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卧床患者

2024-07-22

老年卧床患者(通用10篇)

老年卧床患者 篇1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老年患者, 男23例, 女9例, 年龄68~91岁, 平均72岁。卧床时间最长达12年, 最短1年。所患疾病中脑血管病16例, 心脏病10例, 股骨头坏死3例, 恶性肿瘤3例, 32例患者均因老年体弱, 病情较重长期卧床。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多数患者常有犹豫、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剧了这些不稳定情绪。为此, 应当针对每位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因人施护。首先, 护士应尊重患者,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仪表端庄, 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称呼时要使用尊称和敬语, 做事要用建议商量的口吻,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满意答复。其次, 要及时给予情感的疏导, 护士要用热情的态度, 亲切的言语, 多与他们交谈, 同情、理解、安慰他们。对易激动的老年患者, 要因势利导, 做适时的安慰与同情, 或转移话题交谈。对一些较固执和情绪暴躁的老年患者不要过分计较, 也不要强行制止, 护士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 多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和愉快生活的信心。

2.2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容易产生褥疮, 应当予以特别注意。 (1) 要经常变换体位, 翻身1次/1~2h, 因老年人皮肤弹性差, 特别是长期疾病消耗, 病人消瘦, 皮下脂肪少, 肌肉萎缩, 翻身时应特别小心, 宜2个人合作, 动作轻柔、准确, 避免拖、拉、推, 减少皮肤摩擦, 同时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碎屑, 避免皮肤与碎屑及床单褶皱产生摩擦。 (2) 经济条件允许者, 长期卧床病人应睡按摩式气垫床, 使受压部位气血运行通畅, 但是仍需要定时翻身。 (3) 每周更换衣服, 贴身衣服应穿柔软吸汗性强、接口处平展的棉织品, 如有大小便、呕吐、汗液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新衣服, 每次更换衣服要用热毛巾擦洗全身, 擦洗时注意水温、室温, 关闭好门窗, 避免着凉。 (4) 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 不可硬塞, 硬拉, 并可在便盆上垫软纸或布垫, 不可使用掉瓷或裂损的便器, 以防擦伤皮肤。

2.3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1)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min, 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 湿度应50%~60%为宜, 每周紫外线灯消毒1次, 每次1h。 (2) 长期卧床老年人,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 因此, 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 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 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 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 自下而上, 从外向内, 每次10余下。叩背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心率, 如有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 判断引起异常的原因, 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3) 病情严重需要吸引器吸痰时, 应选择多测孔透明硅胶吸痰管,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 自下而上, 左右转动, 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4) 对于张口呼吸的病人, 因呼吸道干燥, 在吸氧的同时, 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每日2次, 以湿化气道预防呼吸道感染。

3 体会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与普通病人的护理存在很大的差异, 要注意心理护理, 也要重视各方面的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之, 应特别重视对长期卧床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安度晚年。6年来, 由于我们坚持做好了卧床患者的各项护理, 使32例老年卧床患者都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无一例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 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称赞。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老年卧床患者 篇2

【关键词】 护理干预;骨折卧床:老年患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1-02

近年來,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由于老龄患者的骨质密度的疏松,所以简单的碰撞就能导致患者的骨折。但是老年患者的各种生理机能的减退以及脏器的衰弱,老龄患者骨折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骨折患者卧床长期导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注意临床的护理措施,以便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针对我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的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6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86例的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本组观察的患者,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龄在57-78岁,平均年龄为67.2±5.2岁,骨折的类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32例,髌骨骨折的患者有25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有16例,踝骨骨折的患者有13例。其中保守治疗的患者有6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1例。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发生骨折长期卧床时,会常常感觉恢复不良以及各种焦虑患者时恐惧担心的心理因素产生,此类患者不容易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态度和蔼的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使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同时嘱咐其家属在出院后多与老年患者进行交流,避免患者情绪低落,影响患者的恢复。

1.2.2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下肢骨骨折,导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

1.2.3 褥疮的预防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血液供应功能较差,而且由于保守治疗时采取牵引治疗容易损伤皮肤,加之患者的不能活动,较易导致褥疮的产生。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时的给予患者采取翻身护理,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皮肤的红肿或者颜色的改变等,指导其家属合理的按摩老年患者经常受压的位置,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气垫床。同时及时地更坏患者的床单,保持患者卧床的干净以及清洁,防止细菌的污染,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出现大小便不能自理,必须经常保持床单的干燥以及清洁。

1.2.4 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 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吸气以及呼吸运动较差,患者容易出现慢性的肺部疾病,肺功能较差,咳嗽不畅,导致痰液容易粘稠在呼吸道,不容易咳出,导致气管阻塞,容易造成肺部感染。因此针对患者,平时给予患者扣背,使患者进行深呼吸,加大咳嗽的力度,咳出痰液。如果患者仍有明显的痰液未咳出,及时给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1.2.5 尿路感染的预防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且饮水较少,容易出现尿路结石,同时并发尿路感染。多以,我们针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是保持患者的每日的饮水量达到标准,如有留置导尿,应保持尿路的清洁,进行尿路的冲洗,预防感染的发生。

1.2.6 饮食调理的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由于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应及时给予患者的高热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而且要预防大便的不通畅。预防便秘。

2 结果

通过观察以及随访86例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恢复情况,发现该86例针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的治疗。随访一年本组观察的86例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护理较为特殊,本组观察的患者的护理措施与国内相关文献针对并发症预防处理降低发生率研究一样。因此对于骨折老年卧床的患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这是患者恢复的重要条件。

综上,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因此其在卧床期间的的护理质量较为重要,随着现代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洁,曾群.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07,18(6B):1069-1070.

[2] 王青丽,夏秋红.滑石粉治疗期褥疮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39(2):152.

注重老年卧床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3

1 健康教育前的评估

通过与老年患者沟通收集基础资料, 分析患者病情, 患者实际情况, 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

2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老人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 逐渐形成较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培养开朗性格, 以乐观的态度和平和心态安度晚年。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对疾病的认识, 我们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的疑虑, 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病例, 有机会时让康复着与患者直接交谈, 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 消除患者不健康意识,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来接受治疗与护理。

3.2 饮食指导

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合理饮食对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 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 使老年人获得合理安排膳食的知识和能力。

3.3 合理用药

老年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的, 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 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分布, 排泄等, 以达到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3.4 预防并发症

3.4.1 预防褥疮

对于长期卧床, 制动, 体质消瘦的老年患者应建立皮肤护理卡, 定时翻身, 按摩各骨突出处, 促进血液循环, 护士操作后签名, 班班交接, 保持连续性。保持床铺、衣物平整、清洁、干燥、柔软, 不可让患者直接睡在橡胶单上, 不可使用掉瓷破损的便器, 防止便器损伤皮肤等[3], 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

3.4.2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时叩背, 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 排痰,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 以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改善肺功能状态和缺氧程度。

3.4.3 预防泌尿系感染

卧床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应嘱咐患者多饮水, 大量饮水对预防泌尿系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每天清洗会阴, 保持外阴和尿道口的清洁, 减少细菌侵入机会。

4 讨论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 应结合老年人过去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与习惯, 选择老年人适应的方法和语言, 才能使老年人容易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4],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始终, 及时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 使工作环环相扣, 强调整体效应, 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增进了护患交流, 获取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与支持, 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1 (3) :676.

[2]王兆美.注重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2) :66.

[3]国新珍, 崔月萍.整体护理手册[M].新疆科技出版社, 2001, 3:48.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 篇4

方法:采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床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减轻便秘带来的不适。

结果: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便秘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快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98-0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增长、大便干燥虽有便意,但排便障碍,同时引起腹胀、肛门坠胀疼痛、食欲缺乏等不适的一种临床症状[1]。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50%~70%[2]。骨折患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病因与长期卧床、胃肠功能紊乱、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有关,导致患者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发生便秘,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院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原因分析

心理因素:骨折大多数属于意外伤害,发病突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講解便秘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方法,并告知被褥一旦污染立即更换,解除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创伤的打击: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患者因骨折、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活动受限,导致便秘的发生。

生活习惯的改变:长期卧床及缺乏运动,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胃肠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食欲减退、摄食减少,致使张力减退性便秘。

饮食知识教育:患者由于食物及水分摄人减少,肠内容物达不到刺激正常肠蠕动的功效。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合理饮食对康复的重要性,指导以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1500-2000ml/d。

药物因素:手术中麻醉剂的使用,使排便中枢活动抑制,胃肠蠕动减弱,不能形成排便反射,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年龄因素:脊柱、骨盆和下肢创伤手术患者以及年龄>60岁的患者是发生便秘的高危人群,应作为早期重点防治对象,常规性地增加预防便秘的措施,以减少便秘带来的不良反应[3]。

2便秘对人体的影响

便秘的患者常表现为便意少,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不畅,伴有腹胀不适和腹痛。此外,由于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可引起异常发醇、腐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从而引起头痛、头晕、口腔内恶臭味、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对周边的社会环境变化,选择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的患者,向其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和方法,练习卧床排便,建立床上按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

3.2饮食护理。护士应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让患者养成合理、规律进食的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主食应提倡米面和杂粮混食,鼓励病人多进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多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香蕉、麻油等,忌食产气的食物,如马铃薯、萝卜等。嘱患者多饮水,每天睡前喝一杯水或清晨空腹一杯温开水可作为润滑剂,能促进患者排便。便秘患者至少应饮水3000-4000mL/d,以软化大便,刺激肠蠕动,从而达到顺利排便。

3.3排便训练。重建与进餐相联系的刺激反应性排便,每天早餐后按压肛门刺激肛门括约肌,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即使无便意也要定时等待[4]。

3.4运动的护理。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加强床上主动、被动功能锻炼,鼓励其对未受伤侧肢体做功能锻炼;坚持做仰卧起坐。仰卧起坐能锻练膈肌、腹肌和提肛肌,能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能有效防止便秘的发生。

3.5按摩热敷。腹部环形按摩可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坚持按摩腹部2-3次/每天,每次15-20min。按摩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尽量放松腹肌;以脐为中心,用拇指以外的四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按至左下腹时适当加压并停留数秒,按摩力度应使腹部下陷约1cm为宜,以促使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促进排便。或用热水带热敷腹部,内装60℃的热水,每天2次,热敷时注意防烫伤。

3.6便秘的处理。对上述方法效果不佳者,可适当应用药物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如果导片、开塞露、甘油、番泻叶等。超过3d未排便的患者可服用番泻叶代茶饮用、开塞露肛塞及0.1的肥皂水或甘油100ml灌肠。如长时间便秘,粪便结成硬球,上述方法仍然无效时,为了解除患者痛苦,可进行人工扣便。

4结语

通过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床上功能锻炼以及配合腹部按摩热敷等护理措施,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去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运动,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便秘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喻瑛,刘运阳.骨科手术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J].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05(b):45

[2]王来平.骨科长期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7:55

[3]吴莉玲.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2012年第13卷第1:124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篇5

本科 (老干部病房) 近3年来收治平均年龄75岁以上老年患者300例, 其中对褥疮实施预防及护理的患者102例。为了有效的减少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 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3年来笔者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进行观察、总结、摸索, 结合褥疮新发展理论, 对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易发部位

褥疮多发生在长期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的骨隆突处, 如: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髂嵴、骶尾部、坐骨结节、内外踝、足跟部。由于老年患者全身营养及代谢的改变, 长时间受压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促成褥疮的发生。

2 导致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危险因素

2.1 外部因素

外力是造成褥疮最主要的客观因素之一, 即指外力因素作用于局部, 其外力包括压力、剪力、摩擦力。压力是引起褥疮的主要原因, 并与压力持续时间、压力大小有关。其次是剪力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险性。摩擦力是机体作用于上皮组织, 能去除外层的保护角化皮肤, 增加皮肤对褥疮的敏感性。床铺皱褶不平, 渣屑或搬动时拖、拽、扯、拉患者均产生较大摩擦力。

2.2 内部因素

潮湿或不清洁的刺激是造成褥疮的客观因素之一。潮湿或不清洁对压力巨大的局部皮肤有严重刺激和容易感染是形成褥疮的条件。在身体局部受到过长时间, 过强压力而影响了血运的基础上, 再加上潮湿或不清洁的刺激, 极易促成褥疮形成。如: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湿, 不清洁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 易为压力、剪力、摩擦力所伤, 而形成褥疮。

2.3 身体自身因素

2.3.1 高龄

随着年龄的增大, 皮肤的生理功能已发生变化, 皮下脂肪和皮脂腺减少, 汗腺萎缩, 而皮肤的透过性增强, 但对外界的敏感性减弱, 如:凉、热、湿等局部刺激的感觉不敏感, 从而不易早期发现问题以致形成褥疮。

2.3.2 长期卧床或全身营养状态低

当机体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营养状态低下或者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循环滞缓, 致使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 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

2.3.3 其他因素

有统计表明吸烟者发生褥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 吸烟量与褥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风湿性疾病等增加发生褥疮的危险。社会心理因素也影响褥疮发生, 因缺乏自我护理意识也易发生褥疮, 护士对患者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褥疮的易发因素。

3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减轻皮肤受压

对于病情允许者定期给予更换体位, 一般至少2 h一次, 极度消瘦, 循环功能障碍者1 h一次。采用30°翻身法, 并配合软垫垫起, 侧卧交替顺序为:右侧位30°→左侧位30°→平卧位, 每种卧位持续2 h, 可相应保证了髂嵴、股骨粗隆、骶尾部、足跟及枕部的有效血液循环, 从而减少上述部位的褥疮的风险。对于病情不稳定, 不适用更换卧位者, 应用气垫床, 利用充放气功能交替更换并按摩受压部位, 同时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力和受压时间。也减轻了更换卧位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气垫床上不铺一次性床单比铺一次性床单能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结合运用自制的棉垫, 棉圈对于外踝、足跟等小面积部位加强防护, 避免运用环形气圈, 同时给患者按摩骨隆突部位, 改善局部循环的同时缓解该部位长期受压。

3.2 减少摩擦力和剪力

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忌拖、拉、拽、扯, 可先放低床头, 保持床面平整。平行抬起患者减少皮肤摩擦, 可使用提升装置, (如:床单、过床板) 移动, 床头抬高勿超过30°, 并且只可保持短时间、半卧位时对于膝部和足部进行恰当固定, 使用床的起降功能提升膝部或用枕头垫起膝部, 在足部和床底之间垫棉垫, 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导致的摩擦力和剪力。同时定期给患者扑爽身粉, 可减少皮肤和床面之间的摩擦。

3.3 保持皮肤干燥, 清洁

患者汗液、引流液的流出, 静脉输液的外漏, 尿液及便渍均可导致皮肤潮湿或不清洁, 可使用温湿的毛巾和干毛巾依次擦拭皮肤, 动作轻柔, 并适当扑爽身粉,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对于引流液或切口的外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

3.4 营养支持

大量研究证明, 营养不良既是褥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又是褥疮经久不愈的主要因素。老年人营养状态普遍低于中青年, 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 有疾病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减少利用能力下降, 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 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 而低蛋白血症患者有近75%发生褥疮。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1], 如病情允许尽量应用肠内营养, 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时结合静脉营养, 必要时输注血浆和白蛋白, 全程营养支持, 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预防褥疮发生, 在给足肠内营养过程中, 加强对患者排便观察, 避免排便次数过多和失禁时粪便对皮肤的刺激。

3.5 协助床上运动

鼓励患者床上运动, 不能活动者被动肢体运动, 不仅可以减轻组织受压, 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3.6 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2]

及时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 对于拒绝翻身的患者, 讲明褥疮预防的重要性,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传, 讲解皮肤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4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护理的误区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机构 (AHCRP) 指出褥疮护理的四大误区[3]:在危险区域禁止以下行为:①酒精擦拭;②油膏涂抹;③冰敷;④热烤。目前不少护理行为仍采用按摩受压部位的方法来预防褥疮, 这是不可取的, 软组织受压部位变红是正常保护性反应, 称反应性充血, 由氧供应不足而引起, 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或1/3的血液供应。连续仰卧1 h的患者背部受压变红, 变换体位后一般可在30~40 min内褪色, 不会使软组织受损伤, 此时按摩将导致更严重的创伤。现在为数众多的护理仍在使用气圈预防褥疮, 这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充气的气圈将皮肤的静脉回流阻断, 不利于中心部位皮肤血液循环。

5 小结

随着老龄化社会提前的到来, 老年慢性疾病随之上升,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增加, 了解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危险因素、预防、护理方法, 得以充分认识其发生及预后, 可以使护理人员在临床中提高对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性护理, 及时识别高危人群,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从而减轻护理工作量, 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摘要:本文归纳了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易发部位、危险因素、护理误区、预防、护理及措施。通过临床经验阐述了对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褥疮,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旭, 李勤, 刘晓丹.预防压力性溃疡的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2) :1334.

[2]陈海青.褥疮的防治和护理最新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7) :4093.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篇6

1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易发部位

由于老年人常年卧床, 不能自由翻身, 营养不良及新陈代谢的改变, 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比如耳廓、肩胛部、髋部、枕骨粗隆、脊椎体隆突处髂嵴、骶尾部、坐骨结节、内外踝、足跟部等长期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 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的骨隆突处较容易发生褥疮。

2 导致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危险因素

2.1 外部因素

褥疮的发生与外力有很大关系, 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比如压力、剪力、摩擦力等。外力作用于身体的局部时往往引起褥疮。压力是垂直向下的力量, 剪力是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距离很近,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平行, 剪力危险性比较大。摩擦力是机体作用于上皮组织, 能去除外层的保护角化皮肤, 增加皮肤对褥疮的敏感性。床铺皱褶不平, 渣屑或搬动时拖、拽、扯、拉患者均产生较大摩擦力。同时, 褥疮的发生还与压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有关。

2.2 内部因素

被褥太脏、不卫生以及潮湿等均可刺激皮肤, 这是造成褥疮的客观因素之一。被褥太脏、不卫生以及潮湿等对长时间受压的局部皮肤有严重刺激作用。长时间的卧床, 不能定时的翻动身体, 使身体局部长时间的受到过强的压力, 影响血液循环, 再加上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潮湿、不卫生的环境刺激, 使得皮肤出现发红、浸渍、炎症等, 极易被压力、剪力、摩擦力所伤, 使皮肤感染形成褥疮。

2.3 身体自身因素

①高龄: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和皮脂腺减少, 汗腺萎缩, 皮肤的生理功能已发生变化, 皮肤的透过性增强, 但对痛、热、凉、湿等局部刺激的感觉度减弱、下降, 对早期皮肤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待严重时发现已较晚, 以致形成褥疮。②长期卧床或全身营养状态低:长时间卧床的老年患者, 肠胃等消化吸收功能较弱, 加上疾病的折磨, 往往造成老年患者营养不良、新陈代谢下降等循环障碍, 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 严重影响破损皮肤的抗感染能力和修复能力, 导致褥疮长时间不愈合, 加重患者家属负担,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③其他因素:吸烟、酗酒会加大褥疮发生的概率。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折、风湿性疾病等增加发生褥疮的危险。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影响褥疮发生, 患者受到外界及心理方面的影响时, 往往郁闷、悲观、感觉到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就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和疾病抗争。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 没能正确的指导患者注意事项, 使得患者缺乏正确的自我护理意识也是褥疮的易发因素。

3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常翻身, 减轻皮肤受压

老年患者由于不能自己翻身, 要协助其定时变换体位, 一般2 h翻动1次。对身体极度虚弱、消瘦, 循环功能障碍者翻身时间更要勤, 一般1 h翻动1次。可采用30°翻身法, 每种卧位持续2 h, 交替互换, 顺序为:右侧位30°→左侧位30°→平卧位。同时, 用软垫垫起, 可相应保护股骨粗隆、骶尾部、足跟及枕部的血液循环, 减少褥疮发生。对不适宜更换卧位者, 为减轻患者受压时间和受压部位的剪力, 减轻更换卧位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有条件的患者, 可用气垫床, 利用充放气功能交替变化达到更换体位的目的。气垫床上不铺1次性床单比铺一次性床单能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同时, 给患者适当的按摩骨隆突部位, 缓解该部位长期受压,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鼓励患者适当床上运动或者被动肢体运动, 可以减轻组织受压,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褥疮发生。

3.2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定时翻身减少摩擦力和剪力

患者汗液、引流液、静脉输液的外漏, 饮水外漏、尿液及便渍均可使得皮肤潮湿, 导致褥疮发生。护士及家属可使用干毛巾轻柔的擦拭皮肤, 吸干水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根据情况适当扑爽身粉, 以减少皮肤和床面之间的摩擦, 防止褥疮的发生。要及时更换引流液或切口的敷料。患者需要移动或翻身时, 应先把床头放低, 床面保持平整, 平行抬起患者, 以减少皮肤摩擦, 忌硬拖、拉、拽、扯。床头抬高勿超过30°, 时间不可过长, 在足部下垫棉垫, 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导致的摩擦力和剪力。

3.3 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是褥疮发生的主要内因之一, 也是褥疮不易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2]。卧床老年患者不活动, 饮食不科学, 营养摄入减少、新陈代谢能力下降, 就会使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 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 而低蛋白血症患者褥疮的发生率可达75%, 因此, 护士及家属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需要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3],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患者能够自主进食, 就避免应用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时, 就要输注血浆和白蛋白等静脉营养, 这样会有利于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力, 预防褥疮发生。

3.4 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4]

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 需要治疗和照顾, 给家人工作和经济带来困难, 心理上产生放弃治疗的悲观思想。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认真负责的向家属介绍患者病情, 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对于不配合拒绝翻身的患者, 讲明褥疮的危害性, 讲解皮肤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在心理指导下, 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

4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护理的误区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机构 (AHCRP) 指出褥疮护理的四大误区[6]:在发生褥疮危险区域禁止用酒精擦拭、油膏涂抹、冰敷及热烤。促进血液循环是比较好的有效预防措施。为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可常用温水擦澡、擦背或用热水进行局部按摩。但不能对褥疮部位按摩, 以免出现红肿、溃烂。

总之, 随着社会及经济发展, 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时代, 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老年慢性疾病也随之上升,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增加。加之我国养老体系尚不健全, 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会就要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褥疮发生的危险性、预防及护理方法,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由于老年患者长期卧病在床, 易发生压疮, 且治愈缓慢[1]。预防压疮的发生,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仅可以减轻老年卧床患者的痛苦, 也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本文探讨老年卧床患者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 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易发部位、危险因素、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以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褥疮,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马俊平.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治疗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12B) :128.

[2]栾宏伟, 梁静.46例卧床老年病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 26 (1) :67-69.

[3]李旭, 李勤, 刘晓丹.预防压力性溃疡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2) :1334.

[4]陈海青.褥疮的防治和护理最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7) :4093.

[5]刘福芝.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 2009, 7 (8) :900.

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7例, 男4例, 女3例;年龄69~80岁;创面直径3~10cm。

1.2 方法

用0.9%生理盐水涡流冲洗疮面, 去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碘伏消毒压疮周围皮肤[4], 用红外线距创面10~15cm, 照射30min, 最后创面涂擦美宝烧伤湿润膏, 厚度2mm, 根据创面大小, 贴无菌料贴;根据压疮分泌物情况每天在无菌操作下换药1~2次, 保持料贴干燥清洁, 如污染及时更换;如创面干燥无分泌物时仍需使用美宝烧伤湿润膏涂擦, 厚度减至1mm, 贴无菌料贴, 每天在无菌操作下换药1次, 直至创面长出新的肉芽组织至完全愈合。

1.3 结果

本组7例患者压疮面积明显缩小, 有新的肉芽组织生长, 病情好转。

2 护 理

2.1 基础护理

室温保持在18~20℃, 湿度保持在50%~60%, 减少人员流动。保持空气清新, 每天开窗通风2次, 每次时间不少于30min。定时改变体位, 每1~2小时翻身扣背1次, 此项操作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且可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皮肤抵抗能力。观察患者重点部位皮肤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使用压疮防治气垫床, 压疮防治气垫床是由双气囊构成, 通过交替排气和充气, 不断改变患者的受压点, 缩短局部受压时间, 起到有效改善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或发展的目的。

2.2 营养支持

充足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 给予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 有利于创面愈合。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 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新鲜血浆等,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 讨 论

3.1 碘伏的作用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聚维酮相结合而成的不稳定络合物, 表面活性剂起载体与助溶作用, 具有强大的杀菌力及保护新生肉芽组织功能。老年卧床患者基础代谢差, 能量摄入不足, 机体抵抗力下降, 皮肤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而致压疮。碘伏有广谱的抗微生物作用, 性质稳定, 毒性低, 对黏膜无刺激性, 可在局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防止细菌侵入并可使组织脱水, 促进创面干燥。

3.2 红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 组织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 物质代谢增强, 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在治疗压疮时, 可改善组织营养, 消除肉芽水肿, 促进肉芽生长, 加快伤口愈合。

3.3 美宝烧伤湿润膏的作用

美宝湿润烧伤膏能为疮面创造生理湿润环境, 可刺激疮面周围皮肤, 使疮面组织按正常组织结构再生修复;能调节纤维组织和上皮细胞比例, 抑制肉芽和纤维组织的过度生长, 为疮面创造了细胞生长的环境, 减少了刺激, 有利于疮面基底肉芽组织的生长, 加速了压疮的愈合。

通过对老年卧床患者的压疮护理, 笔者体会到, 压疮虽有多种药物治疗方法, 但无论哪种单一的药物治疗也不能完全奏效, 因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需全面的治疗, 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措施, 避免新的压疮再次发生, 且有助于压疮的及早愈合。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

[2]何咏群, 杜爱华, 邱淑丽.褥疮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2004, 11 (5) :12-14.

[3]魏雪梅.护理评估和新型伤口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10) :61-62.

老年卧床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16例, 其中, 男10例, 女6例;年龄66~72岁, 平均 (67.9±6.3) 岁;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肿瘤2例。

1.2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8例, 胸痛3例, 胸闷、心悸3例, 乏力3例, 伴咳嗽、咳痰7例。体格检查:口唇、指端发绀3例, 肺气肿征阳性16例, 肺底闻及少许湿性啰音6例, 心脏扩大8例, 所有患者卧床3~65个月。

1.3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ST-T改变6例, 右心室肥大3例, 心房纤颤5例。 (2) 超声心动图:右室增大5例, 双心室扩大3例, 左心室肥大3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30~4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16例患者均未发现室壁运动异常。 (3) 下肢静脉超声:11例单或双侧下肢深静脉发现血栓形成。 (4) 血气分析:Pa O250~67 mm Hg, 平均 (57.5±14.7) mm Hg;吸氧状态Sa O269%~75%, 平均 (70.1±18.3) %;Pa CO2:55~67 mm Hg, 平均 (59.3±18.9) mm Hg。 (5) 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11例, 肺动脉内低密度影7例。 (6) 冠状动脉造影:7例行造影, 未见明显狭窄。 (7) D-二聚体:16例>500μg/L;肌钙蛋白:阳性5例。 (8) X线胸片:肺动脉阻塞征1例, 局部密度升高影1例, 心影增大8例。误诊疾病: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 急性心力衰竭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 肺炎2例, 其中, 7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行冠脉造影, 未发现明显异常。

2 结果

该组患者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此时方行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提示肺栓塞征象, D-二聚体>500μg/L, 诊断为肺栓塞, 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治疗病情缓解, 其中1例因呼吸困难死亡, 行尸体解剖为结肠癌癌栓致肺栓塞。

3 讨论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80%以上的肺栓塞患者无症状, 有症状的患者, 也缺乏特异性, 具有典型的“肺梗死三联征”也很少见[1]。部分医师对肺栓塞认识不够、识别力不高, 常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被掩盖, 在诊断中容易被忽视。对危险因素早期认识不够, 包括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据报道肺栓塞栓子86%来自下肢深静脉, 而下肢深静脉血栓者51%发生肺栓塞[2], 而恶性肿瘤、术后、长期卧床都是可以促进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本组患者症状都不典型, 突出表现是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又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合并糖尿病、肿瘤、心房纤颤等肺栓塞易患因素[3],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也证实多数患者有血栓形成, 在合并难于纠正的低氧血症时, 就应该考虑肺栓塞的存在。因此, 类似患者应常规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并抗凝治疗, 防治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X线胸部平片及心电图检查肺栓塞时的征象为非特异性改变, 对肺栓塞诊断特异性较低, 肺栓塞的心电图具有演变的特点[4]。目前怀疑肺栓塞的患者, 首选多排螺旋CT明确肺动脉的病变[5]。本组患者由于临床医师仅仅单纯靠胸片、心电图等非特异检查而作出诊断, 常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被掩盖, 难以考虑到肺栓塞。

与诊断不足相反, 肺栓塞过度诊断的情况也常发生[6]。临床上经常遇见肌钙蛋白阳性, 临床医生看到此类报告, 加上心电图动态改变, 就片面考虑肌钙蛋白阳性即为心肌梗死, 对于肺栓塞患者的肌钙蛋白也可呈阳性反应这一点[7]认识不足, 造成误诊。因此, 对于肺栓塞患者肌钙蛋白阳性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而临床医师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掌握肺栓塞诊断技术是减少漏诊、误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陆慰萱, 王辰.肺循环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63.

[2]Giuntini C, Ricco G, Marini C, et al.Pulmonaryembolis mepidemiogy[J].Chest, 1995, 107 (Suppl l) :35-39.

[3]Roy PM, Colombet I, Durieux P, 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2: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the diagnosis of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J].BM, 2005, 331 (7511) :259.

[4]Kokturk N, Oguzulgen IK, Demir N, et al.Difference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older vs younger patients[J].Circulation, 2005, 69 (8) :981-986.

[5]高媛, 秦军.肺栓塞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 :267-269.

[6]康娟, 刘义.肺栓塞28例的误诊分析评论[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5) :77-78.

老年卧床患者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93-01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资源配渐趋合理。“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模式已渐为人们所接受。

1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褥疮的关键,按时翻身是卧床患者最简单而有效的解除压力的方法,同时在硬床上加铺平整柔软的海绵垫或棉垫来分散身体各部位的压力。传统认为褥疮只发生于长期卧床者,其实,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褥疮 。因此,指导家属及其他陪护人员一定要按要求每2h翻身1次,为确保翻身的安全,尽量选择2人翻身法,避免翻身过程中推,拉及用力不均等现象,要做到头,颈,肩,臀的同步翻身。同时用软枕,海绵或气圈等物品架空骨突部位,防止骨突部位受压迫。建立翻身时间登记本,以防因事耽搁。

2 减少摩檫力和剪切力

长期卧床患者往往自我保护性反应和调整体位能力受限,处于被动卧位姿势,所以应防止患者身体滑动。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衣服时,一定要抬起患者的身体,避免拖,拉,推等形成摩擦力而损伤皮肤,对偏瘫的肢体关节处,保持功能位,必要时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避免长时间床头摇高(超过30度),以免骨压尾部和足跟部承受过大的压力与剪切力。责任医生指导监督及时到位,每天家访一次,必要时随叫随到。

3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患者出汗或大小便污染床单后要及时更换,随时清除床单上的异物,如头发脱屑等,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根据季节变化及患者情况调整每周檫浴次数。受压部位皮肤每日用温开水檫洗1次,对易出汉部位,如腋窝,肘窝,月国窝等应经常擦洗,保持干燥,特别对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随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床单,要加强会阴皮肤的护理,定期修剪指甲,对偏瘫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以促进肌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褥疮的发生。

4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极易导致褥疮的发生。所以社区责任医生要和家属共同商讨营养食谱,为病人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不能进食者在责任医生的帮助下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以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5 强化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全过程。强化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知识宣教,包括褥疮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护理要点,严重危害等知识。以得到他们的理解,配合和实施。与家属及神志清醒患者加强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促进肌体免疫机制的恢复,减少褥疮的发生。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引起严重的败血症而危及生命。采取责任医生健教及时,示范准确,指导耐心,监督到位,检查细心,家属及陪护者高度负责,患者积极配合的综合防范措施,有效地杜绝了褥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老年卧床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0例, 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卧床时间30~1095d, 平均228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卧床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住院期间对照组常规实施卧床患者基础护理;预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预防性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使其了解疾病与干预护理的相互关系, 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增强患者全身抗病能力。

1.2.2 体位引流

护士将床头摇高30°~50°, 床头垫软枕, 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 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这样不仅可以预防褥疮发生, 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1.2.3 翻身拍背

由于长期卧床, 久病体弱, 无力咳痰, 护士应每2h翻身1次, 拍背1次。通过翻身改变患者体位, 因重力作用发生改变, 促使气道分泌物移动, 使通气/灌注改善, 增加氧运输[1]。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护士一手扶住患者肩膀, 另一手掌屈曲成杯状, 手腕微曲呈150°, 由外向内, 由下向上, 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 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 力度应均匀一致, 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3~5min/次。通过拍背, 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震动而产生咳嗽反射,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 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 随即咳出[2]。

1.2.4 吸痰

患者咳嗽无力, 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 吸痰是关键。吸痰时先吸气管内的痰, 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

1.2.5 湿化呼吸道

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影响,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易致肺部感染。超声雾化可使药液形成均匀的雾状, 随呼吸进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从而达到局部用药的目的, 较全身用药更直接、快速、安全。吸入时鼓励患者尽量做深慢呼吸, 以保证药液进入深部肺组织。吸入后协助患者尽量翻身、排背、咳嗽, 使已沉积的分泌物松动后及时排出。

1.2.6 氧气吸入

老年患者肺储备功能低下, 循环血流缓慢, 血氧含量低于年轻人, 而充足的氧气能提高动脉血氧含量, 改善微循环灌注, 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吸氧可增加肺的细胞免疫功能, 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

1.2.7 清洁空气

患者长期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一般自然通风2~3次/d, 20~30min/次。用1:200的84消毒液擦地2次/d, 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桌子、床头。冬天限制人员出入。晨间护理时必须湿式扫床。

1.2.8 保暖

给卧床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进行治疗时, 尽量少暴露患者。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 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 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因此, 应注意保暖, 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断肺部感染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预防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 发生率5% (2/40) ;对照组发生8例, 发生率20% (8/4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0, P<0.05) 。

3 讨论

因各种慢性疾病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易并发肺部感染。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 部分患者营养差, 长期卧床身体虚弱致肺活动受限, 咳嗽反射减弱, 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而针对这些易发因素或病理生理改变, 予以加强营养、吸氧、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湿化气道、吸痰, 清洁空气等干预性护理措施[3]。本组结果显示, 预防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防性护理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减少因感染致疾病加重, 死亡的可能性, 降低医疗费用,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住院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 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预防组肺部感染发生2例, 发生率5%, 对照组发生8例, 发生率2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取针对性预防性护理可降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人,肺部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陈苗英.术后肺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5) :355.

[2]邵学芳.肺部叩打疗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3) :238.

上一篇: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下一篇:认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