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石患者

2024-11-05

老年结石患者(共10篇)

老年结石患者 篇1

随着人口老年化加剧, 老年胆管结石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发生退行性变, 主要器官代偿能力和免疫能力低下, 对疾病及手术的耐受性下降。大多数老年结石病患者病史长、病情复杂、并且经过多次手术, 其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风险评估十分关键。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胆管结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资料, 现将围手术期处理准备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胆管结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资料, 男79例, 女121例, 年龄65~88岁, 平均68.9岁。合并糖尿病40例, 慢性支气管炎76例, 高血压病75例, 冠心病36例, 窦性心动过缓30例 (其中病窦综合征18例) , 低蛋白血症63例 (其中合并贫血22例) , 中重度贫血42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医务人员从关怀、鼓励出发, 安慰患者, 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和术后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基础生化、血液常规、肺部CT、腹部B超、肺功能测定、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 以了解机体主要器官功能。行上腹部CT (平扫或增强) 必要时行MRI检查了解结石的分布。根据结石分布及患者的身体情况设计手术方案, 向家属告知手术的必要性, 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案。胆管炎急性发作时应用有效抗菌素保守治疗, 如效果欠佳可根据情况行经皮肝胆囊穿刺、PTBD、肝脓肿穿刺、ENBD等治疗, 尽量避免急诊手术。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情况:血浆白蛋白不低于30 g/L;脑血管病至少推迟2周;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60/100 mm Hg以下;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病窦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糖尿病患者术前5~7 d开始使用短效胰岛素, 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堵塞性黄疸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术前补充维生素K;改善肾脏功能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纠正贫血血色素100 g/L以上;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术前停止吸烟2周。

1.2.2 术式及术中处理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25例, 左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8例, 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造瘘35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52例, 左肝+右肝不规则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8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右肝部分切除32例。术中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并注意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的创伤。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心率、呼吸、血压、尿量、血气分析、血糖。注意补充热卡, 记24 h尿量或24 h出入量。观察引流管引流量及性状, 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术后第一天开始提供PN治疗, 同时力争早期肠内营养[1], 一般术后第一天腹胀不明显患者可进食少量流质, 待患者可进食半流质并且食量恢复达平常一半左右可停PN。术后常规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甲硝唑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甲硝唑。应用静脉镇痛药2~3 d。病情较重尤其是心肺肾功能异常患者记24 h出入量, 血色素90 g/L以下可以考虑输血, 白蛋白30 g/L以下予输注白蛋白。

2 结果

术后3例患者死亡, 其余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后胆漏6例, 引流充分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膈下感染5例, 3例右膈下感染经B超定位穿刺引流后痊愈, 2例左膈下感染经切口置入引流管引流后痊愈。术后切口感染7例经换药后痊愈。术后肠粘连1例,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肺部感染22例, 其中并肺不张2例, 经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后痊愈;急性呼吸衰竭7例, 经ICU机械通气治疗后痊愈;死亡3例, 3例患者均为肺部感染继发MOSF;其余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心功能不全5例, 心律失常21例, 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 经过及时地处理均病情稳定。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例, 予拔管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其重要器官储备能力下降合并多种老年性疾病, 多数就诊患者长期因结石胆管炎反复发作导致全身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感染、胆汁性肝硬变、门脉高压等代偿能力差。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外科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王泉兴[2]的研究表明,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3.1 手术方式

胆道手术的方式较多, 但应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 避免复杂手术, 解决主要问题[3]。术中轻柔操作, 避免副损伤。老年人的结石治疗原则同样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但对于那些难度特别大、结石复杂、身体耐受情况差的患者, 可以考虑行部分肝不规则切除或肝切开取石代替规则肝叶切除, 以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为目的。根据结石的分布及患者的身体情况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追求手术的彻底而扩大手术范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创伤, 合理处理肝内结石与梗阻, 最大限度地清除病灶和保存功能性肝组织, 使胆道系统恢复“正常”, 避免创伤超过患者的机体耐受情况而导致手术失败是总的指导思想。

3.2 合并症处理

3.2.1 心血管疾病

术中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注意维持循环稳定, 保持血压平稳。术后应该及时控制高血压及镇痛, 避免使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的药物, 使血压控制在术前水平[4]。无发热、心率达到100次/min以上的患者, 监测中心静脉压, 及时发现血容量和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严格掌握补液的量、成分和输注速度。对术后发生的心律失常、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心血管意外, 应该及时请专科医生指导治疗。本组心功能不全5例, 心律失常21例, 均经过及时会诊后病情得到控制。

3.2.2 肺部疾病

术中、术后注意呼吸功能监测, 术后常规吸氧沐舒坦推注, 沐舒坦雾化吸入, 2次/d,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雾化吸入加用支气管扩张剂。术后监测血气, 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该考虑转入ICU进行治疗。本组76例术前合并肺部疾病, 经过积极术前准备, 术后肺部感染22例, 经过积极治疗后19例痊愈, 3例因肺部感染继发MOSF导致死亡, 可能因胆道手术时间较长以及原有肺部基础疾病导致。肺部疾病是老年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 并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3.2.3 肾脏疾病

本组6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异常, 如果全身情况良好避免使用经过肾脏排泄及损害肾功能的药物, 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外科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几乎是肾前性的, 及时的纠正肾前性病因一般恢复良好。

3.2.4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术中、术后注意对血糖、尿糖、酮体的监测, 依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应用, 输液泵推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本组合并糖尿病40例, 术后注意监测, 故术后无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2.5 下肢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的胆道手术尤其多次胆道手术, 手术麻醉时间较长, 分离面广泛创伤较大, 老年人血液黏度大等因素均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笔者术后常规予静脉充气泵促进静脉回流, 同时指导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监测D2聚体对检测值大于500 mg/L患者予肌注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患者, 说明术后的积极的预防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3.2.6 术后感染

胆道结石合并慢性感染细菌的滞留导致手术部位的污染, 并且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手术后感染率较高[5,6]。对怀疑感染的患者可行腹部CT或B超检查, 对腹腔弥漫性感染的可考虑腹腔探查, 对感染局限的尽量行穿刺引流。本组膈下感染5例, 经过积极引流, 并且根据引流液培养选择相应抗菌素治疗后痊愈。对怀疑导管相关性感染应该及时拔除行导管培养, 并全身应用抗菌素。本组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例, 经过积极治疗恢复良好。

老年人结石病患者年龄大多伴其他疾病, 机体器官的应激反应差, 尽量避免急诊手术。术前对患者各个脏器功能进行调整, 使患者最大限度耐受手术。手术中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术式, 术后注意观察生命征及引流管情况, 对出现的并发症应该积极准确处理, 可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胆管结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结果:术后出现胆漏6例, 膈下感染5例, 切口感染7例, 肠粘连1例, 肺部感染22例, 急性呼吸衰竭7例, 心功能不全5例, 心律失常21例, 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 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继发MOSF死亡3例, 其余均予以积极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避免急诊手术,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术式,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茹俊德, 张云, 姚书圣, 等.老年急性胆道系统感染220例诊治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 23 (3) :239-241.

[2]王泉兴.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3, 10 (33) :110-111.

[3]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29-839.

[4]袁联文, 周建平.老年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及常见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2) :97-99.

[5]沈裕厚, 田建伟, 梁文辉.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 22 (6) :507-509.

[6]姚红华.70岁以上老人胆石伴急性感染的腹腔镜手术时机和方法[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 23 (3) :241-243.

老年人晚饭吃太晚易得结石 篇2

首先,人体在进入老年后,对食物的消化功能呈衰退态势。老人的夜生活又比较少,一般七八点吃完饭,十点不到就会上床休息。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根本无法将食物消化彻底。因此一些老人在上床后就会感觉肚子胀、胸口堵等症状。而有时水分消化快,夜里需要起夜两三次,老人的睡眠自然不会好。

其次,晚饭吃得晚,还会导致结石。食物会为人体补充钙质,在消化过程中,一部分钙质被人体吸收,另一部分则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人体排泄钙质的高峰时间是在进食后的四到五个小时。如果晚饭吃得迟,吃过后不久就睡觉,是大为不利的。因为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血液流动缓慢,血液中钙质浓度也随之提高。尿液中钙质浓度 过高,经过长时间的潴留易沉积,就会成为钙结石。

最后,吃得太晚、太丰盛对于老年人脆弱的心脑血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按照健康饮食比例,晚餐应该少吃。可是晚上七八点才吃,这个时候人在饥饿的状态下,难免会吃多。晚饭长期大鱼大肉对于心脑血管健康没有好处。

老年胆结石患者56例治疗分析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男54例, 女58例;年龄67~71岁, 平均 (61.7±6.2) 岁。患者入院后经过MRI和MRCP (磁共振水成像) 、CT和B超等检查确诊胆囊结石25例, 典型表现是突发右上腹绞痛;胆管结石31例, 胆管结石一般平时无症状, 胆管出现感染和梗阻时, 会出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本组老年患者病常见并发症类型有: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8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3例。排除如心衰、肾衰等严重基础性疾病。

1.2 方法

本组行胆囊切除术18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术23例, 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1例, 胆肠吻合术14例。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同时给予相应的防治处理, 使患者手术状态达到最佳[3]。

2结果

本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手术之后, 残石率为7.145% (4/56) , 经过再次手术痊愈;出现并发症6例 (10.71%) , 主要是切口出血、渗液等感染症状, 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最终全部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出现。

3讨论

3.1 老年胆结石疾病特征

胆结石成为老年群体中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因其身体器官老化、免疫功能差, 患上胆结石疾病特征有[4]:①易反复发作, 病程长, 一旦发病, 病情凶险, 预后差;②同时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慢性疾病风险大, 增加了手术治疗胆结石的难度。③容易并发胆道感染疾病和导致肝组织异常。

3.2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

无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手术, 年龄越大, 手术风险越大, 因此在对老年胆结石患者实施手术前, 要做好手术预防并发症准备及正确选择手术的时机。术前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 对于合并心肺功能、肾脏功能等严重疾病患者可先进行相应的非手术治疗, 但是非手术治疗后的24~72 h内[5], 效果不理想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防止耽误最佳手术时机, 提升治疗效果。对于伴随休克、神经中毒或者腹膜炎症状的患者, 需要尽快安排手术。

3.3 正确选择术式

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较差, 术前要严格制定合理的术式, 以防止术中操作不当引发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对于可耐受手术的患者要一次性取石, 适宜采用胆囊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胆肠吻合等术式。对于耐受差的患者, 可以先行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 三个月之后再实施胆囊切除术。手术麻醉方式以全麻为最安全, 供养充分, 牵拉反应少, 有利于稳定控制疾病。实施吻合术时, 要充分游离十二指肠的外侧腹膜后才实施吻合操作, 尽可能使用吸收性的缝线缝合吻合口, 为了确保引流通畅, 吻合口径要大于2.5 cm。

3.4 围手术期的处理

手术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 实施必要的改善体质操作, 例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手术后24 h内可以给予进食流质食物。术后要叮嘱护理人员多协助患者翻身, 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多下床活动, 预防血栓、尿潴留或者感染等情况出现。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以及时发现胆瘘、腹腔感染或者切口感染给予相关的治疗, 促进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胆结石首先要通过MRCP、CT和B超等检查确诊疾病, 再选择适宜的外科手术术式和恰当的时机, 术前给予相关的营养支持治疗、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等, 术后密切关注病情进展, 预防并发症出现, 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令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摘要:目的 总结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手术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方式,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出现残石4例 (7.145%) , 并发症6例 (10.71%) , 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最终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疗法, 痊愈率高, 并发症率低, 临床效果相当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顾永兵.23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1, 32 (03) :90-91.

[2]张会英.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6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4) :67-68.

[3]彭培洲.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68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02) :78-79.

[4]聂书伟.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80例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18 (03) :45-46.

老年结石患者 篇4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

结果: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死亡病例,有效率为80%;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症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有效率为96%,两组护理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老年行急性胆结石手术患者因其手术、年龄等特殊因素,风险较大,优质有效的护理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促进身体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性胆道结石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2-02

胆道结石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社会人口老龄化,需手术治疗急性胆道结石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较中青年患者弱,且多伴其他并发症,在行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术前术后护理时应格外注意。我院通过观察并总结75例老年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术前、后临床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5.9±5.9)岁;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入院,其中首次发作7例;本组中化脓性胆管炎9例,化脓性胆囊炎21例,胆源性胰腺炎17例,坏疽性胆囊炎3例;患者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1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9例,肺部感染1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突然,疼痛剧烈,患者易受疾病、生理功能减退等因素影响,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情绪,患者无法有效配合治疗,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在本组护理中,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及治疗情况,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术后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理动态,与患者保持沟通,关心患者病情情况,对不良心理情绪进行适当疏导。

1.2.2并发症护理。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合并并发症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在治疗胆道疾病的同时,给予积极治疗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观察患者是出现胆道结石合并并发症,如胆囊坏疽、胆囊穿孔等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腹痛情况,注意腹部体征变化,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腹部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同时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血压下降,應给予抗休克治疗,并积极准备手术。

1.2.3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情况,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代谢能力差,应激能力下降,易引发潜在病变。如患者术后伤口疼痛、输液量增多等因素,均可能引起高血压症状,注意预防意外的发生。给予输液时注意输液量及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引起患者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肺负担。

1.2.4其他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节,食用低脂、高糖、高纤维类食物,如患者不能进食,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行吸氧。术后应注意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细菌在口腔内滋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可鼓励患者咳嗽、定期下床活动,注意保暖。患者卧床时注意定时更换卧位,保持床铺清洁、整齐,防止出现褥疮。手术前后均应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定时通风。

1.3疗效及判断标准。显效:患者病情改善,疼痛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病情得到一定改善,疼痛消失,发生轻微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无效:以上改善均无死亡。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死亡病例,有效率为80%;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症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有效率为96%,两组护理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近几年,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60岁以上行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患者因为身体因素,应激能力下降,又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应格外注意。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除行常规护理外,加强了在患者生命体征方面监测,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代偿能力、应激能力下降,有可能因手术等因素诱发潜在的心脏病等病症而出现意外;除此之外,肝肾功能的减退,使患者用药期间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定期行肝肾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患者输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流速,防止电解质紊乱,加重患者心肺负担,出现肺水肿症状;由于老年患者毛细血管脆性增强,血栓性静脉炎及感染现象增加,因此需行的严格的无菌操作。

老年患者自身机体下降,消化吸收不良,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等症状,因此患者术后应给予适当饮食调节,食用高糖、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可选择少食多餐等形式,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减少呕吐诱因,促进患者康复。

总之,老年行急性胆结石手术患者因其手术、年龄等特殊因素,风险较大,优质有效的护理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促进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哈思敏,张淑红,魏瑜彬.老年人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3-84

[2]裘华德.腹部外科再次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老年结石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检查的90例老年胃结石患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9.6±5.9)岁。将患者根据取石方法不同分为无痛胃镜组与常规胃镜组,各45例。所有患者中合并慢性胃炎史的有63例(70%),合并胃溃疡的有42例(47%),患者均近期食用柿子、山楂、黑枣。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上腹胀痛且随进食加重,81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12例患者排黑色便。所有患者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可以行胃镜检查与取石。所有患者接受检查和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由同一医师操作。所有患者于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术后胃结石的复发情况。

1.2 方法

接受检查的所有患者术前禁食8 h,禁水4 h。无痛胃镜组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2 mg,慢速静脉推注丙泊酚2.0 mg/kg,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开始插镜检查。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 O2)等基础指标。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异丙酚20 mg/kg,以维持麻醉深度。胃镜进入胃内后,吸干净胃内液体,并适当注气,观察胃结石的大小,胃黏膜有无糜烂、出血、溃疡等,从活检孔道插入异物钳试钳柿石的软硬度,对质地较软的柿石,直接用圈套器碎石。较大或较硬的接受采用异物钳或活检钳钳夹,在胃石不光滑的侧面每次注入5%Na HCO320 ml,再钳夹,如此反复。常规胃镜组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及取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老年患者经胃镜进行胃结石取出的一次性成功率,胃镜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无痛胃镜组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治疗,一次性完成者有43例,成功率达95.6%,2例患者经二次进镜完成取石。常规胃镜组老年患者37例一次性完成检查与取石,一次性成功率为82.2%,4例患者检查中出现不适反应而中止检查,4例患者因为恐惧放弃检查。接受胃镜检查与取石的患者,均缓解了不适症状。无痛胃镜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P<0.05)。无痛胃镜组与常规胃镜组胃镜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患者4例出现胃黏膜出血,术中进行止血,术后无继续出血;常规胃镜组有9例患者出现胃黏膜出血,且其中1例患者止血困难。无痛胃镜组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17例,明显少于常规胃镜组的25例(P<0.05)。无痛胃镜组患者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常规胃镜组(P<0.05)。无痛胃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胃镜组(P<0.05)。见表1。

注:与常规胃镜组比较,aP<0.05,b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胃内存在胃结石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多数患者不重视,造成后期出现幽门梗阻等并发症[6],导致治疗更为困难。因此,老年患者早期发现胃结石,早期取出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胃镜检查是胃结石取出的首选治疗方案,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结石的部位和数量,也可对于可疑病变进行病理钳取,病理检查明确疾病性质。但是,老年患者对于接受胃镜检查难以接受,同时,由于胃镜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老年患者本身自身疾病也较多,在接受胃镜检查应激的情况下易诱发血压升高,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也大大提高。无痛胃镜是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适当应用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使老年患者心率减慢,在浅麻醉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检查与取石。患者在无痛检查后对于手术过程无痛苦记忆。因此,无痛胃镜在老年患者胃结石的取出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操作简单、疼痛少、患者依从性高。

老年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常伴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力也较低,胃黏膜也多处于萎缩状态,在接受胃镜检查时易出现出血的情况,无痛胃镜可以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及时处理出血情况。在应用无痛胃镜时,应根据个体差异,个人病史,合理选择麻醉用药及用药剂量,尽量选择用量小的药物,并在用药后时刻监测老年患者的身体指标,以备随时做出应对。无痛胃镜较普通胃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无痛胃镜可以早期检查具有上消化道出血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且可以明确出血的病因与部位,及时处理。无痛胃镜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胃结石取出。但是,无痛胃镜也不是万能的,对于体积过大的胃结石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无痛胃镜应用于老年患者胃结石的取出,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胃结石取出的成功率较高,可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取出胃结石,解决老年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Vargo JJ,Zuccaro G,Dumot JA,et al.Gastroenterologistadministered propofol versus meperidine and midazolam for advanced upper endoscop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Gastroenterology,2002,123(1):8-16.

[2]吕建华,朱明山,梅进.经内镜综合治疗胃柿石症.医学临床研究,2008,25(4):747-748.

[3]Hall JD,Shami VM.Rapunzel’s syndrome:gastric bezoars and endoscopic management.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2006,16(1):111-119.

[4]鞠辉,王光兰,刘希双,等.胃镜下机械碎石治疗胃石症45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7):378-379.

[5]Koshy G,Nair S,Norkus EP,et al.Propofol versus midazolam and meperidine for conscious sedation in GI endoscopy.Am J Gastroenterol,2000,95(6):1476-1479.

老年结石患者 篇6

关键词: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胆结石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疾病。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且现代社会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 胆结石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科学的手术治疗对于解除患者病痛、降低病变风险至关重要。现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1年11月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结石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患者中男性31例, 女性25例, 年龄为62~71岁, 病史为3~12年。患者入院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疼痛、右肩胛区不适、寒战、黄疸、发热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分析、病史调查、B超和CT等临床检查后确诊。其中胆囊结石患者43例, 胆总管结石患者6例, 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结石患者7例。经心电图、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测, 患者中伴有高血压11例, 糖尿病6例, 冠心病19例, 肺心病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56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急诊手术17例, 择期手术39例。手术依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 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由于患者存在其他疾病的影响, 医师在术前应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避免其他疾病对手术的影响, 并且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糖情况, 通过输液改善其体内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以便为手术创造条件。

本组56例患者中, 单纯胆囊切除术43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3例。 (1) 胆囊切除术。在患者右季肋缘下2~3cm处切开皮肤和腹壁肌肉层。用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垫衬于胆囊下方, 固定周围组织。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切除胆囊, 并剥离出胆囊动脉和胆囊管, 在胆囊动脉使用止血钳夹紧, 剪断后对止血钳侧的血管、胆囊管结扎。 (2)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医师根据患者在手术中出血、胆汁外流的情况选择对引流管的放置。清除结石后进行缝合。

患者手术后24~48h内禁食。患者术后, 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药敏情况为其注射抗生素消炎, 并按时为患者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维生素, 以保证患者身体的营养需求。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差, 身体机能下降, 必要时可给予氨基酸作为营养补充。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51例治愈, 5例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也实现痊愈, 无死亡病例。其中, 5例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 占3.57%;T管引流不畅1例, 占1.79%;肠粘连1例, 占1.79%;肺部感染1例, 占1.79%。

3 讨论

胆结石属于肝胆系统疾病, 患者胆囊内或胆囊颈部出现结石, 不同患者的结石大小、位置有所差别, 临床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胆结石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症, 且胆囊结石的占比相对更高。本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中43例为胆囊结石。老年人患胆结石疾病与自身的饮食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从以往患者手术取出的胆囊结石来看, 胆固醇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余还包含不同比例的金属离子、胆盐和胆汁酸中的钙离子。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出现很多问题, 如常食用高油高脂的食物、大量的动物蛋白, 做饭以煎炒烹炸为主要手段, 饮食营养过剩。食物中的胆固醇超出人体的正常需要, 有的食物中还含有一定的金属离子, 这些物质不断积累, 潴留在胆囊内形成结石。随着结石的增加, 人在进食过程中, 胆囊分泌胆汁产生收缩, 胆结石刺激胆囊壁, 因而造成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症状。

老年胆结石患者急性发作可出现上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但同时也应注意, 很多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相对迟钝, 应激能力较低, 疾病发作时症状往往不明显。这也是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就诊者往往是急性患者居多的原因。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较低,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身体器官功能下降, 会导致胆结石病情的加速发展。如果老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甚至可能发生中毒性休克, 增加日后治疗的难度。当胆结石病情较为严重、出现胆囊穿孔时, 胆汁外流, 所以老年胆结石患者中也常伴有黄疸、胆囊炎等症状。因此, 准确的临床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至关重要。

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1]。本组56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治愈率为100%, 说明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但对于抵抗力较低的老年患者来说, 医师应慎重对待急诊手术, 尽量选择择期手术。入院时病情重, 出现发热、寒战、黄疸、胆囊肿大及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医师可经过短时间的积极治疗, 稳定患者的生理功能, 然后尽快实施手术救治。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应在急性期过后实施择期手术。本组56患者中急诊手术17例, 择期手术39例。对老年患者实施胆结石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病情和体质, 制定安全、彻底、简单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前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 纠正患者急性发作时的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经全面检查后确认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再开始手术[2]。本组56例患者中, 单纯胆囊切除术43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3例。手术过程应减少牵拉反应, 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数。

与一般胆结石患者相比, 老年患者除基本的临床症状外, 还表现出一定的机能退化特征, 如抵抗力低, 伤口易发生感染, 引发其他疾病。本组56例患者中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其中包括术后切口感染2例, T管引流不畅、肠粘连、肺部感染各1例。并发症患者经及时对症治疗均痊愈。因此, 术后治疗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术后医护人员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给予输氧、预防感染治疗, 及时为患者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活动, 避免下肢血栓和肠粘连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 医师对老年胆结石患者的病情应给予高度重视, 详细检查进行确诊。手术治疗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制定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案, 严格控制并发症, 从而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智成.手术与药物治疗老年胆结石临床效果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23) :30-31.

老年结石患者 篇7

关键词:胆囊炎,结石老年,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1]。本文观察了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例年龄≥60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93例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饱胀不适等症状, 且经血尿淀粉酶、腹部B超等检查确诊。随机将9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中男12例, 女34例;年龄62~75岁, 平均 (68.3±4.2)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 合并冠心病11例, 合并糖尿病4例, 合并慢性肺疾病7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34例;年龄61~77岁, 平均 (68.6±4.3)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 合并冠心病11例, 合并糖尿病4例, 合并慢性肺疾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如术前遵医嘱用药、灌肠备皮;术后观察病情, 实施常规腹外科手术与麻醉后护理等。观察组在该护理外另实施护理干预。 (1) 术前干预:考虑到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发展快、耐受性差, 入院后要向患者做好病情及治疗方法介绍等心理护理, 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与了解并树立治疗信心。同时要快速开通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积极进行吸氧、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 尤其重点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严格进食以防加重胃肠负担并预防术后胀气。此外要全面了解患者是否患有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并进行评估。对患有肺气肿、支气管炎等患者术前要禁止其吸烟并进行适当雾化吸入及吸氧祛痰治疗;对血压血糖波动较大患者术前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并加强血糖血压监测[2]。 (2) 术后干预:重点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导尿管、胆道引流管各引流管情况。在患者清醒后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并鼓励其早进行床上活动以利于肠道蠕动恢复并尽早排气, 同时术后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重点观察患者体温、血象、切口变化情况, 并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 如指导患者咳嗽咳痰、多翻身、注意保暖以防气道分泌物瘀滞堵塞气道、受凉等而并发肺部疾患;指导患者咳嗽时清捂切口以防切口裂开并发感染, 多摄入蔬菜水果以防便秘;患者导尿管宜在术后1~3d内拔除以减少术后泌尿道感染可能[3]。对合并糖尿病患者, 由于糖尿病影响术后切口愈合, 术后要进行重点护理与关注, 保持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并加强营养以提高患者抵抗力[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观察指导运用SPSS15.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 其中平均手术时间等比较经t检验, 并发症情况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等比较

见表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3.89, P<0.05) 。所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均给予及时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老年患者受免疫力降低、基础疾病多等因素影响, 一旦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即起病急、进展快、坏疽穿孔率高, 如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严重者甚至可并发症感染性休克等而死亡[5,6]。因此, 必须重视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在本研究中, 我们主要从术前、术后两个方面进行了护理干预。在术前护理中, 以加强对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最为重要。适当的术前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与治疗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而充分的术前准备更利于手术的开展。在术后护理中, 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只有针对性进行并发症预防才能更真正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真正意义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从观察结果看, 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提示我们以上护理干预能预防术后并发症, 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加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先军.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8例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05, 5 (13) :328.

[2]蒋方国, 宋炜.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3) :79-80.

[3]张秋华, 轩玉红, 孟庆春.急性胆囊炎行急诊胆囊切除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3) :139.

[4]霍秀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5) :120-121.

[5]沈瑾, 张逖, 李梁, 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山东医药, 2011, 51 (34) :60-61.

老年结石患者 篇8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老年患者,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好发于老年男性, BPH容易引起排尿障碍, 继发感染,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通过手术剔除增生、取出结石是治疗BPH的主要手段, 一般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结石大小、结石数目以及患者经济状况选择开放手术或者前列腺切除术 (TURP) 配合腔内碎石[2], 但是对于结石直径超过3 cm的老年患者, 手术方式尚有争议[3]。本组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结石直径超过3 cm的老年BPH患者, 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7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 年龄60岁~84岁, 平均年龄 (71.3±4.2) 岁, 所有病例均经直肠指诊、泌尿系B超、泌尿系造影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程度Ⅱ~Ⅲ度;前列腺质量40~80 g, 平均 (53.7±5.2) g;膀胱结石直径3.0 cm~4.5 cm, 平均 (3.4±0.5) 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评估手术耐受能力, 无手术禁忌证, 对泌尿系存在感染的患者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 开放手术组 (A组) 、气压弹道碎石术+TURP组 (B组) 和钬激光碎石+TURP组 (C组) , A组纳入病例27例, B组纳入24例、C组纳入25例。3组患者年龄、结石大小、前列腺体积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硬膜外麻醉后, 置入26F电切镜系统观察膀胱内结石及前列腺增生情况、精阜位置以及膀胱颈, 然后退出电切镜。A组:行开放手术。取出结石后, 同期行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B组:行气压弹道碎石术+TURP术。用瑞士EMSⅡ型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碎成小块后, 超声粉碎并吸出, 然后行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C组:行钬激光碎石+TURP术。钬激光击碎结石后用生理盐水将碎石冲出体外, 然后行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 常规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开放手术组术后3 d~5 d可拔除膀胱造瘘管, 术后第7天拔除尿管, 腹部泌尿系平片检查了解膀胱结石情况, 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复诊1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3组患者碎石/取石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住院天数、剩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在碎石/取石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剩余尿量方面明显较其他2组少, 但是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方面, A组比其他2组多, B组和C组在上述指标方面比较接近, A、B、C 3组间比较, 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术后并发症:A组2例, B组3例, C组2例, 3组均未发生电切综合征、膀胱穿孔或二次手术等严重并发症,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62, P>0.05) ;术后尿路X线检查A组未发现有结石残留, 其他2组均有小结石残留 (B组3例, C组2例) ,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9, P>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在中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 由于患者膀胱结石的大小、数量不同, 加之碎石技术的不断发展, 治疗BPH可选择的方法也较多, TUR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金标准”, 碎石取石的方式主要有开放手术、碎石钳碎石、液电碎石、气压弹道碎石、超声碎石、钬激光碎石等[4]。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项功能衰退, 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 患者对开放手术的耐受程度较低;传统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取石创伤较大, 术中出血较多, 术后恢复较慢, 住院时间较长, 老年BPH患者选择开放手术一般比较慎重[5]。但是对于结石直径大于3.0 cm的老年BPH患者, 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开放手术在取石/碎石时间、碎石效果以及并发症等多方面与腔内碎石比较的优劣势[6]。

本组研究中有27例行开放手术取石并行前列腺增生切除术, 与49例患者行腔内碎石配合TURP术患者的结果比较发现, 使用气压弹道或钬激光进行腔内碎石, 碎石难度大、耗时久, 术后有少数患者有结石残留, 而碎石过程也存在膀胱黏膜损伤、黏膜水肿、水中毒等手术风险, 总的手术时间也相对较长;开放手术虽然术中出血多、住院时间长, 但是开放手术取石时间较短, 术后无结石残留, 总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腔内碎石, 术后剩余尿量少于腔内碎石的2组, 术后并发症并和腔内碎石相当。上述结果提示, 治疗结石直径大于3 cm的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 开放手术仍然有较多的优势,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那彦群, 郭震华, 等.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40.

[2]韩杰, 黄群联, 程庆水, 等.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附912例报告) [J/CD].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2) :138.

[3]余小祥, 张瑞明, 周大庆, 等.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 (8) :597.

[4]魏强, 鲍一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仍是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首选方法[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2, 17 (3) :294

[5]闫卫中, 连宝英.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65例腔内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3) :415

老年结石患者 篇9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中老年 泌尿系结石

【中图分类号】R714.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05-01

泌尿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结石分布范围较广,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尤以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多见[1]。因结石的分布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如膀胱结石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尿疼痛或排尿困难;而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则为肾绞痛和血尿,且在结石所诱发的绞痛发作前,患者通常没有任何感觉,但在劳作、剧烈运动等诱因作用下,突然出现单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放射至下腹及会阴部,且可伴发恶心、呕吐、腹胀及不同程度的血尿[2]。针对中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我科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收效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72例中老年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自愿参与本研究。将这7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50~86岁,平均年龄为(69.2±3.7)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为(2.2±1.3)个月。经诊断,单侧肾结石1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9例,中下段结石10例,膀胱内结石7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52~85岁,平均年龄为(69.5±3.4)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为(2.4±0.9)个月。经诊断,单侧肾结石13例,输尿管中段结石8例,中下段结石7例,膀胱内结石8例。两组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和结石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比较。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具体包括(1)患者年龄≥50周岁。(2)患者主要的典型症状有腹痛、腰痛、血尿、排尿困难和尿路刺激综合征等。(3)具备典型的结石体征,即肾区叩击痛呈阳性,且沿输尿管走行有压痛。(4)经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化验结果符合泌尿系结石的相关诊断要求。(5)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即患者入院后,予以肌注山莨菪碱注射液5~10mg,1次/d。肌注黄体酮针20mg,1次/d。并应用青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予以抗感染治疗。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稀释尿液,降低尿盐沉淀。观察组患者的西医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并在此基础上,服用三金排石汤进行治疗,方用鸡内金15g,石韦18g,金钱草30g,冬葵子15g,瞿麦20g,海金砂30g。针对刺痛明显、淋漓不尽患者,加用通草15g,生甘草10g,淡竹叶15g。对于血尿不止患者,加用生地15g,藕节15g,大蓟20g,小蓟20g,生蒲黄15g。将上述诸药水煎服,1剂/d,并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临床疗效加以评估。

1.4疗效评定方法

对临床疗效加以评估,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等4个标准。治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已消失,经B超或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结石已消失。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已消失,经B超或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结石减少≥1/2。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经B超或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结石减少<1/2。无效是指患者改善情况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有所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采取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泌尿系结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遗传史、种族、环境、饮食习惯、尿路感染、水的摄入及尿液成分等均有关系[3]。对于中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而言,则具有症状不典型、难于及时就诊、病程进展迅速和临床并发症较多等特点,因此使患者饱受疾病困扰。单纯的西医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解痉止痛、抗感染和手术等方式。但临床实践发现,单凭西医治疗,患者易复发,且手术可能会對患者输尿管及肾脏造成损害。我科经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治疗中老年泌尿系结石,并具有简便易行、无创伤、安全有效和经济性强等特点,因此值得推广应用。中医理论通常将泌尿系结石归属为“砂淋”、“石淋”或“血淋”范畴,并认为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致使膀胱气化不利。因此,治疗应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方用三金排石汤可提升肾脏排泄功能,降低输尿管张力,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结石排出,因此可有效治疗各种类型泌尿系结石患者。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高韧,韩瑜. 中药化瘀排石汤联合西药利尿抗感染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4):3790-3793

[2] 舒金堂,吴君华. 自拟排石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4):56-57

老年结石患者 篇10

关键词:老年胆囊结石,腹腔镜,开放手术,应激反应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外科胆道系统疾病, 在我国, 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 老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包括传统的开放式胆囊切除术 (O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等。由于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各种内科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加上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弱, 极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导致机体各种功能紊乱, 如果发生并发症, 可能会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收治老年胆囊结石患者72例,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胆囊结石老年患者72例, 男32例, 女40例, 年龄29~67岁, 平均 (44.21±2.56) 岁, 病程6~42个月, 平均 (20.32±5.61) 个月。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排除有手术禁忌证、胆囊坏疽积脓或穿孔、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术前检查发现有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途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 各3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 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腹腔镜组采用四孔或三孔操作方法, 术中用钛夹、合成夹或生物吸收夹分别夹闭胆囊血管和脑囊管, 常规切除胆囊。开腹组于右上腹肋缘下作一道长7~10 cm的切口, 常规切除胆囊, 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 术后第1、2、3天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各3 m 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产试剂盒) 检测血清IL-10浓度, 采用放射免疫法 (美国Genzyme公司所产试剂盒) 检测血清IL-6浓度。使用芬兰MK-3酶标仪采用免疫比浊法 (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所产试剂盒) 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 (CRP) 。采用放射免疫法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产试剂盒) 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IL-10浓度、CRP浓度、血清皮质醇浓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浓度均有显著变化, 且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 术后第2、3天逐渐下降, 腹腔组患者的血清IL-6浓度比同时期的开腹组患者低 (P<0.05) 。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10浓度均明显下降, 腹腔组患者的IL-10浓度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开腹组 (P<0.05) 。术后两组患者CRP浓度均明显上升, 腹腔镜组患者CRP浓度显著低于同时期开腹组患者 (P<0.05) 。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皮质醇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第1天开腹组患者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 第2、3天恢复正常值, 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患者的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外科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创伤, 患者机体遭受创伤后会产生一些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这就是术后应激反应。手术应激反应是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术后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 过强的应激反应会对患者的能量消耗、代谢、脏器功能造成不利影响[2]。术后应激反应还会引发术后疲劳综合征, 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减弱, 加上自身各种疾病, 极易产生严重应激反应和术后疲劳综合征, 所以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缩短应激反应时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外科手术微创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腹腔镜外科技术作为微创技术的重要内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放式手术具有创口小、疼痛少、恢复快等特点。而手术应激反应的主要发生器官是肾上腺, 机体应激时皮质醇的释放会增多, 因此皮质醇浓度可以作为应激反应的指标之一[3]。本次研究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开腹组患者皮质醇浓度在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这一结果表明, 腹腔镜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比开腹组患者轻。有学者认为IL-6细胞因子在组织受到创伤时常会升高, 且其升高水平与创伤的大小和时间呈正相关。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IL-6浓度术后均有明显变化, 且腹腔镜组患者低于开腹组, 由此我们可得知, 2种手术都会对患者的IL-6水平造成影响, 但是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比开腹手术小, 因此术后的应激反应也较轻。IL-10是具有调控炎性反应作用的细胞因子, 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组患者IL-10的分泌受到的抑制比开腹组患者轻, 患者的恢复速度也比开腹组快, 这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血清CRP浓度在手术应激状态时会急剧升高, 所以可以作为反映应激程度和组织创伤程度的敏感性指标。本次研究中虽然两组患者术后的CRP浓度均有升高, 但是腹腔镜组患者的CRP浓度显著低于同时期开腹组患者, 这表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创伤小, 炎性反应轻, 应激反应也轻。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 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比开放手术轻, 可以作为老年胆囊结石的首选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崔小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刊, 2014, (12) :82-83.

[2]甘泉, 陈超, 熊靓, 等.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 :82-83.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论文下一篇:生态修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