前给药, 另一条用于术中输血及补充体液。②术中应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正确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舒适、术野良好, 以促进患者颅内压降低, 为抢救提供方便。③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伸展颈部, 在舌钳作用下牵出患者舌头至口腔外, 同时可采用吸引器清除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避免吸管自鼻腔进入, 应尽量从口腔进入, 以防患者因有脑脊液、颅底骨折等现象而引起颅内感染现象。④应及早进行手术,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各项物品准确, 且应熟练、准确的掌握术中各步骤, 及时快速传递各种器械。确保微创手术引流顺利后再配合医师进行开颅手术。

总而言之, 给予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术抢救时配合有效的护理, 可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帆, 朱志辉, 李义游.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术抢救急重型颅内血肿32例[J].广东医学, 2008, 29 (11) :1861-1862.

[2]张均迈.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和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36 (19) :2922-2924.

[3]吴明超, 曹铭华, 江顺福, 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7) :45-47.

[4]张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4, 35 (26) :5876-5876.

上一篇:学习英语六要素下一篇:经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