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精选12篇)
长期服用 篇1
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心脏病发作 (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黄斑变性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吗?最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AMA内科学》上报道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增加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AMD) 的风险,特别是那种对于视觉影响严重的新生血管型(湿型) 的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研究者力图揭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和发生年龄相关黄斑变性风险增高有关。研究对2389名病人进行长达15年随访。研究中有10.8%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5年随访结束后,该团队发现有24.5%的服用者发生了血管新生型的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在非阿司匹林服用人群中,血管新生型的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5年、10年和15年累计发生率分别为0.8%、1.6%和3.7%。而在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其分别是1.9%、7%和9.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血管新生型的年龄相关黄斑变性风险的增高显著相关。
做出任何涉及是否继续或停止阿司匹林治疗的决定都应因人而异,并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指导医生改变他们的治疗策略。也许,对于那些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发生血管新生型的年龄相关黄斑变性风险的患者,比如对侧眼已发生晚发型AMD的患者,其情况应该得到重新评估。
这一研究的优点在于其数据来自于至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且随访时间长达15年,此外,还使用了客观以及标准化的方法对AMD进行诊断。
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其非随机的研究设计,这使其结果的偏倚无法经由多元回归或倾向评分分析校正。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这一证据并不足以指导临床,在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或建议患者改变行为之前,这些“衍生于假设的结果”需要得到前瞻性随机研究的支持。
然而,若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现有的有限证据,一些考虑周详的医生会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在没有证据确切指出限制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减低AMD风险的情况下,很显然所应采取的行为就是维持现状。
患有黄斑变性的病人会逐渐丧失中央视力,他们会发现越来越难看清眼前的东西。写字、阅读、认人以及开车会变得更为困难。
黄斑呈黄色、卵圆形,位于接近眼球视网膜中心的位置。黄斑变性由视网膜损伤引起,多见于老年人。
在发达国家,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偏盲的主要原因。患者能够进行其它的日常活动,因为即使中央视力受累,他们能保持足够的周围视力。
有两种类型的黄斑变性:萎缩性黄斑变性 (这种类型病情进展缓慢,逐渐加重)。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患者可通过掌握一些技能应对疾病。另一种渗出性黄斑变性,则症状加重迅速。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进行治疗。渗出性黄斑变性比萎缩性黄斑变性更加严重。
来自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研究所的研 究人员在 《柳叶刀》(2012年5月) 上报道称随着人口老龄化,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将变得更加普遍。目前,在60岁以上人群中,每5人中就有1人患有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长期服用 篇2
其实三七粉是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长期食用的,三七禁忌用于元气大伤,阴阳损竭的病症。
下面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三七粉是中药,没有毒副作用,若有适应症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这种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的病实在太多了,也包裹很多的疑难杂症。三七有活血和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三七粉长期服用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健康,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对于女性顾客,三七粉还有活血养颜的功效,现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调血养颜产品不胜枚举。
长期服用三七粉的禁忌: 三七粉能长期服用是肯定的,但不是说所有人、不管怎么吃都没事。早在古代,医家就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三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出血症。有一种说法三七禁忌用于元气大伤,阴阳损竭的病症。萧京曾在《轩岐救正论.药性微蕴》中谈到:“山漆,近代出自粤西南丹诸处,惟治军中金疮,及妇人血崩不止与男子暴失血,而真元末亏者,用之极有神效,奏功顷刻。若虚劳失血,阴阳损竭,更当寻源治本,嘘血贵经,误用此药,燥劫止塞,反滋祸害也。”由于三七味甘、微苦,性温,若使用不当,易耗伤津液,造成阴虚之症。
现代医家认为,在服用三七当日,应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由于三七活血化瘀力强,故血虚无淤者忌服,血虚、血热妄行者禁用。孕妇慎用或忌服,以免扰动胎气。
最后还是见意子大家注意一下:三七粉能不能长期吃,要看看你是不是有这方面的疾病.一般长期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服用三七一般是每天5克左右为宜,过量服用会形成一定的依赖性。
刺五加能长期服用吗 篇3
“但是,后来我在《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中看到,刺五加注射液有毒副作用,主要是皮疹、过敏性休克等。此外,其中还提到了可伴严重视物不清,两眼视网膜呈弥漫性水肿,黄斑区界限不清等较为严重的眼部反应。”
“我想,刺五加药片与刺五加针剂一样,成分都是刺五加,会不会有同样的副作用呢?书中所列的前两种副反应我没有发生,那也不是十分可怕。可怕的是第三种反应中对眼睛的影响,因为其难以察觉,而等到察觉又已经晚了。”
“刺五加药片到底能不能长期服用,它对眼睛是否有不良反应呢?”
读者问到的刺五加其实是一种常用中药,别名豺节五加、老虎镣子、刺拐棒、文章草等,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和根茎。五加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药用五加皮的品种很多,包括刺五加等五加属多种植物。
刺五加味苦,性微寒,无毒。中医认为其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湿,强筋骨,活血祛淤,补中益精,强意智,健胃利尿等功能。刺五加的药用价值,得到古代本草的高度评价,《本草纲目》中就有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之说。现代研究证实,刺五加含有多种五加甙、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刺五加甙的抗疲劳作用比人参还强)、抗癌,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对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剌激的抵抗能力等药理作用,在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征、血脂异常、糖尿病、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肿瘤等疾患的治疗中,都有一定疗效。
现今医疗市场上刺五加制剂品种较多,主要有片剂、注射剂、糖浆剂、胶囊剂等。口服刺五加片剂、糖浆剂、胶囊剂等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刺五加注射剂则不然。在使用刺五加注射剂时,一般将其加入0.9%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医学文献报告了个别病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皮疹、头晕、甚至过敏休克等不良反应。
此外,正如这名读者在来信中谈到《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中所记述的那样,刺五加注射液还可造成视物不清等眼部损害。
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因此对刺五加注射液产生恐惧心理,出现副作用的病人毕竟是少数。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刺五加注射剂,一般都能避免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另外,我们不能简单地推论刺五加药片因为和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一样就有同样的副作用,因为药物在消化道中和在血液中的反应是有区别的。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是刺五加的哪一种制剂,它都是一种药品。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有两面性,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小知识
药品批号
在市面上销售的每种药品都有其对应的药品批号。那么,究竟什么是药品批号呢?
用来表示以同一原料、同一辅料、同一生产日期所生产药品的编号,被称为该药品的药品批号。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厂的产品批号常以六位数表示,前二位数表示年份,中间两位数表示月份,末两位数表示日期。如批号030916表示该药为2003年9月16日生产。
也有少数药厂的表示方法不同,如25-0803-2表示2003年8月25日生产的第二批药品。进口药品的批号与国内的表示方式不一致,如LotNo.927表示药品批号为927。进口药品虽然从批号上看不出生产日期,但在药品外包装上都会有所标识,如“Manuf.date Nov.20.2003”的字样就表示该药品是2003年11月20日生产的。
了解药品批号的意义后,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药品出厂时间以识别新旧程度数;此外,还可以根据药品的批号和效期来推算此种药品的失效日期,如某药生产批号为030920即2003年9月20日生产,而如果该药有效期为两年,则可以推算出其失效日期为2005年9月20日。
药品效期
长期服用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9)岁;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0±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临床诊断标准
(1)患者都有胸痛以及麻痹的病史,对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动态性的心电图变化检查、患者冠状动脉的CT扫描检查以及心肌核素显像检查之后, 在这四项检查诊断中至少存在一项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2)依从性:所有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都较好,可以有效配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3)排除标准:排除在1个月之内出现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 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中高危组患者、劳力型Ⅳ 级患者以及反复发作的患者,排除肝肾以及造血系统出现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调脂治疗以及抗缺血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剂量为每次两粒,每天分三次服用,三个月作为一个疗程,服用六个月,治疗六个月之后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是否服用。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绞痛时,可以配合服用硝酸甘油药物治疗。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临床效果: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标准[2]如下:显效为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比治疗之前减少了超过80%,心功能改善情况也超过了2级;有效为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比治疗之前减少了50%-80%之间,心功能改善情况超过了1级;无效为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比治疗之前减少了少于50%,心功能没有出现明显改善。(2)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实际发作的持续时间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3)详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上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3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3讨论
现阶段冠心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种缺血性的心脏病,致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狭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条件的不断上升,人们的饮食条件也出现了较大改善,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冠心病对患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胸闷等临床症状。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严重者将会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 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动态性的心电图变化检查、患者冠状动脉的CT扫描检查以及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来有效确诊。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综合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缺血以及调脂等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以起到相对显著的效果。麝香保心丸是中成药,主要成份包括麝香、冰片以及人参等,可以起到有效的益气强心作用。而且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还具有理气止血的功效,有效帮助冠心病患者止痛,降低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率[3]。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引起的高血压以及高血脂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是由于麝香保心丸中的有效成份麝香能够维持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浓度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起到保护患者血管细胞的作用。促进患者治疗性血管的再次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功能,确保患者心脏供血的健康运行。此外,麝香保心丸对于患者斑块内部的新生血管在生长方面有着相对较好的抑制效果,能够降低患者血液中血清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从而稳定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显著。 冠心病在康复之后也要高度重视自我保健,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保证早睡早起,保持饮食的清淡,尽量避免摄入一些高脂肪以及高热量的食物,勤参加锻炼,有效增强自身的体质,从而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水平。而且要定期做好冠心病的复查,确保病情稳定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防止复发。
本研究中,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实际发作的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阳.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4(5):125-126.
[2]雷龙生.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5(2):4794-4795.
长期服用 篇5
佐匹克隆常规剂量具有镇静催眠和肌肉松弛作用。其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但结合方式不同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是安全性较高的催眠药,能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和早醒次数。特点为次晨残余作用低。那么,要注意的是佐匹克隆片不可长期服用。
佐匹克隆片可以长期服用吗?治疗失眠佐匹克隆片是许多患者寻求多的治疗方法,但女性长期使用,会引起月经不调,并影响排卵;怀孕的初期服用佐匹克隆片,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
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症患者,服用本品时,可能促发肾上腺危象。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宜服用佐匹克隆片,因为佐匹克隆片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可促使呼吸变浅、次数减少,从而加重缺氧反应。
专家建议,治疗失眠长期服用佐匹克隆片对身体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可以服用百艺舒中药逐渐减停,先共同吃段时间,当睡眠达到七个小时,睡眠质量满意后,再将佐匹克隆一次停1/4片,半个月为一个周期逐渐减停,大概坚持了小半年吧,就彻底把吃了几年的佐匹克隆停掉了,而且一直睡得很好很甜。
佐匹克隆迅速由血管分布至全身,分布容积为100L。血浆蛋白结合率均为45%,消除半衰期约5小时。连续多次给药无蓄积作用。本品在体内广泛代谢(主要是经P450酶系统生物转化),主要代谢产物为N-氧化物(对动物有药理活性)和N-脱甲基物(无活性)。代谢物主要经肺脏排出(约占剂量50%),其余由尿液排出。仅剂量的4~5%以原料随尿排出。老年人半衰期约7小时。肝硬变者因脱甲基作用减慢,血浆消除能力明显降低,应调整剂量。
但是要切记,佐匹克隆不可长期服用。因为长期服用,体内会产生抗体,令药物不易被身体吸收。偶见思睡、口苦、口干、肌无力、遗忘、醉态,极少数人出现异常的易恐、好斗、易受刺激或精神错乱、头痛、乏力,但大多较轻微。
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诱发癌症 篇6
1.解热镇痛药。在解热镇痛类药物中含有非那西丁成分的药物(如复方阿司匹林等)可诱发癌症。研究发现,长期或过量地使用此类药物可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其发病率约为9.5%。另外,在解热镇痛类药物中含有氨基比林成分的药物(如安乃近、氨非咖片等)也可诱发癌症。这类药物可在胃内的酸性环境下与食物发生化学作用,形成一类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胺等。亚硝胺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可活化原癌基因,从而引发人体内各种器官与组织的癌变。因此,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诱发胃癌、肝癌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
2.抗癫痫药。在抗癫痫类药物中致癌的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具有一定的致畸、致癌作用,可通过促进细胞增生和抑制细胞凋亡两种途径来促进癌前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人们若长期或过量地应用该药可诱发恶性脑瘤或肝癌。苯妥英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肌肉强直症等疾病。临床实践证明,孕妇若长期应用该药可导致新生儿畸形或患上神经纤维母细胞瘤或恶性淋巴癌。
3.保泰松。保泰松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急性痛风等疾病。临床实验证明,保泰松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人们若长期或大量地应用该药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4.利血平。利血平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该药被广泛地用于治疗轻、中度的高血压。经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利血平的女性(尤其是绝经期女性)易患乳腺癌,其发病率比未服用利血平者高3倍。
5.安妥明。安妥明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血脂药。该药主要用于治疗Ⅲ型、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实验证明,安妥明可影响过氧化物酶体,使该酶体产生羟自由基。羟自由基可使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损伤,从而产生致癌的作用。人们若长期或大量使用该药可能会诱发呼吸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等。
6.氯霉素。氯霉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伤寒、脑膜炎等疾病。研究发现,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人们若长期应用该药则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诱发急性白血病,这类白血病的潜伏期长者可达7年。
7.异烟肼。异烟肼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结核病药。该药主要用于治疗各型肺结核,也可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异烟肼是一种不稳定的药物,其所含有的游离肼是一种诱变剂和致癌物质。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若长期使用该药可能诱发癌症。
8.砷剂。在临床上常见的砷剂有雄黄、雌黄、砒霜、砒石等。此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牛皮癣、贫血等疾病。研究发现,人们若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诱发肝癌、支气管癌和皮肤癌。
9.乙烯雌酚。乙烯雌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原发性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期综合征及前列腺癌等疾病。临床研究表明,女性长期应用该药可增加其患妇科肿瘤的几率。孕妇若长时间地服用乙烯雌酚,可能会引起生殖道腺癌,并可通过胎盘使胎儿致癌。绝经期女性使用此药后,会使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明显增加。此外,男性若连续数年应用乙烯雌酚,还可能诱发肾上腺癌。
10.雄激素类药物。雄激素类药物中可致癌的药物主要有甲基睾丸素、去氢甲基睾丸素和康复龙。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骨质疏松及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症。研究发现,雄激素类药物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长期或大量地使用这类药物可诱发肝癌。
11.黄体酮。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先兆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研究发现,女性若长期应用黄体酮可诱发宫颈癌。
12.抗肿瘤药。研究发现,不正确地应用抗肿瘤药物也可能导致癌症。可致癌的抗肿瘤类药物主要有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等。环磷酰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该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应用环磷酰胺可诱发膀胱癌、淋巴癌及急性白血病。甲氨蝶呤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牛皮癣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研究表明,白血病及牛皮癣患者若长期使用甲氨蝶呤,可能诱发皮肤癌、鼻咽癌和乳腺癌。
13.少数中草药。①肉豆蔻。肉豆蔻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症。该药中含有黄樟醚。黄樟醚具有致癌作用。因此,人们若长期或大量地使用该药可诱发癌症。②樟脑油。樟脑油具有促进伤口愈合、除臭等功能,其主要成分为黄樟素。黄樟素可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转化为活性致癌物。因此,人们若长期或大量地使用该药可诱发癌症。③巴豆油。巴豆油可用于治疗中风、气厥、腹胀、便秘等病症。该药也可致癌,并能增强某些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人们若长期应用该药可诱发胃肠道肿瘤、皮肤肿瘤、宫颈癌、食道癌等。另外,已经霉变的中草药中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可诱发肝癌、胃癌等。
长期服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4年6月—2010年5月间,因颅脑损伤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8~82岁,平均(40.6+11.8)岁,交通事故32例,跌打伤18例,坠落伤10例。入院头颅CT显示颅骨骨折15例,脑挫裂伤23例,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9例,脑内血肿18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
1.2 病例选择及分组
实验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82岁,均为准确提供病史中,因各种原因所需有3个月以上服用抗凝药物病史,其中冠脉支架术后服药者12例,治疗脑梗死8例,治疗高血压5例,保健性改善微循环4例,其他1例。对照组:患者30例,实验组以外的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且病史提供准确,均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史,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78岁。依照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3组,见表1。
注:实验组有3个月以上服用抗凝药病史,对照组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史。
住院1个月后依据牛津残障评分(OHC)对所有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分级描述:1-死亡,2-植物生存,3-严重残障,4-中度残障,5-恢复良好,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中度残障+恢复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死亡+植物生存+严重残障)。
2 结果
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病人根据GCS评分分组,实验组、对照组病人例数之间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急诊手术治疗中,实验组患者预后不良和二次手术例数的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病人,将严重影响颅脑损伤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3 讨论
3.1 抗凝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本地区人群生活习惯,糖尿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病率趋于升高,且伴有日益年轻化,因此抗凝药物得到普遍的使用,甚至成为保健性用药,特别是在介入手术和人工瓣膜移植后的大量应用,由其引起的脑出血病例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万~15/万[1]。在临床中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的抗凝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以及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等,其中代表性较强的药品有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目前在临床上以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应用最多[2]。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梗塞性疾病和心脏冠脉支架术后血栓的形成,一般服用剂量大小不等,但均遵医嘱长期服用,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即是出血,最常见于消化道、牙龈以及体表黏膜等部位[3],由其所致临床手术中出血的发生率笔者未做进一步统计,但在临床工作中明显可感觉到近年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导致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增高所致。另外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服用抗凝药物剂量过大、服用不规律等现象,此类患者出血倾向明显高于常规计量和规律服药的患者[4]。
3.2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原则
目前,在神经外科临床手术治疗中,对于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手术病人的治疗及手术原则尚无统一标准和规范可循。根据以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我们建议如下:(1)首先应该停用抗凝药物,并检测凝血功能;(2)根据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种类和凝血功能检测,给与补充血小板、全血、血浆甚至凝血因子的治疗,尽快纠正凝血功能;(3)对于出血量不多<30 ml、GCS评分13~15分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原则,给与对症处理;(4)对于出血量>30 ml、GCS评分10~12分的患者以血肿穿刺引流碎吸术治疗,血肿定位可通过CT或MRI引导下定位2种方式[5],对于穿刺点的选择要兼顾路径短、避开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区、穿刺长轴、穿刺方便度、术后引流方便度等多重因素[6],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可微创穿刺手术清除血肿可以减少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7];(5)对于出血量>60 ml,一般情况良好者,可考虑在充分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反复向家属交代病情以及再次出血、再次手术的危险和预后较差等情况,征得同意后行开颅手术;(6)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应使用中等剂量以上的止血药物,本文所列实验组患者使用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7)实验组患者停用抗凝药物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梗塞性疾病。目前多数观点主张服用口服抗凝药物出现出血情况后,即刻停药,其停药安全期一般为15d以内[8]。实验组中因治疗需要,其停药时间均在15 d以上。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颅脑损伤手术病人,这一特殊的病人群体,我们在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中,要慎之又慎。对于此类情况的报道很多,但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Salam AM,Suwaidi AI.Evolving role of clopidogrel in acute coronarysyndromes[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5,3:977-980.
[2]陈小林,刘婷婷,汤立军,等.国产氯毗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16(9):13-15.
[3]Cantalapiedra A,Gutierrez O,Tortosa JI,et a1.Oral anticoagulant treat-ment:risk factors involved in 500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J].J ThrombThrombolysis,2006,22:113-120.
[4]方鹏飞.抗凝药物致脑出血18例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5(10):589-591.
[5]Flaherty ML,Kissela B,Woo D,et a1.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anti-coagulant-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hage[J].Neurology,2007,68:116-121.
[6]张雪哲.陈伟建,王小同,等.CT引导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3,3(3):153-156.
长期服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患者。实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6±3.5)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7±1.5)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5±2.4)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2±1.3)年;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综合治疗,即患者入院后,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时采对症治疗措施,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食物或者药物,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患者为冠心病之后,需要及时给予调脂、抗血小板、抗缺血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口服消心痛,每次10 mg,每天3次,治疗时间为4周。
1.2.2 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国药准字Z31020068,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治疗时间至少12个月。
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1.3 疗效评价标准[2]。
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心电图检查结果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或者患者心功能在治疗后改善1级。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或者患者心功能治疗后未见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7×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3.0软件对此次研究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处理,计量资料选择(±s)进行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需要进行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其组间比较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①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②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对照组35.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发病之后,常会诱发心绞痛等,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有所上升,心绞痛型的冠心病最为常见,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和猝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针对冠心病需要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3]。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患者会因为长期服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而产生耐药性,疾病反复发作,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比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临床治疗顺利进行。此外,抗缺血、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调脂等基础治疗,虽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冠心病症状,但无法实现根治效果,因此,选择一种长期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治疗药物,已经成为临床方面重点研究的工作。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冠心病被传统医学列为“心痛”、“心悸”、“胸痹”的范畴,主要是因为脏气血阴阳严重缺损,气滞血瘀造成心脉不畅、心脏营养缺失引起的。活血化瘀、益气固本以及通络止痛是中医治疗此种疾病的根本准则[4]。
麝香保心丸是通过现代医学改进之后制成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在古代就已经被认定为是治疗心痛的最佳药物。麝香保心丸主要包括人参提取物、牛黄、人工麝香提取物以及冰片、肉桂、蟾酥、苏合香等中药材,其中牛黄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开窍化痰的治疗效果;人工麝香提取物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增强心功能;冰片和苏合香则可帮助患者有效减缓心率,及时解除冠脉痉挛的情况;人参提取物中的蟾酥不仅可以调节血脂、抵抗氧化,还能改善和增强患者心功能。诸药合用,可达到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及时清除氧自由基和促进冠脉侧支血管重新生成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缓解患者胸痛、胸闷等不适,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安全可靠的首选良药。除此之外,采用麝香保心丸为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可保证治疗周期顺利进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5]。
本组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玉泉.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34-336.
[2]朱慧,罗心平,王丽洁,等.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474-477.
[3]王国庆.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216例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78.
[4]关素珍,李玲玲,周友红,等.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6(18):5077-5078.
长期服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3例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58例, 女25例, 年龄68~85岁, 平均年龄 (75.6±5.1)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动态心电图以及心电图确诊, 同时排除电解质紊乱、药物过敏、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患者、碘过敏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患者。其中包括31例频发室上性早搏, 25例快室率房颤, 27例频发室性早搏。通过心功能NYHA分级, 包括:Ⅰ级36例、Ⅱ级28例、Ⅲ级17例、Ⅳ级2例。
1.2 方法
在接受胺碘酮治疗前, 83例患者均经过肝肾功能、心电图、甲状腺功能以及胸片检查。胺碘酮使用方案:首次治疗剂量为200mg/次, 3次/d。在治疗3d后, 将用量减少至200mg/次, 2次/d;在持续治疗3d后将用量改为200mg/次, 1次/d;用药2周后改为100mg/次, 1次/d。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 视患者病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 保证血钾水平≥4mmol/L。
1.3 观察指标
在用药期间, 每天对患者心电图Q-T间期进行监测, 对心功能进行评估。治疗1个月后对胸片、甲状腺功能以及肝肾功能进行复查, 对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1.4 疗效判定
视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觉症状分为显效:心律失常降低在90%以上, 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有效:心律失常降低50%~90%, 自觉症状得到明显减轻。无效:心律失常降低低于50%, 自觉症状并未发生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3例患者治疗时间为5~25个月, 平均治疗时间 (15.3±3.5) 个月, 均在用药1周后起效, 在治疗同时发生2例恶心、1例纳差、1例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 (4/83) 。停药以及减少剂量后患者不良反应均得到好转, 并未发生肝功能异常、血钾水平异常以及神经毒性反应等情况。其中用药后心率减慢同时出现Q-T间期延长患者3例, 在用药6个月后, 发生T3、T4下降以及TSH升高患者5例, 但停药后均全部恢复正常。8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78/83) 。
3 讨论
老年群体是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 这与患者自身的基础心脏病以及病情程度有着直接关系。相关文献曾报道, 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上升, 其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1]。作为可能伴有其他原发性疾病的群体, 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退化, 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提升了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2]。
在临床治疗中胺碘酮属于一种较为常用的药物, 能够起到较好的抗心绞痛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它能够使各部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延长, 减慢传导作用, 抑制心肌折返激动作用。当胺碘酮进入患者体内后[3], 能够使窦房结自律性减低, 扩张动脉血管减轻动脉压力, 同时也降低了心律失常的发生,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4]。
长期服用胺碘酮同样会有弊端, 由于胺碘酮半衰期较长, 会导致患者血液灌注较大的脂肪蓄积出现不良反应, 再加上患者年纪较大同时抵抗力差, 增大了肝肾器官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低下、亢进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的毒性反应[5]。本文中, 8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78/83) , 其中用药后心率减慢同时出现Q-T间期延长患者3例, 在用药6个月后, 发生T3、T4下降以及TSH升高患者5例, 但停药后均全部恢复正常。同时发生2例恶心、1例纳差、1例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 (4/83) 。说明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选择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良好, 安全性高,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律失常长期服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3例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长期小剂量使用胺碘酮治疗, 对其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8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78/83) , 其中用药后心率减慢同时出现Q-T间期延长患者3例, 在用药6个月后, 发生T3、T4下降以及TSH升高患者5例, 但在停药后均全部恢复正常。同时发生2例恶心、1例纳差、1例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 (4/83) 。结论: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选择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良好, 安全性高,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小剂量,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吉红.长期小剂量服用胺碘酮在老年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20 (2) :80-81.
[2]叶国芬, 季爱琴.长期小剂量口服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3 (4) :51-52.
[3]亓丕水.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65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 (2) :15-16.
[4]原海燕, 罗佳, 王峰, 等.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4 (3) :304-306.
长期服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行肝脏超声检查的2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142例, 女118例, 年龄23~78岁, 平均 (47.2±4.1) 岁。年龄≥55岁96例 (36.9%) , 年龄<55岁164例 (63.1%) , 按照患者服药时间将服药5年以上140例 (53.8%) 患者设为长期组, 服药不足5年120例 (46.2%) 患者设为短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大体一致。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或门诊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2年以上, 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无慢性肝炎、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史、无输血史等, 同时排除其他药物及内科疾病的影响。入院时患者肝功能及B超检查均正常。
1.3方法
采用美国PHILPS公司生产的IE33超声诊断仪, 仪器探头频率范围2.5~6 M H z, 患者肝脏超声检查均由具有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医师进行。患者在行检查前禁食8h, 检查时取平卧位, 观察内容包括:肝脏大小、形态、表面光整度、肝内结构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服药时间肝脏超声异常情况对比
由表1可见, 肝脏异常主要集中在脂肪肝、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息肉、肝硬化等;长期组患者的肝脏超声异常率及脂肪肝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短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不同年龄段肝脏超声异常情况对比
由表2可见, 年龄≥55岁组患者肝脏超声异常率、脂肪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55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性别肝脏超声异常情况对比
由表3可见, 男性患者肝脏超声异常率高于女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多, 这和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环境的恶化及遗传因素是分不开的[2]。该病治疗难度大, 治疗效果无法预估且容易复发, 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据统计, 约有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3]。而肝脏是抗精神病药代谢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难免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及毒副作用[4]。
本文结果显示, 肝脏异常主要集中在脂肪肝、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息肉、肝硬化等;长期组肝脏超声异常率和脂肪肝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短期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 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分解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无法有效代谢和分解脂类物质[5], 使大量脂肪堆积于肝脏, 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颗粒[6], 久而久之, 脂肪肝形成。此外, 由于长期服药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 肝脏患病几率增大。同时, 有研究表明除了肝脏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外, 抗精神病药对患者内分泌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7], 进一步造成脂肪肝形成。我们还发现, 年龄≥55岁组患者肝脏超声异常率、脂肪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55岁组。该结果提示年龄偏大的患者, 更容易发生脂肪肝。这可能和年龄偏大患者机体功能整体衰退, 肝脏分解代谢功能也随之下降, 抗精神病药更容易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有关[8]。另外, 本文结果显示, 性别与肝脏超声异常率无明显联系。
综上所述, 长期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影响较大, 建议患者定期检查肝功能, 避免对肝脏损伤。
参考文献
[1]蚁丽芬, 朱少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脏B超改变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 20 (6) :412.
[2]陈鹭.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 (1) :74.
[3]蚁丽芬, 王汉婵, 蚁舒, 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及血脂改变[J].广东医学, 2010, 31 (15) :1976.
[4]高宏强, 李佳翠.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6) :42.
[5]周位强, 沈琪琳, 郭艳蕊, 等.氯氮平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 2007, 20 (5) :275.
[6]郑航霄, 白丽, 章连生, 等.探讨精神分裂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J].中国病案, 2011, 12 (12) :33.
[7]毕玉萍, 罗小年.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实录[J].中南药学, 2013, 11 (2) :150.
长期服用蜂胶易导致乳腺增生 篇11
杭州市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徐海滨介绍说,在前段时间,他曾接诊过一个因吃蜂胶而导致乳房发育异常的15岁男孩,“这个男孩刚上初中,当时扭捏着不肯进诊室,是妈妈硬把他拉进来的。孩子的两侧乳房均已膨起,就像处于发育早期的女孩。经过仔细的检查,我发现他的乳腺已经明显增生了。我听孩子的妈妈说,这个男孩在上初中后课业负担很重。她想给孩子多补充点营养,就让他每天都服用蜂蜜和蜂胶。”
乳腺增生与人体内雌激素的水平相对过高有密切的关系。各种蜂产品中都含有较多的雌激素。人们若长期服用过量的蜂产品可使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功能发生紊乱,进而可能会导致乳腺增生。徐主任说:“在我接诊的患者中,不少人都是因长期服用蜂产品而导致乳腺增生的。我注意到,在这些乳腺增生患者中,有很多人都是从桐庐来的。我很纳闷,为什么桐庐的乳腺增生患者这么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桐庐是蜂蜜的生产基地。很多桐庐人都常年服用蜂产品,结果吃出病来了。”
杭州市中医院的何迎春博士认为,货真价实、质地精纯的蜂胶确实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非常适合属于阴虚体质的人服用。但是,身体健康的人不宜长期服用蜂胶。属于严重过敏体质的人、孕妇及1周岁以下的婴儿应慎用蜂胶。
长期服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 男198例、女156例;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为 (54.28±7.63) 岁;体重54~85 kg, 平均体重为 (64.32±7.14) kg;身高152~181 cm, 平均身高为 (168.32±6.58) cm;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为 (6.85±2.04) 年。
所有患者收缩压≥140 mmHg和 (或) 舒张压≥90 mmHg, 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等患者[2]。所有患者对接受的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 并自愿参与该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进行洗脱, 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商品名:络活喜, 规格:5 mg, 国药准字H10950224) , 初始剂量为5 mg/次, 1次/d, 于临睡前口服[3]。用药4周后血压达标者, 以该剂量维持治疗, 血压未达标者, 增加剂量至10 mg/d。阿托伐他汀片 (商品名:立普妥, 规格:20 mg, 国药准字H20051408) , 20 mg/次, 1次/d[4]。
连续用药24个月, 治疗前后采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动脉弹性;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
1.3 判断标准
小动脉弹性指数 (AEI) 由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自动分析给出。
采用超声心动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 、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 。
左心室质量 (LVM) =0.8×1.04×[ (LVEDd+IVST+LVPWT) 3-LVEDd3]+0.6;
体表面积 (BSA) =0.0061×身高+0.0128×体重-0.1529;
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LVM/BSA[5]。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 治疗24个月后患者小动脉弹性指数明显上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48例, 发生率为13.56%。其中胃肠道不适38例、水肿3例、头痛5例、眩晕2例;症状均较轻微, 无一例因不耐受而终止治疗者。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引起动脉结构发生改变、舒缩功能受损、弹性下降[6]。在此过程中, 钙离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环节。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后可导致冠状动脉的张力调节机能异常, 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7]。同时高血压还可导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使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易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增加猝死的危险性[8]。
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对去极化细胞的钙通道具有高度选择性, 对外周血管的作用尤为突出。通过舒张全身血管而降低血压, 并可扩张冠状动脉以增加冠脉血流量, 恢复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9]。
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调脂药物, 可有效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通过直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 促进一氧化氮释放, 以减少自由基、抑制内皮素, 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动脉弹性的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弹性而发挥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与通道阻滞剂联合应用, 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10]。
该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片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延缓甚至逆转左心室肥大, 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左心室肥大的影响。方法 以35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连续用药24个月, 比较治疗前后动脉弹性、左心室肥大的变化, 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 治疗后患者小动脉弹性指数明显上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为主, 未影响疗程。结论 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片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延缓甚至逆转左心室肥大, 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高血压,动脉弹性,左心室肥大
参考文献
[1]胡丙清.辛伐他汀并氨氯地平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 (12) :1301-1302.
[2]路岩, 姜一农, 崔海燕, 等.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 (5) :192-195.
[3]汪莉, 高天, 汪海娅.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28) :512-515.
[4]徐婕, 龚建祖.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2009, 9 (1) :17-19.
[5]崔淑娴, 王立奎, 王浩, 等.阿托伐他汀改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 (5) :480-481.
[6]杨艳红, 闫冬霞.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5) :78-79.
[7]黄冬娟, 胡万英.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1, 23 (9) :162-163.
[8]刘德敏, 崔炜, 鲁静朝, 等.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弹性功能及主动脉重构[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 17 (5) :410-415.
[9]陈卿, 吴健, 伍建红, 等.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对动脉弹性和左心室肥大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7, 15 (7) :5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