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论文(精选12篇)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论文 篇1
老师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塑造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做人的职业,常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即使有的不算聪明,但他也一定有一个等待我们发现的优点和长处。所以我们应该充满人情味,不要整日板着面孔,摆着架子。传统教育里所倡导的师道尊严早应被打破,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本应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一、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枯燥的、死气沉沉的、不可想象的!一个老师专业知识再丰富,如果课堂只是纯知识教学,没有一句调节气氛的话,课堂没有笑声,这样的老师就如同一架教书的机器,学生是不喜欢的,自己肯定也感受不到教书的乐趣。
其实,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给学生。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学生思维就会活跃,师生就会默契融合,从而学生就会有效地接受新信息的输入。我在上课的时候,不喜欢太严肃的课堂,中小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由学习兴趣引发的学习动机往往比学习目的引发的动机占据更大的比重。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
二、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首先是“传道”,教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教他们掌握知识。教师既要为“经师”,又要为“人师”,既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既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和谐的人,作为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构建学生高尚的人格体系。不仅要求学生做,更要自己率先垂范。让自己的人格率先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让人格的光辉自然昭示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自然流露在一颦一蹙之间,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三、经常给学生一些鼓励,不要对学生提超出能力的过高要求
曾听过一堂外籍教师的英语课,这位老师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微笑,不仅如此,而且听到她说的最多的一个单词就是:“very good!”用中国的话说就是非常好,棒极了!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回答出她提出的问题,她也会笑着说:“I beliveyou!”然后请学生坐下。作为一名听课老师,我丝毫没有为学生的表现而担忧,只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沁人心脾!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句体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也许能将孩子巨大的潜能唤醒,让他的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然而,我们也绝不能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凡入圣”的目标,更不能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价来给家长和老师的脸上增光。
四、学会倾听,教师要有耐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教学中,当教师讲解的方法与学生的想法不一致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思路,尊重学生的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不要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现在的创新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做。平时学生会找老师反映一些这样那样的意见,这也是对老师极大的信任,也说明了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虚心接受,不合理的要耐心解释,让学生理解,才能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敢于向教师提意见是件好事,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问题,值得鼓励。如果抑制学生敢于质疑、创造的素养,学生从此就不敢再开口讲真话,其思维的独特性就会得不到体现。
五、教师要懂得宽容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正是我们教师教育他们的最好机会。我们应该善加利用,并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提升道德修养,在犯错误当中不断修正自己,做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我们绝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会影响班级的荣誉而禁止他们犯错误,更不能因为影响了班主任的收入而重重地惩罚他们。
如果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时的风平浪静,许多孩子身上的恶习在老师的强压下没有暴露,但他们一旦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就会掀起惊涛骇浪。有许多在学校成绩优异,表现一贯良好的学生在离开校园后却犯下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错误,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学习要靠主动,只有当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把道德准则当成自己独立信念的时候,那才是一笔终身都不会失去的财富!
摘要: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情感,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要懂得宽容学生。
关键词:教师,情感,微笑,鼓励,宽容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论文 篇2
浅论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已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关理论.但忽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的现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这是造成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分析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作 者:崔云波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4(2)分类号:H3关键词:外语学习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3
一、何谓情感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客观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按照对这些关系的认识来对这种事物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或者欢迎、赞赏,或者拒绝、反对。无论采取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如果对事物采取欢迎赞赏就会感到满意、高兴、愉快;如果对事物采取拒绝反对的态度,就会感到不满、厌恶、愤怒等,所有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人的情感过程。
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因素可以促进和妨碍语文教学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感觉,同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会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反之,由于在语文学习中受挫或失败就会产生畏惧、恐怖等消沉情绪,也就会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情感因素的运用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有利于教学的良好的氛围和情感基础。
3.情感因素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造成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也表明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师爱既是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也是学生普遍的需求和渴望。教师使用激烈的语言,或者用充满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会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气氛,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采用宽容、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信心,这些都会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这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情感因素的运用也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径
情感根据其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其表现形态可分为激情、心境、热情等,而热情是一种较为强烈稳定的深刻持久的情绪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推动人去刻苦学习、努力求取。因此,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热情产生的缘由,认真把握。我们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热爱,取决于他们对这种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同时,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各种社会情感。所谓社会情感是指人对社会、人生、世界观以及与他人之间的感受。学生的社会情感主要来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特别是学校。在学校中,师生的关系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三、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思想僵化
如果教师主观上情绪高涨,不考虑学生是主体,空洞说教,忽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情感因素的运用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要充分体现具体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情感,应合理设置课堂内容,精心准备课堂的组织方法,语言的表达方式,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严格要求教师的教态、仪表、言行,确实做到为人师表。
3.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性
因为学生一方面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容易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心理内容的需要转变很快,对需要的认识与评价时常发生变化,而且其表现具有相当的间接性,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的波动,并进行对症下药,及时扭转不利的情感因素。
4.情感有时表现为心境化
学生对情感一般以表面化比较多,但有时也表现为心境化。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及时鼓励或降低标准和难度,然后再逐渐提高要求。
总之,情感因素的运用是教师树立威信,组织教学,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情感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4
一.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里解读“情感”
读过李白的《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诗句激励学生在人生的征途上要有宏伟的报负, 要立下远大的志向。陆游的《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明白了人无退路的境地, 只要努力奋斗, 眼前总会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的现象, 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写。”这句话告诉我们, 文章不是无情物, 而是凝聚着作者深厚感情的鲜活的生命体, 它有血有肉有温度。
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徜徉于文本的字里行间, 留连于文本的句段句读, 去从中发现情感, 体验情感, 积累情感, 升华情感。我在执教《家》一课中围绕“我这样理解‘家’……”和学生面对面思考交流之后, 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作者怎么看待?请大家读一读、感受一下。”当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心中的“家”时, 让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劝劝作者, 蕴藏在文中的那份无比深厚的爱家情怀很快地被学生发现、珍藏。此时, 老师并没有抽象分析或让学生凭空地想象, 而是紧扣文本, 提出了:“你心中的家是什么?”“作者心中的家是什么?”“各人处境不同, 经历不同, 对家的感受又何不同?”三个问题, 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细读文本, 反反复复地揣摩文本, 师生共同得出了“人人爱家”。师生依托文本, 反复叩问, 深情演绎, 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了深切的体验和深厚的积累。至此, 家的“温馨、安心、热心”如灿烂的花开满课堂, 如浓浓的酒醉在心头。并不仅此而已, 老师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寻找和探究“怎样爱自己的家?”让孩子们从文本里受到启发, 升华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 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的高尚情操。
综观这节课, 真可谓深情投入、激情点燃、真情演绎, 但这深深的情是有根的, 根不在别处, 就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以此为支点, 引导学生去挖掘、去探究、去获得、去开发, 正如所讲:“我们无法追随世界走向遥远, 但感动的那一刻, 我们便拥有一切。”从这节课上, 我得到三点启示:一、教师要仔细钻研文本, 深刻地解读文本, 从而准确地把握情感;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从文本出发, 又回归到文本中去, 让学生以具体的语言文字为凭借, 建构意义, 升华情感;三、语文教师要具备一种敏感, 精确地发现“文眼”, 精致地设计“课眼”, 精巧地开动“心眼”。
二.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解读“情感”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的牵引就有多大。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落实, 还必须进入学生的生活领域, 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只有当教学的情感目标与学生的生活领域相碰相生, 共生共长时, 情感目标才找到了它的根源。由于学校的特殊性, 当学生走进教室拿起课本上课时, 他们原有的积累并不一定会马上自觉地与文本对接, 就像种子埋在土里, 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阳光和雨露。唤醒学生生活领域中真切情感体验的不是别的, 就是文本本身所蕴藏的情感目标, 就是教师的适当引导。我在教学《给儿子的一封信》一课时就充分发挥了这一点。在引导学生研读“参观公园”这部分课文时 (也是文中最感人的一部分) , 先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写过的“书信”的情景, 在朗读中, 想象出一幅幅画面。精心地设计了一个教学细节, 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 真切地体验了母亲的用苦良心, 对母爱的挖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功打开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让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相互交融, 相得益彰, 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情感目标。当然, 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积累与文本的要求常常会有一定距离, 此时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 千方百计地拉近这个距离。有的可采用音像技术, 展现具体场景;有的可采用文字方式, 在学生脑中补充相关的情感信息;有的可采用展演的方式, 让学生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增加体验;有的还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让学生在真实的场面里受到心灵的震撼……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5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大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波动较大,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有效发挥情感因素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 者:何丽华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教育学院英语系,广东湛江,524000刊 名:金卡工程英文刊名:CARDS WORLD年,卷(期):200812(6)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情感因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6
一、在教学中体现情感因素
1.教学目标的体现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定向、激励、调控的作用。老师要善于
把握教学目标的情感因素,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对实现预定目标有强烈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目标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融合于一体。例如《丑小鸭》的情感目标是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实现理想。
2.教学内容的体现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每一篇文章都跳动着作者的感情脉
搏,都奔腾着作者的感情激流,都凝聚着人类情感的五颜六色,无不是作者的心灵的独白。好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结晶,给情景、人物都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虽然有的文章表达情感不是很直白,但内容里也蕴藏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3.教学对象的体现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情感需求,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情感内容,丰富他们的情感,使语文潜移默化的进入他们地情感世界。语文教学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调动起學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特点。初中学生的情感胜于理智,对一些事物的情感不稳定,易于激动,也易于冷漠,因此,上课时,需要老师将丰富的情感表露出来与学生交流、沟通、分享。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就应当扣住父子亲情,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父爱、体会这一人间至情,从而引起共鸣。
二、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1.注重课文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抓住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紫藤萝瀑布》中“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最近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几句正是课文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因为,作者用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强调花对“我”心灵的震撼;而流动的花瀑带走了一直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让“我”沉浸在“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中,有更进一步传达出“我”对花的勃勃生机的向往,对由花的勃勃生机而联想到的生命的力量及其美好和永恒的赞美。这样,让学生学会直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的体验和领会作者因花而思、因花而忆的复杂情感。
2.注重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实物演示、声情并茂的朗读、挂图、音乐、表演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性。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寻求作者的感受,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例如讲《三峡》时,让学生看看记录片,了解三峡水流的急和险。人的情感会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这样以来,学生有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积累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
1.把握因素,调动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叙事、描写、抒情的。教师必须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联想、去想象,引发情感。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 “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起来而且崭露头角,同时显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大地复苏、芳草萌生的新奇愉悦之感。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吟诵,仔细体会文章的气势和精神,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
2.挖掘教材,利用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内容的丰富情感,对于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有着直接影响。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师的心只有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于课文之中,感情才会流露出来,传导激励学生入境。教学内容的丰富情感,需要教师以“导”的身份进行情感参与和调节,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如都德《最后一课》的末句“散学了—-你们走吧!”要读的很轻且舒缓,“你们”“走”“吧”要断开,每一个音节均应有气无力地细声拖渎,这样才能表达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含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进入角色,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和作者的悲壮情感。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让其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结合语言环境来培植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浸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7
一、导语:创设情感氛围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是调动情感因素的切入口, 也是强化课堂素质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一登台, 学生就会立即调整心理状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之中, 但也有一些学生的心不会马上收回来而进入状态。因此, 教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就理应用导语创设一种情感氛围。
在教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 它朝气蓬勃, 充满无限的生机;它姹紫嫣红, 充满无穷的魅力。春天, 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甜蜜;春天, 更能给我们带来温馨和快乐。今天, 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去领略和感觉它展示出的无限风光吧!”这样一说, 一下子就把学生赏春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同学们很快进入了角色, 找到了作品中所描绘的五幅图画, 并感受到了作品美的语言, 美的意境。
二、朗读、渲染情感意境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听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还他个委婉, ……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在讲高尔基的散文《海燕》的时候, 在读到海鸭、企鹅的呻吟时就应低沉, 缓慢, 把它们畏惧暴风雨的胆小如鼠的情态表现出来;在读海燕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 勇敢地、自由自在飞翔时, 就应激昂、欢快, 用升调。读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结尾时:“韩麦尔先生站起来, 脸色惨白”一句音量稍轻, 语速应放慢, 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先生心中引起的巨大震撼与痛楚。“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 以表现韩麦尔先生哽咽语塞、悲恸万分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连串的动作, 读时语速要加快, 力度要增强, “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要一字一顿, 铿锵有力, 以表达他强烈的爱国热忱。最后一小节, “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 —-你们走吧。’”要读得缓, 以传达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 极度痛苦的手势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要求教师要有较深厚的艺术功底、有深情的投入, 充分理解和把握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感情。只有如此, 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学生感情共鸣, 产生求知的强求欲望。
三、赏析, 要融入生活感悟
分析作品, 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 对作品的赏析要尽量融教师或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发挥想象爱作者之所爱, 恨作者之所恨, 从而达到物我交融, 物我一致的境地。特别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创造性思维, 训练正确的语感有好处。因此, 在赏析作品时, 要创设情感环境, 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触景生情, 进而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受、领悟作品, 如《春》中描绘春花, 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 白的梨花, 而用“活、“霞”、“雪”来比喻, 那火焰燃烧的炽烈气势, 霞的轻柔艳丽、雪的纯净高洁就映入你的脑际, 给人以生活实感。《背影》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他用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亲买橘子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流泪是因为父亲不顾身体不便, 仅仅怕“我”在路上口渴而乐于艰难前行。这种真挚、深厚而又朴实的亲子之爱深深地打动了自己。然而, 在授课时, 有些学生对此不理解, 认为“父亲”憨而发笑。究其原因是缺乏生活中类似经历, 未能引起联想, 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为此, 我就举了以前在学生作文中曾出现过的典型事例:“我”要进城去上学, 临行时母亲不放心, 一直把我送到集上, 在上车之际千叮咛、万嘱咐:要吃饱, 不要冻着, 注意安全, 听老师的话, 好好学习等等直至车开了, 走了好远母亲不断一直站在那儿凝视, 直到车从视野中消失。这都是在身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故事, 但却表现了浓重的母子 (女) 情, 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由此我想到了一首《游子吟》的诗:“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间最圣洁、最伟大的爱, 难道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中还没有最真切地感受到吗?如果, 这些学生能联系一下生活经历还会笑得出来吗?
四、感悟、领会作品的情味美
感悟是欣赏作品的最高层次, 它要建立在对作品深思熟虑的基础上, 对作品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浅尝辄止是达不到这一境界的。如唐诗中:“大漠孤烟直, 黄河落日圆”一句, 如果单纯从字面上分析, 并无美而言, 但若从深层面上去分析, 就可以看到边地的荒凉、冷落, 戊边将士的寂寥、孤苦、艰难。更体会不出作者对戊边将士的同情。元人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若从字面上只列举了几种单调的景物但若从深层次上去领悟, 那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思之苦便不言自明了;“断肠人在天涯”便是最好的注解、明证。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8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教育或片面的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位置,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对落实素质教育造成许多障碍.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事实上,学生同样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参与式教学”,加强“素质教育”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在心态上表现出具有自觉追求未知事物的强烈动势,以及由于有所发现,而产生惊喜与再追求,并进一步产生探求新知的渴望.兴趣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动机,兴趣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内驱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了兴趣而开始的.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深奥、枯燥,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教师有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给他们注入爱的雨露,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他们有困难,我们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们及时表扬,使学困生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诚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动机
“亲其师,信其道”,这说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教师所任的学科.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得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得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外,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炼与幽默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热情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夸奖式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评价,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热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同时,夸奖式评价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情绪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四、变换更新教学方式方法,调节学习情绪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做到听、讲、看、想、做、动等各种教学手段轮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故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9
一、积极调整好教师情绪
一堂好课, 教师的心情必然是良好的, 教师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 以精炼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切实的例证、工整适量的板书讲授课堂内容;学生则能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讲课, 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
对于学生情感的调动, 必须建立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基础上, 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 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 会引起他们的模仿和重复进行这一类形为和活动。教师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 这种快乐也会带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 情绪饱满, 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
教师的任何情绪, 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教师情绪不佳呢?教师的情绪有时还会受到学生的影响, 如一个教师本来情绪不错, 若当他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乱成一团, 满屋狼藉或者黑板没擦时, 很好的心情就有可能一落千丈;讲课过程中若有些学生调皮捣蛋, 不认真听讲, 或者学生死气沉沉等, 教师的情绪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所以, 教师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心里气氛, 教师以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感染学生, 那么就会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学习造成的消极情绪。
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公平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罗森塔尔效应”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我们, 作为教师, 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 给他们以公正的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 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但现实生活中, 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 而“差”学生犯错, 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 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 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 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 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说来容易做到难。
关于人之所以需要教育, 人们历来标榜的理由, 也是无可辩驳的理由, 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按理说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主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 这种努力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尽管个人的成长仍有赖于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而别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否有效, 还取决于学生本人是否接受这种指导和帮助。
三、努力唤起情绪的共鸣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 同时也是情感活动,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作为教师, 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经包含的情感因素, 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处理。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站上讲台, 就充当了这个艺术家的角色, 但是这门艺术又有着它特殊的含义。它不是艺术家一人表演的舞台, 也不是艺术家一人完成的任务, 这是一门需要互动的艺术。所以, 教学要成为艺术,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和学生同呼吸, 共欢乐。所以, 我们提出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准确地表达。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与学生及时对话, 教学是一种社会性的沟通现象, 自然少不了对话, 对话则需要教师真诚的态度, 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得自己说话尽量做到完整正确、通俗易懂、形象有趣, 尽量做到适合孩子的口味, 这样持之以恒, 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 在课堂沟通的实践中, 常常出现的障碍正是教师威胁式的语言。
沟通是否有效, 给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很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 需要教师把自己的爱心、需心、灵性与悟性融入到课堂沟通的实践中去, 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去。然而, 正是这一点, 却能使教师消除障碍, 更有效地实施课堂沟通, 并能体味到课堂沟通的诗意和乐趣。
摘要: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强烈而突出的情感性。情感是语文学习中, 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解丰富的情感体验后, 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是, 语文教学中, 不少教师太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的灌输, 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导致语文教学枯燥无味, 死水一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运用 篇10
一、以教学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相对较低, 学习中更多时候受环境氛围的影响较大。有些学生语文学习激情高涨,与和谐环境有关,老师的激励、同学的鼓励,以及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让他们感到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反之,有些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提不起精气神,与他们所处环境氛围有较大关系。笔者充分重视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首先在班级倡导人人平等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开展语文学习,自己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同学的尊重,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一般的学生, 都以良好心态开展语文学习,对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其次,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让学生感受到无私的师爱,学生遇到困难时从不轻易批评, 而是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帮助,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呵护,对小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除了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究之外,还在课外组建多种形式帮扶小组,让班级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得到他人的帮助,或积极帮助他人,实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助教学氛围的目标。
二、发掘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渗透因素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内容非常丰富, 其中许多课文都具有深厚的情感教育资源, 教师只要稍加发掘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以认真发掘、科学设计、有效运用。如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分析、写作背景了解、深情朗诵,和学生一起感受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主旋律在学生胸中激荡,进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使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再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教材中的时代背景、彭德怀的地位、共产党领导军队中干部和战士的关系,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和感悟彭德怀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军的高风亮节,体现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 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再如《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国山河的壮美, 使学生将文字与影像融为一体。在这样的深切感悟体验基础上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在《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邓小平同志做出的丰功伟绩,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发挥的巨大作用, 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结合诵读感悟,进一步体会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高尚情怀,体会全国人民祝愿他在大海中永生的强烈愿望。综上可以看出,现行教材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资源, 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加以发掘和充分放大, 使其与学生思想情感教育融为一体,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落实因材施教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
造成小学生消极情感出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难度,经常处于落后位置等。为了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增强语文学习动力和激情,教师要重视打造因材施教目标体系。首先在教学要求落实上区别对待、分层分类,对待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优良的学生、一般的学生、相对较差的学生目标要各不相同,致力于体现对学生的分层要求。其次,在教学每一个环节重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从作业布置数量、难度到考试考核要求等, 体现分层分类教学对学生学习激情的激发作用。只有确定不同要求,以及组织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实践证明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分层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四、坚持积极的评价体现情感促进功能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 渴望在课堂上获得表扬。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以成功的喜悦充斥整个课堂,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正面评价、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点评,从学生学习态度、思维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在课堂的综合表现等对学生开展点评, 获得表扬的学生内心充满喜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思维更活跃、举手更积极。其他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会以更优异的表现在课堂上争取老师的表扬。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很好”、“有进步”等词汇,课堂中原则上不批评学生,即使他们出现问题也通过其他方式提示, 或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提醒, 或通过一个眼神提醒等,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积极的情感作为支撑,每一位语文教师既要立足教学理念创新、模式优化,又要重视情感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从而打造更具吸引力、更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重点情感因素的开发运用,从教材中发掘情感教育因素营造氛围和深化思想教育成效,创设情境,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及开展积极评价等,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11
一、情感因素与体育的关系
1.运动项目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而运动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能力。这样的发展,能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产生体验,从而获得满意、愉快、兴奋等情感。
2.体育活动的集体性,能激发人的社会意识,增强人的自豪感、责任感、自尊心、自信心,使情感社会化,从而产生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3.体育运动的竞技性,能激发人的进取心,鼓舞人的意志,使情感深刻化,从而产生勇敢、顽强、自我奋斗的乐观主义情感。
二、情感因素的作用
1.情感因素的运用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即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亲近和崇敬,才能创造有利教与学的情感基础。
2.情感因素的运用,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在体育课上,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眼神,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波涛,引起共鸣,这种情感的共振,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战胜阻力的信心,对顺利实施教学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3.情感因素是诱发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契机
心理学认为情感能够成为诱发直觉、灵感和想象的内在因素,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发挥能动作用。情感具有丰富、多变的特点。情感既有超越理性的,又有基于理性的自由活动特点,有助于主体打破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非逻辑之间的僵硬对持,架起由感性飞跃到理性的桥梁,使创造思维获得成功。
4.师生感情融洽,是保证情感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在学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讽刺挖苦,言辞过激。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方法一定要得当,应避免在大庭广众下挫伤学生自尊的做法。另外,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仪表、教态、眼神都能成为传情、激情、育情的手段。
5.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新颖
情感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成熟的。因此,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生动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这是教师传达情感,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空口说教,只能一时有效。学生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体验各种美好的情感,在丰富多彩的训练中逐渐学到知识,才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12
在初中阶段, 学生对学习化学很有兴趣, 也很有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积极情感的体现,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全神贯注、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享受学习的过程。正因为有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才会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才会更积极地去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 学习成绩才会提高。
二、消极情感的成因
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化学课还是很有兴趣的, 觉得化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践很贴近, 也很有意义, 都有学好这门课的愿望。但是随着化学知识越来越抽象, 学生会感觉其越来越难学, 甚至有些学生渐渐会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并不是学生智力的原因, 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从而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了兴趣。
(一) 教师消极情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态度其实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指导作用, 他们在教学中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授课, 学生自然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学习效果也很明显。但是有的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得就比较消极, 缺乏较强的专业素质, 对知识的传授也较为单一和枯燥, 表情麻木, 语言也没有感染力, 导致课堂气氛缺少生机和活力, 学生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
(二) 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个人都有想成功的愿望, 成功和失败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 有的学生可能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布置的作业、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 这时教师会责备学生, 认为学生学习不够刻苦、不够认真, 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只体验到了失败的情感体验, 导致学生对物理产生厌烦心理。
(三) 不良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科情感。如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尊重和信任的品质, 会让学生产生希望, 收到激励的情感体验, 进而转化为力量, 并轻松努力地去学习, 实现教师和家长的愿望。反之, 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 就会有诸多不满, 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也会感到厌烦, 甚至产生对抗的心理。学生这种不良的情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也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学习质量。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成绩好的学生对授课教师都很喜欢, 也很尊重, 而成绩差的学生对授课教师大都表现不满, 甚至讨厌, 这就说明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关系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一) 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 提高自身修养
如果一位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关心自己的学生, 对工作只是敷衍, 是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的。作为教师, 要有良好的师德, 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也才会主动去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
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 要关心自己的学生, 经常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有效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要给予其热心的帮助、耐心的指导, 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 走出困境, 而不是漠不关心, 一味地指责和要求。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 因为初中生不是很成熟, 他们对有些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师要做他们的引路人, 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能有所偏见, 厚此薄彼, 对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在设计问题和作业的时候, 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情况, 进行分层次教学, 要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的机会,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关心和期望。尤其是后进生, 他们的基础差、接受能力慢, 随着失败体现的不断积累, 他们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于这些学生, 教师要尊重他们,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也可以因势利导,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也慢慢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变厌学为乐学, 做到深入浅出,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论文】推荐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10-1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12-24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9-01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7-20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7-10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6-19
中职语文中的情感教学07-06
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05-26
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学12-09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