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倦怠

2024-07-27

英语学习倦怠(共12篇)

英语学习倦怠 篇1

幸福是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幸福是相对的。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幸福就是可以自己行走不需要别人搀扶与帮助;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健康就是幸福;对于贫困的人来说,解决温饱就是最大的幸福。而主观幸福感更是个人的精神层面的支柱和支持,而对中职英语教师而言,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如何?在当前职业倦怠重压之下的他们又是如何应对呢?以下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探讨。

1 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行业中身心耗竭的状态,难以应对各种负面压力的结果,它表现为心情烦躁、易怒,对工作对象缺乏耐性,对四周发生的人和事毫无兴趣等消极的现象。“职业倦怠”来自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1974年首次提出就一直备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关注与研究。教师是高发人群,然而教师职业倦怠在很多方面尚需深化和完善,尤其是缺乏关注的中职英语教师。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是职业倦怠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数据统计,英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低;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的最高。[1]压力大是普遍英语教师感受到的,即便是暂时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学校,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来缓解职业倦怠是很有必要的。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前者是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后者是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兴高采烈、心平气和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2]过去的心理学研究者都偏向于比较消极方面(如焦虑、抑郁等)的研究,而在积极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兴起与发展,使得人们对“幸福感”的关注越来越多,主观幸福感已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2 中职英语教师生存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较多关注所设专业及其专业老师的发展,对于从事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英语教师,则较乏关注。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的任课情况基本上都是按专业部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多寡来配备的,他们同时担任着基础英语和相关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如会计专业的就配备了2名英语教师、汽修专业就有3名英语教师等情况。如遇招生不够或者是专业老师不足的情况,英语教师有可能要教其他课而非英语课程。概而言之,中职英语教师的生存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教育对象特殊性

中职学生生源具有复杂性。他们的英语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远未达到初中英语大纲的基本要求,有的甚至连成绩都没有。他们是中考的“失败者”,无法进入高中,只能到中职学校继续学习,因此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入学后仍需要不时地给予调整。同时,由于所学专业的心理差异性,如有些专业不是他们想读的,是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读的;或者是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不理解而盲目地选择的,他们的学习心情是复杂的。要他们对素无“好感”的英语产生兴趣,其所需的时间、精力与效果可想而知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在充分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把握教育对象,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他们开展行之有效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2.2 教学内容专业化

根据2009年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3]。然而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以职业为导向,所以教学内容甚至教学进度会因年级、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明显的例子就是女生班(会计班)会比男生(汽修班)的教学效果相对好一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他们对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都没兴趣学,那么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他们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减弱甚至变为厌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教材的选择,版本不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语言点或专业知识。因此,教师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与英语语言点相结合,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

2.3 交流研讨参差化

在各种各样形式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火热进行中。但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特征决定了改革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而不能生搬硬套。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以进一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学校已经立足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的课型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教学反思等活动(如“生本”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讲座),定期派专业老师到企业实习和培训,也参加广州市中职英语教研会定期的教研活动,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LCCI基础模块英语考试、纵向单项技能课型等,但是我们跟广州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所掌握教育教学动态有一定的时差性,各校以自己的专业特色发展专业英语,其水平不一,交流不多,常有“闭门造车”甚至“孤军奋战”的感觉。

3 主观幸福感调查情况

3.1 调查方法

本调查选取了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派发3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0份,回收率达到100%。采用的是苗元江博士的《综合幸福问卷》(MHQ),其对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人格成长、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和友好关系九个维度进行分析。因为调查需要此处没有健康关注和利他行为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

3.2 调查结果:

性别、任教课程、年龄、学历、教龄、周课时、职称、收入和任教学生因素下的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不同婚姻状态下教师的“生活满意”存在显著性差异。已婚、未婚教师的生活满意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9<0.05),已婚教师的得分低于未婚;其余的因素无显著性(见表一)。

未婚教师这一群体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尚未组织家庭,事业多属于刚起步,相对已婚教师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积极的态度面对他们的英语教育教学。已婚教师,尤其有孩子的教师,事业基本上是小有所成。他们除了日常的英语教育教学,还承担了不同级别的指导工作和课题研究,其因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而来工作量和心理“负担”是可想而知的。此外,许多英语教师还同时担任班级管理等工作,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其幸福感明显下降,职业倦怠迹象更容易出现。

4 干预对策探索

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中职英语教师主观幸福感不低,主观幸福感是可以“预测和减少职业倦怠”[4]。因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干预主观幸福感,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初步可行的探索:

4.1 细微之处,寻找幸福

幸福感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限于物质获得或者是目标达成。当我们通过努力和辛勤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中职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走上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时,又或者收到往届毕业生在逢年过节时发来节日问候时,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虽然看来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但那一瞬间的喜悦和感动就是一种幸福。如果教师能时不时捕捉身边细微之处的幸福,那所收获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强烈的。

4.2 自我反思,成就幸福

日常教学中产生的疑惑常促使我们自发性地去解决教学中、课堂内外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最大程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如何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如何促成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努力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过渡。只有当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立足于中职,服务于中职,积极自我反思,努力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不足、提升素养,这样才会尽可能实现全方位的幸福。

4.3 理念先行,终身学习

有研究表明:学习机会多的教师不仅其职业技能和素养有显著的提高,其幸福感也较高。更多的学习机会、交流与沟通使他们提升了自身的空间和路径甚至机会。提倡终身学习需要多方面的结合:一是不论领导层还是一线老师都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研究、探讨,勇于实践。二是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鼓励全体教师参与业务培训,分期分批进行骨干教师与未来骨干教师的培养。三是教师自身要培养好学乐思的上进心,主动与同行交流,寻找合适自己提升素养的途径,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5 调查反思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基本把握了中职英语教师的生存现状,得出主观幸福感不低,主观幸福感是可以预测和减少职业倦怠的结论,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干预主观幸福感,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但由于时间较短,研究存在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本研究调查样本偏小,有待扩大抽样范围。此次抽样只涉及2所学校和30名英语教师,因此这只反映了增城地区中职英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摘要: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职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校内管理机制和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了主观幸福感。它与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本文基于实证研究,旨在分析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内部联系,并探索相应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王梅.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以上海泰州地区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Diener ED.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J],1999,125(2):276-2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杜彦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英语学习倦怠 篇2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暑假里,我读了肖川老师主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这本书,首先是被他的题目吸引。从教数年后,无形的职业倦怠开始慢慢的消磨我的工作热情;外面的花花世界正刺激着我们的眼球,吞噬着我们的心灵。在这个“望房兴叹”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的心理开始不平衡,怎样让自己远离世俗的眼光,在教育的净土上做一名的幸福老师,我深思着。

200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发起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调查对象近9000名教师。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这份调查结果让人十分忧虑。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疏导,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教师职业倦怠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所以,要更好地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接受现实,悦纳自我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让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与深刻。正确悦纳自己,悦纳现实。有一则伊索寓言:有父子俩人赶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正走着,路上就有

人说:“瞧那两个傻瓜,明明有头驴不骑,却自己走路。”父子俩觉得有理,于是便舒舒服服骑驴而行。可过一会,又有人议论:“看那两个懒家伙,驴快给压坏了,到了集市还有谁买。”父子也觉得有理,于是把驴的四条腿绑在一起,倒挂在扁担上抬着走。这个故事留给人们的“滑稽”思考,父子俩在心理压力增大且疲惫万分之时,也留下几许笑料。很多人自觉“太累太苦”,毫无“潇洒”可言,就是因为没有笑纳自己、笑纳他人和笑纳现实的缘故。狄德罗曾言:“每一个心灵都有它的望远镜。”正确运用自己心灵“望远镜”,在生存空间找寻人生轨迹时,只要学会悦纳,就会有个好心境。不妨用爱因斯坦的生活实践看一看一代科学巨人如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功名利禄,以愉悦心境面对科学研究。

二、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曾听过一个木匠的故事: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去。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他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以这种方式结束他所热衷的事业令人感到遗憾。木匠完工后,雇主来看房子。他把门前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见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那么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

三、转换角度,快乐同行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境界不同,在心中引起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会迥然不同。教学生活,看似枯燥乏味,实则充满着欢乐和幸福。要化平淡为神奇,用心感悟每一天。当学生在人生探索之路上愁眉紧锁时,您先站在这个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找到最佳办法后,帮他走出困惑,为他解除烦恼。“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境界,定会让您心潮难平。夜阑人静,回味一天的教学生活,用笔记录下您心动的点点滴滴,不为炫耀好的情愫,只是吐一吐心中的愉悦,留一点值得回味的素材。这样,就是一天从早忙到晚,您还是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把教师职业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是一个饭碗时,把教育岗位当作一种创造性的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种负担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快乐,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职业倦怠,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 篇3

内容摘要:学习倦怠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学习兴趣的降低或缺乏、自我效能感的降低或是不堪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耗竭现象。对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以及授课教师的教学都起着消极的作用。因此,对学习倦怠的缓解无论是对学习者本人还是授课教师的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倦怠 成因 应对策略

一.倦怠及学习倦怠

倦怠的概念源于心理学。1974年德国心理学家Freubenberg首次提出倦怠这一概念,并在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首先引入心理学。他们认为倦怠是服务行业人员由于长时间工作及工作压力大而感受到的一种情感的耗竭。随着职业倦怠研究的深入,Pines&Katry(1981)在他们的研究中首次给学习倦怠下了定义,他们认为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遭受到的一种倦怠现象。Schaufeli(2002)及一些其他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是一种情感损耗。过量的学业负担带来的降低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感到产生情感上的耗竭,意图逃离学习。

国内学者对学习倦怠也有着各自的理解。杨丽娴、连榕(2005)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杨涛(2010)指出,英语学习倦怠是学习者由于英语学习活动的内容、过程或结果与学习者本人在这些方面的预期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是以耗竭、对英语学习的冷漠态度和在英语学习方面降低的自我效能感等与颓废相关的消极情感为主要表征的心理综合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习倦怠是一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消极心理体验,是学习者对学习丧失兴趣或者不堪学习重负带来的对学习的消极逃离的心理反应,会对学习者学习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学习者的行为也是消极的、漠不关心甚至消极逃避。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

在经过大学前至少六年或好或坏的英语学习体验,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学习目的的转变,使得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这个相对庞大的群体中,英语学习倦怠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进入大学后,告别了高考的重压,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学习倦怠。分析总结来看,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分析:

1.学生层面。离开了高考这个指挥棒,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多的就是随性而为了。虽然大学英语依然存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这个导向,但对于学生而言,对于这种考试的导向性并不明确。对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即便学校有四级通过与否与学位证书挂钩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仍然有多次参加四级考试的机会,而且第一次参加四级考试的时间通常是在第三个学期,即大二上学期。这样一来,对于缺乏自我规划和自律意识的学生而言,前面的两个学期并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压力,而且大学英语的考试不再追求高分,及格万岁的心态在学生中不少见。又因为参考机会多次,学生对此抱有侥幸心理,即这么多次机会,总有一次会过的。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有学习的热情,但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又没有勇气主动向老师求助,久而久之,这种学习上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使得这部分学生自我评价即自我效能感过低,从而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倦怠的心理。

2.教师层面。对于部分高校教师而言,科研压力过大,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英语课堂。另外,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也主要是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这样一来,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虽然针对性强,必然会缺少其生动性及灵活性,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与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期望不相符。更有甚者,教师只对课堂45分钟负责,完成教学任务是唯一目的,缺少跟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从得知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期望。这类教师通常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状态,不同的学生级别进行有必要的分级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类老师的不满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冷漠甚至是逃避,学习倦怠自此形成。

3.学习环境层面。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主要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生在经历了高中三年高考的压迫后,对大学学习普遍有一种放松的心态。在他们的认知里,大学里不再需要向高中那样地刻苦学习,取而代之的是想玩就玩想学就学的极端想法。这样一来,在以放松为主的学习环境中,高中形成的那种严格自律的学习氛围一去不复返。同时,相比较高中老师,大学老师也更加友善,这更加膨胀了他们的想法,对学习任务不再有非完成不可的压力,也不再觉得学习任务必须是要认真完成的。另外,大学英语课堂不再像高中那样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导,而开始强调听说能力的提高,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环境转变难以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也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另外,还有部分课堂规模较大,这对于大学英语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过大的规模会让教师午饭兼顾每一个学生,这样一来,学习上的松懈就会在部分学生中形成,久而久之,这种松懈转变为漠不关心,学习倦怠由此形成。

4.教材层面。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是有两个问题,第一,目前一致认可出版高质量教材的出版社有限,于是对于大受肯定的教材,高校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往往一套教材可以用上很多年,但教材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教材里的选材经典,经典的东西很难对现在学生的口味,毕竟经典文章里面的部分信息的确有落伍的嫌疑。与之相反的一个问题就是每年针对大学英语教材,市面上都会有新的教材出版,新教材的相继出版也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高校过于频繁的更换教材,这种教材的频繁更换的影响是后续的。教材的频繁更换在某种程度上会减少教师对于课程准备的投入,抱着用过一轮可能会被换掉的心态,教师很难全身心去考虑教材的合理利用以及课程的质量。

三.英语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

学习倦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消极心理体验,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是一种障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1.教师层面。教师应具体从两个方面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即情感方面和教学方面。首先,从情感方面来看,有学习倦怠体验的学生部分会自我效能感降低,教师要首先了解并对有学习倦怠的学生进行分类。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要适当通过干预手段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比如课堂上让其参与一些能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并加以鼓励。对于学习冷漠的学生可以多关心,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文关怀。同时,对于学习任务,要合理安排,不可过量。其次,从教学层面来看,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学习,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还应不断了解学习前沿的教学法,紧跟教学发展的步伐,在课堂上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完美演绎,从而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

2.学习环境层面。考虑到学生自我约束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中立楷模的方式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小组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为了加强小组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加入奖励机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按照学生的需求加入合适的奖励机制。另外,学校应适当控制大学英语班级规模。大学英语班级,严格上讲,应控制在30人之内,这样的规模方便教师授课的同时,还能便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监控,适当的规模也能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课堂内容安排上,教师还应多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降低学生课堂上由听说任务带来的焦虑。

3.教材层面。针对目前教材出现的两个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针对使用经典教材的,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辅助材料,一方面扩充学生的信息输入量,另一方面课以填补经典教材不够时效性的缺陷。针对层出不穷的新教材,在选择上也要兼顾其时效性和经典型,更换不宜过于频繁。过于频繁的教材更替不利于教师对教材的充分利用以及深入研究。

总之,学生学习倦怠的缓解有赖于学生与教师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互努力、共同配合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倦怠才能逐步缓解。

四.结语

英语学习倦怠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同时,由于它的存在,教师的上课效率也大打折扣。它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事倍功半。考虑到引起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种种因素,只有学习者本人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缓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倦怠这种消极心理。笔者相信,学习者学习倦怠的缓解对于教师以及学习者本人都是一大福音。

参考文献

[1]Pines,A.Aronson,E.& Kafry, D. Burnout:from Tedium to Personal Growt[M].New York:Free Press.1981.

[2]Schaufeli,W.B.Martinez,I.M.Pinto, A.M.Salanova, M.& Bakker, A.B.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Cross-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464-481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 心理学报.2005年第5期.

[4]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5]廖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6]林丽丽.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2009年第12期.

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的编制 篇4

学习倦怠的定义基本上来自于对职业倦怠的研究, Pines (1980) 和Meier (1985) 对学习倦怠的定义是: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 而产生精力耗竭, 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 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台湾研究者杨惠贞 (1998) 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 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 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对前期研究成果即初步编制的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进行探索性分析, 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 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本土化的大学英语学习倦怠测量工具。初步编制的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共包括31个题项, 这些题项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和访谈, 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来收集、汇总和整理而成的。

3 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的探索性分析

3.1 研究被试

从某大学抽取大一、大二及大三共230名学生作为受试者, 对其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测试。回收问卷225份, 剔除无效问卷30份, 剩余有效问卷共194份。

3.2 项目分析

首先对初步编制的大学英语学习倦怠31个题项进行项目分析, 求出问卷个别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值, 将未达到显著水准的题项删除。T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题项的假定变异数相等与假定变异数不相等之t值都具有鉴别度 (t<..05) 。

3.3 因素分析

将31个题项作因素分析, 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首先我们用KMO检验和Barlett's球型检验来分析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46, 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本研究中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结构研究样本的足够性适当;从Barlett's球形检验结果来看, x2值为1.585E3, 自由度为378, 显著性概率为0.000<0.1, 达到显著, 表示适合对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抽取因子, 结果发现有4个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636%.由原始问卷可以得知这四个因子分别表达以下含义:因子2涉及的是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表达的倦怠情绪, 因子4涉及的是学生在进行具体外语学习活动时表达出来的倦怠情绪, 这两个因素都是涉及到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问题, 因此将其命名为“情绪耗竭”, 是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第一维度;因子1涉及的是学生表达对大学英语学习倦怠情绪的行为方式, 该因素与行为有关, 因此将其命名为“行为不当”因子, 是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第二维度;因素3涉及到的是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对自我能力和自我成就感方面的评价, 因此将其命名为“低成就感”因子, 是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第三维度。

三个维度得出后, 需要对三个维度再次进行因素分析, 以考察这三维度是否能共同代表学习倦怠。首先我们用KMO检验和Barlett's球型检验来分析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验证结果显示KMO值为0.581, 在0.5-1.0之间, 表示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结构研究样本的足够性适当;从Barlett's球形检验结果来看, x2值为49.292, 自由度为3, 显著性概率为0.000<0.1, 达到显著, 表示适合对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抽取因子, 用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旋转来对因子负荷量大小进行考察, 并检查累计贡献率是否达到统计学要求。结果发现只有1个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2.783%, 所以这三个维度是合理的, 一致代表了学习倦怠。经过因素性验证, 最终形成了包含31个题项的《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

4 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的信度及效度

4.1 信度检验

为检验问卷的可靠性, 采用克伦巴赫来进行信度分析, 检验各维度层面及总量表的的内部一致性。由信度检验报表得知三个维度的Alpha系数分别为0.892, 0.922, 0.812, 其系数都在0.80总量表Alpha系数为0.914。根据心理测量学要求, 信度系数在0.70以上表示可以接受, 所以本问卷信度颇高, 本问卷的测量结果是有效的。

4.2 效度检验

本问卷是建立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基础之上的, 并结合对学生的访谈, 参考以往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编制出来的, 该文件通过了心理学家对项目适当性和问卷科学性的评定, 基本上包括大学英语学习倦怠表现的所有方面。因此, 该问卷的效度是合理的。

5 结论

通过对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的探索性分析得出的大学英语学习倦怠三个维度共同代表了学习倦怠,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2.783%, 问卷结果也表明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

参考文献

[1]Pines A, Kafry D.Tedium in College.Paper Presented at the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 Honolulu, Hawaii, ERI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92210, 1980

[2]Meier S F, Schmeck R R.The Burned-out College Student:A Descriptive Profil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J], 1985, (1) :63-69

学习教师职业倦怠心得体会 篇5

果这小学 龙耀伦

2016年6月19日,我听了坝子中学周志凌老师的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些内容,使我深受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职业倦怠心理:

一、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保持对自己职业的新鲜感,寻求工作之外的乐趣。

二、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保持平常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学会自我调适,宣泄,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教师要正确认识压力,积极面对工作,乐观向上,合理调节情绪,克服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宣泄调控,合理调节生活节奏,改善睡眠、饮食等方面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

四、多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锻炼身体、良好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生理机能与人的内心情绪休戚相关。当身体强健,身体中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皮肤和毛发等组织运转顺畅时,人的精神上的承受能力必定较强。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远离倦怠。合理饮食——为身体健康提供“燃料” 饮食是人生的享受,合理健康的饮食能缓解身心压力,给身体提供燃料和动力。

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自我充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不断学习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教师的自我充电有助于产生新的教学理念,防止产生油尽灯枯的感觉,重新唤醒教师对教学的激情。

六、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 家庭是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家庭也是放松之地,也是能量再生的场所,对于职业倦怠的缓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首先应摆正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同时,运转正常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有助于个体战胜困难。来源于领导(如校长)的支持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同事和其他人的支持。来源于同事的支持比来源于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在教师压力和枯竭之间所起的缓冲作用更大。来源于学生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情感型支持对于降低枯竭水平更为有效。

英语学习倦怠 篇6

中职生英语 学习倦怠 教育对策

Pines和Meier对学习倦怠下了如下定义: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我国连榕教授认为学习倦怠是沮丧、疲乏、不满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的心理表现,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学习倦怠现象在中职生的英语学习中非常普遍,有的学生抵触学习,有的学生缺乏兴趣。在生理上主要是大脑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等;在心理上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躁动、忧虑等。

中职生出现英语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自身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理解接受能力低,学习动机差。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保证,英语也是如此。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能力一直处于较低层次,进入中职学校后,英语课程难度有所增加,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认为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直至放弃。其次,家庭教育相对落后和缺乏。中职生自理能力相对增强,学习相对较差,家长大多不太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家庭辅导方面完全是处于真空状态。学生在英语作业方面经常出错,却又不能及时订正,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英语缺乏信心,形成学习倦怠。再次,英语的学科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英语学科本身的严密性和连续性,词汇和短语等知识点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语法又相对晦涩难懂,难以吸引基础本就不好的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没有到达期望值的学生漠不关心,就容易让那些原本有可能把英语赶上去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使学生间接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一、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要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让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帮助中职生们尽快走出中考失败的阴影,认清生活目标和就业现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正视学习倦怠存在的客观现实,建立合理的期望和动机,积极调整心态,多方面发展、完善和悦纳自我,努力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

唯物辩证法说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战胜学习倦怠的内在源动力。有了符合发展实际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人的行为会跟着目标走,太大的目标未免过于抽象和遥远。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一些小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个性化计划指导自己的学习,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实现达到最终获得大的成功体验。

三、采取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1.以读带说。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跟读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不可能大面积的去辅导学生的朗读。早读时,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互助朗读。读得流利了,培养好语感,才有可能张开嘴去说正确的英语。

2.情景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尽量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去体验语言,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使用语言的乐趣。比如可以模拟为外国游客做一次导游,介绍某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以及一些精彩的传说故事等。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会在反复练习中逐渐使语言更流畅,语法更通顺,而且使情绪更加愉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倦怠。

3.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自觉的学习。可以组织一些英语兴趣小组,如“我爱记单词”、“天籁之音”(学唱英文歌曲)、“脱口秀达人”(以对话或演讲为主)、“我是小作家”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定期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也可以设置英语口语角,每期确定一个主题,让英语语言能力较好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在课余开展活动。

四、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英语学法指导

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教学手段的优劣,采用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严重脱节。教师应在学习策略上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比如很多学生觉得背单词很枯燥也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把各种单词记忆法传授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练习。布置相应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及时进行检查和督导,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促进个性化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得其所。

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奖惩机制,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没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没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学好英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学习和操练。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努力捕捉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因为适当的表扬或奖励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努力就能做到,经常体验到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应该精选难易程度合适、最能引导学生兴趣的英语教材,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听、说、读、写、译,努力学会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使用。考评应从客观实际出发,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采用听、说、读及试卷相结合的方式,平日测验与课堂发言,课外作业相结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量化考评,给学生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六、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驿站,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不恰当,就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要加强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调整家长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不能把考试成绩当做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要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要正确引导,耐心开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和知心人。

七、提高教师素质,做学习型导师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高素质的教师对于缓解中职生英语学习倦怠非常重要。教师自己要树立好学习的榜样,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增加英语学科的魅力,不断的吸引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但传授知识,还要教给中职生思考和学习的方法,把他们的学习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而不是只灌输给他们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教师多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和表扬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出积极思维的活力。同时也能避免厌学感的发生。

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有高潮也有低谷,中职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受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英语学习倦怠是中职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家庭、教师都应积极采取对应措施,找到问题症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和教师教学改革,共同努力,缓解中职生英语学习倦怠。

参考文献:

[1]郭英,周文静.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

[2]茅育青.学习的倦怠之原因与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07,(3).

[3]朱会明,刘长颖等.学习倦怠研究的再思考[J].商业文化(社会经纬),2008,(1).

[4]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

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 篇7

“倦怠”一词最早由临床心理学家提出, 用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长期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低等。学习倦怠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Julie Pham[1]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 在学业上产生的情感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杨丽娴[2]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却又不得不学习的一种逃避行为;杨惠贞[3]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因课业压力或其他个人心理因素, 产生的情绪耗竭及低个人成就感。

本研究采用杨丽娴的定义方法, 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动力, 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厌烦、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 并伴有逃避学习的行为。

2 学习倦怠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认为学习倦怠特征表现在人的行为和心理上: (1) 情绪低落, 指处于学习倦怠状态下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对学习冷漠、悲观。 (2) 去个性化, 指个人以玩世不恭和不带感情的方式和态度回应周围人际, 从而对自己的学业失败进行合理化。因此, 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在助人职业活动中表现为对他人的去个性化, 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对学习本身的不当行为。 (3) 低成就感, 有两种表现:一是觉得学习枯燥乏味, 不感兴趣;另一种是, 学生感到付出了努力, 但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时, 所产生的较强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学习倦怠的前两种症状结合在一起时, 学生就会丧失理想和学习动机, 产生习得性无助。

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有个人和环境两大因类: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人格、情绪和动机方面, 而环境因素体现在学校、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 (1) 个人因素性别在学习倦怠上有差异。魏珍[4]和魏婷[5]均发现高校学生中, 男生学习倦怠程度比女生高;人格方面主要有自我效能感、内外控等因素, 魏云[6]研究表明学习倦怠总分与学习疲倦、学习效能及神经质、开放性存在着差异。许有云发现使用不同应对风格的大学生在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宋晓颖研究发现, 不同情绪稳定程度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达到显著差异, 邓愉联认为, 学习动机能直接推动与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李瑾认为动机是促使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2) 学校、家庭和人际关系因素学业上的压力及学校间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等因素会引起特定个体的倦怠综合症状。家庭方面的如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期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3 学习倦怠的测量及研究

目前测量学习倦怠的量表主要是MaSlach的倦怠量表。MBI有三种版本, 由情绪耗竭、去个性化、降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构成。这三种版本分别是: (1) MBI.HSS是最早的倦怠量表, 适用于服务行业的工作者。 (2) MBI—ES是根据MBI.Hss原始量表改编, 以学校机构为背景, 适用于教育工作者。 (3) MBI.GS通用量表, 也是根据MBI.HSS原始量表改编而来, 适用于从事其他行业的“非与人为服务对象”的人员。这三种MBI量表均以Likert七点自评式量表, 从“从来没有”到“每天都有”, 分别记0—6分。

不同版本的MBI量表被不同研究者采用, 有学者根据MBI版发展了MBI的学生版。如杨惠贞[7]对MBI.GS量表进行了修改, 且修改后的量表更适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倦怠。Gold等人以师范生教学倦怠为研究, 编制了大学生量表。Powers&Gose以学生为样本, 将修订的MBI量表应用到教育情境中。杨丽娴参照职业倦怠量表, 编制了《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包含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 此量表信效度较高, 国内学者多以此量表为标准。戴春林等编制了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得出中学生学习倦怠有情绪耗竭、学习低效能感、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四因素构成。吴艳等人也编制了初中生的学习倦怠调查问卷, 陈燕根据情绪低沉、行为回避、成就感低这三个维度编制了《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目前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比较少, 但已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大多研究集中在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上, 但缺乏本土化的学习倦怠量表, 在探讨影响学习倦怠的成因上, 还需结合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探讨;目前还没有对学习倦怠心理干预的研究, 这将是以后学习倦怠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Julie Pham, Burnout afflicts students, Daily Californian (http:/www, wpi.edu/News/TechNews/980317/bumout.html)

[2]杨丽娴, 连榕.学习倦患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集美大学学报》, 2005, 6

[3]杨惠贞.影响学生学习倦怠及计算机学习成效因素之研究.田立中央大学博士论文, 1998

[4]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初探.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6) .

[5]魏珍.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个别差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6)

[6]魏云.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分析士学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5)

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倦怠现象的思考 篇8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倦怠”的概念,他认为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筋疲力尽时,职业倦怠现象就产生了。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的产生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然而不仅工作群体中存在倦怠,在学生群体中也存在倦怠。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有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学习倦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学业都有影响,严重的可引发学生溃疡和肠胃疾病等,并会导致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那么是什么使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产生倦怠的呢?我认为影响初中生“学习倦怠”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个人因素。

有些学生的目标期望值过高,因此会由于不能达到目标而常常面对挫折。过多的挫折会使他们沮丧、气馁甚至绝望。另外,在挫折面前,有些学生缺乏正确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极易产生悲观的情绪。还有些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低,他们缺乏自信心,学业上一旦出现波折,就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表现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感觉自己学什么都不行,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得不到应有的进步。这类学生往往很容易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

(二)环境因素。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往往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干涉过多,使孩子在学习中体验不了快乐,压力过大,导致学习效率低。还有一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孩子缺乏管教,听之任之,使其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极其重要,教育方式欠妥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倦怠。

2. 学校环境的影响

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改善校园生活环境这方面重视不够,使得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这样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及不良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在教学方面,有些教师教学理念成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有些教师自身缺乏耐心,特别是对待一些所谓的后进生经常批评、讽刺、挖苦,导致学生对教师不信任,从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二、初中生产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原因

英语的学习相对于其它科目的学习有其独特性,更加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

虽然新课标提倡了很多年,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运用灵活多样、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学好、用好英语。但现实情况是,有些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过分强调模仿、死记硬背和机械操练,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顾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在课堂上一味要求学生记笔记、做练习,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困难,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产生倦怠。

(二)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

有些英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而很少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因而对于学生只知其英语成绩好或是差,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管是何种情况,都一味地归因为他们学习不努力,经常斥责他们,有时候甚至进行言语侮辱。这样很容易导致与学生的关系不和谐。现在的初中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对于不喜欢的老师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显然会使自己对于英语学习越来越排斥。有专家早就提出:“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在社会、情绪、学业方面的调整。”在初中阶段,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产生疏离的倾向,对教师持一种消极、否定的态度。

(三)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压力大。

对于部分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进步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自身确实不努力,有的是因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又缺乏教师的指导,还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看不到学好英语的必要性。相当于其他科目来讲,英语的学习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并且学生在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识记过后不一定能马上看到自己的提高,这会使学生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另外,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加之教师、家长对他们的严格要求,造成学生高负荷的学习压力,学习倦怠随之慢慢产生。

三、初中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对策

我认为,要消除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英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英语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情绪才会高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更需要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设计难易结合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满足、愉快的情绪。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为了不让有些学生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组学习,并特意设计一些比较容易、有趣味性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学生,特别是一个初中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在学生内心深处,都是希望能和教师进行交流,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倾注爱心,用平等、善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缺点和问题是正常的,要少一些责备和批评,多一些包容和鼓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除了关心学生的英语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其他方面,进行适时的帮助和鼓励,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不管是在英语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间接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避免或者消除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产生。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自我判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很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比较自信,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自信,对于挫折不能进行正确的归因,对学习比较随意。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经验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是挫折时,也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参考文献

[1]贾文化.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压力与认知根源.教育探索, 2006.8.

[2]黄卫平, 李潜.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及对策.思想教育研究, 2007.4.

[3]胡俏, 戴春林.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心理科学, 2007.1.

[4]刘旭.听课、说课、上课.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7.

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个案研究 篇9

一、理论背景

1.职业倦怠的概念。Frendenberger (1974) 提出了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这一概念后, 职业倦怠就广泛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 是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 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许多研究表明, 教师这一面对人的工作行业是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证的行业。

2.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Maslach &Jackson (1996) 提出了职业倦怠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多维度对它进行理解。现在大量的研究中都普遍运用此三个维度, 就是情感枯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去人格化 (Depersonalization) 、和个人成就感低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小崔 (化名) , 男, 今年31岁。担任佛山市顺德区某初级中学英语一个班的教学, 教龄7年。该教师的专业素养较好, 近三年来由于教学成绩不理想, 一直担任一个班的英语教学。经过跟该老师协商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愿意接受本人的访谈、每周三次听课和提交备课本和教学反思。

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题访谈、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在研究调查的8周时间里, 本人对该老师进行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 (MBI) 的测量, 显示出小崔有一定的职业倦怠倾向, 但不算是最严重的。

3.结果分析。

(1) 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工作任务, 假如老师在角色上转换不过来, 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就会成为情感枯竭的重要诱因。

(2) 教师作为一个多角色化的职业, 也是面对人的职业。在面对同事、学生和家长时, 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就更容易地产生负面的、冷谈的和孤僻的心理体验。

(3) 教师的低成就感更多来自于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意, 但又无力改变现状。原来所设定的目标过高, 多次不能达到目标后产生的无力感和低效感, 力不从心, 对自己过度消极评价, 导致在工作中失去目标。

三、启示及结语

作为个案研究, 样本较少, 揭示对象的典型特征, 常常是进行定性的分析, 目的不将研究结果推广到有关人群, 而是使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虽然这只是针对一个英语老师的职业倦怠个案研究, 但相信其真实性可以让很多的英语老师引起相关的共鸣。

1.从教育管理层面来说, 更有效地组织好新教师培训是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措施。

2.对于学校层面来说, 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的教师教学氛围也是能够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3.对于教师自己层面来说, 学会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才会更有效地从根本上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1) 积极主动参与各类的培训, 更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自己的能力提高了, 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 从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和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2) 订立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目标要贴合实际, 为自己在教学路上找个航标, 才能更坚定自己走下去的信心。

(3) 作为英语老师, 受过中外文化教育的洗礼, 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求同存异。积极主动与备课组内的同事交流, 虚心向别人学习。良好的同事关系能够帮助自己发展外, 还能够降低自己的焦虑感和沮丧感。

参考文献

[1]Maslach.C, Schanfeli WB.Leither MP.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J].2001, 52, 397-422.

浅析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篇10

1974年,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 (burnout) 这一术语。该术语用于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玛斯勒 (Maslach) 从三个纬度来解释职业倦怠, 即情绪衰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人格解体 (depersonalization) 和低个人成就感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教育变革中, 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应得到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运城市选取4所中学的102名英语教师作为被试进行调查。其中97份问卷样本有效, 男性教师16名, 女性教师81名;年龄范围25岁到50岁;初中教师55名, 高中教师42名。在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笔者对其中有代表性的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以期对被访教师群体获得进一步的了解。

本研究采用Maslach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简称MBI) 。问卷量表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部分, 其中包括性别、教龄、学段和周工作量几项内容。问卷第二部分包含22个题目, 主要测量个体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方面倦怠发生的频率, 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进行作答。

二、调查结果

1. 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被调查的英语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平均得分为21.84、15.57和18.74。通过取各维度得分的最低分和最高分进行比较, 从整体上看, 运城市中学英语教师处于中等水平的职业倦怠, 其中去人性化方面的波动较大。

2. 结论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 教龄对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中16-10年教龄的教师在三个纬度上均值得分最高, 也就是说处于这一时期的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倦怠最强, 而且各组教师之间的教师差异性也比较显著, 因此从职业生涯规则来看, 教师个人及相关教育组织部门都应该采取措施对处于该阶段的教师予以特别关注。从附表来看, 工作量与教师的职业倦怠呈正相关, 周课题量越多的教师在倦怠三维度的得分也越高, 其中情绪衰竭方面的表现尤其严重。从性别上来看, 男教师的总体倦怠程度要强于女教师, 这可能与英语教师群体中男女教师比例有关系, 同时也受制于传统观念赋予男性的社会期望, 男性教师担负着支撑整个家庭的重担, 自然也就多一份压力。婚姻状况也对教师职业倦怠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从职业倦怠三纬度来看, 已婚教师的均值都明显高于未婚教师。

三、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以及应对策略

1. 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为筋疲力尽。教师这一职业角色, 无论是教师本身还是外界社会, 都赋予了它更高的要求和特殊的职业含义。今天的教师不仅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还随着来自自身、学校及外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教师行业中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再者, 由于中学英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绝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必须以校为家。一般任课教师平均每天在校时间是10个小时, 班主任更辛苦。

第二种表现为不满足现状。与其他学科相比, 英语教师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课的内容都是新的, 因此每天备课占据他们很多时间。虽说中学英语教师每天讲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但此类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按部就班地进行。有很多中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缺少刺激性, 再加上英语专业的学习让很多英语教师内心深处多少存在些浪漫情怀, 长期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开始不满足现状。

2. 应对策略

首先, 教师要增强个体的自我调适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情绪疏导, 提高自身的承受力。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以便应对新的挑战。其次, 学校要为教师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和管理机制, 制定完善的教师素质水平测评和激励机制, 尽量挖掘教师潜力, 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实行奖励, 增强教师的归属感。第三, 社会各界都应具体、客观地看待教师职业, 让教师职业去神圣化、接地气。

四、结束语

虽然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 但还是没有引起社会以及管理层的足够认识。帮助中学英语教师客观地看待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并切实解决由此带来的危害, 是教师个人、学校以及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要:职业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教师工作负担沉重, 社会压力日益加重, 教师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也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应引起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的重视。本文探讨职业倦怠的定义和研究现状, 分析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结构提供有益信息。

关键词: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

参考文献

[1]金忠明, 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

浅析高中生的学习倦怠 篇11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高中生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低落,负性情绪为主

学业倦怠的学生多伴有苦闷、寂寞,忧郁,失意,不安、愤懑、痛苦,嫉妒等情绪。负性情绪,也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少量适度的负性情绪,对人是有利的。比如,适当的苦闷和寂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适度的嫉妒和不满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然而,大量的长期的负性情绪郁积在心里会使人失眠,憔悴,精神不振,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悲观乃至于抑郁,最终会给身体和心灵带来较大损害。

(二)行为偏差

学习倦怠的学生行为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逃避和退缩等不良行为,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神气、热情与激情,身体困乏,反应迟钝,动作缓慢。严重者还容易感到学习乃至生活乏味,厌倦学习和学校生活,出现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行为,逃避学习活动,对学校课业漠不关心;拒绝接纳老师,将老师视为没有感情的人,对老师、家长和周围事物持消极、冷漠、反感甚至对抗的态度。

(三)自我评价低

学习倦怠者自我评价偏低尤其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在其它方面也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失去自信心,对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

二、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内在动机不足,学习兴趣缺失

在从小“十年寒窗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育中,部分学生从小到大认为学习只是寒窗苦,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成为人上人,可这一目标太模糊也太遥远。而到了高中,学习的强度和压力日益大,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在周而复始的机械劳作中,内在动机不足的学生学习更容易倦怠现象。

2、个体人格因素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与本身的人格特征有密切相关,具有某些不良人格特征,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低,情绪的稳定性低、高焦虑、外控信念低等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等,这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3、习得性无助

高中的学习中考试过于频繁,学校、教师及家长对分数的重视更多的是给学生的挫折体验,偶尔受到一点挫折,可能有助于学生养成知难而进,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有助于意志的磨砺。而挫折过多,经常性的挫折则会使人沮丧、烦恼、厌倦、气馁、绝望。习得性无助是学生产生倦怠的重要原因

(二)客观原因

1、学习压力和强度太大

学习感到的压力主要是学业压力和与学业有关的压力,比如学科多,学业难度大,教学速度快,各种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压力大;教师的过度要求与批评有压力;家长期望过高会造成压力;同学间的竞争竞赛也会产生压力。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一些学校和学生总是加班加点,延长学习时间,加大学习强度,学生自己常常违背生理变化规律,该休息时不能休息,该学习时只能是强打精神,结果让学生疲惫不堪,学习效率下降。

2、学习环境不适。

物理环境对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不适,也容易引起学生倦怠。此外,心理环境也很重要,紧张压抑的心理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还有,教师不当的教学态度和方式方法。如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能力、成绩,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其次是教师的教育内容单一,教学内容呆板,枯燥乏味,教学方式生硬,都会导致学生失望、悲观和厌学。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倦怠。

三、对策分析

(一)目标合理,体验成功

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业目标,有了目标大学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难以实现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低没有成就感,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设立近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短期目标,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成功的体验中找回自信,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科学用脑,改进方法

了解大脑机能,学习科学用脑的方法,克服大脑疲劳。同时要做到体脑结合与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放松,以保证脑功能的恢复,提高学习效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研究学习方法,构建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进成功的学习,丰富成功体验。

(三)调节情绪,合理宣泄,

改变认知,多从积极的方面考虑问题,通过调整自己对事情的态度,调节情绪。

想象放松,如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冥想自己进入大自然的美境,冥想听到小溪流水、小鸟鸣叫,看到彩蝶飞舞,自己自由自在在沐浴阳光,或冥想在海边日光浴,听海涛波浪等,以舒适的环境达到身心放松。

用宣泄法舒缓压力。受挫以后,如果采取可控的、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宣泄受挫折后的紧张心理,对恢复心理平衡十分必要。在紧张状态下,情绪和情感的宣泄也是必要的,当然宣泄一定要有节制,应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和场合,应尽量不影响别人。

暗示法,面对压力,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来调节。比如,自言自语地说,“振作起来,还有希望” “天生我才必有用”等。通过语言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安慰,可以舒缓压力,转换心情。

(四)正确归因,找回自信

对成败客观、正确归因,不盲目自责。多角度看问题,在挫折和失败中看到光明的一面,善于发现事物新的意义和价值。多鼓励自己,通过积极评价找回自信。

另外,在学生自我努力的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中我们也要一改苦学的观念,努力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切实为高中生减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曾玲娟.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

2、茅育青.学习的倦怠之原因与对策研究.心理学报.2007,3

英语学习倦怠 篇12

1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原因

(1) 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持之以恒、认真地学习的主要因素, 如果缺乏学习动机, 学生肯定不爱学习、不去学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动机, 或者学习动机不明确, 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有的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有的是为了考个好成绩等等。但是在高职院校中, 学生生源的素质本来就不是特别高, 他们的学习动机几乎没有, 对学习不感兴趣, 再加上高职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 只要考试成绩达到60分就可以, 学生便想着在考试前突击考试就能及格, 学习动机完全丧失。

(2) 学习方法有误

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不科学甚至有误, 所以学习起来相当困难, 时间一久, 学生便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也变得倦怠起来。英语是一门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的学科, 不可能靠走捷径, 因此, 学生只有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学好英语。在教学中, 大学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学习任务主要还是考学生自己来完成, 有的学生自制力差, 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感到学习很困难, 所以产生倦怠心理。

(3) 社会认可度低

现在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认可度普遍较低, 甚至存在歧视现象, 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高职院校的学生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倦怠心理, 尤其是对英语的学习, 他们常常以“作为一个中国人, 为什么要学英语”来安慰自己, 同时也作为不学习英语的借口, 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 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倦怠心理。

2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

(1)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英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学习英语时遇到困难, 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得事半功倍。因此, 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消除倦怠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比如教给学生怎样记单词最有效, 怎样阅读最正确, 使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方法之下, 找到学习的乐趣, 一旦学生入门之后, 他们就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感, 甚至会喜欢学习英语, 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就端正了, 就不会有倦怠心理了。

(2) 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我们已经讨论过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 一定要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要告诉他们学习是为了自己, 学到的知识能够帮助自己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只有自己掌握真正的知识和本领, 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之后, 他们就不会在整天浑浑噩噩的生活, 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时间一久, 他们就会找到学习的乐趣, 变得热爱学习, 他们的倦怠心理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

(3) 改革英语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倦怠现象, 改变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英语的学习本身就是一项枯燥的工作,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和方法, 只注重教师对英语课程的理论传授, 将关于语法、句式、词义等一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时间一久, 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倦怠现象, 教师应当及时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采用新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长此以往, 学生的倦怠心理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3 总结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之所以存在倦怠心理, 是因为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建立良好的兴趣, 学习方法又不正确, 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 最终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产生了倦怠心理。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感到一种乐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的倦怠心理不知不觉地消失。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语言, 它在我国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倦怠现象, 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英语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找出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曲面铣削下一篇:均衡劳动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