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系统

2024-06-01

紧急避险系统(精选9篇)

紧急避险系统 篇1

一、“紧急避险系统”在整个矿井中的基本建设

(一) 监测监控系统

界沟煤矿现使用的是KJ70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2007年11月投入使用, 系统在地面中心站配备了双回路供电和不小于2h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中心站供电电源及设备具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通讯线路安装了避雷设施, 并可靠接地;主机为双机热备份, 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 备份主机在5min内能投入正常工作;联网主机配备了防火墙、短消息报警平台等网络安全设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等要求, 现共安装监控分站20台、甲烷传感器48台、风速传感器7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6台、烟雾传感器7台、温度传感器14台、负压传感器6台、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22台、风门开闭状态传感器11套、声光报警器11台、断电执行器25台、馈电开关传感器25台。地面中心站实行24h值班, 并做到了与矿调度所联合值守。安全监控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 满足装备齐全、运行正常、闭锁可靠、处置及时、上传稳定的要求。

(二) 人员定位系统

界沟煤矿现使用的是KJ128A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2011年10月投入使用, 系统在地面中心站配备了双回路供电和不小于2h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中心站供电电源及设备具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通讯线路安装了避雷设施, 并可靠接地;主机为双机热备份, 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 备份主机在5min内能投入正常工作;联网主机配备了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终端通过浏览网页实现信息共享, 便于各级管理部门实现远程监管。根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要求, 现共安装检卡系统一套 (含井口检卡仪1台, 多媒体显示器、音箱各1台) 、传输分站11台、读卡分站25台、标识卡1556张, 配备了标识卡搜索仪2台, 以便于对井下携卡人员进行搜寻。矿调度所设置了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 并配备显示设备, 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人员定位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 满足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三) 通信联络系统

界沟煤矿现使用两套通讯设备, 在矿井安全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1行政交换机。采用ZXJ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 用于办公楼、生产单位及宿舍楼通信, 与铁通公司并网出局。

2生产交换机。采用KTJ-256型数字程控交换机, 主要用于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矿领导及各科室值班调度。

二、“紧急避险系统”在避难硐室内供电系统、监测及通讯

(一) 供电

矿井供电回路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即使避难硐室不在避险状态, 监控分站、读卡器、传感器等均处于工作状态。矿井事故发生后, 避难人员进入避难硐室, 如果矿井供电回路完好, 直接使用该套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安全性最好。

1供电电源及配电方案。正常动力及照明:避难硐室两路专用AC660V电源线路分别引自邻近变电所660V不同母线段专用馈电回路, 经不同馈电开关给安全监控电源箱、人员定位电源箱及660V/380V变压器配电。避难硐室照明电源引自本硐室外专用照明综合保护装置。

事故照明:当井下事故发生后, 如正常照明电源未损坏, 继续采用AC127V正常照明电源, 如正常照明电源损坏, 将利用硐室内配备的便携式LED矿灯和荧光棒照明。并在硐室两侧密闭门上方配置矿用本质安全型信号灯用于硐室指示。

事故动力:当井下事故发生后, 如正常动力电源至少尚有1路未损坏, 可继续采用来自变电所AC660V正常动力电源, 如正常两路动力电源均遭受破坏, 蓄冰箱的电动——人力两用风机切换到人力驱动模式, 监测监控将采用多参数气体测定器定时对生存室内及避难硐室外气体进行抽样检测。

2设备选择及布置。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所有配电及用电设备均选用具有有效期内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矿用隔爆、隔爆兼本安或本安产品。在避难硐室外通道上设置低压开关2台、磁力启动器2台;在避难硐室的机电硐室内设防爆电源箱。低压电缆一律选用铜芯, 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用阻燃电缆执行标准》MT818的规定, 电缆接入硐室前采取穿管防护措施。

3电气设备保护及接地。由变电所引出的馈电线上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 (采用检漏保护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 ;电源箱馈电回路, 设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与漏电闭锁保护装置。

避难硐室外设局部接地装置与辅助接地装置, 硐室内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线和局部接地装置与矿井主接地极连成一个总接地网。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超过2Ω。

(二) 监测、通讯、定位与监视

1环境监测。紧急避险设施环境监测装置可用于采集和显示避难硐室内、外灾害气体浓度,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气等, 使硐室内避难人员随时掌握和判别灾害环境, 并根据硐室内配套救生设备及时采取自救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

本矿井设有KJ70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在避难生存室内设置监测监控分站, 通过传输总线就近接入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临近分站, 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及多参数气体测定器, 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 能够对过渡室内多种气体及温度, 气瓶室内的氧气、温度进行检测或监测。并在地面调度室监控中心站、生存室监控分站上实现超限报警与显示。当发生险情, 监测监控系统遭受破坏后, 启动避难硐室内多参数气体测定器对避险设施内外的环境参数进行超限报警与控制, 让内部人员掌握外部环境, 以便确定是否选择离开避难硐室逃生。

2通信联络系统。本矿井井下设有有线调度通讯系统, 在避难硐室生存室内设2部带有免提功能的本安型有线电话分机 (为专用线路不得接其他分机) 。避难所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实现非灾变期间井上调度室与避难硐室之间的通讯。

3定位。本矿井设有KJ128A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在避难硐室内、外两侧均设读卡器, 通过总线接入邻近分站, 实现对出入避难硐室人员的实时监测、定位与管理。

摘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 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关键词:界沟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监测

参考文献

[1]朱焕然, 李善红, 张福楼.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 2012 (05) :174-176.

紧急避险系统 篇2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二0一二年七月

目 录

1.避难硐室响应组织流程...........................2 2.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5 3.避险设施管理制度...............................8 4.紧急避险系统主要机构人员配备...................9 5.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 24 小时值班制度.....11 6.紧急避险系统人员岗位责任制....................12 7.紧急避险系统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13 8.紧急避险系统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14 9.紧急避险系统维护、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15 10.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16 11.紧急避险系统检查、维修人员操作规程............17 12.紧急避险系统维护管理、药品食品更换制度........19 13.紧急避险系统培训制度.........................21 14.紧急避险系统功能测试、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 22 15.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演练制度.....................23 16.紧急避险系统事故应急预案.....................24 17.紧急避险系统设备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25 18.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措施.........................25 19.紧急避险系统硐室维修制度.....................27 20.紧急避险技术资料管理制度.....................28

避难硐室响应组织流程

1.当灾害发生时,根据调度室的命令,采区及运输巷道内零散作业人员进入永久避难硐室。

2.最先进入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根据准军事化管理制度,按照进入避难硐室人员的级别承担指挥任务(由级别较高人员指挥,同级别人员按照采、掘、辅助区队先后排名顺序排定级别)。

3.承担指挥任务人员负责组织进入永久硐室内人员的秩序、操作流程、人员分工。

4.按照顺序启动避难硐室内部的设备、设施,保持避难硐室内部环境正常,人员情绪稳定。

5.利用避难硐室内部的通讯系统向地面指挥平台汇报,汇报内容应包括灾害情况、人员状况及硐室内的现状。

6.根据调度指挥部命令调整组织机构,开展应急救援指挥操作。

7.进入+370永久避难硐室后,按照《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8.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

9.若矿井压风系统中断或破坏,立即开启氧气瓶向硐室供氧,采用换气扇控制避难硐室内部环境。

10.在具备调度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的条件下,要及时掌握井下各避难点的情况,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并对井下各避难点进行调度。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五步: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打开二道防护门,进入避难区。

第六步:避难人员都进入避难区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锁紧二道防护门。第七步:首先进入避难区人员,打开避难区矿灯。第八步:打开避难区内传感器。

第九步:避难人员打开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十步:进入硐室人员配戴好压风自救袋。

第十一步:在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与地面保持联系,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上操作可以维持硐室内部60-100人生存96小时。并尽快采用地面压风机向硐室供风。

第十二步:若矿井压风中断,则采用氧气瓶供氧,在氧气瓶供氧期间,地面压风机启动,硐室缓冲区风压表显示压力,则打开面压风阀门,关闭氧气瓶阀门。利用地面压风系统向硐室内供风、供氧。

第十三步:在硐室避难期间,由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分配压缩干粮和水,压缩干粮每天每人两块,饮用水每天每人1瓶。

第十四步:若有地面流体食物进入硐室,要在指挥人员的组织下有序领用,优先分配。分配原则以优先将食物分配给生命体征较弱者。第十五步:遇到紧急状况,避难人员拿出储物柜中压缩氧自救器,佩戴好后,通过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和外部防护门离开应急避难硐室。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

为有效维护应急救援防护体系安全平稳运行,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待命状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为避灾人员提供可靠的待援保障,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各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管理规定

1.所有职工在入井前必须接受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避难硐室的避难要求等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安监处和各队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中。培训内容包括:

1)矿用避险设施应急组织流程 2)硐室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3)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及活动要求。

3.安监处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纳入新工人入井前安全培训必授课程。

4.避难硐室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和气密性;必须进行一次完整的打压测试以检验密封性能。

5.每3个月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功能进行一次检验,必须进行仔细检验,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

6.避难硐室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其专职硐室管理员负责,其他硐室管理员协助。

7.避难硐室不得挪作它用,避难硐室不得存放任何无关物品。

8.各队必须在班前会上安排上岗人员在危急情况下逃生路线及其避难硐室内位置的一人一位对应关系。所有人员必须清楚自己所在位置的避灾路线。

9.氧气测定器每月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调校,若未超规定误差范围可继续使用。

10.二氧化碳测定器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的 调校。

11.避难硐室内必须附置应急操作流程图和操作指南。12.避难硐室内急救箱药品必须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失效立即更换。

13.建立气密性日常检查、仪器调校、设备检查维护、急救药品检查等专用台帐和一人一位对应关系说明牌,并现场定置。安检科纳入安全检查,作为安全重点工作跟踪考核。

14.避难硐室内饮用水食品要有详细食用说明,必须在保质期内定期更换。

15.避难硐室供电停电后再次启动前必须进行送电前的检查。

16.避难硐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电话,不得与任何作业地点串联;通讯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17.严禁任意拆除或断开避难硐室的外界供电、供风、通讯系统;如在特殊情况下断电,在供电恢复后,应立即送电,保证各大系统的正常运行。

18.严禁任何人在维护、检修过程中敲打或撞击任何应急救援设施、设备。

19.除定期维护、专项检查(参观)、应急避灾时,任何人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

20.在发生火灾、瓦斯或一氧化碳涌出、瓦斯爆炸事故时,作业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按照指定避灾路线逃至与自己对应的避难硐室内。

21.采、掘工作面避难硐室必须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纳入月度计划中,作为重点监管项目。

22.部门、队级干部进入应急救援安全防护采区,必须巡查相关设施完好情况及检修维护等记录。

23.外来参观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数量不得超过安全硐室的额定容量。

二、考核办法

1.安监处及各队未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列入 日常培训计划的,给予责任单位负责人罚款500元/月。

2.安装或拆解重组时未对密封性能进行检验,给予责任队机电队长(机电班长)、队长、书记分别罚款1000元/次。

3.避难硐室挪作它用或放置其它物件,给予责任队罚款1000元/次。

4.队班前会必须对作业人员与避难硐室的对应位置进行详细安排,否则,处罚区队值班人员500元/次,处罚队长、支书200元/次。

5.未对氧气、二氧化碳测定器进行零点和精度调校的,给予责任队罚款1000元/次。

6.未对避难硐室内急救药品进行月度检查,给予责任队罚款500元/次。

7.违反规定敲打、撞击急救设施、设备,给予责任人罚款500元/次。

8.避难硐室内电话出现串联或通讯不畅,给予调度室罚款1000元/次。

9.队设备检查维护、急救药品检查等专用台帐和对应关系说明牌记录不全的,视为未执行,给予责任区队罚款500元/项;弄虚作假者,给予罚款1000元。

10.违反规定进入避难硐室内,给予责任人罚款500元。紧急避险系统主要机构人员配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精神,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成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机构。

一、组织机构

为了规范和促进我矿井下安全避险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管理工作,成立紧急避险系统领导小组。

组 长:周升明

组 员:雷震 贺明均 邓学林 柯杰 林栩 房治国彭斌 罗大勇 张运兴

技术人员:高坤 应桃 黄明维 值班人员:机电队当天值班人员

主要操作维护人员:机电队、救护队、通风队

二、管理职责

1.负责领导全矿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

2.负责对全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措施的落实。

3.负责监督检查并建立、健全紧急避险系统各级领导责任制,职能 机构责任制,岗位人员责任制。

4.负责建立、健全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5.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时,必须立即赶赴到现场组织抢救,事故后,认真组织查找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6.负责监督和检查紧急避险系统有关人员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7.负责监督硐室内设备、仪器的检修校验、维修工作,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到期或损坏的设备、仪器应立即更换,并做好记录。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 24 小时

值班制度

1.为了强化管理,确保紧急避险系统的正常进行,避难硐室管理及维护人员必须每天有人值班,实行24 小时值班责任制度。

2.紧急避险系统值班人员必须执行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组织人员处理紧急避险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系统安全隐患,保证系统的完好性。值班人员必须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基本情况,负责对系统的故障情况做好值班记录。当系统发出警报、断电、馈电异常、系统故障等信息时,要及时上报矿调度室并组织相关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3.值班及维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保证通讯、通信畅通。不能由他人代替。吃饭时必须给调度请假,但不能超过40分钟,严禁喝酒。

4.严格执行汇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应及时汇报上级部门及领导,严禁漏报、瞒报,汇报不及时要追究责任。

5.值班人员要按要求做好当日值班的各项记录。对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报情况要认真进行记录。对当日收到的文件、措施、通知等资料必须及时贯彻,并统一归档管理。

6.紧急避险系统值班人员应经常亲临现场,检查紧急避险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现场落实维修人员督促整改,对一时不能处理的问题必须落实人员,限定时间整改。

7.矿调度室为“六大系统”值班总指挥部,负责“六大系统”整体的人员组织及指挥协调工作。

紧急避险系统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上级单位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坚决执行紧急避险系统的工作任务并组织落实。

2.明确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及进度安排。负责审查紧急避险的相关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

3.明晰自身职责,负责协调紧急避险系统的各项工作。4.负责组织紧急避险系统设备的检修、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检查工作,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

5.当紧急避险系统发生故障时负责组织现场抢修,并对事故进行追查,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贯彻执行。

6.全面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运转及检修状态,保障紧急避险系统的设备完好,系统运行正常。

7.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设备、设施、材料备用情况的管理,并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紧急避险系统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技术管理和资料管理工作。

2.及时了解现场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掌握施工动态,并做好施工技 术指导工作。

3.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有关问题、隐患情况及时上报。

4.加强对紧急避险系统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

5.全面掌握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动态,合理的安排紧急避险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6.有技术资料必须统一归档,并有专人保管。

紧急避险系统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系统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对上班交接留下的问题,负责组织落实、监督,做到落实到人,并且不定时检查系统岗位人员在岗位情况。

2.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3.对于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快速地组织有关人员或单位进行处理,使影响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4.对于当班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拿出意见,亲临现场组织实施,重大事故要及时按事故程序向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

5.坚守岗位,覆行职责,对当班系统存在问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紧急避险系统维护、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命令、听从指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质量、保安全完成紧急避险系统检查、维护、维修、试验、供水等各项任务。

2.每次对现场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3.每次作业后,维护、维修人员要将施工情况、整改措施、隐患问 题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4.井下一旦发生灾变时,维护、维修人员听从指挥,负责紧急避险 系统的调控工作,确保饮用水或营养液能够输送到灾区。

5.认真填写好当班记录,履行要害岗位手续,做好岗位出入登记,提高警惕,做好四防。

6.搞好设备及岗位环境卫生,管理好工具材料、备件等工作。搞好岗位文明生产。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一、紧急避险系统的仪器设备是保证井下人员顺利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仪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计量标准和使用手册的规定,定期进行检查校准以及更新维护,以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为井下人员紧急避险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二、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校准

1.避难硐室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校准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台仪器设备的校准历史需记录在仪器档案卡片之上已被查阅。

2.仪器设备必须在相应的使用期限之内进行校准。国家有明文规定的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按照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执行。原则上每台仪器设备每年校准不得少于一次。

3.仪器设备的校准由通防部负责报请检测中心测试,需要送国家检定机关校准或者送回原厂校准的,由专人联系处理并留下相关记录。

三、仪器设备的更新维护

1.仪器设备需要定时更新维护,超出使用寿命期限的仪器应该及时进行更新。

2.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对仪器设备有日常维护的责任,并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发现问题的需及时报告处理。

3.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应定时关注设备生产厂家公布的升级信息,并及时通过正确的途径对仪器的软件进行升级。并且在下一次购买仪器硬件的时候给出参考意见。

四、本管理制度由紧急避险管理机构制定,并负责解释和执行。紧急避险系统检查、维修人员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专职维护、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2.上班前严禁喝酒,班中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严格遵守有关 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二、系统网络检查、维护

1.紧急避险系统实行每日巡检制,每次对现场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要立即上报,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2.检查时,要检查管路有无跑、冒、滴、漏等现象,检查开关把手是否灵活可靠,位置方向是否正确,检查各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可靠,密闭是否严密,如有问题要及时处理。

3.操作人员要带齐、带全所用工具、材料,检查好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做好自主保安,不得违章冒险施工。

4.斜巷操作时,要杜绝双重作业,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规定,现场指定好安全监护人员,对管件及较大材料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防止窜动伤人。

5.登高操作时,要打好牢固的绞手架,设好安全绳,指定好安全监护人。

6.更换、安装高处的管路、仪器时,可使用梯子进行操作,但要指定专人扶牢梯子,专人警戒。

7.维修、更换管路时,要加强对作业地点附近管路状态的检查,并进行适当加固,任何人不得在管路下方逗留或做与施工无关的事。

8.维修施工中如需断开管路,必须先开供水阀门放水泄 压,严禁带压违章冒险作业。

9.每次检查、维修作业后,维护、维修人员要及时做好记录,并将检查、维修施工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

10.为保证饮水质量,经常对供水管管路排放,具体操作同供水试验,作业人员之间必须做好协调,要注意检查水质的变化情况。

11.井下一旦发生灾变时,维修人员要根据管理人员指挥及灾区位置 对相关控制阀门进行调节,确保饮用水或营养液能够输送到灾区。紧急避险系统维护管理、药品食品更换制度

为了提升矿井安全防护水平,确保紧急避险系统的使用可靠,根据我 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系统维护制度

1.硐室永久性设施每月度检查维护一次,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井下所有紧急避险管路必须保持24小时供水、供电、供风、通讯畅通。

3.紧急避险系统主管路安设内径不小于100mm的无缝钢管,分支管路安设内径不小于50mm的无缝钢管,管路要吊挂平直、不拐死弯,接头阀门完好不漏水、不漏气。

4.设置支管和阀门必须保证其可靠性。

5.所有供水管路三通阀门必须齐全,手把灵活。6.紧急避险系统中的水管、三通、阀门及仪器仪表等设备的耐压不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

7.硐室前后5米范围无材料、杂物、积水现象,宜设置排水沟。

8.供风管路中的水必须经常进行排放水,保证供风正常。

9.紧急避险系统实行分区域管理,明确维护人员进行日常检查维护。

10.及时对紧急避险系统阀门、供水管路是否有跑、冒、滴、漏等现象进行系统全面检查维护。

二、巡检制度

1.由专人负责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路进行巡检。2.巡查紧急避险管路必须由队干部组织,认真参加巡检 工作。

3.巡检硐室时发现隐患、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处理。4.掌握紧急避险管路使用情况及锈蚀情况,做到有计划检修、更换管路。

5.对于因巡检不到位而影响紧急避险系统完好的,追究巡查人员责任,并追查相关管理责任。

6.经常对硐室内存放的药品、食品等物品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管理要求

1.各单位必须制定专人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管路进行检查,对不合格、损坏的要及时进行更换。

2.各单位要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管路进行上账。3.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管网、阀门及三通,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4.对硐室内存放的药品、食品等物品检查发现有到使用期限或过期、变质等情况,立即进行更换。紧急避险系统培训制度

1.通过紧急避险系统使用演练,确保每位入井人员都能正确使用紧急避险系统。

2.井下员工必须熟知自救装置的地点、使用方法,便于发生灾害时能迅 速自救。

3.教育职工应爱护紧急避险系统装置,发现该系统有损坏现象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并投入使用。

4.每名员工都必须掌握紧急避险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5.凡新设置的紧急避险系统各队队长都要向员工交待清楚设置的路线和地点。

6.新到矿员工除按为期进行不少于 72 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外,还必须对紧急避险系统的知识进行培训,否则一律不准入井。

7.学习紧急避险相关管理使用规定,掌握自救知识。紧急避险系统功能测试、安全仪器仪表计量

检验制度

1.按照国家安全规程规定及 AQ1029、AQ6201 现制定安全仪器仪表计量 检验制度。本制度严格遵照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

2.安全紧急避险管理员负责系统的设备、设施、安全计量仪器仪表的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及仪器仪表定期效验工作等。

3.系统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必须定期送检,不得漏检。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或误差较大时不得发放使用,必须处理正常及经效验后方可发放使用。

4.正在使用的器具、仪表失真或损坏必须在 2 小时内更换,如不能更换的应立即进行维修,并经过效验后方可使用,否则不允许使用。

5.计量仪器仪表若有损坏,所维修的费用超过原仪表费用70%时无维修价值,应办理报废手续。

6.安全设备设施、仪器仪表要由管理员负责看护及定期进行效验工作。新到货的仪器仪表必须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安全仪表鉴定单位进行鉴定。

7.正在使用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必须定期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安全仪表鉴定单位进行鉴定。

8.对安全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进行效验及定期鉴定的,将按照有关法规定对相关单位行处罚。

9.新进货的仪器仪表装箱必须有合格证、说明书及调试配件等。

10.定期对避险系统的使用设备、设施进行检测、试验,进行性能和使用功能的鉴定,发现系统性能和功能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解决处理,做好检测试验记录,确保系统功能和仪器、仪表正常使用。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演练制度

1.紧急避险系统每年配合矿井“六大系统”进行一次演练。

2.紧急避险系统演练前,成立应急演练小组,分设组长、副组长、成员及演练人员。

3.紧急避险系统演练前,做好对系统的检查,所使用的器材和管路处于完好状态。

4.在进行应急演练时,应设置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的范围。

5.由应急演练小组领导指挥应急演练工作。6.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小组直接在调度中心和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下进行应急演练,参加演练人员无条件的服从应急演练小组的指挥。

7.应急演练小组组织中的人员,必须按照演练的统一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位置。

8.通过对演练对暴露出的问题,由应急演练小组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9.演练结束后要写演练总结。紧急避险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一、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事故防范意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使矿井遇紧急避险系统事故时避免发生混乱,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影响程度,提高调度值班人员处理灾害事故的应变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矿长(矿长未到场时,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2.副总指挥:机电副矿长、安全、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

3.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调度主任、安监处处长、生技部部长、通防部部长、机电组组长、各采掘队长和跟班人员。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对井上、井下发生紧急避险系统故障时,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并正常投入使用。

三、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管理和组织。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知识培训。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人、财物的组织和调配。4.负责物资的管理。

四、程序

1.调度值班员接到发生故障时,由领导小组、副指挥长(机电副矿长)查明其原因,作出正常的判断,制定解决方案。

2.凡被通知的单位和人员都应作好一切恢复紧急避险系统的人力、物力的准备工作,听候安排。

3.调度员随时向总指挥汇报处理的进展情况。4.紧急避险系统维修工必须服从调度指挥。

5.事故处理完毕后,各采掘队管理人员积极组织人员恢复正常生产。

紧急避险系统设备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

1.加强紧急避险系统专职维护、维修人员对紧急避险系统、管路及其附属设施日常检查工作,根据故障大小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不得拖延。

2.系统故障较小,如只是管路轻微的跑、冒、滴、漏及更换接头、管件、分支阀门等,维修作业对系统影响较小时,现场采取措施立即进行处理。

3.系统故障较大,如需断开管路更换管路、主阀门等,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供水,则必须制定、审批施工安全措施,同时通知与紧急避险系统有关的受影响单位。(突发情况除外)

4.系统故障处理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抓紧时间施工,尽量缩短影响时间。遵守如下操作程序:关闭阀门→泄压→断管维修→质量复检→试验→恢复系统运行。

5.在停止紧急避险系统供风水时,要事先与矿调度和受影响各采、掘面跟班人员、安检人员联系好后,方可施工。

6.在维修处理供风水管路故障时,必须先打开管路阀门泄压后,方可断开管路,防止管内“残压”伤人。维修作业完成后,要复检施工质量,同时要进行供风水试验和排放风水,以确保紧急避险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保证供风水质量。

7.在故障处理期间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井下出现灾害事故,维护、维修人员要立即恢复紧急避险系统,以确保随时能够向灾区遇险员工提供饮用水和营养液。

8.每次故障处理后,维护、维修人员要及时做好故障处理记录。

9.为提高故障处理工作应变速度,维护、维修人员要在370变电所、大巷等处储备一些维修工作所需的管件、快速接头、螺丝等材料,这些材料为紧急避险系统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措施

矿井发生事故后,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由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合理部署安排进行救援。如果紧急避险系统出现故障,井下人员撤离原则:根据灾害性质,参照避灾线路上线路及时撤退,该项工作由作业班组长、队长与瓦检员、安检员负责进行,并严格执行如下安全措施:

1.采煤工作面回风系统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撤到指定地点待命。撤离时,瓦检员要随时检查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风流方向。

2.处于回风巷道中的其他作业人员必须与采掘工作面人员一起撤离。

3.撤退过程中瓦检员要认真检查通风设施使用情况和井巷瓦斯情况,必须保证通风设施正常使用,防止风流短路,确保系统稳定。根据井巷瓦斯情况和巷道布置,确保井下人员安全撤离。紧急避险系统硐室维修制度

1.硐室值班人员每班对硐室进出口及硐室内的帮顶进行巡视检查一遍,如发现有脱皮、掉碴现象,应及时汇报。

2.硐室内的防爆门、气密门如受动压影响,墙体变形、门开关不灵活关不住,应及时汇报。

3.在处理硐室帮顶脱皮掉碴要制定措施,并有专人处理,防止矸石掉落伤人或损坏室内设备。

4.如有防爆门、气密门、墙变形、开裂漏气,应及时修复保证硐室内的气密性符合规定。

5.硐室内进出口必须保持畅通,严禁有障碍物对方在硐室的进出口处。

6.硐室内不得存放其它设备,每班对硐室地板清扫一次,必须保证卫生整洁。紧急避险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建立建全紧急避险系统的技术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妥善保存。

2.对系统采取定期检查发现的故障以及处理的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登记备查。

3.对所有收集的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便于指导、改进今后的工作。

4.维护、保养人员对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必须查明事故原因,检修情况都必须进行记录。

5.技术资料管理必须是指定管理人员专门负责。6.各类技术资料档案统一管理,严禁销毁、丢失,否则,给予当事人按情节轻重进行责任追究。

鑫发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 篇3

1 矿井概况

鑫发煤矿井田面积1.2764km2, 开采深度+185~+105m, 主采二1煤层, 设计年生产能力0.15Mt/a, 为瓦斯矿井,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煤层属Ⅲ类不易自燃煤层,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在主井、风井井筒中设有梯子间, 满足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的要求。矿井开采水平为+112m。

矿井地面建有空压机房, 选用LGF-12.5/0.7型单螺杆式压缩机2台,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单台电机功率75k W, 排气量12.5m3/min, 配备有空压机自动保护装置, 实现自动报警和自动停机;设有KJ70N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和KJ125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安装1台SW-2000D调度机;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

2 紧急避险设施设计

鑫发煤矿生产采区为12采区, 该采区采煤工作面距副井井底最远距离约600m, 小于1000m。根据综合考虑, 全矿井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永久硐室位置在12采区运输巷一联巷中, 避难硐室的进口均与12采区运输巷连接。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100人。永久避难硐室内部分为过渡室、生存室。生存室和过渡室通道净宽3.6m, 净墙高1.1m, 硐室净高2.9m, 半圆拱断面, 净断面9.0m2。避难硐室为U钢+锚网喷支护, 喷厚200mm。避难硐室总长度55.2m。

3 紧急避险设备选型

3.1 防护系统

防护系统由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隔爆墙体组成。防护密闭及密闭门抗冲击波强度防护密闭门抗冲击波强度>0.3MPa;净尺寸800×1600mm (宽×高) ;气密性在+500±20Pa压力下, 泄压速率不大于350Pa/h。门体能够抵御瞬时1000℃以上高温。

3.2 供氧系统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3]10号文件精神, 采用专用管路为避难硐室供氧 (风) , 不再配置避难硐室高压氧气瓶。以下计算专用管路是否满足避难硐室的氧气供给需要:环境目标要求硐室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18.5%~23.0%之间。人在休息状态时, 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80升。正常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0.95%, 避难硐室生存室空气体积为9m2×42.2m≈380m3, 初始氧气量为380m3×20.95%=80m3, 安全的最低氧气量为380m3×18.5%=70m3, 那么100人的硐室在无外界供氧的情况下氧气降至下限的时间为: (80-70) ×1000/ (100×0.80) =125min。

压风系统供风要求人均供风量≥0.3m3/min, 100人的硐室供风量为30m3/min, 置换生存室空气的时间最多为380/30=12.7min。

从以上计算可知, 在压风系统供风时, 可在12.7min内将生存室空气整个置换一遍, 大大小于人体的耗氧时间 (125min) 。因此采用压风系统供氧是满足安全需要的, 可不再配置高压氧气瓶。根据以上计算及厂家推荐, 使用规格Ф108×4.5mm的无缝钢管。

3.3 环境控制系统

3.3.1 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净化能力

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占空气的体积比为0.03%。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 井下空气成分中, 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压风空气最低供风能力300L/min.人, 那么压风系统潜在的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为: (0.5%-0.03%) ×300=1.41升/分钟·人, 大于规定的0.5升/分钟·人。

从另一角度分析, 人在休息状态时, 每分钟呼出0.25L二氧化碳。避难硐室生存室空气体积为380m3, 初始二氧化碳量为422m3×0.03%×1000=114L, 安全的最高二氧化碳量为380m3×0.5%×1000=1900L, 那么100人的硐室在无气体交换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上至上限的时间为: (1900-114) / (100×0.25) =71.44min。

在压风系统供风时, 可在12.7min内将生存室空气整个置换一遍, 小于二氧化碳浓度增长至极限的时间。因此采用压风系统排除二氧化碳是满足安全需要的, 可不再配置去除二氧化碳的装置。

规定要求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压风系统供风时, 可在12.7min内将生存室空气整个置换一遍, 小于20分钟, 满足安全需要, 可不再配置去除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装置。

3.3.2 温度调节能力

压风系统供给风量为300L/min.人, 则100人每分钟的供给风量为30000L, 空气密度取1.2g/L, 则每分钟的流入、流出避难硐室的空气质量为36kg。

一个成年男子每天产生的热量为8400k J, 100人在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8400×100/1440=583k J。

空气的比热容取1.4k J/ (kg.℃) , 不考虑围岩吸热, 且充分混合, 那么由人体产生的热量使空气温度上升的度数为583/ (1.4×36) =11.6℃。

压风管路在井下采用地埋, 管路内的空气温度大致等于围岩温度, 据该矿实测约16.5℃。因此最终的空气温度为16.5+11.6=28.1℃, 符合规定要求。

考虑围岩吸热, 硐室壁面吸收的热量 (Ww) 计算如下 (数据仅供参考) 。

生存室净面积9m2, 净周长U=11.5m。设内部循环风量为Qx=1800m3/h, 则室内空气平均速度υ=Qx/

生存室长度为42.2m, 硐室壁面总面积F=11.5×42.2=485.3m2

则换热系数α=0.426× (υU) ^0.8/F^0.2=0.426× (0.06×11.5) ^0.8/ (9) ^0.2=0.485W/ (m2℃)

硐室壁面吸收的热量Ww=tαFΔt=0.485W/ (m2℃) ×485.3m2× (30℃-16℃) =3295W

硐室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如水分、空气交换等对硐室是一种制冷因素。

综上所述, 采用专用管路为避难硐室供氧 (风) , 硐室内的温度要低于计算的28.1℃, 可满足人员避险需求, 不再配置温度调节装置。

3.3.3 湿度调节能力

硐室内的水蒸气源自人体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人呼出的气体中, 水蒸气占1.1% (体积比, 下同) , 人每分钟呼出10L空气, 约有0.132g水。人体每昼夜约有600ml汗液蒸发, 每分钟产生0.42g水蒸气。压风管路供给风量为300L/min.人, 管路中的水蒸气占0.4%, 约有1.44g水蒸气。因此1m3气体中水蒸气质量为 (0.132+0.42+1.44) / (300×0.001) =6.64g。

假设室温25℃, 饱和湿度为22.795g/m3, 那么相对湿度为6.64/22.795=30%, 相对湿度小于85%。

通过以上计算说明, 专用管路为避难硐室供风, 可满足人员避险需求, 不再配置湿度调节装置。

3.4 监控监测、人员定位及通信联络系统

3.4.1 监控检测系统

鑫发煤矿现有一套KJ70N型安全监控系统, 能够实时监测井下各种有害气体的变化、大型机电设备运转、馈电状态等各种参数。避险设施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 在突发紧急情况下能够对避险设施内外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或监测。

3.4.2 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安装有KJ125型人员定位系统, 现在已覆盖了井下主巷道及采掘工作面。根据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情况, 只需要在避难所两个安全出口处安装基站即可记录出入避难所的人员。

3.4.3 通信联络系统

地面调度室已安装有1台SW-2000D调度机型程控调度交换机, 行政电话和生产调度电话共用。设计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的程控调度交换机及电话。避难硐室内设置的通讯系统与矿井通讯系统联网, 以保证事故状态下与调度室保持联系。

3.5 压风自救及供水施救系统

3.5.1 压风自救系统

依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压风自救系统按避难硐室人数 (100人) 配备, 每人供风量为0.3m3/min计算:Q1=1.15×1.02×100×0.3=35.2m3/min, 式中1.15、1.02分别为管路漏风系数、海拔高度修正系数。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压力损失, 向避难硐室压风管路内径计算如下:

式中:Q—通过管路的供气量, 35.2m3/min;L—管路计算长度, 为500m;

得d=86.1mm。根据计算的管径, 永久避难硐室采用Ф108×4.5mm无缝钢管。

目前矿井两台空压机的流量小于所需总供风量, 因此设计增加一台同型号空压机, 以满足需要。

3.5.2 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供水水源引自地面消防水池 (容量为200m3) , 水质要求到达饮用水标准。

3.6 电源、照明及人员生存保障系统

避难硐室的供电照明电源引自井底中央变电所, 照明电压为127V, 灯具为DGS20/127Y型隔爆型荧光灯, 电缆为MYQ-500煤矿用阻燃移动橡套软电缆。要求专用的供电线路上不得分接任何其他负荷。

紧急避险设施内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k J/d·人, 饮用水不少于1.5 L/d·人。

4 建议

1、建议建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 并根据井下采掘系统变化, 及时补充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建议维护人员定时检查、测试在用设施设备及附件的完好状态, 确保设备性能完好。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现有的建设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政策法规, 结合鑫发煤矿基本情况, 设计完成了鑫发煤矿紧急避险系统, 为鑫发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的遇险人员提供了安全避险的可靠设施。

关键词:紧急避险,供氧,环境控制

参考文献

[1]赵铁锤.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2.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紧急避险系统 篇4

鲁煤安管[2011]51号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

为促进和规范全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及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的要求,省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山东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及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各类煤矿。

第三条 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

第四条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分管负责人和牵头职能部门、处(科)室,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积极做好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第五条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按照工作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辖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维护管理等的日常监管。

第六条 省煤炭工业局对紧急避险设施生产厂家实行准入备案管理。紧急避险设施生产厂家在其产品投入山东省境内煤矿使用前,应将厂家产品等情况报省煤炭工业局备案。煤矿企业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应从省煤炭工业局备案目录中选择生产厂家。

第七条 2012年6月底前,全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省属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2012年底前,全省存在高瓦斯区和瓦斯涌出异常区的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强爆炸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以及市县属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 设完善工作。

第八条 紧急避险系统应有整体设计,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第九条

矿井紧急避险系统设计,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有关设计须报负责验收的煤炭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及时补充或移动紧急避险设施,完善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第十一条 省属煤矿(含中央属煤矿、省生建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程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验收;市县属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程由市煤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验收,验收结果于每季度末以正式文件形式,报省煤炭工业局备案。验收合格的,准予投入使用;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二条 各煤矿完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后,由企业总工程师牵头对建设完善工程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方可逐级向上级验收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三条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应成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程项目验收工作机构,按照“建成一个、组织验收一个”的原则,自接到煤矿验收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程组织现场验收。

第十四条 煤矿申请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程验收时,应当提 交下列资料:

(一)验收申请文件。

(二)预验收报告。内容包括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试运行情况;预验收的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发现问题整改情况;预验收结论等。

(三)设计和管理的有关文件、资料,主要包含: 1.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资料、图纸及审批文件; 2.管理和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值班制度; 3.操作规程、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 4.管理和维护人员的配备、培训情况;

5.系统运行和管理资料(设备布置图、设备台账、报表、维修记录等);

6.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四)设备设施检测检验报告。

(五)设备供应单位资质证明材料。包括设备生产单位提供的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检验合格证、计量器具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六)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五条 煤炭管理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应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对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验收不合格:(一)设计变更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二)系统设备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的;

(三)系统功能不完备或运行不稳定,不能满足安全避险需要的;

(四)系统相关资料缺失或不全的。

第十六条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应将本行政区域内所辖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纳入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对不能按期完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或建设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依法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未完成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十八条 新建、整合技改等煤矿设计中应包含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内容,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已通过审批、正在实施中的新建、整合技改煤矿建设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与建设。

第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执行。

紧急避险系统 篇5

1 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1.1 系统的可靠性逻辑模型

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 (紧急避险、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和通信联络) 的核心部分, 可简化为紧急避险设施、自救器、管理与自救培训、应急预案、避灾路线五个功能单元。由这五个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和逻辑关系建立如图1所示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框图。

A、B (避灾路线) 并联组成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逻辑模型图, C、D串联组成A, 紧急避险设施单元与自救器单元并联构成C, D则是管理与自救培训单元和应急预案单元并联的结果。综上分析, 该系统是由多组并联系统和独立单元并联而成, 这类系统又称为系统冗余结构。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 假设紧急避险系统各功能单元的可靠度均为r (0<r<1) , 每个功能单元都是相互独立的, 由并串联系统[2]的可靠度计算公式得出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度:

式中:Rs (t) -系统的可靠度;Ri (t) -第个子系统的可靠度;n-并联系统数。

最后, Rs (t) =r+4r2-8r3+5r4-r5。C、D两个复合单元的可靠度Ri (t) 均为2r-r2>r, 由此得出, 单一子系统或单元的可靠度往往低于并联复合系统的可靠度。所以, 可以通过增加并联单元数来提高系统的可靠度。

根据本文建立的可靠性模型得出, 避灾路线单元的可靠度更能影响整个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度。

1.2 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严格意义上来说, 紧急避险系统不能单纯地看成是串并联, 比较准确的方法是采用布尔真值表法进行可靠性分析。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视作一个开关网络, 每个功能单元只有两种状态:工作状态和失效状态。根据其可靠性框图, 列出每个功能单元的两种状态下全部组合的表格, 即布尔真值表, 进而判定紧急避险系统的工作状态, 把全部能工作的概率相加就是紧急避险系统能正常工作的概率, 即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度, 其功能单元为5, 则有32个状态。用“0”代表单元失效, “1”代表单元工作, “F”代表紧急避险系统失效, “S”代表紧急避险系统工作。假定根据统计分析, 某矿井的紧急避险系统各单元的可靠度均为0.9, 则系统的可靠度分布见表1。计算出矿井的紧急避险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总概率为:0.96561, 也就是此矿井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度为0.96561。

根据以上分析, 考虑到井下灾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当灾害发生时, 紧急避险系统可能正常工作的最低条件有三种情况:

(1) 自救器单元、应急预案单元工作正常。

(2) 紧急避险设施单元、应急预案单元工作正常。

(3) 避灾路线单元工作正常。

所以, 提高自救器、紧急避险设施、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的可靠性, 可以在井下灾害发生时提高避灾人员的生存概率。

2 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优化

由建立的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从煤矿企业的实况出发, 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优化。

(1) 达到总体可靠性的要求, 尽量使其简单。

(2) 提高各功能单元的可靠度, 尤其是增加避灾路线的可靠度。

(3) 对不太可靠的单元, 使用并联冗余、待机冗余等方式进行改进。

(4) 采取定时监测和维修等措施以确保各单元的可靠度。

另外, 优化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 还要从煤矿安全费用角度出发, 构造费用一可靠性函数[3]。

一方面, 费用一定, 求系统的最大可靠度。即:max Rs;Ks≤a

式中:Rs为系统可靠度;Ks为系统总费用;a为六大系统最大资源量。

另一方面, 系统满足最低的可靠性, 求系统的最小总费用。即:min Ks;Rs≥Rd

式中:Rd为系统规定可靠度。

以上两个方面, 可以采用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广义拉格朗日函数法等数学方法进行解决找到最佳的优化系统。

3 结论

通过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及优化, 提出了增加可靠度的措施, 进而加强了系统的可靠度, 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维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可靠性逻辑模型, 并对该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及优化分析, 并从安全费用角度进行讨论, 提出了系统优化的措施和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分析,可靠性优化

参考文献

[1]丰建荣, 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6:625-627.

[2]李冬娜, 等.并串联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 2007, 04:141-144.

紧急避险系统 篇6

1 矿井现状

矿井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开拓方式, 主斜井井底落于+550m煤层底板, 副斜井井底车场位于+550m煤层顶板岩石中, 立风井井底为+569m, 副斜井+550m水平井底车场巷道与主斜井沟通。采区内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巷道布置方式。矿井采用主、副斜井进风, 风井回风的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

地面空气压缩站已安装3台LU250-8.5A型 (风冷)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2用1备。每台流量42m3/min;工作压力0.85MPa;驱动功率250k W;电压380V。压缩空气管路已安装主管为Φ159×4.5的无缝钢管;干管为Φ108×4的无缝钢管;支管为Φ57×4的无缝钢管。沿主斜井井筒敷设至采掘工作面及风动设备用气点。

2 紧急避险系统避难设施布置

依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 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本矿井紧急避险设施采取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2.1 永久避难硐室设置。

设计在+550m水平井底车场内设置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位于轨道石门与运输石门之间靠近井底车场内处, 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100人, 永久避难硐室服务范围为井底车场、采区车场及采区轨道、运输、回风上山。

2.2 临时避难硐室设置。

在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设置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之间设计间距950m, 临时避难硐室距离永久避难硐室距离小于1000m。全矿井需布置8个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30人考虑, 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

3 紧急避险系统避难设施供气管路布置

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件《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 对于避难硐室的氧气供给保障要求, 提出了煤矿企业可根据矿井实际, 在进行安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 采取钻孔、专用管路、自备氧等不同方式作为永久避难硐室的供氧方式。首次将采取钻孔、专用管路、自备氧并列为可选用的三种供氧方式。

3.1 供风管路及供气装置。

该矿井井下压风管路已基本敷设完毕, 采用井下压风管路作为避难硐室专用管路供风, 应当对压风系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以防止灾变时压风系统被破坏。该矿井压风管网复杂, 管路长, 若利用其作为专业供风管大部分管路需要调整, 工作量大、费用高, 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采用永久避难硐室上方设置专用钻孔方案, 钻孔所处位置位于戈壁滩, 地势平坦施工方便, 工程造价较低。设计确定在永久避难硐室上部设计与地面连通的钻孔, 钻孔直径250mm, 钻孔深度为300m垂直钻孔, 钻孔内敷设Φ108×4的镀锌钢管做供气管路, 另有相应的供水管路、动力、通信电缆。灾变发生时采用移动救援车对专用供气管路供气。

避难硐室压风供气装置:钻孔专用供气管在地面部分及永久避难硐室设置控制阀门, 钻孔专用供气管路、矿井压风管路并联接入永久避难硐室, 以满足永久避难硐室空气幕、空气喷淋、压风自救装置系统用气要求, 每个永久避难硐室设置1套压风供气装置, 压风供气装置由控制阀门、三级空气过滤器、减压器、流量计、消声器、压风自救装置等组成。永久避难硐室设置17套压风自救装置, 每套可供6人使用。

矿井压风管路接入临时避难硐室, 每个临时避难硐室设置1套压风供气装置, 设置5套压风自救装置, 每套可供6人使用。

3.2 压风自救系统。避难硐室用风量及管径校核:

避难硐室按每人用气量0.3m3/min计算, 通入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供气量、管径分别不得小于以下数值。

经校核矿井地面空气压缩站已安装3台LU250-8.5A型 (风冷)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每台流量42m3/min;工作压力0.85MPa, 供气量满足要求, 压缩空气管路已安装主管为Φ159×4.5的无缝钢管;干管为Φ108×4的无缝钢管满足要求。井下压风管路设置需完善部分, 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敷设压风管路, 并设置供气阀门, 间隔不大于200米, 井下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 并设置供气阀门, 进入避难硐室前20米的管路采取保护措施或使用高压软管连接, 主送气管路应装集水放水器, 在供气管路与自救装置连接处, 要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

4 结论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 尚处于探索阶段, 设计、应用经验较少, 对于一般矿井, 专用钻孔与专用管路替代“自备氧”型避险系统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比较确定, 该矿可为类似矿井设计提供借鉴经验。随着井下开采采掘地点及人员分布将不断变化, 紧急避险系统需要动态建设, 动态管理, 生产期间及时调整补充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尤为重要, 应予高度重视。

摘要: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 尚处于探索阶段, 设计、应用经验较少。本文根据沙吉海矿井实际, 对其紧急避险系统供气及压风自救系统进行了设计, 以供同行交流与借鉴。

关键词: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紧急避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7

在紧急避险中牺牲法益与保全法益是受法律同等保护的, 不能为了保护某一种合法权益而对另一种合法权益进行过度的损害, 因此, 紧急避险需要有个“度”上的限制, 也就是紧急避险行为给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在何种范围之内才算合理, 它对于罪与非罪, 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是否赔偿第三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国刑法对此问题规定不一,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轻于说

认为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如果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等于或者大于所避免的损害, 就有悖于紧急避险的目的和意义, 成为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 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我国虽然没有将该说立法化, 但该说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是目前的通说。

2、必要说

认为避险行为以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自由面临紧迫的危难之际, 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别无其他救护途径为必要, 也就是说, 避险行为是为了避免权利受损害的唯一必要方法, 或者是保护自己及他人合法权益的最后手段。对于避险行为所侵害的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价值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所救护的法益的价值, 则在所不问。

3、法益权衡说

认为紧急避险的成立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损害为必要, 按照这一学说, 为救护价值大的法益而牺牲价值小的法益, 或者为了救护价值相同的此种法益而牺牲彼种法益都是允许的, 但是, 为了救护价值小的法益而牺牲价值大的法益则是不允许的。当今各国刑法典多采用此说, 如日本刑法典第37条规定, “行为所生之损害不超越欲避免之损害程度。”

4、轻于加必要说

认为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既要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又要是避险所必需的, 即使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但如果所引起的损害中有一部分不是排除危险所必需的, 则仍然是超过了必要限度。

在上述紧急避险必要限度的界定标准“轻于说”、“必要说”、“法益权衡说”、“轻于加必要说”等几种观点中,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法益权衡说”的看法, 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 “轻于说”不利于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降到最低, 举个例子来说, 一娱乐城发生火灾, 与它毗邻的是一个服装市场, 至少有数十家服装店, 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 为了防止火灾继续蔓延, 拆除了与它相邻最近的一家服装店, 避免了重大财产利益的损失, 按照“轻于说”的说法, 在本案中, 拆除一家服装店或者两家服装店所造成的损失都小于所避免的损失, 只要没有全部拆除就符合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很明显是不合理的。

第二, “必要说”对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问题没有做出具体规定, 只是要求行为人的避险行为必须在别无他法情况下才能实施, 但对于这种别无他法的情况却没有界定。林天予先生称其为“无条件之条件”, 他认为, “果依此说, 则法益之取舍, 全凭本人主观判断, 殊不知法益轻重, 因各人之趣味而异。”

第三, “轻于加必要说”虽然能够把社会整体利益遭受的损害降到最低, 但是对于超出避险限度所造成的损害是不容易判断的, 我们也不能要求避险人在紧急情形下仍认真反复思考怎样做才是避险所必需的, 如果法律要求避险行为人对所造成的不是排除危险所必需的一部分损害进行处罚或者要求其进行赔偿的话, 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紧急避险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二、生命对生命能否紧急避险

关于这一问题, 是由“卡纳安德斯之板”引出的, 所谓的“卡纳安德斯之板”是指船舶沉没后, 两人争夺只能负载一人的木板, 体强者将体弱者推开, 而致体弱者被淹死, 对于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 从不同的角度、立场看, 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肯定说

该说认为, 同等利益冲突时, 牺牲一个保全一个, 也是允许的, 因为这种情况下, 缺乏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

2、否定说

该说认为, 在人身权利中, 生命权是最高的权利, 不容许为了保护一个人的生命而牺牲另一个人的生命, 在此种情况下不成立紧急避险。例如, 黑格尔主张, 紧急避险仅“当生命遇到极度危险而与他人的合法所有权发生冲突时”才存在, 从这句话可以明显看出, 黑格尔认为紧急避险只能在自己生命与他人所有权发生冲突时适用, 而不是与他人生命发生冲突时适用, 因此, 他对此种紧急避险行为是持否定观点的。

3、条件说

该说认为, 通常情况下, 法律不允许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牺牲他人的生命, 但在特定条件下, 不排除将之视为紧急避险的例外情况, 该说根据条件限定的宽严程度, 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见解:

笔者赞同肯定说的观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在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问题上, 笔者赞同的是法益权衡说, 即紧急避险的成立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损害为必要, 其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 为了保护价值相同的此种法益而牺牲彼种法益也是允许的。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也是相等的, 因此, 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牺牲他人的生命也是允许的。

2、在保全法益和牺牲法益具有同等价值的情况下, 由于两个利益中必然要损失一个, 保留其中一个, 从法律的帐簿上看, 至少可以说是“收支平衡”, 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 针对收支平衡来说, 只能说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行为, 对于此种没有意义的行为仍然可以成立紧急避险。

3、在上述案例中, 只有四种可能, 一是一人舍己为人, 二是一人舍人为己, 三是两人互争同时死亡, 四是两人互让同时死亡。三、四种可能性中两人同时死亡是最糟糕的结局, 第一种情况则要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 如果法律认为第二种情况下的行为人是有罪的, 那么就只能以第一种情况来要求, 然而人性是脆弱的, 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人在紧急的情况下发扬舍己为人的精神, 宁可自己被淹死, 也要把求生的机会让给别人, 而且刑法既不强迫人们作出牺牲, 也不将英雄主义强加于人, 所以, 第二种情况虽然是不道德的, 但刑法并没有把它认为犯罪。

4、

从刑罚的目的看, 一是该避险行为之所以发生, 并不表明行为人具有任何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 因此, 对行为人施以刑罚并没有任何价值。二是如果在那种紧急情况下, 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牺牲他人的生命不允许成立紧急避险, 而要负法律责任的话, 那么, 等待行为人的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舍己为人被淹死, 二是舍人为己受刑罚, 但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基于人们求生的本能, 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不成立紧急避险, 仍要受刑罚处罚, 也很少有人不去抓住这个“救命的稻草”, 去奋力争夺这唯一一块求生的木板, 鉴于此, 对行为人施以刑罚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预防犯罪, 因为即使对行为人施以刑罚, 即使是严厉的刑罚, 但是在面临同样的情形时, 行为人还是会重蹈覆辙的。

三、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是否可以紧急避险

对于这一问题, 日本刑法第37条第2款, 意大利刑法典第54条第2款, 韩国刑法第22条第2款等均设有不适用紧急避险的规定。我国刑法第21条第3款也作出了限制规定, 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为了避免本人利益受到损害不得适用紧急避险, 但笔者认为, 这一限制性规定过于生硬的排除了紧急避险的适用。

以消防人员为例, 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不得为避免本人利益受到损害而适用紧急避险。但笔者认为并不妥当, 消防人员的生命、健康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时刻受到很大的威胁, 在当消防人员的人身权利和他人的财产权利相冲突时, 如果一概地否认消防人员紧急避险的权利, 与理不通, 在衡量两个权益大小时, 通常是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利, 人身权利中的生命权重于其他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的大小以财产价值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 因此, 在消防人员的人身权利和他人的财产权利相冲突时, 能够同时保住这两种权利固然很好, 但是在只能保全其一的情况下, 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保护消防队员的人身权利, 这样, 既体现出对人权的充分尊重和保护, 也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 即当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且只能保全其中一个的场合, 选择保全较大利益而牺牲较小权益, 从而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即“两害相权取其轻, ”符合紧急避险的精神。

笔者认为, 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为避免本人利益受到损害可以适用紧急避险, 但并不是没有限度的, 为了防止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滥用紧急避险的权利, 除了要符合紧急避险的一般条件外, 还必须制定严格的条件来加以限制,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规定:

第一, 避险行为必须发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行为人并未放弃其职守, 仍然积极地履行其职责, 顽强的与危险进行着抗争。

第二, 行为人虽然顽强地与危险进行着抗争, 但不仅没有消除危险状态, 反而使自己也陷入急迫的危险之中, 如果不及时采取紧急避险, 所造成的损害会更大, 例如, 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 虽极力灭火, 但大火却继续燃烧、蔓延, 燃烧的建筑物马上就要倒塌, 在此种情况下则允许其实施紧急避险, 而不能要求消防人员不顾自己生命安全救出被困在建筑物中的财产, 因为, 如果不允许其实施紧急避险的话, 可能会造成人财两失的最差的结果。

第三, 虽然允许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实施紧急避险, 对该种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必须严格加以限定, 也就是说, 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远远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不能为了避免本人利益损害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例如, 托儿所的保育员, 在托儿所失火时, 不能不顾幼儿的安全, 私自逃命, 因为行为人毕竟是负有责任的人, 面对危险时, 他们具有采取积极行动, 履行职责, 去阻止危险对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义务。虽然允许负有职责的人实施紧急避险, 但是如果为此而牺牲多数人的利益, 则不但与他们的职业道德不符, 而且也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也就不能成立紧急避险, 而要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来追究其刑事或民事责任。

第四, 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实施紧急避险时的危险状态如何界定,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紧急状况才是他们为避免本人利益损害而实施紧急避险的情况, 笔者认为, 要从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出发, 主观上行为人认识到危险进一步加剧, 必须实施紧急避险, 否则造成的损害会更大, 客观上, 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和其他各种客观因素, 也只能实施紧急避险, 而没有其他任何办法来消除危险, 是不得以而为之, 如在上述案例中, 消防人员只能采取紧急避险, 而没有其他任何办法来消除建筑物倒塌对自己生命造成损害的危险。

综上所述, 对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原则上不允许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施紧急避险, 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例外, 并在立法上制定严格的条件来加以限制。

摘要:根据我国刑法的明文规定和从应用的实际效果出发, 紧急避险制度仍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问题存在轻于说、必要说、法益权衡说、轻于加必要说等几种观点, 生命对生命能否紧急避险的问题上存在肯定说、否定说和条件说, 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能否紧急避险也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 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待我国的紧急避险制度更加完善。

浅谈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 篇8

关键词:紧急避险,限度条件,法益权衡

紧急避险是基于“紧急时无法律”的理念产生的。其基本含义是, 紧急状态下可以实施法律通常情况下禁止的某种行为, 以避免紧急状态下可能带来的危险。在大陆法系中, 紧急避险一般被视为“违法性阻却事由”, 而在英美法系中则被称为“合法抗辩事由”。可见, 紧急避险的产生和正当防卫一样已具有漫长的历史。但是和正当防卫相比, 在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 对紧急避险理论研究显得有点单薄, 尤其关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研究更是薄弱。

一、各国关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立法现状

(一) 日本关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立法规定

所谓“所避免的侵害”, 是指根据避险行为所避免的损害, 即根据避险行为所保全的利益, 又称为“保护利益”。[1]

(二) 德国关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立法规定

德国刑法典规定“为使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财产或者其他的法益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而采取的避险行为不违法, 但所要保护的法益应明显大于所造成危害的法益”。[2]从上面的法律规定可以得出德国刑法典明确要求保护的法益“应明显大于”损害的法益, 这与日本刑法“不超过”所避免的损害程度是大相径庭的。

(三) 我国紧急避险立法现状

在我国, 根据《刑法》第21条的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避免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造成损害的, 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 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3]根据我国刑法条文对紧急避险的规定, 可分析出我国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第一, 紧急避险的目的必须是正当的, 即必须是在遇到危险的紧急情况下, 为了避免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才能实行紧急避险;第二, 必须是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 即现实存在的, 立即要造成危害结果的危险, 或者是已经发生而尚未消除的危险;第三, 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允许紧急避险, 这是因为紧急避险牺牲的是合法权益, 所以法律规定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 为了保护更大的利益, 除牺牲较小的合法权益外, 别无他法;第四, 实行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 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这是紧急避险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 也是我国关于衡量紧急避险限度的条件的规定。

(四) 对各国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立法现状总结

根据各国的立法现状分析来看, 一般理论认为,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就是要求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二者不能相同, 更不能允许大于所要避免的损害。

二、国内外关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学说

(一) 国外紧急避险限度学说

1. 必要说

此说认为避险行为以自己或他人之生命、身体、财产、自由面临紧迫的危难之际, 不损害他人法益, 别无救护途径为必要。也就是说, 避险行为是避免权利受损害的唯一必要方法, 或者是保全自己及他人的法益的最后手段, 学理上称之为补充原则。至于避险行为所侵害第三人法益的价值是小于、等于还是大于其所救护的法益的价值, 则在所不问。

2. 法益权衡说

此说认为, 紧急避险的成立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之损害的程度为必要。这就是所谓的法益权衡原则。按照这一原则, 为救护价值大的法益牺牲价值小的法益, 或者为救护价值相同的此种法益而牺牲彼种法益都是允许的, 但为了救护价值小的法益而牺牲价值大的法益, 则不允许。

3. 优越利益说

该学说是德国刑法理论的通说, 认为判断避难是否过当, 不应只考虑抽象的法益价值, 而应顾及其他与法律评价有关的各种状况, 并提出保护优越利益原则。亦即应采取权益衡量理论的观点, 经判断避难者所保护的利益是否较其所牺牲的他人利益具有显著优越性者, 则避难即不过当。换言之, 从理性第三人的观点来看, 避难者所保全的利益, 让人无可怀疑地认为是优越所牺牲的利益时, 则避难行为不过当。

(二) 国内紧急避险学说

1. 轻于说

该说认为, 紧急避险是两个权益的冲突, 这两种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只能牺牲较小的权益来保全较大的权益, 对社会有益才符合紧急避险的目的, 该说在我国理论界得到了普遍的赞同, 是为通说。根据对我国法律条文内容的分析, 我国关于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也是采取的此学说。

2. 相等说

该说认为, 紧急避险的成立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损害为必要。按照该说, 为了保全价值大的法益牺牲小的法益, 或者为救护价值相同的此种法益而牺牲彼种法益都是允许的, 但为了救护价值小的法益而牺牲价值大的法益, 则不成立紧急避险。当今各国立法例多数采用此说。我国也有学者支持“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在一般情况下应是所保全的法益大于所牺牲的法益, 但在个别情况下, 两种法益相等也应当认为是紧急避险”这种观点。

3. 轻于加必要说

该说认为,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指在所引起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的前提下, 足以排除危险所必须的限度, 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大于或等于所避免的损害的, 一定是超过了必要限度, 即使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但如果所引起的损害中有一部分不是排除危险所必需的, 则仍然是超过了必要限度。

4. 区别对待说

该说认为, 在考察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时, 应当根据危险的程度、强度、紧迫度、侵害法益的性质、可能造成的损害大小、避险人自身的状况及认识水平、避险能力、保护合法权益的能力等, 以及避险行为的状况及其程度、强度、所损害的法益性质、造成损害的大小等方面的因素, 全面分析, 综合评判。

(三) 对紧急避险限度学说的评析

笔者认为, 区别对待说主张根据危险的程度、侵害法益的性质、可能造成的损害大小等诸多因素来认定必要限度, 具有一定合理性, 毕竟法益的权衡不能单凭法益的抽象价值来认定。但是, 到底哪些因素是应当考虑的, 哪些因素是不应该考虑的, 该说并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相等说一方面没有将超过“不得已”程度的避险行为纳入必要限度之中;另一方面, 该说将避险行为造成地损害和避免地损害相等的情形也当做正当化的紧急避险有失片面。因为在攻击性紧急避险中, 如果要求被避险人承担社会连带性义务, 那么就必须要求避免地损害应大于所造成地损害。如果两者相等时, 因为避险人和被避险人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值得同等程度的保护, 并且人都有利己之心的本性, 此时, 要求被避险人承担容忍侵害的社会连带性义务就缺乏实质性根据。轻于说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说法, 但是, 依照轻于说来衡量避险行为是否符合限度条件, 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甚合理的结果。笔者认为我国关于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的学说一是在表达和概括上不够科学化, 在表述上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要素, 笔者认为日本的法益权衡说还是比较完善和科学, 其认为紧急避险的成立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之损害的程度为必要。这就是所谓的法益权衡原则。按照这一原则, 为救护价值大的法益牺牲价值小的法益, 或者为救护价值相同的此种法益而牺牲彼种法益都是允许的, 但为了救护价值小的法益而牺牲价值大的法益, 则不允许。但是允许相同法益的损害其法理依据是什么, 这是法益权衡说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构想

(一) 将等值损害纳入紧急避险限度的法理思考

紧急避险这种“正与正”的关系是正当与合法的对抗, 损害与法益保护等值之时法律允许进行紧急避险的法理依据, 笔者认为要考虑排除等值损害的违法性必须从紧急避险的本质予以考察。各国刑法学界关于紧急避险的本质存在着不同的学说,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违法性阻却说”与“责任阻却说”。笔者认为, 从总体上看, 以违法性阻却说作为紧急避险的理论根据是比较恰当的。如果紧急避险是为了保全重大的法益而牺牲较小的法益, 这既符合功利主义原则的要求, 也能为公民的普遍观念所接受, 因而其行为没有违法性。如果为了救助等价值的法益而牺牲其他法益实施紧急避险时, 单从法益大小权衡的角度并不能直接得出阻却违法性的结论。然而, 若考虑到情况紧急, 在两个等价值的法益之间只能保全一个时, 从社会整体利益衡量, 合法利益事实上并没有受到损失, 故也可承认这种紧急避险的合法性。综上, 紧急避险由于是在情况紧急时, 为了保护较大的或者至少等值的合法利益不得已而实施的行为都应该纳入紧急避险的限度范围内。

(二) 法益权衡说下的法益衡量探讨

笔者认为, 在判定是否符合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时所进行的利益比较, 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 人身权的价值应大于财产权。人身权大于财产权应当自然地包含下列含义:第一, 本人的人身权大于他人的财产权, 也就是说, 允许个人实行一定的行为, 这种行为尽管损害了他人的财产权, 但同时保护了本人的人身权, 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符合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第二, 他人的人身权大于本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权, 在鼓励牺牲他人财产权以保护本人人身权的同时, 也要鼓励牺牲本人或第三人的财产权以保护他人的财产权。其次, 人身权当中, 生命权居于最高的地位, 优于其他种类的人身权。人身权的本质在于其与人身的紧密联系, 从而与财产权相区别。然而, 不同种类的人身权与人身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并不相同。一般来说, 人身权价值的大小, 取决于该人身权与个体人身关系的紧密程度, 人身权与人身结合得越紧密, 该人身权的价值就越高, 比如, 健康权与人身结合得比隐私权要更紧密一些, 因此, 其价值应比隐私权更高一些。财产权之间的比较, 以其价值大小为准当判定某一行为是否符合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时, 首先要看所损害或牺牲的财产权的价值是否小于所保护的财产权的价值。与前面所讲的生命权与财产权之间的比较相类似的是, 行为人在行为时对财产权价值所做的判断和比较, 也无须考虑财产权的归属者问题。国家安全和利益在所有法益中居于最高地位。

(三) 生命权是否可以成为紧急避险的客体

紧急避险中的生命权研究 篇9

关键词:紧急避险,生命权,道德与法律,秩序价值

一、紧急避险的内涵

紧急避险, 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采取紧急避险行为, 造成损害的, 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奠定了我国紧急避险的合法性及责任免除, 但是该定义也并不是十分完美, 极具概括性, 还需要从法理上加以把握。紧急避险作为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正当行为, 由于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适用上也必须严格把握。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为:现实的危险、迫不得已而实施、利益损害的必要限度。任何紧急避险行为必须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方称之为避险行为, 缺少了任何一个要件都不能认定。

二、生命权作为紧急避险客体的困境

紧急避险作为一种正当行为, 因其对社会利益有利而免于刑事责任, 但是当生命权介入其中的时候就出现了争议, 其根源就在于生命的无价性。以生命换生命是否违背了紧急避险的实质, 是否能够真正免于刑事责任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生命权是否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各国之间的法理及法律规定差距比较大, 特别是在我国, 生命权成为紧急避险的客体面临诸多困难。

(一) 相关理论学说。

生命是无价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珍贵, 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而牺牲他人的生命是否构成紧急避险各国都有不同的规定。总体来说, 主要有三种观点:肯定说、否定说和限制说。

1. 肯定说。

肯定说认为人具有求生的本能, 在本能面前人们的求生欲望胜过一切, 在面临紧急情况时, 强求他人作出理性的选择是不现实的, 是违背自然的, 以生命换得生命是两个相同利益之间的交换, 是符合紧急避险的。以牺牲他人的生命来保全自己是一种原始本能的释放, 不是人定法所能规制的, 是违法阻却理由, 不具有违法性。

2. 否定说。

否定说与肯定说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紧急避险构成要件上的争议, 即相同的法益之间的交换是否能构成紧急避险。否定说认为人的生命的无价性, 决定了人的生命的平等性, 相同价值的生命之间是不能交换的, 即使是很多的人的生命与一个人的生命相比都是一样无价的。人具有自私的天性, 此天性如不加以约束就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下降, 紧急避险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释放了这种自私, 如果将生命权纳入其中, 就可能导致权利的滥用。

3. 限制说。

作为一种中庸的观点, 此观点避免了肯定说和否定说的绝对化所带来的直接的消极后果, 是当前各国所主张的观点。限制说肯定了生命权可以成为紧急避险的客体, 但是必须符合严格的限制条件, 需要综合考虑紧急状况发生时, 当事人所面临的危险, 当事人的思维状态以及客观外在情况等等。我们主张限制说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当一个人的生命与多数人的生命发生冲突的时候, 牺牲一个人可以保全多数人, 虽然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单个的生命和多数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没有高低之分的, 但是一个人与多个人的生命对于社会来讲却具有不同的利益重量。此种情况发生时, 损害一个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行为毫无疑问是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的。面对这种情况, 如果采用否定说的话, 很明显是有违公平与正义的。此观点也是大家所比较支持的, 但是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使得现实中的紧急避险情况千变万化, 在事关生命权的问题上, 如何在面对各类的紧急避险的情况下适用法律具有较大的难度, 是紧急避险立法和司法的重点改进方向。

(二) 面临的困境。

生命权成为紧急避险的客体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困扰, 使得实施紧急避险人始终处于对立言论的夹缝之中, 难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为紧急避险的司法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1. 道德与法律。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法根源于道德, 但是逐渐地道德与法有了各自的调节范围, 法律只是调节那些对社会秩序意义重大的社会关系, 而道德的影响则无处不在, 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般情况下, 道德所谴责的应该是法律所否定的, 但有时法律所允许的并不意味着道德所肯定的, 如牺牲他人生命保全本人生命的情况, 即是如此这种情形应当认定为紧急避险。牺牲他人生命保全本人生命, 从道德上讲, 应当予以否定, 但从法律上讲, 应当是允许的。因此, 一个人即使是其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他也必须承受社会道德的谴责和鄙视, 承受巨大的压力。生命权成为紧急避险的客体面临社会道德的巨大压力。

2. 秩序价值。

法律的产生就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社会秩序, 因而秩序价值是法的价值的基础, 维护社会的秩序是法律的首要的目标。将人的生命权纳入到紧急避险当中, 侵害他人生命而不承担刑事责任, 很容易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秩序的忧虑。人们对社会秩序的判断往往是感性的, 是以自身的道德为标准, 面对受道德谴责而无刑事责任的避险人, 必然使人对现行秩序产生怀疑, 让人们感觉生活处于一种“危险”状态。一旦在紧急避险的认定上出现差错, 纵容了侵害行为, 就会触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底线, 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完善我国紧急避险的法律

我国有关紧急避险的法律在《刑法》和《民法通则》中各有一条, 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 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紧急避险理论研究的滞后, 加之我国国情的影响使得紧急避险在现实中的认定情况极少。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护公民的权利, 实现法的价值, 推动我国紧急避险方面的法规建设极为重要。

(一)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采取紧急避险行为, 造成损害的, 不负刑事责任”。其中, 在认定紧急避险时, 我国司法界坚持保护的利益必须要大于损害的利益, 相同的利益不可能构成紧急避险, 譬如生命权, 生命的无价性决定了其等值性, 因而不允许此类以生命权为客体的紧急避险。

虽然刑法作了明文规定,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紧急避险的认定却极为少见, 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社会的道德环境。我国社会有长期的礼教统治的历史, “礼”就是一种道德规范, 道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法律, 整个社会从道德上给予“损人利己者”以强大的压力。我国关于紧急避险的立法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因而, 从司法实践中以生命换取生命的案件, 无不是以刑事犯罪来审结的, 也就是说我国刑法对紧急避险采用的是否定说的观点。按照我国紧急避险的司法实践来看, 以生命权为代价进行“紧急避险者”都被课以刑事犯罪之名, 但是在量刑上基本都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就是说, 从根本上看我国是承认生命权为紧急避险的客体, 但是进行了含蓄的保留, 这不利于我国紧急避险法制的进步, 是亟待改进的。

(二) 将生命权纳入紧急避险客体的必要性。

前述已经讲到我国紧急避险立法采用的是否定说, 此种立法在世界范围内看是落后的, 不符合刑法的立法价值, 也是有违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既然我们不给予此类当事人以刑罚, 那么仅仅给他们订立罪名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将生命权纳入紧急避险的范畴有以下三个必要性, 这也是我国有关紧急避险立法的发展方向。

1. 符合社会整体利益。

把生命权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 从总体上讲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的。牺牲一个人的生命而保全另一个人的生命或者更多人的生命,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利益没有受到损害或者保全了更大的利益。面对这种本质上有利于社会利益的行为, 我们是必须赞成的, 在刑事立法上也应该确保他们的免责权,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 维护社会利益, 实现社会的发展。

2. 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社会稳定的根源在于拥有保持公平与正义的机制, 没有了公平与正义, 社会也就陷入混乱。一个有利于社会利益的行为得到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这也是明显违背公平正义的原则的。有句法律格言:“对弱者有利方为正义”, 那么对一个无辜者来说, 对他有利才是真正的正义。将生命权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可以从法律上直接给予当事人以刑事免责权, 以鼓励其维护社会利益的行为, 这样才是真正的正义。

3. 符合刑法立法原则。

我国1997年刑法基本上彻底贯彻了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这是刑法订立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是打击犯罪、维护公民权利所必须遵守的规范。将生命权纳入紧急避险的客体范畴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当事人以他人生命换得自己的生命或者更多人的生命, 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应当与其所犯罪行相一致, 而不能承担超过其罪行的刑事责任。以他人生命为代价实施避险行为的当事人没有主观的恶性, 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必要措施,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其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确立这项制度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相关公民的合法权益, 更好地彰显刑法的价值。

(三) 限制生命权客体的运用。

1. 规定严格的适用条件。

由于紧急避险者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紧急避险的实施必须具备严格的适用条件, 如此才能体现维护人权的法的精神。杜·帕多瓦尼论述到:“由于在紧急状态中受损害的无辜的第三者的利益, 应当采取的更为严格的标准来衡量避险行为是否与损害结果相适应的问题, 这个标准就是:被拯救的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等于或者大于被损害的利益。”这里的大于或者等于被损害的利益显然在以生命为代价的避险中, 保护的利益至少是一个人的生命或者更多人的生命, 而决不能是财产或者健康等远低于生命的利益。因此, 必须对此紧急避险给予严格的限制条件。我国刑法应该采取列举式来规定以生命为代价的紧急避险行为, 如规定当时人实施行为时处于迫不得已的客观形势、当事人失去自我控制的意志以及当事人面临紧急情况时的主观心态等等。

2. 现实司法状况的迫切要求。

紧急避险作为免于刑事责任的正当行为, 在必要的情况下牺牲他人生命而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正是基于这种特殊性, 注定了有些人可能利用此免责条款来“合法地”逃脱法律责任。因而, 在面对一个人生命的问题上, 必须给予严格限制, 以避免枉法裁判、草菅人命的行为的发生。

上一篇:对联与文化下一篇:烹饪实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