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监管平台

2024-10-28

综合监管平台(共12篇)

综合监管平台 篇1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即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近年来, ETC技术在国内国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电子收费发展的过程中, ETC客服网点是直接面向客户, 为其提供服务的。如对申领或购买车载电子标签的用户进行登记和审核, 向用户发放电子标签, 接受客户的挂失和注销, 为用户进行充值等。发达完善的客户服务网络, 是提高用户对ETC系统认可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子收费规模不断扩大, ETC客服网点数量不断增加时, 建设ETC客服网点综合监管平台就变得尤为重要。每个ETC客服网点都具有其完善独立的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 (如图1) , 只是各个ETC客服网点之间的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是相互独立各自运行的, 没有连成一个整体, 整体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一、ETC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ETC系统是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装置OBU (On Board Unit) 与安装在收费站车道上的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 (如图2) 。其主要组成为车道控制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和其他辅助设施等。其中, 车道控制系统设置于ETC系统的最前端, 包括各种前端设备 (如路侧交易控制系统、车道天线、过电压保护器、专用供电模块等) 成分。车道控制系统主要控制路侧设备与车载机进行读写通信, 并根据车辆提供的信息控制辅助装置 (如报警装置、自动栏杆等) 的开启, 同时负责生成和收集ETC系统的原始收费数据信息, 并上传到收费站管理系统或收费中心管理系统。中心管理系统获得车辆识别信息, 如将汽车的车牌号、车型等基本信息和数据库中相应信息进行判断和比较, 根据发生不同情况控制管理系统发出不同的指令动作, 例如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从此车的预付款项帐户中扣掉此次应交的过路费, 或发送指令给其它辅助设施来工作。其它辅助设施如:违章车辆摄像系统, 其它障碍或自动控制栏杆, 交通显示设备 (红绿灯等设备) 指示车辆继续行驶。

二、监管平台建设的意义

监控系统整合为监管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机制的体现, 具体表现了ETC管理系统科技含量的明显提升, 实时对ETC客服网点进行管控。同时, 监管平台又是集成整合了信息化的各要素, 集中展现了互联互通网络、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等各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运行, 具有信息集聚、服务监督、纠纷处理、辅助决策、动态监测、在线指挥的功能。综合监管平台是基于网络视频监控平台进行的功能扩展, 除实现视频监控基本的功能外, 还需要实现与遥信、遥测、遥调、遥控“四遥”的智能化联动监控, 并可实时查询ETC车道的运行状态、车辆通行数据, 及时为ETC用户快速通行保畅, 提升服务质量。

三、监管平台功能

(1) 监视和录像功能。系统对不同级别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用户根据自己拥有的权限, 可以对前端监控设备进行图像的实时预览, 实时画面可同时监控多路图像, 用户按需自行选择, 系统具有控制云台转换监控区域等操作的权利控制, 权限越高的用户其拥有的级别越优先, 系统具备多个画面轮流循环的功能, 监控用户可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将监控现场按顺序轮流切换, 也可轮切显示全部的摄像机画面于一个图框内, 画面切换的间隔时间可以灵活调动。系统可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前端硬盘录像机的录像计划, 如定时录像或实时录像等。同时,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录像的保存、删除和回放等。 (2) 同步录音功能。系统可以实现服务窗口业务员与客户的实时全程录音和回放。主要分为现场录音和电话录音等。系统能实现录音的自动/手动开启和停止, 支持多条件组合查询录音, 录音文件能直接放音, 可进行快进、快退、暂停等操作。 (1) 现场录音。现场录音是指通过拾音器、全向话筒或双向对讲机等设备采集声音信息, 经过一系列转化处理, 生成音频文件存储到指定空间。 (2) 电话录音。电话录音是采集电话上的语音信号, 并安装相关标准转换成数字信号, 便于储存。目前, ETC客服网点布设的电话多用于业务咨询和内部沟通, 采用简单的录音卡或USB录音盒进行采集即可。 (3) ETC车道数据查询功能。高速公路各监控分中心都有管理服务器能进行ETC车辆的的数据查询, 包括车道运行状态, 车辆通行数据等。目前, ETC客服网点客服系统无法实时查询到车辆的通行记录,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无法及时为客户排除通行异常或提前告知客户ETC车道通行情况。及时掌握ETC车道数据, ETC客服网点就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4) 报警功能。报警可分为触发消防报警、防盗报警和动态检测等。系统可根据报警信号配置相应的联动方案, 如执行云台转向触发的位置, 监控主机放大图像显示, 报警时自动录像, 弹窗提示, 监控墙图像切换, 声音警报等操作, 在非上班时间内, 可进行短信发送提醒。 (1) 触发消防报警。网点柜台上配置手动报警按钮, 在特殊情况发生时, 相关人员可手动触发报警按钮, 引发报警系统执行相应的联动方案。前端设备支持主要包括声光电报警、门禁等报警输出, 支持报警触发录像及图像抓拍等。 (2) 防盗报警。防盗报警是针对特定时间、特定区域进行配置的, 如下班无人留守时, 当开启报警设备, 遇上有可疑的移动物体, 即可自动触发报警, 进而系统执行相应联动方案并保存即时录像等, 避免盗窃造成的损失。 (3) 动态检测。系统应在每时每刻都去主动检测每台设备工作状态, 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在途中进行报警, 让所有隐患均消灭在萌芽, 从而确保所有已联网的监控安防设备和系统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稳定运行。 (5) 管理系统。 (1) 日志管理。系统拥有完善的操作日志和报警日志, 在系统中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将留下记录, 留于监控审查, 详细记录了触发报警所产生的日志并和保存的录像相关联, 从而便于随时调阅, 并且所有日志均提供报表打印和数据导出的功能。 (2) 网站访问。系统会提供网络访问接口, 用户通过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相应网页访问安防监控系统, 并对图像进行实时查看, 方便远程监督管理工作。

四、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1) 监控的系统布置。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的软件版本不对应的, 通过升级硬盘录像机软件来实现互通硬件型号与综合监控平台的互通。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可直接和综合监控平台实现互通的, 就继续该硬盘录像机作为综合监控平台的前端设备的使用。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的硬件软件都无法与综合监控平台进行互通时, 如果该类设备较多, 建议在综合监控平台前设置相应的接入服务器, 专门用于其进行相关转换, 从而实现与综合监控平台的互通。如果该类设备非常少, 建议直接更换。现有硬盘录像机设备的硬件软件都无法与综合监控平台进行互通时, 且将要或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时, 可直接更换。 (2) 监控中心设备配置。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视频存储服务器、监控计算机、WEB服务器、屏幕墙、监控摄像头、硬盘录像机、云台、网络型录音设备、情报墙和安防设备等。

五、实施方案

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案, 一般分3个阶段来完成并完善网店综合监控平台的建设工程。

(1) 第一阶段。对现有ETC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总体整合, 从而形成完整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信息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和远程监控, 此阶段重点要求实现实时浏览、视频存储及回放、远程控制等功能。 (2)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整合后的联网监控系统和ETC网点监控以及其他的监控系统, 如车道自动化系统进行互融, 从而实现联动报警, 进一步实现高速路的无人值守, 此阶段重点要求实现报警系统和综合监控网络系统的互联从而实现联动报警。 (3) 第三阶段。在前一阶段构建的平台之上, 经过二次开发来实现图像智能的分析等应用。此阶段重点要求实现智能图像的分析和识别的功能。

综上所述, ETC客服网点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能有力地促进ETC的推广使用, 能给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带来极大裨益。ETC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中拥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而建立网点综合监管平台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 从而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 此举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提高。最后让我们期待ETC客服网点综合监控平台其和其它相关方面的综合监控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收益和便捷。

摘要:目前飞速发展的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为我们实现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带来突破。它是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 与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专用微波进行短程通讯, 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至收费结算中心, 进行后台结算, 从而实现了车辆通过道路、桥梁收费站时, 自动缴纳通行费而不需停车通过收费站人工台缴费。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子收费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ETC客服网点综合监管平台的功能、建设等。

关键词:ETC,监管平台建设,综合监控

参考文献

[1]郑欣然.ETC客服网点综合监控平台建设方案,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3.7

[2]陈红华等.ETC技术及其发展, 公路交通科技, 2001.6

[3]韩庭炎.浅谈ETC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1)

[4]李爱民.全国高速公路区域联网ETC建设的基本设想,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5]裴月玲.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研究

综合监管平台 篇2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处于跃升全新阶段,和平与发展成为民族发展的主流趋势。广播电视作为重要媒介,凭借自身灵活性、影响力较广等优势,已然成为我国政治与宣传工具,其重要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如何实现对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构建监管与调度综合平台系统基础之上,深入探讨综合系统的功能、构成等,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系统

前言: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各地区广播电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积极构建监测监管与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系统,以此来减少外部环境对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保障,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媒体服务。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非常必要,不仅能够让我们明确综合系统构建的重要作用,还能够为尚未构建综合系统的广播电视台提供参考和借鉴。构建综合系统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下,社会发展赋予了广播电视全新定义,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工具,加强对广播电视的管理,能够促使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就本质来说,广播电视从技术至内容,从管理到效率都具有其内在规律。构建综合管理平台,能够从技术层面上规范广播电视经营行为,实现对全波段、全时段的高效监督和管理,促使为国家及人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同时构建综合监管平台也是广播电视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协调各方面因素,构建一支将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队伍,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广播电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可见,构建综合系统不仅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广播电视发挥舆论价值的必要手段。综合系统构建

为了提高本文研究针对性,笔者选择某省广播电视作为研究对象。该省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构建了集监测、信息发布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调度系统。其中系统是由监测中心、16个市州监测前端系统构成,能够实现对各个地区两套自办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的存储,能够满足本省广播电视的统一管理需求,且在实践中,整个调度及管理效果较好。

2.1系统功能

系统立足于广播电视实际发展需求而建立,功能多元,如质量监测,能够对各市州前端采集广播电视信号,对当地播出的重大停播事故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发生的事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分析、汇总和处理,减少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能够对广播或者电视节目进行巡回监测,掌握节目内容。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综合系统能够及时转发国家广电总局安全播出预警信息等,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从而为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保教护航。

2.2系统构成

综合系统是由网络系统、控制系统及监测系统等多个部分构成。一是网络系统,主要是针对地方播出的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前端压缩编码处理后,通过宽带专网,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审核。网络系统主要建立在中心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基础之上。

二是中心控制系统作为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而核心,也是查询的主要入口。在此基础上能够对网络检测前端信号进行控制、监听等操纵,由服务器、工作站及多媒体网关服务器等构成。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趋势下,中心控制系统架构采取B/S、C/S混合式体系架构,以此来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户数量。一般来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且交互性强,通过C/S方式能够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

三是监测系统,通过无线天线接受当地的AM(522~1622kHz)、FM(87.5~109MHz)广播节目,实现针对性监测。广播信号经过数字压缩处理后,能够在本地磁盘存储一个月,总调度中心可以随时监听任何一个广播节目内容,对存在问题的节目进行停播等处理,有效提高了对广播信号的管理水平。

四是屏幕显示。综合系统在构建过程中,非常关注系统与人员之间的交互性。因此设计了超大屏幕,实现对各个地区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监督和管理。大屏幕显示系统能够满足多画面、多状态显示需求,能够对视频图像及电视进行合理分割处理,呈现具体地监测数据。

五是调度系统。综合系统与总局预警发布系统连接到一起,能够借助预警信息实现对全省各个单位发布的监测信息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调度系统能够汇总各类信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以此来达高效的管理目标。不仅如此,还能够构建IP派发机制,确保政策的下达,实现信息共享目标

2.3系统运行效果

该综合系统在该省广播电视中应用几年后,经过了建设、升级等多个阶段,正式进入到使用阶段,且运行状态较好,无论是平台界面、还是功能划分都符合人性化需求,在提高广播电视监测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实践中,系统运行准确率较高,提供的信息具有可信度。其中广播监测误报率在1%以内,漏报率在5%之内,整体效果很好。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构建内容广泛、技术先进的综合监测系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虽然难度较大,且成本、时间投入较多,但是新形势下,我们只有构建综合监测系统,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因此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合理原则,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综合监测调度平台,实现对各广播、电视节目的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节目播出安全性,从而促进广播电视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游声红、罗静、许扬.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与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02):108-111.[2]谢东晖、杜国柱.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08):45-48.[3]居朝军、钱卫.构建省级广电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08):145-151.[4]王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平台管理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2014,(09):1095-1096.[5]刘晓奇.陕西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的初步设想[J].科技资讯,2012,(22):66.作者简介:

综合监管平台 篇3

關键词:SuperMap GIS;土地综合监管平台;标准建模语音

1 SuperMap GIS简介

基于SuperMap GIS软件平台开发GIS应用系统,主要专注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房产管理、统计、军事与公安等领域的GIS应用系统开发,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其它领域的应用系统。可以直接为最终用户开发GIS应用系统,也可以与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与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合作方式包括:直接参与项目开发、为用户定制专业GIS应用模块、提供成熟的行业应用源代码和解决方案。

SuperMap GIS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同时它具有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多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动态监测的能力,是当前一种效率很高的管理决策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土地开发的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商业开发应用等领域。SuperMapGIS体系结构由3个部分组成:(1)数据输入。(2)数据库管理与数据空间分析。(3)数据输出。

2 SuperMap GIS在土地综合监管平台的应用及前景

土地综合监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繁杂的信息化技术与一种负责的行政管理工作相结合的产物,特别多的信息量给从事土地综合监管工作的劳动者带来特别多工作量。从而,借助于计算机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土地综合监管信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1 SuperMapGIS在土地综合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在SuperMap GIS中建立土地综合监管管理系统时应该包含以下几种功能:(1)土地综合监管查询与管理。(2)土地综合监管专题制图。(3)辅助房地产管理决策。

2.2 SuperMapGIS在平台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的应用前景

在SuperMapGIS应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抓住业务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信息数据概念模型这两点就能保证系统顺畅运行。

针对当前一些空间数据模型与此数据库自身的特点,空间几何体坐标数据是以二进制数据的形式被管理在数据库中,即所有坐标数据被集成到RDBMS中,形成了空间数据库,并在SQL Serve数据库中以层标的形式组织和表达。不同数据库的表中需要分别放于不同图层的空间数据,而同一层中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同样需要放于不同表中。

2.3 SuperMapGIS利用标准建模语音建模的应用前景

空间地理信息诸元是操作面中各种地理实体或现象的概括,空间地理信息诸元包括属性和空间数据,其中属性数据是空间地理信息诸元的认为属性,空间特征数据包括了定位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个空间地理信息诸元层是在一定地理意义上相关的空间地理信息诸元的几何组成的,每个空间地理信息诸元层之间在数据组织和结构上又是相对独立的,对空间地理信息诸元进行科学的组织、合理地存储和高效的检索可以通过空间地理信息诸元层完成。将具有一定范围并且连续的地理空间成为操作面,目的是为便于组织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的描述、数据来源等,地理空间中不是只有一个操作面,而是包括多个操作面,且相互之间可以相互重叠。

2.3.1 SuperMapGIS在空间数据建模的应用前景

在一般情况下,SuperMapGIS的空间地理对象抽象为四中基本的类型:点(Point)、线(Polyline)、多边形(Polygon)和文字(Text)。将这些基本图形进行几何对象的抽象,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分析和封装,就会得到各种相关基本图形的抽象类,它们主要描述二维空间R2中的0、1、2、维几何对象。

2.3.2 SuperMapGIS在图层模型的应用前景

为了将地理的各种空间数据模型、图层和地理元素在屏幕上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地图,必须要有图层配置,图层的配置主要是使计算机在进行地图的显示时能够得到地图层的顺序和空间地理信息诸元层的绘制属性配置和数据的具体位置;每一层的数据类型不同,因而其对应的图层配置也不相同,各种类型的数据会有各自的配置要求。

2.3.3 SuperMapGIS在操作面建模的应用前景

除了拥有各种地图的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图层数据,图层配置属性等信息外,还要有一个地图的整体模型,由此来实现整幅数据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按指定顺序显示各个图层,这些图层又以覆盖的形式从底层向上层层叠盖,形成色彩鲜明的地图图形数据,即所见的地图图形是地图图层覆盖叠加的混合效果的表现。

总结:基于SuperMap GIS的土地综合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国内现有土地综合监管管理业务特点,采用更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包括不动产测绘、土地综合监管信息发布、不动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不动产政务管理和不动产档案管理等相关业务,可实现不动产管理部门和开发单位、不动产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联动,能充分满足不动产管理单位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实现不动产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与数据化。

参考文献

[1]王苗苗,李风贤.基于SuperMap软件的三维数字校园建设[J].科技视界,2016,27:465-466.

[2]王少华.超图平台软件创新:SuperMapGIS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体系简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03:433-434.

[3]王少华.超图平台软件创新:SuperMapGIS高性能GIS技术简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05:718.

[4]张成,郗风江.基于SuperMapObjects的遥感影像多种切割方法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7:100-101.

[5]张燕萍.基于SuperMap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1:219-220.

综合监管平台 篇4

随着广电监测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业务的不断深化, 江苏省广播电视监测台 (以下简称“我台”) 的监测监管职能与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实时监测卫星、有线模拟、有线数字、中波调频广播、开路电视等传统的传输覆盖方式, 到三网融合与新媒体发展大背景下面临的IPTV、互联网视听节目、CMMB、DTMB等监测任务, 如何集约高效地利用已有资源, 建设智能化、集中、综合的监测监管平台, 以达到对海量数据和关联信息的深度发掘, 提升全面搜集、快速定位、正确应对的水平, 是我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我台通过与监测厂商、系统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开发与验证, 以建设广播电视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为契机, 初步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视听节目等信息的集中存储规范, 并通过此规范实现各个业务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存储与读取, 结合发布与展现技术完成对全媒体信号源的有效调度、展现与发布。解决了各个业务子系统之间视音频存储节目的互联互通, 实现了监测视听节目资源的共享。通过全媒体监测平台完成对所有信源报警数据的集中智能化处理, 并可以通过调度展现系统实现监管数据和视音频信息的集中调度与发布展现。

1 建立系统建设规范

通过建立我台的系统建设规范, 所有在建系统和待建系统在规划建设时, 均按照我台总体规划和规范进行相应的功能开发, 实现对台内多种监测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存储共享、集中展现与发布。

我台现有广播监测、无线电视监测、有线电视监测、卫星监测、互联网视音频节目监管等监测系统。目前这些已建系统都在正常运行, 每天产生大量的视音频节目数据。但各个系统结构、视音频文件存储格式不统一, 存在不同的命名规则、编码格式、不同码率、不同分辨率的视音频节目, 无法充分利用硬件设备资源, 更满足不了统一集中发布的需求。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些系统资源, 我台联合监测前端厂商, 通过统一系统存储规范、编码规范、录像文件调用接口规范, 实现在多个监测系统之间的互通访问, 实现对原有系统的计算、存储等资源的有效利用, 并确保视音频节目的安全集中存储。

1.1 统一系统建设规范的意义

实现对监测监管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再利用。将原来无序、多格式、多方式的存储模式变为可管理、易读取、可再利用的存储模式。首先将原有各监测系统的视音频文件集中存储于我台核心存储, 同时严格规范了监测前端存储视音频文件的命名规则、封装格式、收录片段索引文件信息。各监测系统将视频数据、业务分析数据和系统配置及管理数据, 分别存储在本规范定义的目录下。

有利于监测资源共享, 实现各监测系统互联互通。原有各个监测系统之间都是独立存在的, 相互间不能互访。通过统一规范, 可以实现各个监测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如视听内容分析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有线数字监测系统收录的视音频节目, 完成节目的广告、新闻、舆情等情况的分析。

提高各监测系统之间的数据调用耦合度。通过系统建设规范, 系统之间对接时不必再次开发订制接口, 各个业务子系统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系统规范, 轻松的获取相应的视音频节目数据和监管数据, 同时通过标准的Webservice实现数据的共享。

节省前端监测系统建设费用。以我台视听内容分析项目为例, 视听内容分析项目是基于视音频文件进行广告类、新闻类、舆情类节目的内容分析系统。在此项目中, 我台通过与原有各监测系统对接, 可以完成多种信源的节目内容分析工作。如果按以往项目方式, 需要在此项目中采购新的不同信号类型的采集监测前端进行节目转码收录, 随后再进行分析。而采用规范化的视音频节目录像读取技术, 可以方便、快捷的从任意信源的监测系统中获取视音频文件存储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 大大节省了监测前端、收录存储的建设费用。

方便后续相关业务的扩展。通过我台核心存储的监管数据、监测数据、视音频节目录像数据的系统共享, 实现监测监管平台对所有录像文件资源的掌控。可以根据元数据信息内容, 按照频道、地区、省市县等条件做媒资文件检索。通过在平台中引入监管内容编目系统, 对全台所有收录的节目做详细监管内容编目, 使信息系统化和有序化, 信息检索更便捷精准, 有利于信息再利用以及数据的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1.2 主要规范内容

1.2.1 目录结构规范

整个视音频节目存储的目录深度为五级, 每一级目录可以直观的根据目录文件夹名称来快速区分是哪种信号类型、是媒体文件还是索引文件或监测数据, 方便系统维护人员在系统故障时, 可以通过访问共享存储方式来获取相关的监测监管数据。具体定义如下:

第一级是监测目标类型, 例如有线数字电视监测数据固定为01、有线模拟02、调频广播03、卫星04、开路05、CMMB 06、IPTV 07。

第二级为数据类型, 目前定义Index、media、System三种类型, 分别代表如下含义:Index目录下存放录像文件的索引文件, media目录下存放各个被监测频道的录像文件, System目录下存放该监测前端的系统检测数据。

第三至第五级主要为media目录下的视音频文件的规范约束, 其中第三级为频道名称文件夹, 频道名称命名按《江苏省监测台频道名称编码规范》频道编码字典表进行命名, 确保可以根据频道编码快速找到频道。第四级为日期目录, 文件夹命名以系统日期为例, 目录名称编码格式遵循YYYY-MM-DD格式, YYYY对应用四个字符标识的年度数字, MM对应用两个字符标识的月度数字, DD对应用两个字符表示的天的数字。例如2012年2月1日对应的目录名称为2012-02-01。该级目录用来存放根目录名称对应的一天的录像文件, 不再设置下级目录。

1.2.2 录像文件命名规范

监测前端采集的录像文件必须存储在上述定义的第五级目录下, 媒体文件名格式为SRC—Signal-CHN-STime, 文件后缀为TS。SRC表示数据监测点来源, 本规范中数据监测点来源进行了统一编码, 请参考《江苏省监测台监测点编码规范》监测点编码字典;Signal表示为信号类型, 本规范中信号类型进行了统一规范, 请参考《江苏省监测台信源码规范》信源编码字典;CHN表示频道名称, 本规范中的频道名称进行了统一编码, 请参考《江苏省监测台频道名称编码规范》频道编码字典;STime表示该录像文件的开始时间, 格式为YYYY-MM-DD-HH-mm-ss。例如:300002-01-1001-2012-01-05-12-05-00.TS对应来自无锡监测点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中央1套2012年1月5日12点5分0秒开始的录像。

1.2.3 录像文件格式规范

录像文件格式定义包含音视频编码、数据封装等相关参数, 具体定义如下:录像文件可以在VLC播放器下正常解码播放, 不需要安装任何第三方插件。其中视频编码规范为:采用标准H.264编码, baseline profi le;分辨率支持1080p, 1080i, 720p, Ful D1:720×576、CIF:352×288;码流控制:CBR/VBR可选;输出码流200kbps~2Mbps可选, 标清分辨率下默认码流为700kbps。音频编码支持声道:立体声音频编码:MP3;支持采样率:16k Hz、22050Hz、24k Hz、32k Hz、44100Hz、48k Hz;支持速率范围:8kbps~128kbps;文件封装格式:H.264 SPTS。

1.2.4 监管业务数据规范

监管数据包括前端监测点信息编码、信号类型、频道编码、频道扫描结果、索引文件等数据。各业务子系统之间如需要信息交互时, 需完全按相对应的编码字典表进行交互。

前端监测点信息编码。为确保监测点的唯一性, 同时可区分一个区域有多个监测点的特殊情况, 在监测点后增加两个序号, 如江苏省连云港市监测点代码分别为320700江苏省连云港市、320701江苏省连云港市市辖区, 其它区域以此类推。

信号类型信息编码。有线数字电视01、有线模拟电视02、中波/调频广播03、开路模拟电视04、卫星电视05、地面数字电视06、IPTV07、CMMB 08、3D数字电视09、互联网10。

1.2.5 索引文件规范

索引文件规范主要是方便当系统的元数据管理服务器出现异常时, 可以通过访问共享的方式直接调取前端系统的视音频节目存储文件, 从而可以确保系统的应急调度。主要标签说明为:medialist表示媒体文件列表, 该标签有两个属性, 分别是chanel (频道名称, 参照频道编码) 和监测点名称 (参考每个监测前端的编码) ;media表示媒体文件节点, 包含一个属性path, 用来描述媒体文件对应的全路径和文件名。该节点是medialist的第一层子节点。

1.2.6 视音频节目元数据管理规范

为了能充分利用视音频节目存储数据, 通过视音频节目元数据管理规范完成对所有视音频节目的规范化处理与存储, 将所有视音频节目的元数据信息按信源、监测点、频道、存储路径、文件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码率、分辨率进行分类处理, 并通过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完成对元数据的入库、查询、删除操作, 方便第三方系统调用元数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 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 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

1.2.7 基础数据同步服务相关接口规范

对外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的同步和变更通知, 包括频道信息、前端列表信息。前端列表信息包括平台所有的正在启用的前端, 前端信息同步是确保所有信息数据可访问、可调用。频道信息内容包括所有前端的所有正在实时监测的频道列表。

1.2.8 频道信息同步接口规范

功能描述:第三方业务系统主动调用此接口, 并输入指定的合令类型, 平台会返回所有前端的频道列表数据。

1.2.9 频道信息变更通知

功能说明:频道信息变更时, 平台主动向已经在平台注册过的第三方业务系统通知变更信息, 确保第三方业务系统与平台的数据一致。参数说明:Notifycation;Notifycation Type变更通知。

1.2.1 0 前端列表信息同步

功能说明:第三方业务系统主动调用此接口, 平台会返回所有前端的前端列表。

1.2.1 1 媒体文件元数据注入

功能说明:平台提供前端业务系统向中心存储添加媒体文件, 将对应的元数据信息 (包括所属前端、信号类型、文件编码格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信息) 提交、登记到中心公用服务平台。第三方业务系统向中心存储添加新的媒体文件, 文件存储完成后需要将这个媒体文件对应的元数据信息提交到中心平台。调用此接口输入相关的元数据参数完成对媒体文件的添加。

1.2.1 2 媒体文件元数据查询

功能说明:系统提供媒体文件查询接口, 业务系统通过输入:前端、监测点、信号类型、频道、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查询条件参数, 获取媒体文件列表。返回的文件列表以XML数据格式输出。如果平台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元数据信息, 平台返回信息中Common Response的status值为ASYNCHRONIZED, 表示平台获取文件后, 会将查询结果通知业务系统, 通知时调用“媒体文件元数据查询结果通知”

2 监管数据集中发布与综合展现

主要完成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数据发布与集中展现, 通过大屏发布、终端发布、报表发布, 实现我台多渠道、多形态、立体化的发布与监管。集中发布的数据包括如下内容:报警监测数据、实时视音频节目数据、视音频节目中心存储录像、广电监测资源分布数据、报表统计数据等。其中实时视音频数据通过大屏发布, 可以通过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完成任意前端指定的的实时节目上大屏发布显示。报警监测数据则通过报警通知以短信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机上, 实现对重大报警监测的第一时间通知。视音频节目录像数据及报表数据可以通过PC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进行远程的查询与调看。

2.1 监管数据集中发布的意义

实现监测监管数据的全方位展现。通过建立统一的集中发布机制, 实现对各监测系统中经过确认的相关报警信息、故障日志、媒体文件等监测数据统一集中发布, 为省局领导、省局各相关处室、省委宣传部、总局等目标群体提供访问接口, 并通过大屏调度、短信推送通知、PC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完成对监管数据的全面展现, 有利于快速有效地对一些重大安播事故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各类发布信息数据的集中发布及安全可靠。系统提供发布过程中的流程控制, 使得信息发布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审批才能正式发布到系统中, 发布各类信息之前都必须经过机器和人工的双重审核, 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和安全可靠。

整合监测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各监测系统业务有机整合, 联动性、互通性大大提高, 大幅提升使用操作、数据分析、安全监控等各方面效率。监测监管平台将各业务资源做了整合和统一, 使得业务管理由原来的各监测系统单独进行, 转变为综合业务管理, 降低了很多传统管理方式的复杂性, 提高了管理者的业务管理效率。

建立统一的流媒体发布中心。通过流媒体点播技术完成对中心存储的视音频节目的集中点播发布, 实现中心存储中所有信源的视音频节目录像文件的按需点播回看。第三方业务系统通过调用标准的流媒体调看接口服务, 可以按信源、前端、频道、开始结束时间等返回给第三方系统点播出节目流。

创新的广电资源展现方便掌握广电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对省内的各中波台站、调频台站、有线网络的发射与传输资源的展现, 实现了对江苏省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分布及覆盖范围图形化动态监管, 可以直观的了解所有站点的工作情况, 当某个台站出现重大停播事故时, 可以为相关领导提供辅助决策, 临时调用哪个台站、哪个频率频道接管发射任务。

实现多信源的同屏比对监测。传统的信号监测只能完成单一信源的多画面监看, 而通过集中的发布与调度可以完成多信源前端某些重大节目直播期间的同屏比对多画面显示。如可以实现CCTV1在重大节目期间, 对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DTMB电视、开路电视、IPTV电视的CCTV1播出情况的多画面同时监看, 并可以动态选择信源同屏比对, 包括不同监测点、信号类型、信号区域、频道节目等, 同时显示画面要求含有内容窗口、信源标识、以及音量柱监视。

2.2 集中发布与综合展现主要功能

全媒体信源的集中监管与处理。完成对全部信源的监测前端信号报警信息的集中显示与处理, 平台实现在同一界面完成多信源集中报警监测值班界面。在同一界面可以实现对所有监测信源 (有线数字、调频、中波、IPTV、CMMB、DTMB) 的报警集中监测。并可按内容、码流、信道、设备对报警进行归类分组, 使监测数据展现更加清晰。具体如图1所示。

多信源同屏集中比对展现。因为平台汇聚了我台内所有监测信号源的监测数据, 所以可在同一屏幕上比对监看不同信号监测系统的实时直播节目, 及时掌握各个信源是否被下一级播出机构台标替换、直播内容被覆盖、错播等。

多信源视音频实时与录像节目发布。平台可以对所有信号类型的所有前端实时监测的实时视音频节目进行对外发布, 发布的频道可以进行实时的节目调看。对所有实时监测的视音频直播节目发布后, 查询人员可通过输入频道关键词, 系统可以智能搜索与关键词相关的频道列表。并可按信号类型、频道类型、所属前端 (区域) 进行过滤。同时与对应的节目播出EPG单进行关联, 在进行节目实时监看的同时, 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前正播出的节目名称, 以及即将要播出的下一个节目名称。

实现对所有位于中心存储的视音频录像节目的发布, 用户查询可按信号类型、频道类型、所属前端 (区域) 、节目名称、录像开始时间、录像结束时间进行组合过滤查询。用户可以按节目名称快速查询调看节目, 在节目名称中输入所关心的节目名称关键字, 系统可以按输入的关键词自动联想, 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其关心的节目。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节目名称, 对整个节目数据库有包含此关键字的节目进行全文检索, 以列表的方式显示给用户, 用户可以根据其关心的内容通过双击节目列表, 完成对指定节目的录像调看。在节目回看过程中支持快进功能、支持双击最大化、截图、支持显示音量及调节音量大小功能。界面如图2所示。

广电资源集中展现。在同一窗口上实现全省广电资源的分布情况的展现, 以及各种广电资源的覆盖范围, 并通过地图方式对省市县 (区) 三级广电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图形化标记, 对各种型号类型中所涉及到的频率覆盖区域范围做图形化显示, 如图3所示。其中包括如下资源展现:中波广播发射站点、调频广播发射站点、开路电视发射站点、CMMB发射站点、DTMB发射站点、广电有线传输网等。以上资源信息都可以实现按图形方式展现各种信号传输、发射站点的分布情况, 并对其中重点频率进行覆盖范围统计的图形展现。

3 结束语

如何充分利用种类繁多的不同厂家的监测系统资源, 更好地为监测监管服务, 是广电监测领域新的研究课题。我台秉承开放、融合、创新的精神, 利用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 有机整合现有的监测系统, 将各个分离的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集中、可靠、安全、开放、高效的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 为实施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提供现代化的、规范的综合监测监管服务。在提升监测监管的自动化、智能化, 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 为广电监测领域提供了建设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总体规划 (广发技号[1996]222号) [Z].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_接口规范_V2.4[Z].

[3]广播电影电视部.GY5047-1993.省级广播电视监测台建设标准[S].

[4]国务院.国发[2010]5号: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Z].

[5]居朝军, 钱卫.构建省级广电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广播与电视技术[J], 2014, 41 (8) :145-150.

九江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篇5

第2期(总第10期)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1日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

正式上线运行

3月1日上午,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视频会在市财政局七楼会议室召开,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熊永强,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董金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管委主任杨志军,市政府党组成员、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察委副主任邵丹波出席会议。会议由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泽浔主持。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市直成员单位 1

分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市财政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新闻媒体记者等共180余人参加视频会,各县(市、区)相关人员在各分会场参加视频会。

会上播放了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宣传片,工作人员对监管平台进行了汇报演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董金寿发表讲话。随后,熊永强、董金寿、杨志军、邵丹波、吴泽浔,共同按动彩色球启动“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网。标志着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董金寿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监管平台的开通上线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平台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平台建设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董金寿指出,信息化时代利用大数据开展监督工作是大势所趋,监管平台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二是要相互沟通讲配合,三是要固守底线讲纪律,四是要加强宣传讲氛围,真正让九江市涉农监管平台成为保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啄木鸟”,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润滑剂”,让监管平台真正成为阳光型、服务型的政府重要“窗口”。

会后,与会人员现场体验了一体机查询和监管平台各项功能,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扫描关注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学习了解平台。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是一个市县一体化平台,包含市本级及14个县区平台。整个平台建设按照“统一平台、分级管理、统一口径、分口录入”的原则由市里统一建设,各区县可以分级管理本区县资金数据,数据由各县区分口录入,再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全市涉农资金数据的统一管理与使用。自2017年10月起正式启动监管平台建设以来,历时5个月,如期顺利完成。平台已建成涵盖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及涉农项目监管网站多个查询渠道。截至目前,已经有498个成员单位、224个乡镇街道纳入平台监管;已录入信息180余万条,发布170余万条,录入项目1.2万个,已发布5000多个,发布的涉农项目资金总计9.6亿元,惠农补贴15亿元;平台根据已经录入的资金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产生项目类预警450多项,补贴类预警2200多人次;由于监管平台初次录入数据系统,大部分预警信息属于疑似问题信息。监管平台后台将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分类处理,一是对确实没有问题的疑似信息由平台监管办核实后进行销号;二是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按工作职责分别推送到相对应主管

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由平台监管办公室督办销号;三是对查实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由平台监管办公室移送审计、纪检等部门依法处理处罚。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财政局代章)

抄报:省财政厅及胡强厅长;市委杨伟东书记,市政府林彬杨市长,市委熊永强副书记,市政府董金寿常务副市长,市纪委杨志军书记,市政府张荣先副市长;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综合监管平台 篇6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農村电影放映完成场次103023场,观影人次达1631万。

广西多项措施强化

电视购物监管工作

广西广电局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全区电视购物监管工作。一是加强监测,提高节假日等时段的监测频次,开展排查6次,查处违规电视购物广告17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现场查摆,限期整改。二是加强广西电视台乐思购频道准入、内容审查和售后服务标准。三是加大宣教和社会监督力度,结合公益广告制播工作加强诚信企业宣传推广,曝光一批虚假电视购物和涉假企业。四是支持消费者协会畅通消费维权渠道,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

青海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

青海省广电局扎实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一是对微影视企业、青海本土题材影视剧创作和后期制作给予资金补贴。二是多次印发指导青海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文件和措施办法。三是实施“一县一影院”工程,预计2015年完成。四是确定中央文化专项资金项目、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五是青海广电网络公司新开通光节点180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发展宽带用户1407户。

综合监管平台 篇7

近年来,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 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农民工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 他们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规范的监督和管理, 这个庞大的群体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现象时有发生, 按月支付工资难以兑现;三是缺乏职业技能和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方面的事故隐患多;四是存在农民工恶意讨薪的情况, 以及有违诚信甚至违法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 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1]。

一、系统模型

建筑业劳务综合监管平台的硬件包括服务器、计算机、摄像头、员工考勤卡、读写卡器及连网设备等组成, 构成了连接各建筑工地、建筑企业、监管部门的网络系统。软件部分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建筑业劳务监管WEB系统、建筑工地数据采集系统和银行数据交换系统。其中建筑业劳务监管WEB系统是基于B/S架构开发的应用系统, 用于各类基础数据的录入和考勤工资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建筑工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从建筑工地采集劳务人员的上下班考勤信息, 并用于工资发放数据的确认;银行数据交换软件用于从银行接口获取发卡和真实的工资发放数据。

建筑业劳务监管WEB系统采用微软.NET平台, 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 采用典型的MVC三层体系架构, 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现层, 其模型如图1所示。

系统涉及的使用单位和用户较多, 包括:监管单位、建筑企业、劳务公司、劳务人员等。为用户使用方便, 系统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模式, 不同身份的用户通过统一的入口登录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权限控制机制, 各类角色的用户根据业务需求提供不同范围的信息管理权限, 例如监管部门可以查阅和管理所有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发放信息等;建筑企业只能查看和维护本企业内部的员工的信息;项目部则局限在本项目内部的员工范围。系统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式, 将业务模块中的公共部分封装成公用的构件库, 通过构件的复用提高开发效率。

二、系统实现

建筑业劳务监管WEB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员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考勤工资管理、奖罚管理、培训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维护等几大模块。下面以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信息库、工地考勤数据采集、工资发放和预警机制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说明。

2.1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信息库

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信息库是整个平台的基础数据。建筑企业和劳务公司首次使用系统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企业备案的信息包括:机构代码、企业名称、联系信息、法人信息、资质信息、奖惩信息、状态信息等, 由监管部门对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后加入企业信息库, 并为企业分配管理员登录账号, 企业通过该管理员帐号登录系统, 进行后续业务的处理。

由于劳务人员的数据较庞大, 基础数据的初始采集成为一个难点问题, 系统中劳务人员的信息管理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采取“谁聘用谁录入、一次添加长期共享”的机制。监管部门的管理员负责创建企业管理员账号, 企业管理员负责创建项目部管理员账号, 项目部管理员负责初始化劳务人员基础数据。企业在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 完成基本信息的录入工作, 劳务人员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文化程度、职称技能信息、参保情况、联系信息、状态信息等。如果被其它企业聘用, 则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即可调出该人员的基础信息。在企业聘用登记的过程中, 形成了劳务人员的劳动档案记录。

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劳务分包的情况, 一个项目部的人员可能来自多个单位, 为支持该业务的处理, 企业管理员在添加工程项目时, 可以为其添加分包项目, 并设置承包该分包项目的劳务公司, 设置完成后劳务公司即可以派遣劳务人员到该工程项目中。

2.2刷卡考勤终端和考勤数据上传

建筑工地考勤数据的采集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为工资发放拖欠提供判断依据;二是为防止劳务人员的恶意讨薪;三是对安全教育培训进行考勤, 检查安全教育的落实情况。目前考勤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刷卡考勤和人体生物特征识别考勤, 两类方法各有利弊:考勤卡实现方便, 但是容易出现作弊情况;人体生物特征包括指纹、人脸、虹膜等具有较好的防作弊功能, 但实现技术较复杂。由于考勤卡携带的不便, 也曾考虑用指纹实现考勤, 但由于劳务人员由于长期劳动, 手指指面变得粗糙, 给指纹识别带来困难, 因此本系统采用刷卡考勤的模式, 考勤卡采用符合ISO14443标准的非接触式RFID智能IC卡[2]。为解决携带和作弊问题, 将IC卡定制在硬币大小保护壳中, 并配上钥匙扣, 以方便携带。针对容易作弊的情形, 采用实地拍照的方式, 在考勤刷卡的同时, 将刷卡者进行拍照, 将拍照图像跟考勤结果一起上传服务器, 作为作弊判断的依据。

建筑工地是一个临时场所, 没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 有两种网络部署方案: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对于没有有线网络的地方, 在考勤机中可以通过GPRS发送数据到服务器中。考勤终端的软件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 考勤刷卡和拍照采用C/S模式的应用窗口界面, 而与服务器的通信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B/S模式, HTTP交互模式简捷, 服务器端不需要额外开发通信模块, 为系统实现带来了方便。

考虑到工地常出现的网络故障, 系统为考勤数据的交换准备了两种方案:在线交换和离线交换模式。考勤的名单根据工程项目编号从服务器上下载, 系统启动时会自动进行员工信息的同步, 如果由于临时性的网络故障, 也可以通过离线交换的模式, 即通过Excel文件形式从服务器上下载对应工地的员工名单再导入到考勤系统中。考勤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考勤记录自动提交到服务器, 如果网络不通, 可以将考勤记录导出, 再通过移动存储导入到WEB服务器中。系统主界面提供了一个指示灯用于指示网络连接状态。

考勤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是通过共享密钥的方式加密的。考勤终端配备了摄像头, 在刷卡时自动进行拍摄, 由于照片的数据比较大, 系统先对其进行压缩, 然后通过后台服务线程上传。系统采用双线程模型设计, 主线程和上传线程同时运行, 主线程完成刷卡和拍照过程, 上传线程通过HTTP协议跟WEB服务器进行交互。

2.3工资发放和欠薪预警

对建筑企业的工资拖欠进行及时地预警是本系统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为获得可靠的工资发放数据, 系统直接从银行提供的接口中获取数据进行监控。银行通过专线连接到监管部门的信息中心, 与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系统提供一个基于后台服务的数据交换系统定时分析银行传回的数据文件, 包括制卡数据和工资发放数据。交换文件的格式采用普通的CSV格式, 事先定义了字段的顺序和名称。

企业在录用劳务工人时, 就为他们申请了相应的银行工资卡, 银行把开卡信息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同步到系统中, 系统根据身份证号与银行卡号与系统中的劳务工人信息进行绑定。在每月工资发放过程中, 建筑企业每月生成应发工资清单, 在工资发放模块中导入系统, 并由劳务人员在工地客户端进行确认后, 方可提交给银行, 由银行将工资发放到员工的银行卡中, 监管单位用户可以在银行实发工资查询模块查询各企业员工工资发放的情况。应发工资表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企业名称、工资年月、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姓名、应发工资等几个字段。银行在完成工资发放的过程后, 将实发工资的数据交换到系统中, 系统将实发工资信息关联到相应的劳务工人的工资发放记录上。由于实发工资可能累计发放, 也就是说几个月的工资可能一次性打入员工的工资账户中, 而系统中需要提供每月工资的发放情况查询, 因此, 交换系统采用一种工资分拆的算法, 将银行实发工资按应发工资记录拆成每个月的实发工资记录, 分别记录应发工资表对应的记录中。

系统根据劳动合同、考勤数据和工资确认数据与实发数据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欠薪未发情况的统计数据。对于超过时限未进行工资发放企业, 系统会在监管人员的工作平台上进行预警, 预警提示分三个级别:3个月以上未发工资的企业用红色显示, 2个月到3个月未发用黄色显示;1个月到2个月未发用蓝色显示;正常发放用绿色显示。

三、结语

本文描述了一个建筑业劳务综合监管平台的主要设计和实现过程, 通过对建筑工地的考勤和工资发放等数据的采集和监控, 为缓解工资拖欠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也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劳务监管的决策依据。系统还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 比如考勤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等技术协助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一定时间的数据积累后, 可以采用数据挖掘相关手段挖掘深层次的关联信息, 为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支持;随着信息库的不断增长和用户量的增加, 需要考虑通过负载均衡手段提高系统的承受能力。

摘要:分析了建筑行业劳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筑业劳务监管模型, 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建筑业劳务综合监管平台, 通过建立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信息库以及对合同、培训、考勤、工资发放等数据的动态采集和监控, 实现对建筑企业工资拖欠的预警。实践表明, 该平台为建筑劳务工人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具有较高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劳务,市场监管,工资拖欠,欠薪预警

参考文献

[1]刘静, 董润润.建筑劳务农民工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管理工程, 2009, 6:16.

综合监管平台 篇8

随着“三网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 代表宽带多媒体技术的IPTV业务已成为“三网融合”的突破口。IPTV的传输是基于IP互联网的传输分发技术, 是不同于模拟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的全新应用, 所以针对IPTV的安全监测也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目前针对IPTV业务的监管主要集中在EPG采集与核查、信号质量监测等, 是传统的广播电视监测策略。IPTV采用的网络传输技术相对成熟, 所以在传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传输的内容。结合湖北省广电局IPTV监管要求, 本文提出了综合监管平台解决方案, 并已经在湖北省广电局监测中心投入建设和应用, 除了传统的监测技术, 还引入了媒体视音频内容智能分析、广电监管节目的媒资编目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机制和云计算管理服务。

1 IPTV业务发展及传统的监管技术

1.1 IPTV业务现状

伴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深入和第一批12个试点城市、第二批42个试点城市名单的正式发布, 国内运营商的IPTV试用商用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IPTV业务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2年底, 国内IPTV用户数达到2300万。技术方面, 宽带接入技术的进步以及多样化增值业务的广泛应用, 带动了IPTV的发展, 成为传统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由此可见, 作为三网融合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IPTV已逐步走向成熟, 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IPTV用户规模的增长, IPTV正在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渠道, 同时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媒体责任。

1.2 传统的IPTV监管技术

目前, 全国IPTV运营平台分为六级:集成播控总平台、集成播控分平台、传输核心节点、传输汇聚节点、传输边缘节点和用户终端。传统的IPTV监管分别部署六级监管前端, 采集相应的EPG、节目内容码流、运行数据等信息, 回传到中央和地方IPTV监管平台, 进行IPTV节目监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如图1所示, 从节目源、传输分发网络、用户终端各个环节监控IPTV节目内容, 及时发现违规节目流入到IPTV终端, 保障安全播出, 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IPTV监管技术着眼于对IPTV运营中的“EPG信息”和“IP信号播出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监管, 实现了针对IPTV运营业务的集中监管功能。

1.2.1 EPG信息核查

EPG信息是IPTV业务的交互关键, 为用户使用IPTV提供指引, 并使用户最终享受到IPTV服务。因此, 及时准确的获取EPG信息, 是IPTV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级监测前端设备获取EPG信息, 并汇聚到中心平台, 每天定时将前端EPG信息与集成播控分平台的EPG信息进行比对。比对过程中, 自动发现增加信息、缺失信息、篡改信息、违规上下线的行为, 并发现EPG的文字描述是否存在敏感关键词, 尤其是违反政府法规、淫秽色情、暴力低俗、侵权盗版, 污染了社会环境等违规敏感词语。

1.2.2 播出质量监测

播出质量监测主要指IP信号指标的监测, 能够通过播出广播电视信号各个层面的质量监测指标, 及时发现播出劣化或故障的隐患, 以便及早制定和实施处理方案, 防患于未然, 杜绝出现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劣播等。通过播出质量的监测, 能够使各级广电主管部门及时了解网络播出的种种质量问题, 诸如:IP信号中断、IP MDI指标、TS 290三级检测、视频黑场、视频彩条、音频丢失、音频过高过低等劣化现象, 及时发现问题, 优化网络指标, 保证用户满意的收视效果。

2 IPTV综合监管平台解决方案

湖北广电局IPTV监管项目 (以下简称“该项目”) 是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监管平台建设要求的通知》[2010]357号要求, 依照中央统筹、统一规划、中央和地方协同建设、资源共享、与集成播控平台同步的原则而构建的。湖北省广播电视台负责湖北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 湖北电信承担IPTV业务的传输分发, 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IPTV监管平台建设。该项目分别在湖北省IPTV节目集成播控平台、2个网络核心传输分发节点及26个用户端部署监测设备, 及时掌握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情况, 监督国家各项广播电视播出监管法规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 统计各种节目播出参数, 了解省内外各类消息, 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传统的IPTV监管技术基础上, 该项目考虑到自身特点, 引入了先进的媒体视音频内容智能分析、广电监管节目的媒资编目管理、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机制和云计算管理服务, 满足了湖北IPTV监管项目的实际需求, 构建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综合监管平台, 实现了湖北省IPTV监管业务的一体化、智能化、流程化、平台化。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2.1 嵌入式监测前端设备

该项目考虑到监测前端应用环境复杂, 对产品的便携性、可应用性、可升级性、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所以该解决方案设计了专业的前端嵌入式监测设备, 采用了高级电信计算机 (ATCA) 嵌入式平台架构, 单刀片具备强大的数字信号业务处理能力:RISC CPU 1G+DSP 1G+FPGA+MPU, 实现了IPTV的业务鉴权、节目流采集、节目信号质量监测 (IP/TS/VA) 、内容分析 (节目流实时特征值提取/错播检测) 、节目流压缩转码转发和多节目流同屏编码技术等。

2.2 媒体视音频内容智能分析

早期, 广播电视内容监测完全依靠人力, 监看屏幕严防死守, 造成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效率低、漏报率高。所以, 湖北省广电局的IPTV监管项目中, 提出了智能化检测视音频内容的需求。本方案在EPG信息监控的基础上, 结合广播电视内容的安全播出指导思想, 增加了强大的视音频内容分析处理引擎JMSE, 实现了极具广电特色的节目内容检测, 做到了真正管理意义上的内容监管。

1.广告、违规样本检测。用户可设置需要检测的样本, 例如医药广告、香烟广告、侵权盗版、境外节目等, 对各个前端指定的直播频道进行检测, 支持3种监测模式的自定义配置:视频检测、音频检测、视频+音频检测, 根据节目图像和声音特征, 自动发现直播频道是否出现了广告样本和违规样本。

2.错播检测。针对播控分平台下发的节目和用户终端实际播出的节目进行比对, 采用嵌入式硬件设备, 自动识别六级用户终端是否出现插播或错播行为。基于特征值的比对策略, 可自定义错播检测在任何一个前端执行。

3.敏感词音频识别。针对安全播出过程中出现影响安全播出的非法词汇的自动识别;此外, 也同时可应用于针对播出内容的舆情信息自动识别功能, 全面实现了敏感词的音频转化, 并自动识别目标文件中是否存在该敏感和舆情关键词。

4.语音识别。系统支持语音识别功能, 尤其是新闻时段和访谈时段的节目流, 对其音频数据进行分析, 并检出文本内容, 对其关心的舆情内容进行自动检出。

5.台标检测。针对广电行业对于台标显示要求, 对节目内容进行台标检测, 实现自动发现新台标、台标错误、台标丢失、台标移位的报警。

6.文本、游动字幕检测。对节目流播放过程中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存在文本字幕、游动字幕, 判断字幕类别, 并识别字幕的文字内容, 并自动识别目标文件中是否存在该敏感和舆情关键词。

7.挂角小广告识别。对节目流播放过程中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节目视频中叠加的小广告行为, 并截取出该小广告取证。

2.3 基于监管业务的媒资编目管理

该项目充分考虑到监管节目的收录存储管理问题, 提出构建监管节目的媒资编目管理体系。所以, 方案中基于广电监管业务的编目行业标准《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 结合该项目设计了极具广电监管特色的媒资编目体系:媒资编目元数据总体上分为四个层次, 从上到下分别是频道层、节目层、场景层、广告层。该媒资编目体系满足了国家广播电视监管机构、新闻舆论管理机构对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监管的需要, 在结构与格式的设计、元素的增加与取舍、语义规则的制定等方面, 尽可能地从现有广播电视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角度出发, 实现了真正的基于广电监管业务的媒资编目管理体系, 确保监管节目内容的统一管理。

2.4 云计算管理服务

该项目充分考虑到硬件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提出了云计算管理服务需求, 所以, 在本解决方案中引入了云计算管理服务, 实现从传统孤岛式部署方式转变到更合理的池化资源利用方式。该云计算管理服务涵盖了IPTV监管业务、视音频内容分析处理业务、媒资编目业务、存储业务等, 全面有机的整合监管资源, 实现所有服务器资源的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虚拟化系统建设。云系统基础架构平台、虚拟化软件和云系统管理平台可快速部署, 满足IPTV监管平台、视音频内容分析、安全管理、等级保护管理、集中存储系统的应用和部署, 并具备灵活的扩展能力, 支持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 并通过有效的云计算控制系统提供公用资源的调度和优化, 同时提供自动化的资源供应, 以支持更多的业务。

2.5 安全等级保护机制

广电行业中的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该项目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安全等保机制, 对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考虑、规划和构架, 并时时兼顾不断发生的变化, 防止任何环节上的安全缺陷对系统构成的威胁。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架构, 结合基本原理PDCA, 建设了一套安全防御系统用以确保整个监管平台的可靠稳定运行, 包含入侵检测和综合安全网关系统, 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湖北省广电局IPTV监管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监管平台, 除了完成从底层IP协议分析、EPG数据采集核查和信号质量监测的传统监测业务, 还引入了媒体视音频内容智能分析引擎、基于监管业务的媒资编目管理、云计算管理服务和安全等级保护等全项功能整合, 并研发了IPTV监管的专有硬件前端, 切实满足各级前端的监管任务。

该综合监管平台解决方案在湖北省广电局监测中心的IPTV监管项目中投入建设和全面应用, 为IPTV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 有助于国家对IPTV节目播出安全进行监测和管控, 促进IPTV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IPTV: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1.

[2]面向树形接入网络的可扩展IPTV视频传输质量监测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

[3]基于三网融合的IPTV监管平台技术研究[J].移动通信, 2012.

[4]IPTV平台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11.

综合监管平台 篇9

江西省萍乡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一张图”建设总体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 整合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成果, 构筑以科技信息手段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 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和监管,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全面提高萍乡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效能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使萍乡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2总体框架设计

萍乡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是在全国和江西省“一张图”工程建设总体框架的指导下, 遵照萍乡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以计算机硬件与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 以信息化标准和安全体系为保障, 以数据中心为枢纽,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 以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综合监管、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 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

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由覆盖萍乡市、县 (市、区) 的国土资源业务网作为主要业务运行网络, 互联网作为面向社会服务的主要网络;通过建立基于SOA架构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实现业务功能模块的服务化、组件化、定制化管理;开发整合业务管理系统, 最终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联网运行和综合信息监管;通过建立萍乡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形成萍乡市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 实现国土资源的“一张图”管理, 并与江西省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集成、交换;通过门户网站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推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实现政务公开和社会化服务。从性质和功能上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基础层、资源层、服务层、业务层和表现层, 具体内容如下:

1.1 网络层

包括市局及直属单位的网络环境、区 (县) 、乡镇所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土资源业务网、互联网。

1.2 数据层

包括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专业数据、管理数据等。

1.3 服务层

主要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包括电子政务服务、综合监管服务、信息服务及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数据交换、公共服务、应用服务运行框架等。

1.4 业务层

包括地政、矿政、测政基础业务管理和应急指挥、国土资源实时监测预警预报、综合事务管理、综合监管、社会化服务等系统。

1.5 门户层

指国土资源业务政务门户和外网门户。

在总体技术设计上, 我们将GIS、MIS和OA技术集成于同一系统之中, 存储于统一的数据库, 实现GIS、MIS和OA的技术一体化, 为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图文一体化的基于B/S结构 (同样支持C/S结构) 的协同工作环境。GIS、MIS和OA的一体化集成的关键是GIS的应用上, 采用服务式GIS与组件式GIS开发是实现集成的关键。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中GIS图形功能的构造按照组件化结构, 不再构造大而全的图形功能模块, 而是先制造图形功能“积木”, 构造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图形组件, 如基本的图形功能操作可以封装成一个组件, 建设用地审批业务专用的图形功能可以封装成一个组件, 地籍登记业务专用的图形功能也可以封装成一个组件、土地利用变更的功能封装成为一个组件等等。

2.1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中心建设

萍乡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萍乡市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加工整合中心、数据应用服务中心、数据存储与管理中心。萍乡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包括市数据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市级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市级数据中心数据库实体、数据建设标准体系以及数据交换、安全体系等数据中心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3“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

按照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现阶段信息化特征, 站在国土资源管理全局的角度, 重新审视国土资源各类业务与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 设计国土资源信息体系框架, 进行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 整合已有数据资源, 形成上下一体、覆盖全市、联动更新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 并构建基于统一地理空间参考的空间视图, 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监管和社会化服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由基础数据、国土专题数据、国土业务数据和元数据构成, 其中基础数据中心的基础地理数据、空间框架数据和三维数据由地理信息公共数据平台中心管理提供。

数据中心按照业务划分为基础层、专业层、管理层和监管层四层。

(1) 基础层为基础地理数据, 重点是以基础地理框架为基底的正射遥感影像数据, 以及地名、行政境界、地形、水系、交通等基础地理信息。正射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遥感影像接收及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其他数据在一定时限内保持稳定, 数据更新频度不高。基础层是专业层、管理层和监管层数据空间定位和空间表达的基础。

(2) 专业层是土地、矿产、基础地质、地质灾害和基础测绘等调查和规划产生的数据, 主要为由点、线、面要素组成的空间数据图层。

(3) 管理层是指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相关的各类数据的集合, 土地、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等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随管理业务实时更新。土地管理业务数据主要包括土地批、供、用、补、查、权等各管理环节数据, 矿产资源管理业务数据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各环节数据, 地质环境管理业务管理数据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灾害应急调查及保护等各环节数据。

(4) 监管层数据是为了解决或研究国土资源相关难点、热点问题而开展的专题研究中形成的, 多为基于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生成的综合数据集, 具有周期性特征。

国土资源数据仓库是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核心, 其中的各数据实体是数据中心管理的主要对象, 是各类国土资源业务应用运行的信息依据。省、市级数据实体主要通过业务数据建设方式形成, 根据数据资源规划及数据梳理的要求, 结合业务管理过程, 按照“一张图”及其核心数据库标准建设各类业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 依据数据管理目标的不同, 分别按资料数据库和核心数据库方式组织数据仓库层中的数据对象。资料数据库服务于维持内容、格式、质量等方面现状的国土资源数据资料集中安全保护, 基于国土资源数据多个分类要素, 按层次目录进行组织;核心数据库则是面向应用共享的、使用资料数据按业务标准进行清洗加工形成的, 各核心数据库按相应的业务数据库标准进行组织。

4 结束语

综合监管平台 篇10

随着国家电网SG186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及业务系统的不断上线, 一方面提供信息服务的IT软硬件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IT软硬件的运行情况和企业各部门业务的捆绑越来越紧密。IT软硬件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对信息部门的全系统安全、运营和维护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信息系统的监管系统对其进行技术支撑。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分别进行了5个网省公司的网管系统建设、天津、浙江IT服务管理系统的咨询以及网管级联系统的研发建设, 并已实现10个网省公司以及一个直属单位的级联接入。但现有各系统分散建设, 缺乏统一规划与精细管理, 因此需要梳理现有的管理需求, 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规划设计, 对集“综合网络管理、安全管理、桌面管理、流程管理”于一体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监管平台 (IMS) 进行研究建设, 保障IT软硬件的安全、连续、可靠、有效运行。

1 信息运维监管平台整体方案架构

一体化信息系统监管平台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灵活的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体系, 为国家电网公司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 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运营的成本, 为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见图1) 。

系统总体架构分为3层和1个库: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层、协同调度层、应用展示层以及统一信息库。

(1) 数据采集分析层:该层针对所有IT资源对象, 根据管理策略对其运行状态情况 (KPI) 、资源配置数据、资产数据、安全数据等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 并将数据转发和存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层对IT基础设施的监控范畴主要包括网络监控、主机监控、数据库监控、中间件监控和通用应用监控等, 进行紧急事件、故障报警数据的采集及分析, 以及对信息系统软硬件主要指标的采集及分析。为协同调度层提供服务与支撑, 是构建协同调度层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其目标是从多角度采集公司信息业务应用的运行数据, 通过分析处理评估运行的状态和质量, 发现故障和潜在问题并发出告警, 保障公司信息业务应用的持续稳定运行。配置数据采集层是对于IT资源对象的配置情况进行主动的采集, 为后续的配置管理流程、资产管理提供数据, 建立基础。同时通过数据的比对或者审计, 发现配置变动。

(2) 协同调度层:数据处理层把分析完的数据上传到协同调度运维流程, 运维流程进行派单和处理, 并提供资产、知识库、文档管理。建立在统一的流程引擎上。

(3) 应用展示层:统一的应用、管理与展示界面, 建立在统一的图形平台上。

(4) 统一信息库:统一管理信息库是整个平台的核心数据结构和存储, 为其他应用、展示模块通过统一的数据总线接口提供统一的、完整的、准确的数据。

按照“五个一”的技术路线, 以及现有产品的功能分析, 可采用现有网管、安管、桌面产品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层功能;采用现有IT服务管理产品的流程引擎实现协同调度层功能。需开发实现的重点是统一信息库与应用展现层功能, 开发图形平台为应用展示层提供底层的图形支持, 实现统一的应用、管理与展示界面。

通过与机房管理系统的集成, 完成温湿度、空调运行状态、UPS电压、UPS电流等机房环境运行数据, 以及温湿度越限告警、空调告警、漏水告警、门禁非授权进入、非法进入报警、烟感告警、UPS故障告警等故障数据在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的管理与呈现。

2 相关技术

2.1 OPC技术

OPC是一个工业标准。它是由一些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自动化系统和硬件、软件公司与微软公司紧密合作而制定的。这个标准定义了应用Microsoft操作系统在基于PC的客户机之间交换自动化实时数据的方法。管理这个标准的国际组织是OPC基金会, 这个标准的实施目标是促使自动化/控制应用、现场系统/设备和商业/办公室应用之间具有更强大的互操作能力。

复杂数据规范OPC技术的实现由2部分组成:OPC服务器和OPC客户应用。OPC服务器完成的工作就是收集现场设备的数据信息, 然后通过标准的OPC接口传送给OPC客户端应用。OPC客户端则通过标准的OPC接口接收数据信息。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相应的规范来使用。其中, 数据访问规范提供给用户访问实时过程数据的方法;报警和事件规范提供了一种由服务器程序将现场事件或报警通知客户程序的机制;历史数据存取规范提供用户存储过程数据文件、数据库或远程终端设备中的历史数据以及分析这些历史过程数据的方法。

2.2 JMS技术

JMS技术是一种与厂商无关的Java API, 用来访问消息服务系统。JMS的基本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组一致的接口, 消息传递系统客户端可以独立地使用这些接口, 而不必关心基础消息系统的提供商。这样, 客户端应用程序不仅可以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进行移植, 而且还可以跨消息传递产品进行移植。写到JMS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可以正常工作, 而不用在所有符合JMS的消息传递系统上做修改。

正如JDBC (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抽象了关系型数据库的访问方式一样, JMS抽象了面向消息的中间件的访问方式。应用JMS技术, 消息服务系统的客户机在不同的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产品中可以实现移动访问。JMS是J2EE平台上的一项战略性的技术, 它和其他的技术一起为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组件提供了可靠的、异步的通信方式。

管理工具把目标和连接工厂绑定成JNDI名称空间, JMS客户机就可以在这个名称空间中查找到管理对象, 然后通过JMS提供者为该对象建立一个逻辑连接。

基于JMS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连接企业分布式应用程序, 它具有以下优点: (1) 跨平台:JMS基于与平台无关的Java语言, 应用程序无需重新编译即可从一个硬件平台移动到另外一个硬件平台; (2) 稳定性:JMS在应用程序和物理通信层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区, 从而可以防止应用程序出现网络或通信方面的错误; (3) 持久性:当消息接收方脱机时, 消息代理保存该消息, 等到消息接收方再次在线时, 排成队列的消息就可以发送给它。

3 基于OPC/JMS技术实现机房数据集成

信息运维综合监管平台的机房监控功能是从机房真实环境的视角, 展现机房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配置情况。用户可以动态、实时、三维地查看机房各个方面的运行数据, 提高了数据的可视化程度, 方便运维人员在不进入机房的情况下, 可以在网上及时、准确地了解机房的运行情况, 大大提高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时数据总线完成了对告警、性能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上传过程, 工作过程主要分以下4个步骤 (见图2) :

(1) 数据获取:从采集工具中获取到告警、性能的原始数据, 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 数据调和处理:将来自不同采集源的数据进行综合及规范化处理;

(3) 实时数据处理:对实时数据进行操作、分析处理;

(4) 数据输出:将数据输出至其他模块。

实时数据总线采用适配器的方式从各个采集工具中提取性能以及告警数据。针对不同类型的采集工具, 实时数据总线将使用不同的数据适配器, 采集到的数据将是原始的告警、性能数据, 等待后续步骤进行处理。

4 结语

利用OPC/JMS技术实现的信息运维综合监管平台集成机房管理系统已在中电财等单位得到应用, 在试运行过程中, 系统稳定、可靠, 能够协助信息系统运维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并对其进行分析解决, 提高了系统运维的水平和效率, 有效地促进了运维操作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全面综合了运维各个维度的数据, 实时分析、展现公司整体的运行情况, 为决策层科学、准确、高效地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 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技术支撑。

实践证明JMS系统在技术上是正确的、可靠的。随着JMS系统的全面应用, 很多新的需求随之而来, 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 对原有系统进行不断地优化完善, 从而适应一线运维人员不断产生的实际需求, 提高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在分析电力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整体方案的基础上, 阐述了集成机房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接口设计。将工业自动化数据交换标准OPC与Java消息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JMS相结合, 实现电力信息运维综合监管平台与机房管理系统数据实时交换的目的, 并已经在部分网省公司得到应用。

关键词:SG186,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综合管理,OPC,JMS

参考文献

[1]王庆国.基于WBEM的网管级联系统研究及设计[C].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北京:2008.

[2]OPC技术应用简析[EB/OL].http://www.amadata.net.cn/more/news_info.aspx id=461.

综合监管平台 篇11

实际上,网约车是否安全,最关键的并非车辆是不是营运车辆、司机是不是专职司机,而是看是否有效实施了可靠的车辆和司机准入标准,以及是否配备了充足的保险。没有有效的准入标准控制、动态管理和充足的保险,即便车辆是营运车辆、司机是专职司机,对乘客和公众而言,运送服务仍然是高风险的。

维持网约车的安全性,需要对车辆和司机进行细致的日常和动态管理。这种管理是政府无法提供的,因为超出了政府的能力和职责。这种日常的动态管理交由网约车平台承担是恰当的。只要法律规定并有效实施合理的车辆、司机准入标准和保险要求,平台出于商业声誉、政府监管和法律责任的约束,是有动力通过管理提升网约车的安全性的。

美国加州等地实行的政府设立标准、平台管理、政府监管的模式,值得借鉴。这种政府和网络平台合作监管的方式,一方面适应网约车的经营特点,降低监管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监管和法律责任的双重约束,促使平台在事前事中进行积极的和动态的管理,确保车辆和司机符合安全标准。

其实,网络平台可以自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政府的外部监管可与之匹配,形成合作监管关系:政府制定或者监督制定标准和要求,网络平台执行和落实标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作监管减轻了政府的监管成本,给网络平台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又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和法律责任促使网络平台将各种监管目标落实到位。

强化监管外卖平台警惕安全隐患 篇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所需正在一步步成为可能, 宅人们专属的各种网络APP也层出不穷, 其中网络订餐成为很多消费者选择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 但是网络订餐在方便消费者生活的同时, 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隐患。

对此, 国家食药监局近日根据新《食品安全法》起草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 》并征求民意。草案比现行条例增加了136 条内容, 首次明确了网售食品的抽检标准, 要求网络食品交易平台需备案IP地址、IP审查许可证明、网址等信息, 未按要求公开入网商户信息的, 或面临20 万元罚款。此外, 草案还拟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征信系统, 与融资信贷等挂钩, 以此制约食品经营者的失信行为。

■新法初见效 然外卖平台监管不力

今年10 月1 日起执行的修订版《食品安全法》, 首次专门强调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这部“最严食安法”中明确规定:网络食品经营需纳入监管, 第三方平台需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并登记审查许可证。

对此, 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食安法上线后公司明确要求预包装及散装食品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6 月上线的企业店铺政策区分了企业店铺和私人卖家, 并对二者进行了权限划分。目前, 未完成认证的卖家将受到商品发布受限、无法参加各类大促等限制。淘宝业主也印证了此说法, 名为“午后小聚”的西点屋老板娘称:“今年年初淘宝开始大规模通知商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 10 月起不按要求的商户已无法正常发布商品, 有时还会进行抽检。”可见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已见成效。

对于大城市上班族来说, 午餐叫外卖既便捷又便宜无疑备受亲睐。然而,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 多家外卖平台屡屡被曝光存在一些无照经营的“黑作坊”。这些“黑作坊”环境脏乱差, 卫生不达标, 食品安全自然无法保证。“这主要是一些外卖平台为了追求快速发展, 在审核商户资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导致一些卫生堪忧的‘黑作坊’进入平台。”一家外卖平台负责人直言。除此之外, 似乎上了平台之后, 外卖商家与平台之间再无“瓜葛”。“这些平台和我们没啥联系, 也不进行监督, 我们和他们关系不紧密。平台给了个送饭的箱子。车子和人都是我们餐馆自己的。平台也有专门送快递的, 但是他们送餐的价格贵, 我们都是自己送。我是专门送的, 也有厨师做完了菜也送”。

外卖平台目前仍似乎是很多民众的“心头好”, 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实惠。记者注意到, 补贴已成了外卖平台争夺消费者的惯常手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外卖平台上80% 的商户不定期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 优惠额度常在10 元至50 元不等, 甚至更高。一些商家即使价格不优惠, 也会通过赠送饮料、零食的方式补贴消费者。然而, 即使再优惠, 食品安全问题仍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兴叹”。企鹅智酷公布的《2015 年互联网用户外卖使用调查报告》显示, 高达52.5% 的用户最担心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

■ 各媒体关注 无证经营成为焦点

《福建日报》报道称:“记者打开最近很火热的一款订餐APP, 将位置定位在福州泰禾广场, 随即弹出周边经营的各类餐饮店铺。记者发现该软件上显示出泰禾广场周边的外卖店铺有72 家, 其中能显示双证齐全的店铺还未超过半数。记者还发现一家名为福金财快餐的店铺, 页面显示商家两证为上传中, 不仅两证不齐, 而且商家位置只写了小区名字, 地址不详。”

人民网食品频道记者同样使用了该款APP, 搜索北京大望路一带的餐饮店铺。除去标明“商家繁忙不接受订单”或“商家休息不接受订单”的各类大小餐饮店铺外, 一共营业的商铺有460 家左右。在这460 家店铺中, 有关商家资格认证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类, 分别是:商家通过企业营业资质认证、商家通过个人身份认证以及没有标明。

人民网记者随机打开了“食牛族私房牛肉外卖”、“东崃阁黄焖鸡米饭”、“蒸美味中餐厅”三家认证情况不同的商铺, 其中“食牛族私房牛肉外卖”是商家通过企业营业资质认证的, 点开商家店铺, 在“商家信息”之中的“商家图片”里都显示了该店的营业执照和服务许可证。而商家通过个人身份认证的“东崃阁黄焖鸡米饭”和没有认证标明的“蒸美味中餐厅”则在“商家图片”中没有显示营业执照和服务许可证。而实际上, 这种情况在该款APP上非常常见。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此前也曾对此进行过报道, 称使用该APP查询到一家名为“美味龙虾”的商家其商家营业执照和商家许可证均处于“上传中”状态。对此, 该款APP的官方回复是:“由于公司早期发展呈现迅速扩张的态势, 因此一些早期的商户可能没有相关执照, 网站现在只能是对一些被投诉的、没有牌照的商户进行清理, 或者督促其尽快办理相关牌照。”

■ 监管无盲区 第三方平台担负责任

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张曙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卖存在两个安全隐患, 一是运输过程中的, 一是制作过程中的。餐饮分冷藏和热藏两种, 冷藏餐饮温度需在0-10 摄氏度间, 而热藏餐饮温度需达到60 摄氏度以上, 如果食品在运输过程当中, 设备不好就会不符合这一规定, 造成隐患。另一种就是家庭作坊, 脱离了监管其食品原料来源和加工制作过程, 可能会不符合相关要求。”

此前, 我国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主要针对的是传统餐馆, 对新兴的网络外卖平台并没有明确的证照要求或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监管处于盲区。不过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以及《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网络食品监管和外卖平台应负有的责任将不再是盲区。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第62 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 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另外我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23 条规定,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和登记”、第26 条规定,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通过平台销售商品建立检查监控制度, 发现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的, 应当向平台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并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必要时可以停止对其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由此可见, 消费者通过网络APP这种新兴模式进行点餐, 平台也应对商家资质承担审核和登记的责任。

不过, 由于网络订餐是一种新兴的、先行的行业, 在行业发展早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粗放式迅速扩张的势头, 因此全行业也都面临着其早期入驻商家资质审核不严的问题。对此上海市食药监局食品安全监察处处长沈伟涛曾表示:“第三方网络送餐平台刚兴起的时候, 政府没有实名方面的要求, 现在提出相关要求后相信行业会有一个不断完善、落实的过程。”

■ 监管难度大 重点在于资质审核

12 月7 日, 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在京召开。作为“‘互联网+’与食药安全监管”分论坛演讲嘉宾之一, 百度外卖副总裁田井泉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外卖平台对餐馆在食品制作方面的控制力十分有限。外卖平台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将餐馆的经营内容展示给消费者, 消费者利用平台下单给商家, 由商家或百度自己的物流来配送。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 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吗、口碑外卖四家企业占据了网络外卖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并且都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

田井泉表示, 百度外卖作为平台方, 除了在接入商家时会对其证照进行审核, 在日常监管中也会依据消费者评分机制, 对商家在推送方面进行管理。“评分高的商家会被优先推荐给消费者, 以获得更多订单, 而评分低的商家的展示位置则逐渐后移, 利用消费者的选择来倒逼不注重食品安全的商家退出”。

阿里巴巴法务部总监慎凯也认为, 平台商重要的监管手段就在于准入资质的把控。阿里巴巴和淘宝平台的食品商家数量十分庞大, 对于此类商家准入资质采取的是手持身份证和支付宝“双重认证”的方式。除此之外, 平台还大力推动商家采用“一品一码”的方式, 增加假冒成本, 减少违法情况出现。

对于平台的监管职责, 田井泉坦言, 让外卖平台商来做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很大。以检测为例, 可检测的机构少, 费用高, 且送餐食品的安全风险环节在配送, 非在制作加工。未来希望能接入餐企的明厨亮灶模式, 各地方食药监部分的餐饮证照分级展示, 以及引入更多的品牌餐饮商, 引导消费者选择优质餐饮企业, 并且通过自建配餐物流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对此,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乐认为, 互联网平台中出现的问题, 尽快立法并非唯一办法, 平台商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检查的同时, 也可以依靠市场竞争去解决。她表示, 以近来颇受争议的微商为例, 用户进行商事的行为已经超过了网络平台商的主管意愿, 原则上属于用户之间的主观行为。微商出现时, 受到熟人经济的影响, 销售一片火爆。但随着热度下降以及劣质产品的不断出现,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自觉的抵制不良微商。

■ 中消协提醒 平常心警惕低价陷阱

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遭到多个相关部门点名, 违规商家却屡禁不止。中国消费者协会12 月4 日发布消费提示, 提醒消费者对于订餐平台“好评返现”、“超低折扣”等促销行为要保持平常心, 不要落入低价低质陷阱。同时, 网上订餐务必索取消费票据, 留存交易凭证。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 消费者如需订餐, 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平台和供餐商家, 外卖送达时, 检查餐食包装是否完好、清洁, 所配送餐食是否与订购餐品一致, 并当面查验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现变质, 发现问题可拒收食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 由于多数订单在网上支付, 送餐员只将食品递交后就转身离开, 并没有消费者确认的过程。

中消协提醒广大网络订餐平台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并强化渠道管理。事实上, 网上外卖平台的违规行为已遭到多个政府部门点名。北京市食药监局在10 月18 日发布网络订餐消费警示;11 月底, 深圳市市场稽查处曾查出多家在网络外卖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运商家, 并对五家知名网上订餐平台进行立案调查。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 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违反规定应予以制止, 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 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中消协提示消费者, 发现餐饮安全卫生问题, 要做好证据留存, 依法主动维权,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延伸:外卖平台或为职业打假人目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博士肖平辉表示, 以阿里和淘宝为例, 其平台上网络食品的小型卖家多达百万级别, 在2014 年中有关阿里集团的诉讼85% 由职业打假人提起。

值得注意的是, 在所有涉及的食品网络打假案件中, 最终由网络平台担责的仍属于少数, 最终赔偿的仍为平台入驻商家和食品生产企业。

上一篇:西门子的未来工厂下一篇: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