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结石患者

2024-05-30

老年胆结石患者(精选10篇)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1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阶段, 胆结石成为老年群体中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老年人因重要脏器功能减退, 基础疾病多, 免疫功能差, 其发病过程中合并感染过程较复杂, 如果诊断不及时, 造成治疗的延误或者误诊, 较易导致严重后果。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年轻人均存在差异, 因此在治疗老年胆结石时, 要遵循的治疗原则、治疗时机以及术式与青壮年也不同[2]。本组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男54例, 女58例;年龄67~71岁, 平均 (61.7±6.2) 岁。患者入院后经过MRI和MRCP (磁共振水成像) 、CT和B超等检查确诊胆囊结石25例, 典型表现是突发右上腹绞痛;胆管结石31例, 胆管结石一般平时无症状, 胆管出现感染和梗阻时, 会出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本组老年患者病常见并发症类型有: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8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3例。排除如心衰、肾衰等严重基础性疾病。

1.2 方法

本组行胆囊切除术18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术23例, 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1例, 胆肠吻合术14例。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同时给予相应的防治处理, 使患者手术状态达到最佳[3]。

2结果

本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手术之后, 残石率为7.145% (4/56) , 经过再次手术痊愈;出现并发症6例 (10.71%) , 主要是切口出血、渗液等感染症状, 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最终全部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出现。

3讨论

3.1 老年胆结石疾病特征

胆结石成为老年群体中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因其身体器官老化、免疫功能差, 患上胆结石疾病特征有[4]:①易反复发作, 病程长, 一旦发病, 病情凶险, 预后差;②同时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慢性疾病风险大, 增加了手术治疗胆结石的难度。③容易并发胆道感染疾病和导致肝组织异常。

3.2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

无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手术, 年龄越大, 手术风险越大, 因此在对老年胆结石患者实施手术前, 要做好手术预防并发症准备及正确选择手术的时机。术前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 对于合并心肺功能、肾脏功能等严重疾病患者可先进行相应的非手术治疗, 但是非手术治疗后的24~72 h内[5], 效果不理想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防止耽误最佳手术时机, 提升治疗效果。对于伴随休克、神经中毒或者腹膜炎症状的患者, 需要尽快安排手术。

3.3 正确选择术式

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较差, 术前要严格制定合理的术式, 以防止术中操作不当引发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对于可耐受手术的患者要一次性取石, 适宜采用胆囊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胆肠吻合等术式。对于耐受差的患者, 可以先行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 三个月之后再实施胆囊切除术。手术麻醉方式以全麻为最安全, 供养充分, 牵拉反应少, 有利于稳定控制疾病。实施吻合术时, 要充分游离十二指肠的外侧腹膜后才实施吻合操作, 尽可能使用吸收性的缝线缝合吻合口, 为了确保引流通畅, 吻合口径要大于2.5 cm。

3.4 围手术期的处理

手术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 实施必要的改善体质操作, 例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手术后24 h内可以给予进食流质食物。术后要叮嘱护理人员多协助患者翻身, 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多下床活动, 预防血栓、尿潴留或者感染等情况出现。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以及时发现胆瘘、腹腔感染或者切口感染给予相关的治疗, 促进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胆结石首先要通过MRCP、CT和B超等检查确诊疾病, 再选择适宜的外科手术术式和恰当的时机, 术前给予相关的营养支持治疗、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等, 术后密切关注病情进展, 预防并发症出现, 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令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摘要:目的 总结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手术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方式,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出现残石4例 (7.145%) , 并发症6例 (10.71%) , 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最终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疗法, 痊愈率高, 并发症率低, 临床效果相当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顾永兵.23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1, 32 (03) :90-91.

[2]张会英.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6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4) :67-68.

[3]彭培洲.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68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02) :78-79.

[4]聂书伟.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80例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18 (03) :45-46.

[5]王银中.老年胆结石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体会 (附82例报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7, 10 (4) :357-358.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2

[关键词] 腹腔镜;胆结石;老年;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85-01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最具优势的则是腹腔镜切除术[1]。针对老年患者的多种特点,如年龄大而病史长,身体素质差导致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笔者选取腹腔镜切除术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就腹腔镜治疗老年胆结石22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将所得结果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治疗的老年胆结石患者2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分为110例治疗组(腹腔镜切除术组)和110例对照组(小切口切除术组)。治疗组:男58例,女52例,年龄53~78岁,平均(66.8±8.7)岁。对照组:男53例,女57例,年龄54~79岁,平均(68.4±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采用四孔法。造气腹采用Veress气腹针穿刺,腹内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压力保持在12~14 mm Hg。镜下探查粘连程度、胆总管解剖和炎性反应、胆囊和胆囊三角区,据病情决定采用顺行或逆行胆囊部分或全切除术。上钛夹后分别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使用电凝钩分离胆囊,电凝止血,胆囊取出用剑突下穿刺孔方法。对照组进行硬膜外麻醉,B超确定胆囊位置,取横切口,用纱布在胆囊左侧和下方将脏器隔离,采用窄低尾拉钩使Calot三角和胆囊以及其他组织显露出来,解剖出胆囊动脉,然后结扎切断,再将胆囊管分离出来,用电刀从胆囊底部开始向颈部分离胆囊床,切断结扎胆囊管于距胆总管约5 mm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术中由医护人员对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和切口的长度做好详细的记录,术后观察患者住院的时间和是否出现并发症情况,患者出院和出现了并发症后,将具体情况准确记录并上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随访调查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组别n术中出血量

(mL)切口的长度

(cm)住院时间

(d)并发症

[n(%)]

治疗组11028.4±9.33.6±0.93.5±1.46(5.5)

對照组11056.7±13.24.7±1.14.8±1.622(20.0)

3 讨论

胆结石患者大多数表现为发作性急性腹痛,不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的话容易引起胆管炎、胰腺炎甚至黄疸等多种并发症[2]。手术治疗是针对结石位置较特殊或结石较大的患者,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取石以及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等手术方法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3]。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应激能力差等难以承受大切口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及干扰,因此选择腹腔镜切除术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4]。笔者就腹腔镜治疗老年胆结石220例患者进行临床探究,结果发现腹腔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应用腹腔镜切除术对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发症较少,建议在老年胆结石患者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7-327.

[2] 姜世涛,孙登群,王敬民,等.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6):527-528.

[3] 赵国强,尹继云,王怀志,等.三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26例[J].武警医学,2009,20(9):818-819.

[4] 卢海武,薛平,郑强,等.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87-89.

(收稿日期:2012-01-12)

老年胆结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胆结石,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延长,我国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加,住院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器官的不断退行性变化,生理机能亦逐渐减退,同时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是老年胆结石患者发病症状不明显,因此老年人在患有胆管疾病后通常无法被及时发现并明确诊断,易延误治疗;而胆管疾病的病情发展快,若治疗延误,极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等情况[1]。并且高龄患者还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就增加了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2]。所以临床上必须重视对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并确诊的54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70岁~88岁,平均年龄(69.9±2.5)岁。全部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单纯胆结石20例,结石性胆囊炎1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炎10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9例,心律失常3例,肾功能不全2例。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右上腹部阵发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样液体,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畏寒,发热,黄疸,右上腹可扪及肿大胆囊。

1.2 方法

全部老年胆结石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炎补液、解痉止痛等支持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患者经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糖监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等术前准备后给予手术治疗,其中14例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需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40例患者在全麻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肝胆外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

1.2.1 术前评估

由于老年胆结石患者身体较弱,大多数并发慢性疾病,所以我们在除了解胆囊疾病外,还应全面了解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了解腹痛的诱因、部位、性质及有无肩背部放射痛等;了解有无影响患者手术的潜在危险性因素,并且对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心血管系统、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营养状态等;同时要检查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脉搏、血糖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且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争取手术顺利成功。

1.2.2 术前准备

术前要加强并发病症的治疗控制,并采取措施防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增强各器官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来营养心肌及改善心肌的供血功能。

评估糖尿病患者情况,了解其用药史,进低脂肪、糖尿病饮食,监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术前血糖水平,要求术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8.0 mmol/L;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及时观察和监测血糖,以免因胰岛素用量过多而发生低血糖或过少而发生酸中毒。

患者要情绪稳定,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在手术当日晨起时继续服用降压药,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4~6次/d,注意观察患者血压水平的波动情况,并告知医生,若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应通知医生适当调整降压方案,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150/90 mm Hg以下。

1.2.3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其年龄因素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再加上长期受慢性疾病的折磨,心理上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常常情绪不稳定易怒。所以医护人员要针对老年患者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尤其要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所学到的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诊断以及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老年患者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争取让老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适应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其次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担心手术的危险性大,患者常常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诚恳耐心、热情尊重、认真谨慎,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患者,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术中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应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期间,同样在手术过程中也应继续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2.5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患者返回病房后,责任护士应了解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术中梗阻解除及引流情况、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及目的等,以判断手术创伤大小及对机体的影响。并且动态评估生命体征,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等;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评估有无出血及胆汁渗漏。对术前有黄疸的患者,观察和记录大便颜色并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

手术后定时监测,观察患者的血压是否出现较大的波动,如血压过高,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糖尿病老年患者手术后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注射用量及口服降血糖药剂量,并且监测三餐后2 h血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控制血糖低于8.0 mmol/L,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发生切口开裂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1.2.6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老年胆结石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手术后极易发生腹腔内或胆管内出血,腹腔内出血大多发生于术后24 h~48 h内,所以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腹腔引流管引流大量血性液体超过100 m L/h,持续3 h以上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波动时,提示腹腔内出血;胆管内出血表现为T管引流出血性胆汁或鲜血,粪便呈柏油样,可伴有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出现上述情况要立即报告主管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的比例、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3]。老年胆结石患者由于其自身的免疫力低,极易并发多种疾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只有在围术期严格控制好合并症,做好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严格监测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病情,预防手术危险因素,才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极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对老年胆结石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晶.腹腔镜治疗高龄胆结石10 020例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302.

[2]马淑萍.高龄胆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6):215-216.

胆结石患者能吃豆制品吗? 篇4

江西 王素莹

王素莹读者:

胆结石多见于40岁左右的肥胖女性。研究认为,高脂肪饮食﹑荤多素少﹑动物内脏﹑不吃早餐﹑过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胆结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这通常与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活动过少引起肥胖,导致胆囊肌肉张力下降,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积,结石容易形成有关。

有人认为豆制品中含钙丰富,食用后会增加胆结石发病风险和加重病情,其实是一种误解。豆制品中虽然含钙量较高,每100克豆腐中含钙16.4克,属于高钙食物,但它能抑制肠道对胆固醇﹑胆汁酸﹑脂肪的吸收。大豆蛋白或高钙还可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水平,增加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与胆结石的发生呈负相关。

当血中胆固醇增加时,可引起肝脏胆固醇过度分泌而使胆汁呈过饱和状态,造成胆囊收缩迟缓,促进结石形成,是形成结石的重要诱因。但豆制品中并非含有胆固醇,而是植物固醇。它在肠道内可与胆固醇竞争,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胆结石形成。

研究還发现,大豆皂苷是豆制品中富含的另一种植物化学物,它可阻止外源性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使肝脏胆固醇大量转化为胆汁酸,并阻断肠肝循环,促进胆固醇从体内排出。另外,皂苷还可通过增强肝脏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有助于预防胆结石。

综上所述,你虽患有胆结石,除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增加运动量外,还可以吃些豆制品,这其中又以豆腐﹑豆腐干﹑豆浆﹑腐竹﹑素鸡等豆制品为佳。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胆管结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资料, 男79例, 女121例, 年龄65~88岁, 平均68.9岁。合并糖尿病40例, 慢性支气管炎76例, 高血压病75例, 冠心病36例, 窦性心动过缓30例 (其中病窦综合征18例) , 低蛋白血症63例 (其中合并贫血22例) , 中重度贫血42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医务人员从关怀、鼓励出发, 安慰患者, 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和术后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基础生化、血液常规、肺部CT、腹部B超、肺功能测定、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 以了解机体主要器官功能。行上腹部CT (平扫或增强) 必要时行MRI检查了解结石的分布。根据结石分布及患者的身体情况设计手术方案, 向家属告知手术的必要性, 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案。胆管炎急性发作时应用有效抗菌素保守治疗, 如效果欠佳可根据情况行经皮肝胆囊穿刺、PTBD、肝脓肿穿刺、ENBD等治疗, 尽量避免急诊手术。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情况:血浆白蛋白不低于30 g/L;脑血管病至少推迟2周;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60/100 mm Hg以下;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病窦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糖尿病患者术前5~7 d开始使用短效胰岛素, 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堵塞性黄疸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术前补充维生素K;改善肾脏功能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纠正贫血血色素100 g/L以上;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术前停止吸烟2周。

1.2.2 术式及术中处理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25例, 左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8例, 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造瘘35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52例, 左肝+右肝不规则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8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右肝部分切除32例。术中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并注意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的创伤。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心率、呼吸、血压、尿量、血气分析、血糖。注意补充热卡, 记24 h尿量或24 h出入量。观察引流管引流量及性状, 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术后第一天开始提供PN治疗, 同时力争早期肠内营养[1], 一般术后第一天腹胀不明显患者可进食少量流质, 待患者可进食半流质并且食量恢复达平常一半左右可停PN。术后常规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甲硝唑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甲硝唑。应用静脉镇痛药2~3 d。病情较重尤其是心肺肾功能异常患者记24 h出入量, 血色素90 g/L以下可以考虑输血, 白蛋白30 g/L以下予输注白蛋白。

2 结果

术后3例患者死亡, 其余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后胆漏6例, 引流充分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膈下感染5例, 3例右膈下感染经B超定位穿刺引流后痊愈, 2例左膈下感染经切口置入引流管引流后痊愈。术后切口感染7例经换药后痊愈。术后肠粘连1例,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肺部感染22例, 其中并肺不张2例, 经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后痊愈;急性呼吸衰竭7例, 经ICU机械通气治疗后痊愈;死亡3例, 3例患者均为肺部感染继发MOSF;其余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心功能不全5例, 心律失常21例, 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 经过及时地处理均病情稳定。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例, 予拔管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其重要器官储备能力下降合并多种老年性疾病, 多数就诊患者长期因结石胆管炎反复发作导致全身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感染、胆汁性肝硬变、门脉高压等代偿能力差。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外科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王泉兴[2]的研究表明,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3.1 手术方式

胆道手术的方式较多, 但应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 避免复杂手术, 解决主要问题[3]。术中轻柔操作, 避免副损伤。老年人的结石治疗原则同样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但对于那些难度特别大、结石复杂、身体耐受情况差的患者, 可以考虑行部分肝不规则切除或肝切开取石代替规则肝叶切除, 以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为目的。根据结石的分布及患者的身体情况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追求手术的彻底而扩大手术范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创伤, 合理处理肝内结石与梗阻, 最大限度地清除病灶和保存功能性肝组织, 使胆道系统恢复“正常”, 避免创伤超过患者的机体耐受情况而导致手术失败是总的指导思想。

3.2 合并症处理

3.2.1 心血管疾病

术中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注意维持循环稳定, 保持血压平稳。术后应该及时控制高血压及镇痛, 避免使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的药物, 使血压控制在术前水平[4]。无发热、心率达到100次/min以上的患者, 监测中心静脉压, 及时发现血容量和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严格掌握补液的量、成分和输注速度。对术后发生的心律失常、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心血管意外, 应该及时请专科医生指导治疗。本组心功能不全5例, 心律失常21例, 均经过及时会诊后病情得到控制。

3.2.2 肺部疾病

术中、术后注意呼吸功能监测, 术后常规吸氧沐舒坦推注, 沐舒坦雾化吸入, 2次/d,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雾化吸入加用支气管扩张剂。术后监测血气, 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该考虑转入ICU进行治疗。本组76例术前合并肺部疾病, 经过积极术前准备, 术后肺部感染22例, 经过积极治疗后19例痊愈, 3例因肺部感染继发MOSF导致死亡, 可能因胆道手术时间较长以及原有肺部基础疾病导致。肺部疾病是老年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 并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3.2.3 肾脏疾病

本组6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异常, 如果全身情况良好避免使用经过肾脏排泄及损害肾功能的药物, 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外科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几乎是肾前性的, 及时的纠正肾前性病因一般恢复良好。

3.2.4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术中、术后注意对血糖、尿糖、酮体的监测, 依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应用, 输液泵推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本组合并糖尿病40例, 术后注意监测, 故术后无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2.5 下肢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的胆道手术尤其多次胆道手术, 手术麻醉时间较长, 分离面广泛创伤较大, 老年人血液黏度大等因素均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笔者术后常规予静脉充气泵促进静脉回流, 同时指导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监测D2聚体对检测值大于500 mg/L患者予肌注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患者, 说明术后的积极的预防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3.2.6 术后感染

胆道结石合并慢性感染细菌的滞留导致手术部位的污染, 并且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手术后感染率较高[5,6]。对怀疑感染的患者可行腹部CT或B超检查, 对腹腔弥漫性感染的可考虑腹腔探查, 对感染局限的尽量行穿刺引流。本组膈下感染5例, 经过积极引流, 并且根据引流液培养选择相应抗菌素治疗后痊愈。对怀疑导管相关性感染应该及时拔除行导管培养, 并全身应用抗菌素。本组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例, 经过积极治疗恢复良好。

老年人结石病患者年龄大多伴其他疾病, 机体器官的应激反应差, 尽量避免急诊手术。术前对患者各个脏器功能进行调整, 使患者最大限度耐受手术。手术中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术式, 术后注意观察生命征及引流管情况, 对出现的并发症应该积极准确处理, 可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胆管结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结果:术后出现胆漏6例, 膈下感染5例, 切口感染7例, 肠粘连1例, 肺部感染22例, 急性呼吸衰竭7例, 心功能不全5例, 心律失常21例, 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 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继发MOSF死亡3例, 其余均予以积极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避免急诊手术,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术式,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茹俊德, 张云, 姚书圣, 等.老年急性胆道系统感染220例诊治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 23 (3) :239-241.

[2]王泉兴.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3, 10 (33) :110-111.

[3]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29-839.

[4]袁联文, 周建平.老年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及常见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2) :97-99.

[5]沈裕厚, 田建伟, 梁文辉.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 22 (6) :507-509.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8 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行LC治疗的112 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 均经腹部B超或CT确诊为胆结石, 年龄在60 岁及以上, 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沟通交流障碍等患者。其中男46 例, 女66 例;年龄60~77岁, 平均 (68.9 ± 3.6) 岁;病程4 个月至6 年, 平均 (3.3 ± 0.7) 年;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5 例 (22.3%) , 糖尿病16 例 (14.3%)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 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LC手术, 给予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 告知手术基本过程, 解决其疑惑, 消除陌生感;术后与患者沟通交流, 安慰患者, 平稳其情绪。观察组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与护士组成心理干预小组对患者行心理干预, 主要实施步骤: (1) 由心理医生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知识培训, 使其具备心理干预基本技能; (2) 术前由心理医生与患者进行详细交流, 发放心理调查问卷, 心理干预小组根据所获取信息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分析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3) 由心理干预小组制作手术知识与注意事项记忆卡, 并举办有奖知识问答竞赛, 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过程、增加信心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4) 术后心理医生以交谈、分析与辩论的方式对每个患者进行反复认知纠正, 引导患者将注意力转向日常关心的话题; (5) 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训练与松弛训练, 使其精神放松; (6) 家属在心理医生指导下, 加强对患者的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1.3 观察指标入院时及术后24、48 小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SAS) 评价患者焦虑情况, 分值范围20~80 分, 标准分= 原始分× 1.25, 分值越大表示焦虑程度越高。术后即刻、24、72 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价疼痛情况, 评分标准从无痛到剧痛分为0~10 分, 由患者主观评分。

1.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 SS 16 .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 S值比较 (表1) 入院时两组的S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4 小时的SAS值较入院时显著升高, 术后48 小时较入院时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24 小时的SAS值较入院时无显著变化, 术后48 小时较入院时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24、48 小时的S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VAS值比较 (表2) 两组术后即刻、术后24 小时、72 小时的VAS值呈逐渐下降趋势, 且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小时、72 小时的V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LC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受到老年胆结石患者的青睐。由于疾病本身及手术的影响, 患者会出现焦虑及疼痛, 两者互为因果, 相互促进, 不利于疾病康复[2]。相关研究[3]显示, 有效的心理干预在减轻患者术后焦虑、疼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规心理护理针对性较差, 且不够专业, 对患者心理障碍诊断不准确, 不能进行正确干预。而心理医生参与的心理干预是一种有计划、专业性强的心理护理模式[4], 效果优于单靠护士进行的心理干预。

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共同参与, 能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分析其心理问题类型及产生原因,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而当患者焦虑情绪减轻时, 能够提高疼痛阈值和疼痛耐受性, 进一步减轻焦虑, 形成良性循环。本文结果显示, 术后24 小时对照组患者SAS值较入院时显著升高, 观察组无明显变化, 可能是由于手术刺激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观察组的心理干预可防止焦虑情绪的加重。观察组术后24、48 小时的SAS值及术后即刻、24、72 小时的V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心理医生参与的心理干预在老年胆结石行LC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有助于以缓解术后焦虑情绪, 并减轻术后疼痛。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医生参与的心理干预对老年胆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患者术后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行LC的112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 观察组给予心理医生参与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SAS) 及视觉模拟评分 (VAS) 。结果 术后24小时对照组的SAS值较入院时显著升高, 观察组无明显变化, 观察组术后24、48小时的SAS值及术后即刻、24、72小时的V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医生参与的心理干预在老年胆结石行LC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有助于缓解术后焦虑情绪, 并减轻术后疼痛。

关键词:心理干预,心理医生参与,老年,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焦虑,疼痛

参考文献

[1]康玉柱.腹腔镜治疗老年胆结石2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4) :85.

[2]王梅英.心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12) :454.

[3]王春地.心理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2) :160.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0例, 其中男5例, 女35例, 年龄28~78岁, 平均4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56 h (平均12 h) 。临床表现右上腹胀痛或绞痛, 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厌油性食物、寒战、发热, 白细胞总数在20.0×109/L以上, 胆囊区可触及肿大的胆囊。B超检查提示胆囊增大, 颈部有结石, 伴胆囊积液。

1.2 方法

1.2.1 胆囊减压

胆囊减压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和防止术中胆囊破裂。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常伴有胆囊积液, 开腹后见胆囊肿大, 占据手术野, 且胆囊张力大, 嵌夹时易破裂。在胆囊底部穿刺抽吸, 适量保留部分胆汁, 使胆囊有一定张力, 以便术中剥离, 如胆囊与大网膜或脏器粘连甚至被大网膜包裹, 则自胆囊底部贴胆囊钝性+锐性分离周围粘连, 直至胆囊颈部。

1.2.2 胆囊切除方法

对于发病时间短, 胆囊颈部水肿不明显或药物使结石嵌顿松解, 笔者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对于胆囊颈部水肿明显、增厚、粘连, 笔者采用逆行法切除胆囊;对于多次反复发作, 特别是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引起CaLot三角水肿, 解剖不清, 不必强求分离, 以免损伤胆总管和周围主要血管, 甚至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 应采用部分胆囊切除术。

1.2.3 正确解剖CaLot三角

辨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关系, 在胆囊管汇入胆总管0.5~1.0 cm处切除胆囊, 双道结扎胆囊管残端。断离胆囊管前要仔细触摸胆囊管及胆总管全段是否有结石残留, 特别是B超报告胆囊多发结石, 胆囊管细长型, 胆囊颈部结石呈串珠状者。

1.2.4 腹腔引流

由于急性结石胆囊炎, 创面大, 渗出多, 腹腔常规放置F22号硅胶引流管48~72 h拔除, 以防膈下积液或脓肿发生。

1.2.5 甲硝唑冲洗伤口

由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口腹膜常水肿, 避免不了偶有污染。我们用0.2%甲硝唑常规分层冲洗, 对于防止术后伤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2 护理

2.1 术前观察与护理

①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伴随症状, 必要时给予镇痛治疗, 协助自理能力缺陷的患者取舒适体位, 并定期翻身;②心理护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焦虑, 如为患者介绍有关手术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给患者情绪上的支持与鼓励,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密切观察病情, 防止并发症。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和应激反应迟钝, 临床表现往往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致。因此, 除观察腹部等临床表现外, 还应观察患者行为、性格、生命体征的改变, 综合判断病情, 防止发生并发症;④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各脏器功能, 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积极做好手术准备, 避免因准备不足延误手术时机。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含量、尿量等变化并记录, 心电监护24~48 h,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2.2.2 引流管护理

护士应了解各种引流管放置的位置、目的、拔管时间, 做好标记并妥善固定。外接导管长短适宜, 防止扭曲、受压。翻身及下床活动时注意保护、固定, 防止脱出、反流。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 做好记录。

2.2.3 腹腔引流管

术后24 h内引流液为淡血性, 一般不超过100 ml, 以后逐渐减少, 术后5~6 d可以拔管。如引流液异常时应加强观察与护理:①新鲜血性液:每小时<50 ml, 经对症治疗后减少或24 h量<300 ml, 不需手术处理, 反之则应剖腹探查;②引流液呈胆汁样:除观察量和浓度外, 应注意患者有无腹膜刺激征, 以便及早发现胆漏。本组病例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最短为5 d, 最长13 d (胆漏患者) 。

2.2.4 T管

术后2 d内引流量一般为50~200 ml/d, 以后逐渐增加至500~800 ml/d。若小于50 ml/d, 提示胆漏或引流不畅可能, 在排除胆漏后, 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使管内黏稠胆汁或泥沙样结石洗出, 以利引流;若大于1 000 ml/d, 应抽血行电解质检查,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正常情况下, 术后2周予试夹管48 h, 患者无腹痛、发热等不适, 则行T管造影, 显示胆管通畅后可考虑拔管。本组病例T管留置时间最短16 d, 最长21 d。

2.2.5 康复护理

给予低脂、适量蛋白质、多维生素、高糖饮食, 少食多餐。忌油腻、蛋黄及油炸品。戒烟酒, 忌暴饮暴食。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心情舒畅。对带管出院的患者, 嘱其妥善保管好导管, 勿脱出, 一旦脱出或有导管不通, 立即来院就诊。

3 小结

通过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支持治疗, 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 所有病例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除1例死亡外, 其余均痊愈出院。因此, 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手术风险大、预后差, 如围术期处理不当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而增加病死率, 所以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及早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鞠冬阳, 颜登国, 张汝一, 等.老年直、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6) :525.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8

关键词:胆囊炎,结石老年,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1]。本文观察了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例年龄≥60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93例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饱胀不适等症状, 且经血尿淀粉酶、腹部B超等检查确诊。随机将9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中男12例, 女34例;年龄62~75岁, 平均 (68.3±4.2)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 合并冠心病11例, 合并糖尿病4例, 合并慢性肺疾病7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34例;年龄61~77岁, 平均 (68.6±4.3)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 合并冠心病11例, 合并糖尿病4例, 合并慢性肺疾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如术前遵医嘱用药、灌肠备皮;术后观察病情, 实施常规腹外科手术与麻醉后护理等。观察组在该护理外另实施护理干预。 (1) 术前干预:考虑到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发展快、耐受性差, 入院后要向患者做好病情及治疗方法介绍等心理护理, 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与了解并树立治疗信心。同时要快速开通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积极进行吸氧、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 尤其重点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严格进食以防加重胃肠负担并预防术后胀气。此外要全面了解患者是否患有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并进行评估。对患有肺气肿、支气管炎等患者术前要禁止其吸烟并进行适当雾化吸入及吸氧祛痰治疗;对血压血糖波动较大患者术前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并加强血糖血压监测[2]。 (2) 术后干预:重点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导尿管、胆道引流管各引流管情况。在患者清醒后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并鼓励其早进行床上活动以利于肠道蠕动恢复并尽早排气, 同时术后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重点观察患者体温、血象、切口变化情况, 并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 如指导患者咳嗽咳痰、多翻身、注意保暖以防气道分泌物瘀滞堵塞气道、受凉等而并发肺部疾患;指导患者咳嗽时清捂切口以防切口裂开并发感染, 多摄入蔬菜水果以防便秘;患者导尿管宜在术后1~3d内拔除以减少术后泌尿道感染可能[3]。对合并糖尿病患者, 由于糖尿病影响术后切口愈合, 术后要进行重点护理与关注, 保持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并加强营养以提高患者抵抗力[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观察指导运用SPSS15.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 其中平均手术时间等比较经t检验, 并发症情况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等比较

见表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3.89, P<0.05) 。所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均给予及时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老年患者受免疫力降低、基础疾病多等因素影响, 一旦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即起病急、进展快、坏疽穿孔率高, 如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严重者甚至可并发症感染性休克等而死亡[5,6]。因此, 必须重视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在本研究中, 我们主要从术前、术后两个方面进行了护理干预。在术前护理中, 以加强对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最为重要。适当的术前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与治疗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而充分的术前准备更利于手术的开展。在术后护理中, 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只有针对性进行并发症预防才能更真正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真正意义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从观察结果看, 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提示我们以上护理干预能预防术后并发症, 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加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先军.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8例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05, 5 (13) :328.

[2]蒋方国, 宋炜.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3) :79-80.

[3]张秋华, 轩玉红, 孟庆春.急性胆囊炎行急诊胆囊切除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3) :139.

[4]霍秀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5) :120-121.

[5]沈瑾, 张逖, 李梁, 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山东医药, 2011, 51 (34) :60-61.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9

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这是胆结石患者要长期坚持的饮食原则。脂肪主要是靠胆汁消化分解的。如果人体摄入的脂肪过多,就会加重肝脏和胆囊的负担,从而引起过度的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泄,使病人出现腹胀、腹痛或胆绞痛等症状。因此,胆结石患者要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如花生、芝麻、核桃、瓜子等,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如肥肉、动物油、油炸品、奶油等。

二、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胆结石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鱼子、鱼虾及动物的内脏等。

三、要多吃植物纤维类食物。植物纤维有利胆作用,并能促进肠蠕动,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顺利地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预防肠道感染的作用。因此,胆结石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粗粮、豆类、水果、香菇等。

四、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胆道上皮的生长和维护,可起到防治胆道疾病的作用;B族维生素能促进胆汁的排放、帮助消化,可使胆道疾病的症状得以减轻;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解毒功能,使人减少患胆结石的几率。因此,胆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白菜、青椒、西红柿、黄瓜、鲜枣、山楂等。

五、要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胆结石患者应多吃些易消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如谷类、豆类、水果、芋头、山药、玉米粉、高粱粉、土豆、蜂蜜等。碳水化合物每天的摄入量应在0.4公斤左右。但肥胖者或患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的人,应适当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六、要多吃清淡的食物。胆结石患者不宜过食甜食和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浓茶、胡椒等。此外,饮食的温度应以温热为宜。

老年胆结石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男14例,女34例,年龄61~78岁,平均(65.3±4.5)岁;B组:男16例,女32例,年龄63~79岁,平均(66.2±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以及病情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A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干预和术后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

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术前,患者要遵照医师嘱咐,按时吃药,灌肠备皮;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采取腹外科手术护理与麻醉后护理。

1.2.2 术前护理干预

1手术准备:由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伴有基础病,体质差,耐受性不高,病情易扩展。因此,在手术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让患者服用抗生素避免感染,输液改善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性,提高组织氧的浓度。患者入院后,禁食并清洗肠道,严格备皮,减少继发性感染,进行各项检查。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的知识,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调节患者心理,缓解或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焦急、紧张心理情绪,降低应急反应。另外,给患者讲解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信心,进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医护人员要运用和蔼的态度,真诚的语言,安慰患者,讲解同类手术成功案例,加强手术治疗效果。3肠道护理:为了避免术后出现胃液反流并发症,术前患者要多吃清淡、易消化以及胃黏膜刺激性弱的食物,术前2 h,患者饮用约80 mL温水,起到安抚患者情绪、排空胃的作用。

1.2.3 术后护理干预

1疼痛护理:术后,患者体内麻醉药失去效果后,患者会产生疼痛感。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讲解不吃镇痛药、产生疼痛的原因以及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起到开导作用,分散患者疼痛注意力,减轻疼痛。如患者疼痛程度较高,那么则需要让患者服用镇痛药。2康复护理:一般情况下,术后6 h,患者才能下床排尿,术后12 h以后,患者方可下床活动。加强患者锻炼,鼓励患者定时进行适量活动。饮食方面,患者适宜多食用清淡性、促进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含糖量高、脂肪量高以及蛋白质高的食物。术后3 d之内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进食,3 d以后方可恢复正常饮食。另外,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伤情的愈合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腹膜炎、渗血以及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A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有3例,发生率为6.25%;B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后,并发症有9例,发生率为18.8%。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对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采取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表1)。

3 讨论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由于免疫力不高、基础疾病多等,主要具有恶心、呕吐、右上腹疼以及发热症状,结石性胆囊炎一发作就具有病情发展快、起病急以及坏疽穿孔率高等特点[3]。对其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防止患者受到并发症感染出现死亡情况[4]。围手术期护理指的是对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采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理想的环境,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5,6]。在本组研究中,对A组48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B组4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6.2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8.8%;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手术治愈率,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萍珠.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3,5(3):55-56.

[2]明文英.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大家健康,2013,7(12):286-287.

[3]刘艳,刘飞勇,何靖雯.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39-40.

[4]王雨,戴睿武,阎勇,等.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处理对策的研究(附126例报道)[J]华西医学,2008,23(4):719-720.

[5]钟丽群.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1):714-715.

上一篇:边缘特征下一篇:网络优化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