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洼油田

2024-05-14

小洼油田(共3篇)

小洼油田 篇1

前言

小洼油田是1991年投入开发的稠油油田, 开发层系为沙三段, 东三段, 东二段油层。为挖掘油田剩余油潜力, 2005年以来利用水平井技术实施东三段边部薄层扩边, 洼79井区难动用油层开采, 东二段油层薄层动用, 沙三段蒸汽驱完善注汽井网, 提高油田采收率。截止2011年10月, 共部署水平井33口, 开井30口, 日产油92.3t, 占小洼油田产量的20%, 累积采油13.9×104t。

1. 修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洼油田平均单井检泵周期402d, 水平井平均单井检泵周期210d, 与区块平均检泵周期相比降低了192d。以洼38-东H2井为例, 该井检泵3次, 检泵周期平均只有155d。从修井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影响检泵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1.1 油稠, 井眼轨迹复杂, 管杆偏磨严重

小洼油田东二段、东三段、沙三段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分别为5757 m Pa.s、7478 m Pa.s和12615m Pa.s, 由于油质较稠, 摩阻大, 在生产过程中, 造成抽油杆弯曲, 偏磨严重。由于井眼轨迹复杂抽油杆接箍磨损、油管内壁形成纵向沟槽, 并且在深井泵内沉积大量的铁屑, 导致深井泵漏失。防偏磨措施难度大。

1.2 地层胶结疏松, 出砂严重

小洼油田东三段油层, 岩性较细, 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细砂岩占47.6%, 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占17.8%。东二段油层主要发育在断块的主体部位, 岩性以细砂岩为主, 占39.3%, 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占60.8%, 胶结疏松。小洼油田出砂严重的水平井共7口, 主要集中在东二段和东三段, 平均单井周期出砂量4m3。水平井均采用筛管完井。砂样粒度中值大于水平井筛管挡砂粒径 (0.25mm) 的水平井有3口:洼38-东H2、洼38-东H303、洼38-东H3。

2. 配套技术研究

2.1 防偏磨技术研究

既可防偏磨又要对油管具有保护作用, 是解决水平井偏磨的关键。筛选在抽油杆上直接注塑的抽油杆整杆扶正技术进行实验。把每根抽油杆作为一个防偏磨单元, 根据井斜数据、生产参数、现场偏磨情况, 磨擦副高分子纳米塑料, 为“软-硬”, 而不是“硬-硬”组合, 避免杆管偏磨, 减小对油管的损伤。

2.2 冲砂技术研究

2.2.1 改进冲砂管柱

管柱提放过程中刮碰产生的遇阻, 从完善管柱结构方面来改进, 主要解决冲砂管柱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管柱可以在造斜段随井眼轨迹发生弯曲;二是减少管柱提放过程中的卡、阻情况的发生, 改进措施是:

(1) 油管, 将造斜段和水平段的油管接箍加工成较大的双向圆倒角 (3mm×45°) , 降低接箍台肩与套管刮卡的机率。 (2) 笔尖, 要有足够的返液井口通道, 以减少对井底造成回压, 同时不能带有尖锐角度, 防止管柱遇阻, 笔尖损坏。将常规冲砂笔尖, 改成三孔专用冲砂笔尖确定水平井冲砂管柱结构为:专用笔尖+造斜段和水平段的双倒角油管+垂直段的普通油管。

2.2.2 应用连续正反冲砂技术

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冲砂全过程不停泵, 连续冲砂、连续携砂上返;在遇到复杂情况时, 可以随时转换正反冲砂方式, 确保了冲砂过程中的井下安全。工作原理是利用井口特殊密封装置、冲砂换向阀组及地面三通和控制装置, 实现在下放及接单根时, 不停泵作业, 利用反冲砂携砂能力强的特点, 实现安全、高效的冲砂作业。由于使用了冲砂换向阀组和地面三通, 不但可以做到接单根不需停泵, 还可以随时倒换阀门, 变换正、反冲砂方式。

3. 水平井作业监督管理

根据近几年水平井现场作业情况和当前技术水平, 从设计、现场监督、现场作业管理、作业工序等方面着手, 制定水平井作业管理办法。重点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1) 水平井设计资质管理。设计人员要求有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井控培训合格证的设计人员。

(2) 水平井井下作业工程设计交底。水平井措施类作业施工由负责单位向施工单位交底, 维护性作业由采油区向施工作业队交底, 大型措施如压裂酸化施工作业由采油生产单位和作业施工单位的技术主管主持并形成会议纪要。

4. 结语

4.1 抽油杆整杆扶正技术防偏磨能力强, 在井身轨迹弯曲、倾斜、偏磨严重的水平井中应用, 可明显减轻油管及抽油杆的偏磨损伤, 取得了显著的防偏磨效果。对稠油油田水平井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4.2 水平井冲砂管柱的设计, 有利于提高冲砂效果。连续正反冲砂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不停泵冲砂作业, 从而避免砂子回落而造成的砂卡管柱事故。

4.3 为水平井防砂做好技术研究, 加快水平段分段挤注工具的研制。目前正在砂样粒度中值小于水平井筛管挡砂粒径的洼38-东H305井进行温固树脂加固井壁防砂技术实验。

小洼油田 篇2

根据小洼油田洼38块的构造来看, 其主要位于辽河断陷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的北端, 并且, 其是辽河断陷盆地典型的深层普通特稠油油藏。总的来说, 小洼油田洼38块的开发从上到下主要包括东二段、东三段和第三系三段三个部分, 油藏埋深在1150米和1460米之间, 在1990年开始使用以后, 动用含油面积已经达到8.9平方千米, 动用石油地质储量已经有32240000吨。与此同时, 在二十摄氏度时, 稠油的平均密度已经达到0.984克每立方米, 而在五十摄氏度时, 地面原有粘度处于5757mpa.s和70000mpa.S之间, 在采用蒸汽吞吐为主、汽驱为辅的方式进行油田开采的情况下, 小洼油田洼38块的产量正处于低速递减阶段。

2 小洼油田洼38块的开采情况

从1990年开始, 小洼油田洼38块此阿勇的开采方式就是蒸汽吞吐方式, 在开采成功后, 其主要组成包括东三、东二、沙三三套层系, 并且, 初期投产采用的是141×200米的井距正方形井。直到1998年, 油田的整体加密开始结束, 此时油田的平均吞吐为八周期, 在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后, 整个油田的产量出现快速下降的情况, 从而进入快速递减阶段, 直至2000年底, 每天的产量只有480吨。在2003年八月以后, 小洼油田洼38块的开采方式转变为老井吞吐和局部汽驱方式, 并且, 连续五年的产量都保持在没有500吨, 充分体现出小洼油田洼38块的开采产量逐步递减的现状。

3 小洼油田洼38块中不同递减率模型的分析

在小洼油田洼38块的开采过程中, 想要更准确的预测其产量情况, 则需要注重不同递减率模型的构建, 并合理运用矿场资料统计的产量构成法、产量组成法等, 才能比较全面的掌握小洼油田洼38块的产量递减规律。目前,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产量构成法、Arps递减法、产量组成法、广义翁式模型等10种方法。根据HCZ模型法的应用情况来看, 在油田开发资料的统计中明确提出了产量、累计产量、开发时间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在T模型法中, 需要充分利用相关公式, 并结合积分, 才能真正计算出小洼油田洼38块产量。在合理应用产量递减率模型的情况下, 其主要是对热采稠油的年产量、可采储量等进行预测, 需要对油田产量的递增率与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 才能根据油田的产量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在充分利用递增率关系式的情况下, 油田的最大开采量可以计算出来。

4 小洼油田洼38块中不同递减率模型的应用

在我国油田开采事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 根据小洼油田洼38块的生产情况来看, 合理应用不同递减率模型, 可以实现其产量的科学预测。一般情况下, 对小洼油田洼38块产量递减规律进行预测, 需要对油田的开发方式、油品性质、开发阶段等进行综合分析, 并对新井的能力进行预算, 才能在结合相关调整措施的基础上, 提高小洼油田洼38块产量递减规律预测的可靠性。在实践应用中, 产量组成法的合理应用是从1995年开始的, 在对小洼油田洼38块的年产进行批分后, 可以对其每年的产量进行相应的预测, 从而在相加预测后相关数值的基础上, 获得小洼油田洼38块的总产量预测值。在采用Gamma模型、HC模型、T模型、Arps递减模型、Weibll模型和广义翁式模型等的情况下, 需要事前将小洼油田洼38块的相关数据准备好, 才能在结合现有的模型预测程序的基础上, 实现各种数据的科学计算, 从而将计算出来的参数值作为小洼油田洼38块的产量指标。由此可见, 小洼油田洼38块中不同递减率模型的合理应用, 对于促进油田开发指标更加完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才能真正实现油田未来产量的科学预测, 最终为小洼油田洼38块的年度计划编制、中长远规划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对小洼油田洼38块的基本情况和开发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并对相关递减率模型的构成进行合理分析, 对于促进不同递减率模型更广泛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加强小洼油田洼38块产量递减规律预测的深入研究, 是我国油田开采事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

摘要:在不断加强油藏递减规律研究的过程中, 通过构建不同的递减模型, 并对产量进行科学预测和确定开采年限等, 才能促进油藏开采指标更加完整, 对于提高油田生产运行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重要影响。本文就小洼油田洼38块进行概述, 对小洼油田洼38块的开采情况、小洼油田洼38块不同递减率模型进行分析, 提出小洼油田洼38块中不同递减率模型的应用, 以全面提高油田开采的总量。

关键词:小洼油田,洼38块,产量,递减规律

参考文献

[1]陈亮.运用单井评价方法初探小洼油田产量规模[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4, 04:127~128.

[2]朱金勇.小洼油田原油产量规模初探[J].化工管理, 2014, 27:179.

小洼油田 篇3

关键词:侧钻井技术,小洼油田,剩余油,技术应用

侧钻井技术是以闲置或废弃油田的井身为载体, 结合地质勘测技术, 在油井下方的特定位置进行侧钻, 从而恢复停产井, 挖掘油田剩余油。由于侧钻井技术具有施工方便、不需要大型专业化的机械设备、前期投入资金少、收益回报快、钻井周期短等一系列优点, 因此在小洼油田以及多数老油田中被广泛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侧钻井技术的操作流程, 然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简单评估。

1侧钻井技术的施工操作规范

1.1井队定向前的准备

(1) 裸眼井。首先收集上部井段井眼轨迹数据。然后按设计要求打水泥塞填井到预计深度, 光钻铤钻具结构钻掉一定的水泥塞, 使水泥塞能承受10KN以上的钻压。

(2) 套管井。对老井进行陀螺复测。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开窗铣锥或者段铣工具在套管上铣出一定大小的裸眼, 以便进行侧钻。

1.2定向工具检查

根据设计造斜率和螺杆钻具的理论造斜率选择合适度数的螺杆钻具, 认真记录螺杆型号, 画出草图, 精确丈量;如果是弯螺杆应对螺杆弯度进行核对, 并且找出弯点刻度线。在记录好定向接头的尺寸后, 应仔细检查循环套是否固定牢靠, 定向键位置与循环套键槽位置是否一致。

2侧钻井技术的操作流程

2.1做好前期地质研究, 明确油井剩余潜力

不同油井的开采程度、地质状况、剩余油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进行侧钻井作业之前, 必须要做好详细的地质调查与研究, 判断油田类别,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最恰当的侧钻井位置。通常情况下, 侧钻井挖潜的剩余油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因地层出砂严重而形成的剩余油。小洼油田所开采的原油密度为0.98 g/m3, 属于重质原油, 这类原油的粘度较高, 当油层内部发生流体流动时, 往往会裹挟油层内部的大量未胶结砂粒, 形成油井出砂现象。当油井出砂问题严重时, 油井所产原油质量下降, 油田被闲置或废弃, 此类油田中会形成大量的剩余油。

(2) 因井网控制不住而形成的井间剩余油。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 或是容易产生积水的油田, 往往会因为高含水原因导致油田开采工作难以继续。就小洼油田来说, 井网建设不够完善, 在关井期间地下水、油间的运动规律很容易发生变化, 加上重力、流体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井内原油会重新聚集在油井周围, 产生新的剩余油。

(3) 构造高部位附件的剩余油。从油井产油变化规律可知, 在同一区域内的多个油井, 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油井单位产油量就高, 原油的含水率相对较少;反之, 在构造低部位的油井单位产油量相对较低, 原油的含水率就多, 而剩余油主要集中在高部位。

2.2确定剩余油富集区, 制定详细地质设计

2.2.1侧钻井部署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侧钻井技术的顺利实施, 结合小洼油田剩余油的特点, 在侧钻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 即在侧钻井之前要做到整体部署、周密安排。由于小洼油田剩余油的分布相对散乱, 因此需要完善开发井网部署, 理想状况下要将所有侧钻井井位安排在剩余油富集区的正上方。

二是灵活性原则, 即根据油田地质条件、断层、油层厚度等实际情况, 灵活选择侧钻井位置。对于油层相对较厚, 出现明显断层的油井, 要尽量靠近断层进行侧钻, 一方面能够缩短侧钻距离, 减少侧钻作业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断层, 产生剩余油富集区, 保证后期剩余油的顺利开采。

三是效益最大化原则。侧钻井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从废弃、闲置油井中开采剩余油, 因此剩余油的开采量直接决定了侧钻井的经济效益。在开采之前, 要精确计算单井控制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以及预期产油量, 保证侧钻开采的经济收益最大化。

2.2.2优化地质设计

首先要进行测斜方位的选择, 要求设计井的方位线及其变化区域与邻井水平位移线不能交叉;选择在剩余油相对较高的地区侧钻;选择在油层发育且分布稳定的区域侧钻;尽量在构造高部位侧钻。

其次是窗口位置的选择。开窗位置选择合适与否, 直接决定了后期油田剩余油开采的顺利程度, 因此, 窗口位置的选择要格外谨慎, 一方面需要做好地质勘查, 防止开窗位置发生偏移;另一方面要做好硬件设备的安装工作, 例如在开窗部位的套管上加设套管接箍, 防止套管脱落等。

2.3加强现场跟踪监理, 完善侧钻井施工规程

考虑到侧钻井施工的环境较为复杂,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侧钻井作业效率, 有必要安排专人进行现场跟踪和监理。一方面能够起到技术指导、工程监测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侧钻现场动态, 及时作出下一步的规划和部署。相关的侧钻井工作人员也要与工程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对于侧钻过程中的造斜率、开窗点、泥浆性能等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映, 最大程度的确保侧钻作业顺利完成。

3结论

(1) 老井侧钻技术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 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操作性比较强。

(2) 不断完善并采用侧钻井钻、完、采等工艺新技术 (如防膨等) , 加强后期管理是保证侧钻井高效持久开发的重要手段。

(3) 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侧钻适当加深深层位油层, 对老区深层位滚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冬琴, 韩建华.套管开窗侧钻井目标优选初探[J].钻采工艺, 2014, (27) :164~165.

[2]高飞, 张立波, 胡浩.河68断块剩余油分布及开发对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1) :44~45.

【小洼油田】推荐阅读:

海外油田05-12

沙漠油田05-16

孤东油田05-17

油田现场05-22

油田腐蚀05-22

油田回收05-23

服务油田06-14

油田钻机06-17

油田运行06-19

油田治理07-06

上一篇:陷阱下一篇:生物新教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