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手术

2024-07-04

胆囊手术(精选11篇)

胆囊手术 篇1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胆囊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开腹胆囊手术技术成熟、切除彻底;腹腔镜胆囊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1]。我院对比了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行胆囊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 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16例, 均经B超检查确诊断, 并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74岁, 平均年龄为 (49.5±11.3) 岁;男性31例, 女性27例;其中胆囊结石28例, 胆囊炎16例, 胆囊息肉1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为 (50.1±10.3) 岁;男性30例, 女性28例;其中胆囊结石29例, 胆囊炎15例, 胆囊息肉16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取仰卧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于右肋缘下约1.5cm、上距腹正中线约2cm处斜向下作一3~4cm切口, 打开腹腔后显露胆囊底, 游离胆囊组织并切除, 术中使用电凝止血, 术毕关闭腹腔[2]。

观察组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取头高脚低位, 全身麻醉后于脐下弧形切开。常规建立气腹, 压力在12~14mm Hg。分别于剑突下、腋前线与肋弓交界处导入穿刺管。在腹腔镜的视野下分离胆囊周围脂肪组织, 探查胆囊解剖位置、炎症程度、黏连范围等情况。分离胆囊周围粘连, 提起胆囊壶腹部, 解剖出胆囊管, 远端使用钛夹夹闭后, 从中间剪断胆囊管, 钝性分离出胆囊动脉, 使用钛夹后电凝切断, 将胆囊由剑突下孔取出, 胆囊床电凝止血, 一般无需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1.3 判断标准

如同一患者发生几种术后并发症, 以症状最严重的并发症计一次[4]。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渗血2例、胆心反射3例、肠粘连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观察组发生胆心反射2例、胆管损伤1例、肠粘连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腹腔镜是专业性较强的术式, 存在着发生胆道损伤等医源性损伤的潜在危险, 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术前严格控制适应症、术中规范操作、遇异常情况行果断处置等均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 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开腹胆囊手术比较, 腹腔镜胆囊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永波.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 (4) :491-493.

[2]罗坤, 陈本华, 李明军, 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传统手术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0) :90-91.

[3]任恒宽.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3 (6) :524-525.

[4]张宗明.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 (11) :1200-1204.

胆囊手术 篇2

案情介绍:2001年2月19日,李某因“右上腹不适,体检发现肝占位”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肝血管瘤,胆石症,胆囊炎。2001年2月27日,医院为李某行“肝左外页切除+胆囊切除”。术后李某出现黄疸、腹胀及腹痛,医院考虑术后肠粘连,于2001年3月13日给李某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术后引流出大量液体,原告李某仍有腹痛,经医院会诊后考虑原告李某系胆汁性肠腹膜炎。2001年3月24日,医院再次给李某行“开腹探查,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经多次会诊,对症治疗,李某的情况好转。原告李某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总计228752.06元,已交纳住院押金90000元。原告李某于2002年5月离开医院,但一直未办理出院手续。现原告李某以被告医院违反诊疗常规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并且在手术时不采取相应措施,在出现胆漏后又未及时采取有效对症措施治疗,致使原告李某遭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患有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经常性头晕目眩,腹壁出现瘢痕、增生、质硬等情况为由,起诉要求被告医院赔偿自购医药费32853.95元、后续治疗费2578.8元、住院伙食补助费12600元,营养费4203.5元、护理费49134元、交通费1641元、误工费130205.6元、提前离岗工资损失121540元,残疾赔偿金31275.6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并要求被告医院退还已支付的医疗费90000元,要求未支付的医疗费由被告医院承担。庭审中,本院委托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对被告医院在诊疗中是否存在过错及原告李某的伤残程度进行了鉴定。2005年9月该研究所作出(2005)京法科鉴字第1340号法医学鉴定意见书,鉴定结论为:

一、被鉴定人李某术后发生胆漏为手术并发症,但被告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第一次手术采用特克粘贴肝切缘创面,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处理欠妥;在患者出现胆漏所致腹膜炎可能时,医院手术时机掌握欠及时,且手术未能充分引流,导致不得不行第三次手术等不足,使患者李某承受了多次手术的痛苦并增加了经济负担。

二、参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被告医院医疗行为的不当造成李某的伤残等级为十级。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侵害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医疗机构应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根据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的鉴定文书,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第一次手术采用特克粘贴肝切缘创面,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处理欠妥;在患者出现胆漏所致腹膜炎可能时,医院手术时机掌握欠及时,且手术未能充分引流,导致不得不行第三次手术等不足。被告医院在医疗行为在存在的过错使原告李某承受了多次手术的痛苦并增加了经济负担,故被告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原告李某在被告医院处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应由医院承担,被告医院应退还原告李某已经交纳的预交金。

法院判决由被告医院承担案件审判过程中的鉴定费3000元;

由被告医院承担原告李某在治疗期间所花的有证据证明是被告医院要求其购买的部分以及与治疗原告李某所受损伤有关联的部分的自购药物费用;李某在手术后治疗瘢痕等所发生的费用。

胆囊手术 篇3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摘除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18-01

胆囊结石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同时比较常见,通常女性发病几率要高于男性。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油脂食物食用的也较多,随之发病率不断的上升。胆结石会引发胆道梗阻,导致患者腹痛、发热、黄疸休克等一系列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1] 。因此,笔者针对胆摘除术围术期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进行胆囊结石摘除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过B超检查证实,并且显示结石的大小均不相等,数量较多,均为团块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为31例,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范围为20至78岁,平均年龄(46.5±2.3)岁;病程范围为3个月至24个月,平均病程为(12.1±1.4)月。其中有1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有2例患者伴有心脏病,有1例患者伴有冠心病。干预组患者为31例,男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范围为22至76岁,平均年龄(45.4±2.5)岁;病程范围为2个月至23个月,平均病程为(11.5±2.2)月。其中有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有1例患者伴有心脏病,有1例患者伴有冠心病。两组患者从上述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全部过程、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观察患者的疾病进展,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需要对患者及时扩容进行输入浓缩红血。当患者的电解质失衡需要进行及时的调节。③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必须保持引流T管通畅,将其进行其固定,并且要定期更换引流管与引流瓶。患者进行拔管后伤口采用凡士林纱布条进行添充。避免引流管收到挤压、脱出、堵塞。由于患者术后出现的分泌物较多,必须鼓励患者呼吸、咳痰。若患者的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器或是祛痰甘草片进行除痰。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量表满分为100分,临界分值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的情绪越严重[2] 。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在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间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1.29%,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胆囊切除术在胆道外科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是治疗胆囊疾病。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综合因素所导致的。患有该病的患者多数伴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出现上腹发胀或者隐痛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胆纹痛。该病具有病程较长,并且很容易反复的发作[3] 。

本次试验通过62例胆囊结石的患者在进行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通过术前术后的指导,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在患者手术后,多数患者的肠胃蠕动情况均会受到抑制,腹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情况,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早期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在术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疼痛、呕吐、腹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学规范进行操作,全面的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处理。

综上所述,针对胆囊结石的患者行胆囊摘除术围术期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几率,对患者预后情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荣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汁瘘及胆管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1(4):359-360

[2] 韩威,张忠涛,李建设,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 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1):843-845

胆囊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胆囊结石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 女33例, 年龄22~79岁, 平均 (58.36±4.17) 岁。依照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 试验组38例, 男15例, 女23例;年龄22~77岁, 平均 (57.92±4.35) 岁;17例单发性结石, 21例多发性结石;本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炎, 17例伴黄疸。对照组20例, 男10例, 女10例;年龄55~79岁, 平均 (58.80±3.99) 岁;9例患者单发性结石, 11例患者多发结石;本组患者均有胆囊炎, 8例合并黄疸。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 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腹方式切除胆囊, 试验组借助腹腔镜切除胆囊, 两组手术的具体施术流程如下。

1.2.1 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

(1) 患者术前常规检查, 消毒皮肤,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患者术中仰卧位, 持续硬膜外麻醉, 以手术刀做适当切口, 切口位置可选择在右上腹肋缘下, 也可选择在右上腹腹直肌, 打开腹腔以后, 显露囊底, 剖离胆囊管, 切除胆囊组织; (3) 患者术后电凝止血、冲洗, 关闭腹腔, 常规护理, 如有必要, 给予患者引流[3]。

1.2.2 试验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 患者术前常规检查, 消毒皮肤,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患者术中仰卧位, 持续硬膜外麻醉, 以手术刀在患者肚脐下缘做适当切口, 穿刺气腹针,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气腹压 (13±1) mm Hg; (3) 取剑突和右上腹肋缘下两处位置做切口, 置入腹腔镜等手术仪器; (4) 透过腹腔镜找到胆囊管, 将其周围结缔组织切除后, 在腹腔镜见识下游离胆囊动脉, 及时结扎, 确认无问题后游离胆囊管, 切除胆囊, 从腹壁切口取出; (5) 施术完成后, 以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 再次确认无误后, 常规冲洗, 去气腹, 拔出穿刺管, 缝合伤口, 常规护理, 如有必要, 给予患者引流[4]。

1.3 观察指标

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基本指标、术后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影像学检查显示, 患者术后结石取尽, 无一例患者出现术中风险, 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中基本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术后2例使用止痛剂, 占比5.3%, 对照组7例患者术后使用止痛剂, 占比35.0%,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 ;试验组患者术后 (20.16±4.13) h肠鸣音恢复, 对照组术后 (42.42±6.80) h肠鸣音恢复,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2) ;试验组患者术后1例切口感染, 1例腹腔内微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5.3% (2/38) , 对照组患者术后2例切口感染, 2例肠粘连,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4/20) ,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 。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胆囊手术前, 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多采用开腹方式进行, 虽然开腹胆囊手术也可以达成手术治疗目的, 但由于手术切口过大, 耗时过长, 患者不仅感染发生风险增加, 术后肠粘连的可能性也很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 平添患者痛苦。腹腔镜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兴医疗技术, 将其与胆囊手术结合以后, 便成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腹腔镜胆囊手术[5,6]。

腹腔胆囊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不同, 施术者均在腹腔镜直视情况下以间接方式完成操作, 手术所有工具也由传统的手术刀改为电刀、电凝等设备[7,8]。本次临床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实现手术目的, 顺利摘除结石, 解除患者痛苦。但对比手术过程来看,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更小, 平均手术时间更短, 术中平均出血量更少, 术后平均排气更早, 平均卧床时间更短, 出院更早, 这表明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更小, 利于患者康复,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痛苦, 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 由于手术伤口小, 耗时短, 试验组患者无术后肠粘连情况, 仅1例患者切口感染, 1例腹腔内微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低, 程度轻, 表明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危害小, 应用安全可靠。

总之, 开腹胆囊手术于腹腔镜胆囊手术均能够治疗胆囊结石, 但腹腔镜胆囊手术术中、术后应用优势明显, 可作为胆囊结石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应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8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手术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 对照组20例, 患者以传统开腹胆囊手术进行胆囊结石治疗;试验组38例, 患者以腹腔镜胆囊手术进行胆囊结石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基本指标、术后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P>0.05) ; (2)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试验组患者术后止痛剂使用率小, 肠鸣音恢复早, 并发症发生率为5.3% (2/38) , 无患者出现肠粘连,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均能够治疗胆囊结石, 但腹腔镜胆囊手术术中、术后应用优势明显, 可作为胆囊结石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术,开腹胆囊手术,胆囊结石

参考文献

[1]李满绪.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14, 25 (6) :875-876.

[2]苏小林, 崔伟伟.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1) :103-104.

[3]王丽宏, 杨丽松, 尹大伟, 等.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3) :22-23.

[4]刘代平.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7) :90.

[5]赵鹤余.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32 (36) :78, 80.

[6]朱维宁.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8) :1262.

[7]曾德海.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12) :204.

胆囊病变首选微创手术方法 篇5

胆囊是个多灾多的的器官其中常见病、多发病有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蛔虫、胆囊癌症,等,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尤其是胆囊结石发作时,患者因无法忍受痛疼,会在床上翻腾,甚至用头撞击墙壁,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胆囊癌更是恶性疾病,隐藏很深,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对生命的威胁很大,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胆囊疾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持久。如胆囊结石症,虽然镇痛药与消炎药物可以暂时控制急性发作,但过不了多久又有重新发作的可能性。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患者右上腹部做一个10多厘米长的切口,将胆囊与结石统统摘除,雖然达到了“根治”目的,但给病人带来的损伤是巨大的。少数病人还会产生并发症与后遗症。

膜腔镜胆囊摘除术——现代高科技对胆囊唳瞒治疗方法这是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体现。当前做胆囊摘除术,借助于光学、电光、电子学、机械制造学等学科的优势制成了腹腔镜——种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的手术器械。在需要进行胆囊手术的患者腹壁上仅打3个1~2厘米大小的圆洞,将腹腔镜的镜头与操作杆插入腹腔中,在体外的电视屏幕上通过腹腔镜来进行胆囊切除术,手术精确度高,出血少,损伤轻,恢复快,基本无后遗症与并发症。

胆囊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15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58例) 中男31例, 女27例;年龄24~59岁, 平均 (40.7±3.8) 岁。对照组 (57例) 中男34例, 女23例;年龄25~58岁, 平均 (41.2±3.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并轻轻向左倾斜,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 在其脐下开口, 已将腹腔镜置入, 采用10mm的Trocar于上腹部开口, 而另外2个5mm的Trocar则分别在锁骨中线肋下3指与腋中线位肋下5指的腹壁下开口, 然后采用电凝在较低电压下进行解剖, 然后在腹腔镜下采用特制的钳子进行分离及钳住胆囊, 使其游离后将其摘除, 并配合碎石后, 从切口处将胆囊取出。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 于右肋缘下约2cm处做斜切口进腹, 然后将胆囊管剖离出来, 并将胆囊摘除, 最后缝合胆总管接口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于手术治疗后的肠粘连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肠粘连发生率为6.9% (4/58) , 对照组肠粘连发生率57.9% (33/5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胆囊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在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胆囊炎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 虽然能起到显著的取石效果, 但胆囊切术手术后, 患者经常会出现肠粘连等并发症, 易引起粘连性肠梗阻。作为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肠粘连较轻的患者表现为饭后轻度腹部胀痛, 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影响比较小;但肠粘连比较严重则容易引发粘连性肠梗阻, 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减少肠粘连并发症的出现, 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

目前, 在胆囊疾病术后的肠粘连问题上, 多是采用促进小肠粘连松解的方法治疗。但对于肠粘连比较严重者, 必须采用二次手术治疗, 但二次手术也会存在肠粘连发生的风险, 容易造成恶性循环[3]。因此, 在临床中, 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术式、预防措施以减少肠粘连。临床研究表明[4], 对肠粘连的预防需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要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手术治疗, 且术后要及时清理腹腔积液、积血以及线头等, 以防因异物刺激导致肠粘连的发生; (2) 在手术操作时, 必须要遵循稳、准、轻柔的操作原则, 以防出现钝性剥离现象, 且要尽可能缩短肠管的暴露时间, 并对受损的浆膜进行及时修复[5,6]; (3) 在术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凝剂等抗感染药物, 以防出现严重的炎症[7]。 (4) 中医用药辅助治疗。对于肠粘连发生患者, 因采用一些具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及通里攻下等功效的中药材进行辅助治疗, 对缓解肠粘连症状及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具有重要的作用。 (5) 在腹腔内应用药物膜剂, 通过药物的吸收降解功用, 能有效控制肠粘连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推广, 腹腔镜胆囊手术因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已在胆囊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创伤更小, 而且操作简便, 能有效避免钝性剥离现象的出现, 且能有效缩短肠管的暴露时间。另外, 腹腔镜技术还能有效避免开腹手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及缝合线结等异物的遗留等情况, 且器械入口处与粘连病变高发区的距离较远, 从而有利于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朱同富[8]研究认为, 对胆囊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 其术后发生肠粘连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胆囊手术组, 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在本研究中, 5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 术后的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的对照组, 由此可见, 对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 疗效显著, 且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低, 安全有效, 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后的肠粘连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5例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58例) 与对照组 (57例)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肠粘连发生率为6.9% (4/58) , 对照组肠粘连发生率57.9% (33/5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胆囊手术, 腹腔镜胆囊手术在胆囊炎临床治疗后的肠粘连发生率更低, 安全有效, 有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肠粘连

参考文献

[1] 贺炳胜.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30) :4-5.

[2] 赵鹤余.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32 (36) :78-80.

[3] Azevedo JL, Azevedo OC, Miyahira SA, et al.Injuries caused by Veress needle insertion for creation of pneuoneum: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Surg Endosc, 2009, 23 (7) :1428-1432.

[4] 李振东, 兰顺龙, 王岩.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5 (5) :1044.

[5] Aziz O, Constantinides V, Tekkis PP, 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a meta-analysis[J].Ann Surg Oncol, 2006, 13 (3) :413-24.

[6] 朱维宁.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8) :1262.

[7] Roberts KE, Solomon D, Duffy AJ, et al.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 surgeon&apos;s initial experience with 56 consecutive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Gastrointest Surg, 2010, 14 (3) :506-510.

31例胆囊手术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2011年金湖县某医院外科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共31例, 其中男15例, 女16例, 年龄43-76岁, 平均年龄为68岁。

1.2 方法

1.2.1 围手术期处理

对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手术前使用抗高血压药、镇静药控制血压, 改善心脏功能, 并纠正低钾血症。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 术前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合并慢支炎、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肺部感染者, 术前联合使用抗生素, 积极给予相应的预防感染。并鼓励咳嗽、深呼吸、协助排痰、给氧等, 避免用镇静的药物, 术中避免应用抑制呼吸的药物。

1.2.2 手术方式

根据术中情况采用顺逆结合或逆行切除方法进行胆囊切除。

2 结果

本组31例中, 术中证明胆囊结石嵌顿27例, 胆囊积脓3例, 胆囊坏疽1例。31例中29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 顺利康复,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 切口脂肪液化1例, 经换药伤口延期愈合出院。术后共随访23例, 随访时间从1年到3年不等, 术前症状消失, 可以正常生活, 医患满意率高。

3 讨论

3.1 胆囊疾病以结石最常见。

本组31例胆囊手术后诊断胆囊结石27例, 占胆囊疾病手术的87.1%。从年龄分组中见中老年发病率高, 50岁以上患者占90.3%。

3.2 胆囊切除术中不应贸然对胆总管进行探查。

在胆总管病变性质不清时, 如情况允许, 可作术中胆管造影, 而不应轻易探查胆总管[1]。

3.3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由于社会的老龄化, 老年人胆道炎症和结石疾病发生率亦明显增加。本组病例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老年人胆道疾病除具有胆道系统疾病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外, 其临床表现和病理进程亦有其独有的特点。老年人机体细胞功能随增龄而衰退, 抗病能力亦相对降低, 很多老人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一个系统或多个系统的疾病, 这就要求我们在术前要仔细检查, 充分了解病变的情况及存在的并发症, 并进行术前危险性评估, 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改善机体状态, 提高手术的耐受能力;术后要加强监护和管理, 积极治疗合并症, 及时处理并发症, 使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本组糖尿病人术前应用胰岛素调整血糖接近正常, 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糖、尿糖并给予适宜的降糖药物, 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加强抗感染和支持治疗, 防止感染和切口裂开, 并注意保护肝肾功能, 对高血压、冠心病, 术前积极降压等治疗, 术中加强心电监护, 术后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高血压病人应积极使用适当的降压药, 使血压稳定在140-160/90-95mmHg水平, 给手术和麻醉创造有利条件[2]。老年人的肺顺应性降低, 术后易出现肺不张、肺炎、ARDS, 我们在术后常规给予吸氧, 雾化吸人, 拍背排痰, 加强呼吸道管理, 注意胶体液的比例, 防止出现ARDS。

3.2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一般认为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变进展快, 对炎症应激反应差, 胆囊黏膜萎缩及小动脉硬化供血较差, 极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 因此对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应采取较青壮年更为积极的态度, 手术越早对病人的身体打击越小。

参考文献

[1]官昌强.82例胆囊手术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15) :23.

胆囊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8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53例, 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 (51.7±10.9) 岁, 8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痛, 72例患者有明显的压痛, 38例患者出现呕吐、恶心, 6例黄疸, 40例有背部放射痛, 28例腹肌紧张。所有患者均行肝功能、血常规、淀粉酶及彩色超声检查。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 其中入院12~72h手术58例, 4~7d手术31例。顺行胆囊切除6例, 逆行胆囊切除13例。行顺行和逆行结合切除术60例, 6例行胆囊粘膜剔除术, 4例行胆囊造瘘术。

2 结果

58例患者入院12~72h手术 (EC组) , 31例患者4~7d手术 (DC组) , E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8min, D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5分;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2d (EC组) 和19.8d (DC组) 。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 且入院时常为危重的急腹症。由于急性胆囊炎容易引起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水肿、粘连、结石嵌顿、瘢痕收缩等情况, 从而导致解剖不清, 极易损伤胆管、门静脉等, 因此, 在手术前应根据本病的发作时间、症状、体征、B超及生化检测结果等相关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掌握好手术的最好时机, 直接影响着疗效及患者的预后。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一般认为, 如急性发作已超过72h时, 因局部组织水肿严重, 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 手术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多, 应保守治疗, 争取在炎症消退后6~12周再择期手术。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3]:早期胆囊炎的粘连较为疏松, 易于分离;囊壁水肿相对较轻, 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尚清晰, 粘连疏松, 电切及钝性分离均不困难, 并且由于水肿的存在, 组织间有明显的间隙, 胆囊管的炎症一般并不明显。一些患者虽然急性发作已经超过了72h, 但由于患者的经济等其他原因, 患者常常迫切要求尽早手术。因此对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的确定, 不能单纯以发病时间来决定, 而是要结合各种体征变化、医院条件、患者经济状况来全面分析来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89例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 手术成功率98.8%, 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且12~72h内手术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 与72h后手术的患者相比, 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了病死率。故作者认为:急性胆囊炎早期手术治疗成功率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3.2 手术方式选择

急性胆囊炎的手术目的主要为引流胆囊、解除梗阻、条件许可则切除胆囊。在本文中主要基本术式有胆囊切除术、胆囊黏膜剔除术、胆囊造瘘术, 只要掌握恰当的手术方法, 急性炎性期的胆囊切除术并非特别困难: (1) 在术中应尽量在一期以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4]。顺行胆囊切除术常适用于胆囊三角解剖基本清楚的病例。而对于对颈部结石嵌顿以及胆囊内有大结石的病例应采取逆行胆囊切除。顺行和逆行结合的胆囊切除术式适用于胆囊内多发结石, 尤其是小结石患者, 以及胆囊三角炎症明显, 解剖不清, 三管关系难以辨认的病例。 (2) 对于少数因壶腹部因瘢痕形成不能解剖出胆囊管的患者, 可在颈管交界处缝合关闭胆囊管残端, 石炭酸烧灼残存壶腹部粘膜。 (3) 尽量避免行胆囊造瘘术[5]:因为胆囊造瘘术不仅不能清除病灶, 而且有胆囊结石复发率或残留, 并且容易漏诊胆囊癌, 术后多需二期手术,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 正确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 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顺利完成急性胆囊炎手术,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郑彬.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9例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6) :3977.

[2]李兆波.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11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3) :555-556.

[3]沈万川, 张丽霞, 陈哲,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J].2006, 11 (6) :529-531.

[4]赵文刚.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5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16 (8) :765.

胆囊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胆囊结石患者68例, 其中女性46例, 男性22例, 年龄21~79岁, 平均49.5岁, 患者病程较长, 可达2年甚至数年, 多反复发作。B超显示结石大小不等, 团块状, 数量较多, 经诊断为非胆囊摘除术无效的难治性患者。

1.2 治疗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为患者行开腹胆囊摘除术。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 上腹部的不适感及对手术的恐惧, 临床上常表现出焦虑急躁, 这种状况愈临近手术愈严重, 因此术前心理护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2,3]。一是要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二是要了解患者心态, 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效果, 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以打消患者的顾虑;三是可请手术之后康复的患者介绍自己的经验, 打消患者的顾虑。

2.2 术前护理

2.2.1 物品准备

备齐手术中所需各种器械, 如电凝钩、抓钳、剪, 各种穿刺针及套管, 冲洗器、胆道探子、T形管等。

2.2.2 患者准备

(1)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 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必要检查, 了解有无其他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禁忌证;备皮、留置导尿管、药物药敏试验。 (2) 观察患者症状的进展情况, 了解有无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3) 尽量使患者达到最佳手术状态。若凝血酶原低, 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若贫血, 应及时扩容, 输入浓缩红血球或全血;若电解质失衡, 应及时调整;患者若出现低蛋白血症, 则输注蛋白或全血。 (4) 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翻身、呼吸、咳嗽、早期活动等[4]。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护理

术后回病房时, 因患者仍在麻醉状态, 可使患者平卧, 头偏一侧, 以避免术后呕吐可能导致的误吸。6~8h后患者清醒后, 可使患者半卧, 以促进腹腔网膜囊引流, 降低腹壁张力, 减轻切口部位疼痛, 方便患者呼吸。

2.3.2 严密观察

(1) 基本生命体征呼吸、血压、神志、体温、心率、尿量等重要生命体征参数在术后3d定时观察与记录, 一旦出现持续高热, 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 尿量偏少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向医师报告从而作出及时的处理[5]。 (2) 疾病腹部相关症状体征及黄疸的观察, 腹腔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2.3.3 引流T型管的护理

(1) 固定妥善并保持通畅。体位改变时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能高于腹部切口, 防止引流液的返流; (2) 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 (3) 及时更换外接引流管和引流瓶; (4) 拔管指征:黄疽消退, 大便颜色恢复正常, 腹痛、发热症状消失;引流胆汁量渐减, 颜色为金黄色透明状, 不可见脓液、结石、沉渣及絮状物[6]。拔管前可先进行试验, 在进食前后分别夹闭T型管lh, 1~2d后全天夹管, 无腹胀、发热、黄疽出现, 则说明胆总管已通畅, 可拔管。拔管前还应行经T管胆道造影:用12.5%碘化钠进行造影, 造影之后必须立即继续引流2~3d, 以排出造影剂, 降低造影后应, 若情况正常, 造影2~3d后可拔管; (5) 拔管后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 (6) 拔管一周内, 警惕可能发生的胆汁外漏、腹膜炎等,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 黄疽和腹痛是否再发。T形管引流与手术成败有直接关系。引流管受压、脱出、引流物堵塞均可导致引流不畅。如发生堵塞可用注射器抽吸, 导管脱出应告知医师进行由处理。引流物若混浊或有絮状物多见于胆道感染, 若胆沙生成较多可出现暗褐色颗粒物。患者带管下床, 要防止脱落、污染, 引流管不能过高, 以防逆流引起感染, 延缓伤口愈合。

2.3.4 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 记录伤口性质, 确保伤口干燥清洁, 若有渗液, 应及时更换敷料, 若出现胆汁渗漏, 可涂氧化锌软膏以保护皮肤。

2.3.5 呼吸道护理

由于卧床、伤口疼痛等因素, 患者术后早期肺部可出现刺激症状, 分泌物增多, 应鼓励患者多呼吸, 勤咳痰并有效咳嗽, 促进分泌物排除。若痰液过于粘稠不易咳出, 可口服祛痰药甘草片等或用超声雾化器, 以使痰液稀薄, 易于排出。

2.4 并发症护理

疼痛、腹胀、呕吐是术后既常见又复杂的并发症, 原因各异又互相促进, 在对症处理的同时, 应密切结合手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原因, 严格遵照循证医学规范和临床围手术期护理路径规范处理。切记这些常见症状往往是重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千万不可大意。

2.5 康复护理

2.5.1 饮食护理

术后胃肠蠕动受抑, 气体无法排出, 易导致腹胀, 故早期应禁食, 通气后可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 循序渐进, 逐渐恢复正常。若数日后仍未排气, 伴明显腹胀, 可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mg。饮食护理和禁忌在胆囊摘除术之后较为复杂, 而传统术后饮食护理中只是根据医嘱告诉患者什么能吃或不能吃, 这显的过于局限和僵化。我们则依据患者的口味、习惯、经济情况、身体恢复状况, 每天为患者开饮食护理处方, 告诉患者当日饮食种类、量、时间。

2.5.2 生活护理

患者术后卧床时可先小范围活动肢体, 2~3d后可适当离床站立、活动, 而后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量。多数患者对早期离床活动常有顾虑, 应多鼓励。

2.5.3 出院指导

按医嘱规律用利胆药;活动量酌情增加, 避免剧烈活动;饮食规律, 维持低脂饮食至少1个月, 少食多餐, 忌烟酒, 忌暴饮暴食;按时复查。

3 结果

经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 本组68例患者胆囊摘除手术顺利, 均在1.5h内完成手术, 术中患者状态平稳, 失血较少。1例患者出现轻度胸部皮下气肿, 经积极护理后症状消失, 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

4 小结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 用于治疗胆囊疾病, 主要是胆石症。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 是综合性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 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 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胆囊结石患者多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右上腹发胀、隐痛等症状, 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胆纹痛, 病程长, 且多反复发作, 手术摘除胆囊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组68例患者均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本文通过68例胆囊摘除术后护理观察对传统的, 术后护理观念和饮食指导提出新的见解, 对术后疼痛、腹胀、呕吐等症状的观察处理和T型管引流等关键环节的护理, 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实践经验。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对改善预后,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作用明显。本组患者术前准备充分, 术后护理得当,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本组患者通过成功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加上患者的配合,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 优质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行胆囊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受胆囊切除术的68例胆囊结石患者, 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手术顺利, 1例患者出现轻度胸部皮下气肿, 经积极护理后症状消失, 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结论 通过对68例胆囊摘除术的护理观察, 加强对术后疼痛、腹胀、呕吐等常见但有潜在危险的症状的护理和T型管引流等关键环节的护理, 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

关键词:胆囊摘除术,胆囊结石,护理

参考文献

[1]马淙, 徐晨, 严浩, 等.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 :12.

[2]李建宁.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10) :43-44.

[3]韩威, 张忠涛, 李建设, 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11) :843-845.

[4]孙杨忠, 徐阿曼.畅急性无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诊治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08, 16 (1) :39-40.

[5]卜洪源.232例急性胆囊炎的手术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 2007, 15 (11) :370-371.

胆囊手术 篇10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35-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临床胆囊炎疾病的常用术式,其疗效受到了普遍认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正确选择胆囊切除术时机是改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本文对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46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146例患者均符合胆囊炎诊断标准,均有右上腹压痛、疼痛,肠胃道反应等临床表现,其中有135例为结石性胆囊炎,52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8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将患者中发病72h内接受手术的7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发病72h后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1例,女4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为(44.26±3.42)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40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41.62±3.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性别及年龄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及时机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实施全身麻醉,以脐下部位为手术切口位置,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和周围组织是否存在粘连情况,并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充分暴露手术区位[1]。解剖胆囊三角,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再行胆囊切除,使用特制医用钳从腹壁口取出切除部分。之后观察切口处是否有异常,判明正常后再取出手术器械,行切口缝合术。

两组手术时机有明显不同: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在发病72~96h内接受手术,18例在发病120~144h内接受手术;观察组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72h内接受手术治疗。

1.3 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②统计两组的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PSS 16.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t 检验及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情况,其详情见表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情况如表2。观察组患者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s)

组别例数(n)住院时间(d)手术总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h)

观察组775.18±2.95131.56±14.5830.82±7.52

对照组698.54±3.17150.49±13.5445.62±8.01

t-8.239.769.95

P-<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n(%)]

组别例数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

观察组771(1.3)1(1.3)0(0.0)

对照组696(8.7)4(5.8)2(2.9)

X2-6.845.515.01

P-<0.05<0.05<0.05

3 讨论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上多有右上腹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目前急性胆囊炎在胆囊炎总发病率中占有较高比例,由于该病病情急,变化较快,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的机体。现在临床治疗胆囊炎多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该手术时间更短,造成的手术创口较小,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本研究观察发现,发病72h内接受手术的77例患者,其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对手术具有较好的改进效果,有利于手术开展,能够缩短住院、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排气。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在胆囊炎发病早期,胆囊的充血、水肿程度较轻,随着手术时间的延后,充血、水肿症状会随之加重,由此可能引起组织粘连或坏死等急症,对手术治疗不利[3]。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因充血和水肿情况严重,手术过程中渗血较多,致使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明朗,增加了手术难度。但是本次临床研究发现,结合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利用好手术时机,手术中多数患者的胆囊壁与肝床剥离更加容易,胆囊三角区也较为清晰,手术实际用时短,成功率较高,同时还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综合上述分析,针对胆囊炎患者,要在发病72h以内尽快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以促进手术顺利实施,抑制临床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忠山,孔胜兵,杨国平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佳手时机的选择[J]. 肝胆外科杂志,2013,02(06):426-428.

[2]李小伟,郭定刚,林加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06(27): 139-140.

胆囊病人手术期的护理 篇11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最近的胆囊手术87例, 其中男42例, 女45例;年龄20岁~70岁, 平均42岁;其中农村病人52例, 城镇病人35例;平均住院为6 d, 均痊愈出院, 无一例感染。

2 手术前准备

2.1 心理准备

在病人入院时, 护士应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 其主治医师、责任护士, 联系方式等, 需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还应详细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 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病史。以恰当的方式向病人介绍胆囊手术的基本知识, 手术的大概费用, 术前要准备的事项,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 介绍这些可能出现情况的处理措施, 消除病人思想顾虑, 给病人营造一种愉快且充满希望的氛围。在介绍完之后, 认真详细的解答病人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 尽量解决他们在住院期间生活中的困难, 让病人在术前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 消除恐惧心理, 勇敢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医生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2 生活调整

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 对平时吸烟及饮酒的病人, 术前两周一定要叮嘱其戒除。鼓励病人在术前多吃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食物。必要时提供肠外营养支持,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有利于术后切可口愈合, 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病人平躺着练习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术后翻身、起坐、固定伤口等知识, 并让病人复述、实践、理解。嘱术前12 h禁止饮食, 手术前4 h~6 h禁止饮水, 以防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护士要给病人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 保证病人的休息质量, 休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精神与食欲, 影响疾病的恢复, 良好的睡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也要让病人在术前多起来走动一下, 有助于睡眠和饮食, 也有利于缓解其术前的紧张情绪。

2.3 手术区皮肤准备

为减少病人术后感染的几率, 术前应认真备皮。备皮时间以术前2 h为宜, 备皮范围不可小于手术切口周围15 cm~20 cm。操作时动作要轻巧, 绷紧皮肤勿剃破, 以防感染, 注意遮挡和保暖。对于能自理的病人术前进行洗澡, 保持皮肤清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叮嘱其家属, 用肥皂水将病人腹部皮肤多擦洗几遍, 然后用温水擦干净。特别是脐部的清洁。

3 手术中护理

在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 手术室内一定要保证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室内温度25 ℃左右。手术中拿物品时轻拿轻放, 物品摆放合理, 每一个动作都要求轻盈熟练。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观察病人的反应, 有必要时向病人解释其操作过程及其目的, 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

4 手术后的护理

4.1 一般护理

手术后必须叮嘱其家属时刻陪在其身边, 减少病人在床上乱动, 监护病人休息。病人不休息时, 可让病人听一些轻音乐、陪病人看一些报纸等, 但尽量别和病人说笑, 以免说笑时腹腔压力太大。在腹腔引流管拔出后可以陪病人聊聊天, 解除病人的压力, 但尽量不让病人大声说笑。手术后保证病人床单位的整洁, 经常更换病人用品, 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意外感染情况发生。在术后第2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对于体弱的病人, 鼓励其在床上活动, 比如翻身、坐一会儿等, 在活动时一定要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防止滑脱。大多数病人术后躺的时间长了会肩背部疼痛,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其原因, 帮助变更病人的体位, 让其在一个舒适的状态下休息, 并让其家属轻轻按摩病人酸痛部位, 并说明在1 h左右后疼痛会消失, 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术后当天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在床上大小便, 第2天病情允许协助下床大小便。

4.2 病情观察

回房后,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5 min~30 min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 平稳后改为1 h 1次, 一般须连续观察24 h。如有异常汇报医生立即处理。

4.3 饮食护理

手术后的饮食很关键, 一般情况下禁食2 d~3 d, 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 并且没有腹痛和腹胀以及恶心等症状后, 可拔除胃管, 经口进食。开始给予少量流质饮食, 1 d~2 d后改为全量流质饮食, 2 d~3 d后改为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半流质, 如鱼汤、蔬菜汁, 并逐渐向普通饮食过度。叮嘱病人家属勿给予易产气之类的食物, 如牛奶、糖类等食物。

4.4 疼痛护理

应密切观察病人疼痛部位、性质, 如疼痛长期不能缓解, 应与医师联系, 及时进行处理;告诉病人切口疼痛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 24 h以后疼痛逐渐减轻。咳嗽、活动等刺激, 可加重疼痛。 病人咳嗽时, 护士协助并指导病人用双手按压伤口两侧, 然后进行咳嗽排痰, 这样可减轻疼痛, 防止伤口裂开。协助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切口的张力;左侧卧位可避免右侧切口受压引起疼痛。

4.5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病人回病房后, 腹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好, 并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受压。为了利于腹腔引流, 保持引流管通畅, 减少腹腔压力, 待麻醉反应过后, 病人血压平稳, 让病人保持低坡半卧位, 正确记录引流物的色、性状和量, 供医生参考, 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一般在2天左右即可拔出, 或者无引流物时将其拔出。

5 健康指导

按医生叮嘱按时服药, 合理安排膳食, 忌辛辣、油腻食物, 忌烟酒, 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清淡食物。在术后半年内, 采用少食多餐的办法进餐。胆囊手术后病人会产生一些消化不良症状, 但随着时间的变化, 胆总管的作用部分会代替胆囊作用后, 从而病人的饮食也就正常了, 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活动, 多食粗纤维食物, 确保排便顺畅。确保充足睡眠, 生活中要对事乐观, 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按照医生的叮嘱, 定期来医院复查, 确保顺利康复。如有不适症状, 及时联系医生。

参考文献

[1]周永琴.舒适护理模式在胆囊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12) :27.

[2]阿拉腾其其格, 郭咏梅.浅析胆囊外科病人手术前的护理[J].包头医学, 2011 (4) :82.

上一篇:创造性的实践能力论文下一篇:药品零售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