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2024-05-22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共10篇)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1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 胆囊炎胆结石老年患者的临床发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因此, 如何掌握该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具体的有效治疗方法, 使该病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1]。本次研究中选取86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常规和微创治疗, 现将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胆囊炎胆结石老年患者病例86例, 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常规组中男14例, 女29例;年龄60~83岁, 平均69.3岁;患病时间2~15年, 平均4.7年;微创组中男16例, 女27例;年龄61~85岁, 平均68.8岁;患病时间2~17年, 平均4.4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与MRI检查, 均证实为胆囊炎胆结石。其中, 通过观察所有的患者均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与压痛, 且血常规的提示均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分数升高, 同时B超的提示患者的胆囊结石和胆囊积液增大, 另外胆囊壁模糊且增厚, 呈双边征等, 对于这些情况采用微创组进行治疗;对于早期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作为常规组。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技术进行治疗。腹腔注入CO2, 使腹部均匀性膨胀形成气腹, 腹腔空间距离拉大, 肝脏上移。腹部穿0.5cm的小孔, 腹壁的4个穿刺孔, 2个为1cm长, 缝一针即可, 另2个仅0.5cm。对两组胆结石症状改善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比较。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临床症状已经消失, 患者的体征和血象已经恢复正常状态, 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已经全部转阴;有效:部分临床症状消失, 患者的体征和血象也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状态, 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基本没有实质性差异;无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没有任何改善, 或患者的病情有进一步加重的迹象[2]。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无明显并发症、治疗简单、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生活质量高, 但开腹手术开刀切口较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发症较多、且恢复较慢。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χ—±s) ,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 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胆结石症状控制效果

常规组患者胆结石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3例, 有效21例, 无效9例, 有效率79.1%;微创组患者胆结石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7例, 有效24例, 无效2例, 有效率95.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1。

2.2 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

常规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 (5.3±1.4) cm和 (3.1±0.8) cm,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常规组和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58.4±11.4) mL和 (31.7±8.8) mL,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2。

2.3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常规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 (57.4±13.7) min和 (35.6±11.4) min,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常规组和微创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 (5.2±1.6) d和 (3.9±1.4) d,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3。

2.4 并发症和复发率

常规组和微创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7例和1例, 所占比例分别为16.3%和2.3%;常规组和微创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复发人数分别为9例和2例, 所占比例分别为20.9%和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4。

3 讨论

对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时机进行选择时, 不仅仅要避免进行没有做好充分合理准备的盲目手术, 又要保证不会错过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3]。当该类患者合并患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时候, 单纯采用临床保守方法进行治疗通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且患者临床死亡率非常高, 应积极对其进行手术引流处理, 需注意的是应力争在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症状之前实施引流操作, 保守治疗的观察时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超过24h, 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生命体征应该作为重点观察指标。手术治疗的方式应该以简单有效为基本原则, 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4]。具体选择何种术式进行治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应尽量对病灶进行一次性彻底去除, 解除梗阻现象, 进行充分引流, 使胆系功能得到恢复。在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绝不能为了追求手术的彻底性而使手术治疗的范围盲目扩大, 使手术时间延长。胆囊内存在结石的患者如条件允许均应同时对胆囊进行切除处理。胆囊切除术式的选择还应该遵循安全有效、简便可行的基本原则[5]。

参考文献

[1]姜世涛, 孙登群, 王敬民, 等.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2 (16) :527-528.

[2]卢海武, 薛平, 郑强, 等.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9, 13 (12) :188-189.

[3]姜世涛, 孙登群, 王敬民, 等.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2 (16) :527-528.

[4]赵国强, 尹继云, 苑军正.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 (23) :140-141.

[5]张陵武, 李金明, 刘琛.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8, 13 (18) :865-866.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2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迅速,并发病多,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如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方法是其得到合理治疗的关键。2006~2011年收治65岁以上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8例,探讨其外科治疗时机和方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龄65~83岁,平均68±5.0岁,其中65~69岁41例(528%),70~79岁34例(433%),80~83岁3例(39%)。首次发病28例(359%),均于发病48小时内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查体示右上腹压痛78例(100%),反跳痛29例(378%),肌紧张15例(192%),黄疸6例(74%)。实验室检查均行血常规、肝功能、淀粉酶及彩超检查。其中彩超提示胆囊结石(949%),胆囊增大,壁增厚(802%),周围出现渗出(359%),胆总管扩张(103%),胰腺形态改变(39%)。合并高血压67例(878%),冠心病35例(445%),糖尿病17(217%),慢性支气管炎6例(74%)。

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74例,死亡4例。其中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28例(359%,于3个月后行择期手术治疗21例),平均住院169天;3例(39%)病情加重,但家属拒绝手术最终死亡;手术治疗47例,治愈46例,其中在72小时内行手术43例,1例为术后5天并发脑梗死死亡,平均住院114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开腹胆囊切开37例,其中只有5例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讨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特点是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抵抗力差,应急反应遲钝,以致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实际病理改变不对称,病变进展快,易发生坏疽性穿孔。另外,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并存病。

手术时机的选择:从本组78例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年龄已经不再是手术的决定因素,故笔者认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均应先非手术治疗,治疗的同时,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肺、肾等器官的功能,争取在患者状态最佳时手术治疗。虽然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风险大,但对于手术指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尽可能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佳。

手术方法的选择:由于老年患者的反复发作且病史长,粘连严重,炎性水肿严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的特点,手术难度大,故老年患者的急性胆囊炎手术应遵循尽量简单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打击,解决危及生命的主要问题的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72小时内以开腹胆囊切除为主。但由于老年人具有重要生命器官的生理性退行变化,对外科手术的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能力均低于非老年人,加之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变,均会削弱老年人对手术耐受能力,使得老年人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受到很大的抑制。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其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步下降。在西方发达国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当注意的是,老年人胆囊疾患病史长,胆囊炎症反复发作,使胆囊周围粘连较重,解剖不清的特点,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风险增大,因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于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为佳。如果在急症及患者并发症合并情况下,应选择胆囊造口术,3个月后待病情稳定之后再酌情行胆囊切除术。

总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情复杂,但早期手术治疗相对安全,既缩短了住院时间,又避免了非手术过程中病情加重及延误生命,且无再次发病的机会。为此,一般在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情况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宜争取早期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荣,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治理与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01-403.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79-180.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 其中男19例, 女41例。年龄71~85岁, 平均75.4岁。病史最长25年, 最短1年, 本次发病时间最长15 d, 最短半小时。入院24 h内手术10例, 2~3 d手术3例, 3周以后手术47例。

1.2 临床表现

既往均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本次发病时间半小时至15 d, 平均约3 d。入院时均有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 疼痛放射到右肩背部的31例, 呕吐23例, 畏寒, 发烧1例。右上腹或中上腹压痛57例, 伴局部肌紧张17例, 反跳痛21例, 黄疸3例。血白细胞大于10×109/L 29例, 主要并存病有: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心病, 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B超显示胆囊结石, 胆囊壁增厚毛糙呈胆囊炎改变;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0 mm, 7例, 肝内胆管结石15例, 胰腺水肿光点改变5例。淀粉酶值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者7例。

1.3 术中所见及术式

本组病例术中均见胆囊壁水肿充血。胆囊肿大52例, 胆囊积脓2例, 胆囊被大网膜包裹6例, 胆囊壁坏死8例, 术中探查胆总管扩张或伴有结石10例, 胰腺水肿3例。胆囊切开取石单纯造漏2例, 胆囊切除45例, 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引流10例, 胆囊造漏加胆总管切开引流3例, 术后再经T管胆道镜取石4例。

1.4 术后并发症及结果

本组电解质紊乱9例, 肺部感染3例, 术后并发轻度胰腺炎2例,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6例, 术后切口感染2例。治愈56例, 好转4例, 无死亡病例。

2讨论

2.1 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特点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患者的年龄而递增, 而胆囊结石往往并发胆囊炎。结石和胆囊炎互为因果, 所以老年人胆结石伴胆囊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常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不相符, 所以临床医生较难估计疾病的严重程度。据报道有近1/3急性胆囊炎患者就诊时, 已发生胆囊坏死、穿孔[1]。本组胆囊壁坏死8例。另外老年患者往往病史长, 胆囊结石常合并胆管结石及胆管炎较多见, 本组有9例。再者老年患者并存病较多, 各器官功能减退, 对手术耐受差, 增加了本病的治疗难度, 本组合并心血管病45例, 糖尿病5例,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10例。

2.2 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鉴于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笔者认为对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要持积极的态度[2]。但是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是否胆囊坏死, 穿孔;是否有急性胆管炎, 胆管梗阻;是否存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否有电解质紊乱及并存内科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充分估计患者是否急性手术, 是否能耐受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 全面的检查患者, 对严重心肌缺血, 心律紊乱, 电解质紊乱的要积极给予纠正,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5.6~10 mmol/L左右。怀疑胆囊坏死, 穿孔的;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合并胆管梗阻以及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的, 应该早期手术治疗。本组有10例在入院24 h内手术, 3例2~3 d手术, 其中包括8例胆囊坏死。急症手术要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实施手术方案, 本组有2例行胆囊切开取石单纯胆囊造漏术, 3例行胆囊造漏加胆总管切开引流术, 8例行胆囊切除术。47例经保守治疗后再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方式。两者比较后者手术安全, 效果好, 并发症少。所以要尽可能采取择期手术[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对河南省博爱县清华镇卫生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60例中治愈56例, 好转4例, 无死亡病例。术后肺部感染3例, 并发轻型胰腺炎2例, 电解质紊乱9例, 术后切口感染2例。结论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选择合理得当的手术时机至关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陈小敏.老年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9 (1) :42-43.

[2]李应群, 刘作智, 杜建文, 等.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4, 5 (3) :189.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4

【摘要】目的:探索慢性膽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研究对象是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82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与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0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胆囊炎 胆结石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43-01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是常出现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患者多存在上腹部的疼痛感觉、发病较急且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常表现出呕吐、发热及黄疸等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临床的治疗中多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解痉和消炎的西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和实施手术切除治疗等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效果不佳[2]。本文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2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39.4±6.1)岁,患者的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7.4±2.6)年;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39.5±6.2)岁,患者的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为(7.7±2.3)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在年龄、身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别、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病情严重情况等因素上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对照组41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给予患者熊去氧胆酸片,每天3次,每次服用150mg,甲硝唑片,每天3次,每次服用0.1g,10天为1个治疗疗程,共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治疗;对研究组41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大柴胡汤治疗,中药药方为,芍药30g,枳实15g、柴胡15g、生姜10g、黄芩10g、半夏10g、大枣7颗,水煎后分早晚两次共服用1剂,7天为1个治疗疗程,共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治疗并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加减治疗,对于具有热盛的患者增加金银花20g、蒲公英10g、板蓝根10g,对于存在明显黄疸症状的患者增加金钱草10g、茵陈10g,对于具有胁痛的患者增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对于具有湿热症状的患者增加龙胆草10g、栀子10g,对于存在结石的患者增加鸡内金10g、海金沙10g、金钱草10g。在对两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告知患者需禁食较为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多食用一些比较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1.3 疗效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为,痊愈:经治疗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均已明显的消失,通过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胆囊体积已恢复至正常,患者的胆囊壁也较为光滑,无胆囊壁增厚的情况,无胆汁的瘀积或出现结石的症状;显效:经治疗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已基本的消失,通过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胆囊体积已缩小50%以上,患者的胆囊壁也较为光滑,无胆囊壁增厚的情况,无胆汁的瘀积,结石正常排出高于50%的大小;有效:经治疗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均逐渐好转,通过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胆囊体积出现缩小但缩小量小于50%,有结石排出但排出量小于50%;无效:经治疗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通过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胆囊体积没有出现缩小,没有结石排出的情况。

1.4统计学数据处理:本次试验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全部应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和组间数据资料对比分别应用卡方值和t值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检验值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研究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分组人数(例)无效(例)有效(例)显效(例)痊愈(例)总有效率(%)对照组4191215578.05研究组4138131792.68*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是在胆囊疾病的慢性炎症的不断发展的一个阶段,存在梗阻、结石、净胜等状态均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的病程长短不一,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持续治疗但不得痊愈,而且一些患者的胆囊部位存在绞痛的情况,还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使患者无法忍受,对患者的身心均带来折磨[3-4]。中医学的研究中,可将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归于“胁痛”、“胆胀”的医学范畴,由于患者的胆肝直接联系密切,患者的情绪出现长时间的失调、温寒而不和及饮食不当等均会影响到患者肝脏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等相关功能,引起患者胆汁排泄的失调症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5-7]。

本研究中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药方中含有的枳实、柴胡、黄芩均可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发挥疏肝并利胆、清热及利郁的重要作用,添加的茵陈具有疏利患者的肝胃内气机、清除患者的胆热等功效,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则可对患者进行清热而利湿、对抗炎症、松弛患者的平滑肌等,延胡索则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诸药合用,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的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发现,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8%,明显高于仅进行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78.05(P<0.05),说明对存在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晓东,陈智勇,陈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71-71,72.

[2] 何珑.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69-70.

[3] 叶浩然.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2,9(8):30-30.

[4] 李惠茸.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9):157-158.

[5]吴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5):112-113.

[6] 廖玉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13):587-587.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普外科收治的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176例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47例, 女性129例, 年龄61~88岁, 平均年龄 (72.3±10.4) 岁, 起病到入院时间<24h者99例, 起病到入院时间48~72h者66例, 起病到入院时间>72h者11例。临床症状:右上腹痛者148例, 伴呕吐者28例, 合并有黄疸者55例;并发腹膜炎者15例;合并中毒性休克者16例。合并高血压者13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59例;合并糖尿病者52例;合并冠心病者77例, 心率紊乱13例;肝硬化11例。B超显示大部有胆囊体积增大, 壁厚>0.75cm并呈双边影, 胆汁浓缩征象, 80%患者伴胆周积液。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均给予抗炎补液、补充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 同时处理合并症。176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手术治疗, 将所有病例依据发病时间不同, 分为发病72h内手术为早期手术组, 发病72h后手术组为延期手术组。术中发现胆囊坏疽者36例, 行胆囊切除者158例, 胆囊部分切除取石者23例, 胆囊造瘘者19例;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17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 其中169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 15例患者继发性脑出血, 经过脑出血相应治疗后, 生活能自理;胰腺炎者6例、胆道出血者6例, 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痊愈, 5例患者术后14d胆道梗阻, 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 恢复效果明显。35例患者并发术后黄疸, 32例在术后2周恢复增长。5例切口感染, 1例肾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 3例出现死亡。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近年来老年患者发病率逐渐增多, 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处理成为我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1~2]。胆囊结石是急性胆囊炎发病的主要原因, 手术切除胆囊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用的方法, 其引起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3]。

急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年龄较大, 机体功能处于 (1) 通讯作者:杨雨民。

衰退时期, 其临床特征不是十分明显, 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有研究表明, 经B超和手术证实急性胆囊炎患者其胆囊结石发生率较高。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本组大多于48h以内就诊, 超过72h者仅11例, 但入院时呈现全身情况危重者达157例。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和脏器功能的减退, 其合并症也较多, 本组中有2种以上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占58.7%,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病、肾脏病和糖尿病等。误诊率较高, 因老年患者神经反射相对不是十分敏感, 对于疼痛处于迟钝状态, 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另外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后, 6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其中3例死亡。对于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后, 其年龄本身不是造成老年人手术的危险或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主要脏器和全身状态是否良好, 术前准备是否充分。尤其是尽快的纠正和治疗心血管、肺、肾功能障碍, 及早的明确诊断, 及早手术, 有效的控制感染。一般情况下, 传统上胆囊炎发病在72h内手术是安全的, 但老年急性胆囊炎, 尤其是结石嵌顿、胆囊迅速肿大、壁厚大于或等于0.5cm者, 应尽早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准确的评估, 特别是老年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 纠正机体各种失衡, 及时谨慎的处理合并症, 尽可能将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和病死率降低。

即使超过72h患者作为延期手术患者, 也要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否则会延误了极好的治疗时机。一般手术全麻情况下进行, 较为安全。手术的原则是尽可能切除病灶, 充分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发热时间和程度, 并可作为术后观察的“窗口”。做好合并症的防治是降低病死率之关键。有效的方法是处理好围手术期准备, 及早期下床活动, 给必要的全身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浔阳.老年人危、急重症急性胆囊炎通向择期手术的桥梁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置管造瘘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11) 2:65~67.

[2]杨善武.老年急性胆囊炎120例临床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 2006, 14 (5) :51~52.

老年人胆囊结石治疗概述 篇6

1 保守治疗

1.1 西药治疗

1.1.1 溶石药物

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p H值改变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溶石药物有利胆作用, 使胆固醇分泌减少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还有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 从而达到溶解胆囊内结石的目的。这类药物有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因为前者明显的腹泻副作用, 并对肝细胞有一定毒性, 尤其对肝肾功能已不全的老年人毒副作用更大, 所以目前临床不常用。常用的熊去氧胆酸副作用小, 每日8~10mg/kg, 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 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形成及胆汁缺乏性脂肪泻, 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但往往要坚持服药6个月左右才见效。不良反应有便秘、过敏、头痛、头晕、胰腺炎和心动过速等。

1.1.2 辅助溶石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甲硝唑治疗由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 而且甲硝唑也有一定的溶石作用。另有报道苯巴比妥与鹅去氧胆酸合用溶石效果增强, 但目前因为两种药都有较大副作用, 已不常用。

1.2 中医药治疗

祖国医学对胆囊结石有独到的治疗方法。中药对老年人胆囊结石的治疗以清热利湿佐以益气扶正为大法, 对利胆、溶石、排石都有一定效果, 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西医药治疗[1]。有报道对40例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采用中药治疗, 有效率高, 尤其对合并胆囊炎的患者, 能够迅速、有效缓解胆囊炎症状[2]。另外, 针灸也有一定作用, 可以为患者选用。中医药的优点是无明显毒副作用, 针对全身综合调理, 对已合并有其他疾病, 日常服用多种西药的老年人尤其适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有效率尚无统一报道和统一标准。

1.3 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 (ESWL)

体外冲击波是用1.25~2.5次/sec的冲击频率用60~75min震荡以粉碎胆囊内结石, 还采用B型超声实时成象对结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此治疗方法避免了手术的危险性, 对老年人比较适用, 主要适应证为胆囊内胆固醇结石, 且胆道收缩功能正常, 已患慢性胆囊炎, 胆道收缩功能不佳的患者效果不好, 不利于排石, 反而可有胆绞痛的副作用。一般结石直径在2cm以下者效果好。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报道用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的方法碎石, 治疗687例胆囊结石病例结石粉碎率为98%, 未发现肝胆胰和胃肠道等脏器损害的并发症。

2 手术治疗

2.1 传统胆囊摘除术

传统的胆囊摘除术是开腹将胆囊摘除, 从而达到去石, 并解除胆囊炎并发症的效果。胆囊结石的长期存在是引发癌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尤其对于老年人, 所以摘除胆囊有必要。3922例全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患胆石症者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3.7%, 胆囊结石直径在3cm以上者比结石直径在1cm下者的风险高8.8倍。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 癌变的几率更大。但开腹手术创面较大, 不利于术后恢复, 如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且体质较弱, 则慎重行开腹手术。

2.2 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

目前对老年人胆囊结石, 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的手术比较常用, 此术式创伤性小, 术后恢复较快, 适用于老年人。有报道回顾性分析288例老年胆囊结石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是无1例出现并发症, 无1例死亡, 无1例中转开腹, 288例均顺利出院。结论是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创伤性小, 老年患者可以完全耐受且安全。笔者经验是, 由于老年人痛觉较迟钝, 早期症状不典型, 可能发生腹痛时已经为胆囊坏死穿孔, 这时要把握好手术时机, 胆囊穿孔一经确诊立即手术, 切除胆囊, 尽快吸净腹腔内渗液, 减少毒素吸收和胆汁化学性刺激, 预防中毒性休克。而且部分老年人在行手术时可发现意外胆囊癌, 需要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有报道对513例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发现11例意外胆囊癌, 其中8例NevinⅠ~Ⅱ期行单纯胆囊摘除, 未作进一步治疗, 术后随访1.5~4年未发现复发;3例 (NevinⅢ期1例, Ⅳ期2例) 中转行胆囊癌切除术联合局部淋巴结清扫术, 均于术后0.5~2年肿瘤复发死亡;中转开腹手术19例 (3.7%) , 其中15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 1例因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且周围组织粘连, 术中右肝管损伤, 另3例为意外胆囊癌NevinⅢ期、Ⅳ期。结论是60岁以上老年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但要重视意外胆囊癌及严重腹腔粘连的发生。

3 结语

老年人胆囊结石因其不易早发现, 易癌变, 值得引起重视, 治疗上要抓紧时机, 一般结石直径小于1cm的胆固醇结石可用药物溶石、排石, 结石直径在2cm以下的可用体外冲击波波震碎石, 结石直径大于2cm, 或多发胆结石, 或出现急腹症者适合手术去石, 老年人适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中要警惕意外胆囊癌及腹腔粘连。

参考文献

[1]高善辉, 唐乾利.胆石症的中西医临床治疗近况[J].安徽医药, 2007 (9) .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60岁以上20例为老年组, 60岁以下20例为对照组。老年组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60~80 (70±1.3) 岁;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单纯性5例, 化脓性8例, 坏疽性5例, 穿孔2例;既往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病史13例;对照组中男11例, 女9例, 年龄27~59 (41.3±4.8) 岁。

1.2 方法

老年组患者急诊手术8例, 择期手术12例, 均为开腹手术。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 寻找胆囊管并暂时结扎, 然后寻找胆囊动脉并结扎, 从胆囊底部剥离胆囊, 如胆囊三角粘连水肿严重, 难以看清解剖关系时, 从胆囊底部游离胆囊至胆囊管。术后常规放至引流管, 使用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和切口,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胃肠减压、禁食。对血压、血糖增高和肝肾功能不全者行严密生命体征检测[2]。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15例, 胆囊大部分切除术5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老年组及对照组患均痊愈出院,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肺部感染、切口裂开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主要为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 胆囊排空能力降低, 肝脏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与排泄胆汁酸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导致胆结石的发生率上升, 同时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 因此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成为老年患者临床常见急腹症[3]。

注:与轻症组比较, *:P<0.05

徐岳军[4]认为, 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具有如下临床特点: (1) 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不相符; (2) 发展迅速, 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 (3) 合并症多, 手术风险大。由于上述临床特点, 导致手术治疗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存在较多困难。

发病24~72h行手术治疗效果最好, 若此时手术, 需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 同时预防性抗感染、抗休克, 并视患者病情及胆囊和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且手术过程当中注意动作轻柔, 防止牵拉过度, 避免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

临床研究结果发现, 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提示老年患者应尽量早期手术, 术前做好全面检查, 控制合并症, 并术前术后抗感染, 监测生命指标,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完善术前检查和控制、术中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精湛的手术技术及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仔细处理并发症, 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宁, 李福广, 赵光忠.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 2004, 32 (8) :38.

[2]刘立新.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90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1 (4) :110.

[3]吴金术, 彭创, 毛金海, 等.胆囊切除至胆管损伤210例诊治经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7, 22 (6) :416-417.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4例、女52例。年龄57~90岁。既往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78例,大多有反复发作史。49例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患,依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有:单纯性30例、化脓性23例、坏疽性18例、穿孔10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0例,合并胰腺炎2例。

1.2 临床表现

以右上腹痛、压痛及局部腹膜炎体征为表现者50例,以上腹隐痛或腹痛定位不清36例,有恶心、呕吐38例,有肩背部放射痛48例,有15例腹痛轻无腹膜炎体征但手术时见胆囊已化脓或坏疽。白细胞计数:(4~10)×109 / L 44例,(9.8~15)×109 /L31例,15.5×109/L以上者12例。入院时畏寒发热43例,平均体温38℃,最高体温40.8℃。

1.3 手术方式

35例急诊手术(发病24 h内)、29例早期手术(发病72 h内)、22例择期手术。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4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5例、胆囊造瘘2例、胆囊部分切除5例、胆囊切开取石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8例。

2 结果

手术治愈84例,死亡1例,病死率1.19%。术后出现17例并发症,发生于急诊手术10例,发生于早期手术4例,发生于择期手术2例。其中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7例,胆漏引起腹腔脓肿2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

3 讨论

3.1 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

3.1.1 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不符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降低,对疼痛感觉迟钝,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不如青壮年明显,且部分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体温不高或稍高,没有典型的胆绞痛,这些须重视。

3.1.2 发展快,胆囊坏疽穿孔率高

本组穿孔率为11.6%,远高于中国92年统计急性胆囊炎穿孔率6.7%[1]。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有4例坏疽2例穿孔。原因可能一方面老年人常合并全身性动脉硬化,胆囊动脉亦不例外且其为终末血管,炎症时容易栓塞造成胆囊壁坏死。另一方面胆囊结石嵌顿颈部造成胆囊内压升高加上局部受压缺血坏死穿孔。

3.1.3 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

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有半数以上伴合并病,本组占56%。其增加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严重影响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大多数有合并病,特别是慢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机会较大。本组2例死亡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病。

3.2 治疗

3.2.1 围手术期处理

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对手术的成功相当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术前应详细追问病史,全面检查,准确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结合各项代谢、生化检测结果,作出全面评估,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方式,避免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伴发病,对此类胆道结石患者处理应十分个体化,需积极加强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情况处理,以能得到早期、有效的手术治疗而不是单纯推迟手术时间,以致失去手术机会。高血压患者血压在160/100 mm Hg以下可不必特殊准备,血压过高术前选用合适降压药物,术中术后可予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微泵维持血压基本正常或略高,并加强心肌保护防止高血压危象及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应在术前2 d停用口服降糖药物而改用正规胰岛素。围手术期间应定时检测血糖、酮体、尿糖调节胰岛素用量,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5.6~11.2 mmol/L)较为适宜,避免出现低血糖休克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围手术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是衡,正确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以及术后并发症正确处理亦十分重要。

3.2.2 手术时机

何三光[2]等统计老年胆道疾病急诊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兰州军区总医院统计205例急性胆囊炎9例死亡患者均死于发病72 h至病情缓解手术后[3]。本组1例死亡患者亦死于发病72 h后保守治疗失败急诊手术后。因此过于倾向择期手术可能延误病情加剧手术风险。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胆囊病理改变之间有时不符,发生胆囊坏疽、积脓者临床症状轻,早期手术已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胆囊坏疽或穿孔。在非手术治疗下,若因病情恶化被迫手术死亡率更高。且随着麻醉学进步、各种监测检查设备条件提高、各科室综合协调能力增强,术前准备可于较短时期完成。本人倾向在积极纠正急性生理紊乱情况下早期手术,因为急性胆囊炎早期主要病理改变为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但不妨碍对肝门部重要结构的显示,不增加手术困难。对有下列情况者宜紧急手术:①临床症状重不易缓解,B超示胆囊肿大、颈部结石嵌顿周围有积液或伴黄疸;②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明显者;③有寒战、高热、白细胞记数明显增多;④经内科保守治疗腹痛减轻但黄疸加重。而对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已3 d以上无紧急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症状明显消退者,并存病较复杂难于短期稳定,可待急性期过后施行择期手术。

3.2.3 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术是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具体还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病理改变而定。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多有并存病,手术力求简单有效,避免创伤大复杂的手术。特别是在一些年老、全身生理状况紊乱、显著感染症状严重的患者,简单的引流手术收效强于复杂的胆囊切除术,常用胆囊造瘘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即部分切除浆膜覆盖部分的胆囊壁,不分离胆囊床,余下胆囊黏膜予刮除或电凝固破坏,缝闭胆囊管局部放置引流,此手术简单即彻底消除病灶亦不需二期手术。对胆囊坏疽、穿孔、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局部大网膜与邻近脏器粘连包裹,胆囊周围脓肿宜胆囊造瘘、脓肿引流。择期手术者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心肺疾病、腹膜炎、胆管炎、门脉高压、已知胆囊癌等属LC禁忌范畴。对经过胆囊造影B超检查胆囊功能尚存的单纯胆囊结石择期患者可行胆囊切开取石并予中药干预预防结石复发。本院自1998年以来采取此法治疗83例无一例再生结石,当然可能与病例少及随访时间短有关。老年胆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多见[4],国外许多学者赞同常规行术中胆道造影[5],作者主张选择性造影。对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扩张B超未发现结石、有反复胰腺炎、胆管炎、黄疸、胆红素升高等病史患者,术中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插管造影,可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和发现“隐匿”的胆管结石。术后胆道镜检查或经T管造影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6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结果35例急诊手术、29例早期手术、22例择期手术。术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部分胆囊切除术、胆囊切开取石术。85例痊愈,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临床特点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手术,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5.

[2]何三光,夏志平,田利国.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出版社,2000:911.

[3]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4-325.

[4]刘卫国,李洪,等.124例8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症手术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5):277-278.

胆囊长结石警惕胆囊癌 篇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成分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伴随胆囊结石的增多,胆囊癌的发病也有增高趋势。

胆囊癌高危人群

⒈50岁以上的女性胆囊结石病人

⒉胆结石病程大于5年的病人

⒊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的病人

⒋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的病人

⒌胆囊颈部嵌顿结石的病人

⒍胆囊萎缩或胆囊壁明显增厚的病人

⒎瓷器样胆囊(胆囊壁广泛钙化)的病人

⒏胆囊结石合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

⒐合并异常胰胆管连接的病人

⒑既往曾行胆囊造瘘术的病人

胆囊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很困难。患者缺乏特异的典型症状,常常表现为胆囊或肝脏疾病,甚至是胃病的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虽然对胆囊癌确诊有一定辅助作用,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很少就诊,因此,及早发现胆囊癌的关键,就是要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诊,积极予以治疗。

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 篇10

关键词:老年人,无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社会, 越来越多的老年疾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胆囊急性感染, 且无结石存在;发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发热和右上腹急性压痛, 触诊时能在此处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 胆囊弥漫性炎症或坏死。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器官以及组织的衰退, 一旦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时, 会有病情进展加快、加重, 胆囊易穿孔, 死亡率高等情况[1]。因此, 对于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来说,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38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 观察其手术预后以及疗效, 以期为临床上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和资料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8例, 其中男25例, 女13例;年龄65~82岁。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右上腹部胀痛, 伴恶心、呕吐18例, 畏寒发热8例, 其他患者无特殊临床体征表现。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过医学委员会伦理批准。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的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肿瘤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后择期手术治疗, 手术麻醉方法依据具体的手术操作而定。其中行静吸复合全麻下手术患者29例, 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9例;按照患者的病情需要, 施行单纯胆囊切除的患者24例, 施行部分胆囊切除的患者8例, 施行胆囊造瘘术的患者4例。术后观察患者的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手术治疗后, 36例患者痊愈, 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死亡率为5.3%;患者术后并发症中, 发生切口感染5例, 经过抗感染治疗之后痊愈;肝脏下部积液2例, 经过穿刺抽取脓液并抗感染治疗之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8.4%。

3 讨论

3.1 老年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早有报道, 1848年, Ducan教授最初对其进行明确的研究报告。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实践研究显示,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 胆囊供血不足。胆囊作为人体重要器官, 对缺血有很强的敏感性。当患者出现贫血、低血压、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而导致胆囊血液灌注不足时, 局部缺血缺氧使胆囊壁抵抗外界能力下降, 进而会由一些致病因素如化学性刺激或者细菌感染而触发急性胆囊炎。 (2) 细菌感染。正常情况下, 人体存在的正常菌群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这样即使在胆汁中存在一些细菌, 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 当胆囊缺血或者胆囊黏膜受到胆盐的破坏时就会打破细菌的平衡状态, 从而加重胆囊炎性反应, 最终造成胆囊黏膜的损坏, 甚至穿孔。 (3) 手术及自身应激反应。术后的常规抗感染以及输血治疗, 会使胆囊自身启动应激反应, 特别是输血造成的凝血系统激活加重胆囊的负担。 (4) 胆管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胆管水肿、肿瘤、胆囊管畸形等原发疾病均会加重胆囊的负担, 造成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和发展[2]。

3.2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

由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没有胆结石的存在, 因此在发病初期, 患者的胆绞痛发生频率较低, 而且由于老年人体质的特殊性, 导致对疾病的特异性反应差, 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诊, 对疾病的早期治疗造成极大的障碍。本研究中就有3例患者在入院后已发现胆囊穿孔的迹象, 这主要与就诊不及时, 进而造成手术不及时有密切的关系[3]。有报道称, 当老年患者表现以下症状时要予以重视。患者主诉右上腹胀痛, 部分表现为发热、畏寒、面部黄疸, 血常规检查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升高, 既往史询问有腹部手术史、创伤史及休克的老年患者应重点考虑本病。为确诊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超声作为首选检查, 不但价格低廉且对于确诊具有决定性作用。胆囊B超可见胆囊增大, 胆囊壁增厚>4mm, 胆囊内有气影, 胆囊黏膜不平整等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般没有特异性, 常可见白细胞增高、淀粉酶以及胆红素升高, 但是对于确诊没有实质性作用。

3.3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一直作为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 可能会无法耐受手术, 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择期进行手术, 在手术之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使得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充满信心。研究显示, 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择期手术的成功率远高于急诊手术[4]。因此提倡择期手术治疗。

本研究中的38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 痊愈36例, 痊愈率为94.7%, 效果满意。因此临床上治疗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时, 如能在适宜的时机进行手术, 并且加以完善围术期的处理, 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孙立波, 季德刚, 杨永生, 等.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和手术时机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 2004, 12 (4) :265-266.

[2] 王力, 王云.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5, 14 (8) :585-587.

[3] 忻颖, 朱江帆.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医学, 2005, 28 (10) :835-836.

上一篇:高职英语分级教学下一篇:动画艺术与电影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