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肾结石

2024-08-06

老年肾结石(共10篇)

老年肾结石 篇1

肾结石常导致肾功能不全, 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老年肾结石患者, 手术治疗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经皮肾镜取石 (PNL) 技术对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近期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并且可以保护一些患者的肾功能。我院采用标准通道PNL治疗老年肾结石患者3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34人次 (37例次) 合并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肾结石患者, 均采用PNL治疗。其中, 男25例, 女9例;年龄64~84岁, 平均 (68.5±4.1) 岁;结石直径1.5~4.5cm, 铸型结石10例;其中单侧肾结石21例 (含功能性孤立肾结石3例) ;双侧肾结石3例, 一侧肾结石合并对侧输尿管结石10例。17例先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4次, 平均2.4次;急性肾衰竭11例, 慢性肾衰竭23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行彩超、CT、CT尿路造影检查, 明确肾积水情况, 28例合并肾积水患者, 均采用术前1周肾微造瘘术。术前防治尿路感染3d。急性肾衰患者, 在肾功能、电解质稳定1周后行PNL。

1.2.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首先截石位, 于患侧输尿管内逆行留置5F输尿管导管, 建立人工肾积水;或保留输尿管导管, 经肾造瘘管建立人工肾积水。改为俯卧位, 颈部、胸部托起, 上腹部垫高。超声引导下, 视病人个体情况, 经后组肾盏建立操作入路建立不同管径的操作通道。穿刺肾脏成功后, 留置导丝, 逐渐扩张至14F通道, 在导丝引导下, 置入8F输尿管镜检查, 明确扩张的深浅和肾内情况。利用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根据需要, 也继续用金属套叠式扩张器, 逐渐扩张至22F, 留置标准通道24F金属短鞘, 置入肾镜, 利用超声探针碎石。同时取石。术中反复多次查找, 避免结石残留。手术结束时, 常规顺行留置6-7F双“J”管和14F或20F肾造瘘管。其中肾造瘘管常规夹闭12 h, 在术后3~6d拔除, 次日拔除导尿管。双“J”管在术后4~6周拔除。其中, 双侧肾结石均分期分肾手术, 间隔时间4.6周;合并对侧输尿管结石, 同期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定期检测肾功能和血、尿常规, 术后4~6周复查泌尿系统X平片 (KUB) 或CT。

2 结果

37例次手术均采用超声引导一期成功, 其中16F微造瘘经皮肾手术12例次, 2AF标准通道经皮肾手术25例次。总体结石清除率84.3%。残留结石<4mm 3例, 给予药物治疗;>1cm的2例, 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3 讨论

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疗效得到普遍的认可, 但仍然属于高技术、高风险手术。其中涉及肾脏的定位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和不同的碎石方法等众多复杂、个体化明显的因素, 任何处理不当, 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动脉性损伤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尿路感染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等。本组25例标准通道PNL未出现迟发性出血。老年肾结石患者合并急慢性肾功不全属于肾结石患者中的高危人群, 多数同时存在其他疾病, 积极改善全身状态、稳定和治疗各种疾病、纠正和维护肾功能、防治尿路感染, 成为主要的术前准备工作。本组中67.7% (23/34) 的患者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85.3% (29/34)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 85.3% (29/34) 合并尿路感染等。

本人体会: (1) 术前充分准备。其中术前积极的改善肾功能, 合理的预防尿路感染, 尤应被重视。本组中28例肾积水患者经术前肾脏微造瘘治疗, 21例肾功能得以恢复, 7例得到改善; (2) 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对于合并急性梗阻性上尿路感染者, 术前肾脏微造瘘, 充分引流尿液1~2周, 行血、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在尿常规正常后, 择期手术;对于急性肾衰患者, 需要在肾功能恢复1~2周后手术;术前有尿路感染、肾积水、结石, 表面积>6cm2是PNL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 (3) 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众多, 包含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其中老年性肾功能减退和慢性肾病的比例较高, 结石梗阻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占一定比例; (4) 有效的选择穿刺途径。和超声下精确的肾穿刺技术,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尽量选择经肾脏后组肾盏穹窿部入路, 缩短皮肾间距离;PNL属于微创治疗方法, 但仍然对肾脏有一定的损伤, 有报道称单次标准通道造成的物理性损伤低于单侧肾脏功能的5%。 (5) 合理的扩张技巧和碎石技巧, 避免反复扩张, 尽量减少肾黏膜损伤和出血,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避免多工作通道;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 肾实质及腹壁肌肉均薄弱, 扩张中无明显突破感, 需要严格掌握深浅; (6) 充分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药物治疗。

PNL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与开放性手术比较, 对肾结石的治疗更安全有效。但对于老年人来讲, 仍然属于高风险手术。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 医生需要全面权衡利弊, 更严格、更细致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更高超的技术和更强的责任感。

老年肾结石 篇2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非结石性;手术

【中国分类号】 R65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09-0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是指经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结石的急性胆囊炎。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胆囊炎的5%~10%,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起病急、病情发展更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其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非结石胆囊炎患者20例,结合本组病例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对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1.86:1。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1±6)岁。病程最短的1小时,最长2天,平均8.4小时。合并其他疾病的有18例,其中高血压10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脑血管意外2例,糖尿病2例,外伤性肝破裂修补术后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原因不明2例。其中有两种疾病以上者2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以右上腹为主,5例伴有畏寒、发热(大于38.5摄氏度),3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其中15例患者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患者入院时呈感染性休克表现。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叩痛、反跳痛,以右上腹较为明显,莫菲征阳性,肠鸣音减弱。2例压痛范围扩大至整个下腹部。1例疼痛放射至后背及肩部。14例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或胆囊周围炎性包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7-38.9)×109、/ml,中性粒细胞0.82-0.95;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大,横径大于4cm,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未见胆囊及胆管结石。11例患者胆囊周围有积液。20例患者术前均确诊。

1.3 治疗方法 :20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前给予支持治疗。经脉滴注抗生素、初步纠正血压、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例行胆囊造瘘术,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例因严重水肿导致解剖视野不清楚及时中转为开腹术,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早口述,3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抗炎、补液对症治疗。

2 结果 

2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切片确诊,其中8例为坏疽性胆囊炎,12例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中2例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治愈17例,治愈率85.0%。其中3例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出现外科切口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本组患者住院5-25天,平均13.5天。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比较低,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目前发病因素还不明确,据报道,多发生于严重创伤、烧伤、行大手术之后以及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患者等,且以老年、男性居多,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86:1。

对于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应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及个重要器官功能,查体时多可发现有右上腹的肌紧张、压痛、叩痛及反跳痛,多数患者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或胆囊周围的炎性包块,腹腔穿刺可吸出胆汁样液体。实验室检测血象增高,最高可达40×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90%左右。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早期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及时手术。避免发生感染失控,导致潜在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一旦确诊,均应尽早采用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简单、方便、安全。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出现坏疽的比例比较高。本组研究中,3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其中2例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通过详细病情了解、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的积极治疗和护理,进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云飞,张冰,陈焰,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1例诊治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4):66.

[2] Barie P S, Eachempati S R. Actu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J]. Curr Gastroenterol Rep, 2003,5(4):302.

[3] 邱云峰, 陳晓军,田发林,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3,2(7):591.

老年胆囊结石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 男15例, 女23例, 年龄60~80岁, 平均64岁。38例患着全部由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 其中胆囊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急性发作18例, 合并胆总管/总肝管结石8例, 胆囊积脓4例, 胆囊息肉/胆固醇沉着症8例。内科合并症:27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患, 6例伴有程度不同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陈旧性肺结核, 5例伴有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本组26例行常规胆囊切除术, 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胆囊切除术时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术后常规置放腹腔引流管。本组无一例行胆囊造瘘术。

1.3 治疗标准和结果

治愈38例, 治愈标准为B超检查正常, 原有症状消失, 步行出院, 出院后未再复诊者。本组术后仅个别患者有伤口感染,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 也无一例因手术或内科合并症死亡。

2讨论

老年胆囊结石发病有如下特点:①胆石症常与胆囊炎合并存在。统计显示合并有胆结石的胆囊炎占93.5%, 其中包括急性与慢性改变。然而无结石胆囊炎在患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男性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②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 对痛觉和应激反应较迟钝, 故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即使发生胆囊坏疽、穿孔仍无明显肌紧张, 甚至已出现黄疸和休克时, 亦无相应的症状与体征[1]。老年人胆囊炎临床表现轻微, 但化脓、坏疽、穿孔及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生率甚高, 有些患者发病即表现为意识障碍故极易误诊;③病情演变复杂。老年患者自身控制感染能力差, 且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 多有硬化, 在结石嵌顿梗阻时, 可压迫阻止回流, 可使胆囊缩小、纤维化、粘连等使胆囊丧失功能成为永久性炎性病灶;④合并症多, 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多并有内科系统疾病, 有的甚至有几种疾病并存, 增加了本病的治疗难度;⑤病程进展快, 由于老年人常存在或潜在脏器功能不全的危险, 在发生感染或休克的情况下, 极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恶化。

本组38例皆有并存病。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抗病和耐受手术的能力, 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多数患者是在慢性炎症基础上发生, 胆囊壁已纤维化、萎缩, 反复发作与周围脏器发生粘连, 胆囊功能减弱或消失, 抗菌及净化力降低, 易于发生胆囊化脓、积脓, 坏疽及穿孔。炎症消退慢, 保守治疗难以改变其病理进程[2]。合并高血压者, 术前须行抗高血压治疗, 使血压下降并保持平稳, 使冠状动脉及心脏功能处于较好状态, 有利于麻醉和手术中循环功能的维持。本组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以下施行手术, 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高血压危象及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者在术前积极治疗, 调整心肌供氧需求平衡, 改善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以达到最佳手术状态。合并老慢支、肺气肿者, 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选用敏感抗生素及适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同时予以雾化吸入及适量祛痰剂。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建立完善的血尿糖监测制度, 严格控制血糖、尿糖水平:术前血糖控制在空腹<7.8 mmol/L、餐后2 h<11.1 mmol/L, 尿糖 (-) ~ (±) ;术中血糖控制于7.8~11.1 mmol/L, 尿糖 (-) ~ (++) ;术后血糖控制于5.9~8.0 mmol/L, 尿糖 (-) ~ (+) 。术中常规给予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患者供氧以维持正常血氧分压。同时要避免麻醉不全、内脏膨出等情况出现。达到良好的腹壁松弛, 以利于手术操作迅速、轻巧,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对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有详细监测记录, 根据情况予以心电监护, 及时发现问题。对肺、肝、肾、糖尿病等较复杂和危重的合并症, 均按常规强化围手术处理, 有时与内科配合, 共同处理, 以策安全[3]。加强对切口的管理, 术后注意观察切口局部的变化, 发现有渗血、液体积聚时予以及时处理。有引流管者稳妥固定, 防止脱出。

在胆囊切除术中, 有可能将胆囊内小结石或结石碎块挤入胆道, 故术中探查胆囊动作要轻柔, 切忌挤压胆囊。采用先结扎胆囊管, 再剥离切除胆囊的手术方法, 能避免上述并发症。另外, 在切断胆囊管时, 应细心检查, 勿将偶尔嵌于胆囊管残端的小结石遗漏。对置T管引流者, 术后应注意观察胆汁引流量及性质。有时出现小结石排出或间断引流不畅, 提示残留结石可能。拔除T管前, 应再行T管造影检查, 一旦发现残留结石, 可经T管窦道取石, 本组4例是如此。有人认为对术后T管造影阴性的患者, 在拔除T管时, 亦应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检查, 仍有发现残留结石的可能。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 我们认为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可有效避免胆囊坏疽及穿孔等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385.

[2]郭玉钢.老年急性胆囊炎68例临床特点.航空航天医药, 2002, 13 (4) :210.

老年肾结石 篇4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

结果: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死亡病例,有效率为80%;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症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有效率为96%,两组护理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老年行急性胆结石手术患者因其手术、年龄等特殊因素,风险较大,优质有效的护理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促进身体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性胆道结石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2-02

胆道结石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社会人口老龄化,需手术治疗急性胆道结石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较中青年患者弱,且多伴其他并发症,在行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术前术后护理时应格外注意。我院通过观察并总结75例老年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术前、后临床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5.9±5.9)岁;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入院,其中首次发作7例;本组中化脓性胆管炎9例,化脓性胆囊炎21例,胆源性胰腺炎17例,坏疽性胆囊炎3例;患者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1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9例,肺部感染1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突然,疼痛剧烈,患者易受疾病、生理功能减退等因素影响,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情绪,患者无法有效配合治疗,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在本组护理中,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及治疗情况,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术后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理动态,与患者保持沟通,关心患者病情情况,对不良心理情绪进行适当疏导。

1.2.2并发症护理。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合并并发症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在治疗胆道疾病的同时,给予积极治疗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观察患者是出现胆道结石合并并发症,如胆囊坏疽、胆囊穿孔等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腹痛情况,注意腹部体征变化,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腹部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同时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血压下降,應给予抗休克治疗,并积极准备手术。

1.2.3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情况,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代谢能力差,应激能力下降,易引发潜在病变。如患者术后伤口疼痛、输液量增多等因素,均可能引起高血压症状,注意预防意外的发生。给予输液时注意输液量及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引起患者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肺负担。

1.2.4其他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节,食用低脂、高糖、高纤维类食物,如患者不能进食,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行吸氧。术后应注意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细菌在口腔内滋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可鼓励患者咳嗽、定期下床活动,注意保暖。患者卧床时注意定时更换卧位,保持床铺清洁、整齐,防止出现褥疮。手术前后均应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定时通风。

1.3疗效及判断标准。显效:患者病情改善,疼痛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病情得到一定改善,疼痛消失,发生轻微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无效:以上改善均无死亡。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死亡病例,有效率为80%;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症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有效率为96%,两组护理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近几年,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60岁以上行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患者因为身体因素,应激能力下降,又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应格外注意。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除行常规护理外,加强了在患者生命体征方面监测,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代偿能力、应激能力下降,有可能因手术等因素诱发潜在的心脏病等病症而出现意外;除此之外,肝肾功能的减退,使患者用药期间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定期行肝肾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患者输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流速,防止电解质紊乱,加重患者心肺负担,出现肺水肿症状;由于老年患者毛细血管脆性增强,血栓性静脉炎及感染现象增加,因此需行的严格的无菌操作。

老年患者自身机体下降,消化吸收不良,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等症状,因此患者术后应给予适当饮食调节,食用高糖、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可选择少食多餐等形式,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减少呕吐诱因,促进患者康复。

总之,老年行急性胆结石手术患者因其手术、年龄等特殊因素,风险较大,优质有效的护理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促进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哈思敏,张淑红,魏瑜彬.老年人急性胆道结石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3-84

[2]裘华德.腹部外科再次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104例老年胆管结石的治疗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7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老年 (≥60岁) 胆管结石患者104例, 年龄60~89岁, 平均年龄74.5岁。其中男74例 (71.15%) , 女30例 (28.85%) , 男女之比为2.47:1。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腹痛、血白细胞升高, 伴有寒战、高热46例 (44.23%) 。入院后经超声及CT检查而确诊。住院时间14~55 d;发病时间4~14 d。合并糖尿病者46例 (44.23%) , 合并冠心病者34例 (32.69%) , 合并高血压者14例 (13.46%) , 合并肺心病者6例 (5.77%) 。结石所在部位:胆总管结石82例 (78.85%) ;肝内外胆管结石14例 (13.46%) ;胆囊、肝内外结石6例 (5.77%) 。104例患者中二次手术者50例 (48.08%) , 其中3次以上12例 (11.54%) 。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行肝功、肾功、离子、血尿常规等检查, 对各脏器功能及营养状态做出充分评定。经超声、CT扫描, 了解结石的分布范围、肝内胆管扩张情况。由相关科室对患者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实施相应措施, 控制合并症后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选择

46例 (44.23%) 患者经积极的非手术疗法无效, 中转急诊手术, 但术后出现较多并发症, 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58例 (55.77%) 病情控制平稳后择期手术, 无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

1.2.3 术中探查

发现本组大部分患者 (82例) 胆总管存在大量结石, 扩张明显 (1.5~2.5 cm) , 但下端胆管多无狭窄 (包括多次手术患者) , Oddi括约肌明显松弛, 最大直径达2.5 cm。下端胆管狭窄6例, 其中合并十二指肠憩室者2例。

1.2.4 手术方式选择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90例 (86.54%) , 胆肠内引流6例 (5.77%) , 胆囊切除+T管引流4例 (3.85%) , 肝左外叶切除+T管引流2例 (1.92%) 。

1.2.5 术后随访

74例患者术后经过2~4年随访, 自术后3个月开始超声检查, 以判断结石是否有复发。70例随访患者3年内无结石复发, 2例胆总管复发结石, 消炎利胆后好转。2例患者死于其他合并症。

2 结果

本组患者104例, 102例痊愈出院, 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4例, 切口感染10例, 胸腔积液2例, 均保守治疗痊愈。

3 讨论

3.1 老年胆管结石的成因

(1) 生理因素:目前≥60岁的老年人胆石症呈高发趋势, 有报道称达30%,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1]其原因是年龄与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成正相关, 而与胆酸合成及胆酸池大小呈负相关[2]。再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 胆管蠕动能力差,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 均易导致胆汁淤积, 促进结石形成。 (2) 感染因素:反复感染极易导致结石形成, 而结石形成后堵塞胆管, 增加感染的几率, 二者相互影响。本组病例中有82例 (78.85%) 下端胆管通畅, Oddi括约肌松弛, 增加了细菌进入及定植的机会。 (3) 其他:胆管结石与十二指肠憩室、胆管蛔虫等亦有关联。本组中有2例术中可见一较大十二指肠憩室 (荷包缝合包埋处理) 。

3.2 围术期的处理

无论是急诊手术、择期手术, 对患者的全身情况都应做全面的了解。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控制血糖, 改善营养状况及纠正低蛋白血症成为围术期处理的重要内容。对营养不良患者特别是低蛋白血症, 在术前可给予肠内营养, 术后可适量补充白蛋白。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监测血糖以调整胰岛素用量。针对合并心脏病患者, 在手术期内给予必要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药物治疗, 并进行术中心电监护, 减少术中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麻醉上笔者主张以静脉复合麻醉为主,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功能, 术后有条件者转入ICU病房, 但也有报道主张连续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3], 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肺部并发症。

3.3 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

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 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而患者常以急诊多见, 此时的手术条件差, 手术极其困难。治疗效果也受影响。本组较严重的并发症均发生在急诊手术患者。术式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 选择手术术式亦简单有效, 在患者较平稳的状态下尽早手术治疗, 术后的并发症及治愈率明显改善, 与其他文献报道相似[4]。笔者认为胆总管结石不伴有下段狭窄者 (本组78.85%) 首选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 即使为多次手术患者, 只有远端狭窄者行胆肠内引流。有人主张对于年龄>70岁, 手术后短期内 (半年) 复发、胆总管直径≥2.0 cm和手术次数超过3次以上者, 选择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5];肝内胆管结石术中应用胆管镜取出, 如伴有肝胆管狭窄, 取出结石后置入细管于狭窄段以上;结石局限于某一肝叶、肝段, 可行肝叶、段的切除与部分切除, 使萎缩纤维化的肝组织最大限度地切除, 才能减少结石残留与复发。

总之, 应重视老年胆管结石的临床特点, 强调尽早手术的重要性, 对于急重症患者术式的选择应以挽救生命为前提, 并积极治疗合并症与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陈文军, 雷万福, 徐福祥.胆管疾病139例手术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06, 20 (3) :204-205.

[2]田奇, 何生, 李秀钧.糖尿病及胆囊结石的关系探讨[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97, 24:86-88.

[3]赵原, 刘勇.伴合并症的80岁以上老年人的围手术期麻醉处理[J].实用老年医学, 2006, 20 (1) :65.

[4]Margiotta SJ, Hor owitz JR, willis IH, et al.Cholcy in the elder[J].Am J Surg, 1998, 156 (6) :509.

老年肾结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人多发肾结石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男性患者1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是(67.4±4.9)岁,病程(5.17±1.69)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男性患者16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是(66.6±5.5)岁,病程(5.24±1.62)年。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截石位给予全麻。对照组患者在侧面置入Fr导管,进而形成人工肾积水,使患者的体位改成俯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确定结石的位置,从而确定最大化取净结石的位置,在两个后组肾盏置入导丝,24 Fr主要通道是主体结石同轴者以及盏颈方向。用软质斑马导丝进行固定并预留出次要通道位置。肾镜在主要通道内将结石击碎后,将次要通道扩张至16 Fr,在次要通道内使用钬激光粉将剩余的结石进行粉粹,并将其取出。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给患者预留输尿管DJ管,并且根据患者情况预留肾造瘘管。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后在侧面置入导丝,并将12~14 Fr软输尿管镜沿导丝置入患者体内。将一次性的软输尿管镜的头端放在靠近肾盂位置的输尿管近端,并将软镜鞘与,留置尿固定在一起。使患者的体位改成俯卧位,垫高患者腹部,将软输尿管镜鞘固定于患者侧臀部并向上弯曲,在超声引导下,和主体结石同向同轴方向进行穿刺中下盏,穿刺盏颈方向与之相同。在将主要通道扩张至24 Fr后将肾镜外鞘置入,应用EMS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将患者体内结石击碎并将其取出,肾镜外鞘无法取出的结石使用软输尿管镜将其粉碎后移至患者肾盂,经肾镜通道将碎石取出[4]。

1.3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下床活动时间(h)以及术后住院时间(d)]、结石清除率以及可视化疼痛评分(VAS评分)情况。在临床CT复查中,未发现直径≤3 mm的高密度影或患者无临床症状判定为结石清除,直径>3 mm的高密度影或患者有临床症状判定为结石残留。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的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如表2。

2.3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VAS评分比较的结果

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见表3、表4。

3 结论

研究表明,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时,患者常采用仰卧位,RFURL联合PCNL手术时间比多通道PCNL要短,这是因为手术时两名医师同时进行操作。倪康欣等[5]人研究表明,RFURL联合S-PCNL患者手术时间(60.47±8.64)min和术中出血量(73.36±12.27)m L明显少于双通道经皮肾镜(73.71±8.87)min,(95.94±15.63)m L。有研究表明[6],RFURL联合S-PCNL,结石清除率为93.8%,明显优于双通道经皮肾镜。该次实验中,患者采用仰卧位,在患者侧臀部固定软输尿管镜鞘,软输尿管镜鞘与PCNL操作位置相邻,由1个医生进行操作。从而避免了多人配合操作中互干扰,有利于节约人员和设备。该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3.2±8.41)min,术中出血量为(91.3±15.4)m 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3±8.22)min,术中出血量为(76.7±17.4)m L,虽然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多,但是患者术中出血量指标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51.73±3.42)h,术后住院时间为(4.97±0.21)d,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33.47±3.81)h,术后住院时间为(2.62±0.27)d,观察组在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0%,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3.33%,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6±1.8)分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4.1±1.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结果与付昕阳等人[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RFURL联合S-PCNL治疗在老年人多发肾结石患者中的使用,对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提高了结石清除率,缓解了患者VAS评分,对病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忠,高鹏,茅善华,等.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粉末化碎石技术治疗肾脏结石(附468例报告)[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6(5):88-89.

[2]李建伟,王芳,蔡芳震,等.分期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治疗2~4cm肾盂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0):41-42.

[3]王伟,边俊霞,李智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30-31.

[4]谷现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关键八步骤[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2):88-89.

[5]倪康欣,俞世成,张帅,等.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3):55-56.

[6]张湛英,徐勋,胡明,等.单通道一期经皮肾镜碎石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处理残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5):80-81.

老年胆结石患者56例治疗分析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男54例, 女58例;年龄67~71岁, 平均 (61.7±6.2) 岁。患者入院后经过MRI和MRCP (磁共振水成像) 、CT和B超等检查确诊胆囊结石25例, 典型表现是突发右上腹绞痛;胆管结石31例, 胆管结石一般平时无症状, 胆管出现感染和梗阻时, 会出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本组老年患者病常见并发症类型有: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8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3例。排除如心衰、肾衰等严重基础性疾病。

1.2 方法

本组行胆囊切除术18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术23例, 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1例, 胆肠吻合术14例。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同时给予相应的防治处理, 使患者手术状态达到最佳[3]。

2结果

本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手术之后, 残石率为7.145% (4/56) , 经过再次手术痊愈;出现并发症6例 (10.71%) , 主要是切口出血、渗液等感染症状, 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最终全部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出现。

3讨论

3.1 老年胆结石疾病特征

胆结石成为老年群体中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因其身体器官老化、免疫功能差, 患上胆结石疾病特征有[4]:①易反复发作, 病程长, 一旦发病, 病情凶险, 预后差;②同时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慢性疾病风险大, 增加了手术治疗胆结石的难度。③容易并发胆道感染疾病和导致肝组织异常。

3.2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

无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手术, 年龄越大, 手术风险越大, 因此在对老年胆结石患者实施手术前, 要做好手术预防并发症准备及正确选择手术的时机。术前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 对于合并心肺功能、肾脏功能等严重疾病患者可先进行相应的非手术治疗, 但是非手术治疗后的24~72 h内[5], 效果不理想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防止耽误最佳手术时机, 提升治疗效果。对于伴随休克、神经中毒或者腹膜炎症状的患者, 需要尽快安排手术。

3.3 正确选择术式

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较差, 术前要严格制定合理的术式, 以防止术中操作不当引发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对于可耐受手术的患者要一次性取石, 适宜采用胆囊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胆肠吻合等术式。对于耐受差的患者, 可以先行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 三个月之后再实施胆囊切除术。手术麻醉方式以全麻为最安全, 供养充分, 牵拉反应少, 有利于稳定控制疾病。实施吻合术时, 要充分游离十二指肠的外侧腹膜后才实施吻合操作, 尽可能使用吸收性的缝线缝合吻合口, 为了确保引流通畅, 吻合口径要大于2.5 cm。

3.4 围手术期的处理

手术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 实施必要的改善体质操作, 例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手术后24 h内可以给予进食流质食物。术后要叮嘱护理人员多协助患者翻身, 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多下床活动, 预防血栓、尿潴留或者感染等情况出现。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以及时发现胆瘘、腹腔感染或者切口感染给予相关的治疗, 促进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胆结石首先要通过MRCP、CT和B超等检查确诊疾病, 再选择适宜的外科手术术式和恰当的时机, 术前给予相关的营养支持治疗、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等, 术后密切关注病情进展, 预防并发症出现, 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令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摘要:目的 总结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手术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方式,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出现残石4例 (7.145%) , 并发症6例 (10.71%) , 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最终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疗法, 痊愈率高, 并发症率低, 临床效果相当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顾永兵.23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1, 32 (03) :90-91.

[2]张会英.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6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4) :67-68.

[3]彭培洲.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68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02) :78-79.

[4]聂书伟.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80例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18 (03) :45-46.

老年肾结石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1例、女41例。年龄60~82岁。既往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60例,大多有反复发作史。52例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患,依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有:单纯性28例、化脓性10例、坏疽性13例、穿孔1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9例,合并胰腺炎4例。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痛、压痛及局部腹膜炎体征为表现者38例,以上腹隐痛或腹痛定位不清24例,有恶心、呕吐42例,有肩背部放射痛41例,有12例腹痛轻,无腹膜炎体征但手术时见胆囊已化脓或坏疽。入院时畏寒发热49例,平均体温38.8℃,最高体温40.2℃。

1.2 手术方式

28例急诊手术(发病24 h内)、23例早期手术(发病72 h内)、11例择期手术。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2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6例、胆囊造瘘3例、胆囊部分切除7例、胆囊切开取石5例。

2 结果

手术治愈61例,死亡1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1.61%。术后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于急诊手术5例,发生于早期手术3例,择期手术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8例。胆漏引起腹腔脓肿1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

3 讨论

本组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是病情发展快,胆囊坏疽穿孔率高,本组穿孔率为19.3%.远高于其他统计急性胆囊炎穿孔率6 7%[2]。可能是地处边远山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重视和认识不足;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有6例坏疽,5例穿孔,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常合并全身性动脉硬化,胆囊动脉亦不例外且其为终末血管,炎症时容易栓塞造成胆囊壁坏死。另一方面胆囊结石嵌顿颈部造成胆囊内压升高加局部受压缺血坏死穿孔;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有半数以上伴合并病,其增加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严重影响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大多数有合并病,特别是慢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机会较大。本组1例死亡患者均有多种合并病。由于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降低,对疼痛感觉迟钝,腹痛、发热不明显,没有典型的胆绞痛,容易引起误漏诊。

围手术期的全面评估及处理对手术的成功相当重要,追问病史了解病情,全面检查,准确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结合各项检测结果,作出全面评估.选择手术时机、方式,避免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掌握好手术时机为整个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成功奠定基础,有研究表明老年胆道疾病急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3]。因此过于倾向择期手术可能延误病情,加剧手术风险。本人认为对有下列情况者宜紧急手术:①临床症状重经积极治疗无缓解, B超示胆囊肿大、颈部结石嵌顿周围有积液或伴黄疸;②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明显者;③有寒战高热、白细胞增多明显且有中毒症状;④经内科保守治疗腹痛减轻但黄疸加重, 应考虑紧急手术.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及疗效,评价其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结果 28例急诊手术、23例早期手术、11例择期手术。61例痊愈,1例死于原发性肺部疾病。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早期、及时根据病情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术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手术,老年人

参考文献

[1]王长洪,杨卓,麻树人,等.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34-236.

[2]徐岳军.老年结石性急性胆襄炎86例手术治疗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29-30.

老年肾结石 篇9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迅速,并发病多,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如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方法是其得到合理治疗的关键。2006~2011年收治65岁以上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8例,探讨其外科治疗时机和方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龄65~83岁,平均68±5.0岁,其中65~69岁41例(528%),70~79岁34例(433%),80~83岁3例(39%)。首次发病28例(359%),均于发病48小时内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查体示右上腹压痛78例(100%),反跳痛29例(378%),肌紧张15例(192%),黄疸6例(74%)。实验室检查均行血常规、肝功能、淀粉酶及彩超检查。其中彩超提示胆囊结石(949%),胆囊增大,壁增厚(802%),周围出现渗出(359%),胆总管扩张(103%),胰腺形态改变(39%)。合并高血压67例(878%),冠心病35例(445%),糖尿病17(217%),慢性支气管炎6例(74%)。

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74例,死亡4例。其中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28例(359%,于3个月后行择期手术治疗21例),平均住院169天;3例(39%)病情加重,但家属拒绝手术最终死亡;手术治疗47例,治愈46例,其中在72小时内行手术43例,1例为术后5天并发脑梗死死亡,平均住院114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开腹胆囊切开37例,其中只有5例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讨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特点是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抵抗力差,应急反应遲钝,以致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实际病理改变不对称,病变进展快,易发生坏疽性穿孔。另外,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并存病。

手术时机的选择:从本组78例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年龄已经不再是手术的决定因素,故笔者认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均应先非手术治疗,治疗的同时,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肺、肾等器官的功能,争取在患者状态最佳时手术治疗。虽然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风险大,但对于手术指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尽可能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佳。

手术方法的选择:由于老年患者的反复发作且病史长,粘连严重,炎性水肿严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的特点,手术难度大,故老年患者的急性胆囊炎手术应遵循尽量简单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打击,解决危及生命的主要问题的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72小时内以开腹胆囊切除为主。但由于老年人具有重要生命器官的生理性退行变化,对外科手术的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能力均低于非老年人,加之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变,均会削弱老年人对手术耐受能力,使得老年人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受到很大的抑制。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其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步下降。在西方发达国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当注意的是,老年人胆囊疾患病史长,胆囊炎症反复发作,使胆囊周围粘连较重,解剖不清的特点,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风险增大,因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于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为佳。如果在急症及患者并发症合并情况下,应选择胆囊造口术,3个月后待病情稳定之后再酌情行胆囊切除术。

总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情复杂,但早期手术治疗相对安全,既缩短了住院时间,又避免了非手术过程中病情加重及延误生命,且无再次发病的机会。为此,一般在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情况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宜争取早期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荣,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治理与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01-403.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79-180.

老年肾结石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60岁以上20例为老年组, 60岁以下20例为对照组。老年组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60~80 (70±1.3) 岁;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单纯性5例, 化脓性8例, 坏疽性5例, 穿孔2例;既往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病史13例;对照组中男11例, 女9例, 年龄27~59 (41.3±4.8) 岁。

1.2 方法

老年组患者急诊手术8例, 择期手术12例, 均为开腹手术。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 寻找胆囊管并暂时结扎, 然后寻找胆囊动脉并结扎, 从胆囊底部剥离胆囊, 如胆囊三角粘连水肿严重, 难以看清解剖关系时, 从胆囊底部游离胆囊至胆囊管。术后常规放至引流管, 使用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和切口,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胃肠减压、禁食。对血压、血糖增高和肝肾功能不全者行严密生命体征检测[2]。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15例, 胆囊大部分切除术5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老年组及对照组患均痊愈出院,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肺部感染、切口裂开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主要为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 胆囊排空能力降低, 肝脏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与排泄胆汁酸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导致胆结石的发生率上升, 同时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 因此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成为老年患者临床常见急腹症[3]。

注:与轻症组比较, *:P<0.05

徐岳军[4]认为, 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具有如下临床特点: (1) 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不相符; (2) 发展迅速, 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 (3) 合并症多, 手术风险大。由于上述临床特点, 导致手术治疗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存在较多困难。

发病24~72h行手术治疗效果最好, 若此时手术, 需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 同时预防性抗感染、抗休克, 并视患者病情及胆囊和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且手术过程当中注意动作轻柔, 防止牵拉过度, 避免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

临床研究结果发现, 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提示老年患者应尽量早期手术, 术前做好全面检查, 控制合并症, 并术前术后抗感染, 监测生命指标,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完善术前检查和控制、术中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精湛的手术技术及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仔细处理并发症, 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宁, 李福广, 赵光忠.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 2004, 32 (8) :38.

[2]刘立新.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90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1 (4) :110.

[3]吴金术, 彭创, 毛金海, 等.胆囊切除至胆管损伤210例诊治经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7, 22 (6) :416-417.

上一篇:生物特点下一篇:社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