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协同监管平台(共8篇)
工商协同监管平台 篇1
湖南烟草工商协同处理平台
项目背景
2003年以来,烟草行业工商分离,工业企业经历了合并重组、强强联合之路,做大了工业企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了品牌,确立了大品牌、大市场的模式;商业企业取消了以乡镇为单位的配送体系和县级公司法人资格,积极主动的引入强势品牌,逐渐形成了地市级大配送、大物流的营销模式。同时,国家局“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试点工作取得了局部性、阶段性成功。从未来产销趋势看,国家局将进行全面、系统性推广。“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是工商营销运行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工商协同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重要意义: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培育全国性知名优势品牌为根本目的的一项工商重大运行模式的改革系统工程。从工商协同营销的特点和要素看,工商协同营销对“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意义。
工商协同营销有利于货源需求预测进一步规范。卷烟需求是客户和消费者对卷烟品牌(规格)、数量和结构需求的总和,包括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客户和消费者是个体,市场是整体,工商协同营销“一切以市场作为出发点”,最为根本的就是从客户和消费者的角度,充分落实行业“两个维护”的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卷烟生产和销售的效率,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在宏观调控为辅的情况下,实现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及时性。
工商协同营销有利于货源组织的进一步规范。货源组织是指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完成工商之间的卷烟交易。工商协同营销有利于在货源组织中实现市场需求预测信息共享(零售户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合理定量需求、订单采集需求等)、销售信息共享(历史销售和现实销售,包括销售的品种、数量、价类、结构等)、产品信息共享(包括产品的规格、结构、质量、竞争力水平等)、生产信息共享(生产的时间、品牌、数量等)、要货信息共享(要货的时间、品牌、数量等)、发货信息共享(发货的时间、品
牌、数量等)、到货信息共享(到货的时间、品牌、数量等)等关键信息共享机制,进而进一步实现半年需求预测、半年协议、月度衔接等货源组织流程。
工商协同营销有利于货源供应的进一步规范。货源供应是指通过合理定量、订单采集和订单处理等方式,力求公平、公正,将货源投放给零售客户的行为。通过各类信息将货源组织之后,工商协同营销有利于通过市场的角度,将产品分配到零售户手中,实现产品和需求区域、需求规模相结合。
工商协同营销有利于卷烟品牌管理进一步规范。品牌管理包括品类管理、品牌生命周期管理、品牌引进退出、新品上市、品牌维护等内容。品牌作为工商协同营销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连接工商企业的生命线,工商协同营销的开展和深化,目的之一就是让品牌在市场的角逐中,给品牌提供一个竞争有序、公平引导的空间,打破存在的区域性品牌垄断,加速品牌的整合,实现知名性优势品牌,进而实现品牌工商共同营销的局面。
湖南烟草工商业务现状影响产销协同的主要问题:
工业和商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完善,工厂和商业产销之间的信息系统各自独立之后,互相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及共享无法进行。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产销之间的信息经常会出现脱节的状况。虽然工厂和商业销售公司的内部信息化建设都很好,但两者之间却缺乏有效地联系。这使得工厂和商业销售公司之间只能靠传统的人工或者电话进行沟通,这样往往会造成信息的误差和延迟,这一问题近年一直困扰着国内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但这种工商系统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在传统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对于工商产销协同运营模式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自下而上的营销模式中,不论是下游零售客户—烟草批发企业—上游烟草生产企业经历了三个不同的主体,还是订单采集—订单生产—卷烟配送—卷烟销售—卷烟消费流程,就目前信息化程度,在商情信息、产品信息、物流信息的传递根本无法满足工商协同运营模式的需要。
没有统一的生产、销售数据来源,管理层在生产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上很难作出科学判断,还是以国家计划导向为主,难以适应按订单组织生产的产销模式。
项目建设目标
湖南烟草工商协同营销作为行业整体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和新阶段营销以及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营销效率、培育名优品牌、确保货源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准确把握深化工商协同营销的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行业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水平,就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支持手段在协同的深度、高度和广度上实现“构建一个平台加快三个转变”。
构建工商协同统一信息支撑平台、通过统一平台保障湖南烟草工商企业之间原料、生产、库存、销售等信息的及时互通,提高双方信息掌控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提供决策支持分析手段。
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加快三个转变包括:
在协同深度上,实现从“订单供货”向“订单生产”的转变
“订单供货” 变计划主导为市场驱动,实现“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为专卖制度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实现形式,是行业改革的新突破口。工商企业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卷烟物流的上下游关系变成了以订单为纽带的互动响应关系。“订单生产”的实施必将加快工业与各商业企业间建立信息协同平台的步伐,实现工商企业“每日跟踪信息、按周制定订单、定时送货上门、定期宣传促销、全程跟踪服务、网上信息交互”的目标。实现“订单供货”向“订单生产”的转变,将有利于工商双方更加关注和把握市场消费的真实需求,使工商双方更加自觉地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并以此来组织适销对路的货源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促使工商双方走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增长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
在协同高度上,实现从“战术协同”向“战略协同”的转变
培育名优品牌,提升全国性重点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忠诚度,扩大产品覆盖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工商协同营销的中心任务和核心问题。工商双方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产销模式,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品牌培育作为工作的结合点,明确定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研究消费者,培育出消费者喜爱、市场认知度高的卷烟品牌,实现从“战术协同”向“战略协同”的转变。要按照“平等互利、互动互信、资源共享、效率责任”的原则,积极构建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协同品牌培育模式,以做优做强品牌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品牌的培育水平。在领导层面,要完善品牌发展战略协同机制;在执行层面,要建立定期协商协调机制,就品牌培育、营销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及时沟通产品销售策略、销售目标、销售政策等情况;在零售终端层面,要完善协同品牌展示、产品陈列、营销资源利用机制,加强和零售终端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在消费者层面,开展消费者细分研究、消费者产品体验与品牌忠诚度、美誉度维护等工作,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积极引导消费需求,努力提高品牌占有率。
在协同广度上,实现从“有效对接”向“无缝连接”的转变
工商协同要在消费研究、销售目标、策略制定、品牌培育、需求分析、计划衔接、货源跟踪、库存管理等主要的业务环节上实现互相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效率。这就需要工商双方建立沟通顺畅、流程对接、计划同步、供需匹配的信息共享平台。工商双方要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系统自动收集、定期专题调研和不定期收集等方式,了解掌握全面详实有价值的市场、产品信息。要通过利用国家局开发的工商信息平台等途径,建立起工商之间顺畅、高效、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渠道。商业企业为工业企业主要提供四类信息:一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息、商业企业的卷烟经营信息、零售客户的经营信息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信息。工业企业为商业企业主要提供三类信息:即品牌信息、货源信息、产品在途信息。双方通过共享信息,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指导新品研发,引导货源投放,支撑品牌培育,增强把握市场的能力。
项目实施规划
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涉及湖南中烟公司、湖南中烟公司下属卷烟制造企业、湖南省烟草公司等,项目涉及的业务包括卷烟制造、工商产销信息集成等业务,以及软件平台在硬件和网络上需要的配套支持。
由于目前存在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较为薄弱,商业营销系统较为成熟的特点,平台的搭建将结合以上特点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是统一规划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协同处理平台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设计,搭建和完善平台所需软硬件及网络基础环境。
第二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针对工业企业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的项目建设实施和应用,实现生产企业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实时生产数据,改善生产企业对生产现场的掌控。
第三阶段是应用扩展和集成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建立工业企业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利用集成技术实现工业生产与商业销售相关系统进行全面产销业务集成,最终构建出工商协同统一信息处理平台。
工商协同监管平台 篇2
关键词:Webservice,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应急救援,服务平台
0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危险品(包括:危险化学品[1]和危险废物[2])的使用量和产生量不断增加,依靠机动车运输的危险品物流也日趋频繁;与此同时,交通路况日益复杂,使得危险品运输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局部环境污染[3]。目前危险品运输已经成为区域公共安全的主要风险源之一[4],而与之相关的管理[5]、实时监控[6]和应急救援[7]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危险品的运输由多个部门监管,存在数据不统一,难以同步协调的实际困难。例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管理危险品运输资质;消防部门负责审查危险货物保险凭证、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等,并核发准运证;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机动车载运危险品需报公安机关批准,并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8];对于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则由工商部门处罚[9]。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因突发事件造成紧急环境污染事故时,环保、消防、公安部门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交管、卫生、安监等部门也将视情况参与应急救援。目前,上述多部门协同应急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协同信息平台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危险品应急救援的高效开展。
为解决危险品运输多部门监管数据不一致以及难以协同应急救援的实际问题,需要利用成熟的Webservice[10]、XML[11]和SOAP[12]技术来构建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服务平台,统一对危险品进行实时监管及提供多部门协同应急救援服务。
1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服务平台技术框架
图1为以参与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主要单位之一“环保部门”为例绘制的“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服务平台”组成。危险品或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将安装车载GPS监控终端,参与应急救援的车辆将安装具备双向交互功能的车载GPS智能终端。服务平台既是整个协同系统的枢纽,也是数据共享、分发的中心。服务平台通过Webservice[13]方法实现与各部门业务管理平台的动态数据交换与更新。危险废物监管政务平台位于环保部门内部,其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平台发布的Webservice将危废车辆的实时监控数据交换入内部系统,并与内部管理数据相结合从而实现危险废物的动态监管,同时也可以将其内部数据交换给服务平台。
GPRS和CDMA均能满足服务平台与远距离移动目标小数据量持续通信的要求,推荐选择信号较好、覆盖范围较大的GPRS。服务平台与各部门政务平台间的通信数据量大、有保密要求且地点相对固定,必须采用有线宽带通信方式;其网络通信线路速率必须大于512Kb/s,优选2Mb/s光纤专线,次选ADSL,租用商业通信线路时应考虑VPN等安全措施。
2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车载终端是指安装在机动车上,能实时向服务平台回传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的设备。GPS、GSM和GPRS是组成车载终端必须的基本模块。
2.1 车载终端功能
(1) 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终端
危险品运输车辆将以安装具备单向数据传输能力的“监控终端”为主。监控终端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GPS位置数据回传、多种车辆状态数据回传、报警数据回传、GPRS 3通道(TCP命令通道、TCP数据通道、UDP数据通道)并行传输、GPRS掉线自动重拨、掉线数据缓存(GPRS掉线、电话通话中数据压入缓存,恢复后立即传送)。
(2) 应急救援车载智能终端
安装于应急救援车辆(如:消防车、环境应急监测车、现场指挥车)的“智能终端”具备双向通信功能,其是由“车载控制屏”引出数据线外接中的“监控终端”组成。“车载控制屏”的主要硬件配置类似于智能手机或MP4播放器(例:触摸显示屏4.3寸、CPU 400MHz、机身内存64M、1G SD卡、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 5等)。智能终端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除包括“监控终端”的功能外,还具有:调度信息接收(事故描述、事故地点、响应要求)、路径规划及导航(从当前地点规划路径到事故发生地点,并实时导航修正)、数据回传(调度信息反馈、现场监测数据、现场情况回报等)功能。
2.2 协同平台功能
完整的“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服务平台”是由图1所示的“服务平台”与各相关单位的专业“政务平台”耦合组成。
2.2.1 服务平台功能
图2所示“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采用B/S架构利用Internet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并为各相关监管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实时监控 用户可随时查询被监控车辆的实时位置和状态,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如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所运载危险品传感器传回的监控参数等。
(2) 历史轨迹查询 根据所设置的相关参数查询历史轨迹,能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历史行驶轨迹播放,并对经过的地点、道路、停留时间等进行查询和统计。
(3) 报警提示 自动记录并提示被监控车辆在危险品运输途中遇到的超速、超界、温度等报警信息,监控人员可及时掌握车辆的异常情况。
(4) 管理功能 可对相关危险品运输车辆进行信息管理,并可对车辆行驶里程、停留时间、超速、速度分布、点/熄火时间、报警信息等进行统计。
(5) 数据服务 使用Webservice技术发布数据交换接口,为各相关单位的“政务平台”提供数据调用服务;同时各政务平台也可以通过该接口上传各种负责的数据更新内容。
(6) 通信网关 通信网关负责实时处理并存储GSM网络发送过来的车辆定位、状态等数据信息于服务平台的数据库中,供应用程序调用。
(7) 网络导航 用户选择好起点和目的地后,服务平台即可规划出具体的行驶路径。并且可以通过点击“发送导航结果”将规划好的路径发送给指定应急救援车辆。
(8) 应急调度 按事故发生的类别确定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和相关车辆,同时可以用指定范围的缓冲区查询功能筛选出能就近参与救援的车辆。能向被选定的车辆上的智能终端发送事故地点、路径导航信息、应急预案以及该车辆的任务等信息,并能与应急车辆进行双向通信。
2.2.2 危险废物监管政务平台功能
图3所示政务平台位于环保部门的政务内网,其从服务平台上自动获取车辆实时监控数据并与内网相关业务数据相结合来进行危险废物实时监管。政务平台除了可以拥有服务平台的历史轨迹查询、报警提示、管理等功能外,还具有政务管理功能:
(1) 车辆停留固废单位统计 可统计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到达固废单位的频率和停留时间。据此了解运输车辆的是否按照工作计划到达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和处理单位收集危险废物。防范个别司机消极怠工而没有到达预定地点或是中途倾倒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
(2) 应急预案管理 危险废物转移单位将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车辆信息、运输废物种类及相关的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将于相关单位的地理坐标关联形成专门的应急预案数据库图层。应急预案管理将实现相关信息的新建、修改、更新等功能。
(3) 危废转移联单管理 对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申报、审批、运输、接收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可以对企业转移的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查询与统计,能对比分析危废运输车辆是否到指定单位收集废物并运送到处理单位处置等,以上将作为危废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
(4) 数据接口 按照服务平台所发布的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规定访问服务平台的数据服务接口,并获取所需数据,也可以将自身数据上传。
2.2.3 危险品运输事故协同应急救援
当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并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时,系统将以服务平台为核心,按图4所述流程进行事故协同应急救援。
3 基于Webservice的数据交换
图5为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服务平台数据交换的层次结构。车载监控终端和智能终端均向服务平台的网关发送位置及相关属性数据,网关接收并解析这些信息后将他们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对车载终端的控制指令均通过短信平台发出。短信平台还能以短信方式向智能终端发送调度、导航、应急预案等信息。服务平台采用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和服务发布协议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发布Web Service数据交换接口。各政务平台采用SOAP协议登录服务平台的Web Service接口后,向服务平台上传数据;政务平台还可以实时或半实时向服务平台发出数据调用请求,经验证通过后返回所需要的数据内容。上述基于Web Service方法的数据交换均按照XML规范进行。
3.1 Webservice的创建及发布
Webservice部署在服务平台上,提供数据下载及上传功能。
(1) Webservice的创建
(2) Webservice的部署与发布
Webservice创建完成后的部署与方法和Web应用程序相同,如: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3 server时,Web Service部署后将通过IIS向外部发布服务。
3.2 Webservice数据接收
Webservice客户端(各管理平台)数据接收方法示例如下:
3.3 数据通过Webservice上传
Webservice客户端(各管理平台)还可将各种数据通过以下方法上传服务平台:
CustomType[] datas = GetCustomData();
UploadProxy proxy = new UploadProxy();
IUResultType result = proxy.UploadCustomData(datas);
其中,GetCustomData()是自定义的取得本地用于上传的数据的函数,UploadProxy是用wsdl.exe工具自动生成的代理类。
4 多源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多源数据是指来自多个源头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相关部门的业务数据和车辆实时监控数据。这些数据将集中存储在协同服务平台中共享使用,其动态更新的方法主要有:①Webservice更新:外部系统调用由数据中心发布的Webservice将数据更新到数据中心;②文件复制:对大文件或者文件数多的数据,Webservice方法不一定满足要求,则可以通过文件复制的方法,将文件通过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中间介质复制到数据中心更新。表1列出了主要数据的更新方法和责任单位。
5 结 论
解决“危险品运输多部门监管数据不一致”和“协同应急救援”两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可行的“多源数据动态更新”以及“危险品运输事故协同应急救援”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基于Webservice的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平台。该平台方案的优势如下。
(1) “危险品监管及应急救援协同服务平台”将能为各相关单位提供统一的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能提高多部门协同应急救援调度效率,并将有效降低各单位自建监控中心的单台车辆监控成本[6]。
(2) 各单位内部的政务平台均可通过访问服务平台所发布的Webservice获取所需要的车辆实时监控数据、其他单位的共享数据等,这些数据和各单位内部管理数据相结合后能够对危险品的运输进行更有效的全过程监管。
(3) 将需要共享的数据提交服务平台集中共享,由服务平台集中提供通用的车辆实时监控和应急救援协同服务,而各单位针对危险品运输的具体管理及审批仍然在各自内部平台中相对独立进行。这种“服务平台”与“政务平台”耦合的方法能够降低单位间协调以及具体业务流程再造成本。
(4) 通过建立多源数据动态更新方法及明确相关责任机制,使数据能够关联更新,保证了数据的现势性和一致性,从而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危险品运输多部门监管数据不一致的难题。
试析工商部门对P2P平台的监管 篇3
摘 要:近期,天水市工商部门接到有关“P2P平台贷款”的群众举报不断增多。放眼全国,?P2P平台风险事件频发,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被套”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及有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监管课题。本文拟从P2P的认识分析入手,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就工商部门如何履行P2P平台监管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工商部门;P2P系统;融资模式
1 什么是P2P
百度百科,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 有“同事”和“伙伴”等意义。P2P可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借贷自?2005年以网络平台方式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并逐步成熟,它是一种将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行为。可见,P2P网络借贷是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向其他人提供小额借贷的融资模式;P2P平台作为媒介将有闲置资金的客户和有资金需求的客户衔接起来,实现资金资源优化配置;在资金供需双方交易过程中,P2P平台收取一定费用。
2 国家法规政策与P2P
根据2015年7月,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等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将P2P平台理财定义为“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形式;《指导意见》同时明确,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
2015年1月20日,中国银监会启动监管组织架构的重大改革,其中普惠金融工作部的职责之一是网贷监管;鉴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复杂性,《指导意见》也明确了“一行三会”、工信、工商、公安、网信办等各个部委的监管职责。
3 P2P平台发展现状
3.1 近年来,P2P呈爆发式增长。
由于国家简政放权、商事制度便利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极大激活了市场活力,市场上投融资需求旺盛,传统银行服务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资金需求,P2P网络借贷以其快捷便利的优势,短时间在国内获得爆发式增长。目前,P2P平台公司众多,且呈持续增长态势。据《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5期)杂志刊载,“截至2014年11月,国内P2P平台数量从2012年的200家大幅增长到1540家,P2P平台总贷款余额也从2012年的56亿元增长到896亿元。” “网贷之家”预计,“2015年中国P2P平台将猛增超过4000家,行业将逐渐迈入竞争分化期。”
3.2 银行等纷纷进驻P2P领域。
据《信息时报》报道,“相较于P2P行业近20%的平均收益率来讲,银行P2P产品的预期年化利率大约在5.5%-10.5%之间,并不具备收益率优势”。然而,银行P2P平台以其专业的信贷背景和良好的信用保障,成了P2P行业中的“新宠”。从银行进驻P2P行业的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三种。
一种是银行自建P2P平台,如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
第二种是由子公司投资入股新建独立的P2P公司,如“开鑫贷”就是由国开行子公司国开金融和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P2P平台;
第三种是银行所在集团设立的独立P2P平台,如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P2P的发展已呈现行业深度洗牌、大平台优势凸现趋势。
3.3 P2P平台存在较大风险。
P2P平台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其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和问题平台数量的大幅增多。《中国经济报告》杂志刊载数据显示,“2014年P2P利率从1月份的19.8%起伏式下降到当年10月份的16.5%;P2P问题平台数量从2012年的16家增加到2014年11月的275家,其占比从8%增长到17.86%。P2P平台借款人逾期、展期、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等事件新闻频发;有的P2P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从事不法活动,令行业监管迫在眉睫。据“网贷之家”网站统计,“北京P2P平台里外贷待收本息共计9.34亿元,山东平台呱呱贷、上咸BANK待收金额分别达5272.9万元、1.56亿元,湖南安宜贷待收金额达2885.7万元”。还有的P2P平台打着理财的幌子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违法行为。
4 工商部门如何加强P2P平台的监管
工商协同监管平台 篇4
协同营销作为行业整体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和新阶段营销以及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准确把握深化工商协同营销的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行业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水平,对行业发展具有全局、战略意义,是当前卷烟经营工作的一件大事,需要行业上下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
一、提高认识水平是深化工商协同营销工作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的提高才有行动上的自觉。只有工商企业都从事关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高度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制定方案,明确职责,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国家局党组根据行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所做出的新部署,是科学发展观在行业的具体实践,是落实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两个跨越”,培育名优品牌的重要举措。
二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完善行业营销体系,形成行业体制优势的客观要求。行业实行的集中统一、工商分设的这种专卖制度下的特殊的组织管理体制,使行业的营销工作也必然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就是要充分发挥烟草专卖独特的体制优势的关键之举,目的就是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促进工商互动,密切工商关系,形成工商合力,完善营销体系,形成体制优势,使工商营销成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实现1+1>2的效果。
三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深化订单供货改革,打造完整卷烟供应链的必由之路。自2005年开始推进的订单供货工作,按照“预测指导采购、采购支持订单、订单满足消费”的要求,从市场真实需求出发,行业逐步建立起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卷烟供应链。协同营销工作虽然侧重于工商之间,但是着眼于批零关系、零消关系,是从工业、商业、零售客户和消费者整个行业供应链出发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肩负着打造卷烟完整供应链的重任。
四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行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工商作为整个行业的“一体两翼”,决定着双方是既彼此分开又相互依存、既分工又合作的谁也离不开谁的“鱼水”关系。双方要从企业、业务和市场层面有效解决分工合作的问题。工业企业应重点立足于有序竞争,侧重于品牌营销,把品牌与市场相结合,面向市场做精做优卷烟品牌;商业企业应重点突出服务,侧重服务营销,把品牌与零售客户相结合,根据品牌研究零售客户。通过准确定位,明确双方职责,加强工商互动,优化业务流程,从而合理配置工商营销资源,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实现工商之间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有效解决营销工作中存在的相互脱节、无序竞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等问题,形成营销合力,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二、实现信息共享是深化工商协同营销工作的重要支撑。
工商协同营销能否顺利运作并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工商双方的信息整合与共享上。
一要创新信息采集共享方式。要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系统自动收集、定期专题调研和不定期收集等方式,了解掌握全面详实有价值的市场、产品信息。要通过利用国家局开发的工商信息平台等途径,建立起工商之间顺畅、高效、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渠道。
二要界定共享信息的内容范围。商业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主要供四类信息:一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息,具体内容包括年度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人口数量结构变化情况、吸烟人数比例以及其他重大影响卷烟消费的社会事件等;二是商业企业的卷烟经营信息,包括产销存的历史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三是零售客户的经营信息,主要包括零售户业态状况、销量、品牌、库存、价格等信息;四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信息,主要包括购买途径、口味偏好、吸食量以及卷烟消费趋势。工业企业为商业企业主要提供三类信息:一是品牌信息,主要是指一个时期内企业品牌发展规划、品牌特点等信息;二是货源信息,主要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货源生产计划情况,为商业企业均衡安排市场销售提供根据,保证市场供应不积压、不断档;三是在途信息。主要是指发货计划、运输方式、运输数量、车辆位置、驾驶员联系方式等,以便商业企业准确掌握到货时间和数量。
工商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探讨 篇5
当前,中国网络市场呈现持续高速发展态势,面对着发展如此迅猛的电子商务领域,我们工商部门网络监控体系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对改善网络交易环境,规范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网络购物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办法》规定的比较宏观,对于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督管理指导还不够细致,各地工商部门在网络监管上也缺乏实际经验,监管方式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在此,结合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监工作情况,谈一谈个人的初步设想,供大家商榷。
一、工作背景
(一)全国网络交易整体状况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2.1亿,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5.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5%。网上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的浙江省,电子商务网站4000多家,其中行业网站2000多家,占全国的20%。截止2012年11月30日,著名的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已经突破一万亿。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2月,淘宝和天猫创造的直接就业达到467.7万,拉动间接就业1333万。在网络购物的拉动下,2012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将有望达到2.7万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的本质,绝不是以前很多人理解的“虚拟经济”。实际上,电子商务是实实在在的新经济,是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实体经济完美融合的一种新经济模式。
(二)网络交易存在问题
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有加入门槛低、交易方式便捷、交易成本低的优点,但也不断凸现出譬如网络诈骗、网络虚假广告、网络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目前与工商监管有关的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一是网络交易中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销售不合格商品、违禁商品;三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利用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合同进行违法经营活动;五是发布违法广告;六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七是其他违反工商法律法规规定的网络经营行为。网络交易纠纷处理困难,网络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统计与监测评价亟待加强等,已成为制约网络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在2012年全国工商系统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各地网上检查网站29万个,实地检查网站经营者2.8万个,删除违法商品信息714万条,查处违法案件167件,关闭违法网站168家。
(三)无锡网监主要经历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呈井喷之势,交易额持续暴增,交易主体成倍增长,交易方式不断翻新,工商部门肩负的监管任务越来越重。2008年7月,国务院新“三定”方案明确赋予工商部门行使“网络商品交易及其服务行为”的监管职责。然而由于体制机制不畅,条线职能不清,法制建设滞后,人才储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监管的效能。为切实提升网络监管效能,无锡局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效能建设年”主题活动,以铸“网上红盾”为目标,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夯实网络监管平台,打造网络红盾队伍。2005年根据机构改革要求,进一步整合网络监管队伍,无锡工商局成立了朝阳分局,主管网络商品交易的监控工作,在探索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行为的监管路径和手段上开启了新篇章,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2009年3月,无锡局率先出台《关于开展网络商品交易及其服务行为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同年3月15日,无锡局在全省首家开通运行“网络交易监管平台”,2010年在全省全面推广。2011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专业的网络交易监管分局,统领全系统的网监工作。无锡网络交易监管分局由网络监管的“独步者”转变为“领路人”。
二、工作思路
无锡局网络交易监管分局以铸“网上红盾”为目标,以网络经营为对象,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经济户口为依托,提出了整体监管的工作理念,形成系统化“T”形网络监管框架,科学区分网络经营行为,强化基层工作能力,使食品、商标、广告、注册等多个业务条线的工作自主向网络延伸,整体推进网络监管工作,全面覆盖传统监管模式的盲区,形成全系统上下畅通、左右协调的局面,打造公平、诚信、成熟的网络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
无锡市局委托网监分局,以高科技为支撑,承担着全市的网络市场的监管服务工作。通过以专业化方向为主导,引进专业人才、专业设备、专业软件,实施“以网管网”,在工商二版软件基础上搭建网监平台,开发了包括“无锡市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网”、“网上巡查”、“广告巡查”、“无证巡查”、“商标保护”、“网站巡查”、“传销及非法直销整治”和“专项整治”等功能为主的“无锡市网络市场监管平台”,有效打击网络市场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无锡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工作内容
无锡网监分局充分发挥“以网管网”的功能,以全系统三级网络监管体系为保障,以网络交易监管平台为支撑,把自身平台用好用足,全面深入推进网络交易监管工作。
(一)加大投入,以网管网,完善功能
无锡局先后投资90余万元建设网络交易监管平台,2009年3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2011年对平台进行再升级,平台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平台由“一网”(无锡网上工商)、“一系统”(网络交易巡查监管系统)组成。网站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宣传服务和咨询投诉平台。网络交易监管服务网、消费者服务网、广告行业公共服务网、商标印制行业服务网、食品质量监督监测服务网和危化行业监督服务网等网站分别根据各条线的业务特点、功能定位,提供“政务公开、政策咨询、业务管理、行业信息、投诉举报、曝光警示、数据交换、网民互动”等功能。网上交易巡查监管系统则设臵在江苏工商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大系统内,与其他模块的信息可以对接共享,符合了省局提出的系统整合、资源共享的要求。该系统可以在内网实现对互联网信息的自动巡查和过滤,自动分流任务和数据统计,实现了“以网管网”的技术创新。
(二)明确主体,创新亮标,实化环境
无锡局以经济户口为依托,通过实名制和亮照亮标的形式还原网络经营主体的身份,做到实体店与网店相互印证,从而打造公开透明的网络消费环境。一是稳步推进电子执照。2011年12月,全省试行推广营业执照电子副本,首批电子营业执照副本在无锡发放并上线亮照,得到了国家局领导的肯定。二是统一标记,推广亮标。针对网店我局以个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缩影作为统一的标记推广,目前集中在3个领域,即平台内网店、团购网和房地产中介。三是虚实互联,多维亮证。在打造“同城电子商务”活动中,江阴八方网络公司通过3D实景技术,将无锡招商城、江阴食品城,整体搬到网上。无锡二泉网则通过二维码技术将南长商业街打造成网上网下同步消费实时互通的市场环境。
(三)普及全局,推动达标,提升队伍
2012年,无锡局专题发文,把网络监管工作定位为基础工作,积极开展网络监管工作达标活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落实全系统的网络监管责任。从机关到基层,从普通办事员到业务能手,处处要求达标,人人必须达标,在全局范围内掀起了落实网络监管达标的工作热潮。达标活动综合了对网络监管的软件、硬件、人员的配备要求,对各个业务条线网络监管责任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活动开展以来无锡局已组织相关培训10余期,以普训的形式确保网监软件应用的全面推开。
电子证据取证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派专人赴厦门电子证据取证培训点学习,并获得了全省工商首家电子证据取证资格。在全省率先配备厦门美亚公司多功能取证勘察箱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取证魔方设备和手机电子取证设备,升级取证软件,引进“取证大师”。在全系统培训电子取证人员,确保每个工商所有一到两名人员从事电子取证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各类网络案件的成功办结。两年多来共为156起案件,做了证据固定、数据分析、线索排查、情报汇总的保障服务。
(四)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有效维权
1、通过“电商秘书”的形式,放宽商品房住户办理营业执照市场准入标准,提供快捷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使得社区内的部分弱势群体和有网络创业意向的群体无法实现通过网络居家创业的梦想。以社区管理机构、社区创业培训中心、淘宝大学等第三方管理培训机构为主办单位,申领一张“集体执照”,其下属网店经营户可不再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即“一照多点”。主办单位按照工商部门相关要求对其下属网店经营户进行审核,经所在地基层工商部门确认并备案登记,经营户可以在社区指定的商业用房或者在自己家中,统一以“一个主体”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实现注册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基层工商部门和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对备案的网络经营户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做到一户一档。
2、主动约请团购网站负责人逐一进行面谈,了解分析企业运作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和权益侵害;对一些行业龙头网站,我们上门调研,实地辅导,督促落实《无锡市政府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度要求;通过开放日、记者接待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公开网络交易监管意图和主要做法,鼓励广大网络经营者、网络消费者共同参与和谐网络交易的建设;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机构,打造电子商务孵化区、电子商务园区,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完整的网络经济产业链。
3、引导督促网站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必要的台账记录和交易信息数据库;制定并公示经营制度,如“明示原价”,“先行赔付”,“假一罚十”,“未消费退款”、“退款期限公示”等规章,保障规范经营;加强行政指导规范发展。通过制作并推广网络交易的电子合同示范文本《用户服务协议》以及《消费者保障服务协议》、为企业提供法律文本600多本,组织网站负责人约谈60余次;创建由40多人组成的网商QQ群,通过规范企业的发展,违法行为和交易纠纷明显下降。
四、工作成效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无锡局网监分局在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领域取得了令人兴味的成绩。
(一)数据完善、保障有力
以网络经营户根据主体所在地为依托,无锡局按照经济户口的管理原则对网络经济户口实施网上动态实时的监管。通过各级工商部门不断努力,网络经济户口数据得到了不断丰富,经济户口数据库正逐步得到完善,从而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两年多来,无锡局根据各个业务处室需求及各阶段网监工作重点,制定了包括“专供特供”、“老字号保护”、“最终解释权”等五大类42项综合搜索任务,共计获得涉嫌违法线索11657条,通过人工比对形成线索247条,立案查处68起,罚没款500多万元,移交公安5起,关闭网站3家,责令整改、行政指导200余起。
(二)全面达标、能力提升
开展基层达标活动以来,网络监管工作和去年同期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一是基层网络案件的办结数量成倍增长,2012年我局基层网络案件数量达到69起,罚没款达百余万元,是去年的两倍;二是网络经济户口数据的动态维护工作越发扎实,登记网络经济户籍3万余条,数据由各工商所每年至少核查两次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可靠性;三是各个业务条线的监管工作均能扎根基层,向网络拓展,为网络监管系统化夯实了基础;四是每个工商所均有一到两名人员从事静态电子取证工作,证据固定工作得到普及和推广,缓解了专业分局的工作压力;五是充分发挥移动监管终端的效能,每个工商所80%以上的干部能够熟练操作,积极开展网络巡查。
(三)惩治犯罪、收效显著
XXX工商局合同监管 篇6
镇帮扶协议书
:
为深入开展我所合同监管“进乡镇”活动,工商所对你乡(镇)履行如下职责:
严格按照省工商局的要求始终坚持“三个不变”的原则;紧紧依靠和尊重地方党委、政府的原则不变;大力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不变;与当地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原则不变。
做好合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建立和宣传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机构,与政府协商确立当地的涉农龙头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调解合同纠纷,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合同帮扶义务。
受帮扶对象(盖章):帮扶单位(盖章):
负责人:负责人:
工商协同监管平台 篇7
高校科研经费是高校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高校获得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也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科研经费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比如:同级协作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的现状,提出建立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里及外,由外到里的多部门、多主体高度协调,合作有序的科学系统。只有深化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才能保障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的难题
(一)科研经费来源途径复杂
高校科研经费主要包括国家、省级、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与社会资源合作而形成的。由于科研政策导向不够科学合理,导致项目负责人看重眼前名利,防腐意识薄弱。这势必加大了经费的监管难度。近几年,高校评估、排名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学校追求一味追求课题数量,因而选择相对粗放的管理模式,为监管留下隐患。因为大多数管理部门认为科研经费快速增长来之不易,管得过严可能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而项目负责人相对缺乏对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了解,部分负责人对项目被检查、被审计的概率存在侥幸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经费监管成效。
(二)科研立项预算不科学,结算偏差大
普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课题预算编制不细化、不科学等问题。一方面项目经费的负责人通常是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看重的是课题的方向和成果,对财务预算方面不够重视,或者是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再加上预算项目与财务支出科目不一一对应,往往使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最终导致预算效果不好,偏差很大。很多科研项目到了结题的时候,才发现支出早已脱离了预算,项目负责人并要求财务部门调账,把不符合预算的开支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开支调入其他项目中,科研课题的决算呈现随意性,拆东墙补西墙,使得科研项目预算失去了作用。
(三)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
一是科研经费支出不断加大的同时,资产闲置与日俱增。部分科研团队追求新专业仪器仪表设备,加之早年购置设备的售后维修跟进不足,因此导致许多设备没有被充分使用就面临被更新的现状。导致固定资产资源很难共享。二是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专利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没有入账,无形资产缺失。三是高校对结题项目经费监管松散,没有明文规定支出范围,结题后长期挂账,形成资金沉淀。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四)高校科研经费院系监管初步建立,尚未真正发挥实效
近年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行为文件的相继出台,高校相应初步建立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三级监管体制。但是由于人、财、物等相关制度不健全,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严重制约了制度监管实效的发挥。甚至部分高校成立了以校长或分管校领导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这样的组织。这种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融合,但存在一些弊端。因为校领导日常事务繁多,不太可能频繁地组织各部门召开协调会。其次各部门之间缺少信息系统化、共享化的交流平台,缺乏有效的沟通模式,很难突破各自为政的怪圈,协同效应不显著。
三、努力深化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
为促进以科研、财务、审计及纪检等部门为代表的众多利益主体的信息沟通和有效配合,深化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切实发挥三级监管机制的协同效应,避免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缺位”和“缺失”,解决前述问题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必须的。
(一)加强制度建设和宣传工作
高校需要清醒认识到科研政策与科研管理的微妙关系。科研政策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管理的错误观念。根据国家关于科研管理的总体政策精神和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高校应及时对现行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积极整改,全面落实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利用网站、办公自动化平台、学院例会等多种通道,加大对新政策、新制度的宣传和解读,做好制度的宣传工作,注重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项目负责人财务监督意识、预算管理意识以及法律法规意识,使项目负责人能够树立底线思维,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降低科研人员对学校强化科研管理举措的对立情绪。
(二)完善高校内部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制度
第一:加强事先监管环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高校应当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根据李克强总理对高校科研管理最新指示,项目组成员的智力劳动成本应被充分重视,应对其加大绩效奖励;高校应从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切入,加强事先监管控制工作。具体工作中,高校科研部门可以联合财务部门在全校范围内针对科研项目的申请指南的解读以及预算的合理编制开展专题辅导工作,主动服务于科研人员。
第二:加强事中监管环节。高校通过加强科研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整合人事、科研、财务、设备采购等信息的科研服务管理系统,具体包括:项目名称、立项部门、实施期限、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经费预算、经费拨付、合同管理、项目经费使用与核算、设备管理、项目审计验收意见等信息,运用信息化手段确保科研经费的监管工作能够与实际情况同步。在实际经费支出过程中,减少现金支付,使用公务卡,科研设备的购置,能实行政府采购的尽量实行政府采购,不能实行政府采购的,必须按学校设备购置相关规定履行招标手续。
第三加强事后监管环节。学校财务部门应随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度,在结题后按照经费来源以及有关规定及时处理结余资金,如上级拨款单位有明文规定的,应按照上级规定处理结余经费;没有规定的应根据自身情况明确课题结账时间、结余经费用途,进行结账管理。在项目结束后,学校科研部门应同时可以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建立涵盖审计、纪委监察处、社会公众、学术等部门在内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以实现科研经费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积极性
院系作为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更适合近距离监督。首先应加大对院系人力、财力上的支持。同时设立院系科研监管专项经费、配置院系科研财务主管,并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并建立定期交流反馈机制。最后,要完善考评机制,对积极配合学校管理的院系给予适当奖励,对不落实学校要求院系,降低其科研管理费比例,并在校内公开。
(四)发挥学校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的牵头引领作用
高校在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应专门设立相应办公室,便于统筹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同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制定相应规章,进一步减少相互推诿,加强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与岗位问责。
参考文献
[1]娄自强,柴路.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01).
[2]江林,蒋玲芝.基于内审视角的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绩效管理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01).
工商协同监管平台 篇8
一、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工商系统全面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意见》、《关于切实做好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暂行办法》等规定,对推行行政指导的宗旨、原则、适用范围与内部的组织管理、实施程序、监督、法律责任、救济等事项做了统一明确的规范。并建立了重大指导项目的审议、项目效果评估和监督三项制度,使行政指导工作在实体与程序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有章可循。全省各地工商局也分别制定了行政指导的程序、项目审议、评估及监督等配套规定及落实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行政指导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之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为推行行政指导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地局长挂帅成立了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法制处(科、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与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法制机构牵头抓,各业务处(科、股)室配合抓,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机制,落实项目。在工商业务的四个重点领域建立相应的行政指导工作机制。一是推行登记事务助导制。结合办理注册登记事务,向企业提供工商法律法规、政策信息、注册登记等信息,引导其正确的投资选择,提醒、辅导、引导企业及时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年检等事项,使之依法进入市场:指导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依法组织清算,指导清算责任人开展清算,办理注销登记,使之依法退出市场。二是推行查处违法疏导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实行事前预警告诫、事中纠正制止、事后教育规范。采取说服、劝阻、告诫等方式,对不知法而违法的企业,做好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使企业自觉纠正违法行为;对消费者投诉增多的企业、对有违法苗头的企业,给予预警提示,督促整改,避免违法;对违法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企业,予以告诫,停止违法行为。三是推行规范经营劝导制。在实施日常监管过程中,采取沟通、建议、提示等方式,规劝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引导他们走出经营过程中的盲区、误区,做到依法经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公平、诚信地参与市场竞争,做到规范经营。四是推行维权兴企引导制。在实施日常巡查过程中,通过辅导、提示、激励等方式,引导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发展意识:指导企业设立维权机构和消费者投诉受理机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改善售后服务;指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提升市场竞争力;指导企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各地围绕服务海西建设主题,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市场主体所普遍关注的事务及工商监管执法与服务的有关热点、难点中选定指导项目346项,制定相应的工作指南和配套措施74项,对开展各项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基本要求、基本步骤、主要方式、文书及案例等事项作详细规定,以项目为载体,落实配套措施,实施项目带动,抓好样品工程,把重大行政指导项目的培育作为行政指导工作的重点。积极落实“一局一项目”和“一所一品”制度,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项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有机结合,务求实效。较好地把握行政指导行为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灵活多样性、选择接受性等特征,遵循行政指导规律,履行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市场秩序的法定职责,围绕服务改革、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工商行政管理的总目标,实施行政指导。在实施程序上,对一般行政指导项目通常经过说服、合作、辅导、采纳四个步骤后即可开展;但对涉及相对人较大权益的重大行政指导项目,须经项目立项、审议论证后方可实施,并在工作开展一阶段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在实施的方式、手段上,要求做到六个结合,即:规制性指导、助成性指导与调停性指导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综合指导与单项指导结合;书面指导与口头指导结合:行为指导与能力指导结合及内部指导与外部辅助结合。在实施的途径上,把推行行政指导作为一项业务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把它和工商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及其它工作相统一、相联系:与工商的日常业务、辖区监管、信用分类监管、专项整治、绩效考评、创建企业之家等基础工作与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避免出现业务工作与行政指导“两张皮”问题,有效保证行政指导的落实到位。
四、研究探索,推动实践。为保证行政指导实践的有效性,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注重理论研究,积极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专家智囊的力量,寻求智力支持,营造研究氛围,提高队伍素质。我局与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了《工商机关行政指导》一书、作为工商系统干部培训教材,指导实践。为强化信息交流与宣传,省局法制处在省局OA网推出“福建工商行政指导之窗”,建立行政指导工作信息化平台。各地也通过开发行政指导软件,开设行政指导网页或工作模块等手段,加强信息整合,增强上下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年7月,我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推行行政指导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高峰论坛”。应松年、莫于川、薛刚凌、湛中乐、余凌云、李岳德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家工商总局、省政府法制办及北京、浙江、重庆、沈阳等兄弟省市工商部门均派员出席论坛,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推行行政指导,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海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我省工商行政指导实践的意义及成效,也对更好地将行政指导理论运用于实践,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两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行政指导工作朝着日常化、业务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方向发展,行政指导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创新了监管执法理念与监管方式,促进了工商职能到位。行政指导以柔性手段弥补了传统单纯依靠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刚性手段的不足,体现了执法的以人为本与监管的人文化,改善执法关系,优化了执法环
境,破解了困扰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中“有职能无职权、有责任无手段”等执法难题,提高了执法效能,促进了工商监管执法的工作方式方法从刚性监管为主向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转变,它不但没有弱化行政执法,而是促进和加强了行政执法工作。
二是增强了工商部门的大局意识与服务意识。有效地整合了工商部门的监管资源。优化了公共服务的手段与水平。特别是助成性行政指导的充分运用,提高了广大市场主体的维权兴企能力,开辟工商部门探索服务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为规范与拓展为民便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行政行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工商工作职能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工作特征从管理型工商向公共服务型工商转变,树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执法为民的新形象。
三是有效地增强广大市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其自身守法、规范经营的自觉性与能力,有效地预防、减少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工商部门与经营者和公众共同互动参与市场的监管与维权,减少和化解了监管的阻力与矛盾,促进行政公开,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对市场秩序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工商部门倚重单一的行政处罚和运动式的执法方式,而难以有效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的现象,促进工商监管方式从以事后处罚为主向以事前预防为主转变,工作重心从事后监管为主向事前指导、从静态管理向动态服务的转变,促进工商部门与包括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内的行政相对人的和谐与共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当前的工商行政指导实践只是初见成效,行政指导的机制制度与方式方法只是初步形成;以点带面、普及提高的工作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工作方式手段等也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与发展不平衡”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尚需深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一,当前一些工商部门因受权力本位、单向性管理思维等传统观念的制约,对行政指导体现主动服务、积极行政、民主行政和人性化的新型监管理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片面理解行政指导内涵,把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相互取代;有的一提到行政指导想到的就是助成式行政指导,就是帮企业创著名、驰名商标,帮助企业做强、做大,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有的把工商部门的相关业务与行为规范如降低登记门槛、便民措施等都等同于行政指导;有的习惯于用老办法开展工作,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变相强制手段推行行政指导:有的不适当地扩大行政指导的适用范围,甚至越俎代庖,逾越工商职能,超出法律赋予的职责开展行政指导工作,过于具体地涉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产生行政越位、错位的现象。其二,从行政相对人方面看。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指导也缺乏必要的了解,主要存在两种认识的误区,一种是不愿接受指导,认为工商部门的行政指导无法解决企业经营上的难题,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是增加企业负担;另一种是夸大工商行政指导的作用。将非工商部门职能范围所能解决的问题,如经营中遇到的融资、用工等困难也申请工商部门进行行政指导等。二是发展尚不平衡,层次有待提升。目前除泉州逐步实现行政指导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外。工作步伐较快的仍然相对集中于原先工作起步早与基础较好的地区,叫得响、拿得出的行政指导项目与成熟的案例还为数不多:少数单位与部门的工作机制不健全,项目与配套措施不到位,组织领导与工作方法尚需改进;同时现有的相关制度规范也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
【工商协同监管平台】推荐阅读:
安阳市烟草公司携手红云红河集团召开工商协同营销恳谈会11-18
协同育人平台10-22
转变监管方式,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10-23
OA协同管理平台05-08
协同创新的平台与模式07-01
加强三员协同,共促专卖监管07-31
区域性协同OA平台07-21
工商监管09-27
市场监管工商行政07-23
工商 广告监管 会议 范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