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治疗

2024-08-14

胆囊炎治疗(精选12篇)

胆囊炎治疗 篇1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已开展10余年, 但对急性胆囊炎 (acute cholecystitis AC) 的LC治疗尚存争议[1]。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

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09年7月急性胆囊炎45例,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29例, 年龄22~80岁, 平均5 6岁。本次发病至手术时问:1 2h~16.5d, 平均8.3d。B超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并存冠心病18例, 高血压病25例, 糖尿病12例, 慢性支气管炎4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检查, 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对症治疗, 均在人院后24~48 h内进行手术。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 常规四孔法行LC, 脐下弧形切口10mm置入Trocar建立气腹, 气压13~15mmHg, 分别置入腔镜及操作器械, 全面探查腹腔, 评估胆囊炎症及周围粘连情况。胆囊壁与大网膜粘连包裹可钝性分离;胆囊张力较高, 抓持困难者, 可在胆囊底前内侧用锁骨中线Trocar刺破减压, 吸尽储留胆汁或脓液, 用弹簧钳夹持胆囊底部向右上方膈顶方向牵引, 用吸引器推开胆囊三角周围粘连, 暴露胆囊三角, 以分离钳撕开胆囊三角表面浆膜, 用吸引器钝性推开三角内的疏松组织, 同时吸去分离时的渗血, 保持术野清晰, 辨认清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 胆囊管水肿较粗, 可用7号丝线结扎后再行钛夹夹闭, 若胆囊三角分离渗血较多, 解剖结构不甚清者, 可由胆囊颈部向胆囊管分离或改为逆行切除胆囊。

2 结果

本组45例均行LC, 其中4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200min,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结石嵌顿、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较单纯急性胆囊炎延长。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 平均住院6.7d。中转开腹3例, 其原因为胆囊穿孔2例, 开腹后冲洗腹腔;胆囊结肠内瘘1例, 胆囊切除后行结肠修补术。并发症1例, 为术后皮下气肿, 经反复皮下穿刺排气后, 于术后第12天顺利出院。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否LC治疗应根据局部体征, 直接胆红素增高水平, 影像学检查。但这些都为单因素分析, 没有考虑到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术前危险因素评分系统 (PRESS) 有一定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局部体征严重 (如右上腹反跳痛明显或明显隆起患者) , B超提示胆囊壁厚>1cm, 积脓、积液患者, 合并黄疸或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不宜LC手术治疗。但其无固定准则, 遵循个体化、患者意愿及术者的技术水平灵活掌握。

3.1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

AC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往往大部分是由胆囊管的不同程度的梗阻引起。但单纯的结石梗阻胆囊管并不足以解释该病的发展全过程。近年来研究认为可能与一些炎症介质损伤了胆囊和腔内黏膜结构致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 该过程一旦发生, 其结局可为自愈、穿孔或胆囊积脓形成甚至坏疽穿孔。随着胆囊感染的发展, 胆囊内压力增加, 胆囊黏膜充血、消肿、渗液不断增多, 胆囊壁水肿增厚。此种病理变化多发生在发病48h内, 若此时手术, 由于胆囊只是轻度水肿, 充血不明显, 周围粘连疏松, 容易分离, 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清晰, 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较易分离, 胆囊壁与肝床界限清楚, LC操作较慢性胆囊炎为易。研究认为AC早期 (发病24~48h内) 胆囊壁只有水肿而无明显充血, 手术持续时间短,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保守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LC, 手术持续时间长, 并发症多, 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且手术操作困难。Papi等[2]对多家医院的资料进行了多中心Meta分析, 结果提示, 急性胆囊炎早期手术不仅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而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若病变未能控制, 发病72h以后, 胆囊压力可继续升高, 则血液循环障碍, 胆囊壁易于坏疽穿孔。此时进行手术难度增加, 术中并发症增加, 中转开腹率增加。

3.2 手术要点

暴露胆囊及解剖胆囊三角是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总的原则是“宁伤胆囊, 勿伤胆管”。因此, 遇难以分离的粘连时可于胆囊浆膜下分离, 保留部分胆囊浆膜, 避免损伤周围脏器组织[3]。术中胆囊充血水肿, 张力高, 脆性大, 不易钳夹, 肿胀的胆囊壶腹部挤压胆总管, 影响胆囊三角暴露时, 可先于胆囊颈体交界处减压, 吸净胆汁, 以便于牢固钳夹胆囊壁, 暴露胆囊三角。当胆囊三角区关系不清或术野模糊, 解剖困难时, 需仔细分离前、后三角区, 以清晰显露三角区各管状结构。当术中难以分清“三管一壶腹”关系时, 用吸引器边推边吸刮钝性分离胆囊三角, 沿外侧寻找胆囊颈与胆囊管的交界部。在用钛夹夹闭胆囊管时, 勿用力太大, 以免夹断管道, 术后残端坏死、脱落而致胆漏。急性胆囊炎充血明显, 组织严重水肿、质脆, 尤其发病72h以上时更因粘连致密, 解剖胆囊三角困难, 增加了出血的机会, 这与粘附于胆囊床及胆囊周围的静脉直径和胆囊炎症程度有关。

3.3 标本的取出与腹腔引流。

标本的取出也是手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好将胆囊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标本袋中, 尤其对多发胆囊结石者, 可防止结石散落入腹腔, 增加腹腔感染机会, 无谓的延长手术时间。自剑突下锥孔拉出腹外, 多需要扩大锥孔的开口, 结石较大者, 可先用取石钳在标本袋内粉碎后取出。术后常规在文氏孔处放置引流管, 便于观察了解腹腔内有无活动出血、胆漏等情况。并引出炎症渗液, 促进恢复。

本组中转开腹2例, 结合文献[4]和我们的临床经验, 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情况时应中转开腹: (1) Calot三角解剖结构不清; (2) 术野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3) 发生或怀疑有胆道损伤、肠管损伤; (4) 腹腔广泛粘连; (5) 疑为胆囊癌。

参考文献

[1]林明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J].现代临床医学, 2009, 35 (6) :463~464.

[2]Papi C, Catarci M, Dambrosio L.Timing of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 meta-analysis[J].Am J Gastroenterol, 2004, 99:147~155.

[3]李雷, 于柏生, 吕东.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附68例报告) [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11) :855~856.

[4]胡国治, 陈作兵, 郭永忠.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量化手术指征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 8 (1) :13~15.

胆囊炎治疗 篇2

配方: 佛手3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将佛手切片入瓶内,加白酒浸泡20日后饮用。

功效: 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用法: 每日1次,每次3~5毫升。

【番茄豆腐素汤面。】

配方: 挂面100克,西红柿、豆腐各适量。

制法: 按家常做法作为汤面,不放油或放少许麻油。

功效: 开胃消食。

用法: 作主食温热食之

【鸡内金粥】

配方: 粳米100克,鸡内金5~6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将粳米、白糖入锅内,加水800毫升左右,煮至粥将成时,放入鸡内金粉,再煮一沸即成。

功效: 健脾消食。

用法: 每日早晚温服。

【泥鳅炖豆腐】

配方: 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制法: 将泥鳅加食盐、黄酒、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和中。

用法: 喝汤,食豆腐及泥鳅。

【黄瓜薏米粥】

配方: 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溪黄草泥鳅汤】

配方: 溪黄草30克,泥鳅250克;生姜4片。

制法: 泥鳅活杀,用开水洗去黏潺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人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清利湿热。

用法: 隔日1次,饮汤食泥鳅。

【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 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

【玉米须炖蚌肉】

配方: 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

制法: 将上二物放瓦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

功效: 利湿退黄,泄热通便。

用法: 隔日服1次。

【大金钱草粥】

配方: 新鲜大金钱草60克(或干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 金钱草切细,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梗米、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粥。

功效: 通淋排石,利胆退黄。

用法: 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食。

【化瘀养肝蜜】

配方: 山楂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

制法: 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再把蜜、糖兑入药液内,以微火煮沸30分钟,待至蜜汁与药液溶合而呈黏稠时离火,冷却后盛入容器内密封保存。

功效: 活血化瘀,疏肝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1匙,以开水冲饮,可连续击服用2~3个月。

【黑豆川芎粥】

配方: 黑豆25克,川芎10克,粳米50苋,红糖20克。

制法: 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放入红糖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

【抱石莲炖豆腐】

配方: 鲜抱石莲60克,豆腐120克。

制法: 二物洗净,豆腐切块,同放锅中,加水炖至熟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瘀。

用法: 温热食豆腐喝汤,单食或佐餐均可。

【陈皮牛肉】

配方: 牛肉1000克,陈皮30克,白萝卜500克。

制法: 牛肉切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控干水分。陈皮切丝,萝卜切滚刀块。锅内清水烧开,放入牛肉煮沸,去泡沫,再煮至牛肉熟透时加入陈皮、萝卜,改用小火炖,待萝卜煮烂后下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调气活血,滋补肝肾。

用法: 吃肉喝汤。

【乌梅内金调蜂蜜】

配方: 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制法: 鸡内金、乌梅肉共研细,以蜂蜜调匀即可服用。

功效: 缓中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20克,白开水冲服。

【佛手内金山药粥】

配方: 佛手15克,鸡内金12克,山药30克,粳米150克。

制法: 将佛手、鸡内金加水500毫升,先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梗米、山药共煮成粥,粥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疏肝利胆。

用法: 随意食之。

【素馨花黄花菜瘦肉汤】

配方: 猪瘦肉120克,黄花菜30克,素牵花6克。

制法: 将黄花菜浸软切段,素馨花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猪瘦肉、黄花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然后下素馨花略煮片刻,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用法: 佐餐食用。

【佛手郁金粥】

配方: 佛手15克,郁金12克,粳米60克。

制法: 将佛手、郁金、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

蒙药治疗胆囊炎30例临床观察 篇3

【关键词】 胆囊炎;蒙药

蒙医认为胆囊炎主要协日和赫依协日、巴达干协日偏盛引起,以青壮年多发的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痛、发热伴腹泻、恶心等症状,有时放射到右背部疼痛。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胆囊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30例,其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

1.2 诊断标准 典型临床表现辅以肝胆彩超可见胆囊壁厚、毛糙或示胆囊炎。

1.3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蒙药消粘,清协日热解毒。

1.3.1 急性胆囊炎者 清肝27味丸,利胆4味汤散为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哈日12味散,巴特日7味丸,清肝9味丸,六味安消散,有发热,病情较重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1.3.2 慢性胆囊炎者 选择使用五味清浊丸、调元大补25味散,利胆4味汤散,阿拉坦5味丸,14天一个疗程,一般1到2个疗程治愈。

1.4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腹痛、腹泻等症状消失,彩超检查显示未见异常,随访一年没有复发为治愈;腹痛、腹瀉等症状减轻,彩超检查显示无明显异常为有效。

2 疗效结果

本资料30例患者经蒙药治疗后,治愈23例,占76.67%,有效7例,占23.33%,总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43岁,女性,牧民。2012年9月6日,因有上腹疼痛,恶心,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胆囊区有明显压痛、肌紧张,反跳痛,通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胆彩超检查见胆囊壁增厚,毛糙和水肿,经检查确诊急性胆囊炎病程3个月,蒙药治疗消粘、清协日热解毒为主,早六味安消散饭前口服饭后清肝27味丸,午哈日12味散饭前口服,饭后利胆4味汤散口服,晚饭后巴特日7味丸,清肝9味丸口服,抗生素消炎一周,蒙药口服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胆囊彩超显示未见异常为治愈,故停用药物治疗。到目前为止随访未复发。

4 讨 论

胆囊炎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样本, 其中男23例, 女25例, 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 (47.1±3.2) 岁。患者均存在右上腹疼痛及剑突下压痛, 并且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显示伴有胆囊结石性患者33例,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11例, 无结石性胆囊炎4例。根据手术实施的不同方式分为开腹组10例与腹腔镜组38例,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开腹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腹腔镜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如下:术前对患者开展常规检查, 排除存在禁忌证患者, 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行气管插管全麻后, 建立气腹, CO2气腹压为12~15mmHg (1mmHg=0.133kPa) , 常规采用三孔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11例改用四孔法。首先利用腹腔镜分离胆囊粘连, 使胆囊显露。自胆囊颈部逐步用电钩将胆囊三角区的胆囊颈后外侧浆膜分离开, 然后再转向胆囊颈部前方的浆膜, 并且对胆囊管进行逐步分离[2]。胆囊切除后, 观察患者出血情况, 根据情况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展生命体征监测, 给予抗生素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中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 术后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 并开展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组间以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患者手术过程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腹腔镜组均显著好于开腹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中, 腹腔镜组均好于开腹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经过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胆漏、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且会严重影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因此, 应争取尽早手术[3]。最近几年, 腹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4]。本文通过对3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 与同期的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 疗效更显著。孟祥任[5]对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了腹腔镜切除治疗, 通过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在术后的随访中, 未出现并发症情况, 与本文结果一致。

笔者通过深入探讨腹腔镜胆囊炎手术的治疗体会, 现将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1)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患者应选择在出现病症72h内进行手术, 此时是最恰当的手术时机。因为在这段时间内, 疾病发作呈急性, 尽管胆囊内各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水肿充血症状, 但组织结构仍是较为疏松的, 炎症部位未见形成新生血管, 所以选择在这个时机手术, 各组织结构容易分离, 出血可能性小, 即使出血也能及时止血。如果超过72h, 粘连部位将会难以分离且出血可能性增大。 (2) 本文中, 常规应用三孔法, 11例患者由于实际情况的需要开展四孔法, 在手术切口时需要注意, 在剑突下的切口需要向右下移1~2cm, 以保证开孔位置更接近胆总管和胆囊管, 方便在术中开展操作;保证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切口距剑突下切口在5cm以上, 方便术中医生具体操作;在右腋前线处的切口需要下移1~2cm, 方便术中对胆囊的牵引和术后引流管的留置。 (3)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水肿型粘连, 网膜与胆囊间通常存在间隙, 术中通过间隙开展钝性分离, 一般效果较好。由于胆囊炎反复发作造成粘连加重的胆囊周围粘连者, 粘连紧密, 通常为全封闭胆囊。术中分离时需采用钝性分离与电凝相结合的方式, 贴紧囊壁, 开展分离。开展手术主刀医师持胆囊抓钳推举肝脏, 辅助人员压紧肝脏部粘连组织, 主刀医师利用电凝钩开展电凝分离。 (4) LC手术治疗中, 最重要的是胆囊三角显露。胆囊管辨识度较高的患者, 利用抓钳将胆囊体部提取, 令壶腹部表现膨隆, 利用电钩紧贴囊壁在胆囊管和壶腹部将胆囊管分离, 然后利用钳夹将胆囊管切断。有部分患者检查发现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增加至6mm以上且张力增大, 结石停留在壶腹部处。由于胆总管与胆囊壶腹位置紧密, 当手术时在无法正常解剖胆囊三角的情况下, 可首先选择胆囊穿刺技术将胆汁抽取出来, 达到缓解胆囊张力的目的。或者, 也可以考虑为胆总管和胆囊壶腹部之间提供相对足够的空间进行解剖, 这就需要注意停留在壶腹部的结石, 解剖胆囊后及时取出结石并吸净胆汁, 再进一步治疗, 寻找胆囊管, 分离后及时钳夹, 为了能及时有效的钳夹胆囊管, 手术解剖时应注意对胆囊壶腹部进行保留治疗。部分患者会由于疾病的反复使粘连异常紧密, 无法在胆囊三角处开展解剖, 需要先将胆囊管结扎, 使用电钩将黏膜烧灼, 不必完整切除胆囊。当胆囊动脉找寻困难时, 仅施行胆囊切除, 并观察出血情况。这两种患者术后需要在腹腔留置引流管。 (5) 如果选择用纱布擦拭残留血液的病患, 在擦拭后应立即取出纱布, 在手术进行时也不应该让纱布长时间的留在腹腔内, 避免遗落在腹腔内给腹腔清洁工作带来不便。

综上所述,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患者术后预后表现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开展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8例开展回顾性分析, 其中行开腹手术10例, 腹腔镜手术38例。结果: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显著好于开腹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胆漏、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患者术后预后表现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郝英梅.浅谈急性胆囊炎[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7) :251-252.

[2]司义龙.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34) :63.

[3]杨国保, 王洪华, 戴存才.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86例[J].临床医学, 2011, 31 (12) :35-36.

[4]崔红霞, 刘敬炳, 张超, 等.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38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6 (6) :25-26.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篇5

在胆石症特别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高发地区,约80%的慢性胆囊炎是因胆道结石的反复发作所致。这些病例除胆囊切除以外当然还须并行胆总管切开引流或某种胆肠吻合术。反之,对伴有胆囊内无数小结石(石榴子样的感染性结石),除胆囊切除以外也必须作胆总管之切开探查,以免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中发生后患。

一般说来,凡慢性胆囊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而且剧烈者,特别是伴有胆囊结石者,手术切除之效果大多良好,反之如症状轻微,尤其是无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作胆囊切除之疗效可能较差,应予以重视。

对年迈身体条件较差的病人可采用综合保守治疗,如限制脂肪摄入量,服用利胆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临床上还有一些胆囊疾病,如明显的炎症表现,如胆囊积液、胆囊腺肌增生病、胆囊胆固醇沉积症、胆囊神经瘤病等,其临床表现类似胆囊炎,如症状较重时,也应进行胆囊切除术。

预后

胆囊炎治疗 篇6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临床营养治疗;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9-01

急性胆囊炎这种疾病,其通常为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胆管阻塞,及细菌感染等,所导致的急症性病变[1]。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中,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黄疸,及发热等症状。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进行了讨论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有33.3%左右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胆结石移位阻塞胆囊管所致,或者由于蛔虫,及梨形鞭虫等,寄生于患者胆管内,而导致胆囊管阻塞。进而造成胆囊内的胆汁,出现排流不畅现象,引起胆汁瘀滞,胆汁浓缩,及成分改变等。而高浓度的胆汁,经刺激胆囊内膜,可引起化学反应,造成胆囊急性炎症。胆汁瘀滞也可增加疼痛,增加胆囊内压力。

患者多数胆总管末端,与主胰管回合,同时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处,并且在其外部,具有Oddi氏括约肌围绕[2],如在其开口处,有器质性梗阻,或者功能性梗阻,则胰液可反流至胆囊,少数胰液可被胆汁激活,而被激活的酶,可对胆囊内膜造成刺激,进而导致急性胆囊炎。

大部分胆囊管阻塞,及胆汁瘀滞后,可因寄生虫所带细菌,或者在胃、十二指肠中,所存的食物残渣,出现反流进入胆囊,及由于大肠杆菌败血症,伤寒或者副伤寒所致。

2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

胆汁的组成成分中,主要包括胆盐,游离胆固醇,胆红素及磷脂。对于胆汁中的胆固醇,当其浓度出现增高,并达到一定程度,至饱和状态时,胆固醇于胆囊壁上沉淀,引起胆固醇沉淀形成结石。而在胆囊炎诱发因素中,结石为其主要诱因。如患者长时间高胆固醇饮食,可导致其胆汁中的胆固醇,出现浓度增高现象,进而可导致胆固醇的浓度,长期处在过饱和状态。

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等,其分解的产物,均可促进促胰素及促胆囊收缩素进行分泌,进而导致胰液及胆汁出现大量的分泌。如患者出现胆道阻塞,则将导致胆汁瘀滞加重。另外,胰液较易反流至胆囊,其活性酶,對胆囊壁,可产生化学刺激,进而导致胆囊炎症加重。而对于植物食物,其所含的谷固醇,及膳食纤维,均可降低胆固醇吸收,进而使胆固醇浓度下降。同时,对于膳食纤维而言,其也可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增加排便次数和量,减轻肠腔压力,达到通肠减压效果。

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其发病的过程以及由于结石阻塞所致的胆汁排流不畅及胆汁浓缩,均具有密切关系。其核心的问题,为胆固醇浓度增加。因此,在对其进行临床营养治疗时,应控制饮食,实行低脂肪,低胆固醇,及高膳食纤维饮食,通过合理饮食,以减少脂肪摄入,降低胆固醇摄入。

如患者处于急性期,当其出现疼痛,恶心、呕吐,及发热时应禁食。急性胆囊炎,可导致反射性胃肠蠕动减弱,因胃酸可刺激胰液分泌,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导致胃肠引流,因此,须静脉补充水分,以纠正脱水。

如患者处于缓解期,则应停止禁食,可开始试食。在缓解期患者的病情已逐渐得到缓解,其胃肠功能,也有部分恢复,因此,可予以液体状,或者在口腔内,可溶化成液体等无油清淡的饮食。在食物的选择上,可食用米汤、藕粉及果汁等,禁止食用蛋白质及脂肪。每次进食应以少量为宜,进食应为6次/d左右,食物温热应保持适宜,避免过甜或者过咸,进食量最少为50mL/次,最高为250mL/次。每次的最大容量,应以对疾病症状无影响,或者不加重为宜,如恶心、腹痛和呕吐等。由于是试食阶段,因此,对营养素的全量,及能量总量要求,均不进行考虑。

3 讨 论

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应注意食物的配制。在试食阶段,如患者没有产生进食不良影响,则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过渡至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及低脂饮食。在进行食物的配制时,应以清淡为原则[3]。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而言,由于临床症状消失后,患者的胆囊壁,大部分有纤维化,进而导致胆囊缩小及功能减退,并且容易复发。因此,在其日常生活饮食中,应进行合理安排。两者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元宝,王秀荣,陈伟,等.高龄重症急性胆囊炎术后综合营养治疗一例[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5):296-296.

[2] 吴宁,周群,张波,等.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8):849-851.

老年性胆囊炎临床治疗观察 篇7

1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特点

①胆囊动脉动脉硬化, 老年人终端小动脉硬化, 是最明显的地方, 容易胆囊和胆囊内压力上升, 血栓形成, 导致缺血性坏疽, 进一步增加感染的传播, 主要表现为超声胆囊肿大, 模糊的轮廓线, 胆囊壁增厚是“双边征”或“条纹征”腔体内运动和回声大量沉积。②老年人神经传导功能下降, 诱导和压力反应很慢的感觉, 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之间的区别实际的病理变化;③老年人腹部肌肉松弛, 腹部脂肪增多, 腹部症状不明显, 容易误导判断条件;④老人更多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并发症, 等等, 还有更多的难以治疗的疾病, 尤其是在一个重要的器官功能障碍, 详细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的患者, 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但只要仔细检查操作, 积极控制, 也不一定是手术禁忌证。发展的潜在疾病的老人, 病理和临床表现, 容易传播后感染, 坏疽及穿孔胆囊疾病的高发病率和容易并发胆结石, 胆管炎, 作者相信老人被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符合手术适应证, 促成早期手术。引流感染早期手术, 坚决阻止病变, 防止严重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缩短疾病的过程, 节省医疗成本[2]。

2 术前准备

①术前综合分析和做好准备, 防止并发症或更重的情况产生, 完善的常规检查, 心电图、血液生化、血糖的检测, 为了明确旧的任何严重的并发症, 术前使用抗生素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时间短、用量少、副作用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早上清洁灌肠有助于预防术后肠胀气, 肠功能的恢复更快。②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柴胡10 g, 黄芩10 g, 白芍15 g, 甘草5 g, 干姜6 g, 陈皮10 g, 法半夏10 g, 枳实10 g, 厚朴10 g, 金钱草30 g, 海金沙10 g (包煎) , 大黄10 g, 芒硝10 g冲服, 苦参30 g。热重者加黄连, 胁痛甚者加川楝子、玄胡、香附子、郁金, 脾虚便溏者, 减大黄、芒硝, 加苍术、茵陈。每日1剂, 水煎服。③有症状的胆结石老年患者施行尽快治疗, 无症状胆石病患者需要外科择期手术, 没有共同答案, 但一致认为只要患者认为身体情况允许, 可有目的地进行胆囊切除。

3 外科手术要点

一般可选右肋缘下或右上腹直肌切口, 长度在10 cm左右, 腹直肌切口血供好, 创伤小, 有肌肉和腱膜的双重保护, 抗张力强, 愈合较好, 不易发生切口疝等。肋缘下切口创伤较大, 但暴露良好。不要片面追求切口短而影响深部的显露, 增加术中牵拉, 并且容易损伤肝外胆管。因为病情较久的老年患者, 会有更复杂的结构变化, 附着粘连多, 炎症时充血水肿, 所以在术中解剖胆囊动脉三角应该小心, 所有的管道不盲目结扎。治疗后必须完全确定解剖关系。术中仔细检查肝十二指肠韧带, 分离显露小网膜孔, 伸入食指与拇指配合扪诊可实地探查肝外胆管有无结石, 胆总管下段和胰头性状等, 应处理好胆囊管, 对防止胆总管损伤是很重点的。

4 术后注意

鼓励患者在手术后早期活动, 适当的时间咳嗽排痰。早期胃肠减压管, 雾化吸入, 减少咽部刺激, 润燥, 溶解胶质分泌, 抑制细菌生长, 从而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 术后注意营养支持, 水和电解质, 合理补充的严格控制, 维持生理平衡。注意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 减少和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 以防止其他症状产生[3]。

5 讨论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胆囊炎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反应能力低,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临床医师往往难以轻微症状和体征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作者认为, 详细询问病史, 完善体格检查, 手术指征的掌握, 对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探讨老年性胆囊炎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 治疗在认真观察病情和体征下, 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为较好的方法, 并及时明确诊断, 是提高老年性胆囊炎治疗手段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性胆囊炎,病情治疗,手术

参考文献

[1]张中声, 郑扶民.老年急腹症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7, 366-371.

[2]周宁新.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6) :322.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62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病例均来源于本院门诊病人。患者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腹胀、嗳气、厌油、胃部灼热, 右上腹有轻度压痛或叩痛, 墨菲征阳性。其中男性23例, 女性39例;年龄最大73岁, 最小26岁;病程最长23年, 最短20d。

1.2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

1.2.1 肝胆气滞症状:

右肋部隐痛或胀痛, 时轻时重, 时作时止, 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脘腹胀满, 或伴有口苦恶心;胃纳减少;嗳气频作;舌苔薄白, 脉弦。治法:疏肝利胆, 健脾和胃。方药:柴胡10g、香附10g、川芎10g、陈皮10g、枳壳10g、白芍药15g、木香10g、甘草5g。加减: (1) 胁痛明显加青皮延胡索以增强理气止痛; (2) 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去川芎、加栀子10g、牡丹皮10g、黄芩10g、夏枯草10g; (3) 肠鸣、腹泻、腹胀加茯苓15g、白术15g; (4) 恶心呕吐加半夏10g、陈皮10g、生姜10g、旋复花10g。

1.2.2 肝胆湿热症状:

胁肋疼痛、或钝痛、或胀痛、腹胀纳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或伴有身目发黄、嗳腐吞酸、身重肢倦、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小便黄赤、脉弦滑数。治法:清胆利湿, 疏肝利胆。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2g、栀子12g、车前子10g、通草10g、泽泻10g、生地黄15g、当归15g、柴胡10g、大黄10g (后下) 。加减: (1) 发热、黄疸加茵陈10g、黄柏10g; (2) 大便不通, 腹胀腹满加芒硝10g。

1.2.3 气滞血瘀症状:

右胁部时有刺痛, 痛处固定不移;舌黯红;病程长, 久痛不已;脉沉或涩。治法:活血化瘀, 疏肝理气。方药:五灵脂5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牡丹皮10g、乌药10g、赤芍10g、延胡索10g、甘草5g、香附10g、枳壳15g、红花10g。加减:胁肋下有癥块, 正气未虚加三棱10g、莪术10g、地鳖虫10g。

1.2.4 肝阴不足症状:

胁肋隐痛, 遇劳加重;舌红苔少;脉弦细数;或伴有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治法:养肝柔肝, 疏肝利胆。方药:生地黄15g、沙参15g、麦冬15g、当归15g、枸杞子10g、川楝子10g、茵陈10g、虎杖10g、佛手10g。加减: (1) 阴虚过甚, 舌红而干, 加石斛10g、玄参10g、天冬10g; (2) 心神不寐加酸枣仁15g、炒栀子10g、合欢皮10g; (3) 肝肾阴虚, 头目失养, 而见头晕目眩, 加菊花10g、女贞子15g、熟地黄15g; (4) 阴虚火旺加黄柏10g、知母10g、地骨皮10g。

1.3 典型病例

王某某, 女性, 47岁, 会计。2001年9月初诊, 无既往病史。该患者近3个月工作劳累, 主要表现为胁肋隐痛、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B超示:胆囊炎。用抗生素静点症状时好时坏, 遇劳加重。辨证为肝阴不足, 用药为生地黄15g、麦冬15g、当归15g、枸杞子10g、川楝子10g、佛手10g、菊花10g、女贞子10g、熟地黄15g、地骨皮10g。服用7剂后症状明显改善, 后又略加减服15剂, 未复发。

2 结果

2.1 治疗标准与效果

症状消失不复发为痊愈, 共32例, 占51.6%;症状明显减轻或偶发为显效, 共18例, 占29.0%;虽仍有症状, 但较轻, 可以从事日常工作生活为有效, 8例, 占12.9%;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4例, 占6.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病, 本病以30~50岁年龄好发, 女性偏多, 常因胆囊结石存在而发生, 其他可导致本病的因素如胆囊管因结石、寄生虫阻塞或本身过长迂曲、外部压迫、胆囊排空功能障碍所致胆汁淤积;胆盐浓缩产生化学性炎症;胆囊内压增高引起血运障碍, 局部抵抗力下降;邻近组织器官炎症蔓延可造成胆囊感染性炎症。本病属中医“胆胀”、“胁痛”范畴。其病位在肝胆, 与脾、胃、肾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气郁和湿热痰郁阻滞肝胆, 致疏泄失常, 气机不畅。在临床实践证明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 其疗效是切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永贞.养肝利胆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试验[D].湖北中医学院, 2007.

[2]刘红英, 牛祖智, 尹亚君, 等.柴芩丹参汤治疗慢性胆囊炎7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0 (2) .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51例;患者年龄60~88岁, 平均68.6岁, 其中13例患者在75岁以上;其中37例患者首次发现, 43例患者既往均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病史1~28年, 平均4.5年;患者入院时症状:80例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 其中伴有发热31例, 恶心呕吐36例, 轻度黄疽5例。入院查体:80例患者均有右上腹压痛, 其中39例患者伴有反跳痛, 右上腹腹肌紧张18例。其中患者合并高血压44例、糖尿病8例、肝肾功能不全4例、冠心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肺气肿4例。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 53例、血淀粉酶增高6例、肝功能转氨酶增高24例;入院彩超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为胆囊结石、胆囊炎, 其中胆囊增大、壁毛糙增厚62例、胆囊周围积液3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33例、胆总管轻度扩张4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 控制血压、血糖在恰当的水平等措施[4,5,6]。入院后72 h内急诊手术44例, 择期手术36例。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周围积液60例, 胆囊坏疸16例, 胆囊穿孔4例。手术方式:胆囊造瘘术18例, 单纯胆囊切除术50例, 胆囊部分切除加取石术12例, 网膜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引流3~7 d, 平均4.4 d。

2 结果

8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住院8~19 d, 平均11.5 d, 其中77例患者治愈, 3例患者死亡, 其中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 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其中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术后肺部感染3例, 切口感染3例, 切口裂开2例, 应激性溃疡l例, 胆汁漏1例, 经保守、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老年人胆囊炎的临床特点[7,8,9]:老年人多数患者同时有胆囊结石, 多伴有内科疾病, 病情进展快, 炎症消退慢, 短期内胆囊可能发生坏疽性穿孔;老年患者对炎症的反应较差,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对痛觉感应和应激反应迟钝,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临床症状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病情的严重程度, 因此临床上误诊率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低于正常, 体温可不升高;对炎症的应激反应差, 一旦疾病急性发作, 病情进展迅速恶化, 甚至休克。

根据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具体病情, 及术中的病理改变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对calot三角区解剖清楚, 手术操作无困难;无重要器官疾病和禁忌证,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可采用顺行或逆行安全摘除胆囊。手术时间长;对胆囊周围粘连严重, 尤其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患者不能承受胆囊切除术者, 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加取石术, 对残留胆囊黏膜电凝烧灼处理。对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区炎症重;手术可能引起胆总管损伤、出血等危险者;全身情况差或伴有重要器官疾病者, 可行胆囊造瘘术。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需要急诊手术, 在48 h内手术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对症状轻微、生命体征平稳, 合并高血压, 冠心病等内科并存症时, 经观察24~72 h不见好转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荣, 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断与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7) :401-403.

[2]Grace PA, Poston GJ.Williamsonrc Biliary motility[J].Gut, 1999, 44 (30) :571.

[3]王吉军, 赵经川.老年胆石症118例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2003, 5 (2) :106.

[4]李济宇, 全志伟.合并糖尿病急腹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2) :91-93.

[5]Wilson M, Weinreb J, Soo Hoo GW.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critical care:a review of a 12 protocols[J1.Diabetes Care, 2007.30 (4) :1005-101 1.

[6]陈伟.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2) :52.

[7]夏穗生.老年人急腹症外科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83, 3 (3) :155.

[8]姬兰生.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82例手术切除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6) :14.

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8例, 其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24~65岁, 中位年龄49岁。病史2h~15年。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史。多数患者合并恶心, 但呕吐一般不常见。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选择急诊手术治疗或待病情缓解后择期手术治疗。其中采用胆囊切除术30例, 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或胆囊造瘘术18例。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与护士等, 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情况, 了解其焦虑原因, 针对引起焦虑的因素, 有的放矢地给予心理护理, 如详细、准确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的过程、治疗方案、手术和麻醉方式、手术预后情况, 以消除患者对这些问题的焦虑和压力。鼓励患者将焦虑说出来, 将疑问提出来, 并予及时、恰当的解释。鼓励与同室病友交流, 增强自信心[2]。

2.1.2 饮食护理:

急性胆囊炎患者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降低, 且伴有肝功能不全, 宜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 避免饱食。病情严重且拟急诊手术的患者予以禁食和胃肠减压, 以减轻腹胀和腹痛。

2.1.3 对症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腹痛程度、性质和腹部体征变化。若腹痛进行性加重, 且范围扩大, 出现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同时伴有寒颤、高热的症状, 提示胆囊穿孔或病情加重。遵医嘱应用敏感抗菌药, 以有效控制感染, 减轻炎性渗出, 达到减少胆囊内压力、预防胆囊穿孔的目的。一旦发生胆囊穿孔, 应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做好紧急手术准备。急性胆囊炎患者因胆盐刺激而致皮肤瘙痒, 可用热水擦洗或止痒剂涂擦皮肤。重症患者卧床时应注意预防压疮。

2.1.4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详细了解患者腹痛的性质及持续时间, 协助医师完成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等检查, 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评估。对重度化脓性胆囊炎者, 除配合医师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补充血容量外, 还应按普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尽早做好术前准备, 如术前1d常规肠道准备、备皮、留置导尿管等。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当患者出现腹膜炎体征, 伴寒颤、高热、黄疸或急性腹痛伴休克时, 要迅速完成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 以便尽早接触梗阻引流胆管抢救生命。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毕应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 定时监测及记录。患者回病房后麻醉未清醒时, 取平卧位, 头侧一边。血压稳定, 患者完全清醒后, 取半卧位。密切观察患者黄疸减退情况, 若黄疸逐渐减退, 说明病情正趋好转;若黄疸不减或逐渐加重,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2.2.2 营养补充:

术后6h可少量饮水, 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应进流食, 后渐改半流食, 术后5~7d可给低脂普食。禁食或呕吐频繁者应适当静脉输液以补充营养,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遵医嘱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

2.2.3 引流管的护理:

因手术方式不同, 护理侧重点也不同。 (1) 胆囊造口术后,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每天更换无菌引流瓶及周围敷料1次;同时测血压至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以利于腹腔引流, 防止感染;注意观察胆汁的引流量及性质, 如胆汁引流量多, 影响消化功能时, 应补充胆盐, 以助消化病情好转后, 多在术后2周, 行胆囊胆管造影。 (2) 胆囊切除术, 应注意切口处姻卷引流, 每天更换敷料以保持局部干操, 防止切口感染。如因病情需要, 打开胆总管探查, 则术后应做好T形管引流护理。

2.2.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告之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使其能理解并积极配合, 并督促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 防止术后肠粘连。向患者示范和讲解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并指导其有意识地咳嗽, 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向患者解释并示范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技巧。

2.2.5 出院指导:

(1) 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胆固醇结石患者尽量避免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蛋黄、鱼卵、家禽类及动物内脏。勿食用油炸食品, 避免食用花生、核仁类食物, 以减少食油用量。 (2) 定期随访:胆囊切除术后常有大便次数增多现象, 数周或数月后逐渐减少。若持续存在或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及伤口发生红、肿、热、痛等均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3 护理体会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 表现多不典型, 因痛觉感应和应激反应迟钝, 就诊常会较迟, 病程进展迅速, 穿孔率较高, 并发症较多, 且术后患者易发生肝、肺、肾功能衰竭, 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 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对患者心理的防护措施,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补充营养等监护和护理措施, 是预防和减少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对提高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3]。

关键词:胆囊炎, 急性,手术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袁群秀.128例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 (2) :172-173.

[2] 刁燕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 5:81-83.

论按摩治疗胆囊炎引起的肩背痛 篇11

胆囊炎引起的肩背痛又称牵射痛,它是消化系统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1病理变化

本病的基本病理是胆道阻塞,同时由于饮食过于油腻等因素,促使胆囊收缩加剧,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胆汁排出不畅。而致胆汁郁积。胆汁在胆囊中水分重吸收增加,胆汁过度浓缩,其中胆盐的化学性刺激可使胆囊粘膜发炎损伤而发生剧烈痛疼。

临床中还有不少找不出原因的本病患者,在胸7至胸9的后关节可发现有错位。其中以胸9后关节错位多见。纠正关节后肩背牵射等症状往往缓解,甚至以后还是油腻也未见复发。因此胸椎有关节段后关节错位是发生本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临床资料

解剖生理分析,胆囊是参与消化的消化腺,它储藏胆汁,它紧连于肝的胆囊窝内,呈梨形,其游离面皆被有腹膜,可分底、体、颈三部。胆囊底是钝圆的。末端突向前下方,越过肝前缘,一半在右腹直肌外侧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与腹前壁相邻。胆囊底向左右上方逐渐缩容成胆道,胆囊体在近肝门处移行于细长的总管。

胆囊是具有丰富的内脏神经组织。内脏神经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对牵拉,膨胀等刺激较敏感。当内脏发病时,在肌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疼痛,因此当胆囊有疾患时,右肩背会产生过敏或疼痛。

3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随病理变化的程度及有否并发症而异,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3.1慢性胆囊炎①表现为胆囊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尤其对脂肪类饮食;②上腹部经常闷胀,或右上腹部不适,食欲不佳。胃部有灼热感和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③当在进食油腻或精神过度紧张时容易引起发作。

3.2急性胆囊炎①常在饱餐后晚上或半夜里发作;②右上腹出现阵发性疼痛,数小时后出现持续性疼痛以后在持续性疼痛基础上有阵发加剧。疼痛可向右肩胛骨下角处放射,身体不能挺直,向右侧弯;③多数有恶心、胀气、兼有呕吐,少数可有轻度黄疸。

4治疗

4.1手法,患者俯卧位用点,按法,点按肝俞、胆俞,胆囊穴及背部压痛点,各重刺激2~3分钟。

4.2在疼痛缓解后,在背部压痛点的平面脊柱棘突做旋转扳法和对抗扳法。使之脊柱棘突得以复位。在用滚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治疗约6分钟。再点按肝俞、胆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4.3患者仰卧位,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以透热为度,然后按揉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5病案特例

夏某,女,46岁,晚餐因多食肉类,饭后15分钟顿感右上腹部闷胀,右侧肩背酸疼剧烈,坐卧不得。自述有胆囊炎史,诊断为慢性胆囊炎之放射痛。本症由于胆道阻塞,胆汁排出异常引起,治则是疏肝理气,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后患者顿觉右肩背轻松许多,右上腹也无闷胀。

临床手法治疗35例,28例有效,4例显效,3例无效,有效率80%。

6体会

胆囊炎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总管结石患者50例, 患者的诊断都是符合中华外科学会确定的重症胆管炎, 而且都经过了超声的诊断, 和造影诊断, 并且得到了确诊后展开的治疗。这些患者中有27例男性, 23例女性。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 区间在68~78岁, 平均 (72.2±3.5) 岁。所有患者都有典型急性发作胆囊炎表现, 表现为右上腹、剑突下疼痛, 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 25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27例血WBC>10×109/L, 5例脉率>120/min, 15例转氨酶、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合并高血压14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8例, 糖尿病5例, 改组作为观察组;选择外院的胆囊炎病历资料50例, 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石位置、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住院前都已经都进行了术前的BUS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 基本都能够确诊为胆囊炎, 而且术前都进行了吸氧、目的是能够改善通气功能, 营养支持, 扩容抗休克, 改善凝血, 在这段时间内, 要注意4~6h禁食禁饮, 使用抗生素, 纠正低氧血症, 不留胃管;在实行胆囊切除术前, 左手示指伸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winslow孔, 拇指置其前方, 进行胆总管的扪诊, 了解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的关系。

1.3 手术方法

(1) 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25例患者中其中14例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引流术, 5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3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肠Roux-en-Y吻合术。

(2) 对照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 仪器采用德国Wolf电视腹腔镜系列、T 20型纤维胆道镜系列,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取头高脚低20°~30°, 左侧倾斜10°~15°位, 三孔法或四孔法进行手术, 胆囊切口8字缝合, 常规置20~30号T管行胆管引流, 引流管自腋前线戳孔引出[2]。术后1周经T管胆道造影, 无残留结石, T形引流管保留4~5周拔除。

1.4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采用结果以表示, 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做组间比较, 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4.0% (42/50) , 对照组为88.0% (44/50) ,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05。1例因胆囊变异胆囊坏疽与周围炎症粘连较重, 中转开腹, 发生迟发型胆总管电凝伤1例, 无其它并发症, 发生率为2.0%, 对照组发生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4例, 发生率为8.0%。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5;而观察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重症胆囊炎很多都有腹痛、寒战、高热等表现, 而且有时会出现感染性休克, 黄疸等症状, 而且常常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这种病起病快, 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是防治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在经积极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后, 在病情好转、休克改善时, 应该把握好手术时机。腹腔镜是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 其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避免了开腹手术对患者腹腔的干扰及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2], 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 通过腹腔镜同样可以检查腹腔脏器, 直视胆囊、胆管的情况及诊治腹腔并存疾病, 并可以在直视下分离腹腔粘连, 是现代微创外科的经典手术。但是传统手术也有着安全可靠的效果, 对于基层医院来说, 比较可靠。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观察组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而且腹腔镜手术不能盲目进行, 术中粘连严重、疑有肝胆管或肠管损伤者应该中转开腹。此外, 放置腹腔引流管是LC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 引流管除起局部引流作用外, 也能为及早发现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起到一定的作用[3]。总体说来, 腹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虽然值得临床推广, 但是还是要注意其安全性的, 传统手术比较可靠。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 选取外院的50例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5;而观察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外科治疗应把握好手术时机, 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较为安全可靠, 值得基层医院临床运用。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囊炎,传统手术,腹腔镜,开腹

参考文献

[1]夏征, 匡雪春, 阮景德.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 (9) :853-854.

[2]邓长康.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治29例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5) :157-160.

上一篇:薄膜太阳电池发展概述下一篇:疗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