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

2024-10-24

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 篇1

2006年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分析

2006年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按照卫生局和应急办的工作要求,结合丹棱县人民医院急救工作的特点,明确丹棱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功能定位,坚持加强政府大型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强应急工作管理,整体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2006年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1、加强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教育

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作为丹棱县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丹棱县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主要力量。今年,在各级政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丹棱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单位的工作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明确。由单纯的日常救治逐步向多方位的政府大型活动保障、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的制定、市民急救技能的培训等职能转变。并坚持加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舆论环境,使广大职工在思想上有明确的认识。

2、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理论的普及 2006年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经过认真分析和丹棱县多方调研,结合丹棱县的整体情况,制定出《丹棱县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通过预案研究和制定,职工对预案规范化的培训,提高了全员对突发事件类型、级别的判定、响应、信息上报流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处理能力,提高了应对的准确性、及时性。

3、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小分队的能力建设、应急演练工作

2006年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着重在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实战演练等方面进行培训。主要在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规范救治行为标准。同时针对专业技能举办专题讲座和讨论,逐步提升专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同时,在应急办的指导下组织辖区救援小分队进行针对性的演练,从协调部门关系、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开展联合救援实战演练等诸多方面建设朝阳区医疗救援体系。

4、加强物资储备和车辆改造

按照区卫生局和应急办关于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的工作要求,丹棱县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坚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对数量短缺的物资进行清点和统计,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品.二、存在的问题

1、人员不足,影响丹棱县急救事的进一步发展

2、车辆不足、车况差影响救援质量

3、应急演练和培训资金补足,影响救援队伍能力的提高

总之,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在卫生局总体发展要求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落实好各项任务。

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 篇2

该厂属乡镇企业。主要产品是冰糕、饮料等。制冷剂是液氨。厂房简陋, 通风条件差, 作业人员多是临时聘用人员, 均未进行安全生产和卫生应急知识培训, 无个人防护措施。每年的6月下旬菏泽市气候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 平均气温在3 3℃左右, 是冷饮生产旺季。该厂昼夜加班, 全速生产。6月3 0日早7时生产厂房内液氨储输设备阀门突然破裂, 大量液氨泄漏, 在场2 8名工作人员眼睛、皮肤、呼吸道大面积烧伤。按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 (GBZ14-2002) 分类, 在场28名工作人员轻度中毒5例, 中度中毒1例, 重度中毒8例。按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 (GBZ54) , 化学性结膜角膜炎10例, 轻度化学性眼灼伤18例。

2 医疗救援应急处理

2.1 院外救援

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接到医疗卫生救援报告后, 根据“菏泽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及时调度市区综合医院应急出动救护车, 携带急救药械,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现场进行检伤和紧急院前救援后, 随即把2 8名化学性烧伤人员分别送往四个医院实施救治。

2.2 院内救治

四家收治医院均成立救治专家小组, 将烧伤人员全部安置在I C U病房, 剪去衣物, 24h监护, 危重者施用呼吸机和行气管切开术。

2.3 救治方案

为实施有效救治, 减少死亡, 市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有经验资深专家进行会诊, 研究制定最佳方案。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雾化吸入时加胶原蛋白酶和抗生素, 促进结痂软化;支持治疗, 使用血浆、丙球、多种维生素;控制感染, 多种抗生素交叉使用, 避免耐药性产生, 同时使用生长激素, 促进细胞再生和创伤恢复;注意抗霉菌药物应用;加强护理, 密切观察呼吸道情况, 及时清洗, 预防窒息, 加强脱痂期、出血期、感染期的护理;注意后期康复观察, 以防病情复发。

2.4 救治原则

针对四家收治医院收治的烧伤者伤情轻重不一, 各医院治疗认识和方法不尽相同的情况, 为保障救治效果,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确定, 打破医院界限, 统一救治方案, 并视伤情做适当调整;对于化学性皮肤烧伤和氨吸入性损伤患者, 四家收治医院统一护理标准。如对雾化吸入的时间、量、次数等要统一, 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烧伤者痛苦, 减少并发症, 促进愈合;市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从市、区二级以上医院抽调呼吸、烧伤、护理等专家组成救治专家组, 定期到各收治医院进行统一巡诊, 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发现治疗隐患, 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慰, 有利后续处理;四家收治医院每天定时报告和交流信息, 发现危重情况随时报告, 以便领导、专家组和各医院间掌握最新情况, 及时指导医疗和安抚工作;本次液氨泄漏属安全生产突发事件, 社会关注。因此, 所有信息要经专家组审核, 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发布, 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媒体报导, 防止产生不良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期间, 我国的新闻内媒介报告了较多的液氨泄漏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事件[1~2]。氨气居突发性化学事故泄漏事件第二位。低浓度的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氨可造成组织细胞坏死, 引起肺水肿, 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而发生猝死。液氨泄漏后扩散可分为重气扩散与高斯扩散, 不同扩散下, 氨气浓度对人体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一旦发生泄漏事件, 紧急的现场救援和医学救护是救护是首要任务。要立即将现场人员转移到300m以外的地方, 等待医务人员到来[1,3]。本次液氨泄漏, 属安全生产突发事件, 造成2 8名人员化学性烧伤, 由于医疗救援得当, 无一例死亡。

医疗卫生紧急救援是处置本次事件中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完备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的应急组织机构;其次救援工作要统一指挥, 统一调度, 统一实施;第三边救援边安抚, 利于善后处理。在临床治疗方面, 要对患者加强防治肺部继发感染的发生, 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患者肺水肿的消退。

参考文献

[1]新闻网站:http:www.nrcc.com.cn.

[2]吴芬, 夏昭林.媒介报告的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 24 (3) :144.

[3]黄德寅, 刘荗.化工厂制冷装置液氨泄漏急性职业中毒定量风险评估[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2) :67.

[4]李忠慧, 柏萍, 孙明义.重大危险液源监管与应急救援体系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2) :62.

浅析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 篇3

[关键词]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水平;医疗配合

1013939/jcnkizgsc201520270

1 医疗配合在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俗语云:“人命关天”。在我国的文化传统里,人的性命总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性命若是得不到保证,其余的也就成了无稽之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使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而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也这样说道,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中外消防医疗急救的现状对比

世界各国对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都极为重视,据统计,国外每一次抢险救援工作都涵盖医疗救助的内容,以德国柏林为例,其医疗救护占总出动的74%;新加坡医療救护车55辆,占其消防车辆总数的66%;日本抢险救援占总出动的95%以上;相比于国外医疗配合的发达,我们国内的医疗配合并没有那么出色,受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各地区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开展此项工作较早,而有的省才刚刚起步,相对国外开展这项工作较早的国家来说,我国要落后一些。以山东消防总队青岛支队为例,青岛支队成立自己的消防医院,在每次火警出动和消防应急救援中,消防医院都会接到相应的指示,在出现重大人员伤亡或有可能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中,会第一时间启动消防医疗应急预案,出动相关力量进行现场的救援。然而在国内,像青岛支队如此做法的消防部队真是屈指可数,消防救援中医疗配合意识还没有形成,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而在技术方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不惜重金,进行技术改造,帮助PC 系统获得了拯救生命的迅速反应能力,这些系统与GPS连接,能找到距患者家最近的救护车并标出到达那里的最快路径。正是这些系统使美国在“9·11”事件中的医疗配合反应时间比未用这些系统前减少了60~90秒,这在用分、秒来计算生死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我国消防部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基本建立了一个健全的网络平台,可以对灾害现场实施远程无线图像传输、监控及远程指挥调度。有些省还建立了VAST卫星消防移动通信系统,有的省网络流程只需1分钟。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但是参与消防部队的直接医疗救助的还比较少,而现有的120急救系统似乎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人员、设备不足、出救反应慢,最致命的是还没有与119完全联动。这就导致了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消防队员因不懂得如何救护伤员、如何在搬运中保护病人,从而使很多伤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甚至因为处理不当加重病情。

资料显示:在3小时内获救的患者生存的可能有90%,而超过期6小时的则只有50%的希望。例如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受困者或参战人员在没有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由于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烟雾后即刻至30分钟左右出现症状和体征。开始出现呛咳、咽喉部堵塞感、憋闷感及吸气性呼吸困难。随后渐进性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张口、点头、咧嘴、吼鸣样呼吸,声音嘶哑、失音。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上腹部、肋间隙凹陷征象,两肺肺泡呼吸音降低,颜面及口唇青紫等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因缺氧而至大汗、四肢湿冷、脉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循环系统表现。均伴有紧张、恐慌、烦躁不安、窒息感。部分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等精神神经系统失常表现,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就是世界医疗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因此,提高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水平刻不容缓,它是公安消防部队与国际消防抢先救援医疗急救体制接轨,为社会安定团结和人民安居乐业创建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的具体体现。

3 建立完备的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方案

31 机构设置要明确

要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作高效,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确保任务完成。可以考虑在总队设立消防医疗急救中心,隶属于总队消防指挥中心,下设消防急救培训中心和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下设中队医疗救助点并与社会医疗救助点联动,社会医疗救助点包括:市立医院、医疗救助中心,120急救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等。在火警和应急救援的出动中要实现消防部队与医疗配合力量的联动,受领任务后,通常需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并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灾害发生地点。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各级救治机构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确保急救工作与现场救援同步,达到指挥有序,忙而不乱,保障及时、高效、迅速的目的。

32 功能设置要完备

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连续性很强的工程,因为不同的人为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危害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既有可能是四肢、骨盆,脊柱等骨折复合伤,又可能会是烧伤、烫伤、烟雾吸入性呼吸道损伤等化学性损伤等。消防医疗急救中心负责整个急救的指挥、调度,日常管理,一是要在平时就注重收集资料及畅通信息渠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历次重大抢险救援医疗急救行动的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归纳其特点规律,为医疗急救提供参考及借鉴;另外通过多种方式与本级司令、后勤、上级卫生部门及地方政府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任务情况及保障要求,有针对性的准备确保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定期检查、考核培训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省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及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应制定预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并经常性的组织消防应急与医疗急救演练,使官兵及医疗急救人员掌握常见伤急救方法、心肺复苏基本方法、创伤现场救护的程序方式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之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

33 装备及人员要充足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篇4

一、医院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工作,完善抗洪救灾组织机构: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小组:

总指挥:杨成虎

组长:胥敏

副组长:贺建军、蒋久富、冯峰、蒲昭谦、羊明

成员:杨淦、文陆林、林春华、任春洪、杨绪、杨烈、杨柳、余燕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医院内各科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医疗救援工作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负责指挥抗洪救灾医疗工作。

(二)成立医疗救护队:

一队:队长:蒋久富

队员:宁小洪、谭永、李启、喻双文、祝仁兵、林玉萍、陈峰

二队:队长:冯峰

队员:许海彬、杜华、胥智勇、岳鹏程、吕明波、李莉

医疗救援工作队负责为需要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保障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的畅通。

(三)成立防灾抢险队:

队长:胥敏

队员:杨淦、杨柳、杨烈、杨绪、任春洪、余燕

防灾抢险队成员负责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的保障。

医疗及抢险队成员须服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服从医务科、医院总值班的紧急调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医院各科提高防灾救灾的警惕,做到防灾救灾救护队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做到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人员相对固定,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

三、总务科、财务科、设备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等有关科室作好物资、资金、设备、药品、器械、车辆、通讯等准备工作,确保抗灾抢险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四、根据抢险工作情况,随时组队变更出发队员,各科室负责人和抽调人员必须按指令派出人员,并安排候补人员接替其院内工作。

五、凡参加抢险人员,均须将联络电话,统一登记交医务科备查。院总值班、救护车班,总机班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保证通讯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告院领导。

六、应急物资

1、配备急救车2辆。

2、急救包:存放于急诊科。

3、急救药品:存放于门诊药房。

4、抢险人员装备包(包括:电筒、电池、雨衣、毛巾、被子、雨靴、蚊帐、水壶)。存放地点:物资库房。

七、应急通讯

1、应急人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2、急救车辆配备“120”电台及GPS卫星定位系统。

3、车班值班人员配备电话1台。

4、院内程控交换机配备应急电源,可保证30分钟院内通话。

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 篇5

(讨论稿)

一、演习目的

为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各项任务要求,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我院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大练兵活动。在前期医务科组织的青年医师护士技能竞赛和卫生应急培训基础上,组织此次应急医疗救援演练。

目的是通过对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援联合演习,检验我院紧急医疗救援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现场协调作战能力,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水平。

二、演习地点 我院篮球场(暂定)

三、参加演习科室 主办部门:医务科、应急办

参演部门和科室:医务科、应急办、护理部、总务科、保卫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普外科。

四、演习时间

2012年08月30日(星期四)下午16:00(暂定)

五、演习内容

本次演练模拟发生在某高速公路一起特大汽车追尾事故,事故导致现场2人死亡、10人重伤、30人轻伤。

从事故的呼救到启动应急预案;从指挥调度到现场检伤分类、抢救、转运、途中监护等紧急处置;从各科室的联合指挥到现场各司其责的紧密配合;应急救援专家全面评估我院应急医疗救援能力水平。

主要演习科目包括:医务科、应急办接警与指挥调度;急诊科人员赶赴现场;保卫科维护现场秩序;外科系统现场救治伤者;总务科人员现场救援和协助抬扶伤员;现场通讯指挥、现场抢救区位划分(红、黄、绿、黑区);检伤、抢救、搬运、转送、清理现场等。

六、演习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援演习领导小组: 组 长:许建华 副组长:张树森 现场总指挥:陈峻严

现场副总指挥:王耀国、林金矿、林建清

成员:许建华、张树森、陈峻严、王耀国、王才元、林金矿、林建清、许玲珍、许景春、刘永裕、曾晓红、杨建胜、胡伟鹏、徐朝阳、刘玳瑄、柯庆峰、黄杰苗、吴文华、姚晓斌、叶超平、吴友谊、周志平、王伟

主要职责是负责演习方案的确定,组织指挥现场演习,协调院办公室、医务科采集现场演习的影像、照片资料,向新闻媒体发布有关信息,点评现场演习工作。

(二)演习部门分工

1、事故救援现场指挥演习由医务科牵头、应急办负责演习实施。

2、应急办负责指挥协调相关科室开展现场伤员医疗急救。

3、邀请保卫科维持现场秩序,布置警戒区,保证现场施救安全;负责现场交通疏导,开辟救护车绿色通道。

4、邀请总务科负责协助抢险、抬扶伤员。

七、演习时间

2012年08月30日(暂定)

八、演习过程 16:00 1名事故现场汽车司机拨打我院急诊科急救电话(22770185)报警:“泉州市某高速公路段(假定为我院篮球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死伤数十人。” 16:01 急诊科接到报警,详细了解事故发生地点、性质及伤亡人数;即向医务科汇报;同时救护车准备出车。16:03 医务科立即按重大交通事故通知应急办启动应急预案: 指挥急诊科出警(救护车、一位外科医生一位护士),并嘱现场情况及时反馈;

指挥紧急增援专家组(救护车、携带抢救物品和标志物品,急诊科杨建胜主任带队、内外科医生各一位护士二位)出发;

应急办将事故情况(地点:医院篮球场,性质:交通事故,及受伤人数:数十人)向分管领导许建华副院长报告。

应急办同时通报张树森副院长要求保卫科(刘永裕科长)、总务科(许景春科长)给予支援。16:06 第一辆救护车(1号,驾驶员陈成龙)和紧急增援组(2号救护车,驾驶员贺江龙)先后到达现场。

向“交警”(由保卫科人员扮演)了解事故现场地形,选择最近的安全地区为抢救区。增援组专家行使临时指挥权。

作为医疗检伤官(魏冠?)与1号车医护人员(张国柄?)对现场可接触的伤员进行检伤评估,挂上红、黄、绿、黑检伤卡,并对最危重伤员施救。

1号车张国柄?医生向应急办报告现场情况请求增援。16:08 应急办接到增援信息后,调度院内其他科室(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出发。16:08 保卫科到达现场,开始控制现场,布置警戒区,维持现场秩序,对现场交通进行疏导,设置车位与通道,为转运伤员的救护车开辟上、下行通道。16:09 总务科人员到达现场,协助维持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协助现场救援和抬出伤员。16:10

1、相关科室陆续到达现场,检伤官魏冠?向现场总指挥(陈峻严、王耀国)汇报。

2、现场总指挥(医务科/应急办)的责任:

(1)指定医疗指挥(杨建胜)与检伤官魏冠?对现场伤员进行评估、检伤,与检伤官制定抢救方案,做分流伤员决策;

(2)指定3名人员:

①医务联络员(杨建胜)(支援、联络、协调各科室,向各科室分配处置伤员任务);

②检伤分类员(魏冠)(按检伤结果对伤员分类编组,组织人员在现场安全地带设立红、黄、绿、黑处置区和临时观察转运站,安放标志旗);

③急救运输员(救护车司机陈成龙)(掌握需车数量,指挥现场车辆停放位置,组织人员搬动和运送伤员); 16:15

1、医疗检伤官将检伤结果报现场总指挥(陈峻严、王耀国):(1)2人因伤势过重当场死亡--黑色(2)10人重伤,分别为(举例4人): ①1名创伤性窒息伴有心跳停止-红色 ②1名重度颅脑损伤伴疑有颈椎损伤-红色 ③2名闭合性气胸伴肋骨骨折-红色

④2名胸腹联合伤、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红色 ⑤2名右肩部及右上肢肱骨开放性骨折-黄色 ⑥2名左下肢胫骨开放性骨折-黄色

(3)30名头面部擦伤、全身多处软组织伤--绿色

2、总指挥(医务科/应急办)向院领导许建华副院长报告现场伤亡情况,并请医务科、应急办通知急诊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做好应诊抢救准备。

3、急救运输员依照医疗检伤官的检伤和治疗结果安排各伤员的运输车辆。

4、医务联络员杨建胜与应急办联系,由医务科与相关科室联系,安排重点伤病员的分流转送。

5、急诊科和现场调度及时记录事件、组织、报告、抢救、分流、转运等信息。

6、抢救组的医护人员及时记录所管辖伤病员的主要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填写转运卡一式两份,提交接纳科室并向指挥部汇总。16:18 增援科室陆续到达现场。16:23 现场所有医务人员对各类伤员按现场急救原则:“先除险情后施救治、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先抢救后转运、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进行现场救治。

演练场景:

场景

1、(医护:2名,1名内科医生1名护士,伤员:模拟人1具)---急诊科

2名医务人员为1名创伤性窒息伴心跳骤停的伤员: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按顺序实施心肺复苏术 3.气管插管,接便携式有创呼吸机 4.电击除颤 5.同时建立静脉通道 6接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 7.复苏成功后处理:

ALS—处理患者外伤。采取复苏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ICU。自备物品:模拟人、急救箱、复苏包、气管插管全套物品、除颤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球囊面罩、移动担架床。

场景

2、(医护:3名,神经外科医生1名、骨科医生1名、神经外科护士1名,伤员:1名)---神经外科、骨科

3位医务人员在为1名重度颅脑伤昏迷伴颈椎损伤的伤员: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手法开放气道 3.吸氧 4.颈托固定颈部

5.建立静脉通道: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有颅压增高患者,降颅内压 6.接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 7.转送神经外科

自备物品:急救箱、复苏包、氧气袋、颈托、监护仪、脊柱板等。

场景

3、(医护:2名,医生、护士各1名,伤员:1名)---心胸外科

2位医务人员为1名闭合性气胸伴肋骨骨折的伤员: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消毒油沙敷料、绷带、三角巾迅速填塞,覆盖闭合包扎伤口,固定胸壁 3.面罩吸氧 4.建立静脉通道

5.确定无颈、脊柱损伤,取半坐位,固定骨折肋骨 6.接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 7.迅速转送心胸外科

自备物品:急救箱、复苏包、面罩、氧气袋、三角巾若干、移动担架床。

场景

4、(医护:2名,医生、护士各1名,伤员:1名)---普通外科

2名医务人员对1名胸腹联合伤、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处理。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胸带固定、积极抗休克治疗、监护、转送普通外科。

自备物品:急救箱、监护仪,胸带,吸氧面罩,移动担架床。

场景5(略)、(医护:4名,医生、护士各2名,伤员:6名)---普通外科

30个伤势轻的伤员由4名医务人员给予: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清洁、消毒及包扎

3.全部安置在临时观察站进行观察,准备转送到急诊科观察 16:40 保卫科疏导交通,将伤员全部安全转送到医院各相关科室。医疗联络员(杨建胜)向现场总指挥及应急办通报伤员转送去向及人数。16:42 总务科清理死亡病员的尸体;清理现场。10:48 现场清理完毕。全体参演人员整队进入现场,总结演习情况,请领导指示。

队列:急诊科、神经外科、骨科第一队列;心胸外科、普通外科第二队列;保卫科第三队列;总务科第四队列。

九、演习工作要求

1、各部门、各科室应充分重视此次演练工作,确保演练质量。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应亲自抓。演练当天篮球场不得停放任何车辆。

2、各演习部门应服从演习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完成预设科目演习,不得擅自行动。注意集结时间按要求到位。

2、演习人员确定后,无特殊情况不得调换,并加强演练的配合。

3、各参演科室应负责各自参演物品、模拟伤员(可邀请实习医生/护士)的准备。

4、演习结束后,各参演科室应根据演习领导小组演习点评情况和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分析经验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5、欢迎全院职工踊跃参加观摩指导。

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篇6

(一)组织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为推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XX年5月份组织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对XX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传达了广东应急管理综合试点现场会及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后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有序稳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第17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等工作。上半年,省局应急中心共受理备案70家。通过应急预案评审备案,使预案质量明显提高。

(三)应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XX年与二十集团军71320部队化学应急救援队达成并签署了“河南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军地协作机制”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与省环保厅多次联系和磋商,达成了应急协作框架协议。

(四)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积极督促指导已批复建立的五个省级

救援基地加快建设步伐,充实和完善基地功能建设。同时,应急中心按照省局关于应急救援装备委托使用管理的有关批复,将部分应急救援装备对郑州市豫中救援基地进行了委托使用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

(五)广泛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一是经过认真准备,在3月份举办了两期全省应急预案管理专题培训班。全省18个省辖市辖区地方油库加油站和中石化、中石油河南分公司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和河南法制报联合开展了以“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为主题的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三是结合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时下发通知,督促指导各省辖市有关部门、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广泛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省级大规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成功举行。作为XX年安全生产月重点活动之一,在省政府和局领导的周密部署和正确领导下,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等困难,于6月26日在郑州市如期成功举行了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该演练是我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演练活动,不但参演人员多,而且救援设施和装备先进,充分展示了我省应对事故灾难的救援能力。现场演练实况通过卫星同步传输到了省政府、国务院和国家总局应急信息平台,有关领导远程观摩了演练活动。该演练的成功举行不但丰富了我省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内容,也达到了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教育社会的目的,受到了国务院应急办、省政府和国家总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七)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按照省局关于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及有关实施方案的要求,应急中心及时成立了有关领导小组,并将有关实施方案细化,从加强思想作风入手,健全机制,规范管理。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这个载体,人员素质和办公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改变,为不断开展各项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基础。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把增强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防御抗御事故灾难能力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按计划举办2期应急管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二)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针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下半年计划召开一次全省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大预案培训和审查备案的力度,逐步使预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三)开展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作为国家总局确定的3个部门预案编制试点省之一,按照国家总局的有关要求,下半年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指导。根据年初工作计划,组织人员赴各省辖市、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研,检查《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社会救援体系,联动机制,素质能力建设

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 是对我们国家的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的一次全面的考查, 结果怎么样, 我们都有目共睹, 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明确了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随着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拓展, 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 各种疑难灾害事故不断增多, 危害日趋加重, 消防部队面临的应急救援形势越来越严峻, 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作战行动也越来越艰苦。作为灭火抗灾、抢险救援的“拳头”和“尖刀”, 我们践行着“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消防精神, 肩负着神圣伟大的历史使命, 如何提高部队战斗力, 成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 圆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主要应该从应急救援机制构建、装备设施基础建设、提高部队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机制建设, 形成以消防为主的社会救援体系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 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被广泛开发利用, 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加上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 诱发各类灾害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当前, 消防部队除了扑救火灾外, 还肩负处理包括“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与现实间的救援工作, 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 矿山、水上事故, 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务院[2006]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 担负任务越来越重, 所遇到的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 牵涉面也越来越广, 需要的智力支持、装备援助也越来越多。单靠消防部队自身力量实施灭火以及应急救援是难以圆满完成的, 因此, 必须加强救援机制的建设。

(1) 建立高效的救援联动机制。各地消防部门, 应该积极的请示汇报, 促成由政府牵头, 对现有的各行业部门救灾救援力量进行调查摸底, 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统筹规划现有救灾救援力量, 建立以消防为主的, 包括公安、安监、城建、人防、卫生、电力、自来水、交通、煤气、化工、通讯、地震、环卫、武警、驻军以及相关部门参与的灭火救援联动组织指挥机构, 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确定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 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联动体制, 构建起一种跨领域、跨部门的应急救援方式, 实现资源共享、力量优化, 确保救援工作运作快速、准确、高效, 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2) 制定完善的组织指挥预案。应结合实际, 以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目的, 坚持科学组织、快速集结、合理分工、有效处置的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 保证在处置各类疑难灾害事故中, 有思路、有步骤、有组织、有秩序, 思想和行动都有充足的准备。预案中应列出指挥机构组成、任务职责, 灭火救援力量组成以及组织指挥程序和要求。预案的制定、审核应该由政府召集涉及的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参与, 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 规范科学的指挥作战程序。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 消防部队应该不断完善和规范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及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特种灾害事故及恐怖袭击事件的救援的处置程序和指挥要领。要从接警出动、战斗编成、组织指挥、作战行动、安全防护、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 确保五个“第一时间”,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努力使灭火抢险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保证整个行动都准确、迅速。并要经常深入实地, 熟悉情况, 根据灾害特点模拟推演, 进行实战演练, 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完善补充预案, 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 力争周密、安全、适用。

2 加强装备设施建设, 夯实社会抗灾救援基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的提高, 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多元化发展, 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各种救援任务的需要。为了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 更新现代化的特勤装备设施, 向装备要战斗力。

(1) 加大高科技装备的配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在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上的投入有所增加, 消防部队的装备配备水平有所提高, 但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需要。而消防部队的作战任务更是由过去单一的火灾扑救模式拓展到爆炸险情排除、潜水救助、高速公路抢险、空难施救、洞穴救援、化危品泄漏处置等各个方面。因此, 除了消防必需的各类防护装备外, 我们应该积极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侦检、警戒、通信、照明、排烟、救生、破拆、堵漏输转、洗消、防腐蚀、防辐射等器材装备, 增大装备的科技含量, 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保证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更加科学, 保证救援人员更加安全。

(2) 搞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配套的城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是预防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目前, 很多城镇经济发展快, 但是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账, 设想一旦发生灾害事故, 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的损失。我们应该切实摸清本地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提请政府纳入议事日程, 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 不欠新帐, 快补旧帐, 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要求, 加大经费投入, 加快建设步伐, 使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 加强素质能力建设, 提升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的提高, 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目前, 部队还存在着官兵素质与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不相适应的现象。对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在操作、使用和保养等方面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熟练自如, 加之缺少系统必要的培训, 造成在抢险救援工作中, 一些高、精、尖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形成不了最佳的战斗力。所以, 部队当务之急是加强官兵的素质能力建设。

(1) 以理论知识武装官兵头脑。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应用, 要求官兵将专业技术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结合, 只有经过扎实有效的学习与训练, 系统专业的培训和锻炼, 才能把高科技消防装备转化为战斗力。对一些专勤抢险救援器材, 应及时组织全体官兵学习掌握其性能、技术参数、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维修保养知识等, 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上熟练掌握, 多使用、多摸索, 确保在执勤灭火救援工作中运用自如。现代的灾害事故复杂危险, 救援现场形势瞬息万变, 要求官兵能够灵活机动, 随机应变。那么, 必要的知识如:消防燃烧学、危化品知识、急救的医学知识、逃生自救知识、心理知识等都必须具备。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及时充电, 建立“学习型”的队伍, 保证部队官兵在各类事故面前应付自如。

(2) 强化体能、技能, 苦练基本功。现在的灭火救援任务时间长、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 需要广大官兵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体能。俗话说:“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没有强健的体魄, 良好的体能, 就算知识再多、经验再丰富, 也难以达到救援目的。体能训练必须解决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 兴趣不浓厚, 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要按照各级各类人员体能训练标准, 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器械, 严密组织训练, 严格检查考核, 开展达标创优活动, 增强官兵体魄, 切实解决部分官兵在灭火救援中“跑不快、拿不动、上不去”等问题。对于技能训练, 更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 反复操作, 达到熟能生巧。技能训练中, 还要注意集思广益, 发扬军事民主, 积极的创新训练方法, 改进训练模式, 提高训练效果, 特别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

(3) 加强协同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部队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和官兵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也是提高部队灭火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现代灾害事故处理的实际需要来看, 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需要多支力量参战的协同作战。所以消防部队要适时的开展班与班、中队与中队, 甚至支队与支队间的跨区域的灭火救援行动, 在实战的氛围下, 检验部队战斗力。还要与政府、部门的抢险救援力量多沟通、多交流, 掌握自身所需的资料数据, 防止“临时抱佛脚”, 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抗灾救援演练, 查缺补漏、及时总结, 切实提高部队灭火救灾、抢险救援战斗力。

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总结 篇8

一、演练模拟事件

1、假设20xx年6月15日突降暴雨,且降雨量超过50mm,达到停产撤人条件,矿井必须停产撤人。为保证井下人员安全,井下所有施工人员全部撤至地面。

2、防止洪水灌入井下采取措施。二、演练程序

10:05分矿长陈宏宣布“防洪应急演练开始”。

10:06分井下施工队长刘学全向总指挥汇报“地面雨水较大,主斜井可能被淹”。

总指挥下达命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撤出所有人员。通知调度室要求矿应急队伍集合,回到主斜井抢险”。

10:18主斜井井下施工队长郑成文向副总指挥汇报:“井下全部人员已撤到地面”。

10:20抢险一分队队长龚永富回到主斜井口向副总指挥丁兆林报告:“一队全部队员到位,请指示”

10:21抢险二分队队长刘学权到主斜井口向副总指挥丁兆林报告:“二队全部队员到位,请指示”。

10:22抢险三分队申大举到主斜井口向副总指挥丁兆林报告:“三队队员全部到位,请指示”

副总指挥丁兆林下达命令:“装沙袋,将井口地面堵高至1m”各小队即按照副总指挥的命令施工。

10:50分井口沙袋堵高施工完毕,三队长向总指挥报告:“报告总指挥,井口沙袋已堵高1m,请指示”

总指挥检查沙袋施工质量后,下达命令:“演戏结束”。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在演习过程中,各地点工作井然有序,灯房、工区和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人数统计准确无误,人员升井有序,整个演练过程进展顺利。

通过这次演练提高了广大职工遇灾抢险的应变能力,提高了矿井抗灾避灾的防御能力,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个别参演人员只注重演练,行动缓慢;调度记录不完善。

我们一定认真总结这次演练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演练中加强职工教育,注重演练的真实性,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在安全撤离中注意各个环节的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预警机制、应急救援预案和避灾抗灾专业知识安全培训学习,提高抗灾和自救的应变能力,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矿井的整体装备水平和抗灾防御能力,确保矿井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 篇9

演练目的:掌握《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工程部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电梯突发故障时,熟练解救轿厢内被关客人。

演习过程记录:

13:29分,消防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发现客用1号电梯发生故障,位于2楼和3楼之间,有二位客人被关在轿厢内,正在敲打电梯门求救。

13:30分,维修主管方雄军接消控中心报修,立即分派电工黄启宇和徐伟虹到电梯5楼机房,检查故障原因。并另外分派员工顾凯航到2楼客梯厅,以便手动开门解救被困客人,并及时和5楼机房的电工取得联系。方雄军在接到报修电话后,一边吩咐监控人员,用电梯对讲系统安慰客人,通知大堂副理,让其一同前往2层电梯口。安慰被关客人及客人解救以后的善后处理。

13:35分,黄启宇、徐伟虹、顾凯航已经达到5层机房,对电梯故障进行排查。

13:40分,电梯故障查清,初步检查,发现给电梯供电总开关缺相引起电梯故障,故障在短时间内不能立即排除。黄启宇通知徐伟虹决定手动平层,做好手动打开轿厢门的准备。

13:42分,手动平层开始,俞建国和徐伟虹两人做好分工,俞建国用手动松闸工具打开电梯抱闸,徐伟虹转动轮子,把电梯平层到2楼,然后关紧电梯抱闸。2楼顾凯航用三角钥匙打开安全锁,微微推开轿厢门,确定电梯到位以后,完全打开电梯轿门,放出被困客人。

13:46分,电梯门打开,客人安全解救。此次演习完成。

总结:此次演习,员工反应速度还算比较迅速,从监控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由于客

人被困电梯到工程人员至5层机房到手动解救客人,时间上把握的比较好,也符合演习的要求。但也发现诸多问题如下,在今后的演习中要加以排除:

1、由于手动平层不经常实施,电梯钢缆的标志不够清楚,造成视线上比较模糊。应该立即进行黄色油漆修补。

2、客人被困后,大副和保安对客人的解释和安抚工作不够耐心。要尽量告知客人不要着急,正在解救。

应急救援托起“安全”之翼 篇10

健全组织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依据国家“健全综合应急管理机构和专项应急机构、理顺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关系, 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的要求, 不断完善应急组织机构。中国石油集团总部组成由主管领导负责的应急领导小组, 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任组长, 各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 成员为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 应急领导小组平时负责重大应急管理工作的措施决策, 应急时负责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领导和指挥。

2007年11月, 中国石油集团在集团办公厅成立应急协调办公室, 将其作为应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侧重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和应急协调等工作。2008年3月, 中国石油集团在安全环保部成立了应急管理处, 将其作为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机构, 侧重经常性应急管理和准备工作, 并设立由总部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的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采取分散办公, 集中议事的工作形式, 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中国石油集团各企业也相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 并逐步按照“一个中心、两个机构”的组织模式,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在经理办公室或生产运行管理部门设置办事机构, 在安全环保部门设立应急工作机构, 相应的职能部门配备了专 (兼) 职应急管理人员。目前, 企业专 (兼) 职应急管理人员已达2 816人, 在指导应急体系建设、组织预案编制和演练、开展培训和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管理制度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国石油集团制定了《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提出了加强应急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预案体系、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具体措施和要求, 建立完善了《应对突发重大事件 (事故) 管理办法》《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重大敏感信息发布管理暂行规定》。

同时, 中国石油集团还不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2003年初, 公司针对井喷失控、油气管道、炼化装置着火爆炸事故, 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海上严重溢油事故等5种突发特别重大事故, 制定了《突发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06年, 中国石油集团进一步加快了应急预案建设步伐, 编制了《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并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出现的重特大突发事件, 制定了与总体预案配套的《井喷失控事故应急预案》等16个专项预案。

2008年, 由于公司业务整合等实际情况, 原有应急预案已不能满足应急工作发展的需要, 中国石油集团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同年8月21日, 廖永远副总经理主持召开集团公司领导办公会, 专题研究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 确定对原有总体预案和16个专项预案进行修订, 新制定了《新闻媒体应对应急预案》等2个预案, 形成“1+18”的预案模式。

按照“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原则, 中国石油集团对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进行修订, 完善了预案的整体结构和具体内容。修订后的总体预案作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纲领性文件, 框架完整、要素齐全、内容全面;专项预案是针对某一特定突发事件制订的应急响应程序, 具备独立的应急处置功能。这次修订工作既提高了总体预案的指导性, 又增强了专项预案的可操作性。

加强培训演练

中国石油集团及所属各企业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 通过开展相关部门和岗位员工共同参与的实战性演练, 来增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检验应急指挥的组织协调能力, 促进了全体员工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2008年, 各企业组织开展企业级应急演练1 000多次、分厂 (矿、分公司) 级应急演练2万多次, 基层单位组织岗位应急处置演练达6万多次。

中国石油集团还重点加强了各单位与地方政府、周围社区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建立工作, 突出做好与各方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工作, 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集团所属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大港油田、吉林石化、兰州石化、管道分公司等单位, 多次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展地企联动大型应急演练。

为了不断提高海洋石油开发应急管理水平, 增强海上应急救援的协调指挥和实战能力, 2008年7月16日, 中国石油在冀东油田NP1-5X1090井及附近4km2的海域举行了“2008年度中国石油渤海冀东海区综合应急演习”。冀东油田公司、海洋工程公司、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中信海洋直升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天津海事局烟台航标处等9个单位的350余人参加了演习。演习涉及平台井控、平台防硫化氢、弃平台、海上消防、溢油回收、海上救生等6个科目, 历时4h, 动用钻井平台1座、各种船舶13艘、直升机1架、围油栏600m、收油机2台以及相关的辅助设施。此次演习是中国石油集团“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演练科目涉及范围最广、多单位联动、政企配合”的一次海上应急实战演练。

基地队伍建设

中国石油集团在充分发挥现有消防、管道维抢修、工程技术、医疗救护等专业应急队伍骨干作用和区域优势的基础上, 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 建立各片区的资源共享联防联动机制,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加大投入, 重点建设危险化学品、油气长输管道、井喷失控、海上等应急救援基地, 追求应急处置整体效能最大化。

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方面, 中国石油集团重点加强了消防业务优化整合、消防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消防装备建设。2006年, 集团对23家专职消防队伍实施了优化整合, 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设立了消防专业管理部门, 加强了消防业务的专业化管理。自2007年以来, 中国石油集团启动了专职消防队基层建设达标工作, 促进了消防队专业化建设, 提高了应急救援保障能力。针对历史原因形成的消防车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 中国石油集团用3年时间投资专项资金8亿多元, 统一招标采购了500多台多功能大型消防车辆, 已陆续交付各基层单位投入战备执勤。

在长输油气管道维抢修应急中心建设方面, 中国石油集团按照区域优化、合理配备、立足自救、企地联动的原则, 分别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6大区域设有维抢修中心13个、维抢修队28个, 健全完善了相应的油气管道事故 (事件) 应急预案, 成立了油气管道应急办公室, 在专业公司、调控中心及各地区公司设立了维抢修应急指挥协调部门, 形成了较完备的管道维抢修应急救援体系。各维抢修中心通过开展事故抢修应急演练, 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提高了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在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建设方面, 中国石油集团加强了渤海湾滩海、浅海石油勘探开发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于2006年12月在冀东油田正式成立了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 投资5亿元用于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及曹妃甸、营口、塘沽等3个救援分站的建设, 最终将使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达到处置国家Ⅱ级应急响应事件的能力。

应急救援工作例会制度 篇11

为加强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发现、知道和解决矿井出现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时存在的问题,更好的贯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使各项预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矿井抗灾救灾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救援工作例会由调度室组织召开,矿长亲自参加并主持会议。

二、工作例会召开时间定于每月月底。会议可与矿井月度安全例会合并,但会议议程、内容必须分开进行和单独记录。

三、会议参加人员为应矿井急救援管理机构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会议内容要求

1、传达、学习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方面的指示,下发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等。

2、由各单位负责人进行月度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3、由调度室对本阶段矿井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总结,通报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对通报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整改方案。

5、由矿长就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指导性意见。

五、参会要求

1、有关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如遇有特殊情况确不

能参加者,必须向主管副矿长请假,并由单位副职代替参加。

2、会议期间严禁接打手机。出现手机响铃者一次罚款50元。

3、各单位负责人应提前做好工作汇报准备。汇报时内容要全面、精简。

4、调度室应做好会议纪录,并定期进行归档。

应急救援履行情况检查制度

七、培训对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八、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重点学习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我矿应急工作形势任务、了解兄弟单位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等。通过培训,强化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九、各级各部门(单位)应急管理机构除组织或参加上级集中脱产培训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1、以岗代培。通过参加工作实践和接受指导,提高应急管理的规划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2、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工作人员自行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3、以研代培。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安排有关人员参与,提高工作水平。

十、安全培训中心和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十一、加大师资力量,建立相应的培训师资档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培训教师,还可采取从上级煤炭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应聘请教师等办法,解决好培训的师资问题。

十二、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规划,必须在预算中列支开展应用培训的所需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十三、建立应急管理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各单位、部门进行考核。

十四、加强培训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档案,如实记载培训工作和受培训人员情况。

十五、教育培训档案内容包括:

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制度、培训

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培训考勤登记、考卷、考试成绩单、各期培训人员花名册。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的作用,预防和减小事故造 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应急管理机构的反应、处理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制度。

1、应急预案体系动态管理。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要求和部门机构、人员调整变化情况,对我矿应急预案适当进行类别、结构调整,使应急预案体系适应全矿安全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2、应急预案由矿长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编制,由矿委会成员和职能部门进行内部审核,然后经县煤炭局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备案,由矿长签发执行。

3、应急预案修订完善。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情况的变化和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管理专家对我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后,要总结实战经验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后的应急预案按规定及时备案。

4、预案培训。将各类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列入矿井应急知识宣教、培训计划,对涉及我矿安全保障的部分作为重点开展宣传培训,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

5、应急预案演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内容应轮流进行。应急宣传教育制度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我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对各种灾害的辩识能力,提高职工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有效防止和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提失。

二、宣教手段

1、开展公共安全应急主题宣传活动。

2、通过安全培训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

3、利用视频播放方式进行安全应急知识教育宣传。

4、通过矿井灾害应急演练组织宣教。

三、宣教内容

1、以本矿主要灾害的应急预案为核心,结合矿井实际,深入分析易发生灾害的地点,发生灾害类型、各类灾害发生前的预兆,发生灾害初期的处置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

2、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全国煤矿应对突发事件成功案例的经验,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

3、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面案例,同时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错误处置手段,针对问题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等。通过学习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判断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本矿在应急救援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四、工作要求

1、制订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2、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班前会、宣传板报、图卡等多种形式,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

3、建立应急宣教常态化管理机制。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4、各级领导重视,全员积极参与。

5、加强宣传教育效果检查工作。采取不定时对职工进行现场提问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6、宣教经费

上一篇:保卫黄河教学课件下一篇: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