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精选8篇)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
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3、应完善“三个体系”,构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营造浓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氛围。在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上,应因地制宜,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在宣传上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专访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应完善长效培训体系。在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应坚持边监管、边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为主,各职能部门分散办班培训为辅,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协助培训为补充的农村食品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实际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培训培训、统一师资队伍、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发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员”作用,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乡(镇)卫生院防疫大夫和学校教师中聘请协管员;在村委会、种植养殖户中选聘信息员,利用“两员”资源在农村开展动态宣传。三是应完善有效活动的宣传体系。在农村宣传中,应充分利用农村围墙、乡(镇)政府公示板,通过悬挂条幅,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并可针对农闲季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聘请专业人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4、应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点落实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应积极推进农村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库建设,建立便捷的电话、计算机查询系统。各职能部门还应在农村选择示范的食品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和推广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篇2
一、建立执法机构之间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1. 农业行政及种子管理机关加强沟通协调
各级农业行政机关, 特别是种子管理机构要加强沟通协调, 通过良性互动, 促进种子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上级机关要加强对下级机关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 组织辖区内重大执法行动, 推进下级积极、规范地进行种子市场监管。下级要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种子监管任务, 及时向上级通报工作进展和案件查处情况, 总结上报工作经验, 提出建议和意见。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的农业行政、种子管理机关之间, 也要在案件查处、市场监督、良繁基地检查、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配合, 共同履行好种子市场管理职责。
2. 建立有关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子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1]8号) 文件精神, 成立由农业、发改、科技、商务、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参加的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协调组, 或者设立专门的种子管理工作联席会议, 加强对农作物种业及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各成员部门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实现执法资源共享。
二、加强市场准入控制
1. 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审核
种子管理机关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搞好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审批, 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予上报或不予办理许可证, 已经办理的按照规定程序注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前期审核手续, 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核发营业执照;审计机关要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涉及种子许可事项的验资报告、审计报告进行适当核查, 防止虚报注册资金、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金、人为调低资产负债率等现象发生, 确保企业资金、资产状况符合种子许可要求。对于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 或者受具有种子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的委托代销其种子的, 各地也应根据当地实际, 依法设定经营资质条件, 把好市场准入关。
2. 实行种子繁育基地核查制度
种子生产企业建立种子繁育基地, 应当向企业所在地和基地所在地农业行政机关备案, 受理的农业行政机关要根据种子生产许可证登记情况进行审核, 不符合许可规定的, 予以纠正或责成整改;符合种子生产许可要求的, 组织种子管理、植保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机构人员, 进行产前、产中、前后的监督检查。企业所在地和种子生产基地所在地不在一处的, 要做好协调联动, 合理划分工作职责, 互相通报核查结果。
3. 建立种子产品入市备案制度
种子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前, 要向县级以上的种子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提交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植物检验证明、品种审定文件、品种权取得或授权文件等证明材料, 提供并封存种子样品;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种子或受委托代销种子的, 还应提交种子来源、委托代销协议等材料。对资料不全、标示不规范、来源不明的种子, 责成经营者限期补正, 补正前不得上市销售。对农民自繁自育种子入市销售的, 各地也应制定管理办法, 防止“冒农民自繁自育之名, 行不法生产经营之实”的现象发生。
三、畅通农民投诉、举报和维权渠道
要完善种子销售票据管理制度, 对销售种子不开具规定票据的要严肃查处;要严格落实种子生产档案、种子经营档案制度, 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农业、消协等单位, 要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电邮和其他受理方式, 要设立投诉信箱。种子经营单位要在经营场所公示售后服务方式, 实行售后服务承诺。对农民或其他用种者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经营单位要妥善处理。向农业、消协或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的, 受理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受理和处理, 办理结果要及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 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利益。
四、做好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1. 强化市场监督检查
有关执法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责, 抓好种子生产、经营、使用、服务各环节、各方面的监督检查, 还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协同开展种子打假扶优和专项治理。要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定期检查与突出检查相结合, 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 公开检查与暗访调查相结合, 多方式、多形式、多样式地进行市场整顿, 做到市场管理无死角、无脱节, 确保市场监管到位。
2. 加大违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有关部门对监督检查受理投诉中发现的非法生产、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侵权套牌、短斤少两、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要依法严肃处理, 维护种子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对发现的不适宜品种, 使之退出市场, 对不合格的种子企业, 通过注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 淘汰出市场。要有案必查, 有查必究, 发现一起、查实一起、处理一起、并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对于涉嫌犯罪的, 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不得姑息。
五、做好种子技术服务
1. 检验、鉴别服务
种子管理和种子检验机构要对种子的可靠性、先进性进行研究, 积极开展相应的检验、化验和试验,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重点推荐和引导群众使用技术含量高、内在品质好的种子, 并切实做好使用的技术指导;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为用种农户提供种子质量鉴别服务, 帮助农民提高认知品种和种子质量的能力。农民是种子市场的最重要主体, 只有农民能识别种子质量, 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 种子市场管理才能取得长效。
2. 配套技术服务
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是良种推广工作和农技推广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良种和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 才能充分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效的潜力, 才能适度延长良种和先进技术的生命周期, 降低科研成本, 才能有效避免引种失误和技术失误造成的损失, 防止社会矛盾发生。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积极引进和研究适合本地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形成“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的农技服务新型体制,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要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原则, 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和“育繁推一体化”, 增强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3. 信息查询服务
种子管理、质量管理和农技推广部门, 要利用电信、网络等信息平台, 建立种子信息查询系统, 为有关部门、企业和农户提供法律法规信息、种子企业信息、品种信息、种子备案和推介信息、种子和相关农产品市场信息、配套技术信息、预警信息等方面的查询、咨询服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自己的查询系统, 为农民提供种子来源查询真伪鉴别查询、品种对比查询、栽培技术查询等相关服务。
4. 做好纠纷调处服务
农业、工商、消协等部门在畅通农民投诉、举报、维权渠道的同时, 还要积极为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各方提供法律服务, 依法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既不能“案件查处而事不息”也不能“为息事而不查处”。要动员村委会、乡镇政府、社会调解组织和信访、司法等部门, 广泛参与涉及种子的矛盾纠纷调解, 营造和谐的种子市场氛围。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篇3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供电公司 青海乌兰 817199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技术监督的内容与意义,论述了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电力技术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生产;现状分析;技术监管;具体措施
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程逐渐加速,城市不断扩建、规划,各种新型科技术逐渐应用,使电力需求量激增。而我国电力企业正处于不断改革、实践阶段,电力的生产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实施及效果。近年来,由于各种高新设备的引入和使用,对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工作中严格落实和实施不断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水平。
1、电力技术监督的内容与意义
电力技术监督是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具体内容。它指的是按照科学标准利用先进测量手段以及管理方法,在对发电供电设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从电能质量、热工、电测仪表、继电保护、节能、振动和特种设备等方面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安全水平、稳定性能以及经济性等标准,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调整。
我国的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沿用前苏联的技术,主要是对水、汽品质的化学监测与计算。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后,又增加了金属监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也在不断成熟。到20世纪90年代,技术监督工作已经诞生了相关的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近几年,电力技术监督的内容日益完善,并将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1.1 电力技术监督是促进发供电设备安全,保证经济运行的前提。通过技术监督管理,把各种电力操作行为,都置于规则制度的严格要求之下,尤其是设备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和标准。通过技术监督管理,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渗透到每一项基础性工作。
1.2 电力技术监督水平标志着电力工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随着技术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电力科研的创新和进步,而在科研方面的创新和进步又会反过来促进技术水平的进步。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能有效促进电力工业的科技发展。同时,加强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形成一种良性行业标准之后,能促进科学管理。而在现代条件下,高效的社会化表现为分工的细密化,分工细化需要技术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而标准正是这种统一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2、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在稳步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对电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提供高效优质电能,会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安全用电,安全发电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在安全生产上依然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了电力的建设和投资,但是因为电力需求增大所带来的电网供应能力和结构性缺陷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对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期望不断提高,于是,电力安全生产任务也在加大,责任更加艰巨。但纵观全国电网建设,从基建质量监督、施工器械维护到设备投入运行等一系列过程,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转,稍有不慎,就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直接导致事故的产生。
电力行业的从业人员在素质上参差不齐。高水平的电力专业人才短缺,不少业务人员电力技术不够成熟,业务能力较差。系统内部也缺乏培训与配套措施,致使高度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交得技术动力不足。
3、加强电力技术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安全意识
要树立并坚持“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战略思想与原则,要坚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与规章制度,将安全网络进一步完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电力企业都要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情况与工作情绪,不仅要用严格的制度要求他们,也要关心他们。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非常单调、枯燥,而且会随时面对可能出現的电力事故,在心理上必定会承受或多或少的压力。另外,电力企业更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团结合作精神。电力企业应该运用现有的资金实施最大限度的投入,从而吸引人才,更好的培养人才。电力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人手,引进掌握新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可以适当开展技术比赛,积极开展前辈带新手的活动,不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旧设备与新设备的操作能力与应对能力。
3.2 适当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仿真技术
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糊数学遗传算法等具有智能性的特别计算方法。这些虚拟却不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智能算法,补充了具体模型的不足,使得困难繁杂的控制过程变得十分直观,易于操作。比如山西电网近年来实现了电科院与外单位的合作,二者联合开发出了热工专业的过程动态研究系统仿真试验装置,将电力现场的问题搬到了实骏室进行研究,大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对于开展技术监督管理的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3.3 探索状态检修的可行性方案
电力发电供电设备也不是永动机,再好的材料也有磨损、坏裂的一天,所以,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检修。但是,对其检修一直沿用老标准,即计划检修。计划检修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例行检查。这一检修方式有一定弊端。因为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无常的,设备材料的磨损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设备可能在外力作用下,根本不能支撑到下一次检修的时间。因此,在检修方式上要探索新的方式。状态检修就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它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而实施的检修。美国已经有大约70%的电力企业采用了这种检修方式。状态检修是建立在切实有效的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基础之上的,所以,它对技术监督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
3.4 积极开展寿命评估和缺陷管理工作
适时开展对供发电设备的寿命评估工作,加强有针对性地技术改造,及时淘汰落后,整合先进,为系统增加更多的生产能力。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建立一个设备缺陷数据库,对于一些老化的、有缺陷的设备,记录其名称、设备的类型、电压等级、制造厂商、发现缺陷的时间等。在每一季度末尾.统计好待修设备内容,为下一季度统计形成参考。下一季度再根据完成情况,做好记录,作为下一季度的参考,以此往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根据国家电网提出的要求,在一系列基建安全活动大力开展的背景下,努力开发新技术,做好对电力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深化对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认识,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监管措施,一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提供优质用电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学宏,国华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与实践[J],电力技术,2009,(12):15-17
[2]肖云莲,王敏,做好电力技术监督的措施[J],云南电力技术,2006,34(01):25
[3]张洁,建立和谐发展的电力文化[J],农电管理,2005,(10):44-45
[4]张 涛,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0年02期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篇4
崇左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05年2月18日)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安委会的总体部署,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早在2002年5月就开始建立起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并逐步健全和完善,使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真真正正的落到基层、落到一线。采取有效措施,举全市之力,奋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总结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成立安全生产机构,明确职责,狠抓人员配备的落实
崇左市辖区内共有7个县(市、区),79个乡(镇),858个村(居)委会。我市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从建立机构抓起。从2002年3月份起,我市市、县成立了安监局。为了使我市在广大的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宣传阵地和监督管理网络,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在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在建立健全市、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时,我市各乡(镇)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各村(居)委会安全员,增强了安全生产第一线管理员力量。崇左市已完成由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的体系建设。市、县(市、区)一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为市、县(市、区)政府所设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定位为当地政府管理、协调、指导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部门。其网络遍布崇左市辖区内各乡(镇)、村,在人员上各乡(镇)均配备了一名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助理员(扶绥县东罗镇、新宁镇每个镇配备2名专职安全员),配备率为100%。在机构上全市各乡(镇)都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全生产委员会,全市858个村(居)委会均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一些村委会还成立有安全生产委员会,每个村(居)委会均都配备了一名安全生产管理员,管理员大都由村(居)委会支书或主任担任,全市各村(居)安全员配备率为100%。全市各乡(镇)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委会主任均由乡(镇)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担任,成员有乡(镇)政府办、司法所、国土资源所、乡安全监督员、各村委会支书或主任(村安全员)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当地县(市、区)委、政府安排的安全生产各项检查活动,搞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有些县(市、区)的乡(镇)还设有矿山安全生产排查、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排查、中小学安全生产排查、船舶安全生产排查等小组,负责专项的安全生产检查,为本乡(镇)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社会氛围。通过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层次分明的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后,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网络对本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管,及时处置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安全生产网络是以县(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中心,各乡(镇)安全生产助理员为主干线,覆盖各村(居)委会的安全员为支网的网络体系。正因为有了安全生产监督网络,我市非法小煤井刚一上开挖,即被及时举报,有关部门立即检查,并将其炸毁,有效地控制了小煤窑的死灰复燃。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也得到有效监管。
二、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乡(镇)助理安全员和村(居)安全员的管理素质,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明显
为了使各乡(镇)安全生产助理员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我市组织举办了全市乡(镇)安全生产助理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班。培训班着重讲授安全监督管理知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法令,矿山、道路、易燃易爆等行业重大事故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处理以及行政责任制的追究等等。通过培训,使安全助理员掌握了安全知识,提高对执法监督管理的本领,从中培养出一批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基层宣传员。全市各县(市、区)乡(镇)一级安全生产助理员均受过崇左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基本掌握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崇左市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各村(居)委会安全管理员均经过各县(市、区)政府的安全知识培训,村级安全员通过培训后,使他们懂得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到安全生产一些专业知识,使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敢于管理,依照政策、法规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懂得管理。同时还给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委会安全员颁发行政执法证,使他们既有责又有权,对安全生产懂得会管和敢管,并能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如我市采石场主要分布在远离城镇的丘陵地带,以前一般是依靠国土资源局和劳动局管理,由于人手不足,条条分割,往往是以点带面,留有隐患,业主为了眼前利益,没有采取良好的保护和防范措施,采石场经常发生事故。自从乡(镇)配备安全生产助理员和村(居)民委员会配备村(居)安全员以后,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的日常工作接触生产生活第一线,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第一线存在的隐患和重大问题,对存在的隐患能及时地要求企业(单位)纠正、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不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及时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反映,使县、乡两级有关部门能及时了解重点隐患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消除事故隐患,起到了消灭、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作用。另外,充分调动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的宣传、教育、监督作用,对农村的手扶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农用运输车的管理,同样也收到很好效果,能确保当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总之,乡(镇)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有他们独到之处,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对我市广大的乡(镇)、村屯的安全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行 “网络式”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才真正起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落实经费,发挥安全员队伍的积极性
目前,我市各乡(镇)已拥有了947名安全助理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网络监管队伍,为我市安全生产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崇左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落实好补助经费,村一级安全员每月增发补贴10—20元,有一些乡镇发放的补贴高达70元,作为安全生产工作补贴,经费由当地财政拨款。
四、乡(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乡(镇)和村一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当地政府和安委会领导下,监督管理本乡(镇)和本村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形势,拟定工作规划,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组织开展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管理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按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各乡(镇)、村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照当地县(市、区)政府的要求,定期召开有政府办、村安全员、司法所、工商所、国土资源所等部门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或联席工作会议,由乡(镇)安全助理或村安全员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交流反馈当月或本季度安全生产情况,开展专项的安全整治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月或下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村一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由村安全员组织各屯村民小组组长参加,传达落实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精神,通报近期本村屯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天等县龙盛村的安全员每季度至少召开两次由各屯村民小组组长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有些会议还邀请农用机械、拖拉机手和采石场业主等高危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为防范事故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安全生产管理员结合当地安全生产情况,在当地乡(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经常深入到各村屯、矿山、农用车机手家中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利用广播、版报、标语和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有些乡(镇)在安全助理和安全员的倡导下,还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来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如崇左市太平镇乙古村先后组织了2075名群众收看安全生产的电视教育片,组织布定屯的文艺队以对歌和唱山歌的形式来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些村屯还在安全助理、安全员的提议下,制定安全生产的村规民约,让广大群众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思想理念,促进了当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稳定。
(三)乡(镇)、村屯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崇左市各乡(镇)均与各村(居)委会及村安全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村民委(安全员)又分别与本辖区内各屯村民小组组长、各采石场业主、农用机械和拖拉机机手等企业和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乡(镇)一级签约率达到100%。把安全生产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企业和个人。有些乡(镇)还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收取风险抵押金,在责任书上明确规定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奖惩条件,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我市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所有监督管理对象都建立有台帐,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活动,随时掌握监督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证照年检等情况。例如:扶绥县渠黎镇属于比较偏僻的山乡,交通工具缺乏,农机载客较为严重,自从配备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后,他们严格履行职责,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对农用车机手和广大群众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转变,使广大群众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渠黎一方的平安。
(五)依法行政,服务业主。我市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面广点多,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但镇党委、政府十分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如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在执法中受到不理解及不明真相的群众辱骂和人身攻击时,镇政府采取坚决措施,全力支持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这些做法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增强了工作信心,从而使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打击报复。切切实实依法对违章违法的生产经营者进行处理。同时,在生产经营业主遇到困难时,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企业特别是为招商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得到大多数业主的一致好评。
(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活动。乡镇安全助理、村安全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村屯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一是检查村屯校舍危房;二是检查集贸市场火灾隐患、农药、老鼠药等安全隐患;三是检查农用车和拖拉机违章载人现象;四是加强对本辖区采石场及乱采滥挖的监控和上报;五是检查本辖区内各类水库、山塘的安全隐患;六是观察和报告自然灾害险情和森林火灾;七是各村屯烟花炮竹销售点的安全监控和违法销售的取缔;八是各村屯加油站点的监控和违法销售取缔以及沼气池的安全监控;九是各村屯码头、渡口的安全摆渡和违章载运行为的取缔等等。大部分乡(镇)村安全助理和安全员能认真履行职责,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建立台帐,立即勒令整改和打击取缔违法生产行为。对一时解决不了和遇到阻力的,绝大部分乡(镇)助理和村安全员能够立即向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迅速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打击非法生产行为。如大新县那廉村伏汤屯一棵千年古树,由于年久枯死,只剩一副主干,枯树高达四十多米,尾直径约2米多宽,枯树位于该屯中心,树干周围有十多户民房,居住着几十人,随时都有倒坠的危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乡党委、政府接到村安全员的报告后,立即动员住户搬迁,排除枯树,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如该县叫利屯村民赵敏权非法私藏来源不明的炸药3.5公斤,导火索20多米,雷管20枚,经村安全员检查发现后,立即上报并没收爆炸物品,消除了事故隐患。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还能主动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如天等县属大石山区,村屯道路弯多路窄坡陡,农用车是该县各乡(镇)的主要运输工具,农用车载客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安全隐患,采石场也是该县安全隐患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乡(镇)安全助理和安全员能够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采取“人盯场”、“人盯车”、“人盯路”的方式,明确自己对每个采石场、每辆农用车、每条乡村道路的监管责任,形成了该县农用车、采石场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安全监管的良好态势,保证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从总体上看,乡镇及村一级安全助理和安全员均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真正起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耳目和安全生产稳定器的作用,使崇左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监督作用,正是由于有乡镇助理和村安全员参与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使我市各类安全事故呈下降趋势,为崇左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好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网络的重要作用和基本经验
一是能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即使传达基层群众,使安全生产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顺民心,合民意;三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的建立健全真正起到了互相沟通安全生产信息的桥梁作用;四是能及时把握安全事故隐患的脉搏,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五是能及时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村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为全面掌握各乡(镇)、村高危行业的分布情况,要求各乡(镇)、村对矿山、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逐一统计,层层上报,并要求:凡是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上级安监部门(或报警),然后由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实地论证后,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予以整改,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制定计划,通过经常性的专题培训和自学方式,让乡(镇)、村安全员更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使大家从敢管提高为能管、会管、管好,为乡(镇)及村级的安全网络高质有效的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乡(镇)、村级安全管理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工作制度。建立正常的定期检查和汇报工作制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做到奖罚分明,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作用,调动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的积极性,真真正正实现安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四)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安全助理、安全员分布广、人头熟、地域通的优势,向广大村民广泛宣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文明理念,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的行为中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我不伤害别人,也不让别人伤害”的思想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 篇5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是公司打造的一款面向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提供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安全服务的产品。平台监控的数据包括了各类安全生产监控探测设备的实时数据、实时的视频数以及设备的状态数据。本平台监管的对象包括所有生产、存储、运输、销售、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化工生产、加工企业、加油加气站、油库、气库等)、工业加工企业、建筑行业(建筑工地现场视频监控)、公共服务行业(各类电梯含公共场所电梯、生活小区电梯以及商用电梯的安全监控)。本平台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数据实行信息化集成监管,能够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实时动态监管服务功能,能够为接入平台的企业提供各类安全服务功能,同时实现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强政企之间的沟通。
平台由前端的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上报传输网络及后端数据处理系统构成,系统全面采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实现感知、传输、处理的闭环系统,并将结合移动计算实现信息的多渠道发布。系统体系架构
图2.1: 系统体系架构图 本系统作为物联网项目的典型应用,整体系统架构的设计思路是基于从数据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和展示着三个层次结构对系统进行设计。数据感知依靠前端的企业端数据采集软件实现对企业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然后采集的数据在物联网网关中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再通过物联网关加密压缩后传输到中心数据库。在中心通过在GIS地图上或者其他功能对接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软件架构设计
系统软件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3.1:软件体系架构
3.1 数据感知层
数据感知层是整个平台系统的基础,通过采集软件把安装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监控设备(各种探测器、摄像头等)的数据实时采集,然后将数据汇集物联网网关,网关对数据做一些基本的处理(过滤,压缩等)后传输到系统的中心数据库。数据感知层构成了整个系统的数据来源和数据通道。
3.2 数据层
数据层是依托云计算中心提供的云主机搭建的系统数据库。实现对危险源基本信息库,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库,应急救援指挥库等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采取创建索引,对表进行物理分区,和逻辑分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不同维度的拆分,减少单表的存储压力,提高数据的插入以及查询的速度。
3.3 基础组件层
基础组件层主要是为上层的业务系统提供各类基础的服务,包含了我们公共的组件,比如CA安全认证、工作流引擎、流媒体服务等一系列在上层业务系统中需要用到的基础服务,还包含了个应用系统需要的应用组件,应用组件由基础业务实体和基本稳定的业务服务等组成,可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调用,不需要重新开发。
基础组件层由组件(公共工具组件和应用组件)和应用框架组成,它使开发人员能快捷、高效地构建业务功能模块。开发人员只需开发应用组件,将应用组件插入框架之中即可构建应用程序。应用框架基于开放或共享标准,实现面向产品化、实用性的组件库系统,并具开放性、可扩展性。这种组件式的方式,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同时也可以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3.4 应用层
应用层是根据业务要求开发出的各类应用系统,其中包括了危险源的监管平台,GIS监管平台,安监业务平台以及移动终端应用等等。这些业务系统及功能模块建立在应用组件和公共组件平台基础之上,满足不同业务的需要。业务系统的构建基于应用组件,一个业务流程由多个应用组件来完成。
3.5 展示层 展示层是为内部应用搭建一个统一接口,实现数据、业务、应用集成的公共平台,也是贯穿整个系统内外的统一平台。通过安监局的门户网站可以提供对外统一的资源展示。通过监管指挥中心的平台进入内部监管平台。本系统的访问提供了普通PC访问,平板电脑访问以及智能手机访问的多种终端。平台功能设计 4.1平台系统构成
本平台的产品包括了前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指挥中心平台系统和GIS应用平台,这一系列产品构成了完整的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平台的产品结构图如下:
图4.1:平台产品结构
4.2平台软件功能
4.2.1 中心平台业务功能
整个中心业务平台功能包含了9个业务功能,详细的功能结构图如下:
图4.2:平台功能结构
图4.3:平台功能截图
一、安全监察基础库
对安全生产监管相关的数据库进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危险源(含重大和非重大危险源)信息库、危险源企业信息库、安全监控设备基础库、特种设备库,安全法律法规基础库、危险化学品处置方案信息库。
二、企业信息填报系统
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企业基本信息填报,危险源信息填报以及安全监控设备和特种设备的填报,企业所填报的信息由安全生产监察部门进行审批,以便进行统一监管。
三、危险源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实时监控企业的安全生产数据,及时获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种预警信息,并对预警信息进行处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隐患监管排查系统
根据隐患排查整治责任体系,实现相关安全隐患移交、督办工作,针对危险源事故隐患计算机实时监测预警、分析与控制,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和动态监管机制。
五、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系统
提供国家总局规定的行政执法文书模板,对行政执法程序、文书、案件及办案过程等实施链条化规范管理。具备在线执法帮助、自动生成文书、跟踪督办、统计报告等功能。
六、安全监管增值服务
平台为企业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供更多的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增值服务,包括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短信和手机报信息推送,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服务等。
七、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
针对安全事故进行事故登记,对事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接到事故后进行处理,包括启动应急预案,并开启应急救援系统。同时根据事故的等级,确定是否向上级汇报。
八、安全监控统计分析
对平台的各类安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平台用户提供各种有用的分析统计报表,趋势分析等等。
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平台为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提供相关的功能模块,帮助企业达成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并且对安监部门实现对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
4.2.2 GIS应用平台
GIS应用平台主要是利用GIS平台建立起对企业的实时安全监控,充分利用GIS“一张图”数据融合功能,将企业的分布、基本信息、危险源、探测器、摄像头等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融合,在GIS地图中展示出来,为实现企业实时安全生产监控和应急救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具体功能模块如下:
图4.4:GIS应用平台功能结构
图4.5:GIS应用平台截图
(一)图4.5:GIS应用平台截图
(二)4.2.3 应急救援指挥管理平台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当指挥中心接到企业事故报警后,对企业现场展开救援行动,将事故发生现场的一切相关信息通过GIS空间分析的方式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提供给指挥中心进行参考,包括事故的定位,事故现场周边的公安、消防、医疗、省应急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的分布情况,并显示事故现场附近的电力、气源、水源、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信息。能够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最佳人员疏散路线计算功能。并且平台还能够综合各方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功能如下: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篇6
一、招聘岗位及职责
招聘岗位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专职安全员,主要职责是配合乡镇、街道政府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主要承担辖区内的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采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信息数据等工作。
二、招聘计划
本次计划招聘安全生产专职安全员100名。
三、招聘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热爱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无违法违纪记录;
(三)本区户籍人口,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能适应在艰苦条件下经常加班需求;
(四)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79年1月1日后出生);
(五)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
四、招聘方法和程序
招聘工作按照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择优聘用。遵循发布公告、网上报名、笔试、考核、体检、公示和聘用等程序进行。
(一)组织报名
1、报名时间:2014年9月10日上午8:30至9月11日下午17:00。
2、报名网址 http://renshi.bjpg.gov.cn/。
9月23日上午9:00后,考生可到该网站打印准考证。
3、区安全监管局相关人员负责受理报名并对报名人员条件进行资格初审。
(二)笔试
1、笔试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笔试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素质三部分(详见附件)。
3、笔试成绩查询:笔试结束后,考生可登陆平谷人才信息网
(http://)查询笔试成绩及进入资格复审人选。
(三)资格复审
笔试结束后,按照笔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对前100名考生进行资格复审(如最后一名笔试成绩出现并列,则由招聘单位考核择优确定人选)。考生可到平谷人才信息网(http://)查询资格复审的人员名单、时间、地点、考生需携带的材料等内容。
(1)区安全监管局相关人员负责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复审。
(2)资格复审时须携带本人有效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书及有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需复印首页和本人页,集体户的,须提交本人页原件;集体户首页和本人页复印在一张纸上并加盖集体户管理部门公章。
(3)资格复审未通过而产生的空缺岗位,按照通过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
(四)考核、体检
1、根据考试结果,招聘单位对拟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其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2、按照考试和考核结果,区人力社保局统一组织拟聘用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体检,体检标准按新的《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3、考核、体检不合格的,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确定考核、体检人员。
4、应聘人员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本人可申请复查,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重新检查一次。体检费由应聘人员个人负担。
(五)公示和聘用
1.招聘单位根据考试、考核和体检结果,择优确定拟聘人员,并参加由市安全监管局组织的业务知识考试,考试合格后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2.公示期满无异议,签订劳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五、待遇标准及聘后管理
(一)被聘用人员,其待遇参照我区协管员待遇的相关规定执行。月工资2400元(含个人应缴的五险),同时每月另设500元月绩效奖金。
(二)此次招聘人员采取合同制的用工方式,由区安全监管局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与其签订劳务合同,第一次合同期限为1年,经考核合格后每三年续签1次合同。
(三)受聘人员将由区安全监管局统一分派到辖区各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对不服从分配的人员,将不与其签订劳务合同。
六、纪律监督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立法展望 篇7
推动法制建设
监管体制不顺畅, 监管法制不健全, 导致当前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效能不高, 难以适应安全生产形势发展需要。
立法是进一步明晰综合监管职能定位, 有效化解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之间相互推诿、彼此交叉的现实需要。《安全生产法》未明确规定综合监管的具体职责、综合监管与相关部门专项监管之间的关系、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方式方法等, 造成安监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监管、条块分割、权责不明等现象。制定专门性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法规或规章, 能够深入界定综合监管的职权职责, 解决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下综合监管责任过于宽泛、权责不匹配的矛盾, 有效规范各级安全综合监管机构及人员, 明确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行业管理的职责界限。
立法是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实践提供明确执法依据, 发挥监管制度效能的迫切需要。虽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法定的综合安全监管权, 但由于原则性表述和缺乏制度支撑,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执法缺乏必要的规范依据, 未能真正承担起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职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交通、建设、质监、消防等行业的综合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程度和深度, 各地都不统一;综合监管部门职能定位不规范, 承担着繁琐的非监管业务, 甚至专项监管业务, 种别人的地, 荒自家的田。从依法行政的角度, 必须加强立法, 为综合监管执法活动提供明确具体的规范依据, 保障综合监管效能的真正发挥。
立法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 健全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法所确立起的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相结合, 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确立起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在各行业法律制度支撑作用下, 矿山、建筑、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法律体系都已基本确立并逐步完善, 惟有综合监管领域缺乏与《安全生产法》相配套和衔接, 可操作性强的法规、规章作为支撑。从法律体系框架来看, 通过修订已有法律法规无法根本解决制度难题, 应当及时制定配套性立法, 保障《安全生产法》这一龙头大法的顺利实施。
立法是针对实践中各地监管法制进程不一现象, 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法制整体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地方安全法制建设经验看,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法治环境的差异, 各地在摸索开展和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明显参差不齐, 综合监管工作机制缺乏制度化, 随意性比较大, 某种程度上对于法律平等原则在安全生产领域的落实构成一种冲击;一些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重心无法下移, 影响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 有必要及时开展国家层面的立法, 以推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整体发展。
已具备立法条件
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立法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
地方综合监管实践经验的有力推动
地方立法先行、以地方经验促中央立法发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一面。在坚持和保证中央层面人大立法或者行政立法相对稳定性和严肃性同时, 为满足一线执法实践需要, 如安徽、甘肃等地有关立法机关已经开始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试验性立法活动, 尝试着对综合监管进行制度研究和相应规范表述, 其中不少内容值得总结并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此外, 2009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也为国家立法提供了重要规范性基础。
国外安全监管经验的借鉴意义
国外安全监管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工业文明时期, 在安全监管制度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尤其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法律制度。如法国劳工部下设的安全预防局, 与专门设立的核辐射与核能安全管理部门、卫生部下的全国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存在业务隶属指导关系, 荷兰劳动监察局与食品货物局、交通和公共工作监察局等其他部门合作, 共同对作业条件等问题进行监察执法。因此, 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制度成果, 健全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法律制度。
公共行政组织建构理论的重要支撑
分工协作原则是公共行政组织设计中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组织内部既要分工明确, 又要互相沟通、协作, 以达成共同的目标。不论是传统静态官僚制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等还是新时期系统组织理论都注重分工与合作的并用, 以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随着公共行政职能的迅猛拓展, 公共事务日益增多, 公共管理技术日趋缜密, 公共行政对分工协作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强调机构综合协调功能, 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成为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秉持分工协作原则, 是综合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整体原理的具体体现。
形成最大监管合力
以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为宏观背景, 围绕近年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实践, 结合安全生产理论和公共行政改革理论,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立法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
明确立法目的
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体制, 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共性难题, 保障《安全生产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贯彻实施, 是立法的根本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立法, 及时总结综合监管实践经验, 进一步明确综合监管程序, 旨在解决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实务中的制度性问题, 通过确立法律制度理顺现行监管体制, 形成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关系顺畅、相互协作的监管执法机制。作为《安全生产法》深入贯彻实施的重要支撑,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立法需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适用。
理顺监管体制
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防止和减少职责交叉, 各负其责, 相互协同, 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在安全生产监管实践中, 具体把握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间的关系, 必须站在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安全生产复杂变化背景下, 深刻认识综合监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性看待行业专项监管的意义所在。一方面, “专业性”是专项监管的制度特征, 综合监管原则上应当尊重专项监管的“专业性”, 一般不予干涉、影响专项监管, 发挥其专业监管知识优势, 促进行业安全监管发展。相反, 如果在行业专项监管方面, 设置另一监管机构来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监管, 势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和机关多头执法, 破坏监管法制秩序。
另一方面, “综合性”是综合监管制度的最为明显特征, 综合监管制度的设置主要用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安全生产共性难题, 协调部门专项监管所造成的冲突, 有效弥补各部门专项监管形成的空隙等。因此, 综合监管必须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看待安全生产, 而不能局限于具体的部门或行业监管当中。综合监管不仅涉及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更要注重调整和规范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通过发挥各级政府、各相关安全监管部门的共同作用, 从而形成最大程度的监管合力, 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明确职责分工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立法应当具体规定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监管责任及其相互关系。要研究提升安委办的权威和实体功能, 研究加强地方基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建设, 尽快改变当前执法结构倒置被动局面, 提高安全监管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改善基层安监执法环境, 通过制度建设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确立主要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门性立法, 属于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遵从分工协作原则、行政效率原则、属地监管原则和分类指导原则, 并注重确立如下几项法律制度:
综合监管制度
既包括广义上的具有宏观性、全局性的对各行业、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 对下级政府的指导, 也包含狭义上对有主管部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具体包括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安全生产综合性法律法规标准,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协调解决跨地区、跨行业重大问题等。
综合分析制度
综合分析制度是针对特定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和形势变化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并针对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加强安全监管, 防范事故的对策和措施建议等。
目标考核制度
研究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一岗双责”, 将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分解并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政绩、业绩考核内容, 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专项监管制度
进一步规范和梳理包括道路、建筑、旅游等相关领域生产安全行业专项监管机制建设, 理顺监管体制, 明确监管职责, 为这些领域开展综合监管工作打下基础, 但不取代其他部门直接的、具体的、日常的、专业的监管工作。
联合执法制度
综合各部门执法力量, 调动各方面力量, 发挥有关部门的积极性, 及时研究解决和协调各部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为有关部门分忧解难, 共同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通过联合执法建立严格监督检查制度, 维护综合监管权威。
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召集, 交流工作, 研究讨论相关安全生产工作问题。遇有重大事项, 可不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相关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或视工作需要, 邀请部门分管负责人出席。
工作通报制度
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等相关部门之间在行业概况、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情况、重点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及部门主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典型经验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相互通报, 加强信息沟通。
报告备案制度
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等相关部门之间在事故报告、调查报告、批复意见、事故举报及处理结果、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以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等按照具体程序抄告、备案, 达成信息共享, 形成监管合力。
行政协助制度
行政机关之间应当基于行政的整体性、统一性, 相互提供协助, 共同完成行政管理任务。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行管部门之间可以构筑协助制度, 请求有关部门完成一定事项, 精简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率, 共同实现行政目的。
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篇8
一、六个务必、六个到位
根据近期全国、全省大力整治煤矿安全生产,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的精神,永春县认真分析了当前全县煤矿形势和存在问题,全面部署,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维护煤炭生产秩序。
县委书记陈庆宗主持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举头组织学习《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精神,专题研究了永春县煤矿安全生产和乡镇煤矿整顿治理工作,成立了永春县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会议提出把乡镇煤矿整顿治理作为县委 “夯实基层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求整顿治理工作做到“六个务必、六个到位”:即务必要高度警醒,认识到位;务必要落实政策,整改到位;务必要健全机制,责任到位;务必要加强宣传,培训到位;务必要抓好当前,措施到位;务必要严格执法,监管到位。
永春县陈泽荣县长做了具体部署:从8月25日起,全县乡镇煤矿所有生产矿井全部实行停产整顿,县财政首期拨出200万元补助矿井改造,要求矿井对照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逐一整改;同时彻底关闭无证矿井,严厉打击非法矿井开采行为;同时组织举办矿长培训班,提高安全意识。
二、以许可证申办条件为标准,逐项抓整改落实
针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该县对12家管理型的煤矿企业和54个生产矿井,利用申办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契机,逐项进行分析,逐项制定方案,逐项抓紧整改,提出了具体落实意见。
1、逐步理顺矿井管理体制。以分清等级、兼并矿井、淘汰落后、提高效益为原则,出台措施鼓励兼并矿井,将矿井分成三等,尽量减少矿井业主数量,扶大扶强效益安全双高效的矿井,提高中等矿井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淘汰减少效益安全低下的矿井。
2、增强矿井技术力量。每个矿井选派1名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到龙岩煤炭学院培训半年,这些人员学成归来将作为各矿井技术人员参与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将增强各矿井的技术力量。同时出台奖励措施鼓励矿井聘请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国有煤矿工人,以加强乡镇煤矿的技术管理力量。
3、改造矿井通风系统。主要做好井下漏风地点的密闭、风井风门的设置与管理、进风井风量和风流的调节、主要通风机的管理、维护等工作,切实做好井下工作面的局部通风管理,杜绝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4、县财政拨款补助改造矿井提升绞车系统。改造大部分提升矿井的绞车道,使提升弯度、坡度均符合要求;购置符合要求的保险装置、深度指示器装设齐全的矿用提升绞车、使用检测合格的钢丝绳;新建或改造上、下部车场以及其他有关提升系统等配套措施。
5、改善矿井巷道断面。各矿井加大投入资金对矿井主要巷道进行拓高、拓宽改造,使矿井主要巷道净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设置安全生产设施的需要,并由县财政予以补助。
6、完善矿用设备。督促矿井逐步更换符合要求的矿用设备,对矿用设备购置,县财政拨出部分资金予补助,预计更换设备投入500万元。
7、改善防尘供水系统。全县在矿区合适地点建设容量为200m3集中供水水池25处,各矿井再从布设管道从水池引水至井下用水点。
8、改造矿井供电系统。组织供电部门改造完成后矿井向井上、井下供电变电器达到100%分开,并要求矿井所装备的小型发电机作为主要通风机的备用电源,解决矿井双回路供电问题,县财政予以补助。
9、建设样板矿井。在矿区选择资源条件较好、矿井负责人素质较高、矿井基础较好的矿井,给予重点扶持和整改,为其他矿井整改提供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
1、明确打击重点。将属于无证非法开采矿井,以往关闭之后又死灰复燃的矿井,无视政府监管、拒不停产整顿或停而不整的矿井,经整顿仍然达不到安全标准的矿井,列为打击重点,一经发现,立即予以关闭取缔。为把整顿关闭工作落到实处,该县采取送达通知、停止供电、封存收缴剩余火工产品,以及拆除设备、摧毁井筒、填平场地、水泥硬化井口等有力措施,制止违法违规生产活动。
2、增加执法力量。该县招聘6名大学生选送到煤炭院校进修,充实县煤行办技术骨干力量。为加大对无证非法开采矿井打击力度,做好“五整顿、四关闭”工作,在原有矿山巡查队的基础上,公开招聘30名退伍军人组建永春县矿区巡查队,分成三个中队,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专门负责打击煤矿非法生产活动。仅8月份执法中,共就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30份,拆除无证非法矿井工棚18座,拆除生产器械30件,实现了停产整顿的煤矿真正停止采煤,无证矿井一律关闭。
3、开展联合执法。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安监、国土资源、煤炭行业管理、公安、环保、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如县安监部门对发现该停不停、该关不关或明停暗开的矿井,采取有力的监察执法措施,依法予以处罚。从8月25日停产整顿以来,已依法对2个不按规定停产整顿的矿井予以处罚。
四、抓培训、抓投入、抓日常
1、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县安办通过有线电视播放安全生产宣传警示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发放煤矿知识扑克1000副、《安全生产法》壁挂50套,县煤行办印发《煤矿安全生产警示录》8000份,组织乡镇、部门和企业征订《安全与健康》等报刊杂志,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宣传,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县安办组织278人参加煤矿矿长安全资格、175人参加煤矿矿长资格证、180人参加煤矿矿井长资格培训。
3、拓宽渠道,加大安全生产设施投入。该县建立煤炭安全生产基金,补助煤矿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和煤矿安全补欠工程和灾害防治等。投入400多万元,硬化矿区主干公路水泥路面,建设岩刀坑片区自来水工程;投入700多万元进行矿区电网改造,提高矿区供电的可靠性,杜绝了向无证非法开采矿井供电或转供电。强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要求各煤矿业主增加投入,乡镇煤矿按规定每吨煤提取6元安全专项资金,投入安全生产。
4、建立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至2005年8月,已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240多万元,由县煤行办集中统一管理,主要用于事故的抢险救灾、调查处理和医疗事故救助等。
5、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完善了《永春县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健全了《永春县小煤矿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指导煤矿行业的从业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措施,提高应急处置事故能力。
6、做好事故查处和事故统计报告工作。
五、加强监管,健全制度建设
该县不断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促进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落实。
1、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县建立了县政府-煤行办-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井-作业班组-作业人员的六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生产单位,落实到作业班组,落实到作业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2、建立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吕刚分管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副县长林强分管煤炭生产工作,并联系挂钩天湖山矿区所在地、煤炭产量占70%以上的重点产煤乡镇下洋镇等。县直主管职能部门县安监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分别挂钩联系下洋、坑仔口等乡镇,作为牵头单位,便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3、落实日常监管制度。为加强日常监管,实行派驻整顿关闭工作监督员制度,由县煤行办向11个有限责任公司派驻监督员,督促指导乡镇煤矿安全整治工作,县安委会向永春煤矿派驻监督员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推荐阅读: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09-28
为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07-04
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监管 保证食品安全05-14
切实加强综合监管11-16
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05-09
加强畜牧业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08-1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