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的开发

2024-05-21

油田的开发(精选12篇)

油田的开发 篇1

一、前言

现今社会对于原油的依赖依然很高,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 对于老区而言, 其油气的产量实现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先前受到开采技术和经济利益的限制, 低渗和特低渗油藏没有被人们足够的认识, 如今对其勘探开发已经成为石油企业实现工业油气增储的一大支柱。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分析和勘探开发, 石油工作者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研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整理归纳出一定的成果认识, 但是, 这些技术创新尚不能完全适应于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 统计数据显示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程度依然处于较低的局面, 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后续的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开发低渗透油藏, 达到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目标。

二、低渗油田常见的问题

1. 地质方面

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孔隙很微细, 受到这一孔隙系统特征的影响, 在固和液界面处, 分子力作用会显著的增强, 致使在储层中流体运移以非常规的渗流形式在进行,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常规油藏油水渗流方面存在实质性的差异, 若注水开发的话, 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将会更加复杂, 还有就是受到低渗透油层较低的吸水能力控制, 再加上油层中黏土矿物具有遇水膨胀的特性, 会给油层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进一步降低了油层吸水能力, 注水见效将变得更差, 反而还会使得注水压力不断上升, 在注水井周围形成高压区, 使得注水量发生明显的递减。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存在一定数量的天然裂缝, 在压裂投产的情况下, 还会形成人工压裂裂缝。由于裂缝的存在, 在对油藏进行注水时, 一旦压力超过裂缝开启压力, 就会使得原本处于闭合的裂缝发生开启, 最终使得注水井的吸水能力急剧增大, 产生一定程度上潜在的危害, 如油井发生严重的水窜现象或暴性水淹。

2. 开发方面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石油需求量越来越高, 致使国内石油储量紧张, 为了解决这一供需矛盾, 油田企业只能对油气的进行滚动开发, 受到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影响, 会很难实现对油田进行良性开发。低渗透油田对于注水的压力和水质情况要求均较高, 而单井产量又很低, 这就造成了对低渗油藏建设投资效益低下。受单井产量低的影响, 为了达到一定开采量的目的, 会相应的增加注水井的数量, 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的投入, 使得投资效益更趋于降低。

3. 其它方面

在环境保护方面, 由于油田区域比较分散, 增大了油田建设的工程量, 扩大了建设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接触, 会直接给整个环境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各项的环保措施进行严格要求。

三、提高低渗透油田效益的举措

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 与低渗透油田效益的直接挂钩的是如何对低渗透油田进行有效的开发, 油田的开发建设对油田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科学的区域开发计划

实践证明, 该计划的实施对油田的规划建设和开发建设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油田的规划建设会进一步促进油田开发建设, 努力提高油田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计划产量的前提下, 从整体的角度上对油田开发和地面建设进行优化, 合理地控制建设规模, 使之与不同阶段的开发规模和区域开发协调统一。

2. 合理的井网

前面有讨论过裂缝与注水压力之前的关系, 受到裂缝的存在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对注水开发井网的部署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当注采井网布置合理的前提下, 使得注水驱油过程中, 整个驱替的流程处于一个优化的状态, 这样一来就会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在相反的情形下, 注入到地层中的水沿裂缝系统出现快速推进的过程, 使得产油井很快就会见水, 发生水淹现象。

为了避免油水井发生水窜现象, 注水的过程必须要沿裂缝进行线状注入, 这样一来, 注水井之间沿裂缝会拉成水线, 伴随注水量的不断增加, 注入水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 会逐渐形成水墙, 最终将基质中的油驱替至油井中。在线状注水情况下, 若注水压力高过岩石破裂压力, 会造成裂缝处于开启状态, 注水井井距大于油井井距的不等距井网布置可以被采用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扩大注水井井距能充分发挥注水能力, 此时在油井中也能见到明显的注水效果, 最终使得地层在压裂后所形成的产能得以很好的保持。

由于水平井等钻井工艺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给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带来了更好更行之有效的手段。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摆脱了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和产量下降快的状态, 可以大大提高单井产量, 使其达到经济开发的要求, 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3. 油田建设的经济评价

对于断块小油田来说, 其自身寿命比较短, 造成了投资风险比较大, 在对断块小油田项目技术经济进行评价时, 不仅要对油田的产量和原油价格变化进行风险评估之外, 还要对项目中投资比重大和消耗成本的重要环节的影响因素给予一定的分析。对油田建设的经济评价, 应将研究重点放在对现行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当然也需要增添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价内容, 减少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一个合理完善的经济评价方法不仅可以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决策性的依据, 还能够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和管理体制提供成立条件。

结束语

如今对低渗及特低渗油藏勘探开发已经逐渐成为了石油企业实现油气增储的重要手段,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作业过程中, 勘探、开发、开采和地面工程建设之间需要相互融合, 彼此之间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进行整体上优化, 井网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 推动了配套技术和工艺技术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努力实现低渗透油田开发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低孔、低渗性质的储层在青海油田区域具有广泛的分布,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进行, 在冷湖地区也被发现该类型的油藏, 其自身具有薄、多散、杂及纵向分布跨度大等特点。为了提高青海低渗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 合理的井网布局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该地区得到了很好地应用, 摆脱了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和产量下降快的状态, 使其达到经济效益开发的要求, 为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低渗油田,开发,井网

参考文献

[1]孙莹.浅谈低渗油田的效益开发[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7) :153.

[2]胡小明.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益提高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04) :191.

油田的开发 篇2

油田开发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

建立以绿色设计为导向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是确保油田开发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手段.近几年来,中国石化在上游开发企业组织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适合油田实际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实施后见到了明显效果.

作 者:闫毓霞 Yan Yuxia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刊 名:安全、健康和环境 英文刊名: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 年,卷(期): 7(9) 分类号:X9 关键词:油田开发   清洁生产   技术体系  

油田的开发 篇3

关键词:油田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量大、节能环保、稳定连续、利用率高等优势,综合开发利用可以替代部分油气消耗,降低油田油气、电力能耗,对油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具有推进作用。各油田均位于沉积盆地之中,在多年的石油勘探开发中,发现了丰富的地热资源 ,在油田开发过程伴生了低温地热资源,但这些资源过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剧了能源与需求的矛盾,使得能源日益紧张, 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加剧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大力推动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油田既是产油大户,又是耗能大户,要适应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控制成本、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油田工作的重心。油田在盆地进行长期的勘探开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与大量的物质资源,具有利用地热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开发油田区域的地热资源,能够减少污染,实现绿色发展,既是油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 是油田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油田区域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一)具有形成地热资源的良好条件

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是大型、特大型沉积盆地,也是我国东部主要油气田所在。这些盆地都油气盆地,其沉积层厚度大,其中既有由粗碎屑物质组成的高孔隙、高渗透性的储层,又有由细粒物质组成的隔热、隔水层,起着积热保温的作用[1]。其它油田所在盆地虽然不是大型沉积盆地,但也有巨厚沉积层,也有利于形成地热水资源。同时沉积盆地是区域水的汇集区,具有利于热水集存的水动力环境,使进入盆地的地下水流可完全吸收岩层的热量而增温,在盆地的地下水径流滞缓带,成为地热水赋存的理想环境,也是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的有利地段。

(二)实钻结果证实油田区域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在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中,在发现油气资源的同时发现多种矿产资源,地热资源是石油勘探开发发现的资源之一,部分油田已将这些热水资源用于补充供暖。在过去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几乎每个油田都发生过井喷,其中有部分是热水井喷,如B283井钻至2965m井深时发生水井喷,水喷出地面温度为90℃ ,折算热水产量3600 m3/d。每个油气田钻井过程中都发现过热水资源,并且产量较高,如渤海湾盆地霸9井1983~2475m井段,泵抽产水100m3/h,井口温度93℃; 南襄盆地X5-804井喷出93.3℃的地热水,产量1000 m3/d。

(三)油田开发过程中伴生丰富的热水资源

油田区域气地热资源除一般地热水资源外,还有另一重要地热资源是采油产出水(含油污水)。

油田开发一般采用注水开发,经过长期的高速开发以后,我国陆上各油田主力油田均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在采油过程中,采出液体中除少量原油外,在采油过程中,采出液体中除少量原油外,80%—95%是35℃-70℃的热水。采油产出水具有分布面积广、水量多、热能总量大等特点,并且会随着油田开发程度不断深入而不断提高。以往由于技术及观念的限制,对采油产出水一般是采用处理后直接排放或回注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所含的地热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形成是巨大的能源浪费。目前技术进步的结果 使这些资源利用具有现实的可能,按实际能够从含油污水中获取热量温差10℃-15℃,这使采油产出水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地热资源。

二、油田区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与管理的思考

(一)做好资源调查勘探

资源是开发的基础,在油田油气勘探开发中,从勘探到开发要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在油田区域的地热地热资源的开发中,资源同样是基础,只有通过调查地热资源储集量、分布、品质,共生资源,才能编制好方案,才能事半功倍,避害趋利,实现效益最大化。

油田区域地热水资源包括油田开发采油产出低温热水资源及符合工农业、民用标准的常规地热水资源即一般地热水资源。对于采油产出水,通过汇集不同区块井站的采油数据,加以必要的统计分析技术及针对性的实验分析就可以确定采油产出水地热资源量及其变化趋势。

(二)加强规划协调

1、规划不同类别地热资源利用方式

在资源调查勘探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块不同地热资源的特点及需求,按照效益优先、绿色低碳、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分别规划不同的地热资源开法利用方式。

采油产出水量大,但温度低并且远离城市及主要生活区,主要应与热泵技术结合,主要代替联合站燃油加热锅炉应用于原油输送加热、伴热、站点保温取暖,此外还可以在处理的基础上稠油开发注汽站代替注汽锅炉用水。采油产出水热能利用才处于启步阶段,因此规划中应加强与研究、技术部门的合作,边生产、边试验、边研究、边总结,加大技术和政策研究力度,加快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的推广力度。

一般地热水资源深层地热、中浅地热和浅层地热资源,应结合资源品质及热源区的用户实际,优先应用代替锅炉供暖,在条件合适时用于洗浴、种植养殖业,这也是国内地热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

2、规划协调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地下热水常常含有较高的矿物质甚至部分重金属,利用后仍有相对较高水温,如果简单利用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不仅导致地热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2]。并且当水补给小于开采量时,热水资源就会逐渐枯竭,因此协调好开发利用与资源 护至关重要。 为此要规划做好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分析开采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开采量,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做好地热水回灌工作,地热水回灌能够提高地热资源采取率,减少污染,使高矿化度地热资源[3]得以利用,保持稳定的地热水位和良好的开采状态,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

3、规划综合利用地热水资源

地热水是集热、矿、水于一体的宝贵资源,应针对本区不同区块的工农业环境、对地热资源需求情况以及地热资源供给、水质等多种因素综合规划,热、矿、水方面实行综合利用、梯级利用、循环利用,才能体现其最佳的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

4、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

油田区域高度分散,作业点与生活区常常不在一起,要开发地热资源高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一方面掌握地方政府、企业的地热开发规划,努力将油田区域的地热开发规划与地方政府的开发规划相协调,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其次是争取由石油企业承担整个区块的地热资源勘探开发,避免无序竞争与资源浪费;再次是努力实现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第四是及时做好矿权申报,依法开采,为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三)充分利用现有油田井网资源进行地热资源开发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田区域有巨量的石油勘探开发井,形成众多的油气水集输管网。在地热开发过程中,除开发利用油田产出水外,在一般地热水勘探开发中,石油勘探开发形成的井、网资源也有独特的价值,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仅可以降低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成本,还可以盘活资源。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不论是地质条件下还是勘探开发实践,均证实油田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油田地热资源,能够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盘活资源、提高效益,实现绿色发展。

(二)采油产出水是巨大的地热资源,加快这一资源的开发,与热泵技术结合,首先油气生产中,是地热资源开发的一条现实快捷通道。

(三)地热资源开发应勘探优先,做好规划, 充分油田现有地质资料、井网资源,统筹安排,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利于持续利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墨香,汪集,邓孝.中国地热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3-66

[2]张慧霞,张正华.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思考[J].可再生能源.2009,27(4):118~120.

[3]唐永香,刘洋,俞礽安等.奥陶系高矿化度地热流体在天津地热开发利用中的分析[J].地下水.2009,31(6):167~169.

油田助剂的开发与前景研究 篇4

一、油田助剂的重要性分析

1. 提高了油田开发的工作效率

众多周知, 原油在开采过程中受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制约, 导致实际的开采能力以及出产原油的质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解决相关问题时, 一方面不断更新现代化的开采设备来取代传统开采设备, 保证开采质量;另一方面则广泛使用石油助剂来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就, 因此石油助剂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的开采效率, 满足了经济社会对石油能源的需求,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2. 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原油在提炼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废料的排放现象, 如果对其放任不管不仅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针对石油废料通过采用有效的清洁助剂, 降低石油废料的污染程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二、石油助剂开发的主要品种

1. 石油钻探助剂产品

(1) 油井水泥外加剂

油井水泥又称堵塞水泥, 是加固油井开采通道, 封隔底层内的油气、水层对输油管线的干扰, 从而形成直通地面的封闭式采油管道, 对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对外加剂产品开发主要是集中在磺酸类聚合物, 其所具有的高耐温、耐盐、高聚合活性特征在油井水泥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率, 保护了油井管道的高效运行。其主要的产品有以下四种:高温缓凝剂、分散剂、降失水剂以及防油气窜剂。

(2) 钻井液处理剂

钻井液处理剂目前的发展主要围绕着环保、抗高温、有机-无机相结合、清洁化学处理剂、新型堵漏材料等方面来进行, 目前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开发已经日趋成熟, 某些产品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经营, 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产品开发应用能够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加强此方面的研发工作。

2. 开采原油所用的助剂产品

(1) 堵水剂。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水因素的影响, 从而为油田的稳步开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使用堵水剂能够有效降低水因素的影响, 堵住水源侵袭的路径, 提高原油开采效率。

(2) 杀菌剂。杀菌剂是保证原油质量的重要基础, 也是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产品。

(3) 酸化缓蚀剂。由于油田所处的环境以及开发过程中, 酸化腐蚀现象比较严重, 对相应的设备以及开采工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使用酸化缓蚀剂能够有效降低酸化腐蚀带来的经济损失, 减少石油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提高经济收益[2]。

3. 油气运输助剂产品

油气运输用助剂主要是降粘剂以及减阻剂, 前者能够保证原油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凝结现象, 有效的保证了原油的输送质量以及运输安全, 为相应石油企业提高了经济收益。后者则是原油灌入输出过程中工作效率的保证。原油流动顺畅才能提高运输的效率, 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能源,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产品开发应用前景分析

1. 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是石油助剂抗高温、抗盐聚合物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然而受限于生产规模以及技术加工问题导致其单体成本较高, 无法在实际中广泛应用。相信随着时间的不断前向发展, 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成熟完善,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产业化经营将会成为事实, 很大程度上促进石油助剂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

2. 环保产品的开发

随着我国确立可持续节能型发展的方针, 相应石油助剂环保产品的开发给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关的环保型产品也将会不断投产使用, 在促进了石油行业发展的同时, 也能够推动相关附属产业的发展, 保证石油开采工作的有序快速发展。

3. 原油运输助剂产品的开发

目前油气运输助剂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然而受限于目前技术水平以及加工设备, 相应的产皮科技含量较低, 经济附加值还无法达到一个满意的程度,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针对此方面问题进行高附加值以及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开发将会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 占有更广阔的市场, 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总结

综上所述, 油田助剂产品的应用在当今油气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相应的产品开发将会朝着高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方向发展, 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油田助剂产品开发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慧铃.论水驱油田化学助剂配伍性试验研究[J].化工管理, 2014, 12 (02) :139.

[2]刘福学.油田助剂的开发与前景研究[J].硅谷, 2011, 12 (19) :9.

谈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测井技术油田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E14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石油工程是我国最为重视的能源工程,由于其埋藏于地质内部,不论在资源结构方面,还是在环境勘测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我国为保障石油工程的有效价值,逐渐在开采的过程中形成全面的测井技术,满足石油工程的开采需要,通过测井技术,既可以保持石油工程勘测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

一、测井技术的定义

油田开发时,测井技术可以把油气井中光、热、电、声、磁和核放射性等信息在物理仪器中反映出来。这些地层内部的物理信息,如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含氢量、电阻率、声波传播时间、电子密度、自然电位等,体现出了油井所在地层岩层的渗透状况、孔隙分布、流体情况。油田开发人员通过分析这些信息间的表现与特征,就可以探知油井内部的岩层构造和地质特点,为油井钻探与开采提供数据支持。由于测井是通过记录钻井内部岩层与孔隙内流体混合物的特征,来分析其物理化学情况的工艺技术,所以实际应用中也称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长期以来,测井技术作为油田开发钻探的重要勘探手段,从1939年开始应用到如今7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有了多次的技术升级。从最先的半自动模拟测井仪,发展到全自动,再到数字化,数控化,直到现在的成像测井仪。测井技术已经成为了油气田工程师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测井技术不仅可以为油井勘探提供重要的工程质量保障,同时也是油气藏开发、油气储量评估和产量测算的重要技术工具。发展到如今,测井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石油工业科技含金量最高的技术之一,也是至关重要的技术。

二、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常用技术

测井技术中包含多类分项技术,根据石油工程的实际特性,选择合理的测井技术种类,提高测井技术与石油勘探的相符度,所以对石油工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测井技术进行分析,突出其在石油工程中的价值。

1、成像测井技术

成像测井具备诸多优势,在石油勘探中具备较高范围的应用。成像测井中,利用共振仪、测井仪、结合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成像测井,利用成像测井不仅可以勘测石油地质纵向、横向声波,还可以捕捉石油岩层的阵列波,由于成像测井可以提高勘探成像的清晰度,收集更多信息,可直观的应用到石油工程中。

2、地层测井技术

地层测井以石油地质中的流体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地层能量,运用能量测试,形成对石油开采现状的规划。首先地层测井具备传感优势,精确分析石油地质的压力变化,得出地下地质的湿度、温度特性;其次地层测井对石油工程中的力度系统有较强检测能力,如:其可检测渗透率,分析地层内流体特性,有效判定流体类别,通过渗透率,预估石油地质层中,石油、水、气的基本含量,地层测井在测量方面体现出便捷、快速的特性。

3、声波测井技术

声波测井,主要是运用声波传递的特性,对石油工程中即将开挖的矿井,进行井层表面研究,在声波测井中,对声幅、声速的分析,均可得出勘探石油的信息,一般情况下,石油勘测将声波测井运用在二次开采中,例如:确定石油矿井后,进行二次分支开挖时,利用

声波测井,研究主次井关系,然后将得出信息,上传到计算机,通过图像技术分析声波中包含的信息,便于制定合理的矿井方案。

4、电法测井技术

电法测井的应用较早,在石油工程中较为常见,利用仪器与电位的关系,感应测井信息。例如:矿井下,安装有测井仪,其可发出电波信号,感应地面电位,得出电阻率,电法测井在后期石油勘探中延伸出多种技术,如倾角测量、感应测量等,其都是建立在电流感应的基础上,实现测井。

5、核测井技术

核测井在众多技术中,属于既具备科学技术,又具备科学思想的方法,以放射性为测井原理,建立放射性核测。通过对石油地质中的岩石进行研究,得出岩石具备的物理特性,然后利用不同性质的核测井,核测井中一类为γ测井,以γ所能辐射到的地理范围为界限,探测矿井岩石,分析矿井内部的环境,协助石油开采;另一类为中子测井,通过岩石与中子之间形成的力,探测石油矿井。

6、随钻测井

在井的开钻准备工作中,把测井仪器安置在钻头位置。让钻头带着测井仪器进行实时测量。这种方法可以随着钻头的不断深入进行实时测量,信息采集速度快,数据结果对于实时指导钻探工作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疑难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钻探是有着天然优势的。

7、电缆地层测试

当油田开发需要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对于流体密度、气、油、水界面需要进行精确分析时,就可以通过电缆地层测试快速得到地层的有效渗透率,同时还可以获得流体的相关数据。这种方法性价比高,应用于地层产能量勘探时,不仅高效,而且是获得数据最快的方法。

三、测井技术的应用

科技不断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在原有的常规测井技术上不断进行了完善和拓展。而新型测井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也在有效丰富着测井的技术手段。时代越发展,测井技术在信息采集的精度和勘探分析评价系统的完善度上就越高。仪器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让测井技术在多源、多波、多谱、多接收器、多传感器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也越来越适应地质复杂,井内条件疑难的油田开发项目。图象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测量参数就可以直接生成二维或者三维图像。另外,对于井眼的覆盖率不断提高,也增加了测井技术对于非均质地层的适应能力。

1、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所得到的井内信息与数据是进行勘探的重要评价。对于分析井内地质情况,进行地质研究和油田开发,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数据支持。油田开发人员通过对获得的井内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可以直接得到井内地下岩石的孔隙性、渗透性和流体性质。这些数据决定了井内是否有油气藏。而进行地质地层勘探评价时,通过这些信息还可以得到油气藏的静态与动态描述。可以说,测井技术是油田开发中的首要技术。

2、地质方面

在进行油田开发钻探时,多个井眼的测井信息可以整合而成整个地区的地下储层的物理描述。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储层的平面分布数据,结合油井所在地区的地质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生成钻井地质剖面图。结合不同深度的地层数据对比结果,得到地层电阻率,之后再根据井内的泥浆含量与孔隙数据,结合剖面图就可以精准得到油气藏所在的位置与埋深。

3、油气藏描述方面

根据测井数据,对地层岩心进行数据分析,把岩层的沉积与特性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油气藏的储层资料,再结合地质中泥岩分布与三维油藏数据模型,通过分析井内孔隙间的流体特点,就可以有效进行油层、水层与气层的划分。进行油气藏钻井勘探时,精确定位低阻

油层与复杂低阻油层,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前期数据。

4、传感技术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

石油测井中,传感器技术已实现网络化,首先传感技术可以与计算机形成系统的连接,实现探测信息数字化,例如:传感技术可将在石油矿井中采集到的信息,快速传递到计算机内,利用相关数字系统,形成图像,有利于勘探人员规划科学的开采方案,保障石油信息时代化的进步;其次形成勘测标准,通过传感技术中的有效技术,更改原始成像,促使成像更加清晰、准确,有助于形成科学性测井数据;最后传感技术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共存,保障石油工程各个工作单位,及时分享测井信息,并给予回应,保障石油工程的进行。结束语

测井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高效,对于油气藏的勘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资源的逐渐消耗,勘探新油气资源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对于油气开发中的测井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型测井技术,如核磁共振测井、成像测井技术等,也将在未来的油田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测井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升级,不仅对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保障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的重要依仗。

参考文献

[1]杜海洋.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能源环境,2012

[2]王刚.测井工艺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

浅谈如何加强低渗油田的效益开发 篇6

【关键词】低渗油田;开发;井网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加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1.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存的技术问题

1.1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见效差

低渗透油层一般吸水能力低,加之油层中黏土矿物遇水膨胀和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油层吸水能力不断降低,注水压力不断上升,致使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压区,降低了有效注水压差,造成注水量迅速递减。

1.2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低渗透油藏孔隙系统的孔道很微细,固液界面上分子力作用显著增强,导致流体产生非规律的渗流。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中、高渗砂岩油藏油水渗流特征有很大差异,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更加复杂。

1.3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应当说,油田开发初期,注采井网是相对完善的,但经过长期开发后,一般都会出现油水井套损,同时油井高含水转注或关井,导致不同开发单元之中,注水井相对集中,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且注入水显示出方向性。从而导致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1.4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1.5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

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1.6绝大部分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且消耗快

低渗透油藏依靠弹性能量开发的采收率一般低于5%,油井自然产能很低,一般只有1-8吨,甚至没有自然产能。经压裂后,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可达到3.6-27.7吨。

1.7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

低渗透油藏的油水黏度比一般小于5,见水后,采油指数连续大幅度下降,采液指数急剧下降,虽在高含水期采液指数慢慢回升,但最终也不能恢复到原始采液指数。此外,由于低渗透油层渗流阻力大,通常采用较大的生产压差投产,见水后通过加大生产压差来提高产量的可能性较小。

1.8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水窜严重

低渗透砂岩油藏往往有天然裂缝,由于需压裂投产,还存在人工压裂裂缝。这类油藏一旦注水压力超过破裂压力或裂缝开启压力,裂缝即处于开启状况,导致注永井的吸水能力急剧增大。当井网与裂缝分布规律及方向不相适应时,沿注入水主流线方向的油井水窜严重,有的甚至注水几天就使油井暴性水淹。

2.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

我国目前已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有些开发效果很不错,也有一些开发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就是因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有其特殊性,低渗透油田最大的特点是与裂缝有关,或者是有天然裂缝,或者是水力压裂造成的人工裂缝。由于裂缝的存在,低渗透油田对注水开发井网的部署就极为敏感。如果注采井网布置合理,使注水驱油时的面积扫油系统处于优化的状态,就可以取得好的开发效果。如果注采井网布置不合理.注入水就会沿裂缝系统快速推进,使油井很快见水和水淹。可以说确定合理的井网部署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

(1)为尽量避免油水井发生水窜,首先必须要考虑沿裂缝线状注水,即井排与裂缝走向一致.这样可不必顾忌因裂缝过长造成注水井之间会很快形成水线。这是因为注水井之间沿裂缝拉成水线后。随着注水量的不断增加,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注入水会逐渐形成水墙而把基质里的油驱替到油井中去。这样可防止油井发生暴性水淹,并获得较大的波及体积。

(2)注水井井距一般应大于油井井距,也应大于注水井与油井之间的排距。这是因为在线状注水情况下,若注水压力稍高于岩石破裂压力,裂缝可保持开启状态。这样在强烈的渗透率级差和各向异性作用下,注水井排会很快拉成水线,若井距排距差异不大,则注水能力富余而油井见效又不明显。若采用注水井井距大于油井井距和排距的不等距井网,则注水井能充分发挥注水能力,油井可以比较明显地见到注水效果,从而使压裂后所形成的产能得以保持。至于具体的井排距应在压裂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裂缝与基质渗透率差异的大小,用数值模拟来优化确定,但一般基质渗透率与裂缝渗透率的比值越小,则井距与排距之比应越大。根据以上分析,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注采井网应该是不等井距的沿裂缝线状注水井网。采用这种井网(与压裂相结合)不仅可以使低渗透油田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由于注水井距加大可使总的井数比正方形井网减少25%左右,使低渗透油田开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开发井网的新发展

以上探讨的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是从直井的角度来论证的。随着水平井等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水平井加压裂可大大提高单井产量,使低渗透油田开发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水平井对于厚度达5-10m以上的单油层最为适合,对于多个单层达到5-10m以上厚度的多油层油藏则可采用多底水平井。目前初步认为合理的井网应该是生产井采用水平井,其水平段应垂直最大地应力方向以与压裂裂缝直交,并以多段压裂形成多条垂直于水平井段的裂缝,以求得最大的产能。注水井可以以直井为主,沿主应力方向布井,压裂投注后形成线状注水。

4.结论

(1)到目前为止,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型式的演化虽然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但其基础井网型式都是正方形注采井网,只是注水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角度不同。但这种方形井网不管方向怎样旋转,其井距和排距差异都不大.因此很难适应低渗透油田存在的很低的基质渗透率和大型压裂后很高的裂缝渗透率之间强烈的渗透率级差和各向异性。

(2)低渗透油田开发合理的注采井网应该是不等井距线状注水井网,其注水井井距一般应大于油井井距,也应大于注水井与油井之间的排距。其具体的井排距大小应在压裂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裂缝与基质渗透率差异的大小确定。

(3)水平井、多底水平井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但其合理的注采井网部署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4)低渗透油田开发往往与裂缝有关(天然的或人工压裂的),因此对注水开发的井网部署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关键。

油田开发及安全管理的探究 篇7

油气地层占据我国油田地层分布的大部分, 并且从古生界到新生界都有广泛分布。尤其是中生界和新生代地层中油气储量最为丰富。现如今, 我国已发现的油田大部分聚集在陆上东部地区,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西部地区以及浅海大陆架迅速发展的趋势, 我国开发了一批重要油气田, 特别是西部油气田的大面积开发。

石油供需关系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还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赖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 预计十年后我国的石油资源将供不应求。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石油资源供求关系相当紧张。虽然目前我国的石油开发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 但就某种层面上来看我国石油安全开采管理工作仍然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油田开发过程中关键装置影响因素多。譬如说:高压高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野外作业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石油安全开采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石油开发生产环境相当恶劣。石油开发地区在野外, 开发生产环境相当恶劣, 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石油开发关键装置和设备多且老化严重。关键装置和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维修更换不及时使得石油安全开采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4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换频繁, 造成我国石油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缺乏连续性、长远性的见识, 不利于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5石油油气集输泵安全性没有保障。油气集输泵站是收集、储存和外输油品的重要场所, 是易燃、易爆甲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对油田开发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众所周知, 安全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通过预防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使我国财产利益得到保障。因此我们要做好油田开发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油田资源合理开发技术的进一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树立“安全高于一切, 生命最为宝贵”理念的同时, 把安全管理体系纳入油田企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风险的概率, 完善企业经营状况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振兴和发展, 还能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能源支持。

三、面对我国目前油田安全开发管理的现况具体应对措施

(一) 提高油田外围开发项目自身防控能力

加强油田开发项目自身防控能力是改善油田治安防范的核心问题。加强外围开发项目自身防控能力主要可以从治安防范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出发。加强外围开发项目自身防控能力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提高领导认知的前提下, 严格控制治安防范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 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油田统一领导的能力;加强外围开发项目自身防控安全防范制度建设这就要求我国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员工安全知识的认知能力, 双管齐下加强油田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实现重点突破;加强外围项目治安防范三防建设这就要求我国安全管理人员坚持强化油田外围开发项目的三防措施, 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监督力度。

(二) 改善油田外围开发项目治安因素

改善油田外围开发项目治安因素是缓解目前我国石油产业安全管理现况的外在措施, 油田整体治安环境的提高对我国石油开发项目安全防范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具体措施主要可以从加大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力度、加大安全防范治安监力度以及政企合作力度三个方面出发。加大公安机关案件侦破力度, 这就要求我国公安机关工作部门在不断研究项目治安新形势的前提下, 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 起到强有力的震慑效果;加强安全防范治安监督力度这就要求我国安全部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工作, 加强对油田企业监督力度, 从根源上取缔不法行为的产生, 做到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加大政企合作力度这就要求我国安全管理人员在油地共建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充分认识油田开发项目治安管理的重要性, 树立整体意识, 从而使工作合力的效率达到最佳。

(三) 改善油田外围开发项目的经济环境

地方经济发展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当地治安的好坏。因此, 实现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措施可以从提高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法制观念以及经济建设出发。提高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础, 大力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缩小贫富差距,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油气资源不良氛围的形成;提高当地人民法制观念可以从强化人民普法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入手, 通过对当地政府和油田企业法制教育宣传着手, 形成人人爱护油田维护油田的良好局面;提高当地局面的经济建设主要可以从油田共建出发, 通过围绕地企共同发展出发, 积极开展小油田, 建设大家园, 从而有助于外围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实现地方经济与油田企业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文.中国东部陆上老油田开发实践与规律探索[A].2009.

[2]李梅, 李榕.油田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优化配置方法及实例[J].石油规划设计, 2009 (05) .

关于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研究 篇8

1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

1.1 非均质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 储层物性在纵、横向上各向异性明显, 产层厚度和岩性都不稳定, 在短距离内就会出现岩相变化或者岩性尖灭, 以致井间无法对比。

1.2 孔隙度以及孔隙结构

低渗透储层孔隙度的变化范围是较大的, 有的可能高达30%, 而有的气田只有5%左右, 例如我国文中沙四气藏孔隙度介于8.86%—13.86%。美国奥卓拉气田孔隙度介于5%—15%, 平均值11.2%;根据孔隙度又把低渗透致密储层划分为了高孔低渗和低孔低渗。高孔低渗储层的岩石主要为粉砂岩、极细砂岩和白空土, 埋层深度较浅。对于粉砂岩以及很细粒的砂岩, 其孔隙度一般介于10%—30%。低孔低渗储层具有极低的孔隙度, 储层主要是由分散在储层演示中的微溶孔组成, 大量空隙是由于沉积后矿物颗粒, 岩石碎屑以及基质胶结物等经过溶解或者部分溶解后形成的。空隙是由短到相对长而扁平的或者带状扭曲的毛细管所连通的。

1.3 地质动态特征

1.3.1 受构造、断层和岩性因素综合影响的复合型油藏

其一是平面以及纵向上油水分布错综复杂, 试油井中油水同出现象较为普遍, 增加了油田布井和开发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储层砂体规模较小, 开发井网水驱控制的程度较低。油田在300米井距反向九点注水方式下, 有73%的储量井网水驱控制程度达不到60%, 从而影响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1.3.2 储层渗透能力较低, 油层较薄

对于低渗透储层, 井点平均空气渗透率只有 (5.0—30.1) *10-3μm2, 平均有效孔隙度14.77%—17.77%。由于油层悟性较差, 油井自然产能低或者根本无自然产能, 必须压裂改造才能出油。开发中表现为注水井整压严重, 采油井底压力很低。有30%的注水井日注水量小于3m3/d, 有20%的油井是不能够正常出油的。

1.3.3 储层裂缝发育, 注水开发中水沿着定向裂缝推进较快

油田主体区块, 注水过程中有35%油井含水上升比较快, 石油产量递减较快;有65%的油井注水收效较差, 压力产量较低, 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较为严重。

2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

针对以上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近几年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成的注水来发技术。

2.1 注水和采油的同步进行, 以保证油井的高出油率

低渗透油层天然能量较小, 导压性能较差, 采取早注水或者同步注水, 以有效的保证地层的压力、减小渗透率的损失。采取超前注水、同步注水的采油井, 投产五个月以后才有强度为0.65—0.32t/ (d.m) , 产量下降幅度达到了43.5%—51.5%, 与树枝模拟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2.2 初期采用高注采比注水, 以尽快的恢复地层压力和油井的生产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中, 对某一区块, 进行为期两年的注水方案, 平均年注采比达到2.0以上, 半个月以后, 地层压力很快恢复到饱和压力以上, 油井普遍见到注水效果, 单井产量也会从2.5t/d恢复到4.2t/d。

调整井网加密, 缩小注采井距, 以提高水驱控制的程度

井网水驱控制的程度, 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 也是采取同步注水采油保持储存能量的基础所在。在砂体分布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井网水驱控制程度的大小主要是由注采井距和注采井数比所决定的, 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的缩小井距或者提高井网的注采井数比, 以达到提高井网的水驱空竹程度的可能。

2.3 采用早期分层的注水, 以提高油田的储量

低渗透油田虽然油层的个数较少, 但是层间渗透性差异较大, 从油水井的产油吸水剖面分析, 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层间矛盾, 采取早起分层注水开发可以有效的提高储层动用程度, 有效的减缓含水上升的速度。其主要的措施有:采用新投注井早期同步分层注水, 注采调转井直接分层, 减少层间矛盾。对于新投注井的扥曾主要是根据砂体发育规模以及连通状况配注水量, 考虑到砂岩吸水, 因此初期注水强度较高。针对老分层井层间矛盾突出, 加强细分层注水, 挖潜差油层潜力。根据已分层井周围油井动态情况, 对于厚度大, 层数少, 层段内吸水差异较大的井, 进行细分注水。对于套管损坏注水井, 要使用体积小、卡距细、承压高的封隔器, 以提高密封率。

2.4 周期注水

油田储层裂缝发育呈现多种状态, 具有较为明显的方向性, 油层的非匀质性比较突出。注水开发后注入水岩高渗透层和裂缝突进, 导致吸水以及出油层数逐渐减少, 层间矛盾逐渐加剧, 油层动用状况日益变差。使用周期注水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水动力学调整方案之一。周期注水主要是通过周期性的改变注水量和采储量, 在油层中造成一种不稳定压力场, 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重新分布和层间交换, 促进毛细管渗吸作用, 以增大注水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 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2.5 高水质注水, 保持油层具有稳定的吸水能力

由于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渗透能力较低, 空隙结构较为复杂, 对于注水水质的要求较高。油田投入开发中, 应使用高水质注水。以注水标准进行油田注水, 在水质的处理上不仅仅要做到精细处理, 使出站水质达标, 而且还要做好水质的保护工作, 对地面管线、井下管柱、下井工具做到全程防腐, 使注入水进去油层之前, 保持清洁。

3 结束语

低渗透油藏具有非常巨大的石油储量, 一旦得以开发, 将会使我国石油能源短缺的现象得到重大的改善。而当前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注水开发。本文就主要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动态特征和油田注水开发的主要方式方法, 为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快速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大型油田的开发进入后期, 油田的出油率下降, 含水量上升, 难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人们继而把目光聚集在蕴含丰富石油资源的低渗透油藏中, 由于低渗透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和孔隙度以及孔隙结构等特征, 而需要使用特殊的开采工艺。现阶段,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采, 应用最广的是注水开发。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技术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采,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莉.大庆外围油田注水开发综合调整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1]李莉.大庆外围油田注水开发综合调整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低渗透油田开发精细管理的探讨 篇9

关键词:辽河油田,低渗透,油藏,精细管理

针对当前油田面临的形势,我们确定了突出效益,确保原油持续稳产的思路。其内涵是优化产量结构,寻找高效措施,突出水驱,控制高成本产量规模,处理好原油稳产与开发效益的关系。特低渗透油田具有油层薄、渗透率低、原油物性差、单井产量低、断层多等诸多特点,导致新增可采储量少,开采难度不断增大,油田采收率低,产量递减速度快,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逐步显现出来,一是低效井、长期不出油井增多,已占到油田油井的比例逐渐增多,降低了油田产量;二是举升系统效率低,浪费大量电能;三是原有的集输工艺流程、供电系统能源消耗大,已不适合油田发展的需要;四是油田新增可采储量跟不上递减速度,导致油田年产油量逐年减少;五是注水系统不精细,导致注采系统不平衡。

1低渗透油田开发精细管理的出发点

根据油田开发形势的变化,不断细化油田开发管理,以转变油田开发思路为指导,以油藏工程细化为基础,以三大系统工程细化为重点,以科研攻关为支撑,以细化生产管理为手段,以人员素质及激励机制为保障,转变思路求发展,从精细管理要效益,从科研攻关求深入,从深入挖潜找出路。坚持“三个结合”,既地下与地面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投资与效益相结合,形成横向联动、纵向不断深入的局面,不断推进油田开发精细化管理进程,降低油田递减速度,提高油田采收率,使油田开发与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实现特低渗透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推行“一区一藏一方法、一井一层一工艺”的精细管理方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储层特征,找准影响施工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性的制定工艺技术方案,确保工艺改造效果。同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方案措施落实到位,相关技术标准执行到位。

2精细管理的做法

(1)区块分类治理对策一类区块:治理对策:优化周期注水技术参数,确定合理间注方式、间注周期、年注水量,积极开展加密调整技术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工作。二类区块:治理对策:积极开展加密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优选确定“对角线加密”、“三角形重心加密”等加密井网,完善水淹层解释、注水调整等配套技术,保证加密调整效果。三类区块:治理对策:积极开展小井距加密试验与应用工作,采用“井间加井、排间加排”的加密方式,转变到油田精细开发管理,摸清剩余油情况,逐步实现精细化注水。

(2)采取精细方法油藏工程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实施多学科交叉研究,摸清地下形势及剩余油分布情况,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加强精细注水研究,细化注采系统调整。合理进行加密,完善技术应用标准和管理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油田水驱开发调整,努力控制油田含水上升及产量递减。

(3)深化地质研究工作要始终坚持新钻井地区地质再认识的做法,继续加强河道砂体内部非均质性研究;加大密闭取心工作量,完善精细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实施多学科集成化精细油藏研究技术推广应用,量化剩余油分布,在高含水区块找潜力井区,在低渗透油田中找潜力层位,在低渗透油田区块找潜力方向,以“井震结合、动静结合、建模数模结合”为手段,开展多学科精细油藏描述。一是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技术,区块水驱控制程度有所降低。二是以储层细分为核心的河道砂体储层细分技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三是以精细剩余油描述技术为核心。应用剩余油研究成果,指导注水调整和措施优选工作。

(4)精细水驱管理注水结构和采液结构调整是“稳油控水”工程的核心,是基本功,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控递减措施。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进行精细的注采结构调整,在保持一定的产液量增长幅度的前提下,适当控制二、三次加密井的注采比,提高基础井网和一次加密井的注采比,实现产量与储量比例的合理匹配。在特高含水期,一是依据精细开发地震对断层的新认识,认真分析井网注采关系,寻找潜力区,搞好注采系统调整;二是以精细油藏研究成果为指导,分区块逐井、逐层地研究单砂体注采关系和动用状况,将注采系统调整的重点,由降低油水井数比转移到提高单砂体多向连通比例、改善水驱油效果上来。在最终井网已形成的区块,遵循细化开发层系、优化井网部署、强化注采系统的原则,开展试验研究,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3创新生产管理方法推进精细化管理进程

逐步形成目标化、专业化、差异化、动态化管理模式,提高区块开发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目标化:明确职责,理顺流程,建立目标化管理体系。厂职能部门以油藏管理为目标,监控油藏开发状况、制定调整开发政策、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考核目标。采油作业区以区块管理为目标,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开发政策。采油站以具体单井为目标,管理单井及配套设备运行,取全取准各项资料。专业化:高效协调,统一联动,建立专业化管理制度。油藏工程系统主要围绕控含水控递减、提高储层动用状况开展工作,确保年自然递减率和含水上升幅度低于规划指标。采油工程系统主要围绕保持井筒畅通、提高作业质量等开展工作,延长检泵周期,降低综合返工率。地面管理系统主要围绕提高生产时率、油气水电系统平稳运行开展工作,确保油井生产时率和水质达标。差异化:分类研究,分区评价,建立差异化治理对策。把油井按效益水平划分为高效井、有效井、低效井和无效井四种类型并进行差异化管理。

参考文献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益提高分析 篇10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分析

自从七十年代以来对低渗透油田开始投入开发建设, 在地面建设工程方面, 在结合油田自身的建设实践的基础上, 一方方面通过地面工程系统对系统中的特殊作用进行有效全面开发, 一方面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基本工作程序。现地面工程的配套技术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其能够对不同原油性质, 环境条件的不同建设模式进行适应, 进一步满足了在不同时期对油田的开发, 以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 地渗透油田地面建设的主要成果

(1) 转变传统观念。通过努力定制了一个对于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的总体方案。整体上, 先将产量需求的决策转变为通过效益决策, 进而建立了一个科学决策程序。对石油工程中的开发, 钻井, 开采以及地面工程等系统化, 进一步优化统一多方案。

(2) 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三种基本建设模式, 首先为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整装油田并且具有良好物理性质的丛式井串接单管不加热集油的一种模式。其次为一种具有较高凝固点并含蜡量较高的原油, 这种较适用于高寒环境中小环掺水, 软件量油的一种模式。第三种模式能够适用于低渗透并且复杂的小断块油田中的单井, 进行的拉抽, 简易注水的模式。

2 低渗透油田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在低渗透油田中普遍存在单井产量低, 注水压力较高, 水质要求严格, 建设投资效益较低。正是由于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比较低, 使得建设过程中相同产量下应用的水井数增多, 使得钻井费用增高, 基础建设工程较大, 进一步影响了投资效益。

(2) 油田区域比较分散, 建设环境较差, 在配套系统中增大工程量。对于低渗透油田以及边远或高寒地等复杂的建设环境中, 会给整个系统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环保措施要求严格。

(3) 由于石油储量紧张, 需求量较高, 因此一些油田只能够进行滚动开发, 使得在对方案进行整体优化时研究时间较短, 很难实现良性开发油田。对石油的高产量需求, 使得在对方案整体优化下不得在短时间内进行决策, 则在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3 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决策

对于低渗透油田来说, 低产、井多、建设环境较差以及石油储量紧张的, 需求量大等都造成了计划经济的不适应, 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 另一方面, 在短时间内, 采取任何一项常规措施都难以让低渗透油田进行有效开发。由此看来, 在前期加强研究是非常必须的。对常规方法进行创新突破, 使得低渗透油田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上。

(1) 对低渗透油田进行有效开发建设整装是进行油田开发规划建设以及地面建设的关键步骤。在确定好建设规模, 合理规划好开发区域后进行总体布局。需要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域开发计划, 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通过计划实施, 目前在规划建设以及油田开发建设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油田开发建设规划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建设的效益。同时还需要对骨架工程的进行整体布局, 确立较为合理建设规模。整装一个油田产能建设的科学合理建设规模。就是要在计划产量安排下, 整体优化油田开发和地面建设, 优化控制建设规模, 使得各个阶段建设和开发规模和区域开发相互协调。

(2) 加快对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 进行动态跟踪调节框架方案, 完善总体设计。首先在初期难以选择开发规模状态下, 应在4年内的整体开发预测。其次, 地面工程可因地制宜, 进行适时调整并逐渐完善。在油田开发的初期以及对油田总体范围与规模不清条件下, 地面建设的骨架工程难以实施。为能够取得经济效益, 需要对完井配套建设进行一些早期地面生产设施, 不断提高油田产能。

(3) 创新经营管理观念, 降低风险和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控制生产成本, 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通过创新经营管理观念, 控制开发风险, 减少建设投资。依靠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控制成本。

(4) 深入研究油田建设经济评价。更应对断块小油田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更加以重视。对于断块小油田来说投资风险比较大, 寿命也比较短, 所以对其进行经济评价要对产量和油价变化进行正常风险评估之外, 还要对投资比重较大及主要消耗成本的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应在于对现行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 也应增添一些风险评价内容, 将项目中主要的风险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较为全面准确的反应出来, 减少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一个正确的经济评价可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决策的依据, 完善经济评价的研究成果及其评价方法, 能够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和管理体制提供成立条件, 并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途径。

在规划方案方面, 要基于跟踪分析以及调整的, 做好钻井和投产以及地面方案, 并对各个方案进行优化。

4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程。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作业中, 需要实现勘探, 开发, 建设, 开采以及地面工程建设等相互融合, 并整体进行优化。不断对技术创新, 推动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 使得工艺技术高效简化。对体制进行创新, 进一步增强成本意识, 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对管理进行创新, 规范优化程序, 为技术和体制的创新提供更为有利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珍, 王新海, 杨云, 杨洋.尕斯库勒N_1-N_2~1油藏中高含水期调整挖潜技术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理工卷, 2010, (03)

超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研究 篇11

【摘要】 通过层次结构模型对影响超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重要度,最终明确工作中心,对实际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田开发;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

近几年来,随着石油价格连创新高、石油资源开采区产量的逐渐萎缩,人们在开采高产井的同时,也把视线集中在了有效地开采低渗透油藏上。油田开发中的各方面因素对油田开采效果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且直接量化很困难。为减少风险、提高产能,要求决策者能准确把握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层次结构模型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示为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利用专家调查法给出的定性比较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从数学分析的角度上给出了各因素比较的数量关系,为解决特定条件下的实现多目标因素分析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思路。综合油田系统评价理论、油田开采安全评价理论、油田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等领域的有关知识,构建出有效开发超低渗透油田的指标体系及

影响因素。

一、实现油田有效开发指标及因素的确定

油田开发本身工艺复杂、成本高,而超低渗透油田具有低渗、低产、难开发等特点,很难在不进行增产措施的情况下依靠油井的自然产能来获得经济有效的工业产量,有必要构建一个复合的体系,选出对油田开发效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实现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单井产量提供合理的途径。

根据以往油田开发的经验,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和理论分析法来收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初步得到衡量油田开发效率的指标,将各项指标的实现途径作详细分析,列出这些影响因素。指标:低成本、高进度、高产能、标准化、市场化、系统性;实现的途径:技术创新、开发建设模式的优化、管理模式、投资控制体系。

二、建立指标体系,形成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指标及因素确定的结果,借助AHP的原理,形成层次结构模型。

由超低渗透油田开发项目的管理层、技术部门、施工单位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确定比较矩阵的元素值,以供参考。

三、结论

(1)超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主要受到技术、建设模式、管理模式、投资控制的影响,技术是决定油田开采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油田的特殊性,运用合适的技术是前提;建立与技术相适应的现场建设模式可以保证油田开采顺利的进行;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及投资控制完善油田开发的流程。

(2)超低渗透油田要实现有效开发,应针对其特性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也是以前一直未动用这部分储量的原因。我国在超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钻井、完井、采油和地面工程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局部加密调整,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注CO2提高采收率试验,有效地减缓了老区递减程度。由于超低渗透油田储量资源品质变差及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等,继续开展相应的技术研究和攻关,攻克制约勘探开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技术,才能谋求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以降低成本为核心,按照“简化、统一、通用、系列”的原则,集成与技术相适应的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建设模式:从资源配置、市场培育、规范管理和激励考评等方面逐步完善市场化运作体系;依据标准化设计,统一工艺模式、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设备定型、统一模块划分、统一配套标准;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实现工艺流程参数监控、重要设备适度控制、信息及时分析处理和生产指挥快捷迅速;加强优化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现场实施的组织方式,逐步形成优选富集区、勘探开发一体化、科学合理布井、整体高效压裂、超前注水等现场组织方式,通过油藏开发现场的逐步优化实现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规模化和效益化。开发建设模式的优化要达到有效指导现场实施和投资计划控制的目的,实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降低综合成本,不断提高低渗透储量动用程度的目的。

(4)管理模式及投资控制为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保障。建立起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权责,全面负责超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项目的运行。从方案部署、投资控制、计划管理、技术攻关、物资采购等方面,突出集中管理,体现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整体性、系统性、一体化的网络式管理和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

注重油藏开发现场的流程化管理,依据油田公司相应业务操作标准,制定特色的操作流程,进行流程化管理。要时刻树立投资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降低的理念,按照凡是与单井有关的投资和成本都必须严格控制的思路,结合相关开发技术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投资,以缓解资金压力。

总之,超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有效的开发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同时也是资源型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石油公司在加强技术攻关、建设模式优化的同时,不断寻找新资源投入,还需要有关部门多给予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

参考文献

[1]Jeffrey L.Whitten.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修兰.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经济决策中的实例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3~15

油田的开发 篇12

关键词:分层注水,水驱控制,动用程度,渗透率级差,单层突进

1 前言

油砂山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构造西北端的油砂沟高点, 属于典型的异常低压油藏, 利用天然能量开发难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经过综合研究分析:采用注水开发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确定最终平均采收率能达到17.9%[1]。

2 油田注水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油砂山油田目前已进入全面注水开发。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 含水率上升过快, 水驱控制等油藏开发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突显, 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

(1) 受岩性和断层影响, 油井注水受效率低, 水驱效果差 (见图1) 。

(2) 目前油砂山油田注水采用统一泵压进行分层系注水, 造成注水压力不合理。Ⅰ、Ⅱ、Ⅲ断块 (分层系注水) 注水泵压11.0MPa (见表1) , 据计算统计, 目前油砂山油田超过1/4的水井井口压力已经超过合理值。

(3) 根据资料统计的吸水厚度动用程度与射开厚度的关系图 (见图2) , 表明油砂山油田吸水厚度动用程度与射开厚度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吸水层数动用程度与射开油层层数也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开发过程中, 为了提高纵向注采对应关系, 水井射开层较多, 井段长 (见表2) , 造成油田水驱控制、动用程度低, 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4) 纵向非均质性严重, 渗透率极差大, 是造成单层突进的主要原因。

根据达西定律基本原理[2]

式中:

Q——流量, cm3/s;

A——系统截面积, cm2;

k——渗透率, MD;

∆p——水井与油井连通层两端的压力差, MPa;

μ——小层温度下的流体粘度, cp;

L——水井与油井连通层长度, cm。

根据油砂山油田中高渗、超低压, 小层薄、多的特性, 流量最主要的决定参数可以确定为小层的渗透率。油砂山油田水井渗透率级差大于10的多达42口, 占总数的37.5%, 最大渗透率甚至达32671MD, 纵向非均质性严重。

3 结论与建议

(1) 油砂山油田主力构造区块平面上注采井网已完善, 但纵向上注采对应关系较差, 造成单向或不受效的油井较多。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注重提高纵向上的注采对应关系, 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2) 根据水井井口最大合理压力值, 合理控制注水泵压, 分层系注水的同时, 合理分压注水, 降低层间窜漏。

(3) 由于水井射孔井段长、层数多, 渗透率级差大, 导致水驱动用程度逐渐降低 (目前仅为15.61%) 。在加强投捞调配抑制单层突进, 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同时, 建议在工艺水平条件下射孔井段短、层数少及渗透率级差小的井采用多封多配细分层注水;井段长、层数多、渗透率级差大的井缩短卡封井段 (细分层注水) , 更新注水井 (完善纵向注采井网) 。

(4) 在更新注水井, 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的同时, 要根据达西定律原理、目前注水工艺结合渗透率级差合理布置射孔密度 (目前均一16孔/米) , 提前预防、抑制高渗层流量过大导致的单层突进。

参考文献

[1]王琳.油砂山油田产能调整方案, 2010.10

上一篇:关口前移下一篇:正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