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2024-09-28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精选9篇)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

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3、应完善“三个体系”,构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营造浓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氛围。在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上,应因地制宜,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在宣传上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专访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应完善长效培训体系。在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应坚持边监管、边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为主,各职能部门分散办班培训为辅,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协助培训为补充的农村食品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实际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培训培训、统一师资队伍、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发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员”作用,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乡(镇)卫生院防疫大夫和学校教师中聘请协管员;在村委会、种植养殖户中选聘信息员,利用“两员”资源在农村开展动态宣传。三是应完善有效活动的宣传体系。在农村宣传中,应充分利用农村围墙、乡(镇)政府公示板,通过悬挂条幅,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并可针对农闲季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聘请专业人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4、应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点落实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应积极推进农村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库建设,建立便捷的电话、计算机查询系统。各职能部门还应在农村选择示范的食品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和推广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2

一、工作现状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辖崆峒、灵台、泾川、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一区, 人口220万, 土地面积1114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多万公顷, 是以肉牛为主的多种动物饲养的适宜区。目前全市还没有兽药生产企业。全市现有兽药经营企业392家, 年营业额2400多万元, 从业人员715人;有饲料生产企业11家, 平均年产量1.5万吨, 仅占全市饲料需求量的1.6%;有饲料经营企业96家, 年经营各类饲料、饲料添加剂30多万吨, 以来自陕西、宁夏、重庆、辽宁、四川、深圳及我市周边地方的饲料为主, 从业人员500多人;全市现有兽药饲料监察机构7个。其中市级兽药饲料监察所、动物卫生监督所挂两块牌子, 一套机构合署办公, 崆峒、灵台、庄浪、静宁四县 (区) 在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兽药饲料监察所牌子, 属一套机构;崇信、泾川两县单设兽药饲料监察所。除崆峒区泾川县外, 其他全为县畜牧兽医局的内设机构, 华亭县未设立兽药饲料监察所;现有工作人员76名。近年来, 我市从严格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条件审核入手, 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 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 严肃查处生产、经营、使用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违法行为, 认真开展饲料、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全市兽药经营企业办证率100%, 饲料生产企业办证率100%, 查办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饲料、兽药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 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饲料生产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 普遍都没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技术工艺落后, 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营销网络尚不健全, 科技开发能力不强, 创新能力低, 企业间无序竞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部分兽药、饲料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 专业知识缺乏, 进货渠道不明, 手续不全, 经营“三无”产品, 违规经营兽用生物制品, 经营假劣兽药产品现象还有发生。三是饲料、兽药检测检验能力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还没有专门的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也没有相应的兽药饲料检测检验仪器和设备, 无法开展兽药、饲料质量检测化验工作。在日常监管中只能凭肉眼和经验, 或根据省上每年的例行抽检结果来查处假劣兽药饲料, 从而造成不能及时有效地检测和监管,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四是支持保障体系不完善。主要是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监管渠道待理顺, 县级兽药饲料监察机构执法主体不明确, 工作缺乏主动性:基础设施差, 无执法车辆及有关办案工具, 监管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县区未将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而执法单位又无权支配罚没款, 造成执法艰难, 查处案件的积极性不高, 监督措施不到位, 监管力度不够。五是部分县区领导不重视, 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监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执法能力不强, 不会办案, 不敢办案。

三、治理对策

㈠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 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和辨别能力, 增强经营者、使用者自觉性, 让质量安全警钟长鸣,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面向领导和相关部门宣传, 以取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对监管工作的重视、支持和配合;二要面向广大养殖户和经营户宣传, 使他们认识到兽药、饲料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经营、使用违禁药品、假劣兽药、饲料的危害性, 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增强经营户和养殖户自觉守法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三要面向社会宣传, 增强公民安全消费意识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加强宣传的同时, 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定期对广大从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依法经营、守法经营的意识, 科学合理用药用料意识, 规范经营、养殖行为, 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执法队伍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要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一要加强岗位培训, 对全市兽药、饲料监管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执法能力;二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层层签订岗位责任书, 做到纪律严明、奖罚分明, 确保执法的公正和效率, 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要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下转第82页) (上接第80页) 加大执法力度,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等执法职权。

㈢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扶持指导力度要高度重视饲料工业, 始终把发展饲料工业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产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加大扶持工作力度, 从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对饲料企业进行指导, 从基础建设、标准制定、工艺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支持, 从项目的选题、立项报告的制作、上报、审批等方面进行扶持;从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入手, 加大日常管理力度,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抽查, 加强国家强制性饲料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 不断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帮助其规范运行;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 通过企业自查和市县 (区) 饲料管理部门督查、评比、表彰等形式, 树立企业诚信、自身发展和服务意识,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㈣尽快建立兽药饲料质量监测检验体系目前我市兽药、饲料监测现状不容乐观, 与畜牧业发展形势需要相差甚远。为此, 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 设置机构, 增加编制, 购置仪器, 加大投入, 争取做到市级有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县级有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站。通过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兽药、饲料实施有效地监测检验, 提高兽药饲料质量水平, 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秩序,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㈤加强饲料、兽药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饲料、兽药、添加剂管理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全市499个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工作。要严格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审核管理, 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者, 从源头上确保饲料、兽药质量安全;要实行市场准入备案制度, 加强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环节日常监管;要加强饲料、兽药质量安全检测抽样工作, 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兽药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瘦肉精”、“聚氰胺”等违禁药品的查处, 抓大案要案, 扩大执法影响, 震慑违法行为者。

四、理顺监管渠道, 加大执法投入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3

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二〔2009〕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以下简称综合监管)工作,明晰综合监管思路,落实综合监管职责,推进综合监管机制建设,增强综合监管工作效能,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结合综合监管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做好综合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做好综合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综合监管是指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对同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这是《安全生产法》赋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对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督,是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必要手段,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充分认识综合监管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职责,不断探索综合监管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加大综合监管工作力度,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全国综合监管工作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职责定位不够准确、工作思路不够清晰、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特别是目前部分行业和领域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综合监管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综合监管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综合监管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三)准确把握综合监管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行业主管、各司其职;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监管;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协调、监督检查。

二、依法履行综合监管工作职责

(四)加强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草案及意见和建议,制定、修订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指导有关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修订工作等。

(五)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实施。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中长期安全生产规划和安全科技发展规划,提高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对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科技发展进行宏观指导。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安全生产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等相关内容,纳入地方政府规划纲要、有关行业和领域发展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六)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研究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一岗双责”,将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分解并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政绩、业绩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推动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研究部署、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安全生产综合性检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项工作,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跟踪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进行整改。

(八)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重大工作部署的情况,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的履职和责任落实情况,并进行评估和通报。

(九)严格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依法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事故查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化行政问责和社会监督;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对重大和典型事故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深刻分析事故原因,以事故教训推动工作,防范事故发生。

(十)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依法开展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事故预防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十一)综合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形势。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研究分析安全生产的倾向性、规律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研判、预测安全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提出重大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十二)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组织、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有关行业和领域特别是跨部门、跨行业和领域、跨地区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并监督落实。

(十三)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相关工作。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调整、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推动安全发展。

(十四)指导监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组织实施或督促指导开展有关行业和领域建设项目特别是高危行业、较大风险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对有关部门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进行监督,严格安全准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十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掌握各类应急资源,组织指挥和指导协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和人员培训,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平台和应急救援基地、队伍建设等工作。

(十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平台,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政府和企业有关负责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强化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三、建立和完善综合监管工作制度

(十七)建立和完善工作通报制度。通过领导会商、工作例会、安委会联络员会议、印发通报、编发简报等多种方式,定期与有关部门进行工作信息交流与沟通,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十八)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制度。对涉及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全局的重大举措,对需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对涉及跨部门、跨行业和领域、跨地区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协调枢纽作用,协调组织各方力量,予以妥善解决。

(十九)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制度。研究对下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综合考核评估办法,对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引导激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主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十)建立和完善形势分析制度。定期与有关部门分析安全生产工作运行的特点及规律,研究阶段性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工作,把握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

(二十一)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充分运用《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组织或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检查、专项督查抽查、联合执法等。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提请并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采取整改措施。

四、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不断开创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二十二)加强对综合监管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综合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对综合监管工作的领导,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综合监管人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将综合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分工,及时研究和掌握综合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解决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

(二十三)加强对综合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综合监管工作和部分行业直接监管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监管和有关部门安全监管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监管和属地管理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监管和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系。

(二十四)不断探索创新综合监管工作。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及时总结和交流综合监管工作的经验,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实现指导有思路、协调有权威、监督有力度、检查有效果的综合监管工作目标,不断取得综合监管工作新成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可结合本地区情况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指导本地区综合监管工作。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4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当前,随着农民饮食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做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多数消费者安全常识缺乏,在购买商品时只看包装,计较价格,忽视质量,尤其是一些儿童,看外形、重口感,辨识能力差。

无证经营现象突出。一些食品小贩利用逢集日,摆摊设点制作销售凉粉、油糕、麻花、面皮等小吃,没有固定的经营门店,流动性大,卫生部门无法核发“健康证”,市场管理部门无法核发“食品摊贩备案登记证”,普遍存在无证经营现象。

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很多农户都是利用自家一两间房屋,随意搭几张桌子就是一个小餐馆,摆几十包小食品、几包糖果、几样日用杂货就是一个小卖部,职能部门监管难度较大。

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目前,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只有监督职责,没有执法权力,加之人员配备少,专业人员更少,他们除了监管辖区食品安全外,还需承担乡镇其他日常工作,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各级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灵活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经常深入农村开展各种食品法律法规、卫生安全知识讲座,运用电视、农村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加大整治力度,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要建立派出所与市场管理所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联合巡查整治力度,彻底整治食品行业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假、掺假、贴牌等违法活动,规范市场秩序,杜绝无证经营,严查重处违法经营行为。

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健全食品监督网络。在乡镇设立举报投诉站,公布投诉电话,鼓励群众对购买食品及用餐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予以举报。各级新闻媒体要对违法经营户定期公布,把问题经营者、问题食品晒在“阳光”下,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食品安全的氛围和态势。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打造专业管理队伍。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队伍,为基层食药所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在各村配备食品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食品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监管队伍。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确保农村基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目的,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管理。同时,以扩大药品供应网点为基础,以理顺供药渠道为核心,积极推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鼓励并扶持药品经营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村药品连锁经营,提高农村药品配送能力,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努力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公平的药品县场秩序。

二、工作目标

在监督管理网络方面,通过建立健全三支队伍,构筑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管理网络,实际药品监管重点由城区向农村基层的转移,切实保证全方位、无缝隙的严密监管。在供应网络建设方面,先在两处街道试点,积累工作经验,再用1—2年时间,实际对全县农村卫生室、乡镇零售药店、个体诊所的商业物流配送,规范农村药品流通渠道,整顿药品秩序,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探索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新路子,确保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三、工作措施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6

政府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 监管体制未理顺

目前, 安监机构的管理是上下级指导关系, 每一级安监机构只对本级政府负责。近几年, 全国很多地方都大搞开发区建设, 级别也越来越高, 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专职的安全监管机构, 很多监管职能是由负责经济管理的部门兼职, 缺乏人员装备和必要的物资保障, 安全投入不足, 监管不到位, 是目前开发区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

2. 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人治大于法制

国家近些年不断出台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但实体法过多, 缺少程序法、缺少对责任追究的专项法律。安全生产法律落实不到位, 在监管检查中, 发现企业存在严重的违法现象, 未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一些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 地方政府领导总是能瞒就瞒,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对安全监管机构的处罚进行干涉, 导致了该处罚的事故没有处罚, 同时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3. 专业人员不足, 无法满足各类企业的监管需要

生产工艺不同、设备设施不同、操作规程不同、使用的生产原料不同, 这些企业需要各种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管, 光凭目前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和力量, 是无法在企业监察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安全监管机构是法律的执行机关, 不是专业的技术部门, 很多时候执法人员凭着经验来进行识别隐患, 导致很多隐患不能彻底的排查出来。目前, 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 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专业技术能力不强, 安全管理水平有限, 这类企业属于事故高发型企业, 如果政府监管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执法, 无法发现隐患并督促企业整改, 事故仍然无法控制和避免。

4.对安全生产事故重视不够, 未将安全生产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

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负全责, 但是往往领导们注重经济效益, 注重政绩, 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严重不足。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引不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只有当事故发生了, 追究领导责任的时候, 才知道安全生产是多么的重要, 很多时候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讲, 没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到第一位。

5.企业对监管部门的配合、自身隐患的整改认识不到位

有些企业认为, 政府监管部门来监督检查是对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干扰, 认为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问题自己能解决, 不希望政府部门过多的干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对检查发现问题和处理, 采取对抗态度。对安全监管机构检查中发现的隐患, 企业重视不足, 难以彻底整改隐患, 只是应付监督检查。企业未与政府监管部门站在同一立场, 将所有的问题找出来解决掉, 没有认识到政府监管部门是来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问题, 避免事故的发生,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政府监管部门如何加强

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

1.全面掌握本地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 有计划、分类别的进行有效监管

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摸清本地区的企业总数, 将企业进行分类, 区分重点监管企业和一般监管企业。将监管部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重点监管企业上, 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目前, 事故高发主要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的企业, 部分企业还存在着重大危险源;其次是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小型企业。监管的重点是对事故高发的行业和中小企业,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 加大对这类企业的监管力度, 开展经常性的执法监察, 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能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 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

2.借助安全生产技术中介机构和安全生产专家的力量, 弥补监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

现行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安监部门负责综合监管, 各有关部门负责行业监管。在实际工作中, 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到位,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解决在监管中存在的技术性监察的缺陷, 在招录安全监察执法人员时应注重吸收专业技术人才, 进入安全监管部门后再进行执法业务培训。监管人员最好是工业企业的某一方面的专家, 再经过相关法律和执法程序培训后, 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执法人员。在弥补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 最简便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聘请某一方面的专家提供技术服务, 监察执法人员根据专家的意见下达整改指令, 整改后组织专家进行复查销号。当前, 国家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政府监管部门可将辖区的企业进行分类,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招标, 通过安全技术中介定期对企业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 将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报安全监管机构进行督办, 一般隐患由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整改, 重大隐患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政府挂牌督办, 确保整改到位。

3. 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这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员工只有树立起时刻讲安全、处处想安全、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观念, 才能按照操作规程和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过安全培训, 掌握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的理论和方法, 提高管理者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 使其具备安全管理岗位的基本素质;二是通过培训让员工 (包括特种工) 明确自己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通过安全监管机构的培训和考试, 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学会了如何进行安全管理, 如何防范和避免事故发生;员工通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培训, 明确自己应干什么、不应干什么、怎么干;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 特种工才能适应特殊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 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安全监管体制, 加强安全监管部门建设

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在职责分工上还存在相互交叉、职责不明的地方, 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相互推诿和“扯皮”, 严重影响了安全监管有序进行。各级政府部门应在法律规范分工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分工, 做到职责明确;各行业和领域都要明确专门的主管部门, 做到监管无空白、事事有人管, 以有利于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国家可改革管理体制, 专业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实行垂直管理, 每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对上一级政府负责, 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避免为招商引资而放弃对企业的管理。

当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 在办理施工手续方面, 将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给予减免办理, 在安全设计上也未经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核,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存在隐患, 整改非常困难。在对外资企业的监管上, 有的地方政府放松对企业的安全监管, 甚至一年也不到企业检查一次, 发现问题也是大化小、小化了, 只要不出事故, 就没有人重视。通过监管部门的体制改革, 可直接避免对企业监管不到位、发生事故后人为干涉事故处理、瞒报或谎报事故等现象, 使事故的处理更加客观、公正。

5.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并监督专项安全资金投入到位

近年来, 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还较薄弱, 安全投入不到位, 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一些地区的安全监管部门, 人员少、没有执法装备, 无法满足对辖区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基层安检站的建设和城市社区、农村安全办公室的建设, 都缺乏人力、物力、资金的保障, 导致这些基层单位无法开展正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因在全民安全教育上投入不足, 不能长期的、实实在在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很多宣传教育都是“走马观花”、做样子, 效果很差。在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和培训教学上, 企业和员工的负担还很重, 政府的投入还不能让群众满意。今后地方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 才能预防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的普遍关注,各级各部门都把食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近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市已经初步构建立起了食品安全体系、监管体系、标准

体系和检测体系,从田间到餐桌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提供了保障。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多、小、散、乱、差的食品生产企业还依旧存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设备落后、厂房简陋、技术水平差、人员素质底的小作坊式生产企业还随处可见。近日我们对广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61家,其中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罐头食品、乳制品、饮料、冷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膨化食品、速冻面米食品、调味品等15类企业925家;糖果制品、茶叶、酒类等13类企业12家;其他食品企业224家。1161家企业中,具备生产条件的有140家,占总企业数的12,不具备生产条件的1021家,占总企业数的88。有出厂检验能力的85家,占总企业数的7,无出厂检验能力的1076家,占总企业数的9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不具备生产条件或不具备检验能力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普遍存在。如何规范这些企业的生产行为,提高食品质量,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要解决目前作坊式食品安全生产现状,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企业规范企业,以大带小

广安市岳池曲酒厂是四川省名牌企业,也是广安市酒类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该酒厂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与广安市的其他部分小酒厂签定了“双赢”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这些小酒厂定点为其提供原酒,但其使用的原料必须经岳池曲酒厂检验把关,并严格按照岳池曲酒厂提供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产品经岳池曲酒厂检验把关后收购使用。这种经营模式,一方面减轻了岳池曲酒厂的资金投入压力,借鸡生蛋。另一方面解决了小酒厂的生存压力,有效提高了小酒厂的产品质量。从管理角度讲,龙头企业在无意识之中规范了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更有利于行政部门的高效监管。这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但这种模式值得管理部门借鉴和推广。政府管理部门在对其他行业监管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实力雄厚、技术可靠的企业为龙头,整合零散资源,既为大企业锦上添花,又为小企业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一举多得。

二、以制度控制过程,提高门槛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包括3项具体制度: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企业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行强制检验制度,主要采取自检或委检的方式进行。三是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的施行,为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实施监管职责提供了一个标准。然而,我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能够达到市场准人条件的企业屈指可数。“一刀切”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对达不到准人要求的企业,要循序渐进,采取“三个一批”进行处理,即“淘汰一批、整合一批、强化一批”。“淘汰一批”就是对基本没有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产品基本属假冒伪劣的地下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取缔,不留后路。“整合一批”就是对有一定生产技术和设备、但离准入条件尚远的数家同类生产作坊共同出资,资源共用,建立联合生产企业,达到准入要求。“强化一批”就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但尚有部分环节或设备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

三、以检查敦促效果,把好厂门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企业自律是基础,行政监管是关键。特别对于作坊式食品生产企业,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对提高食品质量显得犹为重要。目前,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方式主要是通过检查、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查检验,应作到五个到位:一是检查覆盖面到位。由于这些作坊式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对检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放松了对其的监管,形成监管真空,就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二是检查过程要到位。在检查过程中,要留意生产加工的每一道环节,用火眼金睛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改正,而不要走马观花图过场。三是整改到位。对发现的问题和检验出不合格的产品,要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并跟踪整改效果,作到不整改到位决不放过。要消除侥幸心理,认为数量少或影响面窄而放任不管,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产品投放市场带来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造成了人们觉得食品安全形式严

峻的认识。

四、以责任提高意识,强化管理

食品企业监管是否到位,关键在监管人的责任是否落实。要建立食品质量监管“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职责、定责任”的责任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责任,作到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具体到一区一街、一乡一村均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在人力不够充沛的地方,可以推行协

管员制度,通过一定的培训,成为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的眼睛,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基层的食品生产动态。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工作实践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才能有效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提供可靠保障。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8

九江市辖15县 (市、区) , 年生猪出栏约230万头, 家禽出笼2 000万羽, 牛出栏2.7万头、羊出栏17.8万只, 肉类总产23万吨。有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111家, 其中年屠宰2万头以上的A类企业13家, B类屠宰场 (点) 98家, 牛羊加工厂1家, 无禽类加工企业。

近年来, 随着南昌双汇、雨润等大型屠宰企业的建成投产, 鲜肉冷链配送能力增强, 大量外来冷鲜肉进入九江市, 除了九江博莱肉类加工厂, 各县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屠宰量大幅下降。市城区及各县 (市、区) 市场猪肉主要来源于双汇、博莱、雨润以及本地的定点屠宰企业, 同时也有一些私屠乱宰猪肉。据初步统计, 九江主城区日均消费猪肉800头以上, 本市待宰生猪主要来自湖北、安徽等地, 本地养殖的生猪因品质较好主要销往南方省份, 有一家生猪供沪企业。

为确保生猪屠宰监管到位, 九江市商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成立了市商务综合执法支队, 配备了17名执法人员及装备。九江市编办已批复市农业局成立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 正科级事业性质, 定编5人, 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划转3人, 从市商务综合执法支队划转2人。修水、永修、武宁等县已进行了职能移交, 其他县区正在协商当中。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屠宰监督执法工作难度大

畜禽屠宰行业涉及面广, 从业者多, 法制观念普遍比较淡薄, 依法经营意识不强, 认为定点屠宰既不方便, 又加重负担, 对定点屠宰执法不理解、不支持, 抵触情绪较大, 私屠乱宰、产品掺杂、逃避检疫等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屠宰经营户甚至刁难执法人员。同时, 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力量不强, 大部分地方执法车辆、设备、经费没有保障, 多数地方只是屠宰职能移交, 虽然成立了机构, 但人员编制没有增加, 依旧是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执法状况没有根本改善, 不能满足执法需要。

2.2 屠宰设施设备配套不齐全

大部分屠宰企业设施设备等硬件投入不足, 装备落后, 配套设施不齐全。县区定点屠宰厂设备基本是以前食品公司留下的, 老化严重, 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设施不完善, 主动改造升级动力不足。乡镇屠宰场点设施设备更简陋, 规模小、管理差, 手工作坊多, 一张桌子、一把刀, 即来即宰, 检疫室内基本设施、检疫设备工具配置不齐, 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不到位。除个别大型屠宰企业, 县级、乡镇定点屠宰加工数量少, 难以适应机械化、流水线的屠宰标准, 环保也不达标。

2.3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问题多

各地屠宰企业良莠不齐, 尤其是乡镇屠宰点, 动物防疫条件不完善, 除部分企业自建自宰, 大部分是“代宰加工”, 企业只关心收费, 生猪收购、肉品销售与之无关, “瘦肉精”自检、肉品检验、生猪来源、产品流向记录等工作缺乏主动性, 畜禽代宰企业、生猪代宰个体、配送商、零销商之间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难于理清, 督查发现有问题, 整改措施、主体责任无从落实, 监管难度极大。

2.4 产权归属理清移交耗时长

原承担屠宰监管任务的商务部门希望尽快移交。但食品部门、乡镇食品站还有门面厂房, 在产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 如瑞昌市, 农、商两家难于达成统一意见, 需要政府部门从中协调;案卷档案资料整理也需要时日, 各县区情况不一, 工作进度参差不齐。

2.5 机构人员编制解决难度高

原县级屠宰监管执法人员没有正式人事编制, 例如修水县划转了商务局8名临时聘用人员, 上岗后工资发放成问题, 原来工资差额部分靠商务局三产公司弥补, 但农业部门缺乏相应财力, 人员的编制问题、经费问题都亟待领导重视。基层乡镇站就1~2个人, 要负责防疫、检疫、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保险理赔协助等工作, 加上屠宰管理, 事事务求到岗到场, 疲于奔波, 难以扎实开展工作。由于人事编制属严格管控, 故一般县区只移交职责, 成立机构, 但不增编, 另外经费、车辆、设备、服装等保障措施亟待解决。

2.6 定点屠宰管理政策不明晰

大型企业生产设备好、技术先进, 加工量大, 综合成本低, 冲击各地肉品市场;外来冷鲜肉竞相压价抢夺市场, 恶性竞争不断, 肉品流通环境亟待改善。各地代宰加工收费标准不一, 收费不规范, 甚至搭车收费、变相收费, 代宰企业、代宰个体户时常告状;有关屠宰行政许可审批, A证、B证肉品销售政策等问题, 有待政策上进一步规范明晰。

3 对今后屠宰管理工作的思考

3.1 加强屠宰管理执法机构建设

屠宰行业管理职能移交到位后, 整合职能, 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机构与执法队伍, 争取政府的支持, 配备必要的人员、车辆、装备, 落实工作保障经费, 完善市、县两级监管部门各种执法资质, 确保依法履行好监管职责。

3.2 严格落实畜禽屠宰主体责任

督促屠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内控制度, 做好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自检、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畜禽来源和产品流向记录台账等工作。强化属地管理原则, 理顺部门监管法定责任, 晒好权力清单, 把该管的事管好, 避免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

3.3 严格定点屠宰资格审查清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猪屠宰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严把定点屠宰厂设置条件和验收标准, 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对符合屠宰企业设立条件的重新换发新证, 不符合条件的, 限期整改, 整改不到位的, 坚决予以取缔, 彻底消除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3.4 加大政策宣传与学习培训力度

组织监督执法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 熟练掌握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确保依法行政。要加强屠宰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强化行业自律, 促进依法经营。

3.5 开展肉品督查专项整治行动

加强农牧、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协调沟通, 建立联合执法协同机制, 经常性开展肉品专项整治活动,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肉、病害肉、以次充好等违法犯罪行为, 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确保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

3.6 建立畜禽屠宰监管长效机制

畜禽定点屠宰监管点多、线长、面广, 任务重, 风险大, 要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督导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建立完善各项记录台账。规范畜禽产品检疫电子出证行为, 严把进场检疫、肉品检验质量关, 做到凭产地检疫证明屠宰, 凭肉品检疫证明和验讫印章出售及运输, 私屠滥宰、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肉品一律不得上市销售。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邹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14, 10 (10) :16~17.

[2]董保豫.都匀市畜禽屠宰的现状及建议[J].畜禽业, 2014 (3) :56~58.

[3]欧阳素琴.畜禽定点屠宰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 2014 (4) :267.

[4]贺纛, 杨薇, 张灵.畜禽屠宰职能移交相关问题的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10) :9~12.

[5]冯国廷.屠宰监督职责移交后我们该怎么做[J].中国畜牧业, 2014 (10) :80~81.

[6]李土存, 张迎锐, 蒋金贵.生猪屠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 30 (8) :9~12.

[7]曹海彬, 刘荣, 润和.浅谈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14, 10 (6) :38.

[8]郑文成, 谭运华, 等.湖南省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情况调研[J].中国动物检疫, 2014, 31 (8) :17~19.

[9]张峰.动物定点屠宰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J].养殖技术顾问, 2014 (1) :144.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篇9

为进一步加强对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环节的监管, 了解并掌握我州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现状。日前, 吉林省延边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专题座谈会, 延边伟业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参加了会议, 会上并做了交流。

该州食药监局胡中玉副局长主持了会议。座谈会上, 企业负责人结合当前实际, 深入分析和探讨预包装食品散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并提出了加大打击无证经营、规范散装食品经营等建议和意见。就大家反应的问题, 胡中玉副局长责成该州食药监局相关处室进行认真梳理, 并要求科学制定相关措施和工作侧重点,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 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专题座谈会, 是该州食药监局为进一步规范全州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行为, 以问题导向为引领, 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的基础环节。此前, 该州食药监局相关处室已对州内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几十家单位进行了走访排查, 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

上一篇: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有多难教育论文下一篇:幸福在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