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避险教育

2024-07-02

安全避险教育(共8篇)

安全避险教育 篇1

一、安全避险教育的概念、要素和主要内容

1、概念

安全避险教育就是通过传授, 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暴力等各种形式的危险事件, 掌握这些危险事件的特点、成因、可能造成的伤害、逃生或者避险措施等相关知识, 凭借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地自救和互救行为, 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危险事件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2、要素

安全避险教育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1) 安全避险知识, 即掌握与危险事件有关的知识, 包括这些危险事件的特点、成因、可能造成的伤害、逃生或者避险措施等; (2) 安全避险技术, 即掌握应对危险事件的基本技术, 包括逃生技术、防御技术、制敌技术等; (3) 安全避险能力, 即处理危险事件的能力, 包括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安全避险知识是培养避险能力的理论依据, 安全避险技术是实施避险能力的必要手段, 安全避险能力是运用避险技术的基本保障, 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安全避险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能力、身体素质、应对技能、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1) 认知能力方面, 包括急救或报警电话的号码, 所要陈述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对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意外事故等相关应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如发生地震、水灾、火灾时的应对知识, 发生抢劫、勒索、车祸、中暑时的应对知识等等。认知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能够使学生对危险事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以至于情况发生时不会慌乱无章, 无法应对, 为其他安全避险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2) 身体素质方面, 包括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运动能力等等。通过拉伸运动、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等, 改善生理机能, 使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与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 如神经系统功能、心肺功能、骨骼和关节的功能等达到最佳水平;通过体育锻炼, 塑造较为良好的身体形态, 避免肥胖;通过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跑步、肢体配合和柔韧性练习, 使人体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通过走、跑、跳、攀爬、游泳等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运用避险技术, 发挥避险能力的必要保证。

(3) 应对技能方面, 包括急救技能, 如止血、包扎、人工呼吸法、心肺复苏法等;生存技能, 如在野外或遭遇危险情况时, 能够在食物和水源短缺、气候恶劣的条件下维持生命, 等待救援; 逃生技能, 如遭遇火灾、地震、洪水、暴雨时能够运用正确措施逃生。

(4) 心理素质方面, 是指保持良好情绪和清醒的头脑, 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 联想和运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

二、家庭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缺失

1、传统观念上缺乏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重视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 而忽略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并且又有当代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望子成龙的心理原因, 使得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对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用来温习和补习。殊不知, 这种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应对危险情况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缺乏。如果真的遭遇危急情况, 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保护自己和安全的逃生。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认为灾难不会降临于自身的家庭和孩子, 在危险事件的发生方面存在侥幸心理。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思想变得麻痹, 不能够居安思危。大众普遍认为灾害不会降临, 缺乏忧患意识, 这就造成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会涉及到安全避险知识的普及, 甚至是根本不会提及到一些危险情况或者相关的应对知识和措施, 造成学生对于灾害和事故的一无所知。如果危险真的发生, 学生一定会不知所措, 这就影响了自救和互救。

2、实际行动上缺乏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重视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体育锻炼的重视。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家长为其营造的温暖无害的环境中, 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培养安全避险技术、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加强体育锻炼, 可以保持较好的身体素质, 改善生理机能, 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增强运动能力等等,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安全避险教育, 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 对于其成长和生活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应急技能的培养。由于家庭条件的改善和家长的溺爱, 学生往往处于一种非常安全, 甚至是安逸的生活环境中, 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必要的急救技能、生存技能、逃生技能等的传授、讲解与训练, 学生在生活中就更是接触不到这些东西了。应急技能的教育与培养, 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 同时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 也能够在危急时刻或者日常生活中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家庭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方面存在一些显著性的问题。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在安全避险教育方面, 仅凭学校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家庭的参与和配合。灾难也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发生的, 所以人们要具有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上要注重安全避险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养、训练, 就算人生没有危险情况发生, 还能够当作是增长知识, 强身健体。如果某一天, 危险情况真的发生, 也能够尽可能地保持清醒头脑, 沉着冷静的采取正确措施, 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救和互救行为, 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吴晓蓉, 白芳丽.论应急避险教育的人本价值及施行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 (3) .

[2]魏红.国外儿童的安全教育[J].劳动安全与健康, 2001 (8) :52.

[3]张献.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 2007 (1) :88.

[4]王强.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理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 :65-66.

安全避险教育 篇2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校安全日的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而失去生命,平均下来每天有40多人,这里还不包括重大伤害事故。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主动预防规避风险。主动预防是很有必要的,我举一个例子,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震区不少学校教学楼瞬间坍塌,夺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但该校由于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及平时认真的疏散演习,地震发生后,2400余名师生,1分36秒全部有序疏散集结到操场,师生无一人伤亡,被人誉为“桑枣奇迹”。我想这一奇迹的发生,可以说是主动预防的成果。

2008年以来北京乃至全国都重视对学校进行抗震加固,我校也包括其中并已顺利竣工,既然硬件提升了,我们同学们也要更加重视每一次的疏散演练,做到既快又稳,既要有速度,又要严防踩踏事故。

这是说地震火灾的疏散避险,生活中还要学习很多安全知识,我在这里强调几点:

1、上下楼梯要有秩序,不拥挤,更不准推人。严禁猛跑,防止摔倒、磕碰。

2、不在教室里、校园内互相追逐、打闹。

3、上课期间,特别是体育课、实操课、活动科,要听从老师指挥,服从老师安排,不做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

4、上下学路上,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密切注意机动车的行驶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5、不到无人管理的冰面滑冰

6、不无照驾驶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

7、大风天要防高空坠落物掉下伤人。雪天注意防滑。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只有拥有生命才能拥有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多一份自律,多一份警醒,珍视自己的安全,对自己负责,为他人着想,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愿我们与安全同行,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之人员定位 篇3

2014年4、5月间, 云南省煤矿井下事故频发, 数十人遇难。4月7日, 曲靖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 造成21人遇难, 1人失踪。4月21日, 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一个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发时当班下井56人, 安全升井42人, 14人被困井下, 经确认已经遇难。5月8日宁蒗县宁利乡石笋沟煤矿探矿井发生一起煤矿事故, 3死1伤。遇难、死伤, 这简单的几个名词代表着的是一条条本该鲜活生命的逝去。云南矿难, 触目惊心, 是一地之失, 还是普遍现象?不禁让人们对煤矿井下安全现状心存疑虑, 倍加关注。

矿难, 自十八世纪以来, 煤炭这种“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成为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后, 就从未中断。人们也一直在为防范矿难做着种种努力。

在国外, 2006年1月, 美国西弗吉尼亚查尔斯顿城西北塞格煤矿 (Sago Mine) 爆炸, 14名矿工的死亡促使美国国会立法, 要求美国所有煤矿在2009年前必须安装无线跟踪定位系统, 希望以此拯救更多的生命。

在中国, 为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2010年7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 安装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同年8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提出2010年底前, 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 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井下安全的重视程度及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应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 集成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及图形展示等相关技术的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煤矿井下人员实时定位和监管。并应具有煤矿巷道电子地图浏览、区域人数分析、人员监测管理、人员定位、人员实时轨迹监控、人员历史轨迹回放等功能。从而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井下人员定位和监控功能, 并提供事故发生时人员逃生的最佳路径分析,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

一、无线通信技术

人员定位系统所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以RFID、Wi Fi、Zig Bee、Mesh、GIS等为主。国外发达国家的井下跟踪设备成本高, 且因采煤机械化程度较高, 安全性强, 对于井下人员跟踪系统的研发也比较少。

目前中国广泛使用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大多数是应用RFID、Zig Bee、Wi Fi及GIS技术实现的, 因其不同的技术特点, 存在其相应的优点及完善和提高的空间。

1. 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

射频识别即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 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由井下人员携带RFID电子标签, 当标签进入磁场后, 可接收设置在矿井进出口、巷道分支处、重点区域等关键点的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 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 (无源被动式) ;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信号 (有源主动式) , 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 对下井人员进行登记记录。

RFID技术有读取数据方便快捷、实时性好、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好、信号的穿透能力强等特点, 是目前大部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包括KJ251、KJ69J、KJ237、KJ128A、KJ133、KJ139、KJ280等。

然而RFID技术在精准定位方面略有不足, 在远距离传输时速率较低, 而且其超高频技术的不完善和成本瓶颈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

2. 基于Wi Fi技术的定位系统

Wi 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 (如PDA、手机) 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是一个高频无线电信号。是IEEE802.11b标准, 具备带宽广, 信号强, 功耗小, 安全易用等特性, 其主要优势在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能力, 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的需要, 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井下采用WIFI技术的系统相对较少, 如KJ361等。

定位系统在井下通道设Wi Fi基站, 井下人员携带Wi Fi身份码或Wi Fi手机, 通过存有人员信息的Wi Fi终端与基站交换信息从而对煤矿井下人员实现精确的定位。Wi Fi技术也可与RFID、Zig Bee、GIS等技术结合应用。

3. 基于Zig Bee技术的定位系统

Zig Bee技术是由Invensys公司、三菱电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以及飞利浦等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 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个域网协议。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 可以嵌入各种设备。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信技术。

基于Zig Bee的人员定位系统是在井下合理布置基站, 由井下人员随身携带Zig Bee无线终端, 在接收到基站信号时或定时向基站发送信号, 基站接收信号并根据信号强度计算出人员位置, 实现精确定位、实时更新。具有低成本、安全可靠、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精准定位等多种优势, 他解决了RFID面临的环境干扰问题, 并通过直序扩频的信噪比增益, 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功耗, 达到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正逐渐为我国更多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采用。采用Zig Bee技术的系统包括KJ236、KJ571、KJ399等。

此外Zig Bee自组织网通信特性在应对井下复杂地形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能充分运用,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基于GIS结合的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门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的综合学科, 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可集成地图、地理分析功能与数据库操作。可根据井下人员在巷道中的实时动态分布及井下的实际地理情况制作出相应的动态图, 使井下情况一目了然, 能够帮助应急计划制定者在事故发生时快速作出路线规划并计算出应急反应时间。该技术应用较广泛, 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技术结合应用 (GIS+RFID;GIS+Wi Fi;GIS+Zig Bee等) 。

5. 基于Mesh技术通信定位

无线Mesh网络, 由路由器和客户端组成, 其中路由器构成骨干网络, 并和有线的internet网相连接, 负责为客户端提供多跳的无线internet连接。无线Mesh网络也称为“多跳 (multi-hop) ”网络, 它是一种与传统无线网络完全不同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是基于网状分布的众多无线接入点间的相互合作和协同, 具有宽带高速与高频谱效率的优势和动态自组织、自配置与自维护等突出特点。在该网络中, 任何设备节点都可以同时作为AP和路由器, 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 都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基于无线Mesh能够自动调整拓扑并维持连接, 可采用灵活的多跳传输, 随需扩展, 因此该网络结构更适合应用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组网复杂等特殊条件, 为井下定位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Mesh组网能力的用户站成本较较低, 可以节省网络建设成本。较其他技术而言, 更适合在我国煤矿环境中使用。

二、定位系统选择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作为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 选择定位精度高、安全、稳定、续航时间长、性能齐备的定位系统至关重要, 目前取得MA标志认证和防爆合格证的主要厂家、系统如表1所示。

1. KJ280高精度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基于PHS无线小灵通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中矿华沃KJ280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集成了实时精确定位及紧急通话功能, 可实现双向通信及报警功能。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区域无方向性、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抗干扰能力强、无微波辐射等优点。已获国家专利, 为2006年全国瓦斯工作会议唯一推荐产品。

2. KJ272人员定位系统

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的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基于GIS技术的地理信息显示、查询系统, 结合无线网络传输技术Zig Bee, 定位专利技术及煤矿井下通信基站专利技术, 真正实现了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和其他各业务的需要 (手机通信、瓦斯等实际数据传输、无线视频监控) 。可提供直观的巷道图, 矿井移动目标实时监视和屏幕显示, 实现各部门工作人员考勤、井下定点考勤、信息存储和历史数据回放、突发情况报警、发出报警信息、异常数据自动报警功能。

3. 矿井定位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

泰普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的KJ742W矿山人员管理系统基于RFID+Wi Fi技术, 由矿用分站、标识卡、矿用语音终端、调度平台、定位引擎、人员管理系统软件等组成。该系统产品紧贴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 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国家安全标准进行独立设计, 实现了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的定位, 并集成了井下人员语音对讲、通信联络和无线数据传输等功能, 具有安装方便, 覆盖距离远, 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具有对讲定位一体化, 兼容环境监测、视频传输的优点。

三、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

企业必须切实做好人员定位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 必须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应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 确保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定位终端。应在矿井各出入井口、巷道分支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及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出入口设置分站, 确保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动态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 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和移动设备的总数及分布状况以及井下人员入井、出井时间及运动轨迹, 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监测。以便于企业对井下人员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并在事故突发时能够及时高效的做出正确应对。矿井调度室应设系统地面中心站, 配备显示设备, 执行24h值班制度。主管安监局应有同步显示终端。

安全避险教育 篇4

第十八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紧急避险逃生演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2013年第一号预警的通知》精神的要求和《新房乡教育管理中心2013年第十八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通过开展校园安全演练活动,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应急避险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应急避险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体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学会逃生的本领和能力,提高学生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总指挥:肖仕华

副指挥:王毅彭泉贵

成员:王兴海周开忠彭俊枫 左艳李姿琼谢磊

肖华各班班主任及科老师

(2)教室室内指挥组:各班班主任(正在上课的任课老师)职责:

①“应急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险,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应急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③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场地指挥:

地面疏散指挥组长:王毅

成员:彭泉贵周开忠

职责:撤离后的场地(操场)指挥和维持现场纪律

(4)疏散时楼道口及其它地方安全负责人如下:

教学楼的楼梯口:

老教学楼:一楼左:李雯一楼右:郝青平

二楼左:张海二楼右:陈余会

三楼左:卢林江三楼右:李仕隽

新教学楼:一楼:贺艳二楼:辛明利三楼:徐谦

老教学楼前旗台一块:李 品

老教学楼操场: 彭泉贵

新教学楼操场及下操场走梯: 周开忠

职责:

维持纪律的老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有序撤离,学生出现跌倒现象时应及时扶起避免踩踏现象发生。

(5)后勤组:周开忠罗运

职责:会场物资准备

摄像、摄影:肖华 谢磊

报警信号控制:王 毅(准备好相关信号)

(6)疏散引导组:各班班主任

职责:指挥学生疏散撤离,做好人员的疏散自救工作。

(7)宣传报道组:王毅肖仕华彭泉贵

(8)救护组:左艳贺涛韩羽陈余会张清捻

职责:如果学生受伤,救护组成员要马上把学生护送到乡卫生院,如果是重伤立即打“120”急救。

(9)场地布置组:肖仕华王毅彭泉贵刘苇罗运

周开忠

职责:布置好本次演练场地。

刘苇老师书写标语: 新房乡中心学校第十八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紧急避险逃生演练暨安全教育大会

三、逃生顺序及路线安排

每栋教学楼1-3楼同时逃生,每楼从靠楼道班级开始,每班两路纵队按出操时路线从楼梯往下逃,班主任在门边看护,每班逃完之后立即示意下一班可以开始,逃到操场。老教学楼左边楼道经数学组门前下梯子到操场,老教学楼右边楼道经新实验室门前梯子,过学校校标“学海明珠”处下操场。新教学楼经原大队部活动室门前下梯子到操场。

四、演练安排

1.内容:

(1)地震避震逃生自救

(2)火灾逃生自救

(3)恐怖事件逃生自救

(4)其他紧急情况疏散

2.对象:

全体师生

3.时间:

2013年3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暂定)

(下课时演练,之后升国旗,校长作国旗下讲话,(内容与第十八个安全教育日相关)并主持本次大会。

五、演练准备

1.全体教职工明确此次紧急逃生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班主任抽时间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学习有关避震自救、消防知识(火灾自救)、恐怖事件逃生自救等有关知识,熟悉应急避险自救的正确方法,懂得在地震、火灾、恐怖事件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安排时间,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应急避险演练,并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的紧急疏散练习,熟悉疏散线路,进行自救逃生练习,直到学生操作熟练。(练习期间教育学生做到: ①认真对待,不搞过场;②听从指挥,有序疏散;③遇事不慌,头脑冷清;④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同时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火灾应急和疏散。)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

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学生疏散时楼梯通道每排通行2人。

5.认真学习培训资料,组织召开安全逃生班会,阐明意义帮助学生自救逃生方法。

六、演练要求

1.学校安排教师在相关楼层、转弯点维持纪律。做到没有无岗人,人人有责任。

2.各班主任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注意班级前后门要畅通,不堵死后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内安排好逃生小组,组长要得力;逃生小组与座次安排要便于有秩序疏散,各班有本班逃生疏散思路。

3.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4.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5.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七、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

下课时,班主任(科任老师)指导各班在教室内作好准备,副指挥(王毅)在学校广播系统中宣布:老师们,全体同学,新房乡中心学校紧急逃生演练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位。

(二)教室内应急避险演练

1.信号员发出“警报”信号。

2.演练负责人(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立即告知学生“有紧急情况,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墙角等,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30秒—1分钟。(坚决不能跑出教室)

3.避险过后,信号员(王毅)发出解除“警报”信号。

4.老师让学生睁眼抬头,并告知学生,紧急情况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三)紧急疏散演练

1.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

2.每班靠前后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教师迅速将全班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并指挥其有秩序出门。

3.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

4.撤离后在操场集中排队,各班班长协助教师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并及时上报给班主任。班主任整理并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及时上报给现场指挥(老教学楼:彭泉贵,新教学楼:周开忠)。

5、5分钟后,结束演练。

6、紧急逃生演练总指挥肖仕华校长讲话并作总结。

(四)演练结束后有秩序返回教室。

八、应急演练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

1、全体教师和班主任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这次安全逃生演练,事前教育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演习。演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2、教育学生不能慌张,听从指挥,不私自逃离现场,不能逆向逃离,逃离现场时应排队有序行走,谨防踩踏事故和越级跳台阶受伤事故。

3、教育学生严肃对待本次演练,不高声大叫,争做文明、勇敢的小学生。

4、等总指挥宣布逃生演练结束后,各班由班主任有秩序地带学生回教室小结工作。

新房乡中心学校

安全避险教育 篇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煤矿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风联络系统6大安全避险系统[1,2]。本文对该“六大系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六大系统”的配置方案。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和预警瓦斯、火、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用于监测甲烷浓度、风速、风压、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当瓦斯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并闭锁,同时报警。系统还具有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火灾监控与预警、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等功能[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监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源、火源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监测数据突变等信息可分析爆炸时间,根据监测的瓦斯浓度和时间顺序等可分析爆源,根据监测的设备状态可分析火源,根据监测的局部通风机、风门、主通风机、风速、风压、瓦斯浓度等可分析瓦斯积聚原因,根据监测的瓦斯浓度变化可分析波及范围,等。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等设置在井下,其它设备设置在地面。

瓦斯监测参数是防治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的重要参数,因此,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等地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当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有声光报警,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至安全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当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区域电源,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瓦斯爆炸,避免或减少采、掘、运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瓦斯爆炸。

局部通风机及其风筒风量监测是防治局部通风机停风和风筒漏风造成瓦斯积聚的有效措施。因此,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局部通风机的风筒末端必须设置风筒传感器,当局部通风机停风或风筒漏风,切断供风区域电源,并声光报警,防治停风造成瓦斯积聚,进而造成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必须设置风速、风压、风门状态、主通风机等传感器,及时发现通风系统隐患,防治瓦斯积聚和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系统通过监测煤岩体声发射、瓦斯涌出量等,结合瓦斯地质信息等,实现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系统通过监测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压差、烟雾等,控制风门、风窗实现均压灭火,控制制氮和注氮等,实现火灾监控。

2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又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一般由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电源箱(可与分站一体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4,5]。

由于煤矿井下无线传输衰减大,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目前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采用RFID技术,部分系统采用漏泄电缆,还可采用WiFi、ZigBee等技术。部分系统除具有人员位置监测功能外,还具有单向或双向紧急呼叫等功能。

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应设置分站。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宜设置2台以上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巷道分支的各个巷道应设置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持证上岗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矿井通信系统

矿井通信系统又称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6]。

矿井通信系统包括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煤矿应装备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积极推广应用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3.1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调度台、电源和电缆等组成。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调度台和电源设置在地面,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设置在煤矿井下。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除用于日常生产调度通信联络外,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可通过通信系统汇报安全生产隐患、事故情况、人员情况等,并请求救援等。调度室值班人员及领导通过通信系统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人、逃生路线等。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不需要煤矿井下供电,因此,系统抗灾变能力强。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不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当发生顶板冒落、水灾、瓦斯爆炸等事故时,只要电话和电缆不被破坏,就可与地面通信联络。矿用调度通信系统抗灾变能力优于其它矿井通信系统。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和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均不得替代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3.2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一般由地面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井下防爆广播设备、防爆显示屏、电缆等组成。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设置在地面,防爆广播设备和防爆显示屏设置在井下。防爆广播设备和防爆显示屏功率较大,需井下供电。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防爆广播设备和防爆显示屏应配有不小于2 h的备用电源。

行人巷道、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场所应设置广播扩音设备。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超限、瓦斯爆炸、瓦斯突出、透水、火灾、顶板冒落等事故时,调度室可通过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将事故类别、事故地点、逃生和撤离路线等通知井下作业人员。

3.3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手机、矿用防爆基站、防爆电源(可与基站一体化,一般有维持基站正常工作2 h的备用电源)、系统控制器、调度台、电缆(或光缆)等组成。系统控制器和调度台等设置在地面。矿用防爆基站和防爆电源设置在井下,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手机主要用于井下。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严禁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替代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但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通信及时和便捷的优点,特别适合煤矿井下移动的作业环境。因此,有条件的矿井,在装备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的条件下,应装备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3.4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移动台、矿用防爆基站(含话机)、矿用防爆基站电源(可与基站一体化)、地面基站通信终端、电缆(或光缆)等组成。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灾后救援。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3.5 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

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IP电话、矿用防爆交换机、矿用防爆电源(一般有维持系统工作2 h的备用电源,可与矿用防爆交换机一体化)、调度台、地面普通交换机、光缆等组成。调度台和地面普通交换机设置在地面。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IP电话和矿用防爆交换机设置在井下。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严禁用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替代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4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必须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 min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高瓦斯矿井的入井人员宜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宜选用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采区避难硐室(又称避险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 m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 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2]。

高瓦斯和低瓦斯矿井,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 000 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采区和水平最高点应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要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或新鲜空气)、水、食品等生存条件、通信设施、医疗急救用品、排泄物处理设施和防灭火设施等。水平长度较深的避难硐室,要设置甲烷传感器。避难硐室宜设置甲烷、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和照明设施。避难硐室还可设置空气净化、温度和湿度调节等设施。避难硐室可通过压缩氧和化学氧等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设置在离地表较浅适宜地面钻孔的避难硐室,应有直通地面的压风、供水(供养)、通信等系统,提高抗灾变能力。避难硐室大小应能满足采掘工作面等相关区域全部人员安全避险的要求。

2010-08-05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 m深处,他们在井下避难硐室等待救援。2010-08-22第一个救援钻孔打通,2010-10-13被困的33名矿工全部获救。33名矿工的生还,井下避难硐室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特别在第一个救援钻孔打通前的17天里,矿工的基本生存条件全部由避难硐室提供。这再次说明建设避难硐室的必要性。

避难硐室同救生舱相比具有性价比较高等优点。救生舱与地面的通信联络完全依靠煤矿井下现有通信技术,瓦斯爆炸事故常常会造成通信电缆和光缆损坏,因此,瓦斯爆炸等事故有可能会造成救生舱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中断。瓦斯爆炸事故常常会使移动变电站等大型机电设备倾倒,当然,瓦斯爆炸等事故也可能使救生舱倾倒,使需要避险的人员无法进入。设置在巷道中的移动式救生舱会增加通风阻力。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数一般为数十人,而一个救生舱一般只能容纳几人到10余人,可容纳数十人的救生舱需要级联,体积大、成本高,性价比较低。

5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立压风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2]。

压风自救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空气压缩机可安装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要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要求设置压风自救装置。高瓦斯和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要安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6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煤矿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它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在灾变期间能够为各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应急供水。要加强供水管路维护,保证阀门开关灵活,严禁跑、冒、滴、漏[2]。

7 结语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避免或减少瓦斯、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发生,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险的有效措施。因此,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标准装备、维护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EB/OL].[2010-09-10].http://baike.baidu.com/view/4001617.htm.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EB/OL].[2010-09-10].http://baike.baidu.com/view/4187321.htm.

[3]孙继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4]孙继平.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联网[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11):77-79.

[5]孙继平.煤矿监控系统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安全避险教育 篇6

1 煤矿通讯联络系统的特点

1.1 煤矿语音无线通讯系统分类

可分为漏泄通讯、感应通讯、PHS (小灵通) /CDMA (大灵通) 通讯和Wi Fi语音通信系统。

1.2 矿用无线语音通信的实现特点

采用SIP会话发起协议通信协议实现的;硬件上通过在终端部分配置无线SIP电话, 网络平台配置无线基站 (AP) , 在煤矿井上安装IP/PBX电话软交换服务器。

1.3 矿用WiFi无线通讯系统特点

⑴集中式管理, 分布式组网架构, 最大限度节约布线时间和布线成本。调度终端分布式部署, 宜通过网络和调度台软件进行调度管理和通话管理。

⑵移动性强。WiFi无线网络、调度台和WiFi基站、随行分机轻松部署, 无线WiFi话机与WiFi网络配合, 就近接入, 进行无线调度, 实现全网的有线、无线调度功能。

⑶适应性广。以号码为终端标识, 实现对IP侧, 软电话、IP语音网关、IP电话机、Wi Fi话机、E&M设备等;PSTN侧, 手机、固话、小灵通的自由调度。

⑷语音系统容量大。可注册管理3000部电话, 300路同时通话, 并支持350M/800M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对接。

⑸灵活性高。双机热备, 调度终端可实现在注册到中心IP调度机的同时也注册到本地的服务器、调度机或者IP-PBX,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现场指挥的通信畅通。

⑹扩展潜能足。采用Wi Fi通讯实现Wi Fi覆盖最大的优势有利于综合数据业务的扩展, 可扩展接入设备丰富, 有无线安全监控分站、无线人员管理系统分站、无线监控传感器和无线视频监视摄像机等。

2 矿用无线通讯系统的规划设计

⑴井下主干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干网络可以是井下工业以太环网, GEPON无源光网络, 也可以是由AP级联组成的简易网络传输通道。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⑵井下AP基站的设置:直巷道可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个AP, 注意相邻AP应选择不交叉频点, 至少需要设置两种工作频点;分支巷道在巷道交叉点设置AP, 注意如果存在三个相邻AP应选择设置三种工作频点。

3 矿用无线通讯系统主要硬件设备

⑴井上设备:主要有交换平台、语音网关、井上基站和核心交换机。

⑵井下设备:主要有矿用本安型交换机部分、矿用本安无线基站部分和矿用本安型手机。

a.矿用本安型交换机部分

1) 矿用本安型交换机:支持6路光信号 (100/1000M) 端口, 2路RJ45信号 (10/100/1000) 端口, 4路RJ11信号 (2.3Mbps) 端口, 具有链路备份功能;遵循IEEE802.3、IEEE802.3u、IEEE802.3z标准;采用存储转发 (Store-and-Forward) 模式等。

2) 矿用直流稳压电源:由2组12V本安电源组成, 能提供长达2小时的不间断电源。

b.矿用本安无线基站部分

1) 矿用本安型无线基站:采用标准TCP/IP通讯协议;两个定向天线, 可大角度调整发射方向 (天线阻抗为50Ω) ;接1对光钎 (光纤通讯距离为10km) 。

2) 矿用光纤耦合器箱:支持6个光缆分支引入。

c.矿用本安型手机

可采用SIPV2协议RFC3261/STUN、RTP等;基于语音使用灵活的无线IP电话, 满足企业构建高性价比无线电话平台的需求, 保障用户的无绳电话平台平滑的向Vo IP转变, 还可共享IP网络 (无线局域网) 。

4 矿用WiFi无线通信技术推广应用前景

随着Wi Fi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为煤矿等行业用户量身定做的应急通讯系统、集群对讲业务、调度管理平台和Wi Fi定位系统, 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语音信息的实时有效传播, Wi Fi定位系统还能对用户进行定位, 一旦出现意外或危险情况, 可以及时准确地采取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矿井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关键科学技术问题[J].工矿自动化;2009 (7) .[1]孙继平.矿井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关键科学技术问题[J].工矿自动化;2009 (7) .

[2]陈湘源.煤矿无线通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煤炭工程;2009 (2) .[2]陈湘源.煤矿无线通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煤炭工程;2009 (2) .

安全避险教育 篇7

一、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一)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控性、传输接口、主机、系统软件件等构成, 是用来监控和预防瓦斯、火、冲击地压等特大事故, 监测甲烷的浓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风压;风筒状态;风门状态;局部通风机开机停机等, 当瓦斯超限或局部停风机停止运行时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并闭锁同时报警, 并能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二) 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井下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瓦斯抽放系统和通风系统的监控, 一旦发生瓦斯事故, 系统检测记录将是确定事故时间、爆源、火源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等信息分析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根据瓦斯浓度发生的变化分析事故波及的范围等等。

(三) 为了给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要建设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h值班制度, 对煤矿井下进行严密的监控, 一旦系统发出报警、馈电异常等信息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停工、全面断电, 及时保障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一)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称谓有很多, 包括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控系统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井下人员有自己的人员位置, 在出入井时刻还有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时都要携卡。这样不仅方便管理还能及时地发现人员困在井下的危险。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还可以监控井下人员的活动路线, 监测路径、跟踪、异常报警、查询和储存等功能。

(二) 因为煤矿井下面积太大, 而无线传输距离越远信号越不好, GPS不能覆盖整个煤矿井下, 所以检测系统大部分采用FRID技术, 基于FRID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检测系统, 应该设置两台以上的分站以方便携卡人员。部分系统采用泄漏电缆, 除了具有人员监测功能外还可以单项或双向紧急呼叫。

(三)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是针对井下的工作人员设定的, 不仅保障了他们的安全作业, 还遏制了超定员生产。在领导下井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等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事故应急救援起着积极显著的作用。

(四) 建设完善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制度。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的工作, 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基于可靠性确保实现并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动态分布, 一旦发生事故, 人员定位系统要在最快时间内起到到应急救援的作用, 做好救援工作。

三、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一)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六大系统”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煤矿安全生产、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井下避难救生舱、井下主排水泵房和调度站等地点都设有直通矿度室的直通电话, 可以在灾变期间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的通话。强烈建议救护人员在救灾过程中都应该配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包括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用调度通信系统。这些是通信联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通信设备。

(二) 矿用调度系统的重大意义。矿用调度通信系统抗灾变能力优于其他矿用井通讯系统。矿用调度系统一般用于日常生产调度通信联络, 可以不需要煤矿井下供电, 因此在系统抗灾救援中显得尤为重要, 不会因为停电故障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可以代替矿井移动通信设备, 还可以作为通信工具用于作业人员的系统汇报工作, 以此交给调度室的值班人员。汇报内容包括生产安全的隐患、事故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和请求救援等等。领导人员受到通信后帮助作业人员逃生和避险。

(三)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的重要性。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用调度系统不同, 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 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没有矿用调度系统方便快捷。但是矿用广播通信系统可以防爆, 防爆广播设备和防爆显示屏分别在井下设置, 并配有2小时的备用电源。在作业场所和行人巷道设置广播扩音设备, 一旦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或者火灾等事故, 调度室就可以通过广播通信系统通知井下工作人员逃生路线和撤离路线, 保障他们的安全。

(四) 进一步完善通信联络系统。按照严格的要求完成救灾通信联络, 能够在灾变期间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撤离并且能够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设备、井下广播系统。争取做到发生灾变时人员撤离及时无任何伤亡。

四、煤矿井下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一) 压风自救系统是煤矿井下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新鲜分流的系统。矿井设有地面压风机房一座, 安装压风机四台, 压风自救呼吸面罩在井下重点巷道内及采掘工作面均有安设, 通过防护袋或面罩向使用人员提供新鲜空气, 具有节流、减压、消噪声等功能, 在发生事故时是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系统。

(二) 在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 瓦斯浓度过高, 导致缺氧, 人员不能安全迅速撤离事故区, 要使用压风自救系统来吸取足够的氧气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三) 按照有关法律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对于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 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装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保证对井下工作人员的有效供应为防止灾变破坏压风管路, 要做好防护措施。

五、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一) 煤矿必须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三十分钟的自救器, 还有一种隔离式自救器使用于没有瓦斯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

(二)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 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和救生舱。采区和水平最高点应设置避难硐室。建设完善的紧急避险系统为避险人员提供足够的生存避难条件。

六、煤矿井下供水施救系统

煤矿井下供水施压系统包括防尘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要按照《煤矿安全规则》设置三通及阀门, 还要在矿井下设置多处供水阀门。例如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地点和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设置, 以此来保证灾变时期能够及时地供水。更要加强水管路的维护, 保证阀门开关灵活, 严禁冒水、漏水等。

总结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意义重大, 可以避免或减少瓦斯、火灾等特大事故发生。煤矿的开发是我国煤炭的主要来源, 要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保证质量,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

摘要:基于可靠性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逻辑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系统配置方案。通过煤矿井下的“六大系统”合理进行煤矿井下的安全避险, 提高煤矿井下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联网[J].煤炭科学技术, 2009 (11) .

[2]杨大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研究[J].中国煤炭, 2011 (11) .

安全避险教育 篇8

国道104线罗源管柄至水古路段“黑点”整治工程位于罗源县境内, 由于受地形等客观因素制约为3公里连续下陡坡路段, 平均纵坡5.8%, 最大纵坡9%, 营运期间发生多次交通事故, 成为省级交通事故“黑点”路段。2005年, 福州市公路局在K2249+745处设置避险车道一处, 取得一定效果, 但该路段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罗源县交通局及罗源县公路分局决定在K2248+160处增设避险车道, 同时决定对现有K2249+745处避险车道进行加宽。

2 加强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国道104线罗源管柄至水古路段“黑点”整治工程K2249+745避险车道自2005年投入使用, 由于工程本身特点, 途经国道104线的司机已经知道K2249+745此处设置有避险车道, 即将开通的2#避险车道 (K2248+160避险车道) 由于刚刚兴建, 过往车辆仍有部分未了解, 如发生突发事件, 往往考虑进入K2249+745避险车道避险, 必然造成我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隐患。通过详细考察和制定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保证K2249+745避险车道工程顺利进行, 保证过往行人、车辆及施工人员、机械的安全。

3 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安全信息的及时发布

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准确, 这样可以避免来往车辆的拥挤和碰撞事故的发生, 否则, 车辆在施工路面上将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一是由于施工路面的杂乱情况, 容易导致车辆的倒滑事故, 二是因为施工场地的堆放物较多, 路面较窄, 容易导致车辆的碰撞事故发生, 所以, 及时发布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安全信息尤为重要。具体采取的措施是, 施工单位可以在开工前的3d~5d的时间内, 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和高速公路上的电子情报板等媒体, 对道路的通行情况及施工信息向社会和通行车辆公布, 警告过往车辆要注意施工路面的情况, 安全出行, 也可以提醒车辆绕道而行, 避免车辆拥堵, 减少路面施工的安全的压力。同时, 也可以提前制定分流车辆的方案, 保证路面施工按时完成, 也保证了过往车辆的交通安全, 提醒司机小心驾驶, 减少安全隐患。

(1) K2249+745避险车道施工期间, 请求福州市罗源县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 在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公告国道104线原有避险车道 (K2249+745避险车道) 已停用, 大型车辆由丹阳、水古高速路口进入高速行走, 施工期间请遇险车辆如发生突发应急事件, 请往前方2#K2248+160避险车道紧急避险, 造成不便, 请广大司机及人民群众谅解。

(2) 施工期间请求罗源县公安交通管理大队在坡顶处设置超载超限检查点, 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 严禁超载及违规车辆进入施工期段, 减少超载及违规车辆失控事件的发生率, 大型车辆由丹阳、水古高速路口进入高速行走。

(3) 取得罗源县公路部门同意, 对原有K2249+745避险车道指示牌 (标志牌) 进行有效遮挡, 在国道104线K2250+045左侧路肩、K2250+745左侧路肩及K2251+650左侧路肩共3处设立告示牌及慢行标志, 告知K2249+745避险车道已停用, 请往前方2.58KM处K2248+160避险车道紧急避险, 造成不便, 请广大司机及人民群众谅解告示牌, 具体告示内容为:

(1) 原避险车道已停用, 遇紧急情况请前往前方3.5KM处2#避险车道避险, 给您带来不便, 敬请谅解!县“黑点”整治工程指挥部;

(2) 原避险车道已停用, 遇紧急情况请前往前方2.6KM处2#避险车道避险, 给您带来不便, 敬请谅解!县“黑点”整治工程指挥部;

(3) 原避险车道已停用, 遇紧急情况请前往前方1.9KM处2#避险车道避险, 给您带来不便, 敬请谅解!县“黑点”整治工程指挥部;

标志牌大小为200cm×120cm (基础、钢管立柱及标志版等标志材料套用设计图纸双柱型标志结构设计图, 图号SⅡ-38) 。

3.2 施工方案的确定

施工前, 工程单位要确定施工区的范围以及安全管理的施工方案, 对施工周围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还要把该段施工的天气、交通、地理位置、警力安排等各方面的要素综合于其中, 最好是画出安全管理方案的示意图, 标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组织施工路面安全教育会议, 将安全管理方案给各个现场工作人员说明清楚, 规定好各班组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把安全管理施工方案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手中, 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4.1 施工现场的区域的划分和设立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是施工安全监管流程的主体环节, 所以我们要强调施工作业现场监管。在施工时, 要严格划分施工区域, 设置好安全标志, 严格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这六个区域内保证给道路使用者和施11人提供最大的安全保护, 具体操作如下:

(1) 警告区:即提示行车者注意前方道路施工的交通变化情况。警告区长度不得小于1500m。在该区间内, 要设置统一的道路标记, 如“前方施工”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禁止通行”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及“限制速度”标志等, 两个警告标志的距离不得超过300m, 同时, 施工预告标志应设在醒目的地方, 这样才能容易被来往的车辆看到。

(2) 上游过渡区:即起导流作用, 引导车辆及时变换车道, 改变行驶方向。当车辆行驶至上游过渡区时, 行车速度应小于40KM/h。该区长度为65m~100m。在上游过渡区前应设置禁止驶入标志。

(3) 缓冲区:即引导车流有序行进的区域, 缓冲区的长度应为80m。其与上游过渡区之间应设置路障。

(4) 作业区:就是施工人员作业、施工物资堆放和施工车辆停靠的地方。作业区内施工物资必须整齐堆放, 不能过高和占用过往车辆行驶车道, 施工机械须按标准涂上桔黄颜色, 作业区内应为工程车辆提供安全的进出口车道, 作业区之间必须设置隔离装置。

(5) 下游过渡区:起导流作用, 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 变换车道, 进人正常的行驶车道, 下游过渡区的长度应大于30m。

(6) 终止区:即表示施工区的结束和施工限制的解除。终止区的长度不应小于30m, 在终止区的末端一定要设置解除标志。

4.2 加强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本身的安全管理

在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过程中, 由于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场地狭小, 施工人员的作业面积也变得很小, 施工机械, 例如砼运输车、路面压实的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等, 移动困难, 容易产生碰撞事故。所以, 施工单位应该认真按照《安全生产法》、《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地方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等关于公路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规定, 做好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和现场管理工作, 努力杜绝事故的发生。此外, 在施工过程中, 还要增派外业巡逻人员, 每天不少于4次对现场进行巡查, 做好每日巡查记录, 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并对现场不规范、影响交通安全的施工人员进行整改, 保证道路施工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5 结束语

K2249+745旧避险车道加宽改建于2009年6月10日顺利完成, 施工期间共有2部失控车辆撞入施工区间, 均未造成施工车辆驾驶员损失及伤亡, 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受到业主及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的安全问题“无时不在, 无事不有”, 它每时每刻都隐藏在施工各个方面之中。人员的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的责任存在于每一位员工之中, 只有每位员工都把安全管理彻底落实到自己的身上, 才能有效的杜绝道路施工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由于本人对于安全保障工程设置及管理工作刚刚起步, 在安全保障工程中涉入不深, 文中错误纰漏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批评指正。

摘要: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安全监管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是一项长期的考验, 其施工安全管理方式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讨、摸索的。在旧避险车道改建施工安全管理中, 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采取流程管理施工行为。加强社会各方对施工避险车道监管的力度, 才能确保避险车道施工路段的安全。

关键词:旧避险车道,安全保障,管理

参考文献

[1]雒应.路基路面施工百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上一篇:SPSS统计软件下一篇:女性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