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监管

2024-09-27

工商监管(共12篇)

工商监管 篇1

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并不意味着削弱工商行政管理的力量,而是通过实行属地管理强化市场监管的责任,达到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目的。

2014年12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4]72号),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体制从垂直管理向属地管理的改革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这次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不是消弱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而是通过实行属地管理强化市场监管的责任,达到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目的。目前,在我国242部法律、738部行政法规中,涉及工商系统执法的法律有105部、行政法规有204部,可以说,无论工商部门的体制如何改革,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管的职能任务都没有改变。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部门承担着更加繁重的改革任务

市场经济越发展,市场机制越健全,越需要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工商部门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些都需要以良好的竞争秩序、市场环境为基础。工商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门,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效能,确保市场机制作用正常发挥,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工商部门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工商行政管理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工作,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工商部门要正确处理高效监管与市场活力的关系、放与管的关系,坚持法无授权工商部门不越位监管,法无禁止市场主体即可正当经营,为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多条件。

(三)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要求工商部门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充分肯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贡献。在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后,主体数量虽然增长较快,但是“开门不开张”、“只注册不经营”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工商部门积极引导、扶持和服务已经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开展经济经营活动,打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激发出来的市场活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当前实施的“三大改革”,赋予了工商部门新的职能

政府改革越深入,部门放权越彻底,市场自身调节的能力越强大,维护市场秩序的任务越艰巨。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部门从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型要求更加迫切。从2012年开始,广东省工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简政放权、宽进严管”要求,主动转变自身职能,大刀阔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对省局原有2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主动调整14项,其中取消7项,下放5项,转移2项,调整的比例达到64%,基本实现最大限度向市场放权、最大限度向社会放权、最大限度向下级放权的改革目标。去年5月,我们又提请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全面清理和精减广东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将108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仅保留13项前置审批,前置审批事项压减率近九成。除保留的前置审批事项外,企业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

工商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放权、“放后不管”,而是坚持“放管结合”,实现工作重心从以事前审批为主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根本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门面临着三项重点任务:一是着力建构新型监管模式。把工作重心更多放在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上,努力构建以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要通过构建信用公示体系、完善信用约束机制,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约束,努力构建信用监管机制,真正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二是强化政府部门协同监管。加强工商机关内部协调,健全完善登记与监管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促进宽进与严管无缝对接。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同,加强执法联动,探索统一执法模式,形成协同监管合力。三是积极推行社会共治。在促进企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企业的组织、协调、规范、引导功能,促进行业自律。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对市场监管的参与度,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社会共治新机制。

二是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工商部门落实“宽进严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任务更加繁重。2012年以来,广东省工商局在工商总局的支持指导下,在全国先行一步开展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后,广东省工商局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改“实缴登记制”为“认缴登记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推进“住改商”、“一址多照”等,鼓励新型业态发展;推进名称、经营范围登记改革,进一步释放企业经营活力,还在“先照后证”改革、强化后续市场监管改革方面继续先行先试。自2012年启动改革试点以来,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数已突破640万户。2013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0.76万户,同比增长35.68%;2014年1-11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9.4万户,稳居全国第一,注册资本(金)25488.2亿元,同比增长143.4%。

在面对不断激发的市场活力、迅猛增长的市场主体,工商部门落实“宽进严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任务日益艰巨。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既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又要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特别是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需要工商部门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一是继续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促进充分竞争。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和活动空间,落实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二是建立统一的竞争规则,维护公平竞争。依法规制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使市场主体平等接受优胜劣汰的评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三是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确保有序竞争。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维护良好市场环境。

三是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工商部门维护市场统一的职能作用更加突出。应该说,调整工商部门省以下垂直管理为市县政府分级管理,目的不仅仅在于改变现行的工商管理体制,理顺条块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体制调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特别是中央9号文件在明确调整工商体制的同时,还明确提出省级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维护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加强对下级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些要求,都强化了工商部门维护市场统一的职能作用。

对省以下工商部门来讲,实施分级管理,基本职能没有变、业务关系也没有变,特别是统一的市场监管任务没有变,只是人、财、物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工商工作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的范畴。在分级管理体制下,工商部门要履行好中央赋予的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的职能,对内要重点抓业务指导和培训,抓跨区域案件的协调,抓重大案件的查办,抓下一级工商机关履职的监督检查,抓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对外要维护市场体系的统一性,突出“四个统一”。即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建立统一的12315行政消费维权体系、搞好统一的信息化建设。

三、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工商部门亟需加强的新职能

适应市场新发展,拓展监管新领域,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去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建成体制比较成熟、制度更加定型的市场监管体系,并明确工商部门25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具体任务。工商部门牵头负责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也被列为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

二是加强市场准入规范统一。规范统一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7号,以下简称《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对各类市场主体实行统一的登记程序、登记要求和基本等同的登记事项,规范登记条件、登记材料,减少对市场主体自治事项的干预”。为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必须要推进工商登记标准化建设,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标准化管理,统一规范登记的条件、程序及行为,提升工商服务水平和效能。

三是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国务院《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要“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明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进、监督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组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改革举措,对于转变政府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基础桩”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加强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工商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新设立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政策力度,加强便利营商服务,畅通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减少“开门不开张、登记不营业”现象,使商事制度改革后激发出的市场活力真正转化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五是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按照《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工商总局令第60号),进一步强化工商部门网络交易监管职能,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当前,广东省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拥有全国占比第一的网店、网民和网购消费额,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3500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位居首位。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交易的经济违法行为大幅增长已成为制约网络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2013年6月,朱小丹省长在全省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上明确指出:“对于网络交易及其服务行为等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新型业态,有关部门要尽快组建专门队伍施行监管”。

六是加强市场秩序风险防范管理。国务院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强化市场行为风险管理,赋予工商部门“市场行为的风险监测分析、加快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监测预警和跟踪制度、风险管理防控联动机制”等职能。还明确要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等。

七是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三条明确: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工商总局令第61号)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组织开展辖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工作。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采用全省统一组织监测、属地监管模式下,检测标准全省统一,监测结果全省通用,可作为全省各地工商部门监管执法证据,确保了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效果和打击力度。

八是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去年,经中央编办批复同意,国家工商总局在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司加挂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牌子。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两新”工作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共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修订)〉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粤组通[2013]29号),赋予了工商部门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关职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体制,工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东工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推进全省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迈向新台阶,为广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工商监管 篇2

近年来,市工商局以规范广告市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将广告监管工作作为市场监管的重点,以日常监督和集中整治为手段,强化广告监管执法职能,抓政策宣传,抓联合整治,抓环节监管,抓制度建设,营造了公平、公正、诚信、和谐的广告市场环境,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下面,就近年来荆州市工商局在广告监管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一、近年来我局在广告监管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纵横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广告媒体日益丰富,广告样式花样繁多、新型广告层出不穷,广告监管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加大,仅靠工商部门难以面面俱到、实现有效监管。为此,我们着眼于“纵”、“横”两个方面加强工作落实力度。一方面在系统内进一步深化市、县区局、工商所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明确,监管有力;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宣传、监察、公安、文化媒体、食药监、卫生、纠风办等管理部门,成立了全市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以座谈会、联席会的形式宣传传达广告监管相关政策规定要求,达成广告治理的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建立齐抓共管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广告治理的强大网络,使虚假违法广告无所遁形,得到及时有效治理,确保了广告监管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注重监管方式改革,实行广告定期和不定期监测。我局自2007年开始,全市广告监测工作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实行了层级监测制度。市局定期对荆州电视台、荆州人民广播电台、《荆州日报》、《荆州晚报》、《江汉商报》、《荆周刊》等媒体广告进行监测,并不定期地选择县市区媒介广告进行监测,今年元至九月,市局对城市主要媒体实施广告定期和不定期监测9次,共监测各类广告3123条次,其中涉嫌违法259条次,违法率8.2%,对《江汉商报》、《荆州刊》下达整改通知书各1次,对荆州电视台下达整改通知书4次。对所监测的违法广告,及时移交至我局经检支队进行调查处理,限期回复处理结果。

(三)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广告违法行为

一是紧绕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违法问题易发高发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二是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三是加大违法广告查处力度,截至9月30日止,全市共立案共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93件,罚没金额94.99万元。

二、日常广告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局广告监管工作存在问题:

市工商局主要负责和指导全市范围内的广告监测工作,制定监测计划,确定阶段性的监测重点,布臵全市行业广告整治工作,定期对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广告进行监测,不定期地选择县市区媒介广告进行监测,并按月编发《市广告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对公众公布。对所监测到的违法广告交由经检支队查处,限期反馈情况。市工商局在广告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监测设备不足,无法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特别是缺乏对网络、广播电台、楼宇电视等广告的监测设备;二是广告监管人员不足,对户外广告监管停留在登记方面,无法及时对登记发布的户外广告进行实地勘察。

(二)县市工商局广告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县市工商局作为负责本地区广告监管 “主力军”,担负着对辖区内各类媒体和广告公司的日常监管责任。在日常监管中,对一些特殊媒体(如: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发布的违法广告监管难度较大,对监测到的播发、刊登违法广告因种种原因导致查处困难;二是下放部分领域广告监管权限,县市局普遍反映希望下放部分广告监管职能,以便更好开展工作。

(三)基层工商所广告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工商所是广告监管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监管和查处各类违法广告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基层工商所加大了对各

类广告的检查力度,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基层工商所人少事多、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工作难以到位;二是商家擅自发布广告的面广,数量多,被处理对象抵触情绪大,执法力度难以到位;三是部分工商监管人员对广告监管法律法规不熟悉,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三、对今后广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更新广告监测设备,现有监测设备已不能满足对现代广告监测的需要。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基层广告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强化培训,提升广告监管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专业的广告监管队伍。

三是加大媒体广告监测力度。媒体是广告发布的最后环节,加强媒体广告监管,可以有效防止虚假违法广告的传播,不能由于媒体的特殊地位和照顾媒体利益,对媒体广告监管时紧时松,致使违法广告屡禁不止,屡查屡犯。要做到一手抓监管,一手抓发展,使科学监管,促进发展,提高媒体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的工作,成为广告业发展的有力驱动。

工商总局将对网络交易一体化监管 篇3

办法对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在境内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根据办法规定,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需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

工商总局在指导意见里指出,网络交易平台是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交易的场所和空间,“是第一责任人,负有重要管理责任”,因此工商将重点锁定影响范围大、交易频率高的网络交易平台。这些网络平台,必须对网店卖家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登记、公示,建立交易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良信息处理制度,同时对网上涉嫌侵权商品采取措施,不得纵容售假等。

另外,在网络交易新规正式实施后,工商将对网络经营者开展一次全面普查,重点查清网络交易平台开办的数量、规模等。做好立档建户和电子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建立网络经营主体经济户口,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据统计,我国有网上购物经历的网民已经超过1亿人,去年国内网络交易规模已经超过2600亿元,网购已成为不少消费者主要的购物渠道。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监管、没有健全的体系,一些人把网络这个自由交易平台当成了坑蒙拐骗的场所,匿名制正给“狡兔三窟”提供便利。网络的虚拟性、网购的不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网上交易的积极性,成为限制网络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

对此,工商总局表示,目前,总局正在研究统一组织开发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和平台,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全国一体、统分结合、功能齐全、上下联动的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和平台,对网络交易监管必须实行全国联网一体化监管,实现“以网管网”。现阶段,网店实名制可以使网络交易摆脱“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将促进网店的诚信经营,对于加强网络交易“实感”、强化网络商家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做大网上交易“蛋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的探讨 篇4

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是为了全面、高效、深入地实行工商所的各项基础监管工作职责, 对整套基础监管工作机制进行创新, 包括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内部管理创新、绩效考核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基础监管工作机制中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整体, 其中, 理念是工作运作的前提, 方式、方法、手段是工作目标的重心, 内部管理、绩效考核是工作质量的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是工作开展的根本。

1991年公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当中, 明确规定工商所有9项工作职责。经过17年的时代变迁, 现在工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外延。在2008年新出台的“三定”方案中, 国家工商总局新确定的主要职责共有15项。作为具体执行者, 工商所的职责势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具体地说, 工商所的职责可划分为13项, 即注册登记、市场监管、网络监管、合同监管、商标监管、广告监管、经纪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经检办案、消费维权、信用分类管理、个私监管服务、打传和直销监管。围绕上述职责, 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 努力形成“人本服务、公正透明、高效有序”的科学监管机制, 达到“登记零差错、监管零事故, 执法零过错, 调解零距离”的“四零”监管效果。

(一)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 市场主体结构的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利益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的复杂化等等, 都对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因此, 迫切需要改变落后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 紧跟时代步伐, 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 增强监管大市场的本领。

(二) 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工商部门在被赋予更多的监管职责的同时,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职能也不断强化。政府和群众对工商部门的期盼、要求越来越高。打造“责任型工商”、“服务型工商”, 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及时调整基础监管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 行政效能提升的迫切需要。

打造高效型工商所, 关键在于提高工商所的行政执行力。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即使目标定得再合理、决策制定得再科学、计划设计得再完美, 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提升行政执行力, 必然需要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 从基础监管工作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入手, 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克服随意性导致的无效或低效, 有效化解行政执行中的矛盾。

三、当前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基层工商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从实际情况看, 目前工商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离“四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不够, 习惯于系统内自我运转, 不愿异地调查研究, 缺乏学习交流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为市场主体、为消费者、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观念还不到位;法治观念淡薄, 人治思想严重, 存在强势执法思想;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 缺乏必要的新知识、新技能。

(二) 内部组织系统性不强。

由于工商部门目前采用的是传统的“条块管理的科层制”组织结构, 管理层次多, 且各司其职、各自独立。这不可避免会带来诸如协调沟通缓慢、信息传递失真衰减、容易出现管理真空或任务布置交叉等问题。同时,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各项工作部署一个接着一个, 导致工商所疲于应付, 既难以提高监管效率, 又失去了工作的自主性, 不能很好地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思考, 自主开展日常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三) 执法监管领域难有新突破。

由于种种原因, 基层工商所目前的监管领域仍停留在传统领域, 执法监管未能在面上获得突破性拓展。同时, 由于监管方式、监管方法、监管手段没有紧跟新形势, 科学技术手段的研发相对落后, 基层工商所对一些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新型违法行为识别难、查处难、打击难, 既不能很好地开展治标行动, 更谈不上标本兼治, 难以解决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深层次问题。

(四) 绩效考核难以体现客观公平。

工商所绩效考核一般是各项指标和权重系数的相乘相加, 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和明确的侧重点。因此, 也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引导不当, 会误导工商所偏离正确的工作方向, 专挑权重系数大的那头干, 而权重系数小的少做或不做, 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或者“干的少比干得多好”等现象, 容易挫伤基层工商干部和工商所的工作积极性。

(五) 人、财、物缺乏有效保障。

一些工商所不仅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 而且人员配置也不足, 难以适应当前繁重监管任务的要求。由于“两费”停收后, 工商部门的人员、办公、业务等经费全部需要依靠财政拨款, 在经费保障上没有自主权, 各项办案办公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又需要层层报批, 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后勤保障工作增添了难度, 严重制约了工商所监管服务工作的落实到位。

四、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 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

一是树立法治行政理念。既要依法行政, 防止越权执法, 也要合理行政, 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充分尊重民意;既要遵守实体性的要求, 正确适用法律、法规, 更要严守程序性的规定, 在执法监管中做到过程公开、高效行政、以理服人;既要维护公共利益, 树立执法监管的权威, 也要贯彻平等对待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均衡。二是树立和谐监管理念。作为处在监管一线、直接与监管对象打交道的基层工商所及其工作人员, 应该秉承平等互动、文明友好、柔性指导的和谐监管理念, 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履行职责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努力在和谐监管的实践中争取监管效能的最大化。三是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我们在工作中应当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 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坚持以效益取胜。要改变粗放监管和人海战术的模式, 在内部强调责任管理、目标管理、科学用员、合理考核, 在外部强调精细监管、精确查案, 减少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和内耗, 使工商所投入和效益产出尽量形成合理的正比。

(二) 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要以内部管理体制创新为核心。

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应当修改、制订新的《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 进一步明确工商所职能定位, 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不缺位, 不越位, 不错位, 切实履行好工商所自身应尽的职责。二是明确事权划分。工商所要形成上通下达、令行禁止、反应灵敏、行动迅速的工作机制, 按上级的整体安排开展工作, 根据辖区特点自主创新、创出特色, 同时接受科室的指导、督促, 并及时向科室反馈信息。三是科学设置机构。工商所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监管模式的内在要求, 建立起科学务实、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组织机构。工商所应将巡查队、经检队、注册室视为具体执行层, 弱化队长职能, 由分管所长替代队长职能, 把工商所的组织机构从四级简化为二级, 即策划发动层———具体执行层。四是优化人员配置。按照“强所精局”的思路和“优势互补、老少参半、男女搭配”的工商所人员配置原则, 进一步精简局机关, 扩充基层所的人员力量, 并合理调配每个工商所的人员结构, 保证人员力量的相对均衡。同时, 建立双向选择与定期交流相结合的办法, 通过干部上挂下派、互挂互派等形式, 拓展所与所之间、所与科室队之间的交流学习, 大力培养一批能适应多种岗位、能应对多种复杂形势、能完成多种任务的复合型人才。

(三) 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要以业务运作机制创新为重点。

一是创新柔性监管机制。把实施行政指导与工商的注册登记、

责任区监管、信用管理、专项整治、品牌建设、消费维权等基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以指导、劝告、建议等行政指导方式, 以引导、促进、服务等为行政指导目标, 大力推行工商建议书、工商指导书、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做法, 建立起一套适合工作实际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良性互动、高效有序的行政指导执法工作运行机制, 推动工商执法方式从刚性监管为主向刚柔并济、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转变, 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创新电子政务机制。大力推行网上年检、网上审批、网上维权、网上查询等电子政务活动, 强化各类信息的公开, 实现与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无缝对接”, 达成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用完善的信用体系为党委、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用高效的信息化手段, 提升执法手段、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三是创新网络监管机制。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络广告、网上商店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监管问题。如网店的隐密性、商品的不可视性和不规范性, 不可避免会滋生买卖欺诈、非法物品交易、贩卖假冒伪劣等一系列网络违法活动,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发布的虚假网络广告, 会严重误导消费者等等, 这些都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尽快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 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市场的正常、快速发展。四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干部考核;二是工商所考核。干部考核应把重点放在德、能、勤、绩的考核上, 特别是对每个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考核要有明确的量化标准, 防止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现象的发生。工商所的考核则应把考核重点放到政策执行、办法落实、工作创新、队伍建设以及整体工作绩效评估等方面, 简化考核内容和程序, 防止面面俱到、机械繁琐, 对绩效考核机制产生负面效应。五是创新工作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全局一盘棋的优势, 整合全系统的物力、财力, 以强化预算、全额保障、财力倾斜、重点突出为原则, 逐步加大对基础工商所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工商所的经费投入力度, 确保工商所交通经费、办公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四) 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科技是工商监管的有力延伸。全面提高工商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要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积极实施科技强队战略, 提高工商部门科技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为工商基础监管核心工作提供科技支撑。要全面实施信用工程, 建立工商综合信息查询比对系统和信息资源库,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水平。要改进现有的工商科技管理工作, 大力提高工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效能的发挥,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工商信息系统和资源库, 强化基层工商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加强网上经济行为监管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网上监管长效机制, 提高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

摘要: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前沿阵地, 是整个工商工作的基石。针对工商新职能的增加、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停止征收等新情况, 如何与时俱进, 通过进一步创新工商所基础监管工作来充分发挥好基层工商职能作用, 显得尤为重要。

工商监管模式创新工作汇报 篇5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监管模式突破

一、积极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全面掌握辖区经济情况,加强属地监管。今年结合我局个体新登记管理软件的启用,我所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进行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数据的输入,充实完善计算机的经济户口数据,并利用登记管理软件ZZGL的一个闲置功能,在电脑上按辖区划分为十个片,通过计算机、辖区管理员与档案之间进行了多次户档核对,摸清底数、挤清水份。在户档清查的同时,我们还对网吧、电子游戏、美容美发按摩、烟花爆竹、矿山开采、歌舞厅酒吧、煤气和缝制设备、工具、锯床、灯管、轧钢生产企业以及商标印制企业、广告经营单位等十三个重点行业进行了专门清理和造册登记,并输入电脑。各监管巡查组分别建立本组各类经营主体的监管档案和台帐。通过认真做好经济户口管理和信用工程建设的落实,建立详实、准确的经济户口分类档案和信用记录警示制度,从而为加强执法监管到位以及全面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和开展“百万企业信用工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推行个体工商户主动缴费制度。今年我所针对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特点,根据辖区的实际,在镇内实行了个体户主动缴费制度,将每个月的1―10日定为交费日,由个体户按时到工商所收费窗口缴纳上月的管理费。并建立电脑收费台帐,增强收费工作透明度。从这几个月的实行情况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个体户主动交费率达到了95%以上。通过改变收费方式,既促进了收费工作的到位,又使我们得以腾出人力精力,加大工商巡查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

三、完善巡查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巡查效能。过去巡查工作一直停留在催缴管理费、查处无照经营、一般性打假治劣和超经营范围等表面层次上的监管,多项职能在监管中不能充分综合发挥,许多监管流于形式。为此,我所实行分片包干巡查的办法,分为乡村、镇内市场、镇内个私企业三个巡查小组,重新修订市场巡查制度,对巡查内容、职责、时间安排、巡查纪律等进一步明确,将巡查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注重发挥内勤、巡查、经检各组的优势,做到分工不分家,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所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内勤组负责及时将巡查反映的情况录入经济户口档案,使静态与动态管理有机结合;巡查组与经检组互相融合,联手出击,日常巡查、重点巡查以巡查组为主,经检组为辅;专项执法整治、突击检查由经检组牵头,巡查组配合。在巡查中整合工商各项职能,把市场巡查与查办案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的优势。同时成立巡查协调领导小组,由巡查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较大或疑难问题,对巡查人员的作风、纪律、依法行政、廉政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对市场巡查制的规范,明确了市场巡查人员的职责,避免了“重收费轻管理”等弊端,促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到位。

四、创新内部管理方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建立“晚上学习日”制度,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在全系统开展“忠于职守、能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主题的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今年壶镇所新领导班子经研究,提出建立“晚上学习日”制度,在每个星期四晚上7时开始,用半个小时的时间集中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治业务知识。通过集中学习,既可以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又可以增强全所干部职工之间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避免在工作时间集中组织学习对工作的影响,做到了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二是建立大案集体讨论制度,对罚没款在3000元以上的大案,由各所长和办案人员参加集体讨论。上半年对查处的9个大案进行了三次集体讨论,通过大案集体讨论的形式,增强了民主集中制建设。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在如何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制方面虽然进行了许多努力,但由于电脑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商监管方式的创新。下步,我所计划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以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和建设信用工程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内勤、巡查、经检三个管理组的整合,形成三个分工合理、协调配合的强有力“拳头”。

1、加快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列入了工作日程,县局计划为我所新配二至三台电脑。待电脑配备后,争取尽快解决省局新登记管理软件和电脑收费等各种应用软件的应用,为下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制提供保障。

2、争取实施电脑收费。如果电脑和收费管理软件能够落实,我所决定从现有的干部中抽调一名干部在内勤专职从事电脑收费工作。这样就可以使在镇的6名干部腾出精力,集中力量投入到市场巡查工作中去,实现从“收费型”干部到“执法型”干部的转变。

3、认真做好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和信用工程建设的落实,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建立翔实、准确的经济户口分类档案和信用记录警示制度,形成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新型工商行政监管体制。

工商监管 篇6

我从小梦想着当一个语文老师,从一所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之后,阴差阳错报考了公务员,由此进入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通俗地说,就是工商局。

公务员这个队伍,在别人眼里未免有些尴尬。在社会上混得好的人,会认为你胸无大志,就指望着混一口旱涝保收的安逸饭吃:混得不好的,就直接说你啥活不干,作威作福,光吸人民的血。但无论别人如何看待。我实在没有料到。在我上班的第一天,差点被人打了一枪。

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我迷迷糊糊地跟着一票人马去抓传销。线人说得很清楚:传销头子有一把手枪,经常拿出来恐吓已经加入骗局的人们。因为是涉枪,案情重大,所以公安的刑侦也出动了。进了小区,楼底下不动声色撂倒两个望风的,公安兄弟们把六四小砸炮从兜里掏出来,我们一群人就往楼上冲。踹开门把人摁住,我淡定地端详这把快报废的麻醉枪——上面用红漆涂着、“联防”两个字。

我们押着人从楼上下来,住在所有楼层的人们都开门注目我们。一个不明所以的老太太跟她的小孙子说:看,楼上的人卖假药。被工商局抓了!

我心中顿时充满了学生时期从未体会过的荣誉感,我感到我真实地加入了这个社会,并参与了它进步的过程。

执法在一线

在一线执法的,日子,既艰辛又痛快,它给你带来一种充实感。我们这里是祖国边陲,走私一度猖獗,我能够一眼从照相馆里辨认出走私的胶卷一胶卷整桶走私,上岸后再由毫无责任心的走私分子们进行裁剪,所以标称36张的胶卷,实际上可能可以照39张,也可能只能照32张,直到数码相机大行其道,这种引发过无数消费纠纷的胶卷才从走私大宗物品的名单中剔除。此外,走私的还有红油(香港特有的添加红色染剂的民用柴油)、手机、铝锭、贵重木材、野生动物,但最多的是出口退税后又重新走私入境的高档白酒,因为走私方便,获利最丰,以五粮液、茅台最为常见。走私者乘用改装过的小汽车——只保留一个驾驶座,副驾驶座改装为功率强大的车载电台。后排和尾箱用于装货,从海岸线一路开来,几乎每一个高速公路主要出口和高架桥上都有专门望风的马仔。通过车载电台联系。如果是短途贩运,则在夜间组织成群的大马力摩托车队,用超过100公里的时速,沿着濒海公路和蜘蛛网一般的便道呼啸而过,马达轰鸣,蔚为壮观。

我不记得和海关缉私经侦交警在高速人口蹲守过多少个夜晚,我的同事还曾和走私者在高速上疯狂飙车——对方走私的穿山甲数量之大。足以判处死刑。所以亡命而逃,你追我赶从B城追到0城,然后跟着对方掉头冲卡,又从O城撵到F城:我们曾经从铁路货运站守候数夜,沿途跟踪直至大米加工厂,查获以火车车皮为计量单位的陈化粮:半夜和公安带着警犬在山林里搜查走私油库……就我个人而言,所遇凶险除了那未遂的一枪,还曾经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从此养成了出门之时环顾左右、步行中时不时回头观察的良好习惯——如果你两次发现同一个人走在你身后,两次距离相差无几。则不妨直视之。对方一旦不敢与你对视,并在你回头观察之时左顾右盼目光游离佯作坦然,那没得说,这哥们在跟着你——这是实践出来的一个反跟踪小窍门。

作为一线执法人员,是需要一点胆量的。虽然执法并不总是危险,除了传销分子——他们人多、私宰窝点——他们刀多、走私分子——他们本身就是亡命之徒。一般来说,危险系数跟货值金额、违法后果成正比。我在这个行当里和形形色色的经济违法行为耳鬓厮磨了将近十年,再清晰不过地理解了马克思的一句话:“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上绞首架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平凡的日子

作为一线执法人员,更需要一点耐心。工作并非总是充满如此众多的意外和变数,更多的是日复一日和鸡毛蒜皮。开会、学习、市场巡查、办证办照、接电话写材料、整档案做案卷,因为这个事那个事消费者来投诉——无论何时,接待投诉总是最琐碎的活儿,什么话费多收了两块钱,什么早上买的包子里有沙子,手机已经修了两回了,一斤青菜只有八两了,一斤牛肉煮出四两水了……事关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有时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调解起来一个头,两个大。打进12315热线的电话千奇百怪——

问路的:去体育中心坐哪路公交车啊?

要推荐的:我想买个皮沙发你们给推荐一下吧。

查资产的:我要跟老公离婚麻烦你们帮忙查查他到底有几个公司?

问电话的:114查不到麻烦帮查一下某某餐厅的订餐电话。

有过很长一段时间,12315热线里经常有一个人打电话进来,用一种异常深沉的沧桑声线,缓慢而坚定地说:“有个孩子,他一掉一下一河一里一去一了,唉……”

长叹一声,悲凉无限,然后他就挂断了。这个莫名的电话坚持不懈地打了好几个星期,热线的接线工作人员忍无可忍,按着这个固话的登记地址实地探查,最后在一个边远码头找到了这位精神异常人士,这闹剧才算告终。

大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想到你,说明你被信任。这种信任,是经过无数同事努力并在漫长时间的考验中慢慢积累沉淀而成的,这种信任,是不应被辜负的。

部门职能简介

工商局的事儿,其实挺杂,不了解的人往往一头雾水,跟税务、城管之类分不清楚。在这里简要介绍主要职能如下:

1.管主体准入,负责各类企业和商户的登记注册并监督管理:2.管交易行为;3.管食品安全:4.管消保维权;5.管传销直销;6.管公平交易:7.管合同鉴证:8.管商标广告。

以上,差不多就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工商局算是除公安外杂事儿最多的执法部门——当然。也是除公安外人数最多、机构最多的执法部门。

进入工商局的好处是执法监管中掣肘相对较少,独立性较强。坏处是干部流动性较小,出路不多,调整来调整去都在一个系统之内,没法像政府机关里可以从这个部门跳到那个部门。同时单位级别不高,位置有限,但人数相对较多。若是从基层工商所干起,科员——副科一正科,了不起处级就到顶了。凡从事或希望从事工商行政管理这项工作的,应对此有所认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只是现状如此,政府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中,将来如何则不得而知,从深圳改革试点中将工商、商务、物价、质监、食药等多部门合并的做法来看,也许大部制会是将来的一种选择。

专业推荐

工商监管 篇7

按照国家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以信用监管为核心、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是工商部门积极顺应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新形势,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必然选择。从依靠“人海战术”“运动式执法”、罚款手段进行监管到依托信用约束、信用惩戒手段进行信用监管,对于工商部门来说,无疑是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这其中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时效性、可共享性、 可变换性、价值性、转化性、传递性等显著特征,发挥着最为关键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1利用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张网”监管

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在其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信用行为有关的记录,以及有关评价其信用价值的各项信息。信用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主体的基本身份情况信息、参与市场交易的原始数据、 各类资质记录,获奖情况、惩罚等评价情况记录等等。这些信息,如果孤立地使用,并不能对主体信用状况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要对主体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信用判断,需要将这些分散的纪录、数据、 信息、评价收集起来、综合起来、利用起来,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这个平台,把工商部门企业登记监管、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广告活动监管、直销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等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归集,实时与企业法人库交换数据,还与税务、质监、人保等部门的其他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形成全省企业数据种类最全、数据量最大的法人数据库,同时也为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提供了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集成化、集约化。在技术上,可采用先进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技术体系,信息交换统一使用XML作为数据表示语言、支持SOAP数据打包和HTTP等传输协议,形成由基础应用层、平台接入层、交换平台层和应用服务层组成的多层架构技术, 信用平台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以信用信息大数据为基础实现“精准监管”

工商部门传统的巡查监管是“违法推定”执法观念的产物,是“无差别、广覆盖、伴随式、人盯人” 的实时监视和现场看守,既与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流通网络化、市场竞争复杂化、市场违法行为隐蔽化等市场经济发展新特征不适应,也与当前企业依靠信息载体传播自身商誉、依靠信用信息扩散取得更多市场信任,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发展模式不适应。 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实际,充分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实行年报制度、依法对公示信息进行抽查、核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市场主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和预警个体、行业和区域性竞争违法风险,形成精准发力和精确打击,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在工商部门各内设职能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把竞争执法、商标监管、广告监管、网络合同监管、消保维权、重点市场监管等各项职能工作、各个工作环节全部串起来,通过统一岗位权责、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执法监督、统一执法评议考核、统一执法办案,实现信用监管与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执法办案的有机衔接,形成内部职能机构协调配合、系统业务条线上下联动、区域之间相互协作的工商内部综合执法机制,避免职能分工对整体执法能力的分割,防止相互掣肘和监管脱节。按照国家要求,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监管领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既要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对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增强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

3基于信用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协同监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 政府监管部门建设了很多的监管信息系统,仅工商部门就建设了综合业务系统、广告监管系统、12315管理系统等多个独立运行的业务监管系统,并且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又建设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就要求努力争取利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有基础和成果,实施跨行业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工程,建立一套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涵盖广泛信息内容的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信用主体信息在各个职能部门的透明、公开和共享,使各职能部门可以依据自身管理职能对信用主体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并形成部门联动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包括金融、工商登记、质量监督、税费缴纳、社保缴费、劳动保障、统计等所有信用信息类别、覆盖全部市场主体的统一信用信息数据库。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在厘清政府部门先照后证事中事后监管责任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做好工商部门乃至政府其他部门各类企业信息的上传、认领和公示,实现部门间综合执法的信息共享、分工合作、有效衔接、联合行动,集约节约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特别是要通过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工商部门应与公安机关、审批机关、监察机关建立更为紧密的案源发现、案件移送、 相互协作机制,依法定程序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形成维护市场秩序的合力。如应主动适应消费变化新趋势,着眼于科学、理性引导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在消费教育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部门间的互联互通,抓好信用信息整合、挖掘和分析,全方位及时发布经营者信用状况消费警示、提示,让消费者能够全面地了解经营者的基本登记状况、即时变更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接受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列入经营异常目录、违法企业名单情况,及时把握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中的信用风险点,使消费知情权得以充分行使, 并结合自身消费需求自由支配选择权,努力做到明白消费、敢于消费、理性消费,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4结束语

本文提出采用先进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技术体系,信息交换统一使用XML作为数据表示语言、 支持SOAP数据打包和HTTP等传输协议,建设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市场主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推进跨行业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使各有关职能部门依据自身职能对信用主体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并形成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同工商部门现有的监管模式相比,在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度、监管执法的深度和力度上都有较大进步,下一步是研究具体建设方案。

摘要:文中论述了在建设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以运用信用信息大数据为基础,以推动各地方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为依托,实现全省工商系统“一张网”监管、“精准监管”和“协同监管”,为工商部门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构建信用监管新模式提供技术保障。

工商监管 篇8

现在我们用电脑统计的注册登记数据, 大都是简单的纯数据的东西, 也没有按现行的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进行分类统计, 更没有对其在各个行业中构成的比例、经营的状态进行分析, 只是为统计而统计。在市场日益开放, 市场主体变化日益迅捷的今天, 工商的数据库应更加重视其服务功能的开发和运作, 要为各级领导机关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 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的市场主体数据, 这里既应包括市场主体的基本面的情况, 也应涵盖市场主体守法经营, 诚信度等其他方面的情况, 如果能设计成类似“大智慧”一类的一种软件, 对这些数字进行科学的分析, 对各类市场主体此消彼长的状态、发展规模、注册资本状况, 以及在行业发展中的情况等等, 进行综合分析, 给出一种参考意义的诊断和建议, 提出存在问题和风险, 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工商部门在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服务功能,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彰显其独特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作用。近年来, 我们每季度根据注册数据, 写出有关分析报告, 就受到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我想通过电脑对数据的系统分析, 更能使这一服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二、研发“网上注册”, 变“大厅办理”为“网上办理”, 用科技手段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通道

实行“网上注册”, 即利用互联网超越时空, 随时随地, 足不出户, 在线互动办理工商事务, 这既是工商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的举措, 更是广大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 也是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然而在我们江苏现行的网上注册系统一般还是局域网, 还是仅限于内部输入登记程序, 办理执照的大都集中在大厅办理, 人多时办证人员拥挤在窗口, 人少时注册人员又无事可做, 材料一次带不全的办事人员还要往返多次, 而实现“网上注册”就可以把前台负责的咨询指导、填写表格、企业章程和决议的制作、材料审查等工作, 变成网上电子平台上的释惑解疑, 保证登记注册全过程的信息化和电子化, 企业办事人员只要在最后环节向工商部门递交登记注册所必须提交的纸式登记材料即可完成。这样就可以彻底克服过去企业为办证多次往返, 反复咨询, 长时间等候等一系列难题, 真正实现服务以人为本, 科技提升效能的理念。北京市工商局从去年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海淀分局的“网上注册”的方法,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注册登记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见《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九期) 。因此我们说“网上注册”势在必行, 要加快研发更为实用的“网上注册”软件, 促进注册工作方式革命性的变革, 再配之以小型的笔记本电脑, 无限上网, 今后对企业和个体的注册登记可实现上门服务、现场办公。

三、新增“限制模块”, 变“人工把关”为“电脑设防”, 用电子的“无情”限制人为的“有情”

在工商部门现行注册中, 有一项重要的把关, 就是对前置审批的把关, 但是现实办理营业执照中, 一些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项目, 总是希望准入部门降低门槛, 对市场主体的一些突破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做法给予“宽容”, 有的竟以不需要前置审批为优惠条件, 说情或强行要求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即所谓的“先上车, 后买票;先办照, 后规范”, 注册人员在窗口一味解释, 既影响投资者积极性, 又影响政府领导的“面子”, 甚至影响工商部门与当地党政领导的关系, 以至于被误解和责难, 进而使工商部门与注册窗口人员陷入“两难”境地:一味迁就, 允许办照等于放弃职守, 不予办照又“得罪”了当地政府和投资者, 而如果上级信息化部门能在注册程序上用电子模块, 将经营项目涉及前置审批的, 设计成相关限制程序, 没有输入前置许可意见的, 就无法进入下一核准程序, 如公众娱乐的聚集场所, 没有在上一程序输入消防、环保、卫生、公安等部门的审批意见, 微机就拒绝进入下一核准程序, 这样就可以在市场主体准入中用电脑的“无情”限制人为的“有情”, 既能够捍卫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又可以有效地解除窗口一线工商干部的不必要烦恼。

四、新设“裁量软件”, 变“人脑判罚”为“电脑判罚”, 用电脑的“客观公正”阻断“人情漩涡”

在网上办照、网上年检已成为现实的今天, 网上判罚也应该提上工商基层执法的日程。现在基层办案最感头疼的就是来自上下左右, 方方面面的“说情”和群众与当事人对处罚“不公正、有亲疏”的指责。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的信息化工作者应通过改造电脑软件, 承担起纠正这一问题的责任。一是根据执法依据、违法行为、处罚金额等情况, 设计各类处罚系统软件, 即根据工商行政执法的诸多法律法规和规章, 以及工商部门自由裁量权的幅度规定, 将涉及的违法行为情节与处理结果进行逐一拆解与组合, 构建包括违法行为情节裁量标准、违法行为后果裁量标准、行政处罚金额幅度标准等一系列的标准数据库, 对各种不同案件的违法行为, 只要把案件的行为、情节、后果等“要素”输入电脑, 处罚结果就会自动显示出来。这样, 该不该罚, 罚多少, 人为的说了不算, 听电脑的, 就可以让相对人心服口服, 同时也可以规范执法行为和处罚幅度, 有效地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近年来, 南京建设系统在借助电子手段和信息技术规范行政执法方面已进行了成功尝试, “罚多少问电脑”已成为现实, 他们的做法已受到透明国际组织专家的肯定和赞赏 (见《人民日报》法制生活版2008.8.6)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们工商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执法监管的软件开发与应用已明显滞后, 应加快改造开发的步伐。

五、构建“预警系统”, 变“平面静态”为“三维动态”, 用网络的全方面展示防止监管上的“盲区”和“死角”

勿庸讳言, 现在网络软件功能的开发明显滞后于巡查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网络上表现的大部分还是数字加表格加文字, 难以见到用线条和点勾画出的方位图, 更难见到生动的三维图像和变化的影像资料, 如果能加快对网络功能软件的开发, 可在更大的范围, 更深的层面, 更广阔的视野, 发挥其现代化手段的作用, 也可满足基层分层分类监管的需要。一是探索开发网上监管的方法, 如开发网上监管的“预警系统”, 建立基层巡查监管的动态图像, “预警系统”既可包括负责市场主体的分布情况, 重热点行业的分布情况, 可按“几横几纵” (道路或街道) 设计成分布区域图, 市场主体在哪些方位, 又可展现监管人员的巡查情况, 如巡查人员在一线发现某区域或某场所, 有无照经营或无许可证等违法违规情况发生, 一录入微机, 电脑就可在图中实施预警, 知道在哪些区域有哪些无照经营, 有哪些该检查而没有检查的情况, 亮起红灯, 引起局、所领导的重视。如对食品卫生销售企业的监管, 对有条件的大型批发零售企业的进货台帐登记, 联网后就可以实行网上监控,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可提供多种级别的应急处置方案;二是实施领导层面的网上检查监控, 实行工作效能监察。如巡查监管人员接受任务后, 应在限时内是否办结有关巡查任务, 微机可在时限要求到时, 及时锁定其检查的情况, 局、所领导可在电脑上对巡查监管情况实行流程监控, 效能监察, 警示提醒, 如对在规定时间没有实施检查的, 可给予网上警示性提醒, 对履职不到位的, 可以在网上给予“黄牌”和“红牌”警告, 并对违规主体进行督查整改, 对有关巡查人员进行责任追究。随着工商“两费”收取的取消, 工商部门更应加快向科学监管职能的转换, 监管手段、监管方式方法的创新, 将对基层一线市场科学监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工商部门要抓住这一契机, 加大新软件的开发和运用, 为基层科学监管及执法插上科技的翅膀。

六、建立“相关链接”, 变“单一记忆”为“立体提示”, 为人脑添置“外脑”, 为执法监管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工商监管 篇9

1、穆家峪镇城乡结合部现状

(1)地域位置:密云县穆家峪镇城乡结合部的范围主要是辖区内刘林池、新农村地区。该地区地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密云水库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使该地区的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尤其该地区是城乡结合部山区城镇化的典型,它与平原地区城镇化的城乡结合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着更大的困难。

(2)人员构成:外地人员集中聚集,人员流动性较大,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存在着散居户多、下岗人员多、住平房多、退离休多、老弱病残多的“五多”现象,各种职业和各种身份的人在此聚集,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控制难度。流动人口较多,城乡结合部人员构成复杂,城镇人口与农业人口混居,居住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流动性较强,人口素质较低,特别是一些特定的群体消费水平和消费安全意识偏低,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居住者大多数从事非农职业,特别是一些下岗职工迫于生计,违规搭建,乱摆地摊等,这些都给该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行业分布:该地区城乡结合部的行业分布以商业为主,受城区发展挤压的金属加工及其它生产、制造业集中聚集,再加上其原有的农业,这使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服务业在此交错存在,靠近城区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商业为主,人口大量聚集的地方则出现了畸形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这种混乱不堪的产业结构是工商行政监管的一大毒瘤。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宽敞的生产场所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了城乡结合部独特的产业结构,这种混乱的结构秩序使得土地利用率非常的低下,再加上该地区城乡结合部过去缺乏统一的土地规划,农户住宅建设的随意性,这在给政府的城市规划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大了我们工商行政部门监管的难度。

(4)硬件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极其不完善,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城、城-乡的联合地带,过境的交通量非常大,却没有完整合理的交通网络系统,这使得在该区域内经常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再加上小商贩在道路两旁的乱摆地摊,这使得原本‘一线天’的交通状况雪上加霜,从一线天变成了‘死胡同’。该地区的经营场所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建民房及本地农户私自搭建房屋,私自接水接电情况大量存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公共服务配套系统少,普遍缺乏水、电、气、热等管道设施,而且布局混乱、质量差,因而城乡结合部就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这是工商行政部门监管的又一大难题,因此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2、工商部门强化城乡结合部监管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区域,城乡结合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穆家峪镇新农村、刘林池等城乡结合部地区在密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曾经收纳聚集了大量为建设繁荣美丽密云而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客观上减轻了部分城市容纳方面的压力,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员聚集、治安隐患丛生、私搭乱建林立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掣肘城市发展的顽疾。2013年6月26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六条促使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工作要求。穆家峪镇新农村、刘林池村此次被列为棚户区改造地区。工商部门要配合属地政府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就要强化该地区的监管力度,通过精细化监管的不断梳理,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在第一时间及时查处,监管过程中摸清底数,为属地政府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信息。

二、当前城乡结合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员流动性大,经营主体变更频繁,对经营主体动态监控、掌控经营底数造成一定困难。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的交通都比较方便,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形成常住人口较少、外地打工人员和暂住人员较多的人员结构。因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性原因造成的无照经营情况大量出现,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经营、出租转借营业执照情况时有发生。城乡结合部经营行为的隐蔽性和缺少有效的监督,使得经营者主观上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再加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态,趋势经营者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经营、出租转借营业执照情况是有发生。主要街道两侧的私搭乱建、占道经营和私设广告牌现象屡禁不止。出租房屋及空置库房等极易成为监管盲点,被不法者利用发展成为制售假冒伪劣的黑窝点。较之城市,城乡结合部从地域来说比较偏远,租金相对低廉,场地相对大。

三、对于穆家峪镇城乡结合部监管问题的思考

1、积极利用村村通广播等方式倡导法制宣传,宣传消保、传销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普通百姓了解工商工作的职能,明确市场主体的责任。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消费群体以农民群众占有很大比例,农民往往存在贪图便宜的心理,再加上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淡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城乡结合部相对地域宽广,造成经营者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较远,相互之间的沟通较少,因此,经营者缺少自律和他律意识,进而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2、加强网格责任人的日常走访和电话沟通联系,并藉以年度报告的契机,建立镇域内的信息联通网,从而收集整体经营状态信息。对各类经营主体进行走访摸底,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实行挂账管理,逐一规范。侧重于对城乡结合部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增加走访频次和力度,同时与刘林池、新农村村级网格对接,相互借力,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

工商监管 篇10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审批各类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监督管理能力,提高社会的水平,是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网络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主体在无地域边界的网络上如何标识自身身份、如何识别验证其他经营主体的身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营业执照电子副本作为市场准入与监管的新手段、新方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构建电子商务诚信支撑环境的重要基础。通过全国统一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利用网上亮照等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解决市场经营主体网络身份识别问题,而且利用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可以为网络市场交易提供更准确、更可信的主体信息,为网络市场交易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1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的设计

1.1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结构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系统是以密码技术为核心、基于公钥基础设施体系建立的、对在生命周期内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安全系统。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系统包括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签发子系统、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册管理子系统、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存储发布子系统、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状态查询子系统、密码服务子系统,提供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的申请、审核、签发、发布、查询、更新、验证等服务。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结构和格式根据工商营业执照的要求,参照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X.509版本3和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颁布的RFC3280制定。下面从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的结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和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进行设计。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结构如图1所示,由三部分组成:登记信息、发照信息和密码信息。

1.1.1 登记信息

登记信息是(用户)市场主体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基本信息,包括所有物理执照上打印的内容,其信息项如表1所示。

1.1.2 发照信息

发照信息是关于副本自身的一些信息,包括版本、副本编号、发照机关、经营期限起始日期、经营期限终止日期和市场主体等内容。具体信息如下:

版本:副本目前使用的版本。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编号:由工商给每个副本的一个正整数,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编号必须是唯一的,在副本更新时副本编号需要改变。

发照机关:标识了副本的签发机构信息。

经营期限起始日期:营业执照的经营期限开始的日期。经营期限终止日期:是营业执照的经营期限终止日期。市场主体:标识了副本的用户(市场主体)信息,必须包括用户(市场主体)名称信息、国家、省、市等地域。

1.1.3 密码信息

密码信息是营业执照电子副本采用密码技术时使用的密码相关的信息,包括签名算法、公钥信息、密钥用法、市场主体密钥标识符、发照机关密钥标识符和签名值等内容。具体信息如下:

签名算法:签发本副本所使用的签名算法,哈希算法和加密算法采用国家秘密管理局规定使用的算法。

公钥信息:本副本所使用的公钥信息。

密钥用法:指示副本中的公开密钥用于何种用途,可以支持“签名”和“加密”两种。

市场主体密钥标识符:副本公钥的哈希值。

发照机关密钥标识符:发照机关(工商证书)公钥的哈希值。

签名值:包含对副本发照信息和登记信息进行数字签名的结果。经过编码的基本域作为数字签名算法的输入,签名的结果按照编码成BIT STRING类型并保存在签名值域。

1.2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是一个经过数字签名的已注销、撤销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编号的列表。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的信息项如表2所示。

具体各项的含义如下:

版本号:该项指明了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的版本号。

签名算法标示符:该项用于说明签发该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所使用的算法的标识符。

发照机关:该项用于标识签发该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的特定名称。

本次更新(日期/时间):该项含有一个日期/时间值,用以表明本副本注销发布的时间。

下次更新(日期/时间):该项含有一个日期/时间值,用以表明下一次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将要发布的时间(本标准强制使用该域)。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编号:该项含有已经注销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编号。

注销/撤销日期: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被注销、吊销的日期和时间。

注销/撤销原因: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被注销、吊销的原因。

签名算法:这个项包含签发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销列表所使用的密码算法的标识符。密码算法标识符必须标识密码算法以及相关的参数,该密码算法必须是国家密码主管部门批准的算法。

签名值:这个项包含了采用编码的数字签名,签名的结果被编码成BIT STRING类型格式。

1.3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是一种终端密码设备,用于存储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密钥等信息,并为用户(市场主体)提供加解密、签名/验证、密钥管理等基础安全服务,用户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选择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鉴定的智能密码钥匙。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存储和使用中的安全性。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写入密钥流程如下:

1)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被写入电子副本前,需要在营业执照电子副本注册管理系统完成格式化。

2)注册管理子系统对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中的密码算法、密码芯片进行检测,检测通过后,生成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ID号。

3)生成一对密钥对,作为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的密钥对。

4)完成格式化后,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内的资料受PIN码保护。

2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在网上亮照的应用

当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交易如火如荼。但是鉴于网络经济的特殊性,如何确认网络主体身份的真实性是市场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的迫切要求。许多规范的市场经营主体网站为寻求法律保护,提高网站的信用度,自行加贴工商“红盾”标识和营业执照的扫描图片的行为不断出现。工商部门通过办理“网上亮照”,当公众见到网页上的红盾标识及工商营业执照时,就可以证明此网站所有者的真实性,从而有效满足广大合法市场经营主体的要求。

通过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市场经营主体取得了其在互联网络中的唯一“身份证”,利用该“身份证”,一方面市场经营主体可以如同在传统世界中一样,悬挂“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进行亮照经营。另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对市场经营主体依法监管。

目前,全国各省市工商行政部门在市场经营主体“网上亮照”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以PKI密码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副本

以PKI密码技术为基础,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的密码算法和密码产品,结合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系统,为企业颁发电子副本。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门户中悬挂电子副本进行“网上亮照”。

电子交易参与者可以通过点击该电子副本查看企业的基本信息,从而使电子交易参与者双方可互相信任,并结合PKI密码技术,实现“网上亮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唯一性。

2.2 结合IC卡技术的电子副本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部分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IC卡,IC卡作为非常成熟的技术,存储卡号、企业基本信息等。

但本技术最大的缺点是企业必须持有读写设备(如读卡器等)才能使用,这一特性使得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门户中悬挂电子副本进行“网上亮照”的可操作性程度严重降低。

2.3 基于在线查询的图标检索

基于在线查询的图标检索是指市场经营主体在其经营网站中悬挂“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图标,电子交易参与者可以通过点击该图标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数据库中查询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该企业网站的基本情况进行公布,包括网站基本情况:网站名称、域名、客服电话等;网站所有者情况:网站注册标号、注册号、名称、经营范围等信息。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网上亮照如图2所示,市场经营主体在互联网上经营网站插入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载体,访问所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网上亮照体系,得到网上亮照所需的可执行的签名数据信息,以保证“网上亮照”的可验证性。

市场经营主体在其经营网站上“悬挂”营业执照并在网页代码中嵌入可执行的签名数据信息,进行“网上亮照”,并将验证链接指向所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识别验证体系。

电子交易需求方登陆电子交易提供方的经营网站,点击网站上的“电子营业执照”,执行嵌在网页中可信代码,并按照验证链的内容安全地访问所辖工商服务系统。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识别验证体系返回营业执照样式。

3 结论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系统的建设,将工商业务与密码技术相结合,探索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的颁发与管理,通过“网上亮照”工作,实现在市场经营主体网站的首页底部悬挂具有显著特征的标识,调用该网站所有者的企业营业执照,从而可以有力打击各种虚构或夸大主体的违法行为,促使市场经营主体在虚拟网络中的诚信自律行为,有利于维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提高政府部门面向公众服务效率,并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准入和监管进行探索并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谢东生.基于数字证书的网店营业执照认证的探究[J].电子商务,2010(09):25.

[2]蒋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的监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Z],2006.

[4]顾青,梁佐泉,赵艳红,朱贤.营业执照电子副本与CA关联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软件,2011(3):81.

工商监管 篇11

2015年邵阳分行依托银政携手,抢占市场先机,落实推广措施,加大营销力度,乘热打铁、乘势而上和乘胜追击,旅游监管网平台签约89户,签约率排名全省第一。该行首先乘热打铁,于省行《关于做好湖南旅游监管网结算平台营销推动的通知》文件下发后第一时间就与市旅游局银政联手,召开了由全市45家旅行社、50家星级酒店、12家景区负责人,以及市旅游局分管副局长率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等共300余人参加的专题联合推动会议,为全面推进旅游监管平台结算系统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月中旬,该行又乘势而上和乘胜追击,副行长李建平,市旅游局副局长段光华,带领市旅游局行管科负责人及电子银行部一行6人,对各区、县旅游监管网结算平台推广进行联合巡回督导。每到一个区、县,均由旅游局召集所有涉旅企业负责人都参加会议。座谈会重点向与会人员阐明旅游监管网结算平台是由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旨在加强旅游监管的惠民工程,工行只是作为中标的金融机构,服务于项目的实施,从而消除了涉旅企业认为项目实施是工行争抢业务的疑虑。通过督导,各县市区旅游局和到会的每个涉旅企业纷纷明确表态,在八月底以前完成开户和入网协定的签订。截至9月末,累计已成功开立账户70户,签订入网协议65户,开户率、签约率均列全省第一。

旅游监管平台的推动,是旅游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开篇之作,也是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具体行动。旅游监管结算平台项目推广,账户扩面,签约入网只是介入旅游企业市场的初级阶段,如何实现走得进、留得住、搞得活才是全面抢占旅游市场的目的。为此邵阳分行想到了创新方式,捆绑营销,乘风破浪的一揽子连台“好戏”。该行要求各支行务必本着服务旅游行业、为涉旅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创新产品和服务,做好银行延伸业务的营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在平台上线交易企业座谈会上,新宁良山红旅行社徐总激动地说:“监管平台上线后,旅游团费的线上实时结算,全面解决了地接旅游社团款拖欠的老问题,全面避免旅游市场三角债产生。监管平台真的是解决旅游市场团款拖欠的一剂良方,相信一定能吸引所有涉旅企业积极参与”。截止到2015年12月30日,已签订入网协议89户,签约率排名全省第一;涉旅企业拓户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较好效果。

工商监管 篇12

面对《食品安全法》刚刚实施、国家相关的食品流通许可办法尚未出台的情况,秦皇岛市工商局本着不等不靠、高标准要求、高门槛设置以及便于操作应用的原则,从许可范围、新证旧证衔接、合理划定各级许可事权、相关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认真研究工商机关从未涉足过的前置性食品经营行政许可审核发放工作。2009年6月25日,正式出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核发放规范(暂行)》。为保障《规范》的出台实施,该局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局党组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许可证审核发放的相关准备工作。主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局长亲自带领相关处室深入到县(区)局和基层分局,就食品流通许可问题与一线执法人员展开座谈和调研。同时责成消保部门组织专人对《食品安全法》食品流通许可相关条款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读法规相应条款内容、查找借鉴有关资料和经验、向上请示、互相探讨等多种形式,力求准确领会法规的精神,正确把握食品流通许可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该局结合全市实际,研究出台了《秦皇岛市工商局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核发放规范(暂行)》,《规范》的实施, 为全市食品经营者开展食品经营活动提供合法的准入依据,也将有效避免因食品流通许可发放不到位而引发的暑期无证照经营食品现象,对于提升食品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维护全市暑期安全稳定大局、实现“和谐秦皇岛”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迅速在全市铺开临时食品安全许可工作,该局将采取分层面、分批次举办食品流通许可培训班的方式,大力开展对《规范》的学习培训,提高系统工作人员的食品流通许可水平和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意识和能力,为履行好流通环节食品监管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月3日,市局以秦皇岛广缘商贸有限公司东港路分店为试点,经过材料审查和实地考察,发放了秦皇岛市第一户食品流通许可手续。截至目前,市局发放许可材料78份,受理23家,做出临时食品流通许可决定20家。

上一篇:浸种时间下一篇:软件项目成本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