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战略(精选12篇)
长期战略 篇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引进来”和“走出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引资力度加大,都在深刻影响国际资本流向。尽管如此,中国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的基本国策却并未改变。
数据显示,中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5万亿美元,连续22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投资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动中表现不俗,全年吸引外资达123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外资企业也通过中国市场收益不菲。在中国投资的85%的外企是盈利的,90%以上的外商愿意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抽样调研显示,在2013—2015年期间,中国仍被看作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吸引外资投资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外资在中国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在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方面。中国现在成为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包括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方面,其实都与以往重视外商投资有关;其二,中国能成为全球性大国,也是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比如贸易规则以及市场标准、贸易标准等跟国际接轨,在这个过程中,外资起到了标杆性的积极作用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在我国吸引外资过程中,真正能提升中国技术和研发水平的部分,其实还远远不够。汪洋强调,中国引进外资,不再是简单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经济体制和机制,这对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至关重要。
之前我国吸引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制造业方面,很大一部分贸易增加值其实是被跨国公司占有。现在我国调整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目录,包括市场准入门槛、负面清单制度以及外商备案审查制度等,这与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大关系。我们不是排斥外资,我们更希望这些外资在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转型和全面升级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国际资本流向已发生改变,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吸引外资的作用愈发凸显。中国投资合作的环境是不断优化的、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高质量的外资更加看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而不是一时的优惠政策。
中国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欢迎外国的投资者,将原来的生产中心变为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将总部搬到中国来,更靠近中国的市场;其二,在吸引外资过程中要退出超国民待遇,布场化国家不能有双重标准,真正的市场化应该靠资源来决定市场配置,实际上无论是民企、同企还是外企,都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我国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外商备案审查制度以及反垄断等等,不是排斥外资,而是要把外资放在和内资公平竞争的平台上,对待内资、外资一视同仁。
同时,优化投资软环境正在加强。中国将一边抓简政放权,规范政府行为,坚决看住向企业、向市场乱伸的“手”;一边抓法治建设,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坚决管住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管制和规制的手段,但更多的应该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等,这才是更长效,也是可持续的制度创新。
现在我国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外商备案审查制度以及反垄断等等,不是排斥外资,而是要把外资放在和内资公平竞争的平台上,对待内资、外资一视同仁。
长期战略 篇2
荣程投资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荣程投资有限公司
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协议 海航集团
荣程投资
本协议由以下双方于2016年 月 日于海南省海口市签订:
甲方: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法人代表: 电话: 传真:
乙方:海南荣程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 法人代表: 电话: 传真:
(甲方和乙方以下简称为“双方”)2 海航集团
荣程投资
甲乙双方基于良好的信任,处于长远战略发展考虑,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携手建立深度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双方均已优秀的企业理念及专业性著称,本着“互惠、互利、恒久、稳定、高效、优质”的合作精神,以统一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基础,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回报为核心。为此,双方共同达成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框架协议”)。
第一条:合作范围
(一)双方经协商,同意按本框架协议的约定行事,双方拟合作事项范围包括(以下简称“合作项目”)
(一)地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筑材料配送
(三)企业文化帮扶
第二条:合作方式
双方就合作项目的合作方式是:
乙方为甲方所有合作项目指定建筑材料供应商 甲方所有合作项目为乙方免审最优级服务对象 海航集团
荣程投资
第三条:双方提供的支持
(一)为促进合作项目的开展,甲方和乙方将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技能和经验方面的优势,为双方的合作项目提供充分的支持。
甲方为合作项目及乙方提供的支持包括:
(一)指定乙方为合作项目建筑材料供应商
(二)企业文化支持
乙方为合作项目提供的支持包括:
(一)免审
(二)垫资
(三)银行金融服务
(四)项目供应链一站式资源整合
第四条:实施时间安排
双方同意,本框架协议签订后,立即成立合作工作组和建议沟通机制,就本框架协议项下的具体合作事项进行商谈。
第五条:保密性
(一)对于本框架协议签署前或签署后,一方为合作项目披露的任何包含其非公开信息的文件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计 海航集团
荣程投资
划、价格信息、财务信息、客户资料等),接收该等文件或信息的一方应予严格保密,未经批露方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披露这些文件或信息,不得为合作项目以外的目的使用或利用该等文件或信息。
(二)任何一方不得就本框架协议之主题、其条款或存在的事实发布任何新闻稿、公告或公开声明(合称“公告”),除非发布该等公告已经征得另一方的书面同意,或是依据法律要求或有关监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惟被要求发布公告的一方应就该等公告的发布时间安排以及具体内容与另一方进行磋商。
在本框架协议期满和/或终止之后,此保密条款的约定仍将继续有效,双方仍需履行其所承诺的保密义务。
第六条:不可抗力
(一)本框架协议签订后,任何一方由于受火灾、旱灾、台风、大雪、地震、战争或政策法规调整等不可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即不可抗力事件)影响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其在本框架协议项下义务的,可根据其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情况而部分或全部免予承担违约责任。
(二)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应尽快将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及其受之影响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义务的情况以传真方式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向对方提供相关权威机构出具的有关不可抗力事件发生的书面证明。海航集团
荣程投资
(三)当不可抗力事件停止或消除影响后,受其影响的一方应尽快以传真方式通知对方并恢复履行其在本框架协议项下应履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不可抗力事件持续超过30天的,任何一方均有权随时决定单方终止本框架协议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第七条:违约
(一)发生下列任何一个或多个事件都将构成对本框架协议的违约:
1、任何一方实质性违反本框架协议的条款,或未能在任一实质方面履行其在本框架协议项下的义务,且在收到另一方要求补救的书面通知后10日内未能补救上述违约或不履约行为;或者
2、任何一方在本框架协议项下的承诺、声明或保证在任一实质方面被证明是虚假的或具误导性的。
(二)违约责任
若任一方违反本框架协议,其应就其违约行为对另一方造成的任何及全部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但间接损害除外。守约方并有权随时单方决定解除本框架协议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第八条:其他事宜
(一)本框架协议之签署、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的解决 海航集团
荣程投资
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法律管辖。本框架协议的变更及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友好协商解决。
(二)因本框架协议而产生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争议,均应首先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若争议发生15天后仍未能得到解决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请海口市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三)双方确认,双方之间的信任与相互合作是本框架协议得以履行和合作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双方确认一步确认,除本框架协议另有约定之外,一方在未经另一方事先认可的情况下,不应将本框架协议项下的全部或部分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方。
(四)本框架协议的所有相关事宜双方均应本着平等互利、精诚合作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五)本框架协议签署后,双方将各自承担其在合作项目项下所应承担的一切费用。
(六)本框架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双方书面确认终止合作或任何一方根据本框架协议之约定行使单方解除权之日为止。海航集团
荣程投资
甲方: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 授权代表签字:
海南荣程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或 授权代表签字: 8
酷越:市场调味剂还是长期战略 篇3
CROSSOVER的原意是跨界合作,指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现在,在更多的时候,CROSSOVER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我们定义为“酷越”,酷越对于一个品牌最大的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从而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
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当一个文化符号还无法诠释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再现一种综合体验时,就需要几种文化符号联合起来进行诠释和再现。因此,酷越在符号消费上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一个符号赋予几种诠释;二足联合其他类别的符号,共同诠释类似的消费体验,生活方式的不同方面。
品牌体验的再创造
和“酷越”密不可分的一个关键词是品牌体验。当消费者对某一个品牌的理解与融合超越了产品甚至品牌所带来的体验之后,就转化为一种符号的消费。符号是消费体验的一种暗示和诱因,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彰显。同时,从表现形式上看,体验消费是内在的,而符号消费是外在的。
一个优秀的品牌,通常会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提炼一段历史,再或者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去演绎一个传奇,来赋予品牌特别的文化寓意。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品牌体验制造的过程。这种品牌体验,再现为一个鲜活的场景,或者是现实的,或者是虚拟的,顾客置身其中,就完成了一次体验消费的过程。体验消费有别于其他消费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消费者能置身其中,在一个互动的场景中实现与品牌的融合。
精于此道的品牌人士喜欢借助娱乐和影视传媒制造和传导品牌体验,包括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例如宝马之于007,还有各种线下活动赛事,例如耐克之于NBA篮球,等等。根据不同品牌的特质与目标消费者,方式也各不相同。综合的、全方位的整合品牌传播,被认为是打造品牌体验和形成符号识别的有效战略。
当体验的场景形成,并且为大众所接受,积累到一定程度,符号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就像看到耐克的对勾标志,通常会涌现乔丹纵身投篮的场景。符号不一定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语言谈吐,也可以是一种符号。张曼玉为Balenciaga做杂志模特展示新装,不厌其烦地在《2046》里来回走秀。《2046》里那个穿着旗袍走来走去的女人,毫无疑问也成了一种符号。
置入全新元素
在好莱坞大片《少数派报告》全球热映之前,影片中那几款由诺基亚设计、匪夷所思的未来手机让诺基亚6108设计理念点亮了人们的目光。6108的成功就来自诺基亚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6108手机后壳可插入手写笔,仿佛身背长剑的中国武士,设计灵感来自底蕴深厚的秦始皇兵马俑。键盘设计理念来自秦俑铠甲。手写笔则更像兵马俑身后的长剑,使用时就像中国武士一般,直接从手机后方抽出,享受挥笔如挥剑的快感。
诺基亚倾国倾城系列手机取材于20世纪20年代的雅致与魅力,手机时装化足以让手机成为个人衣着的延伸,细腻材质的绝佳运用和优雅的细节,无处不在的曲线构成一幅怀旧味浓郁的画卷,透露出睥睨众生的奢华。基于“完全体验”的设计哲学,诺基亚7200为时尚用户带来了“风尚套装”,可将手机从头到脚装扮起来。“风尚套装”包括印有丰富而优雅的四季颜色和图案的时尚彩壳、柔软的皮套、手带、墙纸和屏保图案。这一切正如诺基亚首席设计师TainjaFisher和邱威廉所说:“它的灵感源自上个世纪20年代奢华的上海。”
诺基亚移动电话副总裁FrankNuovo表示:“诺基亚设计师相信设计素材的力量,它们奠定了诺基亚的设计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力求设计出融合先进技术和对用户而言颇具魅力的情感体验的产品。诺基亚7200的设计就洋溢着想象力、异国文化情调和现代科技元素。优雅的织物质感面料的使用,造就了一种奢华而耀眼的外观与气质。”
Peroni是意大利著名啤酒品牌,在经营了157年之后,于2003年5月被英国和南非的合资企业SabMiller公司并购。该品牌在进入南非市场时,协助发起了米兰时装表演,用以帮助建立Peroni品牌和时装设计、时尚的关联,明确倡导“意大利式风格”。如今,在南非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Peroni啤酒,但是更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正在进行之中,SABMiller公司甚至在开普敦流行时装店一带建立了一个“Peroni之屋”,就像2005年Peroni品牌重新上市时伦敦Sloane街建立的那些被称为Emporio Pemni的商店一样。
这个时装店经过精心设计、装饰,但是仅仅在窗台上放置了一瓶啤酒。整个时装店非常高端,它不允许任何顾客入内,顾客只能远远地看着瓶子和瓶子旁边漂亮、苗条的女模特。活动的目的在于,它要把啤酒变成“时尚、意大利风格、耀眼夺目的品牌形象,对男人和女人同样具有吸引力,并能形成一种流行文化”。SABMiller公司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在啤酒品牌中注入意大利文化元素。
由于一直以来被消费者认为是低端品牌,SABMiller公司决心改变这种状况,Sloane街流行服装专卖店就是专门设计用来使本公司品牌区别于其他一线啤酒品牌的。和Versace和Gucci这样的意大利时尚品牌放在一起,容易给Peroni品牌一种即时的和权威的“与时尚和流行发生联系”的感觉。此外,SABMiller公司还有其他营销方法上的巧妙设计,用来引导社会大众对品牌的关注,使Peroni品牌成为一个时尚符号。这些营销方法包括2005年为配合时尚周在伦敦千禧桥举行时装表演等,这些活动使得Peroni品牌和时尚成功地建立了某种关联,从而树立了Peroni的时尚形象。
调味剂还是长期战略?
当品牌延伸的类别和现有品牌所处的类别,或者与之联姻的品牌所处的类别有根本的冲突时,就容易产生文化和符号上的冲突。此外,酷越中的文化冲突还经常出现在品牌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这是由于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避免产生文化冲突的关键,在于深入调研和分析所处市场地域文化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特性。地域文化是目标消费群体解读品牌的背景因素,而且,当品牌成为目标消费者个性体现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一特性同样需要和目标消费者身上的其他特性相协调,避免重新注入的元素和消费者的其他特性产生冲突。
成长期企业战略选择探讨 篇4
1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大致经历4个时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1 创业期
创业期是指企业建成投产, 开始运作的磨合时期。在此阶段企业管理制度与规章、各项职能的管理工作都尚在形成;产品有待被市场认可, 正式生产能力和营销体系尚未形成。在这个阶段, 创业者满怀抱负和激情;组织系统虽然
收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收购意大利交易所;东京证交所购入新加坡交易所4.99%股权;美国国际证交所与欧洲期货交易所合并。2008年之后, 愈演愈烈, 比如2008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收购纽约商品交易所;2008巴西圣保罗交易所与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合并;2008马来西亚交易所向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出售25%衍生品交易业务;2009伦敦交易所收购当地另类交易平台;2010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道琼斯成立金融指数服务公司;2010新加坡交易所收购澳大利亚交易所 (尚未获批) ;2011巴西圣保罗交易所与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合并;近期报道的纽约泛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的合并等。
由于需要巨大的固定成本, 金融类交易所是一项具有“规模经济”的业务。加上有限的资本密集度和强劲的新鲜资本流, 业界普遍相信这一行业的整合趋势将持续下去。而那些管理良好的衍生品交易所尤其拥有稀缺价值, 因为它们通常具有极高的抵抗力、更快的产品种类增速。
但交易所巨擘的合并也难逃“垄断”之嫌。一些反垄断专家认为, 纽交所与德意志交易所的潜在交易可能会面临欧洲严格的监管审查, 因为横跨大西洋的新公司将左右欧盟以及美国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但是, 既然整合是个趋势, 那些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应该可以做到的。
不完善, 但富有活力, 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充足;创业者之间能够团结一致, 凝聚力强, 但企业资本实力弱, 生产规模小, 产品品种少, 盈利水平低, 企业品牌形象尚未树立。
1.2 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企业已形成相对有效的管理模式;各项职能管理逐渐完善;产品正式生产能力已形成, 并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主导产品的销售量迅速上升, 企业开始盈利的时期。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仍然充满活力,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这是企业开始由小到大, 实力逐步增强的时期。
1.3 成熟期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 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方式与企业文化;员工及其各项管理工作已习惯于按一套固有的管理模式运作;财务状况良好;产品有知名度并有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 但市场已经饱和, 这些情况都表明企业处于其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这时, 企业的品牌形象得以树立;生产规模得到扩大;盈利水平达到峰值但增长速度放慢;组织系统内原有创业者之间可能开始产生矛盾, 组织系统凝
5中西对比的模式引发读者思考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 祁斌先生在每一章后面增加了“同一时代的西方和东方”, 就同一时期美国与东方国家 (主要是中国) 的大事件进行了提要。通过对比, 我们不但可以回顾当时美国的发展脉络, 也增进了我们对中国历史的思考, 发人深省, 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光耀中华的责任感。同时,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 美国纽约大学金融系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梅建平教授通过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利引发了诸多思考, 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战争中两国财力由其是战时的融资能力非常重要。清政府由于财政收入仅靠苛捐杂税这一单一渠道, 很难在战争时期及时有效地筹集军费。反观英日等国家, 其税收制度不但完善, 而且有先进的资本市场作为募集军费的重要平台。读史可以明鉴,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建立证券市场的重要性。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只要我们奋发图强, 怀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理念, 我想, 我们年轻的资本市场会逐步完善起来, 搭建起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系列资本平台以及健全的规则。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引导方式, 中国经济也会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兴旺发达, 长富久安, 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聚力被削弱;墨守成规的思想开始出现, 企业活力和创新精神减退, 组织显得缺乏活力。
1.4 衰退期
与生物体一样, 任何企业都有衰退的一天。大多数的企业因逐渐老化而被市场淘汰, 但也有企业在衰退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创新迎来第二次生命。这个阶段企业主要呈现出的特征包括:经营方式陈旧;管理机制僵化;工艺、装备、设备相对落后;产品不适应市场导致销售利润下降;负债沉重。
2 成长期的特点
创业期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下来, 而成长期的主要任务则是扩大市场规模, 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成长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发展速度快, 企业实力增强
进入成长期的企业, 员工数量增加, 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者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企业管理者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筹集资金的能力也增强, 这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内部条件。从企业的外部条件来说, 市场逐渐扩大, 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提高, 产品销量节节攀升, 产品的顾客和消费者群已经扩大。
2.2 内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人员的增多, 企业在创业期的管理一定要加以改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比如岗位职责、薪酬制度等;企业也开始建立一些关键的部门,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逐渐加强, 企业的产品管理, 产权治理结构, 组织与激励制度, 财务管理, 人事管理等管理活动都比较规范化。
2.3 企业开始树立形象
在创业期,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求生存, 它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注意企业的品牌, 到了成长期, 企业主要是是扩大市场规模, 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现在的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品, 这些产品已经得到顾客的认可, 企业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品牌的打造与利用, 逐步意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开始打造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2.4 由集权向分权、授权转变
在创业期, 企业的规模较小, 企业的创业者可以做到事必躬亲, 所有的决策都可以由创业者决定。但到了成长期,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各职能部门和事业部的设立, 创业者不可能事必躬亲, 从而使得创业者要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对成长期的企业进行管理。这样企业就由集权逐渐向分权、授权来转变。
3 企业成长期的发展战略选择
成长期的企业已度过了创业期的艰难, 逐步趋于稳定, 并追求做大做强, 但往往由于对未来缺乏预见, 造成许多处于此时期的中小企业没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出现盲目扩张, 导致停滞, 甚至走入困境。因此, 企业在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时, 要从企业实际出发, 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和趋势, 抓住机遇, 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可供选择的战略有:
3.1 单一经营战略
企业单一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将全部资源集中使用于最能代表自身优势的某一市场或某种产品上的一种战略。在成长期阶段, 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自身的核心竟争力还没有构建起来, 此时创业者的动机不应当只是投资回报而更应当是满足市场某种需求、创造附加值。在立足本企业优势产业的基础多地采用单一经营战略, 做精做专, 以积蓄力量。单一经营战略可以集中各源优势, 创造竞争优势, 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3.2 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可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 创造协同效应, 开拓经营市场, 可以分利用企业资源, 实现稳定增长, 但是也存在加大企业管理风险, 企业难以形经营特色的劣势, 当成长期企业所在某个产业已经饱和, 其产业扩张的力度己经几乎没有多少弹性, 成长环境也随着市场饱和而不良好, 而新进入的领域必有优势所在, 也就是说有其核心竞争力优势, 而企业具备多元化的资源和能力时, 可采用多元化战略风散企业风险。
3.3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全行业范围内的低成本地位, 通过低廉的价格扩张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成长期企业要在做专、做精的基础上, 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改进, 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成长期企业可以通过实现规模经济、获得廉价的原材料、设计出便于制造的产品以及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等实现其成本领先战略。
3.4 集中化战略
集中战略指通过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 或者集中服务于某一有限的区域市场, 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由于集中战略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成长期企业选择集中战略也会遇到一定风险。其风险之一在于竞争对手可能会集中在一个更加狭窄的细分市场上从而使集中不再集中。
3.5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指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产业中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差异化的产品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 使价格敏感度下降, 在特定领域形成独家经营市场, 获利较高, 可长期保持优势地位。成长期企业创造独特产品能力来维持差异化优势, 尤其在竞争不断加剧,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同时更加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最为有效。
摘要: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大致将企业的生命历程划分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4个时期, 而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成长期, 成长期的战略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存亡, 对企业成长期的战略选择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企业,成长期,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谢世娟, 陈新国.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看我国民营企业夭折现象[J].经济问题, 2004, (6) :29-30.
[2]宋阳, 祝木伟.基于战略生态的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经营管理, 2007, (500) .
[3]赖淑华.成功中小企业成长因素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7) .
长期战略眼光与市场化机制 篇5
长期战略眼光与市场化机制(上)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有关中国在“核高基”领域(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事实不断被提及。
比如,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已达3200亿美元,其中54%的芯片出口到中国,而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全球77%的手机由中国制造,但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中国每年进口芯片需要2000多亿美元外汇,芯片超过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因为长期“无芯”,中国只能位于产业链的下层。在一些基础性的关键领域,为什么我们总在困境之中?
是没有长期眼光吗?不全是。虽然中国也有短期行为和“任期思维”,喜欢近功速效,但还是有着眼长远的战略规划,从1986年的“863计划”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对科技的投入也逐年在提高,201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02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为1.98%,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1.7万元,比上年增加
1.6万元。中国对研发的投入增速快于GDP增速。
而近年来,不少欧美的政治家、学者也都开始认可中国注重长期决策的价值。麦肯锡公司董事长鲍达民在反省资本主义的短期性(他称之为“季度资本主义”)时说:“东方和西方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领导做出重大决定考虑的时限的不同,亚洲人通常认为至少10到15年不等。在美国和欧洲,近视是家常便饭。”
如果说问题不在眼光,肯定是落实长期战略的体制机制出了问题。用习近平的话,要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他指出,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
要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性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如果科技不和市场、企业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长期战略 篇6
2007年5月3日,中石油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地质储量规模达十亿吨的冀东南堡油田。一时间,冀东南堡成为全球财经媒体评论的焦点,如“这一发现无疑将缓解中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压力”,“石油大发现增强了中国的信心”,“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等等。南堡油田无疑是四十多年来中国石油勘探的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毕竟无论国内或国际,发现如此储量规模的油田越来越不容易了。但是,从量上看,南堡油田的发现不足以改变中国石油中长期的紧缺局面,也不足以影响中长期国际石油价格走势。那么,它对中国的宏观石油战略会有什么影响呢?
中国的宏观石油战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开源节流”加石油安全。
南堡油田的发现对于中国石油战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它将极大地鼓舞石油“开源”,即对油气勘探开发更大的投入。这说明了中国石油安全不仅要重视“走出去”,也要重视国内的勘探开发。渤海湾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已有四十多年,今天才发现南堡油田并非偶然。有人将其归结为科学决策、技术进步、组织有力、理论指导等因素,但关键是更大的勘探开发投入。近年由高油价获得的丰厚石油收入使石油公司可能对油气勘探开发有更大的投入,也更舍得投入。
据说,由于渤海湾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勘探水平不足,以及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的误区,勘探队与油层多次擦肩而过。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对南堡油田的开发一直遭遇各种挫折,直至2002年在中石油支持下才成功发现。按中石油的说法,三年来共投入五十七亿二千万元人民币用于该油田的勘探开发。
因此,南堡油田的发现将为更多的石油勘探开发投入提供实践依据,也将为更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开发增强信心。例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近日宣布,将投资近亿元“求解”塔里木大型油气勘探难题。南堡油田的发现说明了勘探开发投入的重要性,肯定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能力,配之于油气勘探开发体制的改革,就可以预见到中国石油储量的提高。
那么,南堡油田的发现会影响“节流”吗?如果南堡油田的发现能引起公众对石油量的考虑,它就会说明一个量的问题:即使是四十多年一遇的大油田,但与快速增长的中国石油消费量相比,仍然是很弱小的。石油地质储量不等于可以开采出来的量。南堡油田十亿吨的地质储量实际能开采出多少,取决于探明储量和采收率(可能开采的石油总量占储量的百分比)。南堡油田地质储量十亿吨,探明储量可能仅有四亿多吨,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发现(应该会有),有专家估计按照平均水平百分之四十的采收率计算,只能采出一点六亿吨。对于南堡油田的量究竟多少,目前众说纷纭。无论如何,即便十亿吨都能采出来,相对于现在和将来的石油消费量,也还是一个不大的数字。因此,重要的是对量的充分理解。并且,由于充分理解而产生危机感,成为节能的动力。
2005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三点二亿吨,比2000年净增零点九四亿吨,年均增长一千八百八十万吨,平均增长速度达百分之七点三。2006年,这个数据上升到三点四七亿吨,国内原油产量为一点八四亿吨,同比仅增长了百分之一点七;石油净进口一点六三亿吨,同比却增长了百分之十九点六;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百分之四十七,较2005年提高四点一个百分点。截至2006年底(南堡油田储量发现之前),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只有二十点四三亿吨,石油储采比为十一(反映目前国内剩余石油资源在当前生产能力下可供开采的时间)。
相对于2006年三点四七亿吨的年消费量,目前南堡油田的储量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动态地看,这个数字就更小了。据说,南堡油田年产量预计到2012年可达到一千万吨。按目前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届时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可能达到四点四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可达百分之六十(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是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百分之六十一)。
从最近的情况来看,中国石油的消费增长依然很快。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2007年4月份原油进口量较上年同期激增百分之二十三,创单月历史新高。而1至4月,原油进口总量为五千四百四十六万吨,日均进口量合三百三十三万桶,较上年同期又增长百分之十点八。当然,原油进口量的短期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石油需求增长,其中还有石油战略储备的因素。但是,它说明了2007年的石油需求增长仍将不减。
因此,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将会更大地影响中国油品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甚至影响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充足的石油战略储备。要认识到,类似于南堡油田的发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石油压力。除非找到适合国情的石油消费方式,现有的石油“开源节流”很难改变中国石油供应日益紧张的趋势。
南堡油田的储量有益于中国的石油安全,但作用不能夸大。中国人均石油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中国人均年石油消费为二百四十二公斤,世界人均为五百九十公斤,美国则达三吨多,日本也有一点九吨。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费只要达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其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六点五亿吨。如果中国的石油产量仍保持在一点八亿吨的水平,届时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百分之七十二(国际能源组织对此的预测是在2020年之前),超过目前美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百分之六十三)。从消费量、消费增长量、进口依存度的快速增高,石油储采比快速下降;相对单一的石油进口源(中东百分之五十以上)和相对单一的石油运输线(马六甲海峡百分之六十以上)等等的石油现状和预期来看,中国的石油安全将日益脆弱,而且弱化速度比较快。
减少石油进口依存有两个途径: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或者减少石油消费。如上所述,我们希望南堡油田的发现将对二者都起作用。但是,就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来说,重要的一面是如何将南堡油田的产出纳入中国的石油战略,而不是中石油的企业发展战略,这就是什么时候开采和以什么速度开采的问题。
有人提出,发现和开采南堡油田的好处也该让普通老百姓分享。事实上,南堡油田是中石油勘探发现的,中石油是国有企业。南堡油田的发现对普通老百姓肯定有好处,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石油安全、价格、或财税开支等。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石油安全的高度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南堡油田的效益。
节约能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篇7
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节约能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是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将持续增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2050年低碳能源发展道路》研究报告指出:“在基准情况下, 到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 (按购买力评价测算) 的2020年, 中国能源需求量为51.6亿吨标准煤。”“在低碳情景中, 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55.6亿吨标准煤,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87.2亿吨。”研究报告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速2035年后将逐渐减缓, 建筑物和交通部门将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从这些预测的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到,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将持续增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这种挑战是现实的, 也是严峻的。我们有发展权, 我们也需要排放空间。同时,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在人类城市化过程中, 城市创造了现代文明, 创造了巨额财富, 创造了灿烂文化。同时, 城市消耗了地球85%以上的资源与能源, 与此同时, 城市也排放了同等规模的废气废物与温室气体 (仇保兴) 。据联合国统计, 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
去年7月5日, 联合国环境署在上海世博会发布了中文版的《建筑与气候变化:决策者摘要》。报告显示, 建筑行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0%, 并消耗了40%的全球能源。如果不实行任何措施, 未来20年内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现在的两倍以上。报告警告, 必须在全球建筑行业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控制碳排放。
“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我国社会总能耗的30% (仇保兴) 。”按照2010年我国社会总能耗32亿吨标准煤计算, 建筑能耗9.6亿吨标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能耗的总量将持续增长。如此巨大的建筑能耗,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无论是能源生产还是能源消费,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大国。做好建筑节能工作, 就是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推进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制定了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 研究开发了大量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都在施行。尽管如此, 我们的建筑节能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新建建筑尚未全部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供热采暖系统运行效率不高, 以及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和材料等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有认识问题, 有技术问题, 也有管理问题。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任务是降低建筑能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具有很大潜力。我国的民用建筑节能从1986年起实施30%的节能设计标准, 1995年起逐步实施50%的节能设计标准。目前部分地区实施65%的节能设计标准。提高能源利用率, 要采取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是政府的职责, 也是社会的责任。这主要是保证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保证建筑节能规划、计划得到有效实施, 保证建筑节能的新技术得到应用, 新产品得到推广。比如住宅建筑的节能, 就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以及住宅全寿命周期诸方面综合考虑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推进建筑节能大有作为。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发挥聪明才智, 通过技术创新, 为建筑节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长期战略 篇8
全球能源体系变革的背景和趋势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 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发达国家能源战略出现新的动向, 开始注重能源节约和替代——把节能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并列的‘第五大能源’, 节能与开发并重。同时把核能、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能源, 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力图减少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紧迫形势又进一步推进了全球能源体系变革的趋势。”在谈及全球能源体系变革新动向时, 何建坤如是说。
世界各国都必须加大减排力度
记者: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革命渐成席卷之势。在这个渐成大势的过程中, 哪些事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何建坤:有两件大事对之起了推动作用。一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二是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规定了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则是最重要的领域和着力点,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能源体系变革的趋势。
记者:在这种大势下, 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做?正在做的又是哪些事?这些作为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何建坤:为实现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 世界各国都必须加大减排力度,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也都将面临排放空间制约的严峻挑战。目前的德班平台谈判将于2015年底最终就2020年后适用世界各国的新减排制度框架达成协议, 并就2020年前加大减排力度做出行动安排。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的紧迫形势, 将进一步推进全球能源体系的变革。
实现能源低碳化是双重需要的必然结果
记者:能源结构低碳化是在保障能源供应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对策。国际社会为此采取了哪些举措?
何建坤:英、法、德等欧盟主要成员国都制定了2050年电力80%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用天然气替代煤炭也是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的重要选项。特别是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 使其能效消费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2012年与2007年比较, 天然气产量增长25%。可以说, 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石化能源的变革趋势日益明显和加速。
记者:这种变革趋势日益明显并加速的动力何在?
何建坤:动力有两个。第一个是全球控温目标。到本世纪末全球必须实现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完成能源体系的根本性转型, 使二氧化碳排放趋近于零, 才能实现控制温度升高不超过2℃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另一个则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问题。全球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将引发新的经济技术竞争, 低碳技术和低碳发展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顺应全球能源变革趋势, 打造先进能源技术的竞争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 才能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中占据主动和引导地位。
我国能源战略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思路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大潮中, 处于能源消费绝对值仍然要持续增长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艰巨、环境承载力屡屡报警情况下的中国, 如何制定、执行好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战略?何建坤认为, 中国的能源战略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思路。
充分发挥能源战略的职能
记者:我国应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与日趋紧迫的环境压力和气候变化形势?
何建坤: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既是国内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迫切需求, 也是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争取主动所必需的战略选择。传统的能源战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思路。
记者:请展开来讲一讲。
何建坤:新形势下的能源战略除了保障供给, 还有一个职能就是调控需求, 用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因此, 我们要强化节能优先, 控制能源消费量的过快增长, 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改变能源结构,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从而提高单位能源消费的经济效益, 也就是要大幅降低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 要将能源安全纳入国家外交战略,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安全体系建设。还要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 推动其产业化, 抢占技术制高点, 打造低碳竞争力。
努力实现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记者:低碳发展是破除资源困境的有效路径, 您认为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是什么?
何建坤:大幅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 是当前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抓手。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 可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可降低能源结构中的含碳率。两者叠加, 能够促进GDP二氧化碳强度显著下降。“十一五”期间, 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 年均下降4.2%, 远超发达国家水平, 但当前GDP能耗强度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是美国的2.5倍, 日本的4.3倍。这主要是重化工业产业特征和产品价值链低等结构性因素所致。
记者:“十二五”还有一年零三个月, “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已经启动。您觉得今后这方面的工作该怎么做?
何建坤:“十三五”以后, 我国应该在“强度”控制的同时进行“总量”控制, 主要是煤炭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要设定一个总量目标。如果经济增长比较快, 就必须更大幅度地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 要探索二氧化碳排放何时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据国内很多单位研究, 2030年前后,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达到峰值。这要求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必须率先达到峰值。随着工业化的基本完成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 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有可能趋于饱和。与此同时, 建筑和交通对能源的需求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持续增加。建筑和交通能源消费的增加主要依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来满足, 这样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就可以达到峰值, 二氧化碳排放也将趋于饱和。
我国能源变革的战略选择
“我国能源战略的中近期重点在于强化节能优先, 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改善能源结构, 以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长期则必须发展并逐步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实现能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谈及我国的能源变革的战略选择, 何建坤做上述陈述。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记者:我国能源革命的战略选择依据的是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要达到的目标。请问, 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形势如何?
何建坤:从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强度下降幅度看, 已取得巨大成绩, 但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呈较快上升趋势。
记者:请具体谈一谈。
何建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明显, 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为了缓解、改变这种严峻形势, 我国在节能和减缓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已做出了巨大努力, 并取得显著成效。1990~2012年, 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了57%, 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60%, 下降幅度远高于发达国家约25%和世界平均约15%的水平。但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同期GDP增长到8.6倍, 相应能源消费也增长到3.7倍, 而世界同期仅增长50%。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特征, 使我国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为艰巨的任务。
记者:从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和我国进口能源的情况看, 情况怎样?
何建坤:我国当前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的20%。2007~2012年期间的增长量则占世界同期增长量的47.8%, 其中煤炭消费增长量占世界增量的57%, 石油消费增长量占世界增长量的约60%。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加, 2013年分别达58%和31%, 到2020年预计将达70%和50%, 煤炭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净进口国。我国当前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较快增长的趋势, 已使国内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几近极限。
记者:我国可再生能源、核能近年发展迅速。可再生能源、核能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的供应紧张状况起到实际效果了吗?
何建坤:的确, 我国可再生能源、核能发展迅速, 比重持续增加。从2005年到2012年, 非化石能源供应量翻了一番, 年均增速10%以上, 远高于同期能源总消费量6.3%的增速。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也由6.8%上升到9.2%。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速度和增长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当前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规模和新增容量均已超过煤电, 并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数仍较低, 其快速增长的供应量仍不能满足能源总需求的增长, 煤炭消费量从2005到2012年仍增长了45.4%。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量增长仍面临艰巨任务。
我国能源变革战略要突出要点
记者:依据我国的能源形势, 我国的能源战略的选择与执行应突出哪些要点?
何建坤:我国能源战略要突出以下三点内容。
第一, 强化节能优先, 引导需求,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改变传统能源战略以保障能源供应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引导和调控能源需求, 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到本世纪末全球实现近零排放, 核心是要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在向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过程中, 核能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 确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 以此作为促进能源变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目标和关键着力点。未来20年将是我国能源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节能和减排二氧化碳要有比过去20年更为显著的成效。当前研究并确定积极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 可成为我国统筹国内节能减排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综合性目标。要超前部署, 形成促进能源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
发展核能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不可或缺
“对我国而言, 核能是大规模替代煤炭的重要技术选择, 核能在向低碳化能源体系变革过程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何建坤非常看重核能在我国能源变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国发展核电的需求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记者:8月19日, 中国政府网站发布《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其中, 称将优化东北能源结构, 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 适时启动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根据官方透漏的消息, 截止目前, 年内有望重启或新开工的核电项目已有7个。此前, 对于我国核电发展存在争议。您觉得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建坤:推进能源体系变革, 我国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我国必须发展核电是因为在我国只有发展核电才能大规模替代煤电。
记者:请具体说明。
何建坤:我国地域广大, 能源需求量大, 需要各项新能源技术协同发展, 优势互补, 核能在未来能源变革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当前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2.5亿千瓦, 到2030年还将翻一番, 当前各种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也不能满足新增电力需求, 如不发展核电, 就要更多地发展煤电。而发达国家当前电力需求基本饱和, 新建电站是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与核能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 以替代原有的煤电。因此, 我国发展核电的需求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核电不仅优点突出, 而且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
记者:核电本身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发展核电对于我国的电网安全起到什么作用?
何建坤:核能单机容量大, 发电时间稳定, 负荷因子高, 成本具有竞争力。由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 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新的挑战。到2030年以后, 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40%~45%, 而核电将占到其中的1/3。核电运行稳定, 可起到基础载荷作用, 稳定电网的运行。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协调发展, 也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一个有效手段。
记者:您认为,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 我国核能仍需要大规模发展。请问, 在发展核电方面, 我国具备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吗?
何建坤:到2050年我国核电有可能达4亿千瓦左右, 年发电量约占届时电力需求的1/4, 可替代煤炭10亿吨以上, 在一次能源供应比例中占10%以上, 减排二氧化碳达25亿吨以上。另一方面, 我国具备可持续大规模发展核电的技术和装备制造条件。我国实施国内生产、海外开发、国际贸易三条渠道并举的天然铀保障体系, 铀资源不会成为我国中长期核能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说, 我国规模化发展核电, 对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将起积极促进作用。
发展核能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在世界经济进入低碳发展的潮流中, 发达国家仍然占有技术、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看待这样的形势?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何建坤:毋庸讳言, 全球能源变革的发展趋势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 从而影响国际经济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动。夺取先进能源技术的竞争优势和制高点, 也是大国参与气候变化领域博弈的重要动因和战略目标。发达国家也凭借自身在能效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 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市场, 扩充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其经济活力。核能工业科技含量高, 系统复杂, 研发周期长, 投资巨大, 只有少数大国可参与并主导全世界核能的发展和产业化, 是低碳技术领域最尖端和最具垄断性的高科技产业。自主掌握先进核能技术也是一个国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未来人口数倍于发达国家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在其现代化过程走低碳发展路径, 核能将是其推进能源变革的重要技术选项,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核能应成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先进技术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
记者:您认为, 我国在核能发展战略上要有前瞻性, 为什么?
何建坤:我国未来对核能需求市场潜力大, 并已有较好的技术基础, 要把核能作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战略必争的高科技领域, 加强技术创新, 提升综合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拥有与大国相适应的核科技力量, 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竞争优势。因此, 我国在核能发展战略上要有前瞻性, 适应未来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建设的需求。
记者:在技术路线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何建坤:在核能技术发展路线上要做好各代堆型的衔接, 创立民族品牌, 推进核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争取对世界未来核能发展起到主导性作用。
何建坤
长期战略 篇9
Panasonic自1918年创业以来, 始终坚持其“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 并为了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经营理念, 不断推出各种高品质、高性能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从1988年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开始, Panasonic作为TOP (The Olympic Partners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 赞助商始终支持着奥林匹克运动, Panasonic广电产品身影始终活跃在体育舞台。随着2009年国内九家卫视的高标清同播启动, 中国广电行业的高清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Panasonic作为行业中的领头羊, 以其优异的产品和尖端的技术方案得到了多家高标清同播电视媒体的高度认可。
CSPN是中国唯一由众多省级体育频道实现同步播出的、跨区域的联播平台, 自2008年1月1日正式开播以来, 通过其首创的“联合引进、联合制作、联合播出”的模式, 以多台同节目矩阵的产业新模型, 成功整合了多家电视台的优势资源。目前, CSPN除山东、湖北、新疆、江西和内蒙这5家电视台作为基本成员台之外, 还通过节目联播等形式与其余二十多家省市级电视台形成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覆盖面广阔而灵活, 体育专业程度较高, 在广电系统内亦被作为施行电视台“制播分离”的重要借鉴模式。通过近两年来的运作, CSPN已探索出比较成熟和完备的运营模式, 在业界确立了重要的地位。
为适应未来高清技术发展的需要, CSPN经过全面考察, 认为Panasonic P2技术适合CSPN前后期制作设备的使用需求;而且, Panasonic全面了解以CSPN为代表的中国用户的最新最实际的需求, 不断完善基于半导体存储技术及高标清兼容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系统应用, 研究并制定出了真正适合CSPN电视节目制作的全新技术解决方案。
此次Panasonic与CSPN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将有益于实现双方的品牌叠加效应, 优先共享相互优质资源、扩大相互影响。同时, 也将进一步加强CSPN联播平台的制作播出以及日后在新型媒体领域的软硬件条件, 充实在世界杯、亚运会等战役性报道工作上的特殊设备与技术支持, 使CSPN在日常制作、播出条件上享有Panasonic的软硬件保障。Panasonic也将借助CSPN这一国内第二大电视体育联播体的地位以及多家成员台的联动推广优势, 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在中国广电行业内的影响。
根据合作协议, CSPN将在今后重大赛事报道的技术系统及升级等方面与Panasonic建立最为紧密的伙伴关系。双方将为共同打造全球首个最大规模全半导体P2高/标清节目制作系统方案进行紧密合作, CSPN将把P2格式作为今后采用的格式。双方将合作建设基于半导体存储技术的高/标清一体化平台, 并配合非线性编辑网络技术的应用, 最大限度地满足CSPN节目制作的各种需要, 推进CSPN数字化和高清化发展。Panasonic将在CSPN各个重大赛事报道期间, 给予特殊的设备与技术支持, 并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各阶段赛事期间, 为CSPN提供技术领先的各式样机和技术, 包括H.264技术, 该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将高清格式的码流降低一倍, 更能满足今后CSPN网络化制作流程及节目传输的需要。
长期战略 篇10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老龄化,战略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那些由于身体衰弱生活无法自理或者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他人帮辅日常生活的被保险人 (基本是老年人) , 提供一份护理服务或经济保障的保险。
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实推力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提升老年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 弥补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不足的现实选择。
(一) 人口老龄化, 失能老人增多
截至2011年底,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3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9.12%,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伴随着我国人口高龄化发展的同时, 失能老人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调查预测, 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 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 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 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 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 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 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和不断增多的失能老人, 会导致对长期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现实选择。
(二) 家庭小型化趋势, 传统家庭功能弱化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 家庭成员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但随着家庭结构变化, 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逐步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四二二”、“四二一”甚至“八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大量涌现取代了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 而处于中间一层的“夹心夫妇”不但要照顾子女, 赡养老人, 还要外出工作养家糊口, 日趋增大的家庭负担已使儿女对养老护理问题力不从心。另外随着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和社会流动性的提高, 子女外出工作现象频繁, 独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1983年, 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比例只有16.7%, 2003年上升到25.8%, 2007年则达到27.9%。在这种情况下, 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家庭小型化、空巢化, 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的有效途径。
(三) 长期护理费用高负担、快增长
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 人们的预期寿命明显延长,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09年,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3岁。但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的同时, 其患病率也随之增加。据预测, 年龄每增长10岁, 患慢性病的概率将增加50%以上。与此同时, 在当今社会各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 不仅直接治疗费用庞大, 其后期的护理费、康复费等支出也相当巨大, 而且随着人们健康需求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费用也快速增长, 这些都给病患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
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及实施效果
(一)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
1997年12月日本《护理保险法》由会议通过, 2000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政府作为管理主体。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对老龄化社会中身体衰弱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公共护理的一种重要尝试, 它属于社会保险范畴。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将40岁以上人群均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畴, 并以65岁为界划分两类被保险人, 采取强制保险方式, 要求被保险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护理保险费。
(二)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效果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使个人、家庭和政府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实惠,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首先,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 切实解决了老、病、残人士的护理问题, 而保费的缴纳使护理费用有了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有效缓解了需护者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 提升了需护者的生活质量。其次, 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 推动了护理行业的发展。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保障下, 有护理需求的人越多, 护理人员的规模也会随之越来越大。最后日本护理保险的实施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实施该制度后, 需护老年人从普遍的住院护理转移到了社区和家庭护理, 降低了新建福利设施费用。同时“社会性入院”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避免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金额的居高不下, 中央政府财政支出也节省资金4万亿日元, 而且大部分保险对象都享受到了应有的护理保险。
三、我国战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策略建议
(一) 政府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是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重要保证
长期护理保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 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它关系到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和法律监督, 因此我国应研究出台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相关法律和财税政策, 通过法律规范和税收优惠政策来约束和鼓励个人和企业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发展护理行业。比如在法律规范方面, 可通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保险法》来明确长期护理的内容、长期护理保险承保范围、接受护理人员的基本权益以及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均予以法律形式的确认, 从而对长期护理及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起到规范的作用;在税收优惠方面可将企业为雇员缴纳的长期护理保险费全部作为公司的经营费用而成为税收的扣除额;个人为自身或家庭成员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所缴纳的保险费不算应税收入;应允许经营商业护理保险的保险机构享有利润免征所得税、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等税收优惠。这些优惠措施会直接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同时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个人缴费能力欠缺的问题。
(二) 因地制宜, 建立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体系
我国需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体系。首先, 我国专业护理机构数量有限, 需要建立众多专门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护理机构。政府一方面可推行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专业护理机构, 从而提高机构经营管理质量, 增加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另一方面政府还需采取措施鼓励促进护理行业专业化发展, 如制定护理服务专业标准开办护理专业等级考试、增加护理专业在高考招生时的指标, 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等。其次, 构建家居护理体系和社区护理体系, 使需护老人在家中、社区就可以享有良好的护理服务, 这也比较迎合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理念。
(三) 采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应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模式发展, 单一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只能满足部分老年人的需要, 无法缓解多数中低收入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因此它需要结合社会保险。而鉴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应分阶段进行:近期采取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的发展模式, 长期则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发展模式发展长期护理保险。
我国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形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 我们既要面对发达国家曾经和正在经历的老龄化问题, 又有可能面对发达国家不曾面临的特殊问题。因而长期护理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 更涉及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 家庭小型化及医疗费用大幅上涨等现象, 因此我们要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发展经验, 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 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压力, 增进社会福利, 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参考文献
[1]韩振燕, 梁誉.关于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必要性、经验、效应、设想[J].东南大学学报, 2012 (05) .
[2]李鸿儒.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发展[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05) :152.
长期战略 篇11
富有特色的班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注重工作指导,不断完善班组制度建设。宝钢技术班组建设在公司层面有工作规划,有指导意见,具体操作层面也有工作重点。还建设了达标升级制度,特别是班组达标升级制度,做到了数据化、标准化都有账可查,落实到班组具体岗位,有落实,有检查,有签字,例会制度完善。
抓住班组建设的关键环节。班组建设首先要抓班组长,并且建立了一套制度,如离职学习制度、规定学习时间制度、考核奖励晋级制度和优秀班组长培训制度。其次,以安全为重点来抓班组建设。作为生产企业,而且是宝钢的生产车间,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与宝钢对标,跟宝钢一个标准,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安全这一重点,并且以安全管理为抓手,向外辐射,规范管理。第三,落实到岗位。责任落实、内容落实、岗位落实,通过标准化建设,让每个人都做到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都知道危险点在哪,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另外,岗位不同,各有特色。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建设备岗位的标准和特色,有的生产点以安全为主,就从安全做起;有的生产点以降耗为主,就从降耗做起。
培育班组文化。通过班组建设,企业形成了一个整体文化,在什么岗位、在哪个环节应该怎么做大家都很清楚,发现问题也会主动地提出来。这就是班组中的企业文化。从班组文化做起,企业文化就有生命力,就能够成长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支作风过硬的优秀的员工队伍,班组建设才能有抓手。班组文化各有特色,有的与管理的重心结合,有的与劳动竞赛结合,有的与岗位特点和员工特点相结合,内容很充实,特色很鲜明。
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
班组建设应该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如何推进班组建设这项工作。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特别是对中冶集团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冲击。钢铁行业整体形势不好,我们是为钢铁行业服务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比较大。集团今年的生产经营任务很重,而且需要研究、决策的大事也很多。在这么大压力的情况下,集团领导还是把班组建设放在一个比较突出比较重要的位置来抓,各单位下一步也要加紧推进班组建设这项工作。
加强班组建设,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目标的基础,是打造一流员工队伍的要求。
没有一流的员工队伍,没有一流的班组基础管理,我们的奋斗目标则难以实现,也就没有一流企业。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可以引进,但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无法引进的,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班组建设是建设一流职工队伍的重要载体。通过班组,把职工组织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任务落实下去,这是和整个企业运行体系密切相关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国外,任何一个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公司,都是把班组建设当作企业的核心工作做起来的。中治集团要实现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夯实班组基础,将班组建设作为企业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夯实基础,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企业提高效益、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科学管理,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有的企业外边看着很光鲜,各种制度一大摞,但是班组不行,基础不牢靠,落实不下去。只有切实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班组生产、安全、设备、成本、质量、学习培训等标准化作业和管理制度,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指标。企业现代管理思想的提出和生产运作方式的创新,许多都基于班组建设实践并最终落实到班组,如精益生产方式、生产现场管理等。
当前,我们对班组也提出了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要求。譬如,企业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等发展趋势,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我们现在还是在记账,下一步逐步做到网络化,形成班组网络,在什么环节有什么问题不用去看现场,也能对每个现场的情况一清二楚。随着企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化是必然趋势。这对班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整个生产技术网络化了,班组建设如果不网络化是跟不上的,难以支撑企业下一步的稳固发展。所以,要不断提升我们班组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这样才是我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加强班组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宝钢是一个要求很高的现代化生产企业,跟这样的高手合作,就要做得更好,做的标准更高。所以,只有平时在班组建设上下硬功夫,关键时刻才能打硬仗。
宝钢技术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例如:广泛发动职工,深入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等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通过组织广大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广泛开展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和班组劳动竞赛等活动,使职工的素质、能力和活力不断提高。通过夯实基础管理,全面加强班组建设,把班组建设成为能打硬仗、创新力强、业绩突出的一流班组,为我们企业奠定了好的基础。在这些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好做法,踏踏实实做下去。
加强班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企业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班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依靠班组、依靠岗位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生产效率。企业既要关心人、爱护人,要创造这种和谐的环境,同时,我们企业职工也要当家作主,把自己的岗位作为企业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每个人都这么做了,我们企业才有竞争能力;每个员工都是主人了,我们企业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有竞争能力的团队。这么一层一级地抓下去,从宝钢技术一直到我们整个中冶集团都要形成这样一种文化、这样一种管理理念、这样一支队伍、这样一个管理体系。
加强班组建设的举措
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随着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改变,随着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班组逐步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班组转变,对班组建设和管理水平、职工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班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既要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好经验。要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班组建设有效途径的同时,积极导入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手段、先进信息技术,推行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推动企业班组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由单纯的生产封闭型向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开放型转变,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对发展环境的快速应变能力。虽然我们的台账记得也很细,但是要想做一个全面的总结还是需要依靠网络化。企业的发展方面,宝钢既是我们的伙伴也是我们的业主,和高手过招你得用高的水平去做,在和高手过招的过程中你也要不断地学习借鉴。
同时,也要激发活力,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各个班组都有各自的特色,要坚持下去,把这些特色汇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宝钢技术的竞争能力。要引导和发挥好班组职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班组群策群力。特别是要尊重首创精神,在保证安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大胆去探索。有一些事去做了,可能就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可能就会带动整个班组、整个公司去做。要通过交流,互相借鉴吸收成型的经验。
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宝钢技术也成立了推进领导小组。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建立自己的推进体系,按照国资委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要进~步提出规划,提出实施步骤,提出时限要求,要明确班组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企业党政负责人都要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竞争能力、事关企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考虑,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纳入到企业战略发展的规划进行布局。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班组建设的工作汇报,光看还不行,还要总结;光做还不行,还要进一步提升。这样逐步做下去,才能使我们的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要建立和完善班组考核体系,确定班组管理工作的考核实施细则,明确分工,切实做好各项制度推进措施的制定、检查和考核工作。另外,还要注重班组建设理论的研究,努力掌握班组建设的一些规律,这样班组水平才能够提高,才能上更高一个台阶。
要重视培训,提高班组长的水平。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通过班组长抓班组,要把班组长作为班组的直接管理者和责任人,全面负责现场管理,要提高班组长的现场管理和决策水平。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班组长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不断提高班组长的理论水平、操作水平、现场能力和学习能力。要用三年的时间使50%的班组达到学习型班组的标准,要抓好班组长基本素质的提升和班组业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自行举办培训、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参加集团培训等形式,使在岗的班组长,百分之百通过一次以上的培训,也就是用三年时间使在岗的班组长都要进行一次培训。为确保培训效果,各单位要保证培训所需经费的投入,为班组长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对优秀的班组长要重点培训,有计划地选拔些优秀班组长到技术和管理岗位上来。要通过班组长建立一套竞争、考核和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赋予班组长应有的指挥、分配、定岗等权利。还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争取做到每个班组都要有党员,切实抓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向先进企业看齐。对宝钢技术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宝钢全面对标。除了向其他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这一方面看齐外,还要从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到整个班组建设体系和每个岗位都要和宝钢全面对标。有了这个对标体系后,将来和宝钢就能进一步融合和结合起来。
要抓好创建,培育典型。通过培育典型来提高我们班组建设的水平。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水平的提高。要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创知识型先进职工”活动,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先进典型的培养机制。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特点出发,总结提炼我们本单位班组建设的经验,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载体和品牌。
要培养职工树立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对企业负责。班组建设要让每个员工牢固树立对岗位负责,对班组负责,对企业负责的理念。对每一道工序负责,对每一个过程负责,也就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因为企业的职工就是企业的主人翁,这也是咱们国企的特点。这个务必要坚持下去,要创建这种文化。要引导企业、引导员工、引导班组,从一般的对岗位负责,提升到当家作主对企业负责的主人翁意识。
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班组建设。因为班组建设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是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说今天领导重视班组就开始抓了,明天又放松了,而是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因此,班组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取得一些实效。班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不是今天抓了明天就好了,也不是今天抓了三个月以后职工素质普遍提高,必须系统地运作,系统地建设,从一点一滴逐步做起。
现在,我们的企业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以后,更要倡导以正确、有效的方法坚持我们班组建设,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位,在做到位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丰田在日本的生产线其实没有中国的生产线先进,是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但是他们班组建设对职工的要求却做到了无微不至。汽车生产管理上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表面划痕,所以丰田员工在装配汽车的时候,自觉到什么程度呢?有的员工的眼镜腿拿布缠着,有些员工戴的戒指也是缠着的,甚至员工的皮带扣都要拿布缠着,每个员工都自觉到了这个程度。1968年建成的生产线,就这样常抓不懈地严格管理了几十年,靠的就是班组和班组里每一个员工。
要及时总结经验,要形成体系,也要加强宣传。我们的班组建设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我们宣传不够。这些经验要及时在我们宝钢技术这个层面进行总结,进行提升,规范化地向下推广这些成熟的经验。对于些很好的经验,既要在我们宝钢技术推广,也要在全集团范围内加以推广。
长期战略 篇12
李长友说, 近年来, 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队伍不断健全, 兽医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加强, 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以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在此基础上, 农业部根据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规律, 进一步研究实践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
二是分病种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
三是建立科学的动物防疫决策机制。
四是不断完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长期战略】推荐阅读:
长期软件战略合作协议11-02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10-08
5 保证战略落地的必做长期行动07-07
长期预后07-15
长期生存10-21
长期贷款06-07
长期走势06-10
长期照护06-11
长期视角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