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2024-08-23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精选10篇)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篇1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保障农民饮水安全

门世祥

2006年以来,我区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到2010年底,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4处,解决了29.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15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

一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节约了劳动力。为缺少安全饮用水地区农民提供了可靠稳定安全的水源保证,使广大农民群众告别了千年来肩挑、手提的用水历史,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生产。

二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拉动社会消费。通了自来水后,一些农户还购置了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用上了冲水式厕所,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既拉动了社会消费,又为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三是有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群众因用上了清洁、卫生、方便的自来水,控制了介水疾病的传播,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四是有利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村容整洁,改善了农村环境,使农民

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誉为“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和“德政工程”。

随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长远效益的建后管护问题日显突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后运行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机构亟待加强。随着饮用水工程的建成投产,主要工作已由工程建设转为水质监测、水源保护等建后管护内容。建后运行管理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工作面广量大,又涉及千千万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力量,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编制。

2、建后运行管理资金未落实。因农村群众居住相对分散,用水量相对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加上农村供水水价低,所征收的水费不足以维持饮用水工程的运行费、维护费,难以做到“以水养水”。迫切需要当地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日常运行管理。

3、管护队伍素质不高。目前各水厂的维护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较低,难以适应日常的管道维护和饮水卫生安全管理的要

求。

4、水质监测制度和网络刚刚建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目前,区卫生部门组织制定了《2011年临潼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方案》,对20个集中式供水站进行水质监测,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饮水安全工程面广量大,目前我区卫生部门的监测设施和监测力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饮用水水质监测的需要,难以实行全面定期水质监测。

5、水源保护较粗放。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没有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水源地保护工作尚待加强。影响农村水源的因素复杂,水质易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等污染源的影响,水源保护较为困难,安全保障率比较低。

6、运行安全存在隐患。农民饮用水工程标准不如城市水厂,蓄水池安全防范设施也极为简陋,易被极端分子所利用,比如人为投毒等,运行安全存在隐患。

7、村民缺乏饮水安全的正确消费观。普遍存在农民的安全用水和有偿用水意识不强,有的老百姓把看上去清洁的水等同于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认为自来水要交钱还不如喝自家的井水和原来自己接的自流水,导致饮用水使用量远远低于设计供水规模和水费征收难等情况。

二、农村饮水工程建后长效管理对策和建议、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水行政部门为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主管部门,增设管理科室和落实专职人员。同时,要明确卫生部门为水质监测的责任部门,环保部门为供水水源保护的责任部门。、落实管理主体。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等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清晰,管理主体明确,责任落实,权利和义务清楚。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可由乡镇政府落实机构管理或明确其他管理主体,其他单村工程或由单村工程延伸的工程可由村委会确定管理方式。

3、建立管理队伍。由水利部门统一发放饮用水管理和维护人员上岗证,并会同卫生、环保等部门经常性地组织举办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方面的培训班,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的安全饮水。

4、落实专项管护资金。由于有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按完全成本收费农民负担重,不按成本收费建成的供水工程难以良性运行。建议财政部门设立农村饮用水专项管护资金,用于管理运行维护、水质监测、水源保护等。财政专项管护资金每人每年应不少于10元。

5、实行有偿用水,科学制定水价。切实做好水费收缴工作有偿供水,实现“以水养水”。集中式供水工程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水价;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以保证工程日常运行、维

修和更新为前提,按照供水成本计收水费,由受益村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按“一事一议”方式自主管理。经济困难的地方成本水价一时不能到位的,应确保运行费和维修费,采取乡村集体经济补贴和政府财政补助的措施,以确保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6、加强水质监测和运行安全保护。卫生部门要建立水质监测网络,落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选择、检测和建后水质的经常性检测措施,公开、透明发布水质信息;要做好与监测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逐步使农村水质监测工作达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在目前监测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建设模式实行不同标准的水质监测,如对集中式供水的工程,分区域设置监测点,加强对水源水、管网末梢水的定期监测;对分散式供水工程,每年进行1-2次检测,确保水质优良。为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在饮用水入户前端设置生物监测设施,保障饮水安全。尽快建立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一旦发生饮用水安全重大事件,保证组织、技术、物资等方面形成快速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7、施行水源保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保护区内严禁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和污染源。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巡查。同时制定供水处置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和供水水质保护应急预案。

根据农村实际,在水源保护区或管护范围,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8、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形成合力。饮用水建后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水利部门是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建后长效管理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长效管理专项经费;卫生部门负责供水水质的定期检测,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饮用水消毒和水质改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环保部门负责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对农村水源的污染监测及控制等工作。

9、加大宣传,树立正确的安全饮水观。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报纸、宣传册、宣传单、宣传栏、现场会等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大力宣传健康科普知识,积极做好农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着力提高农民对饮水安全的认识水平。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饮水方式,树立水是商品的正确消费观,让保护饮用水源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篇2

一、成立农村公共供水管理机构, 实现公共供水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开展

日前, 山东省水利厅、德州市水利局都高度重视《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几次下发通知对各县市区落实《办法》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如今德州市级“农村公共供水专管机构” (以下简称“专管机构”) 成立工作已基本完成, 但县市区成立“专管机构”的不过三四个, 并且只是水利局自己设立的, 具体管理范围、职责、人员还很不明确, 管理工作几乎没开展。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价格等相关部门对农村公共供水管理的相关工作也没开展。

为迅速将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开展起来, 我觉得市级“专管机构”成立后, 应对各县市区“专管机构”的成立时间、行政级别、编制人数统一要求。县市区“专管机构”成立后, 要充实精干力量, 明确职责, 强化岗位培训。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 争取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配合前期管理工作的开展, 并将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通过市级“专管机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 总结各市及县市区在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根据《办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出台市级和县级《〈办法〉实施细则》。这样既实现了各县市区的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机构抓、有人管, 也为各县市区在农村公共供水管理上实现同步有序、互通有无、协调开展, 促进管理工作迅速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 各级“专管机构”统一、协调管理, 利于取得中央和省级的政策扶持和投资补助, 为进一步做好中央、省、市、县四级农村公共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 促进农村公共供水管理相关政策、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的研究与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将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的产权确定作为开展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的第一阶段

当前, 德州市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的规模大小不一, 多数存在产权不确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明晰、水价确定随意、对经营者约束力小的问题, 既不符合《办法》的有关规定, 也损害了用水户的利益, 增加了农民负担。

下一步, 应先通过对所有的农村公共供水工程进行清产核资, 确定工程产权, 颁发工程产权证书, 明确经营者。通过“专管机构”与经营者签订“自觉遵守《〈**县市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协议书”, 实现每处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的经营者“能则上, 不能则下”, 对经营者易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形成有力约束, 确保维护供水单位和广大农村群众的切实利益。

三、核定水价及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确定折旧费及公共维修基金的收缴方式

德州市现有的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建成时间不同、规模不一、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多样。为此, 在核定水价时, 就要依据工程产权证书, 对每一处工程进行运行成本 (如电费、药剂费、工作福利费、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等等) 的测算, 确定具体的利润率 (4%-10%为宜) 。折旧费及公共维修基金的归集, 是今后农村公共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为合村并居、供水规模扩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折旧费及公共维修基金应依据每处工程的实际供水量和物价部门与“专管机构”共同核定的数值进行计算, 统一由“专管机构”设专户收缴, 实行专户专存、专款专用。

“专管机构”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每处工程编制上报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都要对真实性、可操作行进行严格审查, 并提出审查意见及建议, 帮助供水单位完善应急供水方案。

总之, 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有步骤, 必须先成立“专管机构”和出台市级、县级《〈办法〉实施细则》, 使工作开展有主体、有依据;其次确定工程产权、核定水价及供水安全应急预案、确定折旧费及公共维修基金的收缴方式, 使管理措施和管理对象更具体。要开展好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 就要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2010年最主要水利工作”, 争得政府及群众的支持, 真正将工作一步一步地落到实处。

摘要:《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文只是从中选取成立农村公共供水专管机构、工程产权确定、核定水价及供水安全预案、确定折旧费及公共维修基金的收缴方式等几项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管理措施来进行分析和论述, 阐明实施这几项措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篇3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主体不规范。从审计的情况看,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采取三种建设管理模式:一是统一管理,由本地水务局代表政府行使责任主体。二是自营管理,由水务局下属单位负责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三是分散管理,由村委会承担了部分资金的筹措、选择施工单位和实施工程管理等任务。从实际情况看,采用统一管理模式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责任主体明确,建设管理相对比较规范。采用自营管理模式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问题是建设市场不开放,存在垄断经营建设,且因水务局下属单位既是项目建设管理者又是施工单位,造成工程责任主体混淆。采用分散管理模式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管理不规范、不执行招投标制度、合同签订不规范等较多违纪违规问题。

(二)有的地方在申报饮水工程投资计划时,采用整体项目申报后再拆分项目申报或同一项目跨年度重复申报等方式,以达到多获取中央及省、市补助专项资金的目的。多获取的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抵顶地方配套资金不足。

(三)地方配套建设资金不到位和存在滞留、挤占建设资金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到位率低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普遍问题,有的地方虽然出台了配套资金政策,但始终未予兑现,成为一纸空文。有的地方搞摊派,将资金筹集任务转嫁给农民,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还存在不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和挤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用于发放工资、缴纳“三金”等问题。

(四)部分完工工程无水质检验报告,有水质检验报告的工程也存在无检验结论和个别检验指标不合格的问题。部分集中供水工程基本上无净化、加氯等设备,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

(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一是部分工程项目未履行招标程序就选定了施工单位,选定的打井施工队无钻井资质。有的工程通过招标选定了材料供货单位,却以低于招标条件要求的标准购买饮水工程材料。二是支付工程价款未取得合规票据,存在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问题。三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存在部分合同无合同金额、无合同和无依据结算工程费用等问题。四是部分水务局未履行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对已完工的饮水工程不组织竣工验收便交付使用。五是部分单位对饮水工程建设资金未按规定进行专户储存,未进行专账核算。

(六)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不完整、不规范。有的项目已开工或建成使用,但存档资料中缺少设计审批、开工报告、工程监理、质量检测和项目验收等资料,甚至存在个别项目的设计批复时间早于设计时间的虚假资料。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水务管理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政策认识不到位,没有认真执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按法规办事。二是现行投资管理体制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分配权和核准权集中在省以上计划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而且多采用将中省补助资金直接定到项目的做法,由于项目数量众多,有关部门很难了解申报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之项目计划之间衔接不够,给一些地方多头申报提供了条件。三是项目审查和审批周期环节多、时间长,特别是总投资1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初步设计最终需省水利厅审批。经过省、市、县三个环节,使项目计划下达与初设审批环节脱离,已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要等待初设的批复。不能开工建设,资金闲置。四是审批项目时必须要有市县配套资金,贫困地区财力困难,难以落实。五是部分地区政府监管责任不到位,造成部分项目管理薄弱。

三、几点管理建议

(一)落实建设管理责任。水务管理部门要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对项目计划管理、资金筹集拨付、施工管理、工程结算、财务核算全面负责。改变目前存在的分散管理和自营管理模式。

(二)加强项目计划管理。一是缩短项目审查和审批周期,避免因项目计划下达与初设审批环节脱离,使得已下达投资计划项目要等待初设批复而不能开工建设。二是缩短项目计划下达周期,改变目前当年项目隔年下达计划的状况。三是既要注重项目数量,也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所需投资的实际,避免因投资不足区县重复申报及重复下达计划和在区县配套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加重群众筹资负担的现象发生。

(三)对已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水质检验并明确检验结论,对不合格的指标要采取措施,对集中供水工程也应采取加氯等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论文 篇4

1.1管理模式

加强工程建后管理是保证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民长期受益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建后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长效机制,根据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等确定管理责任,明晰产权,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建农村供水管理站,实行“三级”管理制:第一级为水厂厂区工程及入村总水表以上管网,产权归国家所有,由供水管理站负责管理;第二级为村内入户水表以上户外管网,产权归集体所有,由村集体或用水者协会管理;第三级为入户水表(含水表以下供水设施,产权归农户,由农户负责养护维修。2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村集体管理,由村民议事会指定专人,或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群众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水费的征收和工程管理。3私人投资或股份制形式兴建饮水工程,产权归投资者,由投资者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

1.2保障措施

在建后运行管理上,石家庄市不断制定和完善工程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使农村饮水工程建后运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007年,以市水利局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启用“工程交付管理使用卡”的通知》,全市统一制定了“使用卡”,工程完工后,履行工程交接手续,填写工程交付管理使用卡,县水务局和管理使用单位各执1份,使工程能及时交接并发挥作用。2011年,市水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通知》,2012年市水务局通过对所辖18县(市、区的调研,起草了《石家庄市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并征求市发改委、公安局、财政局、物价局、供电局、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厅石政办发[2012]20号文下发各县(市、区。

2建后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无偿供水和不按成本收取水费导致了农民群众节水意识的淡薄,造成了个别农村饮水工程基本处于无偿服务,对工程正常运转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原因分析:一是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部分村委干部将“村集体统一垫付水费,让群众免费吃水”作为竞选村干部的条件。二是农民的.承受能力有限。问题村经济条件落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因此农民的承受能力也相应较弱。三是水价计价方式的不合理。部分工程对农村群众生活用水实行不区分用水量的计价方式,不但不能按成本收费,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2水质检测和监测不到位。一是保供水,重建设,轻检测的思想普遍存在;二是水质检测、监测工作繁琐,费用高,水质检测经费不足。3各县(市、区尚未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专户,工程日常维护和大修资金没有保障,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无法长期发挥效益。由于国家投资有限,投入的资金只用于工程建设,没有多余资金用于日后工程维护;再加上各县经济状况不同,上级政府也没有明文规定市、县级财政必须提出部分维修基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收的水费也仅仅只够维持工程正常运行。4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法胜任日常的工程维护,水质检测、监测等管理工作。

3结论与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讨 篇5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129-01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普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的起、修不起、用不起、用不久”,因管理问题没解决好,往往是一年建,二年修,三年废。由于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致使水费无人收缴,损毁无人维修,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做好管理工作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工程管理、模式管理、节水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工程管理。1.水源工程:由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规划要求寻找合适的水源地,可以通过电测、打探孔等方式了解选定的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情况,为以后的决策打下科学的基础。严格按规范打水源井,成井后,取水化验,水质必须合格,不合格要马上整改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2.材料工程:水利部门通过统一招标购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还节省了时间。保证了所建工程的规范统一。

二、模式管理。根据对聊城市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调查,目前有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水利部门直管模式、“能人”融资管理模式、用水协会管理模式、村集体管理模式、自建自管模式等多种类型。

1、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县城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网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对接,自来水公司按协议提供足量合格的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构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维修、水费收缴等工作,并负责按时交纳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费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及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能保证水质和水量。水费收缴率和服务质量也比较高,群众满意率也高。城乡供水一体化能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是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最佳选择和根本出路。应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式发展。

2、水利部门直管模式:对跨乡镇的较大的供水工程由水利部门设专管机构管理,负责水源、水井、干支管道的维修养护和水费收缴任务,由水利部门招聘站长,站长招聘站员,完成目标任务的享受全额工资,超额完成任务的实行激励机制,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服务水平,摆脱了农村供水工程长期以来电费靠贷款、工资靠补贴、工程修理费用无积累的困境,解决了就业问题。使农村自来水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经营化方向迈进。也是符合发展方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

3、“能人”融资管理模式:水利部门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由于由农民负担的一部分投资,农民由于经济原因实在拿不出,这部分资金可以由“能人”投入,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由“能人”进行管理,收取水费,按照经营年限以盈利的方式收回投资。水利部门对其供水质量和收费标准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利用社会上的资金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4、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交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其优点是产权明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用水协会是深化村民自治,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的产物。其产生不仅是一种组织机构上的变化,也是一个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将过去主要依赖政府改变为由用水户及其代表自主管理,从而增强农民用水户的参与意识。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是联村和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的主要模式。

5、村集体管理模式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村集体行使管理权,由村领导班子或村民代表决定具体管理方式。可以指派专人管理,由村集体付给报酬。也可以采用承包、租赁等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村集体领导能力较强的村。

6、自建自管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村集体或村民及其他人投资建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投资人经营管理,水利部门对其供水质量和收费标准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小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三、节水管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在一些农村、家庭用水不是计量收费的,随意开关水龙头,甚至是长流水,农村的自来水来之不易,为了节约用水,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1、广泛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利用标语、横幅、宣传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在宣传水的作用、水和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更要着重于宣传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让人们意识到节约用水势在必行,使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计量收费,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用水户采取的是按人头收费,即每一个人每月或每年上交一定的水费,水可以随便用,因此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安装水表,实行计量收费,采用经济手段进行干预。既便于收费,又便于管理。

3、分时供水,有的小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创了每天定时供水的供水模式,虽然对用水户的用水造成了一点不方便,但节水效果还很明显,也得到了用水户的理解和支持。

4、采取必要的节水措施 在农村推广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洗衣机等。家庭用水要尽量做到串联使用,一水多用。

四、质量管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大部分都是都是直供的水源水,没有净水设施,极易在输送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地下水由于抽取一段时间后水质也可能有变化,因此水质检测尤为重要。农村水厂必须做到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条件的水厂最好能上化验设备自行监测,这样既方便快捷,又可以减少成本支出,保证供水的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究论文 篇6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护责任未全面落实

在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过程中,相应管理机制建设不完善,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随意性,即便是有制度可依,在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未落实到实处。此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而一些工程运行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较差,管理不不尽责,不到位,相应的管护责任落实不到实处。

1.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不够灵活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各个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和运行个环境,探索最适合自身的管理科模式。但是在实际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很多水厂的运行管理方式并不能保证工程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于大规模建设开发阶段,地区管理部门将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工程建设上,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少关注。②新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般较少会暴露运行问题。如何对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调整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生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一旦出现了纰漏和问题,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一些管理人员宁可参照以往管理经验,也不愿意主动积极性进行探索和改进。

1.3水源污染问题严重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人员责任意识较差,导致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过程中水源地产生严重的污染。西藏地区气候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水源一旦遭受到破坏,将会很难恢复,最终影响到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对策分析

2.1明确责任,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①

政府应该发挥其职能作用,强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运行管理的监管,逐层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各个区县政府部门还应该建立长效且稳定的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经费投入制度。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还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和制定乡镇供水工程管理侦测、法规和制度,强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②供水企业应该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加强对工程管护力度,通过引进先进工艺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③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维护中。同时,村镇安全饮水责任到人,实行属地行政领导负责制,各个区、乡镇和村一把手作为第一负责人,对辖区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负责。

2.2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小,供水成本高,其运行管理方式不能按照城镇水厂管理模式开展运行管理。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综合考虑每个村落的实际情况,在每个自然村设置1~2个供水点,在关键时期可以向村民供给桶装水。供水厂要结合自身条件,探索最合适的运行方式,只要能够保证农民群众安全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下去,就是最好的运行管理方法。

2.3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①明确水源保护范围。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区水务局对整个地区的农村集中供水厂水源地进行全面检查,并全部打桩定界,设立警示标志,严禁在水源地建设与水源无关的项目[1]。同时对水源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不留死角。②建立水质监测机制。成立农村水质监测中心,把完成PH、色度、耐热大肠杆菌等日检9项和月检14项的水质指标,作为生产阶段水质控制保障的基础依据[2]。③加强部门联动管理。县水务、公检法、环保、卫生各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水源保护区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破坏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污染饮用水水源水质等违法行为。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设备设施,落实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4强化扶持力度,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建立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各个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大力推进,积极引导。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强化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全面落实。拿出一部分办公经费用于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为协会建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解决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多种薄弱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闫冠宇,张敦强.建管并重多措并举着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J].中国水利.(01)

[2]许慧,刘家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标准和步骤[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4)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篇7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

农民饮用水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是各级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惠及千家万户, 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余姚市从七十年代开始实施的一次改水工程和正在实施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二次改水工程,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受益农村的饮用水条件, 而且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何管好用好这些饮水工程, 保障农民长期收益, 同样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农民饮水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大力推进农民饮水工程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居民生活用水质和量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 加速发展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的大问题, 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搞好农民饮水工程管理的基础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拉动经济, 扩大内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发展农村供水不仅扩大了对机电设备、建筑材料、管材的需求, 也为发展村办和乡镇企业创造了条件。

3.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部分农民将会要求建设自己的自来水, 来摆脱自己打井、摇辘轳、挑水等费力麻烦的取水方式, 饮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将成为21世纪农民新的追求。

4. 加强农民饮水工程管理是实施小城镇战略的需要。

根据中科院百位科学家预测的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 到达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的30%提高到70%以上, 按此推算每年将有1000万人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加快小城镇建设必然要求农村供水适度超前发展, 而且随着小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增强, 对农村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供水保证率以及水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有很多的农村供水不足, 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因此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保证, 是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余姚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余姚市的农村饮水工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 当时着眼点主要为群众提供方便水, 采用打大口井、灶边井和炕道井, 集中龙头供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要求吃自来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981年, 余姚市政府成立改水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水利局。通过全市人民20多年的不懈努力, 农村改水走过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分散式供水到集中式供水, 从提供方便水到安全卫生水,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今共建有乡镇水厂21家, 村级水站352家, 合计有饮水工程400余处 (不包括农民自建的浅井、水塘等) , 共投入资金2.5亿元, 受益农村人口达到了45万。随着二次改水的实施, 还将有一批饮水工程建成投产, 受益人口也会进一步扩大, 将有力地推动余姚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 在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中, 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二是现有工程建设标准低, 多数只解决水源问题, 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都较低;三是缺乏排水设施, 卫生条件差;四是经营管理粗放, 模式单一;五是农民节约用水意识不强。

三、加强余姚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对策

根据余姚市农村饮水工程相对弱小、分散的特点, 要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 以供水服务为宗旨, 坚持“边建边管、建管并重, 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 按照“明晰所有权, 出让使用权, 搞活经营权”的方针, 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 因地制宜, 推行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 建立适应余姚市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饮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发展农村供水, 促进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发展农村饮水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 尤其是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更是一项德政工程, 关系到农民生存坏境的改善、脱贫致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把农村饮水的发展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 纳入议事日程, 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 明确目标, 做好规划。

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保障农村饮用水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为使我国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建设与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水利部相继编制、颁布了适合中国国情, 比较科学、完整的专业性政策法规, 保证了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快, 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建设出现了新形势、新情况,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应尽早完善有关建设、经营管理、融资和行业标准等系列的法规体系, 使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事业稳步、持续发展。

3. 制订水价, 加强水费征收力度。

水价是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余姚市大部分地区水价过低, 水费计收困难, 己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科学的水价政策首先应能保证供水成本的回收, 这是维持工程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在向社会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情况下, 水价还必须包括税金和利润。另外, 水价政策应遵循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 以经济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费。

4. 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余姚市饮水工程的管理格局为:市建设局主管城区自来水公司、市县城中心区供水管网的建设改造, 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也设在建设局;市卫生局负责实施农村改水工作, 对全市农村水厂进行业务管理, 设有改水办公室;市水利局负责重点水源工程的规划建设, 水资源的调配;各镇乡负责辖区内农村水厂水站的行政和财务管理。结果造成全市饮水行业无主管部门, 可以谁都听, 也可以谁也不听的局面, 从而造成全市水资源配置、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尽合理, 工农业生产用水矛盾时有发生。多龙管水还制约了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 影响工作效能。应该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 成立专门机构, 对包括雨水、三生 (生活、生产、生态) 用水、污水在内的所有水进行综合管理, 对全市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调配, 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使农村饮水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

5. 确定合理的管理模式。

总体上讲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是要明晰工程所有权, 采取专业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具体操作中, 要根据工程类型的规模, 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即有利于群众使用, 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 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明晰工程产权, 确定管理模式:一是建立用水协会;二是组建供水服务网络。

6. 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农村饮水工程经营管理要按照“明晰所有权, 放开建设权, 搞活经营权”的原则, 积极探索, 借鉴企业的经营理念, 遵循经济规律, 实行有偿供水, 独立核算, 透明化服务的市场运作机制, 以水的商品买卖为手段, 利益驱动为纽带, 工程良性运行为目的,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每位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杜绝“人情水”和“福利水”, 在经营管理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把供水工程委托给有经验的“能人”管理。

7. 加强饮水安全管理。

加强水源保护和确保水质达标, 不仅是事关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还关系到工程能否持续利用。余姚市饮水安全主要存在部分水厂 (站) 水源被污染、少数水厂消毒意识不强、村级水站缺少过滤检测等问题, 再加上地下水含氟量高, 山间饮水库落叶腐烂等导致有机质含量高, 饮水安全隐患极大, 必须要高度重视。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规定保护范围, 设置卫生防护地带,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为的水源污染。二是适当加大改水投入力度, 配好配足农村水站过滤消毒设施, 使农民吃上“放心水”。三是加强供水水质监测工作, 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化验程序和指标, 制定合理检测方案, 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四是供水主管单位要加强对保护和提高水质的办法的研究, 定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8.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

大力推进农村节水, 强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管理, 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大力宣传“节水光荣、浪费可耻”, 加大对无度用水的处罚力度, 普及节水技术, 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 强化定额管理, 限量用水、超量加价, 降低管网漏失率。加大国家有关节水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 制定并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 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 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节约水资源。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策略 篇8

關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10-01

缺粮虽要命,但无水更堪忧。让老百姓能安全饮用水是水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饮水的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半点都马虎不得。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我们切实抓好群众的安全饮水工作,确保民众健康与高质量生活。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务部门必须对当前农村水源分布情况、水质情况、老百姓饮水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等等,彻底进行摸底、排查,并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农村人民的饮水问题。对此,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被称为“群众最满意的实事”,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与幸福指数,已成为各级政府、水利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策略,浅谈个人的意见。

一、工作目标

(一)掌握政策。一些安全饮水方面的相关政策,水务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国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作为水务工作必须了解、掌握,吃透吃准,比如,《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内容,在“十一五”期间解决多少农村人口饮用污染水、苦咸水、高氟水、高砷水、和血吸虫病区等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等,并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的知晓率达到百分之百。这样才有利于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二)熟悉情况。为了有效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务部门必须对当前农村水源分布情况、水质情况、老百姓饮水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等等,彻底进行摸底、排查,并切实制定有力措施,解决农村人民的饮水问题。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已经实行集中供水工程的,还存在缺少处理设备和消毒设施的现象。而对于分散供水导致的水质问题更多。农村直接饮用的、檐前水、坑塘水、沟道水、河道水等都存在着水质问题,水源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地下水有害矿物质成份过高,饮用水的水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首要问题。其次,水量不稳定,也是我国农村供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资源性水量不足问题,工程性水量不足问题,保证率低,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由于受条件、文化等制约,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强,普遍都存在习以为常的麻木思想、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乱扔乱倒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现象普遍。缺乏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水观念,需要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要让民众真正把水作为一种商品,认识到喝水须花钱的思想。

(三)明确责任。水务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明确责任,层层狠抓落实,分工协作,积极作为,为农村安全用水做出努力。不能各部门或各成员互相推诿责任,以免发生饮水安全事故。各水雾工作人员一定明了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抓好本部门所管辖的地区老百姓的饮水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到农村用水问题,做好服务于大众工作。

二、保障措施

(一)拟定措施。要在中央投资切块下达到各省(区、市)后,各地省级政府还要安排地方投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安全饮水计划、措施。积极制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电价政策,并加强督促检查。各地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水源、工程型式及规模,合理进行工程布局。并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类型和技术方案,确保方案技术适用、经济合理、便于建设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积极推广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设立县级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的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抓好农村安全用水问题。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或节水,要提倡实行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优质水主要用于饮用和做饭,洗涤以及其他生活用水仍可利用原有供水设施或其他水源。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

(二)严格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项目管理。要增加资金投入,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应积极采取因地制宜确定饮水设施,确保水的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保证工程长效运行等措施,深入开展安全水工程的推进要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搞好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方式,逐级落实实施、作业,切实做到措施到位,实施到位,监督到位,以确保农村真正实现安全饮水。

(三)奖罚分明。提高认识,懂得自己的工作意义和责任,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了解民苦。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出成就的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则要惩罚。如果不作为,或消极服务,造成事故的,要依法移交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问责。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M]2007.5.30.

[2]程幸福.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Z].科技信息.2009.23期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篇9

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3〕2673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厅(局)、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厅(局)、财政厅(局):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点,我们对2007年印发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752号)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卫生计生委 环境保护部 财政部

2013年12月31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第二条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

—1—

围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兵团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管理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第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当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实现供水到户,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第五条 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等工作,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等工作,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提出地氟病、血吸虫疫区及其他涉水重病区等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学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等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工作,督促地方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的重点优先安排,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地水质改善问题。

第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应当执行国家和省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工程使用的管材和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2—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管理

第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区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核准。对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工程实际情况,合并或减少某些审批环节。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核准制。

各地的项目审批(核准)程序和权限划分,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项目建设涉及占地和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按规定办理。

第八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加强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间协商配合,着力提高设计质量。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水源工程选择与防护、水源水量水质论证、供水工程建设、水质净化、消毒以及水质检测设施建设等内容。其中,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工程(以下简称“千吨万人”工程),应当建立水质检验室,配置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落实运行经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文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第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当按规定开展卫生学评价工作。第十条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各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和申报要求,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

第十一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兵团提出的建议计划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中央补助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规模计划,明确投资目标、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和工作要求等。

中央补助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为定额补助性质,由地方按规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第十二条 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要求及时会同省级水利部门将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分解下达的投资计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3—

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分解安排涉及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的,应及时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协商。

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投资补助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投资落实由省级负总责。入户工程部分,可在确定农民出资上限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第十四条 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转移、侵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各地可在地方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经费,用于项目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竣工验收等前期工作和管理支出。

第十五条 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以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地方从其他资金渠道解决。对中央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要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签订责任书,把地方各级政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等落实到人,并加强问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第十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千吨万人”

—4—

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按有关规定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其他规模较小工程,可在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村民自建、自管的方式组织工程建设,或以县、乡镇为单位集中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全县或乡镇规模以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鼓励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第十八条 加强项目民主管理,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广泛的社区宣传,就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并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协议应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和开展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应按程序报批或报备。对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审定,并将设计变更方案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范围及标准由省级水利部门制定。

因设计变更等各种原因引起投资计划重大调整的,须报该工程原审批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条 各地要根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公示可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市(地)、县两级的公示方式和内容由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确定。乡、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进行,内容应包括项目批复文件名称、文号,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地方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商卫生计生等部门及时共同组织竣工验收。省级验收总结报送水利部。验收结果将作为下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未按要求进行验收或验收不

—5—

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 建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可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实行村民自建、自管。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在不改变工程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对采用工程经营权招标、承包、租赁的,政府投资部分的收益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根据供水成本、费用等变化,并充分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合理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行阶梯水价、两部制水价、用水定额管理与超定额加价制度。对二、三产业的供水水价,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

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地区,要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加快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户存储,统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

第二十五条 各地原则上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供水技术服务体系和水质检测制度,加强水质检测和工程监管,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要全面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和监管工作,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不同特点,—6—

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明确保护措施,加强污染防治,稳步改善水源地水质状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水源地的日常保护管理,要实现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两同时”,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利、卫生计生、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向其他部门通报各自掌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供水运行管理情况。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加强对本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管理使用、合同执行、竣工验收和工程效益发挥情况等。

中央有关部门对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评估、随机抽查、重点稽察、飞行检查等工作,建立健全通报通告、考核和奖惩制度,引导各地合理申报和安排项目,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效益。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752号)同时废止。

江苏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 篇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8〕1752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指列入国家和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以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为主要目标的乡镇及其以下供水工程。

前款所称供水工程包括供水取水口、水厂、泵站、公共输配水管网及相关附属设施。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农经〔2008〕1752号文件要求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使用、管理、监督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应当贯彻“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用水户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事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编制规划,健全管理机制,明确优惠政策,实行规范运行,保障饮水安全。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

(二)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与监督;

(三)负责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监测和取水许可;

(四)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定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依法报批;

(五)组织编制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建立信息报送和快速反应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卫生、农业、价格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农村供水、用水、节水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为改善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降低供水成本、节约用水和安全供水提供技术支持。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损坏农村饮用水水源、毁坏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

第二章 供水管理

第九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

(一)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二)由集体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三)由个人(企业)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

(四)由政府、集体、个人(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由政府、集体、个人(企业)共同所有。

前款第(一)、(四)项中,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形成的国有资产部分,其所有权不得拍卖、转让。

第十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经营管理机制,确定经营者(以下称供水单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营管理可以以县为单位,成立专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或者通过竞争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也可以按独立供水单位分别成立经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供水单位实行企业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服从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相关部门的专业管理。

各级政府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的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和增值,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规定标准、安全可靠的水源地;

(二)符合行业规范的制水工艺;

(三)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或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省建设厅关于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31号)所规定的标准;

(四)取得取水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五)从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六)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七)建立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化验制度;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单位不符合本条前款规定条件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供水单位限期整改,相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必要的支持和技术指导;整改期间供水单位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三条 供水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取水许可,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取水量,发放取水许可证后方能实施供水,并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按时报送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管理、设施维修养护、水质检测、安全生产等制度,保障供水工程设施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供水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或者按照供水合同分时段供水。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确需暂停供水的,应当提前24小时告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因发生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能提前告知的,应当在应急处置的同时,告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暂停供水时间超过24小时的,供水单位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迁移、拆除供水工程设施,不得从事影响供水工程设施运行安全的建设活动。确需改装、迁移、拆除供水设施的,应当在施工前15日与供水单位协商一致,落实相应措施,涉及供水主体工程的,应当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造成公共供水设施损坏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章 用水管理

第十七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实行有偿使用、分类定价和计量收费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非生活用水分类计价。生活用水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非生活用水价格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

第十八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按照下列程序核定:

(一)区域供水向农村延伸的乡镇以下集中供水工程、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行政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其供水价格由供水单位按照供水价格构成提出方案,经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供水、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听证后核定;

(二)单个行政村或者自然村的供水工程,其供水价格由村民委员会根据县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确定,并报县级价格、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镇(乡)人民政府备案。

供水价格核定后,应当向社会公示。需要变更供水价格的,应当按照原规定程序重新核准。

为减轻农村居民用水负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农村生活用水价格实行补贴。

第十九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定期召开用水户代表座谈会,通报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公布水费收支使用、大修理费和折旧费计提、使用情况,征询管理服务意见,接受用水户代表的咨询、质询和监督。

第二十条 供水管道进户处应当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实行计量用水。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计量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一条 禁止生产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农村供水管网系统连接。

禁止在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禁止盗用或者擅自转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

第二十二条 供水单位应当按规定提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和大修理基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的归集、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接受有关部门对供水水费收入、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用水源应当统筹规划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源。取用地下水源应当分层开采,禁止混层开采、咸淡水串通开采。

第二十五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应当根据本地不同水域特点和供水防护要求,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的划定按照《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执行。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按照不低于下列标准的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

(一)深层承压水

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3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30米范围。

准保护区:按水源保护目标,根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适当区域划定为准保护区。

(二)埋藏型裂隙水、岩溶水

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5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50米范围。

准保护区:按水源保护目标,根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适当区域划定为准保护区。

(三)裸露型裂隙水、岩溶水

一级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10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100米范围。

二级保护区:以单个开采井为中心,半径100米以外至500米范围;井群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区域外延100米至500米范围。

准保护区:按水源保护目标,根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适当区域划定为准保护区。

经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应当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二十六条 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

(二)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水井储存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三)设置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

(四)开展对水源水质或者水量有影响的工程建设活动。

在一、二级保护区内除禁止前款所列行为,还禁止建设各类污染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和设施。

在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实施人工回灌(包括地源热泵),不得污染地下水源。

第二十七条 已有的饮用水水源地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规定要求的,应当依法进行整治。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利、环保、卫生、供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供水水质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有关机构对水源地、出厂水质、管网末梢水质进行监测、检测,所需费用由本级财政承担。

第二十九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护范围,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供水单位应当在保护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第三十条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挖坑、取土、挖砂、爆破、打桩、顶进作业;

(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三)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堆放垃圾、废弃物、污染物等;

(五)其他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主管道两侧各1.5米范围内,禁止从事挖掘、堆填、碾压活动,禁止植树和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一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养护并建档登记,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单位应当设立水质检验室,并配备相应仪器设备和有上岗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负责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的日常检测工作。

对日供水3000立方米以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供水单位分片建立水质检验室。

对特殊项目的检测,供水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突发性事故的跟踪监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利、环保、卫生、供水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供水水质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规定的“水质检验项目及检验频率”执行。

第三十三条 供水单位的水质检测资料应当报县级卫生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供水单位供水水质检测工作进行巡查、指导、现场督导,建立健全检测资料接收、信息录入和资料保管工作制度。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供水单位应当制定供水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并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水源、供水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及时向当地水利、环保、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孔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深层承压水:在本省系指第二层及其以下的孔隙承压水,埋藏相对较深,且与当地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的地下水。

埋藏型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于或者等于30米的地下水。

裸露型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于30米的地下水。

埋藏型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于或者等于30米的地下水。

裸露型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于30米的地下水。

井群:农村饮用水水源中,井间距小于或者等于一级保护区半径两倍的范围内,有两眼或者两眼以上地下水开采井。

第三十六条 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上一篇:我的教育成长之路下一篇:电工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