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集成播控平台

2024-06-17

IPTV集成播控平台(精选7篇)

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1

1 IPTV集成播控平台总体架构

按照广电总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分级部署的原则, IPTV集成播控平台在中央设立集成播控总平台, 在各省设立集成播控分平台, 实现全国一张网络, 对IPTV内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发;中央平台侧重监管;省分平台侧重运营。

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全国集中建设一套, 负责全国的内容管理、产品管理、EPG管理和运营数据统计。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可对接全国内容服务平台, 接收其提供的内容;对接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 分发内容、产品、EPG信息, 并收集河南省IPTV业务的运营数据。

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向上对接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 接收总平台下发的全国性内容、产品和EPG, 并向总平台同步运营数据。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对接河南省内各运营商的IPTV能力系统, 向其中注入媒体内容文件和直播流。省集成播控分平台需要实现与河南省内各运营商的BOSS系统之间的接口, 以实现完整的IPTV业务运营支撑。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可以对接第三方增值业务平台, 通过IPTV集成播控平台为用户提供增值业务。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EPG浏览服务和认证鉴权AAA (认证Authentication, 授权Authorization, 记帐Accounting) 服务。

2 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功能

河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九大功能部件:内容管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EPG管理子系统、增值业务管理子系统、DRM、AAA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和网管子系统。

2.1 内容管理子系统

内容管理子系统同中央播控平台统一内容管理系统对接, 实现中央播控平台内容、栏目和编排关系等元数据下发功能;统一管理河南省内的IPTV内容, 提供内容的元数据管理、海报管理、媒体文件管理和内容编排功能;支持多码率、多格式的媒体文件管理, 支持分权分域管理;对接河南省内各运营商的IPTV能力系统, 将直播频道、VOD视频等媒体注入到运营商IPTV能力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

2.2 业务及应用管理子系统

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的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本省的服务、产品、SP的管理。用户管理子系统需要提供操作门户和消息接口两种方式, 支持IPTV用户开户、销户、产品套餐转换、产品订购、产品退订、产品状态变更等管理。消息接口方式用于同各运营商BOSS系统对接实现用户的开户、销户等功能。

2.3 EPG管理及应用子系统

省集成播控分平台的EPG管理系统, 应包括但不限于EPG模板定制、EPG管理功能。

EPG (电子节目单) 应用子系统是IPTV系统的用户门户, 主要完成和用户的接口, 引导用户对系统提供的内容和业务进行浏览或使用。

系统应分为内容展现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和对象仓库模块。内容展现模块从集成播控平台获得内容信息, 根据模板生成相应的EPG页面。其他模块统称为应用模块, 主要完成用户的业务请求, 与内容管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协同完成用户的业务请求与服务。

2.4 增值业务管理子系统

河南省集成播控分平台负责面向本省用户的增值业务接入管理, 负责生成本地增值业务EPG门户, 并将中央平台下发的全国性增值业务的EGP发布到本省的EGP服务器, 展示给用户。

2.5 DRM (数字版权保护) 子系统

DRM系统提供内容源的加密、密钥管理, 并与AAA系统配合完成密钥授权功能, 需要在终端设备集成DRM客户端。中央播控平台的DRM负责全国性内容的加密和密钥管理, 河南省播控平台的DRM负责本地上载内容的加密和密钥管理。

2.6 AAA子系统

河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应具有认证鉴权功能, 能够从各运营商BOSS系统同步用户订购关系, 对用户开机登录、业务使用、业务订购进行认证鉴权, 并将集成播控平台侧发起的订购关系同步给运营商BOSS系统。

AAA子系统应支持机顶盒开机认证、机顶盒关机注销、业务使用授权、产品定购、用户身份重定向等功能。

2.7 统计分析子系统

统计分析子系统负责对河南省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各个流程环节、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提供包含用户维度、内容维度、产品维度等多维度的统计报表, 对用户的特征和行为、内容的点击观看情况、产品的定购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 为业务运营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能力。

2.8 网管子系统

网管子系统提供专门的工具实现软件的自动部署、支持配置业务部件相关参数、支持对业务部件进行设备性能监控、设备告警、支持对设备进行远程重启、提供开放接口支持对播控平台第三方设备进行管理。

3 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业务功能

河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需支持的业务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基础业务功能要求、基础业务体验要求、增值业务功能要求三大方面。

3.1 基础业务功能要求

(1) 视频点播 (2) 直播 (3) 时移电视 (4) 电视回看 (5) PVRNPVR。

3.2 基础业务体验要求

(1) EPG体验要求 (2) 视频点播业务体验要求 (3) 直播业务体验要求 (4) 时移、回看业务体验要求 (5) 视频质量要求 (6) 快速频道切换技术。

3.3 增值业务功能要求

(1) 信息服务类增值业务功能要求 (2) 视频通讯类业务要求。

4 设备配置

河南省IPTV集成播控平台硬件设备按立即试商用的要求配置。考虑到可扩展因素, 初期支持10万用户规模, 二期将能够支持30万用户规模, 要求数据库服务器可通过机内升级的方式支持30万用户, 其它硬件服务器可平滑升级支持30万用户。

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2

一信号源安全设计

1. 中央集成播控平台信号源

贵州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接收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传送的信号, 信号包含100套H.264标清节目, 10套H.264高清节目, 总平台下传的节目通过主备防火墙保障信号安全, 考虑到成本原因, 系统并没有采用主备两路信号用光纤传送的方式, 而是主路信号用光纤传输, 备路信号用卫星接收, 再直接进入核心交换机的方式, 这样既保障了安全又节省了租用光纤链路的资金。主备汇聚交换机将本地节目和总平台下传的节目打包后形成完整的信号流送到IP切换器, 如汇聚交换机出现故障, 替代故障电路的过程是在毫秒级时间完成的, 屏幕显示只有瞬间的停顿。

具体信号流程如图1所示。

2. 本地信号源

本地信号源包含10路标清SDI信号和1路高清HD-SDI信号, 全部由播总控传送过来, 信号经过分配器后分3路, 1、2路送到编码器群作为主备信号, 3路送监控平台, 整个编码平台采用了N+1的设备备份, 负载均衡双电源, 且热切换的时间小于3秒。信号流程如图2所示。

编码器在自身安全方面设计了合理丰富的切换条件, 主要的切换条件如下:

•主编码器输入SD-SDI/HD-SDI信号丢失;

•主编码器输入SD-SDI/HD-SDI嵌入音频丢失;

•主编码器宕机;

•主编码器网卡无输出;

•主编码器编码输出IP流中任一路流编码错误;

•主编码器输入SD-SDI/HD-SDI信号出现黑场、静帧、静音等情况;

•主编码器和网管系统失去联系;

•主编码器的温度过高;

•主编码器的硬件错误和软件错误;

•外部的GPI触发。

针对本地信号源编码平台, 设计了主备编码器Active/Active模式, 并在汇聚交换机上划分Active VLAN和Standby VLAN, 正常情况下, 主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汇聚到Active VLAN, 备编码器的输出汇聚到Standby VLAN, 始终保持输出到IPTV集成播控平台只有正常的组播信号, 如图3。

当主备编码器需要切换时, 网管XMU/XMS会把主备编码器的在核心交换机的输入端口进行VLAN调整, 如图4。

主备编码器Active/Active模式, 大大降低了故障切换时间, 其中1+1故障切换时间小于1秒, N+1故障切换时间小于3秒。

故障切换步骤如下:当主编码器故障或者人工强制切换时, 网管XMU把主编码的配置复制到备编码器 (1+1备份, 省去此步骤, 所以切换时间小于N+1备份的切换时间) ;网管XMU控制核心交换, 修改VLAN配置, 把备份编码器的输出调整到Active VLAN, 相反, 把主编码器的输出调整到Standby VLAN;切换完毕, IPTV集成播控平台无需任何操作。

3. 备播卫星信号

卫星接收信号为贵州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提供信号备份, 总共接收35路标清和17路高清信号, 接收装置采用IP输出进入转码器, 其安全模式采用与编码平台相同的N+1备份进行设计, 支持自动切换。转码器则采用10个刀片服务器, 通过虚拟化将10块刀片的计算能力虚拟为一个服务器, 用以运行软件转码, 单一服务器故障对转码影响微小。

二核心网络安全设计

主备IP切换器采用实时嵌入式构架, 无需外部系统干预, 可自动对输入信号进行实时监测控制, 当主路IPTV信号单路或多路节目出现异常时, 能自动切换到备路信号, 切换时间在毫秒级, 待主路信号恢复后, 可手动或自动切回主路信号。如主IP切换器发生故障, 备IP切换器通过监测主IP切换器状态可自动接管, 待主IP切换器恢复正常后可通过手动切回。

主备核心交换机采用负荷分担方式连接, 逻辑上以业务数据流来说, 两台交换机可看成一台设备来使用, 但其中一台设备掉电或者故障均不会影响整个业务的运行。具体来说, 内部配置中, 每一类业务都分了一个VLAN, 然后每个VLAN在交换机上配置为主备应用, 比如VLAN1目前在交换机A上是主用, B上作为备用交换, 那么当前的VLAN1数据交换均在交换机A上进行, B监控A的状态, 一旦A宕机, B无缝接管VLAN1的交换;而VLAN2配置为A备用, B主用, A监控B的状态。这样就形成了整体业务是负荷分担, 而单项业务是主备冗余。

整个系统是一套内部网络, 其中与央视和CDN对接的设备均是采用防火墙接入, 尽少地避免外来攻击。每个业务 (包括网管操作流) 都划分了VLAN, 即使发生网络攻击, 那么攻击的影响范围会只限定在该VLAN内。

系统内部配置独立杀毒服务器及网络杀毒客服端, 支持离线病毒库升级, 确保网络安全。

三监测监看设计

1. 信号链路多点监测

信号链路将同一个节目在不同环节传输的信道、码流、内容层面的告警与实时视音频画面相结合, 同时辅以设备监测的指标及告警展示, 为掌握信号的整体运行状态、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这次我们设计在4点重点监测信号情况, A点:主汇聚交换机后本地节目IP码流监测;B点:主核心交换机后央视重点节目实时监测, 本地节目实时监测及央视其他节目和虚拟轮播节目的轮询监测;C点:模拟用户通过IP机顶盒接收信号的监测;D点:本地直播信号源SDI或HD-SDI信号监测。系统规划使用8块液晶监视屏, 采用4×2模式, 除对CNTV下发的部分频道实施轮询式显示外, 其余各信号源都实时显示。

2. 精准的视音频监测

系统配置多画面监测, 支持视频层面的监测包含:黑场、静帧、视频丢失、视频解码异常、彩场、彩条、测试图、马赛克、亮度异常、视频比对异常、台标丢失等;能支持音频层面的监测包含:音频丢失、音量过高、音量过低、音频比对异常。

多画面系统结合了贵州台监测领域的多年经验, 保证了视音频监测有极高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对于视频故障, 可以精确到帧监测, 不漏过任何可能的故障;

•对于视频故障可指定监测区域, 有效避免误报、漏报;

•除持续时长外, 还提供灵敏度设定功能, 对特殊的节目有针对性的设置, 提高报警的有效性;

•具备静帧抑制功能, 有效防止讲座类、棋牌类节目的静帧误报;

•具备色彩格式异常监测功能:可以对视频内容的色彩格式是4:2:0还是4:2:2进行分析和监测, 判断编码器工作是否正常;

•对于音频故障, 支持按照左声道、右声道、双声道、立体声、5.1声道等多种监测方式;

•音频丢失故障, 提供波动门限和电平门限两种判断逻辑, 两者任一满足条件均可能报警, 以应对各种音频丢失的情况。在按照电平判断的基础上, 提供对音频PID中断的监测, 发现短时间的音频异常;

•准确识别音频丢失后的杂音, 某些电视节目可能因线材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正常的电视伴音丢失之后, 可能仍会存在幅度较大的杂音, 针对这种情况监测系统仍然能进行报警。

3. 深入的IP流网络监测

系统可对IP码流进行深入分析监测, 包含各类传输指标, 可实时监测MDI-DF指标、丢包率、码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等。

4. 实用的报警管理机制

在准确的视音频监测的基础上, 多画面监测系统结合了贵州台机房值班、运维的实际情况, 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出发, 提出并完善了一整套的报警管理机制, 使得系统能真正的实用、好用、易用。这些措施包括:

•故障循环语音报警:在故障发生期间, 可以定义循环语音报警功能, 以防值班人员漏听报警语音, 循环报警语音在故障恢复之后自动结束, 如果值班人员能确认故障原因, 也可以手动忽略报警, 终止循环语音;

•故障确认机制:有些故障持续时间较短, 值班人员可能没来得及看到现象。系统提供了故障确认机制, 周期性地提示值班人员关注已恢复的故障;

•手动暂停监测:当需要对某些节目的传输链路进行维护时, 可以选择对这些节目暂停监测, 可选择手动暂停的持续时间长度或自动恢复监测的时刻。避免在传输系统运维时, 监测系统大量报警;

•强大的运行图管理功能:除了传统的基于周的运行图之外, 系统提供了按照指定起止时刻的临时运行图;不仅可以对每套节目设置不同的运行图, 还可以按故障类型设置运行图, 比如对于夜间停播的节目, 就只监测视频是否中断, 而不再监测静帧故障。此外, 系统还提供了运行图的导入导出功能, 方便实现多环节、多地点的部署实施;

•故障画面放大显示:提供故障画面放大显示机制, 保证有问题的节目第一时间被关注到, 有多套节目同时故障时, 则在这些节目中间轮流切换显示。

四设备冗余备份设计

1. 物理链路的备份

参看图1可知, 从信号源传输、处理和直播流输出链路均采用两路不同的路由, 无论系统中任何设备或链路出现故障, 都能够保证下游传输分发平台直播信号不受影响。

2. 服务器及存储的备份

系统采用了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 各类主要服务器 (播出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流播出服务器、收录服务器、内容接入服务器、拆条合成服务器、转码迁移服务器、管理服务器) 均采用双机热备份方式, 对更关乎用户体验的EPG则是1:3支撑, 用三台服务器提供, 当前只有其中一台作为主用, 另外两台作为备用, 随时监听主用机的状态, 此外, 我们也授予不同的权限管理, 防止误操作带来的意外事故或恶意破坏。视频内容存储和数据库存储采用RAID5方式予以保护。冷备多块硬盘, 如出现硬盘损坏可随时更换, 以期尽量缩短盘阵恢复的时间。

收录系统更提供了全面的高可靠采集解决方案, 支持“1+1”多存储备份模式, 核心服务模块采用虚拟化双机热备;重要节目自动备份, 支持“N+M”动态冗余收录模式, 并可自动控制VTR作为关键备份;提供系统存储、网络、服务器安全措施, 确保整体系统及采集收录素材的高安全。

IPTV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 其播出安全机制与传统媒体既相关又不同, 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贵州广播电视台自身的特点, 具体设计了IPTV贵州分控平台的安全建设方案, 在播控分平台试运行期间, 经过技术人员的反复测试, 没有发现单一故障点, 切换过程流畅, 画面无明显异常, 达到了当初设计的要求, 并顺利完成验收, 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摘要:贵州广播电视台2013年中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 该系统遵循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的总体要求, 核心设计思想力求做到安全且兼顾成本和效率。本文就从具体的播出安全要求出发, 结合贵州省特点, 提出了贵州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安全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集成播控平台,安全播出,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鹏黑龙江IPTV集成播控平台设计方案《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 (12)

[2]杨楠新媒体环境下的集成播控平台《现代电视技术》2012 (12)

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3

一编码器部署与接入

为了实现省内各落地州市的本地节目能够接入IPTV云南集成播控平台,在设计时通过分布式编码器部署的方式将IPTV编码器实体置于当地电视台,并通过集中网管系统进行统一远程管理,通过IP专线接入省播控平台,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州市直播流传输。分布式编码器部署如图1所示。

云南各个州市所部署的编码器,将本地电视台直播信号编码为H.264视频流,再通过电信两条(一主一备)10Mbps以太网光纤链路传输至IPTV云南省级集成播控平台。

从图1可看出,包括昆明台在内的16个州市主线及备线共计使用32条10M光纤与云南集成播控平台相连,如果32条线路全部在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进行汇聚将会大幅增加施工复杂度以及后期管理难度。为此该项目创新性地选择了将32条线路在两个中国电信枢纽局通过采用VLAN+二层交换进行汇聚,转换为2条1G以太网光纤接入IPTV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连接如图2所示。

技术要点:

●州市32条光纤,通过电信36局及电信53局的二层光纤网络设备,进行了汇聚;

●在电信机房汇聚设备中,通过VLAN标签来进行各个州市不同线路的识别;

●在核心路由器中,通过启用路由子接口的方式,使用2个千兆光端口,就可以完成同时连接16个地州的32条主备光纤链路;

●端口聚合模式不但减少了设备数量,且实现了集中化管理,避免了光纤链路过多,排查故障难的情况;

●通过IPTV云南省播控平台的网管系统,实现了远程实施监控、远程管理及州市本地辅助监控,关键设备采用双机备份模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二骨干网络设计

IPTV云南集成播控平台上连中央平台,下连地州平台与电信,整个骨干网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播出安全,因此在设计骨干网络时云南省级播控平台通过数据专线与上级中央播控平台、下级州市平台以及云南省电信相连,数据链路均采用了一主一备的方式。在中央平台和省电信分别进行了链路环路,使整个骨干网络形成环状,并通过脚本化ACL配置在某段链路出现中断时实现半自动化自愈。

云南一北京的长途专线在项目刚建设时为一主一备两条155M专线,由于IPTV的飞速发展,最后升级为4条SDH 155M专线。与传统的主备模式不同,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骨干网通过使用SDH bundle聚合方式,合并为2条310M的SDH专线,并且通过路由区分业务,将不同的业务平均划分在主备4条SDH专线中,即直播等关键实时业务用主线传输,点播及其他非实时业务通过备线传输,不但备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单条SDH专线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骨干网的整体安全性。

云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在国内业界属于首例,国内对于在省际长途专线中传播视频流的技术还属于盲区。经过对长途专线传输的稳定性、高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调查研究,最终采用SDH同步数字体系光网络进行传输,SDH实现了易管理、易维护、兼容性高等特点,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灵活、可靠、高效的传输方式,降低了管理及维护成本,满足了IPTV安全播出的要求。同时,4条SDH专线不但要满足互为备份的要求,且需要进行负载均衡,提高网络专线使用率,经研究分析,采用HDLC模式进行链路两两聚合。

HDLC聚合方式: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将多个接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汇聚组,实现出、入负载在各条不同的链路中进行自动分配、均衡负载,同时提供了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HDLC聚合方式特点有:

●全双工通讯,透明传输,无需等待对方的回复即可以连续发送数据流,使用CRC校验机制来检查帧,传输不但非常可靠且性能很高,使用于超长距离传输H.264视频流;

●采用异步平衡方式传输,提高长途专线的使用率,允许北京侧或云南侧任何时候都可以启动数据传输操作。

根据以上SDH及HDLC的特性,将4条省际长途专线完美聚合,在达到了负载均衡、高效传输和冗余性高的同时,也满足了IPTV安全播出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作为全国首个开始建设的IPTV省级集成播控平台,云南集成播控平台项目缺乏可借鉴及参考的经验。根据项目设计阶段的初步技术方案,该项目的软硬件投资需要人民币约1000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云南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主管部门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最终项目实际投入资金为300万元。云南本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突出本地特色,并与中央平台节目进行有效整合全省推广,实现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海量,为40余万用户提供电视收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介绍了IPTV云南省集成播控平台的核心网概况,介绍了其省内地州节目接入平台的技术实现方式,并详细介绍了该平台创新性的具有半自动化自愈能力的骨干环网设计。

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4

在北京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的试运行阶段, 根据广电总局下发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以及《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 (试行) 》的相关要求, 针对整个系统IP化程度高的特点, 确定了利用IT技术手段达到直播安全播出要求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北京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在直播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对一套适用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安全播出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探讨。

1需求分析

北京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在北京IPTV业务流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向上对接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 向下与运营商CDN传输分发网络相对接。整个系统接收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SDI信源和CNTV (中国网络电视台) 节目IP流信源, 经过编码、汇聚等流程通过传输网络将节目最终分发到联通处, 如图1所示。

1.1信源监测

在IPTV系统中节目采用TS格式封装H.264编码视频和AAC格式封装的编码音频, 因此对于播出节目的监测涉及视音频层面和码流层面。对于视音频的监测主要是对视音频的异态进行监测, 在视频出现黑场、马赛克、色彩格式异常和音频出现丢失、过高或过低、劣化等情况下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准确定位。对于码流的监测主要是对MDI-DF、丢包率、MLT-15、MLT-24等关键码流传输指标和同步丢失错、同步字节错、连续计数错误、传输错误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1.2链路监测

目前北京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直播源主要是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和CNTV中央播控平台的节目, 包含75套标清、12套高清。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在最终推送给联通之前需要经过SDI信源接入、编码与TS打包、节目汇聚乃至最后输出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出故障的可能。比如输入SDI信源中断、编码器故障引起的编码质量下降、交换机故障导致的网络传输异常等。因此对于整个传输链路中的各个环节的监测、保证节目从进入到输出的各个环都正常运行就显得至关重要。源自CNTV的节目传输虽然不像自办节目那样复杂, 同样需要对其输入、输出进行监控, 从而确保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判断出是来自CNTV的信源有问题还是播控平台传输链路出现问题, 继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问题。

1.3设备监测

除了对信源进行实时的监看、监测外, 对作为组成安全播出系统的各类设备的监测也极为重要, 只有在这些设备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保证播出的安全。因此建设一套设备监测系统对系统内各种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显得必不可少。1.4应急处理

根据实际的经验, 节目传输过程中难免不出现异常现象。在出现音视频异态、网络传输异常或设备故障的情况下, 要能够及时的恢复正常播出并对故障进行排查解决。

2解决方案

根据北京IPTV集成播控平台系统、网络现状和整体安全播出保障体系的规划, 将整个安全播出系统设计了6个子系统:信源监看子系统、信源监测子系统、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全景调度子系统、切换子系统和集中管理平台。其中, 信源监看子系统负责所有直播信源的直观展示, 便于值班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信源监测子系统负责所有信源的质量监测。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负责采集并呈现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网络和服务器等设备的性能状态。全景调度子系统负责依据监看监测结果定位故障点。切换子系统主要负责当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恢复播出并排查故障。集中管理平台负责全系统的业务配置, 并能够清晰直观的展示节目在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状态, 同时负责播出人员排班、交接班、安全播出异态报警信息处理记录等功能。安全播出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2.1系统构成

2.1.1信源监看子系统

信源监看子系统主要负责所有直播、轮播信源的直观展示, 包括SDI信源和IP信源的展示。系统包含了SDI信号监测网关和多画面监测系统。

1.SDI信号监测网关, 负责监测输入SDI信号质量并同时将SDI信号编码后IP化, 用于和编码器进行比对监测以及发生故障时排查定位。SDI信源监测网关的监测内容包括信源是否符合SDI信号标准、图像制式、信号格式等。同时提供以太网接口, 支持基于网络接口的远程设备管理。

2.多画面监测, 基于TS Over IP技术, 提供了对电视节目的内容监测、多画面组合显示等功能, 在显示监看的同时可对所有在监节目进行画面质量分析、判断, 对故障画面信号进行故障收录触发, 并通过语音提示、画面闪烁、短信等多种手段将报警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值班员、运维人员与管理者, 提高对故障处理的响应速度、保障节目播出的安全。如图3所示。

2.1.2信源监测子系统

信源监测子系统通过码流监测仪等设备负责所有IP信源的质量监测, 实时分析码流传输指标。在本方案中主要关注的指标包括:媒体传输质量 (Media Delivery Index) 指标中延迟因素 (DF) 媒体丢包速率 (MLR) , 网络带宽利用, TR101290三级错误中同步丢失错和连续技术错, 视音频播出异态中色彩格式错误、静帧故障及音频劣化等。对各类指标异常情况能够实时报警, 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带来的恶劣影响。

2.1.3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

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作为IPTV安全播出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系统内各种设备状态、报警信息及设备之间因软件控制相互关系所提供的运行状态、报警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判断、智能处理, 实现对系统的信号、流程、设备等状态进行监控, 提供详细日志管理, 为播出工作人员提供应急操作判断的辅助依据。设备监测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

1.服务器设备监测。对系统所使用的服务器、主机的进行实时监测。主要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的实时使用状态以及核心应用软件的运行状态。

2.网络设备监测。对整个IP链路上使用到的主备编码器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监测交换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清晰明了的展示某一节目的路由状态。

2.1.4全景调度子系统

全景调度子系统依据信源监看子系统、信源监测子系统和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在各点监测的数据生成信号传输拓扑链路, 便于快速、直观判断定位故障点。该系统与集中管理平台系统联动, 通过点击报警正文能够进入集中管理平台并将视音频或码流异常情况的详细信息呈现出来。同时还具备路由查询功能, 对播出的信号按码流、节目等查询信号的路由链路, 提供设备、端口、线路位置, 并可以快速寻点, 同时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信号的流程。如图4所示。

2.1.5安全播出切换子系统

安全播出切换子系统是安全播出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用直接控制编码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的方式进行组播码流通断的应急切换, 从而达到对单一节目、单一编码器的快速上下线。当信源或传输链路出现问题时, 该系统可辅助值班员第一时间恢复播出并排障。应急处理包括两个部分:应急切换控制和直播垫播。如图5所示。

1.应急切换控制主要是在发生故障时进行信源选择和传输链路的选择。目前的系统无论自办节目还是来自CNTV的节目都采用主备冗余的方式接入, 在主路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切入备路信源保证播出的正常。传输链路中采用主备热备的交换机交叉级联模式, 也为在某一交换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进行链路的自动或手动选择提供必要的网络支持。

2.垫播系统则是在某一或多个节目的主备链路信号短时间全都丢失的极端情况下循环播放垫片保证播出的正常。

2.1.6集中管理平台

集中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业务配置、报警历史查询、值班管理和系统配置等功能, 系统管理员通过该系统能够对信源监看系统、信源监测系统和安全切换系统进行集中配置;同时通过值班管理功能进行排班, 安排交接班工作。值班人员通过该系统能够查询视音频异态、码流异常报警及故障内容的查看, 同时能够查询码流实状态及详细指标。

2.2业务流程

整个业务流程根据输入信源展开, 不同的信源业务流程有所不同, 形成了一套“信源接入→监测调度→配置管理”的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2.2.1业务说明

1.信源接入:信源包括SDI和IP信源。信源通过SDI分配器将SDI信源分配出来并传递给SDI视频网关进行SDI信源的监测。IP信源主要是经编码器编码后的节目, 包含北京台自办节目和来自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的节目。

2.监测调度:包括解决方案中涉及的信源监看、信源监测、设备状态、应急切换等子系统。这几个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 通过全景调度子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来实现监测业务的开展。

3.配置管理:通过集中管理平台为系统管理员和值班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系统管理、配置接口, 用于报警处理、日常维护、值班管理等业务的开展。

2.2.2监测流程说明

SDI信源信号首先进入SDI信号监测网关, SDI信号监测网关开始对SDI信号进行监测, 将SDI指标数据传输给全景调度子系统进行展示, 接着将SDI信号编码并打包形成TS节目流进入多画面进行比对监测。

IP节目再经由以太网络进入系统后, 由码流监测仪、多画面监测等设备在编码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两级交换机的端口上设置监测点进行码流与视音频正文内容的监测, 码流监测仪将码流监测分析结果实时的传给全景调度子系统, 多画面监看除了将监测分析获取的视音频异态报警结果传给全景调度子系统外还会实时的在大屏上显示视音频内容以及告警信息。

全景调度子系统将从SDI监测网管、码流监测仪、多画面监测获取的实时状态集中的展示, 在发生告警的时候进行智能归并, 确认故障发生的根本位置, 在全景调度子系统链路上将故障位置清晰无误的标注出来, 从而实现了故障快速定位, 同时对于已发生的故障告警可以进行历史查询。

2.2.3应急切换流程说明

应急切换系统与监测系统进行联动, 提供自动和手动两种切换方式, 通常情况下在某路节目主信源中断的情况下进行自动的切换:首先由码流监测仪进行码流的实时监测, 在判定某一路节目中断的情况下将中断节目的相关信息通过TCP通信的方式传递给应急切换子系统, 切换系统则根据获取得到的中断节目信息进行相应的切换操作。通常切换时间控制在2秒以内, 且不影响其他节目的正常播出。

3系统特点

整个系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系统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指的总体要求, 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定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2.监测全面无盲点, 无论SDI信源、IP全链路还是设备, 全部纳入监测、管理范围内。

3.全链路传输监测展示, 出现问题能够直观清晰的展示出来。

4.采用双机热备模式, 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

5.各个子系统之间集成度高, 集中管理方便。

4结束语

北京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中直播系统的播出安全方案设计体现了网络化的技术特点和IPTV的实际业务需求。这一方案所能起到的作用必将随着今后IPTV的进一步应用推广得到验证。同时, 也需要随着使用的深入逐步总结出最佳实践, 保障IPTV业务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成伟.IPTV业务监测技术方案[J].现代电信科技.2011 (01)

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5

IPTV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 我国的IPTV具有集成播控的概念。三网融合以来, 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 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承担内容集成播控、电信企业承担传输服务。IPTV集成播控平台是指对IPTV节目内容从播出端到用户端实行管理的播控系统, 包括节目内容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 含电子节目指南 (EPG) 、用户端、计费、版权 (DRM) 等管理子系统。原国家广电总局要求IPTV集成播控平台为总/分两级架构, 分别由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建设和运营。2012年底, 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承担的贵州IPTV集成播控平台完成了基础部分建设。

EPG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的意思是电子节目指南。IPTV EPG是一个复杂体系, 组成部分包括EPG界面系统、EPG管理系统、EPG服务系统以及机顶盒上的EPG浏览器。

从用户的角度, IPTV的交互性和按需获取内容首先是通过EPG (界面) 体现出来, 因此通过良好的设计和实现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便捷、界面友好、可以快速访问内容的EPG界面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从运营者的角度, EPG作为用户与系统交互的门户, 与认证、鉴权、计费 (AAA) 、用户管理等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EPG管理已经成为广电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电信对接中需要努力掌握的核心要素之一。

2 EPG界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EPG界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在有线电视领域和IPTV领域采取了不同的方案:本地实现方案和交互式方案。

目前国内数字电视的EPG实现一般采用本地实现方案, EPG系统采用前端—广电网络—接收端的实现方式, 前端系统是整个EPG系统的核心[1]。EPG基本信息在前端系统进行编排, 编排完成后传送给EPG前端系统的发送模块, 生成符合MPEG-2标准的PSI信息表以及符合DVB标准的SI信息表, 在复用器中与节目流等进行复用和插入到TS流中。STB接收端接收数据时分成两种情况:对于变化频率较小的表, 在STB初始化时接收;而那些变化频率较大的表, 在用户查询时再接收, 以便得到最新的版本。本地方案对机顶盒的硬件要求较高, 在和用户的交互性方面做得也还不够。

IPTV以TCP/IP协议作为底层, 是一种和用户有高度交互性的系统, IPTV EPG适合采用交互式方案。IP⁃TV EPG界面系统是一个与动态Web网页系统类似的软件系统, 由前台的界面和后台的程序逻辑组成, 工作机制为:将系统的节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 EPG服务器从数据库中检索节目信息, 以类似动态HTML页面的形式提供给机顶盒, 位于机顶盒的浏览器解析页面后呈现给用户, 用户通过访问界面和操作界面后台的程序逻辑与IPTV系统进行交互和收看节目。EPG和IPTV业务典型流传输示意图如图1所示。

鉴于IPTV EPG的特性, 在贵州EPG界面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了软件工程和软件过程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规范的软件工程管理, 实现IPTV EPG从定义、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2.1 EPG界面系统的设计

EPG界面是用户首先接触使用的部分, 界面的美观与否、功能是否完善、操作是否简便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EPG界面系统的外观和功能设计非常重要。

1) EPG界面系统设计的一些原则

(1) 结构清晰, 便于快速开发。用户的需求变化快, 在设计时要考虑新界面开发的时效性, 清晰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快速实现。

(2) 维护方便。能够在不对EPG代码改动的情况下改动EPG的某些功能或修改一些配置, 而不会影响EPG的运行。

(3) 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要满足设计时的性能要求, 主要考虑服务器端和数据库的优化。

(4) 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界面简单美观, 容易支持新的业务, 能够兼容不同厂家的机顶盒, 能够为将来与DRM (数字版权管理) 等系统的对接留有余地。

2) MVC设计方法

模型—视图—控制器 (Model-View-Controller, MVC) 是一种经典的软件设计模式, 常用于与用户交互的软件的UI (用户界面) 设计[2], 包含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它采用分治的思想将系统分成3个模块, 每个模块各司其责, MVC关系示意图如2所示。

图2中:模型代表一个表示领域信息的对象, 是一个不可见对象, 负责维护数据并提供数据访问方法;视图用于显示模型的数据, 在一个MVC模型中可以有多个视图, 如果模型是一个客户对象, 那么视图可能是充满了UI小部件的界面 (页面) , 这些界面呈现模型的信息;控制器获得用户的输入, 对模型进行操作并使视图得到适当的更新, 用户可以通过视图来改变模型的状态。

MVC体系和设计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表示与数据的分离, 能很方便地用多个视图来显示多套数据, 使系统能方便地支持其他新客户端类型, 并很好地表达用户的交互。采用MVC模式有助于IPTV EPG的工程化开发和实现。

3) EPG界面系统架构设计

EPG系统的用户界面与动态Web页面类似, 但必须考虑到用户通过机顶盒在电视机上收看, 使用遥控器进行操作的使用方式。界面设计主页由界面系统逻辑架构 (见图3) 和页面视觉效果设计两个部分组成。

4) EPG页面体系设计

EPG页面体系承担对用户的信息呈现, 采用类似Web网页的分层结构。合理的页面分层结构设计对有效组织节目信息、提升用户体验有直接的作用。贵州IPTV EPG界面采用一种层次结构方案如图4所示。

5) EPG页面布局设计

EPG页面布局主要分为标清与高清两种类型。由于高清画幅比为16∶9, 因此EPG菜单层级可以采用由左至右的方向, 逻辑层次较为清晰, 也较符合操作习惯;标清画幅比为4∶3, EPG菜单中一级菜单可以采用在上方, 二级以后的菜单可以采用由左至右的方向, 以避免菜单右方的空间过小, 如图5所示。

2.2 EPG界面系统的实现

IPTV EPG界面系统的开发可以采用流行的PHP、JSP等编程语言。以贵州集成播控平台采用的PHP为例, PHP是英文超文本预处理语言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3], 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中的脚本语言, 可以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 也可以执行编译后代码, 通过编译实现加密和优化代码运行。其语言的风格类似于C语言, 在Web网页等领域被广泛地运用。

由于在开发中采用了MVC模式, EPG页面效果和后台程序可以由美工和程序员分别加以实现, 页面美术效果可根据需要实现为红版、蓝版、灰版、透明悬浮版等风格 (见图6、图7) 。

EPG界面系统生成后打包成为EPG模板。EPG模板是EPG展示所使用到的各种文件的集合, 包括HT⁃ML/JSP/PHP页面、页面使用的图片等资源文件、与显示相关的配置文件。目前一些厂家也开发了EPG定制工具, 通过定制工具, 可以在不了解编程知识的情况下较为快捷地生成EPG定制模板。生成的EPG模板由EPG管理系统中的发布系统下发到EPG服务系统上, 由EPG服务器向终端和用户进行最终发布。

3 EPG的部署与应用

IPTV EPG的部署通过EPG管理系统、EPG客户端和EPG服务系统配合完成。

3.1 EPG管理系统

原国家广电总局的《广电总局关于印发IPTV集成播控平台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 (广发〔2012〕16号文件) 对IPTV集成播控平台提出了有关技术要求。EPG管理系统主要由集成播控总平台EPG管理系统、分平台EPG管理系统、EPG客户端组成[1]。EPG管理系统通过安装于EPG服务系统上的EPG客户端将模板下发至EPG服务系统。管理员通过EPG管理系统实现EPG节目描述数据 (又称为EPG元数据, 是用来描述节目的所有数据, 包括了从节目的名称、简介、分类、节目的人员信息, 以及与节目相关的片花、主题曲、剧照等信息) 的管理和更新。

EPG管理的总体架构如图8所示。

集成播控分平台的EPG管理系统是集成播控分平台技术系统的重要部分, 主要负责管理EPG的元数据、模板、分组、站点等, 同时具有审核、发布、监控、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归档备份等职能。

3.2 EPG服务系统

EPG界面由EPG服务系统提供给用户进行访问, EPG服务系统的功能如下[4]:

1) 模板文件实时获取

负责响应集成摇控平台的命令, 从集成播控平台下拉模板文件。EPG模板下发流程示意如图9所示。

2) 模板文件分发同步

在EPG服务器分布部署的情况下, 接收到模板文件后, 将模板文件同步到各个边缘的EPG服务器中, 并且保证在所有的边缘EPG服务器上使这些模板文件生效。

3) 防篡改模块

在EPG服务器分布部署的情况下, 需要在EPG服务器上部署防篡改模块, 对模板目录进行扫描和监控, 该模块会实时上报监控数据到分平台及总平台, 对EPG模板状态进行有效监控。

4) 防盗链措施

负责通过防盗链措施防止对内容的非授权使用。

从EPG的实际部署来说, 由于各省电信企业建设的IPTV传输系统差别较大, 有些电信传输系统的EPG和CDN未实现解耦 (例如采用的标准为中国电信IPTV技术规范2.X以下) 、有的实现了EPG和CDN的全解耦 (例如采用的标准为中国电信IPTV技术规范3.0) 。在广电总局的两级集成播控架构下, 根据当地电信传输平台的实际技术情况以及集成播控与电信企业的协商情况, IPTV的EPG服务部署可采用理想模式和退让模式两种方式。

在理想模式下, EPG服务器应置于集成播控分平台。以贵州集成播控平台部署的EPG服务器为例, 一台服务器可支撑数千个用户并发数, 根据与电信运营商协商的本地用户数量、IPTV用户增量计划来规划服务器数量和部署服务器, 多台EPG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保证用户端对系统的访问。

在退让模式下, EPG服务器由电信企业提供、置于电信传输系统中, 电信企业可实现EPG服务的分布式部署, 但EPG的管理和控制、模板下发等应由集成播控平台负责, 并通过防篡改机制监控模板的使用。

3.3 防篡改机制

在IPTV系统中, 集成播控平台负责EPG制作、配置和管理。EPG客户端接收集成播控平台发布的EPG模板, 然后将EPG模板在EPG服务平台上生效, 并向用户提供服务。为了保证EPG模板在发布流程中不被非授权修改 (特别是EPG管理和服务采取分布式实施的情况) , 设置EPG模板防篡改机制是有必要的[4]。EPG模板防篡改机制示意图如图10所示。

4 EPG管控对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意义

中国特色的IPTV由于有了集成播控平台的概念, 与国外的实现模式有较大的不同。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 希望掌握内容集成、EPG、用户管理等关键环节。而从国家媒体管控的现实意义来说, 广电侧也不能仅作为CP (内容提供商) 。在双认证、双计费的实现还存在困难的情况下, 实现EPG的管理和控制是广播电视机构应该尽力争取的能力, 否则就会失去对内容的管控权力, 失去对IPTV运营、用户数据的掌握, 成为单纯的CP, 并失去在体系发展中的发言权。

对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方, 实现EPG管理和控制有如下意义:

1) 有利于掌握对用户的内容呈现和交互信息, 更加贴近IPTV业务核心。

2) 保障内容集成权和发布权。EPG的控制权与内容集成和发布权有必然的联系。掌握内容集成、发布权是内容业务层应具有的职能, 是未来通过内容赢利的保证, 也是实现党管媒体的需要。

3) 满足广电总局的验收。目前, 江苏、四川IPTV集成播控平台已经通过了广电总局的验收。要通过总局验收, 按照要求实现总、分平台的对接是关键, EPG系统的对接是其中重要一环。

4) 可以用于锻炼人才队伍。为了使EPG的设计更贴近本地的实际、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为EPG定制提出合理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广播电视台的角色主要是需求提供、参与需求分析和设计, 但电视与IT结合日趋紧密, 如果有条件直接参与EPG界面系统等开发, 将有益于广播电视台培养新型媒体人才。

5 结束语

2013年, 我国三网融合进入推广阶段。目前, 第一批12个试点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正突破各种困难和努力进入运营, 第二批42个试点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也在加快建设。包含贵州在内的多个集成播控分平台已与CNTV总平台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 部分集成播控分平台与CNTV、电信运营商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 正在积极实现省分平台与上游CNTV、下游电信企业的对接。从IPTV的发展来看, 2009年的IPTV全国用户数为470万, 2010年底800万, 2011年底1 400万, 2012年底2 300万, 三网融合对IPTV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尽管各地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电信传输系统的对接存在一些问题, 互联网电视 (OTT) 也对IPTV产生了一定影响, 但IPTV与OTT在技术和运营模式上存在较大不同, 各地在IPTV的建设和发展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IPTV业务发展前景良好。IPTV集成播控平台只有积极掌握了EPG管理等基本权利, 与电信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尽快做强、做大自己, 才能在新媒体的建设和竞争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为广播电视台拓展新的赢利模式和实现向全媒体转型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双双, 孙军.EPG在数字电视以及网络电视中的实现与比较[J].信息技术, 2007 (10) :38-40.

[2]王怀民, 周斌.企业应用架构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李英梅.PHP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6

随着国内外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 社交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 它正在影响人类的社会关系, 并将这种影响随之延伸到了电视屏。通过社交媒体的社交关系和传播渠道, 整合电视节目内容, 实现用户的多终端及多渠道交互应用, 实现电视、手机的双屏互动, 简而言之, 将社交媒体与电视结合起来便是“社交电视”。

2 为什么要发展社交电视

传统电视行业正面临着收视率降低, 被网络电视媒体抢占空间等问题, 社交电视无疑会是传统电视行业的新出路之一, 将社交网络的主动体验与被动的看电视无缝结合起来, 这将大大改变电视的收视人群组成, 为运营商、内容商创造商机。通过社交应用, 使不同地方的用户可以分享、评论电视内容和信息, 并且能够更容易的找到想看的节目, 其本质是对电视屏业务的互动功能提升, 从原本的观众与节目的交互扩展到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交互, 通过围绕电视内容和业务的聚焦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多元化需求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用户粘性, 进而达到增加内容和业务价值的目的。

3 国内外社交电视应用

3.1 美国广播公司推出与电视保持同步的i Pad应用——My Generation

美国广播公司 (ABC) 推出的一款i Pad应用“My Generation” (图1) , 它采用Nielsen的“媒体同步” (Mediasync) 技术, 利用i Pad的麦克风采集电视的音频信号, 同步显示与该电视节目相关的互动内容, 例如参与小测验、发掘幕后信息 (如节目中人物的介绍等) 。

3.2 Tunerfish:分享+奖励

美国有线电视及网络服务提供商康卡斯特 (Comcast) 在2010年推出Tunerfish社交电视应用 (图2) , 用户可以通过Tunerfish网站或是i Phone应用来进行分享。用户每分享一次视频, 类似于在Foursquare上签到一次, 就会得到相应的奖章作为奖励。此外, Tunerfish用户还可以评论自己或是他人正在观看的视频节目, 并将评论内容同步到Facebook或是Twitter等网站。

用户可以用自己的Facebook或者Twitter账号登陆Tunerfish, 也可以使用邮箱注册登陆, 用户登录后, 能看到根据用户观看数量推荐的热门节目以及当前登录用户的好友最近活动。

3.3 新浪看点:视频点播+微博评论

如图3, 新浪看点手机版是新浪看点网站的延伸, 用户在“看点”上可以在线看新闻、卫视节目、地方台、央视、听音乐、赏大片等, 登陆之后在看点发布的内容可以直接同步到新浪微博上, 并与微博好友边看边聊, 而且还支持边看视频边讨论。

如果用户的微博好友也在通过看点看电视的话, 则其推荐节目就会出现在动态当中, 还可以一起评论分享该节目。在节目单中提供了当前最热门的节目, 还有多套卫视台、地方台以及央视频道供用户选择。

4 社交电视在江苏IPTV的应用开发

社交电视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电视形态, 它可以是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 也可以不限定于传统电视屏, 可以是PC、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江苏IPTV是集成内容较丰富、节目和业务形态多样化的集成平台, 包含了频道直播、内容点播、节目回看、增值业务应用等多种基本业务形态, 容纳的频道数量近百个、点播节目和各类专题几万小时, 优质用户规模达到百万户量级, 具备了开展社交电视应用的条件。

以下结合为江苏电视台IPTV社交电视研发设计的“IPTV伴侣”手机客户端应用, 就社交电视的技术架构和互动模式作进一步探讨。

4.1 IPTV伴侣开发背景

IPTV伴侣是基于IPTV业务的扩展延伸, 研发目的是探索一种以IPTV集成播控平台为核心, 通过IOS、Android智能手机应用, 整合IPTV节目推荐指南、互动遥控器、社交媒体分享、社区功能, 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能力, 实现多屏互动的新模式 (图4、图5) 。

4.2 IPTV伴侣技术方案

IPTV伴侣为电视用户与播控平台之间, 以及电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操作体验, 用户通过IPTV伴侣可轻松实现节目订购、推荐、预约、评论、聊天、分享以及机顶盒遥控、内容播放等互动功能。

总体架构如图6所示, IPTV伴侣所有内容都是从IPTV集成播控平台下发, 节目与江苏IPTV现网节目同步更新, 内容同步接口为“IPTV集成播控平台-IPTV伴侣业务管理平台”, 采用SOAP协议+XML指令文档的方式。其中SOAP消息仅步环境中实现通用的可靠消息传递机制。

IPTV伴侣业务管理平台 (图7) 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接口定义和江苏电信IPTV业务管理平台与江苏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定义是相同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系统层面将IPTV伴侣当做独立的运营商处理, 不需要对播控平内容下发接口进行改造, 同时实现IPTV伴侣平台内容与IPTV现网平台同步更新的同时不会影响现网IPTV业务, 图8是内容同步流程。

IPTV伴侣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之间的接口工单, 采用XML的通用基础框架ADI/Objects/Mappings, 基于该通用框架定义不同的Object.Element Type和不同的Property.Name来满足对不同对象的定义需求。

4.3 IPTV伴侣业务设计

IPTV伴侣基于IPTV业务的扩展, 该应用为用户提供当前和即将上映的节目导航, 通过微博或微信账户登录, 用户还可看到其好友当前正在观看的节目, IPTV伴侣同时还整合了节目或栏目相关明星账户的最新动态消息, 同时IPTV用户还可将该应用作为IPTV遥控器使用, 以下是三大基本业务需求设计。

4.3.1 基于社交网络的个性化电子节目指南

主要为观众提供以下几个服务 (图9�图11) :

第一向观众推荐重点栏目, 并支持与栏目方进行深度合作, 通过栏目竞猜、投票、话题等直播或线下的互动活动来提升栏目的收视率;

第二支持用户对直播节目进行预约, 通过与智能手机日历功能的接口, 闹钟提醒用户收看预约的节目;

第三支持用户通过摇摇手机的方式截取当前播出直播画面, 通过微博等社交应用跟好友分享。

4.3.2 基于数据聚合服务的电视节目推荐

IPTV伴侣的出现使得观众通过社交应用与其他人一起收看电视并讨论电视的机会越来越多, 观众可以利用IPTV伴侣向其好友推荐某个节目, 这样就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如图12 图14所示, IPTV伴侣围绕数据聚合服务以创造新的焦点, 重用并增加社交和其它数据, 以便根据实时、传统电视和点播服务等在人与人之间创建更好的关联。

4.3.3 基于多屏互动的家庭媒体中心

通过安装IPTV伴侣的智能终端遥控IPTV机顶盒进行IPTV多媒体内容的收藏、预约、播放等控制操作, 是对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多屏互动应用的尝试。

IPTV伴侣要想实现节目的收藏和订购必须通过底层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API和协议将用户收藏和订购数据同步, 而电信运营商为用户分配的IPTV业务账号是用户鉴权和节目订购的身份标识, 用户须先使用业务账号登录IPTV伴侣才能与IPTV进行数据的同步后, 才能进行节目收藏、订购、支付等应用。除了业务账号外, IPTV伴侣在接受上游播控平台数据的时候, 还需要保留节目的CODE、TYPE以及栏目的CODE, 这是实现多屏互动的前提。

IPTV伴侣的智能终端遥控功能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通过模拟遥控器的方式:利用数字编码 (方波) 来控制一个音频振荡电路, 一般情况下音频信号的频率在几十K到几百K, 用这个音频来驱动红外发光管, 向外发射就可以模板遥控器控制机顶盒, 控制导航软件具备上/下/左/右和确认 (OK) 以及返回首页功能, 同时支持直接按数字键来切换直播频道。

方式二、基于DLNA协议:IPTV伴侣智能终端通过WIFI网络控制IPTV机顶盒, 实现频道切换、视频播放、内容浏览等控制操作。DLNA是实现多屏互动的一种解决方案和大家可以遵守的规范, 其选择的各种技术和协议都是目前所应用很广泛的技术和协议, DLNA将其整个应用规定成5个功能组件。从下到上依次为:网络互连, 网络协议, 媒体传输, 设备的发现控制和管理, 媒体格式。其中设备的发现控制和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 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协议来达到设备的发现和管理, 同时也通过厂商定义的AV和Printer标准达到对媒体的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IPTV伴侣需要与IPTV机顶盒在同一个WIFI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控制。

5 结束语

2012年被认为是“社交电视”发展关键的一年, 社交媒体在经历2011年成长烦恼后开始展开了电视这个最大屏的争夺战, 一时间“社交电视”逐渐从概念上升到了一个产业链的高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需求的逐渐明晰, “社交电视”产品竞争核心不是技术和页面设计, 而是其所依附关联的电视节目平台, “社交电视”是针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社交, 我们认为将“社交电视”定位在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之上的伴侣业务, 提供节目推荐、专题整合、智能搜索等交互功能, 开展节目评论、观看分享、活动参与等社交应用, 实现电视屏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捆绑, 是未来“社交电视”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余泽喜, 王香婷, 马婷婷.多屏互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2 (1) :1-2.

IPTV集成播控平台 篇7

关键词:三网融合,集成播控,平台,技术

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电视业务形态不断涌现,基于不同网络传播方式下的播控平台分别成型。各播控平台相互独立,各平台上的内容不能互通,各个播控平台都有其局限性,对各自的业务增长带来制约。此外,传统播控平台中利用人工进行内容审核的方式,在当前播放内容种类多元化、数量几何增长的局面下,也显得力不从心,低下的审核效率不仅导致审核效果的低下,还容易出现因审核不及时而造成电视内容不能按时播出的现象,给播控平台的业务运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三网融合趋势的出现,为电视业务的跨平台、跨网络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新出现的传播趋势对集成播控平台的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三网融合解析

三网融合一般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种信息传播网络之间的融合,达到能实现平台互通、内容共享的地步。三网融合是当前信息传播业务发展的方向。三网融合背景下,不仅能实现各个传播网络的融合互通,还能实现传播网络之间的分工合作。如在音视频业务开展过程中,可由一方负责内容的传播服务,另一方负责内容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互动服务。三网融合的目的在于打破三种传播网络“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覆盖三个网络的全网传播模式,消除相异技术类型的传播内容接入网络的所有障碍,实现三网“合而为一”的目标,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例如,在三网融合前提下的用户,只需要安装一种网络路线,就能实现三种网络的信息传输,在同一个平台上体验到三种传播网络提供的服务,大大丰富了用户的选择余地,还为用户节省了其他网络路径接入的费用。三网融合为电视业务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并带动了整个传播产业的进步。

2 三网融合下集成播控平台的特点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业务传播具有跨越不同网络、跨越不同终端、交互功能强等特点。在内容的传播中,“点对点”的传播方式逐渐取代了“面到面”的传统传播方式。在内容的表现方式上,业务门户等内容表现形式逐渐超过传统的线性表现形式成为主流。在内容管理方面,大量新内容的不断引入、各种个人创造的内容、媒体内容等大大增加了网内内容的数量和种类,对内容审核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花费更高的成本。而在用户使用方面,跨网络、跨终端的使用模式超出了现有的收视率统计系统和互联网数据统计系统的功能范围。

3 三网融合下集成播控平台的技术应用

3.1 集成播控平台管理系统的技术应用

集成播控平台的管理系统是对三网融合中内容信号收集、内容格式转换、内容质量审核、增值业务管理、内容编排、用户费用支付等方面进行管理的系统。

集成播控平台管理系统主要运用到这些技术:对多种形态下的视频内容进行审查的技术、对内容的质量进行检测的技术、视频摘要自动生成的技术。对多种形态下的视频内容进行审查的技术主要是为了帮助对内容中的敏感问题进行审核。其审查原理是通过将视频经过分割后提取出来的关键片段和帧与数据库中的敏感内容样本之间进行比较,对其敏感程度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传递给编辑,由编辑做出判段和选择。对内容的质量进行检测的技术主要是对视频的显示质量进行测量,如视频的损伤程度、视频有无经过特别处理等,然后由专业人员根据测量结果对视频质量进行分级。视频摘要自动生成技术是将视频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或帧提取出来组成一个新视频呈现在观众眼前。

3.2 集成播控平台播控管理系统的技术应用

集成播控平台播控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内容进行分配、保护和对内容的播放进行监督,对三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并收集和整理用户数据。播控管理系统能有效的对播控内容的版权进行保护,还能根据用户数据制定运行策略。

播控管理系统常用的技术有:转码分割技术、伸缩编码技术、视频水印技术、盗版检测技术等。转码分割技术通过分解视频、调整音视频的信息,完成音视频同步的目标,并保证视频再处理后的质量,提高转码效率和质量。伸缩编码技术利用时间层、空间层和质量层的可伸缩性提供实时的时空分辨率和各种质量的视频码流。三网融合背景下视频水印的应用可保护视频不被使用主体随意篡改和侵权。

3.3 协同运行的技术应用

协同运行系统对内容运行进行支撑,实现信息订购和结算的一致,并帮助决策。协同运行技术主要包括分层管理技术、用户使用信息分析技术等。协同运行技术的应用能实现业务的集中管理,并对用户关注焦点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建立起用户关注信息模型,预测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趋势。

4 结语

上一篇: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下一篇:BIM技术建筑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