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2024-06-04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精选8篇)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篇1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 强烈深厚的情感是人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动力, 情感本身就是动机。要使学生把数学学好, 对于每个概念、定义、定理、公式记得牢、理解透彻, 这就要求每个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 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知时的迷惑、求知时的渴望、艰难时的苦闷、进行时的快慰和成功时的喜悦等等表现, 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数学中情感注入, 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我修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学生“向师性”的特点, 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教师还要加强师德修养, 利用自己的人格、智慧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学习。

教学中情感注入还需要教师深厚的爱生情, 融情于教, 倾注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高尚纯洁的师爱是师生心灵的一条通道, 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 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是教师情感教育的源泉。哲学家罗素这样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有了这种爱的情感, 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 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师生之间的移情或共鸣, 使情感成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动力, 真正地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接受的意愿,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平等尊重是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出现分明的厚薄之情, 对于较为聪明、听话的学生会在言语及行动上表现为热情及器重, 而对于较为迟钝及调皮的学生会表现出漠不关心, 这往往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进而逐渐产生对立情绪, 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恶化和心理隔阂的加深。因此, 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不偏不倚, 特别是对那些差生更要花大气力去教育, 去鼓励, 用各种语言去营造一种能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到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法。数学在中专学校是基础学科, 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 要他们提高成绩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与辅导过程中正确对待他们, 精心挖掘、扶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注意他们身上微小的进步, 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授课时要教育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自豪感, 表扬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对学生不能采取生硬批评的态度, 不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 进而影响对数学课的学习。关心、帮助学生学习生活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关心爱护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在社会上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教师要帮学生出主意、想办法, 使学生战胜困难。教师真心帮助了学生, 学生就会更加尊重教师, 相应地对教师教的课学习更加热情, 更加投入。

总之, 教师以情感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倾吐满腔的热情去关心教育学生, 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投入, 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篇2

一、英语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英语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极引导,渗透德育,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教师要力求熔知识传授、思想陶冶于一炉,使德育渗透立体化。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来调控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感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以教育者或者长者身份自居,和学生交朋友,跟他们促膝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消除对立情绪,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教学内容,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另外,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接纳、支持和宽容的学习环境。的“情感注入”

二、英语教学中要体现学习的娱乐性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其效果远在那种被动、被迫的学习之上。

1.运用适当夸张的肢体语言,“型”中学

利用体语这种直观手段,可以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语言的学习需要环境,缺乏环境是很难学好语言的,因此创设环境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这便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课堂尽量多使用英语,这可以在课堂上形成英语氛围,有助于语感的培养。但即便是简单用语,在初学者看来仍有些难度。于是发挥“非语言”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用无声的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对有声语言恰如其分地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抓住学生喜欢歌曲的特点,“唱”中学

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英语歌曲,教给他们,教会他们,鼓励学生唱,依次引出所学内容,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这种方法既可使学生锻炼了听说能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鼓舞学习英语的热情。

3.利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画”中学

简笔画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趣的简笔画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兴高采烈。

4.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景”中学

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其特有的视听功能,能以最佳的情景、动听的画面音乐、强烈的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教学中要发挥语言的应用性

英语是语言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英语教学必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等素质均能升华。

对于一些陌生的话题,教师要充分考虑怎样创建一个开放的英语课堂,让话题更贴近生活实际,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动机,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语言离不开情景,只有在社会情景中,语言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其实际的交际价值。把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以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大胆说英语,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英语教学要鼓励竞争

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竞争活动,使学生投身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通过竞争激发学生快思抢答,启迪学生心智,取得进步。

1.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英语小故事比赛。

2.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竞赛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以唱歌、游戏、儿歌、表演等形式创设竞赛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到语言知识,巩固语言知识。

4.进行课堂分组组词竞赛。设计各种擂台赛,设计抢答和必答,让学生在不断反复中愉快掌握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5.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英语角、对话小组、故事组,并作值日报告,写英文日记,將课文中的对话片断编写成短剧在班会上进行表演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的竞争开展英语教学形式,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可提高学生兴致、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由静而动,真正地“活”起来。

五、英语教学要优化课堂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说:“通过情感奖励鼓励,行为可能被铭记。”可见“情感激励”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要优化英语课堂评价,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地表扬鼓励,让“闪光点”变成“闪光面”。如果一位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动辄训斥、责骂、挖苦学生的过失,对学生妄下定语是教师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暂时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在学生回答正确后都给予肯定,还应该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应“暂时后进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没有被遗忘。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鼓励大大地促进了学生“情感和心理”的成长和发展。

六、英语教学要深入研究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篇3

关键词:情感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的情境, 历史的方法, 历史的感觉, 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比空洞的说教要强得多。把历史课程的情感渗透利用好, 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民族自豪感渗透

悠久的时间、广阔的空间、纷繁的人物、众多的事件, 构成了错综的历史。历史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一历史事件都生动具体, 每一历史人物都有血有肉。这里面有失败的痛苦, 有成功的欢喜, 有气贯长虹的豪迈, 有决胜千里的韬略。历史教学要使学生能在这些事件与人物中找出整体关系, 理清线索脉络, 构建出认知框架, 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事件, 能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找出其中的异与同。比较是思维与理解的基础, 我们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的。通过对比, 显示出历史同现实的差异, 展示出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 激发学生的感情。比如当讲解造纸术的发明的时候, 可以把公元100年前后的中国与外国进行比较, 那段时期, 中国已经开始逐步用纸作为承载文字的工具, 而埃及在用纸草, 印度人在用被叶, 欧洲人在用羊皮。强烈的对比, 可让学生生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高尚道德情操渗透

历史的精神力量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吸取到丰富的营养, 使其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历史学科中有很多情操高尚与品质优秀的人物, 比如:徐光启眼界宏阔, 大胆破除狭隘的民族意识, 虚心向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学习, 与之合作翻译出的《几何原本》弥补了当时中国数学的缺憾;积极学习西方的现代水利机械, 编著出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典科学著作的精品。林则徐为了让中国人认识世界, 做出了积极探索, 其整理翻译的《四洲志》是中国人最初开眼看世界的优秀材料。此外, 司马光的警枕, 孔子的不耻下问,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欧阳修的“马上、枕上、厕上”理论, 无不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历史上有这些高尚情操的表率, 世界历史中同样也有, 所有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讲, 都是非常鲜活的学习目标。只要我们做到深入挖掘, 根据时代精神与学生心理的特点, 去粗取精、合理剪裁, 就可以把上面这些历史人物所拥有的优秀品质与高尚情操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 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

三、抗挫折能力渗透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的产生发展是不经历挫折的, 也没有任何人会一帆风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应当给学生提示出这一道理, 使其接触这一方面的内容。从全人类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来, 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其实就是对客观世界不断征服的过程。通过不断地遭遇挫折与抵抗挫折、改变环境, 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 古代中国曾经占世界领先的位置, 但是近代中国却任人欺凌, 为了摆脱受奴役受压迫的现状, 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从太平天国运动至义和团运动, 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直至后来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这段历史知识的讲授, 能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道理, 不管什么人、什么事, 其产生与发展都要经历挫折的考验。而最终能不能取得成功, 则要看其有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去接受挑战、战胜危机。历史事件是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最好案例。

四、典型历史片段对情感渗透的意义

历史片段的典型性特征使其本身蕴涵了非常丰富的情感因素, 而且适合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 真实历史可以给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很多素材, 可以说它是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第一手段, 情随事迁、情寓于史, 教师的情感要随着知识的向前进行而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离开历史片段的载体, 情感则很难表达出来。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时, 可以播放有关的影像视频资料, 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日军的野蛮残忍与场面的悲惨血腥, 会给学生造成非常强烈的冲击与情感震撼。学生此时的心理情感, 显然是出自年轻人一时的幼稚与冲动, 属于一种浅显狭隘的民族情感, 没有人文与理性的认识。经过教师的逐步诱导, 学生最终能够得到正确的情感教育:吸取历史的教训, 追求民族间的和平平等交流, 以得到共同的发展进步。这个例子中, 历史片段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有启发意义的, 虽然不能马上让学生得到理性的认识, 但是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 学生的情感认知便会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篇4

关键词:重要性;把握尺度;吸引学生;审美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95-0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注入“母亲”式的情感,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只有如此,才能打动学生,才能娓娓叙来,才能循循善诱,才能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初中学生,尤其是当下经济高度发展,一切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需要语文知识中人文素养的滋养,贯彻人文素养,让他们不狂躁,使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美,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注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二、教师要把握住情感教育的尺度:“爱”和“关注”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前一分钟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由于学生都能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演讲会取得成功,而且非常精彩。“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成功希望的情感信息,教师要恰当把握无声的语言——目光的运用,捕捉时机,适时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而给以激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在语文课堂讨论中,有些胆小的同学不爱发言,这时,应该及时地用目光激励他们,即使他们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首先肯定他们的大胆;同时,作文批改中,多鼓励、少批评,特别是学困生,只要在他们的作文中能找出一点丝毫的可取之处,也要提出来表扬;“爱”和“关注”,既要不忘随时给学生一份鼓励,又要掌握好分寸,不至于因鼓励失时、失量、失度,反而给学生造成伤害。

三、教师的个人情感形象: 塑造“形象魅力”吸引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灵魂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与才华、品格与修养往往成为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仪容整齐、端庄大方这些表层因素乃是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知识追求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对老师的智慧日益崇拜,学生更偏于“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如在教学歌剧《白毛女》时,教师可以亲自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在进行小说《孔乙己》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当场绘制了《孔乙己落魄图》。这些都无形中增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努力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这些无疑成为教师形象魅力形成的关键。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拥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四、情感体验是一场审美活动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像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可以借助声、光、影等手段,将词句融进课件之中,使学生对词句中的英雄豪情领悟得更深、更透,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完美学生的人格构建,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篇5

一、在理论知识上, 在“理”字上下工夫, 注重科学性, 坚持以理

服人, 增强知识的可信度,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培养学生的认同情感

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体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学科在教材编写中也具备规范性和内在逻辑性。因此, 在教学中, 无论在哪一方面, 应尽可能地把知识、道理讲清、讲透, 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这样, 才能使学生进而产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情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求知欲, 教与学就更容易统一起来,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在教学内容上, 与时俱进, 增强时代性、趣味性, 以情动人, 在“新”字上想办法,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列宁说得好,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 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针对这一问题, 我注重与时俱进, 挑选一些学生所关注和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进行补充, 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 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活跃起来。

三、在教学方法上, 寓教于乐, 发挥主体作用, 在“乐”字上动脑筋,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力求通过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四、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用”字上做

文章,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力求用现实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去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的学习,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学生在学与用的结合中, 既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又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觉悟, 真正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将情感注入品牌 篇6

情感价值是无形的, 品牌价值同样是无形的

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感情。假如男女之间产生了感情, 即使付上金钱收买, 或极力阻拦双方在一起, 也是难以实现的, 情感就像强力磁铁, 紧紧吸住双方。情感价值无可估量, 品牌能经营好, 同样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这就是无形资产的力量。

没有任何科技含量, 即使是一家小工厂都可能制造出来的汽水, 为什么可口可乐可以风靡全球, 而国内的可乐型汽水, 都在可口可乐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不是可口可乐出身早———至少在中国没有比我们早———也不是国内汽水做得不够好, 而是可口可乐善于将情感注入到品牌当中, 成为品牌的DNA。这样, 情感就成为品牌与消费者维系的纽带, 只要情感在, 消费者就会对品牌忠诚, 源源不断地购买品牌产品回馈企业。

我们国内企业的运作, 只是学表层, 结果当标杆去学, 不仅自己成不了标杆, 还误了创建好品牌时机。就拿可乐行业讲, 娃哈哈旗下的非常可乐在大西北农村获得了成长空间, 但为什么不将“中国可乐”这一情感牌打到底呢?只要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口味相宜, 那么不断打这一情感牌———当你喝惯美国可乐, 也该尝尝中国可乐, 那味道更加地道, 更加亲切……凭借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 相信中国可乐行业真正会出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三国鼎立”的格局。

可口可乐总裁曾讲, 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一夜之间被烧掉, 可口可乐凭品牌也可再建立起可乐帝国, 这就是品牌无形的价值, 情感更是如此。假如非常可乐能够做到这一点, 将情感价值无形体现在品牌上, 那么可乐行业还是有中国品牌立足之地。至少非常可乐具有这个潜质。

奢侈品并不奢侈, 奢侈在于情感

拉近情感与奢侈品的关系, 似乎有悖常理。但是我们将情感注入品牌, 并不是奢侈品表面的奢华, 而是探索情感在品牌当中的实质。对于奢侈品来讲, 绝对是情感赋予了品牌的价值。要不, 同样的产品, 奢侈品品牌可以溢价上百倍, 甚至上千倍。

为什么要购买法国的LV、香奈儿、迪奥等奢侈品, 质量保证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就是情感影响。用法国香水, 会感觉到浪漫, 那么爱情因子就会洋溢起来, 每一名女性, 都永远希望自己生活在恋爱之中, 那种感觉微妙, 即使活在感觉当中, 对于女性来讲, 也是生活的一种享受。法国的奢侈品就是渲染这一情感, 消费者付出再多价钱, 也感觉物有所值。国内许多护肤品的企业老板满脸怨言:质量不比别人差, 销量可是比别人差多了。其实也不难理解, 别人用情感来卖化妆品, 女性内心的脆弱防线自然会被攻破了。

我们不要觉得奢侈品贵, 奢侈品贵不在于价钱。假如一包盐, 价格卖到100块, 那就是贵。但是将这包盐赋予情感, 注入仅有的亲情, 那么卖到100块, 就不觉得贵了, 因为亲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我们同样有打造奢侈品的底蕴,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 奢侈品的奢侈, 不在价钱, 注重的是怎么将情感注入到品牌当中。卖出的价钱让购买者觉得理所当然。

具有情感的品牌, 将大放光彩

越是往后, 吃香的品牌, 肯定是那些与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品牌。在这个商品横流, 消费者缺少忠诚与“温情"的时代, 我们需要的就是利用情感来维系消费者, 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从品牌创建开始, 企业就应该想着怎么注入情感, 与产品的特性相呼应。在情感的世界里, 情感是多维的, 有亲情、爱情、友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并赋予到品牌当中。味千拉面的广告“这一碗, 让心里好满", 真的会打动消费者的。因为, 曾经恋情, 或者现在的恋情, 在广告的演绎下, 通过这碗味千拉面来盛满恋情, 这是将情感注入品牌当中的经典之作。据调研了解, 一名消费者看到这个广告, 特意到味千拉面消费, 就是为了找回恋情的感觉。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注入 篇7

一、创造生动语境、激发强烈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境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语言的形式, 语言的合适性和语言的意义。中国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语境。要真正做到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彻底改变外语教学死气沉沉的落后状况, 必须采纳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国家已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好的教学手段;科技含量高的教学手段 (电教媒体) 反过来将促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 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 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 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 由于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具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的特点, 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能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过生日、看病、购物等话题, 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 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 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色彩鲜明的人物画面, 配以对话性的文字 (从外部飞入) , 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如描述生日时, 播放“Happy birthday”这首歌, 再通过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方式突现重要文字, 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 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 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输入量, 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 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 动脑、动手结合,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英语学习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 掌握一门语言也必然是听说读写诸方面的综合掌握, 在课堂上运用了电教媒体, 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多方面兼顾。

人教版初二英语《the Moonlight Sonata》是一篇长课文, 需要整体呈现, 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如此多生词的课文。单靠教师一张嘴在一课时里很难把课文讲透, 也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 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如果利用电教媒体组合, 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参与面广, 且课堂容量加大, 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首先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将人物的简历呈现出来, 再让学生合上书, 边看投影画面, 边听课文磁带, 理解课文。投影片是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的, 二者同步, 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观察力、理解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 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本课中的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来, 让学生学习和操练, 使得这堂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

再如我在宾语句这个语法项目时。利用powerpoint进行归纳, 总结, 练习, 巩固。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

1、宾语从句中引导词的应用

(1) 宾语从句中引导词“that”宾语从句是一个陈述句。

(2) 引导词if/whether.如果宾语从句是由一般疑问句转变而来的。

(3) 引导词为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如果宾语从句是由特殊疑问句转变而来的, 其引导词使用连接代词what/which/who/whose/或连接副词when/where/why/how等。

Fill the blank with the right conjunctions

(1) I hope that he will come back soon.

(2) She is sure that he will send message to her.

(3) I’m afraid that I will go wrong way.

(4) Please tell us what I don’t know when he came back.

(5) Do you know where they will go this summer.

(6) He is worried about whether he has passed the exam.

2、宾语从句中的时态

(1) 如果主句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或一般将来时, 从句的时态则根据具体情况或具体意义来确定。

(2) 如果主句的时态度是一般过去时, 从句的时态则相应的使用一般过去时/过去将来时。

如果宾语从句所叙述的是客观真理、自然现象、名言警句或谚语等, 不管主句是什么时态, 从句都用一般现在时。

(1) Do you know where they will go this summer holiday?

(2) Our teacher said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

(3) Tom asked me when I began to study English.

三、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授课的基本模式是:讲解、练习、提问、得到反馈,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是重复讲解、重复练习还是结束教学。而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实践性的大大加强。而电教媒体则为教学实践、训练语言技能提供了能够视、听、模仿的大量语言材料。电教媒体教学中的方法, 不是简单的图像代替, 而是从形象的感知向抽象的思维过渡。它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使得教师难以讲清楚, 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许多宏观的和微观的, 瞬间的或漫长的、简单的或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 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电教媒体可以随时向学生提供进行推理思维活动的逻辑化感性材料。

四、调动主体作用、增强教学互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识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电教媒体为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 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 时间。缩短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时间, 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机会。语言是实际的工具。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活动使知识过关, 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使知识当堂过关。 (2) 范例。电教媒体能给出正确的示范, 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可以播放录音, 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 纠正发音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打出重要的短语、句型, 让学生编新对话,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我们还可以通过录像、电脑等设置语境,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使学生的语言更得体。 (3) 活动对象。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材料, 在英语课堂上, 学生能充分进行听、说、读、写几个的活动。 (4) 活动情况。电教媒体能创设一定的语境, 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说、勤于想、愿意做。

在英语教学中, 要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激励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作为教师应改革教法, 改革讲授居先、讲授为主的习惯,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调动与启发作用, 创设逼人思考, 激励探索的情境, 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 动脑动手, 积极参与, 主动发展。

五、及时反馈信息、矫正学习偏差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 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反馈信息。它能增加“反馈—矫正”次数, 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 缩短“课后练习, 考试检查, 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 及时检测学生, 改进教学。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 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例如: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讲解重点语言点时, 可利用投影仪打出练习题, 学生及时操练从而反馈信息, 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 方可决定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随着英语课改的进一步实施, 电教媒体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是不是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了?诚然不是, 每种事物都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一堂课内如过多的使用电教媒体, 会造成学生视听疲劳, 思维受制, 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热烈非凡, 但基本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再者, 如只注重教学手段形式的新颖别致, 加入过多的图像、动画, 反而会出现主次不分, 杂乱无章, 导致上课时学生只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 而不关心课堂上老师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一来既耗费了老师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又造成了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 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实际的运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电教媒体教学的关键, 在于先要进行优化设计, 然后再恰到好处地使用。只有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同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威力。

摘要: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英语课堂, 一改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法, 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取知识, 它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结合笔者课堂教学的具体实际, 浅谈了电教媒体的重要作用。

给语言注入情感的清泉 篇8

语言如果缺少情感的滋润,再美的词藻,再响的口号,也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憎。从实际情况来看,同学们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爱讲大话,不少同学误以为口号喊得响就是注重思想,口号喊得多就是深化主题,喜欢给人或事物随意贴标签,以致“泪水”与“汗水”处处皆是,“伟大”与“热爱”充斥全文。二是爱讲套话,有些语句本身并无多大问题,读起来也算顺畅,只是用的人多了,看上去漂亮的语句也成了模式化的东西,显得生硬呆板。三是爱讲假话,一些同学为了让事情意义深刻,人物形象高大,随意编造,任意拔高,导致内容虚假、矫情横生。有时,虽然你选择了不错的写作角度,也构思出了精彩的情节,但语言上的这些失误,导致写作失败,真是可惜。因此,老师想告诉大家:让语言变得情真意切,这是不可忽视的训练内容。

新题派送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

遗憾文展示

三个荷叶饭

○许元博

想起我们家的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我的眼泪便会禁不住流下来。我想大声地对世界说:“我真的好幸福!”

那天下起了好大的雨,“哗哗哗”,一直下个不停——我正要回家吃午饭,却下起大雨。我想,下这么大的雨,父母可能会晚回家。于是,在快餐店里,我多买了一个荷叶饭。

回到家,父母真的还没有回来。我把荷叶饭放到桌上,正准备吃,又想:妈妈饿着肚子给我们做饭,不是比我难受吗?想起妈妈平日那么辛苦,那么伟大,我一时停住了筷子,我想还是留给妈妈吃吧。“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我赶紧去开门。哦,原来是妈妈!只见她顾不得擦去身上的水珠,就把手上一个袋子递给我。

我急忙打开袋子,想看看里面装的什么,妈妈突然说:“元博,由于下雨我回来得晚,没来得及弄饭,怕你饿着,于是就给你买个荷叶饭,你先吃着吧。”看着妈妈带回来的这个饭,我的泪水又禁不住流了下来。多好的妈妈啊,她自己饿着肚子,却想着自己的女儿。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只给我带了一个,却没有想着自己。妈妈见我饿馋的样子,笑着对我说:“元博啊,你不要急,坐下来慢慢地吃,又没有人与你抢!饭一会儿就做好,稍等一下爸爸回来,我再与他一起吃。”说着,转身走进厨房。

屋外依旧下着大雨,我心中十分着急,我很担心爸爸被淋着。想想,为了这个家,他日夜操劳,真是不容易。没有他的辛勤劳动,哪来我的幸福生活啊。就在我担心之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爸爸站在门口。我一看,忍不住笑了,说:“爸爸,你怎么也买了荷叶饭啊!”妈妈从厨房走出来,看见爸爸手上的荷叶饭也笑了。我指了指桌上的荷叶饭,大声地说,加上您手上的这个,我们家里已经有三个荷叶饭了啊。爸爸高兴地笑起来,说:“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

是啊,这样的故事,只是我们这个幸福之家里的一件小小的往事。现在回想起来,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令人感动;每一件小事,都能够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每一件小事,都能让人泪流满面。

我真想大声地对这个世界说:“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家庭里,我真是太快乐了!”

文章以三个荷叶饭,引出一个家庭里的幸福生活,切入角度原本不错。就整体而言,事件过程交代得还算清楚,语言表达也较为通畅。不过,作文也明显地存在一个失误,那就是作者喜欢用口号式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导致文章留下了几处硬伤。

升格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删除口号式的语言。第一自然段里的“想起我们家的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我的眼泪便会禁不住流下来”,完全可以删去,可以直接用雨天回家的情景引出。第四自然段里,“多好的妈妈啊,她自己饿着肚子,却想着自己的女儿。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只给我带了一个,却没有想着自己”这样的句子,也要进行修改,将这种贴标签式的语言,改成一个个的生活细节,力求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节的描写表达这种思想与情感。第五自然段里的“为了这个家,他日夜操劳,真是不容易。没有他的辛勤劳动,哪来我的幸福生活啊”,也没有多大的必要性。总而言之一句话,凡是那种喊口号的句子,一律删去。

2.添入细节性的描写。就这篇文章而言,雨景是情节展开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对于雨景的描写可以更加详细,同时,可以在文章开篇、主体部分和结尾多次出现,这样才能收到情随景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另外,三个荷叶饭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这三个情节,可以进行更细致的描写。也只有将这些细节描写得动人了,母女之间的情感,夫妻之间的情感,以及全家人的幸福之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想起家里的往事,“眼泪便会禁不住流下来”,太夸张了吧?加上一句口号式的“我真的好幸福”,这个开篇便索然无味。

叙事就叙事吧,何必给妈妈贴一个“伟大”标签呢?这样的语言,谁也不喜欢。

这里本是文章出彩的情节,可作者“泪水又禁不住流了下来”,有点假;接下来又不禁给妈妈写了一段“评语”,败笔啊!

在这个细节描写里,人物的言行应该是刻画的重点,而“没有他的辛勤劳动,哪来我的幸福生活啊”之类的口号,均可删除。

虽然是一组排比句,但读来总觉得语言有些俗套。

收束时再来一句口号,文章再添一硬伤。

升格佳作

三个荷叶饭

○许元博

真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中午我正想赶回家吃午饭,天空却“哗哗哗”地下起了雨。先是一阵稀疏的豆大雨点,片刻之后,便是倾盆大雨。下这么大的雨,爸爸妈妈肯定是不能及时回家了。路过家门口的快餐店时,我便买了一个荷叶饭。

推开家门,屋里静悄悄的,爸爸妈妈真的还没有回来。我把荷叶饭放到桌上,正想吃,又想:妈妈回来后还得饿着肚子做饭,不是比我更难受吗?还是等着妈妈一起吃吧。“咚咚咚”,屋外响起了大声的敲门声。我连忙推开门,妈妈站在了我面前!她也没有打伞,一身淋得湿漉漉的,雨水顺着她的衣服直往下流淌。她顾不上擦去身上的水珠,将一个捂在手上的袋子递了过来。我一摸,还热乎乎的。

nlc202309040813

我正纳闷着,妈妈说:“元博,雨下得太大,妈妈回来得晚了些,怕来不及弄饭,饿着你了,就在门口的快餐店里特意给你买了个荷叶饭,快点吃吧。”我心里暖暖的,连忙说:“我自己买了一个,没想到你也买了一个。”打开妈妈带回的袋子,里面果然是一个荷叶饭,热乎乎、香喷喷的,我禁不住立即吃上一口。妈妈见我嘴馋的样子,笑着说:“坐下来慢慢吃,又没人跟你抢!”看着我没动,妈妈接着说:“饭一会儿就做好了,我等等你爸爸。”随即她又像往常一样,转身进了厨房。

外面的大雨依旧下个不停,我心中暗暗着急,爸爸出门时也没有带伞啊。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外面又响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爸爸站在门口,全身湿透了,眼镜上也罩上了一层水珠。

还没进家门,爸爸便把一只袋子递到我手上。我打开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爸爸一脸的惊讶,我悄悄地说:“爸爸,您怎么也买了荷叶饭啊!”

妈妈从厨房走过来,看了看我手上的荷叶饭,也禁不住笑了。爸爸疑惑地望着我们两个,说:“买一个荷叶饭,有什么值得可笑的啊?”我指了指桌子说,这已是第三个荷叶饭了啊。爸爸也会心地笑起来,说:“我们三个真是心有灵犀啊!”妈妈说:“有了三个荷叶饭,那就不用我动手了。”于是,我们三个人围着桌子坐下来,一起吃起了荷叶饭。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年,可那顿荷叶饭却一直记在我的心里。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一顿晚餐,不但味道鲜美,而且特别温馨。

升格后的这篇情感美文,讲述的是家庭里的寻常故事,然而其中所蕴含的深情,却让人怦然心动。“我”买一个荷叶饭,本是为了自己,回到家里后却想起了比自己辛苦的妈妈;妈妈虽然辛苦,却没有忘记孩子,“特意买个荷叶饭”给孩子。如果说这两个情节还不够精彩,那么,在母子俩的等待中,回到家的父亲从衣袋里拿出荷叶饭的那一幕,堪称锦上添花之笔,使这个家庭的温馨氛围跃然纸上。

更值得一说的是,升格文删去原文中的那些“口号”与“标签”之后,对相关细节进行了深入雕琢。像“她也没有打伞,一身淋得湿漉漉的,雨水还顺着她的衣服直往下流淌”“外面的大雨依旧下个不停,我心中暗暗着急”“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一顿晚餐,不但味道鲜美,而且特别温馨”等句子,语言真切,闪烁着动人的情感之光。

通过雨景描写引出故事情节,有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语言的角度看,也较为精彩。

与原文相比,这种细节描写,读来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远远胜过那种口号式表述。尤其是对“直往下流淌”的雨水和“热乎乎的”的荷叶饭的描写,颇为精彩。

删去原文中的那段“评语”后,作者对情节作了进一步的雕琢,于是内容便显得真实感人了。这种细节,也是记叙文出彩的关键。

这种雨景,这种担心,是极为真实的。尤其出人意料的是,爸爸递上的竟然也是一个“荷叶饭”。

这是本文的精彩部分。想想,在这种环境下,父母想着的都是自己的孩子,真是令人感动啊!

如此收束,较为自然,形象地展示了人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上一篇:协同式内部审计下一篇:主变压器间隙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