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监管平台(共9篇)
IPTV监管平台 篇1
0引言
为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提出三网融合推进了IPTV、手机电视等视频业务的开展, 电信、广电部门开展融合产业布局。
与此同时, 对广播网、电信网、互联网的统一监管成为必然。海南省按照广电总局统一工作安排, 监管平台系统建设要依照统筹、统一、协同建设原则, 各省市依据属地责任、共享资源、与播控系统平台同步的原则进行。建设统一的广电文化监管平台, 可以使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IPTV监管平台建设已成为广电工作的重点。监管平台建设中不断应用新设备、新技术, 从而提高监管力度, 将有害、违规、违法信息剔除, 净化信息网络环境。
海南省广播电视互联网监察监测中心负责海南省IPTV监管平台建设。在平台建设中采用云计算技术构架云平台, 利用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质量监测、内容监管、安全监测服务。
1 IPTV监管系统云架构
海南省广播电视互联网监察监测中心IPTV监管系统采用云技术架构体系 (图1) , 集中部署, 减少维护提升服务水平, 维护便捷。三网融合的大潮使视听网络监管部门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技术压力:视频采集存储、内容解码分析、网络带宽, 新的视频播出模式呼唤着新的监管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监管系统面对时代发展的压力, 需要有新的技术支撑体系来支持。云计算技术恰好可以承担这份重任。
2云计算技术在监管平台中的应用
监管平台使用云计算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 二是云存储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 是通过网络系统将无数程序自动地拆分成无数个极小的子程序, 再由服务器统一处理并将数据回传给用户。使用此项技术, 在几秒内, 完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内容, 以此达到和巨型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海南省IPTV监管系统主要结合了云数据集中存储, 将所有监测点的数据接入云存储平台, 既节约了中心平台存储的建设成本又可以大大简化运营中的维护成本。采用云技术的方案设计, 应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 组成资源池, 系统资源按需所用、灵活便利, 消除资源孤立、实现资源共享, 整体效率更高。云计算的基础是虚拟化, 虚拟化包括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及虚拟存储, 如图2所示。
2.1服务器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的一种关键技术, 把一台物理设备 (服务器) 虚拟化成多台逻辑虚拟机 (VM) , 极大提升云环境下IT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能源损耗, 虚拟化支持的动态迁移技术、资源调度技术, 可以提高云计算服务的负载, 云计算服务则会更加灵活和弹性。
本系统设计中将适合进行虚拟化处理的服务器按CPU内核进行虚拟配置, 实现物理设备 (服务器) 的虚拟化, 提高设备服务器的资源使用率。
1.服务器虚拟化后, 计算机资源均被池化。资源池的虚拟化完全忽略了各种设备服务器的差异, 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逻辑设备的虚拟化调度。虚拟化的计算池具有超级的计算能力, 每台物理机设备上运行的虚拟机大多为4到20个, 个别高密度型虚拟机可达到100个。高密度的虚拟机对基础网络的转发、吞吐能力、突发流量吸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资源动态扩展和收缩。当资源池内的任意一个节点发生物理故障时, 其上面运行的虚拟机将自动转移到没有故障的物理主机上, 服务器故障意味着可用资源的减少而不是应用的故障。节点的增加和删减都将影响平台的处理能力, 资源动态扩展和收缩, 可以完成资源的高效使用。
3.负载均衡。虚拟化使得低利用率的服务器负载整合到一台服务器, 安全可靠地达到很高的硬件利用率, 从而节约成本。设备虚拟化完美的将计算机硬件和各种操作系统 (Windows、Linux等) 以及各种应用程序打包成一个可移植的虚拟文件。虚拟化前服务器只有一个或两个应用程序负载, 软件结合硬件使用;虚拟化后每台机器上可有多个负载, 软件相对于硬件独立。
4.虚拟服务器快速部署: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全自动的软件安装流水线, 能够完成:
1) 配置目标机器的网络环境。
2) 收集目标机器的硬件信息。
3) 定义安装角色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列表。
4) 定义目标机器的角色:元数据节点、数据节点、虚拟化服务器等。
5) 批量的一键部署目标机器集群从裸机至上线运作。
传统的方式安装一个节点需要几个小时, 线性安装。使用虚拟化快速部署, 安装一个节点只需15~30分钟, 同时安装多台机器, 解决了传统系统部署时间长, 部署时要求有经验的实施工程师现场安装, 不能同时安装多台机器等问题。
5.业务应用环境快速创建:调度平台是建立于虚拟化资源层之上, 统一调度, 统一配置的管理平台, 根据每个监管系统的业务需求实时灵活调度管理资源。
每个IPTV监管业务部门都可以通过专门的虚拟架构使用虚拟机和资源, 按照业务等级进行资源分配, 大幅度提高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减少人力监看成本;随着数据和业务的不断增长, 系统可以快速扩展, 动态添加硬件资源而避免在繁忙时段服务器的过载。
2.2网络虚拟化
云计算对于基础架构, 对于系统网络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网络为用户提供虚拟服务, 包含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云计算的核心是数据处理, 云计算虚拟技术可以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各种问题, 如大数据流量产生的传输和迁移问题, 大数据产生的数据备份问题, 现有网络使用虚拟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运行吞吐能力, 并且可以方便管理网络设备。
1.核心层虚拟化
超高的运算吞吐量, 并支持虚拟技术, 包含虚拟机箱技术, 交换系统的灵活扩展支持资源的灵活调度和分配。
2.接入层虚拟化
多层接入交换设备保证系统的灵活配置。实现多种数据的分层接入。
3.虚拟机网络交换
虚拟机网络交换可为虚拟机和云环境网络连接提供可延展的体系结构平台。
2.3系统虚拟存储
所谓的虚拟存储 (Storage Virtualization) , 就是将硬盘等进行统一管理, 使用虚拟技术将存储设备放进资源池内进行管理分配。虚拟存储的好处是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储存空间, 以及安全可靠的传输性能。
1.通过增加虚拟层来实现物理存储系统和服务器设备的联系, 实现存储为服务器服务的功能。
2.虚拟储存将网络组成的复杂程度进行隐藏, 并且摆脱了物理容量的限制, 可以完美的进行储存设备的增减、拆除、合并、调换。
3监管云平台
云平台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 整合数据中心IT资源 (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等) 的一套提供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云平台的建设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 简化资源管理和维护服务;实现了快速、简单和可扩展的方式创建和管理大型、复杂的IT基础设施, 从而节约时间和运营成本。
提供专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实现通过云计算环境对整个软硬件环境的调度、部署和管理, 从而降低服务器数量, 提高硬件服务器利用率以及网络资源的云管理建设, 云平台根据用户的申请, 自动为用户分配数据中心中的资源, 根据用户个性需求对其申请资源进行自动化部署 (服务器、网络、应用、存储设备等) 。管理员、用户和其他人员根据用户的权限控制通过服务门户 (WEB) 对其权限内的资源进行申请、查看、变更, 云平台对数据中心内的所有设备, 虚拟化器件提供了监控功能, 提供给用户更直观的界面监控数据中心内的设备, 同时云平台记录设备的运行信息, 为用户提出廉价、优质两者兼顾的配置策略。
云平台的优势就在于真正做到将数据中心资源池化, 使用户对计算和服务可以取用自由。云平台融合了虚拟化, 服务管理自动化和标准化为代表的大量革新技术, 实现了管理的简化, 维护运营成本降低, 节约时间成本。
4结束语
云计算为各行各业的用户提供虚拟、可靠、按需的计算服务, 现有的计算机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以及网路设备, 除了具备现有功能外, 还必须满足云计算特性的更高技术要求。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IT运行模式, 必然需要新的云平台架构来支持, 以实现其中的关键需求。随着技术发展, 云技术已经在广电监控领域内得到应用, 虚拟技术逐步成熟并广泛应用到广播电视行业中。
参考文献
[1]崔伏龙.云计算技术在广电领域应用的探讨[J].广播电视技术, 2010 (6) .
[2]谢东辉.浅谈云技术在广电的安全应用[J].广播域电视技术, 2010 (11) .
[3]徐品, 张琦.云计算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J].2012 (1) .
[4]房秉毅, 张云勇, 陈清金, 贾兴华.云计算网络虚拟化技术[J].信息通讯技术2011.1.
[5]程菊生.云存储中的虚拟化技术[J].华为技术.2012.2第47期.
IPTV监管平台 篇2
日期:2013-07-16
来源:桂林资源县农业局
作者:易忠应
阅读:110次
字体:大 中 小
为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有效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保值增值,资源县积极打造“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在今年9月后将对各乡镇农村“三资”情况实现网络监管,全面推动农村“三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民主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已成为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2012年至2013年6月,该县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有关文件和《资源县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各乡镇、县直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清产核资、界定权属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夯实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工作基础。
据了解,该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目前已开始建设,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所需软件、硬件采购及网络和公开平台安装,数据采集、导入(录入)和接收;8月底前全面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检验网络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运行质量和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完善;预计9月后正式投入运行,相关部门可随时查询,村民也可以直接上网查阅村级财务政务公开情况。
IPTV监管平台 篇3
湖北省IPTV监管平台建设是在湖北IPTV集成播控平台、电信传输分发节点、长城宽带传输分发结点 (武汉地区) 、用户终端三大环节上建立三级监管架构, 中心监管平台完成对三级监管前端设备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 将播控平台、传输分发节点、用户终端的EPG信息、节目内容码流、节目信息、运行数据等信息采集回传到中心监管平台, 实现IPTV节目内容实时监看、EPG管理与核查、审批信息管理与核查、点播节目合法性鉴别、违规取证、监管信息共享等功能, 并对采集的节目内容和监管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最终达到对IPTV节目源、传输和分发、用户终端的全程全网监管。
系统一期工程采用先进技术, 构建了集质量监测、内容监管、安全监测于一体的, 集中、规范、易扩展的IPTV监管平台, 实现了对省集成播控平台、电信和长城宽带传输分发节点及武汉地区用户终端采集信息能回传到省监测中心平台进行监管, 实现了对IPTV的节目码流采集、存储和管理, 实现了对直播节目和点播节目的实时监看、轮播监看、录像监看等多种监看模式, 实现了对节目内容进行比对、检索, 自动分析判断违法、违规节目, 能够完成对违规节目进行取证, 并定位违规页面。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处理权限, 系统对报警信息有完善的审核流程, 能保证违规内容的审核可靠、准确。针对IPTV的业务特点, 监管平台通过各级监测前端对EPG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深度/广度优先的搜索, 自动进行分析与汇总, 自动发现违规节目, 完成对监管数据的统一采集和处理、统一控制、统一管理和资源统一调度, 保障IPTV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目前, 武汉地区IPTV监管平台已经完成了与省集成播控平台的对接工作, 现在省监测中心已经能够获取省集成播控平台下发给长城宽带的直播频道、点播节目、EPG信息及监管平台所需要的其他数据信息, 且内容分析系统能对直播节目进行分析处理, 能及时发现各类违规节目;长城宽带用户监测端已经设置了多个监测点, 长城宽带用户监测前端能够及时发现各类违规节目;电信用户监测端暂还没有设置监测点, 正在准备设置监测点。
1设计目标
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 建设能够随时查询全省范围内IPTV播出情况的监管平台, 防止违规和非法节目流入到IPTV节目中;通过对IPTV用户终端节目内容的跟踪核查及自动预警, 定位和防止非法节目插播, 实现对IPTV全网的有效监管;对EPG、频道设置、频道扫描、点播节目合法性、广告合法性、播出节目内容、传输质量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取证各类违规节目, 达到对全程可控可管。
2系统设计与方案
2.1系统组成
根据一期IPTV用户监测前端的部署情况, 拟定二期工程监管系统的监管范围如下:
1.建设全省16个地市州的IPTV监测分平台系统。定制IPTV监测分平台应用软件、数据交换接口、控制命令和系统集成。分平台能够独立完成本辖区的运行、数据处理和管理等功能。能够和省中心平台完全兼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实现中心系统对监测前端的远程控制和监管数据回传和对所有的监测前端实行统一管理。
2.建设地市州监测分平台相对应的用户监测前端, 监测前端设在地市州市区内, 每个监测分平台设置2个用户账户, 共32个用户账户。监测前端完成IPTV用户端播出内容取证、监管和对传输质量监测等功能。
3.县市级用户监测前端, 监测前端设在县市区内, 每个县市设置1个用户监测前端, 共67个用户监测前端。监测前端完成IPTV用户端播出内容取证、监管和对传输质量监测等功能。
4.二期工程的监测分平台和监测前端能够支持与省监测中心IPTV监管平台上下贯通、无缝对接, 监测信息和节目内容的统一调配。
2.2分平台支撑系统
1.交换子系统
核心交换系统由1台千兆三层交换机组成, 包括向省IPTV监管平台推送本级IPTV监测分平台相关监测数据和从省IPTV监管平台接收相关信息。
2.IPTV节目存储库功能
对IPTV视听节目监管的编目及内容检索参照省监测中心系统建设规范, 实现视听节目自动编目, 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任务, 分前端、分频道 (节目) 、分时段对必要的视频内容进行录制和分类存储, 将视频流保存为录像文件, 提供录像监看和录像下载等功能, 能够选择不同的时间和时长进行录像监看和下载。
按照分平台系统存储容量设计为36T。
2.3用户监管前端
用户监测前端主要是指第六级监管前端, 通过执行中心平台的采集任务, 完成从用户端采集点采集EPG信息, 获取节目码流视频数据, 中心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发现违规, 完成取证和审核工作;其部署方式如图1所示。
用户监测前端主要由运行在CPCI板卡上的监管软件完成。基于CPCI的用户端监测前端板卡, 每个板卡与一个IPTV用户端采集点对应, 负责该采集点EPG数据、节目码流的采集、违规识别和传输质量监测。
2.4监管前端功能
1.模拟机顶盒远程发送IP电视操作指令和原始信号回传
IPTV分析终端或者机顶盒网关可以帮助监测中心的值班人员实现远程控制机顶盒, 模拟用户的操作, 不仅可以完成直播节目、回看节目以及点播节目的收看体验, 也可以抽查其他资讯类节目的内容。对违规的内容, 可以下载节目EPG页面或者资讯节目页面, 作为证据存档。
2.IP电视频道扫描
通过实时动态码流分析可以自动发现IP流中的所有直播节目, 包括标清节目和高清节目。监听监看并自动进行黑场、静帧、声音丢失等播出异态的发现、报警和全程录像。对点播节目, 可以通过实时动态IP码流监测自动锁定推流服务器的一个输出流来发现, 可以查看点播节目的建立时间和节目内容。
3.EPG采集
EPG信息采集, 具备自动对IPTV全部业务的EPG信息和视音频内容进行获取, 并对获取的EPG信息通过索引、分词、归类等操作, 并将条目化后的EPG信息进行入库保存。
所有EPG信息通过网络回传至IPTV监测监管系统, 以便进行下一步EPG信息比对、完整性监测等操作。
4.直播、点播节目采集
当监测前端选择某个直播频道或者播放某个点播节目时, 监管软件会将获得视频流数据回传至IPTV监测分平台, 对直播、点播节目具备轮巡和抽查功能。
5.播出质量监测
监测前端可以IP码流指标参数以及视音频故障报警信息等回传至IPTV监测分平台, 各监测参数门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6.系统管理与配置
监测前端可以将前端各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HTTP+XML的方式回传至IPTV监测分平台, 方便IPTV监测分平台对各个监测前端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IPTV监测分平台能够对监测前端进行远程配置。
7.要求监测前端和现有的省IPTV中心监管平台能够完全兼容, 实现监测数据信息、节目内容的互联互通。具备对用户监测前端设备的各种配置管理、用户管理、提取用户监测前端设备系统日志和接收设备的故障报警等远程控制与管理功能。
2.5监管前端设备要求
1.硬件要求
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1) 按照CPCI规范设计成嵌入式设备
要求监管前端的监测设备均采用嵌入式设备, 用以实现高效、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要求无PC机, 无死机、病毒之忧。
2) 总线化、模块化设计
将整个监测前端设计成IPTV采集、违规识别等功能不同的模块, 每个模块完成监测平台的不同功能, 以便于设备维护和处理各类故障。另外, 可以重复使用模块。需要扩展升级的时候, 增加相应功能的模块即可。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各模块之间做到互不干扰, 同功能模块可实现冗余。采用数字集成电路构成监测核心模块, 具备高速高精度高准确度。采用分布式模块监测报警方式各路相互独立, 发生故障, 不会影响其他通道, 具备效降低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扩散性。
3) IP化架构
监测前端技术系统软、硬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对系统中主要设备提供性能检测、记录、告警、维护等手段。此外, 监管前端的系统升级可以通过IPTV监测监管系统下发升级命令完成。整个系统为IP架构。
4) 支持热插拔;具备“与监管平台连接的网口”、“IPTV信号网口”、“外接存储设备网口”、“管理网口 (软件升级) ”支持100/1000兆自适应的以太网口, 信号接收、各监测模块和设备均提供以太网接口, 通过全IP结构网上运行, 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
2.软件要求
1) 提供独立的WEB服务, 在省监测中心IPTV监管平台故障等情况下, 能够作为单独的整体独立运行。
2) IPTV监管平台与监测设备之间的通讯采用XML格式和HTTP协议, 包括设备控制和数据交换等功能。
3) 支持控制机顶盒 (或其他方式) 远程发送IP电视操作指令。
4) IP电视频道扫描, 能够检测电信用户端隐藏频道。
5) 支持IP电视EPG解析。
6) 支持视频封装。
7) 管理属性设置。
8) 数据上报功能。
9) 用户管理功能。
10) 实时时钟同步。
11) 系统远程管理。
12) 系统优先权管理。
13) 系统日志管理。
14) 主动上报设备运行状态。
15) 具有较高的开放性, 支持能力提升和软件远程升级。
3.系统性能指标
1) EPG采集耗时
终端设备直播、回看、点播EPG采集时间要求, 直播频道EPG采集时间≤60秒;回看节目EPG采集时间≤20分钟;点播节目EPG采集时间≤8小时, 支持分栏目采集。
2) 流转发耗时
直播、回看、点播节目转发流转发耗时要求, 直播流转发延迟时间≤4秒;点播流转发延迟时间≤4秒;回看流转发延迟时间≤4秒。
3) 故障恢复能力
(1) 网络故障恢复能力:网络恢复后的系统服务自动恢复正常, 不需人工干预。查看直播节目时网络故障恢复后, 可继续查看直播节目;监测项录制时网络故障恢复后, 可继续监测项录制;采集EPG时网络故障恢复后, 可继续采集EPG。
(2) 外电故障恢复能力:外电恢复后的系统服务自动恢复正常, 不需人工干预。设备能够自动继续录像;点击直播频道, 可正常观看直播视频
(3) 存储设备故障恢复能力:故障期间录像以外的功能正常运行;存储设备故障恢复后自动恢复录像, 不需人工干预。
4.系统软件运行环境
1) 能够在Linux或Windows平台下稳定运行。
2) 支持在系统硬件集群上的部署和运行, 易于与集群集成, 能够配合集群硬件平台进行集成开发。
3总结
湖北省IPTV监管平台一期工程于2013年3月开工, 工程历时一年, 目前基本功能已经实现。二期工程是湖北省IPTV监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完成后, 湖北省IPTV的监管体系将全部建成, 可有效的实现IPTV的监管。
参考文献
[1]陈育青.福建省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 12:18-23.
九江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篇4
第8期(总第8期)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2月29日
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进入培训阶段
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正按工作计划稳步推进中,为确保各级各类信息资料等顺利录入监管平台系统,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8年1月4日-9日组织开展第一批次十一期对各县(市区)平1 台录入人员及网上操作进行培训,培训工作由江苏新点软件有限公司周文琳、欧阳文龙两位工程师实地培训讲解。
此次培训的县市区为:开发区、濂溪区、德安县、共青城市、浔阳区、湖口县、彭泽县、永修县、庐山市、瑞昌市等共11个县(市区),每场约8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
1、如何发布工作动态、政策文件;
2、如何导入惠农补贴名单;
3、如何导入涉农项目信息;
4、财政对口股室如何审核涉农项目信息;
5、乡财局如何审核惠农补贴信息;
6、监管办如何将审核后的惠农补贴及涉农项目信息发布公开到网站上。
培训对象:各主管单位:涉农项目录入人员、涉农项目审核人员、政策文件发布人员、投诉处理人员。各乡镇:惠农补贴录入及涉农项目录入人员。监管办:审核发布惠农补贴、涉农项目人员、公示公告工作动态发布人员。财政局:各股室负责审核涉农项目人员,乡财局负责审核惠农补贴信息人员。
此次培训,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新点软件公司认真制定培训方案,合理筛选培训内容,精心设计培训教案,培训工作组织严密有序,确保录入数据真实准确,录入工作顺利进行。
2(此页无正文)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财政局代章)
抄报:省财政厅及胡强厅长;市委杨伟东书记,市政府林彬杨市长,市委熊永强副书记,市政府董金寿常务副市长,市纪委杨志军书记,市政府张荣先副市长;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关于IPTV监管的研究 篇5
IPTV是利用宽带网络传输并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信息服务、休闲娱乐和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在内的、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和实时性,以互联网协议作为主要技术形态,以计算机、电视机+机顶盒、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
为了保证政治和文化的安全,国务院办公厅在提出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具体措施时强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广电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控系统的系统升级改造,提高搜索发现能力、海量内容识别分析能力、数据汇集及快速处理能力,在节目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用户接收等环节部署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各类传输网络中视听节目的播出情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视听节目。确保IPTV集成播控平台对节目源的控制,确保播出内容安全和传输安全。
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使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同时也明确了分工和监管职责。在宣传部门指导下,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负责节目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负责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其中用户端、计费管理由合作方协商确定,国有电信企业可提供节目和EPG条目,经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审查后统一纳入节目源和EPG中,从事IPTV传输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
2 IPTV面临的监管问题
IPTV在技术层面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改变了传统电视节目不能互动收看的缺点,使得逐渐没落的电视传播业务变得活跃起来。IPTV结合了广播电视技术、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让收看电视变得更加人性化,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实现了运营的多元性。
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IPTV传播主体更加复杂,IPTV从内容生产、集成播出、内容分发到用户终端历经多个环节,各个环节上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参与主体打破了原有传统广播电视的层级关系,对以往宣传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主观上认识不够,对IPTV的媒体属性认识模糊,对其传播规律研究不透,对其传播影响力估计不足;三是部分传播主体媒体缺乏“编审播”经验和相关业务人员,政治敏感性不强,违规节目研究判断能力不够。四是如何保证承载网络系统传输的安全,如何保证内容传输过程的服务质量,内容的完整性不被篡改,如何保证数量剧增的电视节目内容健康合法,是摆在广电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IPTV监管的结构模型和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提出IPTV监管的方向和方法。
3 IPTV平台结构
IPTV平台的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业务支撑层、业务服务平台、网络承载和业务终端。
业务支撑层是不同业务单位的组合,包括电视广播相关单位、传媒公司、网络公司、制片公司、游戏公司等,他们是生产和管理节目内容源的机构。
业务服务平台层包括节目内容的采集,编解码,分发存储管理等。进一步编辑集成节目内容,面向用户提供IPTV业务。在这一层,运营商将会整理生成电子节目单,并且负责内容加密,内容管理,分发计费,将此业务平台的码流送入IPTV网络,IP网络将节目码流送至宽带接入网。
网络承载层负责将业务服务平台传输过来的码流信息送至用户端。在组播复制点,网络设备根据端口是否有IGMP请求向端口复制组播流。组播复制点越接近用户越能节省网络带宽,对ADSL宽带网而言,组播复制点可选于BAS或DSLAM,新一代的BRAS已经具备2Mbps组播的复制能力。目前路由器设备已具备一定的组播控制管理能力。
用户终端接收或发送用户请求,或者存储节目信息。主要设备有电视机、个人电脑、机顶盒、调制解调器等,节目内容通过网络承载线路传送至机顶盒,经过解码转化为视频文件信号,输出到电视终端。
4 IPTV监管总体构想
按照整个IPTV平台的逻辑层次,监管系统可由采集前端、传输网络、处理平台和存储单元组成。
4.1 采集前端
采集层包括业务服务平台监管前端和用户终端监管前端。
业务服务平台监管前端的功能包括平台运行数据获取(用户信息和相关统计数据),EPG获取(直播电视频道信息获取和点播节目信息获取),直播节目码流采集压缩存储,根据处理平台设置对点播节目码流进行数据回传和采集压缩存储。
用户终端监管前端的功能包括实现对承载网络上传输的数据的采集,获取EPG信息,并解析其中的内容,对获取直播节目和点播节目的节目表,采集直播节目的码流,并进行存储。接收监管部门终端调度系统指令,按照指令进行数据回传,进行点播节目的录制及回传。通过对业务服务平台的EPG和用户终端的EPG进行对比,判断节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非法插入或者替换,对非授权节目通过回传网络向处理平台报警。
4.2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即整个监管平台数据传输的网络,应使用专用网络,采用私有IP地址,避免和外部网络通信,增加安全性。传输网把采集前端的数据传输到处理平台相应的系统或数据库。
4.3 处理平台
处理平台主要功能包括:适应监管前端需求的IPTV节目内容监看、IPTV数据存储和管理、IPTV的EPG管理与核查等。具体有电视节目的存储和监看、EPG管理与核查、违规节目样本库管理及识别处理、用户终端非授权节目报警数据汇总、平台综合管理、统计分析报告等。处理平台建立在监管部门内,通过对IPTV的信息进行统一的解析、存储、分析和处理为监管人员和管理部门提供监管数据从而实现对IPTV的监管。
4.4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是整个处理平台的节目及数据存储部分,包括直播节目、点播节目、EPG信息存储,违规报警节目存储,及其他相关信息存储。
5 关键模块
5.1 特征采集模块
特征采集是在网页分析、视频文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各种子文件、直播文件的特征信息,并存入到数据库中,并根据各类菜单、视频文件的相关特征建立索引。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信息查询、定位等操作,使监管处理平台所关心的信息能被及时获取。该模块找到相关发布源,并获取所有详细信息,包括域名、IP地址、联系方式等,将这些信息存入数据库。特征采集模块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策略进行采集。广度优先搜索策略在抓取过程中,在完成当前层次的搜索后,才进行下一层次的搜索。如图2所示。
5.2 数据分析模块
此模块根据文件的后缀将文件进行分类:视音频文件和非视音频文件。然后通过文件名匹配、文本摘要、视音频特征分析等手段,对所有视音频资源的内容进行粗判断、分类(如电影、电视剧、动漫等)。自行构造一个违规关键词库,对资源列表和节目列表进行检查,对于疑似违规的节目加上违规标记。当发现违规节目后,截断其IP节目视频流的传输,并适时插播其他视频。最后将处理过的信息提供给数据库存储单元。如图3所示。
5.3 存储管理模块
存储管理模块的功能是维护数据库和其他模块与数据库的接口,并向查询及分析模块提供数据信息,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管理和信息提取。具体功能有建立节目资源信息库、节点信息库等,并提供给管理员删除、备份、移动数据,以及优化数据库存储。与视音频节目文件/页面内容有关的元数据分析与提取,提取节目源信息和节目的相关特征,依据数据库,建立违规索引。
6 结束语
IPTV经过几年的实践,业务模式和技术形式已经相对成熟。IPTV相关的传输协议和视频编码格式都已有规范和标准。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视音频技术等已有很大的发展,为IPTV监管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建立独立、合法、完整的监管体系是一个繁琐漫长的工程,随着互联网上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网络视听节目业务的广泛性,又会有新的广播电视业务形态出现,给互联网监管提出新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监管的新动态。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建设IPTV监管系统的发展需要和建设中将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IPTV监管的结构模型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JPTV监管的方向和方法。
IPTV监管平台 篇6
三网融合工作启动以来, 江苏省按照国家总体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 各项业务均保持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IPTV业务初步实现了平稳融合、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7月底, 江苏电信共发展了IPTV用户530万, 开机率稳定在80%左右, 日均观看时长超过5小时。全国近3000万的IPTV用户, 江苏地区IPTV用户规模占了近1/5, IPTV用户总规模居全国第一。
江苏省IPTV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涉及盗版等违规内容的出现, 包括电信运营商的自办频道、私增隐藏频道、非法插播节目、版权播放时间违规、传输质量不达标、码流篡改等违规形态的出现, 对江苏省地区的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江苏省IPTV业务的发展和建设高潮, 以及影响力日益扩大, 因此针对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的监测监管显得越发紧迫。
依据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的要求, IPTV监管平台总体目标是:从节目源、传输分发网络、用户终端各环节监管, 及时发现违规和非法节目流入到IPTV终端, 保障江苏IPTV的传输安全、内容安全和信息安全。
1 三网融合IPTV监测监管系统的建设
1.1 建设目标
江苏IPTV监测监管系统项目建设分2期进行。一期系统建设的范围主要分为:节目源、传输和分发、用户端三个环节。节目源监管是在江苏电视台第二级集成播控平台设立第二级监管前端, 接收和采集IPTV面向省级范围播出的直播节目码流;分发网抽查监管是在电信IPTV业务核心节点设立第三级监管前端, 采集和解析EPG信息;在南京和南通用户终端节点设立第六级监管前端, 回传IPTV节目远程进行实时抽查监看。根据江苏三网融合情况, 在南京地区安装25套六级监管前端, 对电信IPTV用户端实际播出内容进行24小时监管。在南通建设一个南通分中心, 安装16套六级监管前端共监测32个用户账户。每个前端具备两个用户数, 其中一路可实时监看直播、轮巡和高清节目, 一路作为前端监测信息的综合采集。同时配备2套4个用户账户的IPTV无线移动抽测终端, 实现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 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监测的深度。
二期开展全省地市IPTV监测监管分中心系统和六级监管前端的建设。其中每个地市建设分中心系统, 对辖区内电信IPTV业务内容的数据采集, 具备节目监看、EPG比对与核查、新增节目/频道提示、点播节目合法性鉴别、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功能。二期地市分中心系统建设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徐州、连云港、宿迁等11个地市。同时建设六级监管前端, 采集EPG信息, 获取节目码流视频数据, 供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发现违规, 完成取证和审核工作。二期六级监管前端建设包括对232个电信IPTV业务用户账号分发内容的监测。
系统建设总体目标是运用云计算技术, 构建基于云平台集质量监测、内容监管、安全监测一体的, 集中、规范、易扩展的IPTV监测监管系统, 确保省集成播控平台、相应的传输分发节点、用户终端和其它地市分中心系统采集的信息能回传到省中心IPTV监管系统进行监管, 能对IPTV的节目码流采集、存储和管理;提供对直播节目和点播节目的实时监看、轮播监看、录像监看等多种监看模式;提供对节目内容进行比对、检索, 自动分析判断违法、违规节目;能够对违规节目进行取证, 并定位违规页面;提供缜密的权限控制和完善的审核流程, 内容违规审核可靠、准确;提供方便的视频节目切换、录制和内容下载的各种操作, 支持任务自定义。针对IPTV的业务特点, 监管系统需要通过各级监管前端对EPG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深度、广度优先的搜索, 自动进行分析与汇总, 自动发现违规节目, 完成对监管数据的统一采集和处理、统一控制、统一管理和资源统一调度, 保障IPTV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1.2 系统网络架构
IPTV监测监管系统采用设置一个中心、12个分中心的分布式架构。IPTV集成播控平台内容通过广电网路1G带宽的光纤送到IPTV监测监管系统, 南京用户端的IPTV信号利用移动数字电路基础网络回传到江苏广播电视监测台监测中心机房, 进行统一的业务监管。
省辖市建立监管分中心, 集中部署辖区内用户端节点的六级监管前端, 和分中心机房建立数据传输, 监管数据保存在当地的监管分中心系统。
同时利用省广电干线网将相关数据回传到省IPTV监管系统进行集中存储和数据分析。通过在中心的IPTV监管系统设置分权分域策略, 严格限制访问对象和访问内容, 省级和地市监管人员访问的都是同一个IPTV监测监管系统, 区别只是分前端监管人员默认权限只能访问本地的监管对象和内容, 实现监测设备的相对集中化和系统维护的本地化。
三级通过公网线路对电信传输分发核心节点的EPG进行采集。
如图1所示, IPTV监测监管系统网络构成包括监测云计算资源池中经过虚拟化的48台刀片服务器、1台专用数据库服务器、4台交换机、3台防火墙、5台多画面监测与报警服务器等设备组成IPTV监管专用网络。
1.3 系统软件架构
IPTV监测监管系统按照逻辑层次来分, 可将其划分为采集层、传输层、存储层、功能层、应用层、网管层、总局上报接口层等7个层次。如图2所示。
采集层:包括对二级集成播控平台的点播直播EPG和码流数据的采集、对三级江苏电信IPTV传输分发网络的EPG和码流数据的采集、对江苏电信机顶盒用户端的EPG和码流数据的采集以及对省内其它地市的电信IPTV业务内容数据的采集。
传输层:二级集成播控平台内容通过省级广电骨干网络1G专线回传到江苏广播电视监测台中心机房。三级电信IPTV传输分发网络的业务内容通过公网回传到监测台中心机房。六级电信IPTV机顶盒用户端的业务内容通过电信的IPTV数字链路采集EPG和码流, 通过广电内网网络回传到监测台中心机房。其它地市分中心系统采集分析处理的内容通过省级广电骨干网络回传。
存储层:对来自于二级监管前端、三级监管前端、六级监管前端、地市分中心的节目信息和码流, 解析后按信息条目编排存储在中央存储系统NETAPP中。
功能层:提供对播控平台、电信传输分发节点、电信用户端节点、地市分中心的节目监听监看、EPG管理与核查、节目内容分析合法性鉴别、审批信息管理核查、违规节目取证、传输质量监测、IPTV节目库、综合检索以及统计报表等功能。
应用层:提供系统管理员的日常监管操作界面, 包括采集节目信息和监看节目、任务策略制定和审批违规信息等。
网管层:提供系统管理员、权限模块划分和综合配置的制定;提供违规关键字和样本的管理;提供网内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等。
总局上报接口层:通过与总局中央IPTV监管系统对接, 实现江苏省节目信息和码流、违规信息和录制文件、统计报表信息等的共享。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1.4 主要功能模块
1.4.1 接入认证
集成播控平台节点, 通过SOAP+XML的方式与集成播控平台对接实现接入认证;电信用户端节点, 通过PPPo E或DHCP鉴权的方式准入电信的EPG服务器, 携带终端的信息模拟机顶盒的请求发送电信的EPG认证服务器, 通过接入的认证和首页的鉴权, 获取电信IPTV的节目信息、码流和模板信息。
1.4.2 EPG采集
集成播控平台节点, 通过soap+xml的方式获取到对方的EPG信息, 然后提取xml信息进行解析、入库、编目、排重等过程实现对播控平台的EPG信息采集。电信用户端节点, 六级监管前端模拟机顶盒请求, 通过电信的接入认证、首页鉴权和产品鉴权后, 分析电信EPG页面的逻辑, 用网络爬虫按照既定的规则策略自动爬取电信IPTV的节目信息和码流, 同样经过提取、入库、编目、排重等过程实现对电信用户端节点的EPG信息采集。
1.4.3 节目监听监看
为适应监管任务需要, 提供节目监看功能, 对直播节目和点播节目进行多画面、多用户实时监看和录像监看, 后台统一调度二三六级监管前端资源, 对直播节目和点播节目进行多画面、多用户实时监看和录像监看,
1.4.4 EPG管理与核查
对第二、三级监管前端和第六级监管前端的EPG进行采集和管理, 形成IPTV EPG信息库, 能够实现统一的管理。将第三、六级监管前端和第二级监管前端的EPG信息进行比对, 发现非法插播的频道或节目, 对EPG核查中发现的违规节目在用户审核界面中进行自动报警, 显示相关EPG核查结果和违规节目的内容信息, 提示并协助监管人员及时对违规节目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最终录入EPG核查数据库。
1.4.5 节目内容分析合法性鉴别
节目合法性鉴别主要包括对点播节目片头片尾是否篡改的识别和点播文件篡改、违规频道、私增隐藏频道、版权播放时间违规、传输质量监测、EPG一致性核查等方面。
现有用于IPTV监测监管场景的视频内容分析方法主要是视频指纹 (video copy-detection) 技术, 是一种视频识别、提取、压缩的技术, 针对样本和输入的视频流产生指纹文件。其中指纹提取:利用demux和PED Filter技术, 将数字视频数据直接从文件中分离出来, 输入视频以一个固定的帧速率 (每秒S帧) 被重新采样, 以应对帧速率的变化。每个重复采样帧被转换为灰度, 以使拟议的指纹识别方法足以抵抗色彩的变化。每个灰度帧的大小被调整, 以使它的宽度和高度分别规范化为两个固定的值:X&Y, 这一步骤使拟议的指纹识别方法能抵抗任何一个因素引起的大小变化, 可以是不同的分辨率 (更大或更小) , 也可以略加修改 (对帧片段进行模糊、旋转、裁剪、加速、减速、插入元素) 。每个调整后的帧被分成了N行和M列, 形成了N×M的矩阵。最后, 矩阵中的每一块都被计算出它的质心梯度方向, 进而每一帧都得到了一个三维的指纹向量。
而指纹匹配是在指纹向量的检索中, 考虑一段视频的K个指纹, 样本指纹匹配是进行一次范围搜索找到的。然而, 单独的一个低维度指纹是不足以保证一次可靠的匹配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本系统中, 一个指纹序列是通过将从连续的K帧中提取的指纹相联系而得到的, 并且整个的指纹序列仅仅在匹配环节中才用到。在指纹匹配过程中, 如果两个视频片段的指纹距离小于一个固定的阈值T, 那么就认为这两个视频片段是相似的。
1.4.6 审批信息管理与核查
系统检测到违规节目后, 生成违规告警并以疑似告警的形式提交一审管理员进行取证、审核, 一审管理员对EPG信息进行核查, 对节目实际播出内容进行查看, 对违规行为取证并做主观界定, 分析违规类型, 最后对违规原因进行标注后提交二审管理员进行复审;二审管理员根据一审提交的违规证据、违规类型级违规原因进行进一步确认, 确认最终违规情况。
1.4.7 违规节目取证
对系统自动发现的违规节目和人工发现的违规节目进行记录和取证, 记录内容包括违规日期、节目名称、机构节点等, 对相应的视频进行录制/下载取证。
1.4.8 播出质量监测
播出质量主要是针对电信TS流出现的静帧、黑场、彩条、彩场、无伴音、音量过高、音量过低等异态进行监测报警, 同时通过与二级播控进行相比较, 判断其播出质量异常的源头在哪。静帧是采用相邻间重要区域对应像素差的绝对值的均值来判断。黑场是以检测当前帧的灰度直方图, 如果持续一定时间, 某一个灰度值的比例超过设定的阀值, 则判断为黑场。彩条和彩场判断方法, 是以检测当前帧和模板的相似度, 如果持续一定时间的比较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 则判断为彩条或彩场。无伴音的判断方法, 是以计算某一段音频的d BFS值。如果持续一定时间, 音量值低于无伴音阀值则判断为无伴音。音量过高/低的判断方法, 是以计算某一段音频的d BFS值。如果持续一定时间音量值在音量低的阀值和无伴音阀值之间则判断为音量低;如果持续一定时间音量值高于无伴音阀值, 则判断为音量过高。
1.4.9 IPTV节目库
通过第二级、六级监管前端采集播控平台和电信用户端节点的EPG和码流数据, 打包回传到IPTV监测监管系统。开发类CMS功能的后台程序对数据入库、排重、编排、关联, 形成可查询、可检索、可播放、可共享节目的一套海量在线节目平台。
1.5 建设概况
自2012年12月江苏省三网融合IPTV监测监管系统上线以来, 截止至2014年6月, 二级监管前端采集江苏电视台播控平台73个直播频道, 近万条点播节目。实现直播频道常规性监测, 按10天73路24小时策略进行常规化监测, 录制的内容为六级监管前端采集数据和码流提供了违规和取证的依据。
三级监管前端采集点播节目11202条。统计六级监管前端上传信息, 直播频道73, 新增直播18032点播节目91472, 轮播频道20。依据违规关键字库, 监管系统根据二六级比对程序自动分析报警, 发现直播疑似违规239条记录, 发现点播疑似违规517条记录, 发现回看疑似违规83条记录。违规取证录制的内容达280小时。
试运行以来江苏省三网融合IPTV监测监管系统对辖区内的三网融合IPTV视听节目内容实现了采集、上报、分析、分类、跟踪、管理、监控等综合性监管。监管系统提供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 掌握监管区域内视听节目传播趋势与动态, 及时发现有害和违规节目。有效的保障了视听节目内容传输、内容安全、运营监管、安全播出等要求。
2 IPTV监测监管系统接口标准探讨
监测监管系统需要对播控平台、电信传输分发节点、电信用户端的IPTV业务内容数据进行采集, 就必然涉及到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体系架构, 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如何做到不影响对方的系统、安全以及开发量, 显然对接口标准的探讨很有必要。
2.1 基于SOAP协议的二三级监管接口
SOAP消息是与具体指令内容无关的通用消息, 仅仅用于表达命令请求。而具体的命令及参数利用独立的XML文档来描述。采用与具体指令无关的通用SOAP消息有利于指令扩展及在异步环境中实现通用的可靠消息传递机制。播控平台和电信传输分发节点以SOAP+XML指令文档的方式主动向IPTV监测监管系统发布内容, 监管系统根据SOAP消息中的文件URL获取XML并解析执行。如图3所示。
2.2 基于Socket方式的六级、地市分中心监管接口
IPTV监测监管系统与六级监管前端及地市分中心系统接口采用socket方式实现。如图4所示协议框架。
IPTV监测监管系统与六级监管前端及地市监管分中心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讯采用非持续连接类型。通讯模式采用“请求—应答”方式。其中, 根据通讯的具体情况, IPTV监测监管系统、六级监管前端及地市分中心监管系统都可以充当通讯的“请求方”和“应答方” (图5) 。
IPTV监测监管系统与六级监管前端及地市监管分中心系统的接口包括实时录制、终端视频监看、直播/点播/回看/轮播视频监看/录制、历史视频查看/下载、报警参数设置、直播异态报警主动上报、遥控器控制、违规关键字设置、违规主动上报、EPG采集任务设置、EPG采集状态上报、录制结束时间上报、控制视频查看等接口。
另外, IPTV监测监管系统与地市分中心监管系统的交互过程分为两类, 一类是IPTV监测监管系统向六级监管前端发送协议成功后再向分中心发送一份一样的协议, 用于中心同步任务信息, 记录中心IPTV监管系统用户是否正在查看视频的状态, 中心IPTV监管系统用户正在查看视频时分中心系统用户查看视频需要向中心IPTV监管系统发送审批请求, 否则不需要;另一类是分中心向六级监管前端发送协议前需要向中心IPTV监管系统发送审批请求 (历史视频查看/下载, 控制视频不需要) 。如图6和图7所示。
3 对IPTV监测监管系统建设的思考
IPTV监测监管系统上线以来, 为我省广电行政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持。但IPTV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用户规模的扩大, 一些监管的盲区也随之浮现。
1.业务种类。
最近一两年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以OTT为代表的一种新兴IP电视业务形式出现, 尤其是以电信运营商为了应对OTT的冲击, 以IPTV+OTT的形式大力发展IP电视业务。市面上OTT终端汇聚的内容基本不是通过具有授权资质的集成服务牌照方或内容服务牌照方来汇聚的。另外OTT终端设备还提供各种第三方视频APP的下载通道。以上的实际情况很难从源头、传输网络和终端节点进行监管。
2.内容繁多。
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内容的种类繁多。除电影、电视剧外, 常见的有娱乐、生活、财经、军事、纪实、法治、历史、音乐等多种分类的大量短视频。这种大量的碎片化的短视频基本都是电信运营商的CP/SP提供或自营内容。播控平台不具备, 很难以样本为模式的方式去匹配来深度发现其违规情况。
3.内容隐藏性。
在通过接入认证和首页鉴权后, 通过EPG采集程序自助访问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页面, 中间由于有一些跳转或重定向的过程, 给EPG的采集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和效率执行滞后情况出现。另外采集内容上报后, 再拿着这个内容的URL去请求监管前端调度播放监看, 由于电信负载均衡的机制, 这个请求的URL可能很快就失效导致监看失败。以上2个方面都属于在内容隐藏方面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复杂度。
4.视频内容识别。
视频内容识别主要在于对非直播业务视频的一种违规有效判断方法。但实际业务运营中, 播控分发给电信的大量点播类视频和常规化24小时的直播视频文件, 大量碎片化的视频内容识别判断违规无疑会增加大量资源的消耗, 给系统建设带来很高的成本。
4 结束语
IPTV监测监管系统的建设, 实现了对我省IPTV业务内容分发情况和违规情况的实时监控, 为我省广电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保障了IPTV业务的健康发展, 及时防范非法节目流入, 有效避免出现责任事故。同时IPTV监测监管系统的建设, 也为其它地区对IPTV监测监管的系统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局[2010]344号, 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Z].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局[2010]357号, 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监管平台建设要求的通知[Z].
[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Q/CT XXXX.01-2001, 中国电信IPTV业务技术体制[S].
浅析河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7
按照广电总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分级部署的原则, IPTV集成播控平台在中央设立集成播控总平台, 在各省设立集成播控分平台, 实现全国一张网络, 对IPTV内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发;中央平台侧重监管;省分平台侧重运营。
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全国集中建设一套, 负责全国的内容管理、产品管理、EPG管理和运营数据统计。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可对接全国内容服务平台, 接收其提供的内容;对接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 分发内容、产品、EPG信息, 并收集河南省IPTV业务的运营数据。
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向上对接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 接收总平台下发的全国性内容、产品和EPG, 并向总平台同步运营数据。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对接河南省内各运营商的IPTV能力系统, 向其中注入媒体内容文件和直播流。省集成播控分平台需要实现与河南省内各运营商的BOSS系统之间的接口, 以实现完整的IPTV业务运营支撑。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可以对接第三方增值业务平台, 通过IPTV集成播控平台为用户提供增值业务。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EPG浏览服务和认证鉴权AAA (认证Authentication, 授权Authorization, 记帐Accounting) 服务。
2 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功能
河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九大功能部件:内容管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EPG管理子系统、增值业务管理子系统、DRM、AAA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和网管子系统。
2.1 内容管理子系统
内容管理子系统同中央播控平台统一内容管理系统对接, 实现中央播控平台内容、栏目和编排关系等元数据下发功能;统一管理河南省内的IPTV内容, 提供内容的元数据管理、海报管理、媒体文件管理和内容编排功能;支持多码率、多格式的媒体文件管理, 支持分权分域管理;对接河南省内各运营商的IPTV能力系统, 将直播频道、VOD视频等媒体注入到运营商IPTV能力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
2.2 业务及应用管理子系统
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的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本省的服务、产品、SP的管理。用户管理子系统需要提供操作门户和消息接口两种方式, 支持IPTV用户开户、销户、产品套餐转换、产品订购、产品退订、产品状态变更等管理。消息接口方式用于同各运营商BOSS系统对接实现用户的开户、销户等功能。
2.3 EPG管理及应用子系统
省集成播控分平台的EPG管理系统, 应包括但不限于EPG模板定制、EPG管理功能。
EPG (电子节目单) 应用子系统是IPTV系统的用户门户, 主要完成和用户的接口, 引导用户对系统提供的内容和业务进行浏览或使用。
系统应分为内容展现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和对象仓库模块。内容展现模块从集成播控平台获得内容信息, 根据模板生成相应的EPG页面。其他模块统称为应用模块, 主要完成用户的业务请求, 与内容管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协同完成用户的业务请求与服务。
2.4 增值业务管理子系统
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负责面向本省用户的增值业务接入管理, 负责生成本地增值业务EPG门户, 并将中央平台下发的全国性增值业务的EGP发布到本省的EGP服务器, 展示给用户。
2.5 DRM (数字版权保护) 子系统
DRM系统提供内容源的加密、密钥管理, 并与AAA系统配合完成密钥授权功能, 需要在终端设备集成DRM客户端。中央播控平台的DRM负责全国性内容的加密和密钥管理, 河南省播控平台的DRM负责本地上载内容的加密和密钥管理。
2.6 AAA子系统
河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应具有认证鉴权功能, 能够从各运营商BOSS系统同步用户订购关系, 对用户开机登录、业务使用、业务订购进行认证鉴权, 并将集成播控平台侧发起的订购关系同步给运营商BOSS系统。
AAA子系统应支持机顶盒开机认证、机顶盒关机注销、业务使用授权、产品定购、用户身份重定向等功能。
2.7 统计分析子系统
统计分析子系统负责对河南省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各个流程环节、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提供包含用户维度、内容维度、产品维度等多维度的统计报表, 对用户的特征和行为、内容的点击观看情况、产品的定购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 为业务运营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能力。
2.8 网管子系统
网管子系统提供专门的工具实现软件的自动部署、支持配置业务部件相关参数、支持对业务部件进行设备性能监控、设备告警、支持对设备进行远程重启、提供开放接口支持对播控平台第三方设备进行管理。
3 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业务功能
河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需支持的业务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基础业务功能要求、基础业务体验要求、增值业务功能要求三大方面。
3.1 基础业务功能要求
(1) 视频点播 (2) 直播 (3) 时移电视 (4) 电视回看 (5) PVRNPVR。
3.2 基础业务体验要求
(1) EPG体验要求 (2) 视频点播业务体验要求 (3) 直播业务体验要求 (4) 时移、回看业务体验要求 (5) 视频质量要求 (6) 快速频道切换技术。
3.3 增值业务功能要求
(1) 信息服务类增值业务功能要求 (2) 视频通讯类业务要求。
4 设备配置
IPTV监管平台 篇8
一信号源安全设计
1. 中央集成播控平台信号源
贵州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接收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传送的信号, 信号包含100套H.264标清节目, 10套H.264高清节目, 总平台下传的节目通过主备防火墙保障信号安全, 考虑到成本原因, 系统并没有采用主备两路信号用光纤传送的方式, 而是主路信号用光纤传输, 备路信号用卫星接收, 再直接进入核心交换机的方式, 这样既保障了安全又节省了租用光纤链路的资金。主备汇聚交换机将本地节目和总平台下传的节目打包后形成完整的信号流送到IP切换器, 如汇聚交换机出现故障, 替代故障电路的过程是在毫秒级时间完成的, 屏幕显示只有瞬间的停顿。
具体信号流程如图1所示。
2. 本地信号源
本地信号源包含10路标清SDI信号和1路高清HD-SDI信号, 全部由播总控传送过来, 信号经过分配器后分3路, 1、2路送到编码器群作为主备信号, 3路送监控平台, 整个编码平台采用了N+1的设备备份, 负载均衡双电源, 且热切换的时间小于3秒。信号流程如图2所示。
编码器在自身安全方面设计了合理丰富的切换条件, 主要的切换条件如下:
•主编码器输入SD-SDI/HD-SDI信号丢失;
•主编码器输入SD-SDI/HD-SDI嵌入音频丢失;
•主编码器宕机;
•主编码器网卡无输出;
•主编码器编码输出IP流中任一路流编码错误;
•主编码器输入SD-SDI/HD-SDI信号出现黑场、静帧、静音等情况;
•主编码器和网管系统失去联系;
•主编码器的温度过高;
•主编码器的硬件错误和软件错误;
•外部的GPI触发。
针对本地信号源编码平台, 设计了主备编码器Active/Active模式, 并在汇聚交换机上划分Active VLAN和Standby VLAN, 正常情况下, 主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汇聚到Active VLAN, 备编码器的输出汇聚到Standby VLAN, 始终保持输出到IPTV集成播控平台只有正常的组播信号, 如图3。
当主备编码器需要切换时, 网管XMU/XMS会把主备编码器的在核心交换机的输入端口进行VLAN调整, 如图4。
主备编码器Active/Active模式, 大大降低了故障切换时间, 其中1+1故障切换时间小于1秒, N+1故障切换时间小于3秒。
故障切换步骤如下:当主编码器故障或者人工强制切换时, 网管XMU把主编码的配置复制到备编码器 (1+1备份, 省去此步骤, 所以切换时间小于N+1备份的切换时间) ;网管XMU控制核心交换, 修改VLAN配置, 把备份编码器的输出调整到Active VLAN, 相反, 把主编码器的输出调整到Standby VLAN;切换完毕, IPTV集成播控平台无需任何操作。
3. 备播卫星信号
卫星接收信号为贵州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提供信号备份, 总共接收35路标清和17路高清信号, 接收装置采用IP输出进入转码器, 其安全模式采用与编码平台相同的N+1备份进行设计, 支持自动切换。转码器则采用10个刀片服务器, 通过虚拟化将10块刀片的计算能力虚拟为一个服务器, 用以运行软件转码, 单一服务器故障对转码影响微小。
二核心网络安全设计
主备IP切换器采用实时嵌入式构架, 无需外部系统干预, 可自动对输入信号进行实时监测控制, 当主路IPTV信号单路或多路节目出现异常时, 能自动切换到备路信号, 切换时间在毫秒级, 待主路信号恢复后, 可手动或自动切回主路信号。如主IP切换器发生故障, 备IP切换器通过监测主IP切换器状态可自动接管, 待主IP切换器恢复正常后可通过手动切回。
主备核心交换机采用负荷分担方式连接, 逻辑上以业务数据流来说, 两台交换机可看成一台设备来使用, 但其中一台设备掉电或者故障均不会影响整个业务的运行。具体来说, 内部配置中, 每一类业务都分了一个VLAN, 然后每个VLAN在交换机上配置为主备应用, 比如VLAN1目前在交换机A上是主用, B上作为备用交换, 那么当前的VLAN1数据交换均在交换机A上进行, B监控A的状态, 一旦A宕机, B无缝接管VLAN1的交换;而VLAN2配置为A备用, B主用, A监控B的状态。这样就形成了整体业务是负荷分担, 而单项业务是主备冗余。
整个系统是一套内部网络, 其中与央视和CDN对接的设备均是采用防火墙接入, 尽少地避免外来攻击。每个业务 (包括网管操作流) 都划分了VLAN, 即使发生网络攻击, 那么攻击的影响范围会只限定在该VLAN内。
系统内部配置独立杀毒服务器及网络杀毒客服端, 支持离线病毒库升级, 确保网络安全。
三监测监看设计
1. 信号链路多点监测
信号链路将同一个节目在不同环节传输的信道、码流、内容层面的告警与实时视音频画面相结合, 同时辅以设备监测的指标及告警展示, 为掌握信号的整体运行状态、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这次我们设计在4点重点监测信号情况, A点:主汇聚交换机后本地节目IP码流监测;B点:主核心交换机后央视重点节目实时监测, 本地节目实时监测及央视其他节目和虚拟轮播节目的轮询监测;C点:模拟用户通过IP机顶盒接收信号的监测;D点:本地直播信号源SDI或HD-SDI信号监测。系统规划使用8块液晶监视屏, 采用4×2模式, 除对CNTV下发的部分频道实施轮询式显示外, 其余各信号源都实时显示。
2. 精准的视音频监测
系统配置多画面监测, 支持视频层面的监测包含:黑场、静帧、视频丢失、视频解码异常、彩场、彩条、测试图、马赛克、亮度异常、视频比对异常、台标丢失等;能支持音频层面的监测包含:音频丢失、音量过高、音量过低、音频比对异常。
多画面系统结合了贵州台监测领域的多年经验, 保证了视音频监测有极高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对于视频故障, 可以精确到帧监测, 不漏过任何可能的故障;
•对于视频故障可指定监测区域, 有效避免误报、漏报;
•除持续时长外, 还提供灵敏度设定功能, 对特殊的节目有针对性的设置, 提高报警的有效性;
•具备静帧抑制功能, 有效防止讲座类、棋牌类节目的静帧误报;
•具备色彩格式异常监测功能:可以对视频内容的色彩格式是4:2:0还是4:2:2进行分析和监测, 判断编码器工作是否正常;
•对于音频故障, 支持按照左声道、右声道、双声道、立体声、5.1声道等多种监测方式;
•音频丢失故障, 提供波动门限和电平门限两种判断逻辑, 两者任一满足条件均可能报警, 以应对各种音频丢失的情况。在按照电平判断的基础上, 提供对音频PID中断的监测, 发现短时间的音频异常;
•准确识别音频丢失后的杂音, 某些电视节目可能因线材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正常的电视伴音丢失之后, 可能仍会存在幅度较大的杂音, 针对这种情况监测系统仍然能进行报警。
3. 深入的IP流网络监测
系统可对IP码流进行深入分析监测, 包含各类传输指标, 可实时监测MDI-DF指标、丢包率、码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等。
4. 实用的报警管理机制
在准确的视音频监测的基础上, 多画面监测系统结合了贵州台机房值班、运维的实际情况, 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出发, 提出并完善了一整套的报警管理机制, 使得系统能真正的实用、好用、易用。这些措施包括:
•故障循环语音报警:在故障发生期间, 可以定义循环语音报警功能, 以防值班人员漏听报警语音, 循环报警语音在故障恢复之后自动结束, 如果值班人员能确认故障原因, 也可以手动忽略报警, 终止循环语音;
•故障确认机制:有些故障持续时间较短, 值班人员可能没来得及看到现象。系统提供了故障确认机制, 周期性地提示值班人员关注已恢复的故障;
•手动暂停监测:当需要对某些节目的传输链路进行维护时, 可以选择对这些节目暂停监测, 可选择手动暂停的持续时间长度或自动恢复监测的时刻。避免在传输系统运维时, 监测系统大量报警;
•强大的运行图管理功能:除了传统的基于周的运行图之外, 系统提供了按照指定起止时刻的临时运行图;不仅可以对每套节目设置不同的运行图, 还可以按故障类型设置运行图, 比如对于夜间停播的节目, 就只监测视频是否中断, 而不再监测静帧故障。此外, 系统还提供了运行图的导入导出功能, 方便实现多环节、多地点的部署实施;
•故障画面放大显示:提供故障画面放大显示机制, 保证有问题的节目第一时间被关注到, 有多套节目同时故障时, 则在这些节目中间轮流切换显示。
四设备冗余备份设计
1. 物理链路的备份
参看图1可知, 从信号源传输、处理和直播流输出链路均采用两路不同的路由, 无论系统中任何设备或链路出现故障, 都能够保证下游传输分发平台直播信号不受影响。
2. 服务器及存储的备份
系统采用了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 各类主要服务器 (播出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流播出服务器、收录服务器、内容接入服务器、拆条合成服务器、转码迁移服务器、管理服务器) 均采用双机热备份方式, 对更关乎用户体验的EPG则是1:3支撑, 用三台服务器提供, 当前只有其中一台作为主用, 另外两台作为备用, 随时监听主用机的状态, 此外, 我们也授予不同的权限管理, 防止误操作带来的意外事故或恶意破坏。视频内容存储和数据库存储采用RAID5方式予以保护。冷备多块硬盘, 如出现硬盘损坏可随时更换, 以期尽量缩短盘阵恢复的时间。
收录系统更提供了全面的高可靠采集解决方案, 支持“1+1”多存储备份模式, 核心服务模块采用虚拟化双机热备;重要节目自动备份, 支持“N+M”动态冗余收录模式, 并可自动控制VTR作为关键备份;提供系统存储、网络、服务器安全措施, 确保整体系统及采集收录素材的高安全。
IPTV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 其播出安全机制与传统媒体既相关又不同, 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贵州广播电视台自身的特点, 具体设计了IPTV贵州分控平台的安全建设方案, 在播控分平台试运行期间, 经过技术人员的反复测试, 没有发现单一故障点, 切换过程流畅, 画面无明显异常, 达到了当初设计的要求, 并顺利完成验收, 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摘要:贵州广播电视台2013年中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 该系统遵循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的总体要求, 核心设计思想力求做到安全且兼顾成本和效率。本文就从具体的播出安全要求出发, 结合贵州省特点, 提出了贵州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安全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集成播控平台,安全播出,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鹏黑龙江IPTV集成播控平台设计方案《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 (12)
[2]杨楠新媒体环境下的集成播控平台《现代电视技术》2012 (12)
IPTV监管平台 篇9
一编码器部署与接入
为了实现省内各落地州市的本地节目能够接入IPTV云南集成播控平台,在设计时通过分布式编码器部署的方式将IPTV编码器实体置于当地电视台,并通过集中网管系统进行统一远程管理,通过IP专线接入省播控平台,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州市直播流传输。分布式编码器部署如图1所示。
云南各个州市所部署的编码器,将本地电视台直播信号编码为H.264视频流,再通过电信两条(一主一备)10Mbps以太网光纤链路传输至IPTV云南省级集成播控平台。
从图1可看出,包括昆明台在内的16个州市主线及备线共计使用32条10M光纤与云南集成播控平台相连,如果32条线路全部在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进行汇聚将会大幅增加施工复杂度以及后期管理难度。为此该项目创新性地选择了将32条线路在两个中国电信枢纽局通过采用VLAN+二层交换进行汇聚,转换为2条1G以太网光纤接入IPTV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连接如图2所示。
技术要点:
●州市32条光纤,通过电信36局及电信53局的二层光纤网络设备,进行了汇聚;
●在电信机房汇聚设备中,通过VLAN标签来进行各个州市不同线路的识别;
●在核心路由器中,通过启用路由子接口的方式,使用2个千兆光端口,就可以完成同时连接16个地州的32条主备光纤链路;
●端口聚合模式不但减少了设备数量,且实现了集中化管理,避免了光纤链路过多,排查故障难的情况;
●通过IPTV云南省播控平台的网管系统,实现了远程实施监控、远程管理及州市本地辅助监控,关键设备采用双机备份模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二骨干网络设计
IPTV云南集成播控平台上连中央平台,下连地州平台与电信,整个骨干网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播出安全,因此在设计骨干网络时云南省级播控平台通过数据专线与上级中央播控平台、下级州市平台以及云南省电信相连,数据链路均采用了一主一备的方式。在中央平台和省电信分别进行了链路环路,使整个骨干网络形成环状,并通过脚本化ACL配置在某段链路出现中断时实现半自动化自愈。
云南一北京的长途专线在项目刚建设时为一主一备两条155M专线,由于IPTV的飞速发展,最后升级为4条SDH 155M专线。与传统的主备模式不同,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骨干网通过使用SDH bundle聚合方式,合并为2条310M的SDH专线,并且通过路由区分业务,将不同的业务平均划分在主备4条SDH专线中,即直播等关键实时业务用主线传输,点播及其他非实时业务通过备线传输,不但备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单条SDH专线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骨干网的整体安全性。
云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在国内业界属于首例,国内对于在省际长途专线中传播视频流的技术还属于盲区。经过对长途专线传输的稳定性、高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调查研究,最终采用SDH同步数字体系光网络进行传输,SDH实现了易管理、易维护、兼容性高等特点,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灵活、可靠、高效的传输方式,降低了管理及维护成本,满足了IPTV安全播出的要求。同时,4条SDH专线不但要满足互为备份的要求,且需要进行负载均衡,提高网络专线使用率,经研究分析,采用HDLC模式进行链路两两聚合。
HDLC聚合方式: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将多个接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汇聚组,实现出、入负载在各条不同的链路中进行自动分配、均衡负载,同时提供了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HDLC聚合方式特点有:
●全双工通讯,透明传输,无需等待对方的回复即可以连续发送数据流,使用CRC校验机制来检查帧,传输不但非常可靠且性能很高,使用于超长距离传输H.264视频流;
●采用异步平衡方式传输,提高长途专线的使用率,允许北京侧或云南侧任何时候都可以启动数据传输操作。
根据以上SDH及HDLC的特性,将4条省际长途专线完美聚合,在达到了负载均衡、高效传输和冗余性高的同时,也满足了IPTV安全播出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作为全国首个开始建设的IPTV省级集成播控平台,云南集成播控平台项目缺乏可借鉴及参考的经验。根据项目设计阶段的初步技术方案,该项目的软硬件投资需要人民币约1000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云南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主管部门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最终项目实际投入资金为300万元。云南本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突出本地特色,并与中央平台节目进行有效整合全省推广,实现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海量,为40余万用户提供电视收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介绍了IPTV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的核心网概况,介绍了其省内地州节目接入平台的技术实现方式,并详细介绍了该平台创新性的具有半自动化自愈能力的骨干环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