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现场

2024-05-22

油田现场(精选8篇)

油田现场 篇1

摘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收集整理施工中不安全现象。引导工程建设人员强化风险识别, 提高管控能力, 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无事故。

关键词:施工安全,基建管理,应对措施

沈阳油田基建工程建设系统面临点多、面广、线长, 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施工工序交叉复杂、安全风险多等困难局面, 安全管理难度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 现将日常施工中常见安全问题收集整理分析, 旨在进一步提高基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1 标准化施工

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施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施工人员正确规范劳保着装, 标准、规范操作, 遵守劳动纪律, 施工材料按标准堆放, 各种警戒、警示、提醒标志标识齐全配备和有效规范设置, 施工机组正确摆放及规范操作, 做到清洁生产等, 都是标准化施工的重要体现。目前施工中常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劳保着装不规范

一些施工人员特别是外雇农民工不按规定着装, 或穿着过期工装。在吊装作业等有坠物的施工现场不配戴安全帽、特殊工种不配戴相应的劳保用具等。

1.2 劳动纪律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夜班睡岗、脱岗、岗位操作人员不专心工作, 精神脱岗等。

1.3 物料摆放

通过现场检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材料摆放不分类, 没有明显的警戒、警示标识, 防潮防雨雪措施不完善以及防滚落、防坍塌支护措施不到位等。

2 临时用电

临时用电是一种专业性强、危险比较大的作业, 而且所有生产、生活都涉及到临时用电。临时用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办理滞后, 非电工作业人员违规操作。

(2) 未使用带漏电断路器, 用电设施、设备接头不规范、未按要求接地线等。

(3) 施工人员生活场所电线私拉乱接, 使用小太阳、电暖气等取暖设备时离易燃特较近

3 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及使用明火现场必须按照要求配置消防器材, 采取防火措施。氧气瓶、乙炔瓶、液化气罐及灭火器等是动火施工中经常用到的压力容器, 其拉运、储存、使用、维护应遵守相关规定。

常见问题应对方法分析:

(1) 人员未持有效证件上岗, 未按规定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2) 设备日常保养不及时, 设备状况不良, 在使用前未进行检查、校验。

(3) 施工时氧气、乙炔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 与明火安全距离小于10米。

(4) 消防器材未放置指定位置, 未进行定期检查。

4 机具设备

部件老化、装置失灵、安全附件缺失等设备自身的缺陷会导致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各类设备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检测检查、维修保养, 确保设备的完好性。“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皮带轮、皮带、齿轮、导轨、传动轴等传递部件, 应采用固定式防护装置或活动式联锁防护装置。常见问题如下:

(1) 未按规定使用防护罩套等。

(2) 设备在坡地停放时未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

5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是指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 (含2m) 位置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中的坠落防护应通过取消坠落危害、坠落预防和坠落控制等措施来实现。

(1) 高处作业时未正确穿戴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

(2) 高处作业没有安全操作面, 没有防滑、防坠落措施。

6 脚手架作业

脚手架作业是一种风险比较的作业, 它的材料、搭建、拆除、改装、检查、隔离与防护以及使用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常见问题:

(1) 防护栏杆高度不够。脚手板绑扎不牢固。

(2) 落地脚手架的基础不稳固, 排水措施不到位。

7 深沟

深坑内作业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面对的危险作业环境, 土方坍塌、设备倾翻、人员跌落等事故偶有发生。是工程建设领域发生伤亡事故较多的作业环节。6米以上的深沟、坑下作业应根据不同地理、地质、气候条件采取要求放坡、设置符合要求的逃生梯子或通道, 必要时采取护笼等措施, 为作业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6米以上的深沟, 深坑作业安全保护措施, 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设计。施工中常见问题:

(1) 开挖土方堆放位置与坑、沟的安全距离不足。

(2) 基坑支护措施不到位及放坡坡度不足。

(3) 未设置人员逃生措施。

8 吊装作业

吊装设备属于特种设备, 司索指挥和操作手属于特种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 持有效证件上岗操作。起重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和检验, 使用前吊装设备和各项性能应由设备操作人员检查合格, 确保设备、安全附件、吊具的完好性。作业时做好封闭、警示和监护措施。严格执行十不吊等作业要求。常见问题:

(1) 操作人员未劳保着装及操作现场未设置警戒线及警示标识。

(2) 地面水平支撑基础不稳固。

9 结语

从以上施工中存在着不安全现象来分析, 主要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9.1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

人是施工的主体, 所以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必须放在首位。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首要条件。

9.2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对此, 沈阳采油厂采取了四级监督的管理方式, 即建立厂安全管理部门、基建管理中心、监理、和大队级单位四级安全质量监督体系。

9.3 加强施工图纸审查及施工技术措施审查

通过施工图审查及技术措施审查可以在施工前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辽河油田工程建设系统HSE风险识别手册.

油田现场 篇2

【关键词】油田基建工程;技术管理;材料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油田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工程质量、维护施工安全、缩短建设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所不可或缺的必要举措。因而,为了确保油田基建工程项目能够在当前大庆油田“老区稳产和外围上产”战略深入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支持和持续推动的作用,就必须不断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作为施工现场工艺管理的着重点。

一、夯实技术管理、简化工艺流程

技术系列化和管理规范化是当前油田开发两项总体要求,加强油田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首先就要从夯实技术管理着手,这是实施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尤其是随着油田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大量应用于油田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致使严格执行技术资料、进一步简化原本复杂的施工工艺流程逐步成为技术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加强施工阶段全过程技术管理

首先,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应当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同对施工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基础资料、国际级行业标准技术标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交底档案等资料齐全且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到资料不齐全不施工、设计不合理不施工、交底不到位不施工,同时还要加强培训技术人员,使之能够充分掌握新技术,严格执行技术交底施工规范。

其次,在施工阶段,要严格审核入场施工的设备、机具、人员、材料是否与施工方案一致,施工作业指导书等施工手续是否齐全,尤其是工程变更必须审批手续必须齐全才准予施工,同时还要做好工程施工记录和工程技术档案,以便确保工程项目得以按图纸、按标准、按工艺规程有序组织施工,并为评价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资料要求规范施工以及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最后,在竣工阶段,要根据技术资料和施工记录对竣工项目技术标准和工艺水平是否达到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要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对于达不到工艺技术要求的,必须责令整改。同时,竣工验收合格后必须撰写施工技术总结,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存档施工技术资料,以便为后期维修改造、事故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二)依托科技创新简化施工工艺流程

随着油田地面配套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施工工艺流程简单化既是油田施工现场管理呈现的发展趋势,也是油田基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切实要求。因此,要与时俱进地利用更加契合目前油田特高含水期基建环境新特点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深入研究地面建设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对过去复杂的施工工艺流程重新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去除余冗步骤,合并同质化工艺流程。此外,还要在立项前期进行实地考察,从工程项目建设地区整体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布站级次,将能够实现地面建设资源和设备共享的布站加以合并,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从而减小设备维护难度和管理难度,不仅能够降低工程施工技术风险,还能够实现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

二、精细材料管理,严把材料出入关

材料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建筑物、构筑物等工程建设产出物的原料,油田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原材料。可以说,材料质量是否过关,材料规格是否符合项目建设要求,直接决定了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因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建设原材料,必须实施精细化的材料管理并贯穿于施工现场管理的始终。

(一)制定精细的施工材料供应方案

在施工设计阶段须通过施工环境的考察和材料市场的调研,同时结合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针对施工材料的数量、品牌、规格、产地、价格、尺寸及材质制定清楚详细的材料选用方案,既要确保材料能够达到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又要严格控制投资支出,尽可能地节约材料费用,避免浪费,必要时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最合适的供应商,以获得价低质高的材料供应源。

(二)严格控制采购及入场材料质量

在选择了最佳的施工材料供应商后,要严格按照材料选用方案或者招投标合同中规定的数量、品牌、规格、产地、尺寸和材质等材料特征下采购订单,尤其是对于单次采购量大的订单,必须逐一核对采购材料的准确性,防止因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而延误工期,甚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核对从供应商处采购来的材料与订单和施工要求一致后,还要对入场材料进行质量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指定的材料存放位置存放,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使用的易燃易爆材料要严格按照安全施工管理办法妥善保管,防止因保管不善损坏材料质量甚至危害施工安全。

(三)严格检验施工材料使用工序

严格制定执行施工领用料制度,领料时必须按照施工进度的实际需求填写材料调拨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发放使用,并且每天施工结束后应当对材料进行盘点,防止材料丢失。此外,还要依据材料调拨单记录的材料领用情况,严格检验每一道施工工序的用料情况,既要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等情况的发生,也要避免材料浪费,真正做到合理调配施工材料,为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提供保障。

三、优化进度管理,灵活调整施工安排

油田基建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如期竣工与其能否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因而施工进度管理也是施工现场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工程变更、施工现场环境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因而必须参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已有工程的经验,择优选择管理模式并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遇到突发情况能够灵活变通地切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安排。此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分工程的完成情况,保证不出现因一道工序的延误导致窝工进而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

四、加强HSE监管,保护健康及环境不受侵害

现场施工管理中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安全和环境问题,需要设立专门的HSE管理小组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施工全过程能够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进行,尤其重点加强防火、防触电、防爆和高空操作等高危作业的安全管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产生的污油和含油污水要采取有效地回收、清理措施;对释放出来的有毒有害气体、可燃物质加强监控,采取必要的稀释措施;动火前必须对设备、管线、容器中残留的易燃易爆物质彻底吹扫,以免发生火灾、爆炸及有害气体弥漫;对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采取有效处理、掩埋等措施,禁止焚烧,以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仁德.浅议油田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9月

[2]刘军旺.浅析油田施工的安全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1月

作者简介

油田现场 篇3

1 现场物资优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近些年, 油田生产现场的物资供应系统经过调整结构和内部调控, 在采购额方面的利用率、采购物资的计划实施和降低物资储备与采购物资质量的监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采购、储备、配送、质检等环节向节约化提升取得很大的进步, 使得油田物资的供应系统在整体运转的能力取得非常大的提高, 这一系列的进步措施都给油田生产物资进行优化管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物资运抵生产现场后, 其主要的管理核心就在于对技术指标和质量性能进行复核。物资在投入使用过程中, 做到科学合理使用, 把剩余和备用物资进行安全保管和妥善安置, 把积压的物资灵活调配使用和所有管理问题的监管责任制职责的落实。通过以下管理方法来实现优化目标。

第一, 杜绝生产现场物资浪费, 科学合理的监管、组织作业, 保证投入物料的高效率与高收益, 坚决按照规定额度而确定的物料使用量, 实行限额领料, 如果超出限额, 对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纠正。

第二, 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资积压挤占资金现象。由于油田生产场地离供应仓库一般都很远, 使得基层单位为应对突发事故而储备过多的物料, 因此必须对物资需求执行硬性的定期计划并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从而降低由于计划不周而带来的采购与搬运及仓储损耗。

第三, 优化人力资源, 就是提高物资供应部门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本领, 充分发挥其具有的专业优势, 从而在服务基层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将, 将管理工作放到生产现场, 不留管理瑕疵。

第四, 加强基础工作, 促进企业内部在物流全程一直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的管理状态。物资供应流程从头到尾就是采购计划的早期编制和使用物料的结果一切都来自于基层, 因此对生产现场物资进行管理是供应物资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把物资管理的绩效与质量管理相紧密结合, 从而在根本上抵制与生产实际不相符合而产生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增大企业管理成本。

第五, 创造优良的生产环境, 将安全和环保的理念融入现代企业, 在现场的备用料、多余料和废料都做到合理保养和妥善保管, 对有毒害的或易燃易爆物品都应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

2 现场物料优化管理的主要原则

2.1 经济效益原则

物料在到达现场后其使用效能穿插于生

产中的每个环节, 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 要在每个环节精打细算, 做到投入少收入高, 坚决反对浪费和违规开支, 克服只抓质量和进度而不计成本的生产进度观, 而应在降低消耗和节约成本方面多做工作, 并同时在生产和经营诸多要素中, 根据具体工作内容从而提高物资预算精确度, 全面考虑在生产工程中的困难与不确定因素, 要严格执行物资需求计划, 严格控制物资需求带来的变更或变更次数。

2.2 科学合理原则

物料领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应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 做到科学化的现场管理。做到合理的操作方法与作业流程, 尽可能的采取库房集中配发方式领料, 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和实现二次物料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2.3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生产现场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是为了很好的调节从而进行油气生产, 物资需求等诸多因素务必落实到每一道工序和生产环节, 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个人, 如何操作都必须有明文规定, 执行过程克服主管的随意和盲目性。具体来说就是岗位职责的区分, 每件事都有人管且下放到个人, 而领料权限可以根据不同班组和工种来发放从而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笨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碎等物品进行明文规定, 活动过程要有记录, 便于总结和定期检查。

3 优化现场物料管理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3.1 以人为中心, 优化生产现场全员的素质

杜绝物料浪费和提高使用效益是直接由人来完成的, 因此加强对一线职工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现场物料管理要以“人为核心”, 通过提高人的责任意识达到管理目的, 这里的人是指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 高度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3.2 以班组为重点, 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

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 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 工作对象也在现场, 要对现场进行勤检查, 严管理。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 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 优化物资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3.3 以技术经济指标为手段, 优化生产现场的管理效益

物资消耗在油田生产中占据着成本的大头, 也是可变成本中重点挖潜的对象。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非常注重现场物料的管理, 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好经济杠杆的功能, 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除了杜绝浪费流失的现象外, 还要注意将物料在现场的使用效果和改进意见及时反馈到物资采购部门,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提高性价比。

总之, 在油田生产现场, 我们只有加强对物资的优化管理, 采取有效的策略, 我们才能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从而提升我国由石油大国而转变为石油强国, 永远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胡汉清, 冯伟.石油石化企业地面工程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J].企业导报, 2011, (04) .[1]胡汉清, 冯伟.石油石化企业地面工程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J].企业导报, 2011, (04) .

[2]黄宇.在采购和现场管理中谈施工企业物资成本管理[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07, (06) [2]黄宇.在采购和现场管理中谈施工企业物资成本管理[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07, (06)

[3]李文英.浅谈上海石化如何搞好物资的计划管理和合理储备[J].中国市场, 2010, (49) .[3]李文英.浅谈上海石化如何搞好物资的计划管理和合理储备[J].中国市场, 2010, (49) .

油田现场 篇4

目前某油田已连续三年稳产300万t以上,但随着产建井数的逐年减少,油田稳产难度逐渐加大。在查层补孔、井网调整、精细注水等综合治理基础上,储层重复改造的作用至关重要,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成为新时期某油田稳产的重点方向之一。

2 体积压裂工艺体系

2.1 造缝机理

根据机理分析不难看出,要成功实现裂缝网络的搭建,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地层基质岩石需具备一定的脆性特征;

(2)具有一定的层理与天然裂缝构造;

(3)满足裂缝净压力达到一定的限制,或通过射孔、缝内转向、排量优化等保证水平两向应力差与天然裂缝形成一定的角度,实现天然裂缝的开启且与人工裂缝的有效沟通。

2.2 工艺参数

通过模拟排量与净压力关系,采取6.0m3/min的排量基本能够满足天然裂缝开启所需的净压力,但为了产生更多的横向分支缝,需进一步提高缝内净压力。但并非是排量越大净压力越高,在8m3/min以后,净压力提升幅度变缓。因此,体积压裂排量的适用范围在6.0~8.0m3/min之间。

2.3 液体体系

由于体积压裂追求的不仅是原始裂缝的开启,同时要求形成一定规模的缝网,这就要求压裂液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在改造初期,压裂液不能形成滤饼,应依靠液体的弹性携砂。这就要求压裂液体具备高滤失、高弹性、低粘度的特性,保证液体的有效作用距离及波及体积;

(2)由于施工排量大,应配备具有良好流变性能且降阻效果好的液体,可通过在基液中添加降阻剂实现;

(3)较大的压裂规模要求压裂液的成本较常规压裂降低,配置方便,存放要求低,酸碱腐蚀性小;

(4)对储层伤害小,易返排。

3 杏18-A井方案设计

根据地应力场分布判断,该井最大、最小主应力方向并未发生变化,此次压裂通过开展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一方面开启主裂缝规模,延伸原有裂缝长度,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体积压裂工艺原理,沟通更多天然裂缝,扩大裂缝网格,增加泄油面积。

结合储层物性及初次改造程度,进一步提高加砂强度及施工排量,降低产层与隔层应力差值,增加纵向改造程度;增加入地液量,结合低砂比追求缝长,更多地沟通天然裂缝。降低基液粘度,液体体系采用滑溜水,要求基液粘度在170S-1下不低于9MPa·s。泵注前期石英砂支撑剂采用40~70目规格,后期采用20~40目,砂比逐渐增大,铺砂浓度逐步提高,确保在闭合应力下主缝优势。

4 现场应用

4.1 施工概况

2012年8月对杏18-A井实施混合水体积压裂施工,同时开展嵌入式震点探测实施裂缝监测。地层破裂压力17.8MPa,破压后工作压力14~16MPa,停泵压力9.5MPa,施工过程顺利无异常。裂缝监测显示压裂产生了一条NE55.2°主裂缝,裂缝总长245.8m,两翼相比,裂缝向东翼延伸较多。裂缝的影响高度为36.7m左右,产状为垂直。

4.2 压裂效果

杏18-A井重复压裂12h后开始抽汲排液,2d后抽深稳定在1150m,每天抽次保持在110次,日产油8.8m3,日产水10.6m3,连续抽汲三个班氯离子稳定在1 9300左右,于2012年9月7日下泵投产。

5 结论

结合微地震裂缝监测结果,该工艺从裂缝体积本身有了较大程度的突破,增大了泄油面积,导流能力的增加恢复了油井正常生产能力,较常规压裂裂缝体积扩大了126.7%,增油效果增加了1.7倍,且含水上升幅度较常规压裂低2个百分点,在储层重复压裂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改造优势。

摘要:以某油田杏18-A为例,通过研究表明,较常规压裂而言,重复压裂工艺形成的裂缝体积增大了126.7%,平均单井日增油提高1.7倍,重复改造效果显著,可在某油田等致密砂岩油藏推广实施。

关键词:体积压裂,致密砂岩油藏,工艺体系

参考文献

[1]SY5397-91,油气储层评价方法[S].

[2]姬伟,申坤,张育超,等.安塞油田致密砂岩井体积压裂现场先导试验[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5,(04):83-86.

[3]马旭,郝瑞芬,来轩昂,等.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矿场试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06):742-747.

[4]吴翔.奈曼油田低渗稠油油藏压裂工艺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5]任闽燕,姜汉桥,李爱山,等.非常规天然气增产改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02):103-107;118.

[6]党勇杰.柴西北复杂油水薄互层分层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4.

油田现场 篇5

1.1 系统功能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多路监控、云台及镜头控制、视频录像、视频检索与回放、报警与报警联动、多级用户密码管理、日志管理功能。

1.2 系统总体架构概况

视频系统设计一般采用分布式设计, 共由视频采集系统、监控中心系统、报警分析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图1是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

2 应用情况及问题

2.1 系统总体架构概况

冀东油田陆上油田作业区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

2.1.1 基于有线自动化网络的系统总体架构图

陆上油田作业区的大部分平台已经建立好完整的自动化网络, 各个平台通过光纤连接到各采油区中控室, 可以直接添加摄像头和视频编码器。系统架构图见下:

2.1.2 基于无线网络的系统总体架构图

陆上油田作业区有一些偏远的平台, 这些平台平时巡井的间隔长, 更需要视频摄像头。但是这些井场的通讯基础设施不完善, 没有铺设光纤, 因此就必须借用原来已经铺设好的办公网络无线基站作为“中继器”, 跨网段进行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图见下:

2.2 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情况

目前, 陆上油田作业区已经在所辖8个采油区共141个平台上安装摄像机245个, 其中红外广角摄像机54台, 红外激光摄像机6台, 红外一体化彩色摄像机182台, 红外一体枪机摄像机3台。建立中心站监控室25个, 采油区级中控室8个。目前已经全部投入运行。

2.2.1 视频监控

能够同时显示多个平台视频, 并对现场的摄像头进行操控。因为采用w e b架构, 所有的监控都可以通过I E进行操作, 并不需要安装多余的程序和客户端。下图为现场画面, 视频的效果清晰, 画面的稳定性、连续性都很好。

2.2.2 报警功能

报警功能是视是基于B/S架构的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依据本平台, 视频信息管理与远程视频服务器控制, 能够全面掌握和控制远端D V R视频服务器信息与状态。远程连接视频终端各子系统, 实现对所监控领域的全面实时的安全监控、应急报警。达到第一时间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的目的, 监控中心可通过系统发送控制指令, 控制终端DVR设备或传感器, 快速反应, 保障安全质量。

在系统开发上, 本系统基于接口式、模块化开发理念, 采用平台级架构体系, 充分考虑到系统以后的扩展性、灵活性、与稳定性, 可极大满足用户在今后系统扩展与升级的需求。

下图是报警监控的画面截图:

其中颜色标记区域为报警监控区域, 当有异常情况时, 会变成红色, 并触动声光报警。上图中间画面即报警后界面。

2.3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陆上油田作业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投运10个月, 目前基本满足生产需要。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目前已经基本解决, 解决方法如下。

a) 夜间视频效果比较差

在设计之初进行过夜间视频的试验, 效果很好, 可是真正实施在空荡的井场上, 发现效果不是很好, 探照灯设计的数量比实际需求的要少, 加之探照灯亮度也不够, 就造成了夜间效果差, 看不清抽油机的情况。

下图为夜间效果总图, 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 平台的夜间效果因为探照灯的照度和方向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可以从上图看出夜间如果没有灯光的情况下, 只能依靠摄像头自带的红外灯补光, 但是由于功率和特性的原因只能照亮一小部分范围。

解决办法:1、对于灯光不足的井场补灯, 2、增强摄像机的夜视功能。

对于方法1, 我们发现增加投光灯的同时增加了用电设备和用电量, 增加设备意味增加设备的损坏几率, 增加的用电量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 基于以上因素, 我们一般尽量控制平台的投光灯数量, 只保证平台的基本亮度。

对于方法2, 我们实验了在摄像机上更换红外灯为氙气灯的效果, 发现在低功率的氙气灯的照射下, 夜间的视频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由于氙气灯的定向性较强, 可视范围还有待于提高。

下图是改善后的夜间效果:

b) 访问用户的增多增加网络负担

系统前期调试时, 用户量少, 视频流畅。但是随着系统的使用时间增长, 系统的访问量也不断的增加, 目前整套视频监控系统的访问量在100用户以上, 造成整个系统的负担增加, 丢帧率90%以上, 画面极不流畅。通过检查, 发现造成丢帧率增加的原因是系统的访问量增加造成了视频转播服务器的响应带宽不够, 如果按照每个用户看4个画面计算, 一个用户的带宽为8M, 100用户的带宽是800M左右, 这对于只有128M带宽的服务器来说访问量太大了。

解决方法:对网络所有交换机开启组播模式, 并在所有客户端开启组播模式。

作为一种与单播 (Unicast) 和广播 (Broadcast) 并列的通信方式, 组播 (Multicast) 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 从而实现了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 能够节约大量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传统的单播和广播的通信方式均不能以最小的网络开销实现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 IP组播技术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下图所示, 当IP网络中的某些主机 (即Receiver) 需要信息时, 若采用组播的方式, 组播源 (即Source) 仅需发送一份信息, 借助组播路由协议建立组播分发树, 被传递的信息在距离组播源尽可能远的网络节点才开始复制和分发。

通过对组播技术的引用, 原来系统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 目前所有用户均可正常访问系统, 并且画面流畅, 丢帧率控制在2%以下。

3 结束语

数字化油田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除了设备的更新, 对于人的认识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视频监控只是一个机械的工具, 它只是我们管理油区的一个手段, 真正的管理核心还是我们广大用户。如何加强管理, 利用好视频监控系统, 更好的为油田生产服务才是数字化油田建设后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3C.石油石化生产园区监控解决方案[EB/oL].来源于H3C门户网站.

油田现场 篇6

为此, 油田施工项目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 加强对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 确保临时用电的安全。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主要问题

1.1 石化企业临时用电行业技术标准缺失

目前实施的临时用电安全类技术标准主要是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和建设部编制的建筑施工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编号为JGJ 46-2005) 。这两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施工行业, 而不是石化企业。一些石化行业的中央企业, 为规范本行业的临时用电安全, 就制订了本系统的企业标准, 如中国石油制定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范》 (QSY1244-2009) 等。

1.2 施工现场常用电气设备使用问题

1.2.1 外电防护和接地接零保护问题

由于场地的局限, 施工用电的外线小于安全距离, 不采取防火防爆、防触电、防破损的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线路过道无保护的电线老化、破皮未包扎。

接地接零系统不规范, 如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混接;为保证安全使用, 电机、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

1.2.2 配电箱及开关箱安装使用问题

施工作业的空间和通道堵塞, 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或开关箱安装高度及与用电设备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 分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周围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化品, 物料一旦发生泄漏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等次生事故。手持电动工具大部分不设置移动式开关箱。

电箱内的电气配置不符合安全要求, 如安装的隔离开关不具有可见分断点, 有的安装搬把式开关 (此类开关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 ;有的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和隔离开关顺序倒置;有的仅安装漏电保护器, 不符合“一机一闸一保护”的安全要求。

另外, 还存在施工现场使用木质开关箱和明装隔离开关, 或使用倒顺开关代替隔离开关;开关箱 (末级) 无漏电保护或保护器失灵;安装位置不当、周围杂物多等不便操作;电箱存在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等问题。

1.2.3 电焊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照明等现场使用问题

电焊机是石化行业施工现场使用较多的电气设备机械之一。电焊作业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电焊机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电焊机的电源不使用自动开关;一次侧电源线过长, 远远超过5m, 一旦破损易发生触电事故;二次线不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而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二次线的地线;电焊机无防雨罩, 电焊工冒雨从事电焊作业;电焊工的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 不戴绝缘手套, 不穿绝缘鞋等。

另外电焊作业期间, 对周围的易燃物品不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 也是导致电焊作业时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持式电动工具也是施工现场使用较多的电气设备之一。如手电钻、电锤、冲击钻、手提砂轮、电动螺丝刀、电动板手、手持式切割机、手持式角磨机等。手持式电动工具由于振动、受潮、接线错误等原因造成手持电动工具漏电, 发生触电事故。

手持式电工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工具的电源引线任意接长或拆换, 中间有接头;擅自拆卸和修理电动工具;工具存在绝缘损坏、护套破裂、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等问题时仍然继续使用。另外, 使用前不检查工具是否正常, 无人操作时不切断电源的现象也较多。

对于石油项目, 现场照明的突出安全问题是安全电压和防爆安全问题。手持照明灯未使用36v及以下电源供电;使用36v安全电压照明线路混乱和接头处未用绝缘布包扎;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不防爆等问题。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对策措施

要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管理工作, 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建立健全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要解决临时用电安全的问题, 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石油企业内部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临时用电行为。例如, 可通过实施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的许可审批制度, 作业前对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并采取措施;作业期间加强安全巡查监管, 作业后加强临时用电的完工验收工作。

2.2 提高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水平

施工现场使用的许多电气一般为通用型。不一定适应施工现场和使用环境 (如多尘、室外、潮湿、移动, 防爆、高温季节等) , 很多电器 (如漏电开关、空气开关等) 新的产品参数正确、状态正常, 使用一段时间后动作迟缓, 漏电动作数据不准确, 甚至失效。

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电气设备, 首先要加强对新购置电气设备的验收管理, 杜绝不合格电气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再次, 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如配 (用) 电设备、漏电空气开关等关键电气设备必须进行现场巡查监控, 及时发现劣质电气设备;第三, 对质量与稳定性存在问题的产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处理;另外, 对漏电开关、手持电动工具等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测, 如果无检测能力, 可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另外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工作责任制, 确保施工用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2.3 严格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安全防护用品是保护施工人员的最后一道防线。企业必须根据临时用电的现场作业特点, 为在施工现场有可能直接使用电动设备人员配备合格的防触电方面的防护用品 (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 并督促操作工人按规定正确使用劳防用品, 教育操作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杜绝违章操作, 严禁在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带电操作。

2.4 强化用电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为保证临时用电作业的安全, 作业前, 针对施工临时用电的特点, 相关部门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 让其了用电的基本知识, 特别是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和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方面的教育。另外, 在日常的教育培训过程中, 应加强对员工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训。教育员工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气设备, 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 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另外, 还要加强对用电过程中引起的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 开展安全用电方面的应急演练, 掌握科学的应急处置程序, 防止和减少用电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3 总结

油田项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到的部门多, 工种多, 施工现场突变因素多, 需要通过企业有力的组织协调、技术支撑和科学管理方能实现临时用电的安全。

参考文献

油田现场 篇7

近年来,国内各采油厂已进行了油井现场监控系统的试点工作,然而在传统的油井现场监控系统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油井现场设备可靠性低,可维护性差,不能承受油井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数据开放性不够、数据不能共享等方面[1]。油田的现场有十几个计量间,而且每个计量间离中心控制室都很远,天天都要对油的温度、浓度、压力等进行多次采样,人力物力需求很大。同时又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输送的油温、浓度、压力等进行调整,因此计量间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是将自动化技术与油田生产过程相结合,以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来替代传统的人员抄表、专人巡检等老旧生产方式,从而构造一个可对生产

过程进行实时、精准、安全、方便监控的自动化平台,可精简冗余人员、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升油田的生产效益[2]。

1 系统基本结构

油田计量间数据采集系统以PLC为核心,选用西门子S7-200CN系列,中央处理器单元为CPU224CN。S7-200的CPU模块有一个24V DC传感器电源,它为本机输入点和扩展模块继电器线圈提供24V直流电源[3]。从硬件结构看,PLC是由CPU、存储器、I/O接口单元及扩展接口、外设接口和电源部件等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系统总线连接。PLC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为方便采集系统的升级和扩展,该采集系统还使用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5,控制4路模拟量输入和1路模拟量输出[4]。

在油田计量间现场监控系统中通过传感器对油罐内油的压力、流量及温度等数据进行采集,模拟量信号通过传感器转变为控制系统1~5V电压或0~20mA电流,再经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将该信号传送给PLC。PLC对采集到的信号处理后,通过RS-232/PPI多主站电缆线与上位机建立通信,把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上位机。通过组态系统动画实时显示现场工作状态和数据,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5]。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后,先初始化I/O通道,设置输入量的范围。压力传感器获得的压力值由模拟量输入模块EM235进行A/D转换后送入PLC中,对输入的电压值与设定值间进行PID运算,输出运算结果,然后返回主程序,通过工程量的逆变换将读入压力值转换为对应的显示数字量,再由锁存器通过输出模块产生本周期的控制输出并显示[6]。当现场油道压力超限时发出报警信号。执行以上步骤,依次对计量间内油的压力、温度、浓度等进行数据采集并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3所示。

2 监控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S7-200作为从站的核心控制器,对每个油井的油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传给主站S7-300,主站处理再传给上位机[7]。再通过北京亚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KingView6.55组态软件对计量间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组态,实时显示计量间设备的工作状态[8]。整个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

整个从站的硬件组成有自动切换模块、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报警处理模块。其中检测模块由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浓度传感器等构成,对计量间油罐内油的温度、压力、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STEP-7 Micro/WIN为用户开发、编辑和监控自己的应用程序提供了良好的编程环境,文中选用STEP-7 Micro/WIN为编程软件。编程软件支持STL、LAD、FBD三种编程语言,编译与调试程序[9]。用RS-232/PPI多主站电缆连接S7-200与编程设备,然后为STEP-7 Micro/WIN设置通讯参数与S7-200建立通讯,把编辑好的程序段下载到S7-200[10]。

为保证S7-200PLC能够正常与组态王进行模拟量输入通信,编写组态王与现场PLC的通信程序。程序如图5所示。

图5程序梯形图

在KingView6.55工程管理界面上建立一个“油田计量间现场监控系统”的新工程。画面内将现场系统各组件进行系统组态,“数据库/数据词典”定义所需变量,编写命令语言,实现系统组态。系统组态画面如图6所示。

图6油田计量间系统组态(参见下页)

油田计量间系统正常工作时,通过系统监控组态界面可以看到当泵运行时,油从油井中抽出,在计量间内通过翻斗计量设备计量抽油量,流量、压力以及温度传感器分别采集生产现场油的流量、压力及温度等数据,经PLC存储与数据处理后和上位机建立通信,把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上位机。通过组态系统动画实时显示油田计量间工作状态和现场数据,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3 小结

油田现场 篇8

1 资料的监督与管理

采油厂建立油田开发管理实际的分类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势在必行,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全面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未来油厂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然, 作为油田的管理者必须要做好前期工作, 结合好采油厂油田开发的现状, 制定合理的网络体系。采油厂规定, 地质研究所必须要全面的做好现场资料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包括油田开发的方案设计, 月度季度年度的资料录取, 现场质量监督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采油厂小队也要做好油水气井的资料录取和油井动液面, 示功图分析的取样工作。作业小队要重点监护好油水井维修, 已经实施过程的的资料描述与工作总结工作。监测大队必须要根据相关的要求, 严格把关, 重点做好监测工作, 流体分析化验等等方面的工作, 以确保在采油过程中安全性和实效性。

2 针对油田开发现场资料质量监督管理提出的几项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网络系统完善相关制度

建立合理的网络监督体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必须要结合采油厂的实际采油情况, 通过对现场资料的严格分析, 来制定最有效的管理网络。专门成立质量监督小组, 来确保油田开发的现场工作, 同时还要结合现场资料录取质量的监督管理实际, 由主管地质方面的高层担任决策者一职, 甲方为采油厂, 乙方为作业大队, 监测大队外协部门共同担当, 第三方就是地质所。各个作业小队采油队都要设立各自的质量监督员, 这样就可以形成了油田开发现场资料录取质量监督管理网络。另外还要制定监督员的职能权限内容等资料录取考核办办法的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油田开发现场资料监督验收结算管理网络。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这样的网络要根据市场的运作要求, 这样才会更有实效性。该网络的体系要点是厂监测大队作业大队外协部门的所有现场资料录取都要由采油小分队签字盖章来确认, 然后再有地质研究所来严格把关, 达到要求, 并且符合集团公司以及采油厂内部规定的, 予以签字盖章。所有手续过关后再由施工单位拿着相关的凭据到结算中心结算。

2.2 全面提高技术培训

应当确立现场开发资料质量监督网络后, 我们应该着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甲方的监督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相关部门的专家要对在岗的监督员进行多次任务培训, 从而达到强化的作用。这样不仅会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水平, 还能全面保证工作的效率。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 油田开发更是一样, 除去为完善的制度外, 更对油田现场开发资料录取质量进行严格监督, 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素质要求, 也要全面提高, 大量招聘相关专家进行培训, 丰富工作人员的各项知识, 提高基本素质。要真正的做到合格上岗, 持证上岗, 这些做到了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油田开发中, 更有效, 更节约, 在老区的油田开采中自然递减的状况, 才会得到最有效的缓解。

3 加强健全监督措施

完善各种监督措施, 是一个必备的过程, 油田开发现场资料录取质量监督内容, 在大致上可以分以下三大类, 一是以采油队为主体的油水井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录取, 第二是一作业小队为主体的, 第三类是外协部门厂监督大队的动态资料监测。对这三大类的监督必须要采取完善的管理办法, 例如采油小队对作业井口的监督, 要从维修开始到生产进行全程监督, 整个过程要全方位监督, 详细的做好记录工作, 以备不时之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阶段质量监督验收例如修井作业是每一个月一次质检, 厂监测大队外协部门每月质检一次, 采油队资料是每一个季度进行一次质检, 另外还采取了抽样检测的监督措施。通过各种各样的质量监督工作, 来确保油田开发现场资料录取质量的提高, 同时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4 结语

在根据油田的开发现状和油水井现场管理资料的实际情况下, 建立合理有效的相关网络化管理制度, 是未来油田开发的大势所趋, 通过合理的制度, 来提高监督水平, 坚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 加强对现场资料录取的质量监督, 完善的油田开发现场资料质量监督网络, 和有效的管理, 对一个油田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占据的相当重要的位置, 它是油田开发的主线, 自始至终的贯穿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在开发工作的后期更是如此。严格按照管理方案的规则进行管理, 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的同时, 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只有适应油田开发管理市场经济的前提下, 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效扎实的开展工作。在这方面可以说任务是异常的艰巨和繁重, 但是潜力更是巨大, 只有坚持不懈的开展这项工作, 才能最大幅度的减少工作中的不必要的失误, 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才能将老区产量自然递减的情况逐步减缓, 从而进入到油田开发的正式轨道。

参考文献

[1]谭秋艳, 刘慧玫, 于忠.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方法的研究分析[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 (06)

[2]佘庆东.提高油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 (01)

[3]李晓春, 姜小兵, 刘远颖, 张丽萍.优化内控测试方法降低内控测试成本[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02)

上一篇:分布决策下一篇:互联网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