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24-05-15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精选12篇)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

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 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 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 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 是以自身为基本前提的。声乐教学是教师以敬业的责任心去教授歌唱的技能技巧, 而学生是以渴望的心态去学习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 这种共同的需要是声乐教学产生并依存情感心理的现实基础。凭借这个基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应该关爱学生, 并能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 学生也应该尊敬老师, 以积极的态度, 满怀热情地进入声乐学习。这种以“尊师爱生”为基础的情感现象, 是普遍存在的情感特征。声乐教学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其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 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 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声乐艺术是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 它生动而形象地抒发人们的生活情感, 这种情感是高于生活的, 它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 而是一种富有思想内涵的审美情感。声乐的奇妙在于它能通过人的歌喉, 将书面的歌谱转化并升华为生动的歌唱。不仅可以把歌曲的审美情感抒发出来, 而且还能激起听众的情感回应, 形成一种互动心理效应。传统的声乐教学, 大多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训练学生, 从功能意义上来说, 它们主要是解决“声”的问题。但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是通过歌唱艺术和实践, 使学生掌握声乐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而“情”是声乐美感的核心, 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所以, 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 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

二、深刻理解声乐作品是表达情感的基础

1. 对声乐作品的整体把握。

要准确的分析、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所体现的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 创作方法, 音乐风格及作品的历史背景。还有, 对歌词语调的抑扬顿挫, 语气的轻重缓急, 段意的句逗分明, 音乐节奏的快慢徐迟, 旋律的高低起伏, 装饰音的丰富色彩, 情绪情感的哀乐忧伤以及高潮的布局, 词曲结合巧妙构思的整体性, 从内心建立起准确而完整的声音听觉表象, 都会对歌曲情感的表现奠定可靠的基础。

2. 注重歌词的情感表达。

首先, 要感受歌词的魅力。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 除了要熟悉音乐旋律的高低走向, 节奏变化, 艺术风格等外, 还应认真感受、体验歌词内在的深刻含义, 随着理解和感受的不断深化, 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歌词语言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心中有物, 便会歌中带情, 进而使我们的演唱声情并茂。其次, 重视歌唱语言的歌唱性, 生活中的语言, 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发声状态, 音色千差万别, 好坏不一, 而歌唱的语言则要求圆润明亮, 优美动听, 并符合歌唱的特殊性。在歌唱中, 要做到把每一个字放到共鸣里, 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起落, 字音也在不断变化着音高, 即要求演唱者在适当的音域里变化声音, 表达字义。

3. 对声乐作品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首先, 是熟悉阶段。熟悉阶段要做到:熟读并唱会歌词, 咬字吐字要清楚, 对歌词内容概括的了解;唱熟曲调, 音的高低, 节奏准确, 并有一定的表现;声音要圆润统一, 有呼吸基础, 要有一定的地方换气;在唱熟歌词与曲调的同时, 逐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有机会可听一下示范演唱, 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思想内容, 曲调的特点, 音乐风格和整个歌曲形象的了解和认识。其次, 是深入阶段, 当我们对一首歌曲基本已经唱会, 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形象有了初步认识和印象之后, 就可以进入深入阶段, 这时应根据歌曲的内容选择演唱手段, 并用演唱手段表达歌曲内容。通过反复练习、揣摩, 达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的目的。最后, 是完善阶段, 一首歌曲, 经细致的研究刻画之后, 能够演唱的比较完整, 使人听得懂并且能感动人, 那么在演唱上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完善阶段。

三、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和歌曲的艺术生命

声乐教学实践证明,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和歌曲的艺术生命。因此, 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 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 要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 技能训练要求, 学生个性化特征等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大凡经典歌曲, 无一不蕴涵着人类深邃的思想感情精华, 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表现空间。在选择好歌曲教材之后, 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歌词到曲调, 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特定时代背景和风格, 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 通过演唱实践, 领略和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 并能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必须做好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以保证声乐中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歌唱前的练声曲一般缺乏明确的情感色彩, 但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律动和音色的美感, 和学生饱满的练唱情绪结合后, 仍然是一种热情的流露。在声乐教学中, 还应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必须把范唱作为点燃教师和学生情感的火花和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因为通过范唱可以使教师深刻体验歌曲的意境, 把歌曲的情感内涵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还可以把这种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 使他们受到感染, 受到教育, 并激起他们迫切学唱的愿望和要求, 所以范唱是直观教学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由于歌唱的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 他比生活中的情感更集中、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意歌曲情感的艺术处理。无论是教师的范唱还是学生学会后的完整练唱, 都需要在深入分析作品的基础上, 根据声乐美学的原则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加工。这种源于现实生活的审美创造, 可以避免那些索然无味的平淡演唱。把歌曲的艺术处理和演唱时的进入“角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不仅仅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不断的提升。声乐教学是提升人们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声乐教学包含的内容很多, 但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将情感结合起来, 从而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情感的表达是其重要的内容,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理解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 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可以更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让学生理解声乐的教学内容,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的魅力就是能够在表演中将声音以及歌词等进行完美的演绎, 声乐表演者能够将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形成比较完美的意识形式。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将情感融人其中, 能够让听者更好的融人到表演者设定的情境中, 能够让听者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能够激发听者的激情, 使得表演者和听者之间产生共鸣, 从而起到较好的表演效果。

二、声乐教学中与情感教育关系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教学是其基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 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基础知识的学习, 气息的调整以及表演方式等内容。最为本质的就是通过省鳄鱼演唱让学生表达出歌曲的生动节奏, 从而能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构建良好的情感, 这样在声乐教学中才能够顺利的教学, 也就有利于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 理解其中表达的感情,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情感的措施

( 一) 分析背景, 领悟情感

每一个作品在创作时都有其背景, 都是作者在自己特点的环境以及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每个作品中在都有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寄托的情感。声乐作品也是如此, 作者也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包含在作品中, 通过节奏以及歌词等来表达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和情感。为此, 学习者要能够立即作品中歌词的含义,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歌词的中心思想理解到位, 这样才能将作品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演绎出来, 也能够让观众受到感染, 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 二) 掌握旋律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包含优美的歌词, 还包括悠扬婉转的主旋律。一位优秀的创作者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素养写出比较有内涵的歌词并根据歌词的具体内涵, 调适出适合的伴奏。从而演绎出完美的歌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时, 要能够了解创作者的意图, 使得在每个歌词中都能够体会到情感的投人,歌曲旋律中的每种情感都能够准确的表达。

( 三) 声音与情感的结合

在声乐教学中声音是其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好的声音在声乐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只有具有美好的声音才能够将声乐表演到极致,这样的表演也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才能够将作品的美感表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声乐表演中很多表演者过于注重自己声乐的美感而忽略了表演中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表演也就不能很好的感染观众, 也就不能很好的诊释作品的含义, 也就不能取得在作品上的成功。为此, 在声乐教学中就需要将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 以便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

( 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 给学生讲清楚作品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清楚其历史背景, 使其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有自己的认识, 并深刻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和主旋律。使得学生在表演时能够融人到作品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去表演并将其中的情感也能够表达出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理解的地方时, 教师要做到是给学生以引导, 并耐心的给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搞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时最好是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学生在表演时也能够有感情的表演,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声乐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声乐表演者能够将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能够形成比较完美的意识形式。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教学是其基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为此,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分析背景、领悟情感、掌握旋律、声音与情感的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如何在教学中课堂气氛论文

★ 在音乐中感悟

★ 唱脸谱音乐教案

★ 浅谈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愉快教学的方法论文

★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论文

★ 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探讨艺术论文

★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体育游戏论文

★ 在体育教学中注入情感论文

浅析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 情感 培养

声乐表演的重要意义是通过作词与曲调表达丰富的情感,感染听众,达到感情的共鸣。然而,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却只重视演唱技巧、基本功、气息的训练,忽视了感情的培养,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

一、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意义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给作品注入了灵魂,达到感染人心的目的。首先,情感表达是声乐作品的本质与基础。声情并茂是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声乐天赋与表演能力的最有力的标准。其中的情即为情感。优秀的表演者能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并将演唱技巧与这种情感相结合,以达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效果。通过对作品的感情揣摩,学生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思考如何才能将这种感情与听众分享,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表演能力,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其次,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根据目前的声乐教学进行时效性分析,发现有些表演者虽然能够很好地驾驭演唱技巧、把握气息,但是作品效果不佳,缺少张力与情感,不能打动听众。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将自己内心的热情传达给观众,作品空有皮囊,缺少灵魂。

二、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现状

(一)重视技巧,忽略情感

真正打动人心的声乐作品不是死板地将旋律与歌词结合创造出来的形式作品,而是将作品意欲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融合自己的感情进行二次创作,创造出动人的作品。但是由于考试需要,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更倾向于口形、发声共鸣、延伸音域等演唱技巧的教授,强调发声技巧,忽视艺术本身的魅力,将声乐艺术简化成声音练习,不仅埋没了学生天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造成误导,而且不利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最终会走向没落。而国外的音乐学院将情感培养的地位放在技巧训练之上。一位著名的外国歌唱家曾表示:中国学生的声音优美、技巧十足,但是对作品的诠释与情感内涵的表达能力不足。由此可见,我国声乐教学中存在缺少情感培养的问题。

(二)教学手段陈旧

我国目前的声乐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教师依旧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教学理念的改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探索声乐的兴趣,学习效果差。另外,由于学生的天赋、能力不同,教学应该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然而现阶段教师不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三)对情感培养的理解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声乐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世界竞争力,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逐渐转变教学方法,慢慢增加情感培养的课程,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之深,而且情感培养方面缺少有效的经验理论指导,因此教师对情感培养的理解存在误区,教学方式也存在缺陷。例如,情感培养缺乏连续性。

(四)忽视情景教学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虽然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声乐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都非常不便。教师苦于缺少先进的教学方式,只能花费大量精力反复讲解,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学生由于练习过度也是苦不堪言。违背了声乐艺术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初衷。教师忽视情景教学的作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以红歌教学为例,很多教师没有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多翻阅相关资料、带入角色,从而理解创作心境,激发爱国情感。学生在表演时自然不能同仇敌忾、声情并茂了。

(五)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声乐教学虽然是艺术类课程,但是与一般的文化课程一样,都需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情况与能力了解的基础上。一些教师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因此不能因人而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无法激发学生情感的表达。例如,有的学生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生活与学习环境较好,阅历与感情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但是一些学生来自农村,基础水平较差。若忽视这种差别一概而论,势必会影响情感培养的实效性。

(六)教师主观性强

声乐教学不像数学、物理具有客观性,是一项比较依赖于教师主观性的课程,因此教师的个人主观性直接影响到情感培养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师或多或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及长处进行教学。例如,美声唱法专业的教师会加强学生美声唱法的训练,灌输美声的重要性,给学生情感的探索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扭曲学生对声乐的理解。

三、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一)声情结合,培养基础

进行声乐教学时,发声训练必不可少,教师通过示范与引导改掉学生在发声上的错误习惯和不良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歌唱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阶段,教师要注意使用丰富的表情、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唱等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此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遵循情感原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身边事物与作品中感情产生共鸣。

(二)引导学生探索作品

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喻宜萱曾表示:若对作品一无所知,就无法理解作品,更无法达到艺术境界。在声乐情感培养中,学生对作品的探索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每个作品背后都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创作背景,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目的以及作品创作风格,对表达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脍炙人口的《义勇军进行曲》,它诞生于1935年,由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将主题歌词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随着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首歌歌頌了中国人民不甘为奴、奋起抵抗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精神。曲调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在创作风格上集多种民间音乐风格所长,具有民族特点。只有了解了创作故事才能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同身受,赋予表演生命力。

nlc202309080942

2.熟悉作品内容

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表演前通过朗读来熟悉、了解歌词与意义。然后,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演唱技巧与作品相结合,充分展现作品意图表达的感情。最后,把握旋律。注意音拍与节奏,唱准谱子。

3.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对作品的想象,不拘泥于表面的情感,深入挖掘作品,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暗示性内容,扩展感情。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思维与经历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三)創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尽量找出与学生的共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另外,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朗诵训练,朗诵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技巧、情感表达。教师要转变过去以自己为主导的模式,将学生放在主动位置,给学生多制造登台表演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临战经验,克服恐惧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将更多精力放在情感表达上。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给声乐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声乐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人们对音乐鉴赏的需求。声乐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教师不能止步不前,应该积极探索,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教学技巧,增强自身实力,为培养优秀声乐表演人才发光发热。

(五)转变教学观念

声乐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的特点,改变以往教学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导,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由教师决定,合格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质进行教学,不偏袒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歧视基础暂时不好的学生,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用耐心与专业的教学能力打动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基础,找出学生闪光点,多表扬学生,提高他们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并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培养学生现场表演素质

声乐表演者只有经历无数次的表演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表演风格。光有专业技能的完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舞台表演不仅是对学生发声技巧、形象动作、适应能力的考察,更是对情感解读的检验。表演者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完美诠释作品感情,打动人心。相反,心理素质较差的表演者会使整个表演蒙上阴影,阻碍了情感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增加现场表演的次数,开展各项演出汇报活动,增加实战经验,鼓励学生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四、结语

物质的富足增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给声乐艺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声乐作品风格也逐渐多样化。失去了情感支撑的艺术作品只是一盘散沙,无法打动人心。在声乐教学中反思教育的不足,完善理论体系,加强情感培养的教育是促进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小丹.论大学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音乐时空,2014,(03):179-180.

[2]赵静.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4,(64):185.

[3]沈略,徐亚楠.论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6,(10):189-191.

[4]陈放.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5,(22):190.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及情感培养 篇4

谈到声乐的学习,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歌唱训练。它包括发声训练、用声技巧训练、语言技巧训练和音乐表现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与学习中, 上述四项训练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 但在声乐学习中, 发声训练是基础, 而我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基础的基础。

人的嗓音, 如同一件用语言表现音乐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 就必须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来表现音乐, 同时还要了解嗓音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人的发声器是由声带 (含假声带) 、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 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 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 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 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在声乐训练中, 还要学会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带动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 声音的甜美与否取决于各共鸣器官来自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 而所有这些气流都来自人的呼吸器官。因此, 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成为发声训练的重要内容。正如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代表人物兰培尔蒂所说:“歌唱的学问, 就是呼吸的学问。”我国的民族传统唱法也常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可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

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 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歌唱的呼吸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 则吸得深。有人以“闻花”或以“打哈欠”来比喻歌唱的吸气, 吸气时口腔应当是放松的。吸气时要有控制, 要求保持吸气的感觉, 保持两肋腰围的扩张, 缓慢地、有节制地将气呼出。歌唱的声音是要有生命力、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 这些都需要呼吸做动力来调整, 用呼吸来控制、支持。呼吸对歌唱的支持, 就象拉琴的弓子和琴弦的关系, 二者要对上劲, 弓子好比呼吸, 琴弦好比声带, 二者配合得合适, 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所以发声训练的目的并非是只学会方法, 还需要练出效果, 改变呼吸能力。

最后还要掌握歌唱的共鸣。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在歌唱发声过程中, 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头腔共鸣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 有时在头部产生一种震动的感觉, 因此称之为头腔共鸣。我们提到最多的, 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共鸣。还有一种是面罩共鸣, 所谓面罩共鸣, 是指声音的共鸣在中咽喉腔以上鼻咽腔, 两腮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 这些内部腔体和外部姿势是引起震动的区域。要实现面罩共鸣, 首先是声音位置不能变, 一定在额前、两眼下面一点、两边颧骨前和牙关打开处, 这就是正确的声音位置。而喉头下垂、稳定是摆对声音位置的关键。其次是掌握正确地呼吸方法, 因为呼吸是获得面罩共鸣的动力。最后要打开喉咙, 使得通向面罩共鸣得通道畅通。另外, u母音练习也是一种掌握面罩共鸣的训练方法, 正确的u母音状态也正是歌唱关闭状态。

总之, 歌唱的发声是非常自然的发声状态, 它要通过练声使日常发音的语言自然状态在歌唱时进入艺术发音状态,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我们声乐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 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感情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 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演唱运用的是很难把握的“自己的身体”。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 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 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

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作为教师, 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 才能在将来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摘要:发声训练是声乐学习的基础, 要做到正确、科学的发声, 就必须了解嗓音这件“自身乐器”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通过科学的训练, 掌握发声技巧;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 在整个声乐教学中,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 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发声原理,发声技巧,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蔡运桂.艺术情感学[M].广州:三环出版社.

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论文 篇5

一、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声乐表演者将完美的声音、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及歌唱本身艺术形态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声乐内容。并且,声乐表演者将作词者和作曲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声乐表演者将情感融入声乐表演中,把听众从一个听者的外部状态带入到声乐的表演中,使听众深刻感受到歌曲的美感,激发听众及观众的热情,使表演者与听众产生共鸣,从而感染观众。

二、声乐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基础,声乐教学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为:①歌唱基础知识的讲解。②呼吸及发声的训练。③不同歌唱形式的歌曲的演唱方式。但是其本质内容和具体核心就是通过声乐演唱,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声乐表演将歌曲的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达,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的技能和技巧。在声乐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教育的培养,更要注重声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只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培养起良好的情感,声乐教学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培养。所以,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如何培养声乐教学中的情感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并领悟作品内容情感

每一首作品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及特定时期创作而成。我们都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音乐作品也是一样的,创作者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音乐作品中,通过歌词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要读懂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深刻了解歌词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我们个人表演的形式给观众呈现出来,那样我们的表演也会更具有感染力。

2.掌握歌曲作品的优美旋律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不仅仅要有内涵深刻的作词,并且还需要优美动听的.歌曲旋律。一个好的作曲者会通过自己深厚的音乐功底对内涵深刻的歌词进行具体的分析,配上合适的曲调,这样的歌曲才是完美的。我们在培养情感时,也要去领悟作曲者的用意,熟悉曲子的声调在歌词中每句话所注入的情感。歌曲中时而高亢、时而激越、时而欢快、时而低沉的旋律线条才能被我们准确地表达。

3.注重声音与情感的配合

声乐教学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的声音是万万不行的,美好声音也是声乐表演的入场券,只有美好的声音才会有欣赏性,才会富具美感。但是往往很多声乐表演者以自己美丽动听的声音为骄傲,而忽略了对情感的培养,所以他们始终都不会感染观众,更不会在“圈”中大红大紫。美好动听的声音需要与丰富的情感相结合,需要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最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带给听众,这也是对作品的一种尊重。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某个明星唱的歌把观众唱哭了,这就是歌唱者首先“声”与“情”结合,然后又把观众带到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去,让观众也深刻感受到丰富的情感。所以,声乐教学中“声”和“情”缺一不可。

4.注重师生关系培养,情感教学

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的讲解,给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了解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的情感旋律,让学生们充分的进入到歌曲旋律的环境中去,学生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情感更加丰富化。当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要耐心的引导和教育。老师在讲解的时候首先要将自己进行到环境中去,让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将学生带入进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学生在学习时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做到快乐的唱歌、有感情的歌唱。

四、结束语

我们音乐的主要的教育形式就是声乐教学。声乐教学要注重学生感情的培养,将情感给予声乐歌曲中,用声乐表达形式将情感展现出来。这样的演唱方式会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够唱出歌曲中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吴琼.谈音乐教学中的感情培养[J].音乐时空,201

[2]孟桐桐.论圣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J].参花(上),2013

[3]曹文文,朱先华.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齐鲁师范学院院报,2011

[4]雷蕾.浅论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

浅论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声乐教学 情感培养

音乐是一种饱含情感的艺术,我们可以直接从动人的旋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或喜悦或悲伤、或欢快或沉重。同时旋律中也饱含着演唱者的思想与情感。学习歌唱艺术的目的就是在于熟练采用各种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用技巧去表达歌曲的韵味。进而感染听众,达到审美的效果。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将重点内容放在了气息、共鸣等声乐技巧上,反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和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一、情感表达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歌唱是人们用来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我们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即是演唱者对歌曲所表达感情的认知和反映,通过歌唱将这种情感体现出来。如果在歌唱中,只有纯美的音色和技巧,但缺乏感情的投入,那么将是无法表达歌曲的内涵的。优秀的演唱家通过塑造真挚、生动的情感去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们随着旋律能够感受演唱者所抒发的情怀和激情,或悲伤或喜悦、或情绪激昂或平静深沉。演唱时通过感情的流露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来感染听众,从而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因此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情感表达的培养方法

(一)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的表达是歌曲的生命,是演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每一首歌曲的创作,其中都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常常是“乐随情起,情由心生”的外化。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领悟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在演唱中通过歌唱和旋律,表达出歌曲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听众,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让听众在获得心情愉悦的同时,得到感情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这就是评价歌唱艺术的基本标准——声情并茂。例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老师在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质朴豁达的演唱风格,在充分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的前提下,通过歌声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传递出浓浓的爱国之情和纯洁的爱情。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和喜爱。

声乐教学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演唱者与作曲者之间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声乐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演唱声乐作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逐步提高声乐的演唱技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教育,更好地理解每一首作品中的情感,才能在演唱中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二)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是一首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演唱中若要充分表达这种内涵和情感,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去对话,深刻领会其中蕴藏的含义。在选择好所要演唱的歌曲后,要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从歌词到旋律,从感性到理性,全方位了解歌曲创作的社会背景和背后的故事。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演唱实践,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基调和演唱方式。例如彭丽媛老师在演唱《父老乡亲》这一歌曲时,感情流露自然、亲切,情感真挚、细腻,拨动人的心弦。这不仅得益与彭丽媛老师深厚的演唱功底,更重要的是彭老师在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雪域高原和海防边疆的都有过生活体验。能充分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无限深情。尤其第三段中以呼唤的方式,发自肺腑的喊出“父老乡亲”,深刻地表现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出色的演唱,真情的流露也让这首歌也成为人民群众和舞台上最受喜欢的歌曲之一。

(三)于生活中感悟,提高艺术修养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声乐的创作和演唱也离不开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演唱者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将直接影响对音乐作品内涵与感情的表达。假如演唱者缺乏对生活的感悟,缺乏对普通人民群众的关怀,在演唱中单纯的采用声乐技巧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无疑是失败的一种方式。因此具备了演唱的技巧和方法,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是无法声情并茂的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我们要在生活中去体会人生,增加自己的阅历和情感。将个人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融入到演唱作品的过程中去,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中的思想和内容,才能表达出歌曲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例如我国红色歌曲的演唱者往往是一些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演唱家,因为他们经历过那个年代并且有着很深的感悟,因此每一句歌唱、每一个旋律都会勾起他们的情感记忆,将这种情感与歌曲结合起来,才能将歌曲的魅力展现出来。

总之,歌唱中情感的真实表达才能更好地感染听众,展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努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加入真实的生活感悟,辅以肢体语言,真正做到“声情并茂、技艺结合”,达到歌唱情感与内在感情的整体统一。

参考文献:

[1]桑素萍.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4,(02).

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篇7

一、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情感和声音的有效交融,内心情感和歌唱艺术的结合,一直都是声乐艺术所渴望追求的目标。根据歌唱时本身的艺术魅力、歌曲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文字的正确吞吐、词语的表达方式和声乐的发生等可以组成一个十分完善的声乐内容,将演唱的独具魅力很好的演奏出来,尤其要注意的是歌曲和歌唱者两者要能够紧紧地相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全新的艺术。视觉内容和听觉内容相互结合的话,可以更好的激发歌唱者的情感投入与抒发,可以使全部的观众观赏的热情激发出来,让歌唱者和观众能够产生共鸣,歌唱者在表演的时候如果能够投入自己的情感,那样会在歌唱时流露出真情,让歌声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使歌曲更为准确形象,在歌唱的时候运用自如。所以说,情感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是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的,只有有效的把“情”和“声”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产生一定的感染力。也才可以使歌唱能够达到一定的感人境界。

二、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与歌曲艺术的生命

歌曲和情感有效结合,可以使歌声极具感情色彩和感染力。歌唱者应该按照艺术的相关感染力的方向而选择正确的发展途径,不同的风格,投入的感情应该不具相同,歌唱者要能够解读到作品的真实的情感因素,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年代进行透彻的分析。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声乐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在声乐中存在的基础感情和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应该自主的增加一些关于情感培养的教学训练和教学方法的一些内容,使学生的情感逐渐实现多样化,让学生利用培养的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丰富自身的情商。此外,培养情感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能力。情感可以说是声乐教学的灵魂与歌曲艺术的生命,它有效的把情感方面的文化素养深深融入到了情感之中,可以帮助学习声乐的人深入了解乐趣的基本内容,这也很好的透彻分析创作者的感受和独特体会,只有与创作者感同身受才可以很好的发挥演唱能力,使内心的情感被激发出来。

三、把声乐教学融入到情感教育中

情感的培养室声乐教学的基础,是情感教育和情感培养的过程,声乐教学中主要包括发声、呼吸和歌唱的基础知识等技能和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技巧练习。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表演作品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声音把歌曲的情感内容准确、生动的表现出来,提高和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和技能。同时,声乐教学和表演过程,是欣赏者、表演者和师生之间情感纽带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唱歌的技能和本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享受和审美的愉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本身的本质力量。

四、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的方式

情感可以说属于声乐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声乐艺术一直都在追求的目标。要想声乐艺术能够有完美的品质,就必须把情感作为声乐的辅佐。歌唱者在演唱作品时,要能够很好的掌握歌曲本身的旋律美感,理解歌曲的本质和内涵。歌曲旋律中的平行、下行、上行是相互结合的,不能脱离。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还要做到“情感” 和“声音”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是演唱歌曲的重要关键,把感情寄托在情景之上,看到场景触动感情,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将歌曲演唱出来。如果现代歌手要把古诗改编为现代的歌曲,比如王菲改编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就很好的唱出了歌唱家和听众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身处社会的无奈和寂寞的情感。歌手也可以在训练的过程和平常的生活中身同感受的去体验一下创造作者的情感,用沧桑的声音才可以诠释歌曲的灵魂,这样才到真情至意的效果。

五、结语

情感是声乐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歌曲的生命和灵魂。歌唱者要做到“以情动人”,用自己倾注在歌曲里面的情感感染到听众,演唱者投入了感情,听众才会在倾听的过程中动情。只有做到把“感情”和“声音”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感受到声乐的艺术魅力。声乐的美感效果和艺术魅力往往是由演唱者的情感因素所决定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可以真正的实现声乐艺术一直所追求的目标。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声乐教师可以利用情感培养和情感教育来慢慢的提高学生对待声乐的态度,让学生的感情能够融入声乐中,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学习到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本文通过描述情感培养对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让学习声乐的人可以更好的从情感和审美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提高自身的能力。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8

1.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会受到外部或是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其本质上实际是一种心理的过程。情感是对人的心里感受和人们行为的具体表现,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而将情感和声音进行有效结合,用饱含感情色彩的声音表现出音乐,一直是声乐艺术所为之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歌唱本身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歌词的内容所饱含的深情、文字的丰富含义、词语的表达方式等组成一首完美的声乐内容可以将演唱的独特魅力别具匠心的演绎出来,

然而要注意的是要将歌曲和歌唱者两者恰当的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歌唱者表达出歌曲的意境,从而展现出完美全新的艺术。同时如果视觉内容和听觉内容能够更好的结合,也有助于激发歌唱者的情感,使得歌曲被演绎的更加饱满,进而激发观众的热情,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表演的时候,如果歌唱者能够投入自己真实的情感,那么在歌曲中就会表现出来。让歌声内的丰富情感运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使得歌曲更加具体形象,歌唱的时候运用更加自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恰当的将情感因素与声乐教学紧紧结合,使其更加具有感染力,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使得歌唱达到一定的感人境界。

2.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方式

情感既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又是声乐教学所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想声乐表现的更加完美,就需要将情感作为声乐的辅助。歌唱者要演绎作品时,首先要把握好歌曲本身的优美旋律,深入理解歌词的深刻内涵。另外,演唱歌曲时要将情感和声音恰当的相结合,这是演唱歌曲的关键,只有把情感寄托于情景上,看到景而触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歌曲中的意境表现出来。现在许多歌手都喜欢把古诗改编为现代歌曲,比如王菲演唱改编自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就很好的唱出了所有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演绎的淋漓尽致。歌手也可以在平时的训练和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和体验作词者的丰富情感,用饱经沧桑的声音诠释歌曲的中所蕴含的深意,这样才能起到真情流露的效果。

3.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心理

声乐教学的本质是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其指导思想是以审美为核心。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运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也会尊敬、爱戴老师,以积极的态度以及饱满的热情进入到声乐的学习中。而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在歌唱过程中的情感?这也成为了当下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作为学生声乐学习的指引者和领导者,首先必须读透、精通声乐教材,在歌曲的表现情感、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的前提条件下,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内容。因为那些经典歌曲之所以被渊源流传,是因为这些歌曲都蕴藏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精华,展现了人们最深切的期盼,有着巨大的表现空间,演唱技巧再厉害的歌唱家也弥补不了有着先天不足的歌曲。教师在选择好教材内容后,需要对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从歌词、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音色、音调等入手,从中准确把握作品所要表现出的情感意境。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对歌曲多分析、多研究,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保证声乐中的情感能够深刻的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声乐教学的目的。

4.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来源于生活

声乐中的作曲家都是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作出这些感人肺腑、流传至今的名曲。因此,演唱者想要深刻的理解以及表现出作品的意境,把握好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就需要与作曲家一样感同身受,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让自己更加贴近生活,用心灵去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当歌唱者有了足够的生活积累,那么在表现一些音乐作品时就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展现出来,使得作品更加丰富、饱含深情,对表现作品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歌曲中的语言都比较精炼、简洁,但又富有深刻的寓意,然而演唱者却不能简练的理解这些歌词,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构想出歌词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细致、生动和形象的画面。否则,对歌词的理解就只能是表面化,也就表现不出歌词所展现出的意境。因此,没有细细体味生活的千姿百态,那么就产生不了感人肺腑的音乐,也引起不了听众的共鸣。许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明白,只有最自然的真情流露才是最感人的。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必不可少、首当其冲的,情感教育的丰富能够有效促进、提高、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声乐课堂上享受到学习声乐的多种益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文文,朱先华.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

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情感培养,声乐教学,重要性

一、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 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文学艺术的特点就是能够融入情感, 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情感, 艺术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知识那样单调枯燥, 艺术呈现的形式总能够让观众一饱眼福, 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 将自己的思想上升到一定的境界。

音乐是一种人类的财富, 它通过歌词和节奏的相融合, 表达出真情实感,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人通过自己的歌喉, 将普通的语言和书面上的旋律变为动听的歌声, 音乐, 观众在倾听的过程中, 会融入演唱者演唱的歌曲所营造的意境中, 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 享受到音乐的快乐。情感是音乐的灵魂, 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让观众真正静下心来欣赏。有一个词说得好, “声情并茂”, 正是对声乐的最好形容。

我们一般理解的声乐教学, 主要是让学生在演唱时能够有正确的发音, 正确的姿势等, 主要是训练他们的声音, 这是主要的。但情感是声乐的核心, 情感的表达要与声音的演唱相结合, 通过演唱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让观众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情感, 这样才会让歌曲显得更有艺术感, 也更能满足观众对于艺术的需求。

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的发音和节奏的掌握都很不错, 在演唱过程中也能够将自己的音乐条幅展现出来, 但是他们的表演总是显得没有感染力, 不能让观众从心里接受。这就像朗读一篇文章, 把该读的字词都按标准音调读出来了, 但是没有融入感情, 这样就会让听众感觉很苍白, 没有感情。成功的演唱是既要将歌曲完整而且标准的唱出来, 还要融入演唱者的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把感情表现出来, 让观众一边欣赏歌曲, 一边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不同的歌曲中所蕴涵的情感是不同的, 演唱者在歌曲的选择中要多去了解, 正确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然后进行加工, 准确的表达出来。所有的歌曲创作者在创作歌曲时都是有感而发的, 他们的歌曲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感情, 好的音乐往往能够很快就抓住观众的内心, 让观众跟着演唱者的节奏, 共同融入歌曲创造者所营造的那种意境中去, 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和艺术的情感。还有, 除了歌词, 旋律也是十分重要的, 旋律可以很好控制节奏, 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在起起伏伏的节奏中增加情感的投入。

二、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

声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的教育。声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演唱的基本知识, 发声的训练和一些不同类型歌曲的演唱技巧练习, 最重要的内容是通过让学生练习不同的音乐作品, 能够在演唱中将歌曲所蕴涵的情感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 而且还要有基本的演唱功底, 不出现演唱的错误。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 教师除了展示一些基本技能之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尤其是情感的表达, 要多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让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以一种这却健康的心态去进行音乐的练习, 这样, 在练习中, 既锻炼了演唱的基本技巧, 也准确理解了音乐中所蕴涵的情感,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和艺术的力量。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0

一、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 情感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重要表达形式。作为音乐表现的特殊形式, 声乐艺术以声音为载体, 借助演唱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 传达音乐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声音”是演唱的源泉, 但声乐艺术是为了将歌词的含义、情感表达出来, 并不是为了演唱而演唱, “情感”表达才是演唱的灵魂核心。歌唱艺术的精髓就是用情感衬托声音, “情之所至, 音之所生”, 有情才能演唱, 所以, 歌唱者必须充满热情, 光有好的嗓音是不够的。所以, 在声乐教学中, 情感表达的培养非常重要。要提倡“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探索知识, 受到音乐的感染与熏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存在一种误区, 那就是过于关注演唱训练, 对于情感表达比较忽视, 声乐教学如果缺乏情感表达的培养, 不仅违背了声乐艺术自身的特征, 也不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所以, 在教学中, 声乐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发声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在演唱中表达情感, 要让学生懂得提高演唱技巧是为了表达情感服务。在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 如果不能注重情感的处理, 就算是有多么高超的音乐技巧, 也很难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二、声乐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声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够以学生为主体, 不懂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个课堂中死气沉沉, 难以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教学对象不同, 培养方式也不一样。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对学生声乐条件缺少了解, 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不能结合情感教学, 不注重技巧, 学生没有情感表达的意识, 学习过程中, 只注意技巧的运用, 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当前, 许多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对于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熟练, 但是, 对于演唱技巧认识不深,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只是注重整体演唱素质, 不能够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个体学生演唱的情感表达, 导致许多学生在演唱过程中, 情感表达欠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 一些教师教育学生, 经常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 和个人的专业优势来训练,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强制学生执行自己的练声方式, 片面性的教学观念, 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于声乐的认识, 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了解

在授课前, 一些教师因为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 对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不了解, 在进行歌唱表演训练时, 不能立足于学生的能力状况, 将有针对性的方法提出, 这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既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城市的。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水平, 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声乐水平甚至为零, 若声乐教师忽视学生情感的表达, 而仅仅是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演唱水平, 则会导致学生只重视学习理论知识, 对于内在情感的表达, 缺乏足够的认识。

3、在教学中教师有较强的主观性

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主观兴趣, 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的质量, 在情感教学中, 往往有极端化的现象出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 会立足于自身的主观喜好和自身专业进行授课。例如, 美声专业的教师, 在教学中会向学生灌输美声学习的重要性, 并要求学生唱美声。这样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练习时, 也会习惯性的运用美声唱法, 而这种做法, 会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 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声乐教学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声乐教师的示范作用, 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

相比于其它专业的教学, 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目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普遍被教师所采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 而促进彼此情感的培养。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将其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以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情感。通过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使学生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进而使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是互相学习的状态, 彼此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 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

2、培养学习声乐的热情, 通过声乐作品引导学生情感的体验

在声乐教学中, 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对声乐进行学习, 将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课堂的整体质量。只有对声乐学习全身心的热爱, 学生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而纵观目前的整体状况, 在对声乐的认识上, 一些声乐专业的学生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甚至将学习声乐作为就业和升学的阶梯。如果对于这种错误的思维, 教师不能及时纠正, 则会使声乐学习成为一种功利化的手段。而一旦这种思想根深蒂固, 久而久之, 就会使学生情感的培养流于形式。所以,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同时,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而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能对声乐真正认同, 并对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感同身受, 从浓厚的兴趣到由衷的热爱, 最终培养出拥有较高声乐水平的学生。

任何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 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声乐专业的学生学会情感表达,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声乐作品时,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了解创作者经历和生平, 对作者的心理状态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善于进行角色互换, 对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立足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位。最后, 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 使学生在对创作者感情表现的同时, 也能通过情感表达的形式, 更好的表现作品的内涵, 对自身的个性特点真正展现, 进而对作品独特的风格更好的诠释。

3、深入挖掘音乐作品内涵, 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基调

高校声乐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音乐作品背景,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还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内涵, 让学生认真体会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让学生了解创作者的相关情况, 音乐作品特定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等, 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 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生活背景, 作品中的情感都来自于生活。不同时期, 人们的思想动态也不同, 每部声乐作品都表达创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创作者独特情感体验。由于时代不同, 个人经历不同, 音乐创作者创作的作品艺术特色也会不同, 有些音乐是浪漫的, 反映了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 浓郁的民族色彩, 有些音乐深沉的, 是反映现实的, 表达了一个时代, 或者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深入研究创作者风格, 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阶段, 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音乐的情感基调, 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 深入挖掘作品蕴含的情感, 根据音乐旋律来尽情演唱。

4、激发学生想象力, 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丰富的想象离不开演唱者情感上的流动, 声乐演唱只是依靠声音技巧是不够的。要想将自己置身到作品情境中, 必须通过丰富的想象力, 去感受作品中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演唱者只要激发出自我想象力, 将自我思想融入作品之中, 在演唱时候才可以声情并茂, 想象力是进入角色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以,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学生创设情感氛围, 利用一切因素培养学生情感表达, 学生的声乐演唱才会达到精彩感人的效果。例如, 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训练学生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师要营造一种出喜气洋洋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们在欢快的乐曲旋律中, 仿佛置身于繁茂葱郁的田野中, 只有这样, 学生们的情感表达才会完美。声音是声乐演唱的载体,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情感依靠声音才能表现出来,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训练学生科学的发声, 培养学生过硬的演唱技巧, 让学生们在不受声乐技巧约束的前提下, 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很好地表达情感, 演唱出完美的音乐作品。

四、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 情感的培养与表达非常重要, 我们应当将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演唱技巧, 用声音表现情绪, 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罗晓宇.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6 (08) .

[2]韦平楠, 王一人.寓情于声, 声情并茂——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0 (12) .

[3]刘雪梅.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4) .

[4]赵小霞, 祁靖华.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2008 (06) .

[5]夏娟.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戏剧之家.2016 (01) .

[6]李秋霞.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探析[J].艺术教育.2016 (01) .

[7]虎翼.浅析声乐演唱中紧张情绪的克服[J].音乐时空.2016 (02) .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篇11

【关键词】声乐教学 表演艺术 情感 歌唱

歌唱是表演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表演者进行演唱时才能使作曲家写在纸上的死的音符和字变成活的、运动的旋律和言语,并能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因而使观众得到美的感受。相同的作品由不同的歌唱者来演绎,常常会出现较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不仅仅来自于歌唱者音乐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来自于歌唱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区别。

一、以情入手,以情生情

以情入手,以情生情主要是指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挖掘和理解。声乐作品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情感显性因素,教师既要成为声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鸣,然后才能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认认真真备课。此外教师还要在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手法、思想情感、乐曲高潮上多下功夫,用较准确的声音来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

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应该去挖掘词意、揭示主题,使语言的表情因素发挥关键的作用。在演唱时,正是由于情感与主题处理的准确、鲜明、生动,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和表现,而且也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创造基础。归根究底,对于乐曲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还是歌者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功底所致。没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歌者,都不可能深刻而明白地表现歌曲。所以,学唱歌的同时,大家应该多学点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对于文学,美术知识的掌握甚至是其他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的了解。多读一些经典名著,让大师们的思想进入你的脑海,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寻找自己的生命真谛。多一些理想,多一点精神,相信只有这样的歌者,才能够赋予歌唱以新的生命力。情感表现是可以激发与培养的。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1.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情感在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歌唱的灵魂所在处。当你唱一首歌的时候,重要的是感情而不是你的音色,就算你音色再怎么好但是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话,一样的表现不出歌唱的最终目的。歌唱者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体验到或者想象出的愉快、欢乐、忧郁、失望、爽朗、灰心等感情互相转换,通过洗练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音调把作品中待定的情感抒发出来,使听众被这些情感所感染,让听众也像歌唱者或作家一样体验到这些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周围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情感,是艺术心理的基本要素。

2.影响歌唱情感表达的因素

在歌唱演唱中,情感与呼吸、音色和共鸣等歌唱技巧方面的因素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优美的声音是表达情感的基础,两者相互制约完成完美的演唱。在优美音色的前提下要有良好的起音,才能获得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确呼吸,后头稳定、思想集中、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声带积极闭合。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歌唱。强调呼吸要求“用气息托住声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调整呼吸状态来调整歌唱状态的观点。对于共鸣来说,要达到音色统一动人,富有穿透力,共鸣的位置必须相对稳定、准确。演唱者在演唱时投入情感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来下定义,先看唱的那首歌是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怎样的一种情绪,融入怎样的感情才是完美的。

三、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以情入境、以境生情主要是指在范唱、伴奏和语言表述等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有效运用。首先教师富有表情的完整的范唱,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整体的音乐想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歌唱的欲望和兴趣。例如,歌曲《黄水谣》是即兴伴奏中,第一段用长琶音型的跑动来描绘家乡的美,同时略显忧伤;对比段用三连音为一拍的柱式和弦和震音伴奏音型来表现控诉、悲愤的心情;在现段用速度较缓的琶音伴奏音型来使悲伤的心情得以延续。对歌曲伴奏的合理编配,对学生的学习与演唱、情感的抒发起到了非常良好的营造效果;再者声乐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声乐课中的语言应是艺术化的语言,在对歌曲的讲解、朗诵、启发、提问等过程中运用语言、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

声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甚至连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要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情感 篇12

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歌唱中“声”与“情”的辩证关系。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国清代王德晖在《顾谈录》中指出“口中有曲、心中无曲者, 纵全字正音和, 终未能登峰造极”。着表明了一种很朴素的辩证观点。即任何只注重“声”或“情”的学习都是不完整的。情与技 (声) 的辩证关系在于二者的观点既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又是相对的两种概念, 因为技是可以用单纯的生理技能锻炼来达到的, 然而声的掌握最终目的是通过技巧和艺术来表现人的感情。情是目的, 技 (声) 的手段。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正确地建立这种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理念。如果理念上有所偏差, 在训练中必然会产生一种片面, 无论产生了哪种片面, 训练的结果都不能称之为完美的歌唱艺术。

如何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歌唱情感呢?

一、动情的发声训练

科学的发声是提升歌唱技能的必要手段。往往发声训练是从枯燥乏味的练习曲开始, 日久天长便形成‘无感而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发声训练中巧妙地引导, 调动学生的情绪, 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和情感创造, 把歌者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溶入发声练习中, 培养学生有感而发的习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发声练习曲与抒发各种情感的文字材料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有效地训练咬字、吐字的功能, 又能创设意境体验并抒发情感。

二、精心的二度创作

歌曲的二度创作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合理精准的二度创作, 是获得歌唱情感的重要途径。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乐, 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词曲作者的一度创作是他们的艺术结晶, 也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经历、灵魂深处情感的再现, 但它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东西, 由我们歌唱者有声、有字、有形、有情的艺术表演出来赋予它生命, 这就是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

首先是词意的挖掘。我们学一首新歌, 首先要反复朗诵歌词, 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 理解歌词含义, 体会歌词情感, 把握歌词中准确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例如歌曲《越来越好》中从感觉、工作、心情、环境、生活等方面描写越来越好的现状, 抒发了一种喜悦、幸福的情感。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歌词表面, 应深入到歌词的背景中挖掘歌词的内涵。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 方方面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折射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又如《红梅赞》从歌词表面的意思是描写梅花不畏严寒风雪, 傲然怒放, 香飘云天的坚贞品格。而结合所处的历史背景正值重庆解放前夕, 歌曲以梅花塑造了江姐坚强不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形象。更为深刻的含义是把革命者喻作冰雪中的红梅, 歌颂了无产阶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由此看来, 只有对词意内涵挖掘与领会, 才能在演唱时的表达越真切, 越完美, 越动情。

其次音乐的分析与艺术的处理。谢洛夫曾写道“声音艺术的主要魅力, 主要的诱人力量就在旋律中。”音乐的分析包括曲式结构, 调式、调性、表情、节奏、速度、力度等。通过分析, 在歌唱者头脑里产生联想与想象, 使歌曲的音乐更艺术化、形象化。从而激发演唱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我们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 其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第一段曲调亲切、明朗、深情;调性是b B宫调式;节拍是采用了2/4、3/4变化拍;力度是在“党的光辉照我心”一句, 用强声转为热情的颂歌。第二段是对比中段, 共五个乐句, 前两句以同宫系统的G羽调开始, 突出痛苦回忆对旧社会的仇恨, 后三句转回原调, 情绪激昂, 推向高潮。这一段力度对比变化大, 由中强 (mf) 到强 (f) 到很强 (ff) 递增变化, 前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表情从“仇恨地”到“昂扬地”;速度从“慢”到“稍快”到“渐慢”再到“原速”。由于情绪变化的需要, 演唱时咬字、行腔、语气、语调、声音的力度和音色, 也该做相应的变化和调整。“鞭子抽我身”一句, “鞭子”二字使用了保持音记号和休止符, 唱时应象从紧咬的牙关中迸发出来一样, 对旧社会的仇恨刻画的淋漓尽致。“夺过鞭子揍敌人”要突出“夺”和“揍”字, 语气坚定。第三段是再现段, 用热情的表情唱出对党的热情与崇敬。结尾“党的光辉照我心”的力度记号从mp、f、p、mp、及〈〉和最后的延长的轻声, 须着力刻画, 才能把革命战士对党的深厚的感情和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鲜明地表达出来。

三、忘我的演唱

在演唱要唱出人物的感情, 还必须丢掉一切思想上或声音上的包袱,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把自己的情感完全投入到声乐中去, 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别人, “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 才能达到“一声唱到情触处, 毛骨肃然六月寒”的效果。当然脱离了精湛的声乐技巧, 无论多么动人的感情也无法传递给听众, 弄不好会适的其反, 造成情有余而声不足的矫揉造作。诸如“珠圆玉润”,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声若洪钟”美妙的声音, 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 我们的教学既要重视扎实纯熟的歌唱技巧, 又要注重情感的抒发, 把握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才能使歌唱艺术表现的完美。

参考文献

[1]王芃邱玉璞《送你一副金嗓子》华艺出版社

[2]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英美经典电影下一篇:视角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