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学习

2024-05-24

英语写作学习(通用12篇)

英语写作学习 篇1

一、引言

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 写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首先, 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英语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际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各类英文信函、合同、文件等书面交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必要的英语写作技能, 以便将来能够胜任所处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工作。另外, 写作训练不但有助于学习者掌握这门语言, 而且作为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语言输出工程, 它也是检验学习者掌握语言学习程度的有效措施。

二、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英语写作是一项应用性最强、综合知识面最广、训练难度最大的语言学习项目, 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甚至有的学生由于缺乏信心而放弃努力学习英语写作。因此, 大多数学生的英语习作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错误连篇、词不达意、标点符号不正确、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论述不充分、说服力不强、格式不正确等。

造成学生作文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 语篇意识不强, 英语语感不足;学生的英语实践不够, 学习方法欠佳, 写作训练和系统的理论指导不够, 中外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加之师生、生生交流不足, 教师反馈不足和滞后等。如此多的问题, 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无法系统、有效地解决, 而需要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混合学习的特征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是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1]也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 (face-to-face) 和在线学习 (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 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 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 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 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所需付出的代价最小, 取得的效益最大。[2]

这是人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网络学习进行理性反思后, 总结出的把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混合学习通过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支持学生的学习, 扩大学习机会, 提供时间、空间上的便利以及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 提高学习者的参与性, 从而促进有效学习。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只有在这种“混合”的环境下才能得以有效地解决。

四、基于混合学习的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

(一) 大量优质的写作教学资料

网络学习提供的大量优质写作教学资料比任何一本优秀的教科书和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单独所能提供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丰富、灵活, 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

首先, 大量的阅读促进写作。因为, 根据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理论,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 语言输入的数量是语言习得发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只有大量的听、读或两者并重的语言输入才有语言习得。[3]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会自然吸收许多有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否则, 语言习得只是空话而已。由于学习环境的限制, 阅读是我国学生主要的语言输入途径。所以, 在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大量广泛的阅读是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有效的阅读活动, 不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篇章知识、文化知识等信息输入自己的“资料库”, 并不断对其内化的话, 写作者不可能写出内容翔实, 意义连贯, 结构完整, 既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又符合英、美文化习俗的、地道的英语作文。

中外教师和研究者也在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 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 与阅读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Stotsky也发现, 从读与写相互间关系的研究和实验研究都表明, 阅读经验似乎始终与写作能力有关系, 或者说始终影响着写作能力。[5]

其次, 这些资料中有许多优秀的范文供学习者阅读、分析并模仿。对于我国英语学习者来说, 模仿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写作训练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要写好一篇英语作文, 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扎实的词汇、语法及修辞等方面的语言基本功, 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英语特有的篇章结构模式。唯有这样, 才能进行最有效的书面交际活动。然而, 写作理论固然能起到指导的作用, 但毕竟是抽象的东西, 看不见、摸不着。[6]对于学习者来说, 不可能光靠着理论的指导就能掌握写作的要领。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最好的途径就是学习范文,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针对性较强、来自各渠道的各类典范作文, 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赏析范文,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开阔思路、获取写作经验及素材, 学会用英语运思行文、表达中国人思想的技巧。[6]

例如, 在学习写一封投诉信时, 教科书中虽然会有相关理论的讲解以及一两篇例文, 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 投诉的事项和对象可能是五花八门的, 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理论讲解和例文, 学生还是无法写出一封合格的投诉信。通过阅读、模仿大量的投诉信范文, 学生才有可能真正领会投诉信中“有礼有节”的语气, 以及怎样得体地“礼貌地表示希望对方尽早解决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6]

另外, 与单一的、一刀切的教科书相比, 网上大量的多样化的写作教学资料可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 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最后, 网上写作实验室 (OWL—Online Writing Lab) 是一类可信度高、具有权威性的英语写作资源。比较有代表性的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

1. 普渡大学在线写作实验室 (Purdue University OWL, http://owl.english.purdue.edu)

该实验室就像一个资源库, 为写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而且它为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设有专栏。它的内容主要有: (1) 散发的写作资料 (handouts) , 包括写作的基本知识、语法、拼写、标点符号、引用、论文写作等等, 并在讲解后附有相关练习; (2) 工作室和演示稿, 提供写作讲座的Power Point演示稿以及按主题分类的工作室, 类似于论坛; (3) 网络资源 (resources) , 将网上其他写作资源链接起来; (4) 在线辅导 (online tutoring) 。

2. 盐湖社区大学在线写作中心 (SLCC OWC, http//www.slcc.edu/wc/)

其内容包括写作课程 (writingcourses) , 相关链接 (links to online resources) , 在线写作辅导 (online tutoring) , 有趣的材料 (fun stuff) 等。

3. 中国学生在线写作实验室 (The Chinese Online Writing Lab, http://mx.nthu.edu.tw/~tedknoy/index.html)

该工作室不但内容丰富, 而且有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写作资料以及交互性的关于写作文体的小测验。还有远程教学、在线研讨会、论坛、写作辅导等。另外, 它还为学习者修改作文, 包括语法错误、中文式英语等。所以这是最适合中国学习者的写作学习网站。

当然, 网络资源虽然精彩, 但是基于混合学习的英语写作教学还是离不开教科书的。写作教科书根据教学计划对写作课程的要求确定其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上述学习内容只能是以教科书为蓝本的扩展。

(二) 多种形式的写作、交流和反馈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 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信息, 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网络为学习者构建了更宽、更广、更灵活的英语写作学习平台。诸如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栏和博客等易被大众接受的网络产物都可以引入到英语写作教学的形式中。这样, 不但学习者写作的练习机会和练习方式能摆脱教材、课堂时间以及固定写作模式的限制, 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 而且, 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渠道也得以拓宽, 可以开展同步和异步的讨论、交流和反馈。

在此环境下,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边交互传递信息的方式开展写作教学活动。无论是在课堂里还是在分散的学生家里或宿舍里,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互动。这种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让学生可以及时、多渠道地获得和整合新的信息, 明晰写作要素。在互动中, 学生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的智慧, 从而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在构思阶段, 网络信息呈现、网上信息搜寻、网上交谈等可以启迪写作思路;在起草阶段, 分工草拟、网上评阅等可以相互学习写作技巧;在修改阶段, 相互修改、分组讨论、反馈信息等可以获得及时的修改建议;在定稿阶段, 通过网上发布可以分享写作成果。[7]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学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及时反馈、支持和帮助, 写作过程变成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更有益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7]

(三) 加强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

纯粹的网络教学强调了知识的技术含量及信息含量, 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要等因素。而混合学习中的面对面的教学部分可以有效地补充网络教学的缺陷。

1. 避免人机交流造成的冷漠

虚拟网络课堂由于缺少了肢体语言交流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所以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之一是要培养人际间的互动, 降低了教师的直接性和可信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科学技术,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社会需要。[8]面对面的课堂授课可以给师生和生生提供更直接的情感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和信任感。

2. 解决网络课堂中遗留的问题

在网络交流中, 难免会有学生无法透彻地理解教师的书面反馈或教师没有完全读懂学生的书面表达等情况。而在面对面的教学部分, 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这些在网络交流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摆出来, 更直接、更全面地进行讨论并解决。

五、混合学习写作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 网络资源良莠不齐, 师生须择优选取

当今的网络资源往往太多太杂, 良莠不齐。没有经验的学习者容易被这些泛滥的资源淹没, 无从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久而久之, 有些学习者可能会放弃, 无法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首先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 帮助学生挑选或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另外, 在学生的学习有了循序渐进的进步后,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甄别网络资源的优劣, 选取适合自己的资料, 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二)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范文

虽然通过模仿范文来学习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 应该指出, 模仿只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5]在范文的使用中,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由于网上有大量现成的例范文, 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反正有现成的优秀作品, 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去写, 用的时候模仿或稍加修改。于是, 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更为可怕的是, 有些人会形成抄袭的习惯。

第二, 有些学生看到范文中别人写得无可挑剔, 而自己的水平有限, 难以企及, 因而对自己、对写作失去信心, 甚至放弃。

第三, 模仿范文时, 学生本应该“从中吸取营养, 并借鉴其技巧和章法, 处理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找到写作的最佳途径”。[5]但是, 有些学生只是照抄范文中的经典句子或段落。这样写出来的习作可能语法错误会减少, 文章貌似很好。但是仔细看起来只是生硬地照搬照抄, 只有堆砌的华丽词汇, 而没有连贯性和整体性。

面对以上问题, 教师要充分地起到指导、鼓励和监督的作用。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分析范文, 继而取其精华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知识;鼓励学生在无可挑剔的精美范文面前踏实、自信地学习;监督学生积极地用正确的方法学习, 杜绝生搬硬套甚至放弃学习。

六、结语

混合学习给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的同时, 也给学生, 特别是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和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才能有效合理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另外, 该模式在学校里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在探索和论证阶段。由于各学科的差异性, 加上混合学习本身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基于混合学习的学科教学具体模式还不成熟, 势必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 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完善。

摘要: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有机地整合而成的混合学习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源、灵活的学习平台和环境以及多元的师生互动渠道。只有在这种“混合”的环境下, 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得以有效解决。

关键词:混合学习,英语写作教学,课堂学习,在线学习

参考文献

[1]田世生, 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7) .

[2]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7) .

[3]Krashen, S.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4]钱建伟.“以读促写”写作教学模式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5]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4) .

[6]陈立平.全新英语写作[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7]吴彩琴.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写作有效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8]万梅.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09, (5) .

英语写作学习 篇2

1.不断通过写作练习培养英语语法的应用能力,重视掌握有关词汇的用法,以便能运切实用有关语法和词汇去写作。这是英语写作的基础。

2.通过大量阅读逐渐培养英语思维,并掌握一些写好句子的技巧,以便在把句子写正确的同时,不断培养用地道的英语把句子写好的能力。

3.了解一些英语段落、篇章的组织和写作知识。所写段落与篇章均要力求连贯(coherence)和衔接

英语写作教学的合作学习案例 篇3

在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课堂活动虽然频频出现,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例如,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或问题,讨论气氛很热烈,但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提升。又如,教师的指令不明确,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和方向,语言能力难以提高。课堂活动中发言的一般是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平平的学生多数充当旁观者,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些话题脱离学生实际,超出学生理解的能力范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往往有心无力,无话可说。因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角色,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是为了交际,交际既是外语学习的目标,也是必要的方法。但是,真实交际的条件是交际双方存在信息差。学生若能在写作课堂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就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技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而学生小组合作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任务的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教学案例1

学生写作基础比较薄弱,在独立写作时对着题目无从下笔,只能凭想象写,于是他们花大量时间来构思一篇文章,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写出来,导致文章往往结构不清晰,层次不分明,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因此,学生若要有语言输出,需要先进行语言的输入,并具备写作的动机,才会拥有写作的热情。

1. 写前导入——阅读。学生阅读了所给文章后,经过讨论确定该文章的文体为议论文,找出文章罗列出来的两个观点及理由,总结议论文写作的模版。按照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人们流利说话的能力是不能从直接教授中获得的,而是靠大量听和读的联系,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自然获得的。学生在阅读了信息后,能够进行加工处理,懂得判断文章的文体,并找出文中出现的不同观点和支持句。

2. 小组讨论。根据热点新闻讨论:“Should people keep dogs in the city?”按照座位,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经过小组讨论后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各自的理由。笔者发现,学生能够模仿之前所看的文章中表达观点的模式,使用所给文章的句子表达自己对热点新闻的看法。小组内学生主动提供、贡献信息,并积极展示小组成果。

3. 小组合作写作。笔者提出书面表达要求:“今天我们在阅读了新闻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对‘是否应该在城市养狗持有不同的意见,假设你要在班上做一次演讲,请你根据这些信息用5个句子写一篇短文,包括以下内容:讨论的时间、内容,同学们的意见和理由,你的看法及理由。”学生能利用所阅读的文章和小组合作总结出来的观点及理由组织文章,迅速成文。在学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阅读范文里出现的短语和句型。

4. 教师点评。经过小组合作后,作文质量有所提高,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写作模式,文章结构清晰,并懂得使用短语和从句表达个人观点和阐述理由。在各小组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评价还是很满意的,具有成就感,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及信息提供者。

教学案例2

笔者结合“2009年广州市毕业水平测试二”读写任务的讲评,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训练,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

1. 导入——总结文章概要。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出结论“不要以貌取人”,并确定题目要求的文体和时态。板书:“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道理?文体——议论文。时态——现在时。以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明这个道理。文体——记叙文。时态——过去时。”

3. 学生阅读优秀文章后,小组共同学习范文中的常用短语和句型,摘抄后向全班汇报。(1)Topic sentence.(2)引入经历的句子或短语。(3) 连接词。(4)短语。(5)句型。

4. 引导学生根据上一环节的内容总结记叙文的写作模式。

5. 讨论话题,确定文体和时态。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这一天,我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母亲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请根据以下内容写一封信给你的母亲,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向母亲表达节日的问候。(2)以你的经历体现母亲的教诲和无私奉献。(3)我将如何回报母亲的关爱。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笔者提供的表格进行了更明确地分工。表格内容包括:分工情况、参与讨论次数、贡献信息次数、离题、对小组成果的评价(优秀、良好、一般、不理想)、活动后的收获。

6. 独立写作。

7. 小组成员互评。评分标准为:文体1分;内容1分;单词词性正确,每5个加1分;单词时态正确,加1分;单复数全篇正确,2分;“I love you.”(主谓宾结构)每2句加1分;“I am happy.”(主系表结构)每2句加1分;定语从句,1分;名词性从句,1分;倒装句,1分;强调句,1分;短语,每3个加1分。学生通过互相评价,亲自体会写好文章的增分点,并学会模仿范文的写作模式,绝大部分的作文在所描写的经历前已出现主题句。

总结

通过课堂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进行语言输入后,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促使学生通过交际活动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则在旁指导、启发、鼓励,确保合作高效有序进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话题开始有话可说,也积极参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在动笔写作时,学生不再冥思苦想,而是开始模仿所读的材料,并能构建文章的框架。作文中多出现共同讨论后确定下来的句型和短语,用词准确率有所提高,实现了语言的输出,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英语写作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篇4

众所周知,写与听、说、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的写作能够促进听说,刺激学生不断的阅读。

首先,在写作训练中,缩写课文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这一步常常是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先口头,后笔头。无论是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的复述,还是概括各段大意的复述,其实都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听力的训练。例如,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写写自己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学生在书面写作之前,要根据下面几个问题口头复述文章: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1.Why did you choose to go there?

2.Where did you go?

3.How did you get there?

4.What did you see there?

5.What did you do there?

6.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is experience?

学生在口头复述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创设了英语的语言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经常听别人用英语复述课文,消息传递,学生的听力也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

其次,写的练习做的多了,就越能体会到写的困难,也就越能看出文章的好处在哪里,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就理解得更深,欣赏力得到提高,也就能刺激学生大量阅读。例如,在学写记叙文的过程中,学生要紧紧抓住“Who What When Where How Ending”这条线索,为了处理好这条线索,就得去大量的阅读优秀范文,在阅读中总结方法,归纳新的。教科书所选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大展厅,是语法规则的解剖室,是文章体裁的样板。学生通过写刺激读,又通过读提高写,英语交际能力就会日益增强。

对中学生来说,由于文化差异,他们用英语两种语言思维的模式也存在着差异。比如在写作中,英语文章每个段落都有topicsentence (主题句) ,每段的中心思想都用主题句表现出来,并把它放在句首、句末或句中。而汉语文章虽然也强调段落应有中心思想,却很少提到主题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既然是英语写作,最好还是贴近英美人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学会严谨、注重逻辑性的英语思维呢?

1.大量的仿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途径,在模仿课文写作时,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英语原文,会收集到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英语中严谨、注重逻辑性的组织结构会渗透到他们的仿写文章中。比如,在写到“这儿的气候就像北京”。常见的错误表达法可能是“The climate here is like Beijing”.这既不合乎英语语法,也不合乎逻辑。正确的合乎英语逻辑思维的表达方法应该是“The climate here is like that in Beijing.”学生通过仿写地道的合乎英语逻辑的句子,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就会渗透到文章的组织结构中,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逻辑性、严密性也会日益加强。

2.组句成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写作时不仅仅要注意句子语法结构,还要注意把文章的思想内容组织好,而要组织好思想内容,就必须得找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把下面这段话中的句子次序重新组织安排,使其成为条理清楚的一段话。学生在做这个练习时,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很好的训练。原文句子次序如下:

Not very well, I’m afraid./But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our mistakes, can’t we?/Did you get everything right?/We all made mistakes./I made a mistakes in grammar and two spelling mistakes.

重新安排句子的次序,首先要弄清这段话的中心思想———We all made mistakes.然后以这一中心思想为线索找出各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样,重新安排后的句子次序就应当是:

Did you get everything right?Not very well, I’m afraid.I made a mistakes in grammar and two spelling mistakes.We all made mistakes.But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our mistakes, can’t we?

写作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够使学生熟练而准确的驾驭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首先,书面的写作语言不同于口语语言,它必须经过锤炼,要求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的高度准确,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用词的选择,语法的修改,句型的调整,写写改改,改改写写,都有助于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准确性,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使使用更地道的英语来表达自己。

其次,说和写都是表达,但说这种表达相对简单,因为说话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改来改去,反复推敲。因此复杂的句子、艰深的词汇用的少,表达的思想较浅。写则不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仔细琢磨修改,因而使用的词汇更丰富,句型相对可以复杂一些,也就更能叙述复杂的事情,表达更加深刻的思想,从而达到熟练而准确地驾驭英语的目的。

小学英语写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篇5

小学英语写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英杰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学习策略也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可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要求之一,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毕竟“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对于小学生来说,结合自身实际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规律,找到适合的英语写作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在初学英语的阶段,由于小学的意识还处于感性的.阶段,老师就要千方百计的在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做游戏、唱歌、画画、表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而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也会同时得到老师、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就会逐渐的树立起来并会不断的增强。

2、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包括:每天自觉的听录音、朗读、背诵,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取笑他人,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渗透到一切教学活动中,严格要求,只有习惯了学习英语,使用英语,英语学习才会水到渠成。3、发掘使用有效的记忆方法。

有效的记忆方法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成败。小学生是英语初学者,对于单词、句子的记忆还处在感性的阶段,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发挥他们记忆的潜能。英语中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单词学习中常用的分类记忆法,如:把单词按颜色、动物、职业、文具等进行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法,如:“eye”把”e”看成是两个眼睛,中间的“y”是鼻子。读音记忆法:根据字母组合,读音规律进行记忆,会读一个单词,便会拼写出来。另外还有加法记忆,歌谣记忆,感官记忆等。记忆乃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死记硬背。不断的发掘创造新的有效的记忆方法,才会使记忆更有生命力更加持久。

4、鼓励学生多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运用英语。

学英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这其中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只有学生在恰当的场合学会自如的应用,他们才真正的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例如,用英语与人问好,去一些公共场所看到英语标志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是否教过,自己是否记得。还有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如去商店购物,教室或家里发生的某件事情是否与学过的课文相似,能不能直接用英语应对交流等。教师还要人为的营造英语环境,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鼓励学生看英语少儿节目,动画光碟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学英语、说英语当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进而达到用英语写作的目的。

高中英语写作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合作学习 策略

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既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都比较畏惧写作,对写作缺乏兴趣和信心。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关注于学生对词汇、句型等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但却很少对写作过程进行探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可以改变过去英语写作课堂的单一和被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逐渐培养他们运用英语写作的能力,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严重阻碍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在知识点的讲授上投入过多,很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教学上通常都是将英文写作放在听、说和阅读理解之后,很少在课堂上专门花费时间进行写作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基本上都是布置写作任务,然后批改评分,进行点评这种单一的写作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2.还有大部分高中院校在英语教学的硬件设施上配备不齐全,缺少投入力度,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3.教师在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态度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当中既缺少一定的专门指导和训练,又很少受到鼓励,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持有畏惧态度,缺乏信心,进而导致他们对英语写作缺乏学习兴趣和提高的动力,慢慢的就对英语写作不以为意。

4.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掌握不够,必要的英语语法知识欠缺且很容易将单词拼写错误,再加上对英语思维不熟悉,经常写出中式英语,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高中英语写作合作学习策略的具体应用

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模块4当中第一单元“Women of achievement”语言运用环节“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这一部分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女士的一生,其中涉及到很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因此,我想让学生结合这篇人物介绍用英文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进行生平描述,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布置一篇人物写作任务。

第一步,我对学生性别、兴趣爱好、英语水平、性格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将差异较大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小组人数为4人,并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每组基本都由1名成绩优异的学生、2名中等成绩的学生、1名成绩稍差的学生组成,尽量在男女比例上也要做到分配均匀。

第二步,在该节课程开始前就将分组情况和写作的具体内容、要求等交代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搜集有关林巧稚女士和作家莫言的资料。

第三步,在规定期限到来时组织各组组长将自己小组搜集到的资料集中在一起,然后一同挑选出一些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材料,将其余的整理好放到教室阅览架或贴在教室后面宣传栏上。

第四步,在课上,让资料入选的小组组长将搜集到的有关林巧稚的英文资料读给大家,然后让其他同学根据这些内容开展note-taking和question-answering来对林巧稚女士进行了解,通过此种形式的课前导入来给合作小组提供展示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提高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同时,又在其他学生做笔记和回到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听力。

第五步,课堂正式开始后组织各合作小组对“What kind of person is Lin Qiaozhi? And why?”进行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应发挥课堂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融入到合作学习当中,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其他小组搜集到的资料对林巧稚女士的性格、品行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知,然后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分享和探讨,最后,再进行小组总结,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

第六步,在学生对林巧稚有初步了解之后以“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Lin Qiaozhi,please read this article in a rapid speed.”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Skimming——略读,要求他们与同桌一起在6分钟之内结束略读,找出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语句,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入阅读当中,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课堂效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好的语句、段落的鉴别能力。

第七步,让学生与同桌一起翻译找出的重点句子,掌握句型。

第八步,通过这篇写人物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典型的句型结构以及段落结构布局,然后让学生针对作家莫言写一篇“The story of Mo Yan”的文章。

三、结束语

综上,合作学习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当中应结合各种教学技巧进行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和科学合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姜春梅.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设计[D].扬州大学,2012.

[2]黄宝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114-114.

如何指导高中生学习英语写作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语言环境,积累词汇

表达是重要的语言能力, 也是考查英语学习进度的重要指标。然而, 许多一线英语教师都会发现同学们普遍抱怨英语写作难以提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础词汇和语句掌握不牢固, 手不能写心;另一方面是没有掌握写作技巧, 未能恰当地运用学习的语句进行表达和交流。这就反应出我们英语教学的漏洞, 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积累语言要素的同时提高表达技巧, 从而全面提升写作技能。鉴于此, 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提升高中英语写作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积累词汇, 厚积薄发

词汇是构成表达语句的基本因素, 也是我们英语写作最基本的积累工作。英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词汇积累, 所以出现写作绕弯的情况, 这就让英语表达大打折扣。还有的对词汇运用技巧没有把握好, 尤其是一些转折连词如果运用不好甚至会让语意南辕北辙。所以要想提高英语写作, 善于运用丰富的短语和词汇来为文章增光填色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如表时间顺序的: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at last; 表对称关系的: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表转换关系的:but, on the contrary等。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谚语:As a proverb say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No pains, no gains. /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同时, 我们还要结合语境注意训练同学们辨别同意短语在不同语句中的优势和妙用。比如用I’d like to代替I want to, 用be fond of代替like, 用In my view… 代替I think that …, 用eventually代替finally等。平时也要注意积累一些关联词, 这些都是写作中的亮点。

二、营造环境, 拓展阅读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 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营造必要的语言环境通过阅读拓展信息输入。但是反观当前的写作教学, 多是让学生背写例文, 或者通过话题让孩子们尝试写作。这都无法激活学生写作兴趣, 更不能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完成系统地英语写作训练。对于此,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必要环境, 利用周边资源营造对应的语言环境, 例如:让同学们养成口语交流的好习惯, 可以通过定时播放英语广播, 开展经常性的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同学们最大程度接触英语表达, 潜移默化中形成语言技巧。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训练。阅读是信息的输入, 我们要鼓励学生以教材学习为蓝本, 开展广泛阅读, 这样才能有效汲取更多营养, 学到更多词句表达技巧, 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教材为蓝本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例如:在学习外研版《Module 1 Life in the futitr》时, 我们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巧妙表达方式, 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同学们掌握新学的词汇和问答技巧:①What about our life at present? What is it like?②Please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try your best to describe What about our life at present?…以问题为引导, 能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 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 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为写作教学奠定基础。

三、任务驱动, 写作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只有激活学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让他们重视英语写作学习。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和启发同学们进行自主表达。在不同学习阶段我们可以结合认知进度设定不同的写作任务, 有针对地驱动学生参与写作实践:高一和高二学段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写作方法, 能够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高三阶段则是注重写作思维的点拨, 让学生“悟”规律, 明写法, 会创新。这样制定明确的写作任务计划就能让同学们明确怎样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便于他们主动讨论写作内容和主题, 制定写作计划, 搜集有关写作信息, 构思写作内容。例如:在学习外研版“Life in the future” 后, 笔者让学生就从自己的想象出发写一篇英语作文。学生各抒己见, 制定了相关计划。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有的同学为了保证表达手法就写了作文题目《My car》, 通过对未来自己爱车的想象来展现想象中的未来世界, 这就是一种成功的表达启示, 值得我们鼓励和挖掘。

本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对怎样从基本的积累和训练指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总之,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最高要求, 教学实践中, 需要我们指导同学们从基本的词汇和短语积累做起, 然后通过阅读训练语感, 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和锻炼,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小娣.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J].中学英语园地 (教学指导) , 2012 (19) .

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课堂中运用 篇8

小组合作学习是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合作, 学习者从他人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的信息、知识及能力方面的不足, 并各自在合作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正在广泛实践于英语教学。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说最为棘手, 也是最能反映其英语水平的一项技能, 是大学英语的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薄弱环节。近年来, 国内外重要英语测试都把写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也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如何使在校大学生通过大量实践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迅速提高写作水平是个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2 英语写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也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写作能力无疑是反映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但英语写作能力一直以来是学生的一个弱项,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不断改进的英语教学法都必须面对和接受这一挑战。

综合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学习成被动性, 相当多的学生把英语写作仅仅当作完成作业或应付考试的手段对待, 而没有把提高英语写作技能与个人今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写作教学过多地以考试结果为导向, 对英语写作基本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 追求急功近利的效果, 拼凑、模仿痕迹过于明显。于是教师就常考的一些题材, 有针对性地选定一些范文, 学生死记硬背, 或是教师总结出一定的写作句型、一些常用的句子让学生背诵, 在出现类似或相同题材时直接套用即可。于是就会出现学生在审题不清的情况下,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或是用词相当讲究, 句型也多样, 但所写内容与考题要求相去甚远的现象。

其二, 英语写作课堂效率不高, 学生对英语写作兴趣普遍较低。不少学生简单套用现成的句式和直接利用别人或是教师提供的范文, 在一次一次的疲于应付中, 形成了思维惰性, 自然对英语写作提不起兴趣。

其三, 课堂上师生缺乏有效交流,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更多地处于单向交流:师一生, 即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然后是学生完成任务;教师不能就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写作评价滞后。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势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等到教师讲解写作任务时, 学生的感受已与刚完成任务时大不相同, 教师讲解如果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个性的问题就溜了过去, 不少学生就很难从教师的讲解中得到提高。这样, 教师很辛苦, 但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其四、在长期的课堂结构和教师指导意见下, 学生之间在英语写作课上缺乏合作意识, 不能展开有效的信息交流、以共同提高。因为长期以来,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写作任务应该是独立完成, 讨论或是互相参考是不允许的, 起码是不受鼓励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课堂上没有合作的意识和意愿, 失去了同学间互相学习提高的机会。

英语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 英语写作的教学理应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模式, 有必要给与学生更多的责任和任务, 鼓励和督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

3 合作学习定义及其理论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人们对合作学习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罗伯特·斯莱文 (Robert E.Slavin) 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 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 (Johnson&Johnson) 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定义:“运用小组, 使学习者共同获得, 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嘎斯基 (Guskey, 1993) 认为合作学习应该有五个基本要素:相互依赖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交互作用 (Promotive Interaction) 、个体责任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合作技能 (Social Skills) 和集体加工 (Group Processing) 。综合上述定义,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英语课堂的学习活动方式, 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特征的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者带着不同的责任和共同的目的, 一起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以帮助学习者在认知、语言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以积极发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有五种需要,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这五个层次中, 生理需要是其它需要的基础, 只有当第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才有动力实现高一层次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合作学习集中体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涵盖的内容。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在交往中, 学生获得了友谊, 满足了爱与归属需要;小组成员平等合作、互相激励、互相尊重, 满足了他们的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体验成功, 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4 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课堂中运用

4.1 写作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安排

4.1.1 设计写作任务。

小组讨论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不仅应分配学习任务, 而且要控制活动进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 使话题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吸引力,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愿说。在设计过程中,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表达能力、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因素。只有这样,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产生更多地交互修正。

4.1.2 小组的划分。

四个学生为一组, 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小组的人员搭配要比较合理、均衡, 也就是说, 好、中、差都有。这种划分方式对于每位同学来说, 机会是均等的、公平的, 不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 不伤害任何人的自尊。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面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生活体验不同, 写作的内容充实了。

4.1.3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进行适当的“点拔”或“诱导”。教师不仅应是小组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而且还应是活动的引导者和鼓动者。同时, 还必须使学生明白小组活动的意义及如何积极参与, 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

4.1.4 作文的评估。

作文的评估采用课内集体评阅, 课外检查验收的方式。教师叫学生把一两个组的作文写在黑板上, 让师生共同修改, 从内容到文字, 从整体到细节, 大家各抒己见, 相互切磋, 边评边改, 在评改的过程中, 让学生多发言,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受到启迪,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课后让学生就此题目再写一篇文章, 经过组内讨论, 全班作文评改, 再写文章就变得轻松了。错误也会降低到最少,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外语的信心。

4.2 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实践

根据过程写作法教学原则, 整个写作教学应包括写前准备、初稿写作、反馈修改等相互交叉、循环往复的三个阶段:a.写前准备阶段。此阶段是写作构思阶段, 强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启发学生思维, 开阔其思路, 引导他们深度挖掘题材内容, 激发其写作热情和动机。所以, 确定题目后即要求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围绕话题进行认真思考和讨论, 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笔者主要运用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集束法 (Clustering) 等方法让学生集体讨论或个人思考, 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自由发挥和联想, 口头说出或写下任何与写作话题相关的想法和观点, 强调此时不必拘泥观点或语法的正误、修辞的得体及文章组织结构的合理等等, 而是先以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形式将所联想到的想法、观点等写下来, 然后集中讨论构思, 拟写提纲, 根据提纲对联想的想法和观点进行必要的取舍。b.初稿写作阶段。经过写前准备阶段的联想和认真的思考讨论, 学生对写作话题的构思已经心中有数, 此时, 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构思根据拟写的提纲用语言表达出来。首先要求他们注重思想的表达和内容的充实, 然后再考虑句法、用词、组织结构等形式问题, 同时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反复进行的思维创造过程, 需要构思、修改、再构思、再修改, 直至完成初稿。c.反馈修改阶段。反馈修改阶段是整个写作过程的中心阶段。完成初稿后, 要求学生在合作小组内或组际认真互阅、讨论他人的初稿并作出反馈。为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笔者就文章内容、结构及语言形式等列出了评价指标:如文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文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否鲜明突出, 符合题目的要求;文章结构是否清晰、合乎逻辑, 哪些地方结构比较清楚, 哪些地方不够清楚;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规范、适合情景和语境, 且具有可理解性和良好的修辞效果;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前后一致, 语句间过渡是否自然流畅;语法方面是否有错误, 如有无时态、语态、句子结构等方面的错误;选词是否正确, 符合文体、语域及情景的要求;有否技术性错误, 如拼写、大小写、标点及格式方面的错误;等等。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于他人初稿的成功之处予以肯定并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然后学生综合考虑教师和同伴的反馈建议, 在小组内重新审视自己或本组的文章, 进行认真讨论、反复修改, 不仅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错误, 同时注意内容的完整充实及语篇的安排和布局, 最后将初稿、同伴反馈以及几经讨论修改的文稿交教师作最后的评阅。

5 结论

合作学习是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也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教学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又能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完善这种写作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王京华.合作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 2010, 4.

[3]汤红娟“.基础英语”课程中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面面观[J].山东外语教学, 2009, 4.

[4]唐春吾.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9.

英语写作学习 篇9

一、审题、构思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出写作主题或选择教材上的写作任务, 并明确写作要求, 学生以小组 (通常为4人) 为单位, 合作审题、构思, 形成初步的写作框架, 解决写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的问题。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或书记员, 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发散性思考, 并以思维导图 (如spider graphs, charts, tables等) 的形式记录所讨论出的内容。这时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 集思广益, 尽可能多地想出一些与本文有关的方面,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负其责, 相互监督, 相互信任,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丰富并纠正各自的想法, 使写作内容更为详实。教师也可适当参与讨论, 因势利导启发学生集思广益, 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点。明白写作内容之后, 学生可以由小组合作学习转入暂时的独立初稿写作阶段。

二、教材、写作

教材是教学之本,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的首选素材。JEFC教材每个单元Section B中的3c就是要求学生对3a、3b进行仿写的作文活动。有了范文, 要学生模仿写作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并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他们又多了几分创意。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3c要求学生写自己上周末的活动, 开头的句子是:I had a busy/happy/unhappy/sad/surprising day……, 有了这样的参考开篇句, 就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使他们在写的过程中能从多个方面入手。

三、改写、扩写

改写一般是用不同的人称替换原文人称,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结构。如:把以下内容改为第三人称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My father is a worker.My mother is a doctor。所谓的扩写就是将原句拉长, 通过引用新单词、新句型, 将原文变得更加生动, 更加富有情节。如I do my homework, 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增加单词或短语, 从而构成一句意义更为丰富完整的句子:After school, I often do my homework with my sister at home.

四、自评、互评

初稿完成之后, 就要开始进入习作自评阶段。学生通过使用英语写作自查表, 从内容信息点 (information points) 、语法结构 (grammar structure) 、句子衔接 (sentence connection) 、标点 (punctuation) 和拼写 (spelling) 等几方面来进行自查。通过自我检查, 要求学生基本解决简单的语法和拼写错误。然后再进入同伴互查 (peer correction) 阶段。在此阶段, 两人小组进行文章的互换互读, 除了注重自查表中的五个维度以外, 还应注重选词用字 (diction) 和书写 (handwriting) 两个方面。要求既要找到同伴所写文章的闪亮点, 用以自我提升, 又要按照以上七个评价维度的要求,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并以口头或笔记的形式提出修改建议。若遇有争论的地方, 老师或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普遍存在的错误或问题, 老师有必要当堂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正确规范的表达方法。

五、修正、定稿

此阶段是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修正、完善定稿的阶段。经过自查特别是互查, 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 此时要根据同学的建议或老师的指导, 努力应用自查表中的评价维度, 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优化, 将自己的初稿整理成“完美”的篇章后, 上交老师批阅。此过程表明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学生通过自查和互查, 充分尽到自己的职责, 明白了个体独立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学习, 为小组最终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高中英语写作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10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 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开始自己张口说, 甚至是主动进行讲解, 我们教师的授课模式也产生了实质性的进展, 逐步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开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但放眼我们的写作教学活动环节, 依然还是死水一片。教学模式上, 依然还是教师布置题目, 规定具体的写作时间, 最多时做出一些比较具体的要求, 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始写作。在缺乏一定的切实感悟与真情实感的前提之下, 兼之学生英语语感的缺乏, 学生搜肠刮肚拼凑出来的几乎是惨不忍睹的文章, 让老师没有了教学的乐趣与信心, 也让学生对于写作活动心生畏惧, 并逐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成为目前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死结。

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从教师的层面来讲,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 教师也从学生的心理感知与事物认知出发, 在自己布置题目之后也开始进行写作。在切实体会到写作过程中的具体感受之后, 教师就会明晰学生的写作难点在哪里, 进而明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指导学生什么, 如何优化具体的教学环节, 为打造一节高效的英语写作教学课堂奠定基础。此外, 当教师在写作中遇到瓶颈的时候, 还可以向学生询问相关的心理活动以及思想感情, 这对于优化师生关系, 对于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都有着十分的好处。

从学生的层面来讲,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所布置的题目, 被动地按照老师的写法要求和思路组织进行写作, 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 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大有裨益。另外, 合作学习中, 生生间的合作活动更加频繁, 他们相同的思维特点与心理意识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他们的相互合作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 因材施教, 彰显不同学生的写作个性, 展示他们青春的风采。

三、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1) 借助教材文本, 科学划分小组。笔者在具体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深深感到, 与语文相似, 学生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积累, 没有素材。所以, 我们要积极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写作因子,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整合中触动写作的灵感与思绪。譬如, 笔者在讲完Healthy Life这一单元之后, 便灵机一动, 让学生开始写作一篇名为Smoking is dangerous的文章。根据学生平时的英语成绩、个性心理、表达素养、组织能力等因素进行小组划分, 并组织组长根据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任务分配, 为进行一次成功的写作教学奠定基础。

(2) 激活课堂讨论, 高效写作进程。在分配好小组成员与职责后, 笔者组织学生进入写作活动中的小组讨论环节, 让每个小组有过吸烟史的学生谈一下自己吸烟的具体感受, 结合教师播放的PPT课件,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具体危害, 受到心灵的震颤与振动。在他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有效时机, 笔者组织表达不畅, 抑或有想法但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学生进行讨论, 从本单元所熟悉的句型、重点句子开始, 到写作指导、写作思路均可以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进行讨论, 不要跑题, 不要偏离课堂主题, 还可以适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给学生以一定的指导。

(3) 注重多元评价, 优化信息反馈。写作完成后, 传统意义中的教师评价环节不但给教师造成极大的负担, 影响教师的教学精力, 而且评语单一, 指导角度也较为集中。合作学习中, 我们让学生进行互评, 他们的相互评价更有针对性, 更能击中要害, 对优化反馈效果是一个极好的补充。

总之, 合作学习是英语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活动模式。它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益, 而且有益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肖玉霞.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 2012 (16) .

英语写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主写作 学习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79-01

1 什么是自主学习

培养创造性的人格的科学程序的起点就是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究竟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方法指导下,学习者通过阅读书本,进行自我感知及思考,从而获取继续学习知识和发展自我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给学生创造一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相应的本领和知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未给学生一点自主学习地机会,也没为他们供给自主创新的渠道,那么创新就不算真正的创新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能直接在教师的讲解或者仅仅从书本上获得得,这必须要靠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才能获得。所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切实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亲自动手动脑,获得探究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我的未来我做主。

一般来说,自主学习有以下六个决定条件:第一,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看,自主学习者有权利决定自己选择参与的方式与途径;第二,从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来看,学习者应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一种方式来进行学习;第三,从学习者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来看,自主学习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以期达到最高的效率;第四,从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来看,学习者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所需的学习结果;第五,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来看,自主学习有着控制环境的能力和意识;第六,从学习者学习的社会性来看,自主学习有选择和谁一起学习的权利。

2 写作自主能力

心理学中对学生学习的描述有:学生的学习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凭借自己经验,从而引起一系列行为变化地过程。学生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有自我认识(元认识)的学生,而非一个盲目、被动且受教师控制的人。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习者有权选自己的写作题目,并用一种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出来。这也要靠学生自我监督,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写作程度,怎样改进等。换句话说,学生在写作中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并对整个写作活动负责。

目前,初中教师从如何教学生写作的角度研究“教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盲点,使学生能够有选择、高效率的学习好,充分发挥好学生的学习潜力。

3 培养自主写作能力的途径

3.1 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至始至终以生为本,表明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学习目标和长远的学习规划。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来定制学生的个人学习进度,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更积极的应对自己的学习。

3.2 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去同化和索引新知识,从而构建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桥梁,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通过这一桥梁达到认知新知识的目的。然而,由于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因此,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各个学生往往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众所周知,网络教学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改变了往年封闭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资源建起一个多元化、开放的、动态的学习途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阅读更丰富完善资料,而这些资料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图片和文字,它的形式还可以是音频与视频。学生能通过这些工具更好的理解课本的知识,并且也能接触一些课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推动学生更积极的探索社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3.3 多元化自学途径的培养

(1)仔细观察、注意细节。

在写作之前必须要对题目进行细致的审核,看到题中的图画之后,要从图中得到以下几个细节:①对图画大致背景环境的掌握与了解;②一个合适的观察点;③清楚的思维脉络;④明确的中心思想。而这些都是建立于读者细微的观察之上的。

(2)扩散思维,分析得当。

分散思维是英语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联系起几个看似独立的事物。

总而言之,看图写作应该做到语言通顺,逻辑清晰,用精练的语句在字数要求范围内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3.4 在自主写作中可采用的办法

(1)明确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

文章是为了反映问题,也就是说,写作必须明确写作目的,必须围绕其主题,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2)精心选材。

选择适当有趣而又紧扣主题的典型事例,切勿笼统,与主题无关,夸夸其谈或事例堆砌。

(3)选择写作角度。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这样会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4)恰当安全写作次序。

最直接的写法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突出主题,按照叙事顺序,可以增强记叙效果。当然,也可以采取倒叙和插叙手法。

3.5 叙事要清楚完整,文章结构要体现“五何”原则

要叙述清楚一件事,在文中要交代清楚“五何”即“Who,When,Where,What and how”,敘述要做到有因有果,有起有落,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在写作时,五大要素的运用要灵活多样,切忌死板,尽可能用短语代替单个的词,只有采用灵活的表达,才能使文章生动。

3.6 叙述要详略得当

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详略,对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其它的略写。

3.7 叙事要写好人物及对话

事离不开人,而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突出的,语言是人思想的载体,适当采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都能刻画人物的思想,对事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探讨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活用多元教学策略,积极创新、以确保学生在能够保证其主体发展的基础上,更有效的促进其探索创新、独立思维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便能真正的给学生的初中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文芳.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3):144-147.

母语负迁移对学习英语写作的影响 篇1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理论提出了母语迁移的概念。母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本族语和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相同或相似时会出现正迁移;反之,本族语和目的语的语言习惯不同时,那么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会受到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干扰,这就是负迁移。随着正负迁移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母语负迁移对第二外语学习的影响。也有许多学者研究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但是少有人们关注在写作当中标点符号,修辞手法以及一致性这些方面的存在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1 标点符号的使用的影响

1.1 逗号

在中文中,逗号可以用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完整的句子,然而在英文中,逗号只能连接从句或者与连接词并用去连接独立的句子。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使得一些学生在写作中错用了逗号。

例如:Our host entertained us with many interesting stories,hehad been a sailor.

在上面的例句中,逗号错误的连接了两个独立的句子,应加上连接词and或者用分号代替。

1.2 冒号

在汉语中,在“问,答,说,想,认为”的一类动词后面使用冒号,表示提起下文。但是在英语中,“say,think,ask”等后面只能用逗号。学生在写作中常常犯和下面类似的错误。

例如:She asked:“Where are you going?”

2 措辞的影响

几个世纪以来,英语借入了多种语言的词汇,比如拉丁语,法语,日尔曼语等等,因此,英语的同义词十分丰富。所以,学生们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经常对如何选择恰当而准确的词感到头疼。在学生们选择词汇的时候,往往受到汉语翻译的影响,无法选出合适,得体的词汇。

例如:Though she has grown up,her behavior is often childlike.

尽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还是习惯性的借助于汉语翻译来掌握词汇。Childlike/childish翻译成汉语都是“孩子气的”,但是childlike是褒义,childish是贬义的。依据例句中的上下文,句中需要合适的词来形容成人的行为幼稚可笑,所以应当选用childish而不是childlike。

例如:I asked each boy in the group the same question,and interestingly,everyone gave me a different answer.

Every与each都是“每一个”的意思,但是前者强调的普遍性,包容性,即无一例外;后者是强调的单一性,每个个体。例句中我问了每个孩子同样的问题,强调的是统一性,所以应当用every这个词。每一个人给我不同的答案,关注的每一个个体,应用everyone。

3 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修辞手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吸引读者,并使其产生通感,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写作效果。因为英语和汉语当中有相似的修辞手法,受母语的干扰,学生们往往辨别不清具体的修辞手法,更谈不上应用了。

3.1 比喻

比喻通常包括明喻,暗喻。英语中的simile(明喻)与汉语的明喻相似,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由于相似性作比较,由比喻词连接。Eckman的标记性差异度假设主张“类型标记性”(Typological Markedness)是决定语际可迁移性(Transferability)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种语言A的存在包含着B的存在;但是B的存在不包含A已经存在,那么现象A在某些语言中比B更有标记性。根据这一假设,二语学习者的困难可以根据普遍语法的标记性理论来预测。Eckman认为,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的差别会产生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目标语有些方面和母语有差异而且比母语更具有标记性,那么这些方面是学习者的困难所在;

(2)目标语在这些方面的困难程度和标记性程度有关;

(3)目标语中的某些方面虽然和母语不同,但只要不如母语标记性强,这些方面就不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汉语中也存在明喻,所以是无标记的,自然学生们在学习simile的时候,驾轻就熟。英语中另外一种比喻是metaphor(暗喻),与明喻相同之处: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不同之处:没有比喻词连接。在汉语中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也就是说,在汉语的暗喻中本体和喻体还是同时出现,只是它们之间的比较关系不是由比喻词“像,仿佛”指出,而是“成为,当作等”来指出英语中metaphor(比喻)这个metaphor并非狭隘意义上的把A比作B的不使用比喻词(如as,like,as if等)的暗喻,而是广义上的英语词汇的比喻义。换言之,也就是英语词汇denotation(本义)之外的connotation(转义)。

例如:Some words may be defaced by careless usage.

在该句中deface的中文意思是损坏外貌的意思,所以很多同学就依据母语的意思,认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而,deface的英文解释是由于标记或损坏表面而破坏了某物的外表或者清晰度,该词常常用来修饰书籍。根据英文贴切的解释,deface这个词原先指称书籍,在这句话中则指称词语,这种修辞恰恰是隐喻,而不是拟人。

3.2 委婉语

英汉文化当中都有委婉的现象,因此都有委婉语。两种文化的委婉语的使用目的是相同的,即以更温和的语言表达令人不快或避讳的意思。而且,两种委婉语都有礼貌功能,避俗功能,避讳功能,掩饰功能,褒扬功能以及幽默讽刺的功能。

例如:Old people are respected in Korea.在中国学生看来,这个句子完全没有错误,但是,在避讳“老”的西方文化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来指称老人这一特殊人群。同学们在学习英语写作的时候,却忽略了英汉委婉语的话题的差异。

4 句子方面

我们都知道,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写英语句子的时候,经常犯语法错误,比如单复数问题,主谓不一致等。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文将从其他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4.1 不连贯性

连贯性是有效句子应当具备的一个特征,它指的是在一个句子当中各个部分之间有着清晰,明确的关系。那么一个句子不连贯,会有以下几种情况:(1)结构的问题;(2)指称的问题;(3)短语修饰语的问题。

例如:She is moved by what he did,not his words.

我们汉语的思维是“她被他做的(事)打动了,而不是他的语言。”也就是说,汉语并不十分强调一个句子当中成分或结构平行,所以中国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例如:He told Tom that the book is helpful to him.

与英语语篇相比,汉语的段落或文章较少使用代词,而是不断的重复名词。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我们在写英语句子是也会写出如上面例子的句子。但是,浑然不知犯了一个错误:“him”这个代词指称不明,是指“He”还是“Tom”.

例如:Walking across the street,a car ran into him.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它不像英语依靠语法,连接词来体现成分之间的关系的,汉语中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依赖语境来标明的。受母语的干扰,所以,我们的学生会写出上面的例句。

4.2 不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一个句子表达完整并且单一的思想,句子不能包含不相关的思想和不完整的思想。

例如:Born in a small town in South China in the early 50’s,he grew up to be a famous musician.

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注重句子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往往有思维的跳跃;汉语也不像英语那样借助于衔接词去指明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该例子中,似乎前半部分是后半部分的原因,但事实上是这两部分缺少恰当的解释和过渡,也就是两者不相关,然而在学生的作文当中不乏类似上面的例子。

例如:Du Fu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在汉语中总有这样的句子“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这是最好的学校”等等,因为汉语不像英语,表达绝对完整的思想,而汉语是笼统的表达,注重表达关键的意思。

参考文献

[1]丁往道,吴冰等.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范晓慧.英文专著写作中的篇章错误分析_个案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9,(1)8-15.

[3]葛丽莲.“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大学英语写作典型实例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4)50-52.

[4]何晓东,林丹燕。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_省略_院2008级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写[J].赤峰学院学报2010,(2)155-157.

[5]刘哲,王佳平.对负语用迁移影响英语写作的分析与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3,(5)217-219.

[6]宋君霞.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工会论坛,2009,(6)120-121.

[7]徐灵芝.汉语负迁移对于英语写作的干扰[J].科技教育创新,2009,(7)247-248.

上一篇: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下一篇:把课堂还给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