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共8篇)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篇1
XXX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XX市突发医疗纠纷事件
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和明确牡丹江市辖区内医疗纠纷引发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打造和谐社会关系,落实“三实两创”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XXX市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XXX市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及时、有效处置我市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切实维护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和工作秩序,保护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的突发医疗纠纷事件是指患者一方实施的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纠纷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分为一般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和重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医疗纠纷事件:
1、写恐吓信或者多次发送侮辱、恐吓等其他信息,公然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医务人员,干扰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正常工作和生活。
2、在公共场所以散发传单、散布谣言等形式传播虚假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3、抢夺患者或他人医疗文书,以及与医疗纠纷相关的医疗证物,经劝说无效。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
1、聚众占据医疗机构医疗或办公场所,发生打、砸、抢等违法行为,严重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的;
2、侮辱、威胁、恐吓、围攻、殴打医务人员或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患者或其家属有自杀、自残倾向,或危害他人人身安全。
3、在医疗机构内或周边,身着孝服、静坐、下跪、设灵堂、烧纸钱、摆花圈、拉横幅标语、张贴大字报、围堵大门、堵塞交通等行为,不听劝阻,拒不按法律程序处置。
4、拒不将尸体按规定时间(死亡后2小时内)移送殡仪馆,以尸体相要挟,寻衅滋事,抬尸闹事、上街游行、堵塞交通,或将尸体从殡仪馆移到医疗机构或其它场所陈尸的;
5、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医疗资料或医疗器械、医疗设施,占据办公、诊疗场所,影响正常工作。
6、有职业医闹及社会黑恶势力等参与,发生严重围堵、冲击医疗机构以及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
7、其他严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严重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的行为。
第三条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危害医院财产和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及破坏医疗秩序、社会稳定的行为,重大的医院治安事件。
第二章 应急处置体系
第四条 组织机构。成立由分管卫生工作市领导为组长,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信访局、市文广新局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的市医疗纠纷引起突发事件协调处置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实施全市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按预案指挥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全市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
第五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一)医院职责
1、认真落实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诊疗护理常规制度,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实行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和能力。
2、成立医疗纠纷协调处理领导小组,并明确各成员责任。
3、积极配合患方做好相关证据保存工作,如复印、封存病历资料及可疑药物,做好输液、输血、注射、手术等器具器械的现场实物封存等工作。
4、对医疗纠纷迅速展开内部调查,了解诊治经过、事件原因、责任有无以及患者诉求等,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
5、与公安部门配合,建好驻医疗机构警务室,健全医疗机构内部保卫组织,依据公安部门有关规定制定医疗机构内部治安应急预案,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制定并落实重大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责任处罚规定。
(二)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重点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从医疗管理上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协助开展纠纷协调处理工作,引导医患双方依法依规处理。收集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对纠纷发展态势及时进行评估,并迅速向领导小组报告。
3、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三)公安部门职责
1、负责指导医院做好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医疗机构驻点警务室建设,将纠纷事件尽可能控制在萌芽状态。
2、把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畴,在接到突发医疗纠纷事件报警后,立即派警到现场,依法维护医疗机构正常 的医疗工作秩序,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协助进行调解工作。
3、对突发医疗纠纷事件中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要快侦快办快结,依法予以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四)司法行政部门职责
1、参与调解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激化。
2、对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督促双方当事人及时、认真履行调解协议;对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应当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通过诉讼等法律程序依法解决医疗纠纷。
(五)信访部门职责
及时掌握信息动态,根据《信访条例》引导诉求人通过正常法律渠道解决医疗纠纷,协调处置医疗纠纷群体性上访事件。
(六)民政部门职责
按照殡葬管理法规,为遗体运输、冷藏、冷冻、火化提供及时便捷服务。
(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
做好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受理并委托牡丹江市有关机构开展药品和器械鉴定检验工作。
(八)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职责
协调市内外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客观、公正、准确报道医疗纠纷,对医疗纠纷进行正确舆论引导。对影响较大、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审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不得在结案前进行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协助做好省内外其它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事态扩大。
第三章 处置程序
第六条 按医疗纠纷性质分类实施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处置。
(一)一般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置程序
1、接到一般性医疗纠纷报告后,医院分管领导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展开调查,了解纠纷的原因、性质、责任,并组织力量维护院内秩序,封存有关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经调查分析评估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院方应耐心向患方解释,做好沟通工作,争取患方理解。若双方意见难以达成一致的,应引导患方遵循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或司法程序解决纠纷。
2、接到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报警、报告后,公安部门应立即安排民警到现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协助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
3、对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的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在维持好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的同时,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医疗机构应将纠纷经过以书面材料报市卫生局。
(二)重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置程序
1、医疗机构的处置程序
(1)医疗纠纷所在科室和部门一旦发现事态严重,应及时向医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领导小组报告,民警或保卫部门应及时介入,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保障工作。
(2)分管医患纠纷处置工作的领导要及时到达现场,了解事件经过,封存有关病历及相关物品。接待患者或其家属,了解患方提出的涉及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要求,落实患方的合理诉求。
(3)根据患方提出的涉及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要求,立即组织院内专家进行讨论,作出初步判定结论,正面答复患方。对明确为医疗事故的,应主动与患方依法协商并赔偿经济损失;对难以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应引导患方按法定途径解决诉求,避免纠纷矛盾的进一步扩大和激化;对明确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应耐心细致地与患方沟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同时,要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告知患方处理医患纠纷的程序,积极配合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协调处置领导小组开展调处工作。
(4)当患方出现打砸行为或停尸、聚众闹事等现象时,医疗机构应立即报警,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严重人身伤害事件发生,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报告有关情况。
2、公安部门的处置程序
(1)公安机关接到重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报警后,要立即组织警力出警,采取有效措施平息事态,尽快恢复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
(2)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告知患方按正常处理渠道解决纠纷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3)对侮辱、威胁、恐吓、围攻、殴打医务人员或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打、砸、抢、封门、堵路,占据医疗机构医疗或办公场所停尸、设灵堂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及时调查取证,采取果断、强制措施,依照法律法规严惩肇事者。
3、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置程序
(1)当接到院方、患方的报告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派员赶到现场,了解事件经过,并将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2)了解医患双方意见分歧或争议焦点,开展教育劝导工作,宣讲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引导患方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
(3)对经鉴定属医疗事故的,应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依法对医疗机构和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理。
4、司法部门处置程序
(1)接到市医疗纠纷事故协调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后,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处工作。
(2)对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
5、其他成员单位的处置程序
当发生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时,信访、民政、药监、宣传等成员单位要根据预案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处置需要,各司其职、密切合作,使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三)因非法行医引发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置程序 对经卫生行政部门确认为非法行医的,公安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事后总结。对经法院判决或通过调解处理的医疗纠纷,在平息后一周内,要将事件发生原因、调处经过书面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八条 有效处置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各部门的职责所在。在处置过程中,凡未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一)对在突发医疗纠纷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对触犯刑法的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二)对通过调处解决的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对导致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
(三)对在医疗纠纷事件中造成财产损坏及人员伤害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和赔偿,对幕后操纵纠纷的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有关法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九条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医患纠纷依法、规范、有序处理。
第十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群体事件,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本预案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新规定和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第十二条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篇2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环境风险防范的责任主体、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责任主体,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如果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科学可行, 预案规定的各项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就能够有效预防、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如果没有完善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事到临头就会应对无措, 小灾也会酿成大灾。长期的环境应急管理的实践, 尤其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实践, 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一再证明, 当前必须深入研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完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问题
2010年环境保护部开展的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结果显示, 即使在突发环境事件多发的重点石油化工企业领域, 也有16.9%的企业没有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在对福建省境内石油加工、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三大行业1 170家企业的环境风险排查中发现, 只有625家编制了环境应急预案, 占企业总数的53.42%。在笔者曾审核评估的百余件应急预案中, 没有1件是一次性通过复审的, 最多的修改6稿。从企业自身看, 造成环境应急预案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编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对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如事件分级、预警分级、相关预案衔接等) 吃不透、拿不准、解决不好, 结果导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不够重视, 有的企业把环境应急预案混淆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往往侧重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 而对如何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疏于关注, 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往往由于处置失当而导致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带来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企业抄部门、部门抄政府、下级抄上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抄安全生产预案、新预案套用老版本预案等现象比较普遍, 造成企业、部门、政府的应急预案千篇一律, 影响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环保模范城验收等, 赶工期, 拼积木式地将各种预案简单拼凑、敷衍了事。在被严格把关的专家要求返回修改时, 为了能通过评估, 采取迂回战术, 另辟蹊径, 再请其他专家进行评估。截至2013年上半年, 福建省列入国家控制的企业中已经完成省级备案的仅几十家。
编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企业技术人员虽然对本企业情况比较熟悉, 但限于经验和技术水平, 对环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不够了解。完全由企业自主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 大多摆脱不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束缚。而部分安全评价机构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机构水平不高, 不能真正客观地评估生产装置的风险等级;有的评价机构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对工艺不熟悉, 所编制的应急预案大多流于形式, 有效性较差。
对关键问题把握处理欠佳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不规范。目前,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中事件分级主要为3种类型。一是依然沿用2006年发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国家环境应急预案》) 分级标准;二是直接引用2011年发布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以下简称《信息报告办法》) 规定的新标准;三是企业自定分级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继续沿用《国家环境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已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我国在2011年已经开始修订《国家环境应急预案》, 其分级标准与《信息报告办法》一致, 所以必须按新标准进行分级。但是仅仅引用《信息报告办法》规定的新标准很可能又与企业的实际相脱节, 可操作性不够强。而企业自定分级标准虽然增强了可操作性, 但不符合《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的规定。事件分级既要合法又要有可操作性, 如何将新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有机结合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许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在这一关键点上处理欠佳。比较可行的做法是, 首先将新标准作为主体框架, 然后将企业自定分级标准归类到相应的事件级别中。
福建省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综合演练现场
预警和应急分级响应措施不明确。与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分级相关联,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中如何进行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分级也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这里主要涉及企业标准如何与政府及相关部门预案分级标准衔接的问题。另外, 往往只有预警分级, 没有明确具体的预警分级响应措施;只有应急响应分级, 没有科学合理具体的应急分级响应措施, 特别是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这些都是当前在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预案间衔接和协调性差。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尤其是对场外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时, 需要由政府部门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 企业要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等。所以,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必须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预案有机衔接。此外, 在企业内部, 环境应急预案必须与其安全生产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火灾消防预案等相衔接, 这也是当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制约因素
造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有效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 就技术层面而言, 最主要的就是缺乏系统明确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法规、规范和指南。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仅对企业落实环境安全责任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 缺乏相关配套文件, 没有具体技术和管理细节要求。环境保护部2010年发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仅提纲挈领地规定了预案的章节设置基本要求,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指南》只是征求意见稿, 至今尚未正式颁发。而《石油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适用范围有限, 对于其他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还缺少规范性文件支持。另外, 《信息报告办法》HJ589—20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等文件, 也只是与环境应急预案有一定联系。目前, 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山西、广东、甘肃、贵州、吉林等省份陆续出台了相关导则、指南、要点和办法, 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评估予以规范, 但仍存在一些缺欠和不足。这些都给企业预案编制工作带来一定困扰。比如, 企业事故应急池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行业应急池的容积完全不同。目前许多企业基本上都是参考GB50483—2009《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非化工建设项目应急池的容积核定还缺少依据。
国家和地方层面已经出台的有关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编制指南、规范原本就不全, 企业在学习吸收和运用过程中又多有遗漏, 结果造成相当一部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中, 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远远超过环境方面的规定, 而最终形成的环境应急预案实际上就是安全生产和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的翻版。
对策建议
强化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 需要政府和企业2方面共同努力。
强化环境应急预案的管理
国家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刚颁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及时修订《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加快出台不同行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省级环保部门应结合实际, 根据行业环境风险大小明确预案编制及上报备案的时间进度。
配齐配强预案编制力量
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 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编制小组成员应由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生产工艺等多专业、高素质人员组成。如本单位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可聘请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 也可以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写。各级环保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应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预案编制是否成功的基础。但是, 无论是自主编制还是委托编写, 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把关, 杜绝只有开专家评估会时才看到正式文本的现象发生。
风险、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估
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15条要求, 应对本企业和国内外同类企业曾经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和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所采取的应急方法及效果, 自身及周边可用应急资源, 以及自身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的总体应急能力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评估分析, 以此为基础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在风险评估工作中, 可参照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征求意见稿) 等规定。
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注意应急预案中事件分级、预警分级、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与国家和部门相关预案相衔接。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9条和第10条的相关规定, 必须明确突发环境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不同阶段做什么 (任务) 、谁来做 (职责) 、怎样做 (措施) , 明确针对不同预警级别和应急级别的具体响应措施。对属于重大风险源、排放一类污染物和曾经发生较大以上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必须编制专项预案。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篇3
1.1编制目的
根据路桥集团海外公司生产实际,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所在国的政局时有变化,一些突发事件对我工作人员及项目安全潜在一定的威胁。为保障海外工作人员的安全,及时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公司员工及财产的安全,特建立海外项目人员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及预案。
1.2编制原则
1.2.1预防为主,快速响应:时刻做好应对海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应急响应,认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涉外事件的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2.2以人为本,确保安全: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保障项目部职工临时工的生命、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涉外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由海外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组成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和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前方沟通、综合协调、联络人、维稳(负责善后事宜)等业务组;当事海外项目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做好应急救援事宜。应急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综合协调、联络人、维稳(负责善后事宜)等业务组,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局势进展。突发事件小组按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海外公司所属各海外项目部,面对重大安全威胁突发事件,严重威胁我公司海外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
2.组织机构和应急职责
2.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设立三级管理体系,海外公司领导小组为一级,项目部领导小组为二级,项目各科室、各班组为三级。
2.1.1海外公司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书记
成员:副总、总工、部门负责人
(1)沟通业务组(国内):总工任组长,工程部经理为成员。
(2)综合协调业务组(国内):书记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3)联络人业务组(国内):副总任组长,人力资源助理为成员。
(4)维稳业务组(国内):副总任组长,政工、保障部、企管部、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1.2海外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应由以下成员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书记 副经理
成员:项目经理助理、办公室负责人、机料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工程负责人。
(1)应急办公室(海外):项目书记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2)综合协调业务组(海外):项目副经理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3)联络人业务组(海外):项目总工任组长,项目人力专员为成员。
(4)维稳业务组(海外):项目书记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2.2应急职责
2.2.1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公司级)
审定各海外项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掌握项目部所在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可调用应急资源;批准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指挥、协调管理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行动;判断事件形势和事态发展走向,提出处置建议;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迎接下一步行动。
2.2.2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职责(项目级)
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商议或直接发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令,指挥、协调、调用应急资源,集中力量组织救援,按程序向上级报告。
2.2.3国内业务组
沟通业务组(国内):当事故发生时,立即与项目部、国内上级部门、政府有关部门联系,请求紧急救助。
综合协调业务组(国内):掌握海外公司可调用应急资源;指挥、协调管理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行动;判断事件形势和事态发展走向,提出处置建议。
联络人业务组(国内):建立海外人员详细档案,传递人员动态信息。
维稳业务组(国内):对回国人员,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2.2.4国外业务组
应急办公室(海外):应急办公室负责将各项应急指令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制修订项目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确认应急联络电话;负责应急值班,收集、接收、报告和传达突发事件信息,跟踪事件动态,并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供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信息支持和通信保障工作。
综合协调业务组(海外):负责协调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需要外交途径解决的问题和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并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负责应急资金筹集,确保资金能满足求援抢险需要;负责应急物资的购买和调配。
联络人业务组(海外):每天编制《海外人员动态表》、建立包括国内联系人在内的完善的人员信息表格,及时传递给国内。
维稳业务组(海外):对海外人员,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2.2.5应急的各项准备
(1)车辆准备;(2)消防设施的准备;(3)急救药品的准备;(4)防护用品的准备;(5)食物储备的准备;(6)人员精简的准备;(7)现金准备。
2.2.6紧急救助
当事故发生时,项目部立即与中国大使馆及当地中资机构联系,请求紧急救助。
2.2.7通信联络
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小组相关人员通信联络要保持24小时畅通。
3.应急程序
3.1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
3.1.1应急小组收集、获取、记录、整理各个渠道的信息,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1)政府通告;(2)外交部门、使(领)馆通告;(3)新闻媒体。(4)来源于本单位各级组织和员工的信息。
3.1.2应急小组对预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
3.1.3应急小组下达预警指令,由各项目科室负责人负责执行。
3.1.4根据事态变化,领导领导小组下达解除预警指令,由应急小组通知各科室、班组,解除预警。
3.2应急预案启动
3.2.1当突发事件发生,现场应急预案启动,并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3.2.2预案启动后,应急小组和有关人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并报告海外公司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3.3 应急工作步骤突发事件按照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瞬时事件和非瞬时事件
3.3.1瞬时事件,即发生和结束在瞬间完成,应急反应主要是救治伤者、恢复生产和处理善后。
3.3.2非瞬时事件,即事件本身在持续发展,应急反应主要是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3对非瞬时事件,项目部根据事发现场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着重应急资源的协调、技术支持、法律、外交、商务及信息管理。
3.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应在信息发布前报海外公司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审批。
3.5应急预案终止
根据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发展情况,由公司突发事件领导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本预案的终止令。
3.6善后处理
应急预案终止后,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由维稳业务组负责。
4.预案实施与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4
医疗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医院门急诊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 事件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等)、人为灾害(火灾等)、医疗事故争议或医疗意外、网络故障、电梯
故障、中心供氧故障等。为了进一步提高门急诊在面临突发事件
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和生命
安全特制定中心医疗集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有
关科室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治能 ,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二、工作任务
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
明确在门急诊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各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模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在门急诊的科室。
第二部分
应急准备
一、健全组织 的
床组
1、组成人员
XX
2、职责 3工作的关系。4门的配合。5加后勤、保卫等部门的支持。6
医疗救治临床组由内科、外科、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等专 业人员组成。
1、成员名单
XX
2、职
责
123能。45预案。
24小时畅通。
后勤保障组由后勤保障部、保卫科、财务科、信息中心、药 剂科、医技科、检验科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
1、成员名单
XX
2、职
责
1外援支 持。23通 工作, 4安全。
二、制定方案
1,做好危机发生后的传播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放射事故事
2、急重危病人抢救
3、故障
4三、规范管理
5、网络故障。
院
领导报告。
1、遇有严重工伤、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 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
2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
3、紧急手术而病员的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
4、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或严重差错时。
5、丢失或损坏贵重器材、药品和剧毒药品时。
6、发现成批药品失效或变质时。
7、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及存在争议或不能确诊的病人 时。
8、发生病人逃跑、伤人、自杀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时。
9、丢失重要机密文件时。
10、职工发生打架斗殴或与社会上发生冲突时。
11、遇到停电、地震、火灾时。
员工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作业。促使员工养成依章办事的习惯
时也可以消除一些事故隐患。
23高者担任指挥。
组
医院
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培训演练
练的主要内容为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机制以及应急反应能
废物的
五、督查落实
医院各职能部门应不定期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状况
六、善后总结
与
形成新的预案。
七、奖励和责任追究
1、按照医院有关奖惩条例进行处罚。
2的奖励。
第三部分
应急反应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定
下措
1、所在科室的工作人员要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有关职 能科室汇报。
2求医疗救治临床组参加抢救。处理预案按市卫生局下发的《金华
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有关规定处理。
3、对现场的有关物品进行封存。
4、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5、对有关场所、器械及排泄物进行消毒。
7、医务科将有关疫情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疾控中心及卫生 局。
8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当发生火警、台风、洪涝、地震等灾害事故或灾害事故严重
1必要时与医务人员一起帮助其他患者的疏散、转移。对于不能自
要的 防护措施1电
119
者及陪
员疏
梯。并
及时清点转移出来的人员。
2好门窗。
3所有
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如楼梯
全帽、2、救治与病员安置
安全区域和抢救区域。将疏散、转移出的一般情况好的患者安置
定的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安置在抢救
处置
3、设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
现
急处
置由在场职称最高的人员担任指挥。
4、专家组活动
组 件评 估工作。
5、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现场指挥部应立即上报疾病预防
6、组织安抚
防
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
三、医疗事故或医疗事故争议应急预案
1、当发生医疗事故时所在科室应及时向医务部、护理部、治疗措
2、相应职能科室组织人员对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或医
脑中刻
录出当时监控到的事发图像。
3、协调保卫科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及保证工作人员的安
4并告知有关事件进展情况。
5局汇报。
6及时要求医院法律顾问介入整个事件的解决。
7、相应职能部门对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行为应及时进行处 理并做好各项善后工作。
8、必要时医院办公室要做好新闻媒体的解释工作。
9家属方面的工作。
四、门急诊突发群体外伤应急预案
12小时内向市卫生
1、所在门诊区域的科室工作人员应立即门诊部汇报。门诊
医技
部调动全院医护人员参与抢救。若发生在节假日或夜在科
系需要
施救。
2知情同意工作
3、如有需要及时请院外专家会诊或转院。
4、抢救工作结束后6钟。
五、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时向领导
3、认真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工作小结
及调查报告。
1定夺并
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2、中毒人数超过30
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
3、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在6小时 内上报卫生部并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
1、立即救治病人。
2、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 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3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4、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六、治安突发性特重大案件应急预案
以
最快的速度
110指挥中心求
3及对人
身危害的及时向1104、保卫科人员2
4。
七、医疗废物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指挥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影响
3要时封锁污染区域
4过的工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6、若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
并采
7、在48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报告。
8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并向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汇报
调查处理结果。
八、电梯紧急援救处理预案
1XX紧急呼叫号码报警。通知质检部门及电梯值班人员检查、认定、维修。
4、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
九、停电应急预案 1、23停电时间。
4、及时给各科室配备应急灯。
十、门急诊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门急诊工作人员发现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 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
主任。
信息科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并尽快修复。如故障原因不明、情况 严重、或不不能
运转的情况下由院领导协调全院各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1、门诊部、药剂科、财务科、医技部、安保科等部门负责
1门
转入手工操作。21小时内不能恢复——
1、门诊挂号员手工填写挂号票据、包括科室、金额、挂
3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挂号、收款、药房等部
号
2、为病
3、人更换正常收据。4、25、押金
6、条给病人调配药品。待恢复正常后收款处将押金条更换为正常收
7、据。
8、3、急诊病人其他检查治疗等项目参照先收押金或先检查治
9、疗后付款等措施“三无”病人以及开通10、11、12、诊。
13、1
14、住院号、15、16、17、报告。
18、片出应
19、人系统恢复 20、21、22、出正式报告。
3请单对好送阅片室出 23、十一、门诊候诊病人突发意外应急预案24、25、26、27、2持备用
28、状态。
29、就诊或
30、送急诊科就诊。
31、3务人员
32、门诊部、急
33、诊科。34、4、就近医师主动参与抢救工作。35、5、门诊、急诊配合现场抢救。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篇5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我县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建立健全处臵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运行机制和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臵药械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药械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械)安全有效,特制定本预案。
(二)依据
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xx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xx州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
(三)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县辖区内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药械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控制工作实行及时上报的原则。在xx县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本预案,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预案的具体组织实施与工作指导,负责本辖区内发生的药械突发事件的监测、处理、评价及对相应药品和医疗器械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和信息上报等相关工作。
发生不同等级的药械突发事件时,按照本预案中相应级别的处理程序进行应急处理。
2.预防为主,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预警和控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药械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对已发生的药械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应及时将事件相关情况上报和通报,及时沟通信息,以提高处臵效能,避免重复发生。
3.属地负责,分级管理
药械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药械突发事件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4级,并实施分级2 响应。发生不同等级药械突发事件时,启动相应级别的指挥体系和响应程序。
二、事件分级
一级事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的人数超过50人,且有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出现3例以上死亡病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它特别严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二级事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已知发生率2倍以上;发生人数超过30人,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出现死亡病例;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严重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三级事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人数在20人以上,因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导致住院(不涉及威胁生命、可能致残和器官功能永久性损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它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四级事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人数不超过20人,涉及人员症状轻微或住院病例经确认与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无关,经简单治疗或无需治疗即可恢复的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我县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实行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的原则。成立xx县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指挥、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领导兼任。
县应急处臵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公安局、教育局组成,根据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可以增加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为领导、指挥、组织、协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事件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上报和发布事件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二)部门职责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药械不良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分级,在县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迅速组织应急处臵工作组赶赴事发现场;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州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发生4 人员伤亡的药械突发事件,协助医疗卫生部门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有关证据材料,可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做好引发不良事件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的取样、留样和送检工作。
1.药品市场监督科:协助上级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一级、二级药械不良反应事件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突发性群体药物滥用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处理和上报;负责三级、四级不良反应事件的调查、处理、确认和上报等工作;传达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协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对应急预案的实施;组织对有关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决定采取停止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的药械进行监控;向应急处臵领导小组汇报事件情况,提出处臵建议和应急措施;对药械突发事件中涉及的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协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对应急预案的实施;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决定采取停止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的药品或医疗器械进行市场监控;向指挥机构汇报事件情况,提出处臵建议和应急措施。
2.局办公室:传达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协助应急预案的实施,负责通讯、交通工具、经费和后勤保障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工作。对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不良事件现场开展应急处臵和流行病调查,及时组建应急 5 医疗救治队伍,安排指定急救机构,对所需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并统计、通报救治情况。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负责预防免疫接种的不良事件收集、分析、上报等工作,并及时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进行汇报,负责组织实施发生突发性群体预防免疫接种不良事件的现场应急、处臵和流行病调查工作,并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群体性滥用事件的调查、核实;对群体发生麻醉、精神药品滥用事件的,视事件的严重程度,依法实施强制戒毒;负责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相关案件进行查处。
县教育局: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等部门,组织实施学校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控制措施,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
(一)事件报告程序
各药械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和戒毒机构发生药械突发性不良事件时,应详细记录并立即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公安局及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报告,不得瞒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县药械应急处臵领6 导小组收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臵程序进行处理,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事件时立即报告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二)事件预处置
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和戒毒机构在报告药械不良事件时,应首先采取尽可能的救治措施按事件分级将收到的信息按要求分类报送。
1.发生一级事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立即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在20小时内发出通知,对所有市场上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在15小时内将该药品或医疗器械在全国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汇总上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或医疗器械,统一封存。
2.发生二级事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立即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在20小时内发出通知,对云南省内市场上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并于15小时内将该药品或医疗器械在云南省内生产和销售情况汇总上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或医疗器械,统一封存。
3.发生三级、四级事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立即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在24小时内发出通知,对 7 云南省内市场上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在15小时内将该药品或医疗器械在云南省内生产和销售情况汇总上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或医疗器械,统一封存。
(三)应急响应措施
接到发生药械突发事件的报告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事件的分级原则,做出以下响应:
一级响应
(1)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药品或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一级事件后,立即报告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一级事件报告后,在1小时内会同卫生部门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电话报告;涉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会同公安局汇报。发生一级群体不良事件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按事件预处臵规定进行预处理。一级事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决策,依法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械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2)按照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一级事件处臵的相关要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刻组织召开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紧急会议,调集各部门人员组成现场核查组、产品暂控和质量核查组、8 医疗救治组配合上级调查组开展工作,在应急期间明确电话值班领导,随时对突发情况做出决策。
(3)现场核查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科牵头负责,配合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科、药品市场监督科、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人员工作,涉及麻醉、精神药品群体滥用事件的,联合公安部门参加。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各病例报告进行核实和调查;涉及麻醉、精神药品的,要联合公安部门核查经营企业的生产、仓库、购销等情况。在15小时内,完成各项资料的收集汇总,7个小时内完成上报。
(4)产品暂控和质量核查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科负责,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参与。核查产品的生产批件、购销记录、质量标准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安排药品检验或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执行紧急控制措施。
(5)医疗救治协调组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动卫生资源对病人进行救治,采取必要的手段防止事件进一步扩散,并随时将进展情况报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
(6)指定专人查收或组织有关单位在15小时内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出现群体滥用事件时于15小时内填写《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时于15小时内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在7小时内上报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二级响应
(1)收到二级事件报告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1小时内会同卫生部门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电话报告,在10小时内组织召开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紧急会议,调集各部门人员组成现场核查组、产品暂控和质量核查组、医疗救治组分赴各现场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在应急期间明确值班领导,随时对突发情况做出决策。二级事件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决策意见。
(2)现场核查组、产品暂控和质量核查组、医疗救治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同一级响应)规定开展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资料的收集、汇总和上报,执行紧急控制措施,调动卫生资源对病人进行救治,采取必要手段防止事件进一步扩散,并随时将进展情况报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
(3)指定专人查收或组织有关单位在15小时内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出现群体滥用事件时于10小时内填写《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时于10小时内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在7小时内上报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三级响应
(1)收到三级事件报告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3小时内会同卫生部门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药品不良反应监10 测中心电话报告,在5小时内组织相关人员现场核实药品或医疗器械突发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药械名称,不良事件表现,发生药物滥用的严重程度,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批号,依法对该批号所有产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麻醉、精神药品的群体滥用事件会同州县公安局进行查实。
(2)现场核查组、产品暂控和质量核查组、医疗救治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同一级响应)规定开展工作,在24小时内完成各项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总结,执行紧急控制措施,调动卫生资源对病人进行救治,采取必要手段防止事件进一步扩散,并随时将进展情况报告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及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于15小时内指定专人查收和指导相关单位填写《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出现群体滥用事件时于15小时内填写《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时于15小时内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在4小时内上报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4)对涉嫌的药品样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出具法定检验报告。不能检验的项目,立即与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联系送检。
11(5)各项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总结完成后,在24小时内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组织医学、药学和相关专业的专家讨论,进行关联性初步评价。
四级响应
(1)收到四级事件信息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8小时内会同卫生部门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初步意见。
(2)现场核查组、产品暂控和质量核查组、医疗救治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同一级响应)规定开展工作。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事件的调查、核实、分析、总结,重点调查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产品合法性、进货渠道、购销记录、养护验收、仓储运输等与质量相关的问题,以及该批次产品在本地区的销售使用情况。
(3)于20小时内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出现群体滥用性事件时于20小时内填写《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时于20小时内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4)对涉嫌的药品样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并出具法定检验报告。不能检验的项目,立即与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联系送检。(5)完成各项工作后,在24小时内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完整的综合报告。
(四)事件升级响应
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低级别事件向高级别事件转移时,经调查核实与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同时符合高级别事件条件的,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进行处理。
(五)应急结束
一级事件的应急结束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二级事件的应急结束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三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住院病人降低至5%以下的,由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建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应急结束;四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由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应急结束。
五、新闻发布
一级事件的新闻发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布情况。省、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相应材料。
二级事件的新闻发布,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相应材料。
三级事件的新闻发布,由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经州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后发布,并同时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级事件原则上不进行新闻发布,但可在食药监内部信息、食药监内部网站刊载。
六、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本预案启动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要设专人24小时值守通信网络,接听电话、传真。相关机构要明确联系人,公布联系方式,确保信息通畅。
紧急联络电话:
州药械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3729409、联络人欧素:***;
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3729409、传真3728746; 药品安全监管科:3726927、联络人杨国才:***; 药品市场监督科:3729410、联络人李永元:***; 州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3642446、传真:3657478、联络人陈正光:***;
州卫生局医政科:3733177、传真3732175、联络人彭志刚; 州公安局禁毒支队:3712272、联络人王志军;
州教育局基教科:3732953、传真3732147、联络人徐学德。县药械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7656486、联络人李娟:***;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7656486、传真7656486; 药品市场监督科:7655449、联络人仇沫:***; 县卫生局医政科:7660147、传真7652507、联络人:李光宏 ; 县公安局禁毒大队:7629077、传真7629006、联络人:钟明 ;
县教育局教育股:7613957 传真7614317、联络人:王建伟 ;
(二)人员、设备保障
县应急处臵领导小组成员、现场核查组、产品暂控和质量核查组、医疗救治组全体人员等,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技术鉴定和现场处臵设备,遇有药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开展事件处臵、技术鉴定工作。
(三)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开展应急工作所需要物质、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机制,防止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物资缺失或报废后必须及时补充和更新;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备工作。
2.经费保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及分级负责的原则,处臵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所需的必要经费,应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以保证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医疗保障
由县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治队伍或指定医疗急救机构进行应急救治。
(五)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应急各阶段、各场所、运输等治安保障。
(六)技术保障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局,按需要不定期组织会议,研讨处臵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有关问题,开展有关内容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全县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水平和应对药械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宣传培训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教育局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开展药械突发事件应急常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的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和责任意识,使公众能正确对待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倡导合理用药,避免、减少和减轻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引导媒体正确宣传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以避免引发社会恐慌。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1.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16 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协助有关部门、单位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3.组织监督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发生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及时跟踪、通报整改结果。
(二)责任追究
对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评价、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总结报告
事件处臵工作结束后,县药械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应总结分析应急处臵经验,提出改进应急处臵工作的建议,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臵工作的措施,完成应急处臵工作总结报告,报送县人民政府和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九、报送资料要求
(一)药品经营企业
1.事件发生、发展、处理等相关情况;
2.药品说明书(进口药品需提供国外说明书); 3.质量检验报告书; 4.是否在监测期内; 5.注册、再注册时间;
6.药品生产批件、药品GMP证书、执行标准;
7、药品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及储运条件等;
8.国内外药品安全性研究情况、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文献报道;
9.典型病例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10.报告人及联系电话。
(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1.事件发生、发展、处理等相关情况; 2.经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 3.质量检测报告书; 4.产品注册情况; 5.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6.产品执行标准;
7.医疗器械生产日期、批号及储运条件等;
8.国内外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情况,国内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文献报道;
9.典型病例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10.报告人及联系电话。
(三)医疗卫生机构: 1.事件描述: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药品或医疗器械的名称、批号、规格、有效期等,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诊治过程、是否为计划免疫药品等;
2.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3.报告人及联系电话。
十、附则
(一)名词术语
1.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或医疗器械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
2.麻醉、精神药品群体滥用事件:指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用于非医疗目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多人以上群体不良反应事件。
3.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引起的群体不良事件:指在同一时段内、同一种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医疗器械对使用人群造成的多人中毒、伤害事件。
(二)组织机构图见附件1,县药械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2。
(三)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
组织机构图
附件2:
县药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xx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副组长: xx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xx xx县卫生局副局长 xx xx县公安局副局长 xx xx县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xx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xx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科科长 xx xx县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xx xx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队长 xx xx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篇6
_._目的为给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处置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提供指导,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有效控制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减少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_._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定义
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定义(以下简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内,使用已经注册上市的同一种药品或医疗器械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保健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或指在同一时段内、同一种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医疗器械对使用人群造成的多人中毒、伤害事件。
_._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分级
依照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不同情况和严重程度,将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事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的人数超过__人,且有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出现_例以上死亡病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特别严重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二级事件: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已知发生率_倍以上;发生人数超过__人,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出现死亡病例;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特别严重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三级事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的人数超过_人(含_人),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可能发展为二级甚至一级的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_._工作原则
_._._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对应急工作进行布置、指挥和协调。负责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理一级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尤其在对受害患者的救治中注意与卫生、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沟通。
_._._依法监督,科学管理
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实行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贯彻依靠科学技术防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事件发生的方针,实施科学监管。关注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保障人民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_._._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报告、评价、控制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群体不良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_._._统一响应,分级管理
根据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级响应。发生不同等级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时,启动相应级别的指挥体系和响应程序。
_._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
_._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内发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_应急机构与职能
_._领导机构与职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由局长、分管局领导以及办公室、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科、稽查科和***检验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
_._办公室
负责组织协调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处理工作。下发应急响应启动或结束的文件通知。负责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
_._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科
负责组织对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中所涉及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区内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并及时将检查情况报领导小组。属区外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及时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加强对区内同类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_._稽查科
负责组织对涉及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中的药品、医疗器械进行暂控、抽样,对经检验确认的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医疗器械依法组织查处。
_._***检验五分所
对怀疑药品进行质量检验,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_应急响应
_._应急响应的启动及级别由办公室在收集汇总信息基础上做出初步判断,报领导小组审定。
_._三级响应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篇7
1认清形势, 把握政策, 不断推进全省应急预案管理有序发展
自2006年起,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要求“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 “尽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 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 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之相应, 国家又先后在《突发事件应对法》、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 应急预案的编制及管理得到了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表述, 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提供法律依据[4]。
环境保护部出台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备案、修订等做出规定;《关于贯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就如何做好《暂行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提升预案管理水平, 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印发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等预案的编制和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为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
2条分缕析, 抓住重点, 理清全省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层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预案管理能力不足
2010年11月, 甘肃省编办批准成立了甘肃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实有工作人员13人。随后全省14个市 (州) 和15个县 (区) 逐渐成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 但仍存在工作人员没有完全到位、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2.2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松散
1) 企业管理人员对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认识不到位。有的管理人员抱着侥幸、漠视、应付心态, 对环境应急预案管理不够重视;
2) 有些企业自己编制的应急预案不符合相关规定, 没有可操作性, 难以通过评估和备案, 管理更无从谈起;
3) 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投入力度不足。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见效慢, 并且编制、评估、演练、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应急能力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企业积极性不高;
4)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未得到有效实施。有些企业预案不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更或风险环节的转移而修订, 更不重视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和宣传, 使预案丧失了指导作用, 沦为一纸空文。
2.3环境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1) 法律制度缺失。目前我国仍没有法律、法规等法律效力高的文件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明确的规定, 缺乏威慑力。
2) 规范性文件还不全面, 甘肃省预案管理经过了4年的摸索, 逐步完善预案管理工作, 但编制、评估指南还不十分全面, 仅适用于生产、加工行业, 对于新纳入备案的输油管线、高速公路行业不一定完全适用。
3拓宽思路, 探索创新, 逐步推进全省“一案三制”建设
自2010年起, 甘肃省及时把握政策, 逐步探索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方式、方法。《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 明确了相关部门在预案全过程管理中的职责;《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规范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对预案的编制格式进行了规范;《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规范全省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备案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规定了预案的报备流程、排版格式、文本要求, 还设计了《预案形式审核登记表》和《预案技术评估打分表》, 根据预案不同内容的重要程度, 对各要素赋予不同权重的分值, 对预案进行量化考核。此外, 还制订了《甘肃省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指南》, 对预案编制的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做了详细要求。
在规范预案管理的同时, 定期举办全省预案编制专项培训班, 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扫盲”活动, 以达到环保部门、编制机构、企业和应急专家对预案管理的统一认识;将预案备案作为建设项目试生产的前置条件, 同时, 将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预案备案工作纳入了年度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 促进预案备案工作顺利开展;督促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强化企业环境风险意识, 要求企业加强环境安全隐患自查, 分析周边环境敏感点,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 结合企业的实际,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使应急预案充分发挥效能。
4建议
在新形势下, 为进一步加强甘肃省企事业单位预案管理, 规范预案编制, 提高预案质量, 着力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遏制或减轻环境污染影响。笔者认为,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不断完善预案管理规范
随着生产安全、交通事故、油气输送、历史遗留问题等事故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 需要编制预案的企事业单位范围也随之扩大。目前, 不仅仅限于生产加工行业, 输油气公司、高速公路施工单位等也应根据其隶属关系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督促编制预案的行列。早期制定的编制规范已不能满足目前预案编制的需要。因此, 补充和完善现有预案编制指南、报备流程等规范性文件或依据不同类型企业出台相应的预案编制规范, 做好顶层设计, 使各类企业的预案管理都能“有章可循”。
4.2全面抓好预案管理各个环节
4.2.1提高预案编制质量
1) 组织基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咨询机构和企业开展预案管理的专项培训, 使其能够完全领会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的相关要求;
2) 督促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自查, 明确环境风险节点, 真正掌握环境应急管理的重点;
3) 预警响应就“事件”论“措施”, 处置措施“事事对人”, 全盘考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的每个细节;
4) 督促环境风险种类多的企业, 对较大风险环节制定专项预案;
5) 督促企业对预案进行细化, 将预案内容落实到岗位, 实行“卡片式管理”。
4.2.2规范预案评估流程
严格预案评估管理, 避免预案评估流于形式。应当严格执行《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规范全省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备案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在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 由企业组织提出申请对预案进行形式审核和技术评估。
4.2.3严格预案备案制度
企业管理层和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关于规范全省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 把好预案备案关口, 落实好预案提出的风险防控措施。
4.2.4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重在实施, 应督促企业定期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并及时总结经验、查缺补漏, 提高预案的实施效力。
4.3着力增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意识
1) 要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宣教力度。促使企业意识到风险的危害, 从而主动开展隐患自查, 掌握自身的风险节点和影响范围, 可有效解决预案编制找“源”难, 评“源”更难的困境;
2) 帮助企业了解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 使企业真正认识到环境应急预案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而降低预案编制的推进难度;
3) 通过选取质量高的企业预案进行交流推广, 或编发各行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为预案编制提供参考;
4) 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托企业成立应急处置救援队伍,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提高应急处置救援能力,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金芳, 刘兴荣.甘肃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现状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 36 (8) :23-25.
[3]Peter Morris&Riki T.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M].London:UCL Press, 1995.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篇8
关键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应急救援;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03-03
众所周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是为应急管理者提供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的行动计划。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应急预案建设起步晚,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应急预案的质量总体还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尤其是在科学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还有较多问题,在应急救援的实际工作中,预案的应急作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置中需要的不是“原则性”、“纲领性”的应急预案,而是需要能够应用于实际应急处置的预案,检验一个预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必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预案难以操作或者操作过程不顺畅,那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可能达到制定预案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的若干关键问题,探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应急预案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提升我国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供针对性依据。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概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分析我国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必须对应急预案有基本的认识。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危害性较大;二是事故的紧急性和突发性;三是事件现场的不确定性。
应急预案作为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依据,是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应急预案的实质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提前预测,并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订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对突发事件防控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描述,它是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指南[1]。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003年,我国确立了“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的建设,并成立了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小组,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工作的全面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国家到部门从地方政府到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40多万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建成[2]。我国的应急预案按主要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
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设发展迅速,近几年,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最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现有的应急预案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急预案体系上的问题,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存在描述不一致、异构性等问题,不同应急预案体系不能有机地统一;不同的应急预案体系之间存在语义冲突[3],使得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当中效用无法发挥,甚至无法作为应急处置的指导守则。第二,应急预案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应急预案发展初期,为了快速形成一个预案体系,造成只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很多应急预案存在内容雷同,千篇一律,脱离实际,事件发生后,很难按照预案去操作。第三,应急预案的表现形式问题。应急预案多采用文本形式,文档冗长,查询困难,而且忽视培训、演练、修订等工作。第四,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应急预案科技水平低,先进技术应用不足,与应急管理其他相关工作融合不充分,造成预案被孤立,不能重复发挥其效用。综上所述,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复杂,特别是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与不断提升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要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不能不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探析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是应急预案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不具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预案。
(一)应急预案编制缺乏风险分析,科学性差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然而现实中突发事件是很难预测的。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差异,同样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险范围等可能完全不同;其次,突发事件发生后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很有可能产生次级灾害,因此如果没有充分的分析,应急预案就难以实现应急的作用。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应急预案的制定并没有充分的风险分析,应急预案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内容细化程度不高,预案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制定部门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充分预见,最终造成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准备,在事件发生之后难以应对自如,严重影响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预案缺乏情景描述,脱离应急实际需要
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复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对于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来说是很大的技术挑战。纵观各类突发事件预案,不难看到,很多预案的描述笼统,篇幅较短,缺少具体情景描述,更多的是原则性的语句,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操作。另外,很多预案内容雷同,抄袭严重,与地区、组织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就某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而言,文中并没有出现隧道积水、小区低层受灾如何处置,而这些被忽视的受灾情景恰恰才是最需要救援的地方。另外,由于地区差异明显,应急救援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洪涝灾害,城市洪涝和农村洪涝的救援重点存在着重大差异,城市洪涝首先要考虑城市交通畅通、低洼地区人员安全;而农村洪涝救援则以排除农田积水,预防山体滑坡等次级灾害为首要任务。因此,如果不能结合地区或灾害种类的差异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定大打折扣。
(三)应急部门协同尚不完善,预案作用受限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并发性,事件一般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此外,突发事件的扩散将导致各类衍生和次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多数的突发事件需要多部门多层次的配合作战,然而我国应急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模式还不完善,致使应急预案中关于部门协同的内容无法实施。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应急预案多是由单一部门或企业单位自行编制,而不是多部门联合制定,使预案本身欠缺协同合作的条件;其次,应急调度指挥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间使用的通信设备不尽统一,不同制式的通信设备难以融合对接,造成看似融合的部门并没有真正协同作业;最后,不同的部门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差异,多层次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机制,这样的组合结构时常会发生决策上的冲突,而应急预案中关于组织方式的描述有限,实际救援时无法统一行动。
(四)应急物资与应急预案不匹配,准备不足
应急物资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良好的应急物资存储和管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公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救援任务提供基础保障。而目前的应急物资储备建设还不能与应急预案中关于应急处置的要求相匹配,难以支持应急救援工作,其主要问题是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以实物为主,往往会造成物资的数量和品种匮乏,物资存储困难,不能满足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需要。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物资被调空,仍不能满足灾区对物资的需求,相继又启用了甘肃、云南、湖北、吉林等省市的应急物资,甚至紧急联系生产企业加紧生产;其次,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垂直管理模式,造成了不同地域差距大,物资储备不均衡,重复构建、管理不善等问题。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将剩余救灾物资转为储备物资,但是多数物资没有标明使用期限,仓库配套设施不全,管理不规范,救援物资缺少统一调度和安排。
三、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问题已成为我国应急预案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进行灾害风险分析,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
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二)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典型突发事件情景
一般来说,一线应急救援人员和各组织代表是最熟悉了解本地区具体情况的人员,他们的意见大多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对于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应急预案编制的主体除了编制机关的行政代表、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关联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关领域技术专家、法学和管理学专家,还应该包括应急救援组织的专家,一线救援人员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志愿者代表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代表等。
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典型突发事件的基础上,除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之外,可编制典型突发事件情景应急预案。情景是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描述,是一系列关于需要应急响应的包含各种信息的假设。基于情景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有助于提高处理复杂和交叉的突发事件协调能力,灵活高效地应对风险的能力。情景也是应急预案演练的基础,根据特定的情景,可以组织各部门参与培训、演练,培养各部门、组织的协同能力,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习,增强各级部门的协同性
应急演练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应急预案的效果,及时发现其中一些过于死板、不易操作的部分,因此要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必须要开展应急演练。常规的演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开展更多的多层次、常态化的应急预案演练。应急演练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针对特定的情景事件,根据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和演示活动。实施跨部门、跨区域的多层次演练,可以提高实际应急时的应急响应速度和整体协同处置能力。通过应急演练使应急预案获得生命力,使“死预案”变成“活预案”,“纸预案”变成“人预案”。要保证应急演练活动的质量,还要求统一救援人员的通信设备和救援设备,应急协同,最重要的就是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和指挥工作的协调与统一,首先在技术层面将救援人员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组织协同。
(四)做好应急储备工作,提升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预案实施的基础支撑,应与应急预案要求相匹配。在编制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未雨绸缪。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在实物存储的基础上,合同储存和生产综合能力储存模式,做好充分的应急物资准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在储备应急物资上负有重要责任,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与当地应急预案相当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另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家庭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自救物资。居民应急储备作为政府物资储备的补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帮助受灾人群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应急物资,对灾害中生存、自救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水、高热量食品、简单医疗物资、逃生和求救物资。在日本,每个家庭都配备地震应急包,发生地震、海啸等灾难后,公民自救在政府救援开展之前即已经开始,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应急评价体系
应急预案的评价体系包括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两个阶段,事前评价是从理论上对预案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质量;事后评价是基于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基础。要想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事前评价中,要对应急预案中场景的代表性、方案的动态调整性、应急方案的合理性、应急步骤的明确性、应急任务的准确性、政策保障的充分性、资源储备的充分性,应急联动机制等与操作性相关的指标做完整的衡量和估计,并且要根据预案的具体情况,完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事后评价包括应急演练后的评价和应急实施后的评价,事后评价是针对预案的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联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应急预案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为应急预案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应急处置提供经验和指导。
(六)细化推广应急预案,提高全民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之前预先制定的操作方案,它所描述的是应急处置的具体流程,因此要求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对于应急处置操作程序的描述要尽量清晰、具体。预案的丰富程度直观地反映在预案的篇幅上,美国的《全国响应框架》(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正文有80页,应急支持功能附件①达288页。突发事件类附件②则由上百页的多个文件组成。美国总体应急预案在职责、操作概念程序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很强,在跨部门职责分工方面,其预案的支持功能附件对于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均表述得非常清晰和具体。
详细具体的应急预案不仅是政府应急部门的操作指南,也是群众的自救指南。群众是应急预案操作的主体,群众自救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应急预案所体现出来的首要原则是“人员安全”,“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在应急救援中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每个公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政府要加强基层的应急宣传与应急培训,将应急预案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联邦政府制作了一个专门的网页——“全国应急响应框架资源中心”,把框架文本、相关资源、官方相关培训信息等放在一个平台上供全国使用者参考。
四、结语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一案三制”的核心内容,关系着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预案的有效性,是长久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四个原因,然后针对每个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应急预案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牵涉到应急工作的多个方面,所以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除了预案本身的不完善之外,更多的是与之相关的应急工作的问题,例如应急部门的协同合作、应急联动问题,各级政府应急储备问题,广大公众应急教育不足问题等。因此,要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须同时完善应急预案评估、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宣传等工作,以提高应急预案的整体水平。只有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预案在实际应急工作中的效用,才能真正实现应急预案的价值,增强我国应急管理的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产。
参考文献:
[1]李军.应急预案信息化方法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2]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8-02
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9-20
南开区医疗机构突发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07-17
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6-13
医疗突发事件11-10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05-10
码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5-16
突发重大紧急事件应急预案06-06
网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