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疗救援

2024-07-26

紧急医疗救援(共9篇)

紧急医疗救援 篇1

我站地处崂山南麓, 所在景区管委未成立专门的医疗救护队伍。我站自2004年成立以来, 除承担辖区内日常急救任务外, 同时承担景区及周边崂山群系山脉的突发急救任务。现回顾性分析我站2005—2013年参与救治的83例意外患者。

1 基本情况

83例景区救治的患者, 男39例, 女44例;年龄8~91岁。 (1) 创伤32例 (38.6%) :成功救治31例;另1例因自高处滑落坠入山崖, 颅骨粉碎性骨折当场死亡。 (2) 心血管疾病26例 (31.3%) :成功救治25例;另1例因突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事发地距离救援地点较远, 徒步2小时以上才到达现场, 患者最终不治身亡。 (3) 消化系统疾病11例 (13.3%) , 均成功救治。 (4) 脑血管疾病5例 (6.0%) , 均成功救治。 (5) 猝死5例 (6.0%) , 系爬山途中突发意识丧失, 到达现场时患者已死亡。 (6) 其他4例 (4.8%) , 均成功救治。救治反应时间23~215分钟。

2 救治过程

2.1急救单元出发奔赴现场

接到调度指令后, 工作人员急速出发奔赴现场。途中第一时间与求救者电话联系, 了解患者情况。根据病情予相应的医疗指导, 心理安慰等措施。

2.2社会应急联合行动的联络与协调

根据病情需要, 与景区管委、110、119形成联动, 到离患者最近的地点集合。途中保持电话畅通, 并间隔一段时间与患者联系, 了解病情变化情况。到达集合地点后, 根据病情携带急救设备及药品, 与景区管委、110、119工作人员一起徒步赶赴救援现场。

2.3现场急救

到达现场后, 坚持先“救”后“送”的原则, 针对不同病种进行对症处理。首要的问题是抢救患者生命, 对于危及生命的情况必须优先处理。

3 救治难点

(1) 医疗人员严重不足。我站一个出诊车组只有3名工作人员, 医疗救援人员工作紧张、时间长、耗费体力精力大, 由于山区救援的特殊需求, 要求救援人员有较好的体能。 (2) 救治反应时间过长, 由于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差, 步行时间长, 造成救援时间长、救援任务重。步行负重较大, 如配备的急救包, 还有手电筒、头盔、短衣 (工作服、雨衣) 、胶鞋、水壶、近距离通信工具。药品包括消毒液、止痛药、局麻药、抗生素、急救药品, 医疗用具有绷带、夹板、清创缝合包、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药品及器械, 总重量至少在25kg。 (3) 不熟悉景区路况。求救患者多是外地游客, 登山途中发生意外, 对景区的景点及所在位置不熟悉, 给救援造成一定困难。

4 景区医疗救援管理

(1) 加强医院后备梯队建设。做好科室人员应对应急事件的思想动员工作, 加强科室的应急能力, 还应加强应急业务知识培训。 (2) 加强社会应急联合行动的联络与协调。建立120、景区管委、110、119四部门的通讯录, 遇有紧急救援任务时能快速集结, 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3) 建立健全常见疾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医院应制订科学、简明、有效、易于操作的风险应急预案, 规范主要内容, 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防护[1]。 (4) 加强医护人员素质建设。急救医疗知识与技能;各种紧急情况的管理、准备、预防、反应;现场搜救技能;自身安全判断知识和防护技能;医疗相关法规、伦理学、心理学;体能训练等。急救医护、驾驶员均熟练掌握现场救护、救援知识, 特别是强调急救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 及早使用除颤器、气管插管及高级生命支持;驾驶员能完成初级心肺复苏术。对各种意外所致创伤病员的搜寻、脱离、搬运、集中, 熟练应用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技术及暴露的防护、呼吸道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彭文岗, 王宏志.制定医疗应急预案加强医疗风险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3) :129.

紧急医疗救援 篇2

同时,片方释出一组与《时尚芭莎》电影组合作的时尚大片,在电影中饰演高谦的彭于晏与饰演儿子聪聪一角的小演员张景祎“父子档”搞怪出镜,萌态十足。在救援场上,他们是英雄;回到家中,他们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是有家人有儿女的普通人。

电影《紧急救援》取材于真实救援事件,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是《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金牌班底的又一燃炸力作,将于20大年初一正式上映,目前全国路演正火热进行中。

彭于晏首度演绎父亲角色中国救捞人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此次曝光的时尚大片是电影《紧急救援》与时尚芭莎电影组的第二次合作,一改之前的硬核制服风格,电影中饰演高谦的彭于晏与饰演儿子聪聪一角的小演员张景祎父子组合一身休闲装出镜,萌态十足。一张张光影大片记录下了父子间的相处日常,可爱的聪聪偷偷观察生气的父亲,两人一起搞怪自拍,一起看动画、打游戏、玩模型,似父子更似哥们儿。正值新年来临之际,点爆竹,画年画,这对父子档也为大家送上一份新春祝福“平安喜乐,一起‘福’到家。”

这是彭于晏首度演绎父亲这一角色,对他来说也面临一些挑战,儿子聪聪人小鬼大,爸爸高谦需要多多鼓励、以身作则。他坦言:“导演给我这个角色,我觉得是非常难的。导演很有意思,他知道我是单亲家庭,所以饰演一位父亲我要花很多时间去说服自己,我的生命里面没有父亲的形象在,但我要扮演这个角色,非常感谢导演给我的这个角色,让我面对自己一次。”他同时透露道,“这部电影的情感部分导演拍得特别用心,大家会看到完全‘升级版’的林超贤电影,他把自己想象的中的亲情以及兄弟之情都在这个戏里展现出来了。”

这次的林超贤“超有人情味” 《紧急救援》聚焦华语海上救援新题材

在金陵初雪中,电影《紧急救援》导演林超贤,携主演王彦霖、蓝盈莹、徐洋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作为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华语电影《紧急救援》展现了一群在普通大众中少有人知的高危职业——中国救捞人。电影震撼的救援场面,真实而揪心的故事情节,都感染了现场的所有人。一位老爷爷看片后激动地表示:“这是第一部反映救捞人的故事,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因为它不仅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故事,它还刻画了英雄人物的心灵和他们的家庭和友谊。它有一个中心,就是高谦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这就是这部影片的灵魂。”导演林超贤感触万分,现场与老先生握手拥抱,“我很感动,这位老先生看到了我们电影的精粹,这次我们不仅有‘打’的戏,更有一份爱和精神,每一次都想给大家不一样的东西。希望大家能把这份救捞精神传达出去,这就是我们拍这部电影的初衷。”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也为电影和中国救捞人们送上祝福,还有一位观众坦言:“紧急救援完全超出预期,很燃强推!完全被电影震撼,里面有笑点也有泪点,亲情、友情与感情戏相结合,里面的情节和台词直接触动到我,演员们把这群平凡人物演活了,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海上救援人员的不易,这是一部很值得带着全家人去电影院观看的一部电影!”

电影《紧急救援》又一次展现了“升级版”的林超贤,一位多年的影迷感叹道,“这一部电影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感情、勇气、家庭,以及包括一些笑点,这个是在之前的林超贤电影中没有看到过的,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再到《紧急救援》,这三部电影一部比一部好,包括很多的水下拍摄,比前两部困难很多,我很佩服林导。”林超贤导演现场回应道,“电影里面所有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我就是为了把更好的东西呈现给观众。”

“守小家护大家”还原真实救援者生活消防家属为《紧急救援》点赞

在电影中饰演情侣的王彦霖和蓝盈莹首次同时亮相路演活动,不少观众看完后都表示这对cp的故事可谓是电影的一大泪点。这也是蓝盈莹首次饰演英雄背后的家属这一角色,“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这样一群人是完全不了解的。但是我演完之后,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我的战场就是守护家庭,让救捞人员在外面放心,做他们最坚实的壁垒,为他们守好这个小家,所以我觉得救捞人员的家属也是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王彦霖也表示赵呈虽然是一个救捞人员但也是普通人,他在做很多事情时都必须考虑到家里的她,可是一踏上救援场,他的脑中又只有“救人”两人字。

紧急医疗救援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情况

2008年5月12日, 四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 其中德阳为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 德阳市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辖三市二县一区, 面积5 954平方公里, 是四川重要的经济和教育中心, 有近400万城市人口。绵竹、什邡、汉旺等地受灾最重, 当地医疗救治机构相对不足, 死亡人数1万多。

1.2 救援概况

三医大医疗救援队于5月13日进驻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该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编制床位 400 张。救援队中医护人员全部来自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其中医生27名, 包括麻醉、骨科、脑外、胸外、普外及消化、心血管和儿科、检验等多学科多专业, 护士4名, 医疗辅助人员4名。携带各类药品, 常用耗材, 展开外科、内科、儿科等多学科治疗, 并开展了心理创伤救治、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消毒防疫。截止到5月24日共救治各类伤病员882人。

1.3 统计项目

收集医院每日诊治的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基本信息, 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地震灾区疾病分类统计表, 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外伤及其他疾病4大类进行分类。

1.4 统计学处理

计算性别、年龄段、各类伤病所占百分比。对外伤患者所占的比例的时间分布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2.1 救治伤病员的性别分布

救治的伤病员中男性388人, 占伤病员总数44%;女性494人, 占伤病员总数56%。

2.2 救治伤病员的年龄分布 (由于没有用当地各年龄段的人口自然分布的基数进行对比, 年龄分布显示的受伤比例仅供参考)

2.2.1

救治的伤病员年龄最大的为94岁, 年龄最小的为出生3h新生儿。0~19岁人群192人, 占21.77%;20~39岁人群164人, 占18.59%;40~59岁人群328人, 占37.19%;60岁以上人群198人, 占22.44%。

2.2.2 儿童年龄分布

0~3岁27人, 占儿童14.06%, 占总数3.06%;4~9岁90人, 占儿童46.88%, 占总数10.2%;10~19岁6人, 占儿童39.06%, 占总数8.5%。

2.3 救治伤病员的时间分布 第

1天接收伤员467人, 占52.95%;第2天259人, 占29.36%;第3天86人, 占9.75%;其余70名伤员陆续收入。

2.4 伤情分布

头外伤289人, 占32.06%;手外伤106人, 占12.01%;下肢外伤245人, 占28.34%;胸腹躯干外伤181人, 占20.52%;上呼吸道感染78人, 占8.84%;腹泻26人, 占2.94%。

2.5 院外、院内及院后救治

2.5.1 院外急救

本医疗队未参加现场搜救, 但有相当数量的伤员由较近的绵竹、汉旺等地救出后, 未实施检伤分类和现场急救, 直接送达医院。

2.5.2 院内治疗

医疗队展开工作后, 按照生命第一、快速准确、减少伤残的原则, 首先建立快速分检伤员制度[1], 将伤员分为立即治疗、延迟治疗、简单治疗及观察治疗四大类, 并以伤标区别[2]。立即治疗类均为危重伤员, 需马上手术或给予急救处理, 如严重颅脑外伤、开放性气胸、实质脏器破裂大出血、重度休克等;普通伤员需延迟治疗, 2~6h内暂无生命危险, 如开放性长骨骨折、皮肤及肌肉严重损伤经简单处理无大出血且生命体征稳定等, 这类患者可等外科医生处理完急诊患者后再处理;简单治疗类为一般闭合性骨折、皮肤及肌肉轻度开放性损伤、单纯关节脱位等, 只需一般石膏托外固定或清创处理;观察治疗类为一般轻度皮肤及肌肉轻度损伤且未发现骨折、内出血及休克等表现的伤员, 无需特别治疗。按伤情分类将患者分区安置, 便于观察和管理。同时建立临时病案, 监测伤员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国外普遍应用量化的创伤评分 (Trauma Score) 来判断伤势轻重, 对分类工作很有帮助。国内也有应用, 但在大批伤员分类中应用尚待研究。

外伤患者伤口主要分布在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伤口多数为皮肤溃疡, 少数深达肌肉和骨骼, 由于地震后伤员普遍营养欠佳, 大部分伤员的创面属于生长不良状态, 创面感染, 分泌物多。清创和换药术是最常见的工作。

2.5.3 医疗后送

本次医疗后送全部由后方医院完成, 危重患者途中需再次抢救可能性较大时增派1名护士随同。后送时监测生命体征、更换液体等, 并向接收医院提供1份病历。先后转运406名伤员。大多为陆路汽车转运, 约50名伤员经航空转运至广州。

2.6 传染性疾病检测

所有伤员未检出痢疾甚至霍乱、鼠疫等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列为内科疾病的第1位,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共计96例, 占全部内科疾病的87%, 均为普通的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另据三医大驻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报道外伤患者伤口分泌物涂片检出产气荚膜杆菌3例。

3 讨 论

3.1 妇女、儿童和中老年人受伤比例较高

通过伤病员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可以看出, 妇女、儿童和中老年人伤病比例较高, 可能与其体力较弱、骨骼相对较细、钙质的含量较低等多种因素相关。儿童和中壮年受伤较多, 分析原因可能为地震发生的时间正好为下午上班及上课时间, 人群相对集中在室内有关。

3.2 4~9岁学龄儿童受伤比例较高

0~3岁儿童受伤比例最低, 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大多受成人保护, 且未到幼托年龄, 多为散居有关。4~9岁儿童绝大多数集中在幼托机构或学校教室, 且体力较青少年弱, 逃生能力相对较差, 故受伤比例高于10~19岁组。

3.3 主要疾病的变化趋势

3.3.1 地震后3d, 外伤减少

地震发生之后3d, 外伤是救治的核心。抢救伤员时机紧迫, 被困人员的“生命窗”很窄, 根据地区、气候、季节的不同, 会有很大区别, 一般72h以后寻获幸存者的概率大大减少。大量伤员当场死于严重的颅脑外伤、内脏破裂大出血, 部分伤员许多在运送的过程中或等待手术的过程中死去。震后1周, 外伤人员所占的比例即停止上升, 内科病例逐渐上升。说明灾区余震及房屋清理中倒塌并没有造成新的外伤, 同时提示6级以下的余震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也反映地震灾后医疗救援工作的有效性。

3.3.2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

灾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增加, 与灾区山地昼夜温差大, 雨后气温骤降相关, 灾民缺衣少食, 没有御寒帐篷成为疾病增加的重要原因。如当地5月12日至13日, 大范围的降雨和夜间气温受冷空气侵袭降至10℃, 降温以后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明显增加。

3.3.3 传染病发生率低

尽管当地天气湿热, 灾后生活设施受到破坏, 但仅检出偶有散发的感染性腹泻, 并没有造成暴发流行。尽管呼吸系统感染病例占内科疾病第1位, 但均为普通的感染, 没有传染迹象。大量外伤患者集中于狭窄的帐篷和病房, 没有发生严重细菌感染暴发。说明灾区食品与饮用水安全性较好, 防疫消毒工作足够重视, 灾区居民卫生状况破坏不太严重, 这为灾区的重建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3.4 经验与启示

3.4.1 缺乏危机防范意识

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成功减灾的重要因素, 而这需要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掌握地震知识和具有危机防范意识的人寥寥无几, 当地也从未举行过防震演习, 大多数居民缺乏应对经验。尽管地震发生在白天, 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十秒, 但很多人还是未能幸免。同时, 部分建筑缺乏抗震设计和不符合抗震标准也是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3.4.2 严重外伤需要更高级的医疗

严重外伤除24h内获得急救的外, 72h后基本都已死亡。但从我们在医院开展的手术治疗分析, 严重多发性多器官损伤和严重挤压伤[3]的病例, 受医院条件及手术器材限制均无法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得不到高级治疗, 这类伤员可能死亡或需要截肢及引起截瘫。由于无内固定手术所需要的无菌手术间及层流手术间, 复杂的手术难以开展, 同时地震之后3d内, 医院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会因大量伤员的进入而大大减少, 在本地卫生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必须由国家、省级卫生管理部门协调及时后送以提供高级的医疗服务, 开展复杂手术治疗, 努力减少严重外伤引起的死亡和伤残。

关键词:紧急医院救援,地震灾区,伤员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1]尹宗江.军队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133-135.

[2]Antony Nocera, Alan Garner.An Australlian mass casual-ty incident triage systemfor the future based upon triage mistakes of the past:the homebush triage standard[J].Aust N Z Surg, 1999, 68:603-608.

紧急医疗救援 篇4

更多紧急救援内容(↓↓↓)

紧急救援电影【影评】

紧急救援电影【心得】

紧急救援电影【感悟】

紧急救援电影【观后感】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感悟

12月19日,电影《紧急救援》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捞局三亚救助站正式启动“劈波斩浪”全国路演。该片聚焦被《人民日报》誉为海上守护神的“中国救捞人”,讲述有血有肉的海上救援故事。

无法亲临现场的导演林超贤隔空致敬中国救捞人,众主创则分享了他们在“地表最难导演”的严苛要求下,为更好呈现“海上保护神”的精神风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的经历。彭于晏训练到忘我,王彦霖时刻精神紧绷,蓝盈莹为救捞家属鼓劲,王雨甜拍戏时从高处跳下的次数多到数不清,徐洋笑称进组后累到“想回家”,陈家乐在戏里被大火“追”出疾速奔跑,李岷城为角色学会一整套直升机技能……

发布会现场,“大年初一 劈波斩浪”八个大字点燃海上,用激燃炸裂的仪式宣告“劈波斩浪”全国路演正式启动。作为首部正式启动全国路演的春节档电影,《紧急救援》将用英勇无畏的救捞人故事燃“炸”银幕!上天入海,最强救援,硬核来袭!

此次路演启动仪式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捞局三亚救助站举行,舞台后侧方海域停靠着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17”轮。主演彭于晏、王彦霖、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并肩踏上波浪长桥,穿过片名“紧急救援”四字巨型立牌,在救捞船雄壮的鸣笛声中齐齐亮相,如同海上守护神,劈波斩浪而来!

发布会开始,演员们的“朋友圈”一一公开,曝光拍摄期间的众多细节。彭于晏分享拍摄时“最怕导演突然加戏”,他透露,片中“泡冰水”戏份就是导演临时增加的,为此还专门运来三卡车冰块。拍摄难度不断升级让彭于晏感慨:“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太难了!”王彦霖则表示:“参演《紧急救援》前一直恐高,我问导演有没有替身,导演说没有。”为了完成拍摄,王彦霖硬着头皮尝试,还表示自己从拍摄开始到结束,始终紧绷着这根弦不放松。出演救捞员家属的蓝盈莹则为观众分享了电影中的另一种情感,她用一个“等”总结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感情:“作为救捞员家属,身体上并没有那么辛苦,但精神上的煎熬一丝一毫都不比他们少。”还在现场喊话救捞家属:“我们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只有当好后盾,他们才能舍小家,为大家!”

发布会当天,导演林超贤发来VCR与众主演互动。早在定档发布会时,由于拍摄的高难度和高强度,导演就曾遭到集体“控诉”。此次他先发制人,“威胁”救援小队:“不要趁我不在的时候‘吐槽’我,因为我在赶后期,可以随时剪掉你们的戏,要想清楚再说!”他又分享到:“当时我去拍《紧急救援》是因为被救捞人精神打动,你们舍生忘己去拯救生命,这种精神我非常敬佩,感谢有你们的存在。”说到此处,林超贤特地向中国救捞人敬礼,他还表示希望用电影的力量把救捞精神传递给万千观众。虽然受到导演“威胁”,但彭于晏还是代表救援小队为林超贤的人形立牌挂上“地表最难导演”彩带,王彦霖等主演也不忘与导演人形立牌亲密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评价

《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后,林超贤已经成为华语硬核实力派导演的代表。今年6月其新作《紧急救援》正式宣布进军2020年春节档。今日,《紧急救援》发布了“林超贤硬核回归”预告片,从丛林沙海到苍穹浪尖,三部影片的高能瞬间逐一登场。

电影《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海上救援事件,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等主演。

提到为何想拍“海上救援”题材时,导演林超贤表示:“事实上,接触《紧急救援》这个题材已经有五年。”早在拍摄《破风》之前,林超贤导演就已经有了拍摄“海上救援”题材的想法,但是之前华语电影从未涉猎这个题材。为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创作方法,导演林超贤花了近五年时间来做准备。并在拍摄《破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影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直到去年所有的筹备工作才万事俱备,电影《紧急救援》才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紧急救援》的拍摄过程依旧延续了林超贤的“较真”风格,为拍出最真实的海上救援场面,导演不仅要求每一个演员都变成海上救援队员,更是营造了和真实救援现场相同的困境,缺氧、恐惧、大火甚至爆炸,《紧急救援》的演员们面临着导演制造出的“灾难现场”,都不得不倾尽全力。

为此王彦霖一度失聪两周,彭于晏被困水下不得不倾尽所学上演自救场面……但付出就有回报,《紧急救援》中演员面对现场最真实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表演。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体会

12月19日,电影《紧急救援》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捞局三亚救助站正式启动“劈波斩浪”全国路演。

该片全景聚焦被《人民日报》誉为海上守护神的“中国救捞人”,讲述有血有肉的海上救援故事。活动上,无法亲临现场的导演林超贤隔空致敬中国救捞人,众主创们则分享了他们在“地表最难导演”的严苛要求下,为了更好的呈现“海上保护神”风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的经历。

彭于晏训练到忘我,王彦霖精神时刻紧绷,蓝盈莹为救捞人家属鼓劲,王雨甜拍戏时从高处跳下次数多到数不清,徐洋笑称进组后累到“想回家”,陈家乐在戏里被大火“追”出疾速奔跑,李岷城为角色学会一整套直升机技能……

发布会一开始,现场演员们的“朋友圈”曝光了拍摄期间的众多细节。彭于晏分享拍摄时候的心情,直言“最怕导演突然加戏”,还透露泡冰水的戏就是导演临时加的,为此还专门运来三卡车冰块。拍摄难度不断升级让彭于晏最后感慨:“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太难了。”简直是拍到忘我。

王彦霖则表示参演《紧急救援》之前一直恐高:“我问导演有没有替身,导演说没有。”为了完成拍摄王彦霖硬着头皮去尝试,还表示自己从拍摄到结束,始终紧绷着这根弦没有松下去。

而当天唯一出演救捞员家属的蓝盈莹则为观众分享了电影中的另一种情感。她用一个“等”总结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感情:“等什么?等大呈子回来。作为救捞员的家属,身体上并没有那么辛苦,但是精神上的煎熬一丝一毫都不比他们少。”

导演林超贤虽未能到场,却发来VCR与主演们互动。早在定档发布会时,由于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拍摄,导演就曾遭受主演们的集体“控诉”。所以这次他先发制人“威胁”救援小队:“不要趁我不在的时候‘吐槽’我,因为我在赶后期,可以随时剪掉你们的戏,要想清楚再说!”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心得

发布会现场,众主演以“最难忘的关键词”为题进行年终总结。彭于晏表示最难忘的关键词是“英雄”,他认为:“虽然救捞人是普通人,但不是有超能力的才叫英雄,这群人敢于为了拯救生命牺牲自己,是真正的英雄。所以“英雄”是送给这些兄弟们的!”他还表示,导演林超贤以及整个剧组,都希望用电影把这种精神传达出去。王彦霖的关键词则是“奉献”,他表示:“其实救捞人这个职业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和他们接触后,看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让我知道什么是无私奉献。”蓝盈莹则从家属的角度出发,解读了自己的关键字“苦”。她说:“救捞人为了大家奉献自己,也许体验到了非常多的苦,但很多时候,你们的家人却在家里默默等着你们。他们要苦中作乐,充满希望守着家,你们才可以放心。2019年即将过去,代表所有英雄家属的关键词可能是‘苦中作乐’,但是我希望即将到来的2020年,所有人都可以苦尽甘来!”此外,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也分别用“无畏”“机会”“必不可少”和“精神”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主演们的花式解读从不同角度表达了钦佩和敬意,也为观众全方位呈现了救捞人有血有肉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现任南海救助局救助船的魏崇利,以及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任救生员的王克此次一同出席路演启动发布会。魏先向大家介绍了救捞职业,他表示:“能够成为一名中国救捞人,我非常光荣、自豪。林超贤导演拍《红海行动》是塑造海军形象,《紧急救援》讲述的是救捞人的故事,他几乎拍出了我的一生。”而协助电影拍摄的救捞员王克在谈到有时为了工作半年都不能与家人相聚时,几近哽咽,令众主创十分动容。彭于晏表示:“《紧急救援》这部电影其实也是想要展现这些救捞人兄弟们,在众多危险和困难中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们只有在拍的过程中才了解到,这些伟大救捞人的无私付出。我们也期望用电影为观众呈现最完整、真实的救捞人形象!”

紧急医疗救援 篇5

1 系统概述

1.1 概念

紧急医疗救援车载通讯系统是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件提供现场通信保障的现代化实时通讯指挥平台,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医院固定指挥平台和车载移动指挥平台。它能在第一时间将事发现场的情况和资料通过图像、语音、数据上传至医院指挥中心, 有效地调集各地医疗资料, 便于专家实施远程指导和信息支持, 最大程度地减轻人员伤亡。

1.2 功能

为满足灾害现场救援需求, 车载系统需具备如下功能: (1) 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通过单兵设备传输音频和视频, 第一时间采集现场图像, 在车内进行显示和储存; (2) 语音通信功能:配备先进的头盔式对讲机, 利用超短波实现无线语音通讯; (3) 3G网络通信功能:可以通过3G路由器, 将现场捕获的图像和声音传回指挥中心, 使相关人员能通过车载计算机及时查看并执行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 (4) 卫星定位传输功能:在车内装备GPS卫星导航系统, 便于指挥救援车快速到达事发救援地点, 并且在3G网络受限时负责救援车与固定指挥中心的信息交流[1]。

2 系统技术设计

车载通讯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紧急救援、快速反应、信息畅通”的要求, 以“推进信息化救援、推动移动医疗发展”为目标。构建的信息采集、无线传输、综合保障3层设计框架, 见图1。

2.1 车载信息采集分系统

该系统由车内摄像机、单兵发射器、车载图像接收器、图像处理器等组成。这里着重分析单兵系统的设计。单兵系统即配有对讲功能的头戴式摄像机, 能利用3G网络以25帧/s的速度将事故现场的情况无线传输给救援中心。为满足灾害坏境下的工作要求, 单兵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图像压缩算法和专用的数据传输协议, 不仅能满足静止状态下的图像传输, 更能使剧烈变动的移动画面平稳有效地传达至救援中心。救援车内的无线视频终端将各个单兵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压缩编码后, 实时上传到救援网络中心, 供救援指挥车和固定救援指挥中心调用。我院信息采集传输采用的技术路线是:由运营商提供数据专线, 和流媒体视频服务器对接, 通过前端的3G上网卡组成内部的APN专网, 以确保图像传输的稳定性。其中图像传送采用3DES三重数据加密算法加密命令通道并通过扰码保护数据传输。会话使用CHAP协议认证, 在建立的过程中无明码传输, 安全可靠。

2.2 车载无线传输分系统

2.2.1 计算机网络系统

医疗应急救援队网络采用3G无线路由器、WIFI无线设备、卫星路由器、交换机、VPN网关的基础配置, 将移动救援车、固定指挥中心和移动设备连接互通, 实现自动化的信息传输和共享。在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中, 3G网络的对外连接是应急救援车载网络保障的核心, 能准确、及时地传输语音、视频及数据[2]。然而, 由于发生灾害的地区一般较为偏僻, 不适合采用3G网络, 于是车载卫星网络系统将成为今后灾害救援的主流通讯手段。它是将互联网与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 由卫星、业务关口站和车载接收终端组成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系统使用DVB-S2/TDMA的组网模式, 并采用通用性强的TCP/IP协议, 不仅可以满足视频会议子系统的需要, 还可以满足诸如文件传输、信息采集后的传输、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电话、传真等各种应用的需求。同时, 系统内还搭建了一套10 M/100 M自适应局域无线网络, 主要用于救援车队之间、救援指挥车与无线设备之间的网络通讯。3种不同的网络方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为网络的畅通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2.2.2 通信系统

配合网络传输方式, 车载系统内也为通信保障子系统提供了多种方式, 包括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IP语音通信等。超短波通信比短波通信发射功率小、稳定性高、通信质量好, 并且能同时进行多路通信, 比较适用于城市救灾。以IP语音网关作为核心的电话语音交换系统, 可以使应急移动指挥平台连接到IP网关的普通电话机, 也可以使平台内的分机连接到FXO口的外线电话。为支持单兵系统, 车内配置了超短波中转台、超短波手持机和头盔式对讲终端, 能在应急现场迅速组成小型的通信网, 还可以与其他使用超短波的设备进行通信。IP语音系统示意图, 见图2

2.3 综合保障分系统

2.3.1 供电系统

由于应急救援车的特殊性, 系统电源的稳定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救援效果至关重要。在灾害环境下, 应急救援车除了油机供电和市电供电外, 还需配备军用加固UPS电源, 即一种含有储能装备, 以整流器、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稳压稳频交流不间断电源, 能在停电状况下作为储能电池进行供电, 可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音视频设备、通讯设备、卫星设备正确传输数据[3]。

2.3.2 安全系统

应急救援车安全系统分为两部分: (1) 救援现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基于救援任务的紧急性和病患私密性, 车载网络通信线路最好采用专线传输。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 在偏远的灾害现场操作时, 往往只有一条公共传输线路, 不仅会导致线路传送拥挤, 还会导致信息的破坏和延误。因此必须加大对信息的保护力度, 目前应急救援车的信息安全建设方式主要包括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和防攻击软件、建立CA认证系统等; (2) 应急救援车内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满足应急车野外行驶的要求, 车内设置了良好的接地和避雷保护措施, 对220 V/380 V强电部分设置有漏电保护装置。当3路负载中的任意一路电流> (25±2) A或负载短路时, 车载配电控制器会发出声光告警, 并切断输出电源;另外还配备了防震系统, 使医护人员在野外颠簸的状况下也能对伤患进行必要的医治。

3 应急医疗救援车的应用

(1) 移动医院。移动医院是由多种医疗移动设备结合而成的联合体, 而应急救援车是如今移动医院中使用最广泛的载体之一, 除了必要的紧急救治设施外, 其先进的通讯设备, 能实现音画传输和远程医疗, 让医院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性质, 以合理安排病人的抢救。

(2) 应急救援。近期大地震中, 应急医疗救援车队在急救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于2013年和上海疾控中心、国家卫计委分别进行了应急救援演练。演练出动了指挥车、伤员转运车、手术车、物资保障车和检验车, 由专人负责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医院、车辆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信息通讯。通过单兵设备等一系列移动设施的信息收集和3G无线网卡的信息传输, 快速、完整、实时地让医院内专家领导及时了解了救灾现场的灾情变化和灾民救治情况, 便于后方调整救援方案, 及时安排药物和食物补给, 让即将收治灾民的医院有宽裕的收治前准备时间, 给待命的医生提供了详细的病历。

4 结语

目前医疗救援车多使用公共网络, 即使设置了防火墙和密码, 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拥堵。因此, 在今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设置区域医疗专用网络线路或卫星线路, 为应急救援和区域医疗联动提供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应急医疗救援车内移动设备, 包括单兵系统、移动检查仪、无线输液系统、携带式监测仪等还不能完全支撑移动医疗的开展, 需不断在技术上进行改进[4,5,6,7]。除提升硬件技术外, 设计适用于不同设备的软件管理平台也非常重要[8]。

摘要:本文通过对紧急医疗救援车载系统概念和功能的理解, 从车载信息采集分系统、无线传输分系统、综合保障分系统设计3方面入手, 分析了目前救援车所配置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设备、视频监控显示设备、视频录像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的组成和特点, 指出今后要进一步对无线网络、软件、移动设备进行改进, 以更好地提高医疗救援工作效率。

关键词:紧急医疗救援车,车载通讯系统,信息采集分系统,无线传输分系统,综合保障分系统

参考文献

[1]魏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装备车的配备与管理[J].医药与保健, 2014, 22 (1) :152-153.

[2]车杰, 郭生海, 王懿.玉树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实践探讨[J].武警医学, 2010, 21 (9) :817-818.

[3]侯杨, 张剑, 赵峰.浅谈我院远程医疗会诊车的应用[J].医疗装备, 2013, 26 (1) :24-25.

[4]武秀昆.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应急预案制定要点[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12) :720-722.

[5]刘梅, 赵慧秋, 何军.院外急救设备管理使用问题探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 5 (7) :655-656.

[6]张昆峰.探讨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4, 29 (2) :111-112.

[7]蔡钰太, 李泽峰, 林江伟.基于蓝牙和智能手机的在体脉搏监测仪[J].医疗装备, 2013, 26 (1) :13-16.

紧急医疗救援 篇6

2003年, 在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项目的设计规划方案中, 我们明确提出了适应功能定位和功能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求和空间, 体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建设流线。

在用地规划上, 考虑急救中心的特殊职能, 大胆预留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选址在郑东新区, 北邻城市东西主干道金水路, 西邻南北主干道中州大道, 同时可以实现5~10分钟路程进入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和绕城高速三条高速公路, 交通便捷, 环境适宜, 同时周围的配套设施完善。

依照郑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及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占地30亩, 在用地上做了大胆的预留, 院区四周用围墙与外界相隔, 围墙内四周环绕为应急通道。

建筑呈“一”字型设计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位于总体用地的中央, 坐南朝北, 成“一”字型设计, 主要包括:通讯调度指挥大厅、综合行政办公区、急救医疗培训用房、应急物资储备库、后勤保障用房等功能区。主建筑前方为中心广场, 面积多达3000m2, 一方面用于应急演练、应急培训, 另一方面为日后开展“空中急救”预留为停放急救直升飞机的停机坪。主建筑后方一部分为绿化用地, 占地约3000m2, 预留为后续建设更高层次的急救培训综合楼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库;另一部分为运动场馆和综合培训场馆;总体布局流线明了, 科学定位, 布局合理。

指挥调度大厅设在最高层, 面积200m2, 设12个调度席位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调度业务用房设在主建筑的最高层, 独占一层空间, 面积达400m2, 空间开阔, 功能完善、布局合理, 充分考虑保密性和避免被干扰的要求。包括指挥调度大厅、维护机房、首长指挥室、工作人员更衣休息室等。指挥调度大厅面积200m2, 设置12个调度席位, 完全可以满足郑州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急救医疗服务需求。在指挥调度大厅西侧相连设置首长指挥室, 面积为60m2, 可以通过透明玻璃墙, 看到指挥调度大厅的整体情况, 包括指挥调度大厅的多媒体视频墙。现场救治情况也可以通过指挥调度大厅切换到首长指挥室, 一旦遇有突发事件, 便于领导的指挥、调度、决策, 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综合办公区流线高效

综合办公区设在主建筑二楼。各职能部门形成独立一层工作流线, 便于沟通、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院区道路规划设计为环形通道

设有应急车辆流线指示牌, 大门安装自动电动门, 应急车辆可以按照规范线路快速通过, 达到快速、高效、便捷的车流目的。

打造独立的工作、生活、应急功能区域

主建筑楼后方东侧为一长排一层建筑, 主要用于应对突发事件职能的业务用房, 我们称为“特勤大队”, 其职能主要是为了弥补急救中心对急救现场指挥职能缺失的不足。特勤大队的作用主要在于现场的指挥协调, 合理调配, 规范分流。其用房包括有急救人员值班室, 常用应急物资储备室 (只备部门职能的应急物资) 。

主建筑楼后方的西侧为一长排两层建筑, 二楼为应急专家公寓, 一楼为餐厅及应急车辆停放车库。车库主要停放应急指挥车、应急通讯指挥车、应急炊事车、应急物资转运车等。打造独立的工作、生活、应急功能区域, 确保有力、高效应对突发事件。

设有两个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有两个应急物资储备库, 一个是中心储备库, 设在主建筑的半地下层, 并充分考虑了物资储备的特殊性, 进行了防潮处理, 设置了抽湿排风装置。一般来说, 半地下层的物资储备库只适合于北方少雨干燥地区。另一部分为车库, 车库与储备库之间有应急通道, 平时闭锁, 在紧急调用物资时, 便于运输。另外一个储备库是前面提到了小储备库, 为特勤大队储备库。

近几年来, 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传染病疫情的时有发生, 现有的储备库房面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而当年预留的建设空间时刻都可以派上用场, 救援中心正在积极的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 在预留的空间建设更大规模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

培训用房占据主建筑楼三楼全层

救援中心内部设置有培训部, 同时也是河南省卫生厅急救管理干部培训基地, 具有开展行业内专业岗位培训职能、面对全省急救管理干部的培训职能、更有面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的职能。培训用房占据主建筑楼三楼全层, 包括有能容纳200人同时授课的多媒体教室, 创伤急救实训室、指挥调度员培训模拟电子教室、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室、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室等培训用房。自2005年成立以来, 培训部已经承担郑州市全部院前急救人员的轮训, 全省指挥调度员的定期培训, 以及公安、消防、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社区居民等的急救知识和常用急救技能的普及培训任务, 受益人群到十几万人次。

网络培训室和能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教室位于三层

后勤保障设施考虑全面

*供电系统

指挥调度大厅、消防用电、空调系统、应急照明用电为二级负荷, 办公及场区内附属设施用电为三级负荷, 在室外安装200KV箱式变压器一台。并设置配电房, 配备沃尔沃柴油发电机一台, 能持续提供200kW的供电, 当市电中断时, 能快速发动, 简单切换, 保障电力供应正常不中断。

主建筑后方的西侧为一栋, 两层建筑, 一层为餐厅及应急车辆停放车库;二层为应急专家公寓

指挥调度大厅等关键部位配备了UPS电源, 在突然停电等情况下, 能保证通讯指挥调度畅通无阻, 避免数据信息的丢失。

*采暖及空调系统

主建筑楼在建设设计时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配置水冷机组, 夏季开机自行制冷;并连接外网热源, 实行冬季供热。

*消防安全

根据建筑规范要求, 配备安装了消防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和喷淋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情, 能够及时报警, 迅速扑救。

*避雷装置

按照建筑规范要求, 在主体建筑和指挥调度系统管网设计并安装了避雷设施, 保证楼体和指挥调度系统的运行安全。

建后感言

*急救站的设置应合理利用和整合有效的医疗资源

指挥型急救中心, 以城市各级各类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医疗机构为依托, 建设急救站, 因此, 急救站在其功能定位和布局思路上, 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 根据服务人口的多少, 因地制宜, 并合理利用和整合有效的医疗资源。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目前下设35个急救站, 依照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急救站建设基本标准》建设设置, 有独立或者与各急诊科共有的业务用房, 急救站设在医院一侧或前部, 紧邻急诊科, 并有专门的救护车停放区域和专用通道, 建筑面积不小于200m2, 设有医护办公室、调度室 (连接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网络终端) 、医护值班室、司机值班室、急救物品准备室、急救人员培训室等。

*后勤保障功能与自身特点结合, 设计注重细节

加快发展紧急救援产业 篇7

紧急救援产业是新兴产业, 其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 我国紧急救援产业从无到有, 不断扩展, 已初具规模, 并涉及工业和服务业, 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材料、医药、环保、保险等多个领域。发展这一产业, 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还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 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受不协调、不稳定因素影响,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亟需相关检测、防范、处置产品和服务作为保障。

可见, 加快紧急救援产业建设是应对日益频发的灾难事故的客观要求, 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 还是增强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可以说, 只有做大做强紧急救援产业, 紧急救援事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保障。

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是我国紧急救援事业的协调促进部门, 在现行救援体制构架内, 作为政府救援事业的重要补充, 加大促进紧急救援产业发展的力度, 是中心全力以赴的核心工作。

2014年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将紧紧把握党和国家在民生领域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 围绕建设社会紧急救援服务体系这个根本目标, 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行业调研, 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促进紧急救援产业相关政策、标准的出台, 为紧急救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与政策环境。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 突出重点, 努力开发合作项目。落实“紧急救援产品目录”“紧急救援行业专家库”“救援产品展会”“救援产业论坛”“紧急救援公益宣传项目”等重点基础性项目, 以点带面, 有效整合紧急救援产业相关的政府单位、科研院所、专家顾问、企业组织等资源, 促进紧急救援产业可持续发展。

浅析电梯的紧急救援 篇8

一、电梯紧急救援的重要性

若当电梯正在行驶时,突然断电造成电梯无法运行,使电梯停在两层楼之间。这时由于没有电源供应,电梯里面呈现出一片漆黑的情况,面对紧急情况时,乘客由于不明原因,所以多数会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若此时电梯再接连发生失控坠落情况,就必然会使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电梯的空间较小,可能会使电梯内的氧气不充足,若不能够及时解救乘客可能会使乘客因为缺氧导致生命受到威胁。在发生停电事故时,工作人员应当对乘客进行救援,接到任务后应立刻成立救援小组,并通过在外喊话让被困人员安定下来,同时运用无齿锯、液压开门器等破财器械从上层楼将电梯层门及轿门打开,通过上下支撑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这时被困人员虽能够解救出来,但电梯却遭到了损坏,且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同时很多环节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若救援人员能够充分更加深入地掌握紧急救援技能,则可以就被困人员快速解救出来,工作效率也必然会提高,救援过程也将更加安全可靠。

二、电梯紧急救援装置的构成

电梯主要是由钢丝绳通过摩擦转动,带动绳索绕过曳引轮,并通过将轿厢以及对重连接,再运用电动机带动曳引轮转动进而带动轿厢上下。电梯的救援装置主要包含了曳引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手动操作装置,以及层门上的人工开锁装置。紧急手动操作装置主要涵盖了盘车轮、松闸扳手。

三、电梯紧急救援的要求

1)应当具备停电亦或者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期间,运用紧急操作可使电梯缓慢运作的轿厢措施。2)在机房内应当将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救援的方法及流程张贴至明显处,其内容应当对救援的步骤、各种操作方面的使用等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该说明可以说是关系到紧急救援的重要信息,能够避免因为不熟悉救援流程及方法的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3)结合操作力度的不同,对安全技术的规范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应当包括安全钳、限速器以及极限开关、限速器等电气装置无效的情况。4)当主机上有盘车轮时,应为其配置电气安全保护设备,并且应当在该设备中录入,盘车手轮时电梯驱动主机的指令。主要是为了避免当进行盘车救援时,突然来电导致电梯运行的意外情况。5)每个层门上的紧急开锁装置平时应当注意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并且钥匙也需要集中保管,安排专人负责钥匙的保管工作。并且在钥匙上应当注意附带上说明书,说明也需要将预防措施罗列清楚,避免在开锁使用后,没有及时地将其锁上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四、电梯的紧急救援过程

(一)当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当尽可能采取自主救护措施,尽可能地保持冷静,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求救

1)找到电梯内的求救装置,例如:警铃、对讲设备,亦可以运用移动电话或者电梯内张贴的其他方式进行求救,当与外界取得联系时,应当清楚的将电梯内的人员情况传达给救援小组。2)当救援小组进行救援时,被困人员应当尽可能地与厢门或者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距离,切不可盲目冲向电梯门造成严重后果,当电梯门开启时不可混乱冲出,应当配合救援小组的安排有规律地离开电梯。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严禁出现敲门、砸门等情况,亦或者试图通过攀爬离开轿厢的情况,并且严禁使身体的任何部位处在电梯轿厢外,防止因突然来电或者救援采取的运行造成的伤害。3)被困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双手抱膝的下蹲方式,来调节因电梯急停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并且尽量保持电梯内的安静,冷静地等待救援。

(二)当值人员在接收到求救信号时,应当立即做出反应,及时通知电梯负责单位来现场处理

值班人员还需要通过对讲设备对被困人员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被困人员的一切情况,例如:人数、所在方位、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等患者在内等对救援有帮助的信息,并尽可能地安抚好被困人员的心情,同时告知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与此同时,安排人员对电梯停靠的楼层进行了解,以及掌握电梯所处的状态,是在两层楼之间还是处于一层楼上。若突然发生意外情况时,也需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上报。在救援小组到达现场时,立即告知他们电梯所处楼层,被困人员情况,尽可能地使他们掌握更加详细的信息,并配合他们采取救援。

(三)机房紧急救援的操作

在明确电梯所处位置后,再借助曳引绳或者限速器绳上的标记对轿厢上的开锁区进行检查,若轿厢处在开锁区范围内,则应当通知钥匙管理员将钥匙带到现场,再又专业人员打开相应的层门,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若电梯不在开锁区范围内,这时就需要按照救援说明书上的流程,来确定采用手动紧急操作,亦或者采取电动紧急运行控制,必须注意的是:保证电梯保持在断电的状态;运用专业工具进行操作;操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后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确定轿层门处于关闭状态;及时向轿厢内被困人员通知;进行操作时应当保持三人以上,并安排一人进行总指挥;熟练操作松制动器闸的相关工作,并所有工具的操作方法,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力度,在进行松闸和摇车时,需要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好,保持松闸及摇车操作匀速缓慢进行;在进行摇车时,应当安排人员在平层的层门口监视,并不时通过对讲机对摇车人员进行指挥,在接近层门时,配合好停止摇车,确保制动器能够及时抱闸;在松闸及盘车的过程中,应当谨小慎微,操作人员也需要相互配合到位,同时需要不时对被困人员进行安排,防止二次事故的出现。

(四)救援被困人员

通过以上紧急救援办法将电梯移动至最近层门开锁区域内后,守候层门口的救援人员应当及时通过开锁三角孔将门开启,有秩序地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

参考文献

用于紧急医学救援的方舱医院研制 篇9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型灾害需要救援时, 如果能够将后方医院的医疗设备快速转移至救援现场, 实现“急救平台前移”, 便可以缩短抢救展开的时间,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死亡, 降低伤残程度[1]。而当前国内120急救体系的主要方式是将伤病员送回医院抢救, 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本课题主要研发基于灾害事故现场的快速可装卸方舱医院, 解决灾害事故发生时快速进入、快速通过、快速展开的难题, 具有机动灵活、快速展开、功能完善、性能可靠、自我保障能力强、经济适用等特点。该系统在平时可以用于医疗下乡以及到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巡回医疗, 符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1 需求分析

目前, 国外的“陆地机动移动医院”系统的配置形式主要有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方舱组合式、以俄罗斯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帐篷组合式以及以德国为代表的方舱与帐篷组合式。方舱组合式的优点是机动性强、展开作业快和防护能力强, 缺点是车载方舱数量较多, 运输难度较大, 对展开地形有较高要求, 成本较高;帐篷组合式的优点是使用空间大、成本低、对展开地形要求较低, 缺点是展收时间较长、大型医疗和保障设备携运困难、防护能力较弱等。

在国内, 我军研发了系列适合战略、战役和战术卫勤保障的野战医院系统和装备[2], 现已装备第二代, 大大提升了我军战时的卫勤保障能力, 实现了从一次性保障到可持续保障的新跨越。但我军的野战方舱医院系统舱体较多, 运输较为困难, 而且将十几个方舱展开成医院对地形地貌的要求较高, 不利于快速展开作业, 在野外作业条件下不能达到Ⅱ级手术室的洁净标准。另外, 系统价格高昂, 装备量很少, 加之管理体制的限制, 调动程序复杂, 还不能满足日益迫切的各种抢险救援的需要。而国内其他公司生产的移动医院的手术车为普通手术车, 没有空气净化系统, 无法达到Ⅱ级手术室的洁净度, 同时没有方舱升降装置, 医疗方舱与运输底盘不能分离, 医务人员和伤病员进出方舱不方便。

方舱医院采用配置了抗颠簸缓冲装置的运输底盘将医疗方舱快速运达救援现场, 通过方舱升降装置快速展开, 实现无缝连接, 形成方舱+帐篷形式的移动医院, 为医疗救援工作赢得时间。5·12汶川地震后, 国家十分重视医疗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 方舱医院的装备需求将会很大。

2 功能

(1) 对一般伤员进行检伤分类、治疗、后送; (2) 进行急救处置、紧急手术、早期治疗、骨折影像诊断; (3) 进行临床生化、血液检验; (4) 对伤病员留察治疗; (5) 提供水、电、医用气体、空调等技术保障。

3 设计

3.1 组成

方舱医院主要由手术车、检查车和医疗帐篷等组成。手术车由运输底盘和手术方舱组成, 检查车由运输底盘和检查方舱组成, 医疗帐篷分为重症监护帐篷和检查/诊断帐篷。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

方舱医院是以方舱和充气帐篷为基本模块的组合模式配置, 以车厢可卸式运输车为基本运输平台, 通过以手术方舱、检查方舱等为核心, 与多个充气帐篷相互连接、互通, 配套专科病房、重症病房、药品器械和生活保障等模块, 功能可组合, 救助能力可扩展, 能适应于水、陆、空各种运输条件。

3.2 展开

根据医疗应急抢险的流程, 方舱医院展开布局如图2所示, 当伤病员送到方舱医院驻地, 经过检伤分类后, 如果伤情不大, 经过简单处理即可离开;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则送入检查/诊断帐篷, 根据需要进行B超、心电或X线检查;对于危及伤员生命需要手术的则可抽血, 做术前生化检测, 然后将伤员送入手术方舱进行手术, 术后到重症监护帐篷留察。

3.3 主要技术参数

方舱医院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3.4 结构

3.4.1 运输底盘

方舱运输底盘是以东风商用车公司DFL5160-XXYBX1A型二类运输车底盘进行改装, 在底盘上安装了抗颠簸缓冲装置[3], 采用特殊的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及高强度材料和特殊缓冲减震装置、专用方舱锁具等零部件在大梁和上装之间形成柔性连接[4], 避免了传统刚性连接结构的弊端, 能够更好地提高汽车的通过性能和保护方舱及舱内的医疗设备。底盘外形如图3所示。

3.4.2 手术方舱

手术方舱为20 ft (1 ft=0.304 8 m) 标准方舱, 带单边扩展, 方舱外部尺寸 (长×宽×高) 为6 058 mm×2 438 mm×2 438 mm, 方舱扩展部分展开后能够增加手术区面积, 达到17 m2。通过方舱升降装置可以卸至地面展开, 如图4所示。

方舱分为电控间、手术准备区和手术区[5]。设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单独通道, 医务人员从左侧前门进入手术准备区, 伤病员从后部尾门进入手术区。右侧前部为电控间, 里面装有电气控制箱、不间断电源、隔离变压器和洁净空气调节器主机;手术准备区有洗手池、吊柜 (储物柜) 和坐柜;手术区配置有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高频电刀、多功能动力钻锯系统、吸引器等医疗设备[6]。其中, 无影灯、观片灯、器械柜、情报面板、记录板、氧气瓶均嵌入隔墙中;手术床、麻醉机、多功能动力钻锯系统等为可移动式设备, 运输时固定于底板及右侧墙壁;监护仪、除颤仪、高频电刀、吸引器等设备装入设备柜靠墙固定。方舱后门留有与充气帐篷连接的接口。方舱具体布局如图5所示。

手术方舱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照度、沉降菌浓度以及洁净度级别均符合Ⅱ级 (1 000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的洁净要求[7], 其换气次数大于标准规定范围的上限值, 但不超过规定范围上限值的1.2倍, 可以完成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等一类切口无菌手术。

3.4.3 检查方舱

检查方舱为20 ft标准方舱, 方舱外部尺寸 (长×宽×高) 为6 058 mm×2 438 mm×2 438 mm。舱体分为电控间、放射区和功能区3个区间。设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单独通道, 医务人员从左侧中门进入功能区, 伤病员从后部尾门进入放射区。右侧前部为电控间, 里面装有电气控制箱柜、不间断电源。放射区有数字式X线机, 可以对伤病员进行站姿和卧姿2种方式拍片;放射区6面采用铅板防护[8], 中间隔墙上有一块铅玻璃, 便于医务人员观察操作设备。功能区有X线机的操作台、显示设备、洗手池、生化检查设备。X线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中间隔墙上的电动滑门进入放射区。方舱后门留有与充气帐篷连接的接口, 如图6所示。检查方舱携带有生化检测设备、B超机、心电图机和数字式X线机, 能够实现临床检验、X线摄影诊断[9]。

3.4.4 充气帐篷

充气帐篷适用于初期护理、后续治疗和作为病房等。采用框架为支撑结构的双层帐篷, 外篷布采用PVC材料, 内篷布采用PU材料, 框架为无任何硬物充气柱。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配备充气设备、照明系统和防水、防潮垫, 可无限扩展。通过通道可将各帐篷、方舱连接成一体, 实现方舱帐篷组合式移动医院的快速搭建。充气帐篷如图7所示。

充气帐篷携带方便、快速成形;骨架无任何硬物, 完全由气囊支撑;具有良好的照明、隔热、保温效果;收拢后尺寸小, 易运输;可与帐篷、方舱自由组合, 具有无限扩展的特点。

2个帐篷中的一个用于检查/诊断, 可以进行B超/心电检查;另一个用于重症监护, 可以设置4~6张床位, 对于不能转运的重症伤病员可进行留察救治。

4 特点

(1) 质量轻、机动性强, 适应路面范围广; (2) 展开撤收迅速, 展开占地面积小; (3) 自我保障能力全面; (4) 具有升降装置, 方舱与底盘可分离; (5) 配置的抗颠簸缓冲装置, 能有效保护方舱及舱内的医疗设备。

5 应用试验

2013年4月20日上午8时02分, 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9时, 方舱医院随国家 (重庆) 紧急医学救援队赶赴灾区, 因余震等原因21日凌晨到达芦山县城, 是第一支到达的省外医疗救援队。4月21日上午8时, 移动急救医院全面展开工作并投入使用, 当天就收治患者20人, 转运患者4人次, 发放各类药品34人次, 清创缝合2人次。此后几天开展了左膝关节外伤、前额清创、拇指外伤撕裂缝合等手术, 进行了X线检查、血液检查和体液检查等各种辅助检查。

4月24日中午12时, 医疗队在手术方舱完成了第一例剖腹救命手术。这是一位妊娠45 d的孕妇, 因突然腹痛流血被紧急送来, 经穿刺检查诊断为宫外孕, 立即进行术前准备并与重庆市血液中心 (移动急救医院输血科) 联系进行了术前交叉配血准备, 以备术中大出血抢救使用, 随后在硬膜外麻醉下, 紧急行剖腹止血手术。手术仅用时55 min, 顺利完成,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截至4月28日下午5时, 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938人, 其中, 重症患者33人, 实施手术48台次, X线检查275人次, 生化检查445人次, 发放药品333人次, B超检查25人次, 留察患者70人次。

6 结语

方舱医院采用方舱+帐篷形式, 实现了功能模块化[10], 底盘配置的抗颠簸缓冲装置不仅保护了方舱和舱内的医疗设备, 同时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方舱升降装置解决了医疗方舱快速落地并与医疗帐篷实现无缝对接, 因此,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摘要:目的:研发具有机动灵活、功能完善、性能可靠、自我保障能力强的方舱医院。方法:用通用运输底盘将手术方舱、术前X线和生化检查方舱以及医疗充气帐篷快速运至救援现场, 通过医疗充气帐篷将手术方舱和检查方舱无缝连接组成方舱医院, 整个医院的占地面积约为360 m2,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模块组合。结果:该方舱医院具有高机动性, 展开撤收迅速, 占地面积小, 自我保障能力全面。结论:该方舱医院实现了功能模块化, 能够快速进入、快速通过、快速展开, 对地形地貌的要求较低。

关键词:方舱医院,手术方舱,检查方舱,充气帐篷

参考文献

[1]徐如祥.地震灾害医学——汶川特大地震回顾与经验总结[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2]谭树林, 赵秀国, 段德光, 等.武警方舱医院研究与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11) :75-77.

[3]Crossmobil GmbH.Heavy goods vehicle:Germany, 1231129A2[P].Aug 14, 2002.

[4]Zeppelin-Systemtechnik GmbH.Truck:Germany, 0583750A2[P].May 27, 1997.

[5]蔡安宁.洁净手术方舱:中国, 201110229941.9[P].2013-08-28.

[6]孙景工, 赵秀国, 谭树林, 等.医用洁净手术车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1) :2-4.

[7]GB 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

[8]GBZ 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

[9]叶海南, 郑清晨, 杨贺同.CLY5040XYT型医疗体检车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8 (2) :24-25.

上一篇:氯化钾生产工艺下一篇:精彩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