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治疗

2024-08-23

胆囊炎的治疗(共11篇)

胆囊炎的治疗 篇1

随着我们日常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患者的比例也逐步升高, 其中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发病率显著升高;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在诊断以及治疗上有其特殊性[1]。力争早期诊断、采取正确治疗方式, 防止患者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外科手术资料,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 入院时间:发病后24 h内19例, 48 h以内30例, 48 h以上11例。其中女性患者32例, 男性患者28例, 患者年龄60~69岁者25例, 70~79岁者30例, 80岁以上者5例, 平均年龄73.1岁。患者病程2个月~50年, 平均21.4年, 60例患者既往均有剑突下及右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史, 上腹部疼痛及墨菲氏征阳性者58例, 有上腹部疼痛伴畏寒发热者62例, 有弥漫性腹膜炎者9例, 局限性腹膜炎者31例, 轻度黄疸者15例, 60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4例、慢性肺气肿23例、中风后遗症8例、糖尿病17例、心律失常14例、急性胰腺炎4例、严重低蛋白血症39例。60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粗糙、积液18例, 胆囊结石48例, 合并胆囊周围脓肿10例, 合并胆总管扩张以及胆总管结石7例。

1.2 手术方式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依据患者的年龄与重要脏器功能状况、发病情况轻重缓急、有无局部腹膜刺激征以及感染性休克的出现。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要求时间短, 创伤小、尽量争取完整、安全切除胆囊, 38例患者在24 h内急诊手术者, 22例患者经24~72 h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 改行急诊手术。其中单纯胆囊切除41例, 胆囊造瘘4例, 胆囊切除并胆道探查7例, 胆囊部分切除术8例。全部病例均于术后胆囊床留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

60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 电解质紊乱2例, 经保守治疗均痊愈,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我们知道老年患者反应迟钝, 机体应激能力较差, 免疫功能低下, 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患者症状隐匿, 同时局部患处病理改变严重, 所以临床上故易致误诊和漏诊。患者入院时大多病情危重, 变化快, 容易发生并发症。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其他多合脏器的功能减退。因此会给原发疾病的诊治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能够及时、正确的对于本病做出诊断, 使患者能够及时的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B超检查由于方便、费用低、实用, 应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检查方法。

老年胆囊炎患者一般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的内科疾患, 患者主要脏器的储备功能逐步减退, 再加上严重感染的存在, 临床上会引发一个或多个主要器官的功能衰竭, 因此我们因为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过程中,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及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一旦确诊, 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 创造有利的手术条件, 尽早手术治疗。而选择手术方式的基本原则是有效、简单、快捷。对于合并有总胆管嵌顿的结石如果不能及时的取尽, 可以仅放置T管引流、二期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石。手术过程中发现手术野中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局部粘连严重、胆囊萎缩的患者, 以及老年胆囊炎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时, 我们可以行胆囊部分切除术[2,3]残存的胆囊壁黏膜可以用碘酒烧灼以及电灼破坏, 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术中探查胆囊三角因水肿、粘连重而显示不清楚, 不要勉强进行微创手术, 需要马上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 放宽中转的指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总之,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风险比较大;如果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诊断, 采取积极有效果断的治疗措施, 正确手术时机的选择、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能有效增加治愈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Las Ecs, Tam Pc, Paterson IA, et a1.Emergency surgery of severe acute cholangitis:the high risk patients[J].Ann Surg, 1990, 211 (1) :55.

[2]吕新生.“有关胆囊部分切除术”之我见[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 7 (5) :307-310.

[3]徐炳克, 胡乐书.胆囊大部分切除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 (2) :178-180.

[4]涂朝勇, 姜川.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中国微刨外科杂志, 2006, 6 (3) :204-205.

胆囊炎的治疗 篇2

供给充足的液体,以稀释汁及帮助代谢废物的排出。少食多餐,每日4-5次。应采用蒸、煮、炖、熬等方法使食物糜烂易消化。忌用油、煎、炒的油腻食物,切忌暴饮暴食,禁用酒类。还有蛋白质按正常需要供给。

2、限制高脂肪饮食

这是因为胆汁经过肝脏分泌,经过胆道到肠道,胆汁中含有帮助消化脂肪的必不可少的胆盐。如患胆囊炎会因胆汁受阻,使胆道内胆盐大大减少,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因此要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饮食,如猪油、肥肉、动物的肝、脑等内脏、蛋黄等。低脂肪饮食要求每日食油量不超过25克 ,最好采用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

3、忌用刺激性食品及粗纤维的食物

胆囊炎的治疗 篇3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临床营养治疗;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9-01

急性胆囊炎这种疾病,其通常为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胆管阻塞,及细菌感染等,所导致的急症性病变[1]。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中,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黄疸,及发热等症状。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进行了讨论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有33.3%左右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胆结石移位阻塞胆囊管所致,或者由于蛔虫,及梨形鞭虫等,寄生于患者胆管内,而导致胆囊管阻塞。进而造成胆囊内的胆汁,出现排流不畅现象,引起胆汁瘀滞,胆汁浓缩,及成分改变等。而高浓度的胆汁,经刺激胆囊内膜,可引起化学反应,造成胆囊急性炎症。胆汁瘀滞也可增加疼痛,增加胆囊内压力。

患者多数胆总管末端,与主胰管回合,同时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处,并且在其外部,具有Oddi氏括约肌围绕[2],如在其开口处,有器质性梗阻,或者功能性梗阻,则胰液可反流至胆囊,少数胰液可被胆汁激活,而被激活的酶,可对胆囊内膜造成刺激,进而导致急性胆囊炎。

大部分胆囊管阻塞,及胆汁瘀滞后,可因寄生虫所带细菌,或者在胃、十二指肠中,所存的食物残渣,出现反流进入胆囊,及由于大肠杆菌败血症,伤寒或者副伤寒所致。

2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

胆汁的组成成分中,主要包括胆盐,游离胆固醇,胆红素及磷脂。对于胆汁中的胆固醇,当其浓度出现增高,并达到一定程度,至饱和状态时,胆固醇于胆囊壁上沉淀,引起胆固醇沉淀形成结石。而在胆囊炎诱发因素中,结石为其主要诱因。如患者长时间高胆固醇饮食,可导致其胆汁中的胆固醇,出现浓度增高现象,进而可导致胆固醇的浓度,长期处在过饱和状态。

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等,其分解的产物,均可促进促胰素及促胆囊收缩素进行分泌,进而导致胰液及胆汁出现大量的分泌。如患者出现胆道阻塞,则将导致胆汁瘀滞加重。另外,胰液较易反流至胆囊,其活性酶,對胆囊壁,可产生化学刺激,进而导致胆囊炎症加重。而对于植物食物,其所含的谷固醇,及膳食纤维,均可降低胆固醇吸收,进而使胆固醇浓度下降。同时,对于膳食纤维而言,其也可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增加排便次数和量,减轻肠腔压力,达到通肠减压效果。

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其发病的过程以及由于结石阻塞所致的胆汁排流不畅及胆汁浓缩,均具有密切关系。其核心的问题,为胆固醇浓度增加。因此,在对其进行临床营养治疗时,应控制饮食,实行低脂肪,低胆固醇,及高膳食纤维饮食,通过合理饮食,以减少脂肪摄入,降低胆固醇摄入。

如患者处于急性期,当其出现疼痛,恶心、呕吐,及发热时应禁食。急性胆囊炎,可导致反射性胃肠蠕动减弱,因胃酸可刺激胰液分泌,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导致胃肠引流,因此,须静脉补充水分,以纠正脱水。

如患者处于缓解期,则应停止禁食,可开始试食。在缓解期患者的病情已逐渐得到缓解,其胃肠功能,也有部分恢复,因此,可予以液体状,或者在口腔内,可溶化成液体等无油清淡的饮食。在食物的选择上,可食用米汤、藕粉及果汁等,禁止食用蛋白质及脂肪。每次进食应以少量为宜,进食应为6次/d左右,食物温热应保持适宜,避免过甜或者过咸,进食量最少为50mL/次,最高为250mL/次。每次的最大容量,应以对疾病症状无影响,或者不加重为宜,如恶心、腹痛和呕吐等。由于是试食阶段,因此,对营养素的全量,及能量总量要求,均不进行考虑。

3 讨 论

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应注意食物的配制。在试食阶段,如患者没有产生进食不良影响,则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过渡至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及低脂饮食。在进行食物的配制时,应以清淡为原则[3]。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而言,由于临床症状消失后,患者的胆囊壁,大部分有纤维化,进而导致胆囊缩小及功能减退,并且容易复发。因此,在其日常生活饮食中,应进行合理安排。两者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元宝,王秀荣,陈伟,等.高龄重症急性胆囊炎术后综合营养治疗一例[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5):296-296.

[2] 吴宁,周群,张波,等.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8):849-851.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51例;患者年龄60~88岁, 平均68.6岁, 其中13例患者在75岁以上;其中37例患者首次发现, 43例患者既往均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病史1~28年, 平均4.5年;患者入院时症状:80例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 其中伴有发热31例, 恶心呕吐36例, 轻度黄疽5例。入院查体:80例患者均有右上腹压痛, 其中39例患者伴有反跳痛, 右上腹腹肌紧张18例。其中患者合并高血压44例、糖尿病8例、肝肾功能不全4例、冠心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肺气肿4例。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 53例、血淀粉酶增高6例、肝功能转氨酶增高24例;入院彩超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为胆囊结石、胆囊炎, 其中胆囊增大、壁毛糙增厚62例、胆囊周围积液3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33例、胆总管轻度扩张4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 控制血压、血糖在恰当的水平等措施[4,5,6]。入院后72 h内急诊手术44例, 择期手术36例。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周围积液60例, 胆囊坏疸16例, 胆囊穿孔4例。手术方式:胆囊造瘘术18例, 单纯胆囊切除术50例, 胆囊部分切除加取石术12例, 网膜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引流3~7 d, 平均4.4 d。

2 结果

8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住院8~19 d, 平均11.5 d, 其中77例患者治愈, 3例患者死亡, 其中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 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其中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术后肺部感染3例, 切口感染3例, 切口裂开2例, 应激性溃疡l例, 胆汁漏1例, 经保守、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老年人胆囊炎的临床特点[7,8,9]:老年人多数患者同时有胆囊结石, 多伴有内科疾病, 病情进展快, 炎症消退慢, 短期内胆囊可能发生坏疽性穿孔;老年患者对炎症的反应较差,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对痛觉感应和应激反应迟钝,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临床症状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病情的严重程度, 因此临床上误诊率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低于正常, 体温可不升高;对炎症的应激反应差, 一旦疾病急性发作, 病情进展迅速恶化, 甚至休克。

根据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具体病情, 及术中的病理改变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对calot三角区解剖清楚, 手术操作无困难;无重要器官疾病和禁忌证,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可采用顺行或逆行安全摘除胆囊。手术时间长;对胆囊周围粘连严重, 尤其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患者不能承受胆囊切除术者, 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加取石术, 对残留胆囊黏膜电凝烧灼处理。对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区炎症重;手术可能引起胆总管损伤、出血等危险者;全身情况差或伴有重要器官疾病者, 可行胆囊造瘘术。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需要急诊手术, 在48 h内手术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对症状轻微、生命体征平稳, 合并高血压, 冠心病等内科并存症时, 经观察24~72 h不见好转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荣, 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断与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7) :401-403.

[2]Grace PA, Poston GJ.Williamsonrc Biliary motility[J].Gut, 1999, 44 (30) :571.

[3]王吉军, 赵经川.老年胆石症118例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2003, 5 (2) :106.

[4]李济宇, 全志伟.合并糖尿病急腹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2) :91-93.

[5]Wilson M, Weinreb J, Soo Hoo GW.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critical care:a review of a 12 protocols[J1.Diabetes Care, 2007.30 (4) :1005-101 1.

[6]陈伟.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2) :52.

[7]夏穗生.老年人急腹症外科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83, 3 (3) :155.

[8]姬兰生.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82例手术切除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6) :14.

胆囊炎的治疗 篇5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

在老年人的胆道疾病中,急性胆囊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无论是该病的一般临床特征还是特殊症状,都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其它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就以往的临床经验来看,及时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有效提升该病的治愈率,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在61~7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71.6周岁。患者病程为2个月~22年,平均病程为6年10个月。有75例患者有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史,约占总数的92%,有7例患者为首次发病。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患者都接受了临床手术治疗,其中,有58例患者为单纯胆囊切除术,13例患者为胆囊切除术合并胆道探查,8例患者为胆囊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为胆囊造瘘术,1例患者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经手术证实,有46例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占全部患者的56.1%;有20例患者为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扩张一类的继发性胆道管病变,占全部患者的24.4%;有9例患者为胆囊坏疽穿孔,占全部患者的11%;有7例患者为胆囊积肿,占全部患者的8.4%。

经病理研究证实,有68例患者为慢性胆囊炎,占全部患者的82.9%;有14例患者为急性胆囊炎,占全部患者的17.1%;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胆管损伤,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进行手术时全部为右肝下胆囊床留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82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成功治愈,占全部患者总数的85.4%;有8例患者病情好轉,占患者总数的9.8%;4例患者死亡,占患者总数的4.9%。在死亡的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死因是并发糖尿病和肺部感染,3例患者死于伤口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为5~9d不等,平均住院天数为6.8d。

3 讨论

3.1 患者特征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多是在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出现的,受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以及胆囊老化特点的影响,获得疾病后的炎症应激反应相对较差,因此不少患者的临床表现虽然不够明显,但是病情却往往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在入院时,患者大多表现为呕吐、发热、头痛,在本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也是因为肠胃疾病入院。针对老年生理状况的特殊性,医生应注意对其是否存在既往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同时进行全方位的临床检查,避免发生误诊或漏诊现象。确诊后,应尽早安排手术治疗,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

3.2 手术时机 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对于疾病的治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的专家和学者还是支持早期手术。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80%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是因为胆囊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管梗塞而发病,而结石的发病率则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而不断提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手术,一旦出现胆囊串口,死亡率就会激增40%以上。其次,炎症的存在会引起充血和水肿,在发病早期,该现象仅会在局部出现,影响范围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胆囊炎部位水肿压力升高,易诱发胆囊穿孔和病变部位的缺血性坏死,所以早期手术更加容易、有效。

3.3 手术方式 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时,应结合胆囊结石大小、Calot三角病理解剖情况以及嵌顿情况,同时还应兼顾患者的炎症症状发展程度。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若患者存在结石嵌顿或大结石,则采用逆行胆囊切除的方法,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将结石挤入胆道管。若患者Calot三角解剖清楚,可采用顺行胆囊切除的方式,以降低意外出血的发生率。

3.4 恢复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大多伴有其他疾病,在手术结束后仍有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患者的恢复工作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患者中,有3例死亡原因是伤口处理不当,1例死亡原因是并发肺部感染。所以除了要在术前进行如血糖、水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外,也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监护。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临床中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医护人员必须要在充分了解老年患者特征的情况下,做好周密的护理和治疗安排,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岳.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35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16):34-35.

[2]杨海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急诊手术时机选择[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30):78-79.

胆囊炎的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总管结石患者50例, 患者的诊断都是符合中华外科学会确定的重症胆管炎, 而且都经过了超声的诊断, 和造影诊断, 并且得到了确诊后展开的治疗。这些患者中有27例男性, 23例女性。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 区间在68~78岁, 平均 (72.2±3.5) 岁。所有患者都有典型急性发作胆囊炎表现, 表现为右上腹、剑突下疼痛, 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 25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27例血WBC>10×109/L, 5例脉率>120/min, 15例转氨酶、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合并高血压14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8例, 糖尿病5例, 改组作为观察组;选择外院的胆囊炎病历资料50例, 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石位置、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住院前都已经都进行了术前的BUS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 基本都能够确诊为胆囊炎, 而且术前都进行了吸氧、目的是能够改善通气功能, 营养支持, 扩容抗休克, 改善凝血, 在这段时间内, 要注意4~6h禁食禁饮, 使用抗生素, 纠正低氧血症, 不留胃管;在实行胆囊切除术前, 左手示指伸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winslow孔, 拇指置其前方, 进行胆总管的扪诊, 了解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的关系。

1.3 手术方法

(1) 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25例患者中其中14例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引流术, 5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3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肠Roux-en-Y吻合术。

(2) 对照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 仪器采用德国Wolf电视腹腔镜系列、T 20型纤维胆道镜系列,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取头高脚低20°~30°, 左侧倾斜10°~15°位, 三孔法或四孔法进行手术, 胆囊切口8字缝合, 常规置20~30号T管行胆管引流, 引流管自腋前线戳孔引出[2]。术后1周经T管胆道造影, 无残留结石, T形引流管保留4~5周拔除。

1.4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采用结果以表示, 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做组间比较, 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4.0% (42/50) , 对照组为88.0% (44/50) ,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05。1例因胆囊变异胆囊坏疽与周围炎症粘连较重, 中转开腹, 发生迟发型胆总管电凝伤1例, 无其它并发症, 发生率为2.0%, 对照组发生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4例, 发生率为8.0%。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5;而观察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重症胆囊炎很多都有腹痛、寒战、高热等表现, 而且有时会出现感染性休克, 黄疸等症状, 而且常常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这种病起病快, 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是防治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在经积极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后, 在病情好转、休克改善时, 应该把握好手术时机。腹腔镜是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 其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避免了开腹手术对患者腹腔的干扰及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2], 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 通过腹腔镜同样可以检查腹腔脏器, 直视胆囊、胆管的情况及诊治腹腔并存疾病, 并可以在直视下分离腹腔粘连, 是现代微创外科的经典手术。但是传统手术也有着安全可靠的效果, 对于基层医院来说, 比较可靠。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观察组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而且腹腔镜手术不能盲目进行, 术中粘连严重、疑有肝胆管或肠管损伤者应该中转开腹。此外, 放置腹腔引流管是LC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 引流管除起局部引流作用外, 也能为及早发现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起到一定的作用[3]。总体说来, 腹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虽然值得临床推广, 但是还是要注意其安全性的, 传统手术比较可靠。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 选取外院的50例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5;而观察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外科治疗应把握好手术时机, 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较为安全可靠, 值得基层医院临床运用。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囊炎,传统手术,腹腔镜,开腹

参考文献

[1]夏征, 匡雪春, 阮景德.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 (9) :853-854.

[2]邓长康.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治29例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5) :157-160.

83例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 男44例, 女39例, 年龄25~71岁;其中包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5例,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8例。体检有腹膜刺激征68例, 墨菲氏征阳性71例。

1.2 治疗方法

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胆囊切除65例, 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8例, 胆囊大部切除6例, 胆囊造口4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发生胆漏1例, 伤口感染2例, 切口脂肪液化2例, 切口部分裂开1例。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国内报道占AC的4%~8%, 但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其多起病急骤, 常迅速发生胆囊坏疽、积脓甚至穿孔[1]。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可以类似于结石性胆囊炎, 但因没有结石等嵌顿性病理改变, 很少表现胆绞痛。由于缺少特异性症状、体征或辅助检查, 且常常受并存疾病的干扰, 容易误诊。因此, 临床上对于具备相应的危险因素且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适、发热、呕吐的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B超可作为诊断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检查手段。B超诊断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依据包括: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腔内淤泥、浆膜下水肿引起晕轮征和胆囊周围积液。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而B超不能明确诊断者, 需进行CT、肝胆系造影等检查, 必要时需剖腹探查, 明确诊断。急性胆囊炎手术指征包括: (1) 腹部压痛, 腹肌紧张, 有明显腹膜炎者; (2) B超示胆囊胀大, 积液张力高, 右肋下扪及胆囊肿块; (3) 患者有寒战, 高热, 中毒症状, 白细胞计数20×109/L以上者。以上三条提示胆囊已趋化脓坏疽, 须立即手术; (4) 有阻塞性黄疸或化脓性胆管炎者;此条提示患者Mirizzi综合征或胆总管结石梗阻化脓, 亦应及早手术; (5) 合并重症胰腺炎 (SAP) 者; (6) 保守治疗中病情不缓解或反而加重者应转为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 前者为急性胆囊炎最基本方式。急性胆囊炎往往胆囊水肿积液张力高, 周围有网膜粘连, 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 胆囊三角区水肿明显, 手术时可先用手指分离粘连, 并穿刺抽液胆囊减压, 再以顺逆结合法先解剖胆囊三角, 后逆行剥离。颈部有结石嵌顿, 胆囊三角区水肿难以解剖时, 可以切开胆囊取出结石, 以手指引导解剖处理胆囊管完成胆囊切除。在进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时, 如果胆囊三角区炎症非常严重或壶腹部有瘢痕形成, 不要强行剥离胆囊壶腹和胆囊管, 可在颈管交界处缝合关闭胆囊管残端, 残存壶腹部黏膜石炭酸烧灼。若胆囊壁坚韧, 胆囊床分离困难又易造成该处肝脏撕裂出血, 可以紧贴肝脏剪除大部分胆囊至壶腹部然后按前面所述处理, 肝脏上面残留的胆囊黏膜组织予以烧灼。虽然胆囊造瘘术后还需二期手术, 使患者再次承受手术痛苦及加重经济负担, 但此术可在局麻下施行, 全身影响小, 尽快引流胆囊炎症, 使患者度过危险期, 在有严重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及急性期胆囊周围解剖困难的患者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 通常主张发病72 h内由于炎症、水肿尚不重, 宜尽早手术治疗, 以免病情向严重方面发展, 发病72 h以后由于局部炎症粘连, 水肿, 致解剖不清, 急诊手术操作困难, 易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待渡过急性期后再择期行胆囊切除术。需要强调的是, 老年患者的急性胆囊炎手术应遵循尽量简单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打击、解决危机生命的主要问题的原则。如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胆囊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允许, 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2]。本组8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胆囊切除65例, 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8例, 胆囊大部切除6例, 胆囊造口4例, 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术后发生胆漏1例, 伤口感染2例, 切口脂肪液化2例, 切口部分裂开1例。

综上所述, 掌握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正确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 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及方式。方法 对8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纯胆囊切除65例, 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8例, 胆囊大部切除6例, 胆囊造口4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发生胆漏1例, 伤口感染2例, 切口脂肪液化2例, 切口部分裂开1例。结论 掌握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正确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 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手术

参考文献

[1]朱峰, 郑彬.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9例诊断与治疗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6) :3977.

胆囊炎的治疗 篇8

关键词:手术,急性胆囊炎,疗效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治疗的首选方法是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案包括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以往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急性胆囊炎局部病理性改变较为复杂, 容易造成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的异常, 一度被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禁忌。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术器械不断进行改进,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的特点, 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1]。我院通过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8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 女性患者25例, 年龄19~77岁, 平均年龄 (47.89±11.21) 岁, 发病时间为6~71h, 平均发病时间为 (19.28±4.98) h, 其中合并胆结石患者13例, 糖尿病患者7例, 高血压病患者11例, 肝硬化患者4例, 伴有发热的患者3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7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21~76岁, 平均年龄 (48.11±10.28) 岁, 发病时间为5~72h, 平均发病时间为 (18.87±4.45) h, 其中合并胆结石患者14例, 糖尿病患者6例, 高血压病患者13例, 肝硬化患者5例, 伴有发热的患者3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方法进行胆囊切除, 患者气管插管下麻醉, 经右侧肋缘下切口或者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 剥离胆囊并冲洗腹腔, 采用顺逆结合对胆囊进行切除。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进行胆囊切除, 患者气管插管下麻醉, 从脐部将Trocar放入镜身, 并在镜下进行监视, 在剑突下放入10mm Trocar, 另从肋缘下的右锁骨中线和右腋前线放入5mm Trocar, 在腹腔镜见识下由壶腹部位向胆囊管进行胆囊周围粘连的组织分离, 同时暴露胆囊三角并进行确认, 根据胆囊三角的解剖情况采用顺行或者顺逆结合进行胆囊切除。切除后对神学或者出血的部位进行电凝止血, 避免肝脏的热灼伤。将切除胆囊置入标本袋后, 从剑突下将Trocar取出, 在小网膜孔部位置入引流管, 从右腋前线的入空处将引流管引出, 3~4d后将引流管拔除。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AS 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2) 表示, 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5例, 其中胆漏1例, 腹腔感染3例, 肺部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4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15例, 其中胆漏4例, 腹腔感染3例, 肺部感染2例, 切口愈合不良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5.4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占所有胆囊结石住院患者的20%左右[2]。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壁增厚, 发生水肿且容易渗血, 且夹持相对较为困难, 个别患者发生粘连或结构不清楚, 因此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着切口较大, 手术的时间常, 手术中出血较多, 而且对患者的腹腔干扰较大, 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较慢等缺点[3]。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属于外科微创手术, 切口小, 可在电视下进行操作, 患者恢复较快, 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本研究显示,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47%,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4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我院在采取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时, 重点注意一下一些方面:首先, 要掌握好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 急性胆囊炎发病不超过72h的患者可考虑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其次, 手术过程中如遇到结石嵌顿胆囊管造成胆囊壁的充血或水中等情况发生时, 可先通过胆囊底进行穿刺减压, 用抓钳将胆囊底部提起尽量显露胆囊三角T型结构, 适当扩大胆囊三角分离范围;第三, 要熟悉胆囊解剖构造, 对于胆囊三角区域尽可能用钝性冷分离, 避免胆管电灼伤。第四, 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由于创伤及炎性渗出相对较多, 要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对术后观察出血情况及胆漏发生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 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是治疗急性胆囊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宁新.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6) :322-323.[1]周宁新.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6) :322-323.

[2]李弼鹏, 成亚农.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9) :1431-1433.[2]李弼鹏, 成亚农.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9) :1431-1433.

胆囊炎的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3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男12例, 女7例, 年龄24~76岁, 平均年龄 (48.6±8.4) 岁;对照组男13例, 女6例, 年龄22~79岁, 平均年龄 (49.2±7.5) 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急性胆囊炎, 主要表现为胆囊增大、壁增厚、或呈双边征;术前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并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及胆管结石等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其他一般资料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生化、乙肝五项、心电图、腹部彩超、肝外胆道CT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内插管全麻, 取头高足低位, 左倾15°, 以利于暴露胆囊区;在脐部作1cm切口, 置入气腹针并注入CO2气体, 建立人工气腹, 维持气腹压在12mmHg左右;在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作5~6mm切口, 置入电子腹腔镜;探查腹腔, 了解胆囊炎严重程度及周围粘连情况;解剖胆囊三角, 分离胆囊附近粘连, 游离胆囊管, 用钛夹夹闭胆囊血管和胆囊管, 顺逆结合, 剥离胆囊;电凝止血, 取出胆囊, 酌情防止引流管。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壁, 拔出腹腔镜, 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平卧位, 切开皮肤进入腹部后, 探查并分离出胆囊组织, 切除胆囊, 术后以3-0肠线缝合创面止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剂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 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来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 (45.5±4.3) min, 术后排气时间为 (2.8±0.8) h, 手术出血量为 (28.6±10.2) mL, 止痛剂使用率15.8%;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71.2±6.9) min, 术后排气时间为 (5.5±1.2) h, 手术出血量为 (48.7±14.6) mL, 止痛剂使用率52.6%。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止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发生胆管损伤1例, 胆漏0例, 切口感染1例, 出血2例, 发生率为21.1%;对照组发生胆管损伤2例, 胆漏3例, 切口感染2例, 出血3例, 发生率为52.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起病急, 病情发展快。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全身性黄疸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有: (1) 结石在胆囊管内嵌顿, 引起胆囊管梗阻和胆汁淤积, 浓缩的胆盐引起炎症; (2)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 (3) 化学刺激:高浓度胆汁酸盐刺激胆囊粘膜, 引起炎症[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20多年来开展的微创外科手术, 经过不断的普及和推广, 已经逐渐取代开腹手术成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传统开腹手术由于手术的需要, 需切开部分肌肉组织, 创伤较大, 而腹腔镜微创手术可在患者体外操作, 无需将手伸入患者体内, 建立气腹和光源支持, 保证了良好的手术视野, 因此手术切口小, 损伤轻, 恢复快, 减少了对脏器的损伤和干扰;且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无需缝合腹膜, 减轻患者疼痛, 降低手术瘢痕对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胆囊切除术主要的并发症有胆管损伤、胆道出血、周围脏器损伤, 其中以胆管损伤最严重[3,4]。本研究发现, 腹腔镜组有1例患者出现胆漏, 可能是由于胆管损伤或钛夹钳夹胆囊管不当脱落所致。造成出血的原因可能是: (1) 迷走胆囊动脉在剥离过程中, 被电切无意切断, 造成出血; (2) 在胆囊剥离过程中, 电切刺入肝实质造成损伤; (3) 胆囊附近有较大的静脉窦, 一旦破裂就会造成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压迫止血法来控制胆囊床出血, 且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止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具有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 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剑伦, 王炳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994, 10 (4) :233-236.

[2]陈训如, 罗丁, 李宏胜,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J].中华医学杂志, 1996, 76 (15) :392-393.

[3]赵武, 刘发生, 常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初期胆管损伤的预防 (附300例报告)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3) :1726-1727.

胆囊炎的治疗 篇10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胆囊炎 疗效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根据临床症状和胆囊B超辅助检查结果,符合急性胆囊炎者有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35~67岁,其中非结石性胆囊炎14例,结石性胆囊炎30例。将这4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然后进行治疗比较观察。

基础治疗:全部患者选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4.5g/日,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23例,在基础治疗上,用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出品)2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有糖尿病者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40滴/分,每日1次。

对照组:2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其他抗生素药物,头孢哌酮钠3.0g/日,或阿奇霉素0.25g/日,每日1次。

观察指标:①临床观察指标: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morphy's征改善情况及B超检查等。②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种类、治疗前、中、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治疗后第10天体温下降程度、morphy's征改善情况、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下降程度,把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然后两组进行比较。①显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B超检查较前好转。②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高于正常,B超检查较前好转。③无效:体温正常或高于正常,癥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B超检查无变化。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23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21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u检验,u值0.50,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同。治疗组治疗后未见肾、肝功能及电解质、心电图等异常。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内科治疗主要以药物消炎及支持对为主。

由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痰热清注射液是国家二类新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和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1~3]。药效学试验表明,痰热清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炎作用及较强的抗多种病毒作用,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而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4]

本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结果表明,两组在基础治疗均衡的情况下,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95.23%,统计学处理结果示治疗组等同于对照组。本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痰热清注射液使用安全。

本文结果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退黄利胆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当急性胆囊炎治疗有困难时,可提供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颖,唐文高,张瑞明,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7):21-23.

2 徐孝医,张守英,彭华彬.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疗效观察.中华医学论坛,2004,(10):50-51.

3 苏雪梅,张志峰,黄启蕊.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8例.现代医学卫生,2001,20(13):1265-1266.

胆囊炎的治疗 篇11

关键词:胆囊炎,腹腔镜,治疗效果,手术时间

急性胆囊炎是发病率较高的胆道疾病之一, 临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进行治疗。传统手术治疗通常为开腹切除, 虽然具有一定疗效, 但手术时间长, 对患者的损伤较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和常规胆囊切除治疗, 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 (39例) 和对照组 (39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试验组中男21例, 女18例, 年龄21~63岁, 平均 (39±12) 岁。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7例, 年龄20~62岁, 平均 (39±11)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保持侧卧位, 在脐部做切口, 置入腹腔镜, 首先通过腹腔镜探视腹腔, 然后对胆囊三角进行常规解剖, 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 术后进行静脉补液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胆囊切除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 开腹进行胆囊切除, 冲洗腹腔, 进行胆囊床缝合。术后进行静脉补液和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价

参照急性胆囊炎治疗疗效的相关评价标准[2]。治疗后症状消失, 检测指标达到标准为痊愈;治疗后症状缓解或减轻, 检测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等进行处理分析, 对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通过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统计显示,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通过t检验, P<0.05,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 但通过χ2检验,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广泛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3]。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小、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轻的优点。患者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 能够充分显露腹腔, 准确判断手术部位, 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而且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 伤口小, 出血量少, 愈合快, 患者承受的痛苦小, 康复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较短, 不但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 而且减少腹腔与空气接触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中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与常规切除患者相比明显较少, 治疗效果也要好于开腹切除患者。表明在急性胆囊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促进患者痊愈和康复。

参考文献

[1]俞少俊, 韩晓东, 张频.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9) :2248-2249.

[2]王铁军.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65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20 (21) :95-95.

上一篇:弗兰克-赫兹下一篇: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