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共12篇)
长期卧床病人 篇1
摘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大多数为各种疾病或意外造成的身体瘫痪、癌症晚期、年老体弱等。这样的病人由于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他人的照顾, 当病人入院进行治疗后, 只要意识尚清醒, 就会不同程度的在心理上产生不安的情绪, 出现烦躁或抑郁等心理改变。然而病人心理状态的好坏会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 所以作为临床医护人员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使他们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长期卧床,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日常的护理工作也由原来单纯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了心身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病人来说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对于疾病的康复起着同等的重要的作用。病人久卧床塌, 整日呆在一成不变的病房里, 昏昏沉沉, 就容易情绪低落, 产生消极心理, 对美好生活丧失信心, 长时间卧床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 营养不良等, 自卑感油然而生。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与医学科学的发展,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日渐重要,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还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心理状况的改变
长期卧床的病人体质多弱、身体各方面免疫力减退、抵抗力下降, 不但要忍受原有疾病带来的折磨, 还有可能会产生许多并发症, 比如说持续的疼痛、大小便失禁、便秘、语言障碍等。这样时间长了, 病人整日担心自己的病怕是难以治愈, 又连累了家人除了工作还要照顾自己, 自己现在什么都干不了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我给家人造成了多大的麻烦, 进而产生了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回想起以前的生活, 他们会担心朋友、同事等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等等, 这些都是长期卧床病人常有的心态, 久而久之, 这样消极的心理状态势必导致病人出现精神抑郁, 情绪紧张, 整日忧心忡忡, 有时抑郁沉默寡言, 有时情绪暴躁易怒, 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发火, 出现心理极端变化。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有效地帮助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入院后及时向患者介绍本院的医疗设施概况及本科室主治医师的技术力量, 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其他病人及其责任护士, 向其介绍病情、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同时帮助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加积极配合治疗的进行。还可以并举一些成功的实例, 增强患者的信心, 使之精神得到放松, 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会达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2 加强语言沟通技巧, 增进护患关系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 你要做得不仅是日常的基础护理, 和谐的护患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好感, 通过引导让其袒露心境及情绪才能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畅所欲言, 才能帮助其消除不良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对于病情较重、复杂多变、年老孤独者更要注意谈话的距离, 可采用0.5m的较亲密距离, 认真聆听并随时把理解的内容反馈给病人, 消除陌生感。在交谈中, 给予患者亲切温柔的目光、简单适时的发问, 可以提高病人对谈话的兴趣, 也让病人感觉到被尊重, 理解他们的苦衷, 并能引导他们适当的发泄, 了解他们的困难, 借助语言的直接暗示解除其思想负担,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3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患者由于疾病承受着身体及精神两方面的痛苦, 而患者的家属也同样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沉重负担, 作为医护人员应该耐心细致地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家属是患者至亲至爱的人, 如果连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放弃自己, 嫌弃自己, 那患者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打击。作为家属, 虽然有时身心疲惫, 但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不要把不良情绪带给患者, 家属应从身心健康、生活等更多的方面帮助和照料病人, 使患者从家属的鼓励和支持当中汲取战胜疾病的力量。
2.4 适当地安排病人进行户外活动 让患者走出单调的病房去接触大自然的阳光, 呼吸新鲜空气, 置身于花草树木中, 使其心情愉悦, 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病人自身文化素质情况, 在治疗之余, 有意识提供有积极意义的文学作品提供给病人阅读, 在心灵上给予慰藉, 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做好患者的日常基础护理工作
保持病人生活舒适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根据病情给病人安排舒适且安全的体位, 帮助病人在床上进行肢体的活动或按摩, 预防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 为今后的功能康复锻炼提供有利基础。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 床铺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定时给患者翻身改变体位, 并经常用湿热毛巾擦洗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医护人员可用手掌对病人背部进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拍击, 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在病床旁应放置日常生活用物以便病人取用, 使其感觉舒适、方便、安全。还要注意口腔的护理, 指导病人经常漱口清洁口腔, 可改善食欲, 增强身体抵抗力,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还有口腔有异味也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感。注意为患者定时清洗外阴部, 特别是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时, 便后要用温水擦洗, 保持其清洁干燥, 减少尿路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 增进舒适感, 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 对于长期卧床病人, 做好日常基础护理的同时, 对其心理护理的至关重要。了解及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的改变, 并采取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措施, 以高度的责任心, 高尚的医德, 和蔼的态度, 文明的语言和良好规范的行为, 使病人感受到来至他人的温暖和关心,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帮助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秀芳, 闫红卫.脑梗死卧床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 4:220.
[2]李跃琼, 方家香.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6:1045.
[3]李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2:2186.
长期卧床病人 篇2
危重或长期卧床的昏迷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障碍,采取被动体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并存在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消耗性或混合性营养不良,加上大小便失禁、皮肤水肿等各种综合因素作用,极易发生压疮,而此类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增加护理工作量,且愈合条件差,极易并发感染,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严重地影响尚存的功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摧残患者康复的信心。用压疮评估表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对具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
1、保护皮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建立床旁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一次,各班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详细评估和记录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使用护理功能垫,保护骨隆突出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翻身时切忌拖、拉、推,防止皮肤损伤,对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以减少剪切力的发生,对使用石膏、牵引的患者,衬垫应平整、松软。
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刺激
及时清除患者尿液、粪便、汗液等有机排泄物和分泌物,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
3、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可采用红花酒按摩每日2次。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对病情允许的患者,鼓励其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健康教育
对家属和患者开展压疮预防宣传,提高患者依从行为。
长期卧床病人 篇3
【关键词】 卧床病人;压疮预防;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8-02
压疮学名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得不到及时缓解,遭成受压部位组织缺血缺氧,循环障碍,出现皮肤破溃或组织坏死。是长期卧床病人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目前压疮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种,即压力、剪力、摩擦力以及潮湿,另外非压力性因素如感觉消失、严重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质,心理因素也是形成压疮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社区服务站服务范围,并在社区建立了住户档案,要求家庭病床护理指导的患者42例,其中,由于脑血管意外遗留后遗症患者19例,由于外伤导致截瘫病人11例,骨股头骨折6例,腰椎骨折5例,脑瘤术后形成植物人1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65岁。平均年龄76±0.5岁。男29例,女13例。
1.2 方法 所有病人责任护士均有护师以上资质护师担任,建立家庭病床指导方案。定期进行护理干预讲座。①建立护理干预小组。选择家属代表参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征得家属同意,耐心听取病人或家属的主诉,以及他们要求到达的护理质量和高度。建立疾病档案,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压疮只是在原发性疾病的并发症,早期预防会取得很好的效果。②认知干预:从医学、人体力学、解剖学、心理学的角度全面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压疮知识,以及预防压疮的临床意义、目的、方法、预后、以及对原发疾病的影响。③行为干预:根据危险性标准评分法评出高危病人、一般病人;完全不能自理病人和半自理病人;认知清楚和认知模糊病人;自觉配合病人和不合作病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方案,要求清醒并且合作的病人参与进来和责任护士一起共同担当护理任务。高危病人加强皮肤护理和营养护理。颈椎骨折需要牵引的病人,头下放海绵垫,颈下放液垫。胸腰椎骨折在骨折处放软枕,截瘫病人严格2小时翻身一次,可购买骨科专用床,教会病人抓住吊环抬起臀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侧卧病人保持与床铺成45°角。对于瘦削病人,骨骼隆突出垫气圈或海绵垫,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鼻饲或者静脉外营养。④家庭干预:组织家庭成员护理干预学习班,讲解预防褥疮的重要性和方法。让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翻身动作,进行骨骼隆突出特殊保护,看到皮肤局部发红时,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
2 结 果
参与调查和护理干预的42例病人,1例出现皮肤发红外,经过及时处理后好转,其余41例经过护理干预指导后,没有出现压疮的发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3 讨 论
3.1 压疮形成的内外因素 内因:长期卧床病人神经系统失去了皮肤敏感性,对冷热刺激反应不灵敏,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感觉系统减退或消失。血管运动功能丧失或减弱,血管表现出在收缩时苍白缺血,舒张时血液瘀积,血液缓慢,皮肤呈现紫红。外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热、疼,如果此时不能解除压迫,局部皮肤由瘀血红润期到炎性侵润期,及至到溃疡期。如瘫痪病人、偏瘫病人、骨折病人等。摩擦力和剪力也是形成褥疮的原因,由于长期卧床,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调节紊乱,皮肤组织营养不良,抵抗力减弱,轻微的摩擦也可能产生阻力,皮肤与床单之间形成摩擦阻力,导致褥疮的发生。
3.2 压疮的预防 预防褥疮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擦洗。勤翻身、勤按摩是预防褥疮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酌情1-2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和次数。按摩骨隆突出,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禁止按摩,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新的损伤。勤整理是指床铺的整理,要保持床单无褶皱,无碴硝,床单潮湿时要及时更换,避免潮湿的刺激。勤擦洗,要帮助患者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床铺干燥整洁。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增加营养,增加身体抵抗力。
3.3 压疮的护理 一旦发现有褥疮发生的可能,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局部用50%乙醇按摩,在骨骼隆突处垫气圈,或改用气垫床,及时解除局部组织的受压。增加翻身次数,整理床单元,避免潮湿和渣滓污染皮肤。对已经出现破溃的伤口,要给予保护,局部涂抹凡士林,用庆大霉素或者金霉素软膏涂抹,疮面有感染时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黄连纱布条覆盖。疮面溃烂化脓者用双氧水冲洗,同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近几年治疗压疮的药物和方法越来越多,如果条件合适的可以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氧疗等。
3.4 健康教育 建立一个由病人、护士、家属陪护共同参与的护理小组。认识压疮的形成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知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肢体摆放在功能位,早期开始功能被动锻炼,活动遵循“从小到大、先轻后重、先下后上、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自理者需进行被动锻炼。指导陪护要经常和病人沟通,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强调床铺整洁的重要性,讲解护理技巧、翻身技巧、以及减压垫的使用和作用。健康教育要适当强化,经常提醒,取得家属的配合,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芳.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8(中):139-140.
[2] 张明凤.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预防研究[J].当代护士,2013,4(下):135-136.
[3] 王玉媛,陶腊枝,徐莲香,等.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危险程度的护理干预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6:231-232.
长期卧床病人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肺部感染病人50例, 男46例, 女4例;年龄75岁~98岁, 平均87岁;单纯性肺部感染35例, 其他疾病合并肺部感染15例。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因机体反应差, 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有低热、咳嗽, 咳痰不明显, 经X线检查才发现;同时肺部感染易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而加重病情。
1.2 治疗方法
有效控制感染,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合理化的护理。
1.3 结果
治愈30例, 好转17例, 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老年人慢性病多, 体质弱, 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容易引发多系统并发症, 使病情加重恶化。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 应结合病人的基础疾病, 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输入量、排出量、痰液颜色及性状、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 做好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 正确留取痰标本
正确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明确诊断、给予正确治疗的关键[4]。痰标本留取时间尽量在清晨, 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以前进行。指导病人用盐水漱口后, 再用清水漱口, 深呼气后用力咳嗽, 将痰液吐入无菌痰杯内, 2 h内送检。对于无力咳嗽的病人可用一次性无菌吸痰器留取痰标本。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人由于鼻黏膜萎缩、鼻毛减少, 气管、支气管内膜纤毛细胞的化生, 纤毛减少, 杯状细胞增多, 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黏稠, 而且老年人呼吸肌力量减弱, 胸廓硬度增加, 咳嗽排痰效果变差。因此护士应鼓励和指导病人正确的运用咳嗽和排痰方法:病人取坐位, 双腿着地, 身体稍前倾, 双手环抱一个枕头, 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深吸气屏气, 然后缩唇 (撅嘴) , 缓慢呼气, 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s~5 s, 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次或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张口咳出痰液。对于病情较重无力咳痰病人可用负压吸引器吸痰;为了防止交叉感染, 吸痰管每次更换, 盛装冲管盐水的罐子每日更换并将吸痰前和吸痰后的罐子区分开;痰液收集瓶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稀释液的健之素消毒片浸泡30 min, 每天1次。长期卧床病人给予2 h翻身、叩背1次, 可有效预防分泌物聚集[5]。叩背方法:手呈杯状 (即空心掌) 利用腕部的力量叩击, 其力度以隔一层衣服叩击至皮肤发红为宜。根据各肺段由远向近、由外向内叩击, 叩击的部位为每侧上胸部、腋下、肩胛间及肩胛下, 每个部位叩击2 min~3 min, 每分钟60次~100次。也可采取机械辅助排痰的方法来促进痰液排出。机械辅助排痰是根据胸部物理治疗原理在病人身体表面产生特定方向周期变化的治疗力, 该定向治疗力的垂直分力产生的击扣、震动可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黏液和代谢物松弛和液化, 水平分力产生定向挤推, 震动帮助已液化的黏液按照选择的方向 (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 排至主气道, 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以利通气。
2.4 湿化呼吸道
痰液黏稠影响排痰, 会加重肺部感染。保持室温22 ℃~24 ℃, 相对湿度50%~60%。心肾功能好的病人鼓励多饮水, 可防止因气道干燥、痰液黏稠影响排痰而加重肺部感染。超声雾化吸入可使药液形成雾状, 随呼吸进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从而达到湿化痰液和气道的作用。指导病人口唇含住雾化器口端, 用口深吸气, 用鼻呼出, 匀速缓慢以保证药液进入深部肺组织。雾化液配制:生理盐水10 mL加盐酸氨溴索 (沐舒坦) 30 mg, 每次20 min, 每天2次。雾化结束后给予翻身、叩背, 使松动的分泌物及时排出。
2.5 合理氧疗
充足的氧气是维持组织器官正常工作的关键, 因此合理的氧疗在肺部感染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中也异常重要。而老年肺部感染病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系统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 容易引起低氧血症, 吸氧是最常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但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选择正确的吸氧方法及氧浓度。对于单纯缺氧者, 可适当加大氧浓度、氧流量;对于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2型呼吸衰竭病人, 宜给予低流量 (1 L/min~2 L/min) 、低浓度 (24%~25%) 吸氧, 监测血氧浓度及血气分析的变化, 以适当调整氧流量和氧浓度。
2.6 积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对老年肺部感染病人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探视制度, 减少人员流动, 做好床边消毒, 必要时戴手套或手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前后用消毒剂消毒双手。保持病室整洁、安静, 每日早晚通风30 min, 空气消毒机消毒病室每天4次, 每次30 min~60 min。②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医嘱, 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③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 做好口腔护理, 防止口咽部微生物的侵入。
3 康复指导
3.1 心理指导
老年病人基础疾病多, 且患肺炎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病人及家属对治疗缺乏信心,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使痰液不易排出。因此护士应对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以及介绍治愈成功的例子, 使其了解疾病治愈只依靠药物是不够的, 需结合心理护理和综合治疗。除此之外, 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体贴, 为其创造温馨的治疗环境也很重要。
3.2 生活指导
饮食方面应注意选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以保证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 有利于对抗疾病侵扰。注意天气变化, 防寒保暖, 以防止受凉感冒。对吸烟病人, 应劝说其戒烟, 告知吸烟对呼吸道的不利影响。
3.3 康复锻炼指导
病人病情稳定后,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 以增强抵抗力, 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运动的力度要循序渐进, 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好。呼吸锻炼可增加呼吸肌强度, 消除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的无效作用, 从而降低呼吸时的耗氧量, 可增加气道的消除及防御作用, 减少胸腔运动, 减轻病人对气喘的难受程度, 并可使病人树立日常生活的信心。
摘要:[目的]总结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对50例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给予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 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正确留取痰标本、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呼吸道、合理氧疗、积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康复指导。[结果]治愈30例, 好转17例, 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结论]加强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 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肺部感染,老年病人,长期卧床,护理
参考文献
[1]蒋鑫, 王桂芳.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与气道炎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8, 11 (6) :416.
[2]周玉兰.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20) :11-12.
[3]刘延锦.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 :25-27.
[4]贾瑞连.老年肺部感染有效排痰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50.
老年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篇5
(一)背景:压疮是老年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压疮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护士的工作量,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加重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的挑战,护理压疮也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二)定义: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坏死破溃。2007 年美国压疮管理委员会(NPUAP)对压疮下的新定义: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混合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发生的骨隆突出处的局限性损伤。
(三)好发部位:病人斜卧位多发于肩胛骨、骶骨、坐骨、足趾;病人仰卧位多发于枕部、肩胛部、手肘、骶尾部、足跟;病人侧卧位多发于耳廓、肩峰、肋部、髋部、内外髁、踝部;病人俯卧位多发于面颊、肩峰、乳房、生殖器、膝部和足趾。
二、压疮的分期
(一)1998 年美国压疮管理委员会(NPUAP)的 压疮分期
第 I 期:淤血红润期;第 II 期:炎性浸润期;第 III 期:浅度溃疡期;第 IV 期:坏死溃疡期。
(二)1998 年美国压疮管理委员会(NPUAP)的 压疮分期
⒈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出现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相比,受损的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粘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⒉ I 期压疮: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但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深色皮肤可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与周围不同。
⒊ II 期压疮:真皮部分缺失,常成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伤口床,有创面,无腐肉,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的水疱。
⒋ III 期压疮: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骨头、肌腱、肌肉无外露,有腐肉的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包含有潜行和隧道。
⒌ IV 期的压疮: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肌肉外露,伤口床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
⒍难以分期的压疮:全层组织缺失,溃疡底部有腐肉覆盖,呈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或褐色,或伤口床有焦痂附着。
三、压疮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
(一)发生机理
压疮的发生是由于病人的移动度、活动度下降,感觉知觉能力下降而产生压力,潮湿、摩擦和剪切力的上升则导致组织耐受性下降,另外,当病人营养状况下降、年龄增加、动脉压下降,情绪波动、吸烟、皮肤湿度等也会导致组织耐受性下降。组织耐受性的下降与压力共同作用就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二)危险因素
压疮的危险因素首先有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运动功能减退、感觉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与贫血等,其他相关因素有年龄、老年患者心脏血管功能减退、毛细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据研究证实,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据统计 40 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 40 岁以下患者的 6~7 倍。年龄预警值设定为 54.44 岁。除此之外,尚有吸烟、应激临床反应、性别等因素。
(三)老年人为压疮的高发人群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活动能力差、卧床、免疫功能降低、营养不良、照料不妥等因素成为压疮的高发人群。研究表明:住院老人中压疮的发生率为 10%-25%,发生压疮的老人死亡率增加 4 倍,如压疮不愈合死亡率增加 6 倍,71% 的压疮出现在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老年人压疮的主要原因包括:内因是皮肤的老化、慢性病伴有功能、营养不良。外因有躯体受压、剪切力、摩擦力、伤口渗液、大小便失禁等。
四、压疮的管理流程与预防措施
(一)压疮的管理流程
⒈临床中院内、外易发生的压疮及压疮高危患者报告病区护士长,详细记录部位、范围、程度并填写报表,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急、难患者应当天报护理部组织会诊,报表内填写意见;非急、难病例 3 天内报科护士长及本片的质量控制人员到病区会诊,并在报表内填写意见后交护理部。当患者的皮肤压疮转归后,诸如出院、转科、死亡,将报表交护理部存档,高危患者要进行评估并填写评估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⒉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加强压疮的质控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⒊防患于未然,50% 的压疮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压疮治疗的费用远远高于预防的费用 3-4 倍。
(二)压疮的预防措施
⒈翻身:一般卧床病人要 2 小时内翻身一次,方法是“侧卧 30 度—平卧位”不断轮流翻身。⒉使用减压装置:髌骨压疮高危的患者使用气垫床、水垫等进行减压。
⒊健康宣教及预防压疮的措施宣教,让病人、照顾者协助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⒋为病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饮食,保证每天足够的营养供给。⒌做好皮肤的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压疮的易发部位使用塞肤润进行辅助的按摩,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五、压疮管理的实施
(一)压疮的评估 ⒈压疮评估表的应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筛查表,Norton 评估较简单,Braden 评分表很全面,Waterlow 评分表较详细,目前我们医院就是用 Waterlow 评分表。
⒉评估对象
皮肤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伤口或者受压部位、大小便失禁、心功能不全、休克、昏迷、营养不良、代谢紊乱、高龄、消瘦、水肿等患者,或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自我认知障碍的病人,都是评估的对象。另外,患者进入手术室或转科时需再次评估。
⒊评估方法
使用《 Waterlow 压疮风险评估单》进行评分,包含了体型、皮肤类型、性别、年龄、营养不良、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大手术或创伤、神经系统病变、药物治疗 10 方面。
具体为:< 10 分为没有危险;≥ 10 分有危险; 10~14 分为轻度危险; 15~19 分为高度危险;大于 20 分以上为极度危险。
(二)预防压疮的管理
⒈属于评估对象的病人新入院或转科,接诊时医护人员要为其做皮肤压疮危险评估,并做好记录,无特殊情况下必须 8 小时内完成。
⒉首次评估分值≥ 15 分的高危病人,床头挂上”防压疮”标识,告知病人或家属并要求其签名,护理记录写明分值、危险程度及护理措施。最少每周评估一次,若有病情变化,根据病人情况随时评估,直至度过危险期。
⒊皮肤检查发现压疮,应及时、准确做好详细护理记录和交接班,护士填写压疮情况报告表并及时上报。
⒋手术的患者需进行术前风险评估,主管护士应把术中皮肤可能出现压疮的情况和处理措施告知病人和家属,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⒌属于评估对象的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护士应再次评估,如评估分值有变动时,应与患者家属病房护士充分沟通,采取相应的防压疮措施 , 并做好记录。
⒍护长每天检查高危病人皮肤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督促措施落实到位。
(三)压疮的报告 ⒈院外带入压疮:责任护士规定时间内上报,24h 内要上报病区护长、主管医生、科主任、片内内,给予专科指导,并进行定期跟踪。如压疮严重,治疗效果不佳,科主任、主管医生、护长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必要时请造口专科护士或专科医生会诊,协助处理。
⒉院内发生压疮:立即告知主管医生及护长,并在 24 小时 OA 上报造口专科护士。造口专科护士接到通知后 24 小时内会诊,与病区护长及科护长对病人进行评估,严格审核科室的评分,进行定性和确认签名,给于专科指导。科室护长应组织护士对院内压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进落实。若发生可以避免的压疮,科室应再填写医疗安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一周内交压疮小组讨论,参照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四)缓解与移除压力源的措施
坐轮椅的病人,如果是高危病人应避免直接坐在轮椅上或者椅子上,至少每小时更换体位一次;保持良好的坐姿,保持大腿水平位;避免伤口受压;如果能自己移动体位,每 15 分钟抬空身体一次;如果在轮椅上不能更换体位则应到床上定时改变体位。
(五)预防压疮的两个误区
⒈预防压力:橡胶气圈没有显示出能减缓压力,使局部血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不宜使用。
⒉预防潮湿:使用烤灯等使皮肤干燥,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涂凡士林、氧化锌软膏等油性剂无透气性,无呼吸功能,其水分蒸发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远低于正常皮肤的水分蒸发量,导致皮肤浸渍。
六、压疮的治疗原则与护理
(一)压疮的治疗原则
⒈创面局部处理: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状态、减压、选择合适的敷料(湿润的密合性的环境,缓解组织受压情况)全身支持治疗、潜在性疾病的治疗、营养的补充、抗感染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清创、手术植皮或皮瓣。翻身是必须的,使用各种器具和敷料都不能替代翻身。伤口部位的减压对于愈合非常重要,尽量避免伤口部位受压。
⒉创面处理的 TIME 原则:清除坏死组织;抗感染;吸收渗出液,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上皮爬行。
(二)压疮的护理
压疮质控员,压疮质控员接到通知后再 72h 内到病区检查,III 级以上压疮 24h⒈Ⅰ期:避免再受压,可以不用敷料或用薄的亲水性敷料、赛肤润。
⒉ Ⅱ期:水疱处理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感染,未破的小水疱(< 5mm)应减少摩擦,预防感染,让其自行吸收,破损处可贴美皮康、水胶体敷料或透明薄膜。⒊Ⅱ期:水疱处理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感染,大水疱(> 5mm),病人无水肿时,先消毒抽出水泡中液体,后用美皮康、水胶体或泡沫敷料。病人水肿时,消毒后,水疱低位剪开小缺口涂聚维酮碘软膏或优拓,最后用方纱覆盖,或采用美皮康或泡沫敷料。
⒋Ⅲ、Ⅳ期:清除坏死的组织,控制感染,建立愈合的环境,保护伤口及周围皮肤,敷料选择与更换。
⒌自溶性清创:创面过于干燥或有难于清除的坏死组织,使用清创胶将拧干的盐水纱布加透明的薄膜将其贴紧。常用的敷料有,清创胶加水胶体、清创胶加泡沫、水胶体。
自溶性清创是清创术的一种,可止血,产生胶原蛋白,不产生疼痛,渗液含有吞噬细胞及嗜中性白血球,身体自然产生溶解酵素溶解坏死的组织,清创速度较慢。
七、小结
长期卧床,关节如何不“生锈” 篇6
足下垂预防足下垂是下肢瘫痪者常见的关节畸形。为预防这种情况出现,应给予足部足够的支持,具体做法是: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以预防跟腱挛缩(见图1)。冬季保暖时,应避免棉被压迫足部,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患者应主动或在家人帮助下活动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膝关节畸形预防在膝关节下放垫子,防止膝肿胀和膝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见图2)。
肩、髋部关节脱位预防
(1)平卧时: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见图3);腿、臀外侧放毛巾卷,把下半身往内侧“垫”一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同时,患者床垫不宜太软,避免臀部凹陷。若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到患者可以离床时,会因髋关节屈曲而不能站立。
(2)偏瘫患者向健侧卧时: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见图4)。
(3)偏瘫患者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颈、肩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见图5)。
除了掌握正确的卧床体位外,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患者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应由家属帮助其活动关节,每日l~2次,每次将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待患者可以自行活动某些关节时,应鼓励患者积极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这些都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
长期卧床老人的褥疮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1例, 其中男性 19 例, 女性22例;年龄71~97岁, 平均83.14岁。基础疾病种类:肝癌2例, 糖尿病3例, 痛风1例, 卵巢癌术后1例, 帕金森病1例, 阿尔茨海默病2例, 股骨颈骨折1例, 心功能不全2例, 高血压16例, 中风后偏瘫7例。住院天数最长730d, 最短45d。带入褥疮29例66处, 按《护理学基础》褥疮标准评定[1]褥疮情况:淤血红润期5处, 炎性浸润期21处, 浅度溃疡期26处, 坏死溃疡期14处。面积最大20cm×25cm, 最小1cm×2cm。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运用自行设计的褥疮护理评估单对入住的卧床老人褥疮危险因素及带入褥疮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评估单包含老人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全身营养状况、神志意识、二便自控能力、皮肤感觉及带入褥疮的部位、面积、分期、对褥疮的认识、主要辅助检查结果等, 在安置好老人后随即进行首次评估, 家属要在签字认可后才可离开, 以后根据具体情况每3~7d重复评估, 必要时每天进行评估。
2.2 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
褥疮是卧床老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不仅给老人带来痛苦, 而且常因久治不愈出现严重感染甚至直接导致老人死亡。老人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 往往对治疗缺乏信心。入院时, 护士要热情接待老人, 给他们介绍同室的朋友, 让他们首先从心理上融入这个集体。给老人同情、关心和鼓励, 进行心理疏导, 在取得老人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其树立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
2.2.2 营养支持:
褥疮的发生虽然只表现在局部, 但与全身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老年人的个体情况, 按营养学的要求进行合理配餐, 给予色、香、味齐全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外营养, 保持正氮平衡, 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预防褥疮发生, 促进疮面愈合。
2.2.3 预防措施:
针对褥疮发生的常见原因进行预防, 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局部刺激, 保持床褥、衣服的清洁干燥平整舒适, 尽可能使用透气性好的柔软棉制品。建立翻身卡, 白天每1~2h翻身1次, 夜间翻身不能超过3~4h,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拖、拉、推、擦。每次翻身后, 对受压的局部热敷后作轻柔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的清洁无污垢, 每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 便器要轻拿轻放, 不可擦伤皮肤。二便失禁者要选用透气性良好的尿不湿, 不可拉得太紧。老人的感觉能力差, 洗澡时水温不可过高, 防止把老人烫伤。经常督促检查褥疮预防措施是否落实, 并及时发现褥疮的早期表现。
2.2.4 褥疮治疗:
遵循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与预防并举的原则, 按照褥疮分期合理治疗, 不同的疮面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淤血红润期:避免继续受压, 保持干燥, 适当热敷按摩, 局部涂红花油活血, 每日数次。 (2) 炎性浸润期:局部消毒后, 用无菌注射器将表皮水泡内液体抽出, 敷以头孢曲松钠粉末, 外覆无菌纱布, 每日换药1次。 (3) 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它是病变严重期, 也是治疗的关键期。每天都要规范换药, 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后, 将头孢曲松钠1g∶8~10粒龙血竭粉末∶ 4ml生理盐水的比例, 用无菌棉签调匀后涂擦疮面, 然后覆盖无菌纱布, 根据疮面情况决定换药次数。本组病例有29例66处是带入褥疮, 经积极治疗后全部治愈, 最长时间为81d, 未有新发褥疮。其余12例均为难免褥疮的高危人群, 也未有褥疮发生。
3 护理体会
褥疮在长期卧床的的老人中, 尤其是入住老年康复中心特定的条件下, 褥疮发生率很高, 病程长, 愈合慢, 给老人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应该以老人为中心, 从尊重生命、改善质量出发, 做好老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 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如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 把好基础护理质量关, 用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对褥疮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 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让老人的晚霞之旅更完满。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长期卧床老年并发褥疮病例共60例, 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褥疮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 女18例;年龄68~87岁, 平均 (83.4±6.8) 岁;卧床时间1~13年, 平均 (6.3±0.8) 年;褥疮临床分期:Ⅰ期28例, Ⅱ期17例, Ⅲ期及Ⅳ期共15例;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36例, 股骨头坏死6例, 恶性肿瘤5例, 其他疾病13例。
1.2 褥疮临床分期
根据患者褥疮症状的不同, 临床上将褥疮分为瘀血红润期 (Ⅰ期) 、炎性浸润期 (Ⅱ期) 、浅度溃疡期 (Ⅲ期) 及溃疡期 (Ⅳ期) 四期。褥疮各临床分期及其症状详见表1。
1.3 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状况, 对60例长期卧床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多会伴随大小便失禁, 并且褥疮常会散发出异味, 患者难免会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随时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 耐心为老人讲解褥疮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2 加强饮食指导及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物, 鼓励患者多食鱼、肉、新鲜蔬菜及牛奶等易消化食物。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 2 h/次。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翻身时间和皮肤颜色变化, 针对患者易发生褥疮的身体部位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如垫气圈、棉垫等) , 每日要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1.3.3 褥疮各分期护理干预措施
(1) Ⅰ期护理方法:将爽身粉或炉甘石涂抹于皮肤肿、红、热、痛或麻处, 以减少局部摩擦。严禁为患者按摩, 避免软组织损伤恶化[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 (2) Ⅱ期护理方法: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洗创口, 以避免创口继续恶化扩大。患者若出现水疱, 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于水疱边缘行消毒工作后, 将水疱中的液体抽出, 将碘酊 (2%) 涂抹于创面, 配合使用红外灯照射创面进行杀菌, 最后选用无菌纱布包扎创面[3]。在整个水疱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疱表皮的完整性, 以避免发生水疱感染。 (3) Ⅲ期和Ⅳ期护理方法:患者创口行常规消毒后, 将磺胺嘧啶因软膏涂抹于患者创面, 并配合红外灯照射杀菌, 3~4次/d,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创面的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褥疮各分期症状改善情况, 对6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1) Ⅰ期: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或麻症状全部消退为痊愈;以患者皮肤肿、红症状消退, 热、痛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无任何改善为无效。 (2) Ⅱ期: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为痊愈;以渗出消失, 患者皮肤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得到显著好转为显效;以患者渗出、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 病情甚至出现恶化为无效。 (3) Ⅲ期和Ⅳ期:以患者溃疡结痴并脱落, 皮肤局部组织得到修复为痊愈;以患者溃疡结痴为显效;以患者溃疡面积有所减少为有效;以患者溃疡无任何好转, 甚至溃疡程度出现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60例患者中, 总有效例数为59例, 总愈显例数为53例, 其中Ⅰ期愈显率为96.4%, 总有效率100%;Ⅱ期愈显率为88.2%, 总有效率100%;Ⅲ期和Ⅳ期愈显率为86.7%, 总有效率93.3%。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经治疗、护理干预后, 在出院前1 d,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42例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 1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 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高达98.3%。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 褥疮在老年病患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的衰退, 皮肤代谢功能较低, 加之有些老年患者需长期卧床, 导致老年患者成为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4,5]。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于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对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通过制定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 降低了褥疮防治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还通过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体位护理等宣教工作,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褥疮防治的认识, 促进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 同时还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提高了患者护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总而言之, 在临床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时,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加强褥疮基础护理的同时, 还应根据褥疮发病各阶段的病理特点, 采取合理得当的防治措施,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彭均, 王颖.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7A) :987-988.
[2]查云飞.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 :131-132.
[3]易容.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9) :151-152.
[4]蒋琪霞, 李倩, 耿广莉.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2) :10-17.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篇9
关键词:长期卧床,并发症,护理
我院自2007~2009年共收治护理了48例长期卧床的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16例, 年龄55~83岁, 卧床时间2~10个月, 平均4个月。这48例患者在我科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下无压疮、无肺部并发症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实践证明, 此措施是正确有效的。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做好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的发生
1.1 原因:
由于长期卧床, 经久不改变体位, 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 或者分泌物、呕吐物、大量出汗、大小便失禁等可使皮肤潮湿, 翻身时拖、拉、推等可导致皮肤角质层受损, 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压疮。
1.2 预防:
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 必要时每30~60 min翻身1次, 以减轻局部受压。翻身时, 将患者身体抬起再翻身, 避免拖、拉、推。应仰卧翻身左或右斜30º, 避免90º翻身。因90º翻身可使外踝、粗隆受压, 而增大压力[1]。注意观察病情和受压部位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50~52℃温水为患者擦洗皮肤2次, 擦洗后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定期给患者洗头、洗脚、修剪指甲, 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特别预防热水袋的烫伤, 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 应在70℃以下, 对年老体弱者在50℃以下。及时处理患者的大小便, 不要使用破损便器, 以免损伤皮肤,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3 护理:
压疮分文三期。一期为淤血红润期, 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此期应立即解除压疮部位的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 可用30%~50%乙醇或红花油按摩, 增加受压部位血液循环, 增加翻身次数。二期为炎性浸润期, 表现为受压部位呈紫红色, 皮下产生硬结, 可出现水泡, 此期极易破溃。破溃后可显露潮湿红润的创面, 患者有痛觉。此期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 用无菌纱布或棉签醮5 g/L碘伏液湿敷褥疮创面 (5~6) 次/天[2], 也可用水胶体辅料 (透明贴) 覆盖, 避免局部继续受压, 促进上皮组织的修复。三期为溃疡期, 是压疮严重期, 表现为水泡扩大破溃, 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致组织坏死,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 感染后向周边及深部扩散, 严重者可达骨面, 坏死组织发黑, 有臭味, 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感染。此期应减少室内人员流动, 地面、桌面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保持空气新鲜, 房间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创面双氧水或3%碳酸氢钠清洗, 去除脓液, 再用生理盐水冲净, 无菌剪刀清除坏死组织, 局部涂2%的碘酊, 再用红外线或微波理疗仪照射, 具有杀菌和保持创面干燥的作用, 定时换药, 并增加营养的摄入, 可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增加患者体质, 有利于创面的修复。
2 做好呼吸道的护理, 预防肺部并发症
2.1 原因:
长期卧床患者胸部扩张受限, 有效通气减少, 加之病情重, 有些患者助于衰竭状态, 无力进行有效深呼吸, 无力将呼吸道内堆积的大量分泌物排出体外, 这种情况下持续存在会发生费内感染, 导致坠积性肺炎。
2.2 预防:
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早晚开窗通风30 min, 室内温度保持22~24℃, 湿度50%~60%, 每周紫外线消毒1次, 每次1 h,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深吸气3 s, 然后有力做爆破性咳嗽, 将痰液咳出[3]。鼓励患者做缩唇呼吸, 以增加肺活量。每次翻身时应叩背, 以促进痰液咳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 从肺底向上向气管方向逐渐叩击, 从下至上, 从外向内, 每次10余下。
2.3 护理:
如果患者痰液黏稠, 排痰不畅, 应做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雾化吸入每次15~20 min, 吸入药物后屏气10 s, 若屏气不足4 s, 将降低雾化吸入效果。如果患者痰量多, 呼吸功能尚好无禁忌证者可进行体位引流。如患者痰量多, 排痰困难, 咳嗽反射弱可机器吸痰, 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敏捷, 自下而上, 左右旋转, 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
3 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
3.1 原因:
正常人口腔内含有大量溶菌酶, 具有杀菌作用。长期卧床的患者, 由于抵抗力下降, 饮水、进食量少, 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 唾液及舌的动作减少, 唾液分泌不足, 自洁作用收影响, 易引起口腔炎症。如口腔内分泌物流入气管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危机患者生命。
3.2预防:
少量多饮水可预防口腔黏膜干燥。保持口腔湿润, 少食糖类食品, 多吃具有自洁作用的纤维素食物, 如蔬菜、水果等。就餐前后一定要漱口, 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坚持早晚刷牙, 牙刷每3个月更换1次。患者使用的杯、壶、碗要经常洗烫消毒, 以免引起口腔疾病。
3.3护理:
对自己不能刷牙的患者, 应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2次, 动作轻柔, 防止损伤口腔黏膜。用弯血管钳夹紧含有生理盐水的棉球, 依次由内向外擦洗牙齿, 棉球不宜过湿, 以不能挤出液体为宜。如患有口腔炎, 可用1%双氧水货1/5000的洗必泰漱口液。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可用1%~4%的碳酸氢钠含漱液预防真菌感染。口腔如有溃疡, 可涂1%冰硼散。口唇干裂可涂石蜡油, 保护口唇。
4 预防泌尿系感染
4.1 原因:
长期卧床的患者, 排尿姿势改变后出现排尿困难。若长期存在, 膀胱膨胀会造成逼尿肌过度伸展, 形成尿潴留。长期尿潴留使细菌大量繁殖, 导致泌尿系感染。大小便未及时处理, 细菌可沿尿道口入侵, 引起泌尿系感染。尿道口与被褥、内衣裤的接触可能污染尿道口和导尿管引起逆行感染。
4.2 预防: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2000 m L以上, 勤排尿可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 保持出入量平衡。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每周检查尿常规1次。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做好护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一环。
4.3 护理:
保持尿道口清洁, 每日用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2次。加强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 每日更换集尿袋, 并记录尿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患者的主诉, 并观察尿液情况, 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及时进行膀胱冲洗。重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可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
5 重视饮食护理, 防止肠道感染, 增强患者的体质
5.1 原因: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素的根本途径。充分合理营养是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基础, 饮食不当, 营养不足或过剩都能引起疾病。长期卧床患者, 食欲下降会出现厌食。消化及呼吸功能降低。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加之疾病的消耗会出现营养不良。患者的活动量小, 肠蠕动减少, 不习惯床上排便,
5.2 预防:
创建良好的就餐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进餐气氛轻松愉快。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进食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 以增强抵抗力, 注意补充粗纤维食物, 预防便秘的发生, 每天喝30~50 m L蜂蜜, 鼓励多喝水, 在病情许可下, 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5.3 护理:
忌烟酒, 慎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产生过度咳嗽, 尽量多饮水, 容易消化的食物、水果、B族维生素以促进肠蠕动,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有效饮食的前提。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可增进患者的食欲。
6 心理护理
6.1 原因:
长期卧床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同时病程迁延使患者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和悲观等消极心理, 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
6.2 预防: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病房应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室温适中, 空气新鲜。护理人员在长期卧床患者面前应保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态度和蔼、技术娴熟、工作热诚。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信, 以饱满热情感染患者, 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的家属应多陪伴患者, 使患者感觉到自己的重要, 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
6.3 护理:
用理解、真诚的心灵消除患者的有害心理因素, 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用热情、关心、真诚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进行引导。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患者, 使患者信任自己。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因病情不同, 年龄不同,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经济条件不同, 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不同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使患者的思想认识和情绪朝积极方面发展, 使患者每天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7 小结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多, 这些并发症与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治疗,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应特别重视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促进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陈昔, 成翼娟, 王晋, 等.循症护理在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11) :845.
[2]段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7-268.
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临床干预 篇10
1 压疮产生的原因
压疮是因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引起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2]。中医认为,长期卧床不起,久病气血亏虚,加之受压部位气血运行受阻,肌肤失于濡养,以致引起局部溃烂。如人体抗病能力低下,病邪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则进一步形成热胜肉腐,肉腐为脓从而形成压疮。
2 压疮高危患者
压疮常发生于绝对卧床、感觉丧失、肢体活动受限、截瘫、偏瘫等患者;老年患者;制动体位、大型手术或长期局部受压者;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等患者。好发部位以坐骨最多,占28%,其次是骶骨,占2 7%,其他部位为踝部、大转子、肩胛、脊背、肘部、脚跟、肱骨头、腓骨头、髋、膝、骨盆前沿、枕部、耳廓等。
3 压疮的评估
针对上述高危人群及压疮的好发部位,及时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刘海萍[3]等在席淑华[4]等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制订压疮高危因素量化评价表,可及时识别压疮的危险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尽早采取预防措施。Braden评分法从患者的感觉、皮肤暴露于潮湿的程度、活动、活动能力、营养等5个方面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4 压疮的预防
压疮产生的原因中压力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5]。所以在压疮的预防中应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每2小时翻身1次;刘文君[6]等发现,泡沫纤维混合型床垫能降低压疮的发生;而曾丽雯等[7]提出,床垫压力装置中减轻压力以气垫为最好。重度营养不良、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等也是引起压疮的重要因素[8]。故在压疮的预防中注意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供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白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剂,以高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大小便失禁的护理,防止新压疮的发生。
5 压疮的护理
压疮是反应临床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题。临床中压疮的护理主要根据护士的经验或者过时的、不完善的理论知识来处理,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随着护理学科的深入发展,一种以真实、可靠、科学的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9]正在开展。它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将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从而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循证护理为临床实践制定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10]。临床中,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尝试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张云峰[11]等在长期卧床患者重症压疮的干预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郑豫珍[12]等在运用循证护理实施压疮动态监控管理,认为可以使临床压疮的护理更具科学性,管理更具规范性。
6 压疮的治疗
临床上至今没有一种特效药用于快速治疗压疮。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尝试各种方法对压疮的治疗进行探索和研究。
6.1 局部处理
刘文君[6]等认为,局部用药能够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和中位愈合,以局部使用抗生素和苯妥因钠最佳;梁小珍[13]等认为使用金因肽和纳米敷贴效果较好;杨溯[14]等认为,使用安普贴膜治疗、预防压疮效果明显;李大芬[15]等认为,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压疮效果好;韩春梅[16]等用血液加庆大霉素湿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重度压疮疗效显著;姚宪华认为,中药煎剂湿敷创面可散瘀消肿,活血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温杏良[17]等认为,中药九华膏治疗Ⅱ、Ⅲ期压疮疗效显著;刘中丽[18]等认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肝病所致压疮疗效优于庆大霉素换药方法;吴诗娅[19]等认为,用血竭粉和75%乙醇外敷治疗Ⅱ、Ⅲ期压疮效果显著;陈云[20]等主张皮瓣转移治疗巨大压疮。
6.2 营养支持疗法
压疮病人负氮平衡失调,皮肤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能力差。治疗应支持以氨基酸、脂肪乳、白旦白等。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6.3 原发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和原发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全身抗感染治疗和原发病治疗。
术后长期卧床须警惕深静脉血栓 篇11
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是静脉壁受损、血液黏稠和血液的流速过缓。人们在手术的过程中,其血管很容易被器械损伤。患者的血管一旦受损,其血液就会因为血小板的自发凝结而变得黏稠。同时,术后的患者若长期卧床,其血液流速会变得非常缓慢。这样一来,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内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当患者进行活动时,其血栓就可能从静脉壁上脱落下来,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内,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而突发晕厥。如果不及时抢救,肺栓塞患者就很可能发生急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和循环衰竭,甚至发生死亡。
所以,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医生应先检查其凝血功能。若是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医生应及时对其使用小剂量的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液在术后变得黏稠,从而可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同时,在患者手术后,医生还可定期为其做血管内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其体内可能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医生常通过药物疗法和压力疗法来治疗深静脉血栓。
此外,手术后的患者自己也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小手术的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不要长期卧床。大手术的术后患者即使无法下床,也应在床上做一些适当的肢体活动,护理人员还应经常为其翻身、拍背或按摩下肢。术后患者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其血液循环,从而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是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的体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所有长期卧床的成年患者其体内都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此外,以下这三类特殊人群其体内也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其心肌的功能较青壮年人明显降低,其血液的流速也会降低,这会导致其下肢的血液循环不畅,再加上老年人的血液较黏稠,因此其体内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2.产褥期妇女。产褥期妇女由于其体内分泌的孕激素较多,血管平滑肌在高水平孕激素的作用下会变得松弛,使血管的血容量变大,这会导致其血液流速降低,因此其体内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3.恶性肿瘤患者。据研究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可分泌多种毒素,其中的一些毒素可使血液变得黏稠。另外,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体质虚弱,其血液的流速也很慢,因此其体内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病人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16例, 其中, 男10例, 女6例;年龄66~72岁, 平均 (67.9±6.3) 岁;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肿瘤2例。
1.2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8例, 胸痛3例, 胸闷、心悸3例, 乏力3例, 伴咳嗽、咳痰7例。体格检查:口唇、指端发绀3例, 肺气肿征阳性16例, 肺底闻及少许湿性啰音6例, 心脏扩大8例, 所有患者卧床3~65个月。
1.3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ST-T改变6例, 右心室肥大3例, 心房纤颤5例。 (2) 超声心动图:右室增大5例, 双心室扩大3例, 左心室肥大3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30~4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16例患者均未发现室壁运动异常。 (3) 下肢静脉超声:11例单或双侧下肢深静脉发现血栓形成。 (4) 血气分析:Pa O250~67 mm Hg, 平均 (57.5±14.7) mm Hg;吸氧状态Sa O269%~75%, 平均 (70.1±18.3) %;Pa CO2:55~67 mm Hg, 平均 (59.3±18.9) mm Hg。 (5) 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11例, 肺动脉内低密度影7例。 (6) 冠状动脉造影:7例行造影, 未见明显狭窄。 (7) D-二聚体:16例>500μg/L;肌钙蛋白:阳性5例。 (8) X线胸片:肺动脉阻塞征1例, 局部密度升高影1例, 心影增大8例。误诊疾病: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 急性心力衰竭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 肺炎2例, 其中, 7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行冠脉造影, 未发现明显异常。
2 结果
该组患者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此时方行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提示肺栓塞征象, D-二聚体>500μg/L, 诊断为肺栓塞, 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治疗病情缓解, 其中1例因呼吸困难死亡, 行尸体解剖为结肠癌癌栓致肺栓塞。
3 讨论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80%以上的肺栓塞患者无症状, 有症状的患者, 也缺乏特异性, 具有典型的“肺梗死三联征”也很少见[1]。部分医师对肺栓塞认识不够、识别力不高, 常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被掩盖, 在诊断中容易被忽视。对危险因素早期认识不够, 包括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据报道肺栓塞栓子86%来自下肢深静脉, 而下肢深静脉血栓者51%发生肺栓塞[2], 而恶性肿瘤、术后、长期卧床都是可以促进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本组患者症状都不典型, 突出表现是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又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合并糖尿病、肿瘤、心房纤颤等肺栓塞易患因素[3],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也证实多数患者有血栓形成, 在合并难于纠正的低氧血症时, 就应该考虑肺栓塞的存在。因此, 类似患者应常规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并抗凝治疗, 防治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X线胸部平片及心电图检查肺栓塞时的征象为非特异性改变, 对肺栓塞诊断特异性较低, 肺栓塞的心电图具有演变的特点[4]。目前怀疑肺栓塞的患者, 首选多排螺旋CT明确肺动脉的病变[5]。本组患者由于临床医师仅仅单纯靠胸片、心电图等非特异检查而作出诊断, 常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被掩盖, 难以考虑到肺栓塞。
与诊断不足相反, 肺栓塞过度诊断的情况也常发生[6]。临床上经常遇见肌钙蛋白阳性, 临床医生看到此类报告, 加上心电图动态改变, 就片面考虑肌钙蛋白阳性即为心肌梗死, 对于肺栓塞患者的肌钙蛋白也可呈阳性反应这一点[7]认识不足, 造成误诊。因此, 对于肺栓塞患者肌钙蛋白阳性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而临床医师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掌握肺栓塞诊断技术是减少漏诊、误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陆慰萱, 王辰.肺循环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63.
[2]Giuntini C, Ricco G, Marini C, et al.Pulmonaryembolis mepidemiogy[J].Chest, 1995, 107 (Suppl l) :35-39.
[3]Roy PM, Colombet I, Durieux P, 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2: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the diagnosis of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J].BM, 2005, 331 (7511) :259.
[4]Kokturk N, Oguzulgen IK, Demir N, et al.Difference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older vs younger patients[J].Circulation, 2005, 69 (8) :981-986.
[5]高媛, 秦军.肺栓塞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 :267-269.
[6]康娟, 刘义.肺栓塞28例的误诊分析评论[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5)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