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六要素

2024-10-16

学习英语六要素(共8篇)

学习英语六要素 篇1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共同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初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积极性,练习,六要素

现就笔者多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出的英语课堂教学“六要素”付诸笔端, 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在教学中要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教育教学之前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 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获得知识的习惯,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要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 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寓教于乐,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教师应该以高涨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英语教学中, 如果我们教师以自身高涨的热情去带动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其中来, 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 以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 给他们自信,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必将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作为平等发言中的首席, 自始自终要给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 语言风趣幽默, 表情丰富、手势恰当, 以此做出榜样, 渲染气氛, 感染学生。

三、有效地设计作业,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练习

英语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作业, 让学生有效地进行练习,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设计必须强化教学目标, 突出教材重点、难点, 指出学习方法等, 达到学用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布置作业前, 要多想想今天学了什么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什么, 要布置与之相应的作业。英语作业不能仅局限于课本, 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多方位了解知识, 如要求学生看英语类的报刊杂志、阅读材料, 看英文电影电视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这种作业能使学生感受到学英语不是一项任务, 而是一种需要, 更是一种享受。

四, 注重引导, 加强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小组互动学习是新课标实施之后普遍采用的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互动学习是以合作的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 它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 混合分成四人一组, 让每个组尽量均衡, 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 具有同样的竞争力。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 采用轮换制, 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 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 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 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于英语教学之中, 丰富英语教学手段

电教媒体介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创设语言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优美的音乐或生动清晰的图片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呈现事先准备好合适的图片或录音带等, 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 积极动脑思考。如在讲解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概念时,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用课件的形式播放一些正在进行的动作, 如看电视、打篮球、玩电脑、跳高、做家庭作业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动作的正在进行, 同时老师在一旁进行英文讲解。通过这样的引入, 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六、科学设问, 启迪学生思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提问能有效地牵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锻炼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 同时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 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 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 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为此, 教师每堂课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注意个性特征, 充分体现其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设置不同的问题, 课堂提问必须起到让学生准备、消化、巩固和提升教学内容的作用, 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装饰。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创新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我们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注重课堂教学的“六要素”, 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 同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学习英语六要素 篇2

一、情境

[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问题概述]:学习情境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起到激发学生研究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其个性的发展

[解决方案]: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是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的基础,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是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源泉,创设具体的操作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体验感知的升华,创设多媒体的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特别要注意形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二、任务 [含义]:

任务教学模式可以填补应试教育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学习上留下的空白,使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及策略产生真正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以教学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全面开展的目的。任务是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关键环节。[问题概述]:

1、任务没有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不能统筹任务,辐射整个单元并且方法单一。

3、不注意把所研究的任务与当前社会生法进行密切联系,做不到学以致用。

4、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间的孤立。[解决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立足点仍应是课堂教学改革,克服传统教学在“发挥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弱点,让课堂成为为“研究性学习”的良性开展提供营养和活力的渠道,这也是“任务型教学”尝试的初衷。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

三、过程

[含义]:在我看来在研究性学习中,过程的含义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研究”。通过确立课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探究、形成结论的实际操作教师和学生要一起研究课题,直到解决问题。[问题概述]:

1、研究性学习中老师没有很好的传授研究方法。

2、研究目标不明确,小组分工不合理。[解决方案]: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精心引导,传授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要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展示具体的研究过程。要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时间、环节。教师和小组带头学习及时激发落后学生兴趣,并且采用多种方式督促这些学生。

四、资源

[含义]:资源可分为预设资源、相关资源和泛在资源三种不同的层次,在实际运用中,如何根据研究任务需要正确地选择和应用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虽然三类资源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常需要同时使用,但是,各类资源的应用范围依然有其侧重点。[问题概述]:

1、资源不能够很好的分类整理应用。

2、依赖于网络,照搬照用,不予以讨论和研究。[解决方案]:

获取资源后首先要很好的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就算是在本次学习中用不到,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很快的找到此类资源,另外活动资源的来源如来源于网络,要提醒学生有些网络资源是有错误的是不真实的。大家要一起研究讨论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成果

[含义]:经过以上4个要素,每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交流汇总,并与其他小组资源共享

[问题概述]:

1、各小组水平层次不齐

2、不劳而获等待别人的成果 [解决方案]:每个小组的成果不同,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对待,对于不劳而获的要提出批评,找出原因加以改正。

六、评价

[含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对一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是肯定成绩,明确不足,也是吸取教训获取经验。评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概述]:

1、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

2、只重视了小组评价,对小组内个人评价不足。[解决方案]:

1、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过程和结果都要评价,还要调整好两方面评价比重;

学习英语六要素 篇3

一、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

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收到师生双赢的满意效果,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掌握学情,分类推进,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学发展。备学生应做到六个了解:

1,了解班级基本状况。包括班级特征、学生构成、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科学施教。

2,了解学生个性特征。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特长爱好、师生关系、居住地址、家教环境等个体自然状况详细了解,作为备课依据,以便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一是班级整体基础;二是个人学习基础,还要了解班级中优中差生的所占比例。在讲授新课前,特别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预习准备是否充足。

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掌握运用能力等。还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动机、兴趣、自信、自律等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6,了解学生动态变化。教师既要从静态角度了解学生,更要从动态角度熟悉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如学习进退、作业完成的变化等。对学生的微妙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并强化引导,使之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增强前进的动力。

二、备教材——深刻理解课标,吃透教材内容

备教材要掌握六个环节。

1,掌握课程标准。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

2,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掌握重点难点。教材中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技巧就被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教学难点除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大多数则包含于教学重点之中,在教材总知识量中比重较小。

4,掌握教材特点。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特别要理出教材的特点,才有助于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

5,弄清教材疑点。所谓教材疑点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中含混不清、似懂非懂、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部分。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容易产生质疑的问题,以便释疑解惑。

6,掌握教改信息。只有掌握最新教改信息,吸纳现代化教学理念,丰富整体教学活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转化最新教研成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备资料——科学选择资料,贵在灵活渗透

备课中利用教辅资料应掌握四项原则:

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教师应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复合型人才。他既应精通本学科的业务知识,还要掌握或略知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学、艺术及现代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教师在选用资料和举例时信手拈来灵活运用。

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教辅资料既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喧宾夺主,而应将其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依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科学渗透。重在消化吸收,贵在用活创新。

3,科学严谨,贴近生活。对引入教学资料中的观点,事例必须严格考证,使之科学、实用、可信。在内容上紧扣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避免错误。避免空洞。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引入教学资料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和教改方向。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避免陈腐、消极、过时、无用的内容重复再现。

四、备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教学流程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利于学生开拓创新、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

五、备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

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备学生的学法,即备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重在引导点悟,杜绝强制灌输。

2,灵活性原则——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学习状况,有的放矢灵活指导,忌千人一面,死搬硬套。

3,差异性原则——注重个性差异,区分对象,分类指导。

4,发展性原则——突出学生发展,注重探索求知、提高能力,防止机械呆板,只顾目前,忽略过程。

5,操作性原则——操作方法具体明确,不繁琐抽象。

6,巩固性原则——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不搞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

此外,学法指导应体现层次多元化,形式灵活化,手段现代化,态度亲情化。学法指导的技巧通常有这样几种:

一是渗透指导,就是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二是讲授指导,开设学法指导课,直接向学生传授学法要领。

三是交流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四是点悟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迷茫或疑惑时,教师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

五是示范指导,是指教师在必要时亲自示范,让学生效仿。

六、备教具——灵活选用设备。优化教学整合

现实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学工具经历着三次变革。即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工具;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不同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协作互补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空间。

学习英语六要素 篇4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呢?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到六要。

一、讨论要有明确的主题

讨论的主题是否明确, 关系着讨论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 讨论主题应反映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要考虑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的联系, 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知识水平。主题不能过于抽象, 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远, 摸不着边际;但也不能过于具体, 引不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主题应当有助于学生增长和加深知识, 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二、讨论要有充裕的时间

给讨论以充裕的时间, 是达到讨论预期目的的前提。因为学生的探索过程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 有时思考方向正确, 顺利前进;有时思考方向不当, 曲折迂回。所以,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 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交流合作。例如, 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 我紧扣“转败为胜”一词, 提问:田忌怎么能够转败为胜?为什么能转败为胜?问题提出后,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或大胆猜测, 或实验验证, 或看书质疑, 而后再组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 学生讨论有时间, 发言有机会, 避免了讨论形式化。

三、讨论要有民主的气氛

要使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就必须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讨论氛围。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在讨论学习中, 教师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应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民主学习的权利, 当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 提得不在点子上、关键处, 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时候, 不可简单地指责、嘲笑, 应给予积极鼓励, 表扬他们勤思敢言的精神, 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四、讨论要有合作的精神

现代社会任何一项发明创造, 除个人钻研外, 还需要集体的合作与协调。人们在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 又需要进行广泛的各方合作。在讨论学习中, 要提倡合作的精神, 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多向自由的讨论: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补充、互相评价、互相启发、共同合作, 形成“共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把优、中、差的学生按比例“一二一”或“二二二”进行合理搭配, 组成合作的学习小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互相交流, 并及时反馈, 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并在教师启发指导下解决问题。使同学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

五、讨论要有质疑的勇气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从师、从众现象越来越让人们发现其后患无穷,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 是学习的内驱力, 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思生于疑”, 疑问往往是一系列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学生不敢质疑, 主要有两种心理, 一种是自卑, 一种是紧张。要给学生质疑的勇气, 首先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 严禁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在讨论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 就要受到表扬;谁提出的问题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那说明这个问题有深度, 更要表扬……通过这样的鼓励, 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 增强质疑的勇气。

六、讨论要有激励的评价

英语学习六步法 篇5

作者:徐安祥

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结合听力通软件开发和使用的体会,总结出英语学习的六步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方法主要以声音、视频为学习材料,借助软件或英语复读机等工具来实现。

L:听(Listening)----不管什么学习材料,先抛开平面的、静态的文字学习材料,直接选用带声音或者视频的有声资料,如磁带、CD光盘、电脑声音格式文件、网络音频文件等等。拿来先听,让听为自己建立“语言定式”,一开始就知道地道的、标准的语言是怎么发声的。这里的“听”有两个含义,先是听清、后是听懂。听清,只对发音、语音语调、连读、弱读、重音等语音现象把握得比较清楚,不一定全部听得明白,但一定要听清楚每个单词、句子的发音。允许出现听不懂的情况。反复听,直到听清(水平好的可以直接听懂最好!如果是这样应该适当地转入更高层次的内容学习)。听懂,则是听力练习的最高境界。它要求我们象听中文广播、看中文电视那样,可以在不经意间就明白了广播或电视的内容。在初级阶段,听懂的实现可以在后几个步骤中逐步实现。

好在现在有很多资料和工具可以帮助大家进行这一步的训练。听力通软件和本网站提供的内容和素材,就是为这一步准备的。由于内容全部采自英、美地道的播音员、记者、语言工作者的真人真声发音材料,所以发音地道,是鲜活的英语学习材料。

选择适合自己的语音学习材料;

反复地听,不一定强调听懂,但一定要听清楚;

一定要选择地道英美人士发音的资料;

坚持听,养成听的习惯,坚持一断时间,不能半途而废;

听之前,最好制定一定的计划和目标,使学习更有主动性和明确性。

Q:问(Questioning)----提出问题。被动的听、或者说是接受型的听的状态,还只是接收信息的“输入”阶段,虽然它对刺激语言功能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对于注重交流的语言学习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提出问题(不管是自己问自己,还是问老师、问同学,只要水平比你高的,都可以作为问的对象,将听的过程中搞不明白的词、听不懂的地方、不理解的背景知识等等,通通作为提问的内容,甚至可以自问自答,同时,也可以采用查字典、翻资料、上网查询等多种形式获得解答的结果),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问”,可以更进一步地刺激语言功能的发育。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动不动就问家长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下意识的、进而是主动的提问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您掌握语言知识,也能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不要害怕提的问题幼稚、可笑,只要你自己搞明白,就是值得,就是进步;

养成提问的好习惯,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好习惯;

学习时要经常准备好学习的工具,如字典、软件、记录本等,可以将不明白的地方随时记录下来或者直接进行查阅;

注意将提问获得的结果消化、整理,在这点上成人应该比婴儿做得更好。

W:写(Dictation)----这里的写,主要是指“听写”。听写是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进行输出的语言学习过程。通过调动手、笔、耳的参与,将听到的东西默写(或听写)出来,进一步检验听的效果、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增强记忆力。写的过程同时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能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语音内容的了解,可以将在听的过程中似懂非懂、含含糊糊的东西彻底地搞明白。明白就

是进步,进步就是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你的语言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大幅度提升。千万不要忽视写的作用。写同时也是检验你到底有没有真正听明白所学内容的试金石。不要自欺欺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地认真进行这一步骤。

由于这个步骤比较枯燥,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会吓怕很多人。然而正是听写,给了我们迅速提升自己的机会。而写到一定量的时候,你的英语水平又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记住:任何领域的成功都不会轻易得到。语言学习也一样。成功通常源自于一系列小的事情或最简单的定理,这些小事情或定理不断重复,最终联合起来成就了你;同时,上天好象也有抑制你成功的习惯,直到你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你能证明自己能够突破和承受压力,上天就一定会释放它的恩惠,你会发现你能够在一个过去看上去不可能的层面上毫不费劲地完成任务。真所谓“天道酬勤”。不断给自己鼓劲,成功就在眼前。

采用适当的工具可以加快写的进度,如“英语听力通”学习软件,就是听写的利器;

不要急着去对照原文,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听明白、写清楚,可以采用以上提问的方式去解决不懂的问题;

写完后,记着进行一定的总结,看看哪些方面以后要注意改进,如拼写、词汇、语法点、特殊语音发音规律等等;

可以将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记录在一个小本上,不断温习巩固,并避免重复犯错;

记住:天道酬情,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R:读(Reading Aloud)----读的工夫是不言而愈的,对语言尤其如此。这里所说的读,指的是出声的大声朗读。笔者已经在几天前发表的“大声朗读有助于语言学习”一文中阐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在学母语的时候,朗读就起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中国学生向来特别强调晨读、朗诵等工夫,这确实是语言学习的良好方法之一。可以将以上步骤的基础上,先跟着原声读,这就象有一个老师领着你读一样,软件的好处就是可以一句一句的进行跟读,而且可以快速定位,想读哪句就读哪句,想重听一遍就重听一遍。直到自己认为能够比较流畅地朗读整篇课文为止。你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朗读录下来,然后与原声进行比较。通过反复地模仿、练习,将自己的朗读技巧提升到一定水平。有时候,挑选几篇自己认为文字优美、播音清晰的有声资料作为练习对象,可以反复模仿播音员的发音、语音语调,直到能够背诵,并在不同场合向他人炫耀,不仅练就了发音,也有很好的成就感。

将朗读作为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一个习惯动作,不念一念嘴巴难受;

一定要大声地朗读,最好投入感情,声情并茂,仿佛你就是播音员,你就是在向众人演讲;反复模仿几篇文章,直到出口成诵,由此突破发音关;

可以分阶段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文件,保存起来(可以按录音的日期命名),以后在不同的阶段放给自己听听,看看是不是有明显的进步。

R:诵(Reciting)----诵就是背诵。背诵是在对通篇内容进行精听、写、读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复习,直到能够背诵的过程。不一定每一篇文章都要背诵。可以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优美的、经典的作品、考试必考的等等,作为背诵的对象。其实,如果以上几个步骤做得比较充分的话,个人认为已经基本达到了背诵的地步。如果没有时间背诵,也可以简单地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所学的内容,也是很好的一个练习。

在反复模仿的基础上,争取能够背诵;

尽量不要在没有听的前提下进行背诵,不然由于发音的不标准以及过去的错误朗读积习,只会使自己的朗读技巧越来越糟糕;

不要光为了背诵而背诵,将语音的练习、内容的欣赏、单词的记忆、句型的巩固、语感的培养有

意无意地作为背诵的目的;

尽量挑选语言优美的经典名片作为背诵的对象。

R:习(Reviewing)--“学而时习之”是中国人学习的常用方法,也是屡试不爽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也这样。隔一段时间后,将原来听过、写过、读过的东西再拿出来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进一步加深理解,你肯定开会有新的理解和进步。如果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话,这一步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复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身,比学到的具体知识更重要。同时,这里的习,还有“练习(Practice)”的意思,要尽量寻找机会进行语言的操练和练习。如和学友的对话练习、与外国朋友的直接对话等等,都是很好的练习方法。

将复习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复习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最好自己制定一些学习和复习的计划,如过多少天要复习一下哪篇文章等;

最后,请记住心理学家Denis Waitlet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也许你不会事事如意,但是只要你长期奋斗,你通常都能得偿所愿。”语言学习也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再好的方法,如果离开奋斗的激情,离开坚持不懈的努力,都不能使我们获得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今天跟着这个方法念,明天跟着那个方法喊,但最终都没有毅力坚持到底的原因。让我们一起喊一句口号:“将英语学习进行到底!”

论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要素 

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同时也指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达到以上目标,也提出了若干教学实施建议和原则。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建议和原则的时候,总感觉到过于笼统,过于“形而上”,过于“大而化之”。比如说,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等。这些“建议、原则”的提出都还是从老师如何教入手的。而对于学习英语,要达到“能综合运用这门语言”的目标,究竟需要那些基本要素,究竟要具备哪些必要条件?并没有提及。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认作是实践问题,好象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是个不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所以学界总是将对英语教学的研究盯在目标的制定,方法的寻找上。似乎目标明确了,再加上好的教学方法,英语学习的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流行的思维方式,一直在英语教学研究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其结果是:英语教学论文出来不少,英语课题做了不少,但基本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兜圈子,造成了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英语学习的实际严重脱节。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影响到英语教学自身的研究,使英语教学研究长期徘徊不前,新理论,新模式建立了不少,中国人学习英语投入较多,效果较差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本文试图抛开简单对英语教学目标,和对英语教学所谓好方法的寻找上。而把重心放在对英语学习的反思上。试图将英语教学的研究回到研究的原点,试图回答这样的基本问题?学习英语,究竟需要什么?学好英语,究竟要具备什么基本要素?

学习英语需要的第一要素就是学习者必须刻苦。毛主席当年的话语“语言这个东西,非下苦功不可。”用在英语学习上再恰当不过。学习英语,离开刻苦用功,除非少数语言天才,没有人能轻易成功,不管他用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是如此简单,我们的老师也天天挂在嘴边,在研究上似乎不值一提。但这恰恰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要素,是英语学习最必不可少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任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无从谈起,都是空中楼阁。但是这个问题恰恰被我们的英语研究者所忽略。我们的研究总是放在寻找所谓“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天真地认为:一旦找到这个我们向往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学习英语就万事大吉了。

学习英语要“刻苦,用功”,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英语学习的不法二门。离开刻苦用功,任何方法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那么,“刻苦用功”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呢?

刻苦用功一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投入。没有时间的投入,根本就谈不到英语学习的效率。在学校当然是要保证一定的课时量,不可以随意减少课时量。在学生自己,除了英语课上认真听讲外,还要保证一定时间的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练习的方式当然可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活动小组,听英语讲座等等,因为英语学习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反复回环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过程,没有必要的时间投入是保证不了大量的反复回环的。

刻苦用功第二是说学习时要倾心专注,不可三心二意。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总是要教育学生要注意听讲,认真思考等,这是深谙英语教学之道的做法。当然仅仅依靠提醒远远不够,要以自己课堂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是最可靠有效的方法。对于学习者自己来说,就是要求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如果没有学习时专注,单靠大量时间的无效重复,也是无效劳动,也不能算作刻苦。

刻苦用功的第三个方面是要时刻具有英语学习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英语学习者”,注重平时英语的积累,也就是常说的“隐性学习”。这些积累包括:平时偶尔碰到的英语单词。偶尔碰到听到的讲座,偶尔看到的英语电影,偶尔遇见的英语媒体以及方方面面的接触到的英语。当这些英语出现时,你是不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记忆,思索。这些学习已经越来越引起英语教育者的注意,充分利用“隐性学习”能更加有效促进英语学习。

二、个人兴趣。学好英语的第二要素是个人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一个被人们说滥了,然而的确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论断。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或技术,没有兴趣,是无法学好的。所谓兴趣就是特殊的爱好,比别人更喜欢做某件事。有了兴趣,就会对该学科有更多的关注。在别人看来很苦的事,有兴趣者却不觉其苦。这样也能大大提高效率。新课程标准在对基础教育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进行阐释是,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是英语教学研究中关注最多的。但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现在英语教学的一个前提是认为人人都可以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事实是不是这样?这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学习目的。也就是英语学习的动机目标,即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不管是从为国家人民做贡献,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还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或者是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得到家长老师满意,得到同学的尊重,或者是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或者出国深造。总归一个学生要有学习的英语的目的,目的越明确越好。我们在各种英语考研班,英语出国培训班看到神情十分专注的学生,他们为什么学习那么专注,因为他们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目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学习潜能。

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也是英语教学研究中被关注的重点之一。现在的英语教学理论总是期望能够找到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以为只要找到了这个方法就能使英语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世上有没有这样一个方法实在值得怀疑。英语学习方法因学习的材料不同而不同;因学习的目标不同而不同,因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而不同,因个人的学习条件不同而不同。总之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臆想找到一个普遍使用的学习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在学生方面当然也就根据学习目标和个人的学习性格特性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己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五、学习环境。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包括英语的使用环境。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是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课堂的英语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英语的认识程度和使用程度。有没有英语学习伙伴。学校的英语大环境,学校有没有经常开展的英语活动,比如一些竞赛活动,或其他英语活动。2、家庭英语环境。比如说家庭中有没有人懂英语,有没有人经常督促你学习英语等。3、英语资源环境。学生是否能够得到英语报纸杂志,能否借助电子设备进行英语学习,如MP3,录音机,电脑,能否上网得到资源等等都属于英语学习环境,如果能到英语国家去学习当然最好不过。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六、好的英语老师。教师的因素在英语学习中无疑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说好的英语老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点:一有良好的英语学科基本功。二要懂得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三要有高尚的教育情操,愿意奉献,以教好英语为己任,这样的英语教师可遇而不可求。好的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同时又是学生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好的老师不但能在英语学习的宏观方面如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给学生指导,也能在微观方面如解决英语学习的具体问题上给予学生有益的帮助,同时也能在思想道德上给予学生以影响。一个真正好的英语老师给予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英语学习方面的,而是是全方位的,是学生终生的学习楷模。

以上所谈到的英语学习的方面是学习英语的最基本要素,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要素,英语学习才有一个好的基础,才有了可靠的保证,才谈得上英语学习的效果,才谈得上达到英语学习的目标。离开了这些学习英语的基本要素而去奢谈什么教学方法,无异舍本逐末。所以我们的英语研究也要以这些基本的要素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研究,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学习英语六要素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化学教学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建构主义为课程改革都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思想武器。我国新课程改革吸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倡导“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改变过去强调教师的“教”为中心, 转向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为中心。本文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入手, 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依据, 以“教学案例”为例来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当前的基础化学教学提供借鉴, 从而改进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理论, 它强调的不是教学内容或目标, 而是学习过程, 从为“教学而设计”转向“为学习而组织”。教师不再是一个站在讲台上的“圣人”, 而是一个站在一旁的“引导者”。

乔治·加侬和米歇尔·柯蕾根据多年的实践成就和研究成果, 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如何在课堂中利用建构主义理论, 围绕学生的学习和课程标准安排教学的设计模板——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 简称CLD) 。CLD包含六要素, 即设计情境 (Designing Situations) 、组织小组 (Organizing Groupings) 、搭建桥梁 (Building Bridges) 、策划任务 (Crafting Tasks) 、安排展示 (Arranging Exhibits) 、引导反思 (Leading Reflections) , 图1给出了这六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

1. 设计情境

从图1可以看出, 情境直接制约着其他五个元素, 设计情境元素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个任务是确定学习主题, 第三个任务是选择相应的评估体系。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 皮亚杰 (Piaget) 认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和建构者, 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进行的。[3]CLD开始于某种情境, 一个好的学习情境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并且和现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时, 创设情境时可以介绍铝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净水、医药中的重要作用, 则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

2. 组织小组

Schmucks指出,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4]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把个人意义发展为分享意义的公开讨论的机会, 学生通过建构对话、真诚地鼓励和现实地评估他人的工作来支持彼此的学习, 学生相互影响, 一起思考如何完成一项任务, 以及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思维活动, 若把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组成一个整体会激发出更有创造力、更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活动——因为他们能接触到统一看法、策略和观点的不同细节。我国传统教室是为了监控学生的行为和确保其位置只能听教师讲课而安排的, 而不是为了让学生相互沟通和合作, 很少能给学生提供彼此开放、交流思想所必需的安全感和互动机会。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争。”[5]和多元智能理论, 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有发挥自己智能强项的机会, 例如在制取Al (OH) 3时安排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同学进行实验设计, 以身体运动为智能强项的同学进行操作, 空间智能较强的同学画装置图, 语言智能较强的同学进行描述和解释, 当然每个组员在各负其责的同时也要经过大家的监督同时吸纳其他成员提出的合理建议, 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 搭建桥梁

任何新的学习都建立在学生当前持有什么, 理解或相信什么的基础上。桥梁元素是课堂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关键, 构思有效途径, 解释学生已有概念, 这些概念被描述为“前概念 (perconceptions) 、误概念 (misconceptions) 、直觉 (intuitions) ”等[6], 这些概念与所教的科学概念有很大的差异, 研究表明“尽管有正规的教育, 但这些前概念可能一直持续到成年”。[7]维果斯基提出的支持学生在旧有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的学习的“支架”概念, 以及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念则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对旧知识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经典解释, 都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挖掘和澄清, 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往往存在鸿沟, 教师如果不在新旧知识间建立链接桥梁, 则无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难以为学生提供“脚手架”, 想提出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或想评估新的学习就比较困难。例如, 在学生的前概念中碱与碱是不发生反应的, 所以在制备Al (OH) 3时, 很容易采用Al2 (SO4) 3+Na OH这个实验方案, 实验失败引起认知矛盾, 引出Al (OH) 3+Na OH发生反应, 通过体验失败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自然地把Al (OH) 3的两性性质纳入知识结构中, 认知结构发生“顺应”转变。

4. 策划任务

从CLD示意图可以看出任务是整个拱门的中心环节或拱心石, 是内容的核心, 而问题又是任务的核心。任务的本质应当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 或具有足够大的挑战性,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能专注于问题的解决。精心设置一项任务, 让学生在参与任务的同时, 解决他们自己预先提出的疑问, 并仔细考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确保他们会持续思考,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时候就是其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任务应体现开放性, 当问题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时候, 是最有用、最有说服力的。“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 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钩, 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 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8]例如在学习Al (OH) 3的性质时, 提出Al (OH) 3可用作胃药这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寻找其原理。

5. 安排展示

展示是一种成果与思想分享的过程, 正如黛博拉.梅尔所说:“知识的社会化建构需要向其他人说明您知道了什么, 也需要与人分享您正在思考什么。”[9]作品是多元化的开放式的, 不局限于一份试卷, 可以是Na与Cl原子展开争夺电子的表演, 可以是一首“氢的自述”[10]的诗歌, 可以是一份有关周边空气CO2含量的调查报告。作品应该记录或评述学生对他们将要完成的一项任务的思维活动, 展示的本质就是学生对自我建构意义的表达, 其主要目的是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视觉化, 即除了展示作品外还要描述其思考过程、怎样创建意义及理解材料, 这是通向有效展示的关键, 这样教师才可以评估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以及他们现在知道了什么。另外, 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应伴随着自我、教师和同伴的评价, 包含正式和非正式评估, 有利于带来进一步的反思、交流与合作。例如, 在制取Al (OH) 3时, 学生一边展示成果一边进行解释, 自我、教师和同伴进行反馈性评价。

6. 引导反思

因为紧张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使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忽视和怠慢了反思这一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特别强调学生在创建意义的思维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活动和元认知的投入。反思是一个整合新知识的过程, 正如舍恩所说“设计者经由反思与情境进行对话”[11], 当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设计者时, 他们的知识是流动的, 及时地来回流动, 在建构、反思、应用间流动。反思包括学生从对自己灵魂深处的感受、对自己想象中的映像和对自己内部对话的语言思考中记住了什么。反思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评估, 第一种是公开的反思或者小组反思, 第二种是对个人思维活动的分析, 通过评估学生的反思可以确定学生已经建构了什么样的知识和观点, 把学习与教育标准链接起来。例如, 在制备Al (OH) 3时有的同学总是不能成功制取, 这是值得学生分析和反思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案例

标题:铝的重要化合物三

注:本案例只是抽取了整个教案中涉及六要素的一部分。

三、小结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通过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探究与反思能力得到了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 符合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育理念。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观存在着极大的吻合性, 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乔治.加侬, 米歇尔.柯蕾著.宋玲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标准化教学的关键问题[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6.

[3]Piaget, J.To Understand is to Invent:The Future of Education[M].New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66.

[4]Schmuck, Richard & Schmuck, Patricia.Group Processes-the Classroom[M].Madison, WI:Brown & Benchmark, 1997.

[5]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68-72.

[6]莱斯利.P.斯特佛等.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95.

[7]Vinnot, L.Spontaneous reasoning in elementary dynamics.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979, 1, (2) , 205-222.

[8]郭建鹏.如何准确理解建构主义教学思想[J].教育学报, 2005, (12) :52-56.

[9]Meier, D.The power of their ideas:Lessons for Americanfrom a small school in Harlem.Boston:Beacon, 1995.

[10]韩庆奎, 张雨强.多元智能——化学教与学的新视角[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29.

学习英语六要素 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构成要素

一、多元智能视野下英语自主学习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强调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的潜力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视野下英语自主学习是指通过对个体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开发,使得个体能够具有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或能力。在多元智能视野下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即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弥补其智能劣势,充分发挥其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视野下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1.主动协作素养

(1)克服依赖,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好的课堂气氛是成功的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青少年因思想不够成熟,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思维就不活跃了,知识面就越来越窄,上课时就感到无聊。因此教师应消除阻碍思维发展的这种障碍心理,开放课堂,克服学生的害羞、焦虑、自卑心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发挥自己。用提示的方法提供问题的关键词来帮助学生开口,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允许学生自由发问,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让他们思维兴奋起来,积极的去探索研究。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2)加强互动协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反映了学习的社会性。协商和会话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协作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渡中,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在一定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总之,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还必须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协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多元文化素养

(1)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不仅在语言知识方面存在不同,而且在语言使用方面也大相径庭。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故而我们不能单方面地把自己熟悉的母语语用知识想当然地运用在英语阅读中,以免导致错解,误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2)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多看以文化为导向的书籍鼓励学生多看有关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书籍,这样能使他们加深对一些文化现象的了解。阅读文学作品、报刊等也是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如《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不仅可以明白怎样在不同的环境里使用特定的语法现象,掌握大量的惯用法,而且还可以借文学作品涉及面广这一优势了解英语国家民族与本民族的不同特点,了解外国文化,以此克服因为文化差异给语言学习所带来的困难,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3.自主管理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揭示了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自主性、真实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学习进度弹性制,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计划的制定应考虑个人学习目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的计划要做到尽量详细,包括具体时间和学习内容等,且操作性强,从中学生也学会了自我决策、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自主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评价使学习者能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从中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成绩或差距,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重新计划或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自我评价常见的形式有: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经常对照学习计划自我反思和总结;学生相互批改作业与小测验等。对于自我评价,教师要给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评价的方法,总体把握学习情况,逐渐掌握学习策略,进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使自己成为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的学习自觉执行者。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中职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从主动协作素养、多元文化素养和自主管理能力三方面着手,将多元智能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二者进行整合,既使得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由维持性的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智能化、创新化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将会显现出实效,能够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M].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 1998.

上一篇:龟兹文化下一篇:紧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