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

2024-08-10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共5篇)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 篇1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

甲方: 村委会(以下简称甲方)乙方: 村 组,户主(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经专 家评估,确定出乙方属规划搬迁安置的户。为确保乙方人、畜及财产安全,甲、乙双方协议如下:

1、甲方为了乙方的生命、财产安全,乙方必须按甲方 规定的时限搬出隐患点居住。

2、根据《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 方案》规定个人应负担总费用的l0%,即12080元,乙方需 向甲方交l2080元整。由甲方统一规划选址并按每户60平米标准新建住房。

3、乙方在此期间不能将所属地质灾害隐患点房屋租赁、转让、买卖等。

4、乙方搬进新建房后,必须三日内清理自己原有隐患 点房屋内的财物,将原宅归还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处置。

5、本协议从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镇政府、国土局各执一份。

甲 方: 村委会(章)负责人:

乙 方:(手印)

地质灾害搬迁请示 篇2

我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全县辖6乡6镇,人口40万人,面积1140平方公里。近年来,在贵办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稳步开展,自20XX年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以来,我县湖云乡白马村、齐埠乡星明沈坊村、梓埠镇邓家新村等7个地质灾害点已实施移民搬迁扶贫,搬迁安置人口471户2123人,建成安置小区4个、安置点1个,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威胁,起到了积极有效的防灾避让效果,搬迁移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和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曾委托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了《万年县地质灾害搬迁规划》。然而,由于我县地质环境复杂,受暴雨、干旱等自然因素影响,山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新增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为统筹做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再次进行全面调查,重新编制了《万年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规划(20XX-20XX年)》,根据规划,全县共有地质灾害点62处,需搬迁避让人口5745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早日解决地质灾害区百姓搬迁避让问题,恳请贵办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解决我县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指标5745个为感。

房屋及附属设施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篇3

拆迁单位:**县征地拆迁事务所(以下简称甲方)

被拆迁人:(以下简称乙方)

因G319线桃花源景区公路改线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根据征地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就房屋搬迁补偿安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基本情况。乙方在镇(办事处)村 组拆迁范围内有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房屋及其他实物情况详见《房屋调查原始调查表》、《补偿清交单》。实物量严格按照甲、乙双方共同核准的调查数值为准,不得变更;在拟征收土地告知后乙方抢建、抢装的房屋及附属设施等,不予补偿。

二、补偿金额。按照现行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执行,具体补偿金额为:1.房屋补偿费为元;2.住宅房屋装饰装修、设施为元;

3、室外设施为元;

4、其他(搬家费、过度费、重建误工费)为元;

5、超面积安补费为元。以上补偿费共计元。

三、付款方式。自协议签订当日一次性付清。

四、安置措施。乙方同意采取以下第项安置办法进行安置:

(一)重建安置。由当地村、组协助乙方做好异地重建宅基地选址,用地手续报批,重建宅基地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等工作,使其具备基本的重建条件(重建安置费用乙方均不承担)。

(二)货币安置。乙方自愿放弃重建安置,今后不再重建房屋,而选择实行一次性货币安置,给予 元节约用地奖和元

住房安置补助费。选择货币安置后再申请重建安置的不予受理。

五、奖励办法。为鼓励提前搬家,2013年7月5日至7月25日内交出房屋、腾出土地的给予交房腾地奖。奖励标准为:2013年7月5日至7月 日内搬家腾地的给予奖励 元;2013年7月 日至7月 日内搬家腾地的给予奖励 元;2013年7月 日至7月25日内搬家腾地的给予奖励 元。2013年7月25日24:00后搬家腾地的,不予奖励。

六、协议签订后,乙方应在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搬家腾地。乙方被搬迁房屋及附属设施所有权即归国家所有,甲方有权进行处置,乙方如需利用被搬迁房屋及附属设施材料的,甲方可赠予乙方。乙方拒不领取补偿费用、拒不搬迁腾地的,依法责令限期腾地;逾期不腾地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七、为确保拆迁过程中人员、财产安全,由甲方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房屋拆除工作。如因乙方自行拆除导致的安全事故甲方不负任何责任,概由乙方自行负责。

八、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协议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鉴证方:

(签章)(签章)(签章)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 篇4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改善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赣移扶字[2011]33号)精神,结全我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2)》,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及中共玉山县委十二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工作原则

1、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乡、村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2、政府主导原则。避灾搬迁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3、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移民,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4、中心村集中安置原则。实施避灾移民搬迁,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要引导搬迁的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条件好乡镇集镇或中心村点集中,其山、水、田自行调剂解决。

三、目标任务和实施范围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2011年地质灾害避灾灾移民搬迁计划的通知》(赣扶移字[2011]32号)下达给我县的计划人数,2011年我县应安排完成避灾移民212人。

2011年,我县拟定在紫湖镇、双明镇进行试点,全年共实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51户,涉及3个村8个自然村212人,共分三个安置点,全部为集中安置。其中,双明镇毛家山地质灾害13户55人集中于洞口安置区,紫湖村安乐坑自然村6户25人,集中于该村凉亭安置区;建设村拓坑头自然村7户29人、大片坞自然村8户25人、纸厂自然村6户26人、源头自然村6户23人、新屋自然村4户18人、毛干山自然村2户11人,集中于该村大弄安置区。

四、工作步骤

根据赣扶移字[2011]32号文件精神,要求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的目标,按照统一部署、依法推进、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7月20日前)。项目乡镇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项目规划农户会议,向群众做好项目实施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规划核实阶段(2011年7月31日前)。根据项目前期规划,县扶贫和移民办会同项目乡镇进一步核实需搬迁安置的农户。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规划确定的搬迁安置农户逐一确定搬迁形式,落实搬迁方案。

(三)搬迁准备阶段(2011年8月31日前)。落实和审批今年的搬迁对象、确定安置方式和安置点。积极开展安置点用地的报批、征地、建设规划,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报批和建设。

(四)搬迁实施阶段(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移民新建房屋的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移民户有序搬迁,完成补助资金的拨付,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五)验收总结阶段(2010年1月31日前)。避灾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对搬迁农户逐户进行验收,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准备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五、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避灾移民搬迁资金来源,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财政补助资金为辅。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政府财政直接补助到搬迁户的资金人均应不少于3500元,500元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管理。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县政府成立由县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和移民办、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国土、建设、规划、交通、水利、电力、新村办和紫湖镇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避灾搬迁移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扶贫和移民办下设办公室。全县避灾搬迁移民工作由领导小组领导,日常组织和实施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负责,所在地的乡镇(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有关乡镇(村)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搬迁方案,狠抓落实,要确保在2012年底前全部实施搬迁。

2、部门密切配合。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扶贫和移民办负责日常的组织与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以及安置用地的保障;财政局负责移搬迁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管;新村办争取将避灾移民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交通局负责安置点的公路建设;水利局负责规划内安置点的饮用水工程建设;电力部门负责安置点的用电建设;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3、严格规范操作。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按照《江西省搬迁移民工作操作规程》执行,切实将此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对没有纳入首批受威胁的农户,乡镇人民政府作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加大政策扶持。避灾搬迁移民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办关于完善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32号)中关于扶贫搬迁移民的所有优惠政策。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相关资金整合筹措。县扶贫和移民办要将避灾搬迁移民作为扶贫搬迁移的特殊对象,优先予以搬迁。国土资源局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将集中安置点的用土予以重点保障。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 篇5

安置房分配办法

(在2012年8月1日安臵户业主大会上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大乘镇全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臵房分配工作,实现“科学分房、公平分房、阳光分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大乘镇全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修建安臵房管理办法,结合项目建设相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乘镇全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修建安臵房(以下简称安臵房)的分配工作。

第三条 安臵房分配对象是全和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的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土地整理项目安臵户(以下简称安臵户),与全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安臵房建房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大乘镇全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房协议》并按期交清建房款(预结算款)并已完清结算手续的安臵户。

第四条

全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臵房分配工作实行镇政府指导和易地扶贫搬迁安臵房建房管理委员会委托大乘镇全和村新农村建设农户聚居工程项目推进工作组组织实施,设主持人1人,过录员2人,监督员2人,工作员6人,另请相关部门人员和公证员参加。

第五条 安臵房分配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随机抽号、公开分房、安臵户参与的原则。

—1—

(三)同结构同户型抽号机率相同的原则。

(四)同结构同户型房屋价款相同的原则。

(五)交清建房款(预结算款)并完清结算手续后参与抽号分房原则。

第六条 房源及待分配户数。本次进行分配的房屋为大乘镇全和村木鱼包易地扶贫搬迁安臵房,共60套、两种户型(即一号楼8套,三号楼22套、五号楼从左到右30套),已在房屋门楣上订制了一一对应的房屋编号,未编号的房屋不在待分配房源之内。参与此次抽号的安臵户共60户。

第二章 随机抽号分配方式及要求

第七条 分房采用乒乓球分组随机抽号方式进行先抽排序号,再抽安臵房号。排序号和安臵房号按两组分别进行随机抽取。小户型(102.9㎡)的为第一组,大户型(126.1㎡)的为第二组。两组分别进行两次随机抽取:第一次为随机抽排序号,即分组抽取确定安臵户进行安臵房随机抽号的先后顺序,乒乓球按小户型1至8号、大户型1至52号进行编号,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定进入第二次抽取的顺序;第二次为随机抽安臵房号,即分组抽取确定安臵户最终得到的安臵房,乒乓球上的编号和安臵房门楣上标明的房号对应一致,60个乒乓球代表木鱼包实地房源的60套安臵房。房源号由4个数字组成,从左到右排第一个数字表示楼幢号,第二个数字表示单元号,第三个数字表示楼层号,第四个数字表示门牌号。

—2— 第八条 乒乓球上的数字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为便于数字“6”和“9”的区别,数字“6”下画横线(即“6”表示6号)。

第九条 由易地扶贫搬迁安臵房建房管理委员会进行房源编号公示,并对抽号分房的时间、地点和分房办法进行公示。分房时间定于2012年8月1日上午 9:00 整。抽号选房地点为大乘镇政府四楼大会议室。

第十条 安臵户实际到会户数达到应到会户数(会前已完清预结算手续的安臵户数)的90%以上方可进行安臵房抽号分配。参与抽号的人员必须是项目对象户或其受权委托人,且必须为2012年6月30日前年满18周岁及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

第十一条 参加抽号的安臵户凭身份证登记并由工作人员发入场劵,一户最多允许两人进入会场,但每户只能确定一人凭选房资格确认书和入场劵进入抽号区抽号,若易地扶贫搬迁安臵房户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参与抽号的必须具备本村委会盖章证实的本人书面委托书,被委托人抽取的安臵房号视作安臵户本人认同,委托他人抽号产生的系列后果及法律责任由安臵户自行承担,证件不齐者不得入场。

第十二条 出现下列情形的处理办法。

(一)拒绝抽号的安臵户视为自动放弃本次安臵房分配。

(二)当工作员连续报喊安臵户及排序号三次,安臵户未到场或不作应答的,其抽号顺序轮至本场次末尾之后再依次抽号。

(三)安臵户必须按通知要求的时间准时入场,迟到超过10

—3— 分钟者,其抽号顺序轮至本条第(二)款抽号结束后再依次抽号。

(四)抽号人不得故意拖延抽号时间,超过一定时间(5分钟以内)不抽,工作组有权决定其抽号顺序依次轮至本条第(三)款抽号结束后再依次抽号;若到时仍故意拖延抽号时间超过5分钟不抽的,视作拒绝抽号处理。

(五)安臵户在本次房源抽号仪式结束时仍未到场参加抽号的,视作安臵户放弃本次抽号。

(六)拒绝或放弃抽号等违规情形按大乘镇全和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修建安臵房管理办法处理。

第十三条 抽到房屋顶层住房户有权管理和使用对应楼顶屋面并履行超过施工单位保修期后的保修责任。

第三章 安置房随机抽号分配工作流程

第十四条 以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登记的交清建房款(预结算款)并完清结算手续的先后顺序抽排序号,然后按排序号顺序进行随机抽号分房。排序号和安臵房号写到乒乓球上面公开展示(安臵房号须密封处理),并投入抽号箱大幅度摇动打乱3次或以上供随机抽取。

第十五条 抽排序号

(一)抽号公证员对号码进行查验,由公证员现场核对无误后方可抽号。

(二)每位安臵户代表只抽一次排序号和一次安臵房号,多抽无效。一次只能抽出一个乒乓球号有效,抽出两个及以上乒乓 —4— 号无效,其抽号顺序依次轮至该场次末尾抽号。顺序号、安臵房号一经确定不能重抽。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重抽或更改。

(三)抽排序号由工作人员将印有编号的乒乓球放入抽号盒,待公证员查验乒乓球的编号无误后宣布抽号开始,按交清建房款(预结算款)并完清结算手续时的编号顺序抽出选房排序号。抽取的号码由工作人员逐一进行登记确认。

第十六条 抽安臵房号

(一)各安臵户抽号选房资格人按抽到的排序号抽安臵房号。工作人员将印有房源号的第一组乒乓球放入抽号密封箱内,由工作员按已抽排序号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喊安臵户进行抽安臵房号。

(二)抽号选房资格人抽到安臵房号后,应当场在《房屋抽号确认表》和安臵房确认书上登记签字。确认签字完成后,由下一户继续抽号,抽完第一组安臵房后再抽第二组安臵房,直至现场参与随机抽号分房农户全部抽完为止。

(三)宣布抽号结果。现场项目农户全部抽完后,由主持人及相关人员在《房屋抽号确认表》上签字,并当场宣布抽号结果,经公证后的结果具法律效力。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抽完安臵房后,安臵户之间允许互换安臵房,但必须自愿达成房屋互换协议,大乘镇全和村新农村建设农户聚居工程项目推进工作组作好互换登记和互换协议备案审查。

—5— 第十八条 安臵房分配过程由纪委、监察、公证、业主代表进行全程监督,公证机关全程现场监督公证。

第十九条 房屋分配后,安臵户装修和使用中不得损坏建筑主体结构、承重结构、改变建筑用途和外观风貌,楼顶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搭建临时或永久建筑物,公共区域不得占用。其小区内的公共设施管护、卫生、环境、绿化、消防、车辆等管理办法由安臵户业主大会共同商议决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安臵户业主大会采用举手表决过半数通过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大乘镇全和村新农村建设农户聚居工程项目推进工作组负责解释。

上一篇:国培计划学员考核方案下一篇:驾驶科目三考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