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学习教学

2024-07-21

少儿声乐学习教学(精选8篇)

少儿声乐学习教学 篇1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 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开启音乐的大门, 走进音乐殿堂, 用心领会音乐之美, 从而感受自然, 体验生活, 领悟真情, 表达心境, 沟通世界。这才是我们搞少儿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然而, 少儿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生搬硬套成人的方法学习声乐。那样不但得不到清脆、透明的声音, 还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效果。那么对于少儿声乐教学, 应注意哪些要素呢?下面, 笔者总结如下:

一、正声

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 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 以及唇、齿、舌、牙、喉等, 基本上是模糊的, 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所以, 儿童对正声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童声的训练,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 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 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如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 分别对其进行单项练习, 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 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 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 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 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 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二、聪耳

听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方式。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品味和思索音乐的意境和内涵。赏乐入情、由情入境、由情悟理, 从而达到聪颖学生的耳朵、充实学生的头脑、体会更多的音乐形象的目的。尤其是交响童话、儿童音乐剧等音乐形象鲜明的作品, 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建立空间的音乐形象感知, 对儿童声乐教学过程的深化起到更为实质性的作用。

三、正字

字, 是歌曲演唱的基本单元, 有句行话叫“字正腔圆”, 学生理解正确的发声方法的同时要进行咬字吐字的学习, 可运用绕口令练习咬字吐字的准确性, 对字头、字腹、字尾有正确认识, 建立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准字尾的基本意识。

歌唱的语言离不开字音的声、韵、调这三部分, 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结合规律, 演唱时辩证地处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 作出相应的变化, 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 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还有一点要强调的, 就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 一般来说, 唱轻快的歌曲, 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 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调时, 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 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 从而达到“以情带字, 字里传情”的目的。

四、正姿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彩瓦说得好:“姿势是呼吸的源泉, 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歌唱发声的表现效果同身体的姿势有很大关系。孩子们的演唱姿势容易太板, 做到自然需要指点, 适度的引导矫正很关键。歌唱一般采用站姿, 所以, 首先要掌握站姿歌唱的状态:歌唱者要保持全身心的自然放松, 适度抬起胸部, 两肩松垂, 颈部放松, 两眼平视有神, 面带微笑 (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 , 保持“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的积极向上的最佳状态。

五、通气

气息是演唱的动力源头, 正确的呼吸是获得深度气息的方法。孩子们的肺活量较小, 合理的控制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气息分配, 从而使其在演唱过程中, 有充足的气息支持。方法一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在演唱状态下换气, 及时而充分。方法二是合理的设计“气口”, 也就是换气的位置。正确处理好连音的演唱, 处理好长音的演唱, 处理好断音的演唱, 处理好高音和大跳音程等等都需要正确的呼吸支持。气通则声达。

对于怎样吸气和怎样呼气, 在歌唱时和在说话时是完全一样的, 但在运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应该说, 歌唱呼吸是一个兴奋而又放松的循环过程。处理好歌唱时的吸气与呼气, 是声乐训练的关键。

六、护嗓

儿童在声乐训练中护“嗓”比练“嗓”更重要。处在生长期的儿童, 发声器官非常稚嫩, 如不注意保护嗓音, 平时的喊叫、感冒、不正确的发声方法或用嗓过度等都可能造成儿童声音的嘶哑或声带小结、息肉, 严重的甚至失声。

因此, 首先应在儿童学习歌唱前, 组织专门的嗓音保健课, 向家长和学生强调护“嗓”的重要性。老师应指导儿童, 越是希望将来获得美好的、大的音量的发声, 越要从小注意保护嗓音, 才能使其长期拥有美妙的歌喉。

总之, 少儿声乐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乐技巧, 融化在儿童直观的形象思维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少儿声乐教学质量, 促使少儿声乐教育向更科学、更健康的轨道进步, 正声、聪耳、正字、正姿、通气、护嗓等都是少儿声乐训练中的关键环节, 须用心体会, 用心沟通, 用心去聆听。届时, 孩子们那天真纯净的天籁佳音定会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

摘要:少儿声乐教育是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乐技巧, 融化在儿童直观的形象思维中, 引导他们开启音乐的大门, 用心体会, 用心沟通, 用心去聆听。对于少儿声乐教学, 应注意正声、聪耳、正字、正姿、通气、护嗓这六要素。

关键词:音乐,技巧,训练

少儿声乐学习教学 篇2

一、几岁学习唱歌最好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二、初级训练时的现象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三、单项练习方法训练童声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

四、注重自信心及歌唱表现力方面的培养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唱歌失去自信心。

少儿声乐学习教学 篇3

表演艺术既是最艰巨、最复杂和最难驾驭的,那么学好表演艺术相应对其他艺术门类也要求有所涉猎,并且,学好表演艺术对其他艺术形式也是有益处的。本文以少儿表演与声乐、舞蹈艺术为例,试谈它们的关系。

一、关于少儿表演培训

少儿表演艺术不是指专业职业的演技学习,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表演能力与认知,帮助学生发展表演的技能,让他们了解艺术创作的真谛。少儿表演培训是在游戏中训练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作为一个表演者首先要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只有正确深入的理解才能谈到准确的表达。再有,作为一个表演者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感受力,感受作品中发生的一切,身在其中,同欢乐、同悲伤、同愤怒、同痛苦。那么想象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在许多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表演者的创作是从想象开始的,把直接或间接体验的生活,通过回忆和联想融合起来,从而给作品提供更丰富的依据。

最后就是表现力,表演者最终的任务是把作品准确、丰满的展现出来。在具有了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还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必须经过系统的表演基础训练。想象在艺术创作中尤为重要,音乐、戏剧、舞蹈,主要是想象的产物,它是通过艺术家的形象思维,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想象、加工、提炼而虚构出来的。

二、少儿表演与声乐的关系

声乐表演是指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时集合于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

良好的演唱源自两方面一因素:一是先天的好嗓音及与演唱相关的身体技能的敏锐与协调性;二是后天的努力及训练。可以说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都决定着作品展现的效果。

一首歌曲或是写景、或是抒情、或是欢乐、或是悲伤。当一个演唱者在完成一个歌曲的时候,除了要声音洪亮、咬字清楚、及与音乐伴奏相配合外,还要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加上一些适当表演,这样才能完整的展现作品。如果演唱者在完成一首歌曲的时候,只是面无表情、挺值的站在那里演唱,那么对于歌曲的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也会影响观众的欣赏兴趣。

一次,参加少儿歌曲大赛,当时几位小选手都选择了一首叫《神笔马良》的歌,这首歌曲前奏比较长,辅导老师在前奏时加了一些动作,让孩子随着音乐,好似手里拿了一支笔在画着什么。有些孩子的动作让观众可以感受到他是在画画,而有些孩子则是照猫画虎,完全不能理解老师的意图,观众看着也不知所以,只是看到演唱者在那一通乱比划。这样的孩子就缺乏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表达作品时也就缺乏了感染力。一个好的歌手应当能够用他的想象力、表现力,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把观众带入到歌曲情境当中去。比如一个歌手在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中“飘飘洒洒,漫山遍野”一句时,演唱者要通过自己的动作、眼神表演出此时的场景,就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想想自己在一座山岗上,眼前一片白茫茫,天空还飘着雪花。演唱者自己如身临其境,相信着一切,舞台上在用自己的表现力,加上一系列的动作如:将自己的头向一侧45度抬起,慢慢转向另一侧,眼里充满喜悦,将双手交叉从胸前伸出在慢慢向两侧打开,这样观众也能通过演唱者的表演,感受的雪花飘飘洒洒,漫山遍野的场景。

有些演唱者为了更清楚、更好的表达歌曲的词义,会先将歌词大声的朗读出来,其实这也用到了表演中的台词训练部分。因此可见,表演培训对声乐演唱完整展现是有着一定的帮助的。

三、少儿表演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他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情达意。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是舞蹈艺术的三要素。上述三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人物内在情绪和心灵贯穿起来,构成有机的艺术整体,从而实现舞蹈宣情的目的。

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比如舞蹈中的转:可以表现大自然流水的形态;舞蹈中的造型:是对大自然中高山的表现;舞蹈中的走(包括跑、跳):主要作用是把舞蹈中的造型和旋转结合起来。再有,背部抽动表示哭泣;欢乐时动作多向外延伸等等。

舞蹈虽是以肢体的律动变化为主要符号,也是以艺术形式来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除了动作也要有眼神和脸色的表达。如伤心事,会满脸愁容,眼睛会流出泪水;高兴时则喜笑颜开,手舞足蹈,蹦蹦跳跳;愤怒时如果“两眼无神的演员在舞台上一站就好像馒头泡了水,稀里糊涂一大堆,没有一点筋骨;也想衣服没有领子,提不起来;更像拍照片焦点不准,迷迷糊糊一片。”这是我国话剧表演艺术家石挥,在谈论某位演员表演时的眼神时所说的一段话。

四、结语

综上,表演艺术的元素与声乐、舞蹈艺术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表演艺术支撑并促进声乐、舞蹈的表演,声乐、舞蹈的学习也丰富了表演艺术。少儿表演培训对少儿声乐、舞蹈的学习是有所帮助的,声乐、舞蹈的学习也促进了少儿表演艺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张晓华.表演艺术120节戏剧活动课[M].台北:书林出版社,2008.

校外少儿声乐有效教学四步曲 篇4

关键词:校外声乐教学,合理分班,形象教学,选材技巧

校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许多家长对校外教育的培训越来越重视, 少儿声乐作为其中一项也受到了许多家长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孩子投身于声乐学习中, 可是学习成效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还要从现状说起:

1.家长层面。很多家长认为声乐就是简单意义上的唱歌, 孩子回来能够哼上一两首歌就不错了, 有的甚至认为唱歌就是去娱乐一下, 它和其他的学科辅导不一样, 因此, 只是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 从不加以要求。

2.学生层面。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嘻嘻哈哈、敷衍了事的状况, 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练唱任务更是置若罔闻, 随便应付。

3.教唱方面。少儿声乐教学, 不只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唱几首歌曲, 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使他们的音乐艺术天赋得到开发, 提升音乐教育的正能量, 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然而现实中的发声训练太枯燥, 孩子们没兴趣, 教学的成效偏低。

鉴于以上现状, 笔者在教学的同时不断思考:在校外教育的这片蓝天中, 应该如何提高少儿声乐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走好声乐教学四步曲, 来有效促进和提高校外声乐教学的效率。

一、探明学情, 合理分班———奠定有效教学的“前奏”

声乐表演兴趣班一般采取大课班的教学模式, 学员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年龄跨度比较大, 所以音乐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 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年龄层次和音乐基础进行分班。如我的声乐班共有150位学员,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我设立了初级、中级、高级班和精英四个级别的班级。初级班是由低年级的学员组成, 主要来自一二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嗓音明亮, 性格活泼开朗, 教学中以表演唱为主, 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觉, 为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打好基础。中级班是由四五年级的学员组成, 他们是初级班的延伸, 有着一定的音乐基础———不管是在音乐修养、音域宽度, 还是声音技巧等方面, 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艺术表现力较强。声乐高级班是中级班的提高, 基本是由13到15岁的学员组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员虽然多数开始进入变声期, 但是他们音乐基础比较扎实, 有着良好的歌唱状态。声乐精英班的学员是从每个班的优秀学员中挑选, 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这个班的学员多数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突出表现, 演唱技能较娴熟, 舞台表现有张力, 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通过这样梯队式的分班教学, 使得孩子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循序渐进, 演唱技巧逐步提高, 音乐素养慢慢积累, 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声乐学习的氛围, 也慢慢培养出了一批当地认可的优秀小歌手。

二、形象教学, 提高兴趣———打造有效教学的“副歌”

少儿声乐教学具有打造周期较长、练唱相对枯燥的特性,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在少儿声乐教学中, 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歌唱产生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因此, 教师需要把握每一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选择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教学内容,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趣味性的教学语言, 使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感受歌唱的魅力, 从而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少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要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 采用生活中的感觉、有趣的小故事启发他们,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完成声音的技巧练习。

三、因班而异, 精选教材———形成有效教学的“篇章”

在声乐教学中, 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乎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嗓音条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为他们选择不同的演唱曲目, 确立不同的演唱风格。我在教材的选编上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适龄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 在选择教材的时候, 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像低龄儿童, 初学声乐, 音域较窄, 我会为他们选择《山楂果》、《娃娃赶鸭鸭》、《宝贝小米多》等;而中年级的学生, 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为他们选编的歌曲也要相应的增加演唱难度, 如《来到拉萨》、《想变成一棵树》等;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声乐有一段时间了, 音域得到了拓宽, 音乐理解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时就要为他们选择一些艺术歌曲来演唱, 如《绒花》、《鼓浪屿之波》等。

2.多样性。孩子年龄小, 感受力不是特别强, 容易对重复的音乐风格产生疲劳。因此, 在选择教材时, 注重所选歌曲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特点上的多样性, 可以增进学生对唱歌的兴趣, 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进而培养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3.原创性。原创歌曲承载着较强的地域文化, 它的推广既能丰富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 又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我们身处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 风光旖旎。当地的作曲家吴利明老师挖掘地域文化精髓, 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少儿声乐作品, 有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水乡歌》, 充分表现了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有适合二三四年级学生演唱的, 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出行、具有爵士乐特点的歌曲《让一让》;有适合高年级学生演唱的《彩色的风》、《和阳光跳个舞》;还有适合男生演唱,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歌曲《街舞少年》, 等等。这些原创歌曲的注入, 不仅让学生浸润在家乡浓浓的水乡氛围中, 同时也让他们唱出了属于他们年龄的独特风采。

4.时代性。富有时代气息的少儿歌曲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尤其是一些融合了流行音乐元素的少儿歌曲。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紧扣时代节奏, 为不同性别、年龄的孩子选择相适宜的歌曲。

四、注重技巧, 提高素养———唱响有效教学的“高潮”

对于歌曲的处理, 我一般从四个层面入手,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与综合素养———

1.分析作品———把握内涵。每一首曲子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 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需要和学生探讨和分享对作品的理解, 从分析歌词入手, 将歌词表现的内容, 塑造的艺术形象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体验,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作品。如歌曲《水乡歌》,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优美的诗歌, 作曲者赋予了它优美的旋律, 让水乡的孩子唱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词中的引子部分“水乡什么多?水多, 船多, 歌儿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表现出了水乡孩子的活泼可爱和俏皮, 三段体的歌词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幸福生活的图画。充分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后, 学生在演唱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2.体悟情感———生动再现。歌唱是情感的艺术, 也是人们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训练是贯穿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中, 常常会引导孩子们“以情带声, 以情动人”, 在训练他们声音技巧的同时, 注重歌唱中的情感表达。

3.咬字吐字———灵活准确。要想成功地演唱一首声乐作品, 必须做到清晰地咬字吐字, 再加上完美的声线, 这样才能使感情的倾吐做到真实, 使艺术感染力达到极致。如《好一个杨排风》这首歌, 歌曲特点是节奏快, 十六分音符多, 学生在演唱时很容易含糊。我要求他们在唱“抚摸着帅旗帅旗啊”和“呼啦啦啦的帅旗啊”这两句时, 强调“抚”字和“呼”字, 后面的字轻带, 不必每个字都咬住, 这样就能把十六分音符的地方唱好, 避免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好一个杨排风”这一句是整首歌曲的灵魂, 在演唱的时候, 咬准“好”字, 牙关打开, 用咬苹果的感觉来体会……经过这样的一系列处理, 歌曲在演唱时更有气势了, 为我们再现了杨排风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

4.创编表演———张扬个性。孩子天生有表演的欲望, 在校外教育的大摇篮里, 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 往往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为了让他们在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 融入歌唱表演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会在教学歌唱技巧的同时, 加入表演的训练, 为每首歌设计适合儿童特点又有个性的动作, 让学生把歌曲的内容和情节以边唱边舞的形式表现出来, 尤其注重他们在演唱时的表情、姿态和形体的训练。

少年宫暑期少儿声乐班教学计划 篇5

任课教师:陈淑敏

少儿声乐教育有别于成人声乐教育,其根本在于少儿的生理、心理、理解力都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少儿声乐教育应量体裁衣制定更加适合少儿的一套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事半功倍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3、引导儿童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4、培养儿童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 初级班:8岁—12岁

三、[教学重点] 培养儿童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

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拓展]: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儿童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儿童锻炼成长的机会。

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

1、形体训练

2、发声练习

3、视唱、乐理

4、歌曲演唱

5、舞台表演

在少儿歌唱班中,形体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歌唱表演除了有优美的歌声,还要有好的形体,包括肢体语言和舞台表现力。形体训练也可以提高少儿学习歌唱的兴趣,放松身心。

1、练声:

训练儿童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一.发声练习: 1.气息练习:

1531 135153 | 135153 1 | 1 — || Du —————————————— 3 5 1 5 3 | 1 3 5 1 5 3 | 1 — || Du ———————————————

2..哼鸣练习:

4 3 2 | | — || 1 3 5 3 | 1 — || m _____________ m __________ 3,连音练习:

3 1 5 3 1 | 1 — || ie--ie---ma---

方法与要求:

1、要求口腔和鼻腔同时吸气。

2、哼鸣时先由闭口唱再过渡到开口唱。

3、打开口腔根部,唱“ma”时,要求口型尽量打开。

4、注意呼吸和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曲都是一口气唱完,中途不能换气。

4.打嘟噜练习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这一条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嘟噜”,是声音和呼吸结合的练习。要求完全放松的喉咙和嘴唇,练习时体会。5.哼鸣练习

2 | 1 — || m____________ 5 4 3 2 | 1 — || m____________ 6.母音练习 4 3 2 | 1 — || a o a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mi _______ ma _____________

方法与要求:

1、喉部放松,保持气息的支持.此条练声曲要求声音的线条感和气息的流动性,所有的音的位置要统一,共鸣要丰满。

2、注意口腔打开,下巴自然放松.3、母音要规范,咬字要清楚.4、声音连贯.需一口气唱完.1 2 3 2 | 1 — || m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练习,目的是拓宽学生的音域,则使喉部肌肉拉紧而喉门不开,太低则喉部的柔软性受阻碍,宜保持适中的姿势。

7、母音练习

| 5 6 5 3 | 1 — ||

2、教学曲目安排:

(1)、7月14、15、16《左手右手》(2)、7月17、18《马兰谣》(3、)7月19、21《牧羊童》(4)、7月22、23《光荣少年》(5)、7月24、25《最美的画》(6)、7月26、28《游子吟》(7)、7月29、30《练字谣》

(8)、7月31、8月1、2《旋转的童年》(9)8月4、5《放轻松》(10)8月6、7、8《大海啊故乡》(11)8月9、11、12《花木兰》(12)8月13、14、15排练、汇报演出

3、、与新生的首次邂逅

巧过少儿声乐教育“四道关” 篇6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育 少儿 责任

少儿声乐教育是艺术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少儿的声乐教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音乐最早的形态是声乐。人类通过语言的外延发展、劳动生活和社会活动,逐渐形成有规律的声音组合,并赋予其不同的节拍和长度,加之以不同的感情音调,由此形成了最初的声乐,并逐步形成声乐的概念”。①对于音乐和艺术的其它形态来说,声乐(准确地说是歌唱)是孕育它们的母亲。

少儿声乐教育有别于成人的声乐教育,无论学习对象还是学习方法及目的都有很大区别。因此成为了高校声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中极为重要一课。在少儿声乐教育活动中,我们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出于多种需求和目的,家长们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进行艺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却忽视了自己在孩子声乐教育中应该扮演的正确角色,忽视了家庭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的作用。因此,在孩子具有学习声乐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声乐教师不仅仅要提高授课水平,还要把好少儿声乐教育四道关。

一、教师要把好孩子的素质关,全面了解孩子的音乐天赋和生理基础是否适合学习声乐,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1.考察孩子是否具有学习声乐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众多家长面临的主要难题。

作为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的责任人人清楚,但育人不仅仅要“育学生”还要“育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结果。实践经验证明,参加声乐教育前,大部分家长本身并不从事艺术工作,或者对声乐演唱的概念、声乐的技巧等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不能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学习声乐演唱,是否有必要让孩子接受声乐演唱方面的培训,如何合理的判断和解决这些问题呢?家长们一般是通过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考察验证,单纯依靠一种方式来考察,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大,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综合考量。

2.综合考察孩子是否具有学习声乐必备素质的方法。

教师建议一:家长通过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进行初步评估。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音乐天赋和基础条件,通常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些表现特征,如孩子听到音乐时是否会随着节奏有规律的进行身体的律动,或者听到美妙动听的歌曲时是否会随之哼唱等等。

教师建议二: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如果家长无法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歌唱天赋和学习必要,作为专业教师可以自己向家长提供参考意见,意见要有理有据。也可以向家长进行推荐业内专家,并告知征求意见的方法。

教师建议三:把孩子送到社会教育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让授课教师综合判断。家长大致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幸遇到负责任的社会教育机构和专业的教师,教师会很认真地考察分析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是否具备学习声乐的基本条件,孩子对声音的悟性以及是否喜欢唱歌等,具备学习声乐的必要,然后耐心地给家长做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第二种是遭遇不负责任的社会教育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孩子的考察流于形式,甚至将不具备学习声乐基本素质和条件的学生留下,导致家长浪费金钱,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一定要多对比,理智的做出判断。

二、声乐教师要让家长把好音乐社会教育机构选择关,使孩子尽量选择到优质的教育机构和优秀的声乐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培训学校应有尽有,钢琴培训,舞蹈培训,器乐培训,声乐培训……名目繁多的社会教育机构,让很多家长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社会教育机构,成为很多家长遇到的难题。

1.教师要了解家长选择社会教育机构考虑的重点因素。

受各种因素制约,家长选择社会教育机构一般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家长,既要满足孩子学习声乐的愿望,又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他们热衷于选择自认为物美价廉的社会教育机构,同时又希望学校的老师教得好,希望鱼和熊掌兼得。二是经济条件好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学习班,为了学习方便,往往选择离家较近或社会教育机构比较集中的地点上课,甚至有的家长直接选择一家综合社会教育机构,一站式学习。

2.教师要教授家长选择合格社会教育机构的基本方法。

选择社会教育机构除了比价格,比师资,比硬件设施,比教学环境……我们知道,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基本是私营的,是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物美价廉是希望,优质优价是现实。排除虚假宣传、片面追求商业利益的不良社会教育机构,大多数社会教育机构是按照物有所值的标准定价的。一个拥有资深经验、业务精湛、个人魅力和责任心强的老师的社会教育机构,一个欠缺经验、业务生疏、缺少亲和力和责任感的老师的声乐教育机构,在价值等级上是有区别的。少儿学习声乐,他们的识别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家长一定不能“迁就”,因为图便宜遇到低水平的老师,表面上省钱了,但天长日久,孩子一旦被误导,孩子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有可能错失学习声乐的最佳时机,甚至放弃,家长得不偿失。

3.选择社会教育机构优秀老师的基本方法。

少儿学习声乐,在教师的选择上,家长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盲从和“跟风”。自己的孩子适合唱美声、通俗还是民歌,必须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师。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一是对声乐老师的毕业学校、自身特长、学术成果、舞台经验和培养学生情况等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家长要了解老师的性格,是否具有亲和力,名师出高徒,在同等条件下,那些教学经验丰富、舞台经验丰富,富有亲和力的教师,会激发起学生学习声乐的乐趣,从而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且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三是在教师有较好的技术水平前提下,看教师是否爱心、耐心、责任心,声乐学习不单纯是技巧的问题,更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因此,家长在选择声乐教育机构上,一定要反复比较,慎重定夺。认真负责,让孩子受到真正的艺术教育,达到提高孩子综合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教师要把好少儿声乐教育目的关,培养少儿的声乐修养和道德情操。

少儿的声乐与其它艺术教育一样,属于有目的和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目的性既是孩子学习声乐的目标,也是家长们对孩子学习声乐所寄予的厚望,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期待值。

1.多数少儿学习声乐的主要目的。

一个孩子要想在声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克服一些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并将理念通过实践、贯穿到孩子声乐教育的始终。很多孩子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但每个家长让孩子学习声乐的目的却是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掌握音乐技能;陶冶孩子的情操;扩大孩子的视野;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创造力;成为专业音乐人才等等。作为声乐教师不反对少儿学习声乐具有功利性目的,但如果让孩子过早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让声乐学习附带太多不必要的负担,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孩子一旦没有实现家长的期望值,家长们就可能陷入失望与绝望之中,给孩子的其它教育带来负面效应。

2.少儿学习声乐的目的是尊重规律的“育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儿童阶段音乐文艺教育最关紧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声调渗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音乐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再者,一个受过合适的音乐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点与不美就会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方案,对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对任何丑恶的东西,他能正确地谴责和嫌恶它,虽然他还年幼,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②”古希腊人将各种美德都归之于音乐。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是真正的国家大事。因此,我们的家长要明确孩子的学习目的,并且还声乐教师沟通,为孩子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培养规划。

四、家庭教育关,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声乐学习氛围。广义上的环境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影响个体各项发展的客观外部世界。一般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在少儿的声乐教育过程中,家庭的环境会对孩子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

1.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声乐学习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家长给孩子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对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激发孩子浓厚的声乐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著名意大利少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曾将将“环境”列为教育的第一要素,认为“假如能给少儿一个非常丰富,能提供学习刺激的‘环境,而少儿在这环境中也能勤勉,多方的去‘适应,那么他的成长的速度和品质必将是很好的!”③苏联名指挥家库德拉伸也说到:“我生长在乐队演奏员的家庭里,我们家的空气里充满了排练、音乐会和乐队会议的余音,充满了乐队劳动的甘苦,因此,我从童年时期就对这个有意义的、多方面的专业的全部复杂性有清楚的了解”④。

2.营造家庭声乐教育环境的几种做法。

对于少儿的声乐教育,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家庭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让外部环境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创造美的音乐氛围,树立良好的“榜样”的形象。二是创造温馨的音乐氛围,让各式各样的音乐应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三是参与少儿的声乐学习。比如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起创造音乐、一起感受音乐、一起表演音乐。

总之,少儿的声乐教育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要让家长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严格把好四道关,从而使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更加顺畅。

注释:

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古希腊】柏拉图,张竹明译.理想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意】蒙台梭利,霍力岩,等译.蒙特梭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康德拉伸.指挥家的境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浅析少儿声乐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篇7

音乐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相对来说, 声乐教学是更普遍的音乐学习方式, 主要是因为歌喉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和享受它的艺术魅力。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少儿来说, 声乐是他们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最好方式。少儿学习能力很强, 简单有趣的儿歌同时也满足了少儿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双重需要。声乐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和想象力, 而且能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 有助于其他乐器的学习, 同时, 声乐表演能够建立少儿的自信心, 培养独特个性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等。然而, 对于少儿声乐的学习, 仍然存在几个疑点, 主要包括:

1. 学龄前是否应该进行声乐的学习。

针对这个问题, 有人提出, 4到6岁孩子的声带正在发育, 参加声乐学习可能破坏孩子的声带或影响声带的发育, 最好顺其自然。事实上,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进行声乐的基础培训、欣赏或学习儿歌, 可以使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 同时培养乐感, 但必须注意的是, 声乐教学的选材要适合孩子年龄以及他们的音域范围, 注意训练的时间和方式, 做到动静结合, 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在学习中享受声乐带来的快乐。

2. 少儿的演唱能否声情并茂。

少儿对声乐的学习不足, 加上阅历浅, 很难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但对于少儿的声乐教学, 声情并茂的演唱并不是唯一目的, 只要教学中加以引导, 他们的演唱也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情感。

3. 少儿声乐教学能与变声后的学习相比吗?

很多人认为谁都可以胜任教孩子唱歌的任务。其实不然, 少儿声乐的教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根据少儿声带特点进行训练, 突出语言特点, 传授少儿掌握发声器官和运用的方法等, 可以说, 少儿声乐教学与成人相比更困难。

4. 对少儿演唱比赛的茫然。

随着社会各界对少儿声乐的关注, 少儿声乐比赛层出不穷, 但一些比赛过于商业化, 同时, 一些家长为了名次, 干涉比赛结果, 给演唱比赛和孩子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综上可见, 少儿声乐教学是社会各界、教师和家长等共同的责任。声乐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同时了解少儿声带, 掌握孩子心理特点,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 少儿声乐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传统少儿声乐教学存着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古板。

传统的少儿声乐教学采用的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发声、练声、歌曲演唱模式, 这种线性思维模式的教学, 呆板而缺乏吸引力, 很难引起少儿的兴趣, 相反可能引起逆反心理, 不符合少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教学很难达到预想效果。少儿声乐教学急需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少儿声乐教学的现状。

2. 声乐教材得不到灵活使用。

传统的少儿声乐教学对声乐教材的使用不能达到教材的教学目标, 主要是不能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中的歌曲统一教授, 没有区分每首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 而且, 对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也没有进行研究。对少儿声乐教材缺乏研究, 教学丧失灵活性和拓展性是传统声乐教学的一大缺陷。

3. 大班教学, 因材施教困难。

传统声乐教学多是大班授课, 声乐教师同时教授几十名孩子, 教学时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时也只能考虑到多数孩子的情况, 不得不忽略一些学生, 也因此会造成这部分孩子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 为他们以后艺术修养的培养增加困难。

三、探究少儿声乐教学方法

1. 注意少儿声乐教学的视角。

少儿声乐教学应积极掌握教学的视角,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知识等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尊重少儿文化, 注意发掘“童心”、“童趣”。从少儿声乐教学方法角度, 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 使学习富有趣味和个性化。从少儿声乐教学形式角度, 教育教学不能限制人的创造性, 只能有效地引导其自由全面的形成, 灵活使用教材和现代教育设施, 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丰富多彩、无穷乐趣的特点。

2. 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

研究发现,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 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模仿学习学会的, 而声乐的学习最需要孩子通过听来模仿, 因此, 少儿声乐教学应注重孩子的听, 为孩子打造一个视觉听觉的艺术氛围。如网络、视听音响等, 吸引孩子的注意, 提高他们的兴趣, 同时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生活是少儿教育的最大资源, 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的艺术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如利用孩子的想象力, 让孩子用肢体语言表达风、雷等自然现象。为孩子做好向导, 孩子成长环境中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声乐水平, 而且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3. 创建新型友好互动的师生关系。

少儿声乐教学中, 声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 同时, 这种互动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在人格上, 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在角色扮演方面, 声乐教师不仅是孩子声乐学习的解惑者和领路人, 而且是孩子的心灵倾听者、支持者以及合作者。

4. 少儿声乐教学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少儿声乐教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就是声乐学习从“鹦鹉学舌”的跟唱学习到“聆听体验”学习的过程。少儿声乐教学的新课标中指出, 聆听完整的音乐作品, 能让学生体验愉悦的音乐审美过程。聆听体验学习保护并鼓励学生在声乐学习和体验中的独特见解, 尊重孩子的艺术个性。其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也是声乐教学的体现。少儿利用嗓音抒发其思想情感, 以及通过歌唱控制心理的能力, 改善嗓音及其协调力和耐力并得到全面综合的培养是少儿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

四、丰富少儿声乐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少儿声乐教学方式单一, 形式呆板, 抑制了少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和智力的开发, 更容易让孩子厌倦, 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新课标教学中要求不断丰富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集体授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也称为声乐理论大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发生器官的生理构造及发声机能, 歌唱中喉头的位置和姿势, 歌唱中呼吸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歌唱中的共鸣腔、咬字、吐字以及声区等相关知识, 从而使少儿对声乐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少儿声乐教法课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变声期对嗓音的训练方法学习, 如何根据嗓音特点进行曲目的选择、发声法的学习和纠错等等。通过集体授课的理论课学习, 既开阔了少儿的视野, 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能够有效充实理论学习, 提高少儿对自己的了解和准确定位。理论课的学习为以后的艺术素养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声乐艺术是一种借助个人发声技巧等展示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声乐技能训练相结合, 属于声乐教学的补充课型。 (1) 集体发声训练。少儿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少儿的声乐程度较浅, 练习不宜太快, 并讲解学生自己练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声乐集体课教学穿插一对一教学, 可以做到因人施教, 随时进行个人练唱, 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正错误。 (2) 气息的练习。气息与声音息息相关, 所谓“气乃音之本, 气动则声发”。声音的力度、亮度以及清晰度都主要取决于对气息和呼吸方式的控制, 还有音色的甜润度以及优美持久性等也与气息和呼吸有很大关系。

3. 小组课教学模式。

少儿声乐学习的起点低, 基础水平不等, 可以通过小组课解决少儿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 因而, 小组课教学模式穿插在其他教学模式中进行, 是声乐教学模式的补充模式。小组课教学模式一般是短时间的对两个到十个不等的学生进行的授课方式。分组可根据嗓音条件或演唱水平等, 每组学生对声乐的学习要具有共性, 循序渐进,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发生训练多选用音质适中的小篇幅曲目, 这样, 少儿易于掌握, 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小组课教学模式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讲究“精讲多练, 讲中唱, 唱中讲”,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 小组课教学注重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提倡友好协作, 共同进步。

4. 艺术实践课模式。

艺术实践是取长补短, 相互切磋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少儿声乐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和基本的演唱方法, 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更加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提高继续学习的兴趣。艺术实践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让每个孩子都有独自登台演唱的机会, 同时, 多位声乐老师分析点评, 对他们表现出赞赏, 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多加鼓励并给他们自信心, 使学生既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又感到理解和重视。这种演唱观摩教学的方式, 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 同时了解他人的演唱和其他风格的声乐作品, 不仅扩大了见闻开阔了视野, 而且积累演唱经验和舞台表演经验。这种舞台演唱不仅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 更是教学方法的检验。另外, 艺术实践还可以是教学实习和艺术演出, 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出现新的吸引力和新鲜感吸引着孩子们, 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5. 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 (1) 录像法教学。录像法教学是指对少儿的声乐演唱进行录像, 然后在播放中进行点评分析。录像法可以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表情和表演, 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 有助于学生的表现力趋于完美。 (2) 录音法教学。录音法教学多是指学生将声乐课的内容完整录下来, 然后听录音判断自己声音的正误, 同时, 了解其优缺点, 并扬长避短, 逐步提高听觉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国内外声乐作品赏析。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 定期欣赏国内外的声乐作品, 不仅开阔了少儿视野, 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进而提高音乐艺术修养, 同时, 潜移默化地启迪少儿对音乐创新的潜在灵感和灵性。

6.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声乐不是独立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如与美术、舞蹈等艺术的结合,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同时, 有助于少儿对声乐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 其他艺术形式的辅助教学, 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艺术, 融入感情。可以说, 以其他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更加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增加课程感染力, 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五、小结

少儿声乐教学对音乐艺术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呆板的少儿声乐课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我国对少儿声乐教学的要求。为此, 本文提出了多样化教学模式, 包括集体教学、集体教学与一对一相结合教学、小组教学、艺术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等。从各个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相互弥补,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少儿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摘要:少儿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少儿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和传统声乐教学中的问题, 探讨了少儿声乐教学方法, 并提出了少儿声乐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对我国少儿声乐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少儿声乐,多样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汤剑, 浅析少儿声乐教学方法[J].文教研究, 2012, (10) :241.

[2]李宜芳, 少儿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8) :237.

[3]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浅谈少儿声乐教育 篇8

(一) 0~3岁的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 对于学习还处于懵懂的状态, 属于非自主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发声处于咿呀学语的阶段, 对于唱歌的学习和语言的学习一样, 儿童作为这时的学习者, 学习主体, 不能区分语言和歌曲的区别, 只是简单地学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 儿童对于歌曲的学习、歌唱能力的培养和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与语言能力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二) 3~4岁的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表达进入了高速成长的阶段, 儿童已经能够准确地表达和重复语言。同时, 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歌曲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这一时期的儿童活泼好学, 喜欢节奏欢快的歌曲, 特别喜欢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 能够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但是, 在这一阶段的演唱中, 首先, 虽然儿童能够重复演唱出歌词, 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歌词的认知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儿童对于歌词只是简单地重复, 并不理解歌词的意思和含义, 因此, 在演唱上并不能完整地领会和体现歌曲的感情色彩, 在演唱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汇, 儿童往往表现出迷惑, 不敢大声演唱, 而是含糊地一带而过。再次, 这一阶段的儿童, 对于演唱虽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儿童对于演唱的声调等存在不准确的差异性。表现为对于歌曲曲调的表现主要是说歌而非唱歌, 对于歌曲的曲调在演唱时经常走音跑调。最后,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由于自身身体特点, 肺活量较小, 呼吸频率较快, 整体呼吸属于频率较快的浅层呼吸, 孩子在演唱时经常是换气频繁, 打断和扰乱了音乐的节奏。

(三) 4~5岁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对歌词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他们接触的歌曲比较多, 所以他们可以完整地唱出歌曲来, 音准和节奏方面错误也很少, 他们的表现能力也在加强,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都能很准确地理解。年龄的增长, 发育也在慢慢完善, 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能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 一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 中断句子、中断词义的换气有明显改善。

(四) 5~6岁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 能够记住歌词的内容, 同时, 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 对于节奏的把握和演唱过程中的换气等技巧具备了掌握能力。孩子的旋律感、音准方面进步更为明显, 不仅能掌握大小三度、纯四等, 还能准确地唱出旋律, 初步建立了调式感。孩子这一阶段的气息保持的时间较以前延长了, 能够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 同时, 歌唱的音高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强。

二、着重对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青少年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 通过教师范唱与学生试唱, 互动教学, 使学生正确掌握气息的运用, 以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变声期是人在青春期阶段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对处于这一特殊阶段声乐学生应采取区别于成人的教学方法, 必须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教师应了解变声期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适当并形象的教学方法, 达到声、气、字的统一, 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处于变声期的学生, 由于声带充血, 发声的持久性差, 容易疲劳, 声音不太稳定, 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 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有效保护, 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

三、声乐教育的常用方法

(一) 打开腔体

我在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打开腔体, 即大家常说的打开喉咙。打开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深呼吸, 自如地深呼吸, 感觉一股凉气顺着鼻腔进入 (此时小舌头、软腭随之向上拉起) , 顺畅地通过后边的通道进入小腹站定, 这样腔体就打开了。

(二) 小腹支持

所谓支持, 就是把吸进来的气保持住, 不让它跑掉, 保持用吸气的感觉来歌唱。小腹支持是这样的, 保持吸气的状态, 小腹微微内收, 感觉声音是站在小腹上, 小腹源源不断地供气把声音输送出去。小腹的支持可以简化为支点的支持, 想象肚脐下的一点是一个弹性支点, 声音是靠这个支点的支持发出来的。

(三) 呜母音状态

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母音是呜、啊、噫, 呜有向上发挥的本能, 啊有向下发挥的本能, 咦有向前发挥的本能。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念, 用呜带啊, 用呜形成腔体状态, 用啊拓展声音的宽厚, 用噫形成声音的色彩。这三个原则贯穿在教学过程始终, 学生的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 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 切忌单一, 否则就不会形成完美的歌唱。

四、少儿声乐教育的特点

(一) 关注激发兴趣

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 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 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

(二) 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 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 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 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

(三) 在歌声中体验情感

孩子们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稚嫩、纯真、迷人, 这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可是, 仅仅只是爱好唱歌是不够的, 同时把艺术通感运用到儿童声乐教学中, 运用视听结合的通感、美术及文学作品促使儿童情感产生共鸣。

五、结论

上一篇:先行行为论文下一篇:文档信息安全