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境执法

2024-05-09

基层环境执法(共12篇)

基层环境执法 篇1

摘要:分析了当前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针对基层环境执法出现的新变化,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执法;问题;原因;对策

1 概述

环境监察执法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环境保护现场的执法行为[1]。环境执法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基层是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重要平台,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基层环境执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也亟待解决。只有通过转变执法思路、创新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才能保持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取得预期执法成效。

2 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

2.1 环保执法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基层环保部门实行双重领导制, 即业务上受上级环保部门领导, 行政上隶属地方政府管辖, 这种管辖体制造成了基层环保部门的人、财、物难免受制于地方。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保护措施无法真正执行到位。他们或是出于单纯的关注GDP的增长或是出于保护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对于企业存在的排污行为或是有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违规生产的行为非但没有在认识上给予重视, 往往在环保执法部门执法时给予干预, 支持的力度不够。

2.2 行政处罚不规范

当前基层环境执法存在不按行政处罚程序办, 甚至还存在与排污单位“协商收费或协商处罚”的现象, 处罚委托程序不完善, 环保局机关和环境监察机构之间联系不紧密, 容易出现针对同一单位的同一违法行为多头执法, 重复处罚。

2.3 执法人员综合素能不高

基层环保机构限于编制和财力以及人才观念上的落后, 在人才选取把关上往往不严, 导致许多不懂业务、文化程度和道德素质不高的人进入了环境执法队伍中。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 往往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执法、相互推诿, 执法不力、执法不当时有发生。

3 存在问题的原因

环境执法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法律问题, 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环境执法中的影响因素较多, 如人为因素、体制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还有法律法规不完备因素[2]。

3.1 环保意识薄弱

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需要, 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的眼前利益, 过渡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来说, 追求经济利益,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规律又使得更多的企业主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3.2 环境执法缺乏有效法制保障

由于环境执法程序的不完善导致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执法随意和盲目性。此外, 虽然我国颁布了大量环境标准, 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待完善, 有的行业环境标准尚未制定, 有的虽已有排放标准却无收费规定等, 这些都导致环境执法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3.3 缺少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训体系

基层环境执法中专业人员较少,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基层环境执法人、财、物投入的加大, 但人才引进的随意性较大, 没有一个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规划, 许多培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与基层环境执法实际结合起来。导致的局面是高层次人才引不来或留不住, 普通人才难以成长的尴尬局面。

4 对策

4.1 加大环保法制宣传, 提高社会对环境执法工作认识

环保教育和宣传是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 只有强化环境宣传教育, 才能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特别是地方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环境法律意识, 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执法工作氛围。环保事业是全民族的事业, 加强环保教育应重点是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同时也应将环保执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进行通报, 发挥正能量, 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支持环保、支持环境执法的良好氛围。

4.2 完善环保执法体制

政府应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法规, 努力将环境执法主体统一起来, 把分部门的环保执法权力集中到环保行政部门[3]。如:机动车辆尾气污染防治和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应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其他部分环境管理权则也应由相关职能部门行使, 改变现有的较为松散的执法体制, 实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任和权利的统一, 这也有利于环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4.3 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能

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 是全面推进环境执法工作和环境行政监察工作的保障, 也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的重要保障[4]。为此, 应全方位的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素能:首先是要加强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培育;其次是要加强执法作风建设, 认真研判不同时期环境违法现状及特点, 有针对性的开展执法工作, 秉公执法;最后是提升业务素能, 除了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外, 还要掌握执法技能, 加强环保知识、市场经济以及科技知识的学习, 全方面提升自身素能。

摘要:分析了当前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针对基层环境执法出现的新变化,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执法,问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艳桥.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0 (1) :8-10

[2]王芳.浅议我国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08 (20) :180-182

[3]曹振红, 张昊.浅谈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集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 12 (6) :34-37

[4]李侠, 曹红霞, 袁忠.加强基层环境执法能力建设[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 (7) :16-17

基层环境执法 篇2

关于2011年基层执法评议情况的通报

各村、各有关单位:

根据《种畜场开展基层执法评议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镇法治办牵头组织对各行政执法单位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了评议考核。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将评议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2011年,各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这个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工作效能,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依法行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各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逐步落实,行政调解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办理效率明显提高。1

二是依法行政意识显著增强。行政执法部门领导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水平进一步提高;多数部门实行了行政案件法制工作机构审核把关,重大执法事项集体审议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断增强。三是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对执法机关的满意度逐步提升。但是,通过评议考核发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个别部门法治工作机构不健全;在办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调解事项时,还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行政程序规定,部分行政程序、案卷材料不完善,工作制度不落实;少数单位还存在以罚代管等现象;一些案卷文书制作不规范等。对此,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决予以纠正和杜绝。

根据《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党委决定对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的下列行政执法部门给予通报表彰: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民政办、国土所。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珍惜荣誉,再创佳绩。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依法行政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安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层环境执法 篇3

【关键词】环境监察;执法;对策

引言:在我国,环境执法的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基层环保部门完成的,但是,在对基层环境进行环境监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阻碍了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进行。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我国目前进行环境监察的重要议题。

1.环境监察执法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环境监察执法,是指国家环保行政机关依据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力,对特定的环境保护事项作出行政处理和决定,并产生强制性约束力的法律行为。环境监察执法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环境法律保护目标的实现,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对于促进各级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障环保事业推向前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环境立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出台了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起了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当前,我们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者应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法的效能,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积极的贡献。

2.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执法遭遇阻碍

环境是公众的环境,服务于全体人民,因而环境保护就需要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入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然而,社会现实情况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进而影响人们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对环境保护没有充分的行动自觉,对环境执法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与配合。这些情况都影响了环境监察执法的力度,使得环境监察工作在很大范围内得不到有效开展。

2.2 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之间缺乏协调及配合

在当前进行环境监察工作上,环保部门没有做好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特别是和法院、规划局、工商局等的联系与配合。)部门联动机制的欠缺。在基层环境执法中,环境保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情,因此这种环保“单打独斗”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从体制上来讲,环境监察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两个部门,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察进行现场监督执法。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监察和监测部门却经常各干各的,没有充分考虑两者统一所产生的整体效能,具体工作中缺乏配合。

2.3环境监察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

目前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监察人员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潮流,专业知识也严重不足。另外,环境监察部门的编制全国各地都不同,甚至同一个城市各个区县都不同,由于机构未理顺,办公条件差,一人身兼数职情况普遍存在,以致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许多环境执法工作进展缓慢。也直接影响了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再之环境监察队伍的“新鲜血液”供应不足,常有环境监察队伍的老领导发出“我们想要的人要不到,而不想要的人却挡不住”的感叹。

2.4 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当前的群众监督作用未完全发挥,公众参与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意见表达渠道不畅通,监察执法信息得不到及时传达,宣传教育效果达不到,难以调动群众参与环境监督的积极性。这样,不仅环境监督执法部门的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群众的意见也得不到充分表达,群众和执法部门对环境监察状况把握不准,信息沟通不对称,影响环境监察工作进行。

3.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力的具体对策

3.1 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群众监督机制

人民群众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的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养成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生活习惯,践行任何可能对环境有保护意义的行为。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监督环境监察执法的权力,针对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实际建言献策,对于执法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及时反馈,并监督监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共同促进环境监察工作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进行。

3.2 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的配合工作

首先,要做好环境监察部门与法院的协调工作,对于一些严重违规并且拒不接受整改和处罚的企业和个人,要及时地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依靠法院的力量加以解决。

其次,要做好环境监察与工商、规划、城管、住建、街道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工作,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的联合整治,将环境保护的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基层政府从而形成齐抓公管的局面。

最后,要做好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的协调配合工作,环境监察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测要给环境监察提供详细的技术和数据支持。在分工上,两者要各司其职,但是两者之间又要做到相互的配合,从而建立一个共同的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运行办法。

3.3 健全环境监察工作相关立法

基层环境监察机构在进行环境执法过程中总处于执法权限不足、权限不明甚至无法可以的尴尬境地,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环境监察执法的力度和广度。建立健全的环境监察工作相关法律,明文规定环境监察机构可以监管的环境问题、必须监管的环境范围,以及监管的力度和实施细则,给环境监察工作最大支持与配合,使环境监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4 注重环境监察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监察队伍的整体水平

努力提高执法能力,一方面,执法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策业务素质和执法操作能力。要把各项规定具体化为日常管理中可具体操作的规范;要善于顶住上级的压力,严格依法办事。另一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投入力度,确保其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只有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才能提高环境执法的效率和能力。再之理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管理体制。

4.结束语

总之,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对加强环境监察执法的呼声也与日俱增,同时环境监察执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只有针对各个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基层环境监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基层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方能实现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波.关于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有效途径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9).

[2]汪劲.中国环境执法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J].世界环境,2010(02).

基层环境执法 篇4

1 基层环境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扰乱环境执法的因素较多

有些地方保护主义意识较强, 注重地区经济发展, 忽视环境保护, 为了取得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不重视环境执法工作, 有时更是强权干涉执法。因此造成环境执法部门不敢执法, 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使得所在地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纠纷不断。另外环境执法市场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 对于有些环境违法案件, 执法人员才介入调查, 违法人员立即到处找关系说情, 从而逃避了罚款等行政处罚。权力干涉及人情干扰成为了制约环境执法的开展, 从而削弱了环境执法部门的环境监督职能。

1.2 环境执法队伍缺乏活力

环境执法队伍死气沉沉, 有的环境违法案件虽然触犯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然而却没有认真执行处罚机制, 往往是雷声大, 雨点小。这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部门职责不明确, 互相推诿责任, 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较差, 大部分人并未系统学习并牢固掌握环保法律发挥, 不注重环保宣传, 执法程序违法, 损害了环保执法形象。另外, 环境执法机制不完善, 并未制定竞争约束机制, 往往是人浮于事, 执法效率较低。

1.3 地方技术规范不完善

依法行政强调的是合规执法、科学执法。但是, 基层环保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 缺乏一致的技术规定或对某一违法行为进行多种行政处罚的现象时常出现。例如针对第三产业污染处罚缺乏一致的收费规定, 又例如处罚建筑工地噪音超标排污费, 有的规定是根据面积大小处罚, 有的只处罚夜间行为, 有的加倍处罚。

1.4 行政处罚机制不规范

目前, 有些地区市场发生有的基础环境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程序不合法, 协商处罚屡见不止, 若受到上级领导要求关照的行政处罚案件, 常常是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行政处罚规定形同虚设。行政处罚也不通过集体讨论决定, 往往是领导独裁。处罚委托机制不健全, 造成了环保局与环境监督机构各自为政, 往往出现“重复处罚”的执法错误。

1.5 社会对环境法律、法规认识不足

社会各个层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和环境执法工作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部分企业的厂长经理、部分个体户认为环境监察工作是给企业找麻烦。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认为经济发展是硬指标, 环境保护是软指标, 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 就有了政绩。

2 基层环境执法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

2.1 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当的行政干预造成环境执法困难

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县级经济水平不高, 社会发展速度较慢, 人们生活水平不高, 有些地方政府只是一味追求绩效和经济发展, 不支持国家产业发展战略, 不注重可持续发展, 环保部门批准成立企业、开发项目, 产生了很多“书记工程”、“县长工程”, 这些项目毫无疑问成为了政府重点保护项目, 然而这些项目往往就是“排污源”[1]。对于这项目环保部门管理困难重重。惩治也难, 关停更是难上加难。

2.2 环境法制意识薄弱和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

很多基层政府部门领导环保法制意识淡薄, 一味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忽视环境保护, 以破坏环境来获取短期利益, 他们将环保部门监督职能定义为收取利益, 并未对环境保护起到任何作用。另外, 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大篇幅规定都是原则性的, 实际操作指导较少, 有些法律法规互相冲突, 缺乏约束机制, 各部门各自为政, 互相推卸责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执法的开展。

2.3 环境执法机制不健全和环境执法程序不完善

环境执法其本质虽然是执法过程, 然而它也是环保技术的运用过程, 在执法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环境监测机制、环境监理机制、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稽查机制。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 缺乏有效机构, 职责模糊不清, 缺乏责任机制, 执法出现错误不追究, 辞职也不追究, 执行不落实也不追究。环境执法机制不完善, 执法程序不合法, 监测不到位, 现场勘查无记录, 导致环保执法毫无根据。

2.4 环保执法队伍素质较低

基层执法人员对换保护法律学习不足, 单位也不注重基本业务素质的培训, 造成执法人员素质较低, 不能满足严峻的环保形势的需求。只要体现在:执法程序不合法, 忽略现场取证, 执法文书不规范;职责不明确, 越权执法或执法不到位行为屡见不止;消极执法, 不注重群众反映环境污染问题充耳不闻, 日常监督松懈, 仅仅只是强调专项活动。

3 完善基层环境执法的对策与建议

3.1 广泛宣传教育, 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宣传教育是环保执法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能为环保执法营造较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只有注重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 尤其是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人的环保意识, 才能引导人们主动规范自身行为, 正确运用权力, 最终形成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相互监督的执法环境。另外, 地方领导环保法制意识也逐渐增强, 在决策过程中将环境问题摆在了经济建设的前面, 注重可持续发展, 从而削弱了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涉,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环境执法职能作用的发挥[2]。

3.2 完善法律法规, 提升环保执法权威

为了进一步提升环保执法的权威, 应该将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能用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下来, 将以前职能重复的部门职能明确划分, 进一步确定有关部门不作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而明确各部门的环保执法职责, 确保执法作用, 杜绝出现各部门之间执法重复。互相推诿、责任难以划分的情况。另外在制定关于对企业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时时, 应进一步扩大环保部门现场执法的范围, 规定环保部门对于关停的污染企业可进行现场查封。没收设施、扣押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 从而杜绝再次污染。同时需要注意:针对法律责任的规定尽量细化、量化, 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3.3 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执法队伍, 提高执法能力

加强对环境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环境规定、执法程序等方面的培训, 增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执法能力。另外也要注重工作绩效和责任追究, 采取有效的处罚机制和推出机制, 对那些工作敷衍了事, 行政不作为, 滥用私权的执法人员, 予以处罚或辞退。

3.4 加强现场环境监管,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大日常检查力度, 注重现场检查, 深入检查, 彻底清除那些不仅污染严重, 而且屡教不改的企业, 将现场监察工作日益常规化和规范化, 从而提升现场监督检查工作效果, 进一步提高了环境执法力度。另外转变以前单一的检查模式, 联合人大、政协、政府有关部门, 以公安、工商、检查等部门构建联合检查小队, 主要处理那些执法难的环境问题。

3.5 完善执法手段, 提高执法效能

执法手段不仅影响着执法水平, 也影响着执法的效果。因此, 要建立健全监测站化验室, 并经过计量认证, 为环境执法提供真实可靠的环境数据。另外配全必要的执法设备, 例如执法车辆、信息工具, 有条件的最好构建环保投诉中心, 从而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效能。

4 结语

环境执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执法难的状况, 认清形势、开阔视野、理清思路, 增强环境执法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抓好环境执法, 加强现场环境监管, 规范执法程序, 完善执法手段, 常抓不懈, 才能促使环境质量根本好转。

摘要:环境执法是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了其原因, 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并对解决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基层环境执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汪劲.中国环境执法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J].世界环境, 2010, (2) .

基层文明执法活动整改措施 篇5

整改措施

2010年5月我乡开展了基层文明执法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从工作中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为了认清工作形势,增强优患意识,乡党委、政府分别召开了包村领导、计生专职人员、包村干部及村“四职”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对各村从思想认识,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反思,特别是对出现的计划生育问题进行了剖析,对照不足,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各村的计划生育情况进行集中会诊,对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集中进行解决。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并结合我乡实际,制订了如下的整改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口计划目标,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努力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和“两个及时率”,千方百计降低政策外多孩生育率和政策外二孩生育率,突出人口计划管理,增强计生优质服务理念,打牢基础工作,建立部分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奖励扶助制度,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确保人口计划目标的实现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主要措施办法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1、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乡每月底召开一次人口计生工作专题会。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人口计生督查组,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各个阶段和各个时期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计生办站人员包村的工作责任制,包村干部每月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一次计生工作开展情况。

3、进一步落实责任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各单位、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二)、围绕计划生育率指标,加强基础管理,提高计划生育基础工作水平。

围绕计划生育率指标,不断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具体做到落实两个保障,增强六个强化,抓好一个环节。落实两个保障:

1、争取投入机制的保障。积极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财政基本投入,纳入预算加以保障,保证计生基本免费项目的落实,保证计生优先优惠政策的兑现,保证基层工作正常运转。

2、是争取队伍保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计生队伍建设,绩效联酬,严格奖惩、末位淘汰的工作机制。精密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对计生办人员、村计生管理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以每月工作例会为契机,以会代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计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开展计生

系统“比、学、赶、超”等活动,使广大计生干部树立服务理念和提高服务技能。增强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网络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基础信息库,坚持目标责任管理,明确责任,狠抓各项目标、任务、措施的落实。

(二)是强化妇检服务工作。坚决实行一年四次的妇检服务,以见面率为重点,以服务质量为保证,确保每个育龄妇女孕育情况清、措施落实情况明,争取参检率100%。

(三)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对外流已婚育妇,要坚持按村规民约,实行合同化管理。我乡将实行流动人口季度服务情况乡级审核制度,对寄回无效报告单和不能及时寄回报告单的对象,要通过加强联系,督促她们参检到位;通过以上措施,确保管理服务率80%以上,(四)是强化办证服务。乡与村、村与对象户签订责任状或保证书,对领取结婚证的新婚对象和符合照顾再生育一孩对象要加大办证力度,确保办证率、准确率和及时率达100%。

(五)是强化避孕节育工作。要通过宣传、咨询和知情选择,督促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长效的避孕措施,确保措施落实率达100%。

(六)是强化对各村坚持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党政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加强督促,定期解剖,每月召开形势分析会,查出症结,谋求转化,确保后进村转化率100%。

(三)、抓好优质服务工作,提高群众满意率。

以开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为重点,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一是提高婴儿出生缺陷干预率。对怀孕的育龄妇女,乡村通过宣传,组织她们参加乡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学习。对病残儿照顾再生育对象和部分育龄妇女动员和鼓励她们参加二、三级干预,有效降低

出生婴儿出生缺陷率。二是提高知情选择率。对每个应落实措施对象,对计生服务站人员向其介绍避孕措施种类、特点和避孕原理,使其在知情选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长效的避孕措施。三是提高随访服务率。乡计生服务站人员提高工作责任人,及时对育龄妇女进行随访服务,有不良反应的,及时帮助落实治疗,对节育措施到期的,督促她们及时更换措施,提高育龄妇女的健康水平。

(四)强化社会保障机制工作,提高政策措施落实率。

大力宣传和实施“关爱女孩”行动,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女性、关爱女孩”的浓烈氛围。一是认真排查,摸清底数。将全乡只有一个女孩并且贫困的家庭排出来,建立档案。二是认真落实奖励优惠政策和奖励扶助制度,健全利益导向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和奖励扶助制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让群众全面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享受的各种优先优惠。全力抓好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兑现与落实工作,使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家庭切实享受各种优先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群众逐步形成“计划生育好、政策帮养老”、“养儿防老不如优惠政策好”的思想观念。建立奖励扶助制度的运行机制,把握排查摸底,资格确认环节,使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漏,充分发挥政策推动力的的作用。

(五)、加强依法治育,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率。

我们以提高依法治育水平和执法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知晓率为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对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制订工作计划,以乡村组干部和广大育龄群众为宣传对象,开展

定期和不定期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利用发放宣传资料,集市咨询,专题培训等方式,让全乡干群知晓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二是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为目标,加大执法力度。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对社会抚养费征收过程中出现的调查取证难、征收难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通过宣传、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提高征收率。在征收过程中,坚持程序合法,主体合法,征收标准合法。在征收过程中,对拒不缴纳或未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重点难点对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通过依法强制征收,扩大征收的影响面、教育面和宣传面,营造“超生必罚”的紧张氛围。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七个不准的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四是实行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和依靠群众的力量,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规范生育行为。

骆集乡计生办

浅析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工作 篇6

【关键词】基层土地管理;执法难;对策

【Abstract】From global and local planning conflict led local protection phenomenon, difficult to find violations, illegal ways to diversify, protect the weak awareness of farmers' land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omissions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q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to be improved grassroots land management 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 problem analysis, an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lly mobilize all sectors to work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farmers' land conservation educatio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reverse local misconceptions an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Grassroots land management;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Countermeasure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为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建设用地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政策。

1. 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基本情况

1.1整体与局部的规划冲突导致地方保护现象出现。 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以及土地资源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基层土地管理难的基本原因。在国家整体的、长远的土地规划确定后,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局部规划与当前规划,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长远的与当前的,整体的与局部的规划出现了矛盾。当地政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土地管理部门对涉及土地使用的项目放行,加强服务意识,使得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来自地方保护与行政干预方面的阻力,造成了基层土地管理和执法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1.2违法行为不易发现,违法方式多样化。 随着国家对土地管理的不断加强,违法行为逐渐从地上转到地下,如非法买卖土地、非法批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等行为。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不易被发现。特别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政绩形象工程等都隐藏在政绩工程的背后,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将法律规定形式化、违法行为隐藏化、土地管理空白化。违法方式的多样化也使执法人员在辨别违法行为时遇到困难,出现了以租代征、明租暗征、老城新建、扩建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和违规下放规划审批权,拆分项目化整为零报批用地等多种形式,造成土地管理失控于法律漏洞之外,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就目前法律赋予的权力很难找到和取得证据。

1.3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 由于国家在要求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时有严格的审核、审批手续,部分基层干部为了躲避手续的办理,而非法将集体土地私自转让给开发使用或是承包人。部分农民只看到土地占用补偿费用或是使用土地的经济收入等眼前短期利益,使得农民或基层干部支持甚至纵容违法用地行为。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利益的面前妥协退让,从而使执法人员很难发现土地问题,即便发现问题在进行管理时也会受到来自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阻力。

1.4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存在疏漏。 从土地管理执法体系、管理机制来看,基层土地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土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助与配合,使得管理成效较低。同时相关制度法规规定的模糊,可操作性差,原则化过强,规定查处案件时间较长,再加上违法手段和工具较为先进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被发现时已成事实,土地的破坏或非法使用已基本建成。违法者在收到执法者的书面停工通知后,仍继续施工,基层土地管理者由于没有办法通过强制手段阻止,所以管理失去力度与威信。如果涉及强制执行还要依法申请法律程序,时间拖延较长,给执法带来难度,同时也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再加上,违法当事人躲避工作人员,不协助配合工作进行,造成工作人员调查取证较难,管理被动。在惩治力度上,由于规定惩罚金额较小,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来说起不到威慑和以儆效尤的作用。

1.5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 首先,部分基层土地管理的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差,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还不完全了解,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缺少学习和了解。土地执法人员制止违法占用土地时,经常会遇到暴力抗法的事件,导致执法者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办案过程中执法受阻,部分人员存在办案畏惧心理或缺失办案尺度,对涉及势力较强的案件畏首畏尾,不能依法办案。对于普通案件执法人员还存在不文明执法、不按法律程序执行,粗暴蛮横等行为,严重影响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其次,执法监督机构组成人员较少,管辖范围较大,巡查过程缺少法律化、科学化。

2. 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对策

2.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协同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处分办法、制度、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缩短办案时间、减化执行环节,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应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协作,如规划、建设、城管、环保、电力、供水、工商、税务等,全面管理和制衡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司法联合查处,实施违法行为联合问责,以法律法规、行政制度等形式增加对违法侵占土地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加大基层土地管理的力度。

2.2加强农民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增强保护土地意识。 对于土地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农民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促进国家的土地政策与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从而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认识,可以从长远性、全局性、生态发展等角度进行考虑,摒弃狭隘的、自私的、个人的经济利益观念,减少基层土地管理执法的难度。

2.3加强监督管理,扭转地方错误观念。 对于部分地方政府只重视地区经济发展而忽略土地保护,存在违法用地的行为和意识,一方面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从重处罚,避免来自地方保护和行政干扰等问题。另一方面应改变衡量地方政府业绩的标准,摆脱盲目追求经济目标的现象,加强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软指标的考核力度、减少基层土地管理的阻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从国家发展出发,树立全局意识。

2.4加强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意识,摒弃畏惧心理,把握办案尺度,避免不文明执法行为,将基层管理队伍统一化、专业化,提高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稳定和配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组织工作,使监督管理科学化、法律化。

3. 结论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具有数量有限、可持续使用、方向变更较难、经济供给稀缺等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土地的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对土地的破坏,人类生产生存活动与土地资源出现了矛盾,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了避免国家土地资产的流失,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的秩序,保护土地合理的使用,加强土地管理成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途径。我们需要从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从立法的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入手,从建立、健全完备而有效的机制、体制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全方位地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19亿亩耕地红线,解决土地执法难问题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每个公民共同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曹秋平.湖南省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及执法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基层环境执法 篇7

1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的职责与理念

1.1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的职责

环境监察执法的职责范围在国务院颁布的《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中规定如下:监督管辖地区的单位和个人向自然环境中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的情况, 对超标排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排污费用;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定期对管辖地区内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检查维修, 确保其运行状态保持良好;调查和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由环境问题所引起的纠纷;超标排污费、排污水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的征收、催缴[1]。

1.2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的理念

在传统的环境监察执法体系当中, 所遵循的理念原则主要是命令与控制”, 也就是通过行政禁令、行政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强制措施为主要手段, 依靠环境保护部门的权威性来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工作重点偏向于事后监督, 查处各类的环境违法行为[2]。在这种理念当中, 服务与执法被放在了两个对立的层面上, 二者不能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必须通过强硬的手段才能够树立威信, 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理念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环境监察执法的工作效果也越来越弱。为了顺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 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转变环境监察执法的理念, 对自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调整。

2 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具体方向

2.1 思想上的转变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以事后监督为主。然而, 自然环境一旦受到损害, 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 环境监察执法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最好能够在环境遭受损害之前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最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环境所收到的损害。所以, 新时期的环境监察执法要以预防为主要手段, 基层执法人员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力度, 在排污企业和个人排放量有超标趋势时第一时间进行提醒, 以防对环境产生更大的破坏。还有, 要顺应中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既要实行行政性执法, 也要实行服务性执法[3]。基层的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要利用专业知识去指导企业从源头上规避环境风险隐患,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地区的自然环境安全。

2.2 人员素质上的转变

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工作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新时期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必须加强执法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 我国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由于人员缺乏, 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聘用执法人员, 暴力执法、不规范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环保部门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我国环保部门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 建立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措施, 促进全体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地环保部门可以加强合作, 展开执法比武、执法交流等活动, 锻炼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

2.3 执法措施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监察执法的工作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强制性的环境监察执法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监督效果极为有限,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 环境监察执法必须根据新时期的发展特点, 制定新型的执法措施, 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的观念, 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监察执法措施。这一制度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负责环境保护的管理部门, 由专业的环境监督员来控制企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监督员必须熟知国家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 为企业制定环境保护计划, 搜集整理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在企业内部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

3 结语

环境监察执法是我国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为了在新时期内取得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我国基层的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必须及时转变理念, 服务性执法与行政性执法并重, 实行新型的执法措施,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鹏, 叶辰.新时期关于强化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09:270.

[2]李爱年, 刘翱.环境执法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机制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03:80-88.

基层环境执法 篇8

1 预先设定相关政策, 督促地方政府关注环保

在环保和地方经济的选择上地方政府的摇摆不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让地方政府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选择, 就要给他施以拖动力量, 通过政策的方式强迫地方政府做出选择。所以有关机关也正是从这点出发, 设置了一些颇具影响力度的制度, 为地方的环境保护保驾护航。例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区域限批制度就是比较有效的解决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这项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在地方政府批准项目的初期就将环境问题预先加以考虑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上马。环境区域限批制度是环保部于2007年1月推出的。这项制度可以说是向各级地方政府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真正让环境保护问题摆在了地方政府的面前。限批令一出台各个地方马上都调整了相关计划, 一大批本已进入环保局环评阶段的项目按照要求统一上报。与此同时, 限批令也让地方政府认识到如果舍不得某几个企业的税收, 那么就会让更多的项目无法上马。这项制度的推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地方经济的增长、减缓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步伐, 但是从更深层面来看, 对于环境保护却是非常有利的;从长远来讲, 必然会为建立新型的产业体系从根本上破解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供新的选择。

2 明确责任, 完善环保立法

修改和完善现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构建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注意国内环境法和国外环境法的接轨。首先, 需要重新界定环境立法的范围, 建立广泛意义上的环境法。要把我国环境立法体制中分散于个项法律、法规、规章中的立法不协调交叉冲突的矛盾有效解决, 应当由统一的机关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法规, 确立个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权限是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将各自的职责具体化。其次, 建立健全环境立法重点是要加大对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我们应考虑:a.在《宪法》中加大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b.尽快制定《侵权责任法》配套规定, 更加完善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 更好地调查处理污染纠纷。c.在《刑法》中增设破坏生态罪、非法污染罪等新罪名, 使环保刑事责任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加重刑事制裁,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可以判处死刑, 以震慑环境犯罪者。再次, 扩大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侵权范围,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此外, 还可以建立环境责任保险财务保障或者押金等责任保障制度, 既可以加强生产者的责任感, 亦有利于对侵害对象进行更有利的保护。

3 合理分配行政权力, 建立科学管理体制

针对现行环境制度的抽象性、模糊性和原则性, 在环境管理体制规定方面应当具体化详细化。我国环境主管部门的职权规定虽然比较详细, 但其下属部门的职责范围没有详细规定, 是分管部门的职责不能落到实处, 在法律法规上找不到权力的依据。具体明确中央、地方、部门及个人的权利义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做到具体职责的有法有据。在此, 建议赋予公众一定的参与权。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利益冲突最直接的承受者是公众, 因此由环境保护部门单方面决定环境事务是不明智的。各种利益的调和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公民环保意识的加强。环保部门在处理相关事务的过程中让公众参与其中, 可以让工作更透明, 信息更通畅。这样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保护, 也就使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决策获得更大的支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公众参与环境执法还能够对环保机关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能够督促环保机关廉政执法。

4 赋予基层环保部门行政权力, 简化行政执法程序

现行的环保法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权责不统一, 且有限的行政处罚权也没有必要的强制手段来保障实施, 导致执法力度不够, 且不能及时有效地达到最初处罚的目的, 也不能更好地体现环境保护行政权的威慑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既费时又不经济, 也难以提高办事效率, 并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因此, 为了树立环保执法权威, 严格环保执法, 杜绝环保执法不作为现象, 建议增加在环保执法过程中, 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强制手段等方面的条文或内容, 真正赋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保一方环境安全的权力。

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的时候, 我们国家对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环境保护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层环保部门应当在这场社会经济转型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成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推动力量。

摘要:针对我国环境保护基层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分析了基层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并就此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提高执法效能的若干建议。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力求加大基层环保执法力度, 促进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环保执法,现实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处罚额度畸低凸显环保法的疲软与滞后[Z].中国法院网.2007.1.[1]处罚额度畸低凸显环保法的疲软与滞后[Z].中国法院网.2007.1.

[2]]刘世昕.制度缺陷加剧环境违法[N].中国青年报.[2]]刘世昕.制度缺陷加剧环境违法[N].中国青年报.

[3]武素霞.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我国环保立法的完善[J].民主与法制, 2007.6.[3]武素霞.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我国环保立法的完善[J].民主与法制, 2007.6.

[4]黄晔.完善环保立法造福黎民百姓[Z].无锡普法网, 2008.9.[4]黄晔.完善环保立法造福黎民百姓[Z].无锡普法网, 2008.9.

[5]黄锡生, 林琦.完善我国现行环境法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 2007.4.[5]黄锡生, 林琦.完善我国现行环境法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 2007.4.

[6]马仲林.试论“两型社会”和环境法的完善[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4.[6]马仲林.试论“两型社会”和环境法的完善[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4.

基层动物检疫执法工作问题分析 篇9

关键词:动物检疫执法,问题,措施

1 基层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存在问题

1.1 存在严重的肆意宰杀情况

目前, 大部分城镇都已经创建了专门宰杀动物的屠宰场, 但很多偏远区域的屠宰场并不正规, 所以,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很难开展, 最终使得更多没有接受检查且来路不明的肉类食品进入到市场中。与此同时, 检疫工作执法机制尚未成熟, 仍然存在漏洞, 一些执法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更有一些黑心屠宰户, 会通过多种不正当的手段将病死猪肉销售出去, 而执法工作人员并未采取措施, 导致人们食用质量不合格的食品, 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2 逃避检疫问题突出

(1) 私自屠杀动物, 而且不在制定的地点屠宰, 最终将肉类直接送入到小型的饭馆或者学校食堂等场所。 (2) 很多屠户存在藏匿的问题, 会将没有经过检验的食品掺杂其中, 进而逃避检查, 随后使用车辆进行运输并向人们销售。 (3) 病死动物出现在市场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大部分商家会对病态动物进行宰剥, 而对养殖场中的动物进行低价收购, 这就是畜禽的来源。另外, 还会在河道沟渠中寻找禽类的尸体, 并且采取剥肉处理的方式, 最终将其转卖给收购的商家, 以获取经济利益。这种方式不会消耗成本较低, 而且收益十分可观, 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导致疾病传播概率上升, 严重威胁食用者的健康。

1.3 活禽市场管理不到位

很多农村集市活禽市场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特定交易地点, 所以, 使得检疫执法工作人员的管理无法实现统一, 而检疫收费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另外, 畜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同样会引发流感病毒, 由于执法人员数量不多且工作范围广泛, 使得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

2 有效解决基层动物检疫执法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并健全法律法规

应当综合衡量动物检疫执法工作的状况, 对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全面完善, 实现管理机制的健全, 通过法律制度来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此同时, 应当在城镇创建兽医工作时, 对本区域动物防疫检查工作进行负责。另外, 还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防疫检疫工作, 以保证各地区动物的安全。针对政府提出的要求, 需要针对不同种类检查监督部门进行合理的整顿或者合并, 将职能类似部门进行撤除或者合并, 以保证执法单位的正规性, 更好地开展动物检疫工作[1]。此外, 还应当实现乡镇兽医站点的改革, 对职能标准进行细化, 便于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2 全面建设执法队伍

应积极聘请并选拔专业检疫执法工作人员, 并且在上岗前开展培训工作, 确保持证上岗, 进一步满足素质要求, 与制度要求相吻合, 始终遵循高效和统一原则, 落实执法工作。另外, 应当针对不同区域状况, 对执法的区域进行有效的划分。

2.3 加大宣传力度

基层动物检疫执法工作的开展需要在内部形成理想工作环境, 使得工作人员执法的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 应当灵活使用网络或者宣传画等多种方式, 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行大力宣传。另外, 需要对养殖屠宰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使其不断学习安全知识内容, 全面增强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将被动执行有效地转变为主动接受[2]。

3 结语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 规避病毒流感的发生。由此可见, 这一工作已成为国家政策法律的具体要求, 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需求。所以, 必须要全面地开展动物检疫执法工作。该文对当前基层动物检疫执法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且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以期进一步推进基层动物检疫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食品, 构建更为理想的动物检疫环境。

参考文献

[1]胡记妞.基层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 201 (312) :71.

基层动物卫生执法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基层,动物卫生执法,现状分析,建议,对策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已成为畜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安全监管主体单位,如何履行监管职责,依法保护人民舌头上的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的前面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认真分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完善动物卫生执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1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

1.1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提升,政府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望值和关注度不断攀升。

1.2畜产品市场交易活跃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逐渐向集约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畜产品市场需求量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得到前所有未的增加。但农村散养和小规模、小作坊加工生产的广泛存在,给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代理众多难度,也直接导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工作量大大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给执法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性。

1.3应急能力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卫生事件不断增多,安全事件的暴发给动物卫生监督应急能力提出的新的挑战,对应急装备能里也有新的要求,但受应急处置经费的限制,很多地区应急能力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产生有动物疫情不能及时处置,难以将疫情应急处理做到“早发现、快处理、严处理、小损失”。同时受资金的制约动物卫生执法装备落实不能更好地满足执法的要求,对执法工作构成很大的影响。

1.4法规体系不健全

兽医体制建设虽然经过多年的健全与完善,但依旧存在众多不弊端与矛盾,兽医体制依旧需要改革创新,更好地满足新形式发展的要求,体制的改革与健全完善任务依旧艰巨,制度完

2动物卫生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基层动物卫生执法机构薄弱

还有一些基层动物卫生执法机构建设薄弱,缺少必备的人员、资金和办公场所,还有一些县级的动物卫生监督所、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合署办公,不仅负责兽医技术的推广还得负责疾病的防控和动物卫生执法工作,一人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不能做到工作的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动物卫生执法工作的开展。

2.2官方兽医整体素质不高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既是一个管理型很强的执法工作,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但目前官方兽医队伍,受各种历史原因的制约,专业技术人员不多,特别是在乡镇级,一般职业高中毕业,或子承父业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导致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检疫标准和规范,了解监管和认识的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技术和执法工作新的要求。

2.3动物卫生监督资金不足

根据目前原则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经费实行财政同级负担,负责本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应当由县级财政保障,但受当地财政资金的影响,动物卫生执法工作缺少必要的资产支持,导致动物监督和执法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同时受资金的支持,对员工的培训、宣传等提升素质的工作也不能及时进行。

2.4执法手段装备设备简陋

动物卫生执法的对象是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以及动物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运输单位和个人,是打击非法从事畜产品等犯罪活动。在目前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技术先进的时代,动物卫生违法犯罪手段层出不穷,而动物检疫仅靠一个温度计,刀,钩,视觉等方法进行检疫,无法满足动物卫生执法要求,也不能为动物卫生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导致执法工作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3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建议

3.1继续完善动物卫生监督配套法规

《动物防疫法》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最基本的法律依据,但相应的有关规则,行业规则,国家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整个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解释缺乏执法和必要的强制措施,客观上造成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应尽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操作规程》等配套法规,减少工作死角,完善法律法规实施的执行规范。

3.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不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继续规范和理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着力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考核管理制度,提高工作和主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质量水平,确保执法监督和公正的合法性。完善编制和人事管理系统,对官方兽医进行严格管理,选拔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队伍。加强执法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监管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法规,监督和执法的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3加大宣传教育工作

基层环境执法 篇11

一、当前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执法意识滞后跟不上形势要求

虽然国家工商总局、省局相继提出了“四个理念更新”、树立监管执法“四个理念”等。而且,随着电视、电脑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广大经营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对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有关信息的知悉了解进一步深入透彻,人大、纪委、检察院等法律法监督部门也有逐步介入工商行政执法的迹象,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实现“阳光执法”。但在日常监管执法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仍然不能正确地认识、分析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任务型”向“履职型”的转变,往往仅凭经验办事,一味敷衍或应付,甚至无视法律的权威和大局利益,乱作为、乱执法。

(二)重罚轻纠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在日常执法实践中,有时只注重对违法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由此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只罚不纠。即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权商品等进行罚款,而对已售出存在隐患的产品不认真追究、追查。二是罚款放行。对查获的不合格产品或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违禁物品,不能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而是采取罚款放行的错误做法。三是只打不追。只对当时查到的违法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追查,致使许多违法分子因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而逍遥法外。四是手段单一。部分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领会、不使用,处罚决定书的处罚内容往往只使用罚款一项,不能很好地运用警告、通报批评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不管纠正等等。

(三)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执法人员时常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只重实体而忽视程序问题。许多行政处罚案件被诉后,却多是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判变更行政处罚、撤销或部分撤销行政处罚。具体表现在:

随意简化程序。一是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在行政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将没收财物、停业整顿等处罚作为简易程序案件处理,也有的将罚款几千元的案件也以简易程序处理或当作几个简易程序案件处理,一味图省事。二是任意简化程序中的某些环节,如扣留、封存财物时,不经领导批准擅自作出扣留封存决定,自行解除行政强制措施,甚至随意处理罚没财物等。三是随意简化法定程序中的某些手续,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往往就只给当事人开一张处罚决定书了事,而省略了亮证件、制作现场笔录和询问笔录、告知等基本手续。

有意规避法定程序。一是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变通处理来规避法定程序。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声誉,往往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要下达处罚决定书,而是以变通的方式缴纳罚款等。二是执法人员主动与当事人协商来规避法律。由于目前执法环境不是很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人情压力很大,一些执法人员为了尽快结案、息事宁人,有时仅凭当事人的认知材料进行处罚,而不注意对违法行为当事人违法证据的提取和调查。

故意违反法定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家工商总局28号令规定了回避程序、调查程序、告知程序、时效程序等执法程序。但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实践中,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却因种种因素的影响或出于种种考虑,故意违反法定程序,如不按规定的时限处结案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等。

(四)依然存在重材料、轻规范的问题

现场笔录草率马虎,过于简单。有些执法人员在制作现场检查时候,表述不准,记录不全,并使用“大概”、“估计”、“左右”等模糊用语或“擅自”、“非法”等主观用语,最终造成现场检查笔录内容与处罚决定内容联系不大,从而造成现场检查笔录证据效力降低或无效。

询问笔录制作不规范,表述不清。询问笔录制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调查处理,在案件的查处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制作询问笔录时却存在以下问题:(1)询问时不能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调查询问,漫无边际,抓不住重点。(2)案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拟好询问调查提纲,询问的前言不搭后语,缺乏目的性,不注意对提取的相关证据进行质证、质询和调查。(3)询问当事人时不表明身份。(4)询问笔录相互矛盾,不统一。

调查过程中不注意调取证据。证据是一个案件定性、处罚的依据。许多执法人员在实际办案中只重视询问笔录、现场笔录,不注意调取其他相关证据或者根本没有调查相关证据,尤其是关键性证据。

定案、处罚时不讨论,滥用自由裁量权。许多单位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不管当事人的违法情节如何,违法性质怎样,危害程度大小,往往在处罚幅度上就高不就低,总是从最高限处罚。或不管情况如何,一律作出同一幅度的处罚,由此造成执法权威的失位、错位、执行力减弱,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随意减免或从轻处罚。有些单位下达的处罚告知和处罚处罚金额不一致,更甚者还存在擅自撤销案件的问题,这些不但严重损害了法律法规的权威,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思路

(一)有法可依,服务至上

树立“六种意识”:一是服务意识。二是程序意识。三是效果意识。这是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初衷。四是效率意识。五是质量意识。六是形象意识。

坚持“四项制度”:一是坚持行政指导制。二是坚持合理裁量制。三是坚持统一掌控制。四是坚持案后回访制。

把握“七项原则”: 一是法律至上原则。二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原则。三是执法与服务并重原则。四是兼顾效率和保护原则。五是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六是按程序办事原则。程序是依法行政的保障。行政执法只有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才能使执法活动增加一份合法保证。七是接受监督原则。

(二)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一是加强行政缺位的监督。行政缺位实质上就是一种执法不到位的表现,这就需要制定和完善明确的执法责任制,如《重大事项备案制》、《案件核审制度》等,将不同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明确下来,按照要求检验行政执法的绩效,加强监督,对渎职行为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二是做好内部横向监督。在执法监督工作中,应当以行政处罚为重点,构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纪委、纪检监察室、法制科、基层法制员组成的内部法制监督网络,通过加强廉政警示教育、规范自由裁量权、严格执法办案流程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执法办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严防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和自由裁量权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推动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制定相应的执法办案约束机制。对行政处罚案件中扣留、罚没的财物要进行全程的监督,可以制定《行政处罚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规定》等,对执法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其他事项作出详细、明确、操作性强的规定,对执法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地规范,防止行政执法中的腐败现象发生。

(三)健全制度、完善办案机制

深入推行“办、审、定”三权分离的行政执法模式,全面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不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制度。

试行法制员实行相对独立监督权制度。法制员相对独立行使执法监督权,及时掌握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各执法办案机构的行政执法安全。

试行案件线索统一掌控机制。对案件线索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分流,从源头上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监督管理,避免行政执法中交叉执法、重复执法以及有案不立、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等问题的发生。

施行行政处罚文书统一编号管理制度。对各办案机构查办的所有一般程序案件适用的处罚文书施行统一编号,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文书的使用和行政处罚案件归口统计,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全面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

推行统一定案管理制度。对各办案机构查办的所有一般程序案件实行统一定案管理,严格实行行政处罚案件定、办分离,进一步加强行政处罚案件监督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保障行政执法安全,积极推进行政处罚机制改革,杜绝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及不廉洁执法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实行罚没财物统一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为罚没物品统一管理、保管机构,建立健全罚没物品出入库登记,确保罚没物品安全;罚没物品处置由财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法制部门联合执行,防止随意处置罚没物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行政执法安全。

基层环境执法 篇12

1 存在的问题

1.1 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畜牧兽医执法职能整合前, 执法人员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受传统认识、工作方式等因素影响, 很难快速适应畜牧兽医执法工作;部分执法人员为非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及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 系统的业务培训缺乏, 业务知识不熟练, 执法工作不规范;有些执法人员兼有其他岗位职责, 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研究法律法规和执法方法上。因此, 在执法队伍中普遍存在执法业务素质偏低, 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

1.2 执法经费不足

由于历史、财政等原因, 畜牧兽医执法机构普遍没有执法专项经费, 执法经费主要出自部分动物卫生监督经费。因经费不足, 执法办公设施建设受到制约, 必要的执法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得不到及时添置和更新, 执法人员学习和培训频次达不到应有标准, 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不仅影响执法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而且也影响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3 案件来源偏窄

受经费、车辆、人员等因素影响, 执法机构办理的案件大部分来自上级交办、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爆光, 而主动开展日常执法监督频次较低, 专项整治力度不够, 查处案件数量有限, 对畜牧兽医相关违法行为难以实现有效履盖。

1.4 办案能力偏弱

收集证据能力不强, 证据单薄, 尤其是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缺乏, 有时仅凭询问笔录内容和现场照片就认定事实, 影响案件的深入开展。工作方法因循守旧, 重明查, 轻暗访, 习惯于就事论事, 点到为止, 不能够从被查处的违法案件中寻找线索, 顺藤摸瓜, 彻底摧毁违法利益链条, 对犯罪分子起不到应有的震摄作用。执法的强制力不足, 由于案件取证困难, 通常只能查处本地区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如果案件跨地区或需要联合其他部门采取措施, 则查处难度较大, 而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处罚决定作出后, 如果相对人不自动履行, 畜牧兽医行政部门不能自己强制执行, 只能申请法院执行, 而这需要等待行政处罚决定的起诉期满后才能申请, 致使有些案件失去最佳执行时机而难以执行[1]。

2 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重点学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 全面学习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基本内容、熟练运用各项条款, 切实把各项规定、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强化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取证、执法技巧、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内容, 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做好执法人员整顿, 适时开展执法队伍整顿活动, 对业务能力强、能力案、办大案的执法人员给予重用;对业务能力弱、工作水平低的人员, 应进行岗位调整。严格组织纪律, 建立健全各项纪律规范, 加强督导检查, 确保落到实处, 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2.2 转变工作方式

改变执法工作观念, 注重提升执法队伍的软实力, 加强对执法人员思想观念引导, 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激发执法人员学习热情, 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办案水平。转变执法监督工作方法, 应转变工作思路, 清醒认识肩负的职责, 业务工作不能仅限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应将所有畜牧兽医执法案件纳入业务工作范畴。调整日常执法监督方式, 由明查为主变为暗访为主, 掌握案件真实信息, 探索培养使用线人, 利用执法人员社会关系, 培植行业线人, 收集证据, 对举报进行奖励。将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 做好日常执法监督, 将监管对象进行风险分级和量化管理, 为专项整治工作查找违法线索, 准确定位畜牧兽医违法行为易发、多发环节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开展饲料、兽药和病死畜禽等专项整治, 办理一批畜牧兽医大案、要案, 有力震慑违法经营行为, 为日常执法监督工作,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3 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执法监督体制

加强畜牧兽执法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有效, 强化管理, 落实责任, 促进畜牧兽医执法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完善执法制度。依据工作实际, 建有效的规章制度, 如:《畜牧兽医执法岗位责任制度》、《畜牧兽医执法自由裁量权使用制度》和《畜牧兽医案件主办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建立日常监督稽查机制, 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对执法人员的到岗到位、执法开展和案卷归档等环节进行督查, 整肃执法队伍, 规范执法行为[2];与工商、质检、公安和食安等部门建立执法协同联动机制, 增强对畜牧兽医案件查处力度, 要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多项联合整治和执法活动, 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畜禽屠宰场等重要场所的监管[2]。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把畜牧兽医执法工作列入畜牧兽医部门目标责任考核项目, 统筹执法办案数量与质量, 进行考核表彰, 增强执法工作积极性。

2.4 做好畜牧兽医执法保障

认真做好基层畜牧兽医执法调研工作, 及时发现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完善畜牧兽医执法体系。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 协调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计划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 努力增加畜牧兽医执法编制, 做好公开招录工作, 不断壮大执法队伍;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 争取将畜牧兽医执法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 购置或更新必要的交通工具、调查取证设备等执法装备, 不断改善执法条件, 保障畜牧兽医执法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崔平, 李本科, 刘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现状及完善措施.中国牧业通讯, 2008 (15) :36-37.

上一篇:油田一体化集成平台下一篇:教师体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