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一体化集成平台

2024-05-09

油田一体化集成平台(共4篇)

油田一体化集成平台 篇1

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是将XML、Web服务技术与传统中间件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技术。由于ESB可以提供网络中最基本的连接枢纽,因此是企业神经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ESB技术的形成使传统的软件结构得到了改变,同时提供了一个相较于传统中间件更为经济的解决方案。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可以通过ESB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消除,以协调不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相互运作,从而完成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与整合[1]。

目前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使用的应用系统主要分为统建系统和自建系统两大类,统建系统主要以线的形式开发,服务于某专业;自建系统主要以点的形式开发,服务于某单位或部门。上述系统依据不同的业务逻辑和业务范围开发完成,主要用来满足油田管理部单项业务的需求,但并没有实现数据之间的钻取关联,难以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完整、准确的决策支持。因此将现有数据充分利用,开发一种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依据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十分必要。

在此,笔者运用C#语言、Oracle数据库和ESB技术,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中间件和ESB技术抽取油田管理业务功能,构造面向服务的集成系统,为油田管理部提供一体化和个性化的决策支持环境。

1 系统整体结构

基于ESB的一体化集成系统主要由异构系统通信模块、ESB传输模块和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SSO)技术模块3部分组成:

a.异构系统通信模块是通过数据驱动及内容聚合等手段,对多信息源、多平台和多系统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协调,保证了数据处理系统中各单元与汇集中心间的连通性与及时性,为操作系统、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数据共享提供依据,从而使不同系统数据的相互衔接得以实现。

b.ESB传输模块使数据在数据总线中通过异步或同步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减小数据重新加载的时间,数据访问效率得以优化,从而将原来的单一数据应用到以多数据应用为目的的数据信息高度融合之中。

c.一体化集成门户平台是运用SSO技术实现的一体化应用系统操作模式,其构建了基于JSR168规范的具有统一访问入口的门户平台。

2 异构系统通信模型技术

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异构信息系统建立在信息与通信两个模型基础之上,因此体现出了它的互操作性[2]。其中,由模型结构和模型语义约定两个部分构成的信息模型,主要用来解决数据之间的相互理解问题。在开发过程中,要基于行业本身的业务特点,根据各行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此后才能形成相关的信息模型,数据的互通需要有合适的通信模型来实现,而建立在XML技术基础上的Web服务技术是建立异构系统通信模型的有效手段,其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3]。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随着各自数据中心的建立,数据的互操作问题存在于不同单位的信息系统之间、同一单位内部不同信息系统等多个层面之间,以某油田采油厂为例,其通信模型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异构信息系统的互操作结构,其数据交换主要包括获取数据和更新数据这两类处理方式,在这两种数据交换的基础之上,请求应答和发布预约两种数据交换机制可以被构建出来。在通信模型的实现过程中,其包含的客户端会自动解析获得的WSDL文档,随后获得服务提供方提供的相关服务信息,自发形成多个代理客户端,使用户可以利用代理客户端完成通信工作,通信模型实现模式如图2所示。

以某油田采油厂的异构系统通信模型为例,先将A2数据库、A5数据库和其他业务数据库的数据信息传递至数据中心,然后利用采油厂关于信息化的标准,作为处理互操作问题的信息模型,并在利用基于Web的服务技术之后,形成适合采油厂各信息系统数据之间交互的通信机制,形成采油厂异构系统通信模型。当某一信息系统需要利用本属于其他系统的数据时,通过访问异构系统通信模型,该模型就会将其他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以交换给请求方,这样数据就可以在不同单位的信息系统之间、同一单位内部的不同信息系统等多个层面之间进行互相利用和操作。本异构系统通信模型并不是采用对接复杂系统进行设计的,所以能够符合信息与通信模型之间的松散耦合要求。

3 ESB技术

SOA的核心架构是ESB[4]。从功能上看,ESB能够对内容进行路由和过滤,能够传输复杂数据,并拥有基于事件驱动和文档导向的处理机制和分布式的运行管理模式,还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标准接口。SOA通过定义好的接口,可以联系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模块,只要把旧的应用程序利用标准接口进行改造,SOA就可以重复利用软件以融合各种资源,因此其他应用系统就能够便捷的使用这些功能[5]。

以某油田采油厂为例,通过对油田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个采用面向服务方式并使用ESB作为中间架构的数据交换架构。由于Web Service可以同时被数据交换和终端用户访问,根据这个特点,提出统一服务模式这个概念。所谓统一服务模式,就是采用Web Service方式,为用户访问和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一个统一接口,从而实现对Web Service的重用。某油田采油厂ESB架构如图3所示。

对于采油厂油田管理部在用的12个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都较为分散,有时为了完成一项功能的查询,需要单独访问A2及A5等多个数据库。如果通过调用系统内部API函数、重用组件及Services等技术,以标准的通信、转换和互连格式为基础,开发出某采油厂的数据服务总线即ESB服务技术,这样在用户有不同的管理需求时,ESB数据总线就可以通过异步或同步的方式使数据在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减少数据重新加载的时间,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从而实现单一数据应用到以多数据应用为目的的数据信息高度融合。

4 SSO技术

SSO是比较常用的用于整合企业业务的解决方案,其定义是在登录不同应用系统时,只要这些系统之间是互相信任的,那么用户只要登录一次,便可登陆所有系统。企业应用集成中身份认证的整合就是SSO。

SSO技术的实现原理(图4):当使用者首次登录应用系统1时,由于之前未曾登录,所以会被送到认证中心进行认证;认证中心检验用户提交的登录信息,如果校验成功,则发送给用户一个认证凭证Token,当使用者访问其他应用系统时,则把刚刚得到的Token作为自己的登录凭证,应用系统会将这个Token凭证送到认证系统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用户就可以在不重新登录的情况下访问其他应用系统。

以某油田采油厂为例,根据各种业务信息水平的需要,逐步建设了油田管理部的各个业务网站,由于各个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开发方法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自己的用户体系,出于工作需要,会不断增加新的业务网站,这样在登录不同应用系统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但多套用户信息非常容易记混,登录错误就会耽误工作,降低工作效率。随着不断的发展,一定还会增加新的应用系统,所以引入单一用户登录的解决方案,并使用Cookie实现了SSO,使用Cookie实现SSO的原理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笔者立足某油田原信息系统的部分工作流程和管理习惯,通过ESB和分布式计算模型技术,为不同数据体或数据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并通过SSO技术融合不同来源或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信息,构建一个可根据不同需求用户来展示相关数据信息的平台,最终实现了油田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单项业务和综合业务管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同时,不同层面的油田管理业务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该系统既能满足油田开发技术人员的单项专业需求,又能为各级决策者提供综合性的数据分析成果作为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恒,辛耀中,尚学伟,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数据总线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9~13.

[2]徐田华,杨连报,胡红利,等.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异构数据融合和智能维护决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49(1):72~78.

[3]孙友仓.基于Web服务的异构信息系统通信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107~109.

[4]吴高峰,丁君辉,徐远兵.基于内容的ESB消息路由机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1):139~142.

[5]邹伟平.基于ESB的高校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大学,2012.

油田一体化集成平台 篇2

2008年以来, 辽河油田公司深入贯彻股份公司标准化设设计工作要求, 积极开展一体化集成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站场视觉形象标准化和数字化油田建设等为重点的标准化设计工作, 研发应用了一批技术先进、集成度、自动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好的集成、撬装装置。本文针对辽河油田计量掺液一体化集成装置的应用进行阐述。

辽河油田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70%~80%,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功采用稠油掺稀油 (水) 大二级布站集输模式。地面设施为计量接转站内设置稠油单井进站、掺稀油外输计量间及稠油计量分离器, 采油单井进站使用计量分离器玻璃管量油, 稀油经掺稀油计量间集中分配, 并经独立掺稀油管线输至井口。该流程井站管网密集, 计量接转站内计量、掺液设施多, 占地面积大。

计量掺液一体化集成装置的成功应用, 彻底改变了稠油集输建站模式。

2 装置具备的功能及特点

功能集成, 该装置能够实现多通阀自动选井, 连续测量每个单井的产量, 自动检测记录、显示、打印各单井的生产运行参数, 并具有远程控制选井计量、远程设定、调整单井掺液量的功能。

管理数字化、操作智能化, 现场无人值守。自动化操作, 通过远程终端控制系统, 实时数据采集、分析、上传等数字化管理功能, 对装置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日常管理, 接受上级指令, 实现远程控制, 同时具备自我安全保护功能。

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减少安装管线及配套, 降低了现场操作与维护工作量。

节约占地, 无需单独征地建站, 与井场合建, 占地面积大大减少, 此外撬装设备能够在工厂实现预制, 缩短了建设工期。

3 工艺流程

单井产出液从11进口进入计量器, 经多路阀自动选井计量后进入生产汇管;通过手动阀组可选择单井放喷;

热稀油、热水经多路集成掺液装置自动分配计量去井口。

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4 系列及技术参数

11井式计量掺液一体化集成装置, 油管线设计压力2.5MPa, 掺油 (水) 管线设计压力2.5MPa, 原油温度70℃, 掺 (油) 水温度70℃, 平均处理单井产液量30m3/d;单井掺油 (水) 量3m3/d。

5 应用范围

计量掺液一体化集成装置可设置在丛式井场, 取消计量接转站内计量间和计量分离器。

称重计量器代替原计量接转站内的计量间和计量分离器, 由人工玻璃管量油改为多通阀自动选井, 连续测量每个单井的产量, 自动检记录、显示、打印各单井的生产运行参数, 取代了计量间的全部功能;智能掺液装置代替掺液 (水) 间, 具有远程控制选井计量、远程设定、调整单井掺液量。

6 装置组成

计量掺液一体化集成装置由油井称重计量器和智能掺液装置合理集成, 并配套远程智能终端控制系统。见图1。

7 装置应用情况及效果

辽河油田大多采用的各井所产油气通过井站集输管线输至计量接转站内计量间进行单井计量, 掺油水管线自站内计量间计量分配后管输至各单井井口的生产方式, 造成井站集输管线繁多, 计量接转站较多的生产现状。

采用计量掺液集成装置同传统稠油计量接转站内相同功能单元相比, 工程投资、建设工期、生产管理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以一套11井式计量掺液一体化集成装置为例, 地面建设工程中的集油和掺油管线将由22条减少为2条, 单井进站管线长度按300米计算, 单套装置将节约集输管线6000米, 节省投资近百万元;设计工期和施工工期分别缩短20%和30%;在生产管理方面, 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同时减少量油工2人, 节省采油生产单位劳动成本非常可观。

从2010年开始, 该装置已在稠油油田新建产能和老区调整改造工程中广泛应用。

8 结束语

油田一体化集成平台 篇3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深度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运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智能化、网络化时代, 推进企业信息化, 建设一体化平台, 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制造水平、降低生存成本、拓展营销平台。但是作为企业一把手, 必须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因为需要顶层设计, 需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来构建平台系统。

本文分析了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难, 重点探讨了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方法。

1 企业信息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瓶颈

就生产制造企业来说, 规模越庞大, 越是需要建设不断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但是, 许多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 面临很多瓶颈[1,2]。

一是整合难度大。许多企业实现了部分生存现代化, 如在生产方面建立了视频监控、通信系统、紧急避险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等;在业务管理方面建立起计划统计系统、产运销统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但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往往是独立的, 数据和信息得不到共享, 即存在着数据冗余, 又存在着信息准确度低等问题。这就会导致部门间协调不力, 生存效率、质量水平不高。

二是设备投入、人员投入大, 产出小。当企业家按照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工程建设时, 会发现:信息系统软硬件投资大,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增加相关维护人员, 人力资本投入也大。这些影响了企业家投入信息化建设的热情。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抓住重点, 这个重点工程就是“落实应用、以点带面”。

三是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由于原来使用的数据信息习惯, 没有落实行业信息数据标准, 缺乏企业标准的研究制度, 当信息来源分散, 且无标准时, 前期建设的信息系统就需要修改, 重新修改。这造成的浪费, 企业家必然痛心, 也就必然影响到信息化平台系统工程逐步建设和完善了。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企业内部运行着各种应用系统, 它们分别由不同的生产厂商开发研究, 各自的功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同时使用的数据路、系统服务器, 选择的技术标准都各不相同, 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为信息一体化建设带来较大困难[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往功能单调的应用系统渐渐难以满足现阶段企业生产运营的使用需求, 只有不断更新换代, 建设一个新的信息一体化系统集成应用平台, 才能够真正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信息一体化系统集成平台构建思路

2.1 体系架构

信息化系统集成平台主要有源数据层、展示层、数据采集层以及服务层四层架构, 能够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系统的安全性等需求[3,4,5], 如图1所示。

2.2 信息整合与标准体系建设

为能够确保系统的核心架构始终保持稳定, 其中源数据层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的生产控制子系统以及安全避险系统。数据采集层的数据整合处理工作主要通过OPC通信协议进行, 不同系统的数据存放标准及存放格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将系统平台的所有数据采集到实时数据服务器之中, 然后进行数据交互;统一展示层能够通过一个集成的界面操作生产车间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原有的内部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能够实现对企业所有相关生产、销售等部门相关数据的综合管理及应用, 即达到信息中心一体化、集成管理的目标[3]。

2.3 模块化结构的扩充能力

平台构造需要模块化结构, 这样扩充方便, 企业信息化系统才可不断完善。

在实际的平台模块 (又称子系统) 设计中, 包括管理层决策、生产调度、物料库管理、财务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物流监控、营销运营等模块;在构建过程中, 模块建设要本着应用为重, 留足链接接口的原则。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将相关的子系统介入到综合的平台之中, 才能够真正满足综合性自动化平台的建设需求, 子系统接入时应包括硬件及软件两部分, 子系统硬件主要有扩展接入、上位机接入, PLC (电力线上网) 接入以及子网络接入四种接入方式, 所有的子系统整合软件接口都使用的是标准的OPC接口, 通过整合这些软件平台未能够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及关联操作的目标。

3 平台构建的主要功能

为了能够在信息调度中线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以及统一管理分析, 通过信息化集成系统达到企业软件平台的统一和规范, 平台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以下功能[3]:

(1) 单点登录。实际上是身份认证的整合, 是当前我国各大企业在整合业务资源时应用比较广泛的解决方案, 通过该功能, 在许多应用系统中, 只要各系统之间相互信任, 企业相关的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能够自由访问其他的系统;

(2) 生产监控。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产品生产的所有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集成, 并能够把所有的监控过程展示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之上, 不管生产过程中出现何种故障, 都能够及时进行预告警;

(3) 安全管理。为了实现该功能, 系统构建时需要将安全监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量化管理系统等等相关的系统集成为一体;

(4) 系统管理。要能够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所有用户的用户名、联系方式、密码等身份信息进行管理[4];

(5) 运营管理。为了实现、一体化, 企业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产运销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系统进行集成, 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块;

(6) 权限管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管理阶层的在数据访问、功能模块使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权限, 因此系统构建时要根据用户具体的级别设置一定的权限, 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

4 顶层规划与协调推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 实现一体化、系统化最困难。整体性融合越困难, 越是需要企业一把手强力推进。“信息一体化”往往是牛鼻子——数据和信息是部门间沟通的语言, 准确性、交互及时性、处理有效性是关键。

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即是应用信息技术、互联互通技术、信息标准化等关键。在企业管理、生存、检测、营销等各环节深入应用系统化的平台, 达到信息共享,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乃至实现以销定产、个性化生产等目标。

狠抓落实, 分步实施。该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置了不同的信息展示页面, 可以满足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监管需求, 监管人员能够在展示界面上, 清晰地辨别所有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且能够十分便捷的切换到子系统之中。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等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 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使得企业生产更加安全稳定[5]。

重视集成, 协调推进。通过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监测系统进行集成, 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能够记录及存储下来, 并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企业内部各级生产管理部门, 实现了生产指挥以及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及系统的集成, 企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企业的管理层、业务层及视频监控的数据都实现了高度的融合,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以及仓储过程的详细情况, 为企业的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该平台的建设,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企业信息化一体化平台系统集成平台构建的思路、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谨供致力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企业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工业化与信息化已经迈进深度融合, 但水平不同, 部分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 有的行业则进展困难。面对推进信息化建设困难, 探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 分析了管理者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 及合理、科学开展顶层规划设计的方法;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建立信息标准体系、系统模块以及平台集成系统;最后按照工程建设的标准, 加强互联互通协调与指导, 按照系统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一体化,平台建设,系统集成

参考文献

[1]戴永亮, 陈红星.煤矿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14 (6) :61-62.

[2]冯环宇.浅谈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 (6) :258-259.

[3]张子保, 牛俊鹏.基于一体化电网平台的信息化供电公司系统建设[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09, 7 (4) :48-51.

[4]夏庆祥.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系统集成应用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6) .

油田一体化集成平台 篇4

为满足一体化的管理需求,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简称PMS)基于和一体化平台的集成,实现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统一的系统登录、统一的待办任务提醒。具体功能包括:

身份目录集成:PMS系统用户和组织机构和身份目录的数据同步。

门户单点登录集成:基于一体化认证系统的PMS系统登录、注销及跨域单点登陆访问。

门户待办事项集成:基于统一待办的工作流任务提醒及处理页面导航。

2 总体思路

PMS系统是基于PI3000平台建设的,上述的集成功能和PMS业务功能没有直接关系,可以在PI3000平台中以松耦合的方式实现和一体化平台的集成,整个集成过程对PMS透明,不影响PMS自身的业务功能。

上述的三种集成功能间存在依赖关系。用户和组织机构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在实现身份目录集成后,才能按照统一的用户身份实现单点登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待办事项集成。因此,集成的先后步骤为:1)身份目录集成;2)门户单点登录集成;3)门户待办事项集成。

3 集成方案

3.1 与身份目录的集成

3.1.1 功能描述

在一体化平台的身份目录中统一维护用户和组织机构信息。为不影响PMS系统的业务功能,将身份目录中的用户和组织机构信息同步到PI3000平台中,PMS系统仍基于本地的组织机构实现业务功能。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身份目录与PI3000平台的组织机构、雇员、用户账号保持单向同步关系,在PMS系统中禁用用户和组织机构的新建、删除、更改功能。由于PI3000平台和身份目录的数据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基于中间表实现数据同步。数据同步过程如图1所示。

PI3000平台的组织机构、雇员和用户账号存储在数据库中。身份管理系统可通过JDBC直接访问PMS系统数据库,将信息同步到中间表,同时向PI3000平台发送更新组织机构的HTTP请求,向管理人员发出通知邮件。PMS数据库中的触发器将变化的信息同步到接口表,PI3000平台检查接口表中的信息,完成相关的更新操作。

3.1.2 对一体化平台及PMS系统的要求

1)对一体化平台的要求

需要在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服务器上安装身份管理系统的远程装载器组件,该组件负责完成身份同步引擎与信息网管理系统数据库的通信。在身份管理系统的同步引擎中创建针对生产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同步驱动。

2)对PMS系统的要求

PMS系统应禁用用户和组织机构的新建、删除、更改功能。

3.1.3 身份目录与PMS组织机构不一致的处理

如身份目录中的部分组织机构与PMS系统中的组织机构不一致,在从接口表同步到部门表的过程中,将不一致的部门同步到PMS组织机构树的根节点下,由PMS管理员使用工具手工更改上级单位等信息,并在生产系统组织机构同步接口表中建立中间表中标识字段与PI3000部门表中唯一编码字段的映射关系。在此后的同步过程中按照调整后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3.1.4 映射规则

1)组织机构映射规则

在身份目录向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身份同步过程中,需要将目录中组织机构的属性映射为中间表与生产系统雇员表中的字段。

2)用户Schema映射

在身份目录向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身份同步过程中,需要将目录中用户的属性映射为中间表到生产系统雇员表、用户账号表中的字段。

3.2 与门户单点登录的集成

3.2.1 功能描述

目录服务系统中的AM认证系统是基于Novell的访问管理系统(Access Manager,简称AM)构建的,由访问网关(Access Gateway,简称AG)和身份认证管理服务器(Identity Server,简称IDS)两大组件构成。

AM认证系统提供基于用户名/密码、X.509数字证书等多种方式的认证,对于生产管理系统,可通过自动填表(Form Fill)实现单点登录,能够对生产管理系统的Web资源提供保护。用户登录生产管理系统的过程如图2所示。

用户登录生产管理系统的过程如下:

1)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生产管理系统用于单点登录集成的JSP/Servlet组件的DNS域名URL或点击门户中生产管理系统的链接,请求访问生产管理系统,访问请求到达访问网关;

2)访问网关检查当前用户是否已登录,如果用户尚未登录,利用HTTP协议的重定向机制,用户将被访问网关重定向到身份认证管理服务器上,通过统一的认证页面获取用户的登录信息;

3)身份认证管理服务器将获取的用户登录信息与认证目录中存放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验证用户的合法性;

4)如果用户存在,并且已被授权访问生产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管理服务器认证成功,并将用户重定向回访问网关;

5)访问网关通过与身份认证管理服务器协商,确认用户已经认证成功,并且从身份认证管理服务器上获取用户信息;

6)访问网关使用身份注入机制(如自动填表策略)将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自动填入生产管理系统的登录页面,并提交给生产管理系统;

7)生产管理系统从请求中获取到的用户名和密码等用户信息后判断该用户是否合法。如果该用户合法,生产管理系统向访问网关返回用户所请求的资源,访问网关缓存用户请求的资源后,将其返回给用户。

3.2.2 跨域单点登录访问

假设A和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域,在这两个域中分别存在c和d系统,并且都安装有目录和门户系统。跨域单点登录访问就是需要实现一个用户在A域的门户系统登录后,自动登录并跳转到该域下的c系统,当用户在c系统中需要请求位于B域中的d系统资源时,无需再次输入用户名密码,而是通过目录集成直接完成登录并跳转。在该过程中涉及到了两次单点登录,第一次是用户从A域的门户系统中跳转到同一域下的c系统,另一次是用户从c系统单点登录到另一个域中的d系统。

3.2.3 对PMS系统的要求

1)单点登录表单资源

PMS系统需提供与目录服务系统单点登录集成的表单资源,DNS域名访问URL格式为:

http://<生产管理系统DNS域名>/MWWeb Site/sso/novell/Login.jsp

AM认证系统通过匹配该登录表单的URL,如果匹配成功,则在该表单中自动填入用户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账号和密码信息。

2)PMS单点登录配置

在MWWeb Site的WEB-INF/config.xml中,需在app Settings中做如下配置:

重新启动服务器后,键入网站地址会出现如下界面:

3.2.4 对一体化平台的要求

为实现跨域单点访问,需要在A域和B域的目录系统中实现身份目录同步,这是由Novell的目录系统在配置后自动完成的。而作为第三方系统的c和d系统,只需实现与各自所在域中的目录系统实现身份同步集成,并与各自的门户系统进行单点登录集成,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后,Novell的目录系统经过适当的配置就可以自动进行上述单点登录。

3.3 与门户待办事项的集成

3.3.1 功能描述

采用一体化平台被动接收方式,由PI3000平台按照规范的定义,通过待办事项消息平台提供的接口,在新产生待办信息、撤销待办信息、完成待办信息时向消息平台发送消息。

具体功能包括:在PI3000工作流引擎执行和流程运转有关的操作(如启动、签收、完成、中止)时,都发送待办消息;按照一体化平台的要求,将PI3000工作流任务转化为一体化平台所需的待办事项信息;一体化平台提供WSDL接口描述文件,PI3000工作流按照标准的Web Service方式发起调用;在任务调度中实现对统一待办的调用,工程现场不配置任务调度则不具备统一待办集成功能;保证待办信息能够发送到消息平台,建立重发机制;在PI3000流程模板和活动模板中增加统一待办配置,部分流程可通过设置关闭和统一待办集成。

PI3000平台在工作流引擎中实现了流程操作的原子方法,无论用户通过何种客户端界面,或者服务之间的后台调用,最终都会转化为对工作流引擎的调用。为保证PI3000平台和一体化平台的松耦合,工作流引擎将一体化平台所需的统一待办信息保存到中间表,由任务调度服务发起对一体化平台的调用,实现统一待办集成。和统一待办集成相关的功能封装在任务调度中,不配置任务调度则不具备统一待办集成功能,对应的组件可以有多种实现,能够兼容不一致的统一待办接口。

为实现分解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根据系统的具体实现机制确定消息发送节点的需求,在流程模板和活动模板上增加配置,可设置流程或活动是否向一体化平台发送消息。

序列图如图3所示。

3.3.2 对一体化平台的要求

待办事项消息平台需提供下列接口:

1)添加待办信息

2)撤销待办信息Cancel Task

3)完成待办事项Complete Task

3.3.3 对PMS系统的要求

1)中间表

为避免统一待办集成对正常流程处理的影响,保证待办信息能够发送到消息平台,在服务停机等异常情况下不丢失待办信息,在数据库中建立统一待办消息中间表。在中间表中记录需发送的PI3000任务,以及需调用的方法(add、cancel、complete)和时间戳,时间戳字段缺省为空。

工作流引擎在判断需发送统一待办消息后,将任务插入中间表,并立即返回。

任务调度组件在发送统一待办消息后,在中间表中删除对应的记录。为防止重复处理,在发送消息前将时间戳置为当前时间。

2)任务调度组件

在任务调度中注册两个组件,分别用于统一待办消息的发送和发送失败后的重发,发送组件功能包括:

(1)从中间表获得待办事项名称、事项ID、发送人、接收人、事项启用时间、结束时间、处理时间、待办事项处理连接(URL)、待办事项描述、处理进度、紧急程度等信息;

(3)只查询时间戳为空的记录,即新增的待发送消息;

(4)从PI3000基础服务获得提醒方式、接收人手机、接收人邮箱等信息;

(5)调用Add Task方法向一体化平台添加待办信息;

(6)调用Cancel方法从一体化平台撤销待办信息;

(7)调用Complete方法向一体化平台完成待办事项;

(8)在向一体化平台发送消息前,将时间戳字段置为当前时间;

由于处理进度、紧急程度和PI3000工作流任务没有明确映射关系,在组件中提供缺省规则转换代码值。

重发组件功能包括:(1)

(1)只查询时间戳不为空的记录,即处理过的消息;

(2)判断是否超时,需要重发;

(3)在向一体化平台重发消息前,将时间戳字段置为当前时间。

3)工作流引擎所需修改

在流程激活、任务发送、签收、追回、完成、中止方法中,根据模型判断是否需发送统一待办消息。如需发送消息则将任务信息写入中间表,并记录需调用的方法(add、cancel、complete)。

4)工作流模型所需修改

在GLBCFG中增加配置项,用于表示流程是否缺省执行统一待办集成。

在流程模板和活动模板的运行时选项中增加配置项:

执行统一待办集成的条件为:

(1)(配置了统一待办服务端插件)AND(GLBCFG中配置了缺省执行集成)AND(模板配置项未配置OR模板配置项为TRUE)

(2)(配置了统一待办服务端插件)AND(模板配置项为TRUE)

摘要:介绍了河南省电力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与一体化平台集成的范围、集成的总体思路及集成方案。集成范围包括PMS与身份目录集成、PMS与门户单点登录集成、PMS与门户待办事项集成,实现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统一的系统登录、统一的待办任务提醒。

关键词:生产管理,PMS,一体化平台,集成

参考文献

[1]张永梅,俞雯静,贾辉.通过PMS与ERP的有效集成实现设备资产的一体化管理[J].电力信息化,2009,7(7).

[2]周驰,郭宝,王沈亮,等.生产管理系统与电网GIS平台集成应用分析[J].电力信息化,2011,9(2).

[3]马君,刘轶凤.PMS与OMS集成互联开发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7).

上一篇:预警框架下一篇:基层环境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