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滞后

2024-07-19

英语学习滞后(精选10篇)

英语学习滞后 篇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地优质生源越来越多地向城区名校流动, 而农村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则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杭集中学尤为明显。江苏省扬州市杭集镇是全国知名的牙刷之乡和旅游用品之乡, 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目前杭集镇外来人口已超过本镇原居民, 因而来杭集中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总学生人数的70%以上。

与此同时, 另一个问题也产生了, 那就是杭集中学近年来教学质量在下降。上学期开学初, 杭集中学联合附近几所初中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了英语学科的学情调查, 结果表1所示。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杭集中学的英语成绩与参考的4所学校比较, 差距很大。其原因, 一是杭集镇优质生源流失后剩下的学生相对较差, 二是占总生源7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成绩总体较低。为此, 我们在初一新生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1) 你在小学学了几年的英语?学习成绩如何?

(2) 你的老师是专业英语教师吗?他 (她) 是怎么教英语的?

(3) 你对英语感兴趣吗?

(4) 你认为从现在开始能把英语成绩赶上来吗?

(5) 你认为现在的老师该如何教你们英语?

(6) 你的父母为你请老师辅导英语吗?

(7) 你认为你现在的居住条件有利于你学习吗?

从调查结果看,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没认真学过英语的占5%左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英语课的约各占一半,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不足30%;小学英语教师由其他科任教师代替的占绝大多数;现在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占20%左右。由于父母是来打工的, 一般居住在出租房里, 条件明显不如本地人, 更谈不上找家庭教师来辅导。知道英语重要, 想要学好英语的占一半, 但是由于基础差, 随父母迁移, 不稳定, 普遍感到学习英语很困难, 希望学校、老师能多帮助, 多单独辅导。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

杭集镇的工业主要是牙刷、旅游用品的加工、制造, 技术含量低, 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前来打工的人员以贫困山区、农村人为主,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 甚至开家长会都舍不得请假, 更谈不上平时找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能抽出时间来帮助孩子复习的就更少了。

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素质、品质、个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小就和父母外出打工, 常年漂泊在外, 举目无亲, 容易形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法律观念淡漠等不良心理。个别学生哥们义气重, 愿意为兄弟姐妹“上刀山, 下火海”, 给学校及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

3.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不好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化基础尤其是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加上上述种种原因, 不少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主要表现在作业不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回家不带书包、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完成。如果老师抓得紧了, 有些学生就会扬言不学英语, 甚至不及时到校或早退。

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成绩的对策

1.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对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认识

这方面需要企业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杭集镇就建有全区领先的成人教育中心:在杭集镇烟花三月日化有限公司成立了“外来人员帮教基地”“未成年人关爱教育基地”。我们认为, 在企业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合同前, 可由成人教育中心牵头, 学校配合, 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在培训方法上, 可采取多种形式, 如集中授课、橱窗展示等, 或者请本地的成功人士、有经验的家长来做讲座、报告等。在内容上, 不仅培训他们正常的劳动技能、安全防范措施等, 还要强化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方法、理念、实践层面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 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可以由劳动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家长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教育。

2.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规范方面的引导, 激发内驱力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言, 转变学习态度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我们的教学不应是“填鸭式”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 要让书本知识成为教育资源并与生活通融起来。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杭集镇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同, 行为习惯差异更大。为此, 在他们来入学时, 学校政教处、团委就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让他们辨别是非。平时学校可通过主题班会、微型德育课、常规礼仪强化周、文明规范月等, 或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如法制教育、孝德教育、爱心教育等,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 用正确的舆论来监督, 让积极的教育环境来引领、规范他们的行为, 激发他们在健康、向上的轨道上行进, 把学校管理者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从而激活内驱力, 实现对生命的唤醒、对人性的完善、对价值的发现。

3. 加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 夯实基础, 小步快进

目前,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均衡分班, 让所有受教育者公平地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针对目前我校生源构成以及英语教育的现状, 我们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尊重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 在开学前, 我们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摸底调查。在均衡分班的前提下, 英语课要根据摸底结果重新组合。学校可把一个年级的英语课固定在同一时间, 上英语课时, 学生根据英语学习实际重新组合, 可分三类, 基础较好的A类直接上新内容, 中等的B类进行复习, 较差的C类从头开始, 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分解目标, 多元评价。在目标达成上, 英语教学要有梯度, 分类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班级, 英语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成上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A类应该是正常的, 按照进度, 可适当提高要求;B类学生重在通过复习夯实基础,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跳一跳够得到”;C类则从头开始, 循序渐进, “小步走, 不停步”。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问题, B类、C类班级可采取一些强化措施, 如减少他们较擅长科目的课时, 增加英语课, 或者让社区辅导中心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强化辅导。

(3) 生本教育, 攻心为上。如前所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基础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英语教师上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备课尤其要备好学情, 教学要以不同班级的学生为中心, 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在上课后都有所得。尤其是B类、C类的学生, 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经过分层教学每节课都有进步, 成就感明显, 这样他们就会逐步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必要时, 教师可分别找学生谈心、交流、个别辅导等。思维的火花来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即时对话,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人文环境,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教师要“以人为本”, 考虑学生的实际, 精心设计活动, 引导学生去探索、体会知识殿堂的奥秘,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 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 自主地学习,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摘要:在学校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滞后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本文从杭集中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指出了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滞后的三大主要原因, 并从三方面入手, 倡导通过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规范、开展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等措施, 来切实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滞后

英语学习滞后 篇2

一、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以客观题为主的考试题型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初中考试题型受高考标准化试题的影响,多以客观性试题为主,这类试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测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由于写作题灵活性较大,教师改卷时标准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在平时考试的试卷上很少有写作题,特别是低年级的试卷上更难以见到此类题的出现。近几年,虽然有的试卷上出现了书面表达题,但考试的内容主要还停留在单词水准上,虽然命题者想了许多办法来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大多数都是限定学生在一条横线上写一个单词,一共写十来个单词而已,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在初中阶段,教师的教学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听、说、读的训练,而很少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绝大多数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等内容,每单元最后一课的写作练习只是在要下课时一带而过,布置为课后作业,课后往往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地按要求去完成。同时,由于批阅写作题费时较多,即使学生写了,教师也难以全批全改,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写作部分干脆不要求学生去做。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写作机会,何谈能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训练

事实上,写作能力与听、说、读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虽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某一方面会有所侧重,但阶段侧重与全面发展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在适当的配合下还会相得益彰。大量的听、说、读能相应地增加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写作能够扩大所用语言的范围,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听、说、读又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培养,关键在于师生双方对写作训练抱有热情,并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尽早学写,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要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提供机会。如学到I'm…这个句型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用I'm…写5个句子。学到Ilike…Ihave…句型时,要求他们把这两个句子补充到后面,然后加个题目叫myself,就是一篇自我介绍。同时要求学生把写的作文说给同学、朋友、家人,充分练习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能力,这样,不但把这几种句型掌握了,而且语言的信息量也加大了,后来学到人称代词he、she时,把内容转换,要求他们写mymother/father,从不同的角度训练,从而既让学生学会了课本知识,同时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尽量用学生熟悉的话题。

(三)记忆单词,积累词汇量

英语单词的作用相当于盖房子的砖,万丈高楼砖是基石,要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学好英语词汇是根本。因此,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注重单词的记忆,要记住单词的拼读、用法、意思。记忆单词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掌握单词记忆的方法,例如:大声朗读单词、默写单词、遣词造句等来促进单词的记忆。只有不断积累大量的词汇,才能为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

(四)广泛阅读,勤于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如此,一点一滴的积累会使学习更上一个台阶。阅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像词汇、语法、句型、习惯表达等主要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建立、巩固、积累起来的。同时,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一种好方法,有利于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多搜集语言信息,利用英文杂志、报刊、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信息,把有用的知识摘录下来,并且识记在大脑中。同时还要积累一些常用的精彩的词、短语、句子,利用工具书查阅一些词语的用法,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精彩的篇章佳句,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样可摆脱单一陈述的模式,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活力、有新颖感、有创造性。

(五)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放手去写。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要求,让程度好的学生多写一点,程度差的少写一点,哪怕写一两句简单的也行,鼓励他们动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混用,直到学生能根据作文要求连贯地表达;同时我们还可以允许学生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和题目去写,选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事物去表达,这样使一些学生克服英语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原因并不是唯一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面对现实,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平时注重加强写作训练,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英语学习滞后 篇3

一、农村初中英语滞后生的成因

1.内因

(1) 学习情绪不稳定, 目的不明确。学习 情绪是学习态度的 重要体现, 滞后生的 英语学习 情绪非常 不稳定, 完全凭兴趣、随意性大;学习激情过后或遭 遇挫折, 兴趣立刻消失殆尽, 导致学业水平急剧下降。

(2)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滞后生有个共性是课前不预习、课内不听 讲、课后不复习、作业靠抄袭;在学习中缺乏主动, 遇到疑难或不懂的问题, 不肯动脑思考去解决, 完全依赖他人或工具书, 或者干脆搁置, 养成了懒散拖拉的习惯。另外, 他们不懂改进自己的学法, 依旧是“死学”英语, 如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生搬硬套句型语法。

2.外因

(1) 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滞后生的影响。一是他们的父母大多长期在 外务工, 很少有与 孩子亲密 接触的机会, 导致孩子情感无依靠、情绪变化起伏大, 导致孩子缺失父母的关爱和管教, 致使学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成绩滑坡。二是部分农村家长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意识, 他们没有对孩子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始终认为“学好数理化, 走遍世界都不怕”, 导致孩子对英语的学习也是无所谓的态度。三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认为只要孩子将来能算算账、讲讲理、挣到钱养家糊口就行了, 学英语没用!学生也受此影响, 自然放松 对英语的学习, 致使学习成绩掉队。

(2) 学校和教师对滞后生的影响。一是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很多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 他们非专业, 没用胜任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 导致学生 不爱学英语;即使有英语专业的教师来, 学校也留不住, 这些教师教一两年就调进城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 重点不突出;教学语言教条化;对学生的学法缺乏指导;不善于表扬和激励滞后生;课堂提问层次性不强、面不广。这些都是造成滞后生滞后的原因。

二、转化滞后生的策略

1.实施“家校联动”给学生制造良好的英语外部学习环境

家庭在学生发展 和成长过 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 用。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交流, 定期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的公开教学、家长开放日等活动, 取得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科学的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 实现对学生的齐抓共管,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 努力提升英语素养。

2.激发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 习活动的 催化剂。实践 证明:当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了兴趣后, 便会自觉花时间下工夫去探究它, 他们的好 奇心、上进心 也会随之 增强。2011版课标中也指出: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活动, 应密切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情感和态度相结合。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使教学过程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从而不断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持久, 同时耐心地引导滞后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树立自信心, 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滞后生的标志就是不会学习, 因此, 教师在教 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教会滞后的学生能做到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自我制订学习计划、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巩固、作业坚持独立完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效率。

4.尊重学生的学情, 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均衡教育的 条件下都能有所获。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情积极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组织、开展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 使各个层面的学生特别是滞后生能有所收获,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如课文的背诵, 优等生是一次性背诵, 滞后生可以降低要求, 让他们一段一段地背诵;在单词背默上, 可以让他们几个几个地背默等。一句话, 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 帮助滞后生学好英语。

5.建立帮扶小组, 促进班级全员进步

可在班级里选拔出英语学业水平好的、成绩稳定的学生, 组织成立“帮扶”小组, 让优等生去帮助滞后生, 实施一对一的帮扶活动。这样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 滞后的学生也能取得进步。

英语学习滞后 篇4

【关键词】写作能力;滞后;原因;对策

《九年義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了对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新增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在语境提示下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从目前情况看,初中阶段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还远没有像听、说、读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题为主的考试题型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初中考试题型受高考标准化试题的影响,多以客观性试题为主,这类试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测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由于写作题灵活性较大,教师改卷时标准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在平时考试的试卷上很少有写作题,特别是低年级的试卷上更难以见到此类题的出现。近几年,虽然有的试卷上出现了书面表达题,但考试的内容主要还停留在单词水准上,虽然命题者想了许多办法来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大多数都是限定学生在一条横线上写一个单词,一共写十来个单词而已,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探析

在初中阶段,教师的教学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听、说、读的训练,而很少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写作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它既能再现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能表现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以上情形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考试题型,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例。

(2)转变教师观念,使写作训练能与听、说、读受到同等对待。事实上,写作能力与听、说、读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虽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某一方面会有所侧重,但阶段侧重与全面发展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在适当的配合下还会相得益彰。大量的听、说、读能相应地增加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听、说、读又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培养,关键在于师生双方对写作训练抱有热情,并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 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3)培养写作能力,应从低年级抓起。近几年,在许多地区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似乎已有所重视,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去,多数教师只是到了毕业年级甚至快到中考时才给学生以简单的指导和练习。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低年级抓起,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句子之后,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写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英语句子,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事实上,教师只要从学生刚上初中时就坚持让学生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比较容易的,长期坚持下来,到初中毕业时学生就能应对各种常见的写作了。

(4)教师应掌握正确的写作教学方法,抓住训练写作的有利时机。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教材,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写作。课后练习册中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就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练习,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个习题的作用,对每一道问题的回答都应该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英语句子写出来,而不应只是让学生仅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此外,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地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是一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用英文写日记,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写英文日记不必作太苛刻的要求,开始时可指定学生每周写一两篇,字数多少不限,只要学生乐于去写,随着所学知识的增长,他们总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所写的内容也就多了.长期坚持下去,对提高写作能力将大有益处。

(5)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首先,写作前应先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每一道写作题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通过文字给予说明,有的是通过图画给予提示,因此,开始写作前应通过审题,对所写内容的体裁、格式、采用的基本时态都做到胸有成竹。例如,有的要求以对话形式表达,有的要求写一封书信,有的要求写E—mail等。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体裁和格式去写,即使文字表述再完美,也会大打折扣。例如,有一篇文章要求描写一位英语教师“她中等个儿”,多数学生对“中等”这个词颇有疑问,但如果用She is not very tall and she is not very short。这个句子来表达,那就非常容易了。在语言的使用上,应记住的一个原则是:能恰当表达思想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也就是应该用的语言。写作时应力求单词拼写正确,时态、语法运用准确,尽量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最完整的意思,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造成句子结构混乱、错误繁多、表达不清的现象。

英语学习滞后 篇5

一、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滞后的原因

1. 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研究调查发现, 在学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很大一部分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英语教育, 这些从事教学而又未接受过相关教育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诸多问题, 进而使得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还有些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师范类的毕业生, 但是对本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牢固、专业知识匮乏, 在教学的时候也不能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每一位英语教师要想获得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就要从专业知识的掌握开始努力做起, 只有专业知识得到了增长, 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 增进实践性知识, 才能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重建知识体系, 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由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2. 自我建构意识缺乏

有些英语教师不懂得及时进行工作总结, 总是一天一天地重复自己的工作, 采用使用了很久的教案和教学设计,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毫无创新, 陈旧的教案、教法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在构建实践性知识的意识上更是缺乏。长此以往, 教学逐渐变得艰难, 原来拥有的实践性知识就成了羁绊。原因是原来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实用,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对以往的实践性知识感到枯燥乏味, 不再听教师的讲授, 不再和教师交流, 有的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而教师的业务培训往往和教学实践是脱离的, 不重视教学实践应用的培训, 从而使得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和教学互不关联。英语教师只能说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而不能说是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更不用提专业实践性知识的构建。

3. 自身反思能力欠缺

目前, 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其是否能进行自我反思密切相关, 同时也关系到其实践性知识能否得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是衡量一名英语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假如英语教师只会去获取教学实践经验而不会对教学实际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那么他永远也不会前进, 永远只能是一个普通的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如果出现力不从心、没有激情、不愿意付出等状况, 那么他的工作效能就会下降。还有一些教师总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教学, 而从不对现有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每当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困难, 他们不是积极应对, 而是消极逃避。时间一长, 就会丧失自我反思的能力, 阻碍实践性知识的生产和发展, 阻止教师的专业发展。

4. 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上级领导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形式化, 没有有效地关心、爱护和培养教师, 以致其专业发展受到限制。学校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地, 是教师成长的“家”。然而, 大部分时间, 学校并不能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不能提供有效的发展空间, 而是充当上级领导的传话筒, 因此,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对自己工作、事业的态度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最终导致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低下。除此之外, 很多时候学校在管理方面都采用量化的方法来进行管理, 量化管理虽然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缺乏人文关怀, 不能给教师提供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使教师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从而导致教师热情不足, 不愿付出努力, 进行实践性知识的创造。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体系

1.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立足学校, 其研究对象是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 研究重点是课堂, 研究主体是教师, 并且以教研组为基础。校本教研的开展, 可以使实践性知识中那些不可能通过语言传授的知识得以在英语教师中传播, 进而培养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校本教研开展后, 英语教师的权利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被研究者, 而是变成了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教学实践的主体。此外, 英语教师还能对教学实践进行主动的研究、探索。

(1) 开展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就是教学中的事件, 也是教学的实践活动, 是以叙事的模式向人们展现一些师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案例又是师生活动的日常教育情境, 教学案例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同时, 也是教师面对教学情境运用自身实践性知识处理、判断和解决困难的良方。教学情境中蕴含丰富的智慧, 英语教师要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和研究。所以, 英语教师应进行各种教学实践, 不断观察、体验, 促使其实践知识不断提升, 同时,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剖析, 进一步升华实践性知识。另外, 善于进行体验性知识学习的英语教师, 对于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促使其实践性知识的传播和保存, 可以挖掘案例中隐形的知识, 寻求案例中一些零碎的知识, 将其系统化、规范化。

(2) 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简而言之就是用叙事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也就是教育者通过故事来描述一个教育事件, 从而揭示出隐含在事件中的生活意义和行为意义, 促使学生从教育故事中体会、思考、解决问题。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切身故事来体验生活、了解世界, 可以通过听别人讲故事来增加自己的见识, 获取更多的信息。英语老师进行叙事性研究时, 其充当的角色既是讲述者, 又是记述者, 叙事研究就是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 是真真正正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事件。这些叙事研究可能涉及到英语教师的自身体会, 可能带有英语教师的感情, 还可能蕴含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进行叙事性研究, 探讨英语日常教学中深层次的思想, 并促使这些思想展现出来, 成为英语教师日常教学思想构建的基础, 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信念。英语教师可以在平时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通过叙事研究、教学事件、教学管理、教育智慧等等来发现隐含的背景知识, 这些都有助于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 提高实践性知识的水平, 进而促使整个教学活动的全面发展, 对英语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实践性知识其实并不复杂, 它蕴含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只要英语教师真切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认真分析故事背后的教育价值, 就可以促使实践性知识不断生成、发展并外化。

(3) 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系统而公开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发展, 它是利用各种经验、实践知识来解决问题, 并且重视实践性知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教育行动研究的开展, 可以促使英语教师对实践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修正、掌握, 可以促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同时进行。行动研究可以揭示英语教师在对待教育问题上的聪明才智。所以, 英语教师实践性研究者的身份应辩证地看待, 以便促使其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改善教育实践知识, 在不断的反思和回顾过程中, 来对教育实践性知识重构。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境和其他学科不同, 其情境更为复杂, 在这样的情境中要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实践性知识的问题并作出决定, 在不断的体验、试探、探索中重构事务性知识。英语教师有很多知识都是点点滴滴积累的, 不成系统, 如何把这些零碎的、松散的知识集结起来形成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教育行动研究是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有一条重要途径。

2. 培养英语教师对个人实践经验的独特建构能力

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否经过英语教师积极的自我构建, 是英语教师自我意识的表现。如果英语教师有自我构建意识, 就会慢慢的形成一种习惯, 保持构建教学经验的心理倾向。当然, 自我构建教育经验意识的培养也要英语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定位, 需要教师投入一颗积极的心去对待工作。学校也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 给教师在个人发展上提供良好的环境, 做教师的坚强后盾。这样教师才能安心工作, 才能不断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 才能不断突破, 教师才会重新构建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

英语教师要想获取一套好的方法, 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英语教师不能只是充当教育者的角色, 而是要根据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特点等, 来寻求突破口, 寻求和学生产生共鸣的契合点, 使学生能和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沟通, 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不断地寻找与学生的契合点, 来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经验, 并把这些经验转化成为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是英语教师对知识、观念的更新, 是以教学实践和科学方法为基础, 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情境的关注, 是对内心世界的诠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实践性知识和问题是非常多的, 而且这些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 实践性知识具有非结构性、情境性、潜隐性等特点。英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来建构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3. 提高英语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能力

英语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对其来说是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方法, 如果英语教师的实践经验只是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教学习惯, 而不是去开拓创新, 就会逐渐丧去反思的能力。所以, 英语教师要适时地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回顾, 并根据日常教学活动用发展的眼光来获取更多的经验, 选择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经验。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指出:经验+反思=成长, 同时其还提出不经过思考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不深刻的, 如果英语教师是为了经验而获取经验, 而不是为了经验而思考经验, 那么它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经验。其实教学活动是非常好的教学实践, 教学活动充满了各种隐含的问题和复杂的情境。英语教师要努力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以便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这样才能促使自己逐渐变成成熟型、专家型教师。英语教师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更好地在实践问题中反思。英语教师要培养良好的积累经验的习惯, 利用教学互动、听课学习、同事之间的讨论、研讨会等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判, 判断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经验和想法, 进而对自己的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的检测。培养记录课堂教学情况的习惯, 并及时对教学记录进行观察反思, 进而进行自我评判, 改进教法。思考对于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 但是教师要怎样思考呢?通常教师反思有五种方法:课后备课、写反思日记、观摩与分析、职业发展和开展行动研究。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只有积极反思, 才可以对教学活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进而一遍一遍地修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材的设计,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和学生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学习, 进而超越师生间的教学关系, 促使教师走向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之路。

4.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英语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重, 竞争比较激烈, 同时他们又害怕在竞争中失去地位, 所以很多英语教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往往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 寻求自我的教学良方。这样一来,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情形就像是演唱会中的独奏曲一样, 往往只是自己一个人忙里忙外, 而不像其他工作一样和同事共进退。传统教师文化中, 人们认为教师是靠个人进行教学活动, 是相对对立的个体, 是独立自主的决策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独立导演者。对待群体活动的时候, 很多教师都是置若罔闻、互不干涉, 因此多数教师是没有在一起共同探讨和学习的机会, 他们在一起也没有进行合作探讨的意识。教师在一起也没有创建一个促进各种知识交流和共享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著名教育家帕克曾说过, 教师要想成长, 有两条路径:第一条就是对自我的生活进行反思;第二条就是组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通过共同体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不是不可以通过自己来摸索经验而获得成长, 但是这种自我摸索式的方法存在很多的偶然性, 有可能使教师走很多弯路, 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如果教师在一起组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共同体, 那么大家就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协商, 大家就可以扬长避短, 齐心协力走向成功。英语教师和同事们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沟通和交流可以促使英语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另外, 英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 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 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博客等进行学习, 可以在网上进行心得体会的沟通和交流, 网络还可以打破传统学习共同体的时空界限, 可以和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促进教师和更多专家教授进行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这种模式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使英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 更容易获取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教育研究, 2009 (10) .

[2]刘慧霞.捕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 (1) .

[3]吴义昌.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1) .

[4]吕乐, 戴炜华.教学研究: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外语界, 2007 (4) .

英语学习滞后 篇6

一、中学生英语听力差的原因

1. 语音的辨别能力低。

要想听懂一般语言材料, 尽可能多地听懂其中每一个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 或者他们自身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相去甚远, 在听的过程中, 往往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词, 或者分辨不出词与词的界限。有时即使听到已经掌握的单词, 也会误听为其他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使理解步入歧途。

2. 语流的连贯能力弱。

有时候学生对平时能正确发音的单词在句中听到时也不能正确分辨, 这是因为学生的英语口语缺乏连贯的语流。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以及语气声调的变化都会导致发音变化, 学生若缺乏连贯的语流能力, 就会对句子的意思产生误解。

3. 词义的语境判断差。

大多数单词有多种释义, 对一个词的确切词义应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词义往往不一样。而学生只根据自己所熟悉、掌握的词义来判断, 便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4. 主要内容抓不住。

在听的过程中, 要听懂每一个单词,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一般情况下, 只要听懂中心内容, 就能理解领会全文。但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听时抓住主要内容。他们只根据自己听到的片言只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 得出错误的结论。

5. 重要细节抓不牢。

听力不仅要求学生听懂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而且要求学生能说明听懂的主题和重要细节, 对于那些影响整篇材料的重要细节更必须弄清楚, 因为它们有助于对整篇材料的理解, 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以上重要细节的记忆与分辨, 结果对与重大细节有关的选择题难以下手。

二、解决中学生听力差的对策与方法

听力问题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深层次的综合理解能力的问题, 只靠简单机械地放录音、听录音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因此, 目前听力训练的方法必须改进。

1. 强化语音。

要强化语音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学会辨别单词中的长短音、辅音、辅音连缀, 辨认语流中的重读、弱读、连读和语调;也要让学生多接触辨别语音、语调的听力练习, 消除语音障碍。

2. 精泛并听。

精听与泛听是听力训练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方法。精听是让学生反复听一些听力材料, 直到完全听懂为止, 例如, 近些年来的中、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其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听写材料中的每一个句子, 然后检查纠正, 或听后复述材料内容, 回答相关问题等, 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听到的材料的掌握程度。泛听训练主要培养学生抓住主题大意的本领, 培养其良好的语感与明快的语流。泛听是精听的基础, 精听是泛听的深化。

3. 扩大阅读。

听力的好坏往往与阅读有关, 书读得越多, 词汇复现率越高, 对常用词语就会越熟悉, 在听时就可以免去英语译成汉语再理解这一心译过程, 从而能够直接去领会所听材料的内容。要强化以大容量、限时阅读训练来促进听力速度的提高, 并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避免字字斟酌, 句句推敲, 而只要在限时之内抓住中心, 了解大意, 捕捉住重要细节即可。阅读速度的提高能促进思维节奏的加快, 这样在听的时候就能跟上正常的语速。

4. 掌握技巧。

提高听的技巧, 训练审题与应变能力, 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比如边听边做笔录, 记录下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信息, 以便答题时参考。还要训练抓文章的开头句与结尾句, 想方设法捕捉文章的主题和关键语句。在听前可先浏览练习题的备选答案, 从中预测听力材料可能的内容与体裁。对于其中的含蓄问题, 要利用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去理解、猜测、推理, 并注意英语的背景知识与习惯用法, 在必要时用排除法来剔除不可能成立的答案。

总之, 听力是一种积极思维的体现, 它是英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掌握正确的听力与阅读方法, 训练快速的语感反应, 运用熟练的听力技巧, 才能全面提高英语的听力技能。

英语学习滞后 篇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由此可见,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英语语言知识, 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其著作《语言论》 (1921) 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 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2]221”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 (1957) 中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 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 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另一方面, 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 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3]167”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1999) 中曾指出“只注意形式, 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4]N·Wolfson (1983) 也曾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是, 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 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 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5]62”由此可见, 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教学滞后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 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但是, 在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往往没有把跨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其原因如下:

1受语言学理论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英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学理论的制约和影响。不管是传统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 (胡春洞, 1996[6]) 。故教师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的讲解, 忽略了传授语言符号下面的深层文化意义渗透。

在教学中, 教师应借鉴更多更新的语言学理论进行教学。如新的交叉学科“应用认知语言学”和“交际能力理论”等。认知语言学以经验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 以意义为中心, 从经验和认知的视角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交际能力理论强调话语发生的语境。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不仅语法正确而且语用得体的语言来实施陈述, 命令或请求等不同的功能。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更应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受课程设置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从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上看, 大多数的大学没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文化类的课程, 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 开设了英语文化课, 也涉及面不广或没得到足够重视。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资料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这种语言形式的意义, 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及语境中的运用。有些教材陈旧, 即使涉猎了文化背景和特征, 但是思想老套, 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笔者认为, 认真思考外语教学中跨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界定其地位和内涵, 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当务之急。

3受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长期以来, 很多高校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定级、定岗、评定职称的条件;作为学生获得学位、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迫使教师和学生围绕其指挥棒转, 迫使学生的英语知识的框架结构与其相契合。教学中偏重语法和句法及语言交际, 忽视文化因素以及非语言交际。在英语四、六级测试和平时的测试中更是没有涉及到语用能力及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

针对这一情况, 高校应建立一套立体的、多样化的、合理有效的、可操作的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 来引导、调控教学活动;如建立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师生教学效果关系、能力培养、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综合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也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客观性评价。尝试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习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创造性、主动性及参与课内英语教学活动和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情况都应纳入考核学生学业的体系中。

只有这样, 才能使师生摆脱考试的桎梏,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目标语文化, 使学生在交际中能轻松自如, 语言得体。

4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在英语课堂上, 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传统的Gough“自下而上”理论而形成的模式即“词汇———篇章”进行教学。即学生预习———老师逐句讲解课文———语法分析和词汇练习———完成课文后的练习。词汇—语法—文章结构分析是这种模式的主要途径。相当一部分教师讲解时局限于讲授语言点, 重点集中在辨析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解释疑难句等语言的结构层次方面, 使阅读训练课成了学习语言知识课。而对于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与语言结构层次的结合, 一带而过。就学生而言, 为提高考试成绩, 多数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记单词和分析句子结构上, 而对大量学习西方文化和跨文化知识重视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应用语言从事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词汇—篇章”模式阻碍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高层次理解。

阅读理解是视觉信息和读者已有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根据Rumelhart (1977) “相互作用”理论形成的“篇章———词汇———篇章”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对阅读过程中的许多现象加以解释。这种模式既重视通过语境线索或某些背景知识做出的意义预测的高端的知识和技巧, 也没有忽视了像词汇和语法形式等快速和准确的识别这些低端技巧。这种既教授了语言知识又培养了文化意识的教学模式应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广为推广。

四结语

社会学家认为,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并且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刘润清在“21世纪英语教学-记英国一项调查”一文中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 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 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7]”。笔者认为跨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应在语言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教学模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立其地位。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综合文化素养的一代新人,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J].中国大学教育, 2004 (5) .

[2]E·Sapir《语言论》1921:221

[3]Goodenough W H.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A].Garvin P L.Report of the Seventh Round Table Meeting o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tudy[C].Washington, D 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57:16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N.Wolfson:Rules of Speaking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ed.By Jack C.Richards and Richard W.Schmidt, Longman, 1983:62.

[6]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别拿标准滞后说事 篇8

据报道, 哈尔滨市工商部门认定苏泊尔81个规格炊具不合格, 依据的是“1988年制定的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属于国家强制标准, 该标准规定, 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3种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虽然报道引用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1988年标准已经严重滞后, 因为不锈钢材料在过去20多年里, 已经有了很多新突破”的说法。但是, 这项标准规定3种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的原则并未滞后, 除非不锈钢炊具被证明在煎炒烹炸的使用条件下, 而且无论含多少锰都不会析出, 或者无论析出多少锰都对人体无害。

所谓国家标准滞后, 至少不能成为苏泊尔等龙头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借口。如果说标准滞后是个严重的问题, 那么苏泊尔在产品质量安全上存在的问题比严重滞后的国家标准还要严重得多。当然, 严重滞后固然是标准的问题, 但滞后是绝大部分标准所固有的特质, 因为标准不可能超前于技术, 标准一旦制定发布, 就要实施三五年。即使个别标准确已严重滞后, 但是其中体现的一些原则和理念却未必滞后。不是所有的不锈钢都可以用于生产食品容器的, 这是个常识, 行业巨头苏泊尔不会连这点常识都不懂。

在标准虽然滞后但标准中体现的原则和理念并未滞后的情况下生产不合格产品, 虽然很多时候不容易判定产品不合格, 但生产者十之八九会违反处于这项标准之上的法律。多年来, 我们常常在具体标准上纠缠不清,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作为产品质量安全主体的企业没有将实施标准置于法律框架之下, 缺少在法律的精神、法律的原则下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

从这个层面上就不难看出, 苏泊尔声明存在的问题, 即在标准上纠缠又不能把标准落到实处, 顾中国标准而言外国标准。

声明的第一条称该公司的产品经历次国家权威机构检测, 各项重金属析出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中卫生理化指标的要求。诚哉此言, 我国不锈钢食具容器国家标准只规定检测铅、铬、镍、镉、砷的析出量。苏泊尔声明中的“各项重金属”不会没有包括“铅、铬、镍、镉、砷”, 但应该没有包括锰, 因为标准条款没有要求对锰的析出量进行检测。这项标准对锰析出量的要求, 体现在所使用的不锈钢材质上。

第二条说的是外国的国家标准或国际组织的标准, 结论是除意大利外, 没有不锈钢食具容器锰析出量的限量标准。这其实和我国执法部门判定其产品中锰含量超标没有多少关系, 除非意大利工商部门跨国执法或苏泊尔的产品向意大利出口。

第三条刚刚说到正题就跑偏了。正题是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关于锰析出量的相关标准。跑偏是马上又回到了第二条, 说什么委托德国某某检测机构在上海的实验室检测, 相同材质的产品符合意大利的标准云云。苏泊尔的声明是对消费者的, 所以不能说苏泊尔拿意大利的标准对抗中国的执法部门。但不能不说的是, 开口意大利、闭口德国, 苏泊尔是不是拿意大利的标准和德国的检测来蒙骗中国消费者?苏泊尔大概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消费者已不再这么天真, 更不会如此犯傻。

关注涨幅滞后成长股 篇9

近期市场热点一直切换频繁,板块轮动节奏加快,主要还是题材板块在表现,唯独还没有轮到的就是大金融板块,由于金融板块仍属于温和上涨,也就决定了大盘中级见顶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也相对安全,更有利于行情的展开,拉的太快下跌就会摔的很重。

周四中国平安意外公布10转10方案,两市市值第七的大象股也玩转起了高送转,其他权重尤其是券商也就充满了想象力,这有利于刺激权重板块。预计未来大盘还有创新高的潜力,重点仍在于个股,权重仍侧重于低吸,题材则更应关注低位启动的个股,策略上建议在未出现头部形态前宜以持股为主。

展望后市,建议加大券商股配置。现在两市成交量再次突破万亿,新进资金不断加大,券商股将会首先受益,同时由于前期利空基本消化,调整充分,预计三月业绩将环比大幅增长。笔者前期曾重点推荐该板块,可加大布局。

中信证券(600030),国内券商战略规划之翘楚。中信精于战略,是国内券商国际化先行者,是国际化的领头羊。预计三月业绩将环比大幅增长,可中线重点布局。

东吴证券(601555),由于具备国资改革概念和业绩大幅增长,也可重点关注。

西部证券(002673),作为两市市值最小券商股,容易被资金炒作,前期在券商股中表现较强势,可继续关注。

因博鳌亚洲论坛将于本月底举行“一带一路”仍可重点关注。

中国电建(601669),作为建筑央企中率先启动集团资产注入的排头兵,也作为全球水利水电工程领导者,中国电建业务区域分布与”一带一路”沿线高度吻合,在全球并购扩张、电力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共同推进下,公司股价仍具较大增长潜力。短线可关注。

中国重工(601989),公司显著受益于军工装备升级。公司作为海军装备龙头是我国各类大型主力舰艇的总装单位,目前海军升级需求迫切,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军工装备升级。技术上看该股前期调整充分,有望逐步盘升。可中线关注。

智能汽车概念作为近期热点也可重点关注。3月19日,BMW宣布与天猫合作,提供汽车附件在线销售服务、O2O预约服务、生活精品和整车订单收集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前不久阿里巴巴已与上汽集团联手设立合资公司,投资10亿元设立车联网研发基金,围绕互联网+汽车、车联网等领域展开技术研发,搭建行业通用的技术平台和服务标准,并与上汽联手造车。相关消息将刺激智能汽车概念股。

均胜电子(600699),京威股份(002662)作为基本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概念的潜力股可中线关注。

国家电力改革正全面展开,可关注漳泽电力(000767)、国投电力(600886)、吉电股份(000875)。

农业现代也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方向,相关农业电子商务或信息化概念股值得中线关注。

大北农(002385)和农产品(000061)同时具备农业电子商务概念,未来仍有拉升潜力可关注。

基层法院司法功能滞后问题研究 篇10

1 强抓法院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法官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高效的高素质法官队伍,是做好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基础,必须把队伍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坚持以公正司法为核心,以职业化建设为着力点,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广大法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1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班子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可见,大力强化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仅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基层法院面对新形势的新要求,也是使基层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为坚强领导集体的必由之路,更是强抓法院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如何强化和提高呢?笔者以为领导班子需强化“四个意识”、确保“四个过硬”。一是强化政治意识,确保思想过硬,班子政治引路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强化团结意识,确保作风过硬,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三是强化表率意识,确保执法过硬,自觉修身奉法,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队伍;四是强化廉政意识,确保自身过硬,狠抓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保证队伍思想不乱、作风不散、纪律不松、干劲不减,逐步把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感召力的集体。

1.2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

当前要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结合“依法治国、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引向深入,使广大干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能够自觉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审判实践。始终保持人民法官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3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

法官是司法的主体,人民法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法官队伍,必须以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强法院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关键是要扎实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切实推动此项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法院工作的很多问题。具体地讲,人民法院必须努力培养广大法官的“六个能力”:

(1)增强勤学善研的能力。法官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法官必须具备与法官职业需要相适应的业务素质,这不仅需要储备大量的法律知识和其他知识,还要有理解法律精神的能力,不具备法律职业素质也就失去了法官生存的根基。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类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要熟练掌握法律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履行法官的职责,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养成勤于学习、善于研究的本领。必须具有甘于吃苦、坚忍不拔的司法研习能力。法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做学习型、知识型的法官,才能以严密的司法思维、高超的司法知识、熟练的司法技能、文明的司法行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增强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能力。法官的职责就是运用法律惩罚犯罪、维护稳定、调处纠纷、化解矛盾。这要求法官必须对法律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法律知识融入每个案件之中,理清法律关系,弄清法律事实,找准法律依据,正确做出判决。这就要求法官不仅要有忠于党和人民的坚定思想信念和严谨的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这也是提高司法能力的基础所在。因此,要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先进司法能力的人民法官,就必须熟悉法律、了解法律、对案件事实能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能够准确运用法律,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判。

(3)增强调解疏导,妥善处理纠纷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社会和政治的不安定。这就要求法官具有较强的社会认知力和妥善调和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既要理清当事人之间的复杂法律关系,还要细致入微的了解他们之间的思想、情绪、性格乃至和周围的关系,需及时掌握当事人的心理变化,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说服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掌握更多的司法知识,具备更强的综合力和沟通力,以法官自身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增强驾驭庭审的能力。庭审是法官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是法院审判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法官审理裁判纠纷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庭审水平的高低,开庭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案件审判质量的优劣,司法水平的高低。驾驭庭审能力是每个法官的一项基本功,直接反映出一个法官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是法官司法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不断提高庭审水平既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官司法能力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因此,法官应在审判实践中不断积累庭审经验,深刻体会驾驭庭审过程中的艺术内涵,掌握高超的驾驭庭审技巧和方法,较准确地把握当事人的心态,较好地掌握诉辩平衡的技巧和措施,力求使每一个审判活动达到法律追求的最高境界。

(5)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审判工作的职业特点使得法官的所有裁判活动需要通过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来完成。在讲解法律和调处纠纷中,在裁判文书的制作中,法官用法言法语表明着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传达着法律原则,表达着法律意志,规定着法律判决。因此,法官必须练就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精湛文字写作能力。这要求法官的语言和文字即法言法语必须规范、标准和精炼,同时又必须严肃、准确和简洁。法官应当加强对语言艺术的研究,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加强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培养,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

(6)增强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的能力。注意在作风建设中强化法官的职业意识、中立意识和平等意识,告诫法官作为社会的一员既要遵守好社会规范,当好公民;作为一个职业者,又要遵守职业规范。不论是业内行为,还是八小时之外的业外活动,都不能忘记自己是法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人民法院,影响着司法形象,使干警自觉树立文明办案、热情服务、中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形象,时时自重、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使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经常提高警惕,警钟长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以实际行动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2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全面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

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解决的好与否,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影响到人民法院的公信度。加强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是优化诉讼环境,彰显司法权威,展示国家形象的客观要求。

2.1健全基层法院物质保障机制

要克服《诉讼费交纳办法》实施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在“两庭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加快法院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一要实现两级法院计算机联网,达到信息传输数字化;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实现微机化;同时利用局域网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二要为各人民法庭配备办案用车,为法庭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物资保障和支持。

2.2全面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建设

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基层,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法院展示司法文明的窗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加强基层法庭建设。一要加强法庭队伍建设,为法庭选好配好庭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二要加强法庭的物质装备保障。三要落实法庭待遇,政治和经济待遇要向法庭倾斜,要使法庭有人去,留得住,能办事。四要改善法庭的司法环境。人民法庭要做到“四个围绕”,一是要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不断提高法庭的案件质量和效率。二是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不断加强人民法庭的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力促社会和谐。三要围绕“一心为民”的方针,不断深化为民、便民、利民的各项措施。四要围绕“三化”目标,不断加强法庭的自身建设。

总之,提升人民法院司法能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强抓法院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法官整体素质,实现法官的精英化,建立法官职业保障,又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全面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着眼长远和大局,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争一流业绩,以不断增强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殷切期望。针对基层法院司法功能的滞后集中反映在“人”和“物”的问题上, 尤其注重从基层法院的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两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以提升人民法院司法能力。

关键词:基层法院,司法能力,法官素质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利明.法治的社会需要司法公正[M].北京:法制出版社, 2005.

[3]肖扬.当化司法体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4]刘凤霞.关于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理论观察, 2007, (1) .

上一篇: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下一篇: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