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结石性胆囊炎

2024-07-09

无结石性胆囊炎(精选11篇)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1

陕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心病科一病区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所有STEMI病例中筛选出2例STEMI的病例以胆囊结石上腹痛为首发症状, 患者均为女性,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 有胆囊结石病史。以胆囊结石上腹痛拟行胆囊摘除术, 做ECG示STEMI[1]。以AMI发生以胆囊结石上腹痛为首发主症临床表现的病例, 住院观察治疗为依据, 探讨心胆反射存在可能, (目前已证实胆心反射) 探讨非特异性STEMI临床表现多样性趋势增加。

1心脏与胆囊解剖生理病理联系

1.1心脏与胆囊受脊神经支配存在交叉, 心脏受脊神经T2~T8支配, 胆囊、胆总管受T4~T9脊神经支配, 二者在T4~T5脊神经存在交叉。T4~T5神经反射异常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 血流量减少, 诱发心脏功能活动失常, 血液中胆红素及胆酸浓度升高时之谜走神经反射增强, 间接也可直接量代谢, 降低心脏活动功能[2]。在胆囊心脏之间通过左侧迷走神经的上、下行纤维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其具体途径是:胆囊壁的内脏感觉神经未梢受到刺激, 经左侧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将兴奋传导至延髓内副交感低级中枢 (迷走神经背核) , 释放冲动再经左侧的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纤维到达心脏.其结果是:冠状血管痉挛, 窦房结兴奋性降低, 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减慢,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甚至是心跳骤停[3]。见图1。

1.2目前胆心反射研究基本清楚, 心脏与胆囊二者在T4~T5脊神经支配存在交叉, 已证实胆心反射。依据反射弧原理, STEMI临床病例以胆囊结石上腹痛为首发症状为依据, 推断存在心胆反射可能, 因心脏与胆囊二者在T4~T5脊神经迷走神经核, 传入传出神经纤维支配存在交叉, 未为做反射试验研究, 缺乏实验依据,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病历摘要

收住入院的2位女性STEMI患者首发症状基本相似, 住院以STEMI急救诊疗方案, 实施内科治疗, 2例患者康复出院。选其中1例病历做摘要简要分析。

2.1患者女性, 65岁, 2012年7月2日15时15分入院。以“腹痛, 伴恶心呕吐7d”为主诉收入住院, 7d前因劳累出现持续腹痛, 以上腹部明显, 恶心, 呕吐, 腹泻。在当地县医院B超示:胆囊内多发性结石, 最大1.2cm×1.0cm, 经治疗稍缓解, 为求更好手术治疗, 到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拟行胆囊摘除术。现症见:上腹疼痛、胀闷不适, 恶心, 呕吐, 心慌, 气短, 发热, 不思饮食。T 38.2℃,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 130/70mmHg (1mm Hg=0.133k Pa) 。神清, 精神极差, 乏力, 心界不大, 心音低钝, 92次/分, 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莫氏症 (+) , 查ECG示: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 II、aVF弓背抬高0.5mV, V2、V3、V4、V5S-T段下移, 0.4mV;Q波宽深, T波倒置, 提示:急性前间壁、下壁广泛心肌梗死。遂即转入心病科一病区, 紧急抢救。吸氧, 心电监测,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 抑制心肌重塑, 营养心肌, 对症支持处理等治疗。拜阿司匹灵0.1g口服, 1次/日;波利维150mg口服, 1次/日;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 2次/日;倍他乐克6.25mg口服, 1次/日;立普妥20mg口服, 1次/日;极化液组静滴;5%葡萄糖250m L丹红注射液30m L静滴;1, 6-二磷酸果糖10g静滴。

2.2入院1周治疗后, 病情渐趋稳定, 遂做心脏彩超。心脏彩超示:室间壁0.9mm, 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少量心包积液。BNP856pg/L。NT-prBNP6514pg/Ml。cTnT3.6Ug/L。请心病科二病区介入医师会诊, 会诊后提出继续治疗该方案, 患者目前病情危重, 严重心力衰竭, 心功能IV级, 暂不宜做冠脉造影及PCI治疗。遂在原方案基础上, 加以纠正心力衰竭治疗, 密观病情。

2.3经治疗2周后, T 36.5℃, P 58次/分, R 20次/分;心界不大, 心音低钝, 58次/分, 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莫氏症 (+) , BP95/60mmHg。查ECG示:左束支传导阻滞, S-T段改变, II、aVF弓背抬高0.3mV, V2、V3、V4、V5S-T段下移, 0.2mV;Q波宽深, T波倒置, 提示:急性前间壁、下壁广泛心肌梗死。

2.4经治疗4周后, T36.7℃, P68次/分, R20次/分, BP95/60mmHg, 心界不大, 心音低钝, 62次/分, 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莫氏症 (+) , 查ECG示: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 II、aVF弓背抬高0.2mV, V2、V3、V4、V5S-T段下移, 0.2mV;病理性Q波, T波低平倒置, 提示:急性前间壁、下壁广泛心肌梗死。心脏彩超示:室间壁0.9mm, 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舒张功能减弱, 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心尖部未见室壁瘤) ;少量心包积液。BNP356pg/L, NT-prBNP3258pg/Ml。c TnT2.3Ug/L。

2.5患者与6周后出院, 出院症见:上腹痛减轻, 偶有腹痛, 饮食一般, 后动后胸闷气短, 乏力。心界不大, 心音可, 68次/分, 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莫氏症 (+) , 查ECG示: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 II、aVF抬高0.1mV, V2、V3、V4、V5S-T段低平;病理性Q波, T波低平, 提示:前间壁、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

3讨论

患者发病超过48h溶栓及介入治疗已无临床意义。梗死心肌边缘区出现肉组织, 或肉芽组织向梗死灶内长入, 呈红色。3周后开始机化, 逐渐形成瘢痕[4]。心力衰竭严重心肌缺血缺氧, 病情危重, 严重心力衰竭, 心功能IV级, 病人耐受极差, 暂不宜做冠脉造影及PCI治疗。出院后服药, 定期复查。

4结论

经以上临床观察, 上诉患者STEMI不典型,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STEMI一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 呈隐匿性发病, 典型症状将转向多样性趋势发展。笔者臆断:临床表现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 中早期广泛使用CCB、ACEI/ARB、βRB、硝酸酯类药物广泛使用, 有可能减少典型临床症状, 非特异性症状趋势将不断增加。关于心胆反射, 因心脏与胆囊二者在T4~T5脊神经迷走神经核, 传入传出神经纤维支配存在交叉。2例STEMI以胆囊结石上腹痛首发症状为主, 而无STEMI典型临床症状,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病史, 有可能与心胆反射有关, 有待继续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谢仁刚, 钱敏.胆心综合征与胆心反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2) :96.

[3]卫洪波, 王壮流, 杨柳, 等.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诊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 :

[4]李云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2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病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年龄(1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年龄在40~69 岁的5 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 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 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 岁这一年龄段。

性别差异(5%):

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生育(5%):

妊娠可促进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妊娠易发生结石的原因有:

①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

②妊娠期的胆囊排空滞缓,B超显示,孕妇空腹时,胆囊体积增大,收缩后残留体积增大,胆囊收缩速率减小。

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地区差异(10%):

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人结石性胆囊炎患病率高,而非洲的许多地方胆石病罕见。国家和地区间的胆石类型亦不同,在瑞典、德国等国家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而英国则碳酸钙结石比其他国家发病率高。

饮食因素(10%):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

遗传因素(5%):

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发病机制之一。凡有印第安族基因的人群,其胆石发病率就高。以单卵双胎为对象的研究证明,患者的亲属中发生胆石的危险性亦高,而结石性胆囊炎家族内的发病率,其发病年龄亦提前,故具有遗传倾向。

其他因素(10%):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3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非结石性;手术

【中国分类号】 R65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09-0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是指经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结石的急性胆囊炎。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胆囊炎的5%~10%,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起病急、病情发展更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其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非结石胆囊炎患者20例,结合本组病例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对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1.86:1。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1±6)岁。病程最短的1小时,最长2天,平均8.4小时。合并其他疾病的有18例,其中高血压10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脑血管意外2例,糖尿病2例,外伤性肝破裂修补术后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原因不明2例。其中有两种疾病以上者2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以右上腹为主,5例伴有畏寒、发热(大于38.5摄氏度),3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其中15例患者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患者入院时呈感染性休克表现。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叩痛、反跳痛,以右上腹较为明显,莫菲征阳性,肠鸣音减弱。2例压痛范围扩大至整个下腹部。1例疼痛放射至后背及肩部。14例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或胆囊周围炎性包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7-38.9)×109、/ml,中性粒细胞0.82-0.95;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大,横径大于4cm,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未见胆囊及胆管结石。11例患者胆囊周围有积液。20例患者术前均确诊。

1.3 治疗方法 :20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前给予支持治疗。经脉滴注抗生素、初步纠正血压、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例行胆囊造瘘术,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例因严重水肿导致解剖视野不清楚及时中转为开腹术,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早口述,3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抗炎、补液对症治疗。

2 结果 

2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切片确诊,其中8例为坏疽性胆囊炎,12例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中2例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治愈17例,治愈率85.0%。其中3例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出现外科切口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本组患者住院5-25天,平均13.5天。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比较低,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目前发病因素还不明确,据报道,多发生于严重创伤、烧伤、行大手术之后以及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患者等,且以老年、男性居多,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86:1。

对于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应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及个重要器官功能,查体时多可发现有右上腹的肌紧张、压痛、叩痛及反跳痛,多数患者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或胆囊周围的炎性包块,腹腔穿刺可吸出胆汁样液体。实验室检测血象增高,最高可达40×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90%左右。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早期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及时手术。避免发生感染失控,导致潜在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一旦确诊,均应尽早采用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简单、方便、安全。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出现坏疽的比例比较高。本组研究中,3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其中2例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通过详细病情了解、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的积极治疗和护理,进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云飞,张冰,陈焰,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1例诊治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4):66.

[2] Barie P S, Eachempati S R. Actu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J]. Curr Gastroenterol Rep, 2003,5(4):302.

[3] 邱云峰, 陳晓军,田发林,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3,2(7):591.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AAC58例, 年龄均≥60岁。其中, 男41例, 女17例。同期58例≥60岁的ACC病人中, 男38例, 女20例。其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程与前者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全部病例手术

皆以开腹手术, 无一例用腹腔镜作手术。均作胆囊切除术。

1.3 统计学意义

用χ2检验, 进行P值计算, 其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伴发病情况, 见表1

2.2 2组胆囊病变、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见表2

2.3 高龄AAC不同手术时间胆囊病变、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高龄AAC和高龄ACC病人伴发病, 高血压病、冠心病有差异, 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存在对手术麻醉是一个“坎”, 术前应多加注视、处理。

3.2 高龄AAC病人胆囊病变重, 并发症多

Savoca PE, Longo We等报道[1], 这种病人其胆囊穿孔、坏疽及术后并发症均比高龄ACC病人为高, 但胆囊水肿发生则正好相反。造成这一结果, 可能与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有关。一旦病变阻断, 则血流受阻。受阻则引起胆囊不同程度坏死。AAC术后并发症比ACC多, 这要与前者伴发病比后者多有关。不过, 本组2组手术后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李景岗的报道[2]相同。

3.3 高龄AAC时间选择。

3.3.1本类病员年事已高, 伴发病多, 非手术治疗不应考虑手术是唯一的、最佳选择。但手术时间 (离发病时间多久) 选择极重要, 本文将36h作分水岭设计讨论。但杨文奇等则以48h作分界研究[3]。陈奇颂认为手术时间选48h为界略嫌太长, 以36h设界为好[4]。但不论36、48h, 时间愈长并发症愈多、死亡率愈高。这是普外、肝胆外科医生必须知晓的。

3.4 高龄AAC病人伴发病多, 重要器官 (心、脑、肾等) 代偿能力降低, 因此对这类病人手术, 术前准备必须充分

当然, 用腹腔镜作此类手术, 更安全、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不过目前, 基层开展此项手术还未普及。总之, 此类病人手术风险大, 相关医生应更认真地处理。

参考文献

[1]Savoca PE, Longo We, Zucker KA, et al.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a calculous eholecystitis in outpatients[J].Ann Sung, 1990, 211:433~437.

[2]李景岗, 赵作君, 邱秀春.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07, 4 (6) :6~8.

[3]杨文奇, 彭程, 徐阿曼, 等.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998, 13:155~157.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5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30-0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将胆囊管阻塞,使得胆汁滞留在胆囊内,进而继发细菌感染,该疾病发病初期可出现中上腹、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等,常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探究围术期给予的护理疗效,现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7例行胆囊切除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为(50.36±4.92)岁,病程为1.5个月-4.5年,平均病程为(3.68±1.36)年;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为36-70岁,平均年龄为(51.24±4.59)岁,病程为1.8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3.34±1.04)年,这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切除的优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请其他同样疾病作同样治疗的患者进行交谈,增加信心;皮肤准备:进行备皮的时间为术前1日,对患者脐孔进行重点消毒,将脐孔使用肥皂水浸泡5min,将污垢变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将污垢去除,再用棉签蘸碘伏及酒精进行消毒;肠道准备:术前2日禁食易产气食物(豆类等),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水,术前行肥皂灌肠;② 术后护理:一般护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的麻醉方式是全麻,因此术后采取的体位是去枕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为减轻腹部张力,利于切口愈合,患者麻醉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可进行床上活动的时间为术后6h,术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动;对患者面色及精神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吸氧:术后常规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是由于腹腔镜气腹采用的是CO2,大量CO2弥散吸收入血,使患者出现类似呼吸性酸中毒的状态,同时使膈肌升高,呼吸运动受限,呼吸功能受到影响;饮食:患者如无明显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术后肠蠕动恢复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至普食,

为预防术后肠胀气的出现,不可进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切口护理:术后24h对患者腹部穿刺口进行严密观察,是否出现渗血、渗液及胆汁外溢情况;引流管护理:如患者放置引流管,要保持管道通畅,对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情况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对比 由表1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前者均少于后者,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为69.39%,相对比,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选择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近年来以腹腔镜切除胆囊术为主,说起将胆囊切除,部分患者会觉得害怕、恐惧,认为自己身体的器官不可随意摘除,不配合治疗,因而需要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所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均实施胆囊切除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疏导,告知患者切除的优势;对皮肤进行消毒,对脐孔进行重点消毒;术前对肠道进行清理,用肥皂水灌肠;术后协助患者采取去枕平卧的体位;告知患者可进行活动的时间;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同时注意饮食,不可进食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给予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也明显提前,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紫菱.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04:118-120.

[2]李碧. 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24.

[3]袁桂芳. 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14,07:20+22.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1例、女41例。年龄60~82岁。既往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60例,大多有反复发作史。52例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患,依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有:单纯性28例、化脓性10例、坏疽性13例、穿孔1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9例,合并胰腺炎4例。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痛、压痛及局部腹膜炎体征为表现者38例,以上腹隐痛或腹痛定位不清24例,有恶心、呕吐42例,有肩背部放射痛41例,有12例腹痛轻,无腹膜炎体征但手术时见胆囊已化脓或坏疽。入院时畏寒发热49例,平均体温38.8℃,最高体温40.2℃。

1.2 手术方式

28例急诊手术(发病24 h内)、23例早期手术(发病72 h内)、11例择期手术。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2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6例、胆囊造瘘3例、胆囊部分切除7例、胆囊切开取石5例。

2 结果

手术治愈61例,死亡1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1.61%。术后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于急诊手术5例,发生于早期手术3例,择期手术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8例。胆漏引起腹腔脓肿1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

3 讨论

本组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是病情发展快,胆囊坏疽穿孔率高,本组穿孔率为19.3%.远高于其他统计急性胆囊炎穿孔率6 7%[2]。可能是地处边远山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重视和认识不足;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有6例坏疽,5例穿孔,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常合并全身性动脉硬化,胆囊动脉亦不例外且其为终末血管,炎症时容易栓塞造成胆囊壁坏死。另一方面胆囊结石嵌顿颈部造成胆囊内压升高加局部受压缺血坏死穿孔;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有半数以上伴合并病,其增加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严重影响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大多数有合并病,特别是慢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机会较大。本组1例死亡患者均有多种合并病。由于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降低,对疼痛感觉迟钝,腹痛、发热不明显,没有典型的胆绞痛,容易引起误漏诊。

围手术期的全面评估及处理对手术的成功相当重要,追问病史了解病情,全面检查,准确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结合各项检测结果,作出全面评估.选择手术时机、方式,避免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掌握好手术时机为整个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成功奠定基础,有研究表明老年胆道疾病急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3]。因此过于倾向择期手术可能延误病情,加剧手术风险。本人认为对有下列情况者宜紧急手术:①临床症状重经积极治疗无缓解, B超示胆囊肿大、颈部结石嵌顿周围有积液或伴黄疸;②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明显者;③有寒战高热、白细胞增多明显且有中毒症状;④经内科保守治疗腹痛减轻但黄疸加重, 应考虑紧急手术.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及疗效,评价其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结果 28例急诊手术、23例早期手术、11例择期手术。61例痊愈,1例死于原发性肺部疾病。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早期、及时根据病情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术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手术,老年人

参考文献

[1]王长洪,杨卓,麻树人,等.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34-236.

[2]徐岳军.老年结石性急性胆襄炎86例手术治疗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29-30.

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风险因素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所收治的220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1248例女性, 958例男性, 患者的年龄为47~78岁, 平均年龄为53.1岁。根据患者的胆囊炎性质将其分为两组, 其中有31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作为AC组, 189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CC组。所有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入院1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慢性胆囊炎患者在确诊后行择期手术。

1.2 方法

在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莫非氏征为阳性, 右上腹压痛且伴有肌肉紧张, 体内白细胞水平升高, 体温至少为37.5℃。此类患者在术中可见胆囊浆膜脓肿感染、胆囊解剖变形、周围脏器严重粘连、胆囊壁增厚超过了4mm。复杂性胆囊炎主要包括了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积脓、积水, 术后的病理诊断显示为慢性、坏疽性以及急性胆囊炎病变。慢性胆囊炎不具备上述特征, 但经术后病理诊断得以确诊。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计数资料均用%来进行表示, 并用χ2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年龄:本研究中慢性胆囊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9.3±17.6) 岁,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0.1±20.90) 岁,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性别:AC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的比例为60.13%, CC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比例为40.63%, 两组患者的男性患者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手术技术难度:CC组手术高难度患者的比例为7.72%, AC组患者的手术高难度比例为27.85%, 两组患者的高难度手术人数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 通过对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 导致患者从慢性胆囊炎进展到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胆结石直径>10mm的结石、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两组患者的慢性肝病发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有可比性, 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近几年来,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只有当患者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时, 方可考虑对患者给予手术治疗[1]。在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逐渐进展成为急性胆囊炎, 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进展成为急性胰腺炎以及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甚至有患者因此而死亡。

有研究指出, 慢性胆囊炎以及胆结石患者如果长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就有可能诱发胆囊癌[2]。目前,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以及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已经得到了业界认识的广泛认可。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 在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下的手术治疗时, 其难度增加, 且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胆总管损伤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必须对患者进行尽早干预, 这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 导致慢性胆囊炎患者进展为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以及其它合并症, 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另外, 有研究提示性别是导致慢性胆囊炎患者进展为急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 男性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3]。本研究的结果提示, 导致患者由慢性胆囊炎进展为急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胆结石直径>10mm的结石、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 本研究的这一结果与某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通过分析发现, 导致慢性胆囊炎患者进展为急性胆囊炎的各个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例如:一般情况下, 老年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疾病、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伴随症状。上述情况的出现, 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胆囊炎的概率增高,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慢性胆囊炎向急性胆囊炎进展。此外, 由于绝大部分糖尿病具有多发性的特点, 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胆囊壁发生炎症反应, 导致患者出现胆囊壁缺血以及血管并发症, 在加上糖尿病可以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加快胆囊壁的炎症反应, 最终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坏疽性胆囊炎, 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不过目前关于慢性胆囊炎进展过程中血管疾病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导致患者出现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有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史、糖尿病以及高龄等, 因此, 在对具有典型症状的胆石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必须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以便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郝晓尊, 王会生, 郝玉杰, 等.结石性胆囊炎患者PLA活性、CCK-A受体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及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3) :4553-4555.

[2]高瑞岗, 李奎, 冯宝华,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50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总结[J].中国内镜杂志, 2008, 14 (3) 322-329.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 男17例, 女9例, 年龄25岁~70岁。因右上腹隐痛首诊者18例, 恶心、纳差、厌油食首诊者6例, 胆绞痛首诊者2例。所有病例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均在2年以上, 期间均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 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术前肝功能均正常, 无黄疸, 空腹B超检查见胆囊及胆管内均无结石, 但22例均有胆囊收缩功能减退, 其中12例有胆囊壁增厚、毛糙, 另10例胆囊内有胆固醇沉着, 此22例B超提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所有病例口服胆囊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1.2 病理类型

术中肉眼观:胆囊壁增厚、毛糙16例, 其中7例胆囊明显缩小, 6例胆囊管较长, 超过1 cm, 颈部狭窄, 其中4例胆囊颈管异常扭曲, 胆囊较正常稍大;胆囊内有多发细小黄色胆固醇颗粒 (直径均小于0.3 cm) 10例, 胆囊周围明显粘连9例, 轻度粘连12例。镜检发现所有胆囊均有慢性炎症。腺体明显萎缩纤维化12例, 腺体增生4例, 2例有胆固醇性息肉改变, 镜下微小结石4例。

1.3 治疗结果

26例全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随访半年~50个月, 平均26个月。其中19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 6例症状明显缓解, 缓解率达96%, 1例无效患者有胆绞痛史4年, 术后进一步检查确诊胆总管下段结石。

2 讨论

2.1 诊断问题

胆囊结石是引起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 然而胆囊管的部分梗阻、胆囊长时间胆汁停滞、细菌或病毒感染、浓缩胆汁的刺激、胰液反流等同样可引起慢性胆囊炎。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B超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越来越重要, 然而它毕竟有一部分假阴性, 且胆囊的形态和功能与是否空腹密切相关, 而许多患者并非在空腹下行B超检查, 这就增加了假阴性率。临床上常有一些患者有长期右上腹疼痛, 恶心、纳差, 厌油食甚至胆绞痛, 但当B超检查未发现胆石症和胆囊炎时, 许多医师常就轻易地否定了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而未仔细分析病史和考虑B超可能假阴性的问题, 因而也未进一步行口服胆囊造影检查而漏渗。本组资料显示:空腹B超对该病诊断阳性率达85%, 且其检查方便, 受干扰因素相对较少。故笔者认为空腹B超检查可作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首选辅助检查方法。本组资料还显示:所有患者口服胆囊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故尽管其检查结果受许多因素干扰, 但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后该法不失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2.2 治疗问题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取得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腹腔镜组48例、开腹组48例。腹腔镜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2.3±3.5)岁;开腹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3.3±3.6)岁。两组病患经检查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诊断标准[3],无相关精神病史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右上腹疼痛、呕吐、嗳气、恶心等症状,将检查无凝血障碍,人体重要器官未出现严重功能性障碍。两组病患结石大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开腹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后,在右肋胆囊处作长度约为12 cm斜切口,切开腹壁各层,充分暴露术野解剖胆囊三角,根据患者情况对胆囊进行逆切法、顺切法剥除切除,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腹镜组患者采用全麻,取平卧位并垫高脚部,在肚脐上缘做小切口,气腹针穿刺成功后,放置腹腔镜套管,通过腹腔镜了解患者胆囊炎炎症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分离粘连解剖胆囊三角,暴露胆囊管、胆囊动脉并对其采用吸收夹夹闭,游离胆囊床,对胆囊进行切除,缝合残端、伤口。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腹镜组较开腹组手术耗时、术后排气、疼痛感、出血量、住院用时少,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腹镜组较开腹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并发症少,P<0.05,两组在出血、胆总管损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方针为症状较轻者先控制炎症后择期手术,但对于病情严重者如胆囊穿孔、化脓性胆囊炎等应及时进行手术,胆囊行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此病常用方式[5]。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开腹对胆囊行切除术不仅手术较为耗时,且出血量较多易出现感染,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6]。近几年有学者发现,急性期患者胆囊周围易出现粘连、水肿,造成解剖关系不清楚易对胆管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可运用现代高科技设备将腹腔内情况清楚反应在监视屏幕上,清楚明确患者炎症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粘连情况,手术精准度高能有效分离粘连且仅在腹部做小切口术中患者出血少、几乎无疼痛感,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脏器造成损伤,术后并发症情况少[7]。

该次研究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腹镜组手术耗时(56.7±3.7)min、术后排气(15.4±4.7)h、疼痛感(1.5±0.4)分、出血量(43.7±7.6)m L、住院用时(6.1±1.5)d均少与开腹组(78.5±6.1)min、27.1±5.3)h、(3.8±0.7)分、(67.4±9.2)m L、(8.6±2.3)d,P<0.05;腹镜组较开腹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并发症少,P<0.05,与翟荣幸等人[8]研究结果相一致,证明结果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临床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恢复快、疼痛感弱、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为有效改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痛、嗳气等症状,临床探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腹腔镜组48例、开腹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疼痛感、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镜组手术耗时(56.7±3.7)min、术后排气(15.4±4.7)h、疼痛感(1.5±0.4)分、出血量(43.7±7.6)m L、住院用时(6.1±1.5)d均少与开腹组[(78.5±6.1)min、(27.1±5.3)h、(3.8±0.7)分、(67.4±9.2)m L、(8.6±2.3)d],P<0.05;腹镜组较开腹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并发症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恢复快、疼痛感弱、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疗效,结石,胆囊炎,腹腔镜,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思根.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21-1322.

[2]曲涛.不同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3):211-213.

[3]胡闪明,兰飞,耿桂飞.腹腔镜联合利胆行气方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2):160-162.

[4]陈森林,吴星刚,张浩,等.胆囊急性炎症时腹腔镜下切除手术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11(2):49-51.

[5]胡博.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4,23(15):96.

[6]余庆文.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52.

[7]邓代安.不同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37-38.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10

【关键词】硫酸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97-02

急性結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胃肠功能代偿功能降低[1]。因此,寻找有效手段用于改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与胃肠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外科住院部收治的12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2],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药物过敏,合并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与精神性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男26例,女37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51.46±8.01)岁;病程15h至7d,平均病程(4.11±0.98)d。对照组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31±8.25)岁;病程16h至8d,平均病程(4.09±0.9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参照外科原则给予禁饮禁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胃肠减压、补液与对症支持治疗,腹痛时给予阿托品(国药准字H41020226,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5mg,肌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25%硫酸镁(国药准字H11020489,北京燕京药业公司)50ml,胃管注入,夹闭胃管4h,每8h追加1次。两组患者均7d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指标 住院时间、胆囊肿大消失(B超检查胆囊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自觉腹部疼痛消失)时间与发热消失(腋下体温≤37℃)时间。

1.3.2 胃肠功能指标 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与胆囊肿大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多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可达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必要时方采用择期手术治疗[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时,结石阻塞胆囊管口,胆囊管梗阻,压迫胆囊黏膜,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累及周边脏器,加剧腹痛,胆道水肿充血,胆汁排出阻滞,胆汁浓缩,加重胆囊炎症,并导致胃肠功能失调。硫酸镁通过刺激胃肠黏膜,松弛胃肠道黏膜,缓解胆道痉挛,促进胆汁排出,从而降低胆囊压力[4]。同时,硫酸镁还能排空胆囊,促进肠道蠕动,松弛胆总管括约肌,利胆与导泻,促进胃肠道毒物排出,缓解全身中毒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硫酸镁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胆囊肿大消失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提示硫酸镁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疗效明确,且能改善胃肠功能。文献[5]证实,硫酸镁通过显著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显著缓解炎症程度,从而缩短发热时间。此外,硫酸镁通过降低胆红素水平,促进胆汁排出,降低胆囊内压,从而缓解腹痛程度,缩短胆囊肿大消失时间。因此,硫酸镁在改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与胃肠道功能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硫酸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改善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从敏.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江苏医药,2015,41(1):96-97.

[2] 向珂,田伏洲,汤礼军,等.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治疗高龄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2):1301-1304.

[3] 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4] 万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6):797-799.

[5] 陈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5):552-554.

无结石性胆囊炎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4例、女52例。年龄57~90岁。既往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78例,大多有反复发作史。49例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患,依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有:单纯性30例、化脓性23例、坏疽性18例、穿孔10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0例,合并胰腺炎2例。

1.2 临床表现

以右上腹痛、压痛及局部腹膜炎体征为表现者50例,以上腹隐痛或腹痛定位不清36例,有恶心、呕吐38例,有肩背部放射痛48例,有15例腹痛轻无腹膜炎体征但手术时见胆囊已化脓或坏疽。白细胞计数:(4~10)×109 / L 44例,(9.8~15)×109 /L31例,15.5×109/L以上者12例。入院时畏寒发热43例,平均体温38℃,最高体温40.8℃。

1.3 手术方式

35例急诊手术(发病24 h内)、29例早期手术(发病72 h内)、22例择期手术。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4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5例、胆囊造瘘2例、胆囊部分切除5例、胆囊切开取石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8例。

2 结果

手术治愈84例,死亡1例,病死率1.19%。术后出现17例并发症,发生于急诊手术10例,发生于早期手术4例,发生于择期手术2例。其中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7例,胆漏引起腹腔脓肿2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

3 讨论

3.1 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

3.1.1 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不符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降低,对疼痛感觉迟钝,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不如青壮年明显,且部分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体温不高或稍高,没有典型的胆绞痛,这些须重视。

3.1.2 发展快,胆囊坏疽穿孔率高

本组穿孔率为11.6%,远高于中国92年统计急性胆囊炎穿孔率6.7%[1]。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有4例坏疽2例穿孔。原因可能一方面老年人常合并全身性动脉硬化,胆囊动脉亦不例外且其为终末血管,炎症时容易栓塞造成胆囊壁坏死。另一方面胆囊结石嵌顿颈部造成胆囊内压升高加上局部受压缺血坏死穿孔。

3.1.3 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

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有半数以上伴合并病,本组占56%。其增加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严重影响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大多数有合并病,特别是慢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机会较大。本组2例死亡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病。

3.2 治疗

3.2.1 围手术期处理

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对手术的成功相当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术前应详细追问病史,全面检查,准确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结合各项代谢、生化检测结果,作出全面评估,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方式,避免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伴发病,对此类胆道结石患者处理应十分个体化,需积极加强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情况处理,以能得到早期、有效的手术治疗而不是单纯推迟手术时间,以致失去手术机会。高血压患者血压在160/100 mm Hg以下可不必特殊准备,血压过高术前选用合适降压药物,术中术后可予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微泵维持血压基本正常或略高,并加强心肌保护防止高血压危象及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应在术前2 d停用口服降糖药物而改用正规胰岛素。围手术期间应定时检测血糖、酮体、尿糖调节胰岛素用量,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5.6~11.2 mmol/L)较为适宜,避免出现低血糖休克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围手术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是衡,正确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以及术后并发症正确处理亦十分重要。

3.2.2 手术时机

何三光[2]等统计老年胆道疾病急诊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兰州军区总医院统计205例急性胆囊炎9例死亡患者均死于发病72 h至病情缓解手术后[3]。本组1例死亡患者亦死于发病72 h后保守治疗失败急诊手术后。因此过于倾向择期手术可能延误病情加剧手术风险。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胆囊病理改变之间有时不符,发生胆囊坏疽、积脓者临床症状轻,早期手术已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胆囊坏疽或穿孔。在非手术治疗下,若因病情恶化被迫手术死亡率更高。且随着麻醉学进步、各种监测检查设备条件提高、各科室综合协调能力增强,术前准备可于较短时期完成。本人倾向在积极纠正急性生理紊乱情况下早期手术,因为急性胆囊炎早期主要病理改变为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但不妨碍对肝门部重要结构的显示,不增加手术困难。对有下列情况者宜紧急手术:①临床症状重不易缓解,B超示胆囊肿大、颈部结石嵌顿周围有积液或伴黄疸;②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明显者;③有寒战、高热、白细胞记数明显增多;④经内科保守治疗腹痛减轻但黄疸加重。而对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已3 d以上无紧急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症状明显消退者,并存病较复杂难于短期稳定,可待急性期过后施行择期手术。

3.2.3 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术是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具体还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病理改变而定。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多有并存病,手术力求简单有效,避免创伤大复杂的手术。特别是在一些年老、全身生理状况紊乱、显著感染症状严重的患者,简单的引流手术收效强于复杂的胆囊切除术,常用胆囊造瘘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即部分切除浆膜覆盖部分的胆囊壁,不分离胆囊床,余下胆囊黏膜予刮除或电凝固破坏,缝闭胆囊管局部放置引流,此手术简单即彻底消除病灶亦不需二期手术。对胆囊坏疽、穿孔、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局部大网膜与邻近脏器粘连包裹,胆囊周围脓肿宜胆囊造瘘、脓肿引流。择期手术者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心肺疾病、腹膜炎、胆管炎、门脉高压、已知胆囊癌等属LC禁忌范畴。对经过胆囊造影B超检查胆囊功能尚存的单纯胆囊结石择期患者可行胆囊切开取石并予中药干预预防结石复发。本院自1998年以来采取此法治疗83例无一例再生结石,当然可能与病例少及随访时间短有关。老年胆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多见[4],国外许多学者赞同常规行术中胆道造影[5],作者主张选择性造影。对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扩张B超未发现结石、有反复胰腺炎、胆管炎、黄疸、胆红素升高等病史患者,术中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插管造影,可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和发现“隐匿”的胆管结石。术后胆道镜检查或经T管造影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6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结果35例急诊手术、29例早期手术、22例择期手术。术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部分胆囊切除术、胆囊切开取石术。85例痊愈,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临床特点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手术,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5.

[2]何三光,夏志平,田利国.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出版社,2000:911.

[3]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4-325.

[4]刘卫国,李洪,等.124例8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症手术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5):277-278.

上一篇:职业化困境下一篇:培养幼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