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事故

2024-06-17

紧急事故(精选9篇)

紧急事故 篇1

我国当前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4 000万k W, 排在美、法、日之后居世界第四位。一旦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 将会直接影响国家能源生产, 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极大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本文面向核电站应急状态和重大事故救援对救灾机器人的迫切需求, 针对核电站事故复杂救灾作业面临的难题, 对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展开探讨, 旨在为此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核事故与机器人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规定, 核电站安全事故分为7级。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 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起极严重的核电站事故, 例如1957年英国温茨凯尔核电站事故 (5级)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 (5级)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7级)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7级) 等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国际影响。

核事故造成的高辐照环境对救援人员危害极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 初期采用了人工直接救援的方式, 导致31名消防和救护人员死亡。虽然世界各国先后开展了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研究, 但是部分发达国家认为核电站本身采用了高安全度的设计和建筑标准, 对研制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导致各国对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研究大都半途而废。

国际社会利用机器人参与核电站事故救灾的案例并不多见, 其主要用于核事故现场图像获取及辐射监测。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使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开展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核电站运行中, 最怕出现影响反应性控制、余热导出、放射性包容等安全功能的核事故, 其典型核事故类型主要分为12类:

堆芯熔化事故是指反应堆堆芯熔化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严重事故。堆芯熔化事故出现时, 压力容器内外需要注入足量水。因强辐射, 救灾人员无法进入安全壳, 失电时需要机器人拖放软管从消防栓处取水注入堆芯。

水过滤器堵塞事故发生严重事故时, 安注系统 (安全注射系统) 需要足量注水, 水会进入安全壳内壁宽度为1 m、深度为2 m的环形地坑中, 通过位于坑内1.5 m高处的水过滤器进行过滤, 通电时采用安注系统实现水的循环冷却, 但核事故中保温层、漆皮、石棉、工具等杂物会随水进入地坑, 堵塞过滤器, 使水冷却循环失效。

燃料组件包壳破裂事故在核电站维修及核燃料组件更换时, 由于人为因素、机械因素或控制系统故障等原因, 可能会造成燃料元件包壳破裂, 导致核泄漏严重事故。

一回路管道破裂、阻塞事故一回路没有任何阀门, 管道破裂时, 300℃的水与裂变产物进入安全壳, 安全壳内温度会达到150℃, 压力达到5个大气压, 只能依靠地坑循环水注入堆芯冷却。

氢气浓度超标核事故发生后, 安全壳内氢气聚集, 浓度上升, 需要及时消氢, 以降低氢气浓度。氢气浓度在4%~10%时处于可控燃烧状态, 可以采用点火方式消氢。因电池储能有限, AP1000 (Advanced Passive PWR, 非能动先进压水堆, 1000为其功率水平) 目前设计的点火器只能维持工作4 h, 而紧急救灾机器人在安全壳内可确保随时点火消氢。

阀门控制功能失效事故核事故发生后, 需实现安全壳隔离, 避免事故继续发展;如需关闭安全壳内管道的阀门 (如二回路蒸汽输出管道的阀门等) , 当失电或阀门驱动系统失效时, 机器人在安全壳内可实现机械操作方式, 关闭阀门。

“650℃”事故因事故造成堆芯出口温度达到650℃时, 主控室操作员实施救灾作业,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紧急救灾机器人获取的安全壳外、燃料厂房、安全设备厂房、辅助厂房等环境信息进行测量, 获取辐射剂量、压力、温度等数据, 并据此判断事故实情, 指挥应急处理和操作。

换料水箱泄漏事故在安全壳内, 更换核燃料作业前, 需要用换料水箱的水淹没压力容器, 水深为20 m。换料水箱 (AP1000为安全壳内式换料水箱, 2代核电站为安全壳外式换料水箱) 内需存储水2 000 t。若换料水箱发生泄漏, 采用人工实施补漏作业, 则需把水箱抽干, 既耗时耗能, 又影响核电站正常运行和安全, 因此需要机器人实施水下探测和堵焊作业。

乏燃料池泄漏事故在安全壳外, 若燃料厂房水池漏水, 衰变热导致乏燃料元件升温和破损, 放射性物质将会外泄, 必须确保乏燃料水池的水量和水的循环, 紧急救灾机器人应及时进行水池漏处的水下探测和堵焊作业。

二回路管道破裂事故二回路管道破裂会导致高温高压情况出现, 饱和温度高达230℃左右, 气压高达67个大气压, 紧急救灾机器人可进入高温高压、强潮湿滑的事故环境关闭阀门和清理现场。

通道堵塞事故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 安全壳外的安全厂房、辅助厂房、燃料厂房、净化厂房等处易发生坍塌事故, 容易堵塞通道。

辅助厂房事故辅助厂房内的净化系统常有辐射, 若非必要, 一般情况下人员不宜进入;一旦出现事故, 紧急救灾机器人需入内进行救灾作业。

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严重事故救援作业任务可划分为3类, 即强辐射环境探测, 狭窄空间内移动和重载灵巧救灾操作, 水下探测与焊接堵漏。将辐射强、空间窄、承载大、灵活度高、水下作业等诸多功能特点综合起来开发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 对核电安全生产十分必要。

救灾环境复杂

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是在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混杂的无网络狭窄空间核辐射环境下服役, 实现灵活运动、大负载作业和远程操控的装备。核电站应急状态和事故发生条件下, 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服役环境复杂。

一是核电站事故核心区及周边区域为高辐射、高温、高湿环境, 核事故中产生的各种带电粒子和高能射线会引起紧急救灾机器人装备内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系统、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中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电离损伤或失效, 对动力供给系统中绝缘、传动机构中连接、密封和润滑造成危害, 从而导致救灾机器人系统性能的退化和破坏。

二是核电站内、外地理环境异常复杂, 其通道狭窄、陡峭坡壁、管网交错。

三是救灾现场存在高辐射、高温、高压、高度屏蔽等复杂物理环境, 事故核心区域救援人员无法接近, 因此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事故现场的实时状态信息感知和无网络条件下的远程信息传输能力尤为重要。

四是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作业任务复杂, 如通道清障、抓取搬运、水下切割、水下焊接、水下异物捡拾等, 作业任务多样、负荷随机多变、操作对象各异。

五是核电站事故救灾作业工况复杂、现场状况动态多变。

因此, 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必须具备核事故复杂环境和作业任务适应能力、灾变信息感知与实时传输和重构能力、多机多任务协调和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控制能力、抗失效防护能力以及合理可靠的功能适用性评价手段。

面临多重挑战

复杂环境的适应性

核电站内部构造复杂, 紧急救灾机器人必须具备适应复杂空间环境的灵活爬坡、穿越狭缝、水下运动等移动能力和适应复杂作业任务的灵巧操作能力。因此, 在装备移动与操作机构设计时, 需要考虑2方面问题:

一是机器人移动与操作自由度多, 需要通过多自由度合理配置, 保证移动机构具有灵活机动行走能力和动态稳定性;为保证复杂环境下的高效、大载荷救灾作业, 行走机构要求具有较高的承载自重比, 机器人装备需要冗余并联驱动, 并具有良好的复杂地形适应性和大承载能力。

二是紧急救灾机器人作业环境复杂, 救灾操作装备应具备抓持、搬运、对准、联接、切割等重载灵巧作业能力, 操作机构和末端执行器的设计需要保证多维输出力和刚度的合理匹配, 实现多自由度高承载灵巧操作特性。

传输信息的准确性

核电站应急状态和事故救灾中, 需要在核岛屏蔽的无网络环境下实时感知并向外界传输灾变现场信息, 为人机交互远程救灾操控提供数据和信息, 实现救灾决策的及时响应。救灾现场往往处于易燃易爆、气液混合物弥散、视觉反差大的环境, 传感器系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容易失效。同时, 在核岛屏蔽无网络环境下, 需要构建信息传输通道, 实现感知信息的长距离对外可靠传输。此外, 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人机交互系统需要实时感知和重建核事故环境、装备作业运动和操作对象的状态变化, 产生救灾作业复杂操控信息。为保证所感知的核事故环境信息与现场的一致性, 需要利用多元信息快速建立灾害动态模型, 实现现场环境信息的动态重构和现场灾变状态的预测预估。

防护能力的可靠性

核事故现场的环境复杂性需要紧急救灾机器人的组成材料、机械结构与运动界面具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能力, 以适应在核事故极端条件下工作, 重点考虑2点问题:

一是核事故产生的各种带电粒子和高能射线会引起视频传感器、信号传输与控制系统电子器件、计算机系统的电离损伤, 造成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失效。因此, 研究视频传感器的核辐射损伤机理、器件及系统的抗辐射设计, 采取主动防护的方法, 降低核辐射和恶劣环境对系统的影响, 设立保护屏障, 确保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电子元件、电源系统和内部机构工作的稳定可靠。

二是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时, 紧急救灾机器人必须能实现设定的功能和性能。分别建立虚拟、半物理和物理的核电站救灾环境, 考核和评估救灾机器人的救灾作业适用性至为重要。

紧急事故 篇2

硫酸事故紧急救援预案

ZC-86

一、基本情况

本公司是一个电工材料生产厂家,公司生产需要使用硫酸对产品进行酸洗处理。

二、危险目标 硫酸在储存中泄漏;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溅泼到作业人员身上。

三、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和职责

组长: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负责现场指挥和联系救援机构,定期组织组员接受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抢险救援演练。

副组长:车间主任,负责定期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监督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类似中毒事故发生,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和解毒药品。一旦中毒事故发生,启动本预案,并及时报告公司主管领导。

组员:车间的班组长、工艺员,负责监督员工作业,制止不安全和违章作业,发现险情,应及时报告和积极处理。

四、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1、当硫酸发生泄露时车间应用石灰将其中和。

2、当硫酸溅入眼内或溅到人的皮肤上时,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再用2%的NaHCO3水溶液冲洗,然后用水冲洗。

3、当误服硫酸时,如果时间过长,忌洗胃以防穿孔,应立即服7.5%Mg(OH)2溶液60mL,鸡蛋清调水或牛奶200mL。

五、应急救援保障。

1、电镀车间应备有生石灰和20%NaHCO 3溶液。

2、外部保障:附近有工人医院分院。

六、应急培训计划

定期进行应急技能培训,包括三不伤害培训,设备运用,自救和互救方法学习。

铁路工务事故紧急救护与培训演练 篇3

工务段是事故现场急救的主体单位应该根据各个工务段的地域特点、地理位置、区域医疗条件不同和发生职工伤亡事故性质、等级制定有针对性的工务段应急预案;各工务段还要组织各个车间和各个主要工种根据各个车间的作业条件、地理位置、当地医疗条件不同和发生职工伤亡事故性质、等级制定有针对性的车间应急预案。

工务段主管安全、和教育的负责人应每年按照车间和段应急预案组织段相关科室、各个车间和工种进行有计划的实战演练培训, 提高应急能力。段和各车间还要根据当地医疗条件建立就近医疗救治联系体系, 一旦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能够就近第一时间使伤者得到有效救助。

2 事故现场急救原则及步骤

2.1 现场救护原则

辨识产生伤亡危险源, 在能够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帮助受伤者脱离危险源;如果事故现场在营业线上或侵入列车限界, 必须先按照营业线防护办法设置防护、通知车站和列车, 先防护后救人;有条件时对需要搬动伤亡者做出标记, 妥善保存现场的重要痕迹、物证;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医护人员以救为主, 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各负其责, 相互配合, 以免延误抢救时机。现场救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

2.2 现场急救步骤

2.2.1 辨识并脱离危险源

辨识产生伤亡危险源, 在能够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帮助受伤者脱离危险源, 若是触电事故, 必须首先切断电源;若是机械设备事故, 则应先停止机械设备运转。

2.2.2 启动应急预案并紧急呼救

当事故发生, 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向事前联系的急救机构或附近的医疗部门呼救, 或直接拨打急救电话120。由急救机构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启动应急预案和呼救时要用最精炼、准确的语言说明事故简要概况、伤亡情况及严重程度。

2.2.3 判断危重伤情

在对现场初步检查后立即对伤员的伤亡情况进行最初评估。判断危重伤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如下: (1) 判断伤员神志是否清醒, 如伤员无反应, 表明意识丧失, 已陷人危重状态; (2) 呼吸是否畅通, 如伤员有反应但不能说话、不能咳嗽、憋气, 可能存在气道梗阻, 必须立即检查和清除; (3) 呼吸是否正常,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 如伤员呼吸微弱或停止, 应保持气道通畅, 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4) 循环体征是否正常, 如伤员面色苍白或青紫, 口唇、指甲发绀, 皮肤发冷等, 可以知道皮肤循环和氧代谢情况不佳; (5) 瞳孔反应, 正常时双眼的瞳孔是等大圆形的, 遇到强光能迅速缩小, 很快又回到原状, 当伤员脑部受伤、脑出血、严重药物中毒时, 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大小, 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边缘, 对光线不起反应或反应迟钝; (6) 出血情况, 如有活动性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3 现场紧急救护基本方法

灾害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 组织指挥特别重要, 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 统一指挥, 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 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紧急救护仅限现场初步紧急救助, 但救助人员必须经过基本培训, 进一步救助应有医务人员进行。

3.1 采取正确的救护体位

对于意识不清者, 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 在可能的情况下, 翻转为仰卧位 (心肺复苏体位) 时应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救护人员需要在检查后, 进行心肺复苏。若伤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脉博, 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唾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 对伤员应采用侧卧位 (复原卧式位) , 唾液等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保持稳定, 易于伤员翻转其他体位, 保持利于观察和通畅的气道;超过30min, 翻转伤员到另一侧。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员, 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外伤者在翻身时, 为防止颈椎再次损伤引起截瘫, 另一人应保持伤员头、颈部与身体同一轴线翻转, 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3.2 打开气道

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后, 全身肌肉松弛, 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下坠而阻塞呼吸道。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 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 使呼吸道畅通。用最短的时间, 先将伤员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 带上手套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 以利于呼吸道畅通, 再将气道打开。

3.3 人工呼吸

救护人员经检查后, 判断伤员呼吸停止, 应在现场立即给予口对口 (口对鼻、口对口鼻) 、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救护措施。

3.4 胸外挤压

救护人员判断伤员已无脉搏搏动, 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 脉搏也摸不清, 不要反复检查耽误时间, 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挤压等人工循环及时救护。

3.5 紧急止血

救护人员要注意检查伤员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 如有严重出血, 要立即采取止血救护措施, 避免因大出血造成休克而死亡。小伤口止血只需用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 如手帕、毛巾、布条等, 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较大创面静脉出血除适当包扎止血外, 还需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 使血管压扁, 血流变慢, 血凝块易于形成。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动脉出血除适当包扎止血外, 还需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带绑扎出血部位的上方, 阻止血流, 但要避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 造成肢体坏死。

另外, 还要针对作业工种和易发的惯性事故救助, 如触电事故、火灾事故、药物和食物中毒事故及高温作业中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紧急救援演练。

4 结语

通过加强职工伤亡事故紧急救护及培训演练, 不但能够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对各类事故感性认识, 对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 通过现场紧急救助和处理, 能够防止事故扩大或产生次生事故和伤害, 减少职工伤亡、伤残程度, 减少事故损失。

摘要:铁路工务工作的特点是点多线长, 作业比较分散, 作业工种繁多, 多从事重体力劳动, 而且与铁路列车、众多工程作业机械直接接触, 容易产生职工伤亡事故, 因此加强职工伤亡事故紧急救护及培训演练, 对减少职工伤亡、降低职工伤残程度和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紧急或意外事故的处理 篇4

打斗事件

1.院内人员和病人家属或其他非我院职工发生纠纷,值班人员应及时制止劝导,避免事态扩大。

2.员工打斗或对医院干部逞凶,应迅速予以制止,将当事人交由主管或院部处理为原则,如当事人不听劝阻时,可与值班保安或与医院的其他人员合力制止。

3.打斗现场若有其他人员围观时,为防止围观者鼓噪起哄或使现场复杂化,应将当事人带离现场再行处理。

4.如事态严重,应立即请派出所民警协助处理。

5.处理事故时应立场坚定,不可偏袒打斗的任何一方,不可加入战局丧失理智。

6.如遇不良分子来院滋事时,应尽量控制事态恶化,并拨打辖区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台电话。

7.通知后勤人员和值班组长前来支援处理。

8.关闭大门和所有出入口以防不良分子进入或冲出。

9.认清来人面貌、特征、人数、有无携带枪支、刀具、坐车种类、车牌号码和滋事原因等,作为警方侦查处理的依据。

10.不值岗保安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往现场协助处理,接到通知后不到现场或故意延缓到时间处以罚款并做辞退处理。(罚款金额300-500)。

紧急事故 篇5

国内某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由于中压正向第二级隔板与转子发生碰磨事故造成停机。经检查发现中压隔板挠度超出设计允许范围, 导致隔板内环轴向偏移量超过了设计间隙值, 致使隔板与转子叶轮发生碰磨, 引起事故。

由于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期性,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电厂希望设备生产方能够迅速有效地对机组进行紧急技术处理, 尽快恢复机组运行, 减小经济损失。基于此项要求, 设备生产方决定对因事故发生损坏的零部件进行返厂紧急处理, 并希望通过紧急处理, 使这部分零部件能够满足机组临时运行需求, 以便电厂得到充分的时间重新采购这些部件, 最终全部更换。

本次紧急处理的部件为中压转子以及绝大部分高、中、低压隔板, 本文主要对隔板的处理原则、处理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期为同类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1 紧急处理原则的制定

基于以上限制和条件, 本次紧急返厂处理需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被列为首要原则毋庸置疑, 因为如果不能达到运行的安全性, 本次紧急处理将失去意义。

2) 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被制定为次要原则是由本次紧急处理的目的决定的。从本项目的总需求角度来讲, 电厂的首要需求是尽快恢复生产, 因此紧急处理时效性尤为重要。

3)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被置于最次要原则是因为其受到安全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的制约, 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时效性, 很难实现经济性的最优化。另外由于本次紧急处理后的产品仅用于临时运行, 电厂对经济性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尽管作为最次要原则, 经济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次紧急处理方案的制定其难点便在于如何平衡3 条原则。

2 隔板紧急处理方案介绍

隔板的紧急处理方案主要由变形量测量、焊接强化、焊后加工3 大部分组成:

1) 轴向变形量测量。隔板回厂后首先上机床测量板体相对于外环出汽侧密封面的轴向变形量, 记录数据并保存;焊接强化后, 再次对隔板进行轴向变形量测量, 以便为后续加工提供数据参考。

2) 焊接强化。焊接强化方案由3 部分组成 (见图1) 。

a.第1部分:叶片角焊强化。此部方案针对所有级别的隔板实施, 旨在将导叶片与隔板内外围带连成一体, 增加隔板刚度, 控制运行过程中的挠性变形, 同时预防导叶片从围带孔中脱落。

b.第2 部分:中分面叶片强化连接。此部方案针对所有级别的隔板实施, 通过对中分面围带与环体接缝部开槽焊接, 使中分面叶片与内外环体强化连接, 同时将内外围带与内外环体在中分面处焊接加强。由于环体变形易发部位处于开放的结合面处, 故通过对中分面结合部位的焊接强化, 可以有效改善隔板开放部位的强度与刚度, 达到控制次生变形的目的。

c.第3 部分:加强筋强化。此部方案用于对高压二、三、四、五、六级, 中压正反向二、三、四级运行工况恶劣、对强度、刚度要求较高的隔板进行强化。加强筋装焊位置在导叶片进汽侧, 最大程度上避免遮挡汽道;加强筋装焊槽纵深跨越围带、主焊道、隔板环体, 将隔板内外环本体连成一体, 最大程度地增加隔板刚性, 减小挠性变形;同时装焊加强筋后隔板主焊道负荷被加强筋分担, 可以有效缓解主焊道情况恶化。

3) 焊后加工。焊后加工工作在焊后变形量测量数据的支持下完成。焊后加工的目的是消除隔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蠕变变形以及焊接过程中发生的焊接变形, 恢复通流间隙, 避免动静碰磨。焊后加工大体分为中分面修复、端面车削、附属结构修复3 部分。

a.第1 部分:中分面修复。由于隔板经过运行产生蠕变变形以及受到焊接后产生的变形影响, 中分面存在各向性变形, 造成中分面间隙超标。中分面的修复原则上按照上下半均匀去量的方式进行, 单次最大修除量不大于0.5 mm, 每次修后复查跳动, 根据跳动情况确定下一次的修除量。当中分面间隙计算值可以保证70%以上面积0.3 mm塞尺轴向不贯通后则不再进行加工, 以减小隔板汽道椭圆度, 削弱盖度不足产生的效率影响。内环中分面因为有密封键结构, 故漏气量可以得到保证。

b.第2 部分:端面车削。端面车削旨在消除蠕变以及焊接变形, 恢复设计通流间隙, 防止动静碰磨。端面车削以隔板外环出汽侧密封面为基准, 对隔板外环、隔板体各端面到基准面的尺寸进行修复, 凡测量尺寸高出理论尺寸的部分均车削去除, 未达到理论尺寸的部位不进行处理。如此处置后动静间隙可以恢复到设计要求范围内, 避免动静碰磨。

c.第3 部分:附属结构修复。附属结构修复涵盖面较广, 包括销孔修复与销照配、键槽修复与密封键照配、汽封齿修复等。

3 隔板返修过程控制

隔板返修过程控制分为焊接过程控制与加工过程控制。

1) 焊接过程控制:焊接工艺根据板体的不同材料分别对焊接工序做出了规定。

1Cr9Mo1VNb N材质隔板焊接工序:对导叶加强焊、中分面及加强筋位置进行焊前清理、打磨, 漏出金属光泽→隔板出汽侧朝下固定到隔板焊接防变形工装上→预热→用E9015-B9 焊条对隔板中分面位置导叶进行焊接→用ENi Cr Fe-1 焊条对隔板导叶进行角焊缝加强→用E9015-B9 焊条对隔板进汽侧加强筋焊接→740 ℃焊后热处理→去除隔板防变形工装→焊缝清理、打磨→着色探伤检查焊缝→转机加进行尺寸检查及加工。

1Cr12Mo材质隔板焊接工序:对导叶加强焊、中分面位置进行焊前清理、打磨, 漏出金属光泽→预热→ENi Cr Fe-1 焊条对隔板中分面位置导叶进行焊接 → 用ERNi Cr-3 焊丝对隔板导叶进行角焊缝加强→焊缝清理、打磨→着色探伤检查焊缝→转机加进行尺寸检查及加工。

除此之外, 为确保焊接质量还增加了如下过程控制要求:a. 严格按照以上工艺及焊接工艺评定进行操作, 施焊的所有焊工是经过专项培训的并持证上岗。b. 焊工在施焊过程中做好焊接记录。c.焊后按照标准对焊缝进行了外观检查及无损探伤 (PT) 检查合格, 并出具探伤报告。

2) 加工过程控制:与焊接过程控制一样, 加工过程也有详细的加工工艺指导。全程有工艺员负责跟踪, 发现问题随时与技术部门沟通解决。加工过程中每一工步均作加工记录, 以便交接与查询。

4 结语

紧急事故 篇6

后经过调查,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后车驾驶员未能及时发现前车, 距前车仅五六米时才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且存在超载行为, 影响刹车制动;车辆起火燃烧的原因是, 前车罐体未按标准规定安装紧急切断阀, 造成甲醇泄漏, 追尾造成电气短路后, 引燃泄漏的甲醇。

此次事故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紧急切断阀的作用。紧急切断阀也叫紧急切断装置, 安装在罐体介质与气相阀、液相阀之间, 有手动和液压两种控制方式, 在罐体装卸介质时, 通过手动推拉杆或者推动油泵加压, 软钢索或油压推动切断阀外凸轮, 通过凸轮轴带动内凸轮将阀杆顶起, 阀瓣打开罐体内部与罐外装卸接口连通。开始进行装卸作业, 装卸结束后, 将拉杆退回原位或者油压泄放, 外凸轮和内凸轮在弹簧作用下带动阀杆回落, 阀瓣随之关闭, 是罐体介质与罐体接口完全隔断。

紧急切断阀作为安全附件对槽罐车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紧急切断阀与气相阀、液相阀是独立两个闭合系统, 只有在两个系统同时打开时, 介质才会流出, 除非在装卸时全部打开, 日常运输过程中安要求必须全部关闭。防止发生意外泄漏事件。因此在罐车运输过程紧急切断阀能独立保护罐体介质密封性, 增加安全系数。

第二:紧急切断阀在正常工作时是处于闭合状态的, 只有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操作才会打开。并且阀体内部阀瓣与阀杆是由弹簧推动的, 关闭速度很快, 正常情况不会超过5秒, 一旦在充装过程中发生危险情况, 工作人员推动拉杆, 阀门及时关闭, 减小了介质的泄漏, 降低了罐体的充装风险。

第三:紧急切断阀在手推杠杆软钢索接头处, 手动油泵泵体和阀体油缸上都装有易熔合金连接件,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环境温度骤升等紧急情况, 温度达到75±5℃时, 易熔合金连接件自行熔化, 使软钢索与紧急切断阀开, 或者液压油从孔塞出漏出导致油路泄压, 阀门自动关闭, 避免险情扩大。

第四:紧急切断阀在正常装卸过程中, 阀体内部阀瓣上下各有一个弹簧能保持一定的平衡, 从而保证了介质按照要求的流量通过, 一旦介质流量过快阀瓣下方会形成一定的负压, 平衡被破坏, 阀瓣在上弹簧作用下落下, 阀体自动关闭, 介质流动被截断, 起到过流保护作用。一旦罐车在装卸或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大量介质外泄, 无法通过人工关闭时, 紧急切断阀能自动关闭, 避免险情扩大。

第五:罐车在安全紧急切断阀时在罐车尾部设计了泄压开关。装卸作业时, 如果管路意外破裂或液化气体从液相阀、气相阀等处产生严重泄漏, 不能接近阀门箱进行操作时, 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到罐车尾部向后拉红色事故手柄, 释放手杆, 使紧急切断阀关闭。避免了介质流出扩大险情。

紧急切断阀作为槽罐车上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为了保障紧急切断工作的正常使用, 需要定期进行检验。急切断装置检验包括外观检验、解体检验、性能校验和远控系统试验:

核实紧急切断装置型式、型号、操作方式、公称压力、制造单位等, 检验外观质量是否良好;无产品制造许可证或者合格证的紧急切断阀不得使用。

进行清洗、解体, 检验阀体、先导杆、弹簧、密封面、凸轮等有无损伤变形、腐蚀生锈、裂纹等缺陷。检验紧急切断阀装置控制系统的手摇泵、管路、易熔塞是否完好, 有无损伤、松脱、泄漏等现象, 钢索控制系统是否操作灵活可靠、到位等;检验油压式或者气压式紧急切断在工作压力下是否全开, 并且持续放置情况下不致引起自然闭合, 动作是否灵敏可靠;紧急切断阀是否在5s内毕止。设有过流保护装置的, 检验超过额定流量时过流保护装置是否自动关闭。

按照0.1MPa和罐体的设计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 保压时间不少于5min。紧急切断远控系统在罐体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控制试验, 检验其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在槽罐车使用过程中, 检测会遇到紧急切断阀泄漏或者紧急切断的情况, 有时没有引起押运员的重视, 对于轻微泄漏或无法正常打开时, 充装单位也无法关注, 各别单位更是直接放任切断阀的开启状态, 这种情况十分危险, 一旦高速上发生意外事故, 罐内介质直接泄漏。“4.13”事故充分说明了在没有紧急切断装置或者紧急切断装置无法正常工作下, 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危害。

紧急切断阀是槽罐车上的重要的安全保护附件, 罐车使用单位一定要维护保养切断阀, 定期检查紧急切断阀。并组织押运人员和驾驶人员学习切断阀的操作方法, 关键时刻能避免重大安全事故。

摘要:紧急切断阀也叫紧急切断装置, 安装在罐体介质与气相阀、液相阀之间。紧急切断阀作为安全附件对槽罐车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作用。紧急切断阀作为槽罐车上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为了保障紧急切断工作的正常使用, 需要定期进行检验。急切断装置检验包括外观检验、解体检验、性能校验和远控系统试验

关键词:罐车事故,紧急切断阀

参考文献

[1]吴建东紧急切断阀应用研究浙江温州科技与企业2013, (9) .

紧急事故 篇7

1 天然气泄漏扩散范围计算模型

天然气泄漏可能发生于管道和储罐中,前者发生场景包括埋于地下的高压管线、暴露于地面上的高压管线(如门站和阀室),其泄漏主要以气态天然气为主;后者发生场景包括以液态形式储存的常压储罐,其泄漏既可能是气态,也可能以液态方式泄漏并形成液池,或以气液两相的形式发生泄漏。

1.1 泄漏计算模型

对于高压管道的泄漏过程,由于管道内的流动有其特殊性,因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以表征高压管道泄漏速率和泄漏的其他物理条件(如泄漏压力、温度和密度等)。常规的管道泄漏模型有小孔模型和管道模型,二者分别只适用于小孔泄漏和管道大面积泄漏,对介于两者之间的泄漏过程并不适用,因此近年国内外学者发展了任意孔径的泄漏模型。研究表明,任意孔模型是一种通用的较为合理的高压气体泄漏模型。该模型满足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系统对高压管道泄漏过程预测中泄漏孔面积未知(任意变化)的要求。

液相泄漏和两相泄漏过程的泄漏率估算相对容易。对常压下的液体泄漏速率,取决于泄漏孔之上液位的高低;对于非常压下的液体泄漏速率,主要取决于窗口内介质压力与环境压力之差和液位高低。其泄漏速率可以采用柏努利方程进行计算。当容器内液体为过热液体,即液体的沸点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液体流过泄漏孔时由于压力减小而突然蒸发。蒸发所需热量取自于液体本身,而容器内剩下的液体温度将降至常压沸点。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气液两相泄漏,需要考虑液体闪蒸过程。

1.2 扩散计算模型

目前开发的计算气体扩散过程的模型大体上可以分为Gaussian扩散模型、一维模型和CFD模型等几类方法。

1.2.1 Gaussian扩散模型

Gaussian扩散模型是预测各类气体泄漏的最简单的模型,它假设气体向下风向扩散时其浓度变化呈Gaussian分布,则下风向任一位置气体浓度可以表征为式(1)所示。

式中:Q表示源强(泄漏速率), kg/s;ua为风速,m/s;Hs为泄漏源高度,m;σx、σy、σz分别代表下风向、侧向和高度方向的水平扩散系数,m。

Guanssian扩散模型的缺点主要是其源强为低动量过程,即未考虑天然气泄漏速率等高动量过程的影响,不适合高压管道或设备泄漏(高动量)后的扩散过程计算。此外,Gaussian扩散模型仅适合平坦地形条件下的扩散过程的计算。

1.2.2 一维模型

一维模型则对气体向下风扩散的横截面浓度和其他特性采用指定形式的分布,采用在横截面空间进行平均,并仅在下风方向(一维)使用守恒方程的方法进行扩散计算。这类模型的优点在于考虑了气体扩散的空气卷吸、温度效应以及大气环境因素等的影响,由于采用一维计算,因此计算速度快,是比较适合的快速计算模型。典型的模型包括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认可的SLAB模型、HEGADAS模型和DEGADIS模型等。SLAB模型主要适用于重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扩散过程计算,包括液池泄漏扩散、水平扩散、垂直扩散和气体瞬时扩散等几种模式,在扩散计算中考虑了大气稳定性、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DEGADIS模型亦适于重气扩散过程,主要计算泄漏工质以垂直于风向的方向进行扩散的过程。

1.2.3 CFD方法

CFD方法是基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这类方法可以给出流场内的详细结构,包含了天然气扩散浓度、速度、温度及其湍流量的各种信息,同时可以考虑扩散现场的复杂地形和建筑物布局对天然气扩散过程的影响。用于此类计算的软件包括FEM3系列软件、FLUENT软件、CFX软件等。CFD方法的缺点主要是计算花费过大,计算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应用于现场泄漏和扩散过程的计算,满足不了快速反应的需要。

根据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系统的应用特点以及快速计算的现场需求,对扩散过程的预测模型以一维守恒方程的积分模型为主,水平扩散模型采用SLAB模型算法,垂直扩散模型采用DEGADIS模型算法。

2 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模型

根据人员安全疏散准则,一个安全有效的疏散必须满足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Available Safe Escape Time)大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Required Safe Escape Time)。对于天然气泄漏事故而言,tASET是指从事故发生时刻到事故达到危害人员安全的极限状态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天然气泄漏方向、泄漏源类型、工质状态、环境等因素;此时间由上述天然气扩散范围计算模型获得。tRSET是指从事故发生时刻起到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的时间,包括探测时间(talarm)、人员反应时间(tresp)和人员疏散运动时间(tmove),见式(2)所示。

探测时间主要取决于事故发生条件、周围环境及探测系统特性,人员反应时间则与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年龄、对建筑物的熟悉程度、反应灵敏性、集群特征相关,此二者一般根据实际情况给定一个合理估值。人员疏散运动时间则一般取决于待疏散人群规模、分布、人员疏散速度、交通状况等,主要通过疏散计算机模型或者经验公式确定。

2.1 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机模型

据Gwynne等人的统计,当前国际上已经建立的人员疏散模型大约有20余种。建模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宏观的方法,即把行人视为连续流动介质。因为现代人员疏散研究是从交通流的研究中分化出来的,因而也就很自然地继承了流体研究中已经完善和成熟的方法;二是微观的方法,它把行人视为相互作用的粒子,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Helbing的社会力模型;三是介观的方法,它在宏观和微观中取折中,如格子气(Lattice Gas)模型和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模型。

计算机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精细考虑疏散细节,诸如建筑物结构、道路形状、出口尺寸、待疏散人群间差异(包括性别差异、速度差异、心理差异等)、路径选择、行人交互等复杂行为,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两个问题。

(1)计算复杂度高,耗时长。

以社会力模型为例,在具有一个疏散出口的15 m2的空房间里,200个人的疏散模拟就需要20 min的计算时间(P4微处理机),而对于几十甚至上百个楼层、结构复杂、出口多样、人员分布不均的高楼里人员疏散进行模拟所耗费的时间则会更长。

(2)过分依赖输入,对输入精细化程度要求高。

这些模型都有各自的使用场所。如:Fire-CAMTM使用于办公楼及公寓楼式建筑,EXIT89使用于高层建筑,BFIRES主要针对医疗类型的建筑。每个模型在进行模拟计算前都要进行耗时费力的预处理工作,要对疏散场景的每个参数给予详细描述。

以上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采用计算机模型计算人员疏散时间的方法不适合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系统的快速计算需求和应用模式。因此,考虑采用经验公式作为人员疏散运动时间的计算方法。

2.2 人员疏散时间经验公式

2.2.1 Togawa经验公式

将人群距最近的门的距离表示为Ks,人群的步行速度表示为V,则可以运用公式(3)求出tmove,设定当队列中的第一名疏散对象抵达该出口后,队列的疏散是连贯的。

undefined (3)

式中:tmove为疏散运动时间,s;C为通过疏散门的单位流量,人/(m·s);Na为疏散总人数,人;w为有效门宽,m。

2.2.2 Melinek和Booth公式

Melinek和Booth的经验公式中的疏散运动时间由人流时间和穿行时间两部分组成,其中人流时间表示人群经过楼梯的排队等候时间,而穿行时间则是指人员穿过楼梯的时间。完整的经验公式如式(4)所示。

undefined (4)

式中:tmove-r为r层及以上楼层人员的最短疏散运动时间;Ni为第i层上的人数;wr为第r-1层和第r层之间楼梯间的宽度;C为下楼梯时单位宽度的人流速率(即楼梯的通行速率);ts为行动不受阻的人群下1层楼的时间。

考虑到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计算的特点、计算成本以及实际应用模式,综合采用式(3)、式(4)进行城市大范围人员疏散时间的现场快速估算,即建筑物内运动时间估算采用Melinek和Booth公式。建筑物外运动时间估算采用Togawa公式,即排队时间与纯运动时间的加和。

根据人员安全疏散准则,总的疏散时间tRSET见式(5)所示。

3 人员紧急疏散系统

人员紧急疏散系统从结构上分为4个模块: 泄漏扩散计算模块、疏散计算模块、参数管理模块、信息显示模块,见图1所示。

(1)泄漏扩散计算模块:

负责根据用户输入的事故现场的各种参数,计算给定时间给定高度上天然气的最大扩散浓度范围,譬如计算20 min时离地面2 m高度上天然气平均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下限5%的扩散边界。

(2)疏散计算模块:

负责根据泄漏扩散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实际疏散边界及其他相关输入参数,计算事故涉及疏散的人数,以及需要的疏散时间。通过比较疏散时间与危险浓度到达的时间,即可得出是否可以安全疏散,是否需要改变疏散策略采用其他方式安置群众。

(3)参数管理模块:

负责接收用户的各种参数设定,校验参数是否合法。输入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限制规则交由软件系统本身接管,也减少了用户的使用负担。用户还可以将输入参数集保存到一个单独的算例参数文件,供日后阅览、修改和使用。

(4)信息显示模块:

负责计算结果的呈现,包括计算日志,提供计算中间过程更详细的信息,方便进一步研究;计算结果简述,为事故处置现场的用户提供一目了然的所需信息,包括扩散范围、波及人数、运动所需时间以及疏散所需总时间,见图2所示。为了安全起见,系统在给出扩散边界时考虑了20%的安全余量;扩散范围可视化,将扩散范围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方便事故现场信息的快速接受和理解,如图3所示,不同线条代表不同的天然气浓度。

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可以灵活更换。如果泄露扩散范围有更好的计算模型,可以直接替换现有的算法,而不影响整个系统架构。再比如信息显示模块今后可以考虑与GIS、3D、VR、WWW等技术的结合,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和友好的操作界面。

采用C++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对以上设计方案进行软件实现。

4 结 论

笔者首先对天然气的泄漏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扩散范围快速计算模型,结合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模型,进而设计出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系统,最后用C++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原型的软件开发实现与应用。此系统可为天然气管网公司在制订应急预案时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消防等有关部门现场处置和应急管理提供决策辅助。

摘要:对天然气泄漏事故展开原理分析,将其按时间线拆解为泄漏、扩散及疏散三部分。对泄漏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Gaussian扩散模型、一维模型和CFD方法等扩散模型,并对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机模型和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的应用特点以及快速计算需求,设计开发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系统,为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急现场的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天然气,泄漏,扩散,疏散,应急救援

参考文献

[1]Dong Yuhua,Gao Huilin,Zhou Jing’en,et al.Evaluation of gas release rate through holes in pipeline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2,15:423-428.

[2]Jo Y D,Ahn B J.Asimple model for the release rate of hazardous gas froma hole on high-pressure pipelin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3,A97:31-46.

[3]Luo J H,Zheng M,Zhao X W,et al.Simplified expressionfor es-timating release rate of hazardous gas froma hole on high-pressure pipeline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6,19:362-366.

[4]Ermak D L.User’s Manual for SLAB:An at 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for denser-than-air releases[R].ACRL-MA-105607,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1980.

[5]Colenbrander G W,Puttock J S.Dense gas dispersion behavior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model developments[C].Fourth Int.Sym.on Loss Prev.and Safety,1983.

[6]Spicer T O,Havens J A.User’s guide for the DEGADIS2.1dense gas dispersion mode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R].EPA-450/4-89-019,1989.

[7]宋卫国,于彦飞,张和平.某大型商贸中心的人员疏散性能化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5,7(10):78-83.

[8]董刚,唐维维,杜春,等.高压管道天然气泄露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11-15.

紧急事故 篇8

这是一起构成重大影响和潜在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也是OPEN3000系统上线后第一起事故限电事件, 不仅考验了调度员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电网事故的能力也考验了这套系统是否能全方位协助调度员处理突发事件。与此同时, 也激发了技术人员对限电原则与方式、技术保障以及信息汇报等一系列应急处置的思考。

1 事件经过回顾

事件前, 500k V宝安换流站#1、#2、#3主变与500k V鹏城站#2、#3主变组团并列运行;统调电厂有220k V妈湾电厂、前湾电厂、美视电厂;地方电厂有110k V南山热电厂 (当前出力305MW) 、美视B厂 (当前出力195MW) 。

11:02, 220k V欢西乙线 (2873) 两侧开关跳闸, 2分31秒后, 第二波险情接踵而至, 另一回220k V并联线路欢西甲线两侧开关跳闸, 西部电网负荷全部转移由500k V宝安换流站供, 达3104MW, 超限值554MW220k V廷平甲、乙线负荷达900MW, 超限值400MW。

11:05, 中调电:在象山、奋进、公明、远丰、创业、固戍、廷苑、西乡等片网事故限电500MW。

11:06, 当值断开湖洋站#2、#3主变变低开关及万安站#1、#2、#3主变变低开关。

11:07, 中调再次来电:500k V宝安换流站#1、#2、#主变和220k V廷平甲、乙线断面负荷过载均为300MW要求只在廷苑、西乡片网事故限电即可。

11:08~11:23期间, 当值断开西丽站#3主变、五村站#3主变、九围站#1、#3主变、王家站#2、#3主变、田寮站#2、#3主变、新玉站#2、#3主变、新安站#2主变、宝安站#3主变、航城站#4主变变低开关, 通知西乡站断开#主变变低开关。

随后, 当值通知信息部退出全网AVC闭环运行;通知南山电厂将#1机组 (100MW) 由欢乐网改挂西乡网。

11:06~11:23期间, 当值调度共在12个变电站19台主变执行中调事故限电, 限电负荷共计500MW。

11:57~12:03, 中调强送欢西甲线 (2872) 、欢西乙线 (2873) 成功后, 当值遥控操作恢复12个变电站19台主变限电负荷。

2 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从本次事件的处理效果来看, 当值调度在电网紧急状态的反应下是及时迅速的, 在第一时间当机立断, 成功解除了断面严重过载险情对电网的威胁。尤其当时正值负荷高峰期, 地区电网负荷达1191万千瓦。一旦蔓延发展为大面积停电事故, 将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与损失, 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更是难以估量。此次电网险情能够迅速解除, 跟主网系统控制分部在事故预防方面下的功夫密不可分。

2.1 高度重视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主网系统控制分部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除组织调度员编制年度事故总预案之外, 还根据电网风险编制各类专项预案和保供电方案, 并随电网建设动态进行滚动修编, 切实做到了电网安全无遗漏。通过每月以值为单位开展针对性的DTS反事故演习和变电现场设备培训, 做到“人人心中有预案, 预案时时在我心”, 为提高调度员事故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2.2 把预案嵌入OPEN3000系统, 实现风险关口前移

为保证调度员在发生电网事故时能够迅速反应, 主网系统控制分部独创性地把各类控制断面和限电表格界面嵌入OPEN3000系统中, 这不但使得调度员能够方便地在一个界面上监控到所有重要潮流断面, 时刻做好控制准备, 而且在电网发生严重事故超出稳定限值时, 可以快速地根据预制的限电表格进行拉闸限电。只需一个点击即可链接进相应站内图, 遥控开关解除负荷。此次事故处理, 当值就是借助了这个平台, 根据《三级事故限电序位表》进行紧急限电, 成功防止了主网发生系统性崩溃和瓦解。将预案嵌入OPEN3000系统, 为调度员快速限制事故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2.3 值内分工负责, 默契配合

在事故发生瞬间, 值班人员能否快速进入冷静应对状态, 与个人的反应能力、业务水平、实际经验等因素紧密相关。在分部基础业务培训常态化、应急业务培训实用化、新员工培训体系化、班组培训贴身化的“四化”培训下, 值长和班员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默契的配合成为了此次事故处理的关键。当值值长作为事故处理的主要指挥者, 镇定、有序地安排了值内人员参与事故处理的分工。在紧张的气氛与杂乱的电话铃声中, 每人能够独当一面、忙中有序, 使切除负荷、记录数据、潮流信号监视、联系中调等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 事件的反思

虽然此次事故处理及其善后工作处理得比较妥帖, 为今后此类突发事件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经验, 但回顾整个事故处理过程, 一些问题仍值得思考。

3.1 控制方式

按照中调快速限电的要求, 事故限电情况下控制负荷是直接断开线路开关, 切除下级变电站的全部负荷, 目前的做法是切除主变的变低开关。虽然控制方式有了改进, 但是这样做仍可能发生电网内某个变电站切除2个变电开关, 导致所供电地域电力消失的情况, 给居民生活、交通造成一定的压力。据法国电网运行和调度经验, 法国电网有专门的快速限电技术手段, 即调度员只需点击一个按钮, 系统就能够自动代替手工操作快速切除负荷。由于速度够快, 法国电网能够做到按照馈线来控制负荷, 如此既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完成足够量的负荷切除, 又不会给某一区域造成全停的后果。

3.2 调度值班人员的工作分配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以设备为基础, 以人员为保障。由于人手紧张, 主网调度每值只能保证5人值班, 这样分配下来事故处理中信号监视只能1人负责。以此次事故为例, 从11:02跳闸开始, 到12:03事故处理告一段落, 期间主网信号总量为10188条, 如此大的信号量, 对人员和安全都是巨大的压力。此外, 除作为总指挥的值长、监视信号人员不算, 此次事故处理中真正执行切负荷操作的只有3人。他们在17分钟内需要切除12个变电站19台主变共计500MW的负荷量 (必须在信息通道正常的情况下) 虽然此次事故他们是完成了任务, 但这无疑是超强度的工作。而调度台上需要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 还有信号监视、接打电话、短信发布、切除负荷与损失统计……为了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希望能够在调度人员配置力度上给予支持, 电网安全稳定是生命线, 必须予以保障。

3.3 信息汇报的程序

此次事件中, 当值虽然在技术业务上体现出了良好的素养, 但由于人手紧张、事故处理压力较大等原因, 信息流通方面在调通中心内出现了一些“堵塞”, 分部马上进行了校正, 完善了事故应急信息汇报制度。

4 结束语

紧急事故 篇9

建设电网步伐的不断加快, 在电网中也不断应用着高科技技术, 所以对电网的运行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再提高。虽然在如何做好设备维护、道闸操作和日常巡视的过程中, 已经对值班人员开展了技能培训活动, 但由于电网在发生事故时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 提高变电值班人员应对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生命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1 影响变电运行人员紧急事故处理能力的要因

1.1 值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和事故风险意识的影响

值班长作为值班员中的总指挥领导者, 在变电事故中, 倘若值班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出发生事故所属的故障类型, 能够沉着冷静的发出处理事故的指令, 就可以尽快把事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就能把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降到最小。除此之外, 值班长还要有足够的事故风险意识。值班长要把安全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项交代给检查人员, 将处理方式讲解给值班人员。

1.2 班组整体水平的影响

对事故的紧急处理不是个人的行为, 而是整个团队的行为, 事故的处理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组整体业务水平影响。重大的事故处理需团队的相互协作, 需要一个变电站所有值班人员全都迅速行动起来, 不能过度依赖单个人的经验, 否则易造成集体的判断错误的结果, 错过事故处理的最佳时间。

1.3 值班工作质量的影响

变电站值班的工作质量主要指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设备巡视检查等等。值班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程度对人员处理事故的应急反应有很大影。所以, 值班人员对本变电站的运行方式情况、负荷情况要有清晰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发生事故时, 找到原因, 对症下药, 有条不紊的去解决。例如, 在巡视设备时定要及时留意设备出现的缺陷情况, 把一部分不可预见性事故转化为可预见性事故, 在初始阶段就消灭事故。

1.4 规程制度的影响

在处理紧急事故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及其重要, 马虎不得。由于事故发生以会进行隔离故障点的操作处理, 现场很忙碌, 但值班人员要能够做到忙而不乱, 现场不能混乱。牢记规程制度, 严格遵守每一项规程, 使人员能够有条不紊的工作, 实施措施。倘若出现下达的命令与规程制度不一样的情况, 这时, 值班长就要及时发挥作用, 因为忙乱错杂进而忽略规章制度致使事故扩大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 严格执行规程制度是事故处理的准则。在变电站紧急事故的处理过程中, 因操作人员不按照规范进行事故处理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导致更加严重的变电站事故发生。

2 值班员应对紧急事故处理能力提高策略

2.1 加强预防全站停电预案及措施的演练

防止全站停电措施及预案是值班人员处理事故的指导性文件, 可把预案的演练分成三部分, 即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实战演练。目前值班人员往往只注重某一种演练, 更有甚者仅把演习记录作为演练的成果, 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桌面演练指组织值班长和以上的员工分析在预案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 做出相应的预案。功能演练指把演练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提取出来, 例如响应环节可以有效锻炼值班人员对事故反应的能力, 考察人员对事故现象的初步认识。实战演练指模拟现场环境, 考察人员对设备的熟知程度如何。将三种演练方式综合有效运用, 长期演练, 才能够提高值班人员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 在真实环境下临危不乱。

2.2 建立处理事故的程序卡

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 人员会不自觉地遗漏一些事故, 这样不单单给自己在处理解决事故带来一定的麻烦, 还很可能会造成调度出现错误判, 耽误处理事故和恢复送电的时间。因此, 结合变电站实际建立处理事故的程序卡制度并且立即执行很有必要。在发生事故的时通过规章制度的内容进行正确性的处理, 避免漏报和误报的现象发生。

2.3 加强班组团队建设

事故处理是团队工作, 一个人是不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 即便可以完成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在班组的管理中务必注重培养团队意识, 经常开展团队活动, 在安全生产的工作中凝聚值班人员的思想, 发挥每个人的业务特长, 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 进而促进班组建设。通过班组的团队建设, 保障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所有的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战斗当中, 做到关心彼此的安全, 集中力量、精神确保来安全操作。在平常的工作中需要更多的交流经验, 值班长应该多讲述一些事故案例和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 全面提高班组的技术水平, 最终使集体的战斗力加强, 对各种突发事故应对自如。

2.4 全方位多形式的开展规章制度的学习

值班人员主要是以部门指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行动工作依据, 对规程制度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判断人员是否正确处理事故的具体表现。班组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规程制度的学习, 要结合现场安全管理和反习惯性违章等一些活动考察运行人员对制度掌握的程度, 在总结以往的经验的过程中, 发现当前存在的差距, 有效弥补不足。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可以通过漫画、演讲、小品、辩论、竞赛等形式吸引人员的注意力, 为制度注入新活力, 确保制度能够深入值班人员的内心。

2.5 增加现场仿真系统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逐渐提升、设备的不断改进改造, 输电通道不断清理, 目前现场发生事故的几率减小, 由于长期没有遇到事故, 值班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很容易降低, 积累现场经验可能性更小。为了有效保证值班人员的事故处理水平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 变电站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设现场仿真系统, 展开处理事故的相关演习活动, 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处理事故的水平。

2.6 通过事故预想提高值班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事故预想指是在平时针对天气变化有可能导致的问题、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频发问题、在检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提前设想好的, 一旦发生事故时, 值班人员需要如何正确处理、迅速反应而做的工作。它是防范事故和正确处理事故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培训方法, 同时也是增强人员应对事故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按照天气的变化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多方面所做出的事故预想, 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事故预想能够让值班人员互相沟通合作, 统一认识, 从而有效增强整组人员在碰到事故风险时的控制能力, 做到尽快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张, 能够准确无误、配合默契地处理事故。

2.7 形成良好的值班纪律

在变电站的运行与管理中, 规范化的值班纪律不仅可以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还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避免安全事故的扩大。值班纪律指认真监盘, 仔细排班、班上检查, 值班的精神状态等几方面。通过认真监盘熟悉变电站整体运行状况, 掌握变电站运行方法和实际负荷。通过接班、排班检查可以让当前值班人员了解运行情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值班工作中, 督促每一个值班人员认真工作, 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安全工作是各行各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而与人人息息相关的电网更是如此。只有不断提高变电站值班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不断提升变电值班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 不断累积宝贵的事故经验, 才能在紧急突发事故面前, 做出准确判断。此外, 变电值班人员还要重视团队之间的协调合作, 因为事故处理不是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需要整个班组人员的努力和配合, 从而快速有效的控制住事故范围, 降低事故损失程度,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小康, 李明.提高值班员应对紧急事故处理能力的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7:209.

[2]秦瑞萍.提高变电站值班人员事故处理应急能力探讨[J].商品与质量, 2015, 22.

上一篇:水土不服的互联网保险下一篇:声乐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