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024-09-22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精选4篇)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篇1

1 设计背景

2010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2012年12月,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进度的紧急通知》确保2013年6月底前完成全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任务, 文件要求, 井工煤矿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结合煤矿生产现状, 围绕煤矿井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变情况, 使矿工在应急避难装置的掩护下成功逃生或等待救援, 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2 某矿井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2.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本矿井为瓦斯矿井, 煤层有自燃及煤尘爆炸的危险。根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要求, 本矿井已安装1套KJ65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系统传输光缆选用2条8芯矿用阻燃光缆, 分别沿主斜井及副斜井敷设至井底, 形成监测系统井下工业以太环网。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主机设在地面调度监控中心, 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双机热备。在井下避难硐室 (舱) 应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 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 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 (舱) 内的氧气、一氧化碳, 生存室 (舱) 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

2.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按照规范要求, 本矿安装一套KJ201B型煤矿专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地面计算机、交换机、不间断电源、井下定位分站 (读卡器) 、人员识别卡、耦合器、光缆、电缆、接线盒、避雷器、接地装置及其他必要设备组成。定位信号利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井下工业以太网光缆进行传输。所有入井人员携带识别卡 (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 , 在井口及井下有人员活动的巷道出、入口、重点区域、巷道分支处及限制出入区域设置分站和读卡器, 保证能够及时掌握井下工作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 以便在灾变情况下通知相关部位作业人员及时撤离, 同时对施救行动进行有效指导。

2.3 井下压风自救系统

2.3.1 压风自救系统现状

矿井地面建有空压机站, 站内安装3台FHOG210A-26/0.86型螺杆空压机, 排气量26m3/min, 排气压力0.85MPa, 功率160k W。压风管路采用φ108mm×4mm无缝钢管。压风管路沿1号副斜井入井, 送至综采工作面和各掘进工作面的最远距离为4700m。

2.3.2 压风施救系统现状保障性分析

矿井现有φ108mm×4mm无缝钢管作为压风管路, 沿副斜井至各大巷敷设, 现有φ57mm×3.5mm无缝钢管作为支管路, 沿各顺槽敷设, 结合矿井现有管路状况并做出经济比较后, 本设计拟新增φ163mm×15mm供气专用异型管, 沿一号副斜井→一水平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敷设;敷设长度约为1700m;设计新增φ112mm×10mm供气专用异型管, 沿永久避难硐室→二水平临时避难硐室敷设;敷设长度约为1500m;保留原有φ108mm×4mm及φ57mm×3.5 mm无缝钢管。

2.4 井下供水施救系统

井下供水水源来自工业广场生活、消防水池。当井下发生灾变时, 设计将消防洒水水池中的一格水腾空, 通过阀门切换由生活、生产消防水池向井下消防洒水水池大量注水, 保证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用水。由于紧急避险系统的专用管路具备供水施救功能, 配备的多功能呼吸器有饮水管, 无需再增设三通和阀门, 但多功能呼吸器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在设置避险设施时, 接入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前20m供水管路可采取埋管保护措施, 埋深不少于0.2m。

2.5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井下有线通信联络系统由地面调度交换机 (DM-1120) 、不间断电源、本质安全型电话机、耦合器、通信电缆、避雷器、接地装置及其他必要设备组成。地面调度交换机容量为256门。下井通信电缆采用2条MHYV22-50×2×0.8矿用通信电缆, 分别沿副斜井和行人斜井敷设至井底后汇接。地面电缆与下井通信电缆在井口房交接箱内经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可靠连接。直通调度电话机安装在主斜井井口房、井下变电所、水泵房、胶带输送机机头等主要位置。所有井下固定电话机均具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功能, 以便随时与调度人员进行通信联络。在避难硐室过渡室及生存室分别设置1部直通矿井地面调度室的电话。接至避难硐室的通信电缆, 在进入前应穿钢管防护, 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保护距离不低于20m。

2.6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2.6.1 井下作业人员分布情况

井下配备2个采煤队, 定员均为14人;配备3个综掘队, 定员均为7人;其余13人负责通风、安全、运输等工作, 最大班下井工人为62人, 另考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临时人员16人, 最大班下井总人数78人。

2.6.2 紧急避险设施设计

根据矿井的井田范围、采掘作业地点分布以及劳动定员等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基本条件, 该矿选择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方案。

2.6.2.1 设施位置

2.6.2.1.1 永久避难设施

设置在二水平南翼辅运大巷与南翼主运大巷之间的联络内, 位于二水平水仓入口处布置1个永久避难硐室, 服务于矿井二水平南部采区。后期矿井开采一、二水平北翼采区时可根据采掘工作面推进长度, 在适当位置设置采区永久避难硐室。

2.6.2.1.2 临时避难设施

一水平拟建2个临时避难硐室, 距离1211综采工作面约1000m。1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121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一侧, 2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1211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一侧。

二水平拟建2个临时避难硐室, 距离2402综采工作面1000m。1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2402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一侧, 2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2402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一侧。

2.6.2.2 容量的确定

2.6.2.2.1 永久避难硐室

该永久硐室服务范围为矿井二水平南部工作面, 考虑后期综采工作面距离永久避难硐室小于1000m, 该工作面作业人员可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内避难。因此, 避难硐室的容纳规模应为:

式中:N-永久避难硐室的额定避难人数;Z-井下最大班人数;N1-井底直接升井人员;N2-一水平综采工作面作业人数;N3-一水平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N4-二水平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k-备用系数, 取1.2。

因此, 设计容纳人数为60人, 满足《暂行规定》关于“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 宜不多于100人”的规定。

2.6.2.2.2 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综采工作面, 综采队最大班作业人数为14人, 另考虑管理技术人员2人。因此, 避难硐室的容纳规模应为:N=N1k=16×1.1=17.6

式中:N-避难硐室的额定避难人数;N1-综采工作面作业人数;k-备用系数, 按照《暂行规定》的规定K取1.1。

2.6.2.3 紧急避险设施的结构

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m2。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m, 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 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m, 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 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 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 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 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 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净高不低于1.85m, 每人应有不低于0.9m2的有效使用面积, 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 不多于40人。采用在巷道一侧垂直布置的形式, 一水平临时避难硐室设置两道防护门, 第一道为防爆密闭门, 第二道为密闭门, 密闭门以内为生存室,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二水平南翼采区由于设置有采区永久避难硐室, 故二水平临时避难硐室仅设置一道防爆密闭门, 防爆密闭门以内为避难人员生存空间。

3 结束语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通过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井下供水施救系统, 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 实现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 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 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的避险;对煤矿井下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 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生存空间;, 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 现场作业人员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防止发生窒息事故;实现井上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联络, 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救援提供准确信息。“六大系统”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以某一矿井为例, 介绍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基本内容。

关键词: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井下供水施救系统,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参考文献

[1]程国奇, 付春兴.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53.

[2]安益智, 谢崇旺.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现状及建设[J].科技创业, 2011, 9.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篇2

作业前,区队全体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贯彻培训,熟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一、监测监控系统

1、爆破工、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井下电钳工下井时,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光学甲烷检测仪。

2、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作业区域内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3、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装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4、按照规定安装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5、按规定有检测中心对瓦斯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6、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7、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定位仪,未携带定位仪不许入井。

2、定位仪固定在灯线上,不允许私自卸下。

3、定位仪要按照使用要求定期更换电池,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1、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2、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3、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4、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5、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6、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四、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未携带自救器不许入井。

2、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后每500m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3、压风供应泵站必须设置在地面,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放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1.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4、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变径、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5、压风自救装置零、部件的连接要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6、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 MPa,在0.3 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不少于100~150 L/min范围内。

7、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不得大于85 dB(A)。

8、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不小于φ50mm。

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1、铺设供水施救系统管路,并与采区供水系统连接。

2、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

3、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4、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5、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六、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1、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电话机应使用本质安全型。

2、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3、电话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篇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煤矿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风联络系统6大安全避险系统[1,2]。本文对该“六大系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六大系统”的配置方案。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和预警瓦斯、火、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用于监测甲烷浓度、风速、风压、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当瓦斯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并闭锁,同时报警。系统还具有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火灾监控与预警、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等功能[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监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源、火源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监测数据突变等信息可分析爆炸时间,根据监测的瓦斯浓度和时间顺序等可分析爆源,根据监测的设备状态可分析火源,根据监测的局部通风机、风门、主通风机、风速、风压、瓦斯浓度等可分析瓦斯积聚原因,根据监测的瓦斯浓度变化可分析波及范围,等。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等设置在井下,其它设备设置在地面。

瓦斯监测参数是防治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的重要参数,因此,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等地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当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有声光报警,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至安全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当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区域电源,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瓦斯爆炸,避免或减少采、掘、运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瓦斯爆炸。

局部通风机及其风筒风量监测是防治局部通风机停风和风筒漏风造成瓦斯积聚的有效措施。因此,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局部通风机的风筒末端必须设置风筒传感器,当局部通风机停风或风筒漏风,切断供风区域电源,并声光报警,防治停风造成瓦斯积聚,进而造成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必须设置风速、风压、风门状态、主通风机等传感器,及时发现通风系统隐患,防治瓦斯积聚和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系统通过监测煤岩体声发射、瓦斯涌出量等,结合瓦斯地质信息等,实现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系统通过监测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压差、烟雾等,控制风门、风窗实现均压灭火,控制制氮和注氮等,实现火灾监控。

2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又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一般由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电源箱(可与分站一体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4,5]。

由于煤矿井下无线传输衰减大,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目前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采用RFID技术,部分系统采用漏泄电缆,还可采用WiFi、ZigBee等技术。部分系统除具有人员位置监测功能外,还具有单向或双向紧急呼叫等功能。

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应设置分站。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宜设置2台以上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巷道分支的各个巷道应设置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持证上岗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矿井通信系统

矿井通信系统又称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6]。

矿井通信系统包括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煤矿应装备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积极推广应用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3.1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调度台、电源和电缆等组成。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调度台和电源设置在地面,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设置在煤矿井下。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除用于日常生产调度通信联络外,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可通过通信系统汇报安全生产隐患、事故情况、人员情况等,并请求救援等。调度室值班人员及领导通过通信系统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人、逃生路线等。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不需要煤矿井下供电,因此,系统抗灾变能力强。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不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当发生顶板冒落、水灾、瓦斯爆炸等事故时,只要电话和电缆不被破坏,就可与地面通信联络。矿用调度通信系统抗灾变能力优于其它矿井通信系统。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和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均不得替代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3.2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一般由地面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井下防爆广播设备、防爆显示屏、电缆等组成。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设置在地面,防爆广播设备和防爆显示屏设置在井下。防爆广播设备和防爆显示屏功率较大,需井下供电。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防爆广播设备和防爆显示屏应配有不小于2 h的备用电源。

行人巷道、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场所应设置广播扩音设备。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超限、瓦斯爆炸、瓦斯突出、透水、火灾、顶板冒落等事故时,调度室可通过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将事故类别、事故地点、逃生和撤离路线等通知井下作业人员。

3.3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手机、矿用防爆基站、防爆电源(可与基站一体化,一般有维持基站正常工作2 h的备用电源)、系统控制器、调度台、电缆(或光缆)等组成。系统控制器和调度台等设置在地面。矿用防爆基站和防爆电源设置在井下,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手机主要用于井下。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严禁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替代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但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通信及时和便捷的优点,特别适合煤矿井下移动的作业环境。因此,有条件的矿井,在装备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的条件下,应装备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3.4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移动台、矿用防爆基站(含话机)、矿用防爆基站电源(可与基站一体化)、地面基站通信终端、电缆(或光缆)等组成。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灾后救援。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3.5 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

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IP电话、矿用防爆交换机、矿用防爆电源(一般有维持系统工作2 h的备用电源,可与矿用防爆交换机一体化)、调度台、地面普通交换机、光缆等组成。调度台和地面普通交换机设置在地面。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IP电话和矿用防爆交换机设置在井下。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时,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严禁用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替代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4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必须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 min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高瓦斯矿井的入井人员宜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宜选用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采区避难硐室(又称避险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 m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 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2]。

高瓦斯和低瓦斯矿井,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 000 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采区和水平最高点应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要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或新鲜空气)、水、食品等生存条件、通信设施、医疗急救用品、排泄物处理设施和防灭火设施等。水平长度较深的避难硐室,要设置甲烷传感器。避难硐室宜设置甲烷、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和照明设施。避难硐室还可设置空气净化、温度和湿度调节等设施。避难硐室可通过压缩氧和化学氧等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设置在离地表较浅适宜地面钻孔的避难硐室,应有直通地面的压风、供水(供养)、通信等系统,提高抗灾变能力。避难硐室大小应能满足采掘工作面等相关区域全部人员安全避险的要求。

2010-08-05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 m深处,他们在井下避难硐室等待救援。2010-08-22第一个救援钻孔打通,2010-10-13被困的33名矿工全部获救。33名矿工的生还,井下避难硐室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特别在第一个救援钻孔打通前的17天里,矿工的基本生存条件全部由避难硐室提供。这再次说明建设避难硐室的必要性。

避难硐室同救生舱相比具有性价比较高等优点。救生舱与地面的通信联络完全依靠煤矿井下现有通信技术,瓦斯爆炸事故常常会造成通信电缆和光缆损坏,因此,瓦斯爆炸等事故有可能会造成救生舱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中断。瓦斯爆炸事故常常会使移动变电站等大型机电设备倾倒,当然,瓦斯爆炸等事故也可能使救生舱倾倒,使需要避险的人员无法进入。设置在巷道中的移动式救生舱会增加通风阻力。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数一般为数十人,而一个救生舱一般只能容纳几人到10余人,可容纳数十人的救生舱需要级联,体积大、成本高,性价比较低。

5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立压风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2]。

压风自救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空气压缩机可安装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要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要求设置压风自救装置。高瓦斯和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要安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6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煤矿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它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在灾变期间能够为各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应急供水。要加强供水管路维护,保证阀门开关灵活,严禁跑、冒、滴、漏[2]。

7 结语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避免或减少瓦斯、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发生,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险的有效措施。因此,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标准装备、维护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EB/OL].[2010-09-10].http://baike.baidu.com/view/4001617.htm.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EB/OL].[2010-09-10].http://baike.baidu.com/view/4187321.htm.

[3]孙继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4]孙继平.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联网[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11):77-79.

[5]孙继平.煤矿监控系统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篇4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1、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它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3、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4、建设完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煤矿企业必须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两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但不得使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要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要求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要安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完

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要加强供水管路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保证阀门开关灵活。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供水施救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6、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井下通信系统,并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开停等参数,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上一篇:黄河之声约稿函下一篇:输入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